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政治教学计划措施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政治教学计划措施,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解读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特色:
(1)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方法,将实践方法转化为道德品质。我们教材的编写要以以下"三维"内容为主线:知识传授(设计安排课程的知识点)——方法获取(解决知识应用的问题)——培养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情感培养、态度改变、行为习惯的形成、道德境界的提高)。
(2)充分认识并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价值观,紧密结合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是教材编写的重要原则。为此,在编写思想品德教材时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紧贴”:紧贴时代潮流,紧贴社会需求,紧贴学校特色,紧贴学生生活经验。首先,紧贴时代潮流。教材应该具备前瞻性,把握时代精神,并与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相契合。这样才能够在引领学生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紧贴社会需求。优秀的教材要贴近社会的发展需求,关注社会问题和现象。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趋势,还能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积极参与。第三,紧贴学校特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办学特点,因此教材编写要考虑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特色,以便更好地融入教学实践。最后,紧贴学生生活经验。教材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衔接,从他们熟悉并关心的主题出发,引导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总之,编写思想品德教材需要把握并紧贴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理念,同时关注学校特色和学生生活实际。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受到时代精神的教育,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引导学生并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对他们思维、情感和智慧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4)我们致力于选择客观、深入生活底蕴、富有感染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和素材作为基础教材内容,并以美的方式呈现。
二、教学建议
第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创设教学情境和策划活动环节上,而不仅仅是解释知识点。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学生必要的引导。
第三,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数评价已不再适用。现如今,教师对这门课的评价应更加关注学生在面临具体问题时的态度变化、心理状态以及综合应对能力的提升。
三、工作思路
本文将以“关注人的需求,协调发展,持续进步”的教育科学观为指导,以“服务、研究、指导”为基本使命,与政治教师共同提高职业道德、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积极引导思想品德教师学习、研究、实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为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努力!
四、工作重点
1.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要求我们组织思想品德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以此为基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同时,我们还需要总结、交流思想品德课教学和教改的实践经验,开展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以期改进思品课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维能力。
探索发挥思品课的德育功能,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2.进一步加强对新教材的培训工作,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全面学习新课程理论,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组织教师参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的学习和交流,积极推动教师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在备课过程中,要确保备齐教材、备足教法、备好学法、备充情感、备全手段、备明评价等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
3.为了进一步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制定一套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阶段性目标,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4.加强毕业班复习指导。组织九年级教师集体备课,研究近三年中考的思想品德试题,明确中考的要求和试题改革的特点,改进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探讨初中毕业班教学、复习、考试和课程改革的相适应问题。关注并研究七、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提高基础年级的教学质量。
5.根据中学生特点,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继续进行心理健康、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的宣传教育活动。
五、教学进度
期中前 期中后 期 末
七年级 1-2单元 3-4单元 1-4单元
八年级 1-2单元 3-4单元 1-4单元
九年级 1-2单元 3-4单元 1-4单元
【初中政治教学计划措施】相关文章:
初中政治教学计划01-04
初中政治教学计划06-15
【精选】初中政治教学计划15篇10-27
初中教师政治教学计划03-12
初中政治教师教学计划模板12-09
政治教学计划03-15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10-27
初中政治教学总结05-21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