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7 13:18: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

  本学期第三周天荣中学的数学老师来我们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的交流,很荣幸地是,在这次交流活动中我上了题为《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公开课供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在这次交流探讨中我获益良多,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本课的有效教学有了更多的体会和认识。

  一、 课后的总结与思考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这是我在一本数学杂志上看到的一段话,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教师自己本身和听课的学生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

  学生是课堂教学实施之本,课堂实施是否成功还要看课堂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准备本课的教学时我充分考虑了任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本课任教的班级是初三(8)班,这是一个平行班,在年级的平行班中处于中等水平,学生原有的数学底子较为薄弱,学生课后的学习习惯差,但是在课堂上,有老师的督促,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还是较为自觉地学习数学。

  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决定在本课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没有采取小组讨论的问题讨论模式开展本课的课堂教学,而是比较传统地,让学生先练后讲再练这样的讲练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学。

  1、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体会“方程的解与什么有关系?”,让学生能把新知识当旧知识来理解,在学习新知前,先让学生解方程,通过练习来复习用公式法解方程,并把结果填写在预先设计的表格,通过表格直观自然地体会方程的解与b?4ac的值有关。从而很自然地进入本课所研究的重点内容。

  附录一:

  (一)解方程并讨论方程的解与什么有关系?

  (1)、用公式法解:

  1)x?3x?1?0

  2)4x?4x?1?0

  3)x?x?1?0

  (2)、根据上述结果填写下表:

  思考:从上述解题中你发现什么规律?方程是否有根与什么有关系?

  2、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学习的知识要点:

  (1)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

  通常用“△” 表示;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情况:

  3、师提出问题,学习根的判别式对于我们有什么作用?借助根的判别式又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1)利用根的判别式可以使我们“不解方程也能判别方程的根的情况”;

  例1、不解方程,判别方程2x?4x?35?0的根的情况

  (2)利用根的判别式求出一些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关于x的方程3x?2kx?k?3k?0,当k取什么值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4、让同学们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有关的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

  5、小结本课所学内容和讲评纠正一些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整节课的实施过程很顺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错,因为作为一个处于年级中下水平的平行班来说,大部分同学能较好地完成练习的B组题,有些同学还能做C组题,那说明同学们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还很不错,能很好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本课也是一样,尽管本节课学生完成习题的情况看,都很尽人意,还有点意外的是,竟然那么多学生能完成B组题,如果C组题不是学生理解题意存在较大的问题外,部分的优生还能完成一道C组题。情况看起来真是形势大好,但是换个角度想,本节课我这样安排是否太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我是否对新知的探索部分有太多的包办代替了,我应该更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去归纳问题呢?当我在后期的迅堂批改中就感觉到的。而很幸运的,在后来的交流和探讨中,果真有老师给我提出了同样的建议。那样就更肯定了我的想法。

  二、课后的交流和探索。

  听课教师A:觉得本课的课堂流程过度很顺利,学生不象是年级中下的水平,无论是上课听课的情况还是做题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听课教师B:也有同样的感觉,学生能按老师例题的格式去做,做题的书写等都不错,但是如果换成是我的话,我可能会先让学生先尝试做了分层练习,体会根的判别式的作用,才与学生一起归纳根的判别式的作用。不知大家觉得如何?

  我的回应:其实,在准备这节课时,我也是希望在引入新课前,让学生自主用公式法解方程、填表后,再通过小组讨论:“从上述解题中你发现什么规律?方程是否有根与什么有关系?”;然后在进行对“根的.判别式的作用”中,也是让学生先练,再小组讨论,共同归纳结果,在纠正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但是又担心,这个班的学生原来没有很多地训练小组讨论,然后好象学生的能力也不怎样,给他们讨论不知道能不能讨论得起来,于是后来就保守点,还是想先老师说,学生在模仿做,这样稳妥点。但不过真的,我在本课实施的后期也发现我真的是太低估学生的能力了,大部分学生能把中档的题目做完、做好,那说明本课的知识,学生不难理解。无论是从学生的能力看,还有就是课堂时间的安排下,都允许学生能进行充分地讨论。

  听课教师C:没错,我也赞同这样的处理,如果本课的知识点,知识的应用都是由学生自己探索、体会、总结出来,必定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更好。还有,对于平行班的学生来说,自己能这样学习数学问题,学习的自信心一定会得到很大的加强。

  三、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

  课上完了,交流探讨也告一段落,我对本课的教学有做了进一步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的达到了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完成了本课的

  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没有,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在本节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回响本课的教学,我还是过多地注重地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尽管在分层练习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题目,让优生做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但是在课堂内容的呈现过程和内容探索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间的交流。其实学生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他们的交流中,可以硬性要求,先让小组中学习最薄弱的同学发言,再到能力较强的同学发言,这样,即可以使薄弱的同学有一种压力,一定要多思多想。还可以通过组间交流,完善自己的想法。

  还有,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看老师怎么发掘而已,不要太主观地一味过高或过低地估计学生,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我们一个奇迹。

  四、本棵教学的重新实施情况。

  经过对本课的反思,我又在另外的一个水平相当的班级进行实验,就是:

  1、让学生自主用公式法解方程、填表后,再通过小组讨论:“从上述解题中你发现什么规律?方程是否有根与什么有关系?”;

  2、然后在进行对“根的判别式的作用”中,也是让学生先练,再小组讨论,共同归纳 “根的判别式的作用”;

  3、纠正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一些不足。

  学生发言活跃,做题的情况是,大部分完成B组的两道题,学生的答题书写不是很规范,但是从学生最后的自我归纳:“本课你学习的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的回答中发现,学生对根的判别式的理解清晰,对它的作用也很清晰。而对解答过程书写不是很规范的问题完全可以在后续的练习课中得到纠正和完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扼杀孩子的学习机会”,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予以学习的机会和希望。

  什么样的教法才能真正能完成教学目标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对每节课进行要求。

  教师应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给学生,通过验证进而概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通过这次的活动和反思,我更觉得,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2

  教学背景:

  在《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单元教学中,师生共同存在一个困惑,这困惑源于九年级数学《教师教学用书》102页测试题第13题:百货商店服装柜在销售中发现,某品牌童装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扩大销售量,增加盈利,减少库存。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每件童装降价1元,那么平均每天就多售出2件。要想平均每天销售这种童装盈利1200元,那么童装应降价多少元?

  解:设平均每件童装应降价X元,由题意得:

  (40—X)(20+2X)=1200

  解之得 X1=10 , X2=20

  X1=10 ,X2=20均达到了扩大销售量,增加盈利,减少库存的目的,所以都满足题意。

  答:要想平均每天销售这种童装盈利1200元,那么每件童装应降价10元或20元。

  对于我的解题思路,善于动脑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质疑:(1)降价20元,薄利多销,更能减少库存,应选最优的方案。所以只选取X=20。(2)降价10元,每天销售40件,同样能盈利1200元。库存部 分还可继续盈利,这样在减少库存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增加盈利,所以只取X=10。学生的不同见解,说明学生善于动脑思考,我及时给予了鼓励;要敢于向教材挑战、敢于向老师质疑。而对于这道题最合理的解法,我们师生共同关注、共同探讨。

  课后,我与同行交流、查阅资料,并利用星期天到新华书店、新奇书店、教育书店翻阅教辅资料。经过一星期的.查阅搜集,我筛选了一组类型题,课前印发给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专题学习,师生带着困惑共同去探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学习数学建模思想。 2、将同类题对比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鉴别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建模思想。

  教学难点:

  将类同题对比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鉴别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1题选自九年级数学《教师教学用书》102页测试题第13题(见上)。

  第2题:选自九年级数学《学苑新报》第4期第15题。某市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 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尽量减少库存,市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第3题:选自九年级数学《新课标点拨》270页第27题。某商场销售一批儿童玩具,若每天卖20件每件可盈利40元 ,为了扩大销售,尽快减少存库,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发现,若每件玩具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那么每件玩具应降价多少元?

  第4题:选自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估检测第4页第七题。西瓜经营户以2元/千克的价格出售。每天可售出200千克,为了促销,该经营户决定降价出售,经调查发现,这种小型西瓜降价0.1元/千克,每天可多售出40千克,另外,每天的房租和固定成本共24元,该经营户要想每天盈利240元,应将小型西瓜每千克售价降低多少元?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分析对比得出:第(1)、(4)两题的两个答案都满足题意。第(2)、(3)两题为尽快减少库存,只选取降价多的那个答案(这与资料中的答案相吻合)。学生进一步总结、归纳得出:若题中强调尽量减少库存或尽快减少库存,应只选取降价多的那个答案。若题中没有特殊要求,那么两个答案都满足题意。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3

  闪光之处:

  以回顾上节所学的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自然而然的引入如何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从而产生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几种情况,并在不同情况下求出相应的.根。学生很容易投入到新课的探究中来,课堂整体非常流畅,绝大部分学生接受效果非常好!

  本节公式法主要就是要掌握公式,所以在讲解例题时,特别注重书写格式,要求做每道题时都要把公式书写一遍,用以加强对公式的记忆。实质上,公式熟练以后,完全可以直接将a,b,c的值代入公式,但是对初学者来说,公式还记不熟,而有些学生就会自己编公式,这样就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应硬性要求学生每次在解题过程中都把公式写一遍,以加强记忆,避免代入公式出错。从课后作业和试卷中可以看到,在公式记忆上,的确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败笔之处:练习时间短,学生做题速度慢,没能将课后6道计算题都展现出来并讲评改错,只能在课后和后面的习题联系中来补充提高了。

  再教设计:在做练习时,控制好时间,先给学生一点时间独立完成,在整体完成一多半的时候,再找个别同学板书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这样既避免有个别同学偷懒等别人答案的情况,又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不要等大家都做完了再叫学生板书,这样可以节约点时间,最后老师和学生给出评价,利于同学们改错完善自己的过程,争取课堂的有效环节!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4

  问题: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现在的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一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一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函数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这这类利润问题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在上学期的二次方程的应用,经常做关于利润的`题目,其中的数量关系学生也很熟悉,所不同的是方程题目告诉利润求定价,函数题目不告诉利润而求如何定价利润最高。如何解决二者之间跨越?于是在第二节课的教学时我做了如下调整,设计成三个题目:

  1、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要想获得6000元的利润,该商品应定价为多少元?

  (学生很自然列方程解决)

  改换题目条件和问题:

  2、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一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该商品应定价为多少元时,商场能获得最大利润?

  分析:该题是求最大利润,是个未知的量,引导学生发现该题目中有两个变量——定价和利润,符合函数定义,从而想到用函数知识来解决——二次函数的极值问题,并且利润一旦设定,就当已知参与建立等式。

  于是学生很容易完成下列求解。

  解:设该商品定价为x元时,可获得利润为y元

  依题意得:y=(x-40)?〔300-10(x-60)〕

  =-10x2+1300x-36000

  =-10(x-65)2+6250300-10(x-60)≥0

  当x=65时,函数有最大值。得x≤90

  (40≤x≤90)

  即该商品定价65元时,可获得最大利润。

  增加难度,即原例题

  3、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现在的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一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一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该题与第2题相比,多了一种情况,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需要两种情况的结果作比较才能得出结论。我把题目全放给学生,结果学生很快解决。多了两个题目,需要的时间更短,学生掌握的更好。这说明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确实需要掌握一些教学技巧,在题目的设计上要有梯度,给学生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的轻松,还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5

  1. 教学计划中,原是考虑把探究1和探究2作为一个课时的,但是在学习了探究1后,发现我们的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分析,依然是个难点,很多同学分析题意不清,也有不少同学解方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而这类“平均变化率”的问题联系生活又非常密切,是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最典型的应用,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决定把探究2问题作为一个课时来探究。

  2、在教法、学法上我采用“探索、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尝试法、讨论法、先学后教引导式讲授法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3、以导学案的形式,创设由特殊性到一般性的实际问题为情境,让学生感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习题紧扣生活,难度不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及探究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出一般的规律。

  4、学生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实际问题的探究后,及时让学生归纳,形成知识与方法。

  5、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教材。采用学案问题设置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解,最后师生共同完成。由于是例题,所以注重板书格式。

  6、学案的设置,具有层次性,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结归纳。有梯度的设置习题,让学生去挑战中考题,感受中考的`难度,体会成功的喜悦。并且注重问题及考察需要,体现先学后教、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课改精神。

  7、在时间的安排上,教学环节(一)、(二)部分计划让学生展示后简单点评,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光是要结果,囫囵吞枣,所以做了详细的推导,用了不少的时间,这样导致了教学程序的不完整,挑战中考题没能在课堂上完成。环节(一)、(二)的习题设置有点多和重复,使得环节(五)中的综合练习没有在课堂中探究和展示,所以在习题的选择上还要多加精选,力求做到精选精炼。

  8、生生交流活动少,学生大多数都是各自为阵,没有发挥小组的作用,在教学环节(三)的自主学习中,如果能发挥小组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想会更好一些,在引导学生讨论上做得不够,不能兼顾全体。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6

  学好一元二次方程,重要的是要学会背公式。除了最主要的求根公式你要背熟外,就是要学会总结不同方程解决形式。形如x+2bx+b=0,你要能熟练的将其变为(x+b)=0这样的形式;形如x+(a+b)x+ab=0的形式,你要熟练将其变为(x+a)(x+b)=0;再高阶的,二次项前面也有系数的,你也要学会变形。总之掌握将普通二项式变为两个一项式的'乘积是你必须要掌握的。当你变不了的时候,你就要使用求根公式来解决。

  方程类问题都是如此求解的。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核心,是使其转变为一次方程来求解。三次方程这是转变为二次方程与一次方程的乘积求解。越往后越是这样。求解的主旨是降幂。使高次项变为多个低次项的乘积是求解方程的指导思想。可能你只是一个小学生或是初中生,你不一定明白这个道理,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你要去思考。我给出了解决的一般路径,但要熟练的掌握仍旧需要不停的解题做题,通过练习来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并不难,相信以你的聪明与勤奋一定会早日掌握的。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7

  终于是第二次拿着自己准备的课件再次走上了期许已久的三尺讲台。周二的第五节课虽然只有短短是35分钟,但是这却是自我感觉最好的一堂课——《配方法讲一元二次方程》。这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第二课时,其实总的内容并不是很多,而且对于初中课堂来说课堂的重点是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要相互结合,最好能让学生在完成自学检测的过程中总结出方法,熟练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尽可能让同学在经历配方法的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解方程中的程序化,体会化归思想。 在整节课的实际和进行的过程中,我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节课基本是按“1:1有效教学模式”来进行的;在时间方面,这节课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自从我观摩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翻转课堂以来,从这里面得到了一个道理:只有放心彻底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为学习始终是学生自主的行为,如果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展,学生一直是被动地学习,他们不积极,老师在课堂上很累。但在这节课中重点是学生练习,总结方法和规律;很多东西虽然掌握的层次不同,但都是他们真正掌握的知识。

  二、课时内容中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总结的比较到位,学生在解题时,PPT上的例题解题过程都会保留在屏幕上,所以可以很好地对照,使他们感觉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很容易的。从二次项系数是1的类型过度到二次项系数是2的方程求解,运用矛盾激发学生思考遇到二次项系数是2的方程要先将二次项系数化1 。

  但是通过这节课,我也发现了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切不足,例如,面对学生,我的教学语言中存在很多问题,题目设计不但要精,还要具有针对性,让学生不做无用功,而又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通过题目深刻理解。

  一节课或几节课或许对我的教学没有多大的帮助,但是只要我能够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不断地寻找不足,改进不足,我相信一切都会不断变好的。感恩!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8

  这节课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这类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问题,体现时代性,并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也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级上升,这是这节课中的一大亮点。在课堂中始终贯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数学观念,同时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树立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比如我所设计练习题可用不同方法去求解,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利于发现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独到见解及思维误区,以便指导今后教学。总之,通过各种启发、激励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求知态度,课堂收效大。

  需改进的方面:

  1.由于怕完不成任务,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这样容易让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例如练习题1有多种解法,课后一些学生与老师交流,但课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

  2.只考虑扑捉学生的思维亮点,一生列错了方程,老师没有给予及时纠正。导致使一些同学陷入误区.

  3.下课后很多学生和老师沟通课上一生的错误问题,但他们上课并不敢提出,有点却场,所以平时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表个人的不同见解的学风。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9

  一元二次方程是整个初中阶段所有方程的核心。它与二次函数有密切的联系,在以后将应用于解分式方程、无理方程及有关应用性问题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是建立在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及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采取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寻找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特征,即等号右边必须为零,左边必须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不能是加减运算),利用零的特性,将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通过因式分解法,转化为求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将未知领域转化为已知领域,渗透了化归数学思想,让班上中等偏下学生先上黑板解题,将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全班及时纠正。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看书自学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提示:

  1.用分解因式法的条件是:方程左边易于分解,而右边等于零;

  2.关键是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知识;

  3.理论依旧是“如果两个因式的积等于零,那么至少有一个因式等于零.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0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之间的比较:

  1.直接开平方法应用简单,但受形式限制;开平方的时候要注意正负。

  2.配方法较麻烦,用公式法更方便,故一般不采用。但配方法是一种较重要的数学方法,公式法就是由它推导出来的,而且在后面的函数中还要用到配方法,所以要掌握好。它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在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到高中学习二次曲线时还将经常用到。配方的时候,要注意二次项系数应先化为1,再把常数项移到式子的右边,然后把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左边就变成了一个平方的形式,再运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出方程的解。

  3.公式法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对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都适用;用公式法的时候要先把方程变为一般形式,在求出方程的判别式,最后用公式求出方程的'解。

  4.因式分解法使用方便,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但不是所有的二次三项式都能很方便地进行因式分解。应用时要注意,等号的右边一定要为0,然后再把方程的左边进行因式分解,将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的形式,令每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每个方程就求出了原方程的解。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选用:

  1.先观察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能用就优先采用;

  2.再观察能否用因式分解法;

  3.用公式法。

  注意:一般不采用配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 教学知识点:

  (1)、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 理解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3)、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 =h 交点的横坐标.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 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与x 轴交 点的个数,讨论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 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 =h 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 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kx+b=0 (k≠0)和一次函数y =kx+b (k≠0)的关系,你还记得吗?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 =0时,一次函数y =kx+b就转

  化成了一元一次方 程kx+b=0,且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索这个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2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在学习了前面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来列方程,以及如何解答。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是审题,审题是列方程的基础,而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在透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准确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在本章教学中我注意分散教学难点,比如说,在学习增长率问题时,我先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1)一个车间二月份生产零件500个,三月份比二月份增产10%,三月份生产-----------个零件,如果四月份想再增产10%,四月份生产零件-----------个。如果增产的百分率是x,那三月份和四月份各能生产零件多少个?通过分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本章教学中我还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比如说,在做习题7.12第2题时,有的同学想象不出图形,就应引导他们画出示意图;在比如学习最后一个例题时,面对那么多的量,并且是运动中的量,许多学生无从下手,此时就要引导学生把量在图形中先标示出来,在慢慢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分析问题时,要强调当设完未知数,那它就是已知数,参与量的`标示。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及时点拨,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3

  1.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与思想方法的应用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安排只一节,为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对新的知识的获得觉得不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探究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从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方程的根之间进行分析、猜想、归纳、总结,这是重要的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类比思想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的过程,其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相伴而行,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

  3.强化行为反思

  “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反思的.环节,用问题的设计,课堂小结,课后的数学日记等方式引发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方法。说到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数学日记”该如何写,写什么呢?开始摸索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写数学日记的简单模式:日记参考格式: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或规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所学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把数学日记大致分为:课堂日记、复习日记、错题日记。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基本要求;选做题属于拓广探索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4

  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地位,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教学,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学生“我是课堂主人”的认知,课堂上看似学生学的很认真,但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并没有理解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把所有的项移到方程左端,右边为0,再对左边进行因式分解,由于0乘任何数都得0,因此才有两个一次因式分别为0的这一步,感觉学生学习好像囫囵吞枣,并没有理解真正含义,懒得取分析算理,导致出错。

  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质——算理,而不能只局限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课堂上的活跃很容易给我们一种假象,看似热闹的`背后,值得我们深思,优生可能更优秀,学困生可能更落后,这样,学生的两级分化会更严重。所以,对于简单内容的教学,尤其是运算,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运用算理进行相关计算,而不是机械的套用公式,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5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中应用价值。

  这节课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1)”,讲授在几何问题中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这类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问题,体现时代性,并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感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现实生活情境问题入手,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具体我以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本节课第一个例题,是面积问题中的一个典型例题,我在引导学生解决此题之后,总结了解一元二次应用题的步骤。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练习1是例题1的变式与提高,练习2是例题2的变式与提高。 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也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级上升,这是这节课中的一大亮点。在讲完例题的基础上,将更多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这样学生感到成功机会增加,从而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在课堂中始终贯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数学观念,同时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树立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

  四、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比如我所设计练习题可用不同方法去求解,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利于发现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独到见解及思维误区,以便指导今后教学。总之,通过各种启发、激励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求知态度,课堂收效大。

  五、需改进的方面:

  1.由于怕完不成任务,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这样容易让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例如练习题1有多种解法,课后一些学生与老师交流,但课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

  2.只考虑扑捉学生的思维亮点,一生列错了方程,老师没有给予及时纠正。导致使一些同学陷入误区.

  3.下课后很多学生和老师沟通课上一生的错误问题,但他们上课并不敢提出,有点却场,所以平时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表个人的不同见解的学风。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04-04

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03-20

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05-15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9篇04-04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精选20篇)09-05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精选12篇)10-20

一元一次教学反思12-0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03-20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