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9 09:41: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15篇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1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轴”为思想,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认识钟面”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比较熟悉的起床、上学、睡觉等作息时间入手,自然入题,把学生已有的旧知开掘出来,为学习新知服务。在体会1时的持续时间的时候,出紧扣生活实际,通过1节课(40)分+课间(10)分+()分是1时的计算,使1小时的持续时间与学生日常活动的时间体验建立起联系。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对整时刻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我采用放手让学生尝试用汉字写整时刻的方式教学,老师大胆尝试,让学生装用旧知的迁移,自主探究新知。学生出乐于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出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例如教学"认读几时几分"教师先拨整时刻,问:“这是几时?”生答:“11时。”师再将分针往前拨到4,问:“这是整时刻吗?”生答:“不是。”“那是几时多?”“11时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时针刚走过11,还没到12,所以是11时多”。紧接着展示课件“10时15分”的钟面,问:“这个钟面是几时多?”“10时多”“多多少分?”学生自然而然去观察分针走到数字几,后答:“10时15分”这样的教学分散了难点,并通过点拨、观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力求精讲,指导学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做中学,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认识了时、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由于本课教材知识点多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在教学中我实施练习与新授紧密结合,且有层次、有趣味,形式多样,体会1分钟的持续时间,开展画画、口算、写字、数脉搏等切实可行的游戏,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学。而在巩固练习中,先设计了看钟面写时刻;再设计找相对的闹钟与电子钟练习;还设计了师拨钟,生抢答,师说时刻,生拨钟。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还动脑,由浅入深,最后还设计了很生动的小组竞赛,学生的兴致更加高涨,掀起了学习的更高热潮。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学习、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会读几时几分。

  三、教学过程:

  一)谜导入新课

  1、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走不停,叫我学习和休息,你们猜猜它是谁?

  2、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3、(课件)你能说出图上小朋友的作息时间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时间。(板书: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课件)要想准确地说出钟表上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看还有什么?

  2、认识分

  1)教师指着钟说:看时针是用来计时的,时针从12走到1是多长时间?时针从1走到2呢?谁还能说一说?

  2)分针是用来记什么的?分针走多少是1分?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为什么?

  3)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小组学习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1是5分,从12走到2是几分,从12走到3是几分,——

  4)学生汇报,教师出课件。

  5)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感知1分钟(课件计时)

  1)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分针走2小格,经过的时间是2分。分针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2)想不想知道1分钟内能干些什么?

  学生:跳绳、拍球、夹球、仰卧起坐

  3)1分钟后学生汇报。

  小结:一分钟跳绳()下、拍球()下、夹球()个、仰卧起坐()个。课下老师调查了一下,同学们一分钟能写15个生字,20道口算题,打字员阿姨能打200个字等等。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看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时间的价值是多么巨大呀!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每一分钟努力学习。

  4、时、分的关系

  在钟表里还有一个小秘密,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

  1)钟面,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

  2)(课件)在同一时间里时针从几走到几?分针从几走到几?

  再观察一次,时针,分针是怎样走的?

  3)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几时?(板书:1时)

  分针正好走一圈是多少分?

  他们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所以1时与60分有什么关系?

  (板书:=)学生读1时=60分

  三)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1、有时时钟不正好指着几时。

  2、像这样(出示课件教师演示)

  看钟面时针不是正好指着8时,而是过了一些,所表示的时间就是8时多了,那到底多多少呢?还要看分针。现在分针指向几,(指向1)分针走了多少分?因此表示的时间是8时05分。(板书)由学生写出另一种表示方法。

  四)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钟面的时间。83页1题

  2、拨表练习。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请同学们拨出这些时间,课件出示,我上午8时05分上第一节课,11:45下班。下午1:25分上班,4时55分下班。

  2)小组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组内互查)

  3、找朋友。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到了生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一、生活化的魅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篇不仅很快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由于时间在生活中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一开始就让学生通过猜谜语来回忆上学期钟表的一些知识,从学生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来引入课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知识体系。课上,我告诉学生钟表里还有一个小秘密,认真观察的学生才会发现。当我用课件展示时针和分针同时转动但在嘀嗒声中却走得一快一慢的情景时,我发现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精神也高度集中了。在巩固练习中做找朋友一题时,学生也是兴致盎然,我抓住了这个点,以此贯穿整堂课。

  二、在实践中体验的价值。

  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能看到学习活动的成果,本课在练习设计中不仅注重了练习的优化,还注重了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1分钟就是分针走了一小格,那一分钟有多长呢?又能做些什么呢?在此我为学生们设计了感受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这一环节。让学生们在一分钟里做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来了解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以获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使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实践活动中学生乐此不疲,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课堂顿时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在实际生活中,时间无处不在,所以通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猜想、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练习,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如:拨表练习。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请同学们拨出这些时间,课件出示,我上午8时05分上第一节课,11:45下班。下午1:25分上班,4时55分下班。让学生动手拨出时间,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决定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前提,参与实践的质量是决定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作为一线教师,及时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从观念到行为都要努力使自己尽快进入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新课程来。<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我组织学生学习了认识时间中——时分的认识,课的伊始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歌曲导入课的方式,“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让同学们认真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学生们回答“表”也有的说是“闹钟”,我又问:“谁能说一说表是用来干什么的?”“表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时间,晚上早睡,早上早起,闹钟还可以帮我们不迟到……”

  一年级,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有关时钟的知识,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继续来认识时间。

  首先我出示了老师和学生上课的情景图,让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然后又用图中的`钟表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接着再出示钟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钟面上都有什么?

  “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另一个数字是一小时。”

  “老师,我还发现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这样整个钟面就有60个小格。每个小格就是1分钟。”

  “我妈妈告诉我说1小时是60分钟。”

  接下来我又出示了一个钟面,钟面外面标示的时间不全,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了什么?应该如何填!同学们通过观察很快的说出了,各个小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我又让他们仔细的考虑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自己为什么这样填!“因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又有五个小格,我发现每个小括号都是标在对应的数字外面的,所以我用5个5个数的方法,就填出来了!”

  在知道了分针每走一大格是5分钟后,我和同学们做了相应的巩固练习。然后我又利用钟面示意图引导着学生说出了,分针每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也就是说,分针走了60分,时针正好走了一小时,由此引出了——1小时=60分。

  本节课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1、课堂上的组织教学不是很有趣味性,部分同学没能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2、在教学1小时=60分的时候,过程有些单调冗长。先利用书上的图,引导着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在一个小时中的变化,然后再通过观察钟面示意图来说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也就是1小时。此过程可以将观察书中的图省略掉,直接让学生观察钟面示意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清时针和分针的走动过程,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掌握了知识。

  3、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完教具后马上整理好,以防在后面的讲课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的摆弄面前的教具而不能认真的听课。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4

  今天学习《认识时间》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的,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下基础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带领孩子复习了整时,几时过一点,快几时了,然后认识分,重新认识钟表,知道钟表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本节课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在拨一拨中学习几时几分。

  但本节课存在着不足:

  1.在教学本节课时有些孩子5个5个的数也不够熟练,是依靠手指来完成这一过程的。所以对这些学生的教学很难,在认识钟表的时间时出现了困难。

  2.还有一些孩子在数大格时,由于手和嘴在数的时候不一致,往往出现多数5分或少数5分。

  3.部分学生在读时间时往往容易读错,例如7时45分、4时55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45分、5时55分。这可能受之前学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的思维的限制。还有的学生是分针指着数字3,就说是3分钟,指着数字8就说是8分钟等。

  第二节课,我又复习巩固了认识时间,让学生自己拨钟表,观察分钟转动时,时针的变化,尤其对比观察半时前后时针的位置变化,让孩子拨一拨8时45分,接着让分针继续前进15分,到9时,观察这两个时刻时针的位置都指向9。但第一个时刻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9,还没到9时,再过15分钟才到9时,所以虽然时针指向9但并不表示9时。

  我重点让孩子动手拨一拨,同桌一个人拨钟表,另一个人认时间。过一会儿,同桌调换。然后,让一个孩子上台拨钟表,全班同学说时间。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认真备课,多方位了解学生,做好预设,让我的课堂在追求生动活泼的同时,追求实效性。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5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本课一开始,老师以生活中的数学顺利地引出新课,马上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但学生对于“1时=60分”这个时间的进率理解起来时比较难的,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老师让学生认真观察钟面上一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一个小格时多少分,一个大格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学生弄清这些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分和时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老师也有放手让学生尝试认时间,让学生用旧知的迁移,自主探究新知。本课的难点例如7时45分、4时55分这样的时间,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会看成8时45分、5时55分。当学生出现这些错误时,我觉得老师应该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或者用小闹钟动手拨一拨,自己得出结论。学生乐于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出来,学习热情也会被激发。

  另外,在教学中还应渗透德育教育。一分钟能做什么?老师适时提出,珍惜每一分钟,积少成多就可以做好多事情;如果不珍惜时间,时间就会悄悄地溜走,什么事都干不成。

  本节课的新授部分分为“认识钟面”、“认识几分”、“读、写钟面的时刻”、“教学时与分的关系”四个环节。

  “认识钟面”重点认12个大格和每个大格里的5个小格,课件一小格一小格地演示,这为认识一大格表示5分作了铺垫。认识分针指到各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因为他们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大格一大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认识钟面”重点认12个大格和每个大格里的5个小格,课件一小格一小格地演示,这为认识一大格表示5分作了铺垫。认识分针指到各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因为他们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大格一大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究交流的时间,同时借助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写钟面的时刻,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这个钟面的。时与分的关系难在1时=60分的推导,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拨小闹钟,认真观察分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圈又回到12,时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分针转了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让学生自己发现1时=60分,即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6

  目标:

  1、初步了解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运转规律,学习看整点。

  2、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内容:

  《时钟》

  准备:

  时钟模型一个、小时钟若个

  过程:

  一、游戏:猜谜语你见过什么样的'钟?(闹钟、座钟、落地钟)钟有什么作用?(起床)

  二、分发钟表,给小朋友每人一个钟,请幼儿观察(请你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师:两个针一样吗?

  小结:最短的叫时针,较长的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三、《龟兔赛跑》故事导入师:谁赢了?

  现在乌龟和兔子又比赛了,兔子代表分针,乌龟代表时针,它们比赛站在同一位置开始比赛。(兔子从12跑到12,跑了一圈;乌龟从12跑到1,跑了一格)谁跑得快?分针与时针谁跑的快?那再跑一次,乌龟会走到哪里?

  小结: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时。

  四:出示三个钟,请幼儿观察。

  师:这三个钟一样吗?哪里一样?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请幼儿回答。

  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师1点整。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游戏:考考你,请幼儿拨钟。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来记录时间?(几点整就写几,两个点,两个0,表示整点)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幼儿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出示卡片,幼儿拨。

  六、出示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时间一样,而小朋友干的却不一样?

  你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回家和妈妈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

  教学反思:

  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7

  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自认为还比较满意:

  1、从生活中来,从上学期学过的“整时”、“半时”引入,复习铺垫。

  2、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巩固时针、分针、大格、数字、小格表示的意义。

  3、探究发现时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

  接着探究分针转过1小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小格?……

  再探究分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

  4、探究怎么读、写时间。

  5、应用。似乎层次很清楚,可实际教学效果很不好。失败的原因在哪儿?

  我认为:

  1、过分强调设计的层次,变成了把知识点集中,教完一个,再教下一个,无形中又回到了“满堂灌”的误区。

  2、急功近利,只重视了自己的设计是否清晰,只关心我是否能按设计完整地上完课,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3、以后我在教学中,要真正的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亲身去体会学生的真实想法,让教学真正为每个学生服务,让课堂成为人性化的课堂。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8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我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9

  新一轮“课改”要求要有新的教学观并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过去接受性、机械性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多观察、多动手、多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新课标中编入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操作,《认识钟表》就是其中之一。本次《认识钟表》将以前的半时取消了,只认识整时并渗透接近整时的习题,渗透一天有24时、渗透一天有两个9时。这些属于准备性知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要学习的时、分、秒,三年级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做铺垫。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才能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运用直观、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3、结合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学习,注重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中首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谜语的形式引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在听、猜、议中营造积极、活跃、民主的学习氛围,利于孩子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根据一些精美的钟表吸引学生去研究它,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地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又非常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日常生活,利用小红的一天生活作息情境学会看整时,并将特殊时刻12时和6时作为一个点详细讲解。我将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订为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我分层次安排学生活动: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习。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

  重点。同时还让学生感知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认识钟表的过程我安排了大量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实现认识钟面,会看整时的教学目标。同时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联系生活;合作交流,人人参与。

  纵观整节课,本课尝试体现出: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

  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活动中,我只是把握活动方向,适时点拨,总结,尽量避免强加于人的说教,真正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习实效性。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观察、操作、讨论,在动中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思考想象,不断地尝试错误,品尝成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热情高涨,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成学习。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由于低年级学生小,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创设良好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10

  对大班幼儿来说认识时钟,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幼儿即将毕业之际执教了《认识时钟》这个科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会拨整点和半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我以以闹钟的闹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后利用实物钟让幼儿简单认识钟面。第二个环节,认识整点,并用儿歌的形式回答老师现在几点钟。在这种环节中我出示了一座不走动的时钟,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数字,然后再将时针、分针都拨到12上,将分针拨一圈,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格),引导幼儿说出时针指向“1”就是一点钟。就这样反复地拨几次直至两针重合。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要想知道几点钟,首先看时针。接着利用儿歌的形式,教会幼儿与老师一问一答:老师拨出整点后问:小朋友,请看好,现在时钟几点了?幼儿答:老师,老师看好了,现在时钟几点钟。本环节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更加深了幼儿对整点的.认识。第三个环节是玩钟,以上两个环节都是老师的说教,此时的孩子们都有点坐不住了,一个个跃跃欲试,也想来拨一拨,我就马上满足了孩子们的这一愿望,请孩子们把自制的钟拿出来自由拨针玩,孩子们很是兴奋,而后又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来拨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了孩子们对整点的认识,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而且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最后环节将孩子们百玩不厌的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运用到活动中更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在游戏中让幼儿继续练习拨钟,看整点。使孩子们在游戏的情境下积极拨整点、半点,从每个孩子身上反映出对活动的兴趣,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非常高。

  通过此次活动首先我认为在物质材料的准备上很充分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只可拨动的小时钟,整个活动发现幼儿对时钟的学习兴趣很浓,孩子们都能拨出整点,但在拨半点中个别孩子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课后我将自制时钟放置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探索和学习。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11

  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例如在教学8:15分的认识。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12

  今天我执教了一节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本节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并不是很陌生,因为有了他们生活上的经验,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定为认识整时的方法,能够正确认识整时。一节课下来感觉有成功也有需要整改的地方,下面我对本节课反思如下: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猜谜语也是学生最喜欢的,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接着展示各种各样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也更能抓住学生的特征,心理特点,让学生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

  2.尊重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自己感知探究。

  从学生自己身边的情境图入手,妈妈叫孩子起床的情景感知是早上7时,让学生自己获得认识整时的方法,于是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拨一拨1时、2时、3时……,教师利用学具演示,学生观察,感受到认识整时的方法,分针始终指向12,时针指向1就是1时,时针指向2就是2时……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达到本节课目的。

  3.本节课既注重教授知识,又渗透思想教育。

  在完成做一做《小明的一天》练习题时,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时间小明所做的事情,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感受到了小明一天时间的合理安排,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同时在练习题中让学生感知6时和12时分针和时针的特点。一天有两个9时,一个是早上9时,一个是晚上9时,知道一天有24小时,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本节课学生能够将知识完全掌握,感觉学习很轻松,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1.教学时最好再渗透书后习题出现的类型也讲一些,比如:快几时了,几时过一点儿等,这样使教学更加有深度,不但书后习题解决而且思维得到发展。

  2.教学时间分配不均导致课堂效果逊色。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13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

  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14

  《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是本学期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创造机会设计学生自己理解的环节,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首先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语言过于啰嗦,反复,一问一答过于频繁,严重影响教学的课程时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应反复的斟酌自己的每一句问话和过渡语,使之精炼,明确。在给同学下达任何要求之前,布置任何任务之前,要将要求和任务的说明白,说清楚,学生们在能更好的完成任务,课堂才能更有效率。

  然后在教学中,我明白不能单靠教师的讲授,而应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探索和交流,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出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少的现象。这节课中,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学生看看、说说、做做。但是这一部分学生用学具的活动设计的有些少,学生的学具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其实教师可以放手让同学间相互合作:一个人说时间另一个人拨钟,或者一个人拨钟,另一个人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总之,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15

  《认识时间》这个知识点贯穿着一二三三个年级的学习,但是认识时间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本学期我教授的二年级,这两个星期我们都在讲认识时间这个知识,在一年级学生简单认识了又粗又短走的慢的时针和又细又长走的快的分针,还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还学习了怎样读整时以及整时之间的加减。那么二年级我们更进一步观察了中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一大格有5个小格,分针走一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一大个就是5分钟,分针转一圈走了60个小格也就是60分钟,时针走了一大格走了一个小时,也就是1小时等于60分钟;分针走半圈也就是走了30分钟,即半个小时,也就是半时等于30分;也渗透了一刻就是15分钟。还学习了怎样读几时几分以及过5分钟,过一刻是几时几分等等。我们最后还学习了,利用我们学习的时间来判断在哪个时间做这件事情,以及做这件事情用了多长时间等等。

  在学生的学习中我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和难点:

  1、1时等于60分的`形成过程不是太好理解,比如说:分针转一圈转了60个小格,也就是60分钟,时针走了一大格也就是1个小时,即1时等于60分。分针走一大格走了5分钟,分针走一小格 走了1分钟这几个知识点容易混。

  2、读时间的时候容易易错,有的孩子分不清时针和分针,把时读成分,把分读成时;有的孩子把分读不准指向1就读1分;有些孩子当到9时55分的时候时针读不准确,不知道是该读9时55分还是10时55分;有一部分孩子一年级学过的整时跟我们现在学的都弄混了把9时整读成9时60分。

  3、判断这件事情可能是在哪个时间做的,选出一个合理的时间。有一部分孩子不会读题,导致读出的信息不完整,做题时也考虑的不全面。

  4、过5分,过10分,过一刻之后是几时几分这类问题也有一部分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等等

  应对措施:准备罗列出来哪个孩子,哪一部分掌握的不好,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讲解,集体提高。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把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