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3 15:17: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5篇)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

  一、试卷总体情况

  本试卷难易适中,从各方面考察了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试题分为五大类: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连线题和科学与生活。题型丰富,便于学生解答,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和生活联系紧密,体现了科学这门学科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生卷面分析:

  1、由于时间紧,复习时间短,多数学生掌握的不够好。

  2、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生活实践能力题是同学们的一大弱点。比如:科学与生活中的`畅想未来通信学生不能与实际相联系。

  三、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对科学学科的学习与了解,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所学知识,使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在轻松地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并能够在生活中自如运用。

  2、教学中注重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多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培养他们多向性思维,让学生不只是借助课本单一的学习,而是做到在生活中掌握课本知识。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3、平时注重点滴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多观察,多积累,注重知识与生活的结合。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2

  由于学校安排,我除了教学一年级数学外又安排教三年级科学,初次教学科学课真的是无从下手,刚开始上课时,没有教参,没有试验器材,只有靠班班通上面的资源,首先我根据教材内容写好备课,其次选好与本节内容有关的课件,视频以及课外拓展练习。我是边学边教孩子们,对我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好在学生们很喜欢上科学课,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首先我发现了学科间的联系,例如:在讲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学生明白了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即24小时,在地球自转的同时它还绕着太阳进行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年,我们平时只说一年有365天,其实并非365天,而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这样 每4年多余的时间又凑够了大约一天,我们把这一天放在了2月的最后,即29天,凡是 2月有29天的年份我们就把它叫做“闰年”,学到这里学生们算是彻底明白了数学上的《年月日》这节课的有关知识,怎样判断平年还是闰年,看来数学和科学是紧密相连的。

  其次实验课对孩子有很大吸引力,例如:再讲《沉与浮》这节课时,它是《水和盐的.故事》中的第三节的内容, 为了上好这堂课,在课前,我准备了很多同学们生活中熟悉的一些物体作为实验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发现:原来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让学生走出“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而沉入水中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这一误区,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方法,而且还让学生对沉浮现象有了进一步的探究;本节课的亮点,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提升,让他们想办法改变物体的沉浮,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沉入水中,沉在水中的物体浮在水面,在选择这一活动环节的实验材料时,我费尽了心思,最终选择了橡皮泥,锡皮纸团和空玻璃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沉与浮的知识,这样设计,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拓展活动中:通过对《沉与浮》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利用这一科学原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先让学生说,然后带领大家看一看一些人们利用浮力的图片,这样做是加深了学生对浮力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但是学校条件有限,只能做些简单的实验。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在科学课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对我自身也是一个提高,我现在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含义了,愿今后努力学习在科学学科继续探索。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3

  一年之中,植物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这一点,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来说,秋天,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果实成熟了,树木落叶了,小草枯黄了。

  对于变化明显的部分,孩子们很容易就说出,也因此,观察叶的变化,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推测出一片叶子的生长变;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学生知道了叶会衰老死亡。这两个观察活动联系起来实际上展示了叶子的.生长、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个观察活动比较容易得出叶的生长变化。观察植物的其他变化,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在秋天发生了什么变化,把更多的植物纳入观察的范围,有利于学生建立植物不断变化的概念,也是学生概念发展的需要。学生深深的懂得了植物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但是对于一些不明显的变化,需要测量和记录,才能在对比中发现,而这一部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活动的持续时间太久,选择一棵树或一棵草观察他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并记录完成比较困难。

  因此,这一课,对于科学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的较好,但是指向于科学技能的观察一棵树或者一棵草在秋冬季节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完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三年级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还不能够较长时间的专注于同一件事,所以书本16页的记录表对很多孩子来说形同虚设。如果能够利用好这张表格,那对于孩子们来说,科学概念的发展会更加完善。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参与活动,知道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并能把纸的特性和用途联系起来。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工具积极、主动地探究“不同用途的纸”。能用对比实验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乐于探究、团结协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去观察研究纸的性能,在研究纸的活动经历中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经历自行设计和进行对比观察实验的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纸、按组准备同样大小的牛皮纸、报纸、日历纸、餐巾纸、红墨水,滴管,烧杯,量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我们身边有哪些纸做的物品。(电脑出示)如皮鞋盒子、粉笔盒子、一次性杯、纸鱼、挂历……,那么,这样的纸制品是不是都是同一种纸做的呢?为什么不是?

  确实生活中的这些纸的物品都不是同一种纸制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不同用途的纸。板书课题。

  课前让大家收集各种不同的纸张,哪个小组上台来说说你带来了哪些纸样、有哪些用途?(小组汇报、展示收集纸样)

  二、实验探究,获取信息(研究纸的吸水性和抗拉伸性)

  1、研究纸的吸水性

  你们收集的纸样真多,师指其中一份问:我桌子上洒了些水,选哪种纸擦效果好,为什么?

  到底谁的吸水性强呢?有没有好的办法来证明?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又好?

  你们准备用怎样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想?请小组交流,说说实验的具体步骤,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方法?(小组汇报、质疑)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滴

  分别往每一种纸上滴一滴水,看哪种纸上的水印“长”得最大。“长”得大的说明吸水多,“长”得小的说明吸水少。

  谁有补充吗?

  对,因为只有滴相同多的水,才能正确比较出水印的大小。为了公平,我们把这四种纸裁成相同大小,这样比较更准确。研究时还要借助滴管来滴这一滴水?(教师出示滴管,讲解、演示滴管的用法。)

  (2)、挤

  将所有的纸都放在水里浸湿,然后分别将每一种纸上的水挤到杯子里,再来比较哪一杯里装的水多一些,就说明哪种纸吸水吸得又快又多。

  谁有补充?

  时间要一样。纸张大小也要一样。(如没人答师要启发)

  (3)、降

  我们组的方法是将同样大小的纸分别同时放入四杯水中,同时拿出来,再比较这四杯水降低了多少。降低多的吸水多,降低少的吸水少。

  师提醒:四只杯要一样大,四杯水要一样多才可以。

  (4)、沉

  把纸同时放在水面上,先沉下去的吸水多,后沉下去的吸水少。

  在放纸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纸不能叠在一起放。放的纸稍微小一些好。)

  (5)、晒

  同样大小的纸,同时浸入水中,又同时拿到太阳底下摊开晒。先干的吸水少,后干的吸水多。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你们真聪明,想到这么多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讨论一下:你们实验时需要哪些物品?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四种常见的纸,请每组派一人上来领取材料后开始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汇报、质疑

  那么吸水性强的纸有什么用呢?吸水性弱的纸又有什么用呢?(小组讨论交流)

  2、研究纸承受拉伸能力

  接下来做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看谁不容易被拉断。先来猜一猜哪张纸不容易断。

  师讲实验方法和要求,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承受拉伸力强的纸有什么用途呢?承受拉伸力弱的呢?

  师举例说明应用:牛皮纸制作的纸袋、购书中心包书的纸等利用了它的拉伸性好。现代的科技发展使人惊叹,由于能源的短缺,有人提出用纸来造房子,你们猜猜,纸真的能造房子吗?如果用纸来造房子,纸必须具有什么性能?(很强的抗拉伸力和抗弯曲性)。

  三、总结交流,探究延伸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所以它们的作用也不一样,就像我们桌子上的水,要用吸水性很强的餐巾纸来擦;而我们写字就要用书写纸来写,因为它吸墨均匀。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带来的纸样拿出来,一起来分析它们有什么样的特性。各小组内每人简介自己的纸样。

  纸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它的用途不同,你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纸吗?小组互考,说说收集的纸样适合用在哪里。

  今天大家学习都很认真,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关于纸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一些。总的来说,纸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课后各小组要继续研究,查资料,多获得有关纸的信息。把收集来的资料编辑成小报,我们再进行评比。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突出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知识。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探究学习还处于最低层次,自主探究、设计实验、实验方法等能力还刚起步,所以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想出更多的办法来证明就行了。另外在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千万不能什么事都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无事可做,不知做什么事的局面。另外,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要做到有序,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有序性上还要多研究。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5

  这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亲近土壤的情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官来观察、研究记录、描述有关土壤的内容。

  观察的方法、可以研究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在出去挖土之前已经让学生明确了。可是,在外出挖土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部分学生觉得土壤很脏,不愿意用手去摸;有部分学生观察力不强,在观察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细节。

  在外出挖土之前,要提醒学生要像科学家那样细心观察,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在我们眼里不觉得是什么的东西到了科学家眼里就可能是宝贝了。教育学生正是有了土壤,才有了地球上五彩缤纷的`生物,是土壤哺育了我们,先在学生心里建立起对土壤的敬仰感。

  学生经过亲自对土壤的观察之后,其实对土壤的成分已经稍稍知晓,比如他们感觉到土壤是湿湿的,有水;土壤中有颗粒。本节课可以先引出土壤中的成分,但不要求学生能完整地说出,下节课会详细介绍的。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6

  三年级科学下册《空气的流动》教学反思本课以家里暖气片安装的位置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暖气片旁边的空气受热上升之后,留下的空间被谁占据了?学生有前两节课的学习,能够很快地说出来是空气占据了,这时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你的空气和热空气相比呢?学生会提出冷空气这一词。紧接着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教师出示演示实验,模拟房间的情况,这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演示箱各个位置模拟的物体。这个演示实验由于要观察线香烟的运动状态,所以教师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关闭门窗,另外由于线香的烟不易观察,所以我想到用黑色的卡纸做背景,但是事实在操作的'时候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我觉得还是需要准备标准的实验材料,即有孔的玻璃箱,粗些的线香,让实验效果明显些。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利用模型搜集证据的意识。这节课最难的是实验结果的描述与整理,由于演示实验的效果不是特别的好,所以在得出结论时很多的学生有些迷茫,一半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说出: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这节课这里我觉得还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空气是可以流动的。最后的扩展环节,很多的学生没有见过炉子,所以教师还是需要对这个物体进行介绍,关于如何控制火力大小的问题,学生可以说出相应的操作步骤。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7

  《我们的生命周期》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差点什么,教师过分的关注学生的表现而忽略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学生上课积极性由平淡到兴奋,老师对每个孩子都在关注以至于教学内容没有很好的体现。情感态度这一目标达到了,知识目标没有提到位。人的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儿童--青年--中年--老年,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在汇报、交流时,总结出每个阶段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儿童时期,这就好比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如果没有春的播种、施肥、除草等精心的呵护,怎么会有夏的勃勃生机、秋的硕果累累、冬天的幸福享受。所以我们正是人生的最最重要的阶段--儿童阶段,我们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平时多加强体育锻炼,懂得关爱生命,只有这样我们的寿命才能长一些,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快乐!

  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

  教学中,对教科书第36页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我通过全班的讨论来进行教学。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基本都知道,(图片介绍)。教师适当补充即可,不要求过多展开。学生对第二和第三个问题的发言,我要求把它填写到班级大表上(大表如前面的“0岁一9岁儿童生长变化表”),把其中的“儿童”改成“我们”。身高、体重可以计算平均数。“力所能及的事”,选有代表性的填写。第36页“在我们的一生中,身体还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的问题,是一个推理问题,要求学生有根据地推测。比如学生可能会说“体重和身高还会增加”“会变老,头发会变白”“相貌会变化”等,教师要让学生说说这样推测的依据。

  2.我们的一生。

  人的一生身体是怎样变化呢?这个活动首先要求学生把人划分成不同的年龄组。划分为哪些组、怎样划分?可以让学生先讨论,然后教师综合学生的发言,给出一个合理的分组方法。比如可以分为儿童、青年、中年、老年,也可以分为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这些不同年龄段的人,其身体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在比较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平时观察,找出两个年龄组的人,观察和比较他们身体特点有哪些明显的不同。除了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也可以通过阅读单元资料或其他的资料。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播放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现场观察和比较。甚至可以由教师先在全班指导比较两个年龄组,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然后再由各小组任选两个相邻的年龄组进行比较,比如青年组和中年组,或者中年组和老年组。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汇总。教师把学生的汇总填写到班级大表上。学生要把这个汇总填写到教科书第37页的表格中。

  根据这个表,全班讨论: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命阶段是哪些?出生后,身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在哪个时期?什么时候可以结婚生孩子?()是不是像动物一样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

  最后告诉学生,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以上是我完整的教学设计,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忽略了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不完整,而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如果说改进,只能让第一个环节紧凑些,给第二个环节充分的时间。但如果这样我可能看不到更多的孩子们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笑脸!两者兼顾这将是我今后所要努力的方向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8

  在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的多的,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两课时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发现。在教学中,我首先让结合自己的在生活中观察,和老师出示的图片进行总结鱼类的特征。当然学生在观察中,需要填写相应的表格。在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的总结出来自己的鱼类的特征。

  通过这个学习,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学习的探究的方法。

  在接下来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进行探究蟾蜍,青蛙的身体的特征。这个方面还是比较的难得?因为学生很少看到真正的青蛙,和蟾蜍,还有现在学生更是难以见到在河沟里的青蛙的卵,因此学生的生活的经验较少。在这种经验少的情况下,学生需要搜集各种资料进行了解。同时我想给以学生以环境教育,为什么我们现在的青蛙会变少了呢?通过交流学生不经能够了解和掌握青蛙蟾蜍的特征,而且能够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教学蛇和乌龟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材料进行总结。

  现在想来,这节课让我设计成了资料的.汇报课,如果有实物的话,我想可以把这节课设计成探究课。通过探究,学生去发现各种动物的身体特征,但是学生看到还是这些动物暂时的状态,因此还是需要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去发现动物的特征。这样学生结合观察及自己的资料,能够对于动物的特征有一个非常好的认识。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9

  上课伊始,我亲切地与学生聊找蜗牛朋友的经验,并把一个学生的蜗牛要来看,然后“不经意地”把他的蜗牛与我的一盒蜗牛混在一起,让他说说自己蜗牛的特点,从而帮我找到他的蜗牛。学生说他的蜗牛有两对触角、一个壳,是白色的,而我的蜗牛也有许多符合这些特征。学生感到无计可施了,我才告诉学生:“老师是跟你开玩笑呢!”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发现自己对蜗牛朋友的了解确实非常有限,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观察蜗牛的积极性,在下面的观察中发现了自己的蜗牛的许多细小的特征。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我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把这种好奇心发展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激发研究的欲望。

  在研究蜗牛的环节,学生提的关于蜗牛的.问题有:蜗牛的寿命有多长?蜗牛最害怕什么?蜗牛能在水里生活吗?蜗牛为什么会冬眠?蜗牛的粘液永远也流不完吗?蜗牛贪吃吗?蜗牛有几颗牙齿?蜗牛冬天上哪冬眠?蜗牛怎样从壳里爬出来?看来,学生的小脑瓜里有无穷无尽的天地,就看我们会不会发掘。

  研究时,学生选了几个问题:蜗牛怕什么、研究蜗牛能在哪些物体上爬、蜗牛吃什么等。幸亏我课前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学生的研究才如鱼得水。在我的指导下,学生有条不紊地提出猜想、设计方案、领取材料、分工合作、记录、讨论、总结汇报。看到他们真的“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我感到由衷地喜悦。

  听课教师的课后反馈:

  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教师着眼于“课程目标”,置“学生的发展”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探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舍的花时间,让学生去探究,给学生创造机会,营造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教师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的、有思维的个体,留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教师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使他们的思维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投入了“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甚至达到兴奋、忘形的境界,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0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在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对常见动物的基本构造以及一些生命特征进行了观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主要从学科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有效运用科学课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亲历了一次“观察——发现——提问——推测——研究”的科学自主探究过程,达到了提高三年级孩子科学素养的目的。上课时,我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启发性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导入环节中,先让学生回顾蜗牛和蝴蝶的生长过程,进而通过有趣的`语音了解它们的寿命,同时也隐约地揭示了动物的生命周期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在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二、本课的教学思路清晰

  (一)观察蚕卵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再分小组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从学生的汇报看,他们的观察很到位。例如:他们能用借助直尺测量蚕卵的大小,用放大镜观察到蚕卵中心处向下微凹,蚕卵有的是黄色,大多是灰紫色……这些说明学生已经能借助有效的工具进行细致的观察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强烈的参与欲望,我感到十分高兴。

  (二)从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我通过一段视频--“蚕的孵化”的播出,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探究的新世界,两分钟的真实录像,让孩子们领略了蚕的生命:刚孵出的蚕宝宝,长得黑黑的像小蚂蚁,在显微镜下,身上的细毛都隐约可见,幼小的蚁蚕艰难的坚持不懈的伸缩着身子从卵壳里往外蠕动,很久,很久……孩子们静静地观看,而实际观察在深入,思考在深入,蚕宝宝如此费力,孩子们的心也随之为他担心牵挂……

  (三)怎样饲养

  在本环节中,我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蚕要从卵里钻出来了,我们怎样迎接小蚕的诞生?给了同学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小组进行讨论,(要为小蚕建立一个“家”,并在盒盖上钻些小孔、为它准备食物等。)这里我引导同学考虑:为什么要在盒盖上钻孔?从而让同学认识到蚕的孵化需要空气。再通过讲解,让同学明白蚕卵的孵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问题(2)蚁蚕诞生了,怎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蚕爸爸蚕妈妈?

  这里让同学根据书上的养蚕窍门来交流,同时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同学明确了蚕的健康生长还需要考虑光照、食物、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

  (四)学习观察记录的要点和方法

  提出两个问题:(1)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记录的?(2)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蚕的各个时期记录下来?从而引导同学科学、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认真试验,并对养蚕产生了很浓的兴趣,课后有好多小朋友拿着自己养的蚕来向我请教。看到孩子们充满好奇与爱心的面容,我的心里感触良多!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1

  一.从生活出发,走进科学

  本课设计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究学生身边最常用的材料,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塑料的特征分析透彻,理解深入。“设计新型材料”一环节将学生的创造欲、想象力极大激活,且贴近生活,渗透“S-T-S-E”理念,将科技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

  二.从调查入手,渗透数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科问应该重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本课教师在课前先让学生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在课堂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数据统计起来。

  三.追求“一英尺深”的挖掘。

  深教材料中设计让学生猜想“塑料温热”后的现象,由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大家很快猜到塑料会变软,这一环节浅尝而止,没有真正挖掘深度。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将实验引深入塑料杯加温,学生马上看出“塑料”的变化,不但变软、变形,还有异味产生,学生马上活跃起来:“老师,塑料遇热后变形了,还有怪味产生”,“我知道了,塑料燃烧后,还会污染空气呢!”这样的处理,使得教学更深入了,学生理解更透彻了,真正体现了“一英尺的深度”。

  《塑料》这一课,讲的是塑料,很贴近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能找到教学资源,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景。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力求创设生活情境、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开放地教学,和老师平等地对话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积累知识。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场景都可以成为课堂的资源。课前,我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提前一天让他们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哪些塑料制品,并对塑料袋的应用和危害作了调查。这很快就让他们进入这一课的'生活化探究活动中,与其说我们应该在一堂课中交给孩子一些知识,达成一些目标,不如说我们应该借助一个课题(或话题)培养孩子的探究意识,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二:进行角色转变,让课堂贴近生活。

  科学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课前我就让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了解塑料的知识。课堂上我让学生作为参观者,作为调查员,作为辩论手来探究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参与活动和学习课文中得到了快乐的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前、课(转载自,请保留此标记。)上、课后,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将课内的活动延伸到课外实际生活中。

  三: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生活。

  这里的活动主要是指:小组调查活动,个体体验活动,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等一些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共设计两个活动:;一是展开辩论,辨证看待塑料制品的优缺点,反思人类的不当行为;二是通过调查,感知“白色污染”的危害;五是金点子行动,为减少“白色污染”尽心尽力。可以说这两项活动,每一项都是和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课前学生走向生活了解塑料,课中学生有感而发,认知明理,真正体会到“白色污染”就在我们的身边。并通过探索性的活动,发挥集体智慧,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在轻松愉悦、热烈争论的气氛中,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行金点子创意。从而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了塑料,体会到塑料的巨大作用,最后又回到生活中去,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

  预设近乎完美的,但生成却有些遗憾,原因有两点:一是课堂上的我还不够投入,还没有将课堂当作一种生活;二是每个活动的开展都还不够深入,和孩子们的对话、交流还都浮在上面。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课堂中学会灵活机制,学会取舍,要关注生成,要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使生成更完美。

  《塑料》这一课,非常贴近生活,上课前,我先让学生们从家里各自带一些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并对塑料袋的应用和危害作了调查。因此,我从三个活动入手设计教学:一是互相交流,以二人小组互说塑料的用途,看谁说的多;二是展开辩论,以四人小组说说塑料制品的优缺点;三是以组阐述自己调查的信息,并挑选好的进行交流汇报。通过学习,感知“白色污染”的危害;课中学生有感而发,真正体会到“白色污染”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了解了塑料,并体会到塑料的作用及其最大缺点,再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从而使学生树立“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本节课从正反两个方面研究问题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大多数学生效果很好。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2

  孩子们知道要出教室考察土壤时非常兴奋,但是如果他们不知道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考察肯定会变成玩耍。如果这些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是老师告诉给他们的,他们印象不深刻,出了教室就忘了。所以我就组织孩子们讨论,让他们自己说出来在考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再小结,这样既对孩子们进行了自己制定规则约束自己的训练,又让孩子们对考察目的加深了理解。三年级我共要上了五个班的课,一个班是我告诉他们的,结果孩子们考察的效果不理想,另外一些班则是同学们自己制定的规则,考察效果非常好!

  通过五个班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考察成败的关键竟然是孩子们忘是没有忘记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可是孩子们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要经常提醒他们出来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让自我约束能力强的孩子带贪玩的'孩子,这样他们就能够获得对土壤的大量的经验了。

  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我更加认识到:课前细致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状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前详细制定计划,课后及时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对今后的教学会有更大的帮助。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3

  按照要求,这一课应该带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树木,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认真仔细科学地进行一项观察活动。看看这些小不点那兴奋的劲,就知道他们心里多么渴望走出教室感受科学的魅力。然而,对于教师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首先,对于毫无观察经验的学生,怎样教会他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完成最基础的观察记录;其次,在观察活动中如何体现小组合作的观念;再次,怎样维持观察活动中学生的纪律。这都是我担心的问题。

  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两个问题。

  一、室外观察的组织

  三班上课时,为了给大家更多的时间进行观察,我进行讲解的时间很短。简单的介绍了观察记录表的做法和强调了室外观察的纪律,然后让学生按分组开始活动。结果,课堂秩序很差,学生由于分组产生很大矛盾,再加上想出教室的欲望强烈,老师的要求都没有听清楚。记录结果可想而知。自我反省后,我总结了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水平,改进了上课的方法。在四班上课前,我做了一份关于观察记录的PPT。课上,我利用了半节课的时间,仔仔细细地介绍了观察记录每一项内容的观察方法。关于纪律方面,我指定各个小组的安排和小组长的安排,并将各组的纪律交给每一个小组长。整节课下来,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还是免不了有学生会大声喧哗,但是进步还是可喜的。

  二、记录的疑惑

  刚开始,我是做好了记录表发给学生进行填写,结果在让孩子记录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看不懂表格。让他们在表格师完成记录那就更困难了。因此,我上完一个班级后在其他班级上的时候,就让学生对照书上的观察记录和PPT上空白的记录表,听我的讲解。学生在写观察记录时确实提高了效率,而且很多记录表已经相当漂亮了。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4

  我执教的《通信的发展》一课,是三年级《科学》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教学内容。教学中力图构建一个生活化、活动化、开放化的科学课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体现主题单元教学意识

  要做到准确定位,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从最开始到现在的教学设计,内容修改了多次,走了很多弯路。回头看看,都源于自己对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的模糊,缺乏主题单元教学的意识,就容易把单元内的几课内容上混淆。最后,在自己对教材的反复理解下,才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通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知道现代通信方式及特点,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本课分两个课时上,第二课时主要解决懂得并遵守通行的基本礼貌和相关法律法规。树立主题单元教学意识,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才能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二、构建生活化的科学课堂,还学生一个真实生动的生活世界

  老师课前布置调查问卷,老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通信方式,并通过谈谈“你和家人曾用过哪些通信方式,给你们带来哪些方便?”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调查的生活信息,教师与学生一道谈论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通信事例、故事,学生在饶有兴趣的交谈中认识到了一些通信方式的独有特点,这也为他们今后在生活中学会选择通信方式奠定了基础。这些来源于孩子们家庭的一个个真实的事例,也让学生充分了解了通信方便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

  三、构建活动化的科学课堂,还学生一个体验成长的'活动舞台

  学生科学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是学生科学形成的源泉。

  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通信方式是用不同的信使来传递的,老师不直接告诉孩子如何区分,而是设计了“给不同的通信方式找到自己的家”环节,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为了感受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老师设计了让一个孩子在课堂上与妈妈用手机通话,现场拨打114咨询的环节,让孩子真正在活动中体验通信方便生活;为了让学生了解通信特点并能合适的选择通信方式解决问题,就设计了猜一猜,选一选,演一演的活动环节,开放的活动设计,让孩子有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四、构建开放化的科学课堂,还学生一个广阔的开放空间

  课堂上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首先是善用生活资源:用春节拜年的话题引入、老师收到的一封信,孩子讲述的通信事例,新疆的地震等等都成为教学资源引进科学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这样一个广阔多元的开放空间里,课堂的实效性也显得更很强了。

  在本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清楚认识到,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还值得加强。上课时很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角度要多元。在课堂评价上应更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点拨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5

  成功之处:

  1.课堂按“展示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各个环节进行的还不错。

  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了解骨骼的作用。

  不足之处和改进的地方:

  在《肌肉》的'教学中也存在这个问题,学生的活动不规范。有些学生不按要求活动,以后,活动要求需要再细致学生活动之前必须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学生按要求去活动。

  还有,制作手臂活动模型这个活动,由于需要材料多,准备不全,没有在课堂上进行,让学生在课后去完成。这样,在课堂学习当中学生少了学习体验的机会和乐趣。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科学教学反思04-11

《科学》教学反思03-28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04-12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04-13

《纸》科学教学反思03-08

科学《纸》教学反思03-25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03-02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04-04

三年级科学试卷教学反思10-24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