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1
几年来,我都担任毕业班的数学科教学工作。在教学工程问题这一内容时,首先复习工作问题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基本数量关系,然后,再反复说明工程问题的特征,最后,才结合例题,引导学生应用基本数量关系去解答有关问题。但是,效果总不尽人意。今学期,教学这一内容时,我解放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质疑,探索求解。一句话,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探求知识,去获取知识。
一开始,电脑出示准备题:某公司要加工240000个零件,(1)平均每天加工3000个,要几天?(2)、如果由甲车间加工8天,平均每天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3)、如果由乙车间加工要12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学生解题后。我提出问题:现在这批零件要求提前完成,可以怎么办?于是共同编成例题,个人独立试着列出算式,汇报、师把学生汇报的算式板书,再分组讨论,交流。验证各种方法的正确性。最后2400000个这个条件擦掉,提问:这题该怎么解答呢?学生解题后,组织学生讨论改编前后,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师生共同归纳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答方法。
这节课,由于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教学效果良好,达到教学目标。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2
生活与数学同在
《铺地砖》是一堂数学实践活动课。在调查了解学生的经验之后,我发现,学生对于装修、铺地砖这样的事情是有感性认识的。为此,我在教学时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课始时,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家装的效果照片,通过对家装中美的欣赏,并让学生帮老师设计新房,以鲜活的事例催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在课后,我让学生将本堂课掌握的方法为实际生活设计铺地砖的方案,从而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很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给我们带来快乐。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可能性》时,我设计了掷骰子练习。师生共同交流骰子的特点:正方体,每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各一个数。我提出要求:用色子做教具,请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提出有关的可能性的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解答。最后我提出:掷一次掷出每一个数字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投600次色子,估计投出“6”的次数是多少?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色子是学生熟悉的玩具之一,用它作为锻炼学生自觉估计可能性的'意识的活动,让学生在立体图形中感受等可能性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根据新学的知识,提出有关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加深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教师的追问是本节课知识的拓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3
小数的意义是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本课时从橡皮、信封和练习薄等物品的价钱出发,引导学生感知两位小数的含义。
在教学时,我出示了三种商品图及标价,让学生用“角”和“分”作单位说说这三种商品的价钱,并追问4角8分是多少分。这部分内容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没什么大问题,包括怎么读小数也没大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小数意义的教学方面。我从1元=100分出发,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分,那么1分就是1元的 ,就是元,还可以写成0.01元。可能在教学时太抽象了,话也有点长,也没有使用什么直观的教具,教学效果不好。学生都知道1元=100分,但是我说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说出每份是1分,这令我很意外。我心想1元里有100分,那么平均分成100份后,每份就是1分了,这是很容易想到的,但是学生就是反应不过来。在这部分教学时我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还搞的'学生稀里糊涂的,我觉得主要太抽象了。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实在反应不过来,我就急中生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正方形,把它平均分成100份,那么如果我把这个正方形看成“1“元,那么每一份就是1分,画了图之后学生掌握情况有所改观,但是课后我想想,其实这个例子不是很好,因为这会给学生另外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一个正方形可以看成1元。可能我太不了解学生了,太高估他们了。
在这节课后学生对小学的意义有所了解,但并不是掌握很好,如果教师适当提醒,学生还是能说出是怎么分的,怎么来的。从这节课看来,我觉得小学五年级的教学应该以直观思维为主,特别是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可以说这部分老师也头疼,更别说学生了。在这一章复习时,我发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小数的意义了,但单位换算问题很大。可能是我教学新课的时候太急了,也有可能是板书不够或是对他们要求太高了吧。呵呵,我还需要好好总结的。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4
在本节课的授课中,我感觉以下几点比较满意:
1、课件教学中在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探索两圆相切时的对称性、探索两圆相切时圆心距d和两圆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时多次运用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增加上课的生动性。
2、授课方式采用分组教学,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后先要学生在小组内动手交流并整理所获得的信息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组内成果,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对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4、 授课中贯穿了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探索过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落实比较好。
但在本节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在学生分组活动中,个别学生不能参与进来,今后教学应该多加关注学困生。
2、教学语言应该注意更加规范。
3、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应该只关注回答结果,也应该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用恰当的语言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本节课应该再加大练习量,进一步落实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本次课初备时,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在一起研讨,杨玉芬老师对我的授课过程中,学生作品展示提出很好的建议:在没有实物投影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粘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申卫青教师对我的授课程序进行调节指导。李秀捧老师对学生的探讨问题进行进一步设计
初备方案发布于网上,又得到教研员王老师、风帆郝老师、列电张老师、我校杨老师、马坊杨老师等多位老师的指导点评,我又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一步加工。
授课后,各位教师直述己见,让我认识到自己需要继续努力.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注意到学生的活动和参与情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只是课程的设计者,在授课时适时引导,使尽可能多的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可以采取小组之间竞争评比打分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合作交流、积极发言等各方面的参与情况。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无论回答的结果如何,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关注:对回答结果清晰、正确者给予鼓励;对回答不准确或不正确者,在其他学生纠正的同时也要给予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积极方面的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体会成功的喜悦、参与的必要。
在问题的设计上,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问题难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要有梯度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二要考虑到题量的适度,加大练习量,更好地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授课时,更要注重数学语言的规范运用,加强学习,进一步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5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当然,“数学双基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础,形成“花岗石的基础上盖茅草房”的局面。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盲目的'。我们应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之中。”
解决策略:
1、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
2、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链”;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网络”;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例1,并且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根据经验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来理解算理。通过课前了解学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会计算,因此,在教学例1时,我并不是直接引用教科书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用数学周记的展现,也就是使用的是情景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并且通
过这个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让学生自主的去搜集看到的小数的信息,吸引学生积极探索并理解计算方法。
然后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计算出答案,学生非常活跃,并且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计算是有道理的,有的同学说:0.8元×3就是8角×3,8角×3=24角,就是2.4元;也有同学说:0.8是8个0.1,8个0.1×3=24个0.1,24个0.1就是2.4,所以0.8×3=2.4;还有同学根据意义用加法来说明。通过学生自己寻找理由说明计算的正确性,从课前的无意识的计算到现在的理解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接着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2.35×3,学生通过独立的计算和讨论,对小数乘整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学生是真正课堂的主人。学生理解了计算课不是一味的算,而是需要“悟”。我在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时,更强调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弃“形式化”说理,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思维交流、反思评价、再次体验的过程,层层深入,理解感悟算理。这样才会使计算课生动有趣。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7
1、在自主活动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喜欢数学
有人说“思维的火花在于指间”,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实践证明,让他们投入到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去,动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提供给学生许多不同的学具,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具制作平行四边形,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通过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方格纸上画一画,吸管摆一摆探索发现“对边相等”这一特征。通过用直尺在白纸上画一画,发现 “对边平行”这一特征。用图形摆一摆,发现平行四边形和其它图形的关系。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些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则是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独立操作、独立观察、测量、思考以及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新发现”,这就是他们的创造。教学到这里,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去验证,对 “全新发现”作出积极的评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不仅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欲望,通过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乐趣,激起学习的热情。
2、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拥有自信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家弗赖登塔尔也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本节课的教学,我力图通过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知识的自信心。教学为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也实现了这个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和发现获得的,而不是我教给他们的。我先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为学生创设了继续探索的空间。我鼓励每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去学习。仔细地观察,自由地表述,培养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8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有两位数加减法算理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本想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前准备是让学生在复习整百、整千数的概念,让学生熟悉整百、整千数,从而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算理之上进入新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可以轻易的进入状态,让他们觉得新知识的学习其实就是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就可以解决,打消他们惧怕学习疑虑,消除心理恐惧。
第二、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表象,选择解决问题的决策与方法,能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去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提倡学生在知识的分解过程中迁移。而这种迁移和推理体现在许多知识点上。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计算法则也有着十分相似或十分密切的联系。有的还可以统一起来。在教学新的计算法则时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方法。本课中我想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然后类比推出其他相同的计算方法。当学生探讨出1000+20xx=3000的算法时,让学生发1+2=3和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1+2=3这种方法来解决我们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在学生汇报完算法后,老师进一步的追问,是否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路,知道一题多解的算法和思想。同时让学生体会各种算法的思想,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这样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而且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比较容易记忆。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第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的引入处理不当,没有能让学生感觉到,从旧知到新知的自然性,因为引入时应该是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新知,而我是在开始就呈现课题,违反了自然过渡的原则。
2、由于我在语言的组织方面的基础功不够扎实,不够精炼,所以很难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够,导致课堂气氛不太令人满意。
3、对于课堂的时间方面把握不够,导致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一堂课的教学所具备的环节。
第四、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1、应该充分理解和分析教材,合理的备好课;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把握《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能达到要求的同时新知识的教学的得以解决;
3、注意自己的语言组织,加强语言方面的修炼;
4、多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向他们学习和交流,多做反思。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9
这节课的内容很简单,也很少,但是数射线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并不是生活中会碰到的东西,上完课到第二天我问他们昨天学了什么时,他们想不起数射线三个字。
练习部分的配套练习很简单,就是会在数射线上填数就可以了,这个学生都掌握的很好,但是在实际考试中,题目是有变换的,一有变换,学生就束手无策了。
引入我从熊猫在一条射出去的线上练习跳远开始,逐步渗透数射线的概念,这是一条射出去的线,它的起点从0开始,从0往右数,数字越来越大,且每格的长度都一样。在实际教学中,我让他们自己观察数射线有什么特点,他们是没有概念的,相反地他们都在观察那只熊猫和熊猫跳远那一条一条的弧线,两个班都有这种情况,所以没有人发现数射线每格的长度都一样这个特点,我后来点了出来,学生看上去理解了,但是他们对一格的概念很模糊,在练习中从几跳到几,跳了几格,大多数人都不会数几格,他们不知道怎样才算一格。
我的新授环节是有一组一组的比赛开始的',分为一格一跳,多格一跳,三个一起往右跳。由于每组比赛我都是从0开始跳的,在提问时,我都提问:它是从几开始跳的?学生对从0开始跳很根深蒂固,在做题时碰到从2开始跳的,他们还是写从0开始跳,切从2跳到5,跳了几格?数不来。所以下一次,我要多渗透一些不是从0开始跳的例子,告诉他们怎么看,怎么数,怎样表示一格。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10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能够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关键在于学生能掌握好乘的顺序以及两个积的数位。教学中,我从购新书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红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妈妈决定给小红买一套《少儿百科》丛书,她们来到了书店,大家认真看主题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呢?要求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呢? 从而引出本堂课的数学问题24×12,让学生以探究、活跃、高昂的精神状态参与学习过程。从课堂反馈来看,效果较好。在探索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有的孩子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孩子用竖式的方法。其中不少用竖式的孩子是直接写出得数而没有计算过程的,说明这些孩子还没能很好的理解算理。此时,我请了一位孩子上台书写自己的方法,先请口算的孩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再请笔算正确的孩子说他的计算过程,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表达,让学生们理解笔算的计算过程。最后在比较台上错误的笔算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明白算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11
本课时教学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创设了各种生活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对新知识的'探究中,采用以旧带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结构,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同时运用合理、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学生在经历生活的情境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获得了解并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但在学习评价上还做得不够,评价比较单一,语言的激励性还不够,因此缺乏一种感召力。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12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具体情景中进行教学的,特别是认识人民币,更不能脱离真实的生活情境,他们需要在活动中体验、认识、了解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所以本节课就通过创设生活中购买杂志这个情境引入。
人民币中的解决问题主要使学生理解,并初步学会使用尝试调整策略和罗列策略。尝试调整策略主要是:先随便选两本算一算,再根据结果调换调整。罗列策略主要是:先任选一本,再有顺序的试算。
例题设计了四种杂志,单价分别是:5元一本、6元一本、8元一本、7元一本。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学生对“正好”是什么意思,说的很明白,正好就是买了两种杂志后,钱没有多余,全部用完。但由于课本中的四个数字都非常小,数量关系简单,学生一眼就能看出6+7=13,8+5=13,知道选那两种合适。
看着学生跃跃欲试,我就说:明明也挑选了两种杂志,可是,他算来算去钱不够,是怎么回事呀,你能帮帮他吗?
这样一下就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并调动了学生想表现,想帮助他人的的积极性。这样他们就不再认为下面教的两种策略多此一举了,就会认真的跟老师的思路走了。
先教尝试调整策略,明明先任选两本,选单价是6和8的`两种杂志,一算,14元,比13多了,怎么办?学生很快知道,得把其中的一本换成便宜的。究竟换哪种呢,学生说先定一本,把另一本换成便宜的。通过学生的帮助,明明调换好杂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当总数大于13时,这两个数都选大,了,肯定得把其中一个数换成一个小一点的数。尝试调整策略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灵活的解决问题,并且间接的巩固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罗列策略在这里主要是有序的“试算”,体现的思想主要是有序的思考。教学罗列策略时,我说:兰兰也想去帮助明明,她对明明说:可以先选定一本,然后按顺序一本一本试。随后学生和兰兰一起感受罗列策略的运用。
学生经过这两种策略的学习,对于难于解决的问题就可以用尝试调整和有序思考的思维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当数据较大时会非常有效。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13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我们每一位实施新课程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对于空间观念的想象力很低,往往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至关重要,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眼看、手摸等感知手段,充分感知实物,了解事物的点、线、面等几何特征。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除了传统的知识外,在空间观念的培养方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学生的空间观念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资源。重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上新课的时候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积极思考和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这样改了变枯燥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
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小学生生活经历很少,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让学生了解到形体的性质特点及其相互联系,使学习活动变得枯燥无味,空间观念难以建立。而多媒体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动态直观、声形并茂,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空间观念是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所以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对周围环境和事物产生直接感知。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14
有趣的图形拼组这一教学内容,我们主要从认识图形的特点,从对图形的巩固认知到练习,每个环节层层深入,从认知连洗到动手操作练习,每一个环节深深地吸引找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也很享受参与活动的乐趣,教学过程中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让生加强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让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图形的特征,通过魔术袋让生通过摸一摸,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充分感知图形的特点,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内容,通过几个环节的游戏设计,A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学习内容,对于该组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过低,应该在知识内容方面在增加一下训练的强度和难度,B生的目标内容正适合该组同学的认知特点,所以在最后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并A生剪一剪,BC生动手贴一贴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巩固了对图形的认知,初步感受有趣的图形带给同学们的惊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课堂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通过本节课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对学生兼顾不过来,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让A生带动BC生,这样A组的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其他孩子的学习也能够提高,今后应该在课堂中加强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的到不断的提高。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15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的表达能力决定儿童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发展儿童的思维。
1.给学生提供表述的机会。
从现在的数学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让少数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回答问题,即使是小组讨论也只是流于形式。在这样的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没有表达的机会,何谈语言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给每个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一个问题提出后,可让学生先小组讨论(教师要巡视切实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说”),再同桌互说(如果不会同桌教会他),然后个人小声独立说。这样一个问题经过这样反复三次的“说”练习,就是鹦鹉学舌也能够表达清楚了。这样做也许刚开始会很费时间,但时间长了,说的内容多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也就会水到渠成。
2.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来模仿。如:我在教学第一册“认识钟面”时,在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分针后,接着教学怎样认时间。根据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表述示范:一、先看分针,如果分针正好指着12,就正好是几时;如果分针没有正对着12,就应该是大约几时。二、看时针,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或大约几时。接下来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表述方法来边看钟面边叙述。
通过以上具体实物与抽象语言相结合,循序渐进的有层次的训练,既让儿童的数学语言逐步形成,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3.动手操作,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学生的思维来源于生活实践。而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更要依靠直观的操作来促进其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达到统一和谐。
如教学数学第二册45+8时:
先弄清题意,接着我用计数器来演示:先在计数器的个位拨5颗珠子,十位拨4颗珠子;再让学生思考加8,在哪位加?学生知道要加在个位,8+5=13,但个位没有13颗珠子,怎么办呢?学生自然会想到向十位进1。接着再让让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并且边摆边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45+8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丰富了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不断得到发展。
总之,儿童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训练,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的教学反思03-18
数学教学反思09-02
数学的教学反思10-10
数学教学反思10-02
数学的教学反思10-18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反思11-10
数学思考的教学反思08-13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08-19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