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3 16:38:0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观潮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潮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观潮教学反思(15篇)

观潮教学反思1

  《观潮》是人教版第七册语文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有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句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名句,体现了钱塘江奇特卓绝的江潮,也令无数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课文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

  但是学生对如此壮观的大潮毫无所知!我从发给他们书本那天(上星期六)就叫他们回去搜集有关钱塘江的资料,可以问大一些的同学,可以从课外书中查找,可是从电视新闻上得知,当然可以从电脑里阅得(学生家中没有人有电脑)。但我对此从不抱任何希望,因为他们不会去找,也会说没地方找。最终就是两手空空,我也是这样的去备我的课的。因此怎样让孩子们感受到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是本课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语言奠基,想象基奠。

  在教学前,我在黑板上抄写了大量名人写得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有范仲淹的“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杜甫的“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李白的《横江词》、孟浩然的《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等。

  在孩子们各种方式的读后,我说:“你们一定知道这些诗句是描写什么的。”他们点了头,我让他们说出来。随机板出——钱塘江潮。生活在海边,对潮涨潮落不陌生。

  我问:“从这些诗句中,你能想象或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钱塘江潮水吗?”

  孩子们读过课文,从文中引用了一些词和句子,并抓住了“瀑布横”、“喷雪来”、“杀敌回”这些词想象了钱塘潮水的景象。虽然自己的语言,但已经能够接近文本!

  水到渠成,我就他们打开书,从文中获取信息。

  其次,以读贯穿,想象感悟。

  读始终是语文课堂的主角!语文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础后,我就让孩子们去阅读文本,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潮水的雄伟壮观。划出有关句子,朗读交流。

  孩子们对潮来时的描写特别感兴趣,因为它那么直观,那么生动。让他们读后,就让他们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虽然没去过,虽然不能现场感受,但是能结合词句那么想象一回,也是生动的。我想在孩子们的脑中,至少已经有好多个版本的“钱塘江大潮”了。

  然后,图文结合,情感收场。

  在大量的读、说,体味、想象后,钱塘江潮水在孩子们的闹中留下深深的印象。这时,我出示了录象,观看钱塘潮水,加深对课文句子的理解。看完,我说:“站在观潮台,面对如此的潮水,你想说什么?”将它写下来。孩子们写后(几句话),进行了交流。说的就是感受、感叹、神往……

  遗憾:

  一堂课下来,感觉自己对课堂的几个地方把握不好。

  一:字词的理解、学习太过粗略。虽然是四年级,是向高年段过度的时期。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不够重视。对个别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二:对学生的理解,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情感线还是按老师的设想去落实,是否又有情感灌输之嫌呢?我在课堂上并不够大气,有时候拘泥于小空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机智待加强!

  三:读的方面,在生生互动、点评做的不够好。

  

观潮教学反思2

  《观潮》这篇课文里,描述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资料是课文的重点。而抓住重点词句来品味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是难点。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研究运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播放课件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的教法比较恰当。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让学生听范读、自由读,边读边体会,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所以,我重视“读”。学生自由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我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我的`见解,允许有不一样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优势,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播放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了大潮涌动的速度。经过朗读课文,再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更进一步使学生验证了自我的感受,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读自我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上《观潮》这课,是我第一次开始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在上完这课后,我体会到多媒体课件是能够以它直观形象的画面较快地突破重难点,但运用过早时可能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时也应研究“因课施教”。

观潮教学反思3

  钱塘江江大潮浙江省,真正能到过钱塘江的小朋友很少,能有幸看到“天下奇观”壮景的小朋友更少。因此,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真正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之威,咆哮之势,感受到大潮的动态之美是教师教学预设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感悟课文内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着重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教学时,我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有关“潮”的句子,朗读并感知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和描写方法。在学生初步感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之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惊叹大潮的奇观,然后回归整体,朗读背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明显地感到,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认识逐步加深,赞叹、惊讶之神逐步显现。

  二、以“声”、“像”辅助释疑解惑

  在教学过程中,电教手段的适当运用,能创设情景,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在本节课中,对于“闷雷滚动、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的理解,在学生初步了解之后,媒体配以声音,对“如线的潮、横贯江面的潮、如墙的潮和如万马奔腾的潮”的句子的教学时,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媒体配以相应的画面,帮助了学生理解,促进了学生朗读,感觉效果较好。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想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这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读法:课始的教师激情朗诵;课中学生的自读和齐读相结合;理解后的感情朗读和课尾的背诵。读的形式多样,以读引思、以读促思、读思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语文课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都拥有残缺的美丽。下课之后,我总觉得在品词析句的时候处理过于琐碎,有损于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观潮教学反思4

  《观潮》是一篇很有气势的文章,文中蕴藏了很多东西,越仔细地读文章,越能发现文章中的许多独到之处: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观察的方法、写作顺序、修辞方法、四字词语的恰当运用……凡此种种都关注到是不可能的,于是自己反复思考,确定集中精力抓住重点段画批、谈体会、读句子、悟写法、积累词句并运用的`教学思路。教学中,注意词语理解方法的多样性及指导。如:人声鼎沸、山崩地裂是用逐一理解语素,再连起来理解词语的方法

  。水天相接、满天卷地利用图片,使学生一目了然,有了很直观的认识,风号浪吼则采取图片和声音结合的方法,学生看图片同时听声音,让他们对词语有了更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对于课文的重点段第5自然段,我采取体会重点词语、换词语体会句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气势,体会文章从远到近的写作方法,比喻的修辞方法等多种方法,体会文章的气势。 当然,课上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课文读得不够,有些地方学生读得不好,没有气势,教师可范读。感悟写法后,应让学生再读重点段,体会写法,加深记忆。另外这样的课文,讲的时候节奏要快,才能有气势。

  课上完之后,自己对这节课并不满意。首先是学生读课文从声音上缺乏气势,这大概和自己调动学生情绪不到位有关,我想如果从第5自然段钱塘江大潮**入手,学生的情绪大概更容易调动起来了。批画完后,学生开始交流,自己一开始就和学生争论隆隆的闷雷声是不是写大潮,学生没有准备,感觉有点不知所措,这大概也增加了学生的紧张气氛。

  越教越发现语文实在是个很值得反复琢磨的学科,任何一篇课文都需要反复的“磨”,只有反复打磨才能上出好课,正如河蚌孕育珍珠一样。今后自己一定要在“磨”上多下工夫。

观潮教学反思5

  《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有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下面我就谈谈上课的体会。

  一、抓重点段,领悟钱塘大潮的“奇”。

  在教学中,紧紧扣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做文章,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领悟钱塘潮的“奇”,以致更近一层理解“天下奇观”。主要抓住课文的3、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如“隆隆响声”、“白浪翻滚”、“白色水墙”、“风号浪吼”等,运用了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象。

  二、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奇特的景象。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接着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重点抓住“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

  三、统领全文,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潮来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生从大潮的声与形的变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再让学生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结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整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观潮的过程。

  四、改进不足,完善课堂教学。

  一堂课下来,感觉有几个地方把握不好:

  1、字词的学习、理解过于粗略。由于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预习的不够充分,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懒得查阅工具书进行理解,对个别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碍了对文本的理解。这个自学能力在四年级一定要培养好。为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2、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于提高。过了一个假期,学生有些懒散,读书不积极,拖长音,不整齐。以至于个体朗读也令人不满意。通过指导,有所改善。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3、评价的方式单一。在学生发言时,老师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没有更好的起到鼓励的作用,以此激发学习兴趣。以后还要多学习一些有效的评价方式,调动课堂教学氛围。

  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有满意,也有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改进不足,尽力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有所收获。

观潮教学反思6

  我怀着激动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结束了我来到新学校的第一堂语文课,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今后能切实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趁热打铁,及时写下了这篇教后记。

  面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兴趣高,但自制力还不是特别好这种现状,我认为自己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提高:

  1.生字词教学不够到位,没有做到稳扎稳打。

  由于我是第一年任教语文的客观原因,在语文课堂上没有花太多时间放在生字教学这一板块。对于现在所教的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还不是特别了解,虽然他们正处在低段向高段过度的阶段,但学生自觉学习生字词的能力还处于待发展区,所以还需要以教师在课堂上主导生字教学为主,毕竟生字一直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点之一。对于不理想的字词基础作业情况,我在课后也尽量做了一些及时补救的措施。如:学完了这一课的生字词后,在课堂上学生进行了默写,教师全批全改后,让学生及时地进行改正,最后再由各小组的组长进行监督检查。对于默写中出现的共性错误,教师在进行个别强化,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课标要求掌握的生字。再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教学中,我让学生领读,我来跟读,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跟读的被动做法。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2.阅读教学环节还不够专业化。

  语文教学的形式要多种多样,不能一直停留在教师问学生回答这种老教育套路上。在课堂上,我没有调动学生主动去品读和理解课文,从自我阅读中领略文章深意,只是一味地朗读课文,达到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读,品读,精读。特别是写景抒情叙事一类的文章,要能够想方设法煽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从读中感受语言美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在教学之前,我要观看关于这一课的教学视频,跟优秀教师学习,借鉴他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努力读得精彩些。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的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有兴趣。

  3.整节课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指导工作还不够到位。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一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尽最大努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各种形式的读,课堂上书声朗朗,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一节名副其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

  “看着容易做着难”,因为在课堂上的随机性比较强,所以在实际操作时,细节上的问题有待于去发现和总结,又加上经验不足,很多的.微小之处都需要在教学中日积月累,尽快地去完善自己的语文教学。

  4.在理解文章的同时,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上还不能得心应手。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能够把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能力极有益处。

  在进行语言运用的活动中,由于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语,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词语,的的确确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就会特别高。学过的词理解了,再试着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消化”。这样的练习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认为一个语文老师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创设情境。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总之,语文教学的细节问题很多,要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摸索,善于积累,多和同备课组的人交流和探讨,多聆听备课组的教师的新授课,学习他们的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听了赵老师的课,我就学会了在课堂上可以用“数空”的方法去加强易错的生字词,通过实践,教学效果确实不错。),借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学习”。相信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一定会慢慢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的。

观潮教学反思7

  美具有规范的本事,但它既不是任意的,更不是强制的,而是顺其自然天成的。这种规范,是自然与社会向统一的自由造型。正是自由这个目的把人性、美和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教育和美有着共同的冲动,那就是把自由赋予人,在这个目的面前,它们又互为手段。在教育的王国里,也像在美的王国一样,遵循着“经过自由给予自由”的基本法则。

  本课中,在欣赏钱塘潮之美上,教师给听众最大的印象即在于此——他不是经过强制的手段,经过外力把美灌输给学生,而是经过品读、感性的材料(录像),点拨、引导,把学生关于潮水、关于壮观的审美经验挖掘出来,自我感受和欣赏钱塘潮之美,并对文本进行“二度创作”。

  教育是美的实践外化,美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性趋向于引导人走向自由、完整、全面的发展(这正是我们此刻的.学生所最欠缺的,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该课文是审美教育的典型材料,该教师也充分发挥了自我的审美素养,经过读、听、看,在课堂上很好地营造了审美的氛围。

观潮教学反思8

  《观潮》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开学以来非常正式的第一课。

  由于学校的图书没有及时发放,我先安排孩子去其他班级借书,争取每两个孩子能够使用一本书,这样在讲授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够有所收获。

  在单元导读中,我已经带领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了解了文字的写作顺序,但是在文本的解读上还不够充分。

  上课伊始,学生首先质疑了课题,观潮是观的哪一个潮?观是什么意思?我为学生播放了《观潮》的视频,让学生无论在视觉还是听觉上有了初步的认知。接下来,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你了解到了什么。可能与充分的单元整体预习有关,孩子的汇报令我惊讶,他们总结了作者的写作顺序,甚至清晰的说出了段落,这为接下来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我就顺藤摸瓜,找学生读潮前的段落,其他同学边听边画打动你的词语或句子。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及时点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潮前的情景的呢?学生快速的找到并且能够用词语来概括,真是让人感到惊讶。

  潮前的分析为潮时和潮后的学习提供了范例,学生自己分析了潮时的景象,但是在说明听潮声,看潮形上出现了困难,我也及时进行了点播并且孩子们能够知道作者在描写潮形上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和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希望他们在今后的习作上能够有所运用。

  在本课讲授的最后,我利用板书总结了全文,从而引出,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难怪被称为,学生大喊“天下奇观”。从而顺其自然的引出,所以,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第一段来写,这一段就被称为“总起段”。

  那现在孩子们就知道了,观潮不仅是用眼睛看,更要用耳朵听,尤其是用心想。这也是本文的“题眼”。

  当然在本课的讲授中还是有遗憾的,孩子们没有书,之前朗读也不到位,有拖长音的现象。开学初,孩子的表现并不积极,参与度不高,所以我的情绪有些急躁,课堂的效率较低,希望自己能够更努力,备课更详细,加油!

观潮教学反思9

  今天教学《观潮》,大部分孩子学的很认真。而且就连我都是才知道的知识点也能随口答上。很令我叹服。班级没有多媒体,只能将自己的电脑拿来放一些资料、视频。桌子上放椅子,椅子上放电脑,比较麻烦。但看不到听到也是可以的,必须在第一天抓住孩子们的心,让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认真,同理:孩子们,你们也要尊重老师的付出,认真听课哦。

  师:“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描写的是什么?生“钱塘江。”师:不对了吧,钱塘江365天每天都在,可八月十八为什么这么独特?天下壮观无指的是什么?”生“钱塘江大潮。”放钱塘江大潮视频,让生感受、体会这大潮的壮观。接着板书课题。

  正式进入教学。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开始读吧!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回答上时间顺序并不难,但潮前、潮时、潮中概括的并不准确,只有个别孩子能说上来。在汇报时我引导学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雷雨》他也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我记得他就分为……有的`孩子立刻懂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啊。慢慢的举手的多了。板书:前、时。后。再读课文,同学们找一找那段描写潮前、哪段潮中。哪段潮后呢,找到的立刻举手。我想潮中、潮后好找,大概就是潮前易混,所以我们先汇报简单的。将段落序号标语潮时、潮后旁。到潮前时有分歧了,有生说二段,有说一、二段。师:二段是写潮前的,而一段很有趣。有几个学生马上抢答:“一段是总起句,中心句。”我被深深地震惊了,我也是和师傅备课时才听师傅说起总起句、总起段的。师:总起段中有一个字点明了大潮闻名天下的原因。生:奇。板书大括号:奇观。

  那潮前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读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钱塘江。生读文、汇报:宽阔、平静、越往东越宽等。最后找生汇报潮前特点,张树荣很聪明,一语点破:风平浪静。板书:潮前(2段)风平浪静。时间没控制好,最主要的潮时只学习了一小部分。可能是导入拖沓了,学生们听课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稍显散漫,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很爱动脑筋的。再接再厉。

观潮教学反思10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透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潜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到达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我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坚持导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导读中分析、综合、比较,在分析、综合、比较中导读,以读代讲,寓讲于读,使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的思索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取知识,提高听说读写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简单”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用心性,参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紧扣文题,质疑问题;读、找、议,培养自学潜力;有机地运用教学、课件强化感性认识;反复训练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熟读成诵,积累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动机

  上课开始,我先用一段饱含情感的话语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观赏过潮水吗?世界上有潮汐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你们想不想也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去感受感受江潮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呢?”然后播放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陶醉于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抓住文眼,整体教学,体会感情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观:奇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思考题: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2、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小组讨论,再填表(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景物)。由于引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兴致勃勃地透过读、划、议,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插图之后,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从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完美,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三〉指导朗读,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为了帮忙学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感情,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主选取最喜欢的语句比赛读、表演读等,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搞笑,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然后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帮忙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这样,不仅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品文析句,理解课文,学习表达

  教学中设计品文析句的环节,能使学生赏境悟情,更好地理解课文资料,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在教学“白线向我们移来”那段时,我让学生找出描述大潮形态和声音的句子,并要求他们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从近处观察钱塘江大潮时,所听到的声音和所看到的景象,充分体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这样加深理解了课文资料,进一步学习了作者按必须顺序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遗憾之处:

  一、字词的理解、学习太过粗略。虽然是四年级。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不够重视。对个别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二、对学生的理解,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情感线还是按老师的设想去落实,是否又有情感灌输之嫌呢?

  三、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本节课缺少课堂练笔的机会,语文就应是习得的,这样的机会在课堂不应缺失。

观潮教学反思11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文中写了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本节课重点学习潮来时,通过观看视频、听课文录音、看课件听声音、观潮形的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让学生一睹大潮的风采。然后让小组讨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而小组讨论却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效果,小组讨论不积极。

  学完文章后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了潮的成因及钱塘江潮的成因,拓展了学生的知识。

  纵观整节课,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本该让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的环节没有完全展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时间管理,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给学生搭设了的学习舞台,然而课堂上却只有部分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尽情地发挥、表演。在以后的课堂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一些学生不习惯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鼓励那部分不爱发言的学生,让他们有信心参与课堂。

  一节课结束了,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高度重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逐渐完善自己的课堂。当然了,仅靠自己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多向前辈学习。

观潮教学反思12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作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把钱塘江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这是一篇培养学生灵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好文章。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观潮》中描述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资料是课文的重点,而抓住重点词句来品味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是难点。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做到了以读为本。“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或者哪些词语体会到潮来时的壮观?”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并把体会到的那种壮观读出来,学生的感知还是比较到位的。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播放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了大潮涌动的速度,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的原因,虽然课堂上进行了简单介绍,可能由于四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地理的生疏,依然是一知半解。

  2、教学收获(思得)。

  (1)在这节课中,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讲解,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转变角色参与学生的学习,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老师巧妙地指导朗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用心性。

  (2)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如在“句子比较”这一环节,透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好地帮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更能够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3、不足之处(思失)。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1、字词的学习太过粗略。四年级是向高年段过渡的时期,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还是比较重要的,就这节课来看,由于时间分配上不够科学,对重点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2、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情感线还是按老师的设想去落实。说白了,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足够大气,有时候拘泥于小空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框架着学生。

  4、改进措施(思改)。

  因为教师的示范和参与有点“逾越”,课堂上提问的问题过大,让少部分学生有点跟不上进度,如果老师提出问题更精确化,课堂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让学生学会在读思中去自发地发现问题,学生学得更愉快……总之,以后老师要在课堂上“舍得放”,教师大胆放开,学生综合潜力培养将会真正落到实处。

观潮教学反思13

  我很喜欢这篇课文,文字优美,用词大气,尤其是读起来气势磅礴,荡气回肠。文章写得如此之美,我们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来感受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呢?在教学中我认为运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的教法比较恰当。

  教学时,我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但我发现学生对课文描写的景象比较陌生,一是由于对课文词语的`陌生,二是由于对场面的陌生。于是我思考是直接给他们先看录相后讲,还是讲完后再看录相呢?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决定先讲再看录相。

  在讲析中,对词语的理解上我运用了对比法,如“闷雷滚动”对“山崩地裂”,“风平浪静”对“白浪翻滚”,让学生说感受,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还运用了画画法进行对比,如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让学生在画笔下感受钱塘江大潮气势的不同。在对比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大胆说出了,画出了自己心中的钱塘江大潮。最后我再放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真正的钱塘江大潮,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感受,对课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完这节课,我体会到多媒体课件有时是可以以它直观形象的画面较快地突破重难点,但有时运用过早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也应因课施教。

观潮教学反思14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异常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本学期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特意选择了这篇课文进行教学,重点讲读“潮来时”的情形。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实施并落实语文五好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三、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从整堂课的教学能够看到,学生经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经过自我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经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

  “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仅读懂了课文,并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学生在经过听力训练时明白了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这一难点也得到突破。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到达,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句子比较、背文方法的指导、成语积累的训练就稍嫌不足了。我想可能是我教学设计安排的容量是否过多,因时间的问题我在教学时就临时作了一些调整或缩简,以后在设计和教学中还需注意到这些因素,毕竟设计时可能总想到要尽善尽美,但实施起来还是会有很多的变数。另外略显不足的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玉有瑕疵,人无完人。经过了这次教学,有满意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但它们都将是我的收获,我的所得。

观潮教学反思15

  开学之后,班主任的事特别多。四年级的孩子对我们这所学校来说还是“新生”。发书,卫生大扫除,选举班干部……不知道多少班级工作要在这几天开展起来。而学校没有安排“开学第一课”的时间。因此,不少的事情只能在我的语文课上去完成。

  今天终于带着孩子们学完了《观潮》。学完后居然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学习这篇课文的经历还堪称“曲折”。

  记得第一节语文课,孩子们初读课文结束,正打算检查孩子们的字词掌握情况。结果广播通知我班的清洁区打扫得不够彻底,还需要清扫。于是,部分孩子被抽调到操场上进行卫生打扫。于是,那一节课最后演变成了自习课。

  第二堂课还比较顺利,完成了教学计划。在检查字词的时候,我发现了班上的两个特别学生,拼音不会读,开口即错。在后来上课的过程中,我重点关注这两个孩子。我发现这两个孩子根本不会听讲,他们一副茫然无措的样子。尽管我时时走到他们身边,时时提醒他们注意听讲,但是他们如故。我估计他们的问题在于他们对语文课没有任何的兴趣,而且自控能力特别差。这样的孩子该如何引导呢?的确是个大问题!

  在上课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还有了一些新发现。

  第一,四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比较随意。回答问题的时候根本不思考,一部分孩子是人云亦云,另一部分孩子是随口打哇哇,想到什么说什么。

  第二,孩子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的时候姿势不正确,弯腰屈背,眼睛离书本非常近。特别难受的是,老师刚刚把他们的背扶直,等我转过身,他们又恢复原样了。上课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朗读的时候,孩子们一般都不会放声朗读,而且,不少的'孩子盯着书不张口。更让人觉得郁闷的是部分部分孩子在老师让他们读课文中的某个段落或者某个句子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读什么内容。那就更谈不上默读了,默读的时候我估计孩子们一个个都会呆若木鸡,根本不会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圈点。

  第三,孩子们的字迹特别潦草。昨天晚自习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完成作业,写下课题后我走到每个孩子身边去检查。那整体状况真的不敢恭维。孩子们没有注意笔顺规则,写的字歪歪扭扭的,连基本的横平竖直的规则也没有遵守。因此,我取消了完成作业的计划,成了一节写字指导课。不少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字变得工整了,但是书写的速度特别慢,而且少数的孩子大概沉疴太久,我的指导无济于事。

  教给孩子们学习方法,这应该是最近教学的第一要事。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可爱活泼的样子,我信心满满。

【观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观潮》教学反思05-20

观潮教学反思10-17

观潮教学反思10-26

观潮》教学反思08-16

《观潮》教学反思08-08

语文观潮的教学反思10-09

观潮教学反思范文10-21

观潮课后教学反思02-17

小学《观潮》教学反思04-12

语文观潮的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