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3-07-20 14:13:41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集锦(14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职业教育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集锦(14篇)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1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1.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教学目标的错位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方法的简单化甚至教学模式的填鸭化。无论是考证辅导班式的教学还是《经济法》纯理论教学,都停滞在讲授理论和加强课堂与课后练习的传统教育阶段。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期刊网上就这一主题专门进行了搜索,搜索结果显示,虽然有个别教师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职《经济法》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但结果无外乎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图表法、案例教学法或双向提问式教学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有些学校倒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作了一定的反思,引入了网络手段,可是却陷入了认识上的误区,就是只把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浏览学习、下载资料。在这些网络教学中,网络的教学特征,教学功能,教学互动等优势都没有完全体现发挥出来。因此,都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效果一般。

  教学理念的陈旧导致教学方法的单一,进而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笔者关于这一问题曾经在学生中做过调研,学生们普遍表示,《经济法》课程给他们的印象就是上课学习、下课背书、考前做题,非常地传统,也非常地无趣。传统的填鸭式与题海式的传授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获得的《经济法》知识难以巩固,教学中的前学后忘成为普遍现象,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本就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后果更加明显。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非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如果纯粹为了考试而教学,是不可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我们应该去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1.理论依据构建。

  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指引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最终形式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这么认为的依据是著名的“情境认知理论”。《经济法》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法》教学的要求契合情境认知理论的特征。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与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和科研活动的情境相吻合。这样,使学生有可能在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解决,形成科学家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共同体的文化。而要在课堂上去模拟与《经济法》相关的、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唯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来实现。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应该实现以下几方面创新:

  (1)教学目标上,应该以实现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为目标,立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而非提升考试通过率。

  (2)教学内容上,应该建立在教材基础上,能够为网络所共享的教学课件、多媒体信息资源以及试题库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脱离教材。

  (3)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在注意情境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网络教学策略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具体的知识点要尽量采用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

  (4)在考试设计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实施考试,实现随机题库制与无纸化考试相结合,减轻教师阅卷负担,减少阅卷出错率,同时节约学校的经费资源。

  2.教学目标设计。

  传统的《经济法》课堂教学仅仅以顺利完成期末考试或提升考证通过率为目标,完全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信息化建设正好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创新,真正实现素质与技能教育。笔者以为,高职《经济法》教育应根据高职人才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避免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和能力分离、教学和考证分离,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一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网络化教学则可以完成这一任务。笔者认为,《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理论知识进行情景模拟预设,然后通过网络手段实现机———机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设的模拟情景去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对情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3.课堂教学创新。

  《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关键在于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这一举措必须要在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心理与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契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也符合学生考证与就业的需要,从而摸索出一套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经济法》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教学内容创新。可以考虑在保证《经济法》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使用教学案例,只不过教学案例要与情景模拟法相结合,在案例设计时要注意增加学生的代入感,在合适的案例中可以考虑由学生来扮演案例的主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同身受,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方法创新。主要是要大量地使用案例分析法与情景模拟法,《经济法》教学过程非常适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而这也正是引入网络化教学的根本原因,因为唯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方可实现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电子元素将教学案例形象的在计算机上表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深刻地理解知识适用的条件,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教学手段创新。网络化教学离不开电子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共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好《经济法》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教学课件、动画软件等电子教学资源,将其上传到机房或校园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4.考试制度改革。

  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但能够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制度的创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布置和批改任务。在考试前,教师要首先出试卷、印试卷、装订试卷、分装试卷,考完试以后还要辛苦地阅卷、核分、填写成绩单,可谓事倍而功半。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下,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实现无纸化的作业与考试,节约教学资源。

  第一,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进行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当场完成,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辅导和答疑,学生完成作业后通过计算机可以完成自动批改,结果会传到教师计算机上,由教师根据结果再进行重点讲解。

  第二,教师在考试前只编写并在网络上按照规定格式上传试卷即可,题量、分值与考试时间都可以事先在计算机上设定好。学生考试在机房进行,直接进行上机考试,在试题库中随机抽题,不仅杜绝了学生相互作弊的可能性,还可以在考试完毕后由计算机立即统计出学生的考试成绩,并通过网络上传到教务系统,无须教师再辛苦地阅卷,更不会出现核分和登陆成绩时不小心出错的情况。

  这样,在网络条件下,最终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的无纸化,节约了学校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实现了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反思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对《经济法》课程实施网络化教学改革,可以发现教育信息化建设满足了情境认知理论对教育的要求,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职业人才的目的,并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进路。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2

  摘要:针对建筑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理念进行了探讨,分别阐述了建筑职业教育与建筑行业、先进教学理念与生动教学实践、教师队伍与学生三方面的和谐发展要点及具体措施,以指导实践。

  关键词:建筑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学生

  社会的和谐发展涵盖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发展。建筑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在规范行业管理,推动建筑经济,社会进步,促进就业过程中得到和谐发展,努力实现建筑职业教育与建筑行业,先进办学理念与生动教学实践及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1 建筑职业教育与建筑行业的和谐发展20xx年由国务院召开的职业教育会议上提出了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特别要为我国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建筑职业教育在担当这一新的历史时期重任时,应自觉地瞄准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密切与建筑行业的联系和合作,努力实现建筑职业院校和建筑企业合作。在合作中,建筑职业院校以建筑企业为先导,拓展产业结构,扩大服务面,了解建筑人才需求的层次、知识结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水平和建筑市场变化趋势,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在培养模式上创新。同时,建筑企业在与建筑职业院校的合作中,可以以建筑职业院校为后盾,拓展业务,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经营项目,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增加竞争力。

  建筑职业教育和建筑行业的和谐发展,还应使建筑职业院校和建筑企业在合作中紧密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随着全球经济的兴起,中国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建筑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建筑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建筑行业的发展必将扩大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我国建筑职业教育的发展。

  当今世界,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正在形成。我国目前的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从业人员的文化科学素质较低,建筑科技成果应用率低,转化慢,甚至转化脱节。建筑职业教育和建筑行业和谐发展,就要敢于正视这个差距,共同找出差距存在的原因,立足国内,放远世界,尽快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提高建筑从业人员中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比例。同时要协调人才结构的合理发展,人才内涵的调整变化,人才结构的调整变化,力求与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相一致,人才内涵的调整变化着手两个问题:

  1)教育培训指导思想和方法;

  2)人的个人发展定位。

  建筑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建筑行业的`实际需要,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当今世界建筑市场发展需要,并能促进建筑社会主义市场的繁荣发展,就必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真正打造一支具有竞争实力,能在激烈国际市场竞争中打不垮、过得硬、立得住的建筑行业的从业大军,并由此增强我国建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生动教学实践和谐发展建筑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要紧贴教育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生动的教学实践,以生动的教学实践体现丰富和完善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市场经济为切入点,改变原有旧的教学理念,树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理念,实行多元化办学,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实施法制化管理,遵守国内外通行的规则和法律法规,开展民主化治校、民主化办学,培养具有民主精神和遵纪守法的学生,改变道德观,以“双赢共生”为基础,改变人才观,培养具有国际理念、全球意识,具备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较高建筑技能的外向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建筑职业教育要实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生动教学实践的和谐发展。首先,要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对教学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删除一些陈就、落后的不合适宜的课程内容,增加一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课程内容。例如,与建筑有关的应用软件。在课程改革中,可以将建筑职业教育的课程分为建筑管理和建筑专业技能两大类,在建筑管理课程中,要立足我国建筑行业管理现状,总结我国建筑行业管理的经验、教训,大胆引进国外建筑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建筑管理的职业教学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术管理、产品质量管理、造价成本管理等各项管理。在建筑专业技能课程中要坚持中西结合的方针,既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技能,又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建筑技能。其次,要加强实训实验教学,在做实训设备(施)时,一定要做到模拟仿真,力求模拟仿真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考核相结合。例如把实训室设计成工程现场一样,打破过去空洞虚无的教学环境。在模拟仿真中实现三个一体化,即:青年学生在上实训课时,要做事与做人一体化,学生不是单纯的学技术,首先要学会做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一体化,不是通过建筑职业教育,只会读读图纸,放放线就可以了,而是要把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遵法、守信、热忱的职业精神;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一体化,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协调应变动手的能力,从中训练学生的自信、自尊、自强、自立能力。再次,走出去,请进来。建筑职业教育院校将学生和老师派到建筑企业实习和挂职锻炼;请知名专家介绍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趋势和成功建筑企业的经验及具体操作方法,请

  企业总经理、人事部经理、项目经理、工程师,从事建筑工作的校友介绍企业对各类建筑人才的需求。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了解建筑人才必备的知识、能力结构、技能水平、素质素养,以达到让学生按建筑企业和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好职业规划设计。

  推动学生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真正把学生培养成综合型、应用型和适用型人才,使学生通过建筑职业教育,能成为受社会欢迎、经得住市场考验的有用人才。

  3 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进步的和谐发展建筑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教育的主体学生和老师的和谐发展。在师生和谐发展中要紧密围绕建筑职业教育为建筑行业发展服务的目标和方向,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进步。教师队伍专业成长,要突出增强能力和具备双师素质。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职能,通过外派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行专业技术资格与教师职称挂钩制度,促使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学习和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使教师队伍实现“双师化”。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在岗位能力课程教学中,将职业教育教学要求、岗位实际要求、国家职业标准三者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具有职业特色的“三位一体”的岗位能力教学模式,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要突出鲜明的专业特色。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可利用各种途径加大来自生产施工一线的比例,把建筑企业最新技术、最新管理理念、企业精神带进课堂,使学生接受良好的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打破现行用人制度,聘请知名企业技术骨干作实习指导教师,聘请高级管理和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定期来校讲课,做到能者为师,教育者和行业专家合一。老师,既是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的教育者,又是生产实习课和行业的专家,还是建筑行业各项技术能手。同时,鼓励学校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企业兼职,做咨询,把科研、教学与建筑企业相结合,把行业最新进展带到课堂,同时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了方便。

  学生的全面进步建立在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基础上,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体现在教学中,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过硬技术、高超技能和综合能力影响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示范,在教师的“教育者和行业家合一”的带动下,学生要做到“学习者和工作者是合一的”即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工作者,作为学生,要努力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作为工作者要精心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优质技术支持。为使学生全面进步,除了要加强建筑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外,还可以走与企业联合办学的路子,让建筑企业以多种形式步入到建筑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又可让学生学到建筑新技术、新发明,参与到企业管理、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经济核算等过程,形成行业要求的行为准则,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独立开展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使学生全面进步,建筑职业教育应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推行双证制度,要求参加建筑职业院校的学生,既要拿到证明其理论知识水平的毕业证书,又要拿到国家承认、行业认可的建筑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以面向经济建设、面向市场,以胜任职业岗位的要求为目标,以能够提高建筑岗位的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扩展学生的就业面,增强学生走向社会面对市场的自信心和实际本能。

  参考文献:

  [1] 国发办[20xx]35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S]。

  [2] 张小军。高职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建筑,20xx, 36(11): 207—208。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3

  【摘要】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增强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各类“后进生”尝试到成功学习的喜悦。

  【关键词】职业教育;物理实验;后进生

  我对“后进生”这个概念是比较抵触的,我觉得班级里没有“后进生”,所有同学都一样无“后进”“先进”之分。姑且把表现不是很好的同学归为“后进生”吧。“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很难的工作,我觉得自己做的不是特别的好。我对班级物理不好的同学进行过仔细的观察,对不能很好完成物理学习的同学进行过分析,我把他们分为几类。下面我就说说关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后进生”的分类

  物理学习中的“后进生”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暂时落后型

  这类学生一般占“后进生”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均属中等水平,物理学习困难一般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1.2理解能力差型

  这类学生占“后进生”比例很小,他们的特点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比较低。但学习习惯较好,自我约束力较强。

  1.3动力不足型

  这类学生占总“后进生”人数半数以上,他们的能力水平基本属中等或偏上,但学习习惯、自我约束力等明显低于第二类学生,因学习动力因素不足而导致学习困难的特征较明显。

  1.4整体性困难型

  这类“后进生”人数比例也不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数理能力弱,抱负水平低,求知欲、自我约束力和好胜心不强.因而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发展是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2.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由于“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因而我们就不能把所有”后进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针对”后进生”的特点进行帮助和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2.1利用物理学发展史进行学生兴趣的培养,进而转化学生

  创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超越的新认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决定这种超越意识的产生,新思维的发展,新技术的产生到新学科的创立在物理学史上层出不穷,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活动,这正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切入口。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些素材的内涵,让学生体验科学家在物理学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结合物理学家的创造性创造发明和思维活动,逐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2对理解能力差的“后进生”

  这类”后进生”的能力及个性特征正常,其物理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即在课堂教学中意志力较差,不能和大多数同学一起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由于这类”后进生”较多,因此,教师在课外应多对这类学生的感情投资,对他们学习上暂时出现的问题加以弥补,使其及时赶上全班同学。如果错失时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上知识点越落后越多,造成学习困难继续加重。

  2.3对能力不足型的“后进生”

  这类“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但意志力较强,学习勤奋是他们的特点,教师对这类学生不能视为包袱,对他们要适当地做一些课外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困难与技能困难,其中包括利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方面的困难,以及通过专业课实训或一些更生动形象的课外物理实验,让这类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并理解物理习题解题技巧。对这类”后进生”重点是通过单独辅导方式,使他们逐步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单独辅导,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缺陷,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如教师及时给学生补习好学习物理知识必备的数学知识,“后进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听课时注意理解难点和重点,那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2.4对动力不足型的“后进生”

  这类”后进生”相对较多,几乎占“后进生”人数的一半以上,学习动力不足情况复杂,但其中深刻的当今社会原因居主要位置。例如学生中独生子女非常多,学习条件很好,但自我约束里差、毅力较差,盲目跟风多,对将来无热情,因而学习上无动力,另外一类学生是由于社会经济变动原因造成家庭破碎的越来越多,因而大多数单亲家庭缺少或没有正常家庭教育,家长多数对子女无太大的希望,这也是形成学生动力差的原因之一。对这类学生的转化工作主要是充分与学生家长配合,首先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认识到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家长、教师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就有可能激励起他们学习的动机,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2.5对整体性困难的“后进生”

  这类”后进生”由于能力差,个性特征水平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低,大多数是由于初始阶段持续较长时间的学习困难,知识疑点积累、基本技能不足造成的。同时,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而有可能造成自卑心理,致使缺乏自信,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这类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学习困难程度非常大。对这类学生更应主动热情关心,除课堂教学中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还必须较长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首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此,物理教师不仅要教好物理,还要热爱、关心“后进生”,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这部分“后进生”喜爱学习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与物理学科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在职业教育的物理物理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的推动力量。所以职业院校的物理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职业院校的物理教师除利用物理学研究范围广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外,还要设计、准备好高质量的演示实验,介绍物理学的新进展等方面来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当然,为了巩固“后进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不同类型”后进生”获得程度不同的学习上的成功,以此保证学习上的持续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各类“后进生”尝试到成功学习的喜悦。成功的喜悦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先进生”之所以对学习物理有浓厚兴趣,甚至让入着谜的主要原因大多源于物理学科本身具有的强烈吸引力,而“后进生”对物理是否感兴趣的首要因素则取决于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所以,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教师本人是否热爱物理教学、对物理学教学是否非常投入、物理教师对科学的价值体系是否信仰、教师教学观念、教师是否能从物理知识及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美等,这些对“后进生”学好物理课程,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2.6利用物理实验培养转化“后进生”

  任何一条物理规律的建立,都是经过物理学家艰辛而漫长的实验探索而获得成功的。在实验中一定有科学家的创造性的创新和思索的研究方法,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和开发实验的内涵价值,力求使物理实验成为发展学生智力,逐步提高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好途径。

  看来通过一种合理的方法来转化物理教学“后进生”是需要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的,而且在转化中必须让学生既尊重你又喜欢你还得佩服你,否则效果不会很明显。也许我的做法不很完善,也不成熟。但是我会认真学习研究新的且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以便处理我和“后进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海民.物理素质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6).

  [2]姚合宝,冯忠耀,徐蓉.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研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高等理科教育,20xx,(01).

  [3]王学文,卢长吾.高师物理教材教法课程的回顾与展望[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3).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4

  1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教师的老龄化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状况,不论是高等职业学校还是普通高等院校,教师的年龄都比较大,受传统教育方式熏陶的时间比较长,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对于当今的教学需求已经无法满足。这些教师虽然有着十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基层的实践锻炼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其讲授的内容大都是以理论为主,比较枯燥,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办学经费短缺

  因为教学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学校很难置办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得实践教学受到了影响,严重的影响到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随着高职院校不断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足,使学校补录时无论在师资力量方面还是人才培养方案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很难有效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2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方法

  2.1更新教学质量管理理念

  想要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对质量管理理念进行不断的更新,所以,教师就必须要对相关的质量管理理论有着明确的认识,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本质很规律有着明确的认识。其中最为主要的有两点:第一点,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等职业学校的立校根本就是对人才进行培养,而教学质量就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要坚决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发展的中心,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的制度,正确处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二点,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工作认知制度,在全体教师的心中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质量意识,对教学质量进行掌控,保证教学质量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落实。

  2.2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直接关乎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所以学校应该对现有的规章制度和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进行不断的完善,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和监控,以此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为了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一定要对教师素质、专业设置、时间环节考核、教材建设以及学业评价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同时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要与实际的社会生产生活相结合,因此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慎重,选择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以及连续性的教材。

  2.3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对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进行全面的提升。师资队伍的力量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为此应该从各个方面着手,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招聘具有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教师。同时,学校对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让教师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信息动态以及技能操作要求。同时,与企业进行商讨,让企业将优秀的技术人员派遣到学校当中兼职教师,将最新的操作方法和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做到合作办学,将学生按期的送到企业当中进行实习,更多的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之中。

  2.4加大办学经费的投入

  就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学来说,基本都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学校所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政府的财政很难进行支撑,如果想要使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国家就必须要调整经费投入的比例,确保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有着足够的资金支撑。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对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投资,改变传统政府投资的单一模式,拓宽融资的渠道,使学校的资金得到有效的保障,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正常的进行。

  3总结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逐渐的暴露在人们的眼前,只有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对学校自身的软件和硬件进行不断的更新,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岗位的人才,才能够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5

  一、国际经验本土化推进中的问题分析

  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都有其历史文化根源,有其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产生更需要对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而这些都与国家自身发展现状有极大关系。跨文化因素在国际经验本土化实施过程中是否会“水土不服”?答案是肯定的,在我国引进国际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于国际先进理论或成功方法的引进的确存在本土化的问题。

  (一)引进先进经验缺乏科学性、计划性

  在职业教育国际经验引进和借鉴方面,在国家层面上没有进行论证和设计,而是由各地方政府和各职业院校自主决定,因而在我国几乎相同时段出现世界众多国家的教学理论和模式的引进。优点在于多样化的嫁接,各种理论或模式的适应性如何可以进行比较,缺点在于各说各话,各种水土不服,没有进行适应性论证的引进,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使得原本就缺乏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更加陷于“表面热闹”的状况,缺乏对教学改革指导的实效性,对西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同一层次上阐述同一个问题。

  (二)缺乏吸收国际经验的理论基础

  我国虽然是教育大国,但缺乏成体系的教学理论,理论的研究落后于教学实践。鲁洁在1993年发表的《试论教育学的本土化》文章中指出:“80年代以来,……在中国教育学的学术领域,对来自外国的教育学的思潮、理论和各种科学成果,不作具体分析的简单移植,一种全盘西化的现象也还存在”[3],而时至今日这种拿来主义还是存在。因此,在对教学改革实践中,用国外的理论解释国内的实践结果,一定程度上是回避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满足于没有现实生存可能性的“教学开发与设计”。

  (三)缺乏国际经验本土化借鉴的制度环境

  有效教学理论的实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制度环境基础上。每一种理论都有它产生的背景和实践基础,纵观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往往是由国家层面统领的各界协商、论证制定的,对职业教育发展有着极大的制约或促进作用。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相关的一些制度正在讨论中。

  (四)缺乏国际经验本土化实践的教学环境

  目前一些国际经验在我国无法大规模推广,就是由于引进和实践都是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而在普通中高职教学实践中受到诸多限制。从微观层面来看,以学科课程逻辑编写的教材自然无法适应工作导向的课程开发,没有职业经验的教师更难以完成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解析和学生学习的引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承担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尤其是以招生和升学为主要任务的许多学校无法把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二、构建本土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建议

  通过对30年来国际职业教育教学经验引进和推广的总结,以及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大而不强”现状的反思,结合我国国情构建本土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势在必行。同时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整合前期的实践经验,分析国际经验本土化路径,解决套用国外教学方法带来的问题,提高借鉴的实效性。我们不必要追逐在国际教育经验的背后,忙着生吞活剥的硬消化和纠结于学得“像不像”的问题,更应该立足于自己的需求,对成功经验兼收并蓄。

  (一)开展对国际职教教学理论的迁移适应性研究,整合试点经验

  由职业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牵头,对中高职国际教学经验引进与实践经验进行整合提炼,同时开展对源职教教学理论的基础研究。对源职教理论的'研究,要考虑该理论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文化根源,尤其充分考虑该理论产生的经济背景,教学理论往往涉及到关于人性、人的发展和教育功能的思考。在对试点单位进行经验考察和整合时,要注意地域的差异,以及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要走进课堂、走进企业。

  (二)开展对技术性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制定科学统一的职业标准

  我国目前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试的主管部门是劳动人事部门,但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是教育部门,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国家级大赛中使用的是教育部门制定的标准,二者之间存在差距,这也给中高职院校在教学上造成困扰。以职业适应力和胜任力科学制定各类职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在对我国产业发展升级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从新手到专家型人才的发展历程,找出有影响力的关键事件,以及人格因素,研究培养和培训的路径。

  (三)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的系统设计,开发相关教学文件

  组成由各界相关人士构成的工作组,开发国家标准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大纲,教科书和教学资源库,并且不断完善网络资源库,以利于社会性学习。这些教学文件的开发必须要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岗位的分析和应用性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必须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价值追求,注重实践,体现实践性智慧的培养。同时鼓励各类院校根据地区差异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教学资源。

  (四)开展教师专业培训,以教学标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改革中任何举措最终都由教学来完成,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完成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根据目前职教教师队伍的来源构成,在培训中主要应该注重两方面,一是企业实训,二是课程开发和专业教学法。这二者在职教师资个人素质中都属于“缺失”部分,但又是职教师资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能否进行专业课程自主开发,根据国家标准进行教学内容构建,并熟练掌握和使用教学法,是对各合格职教教师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6

  现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会计的不断深化改革,社会对会计的用人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而在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校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如果仅仅只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应对当前的社会要求。

  1.会计教学中现阶段存在的弊端

  我国的高等院校对会计的教学方式仍然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每个高校对于会计专业的教育以及教学的改革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探索。会计专业对一个企业的经济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是现在会计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扩大,就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学而言,虽然很多学校已经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践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模拟还是主要体现在财务会计的教学实践的环节,单独针对各类的会计财务的模拟的课程还不是很多。

  1.2 缺乏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讲课、习题、考试的教学流程中,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特征是有所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掌握能力不同,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流程,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不良影响,严重地阻碍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1.3 知识结构偏窄

  现在的教学内容都是通用的知识教育,虽然可以使得学生对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到达一定的熟知地步,但是它的整个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只是针对一些会计知识,没有和一些相关的知识相结合,在实际的会计实践中缺乏系统性。

  1.4 教师结构单一

  在课堂教育过程中,老师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没有真正地了解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操作,使得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很片面,对学生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地提供有效的`帮助。

  1.5 单一的考核方式

  在对学生的考核中,只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考核,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是平时上课的成绩以及最后的卷面成绩,缺乏根据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考核目的。

  2.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

  2.1 教学方式的创新

  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多层次的教学手段,形成多途径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一)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218将未来的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定位教学的导向,也是教学改革的必要发展趋势。而对于老师的要求就是在课堂上,针对每章的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技能针对性训练,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教育,知识的内容体系比较复杂,对于一些初次接触的学生而言,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那么老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由于会计本身存在的复杂性以及难懂性,老师可以采用探索性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好奇心为中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2 塑造个性化教育。

  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前提,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老师将上课的时间进行分割,即部分时间用来知识的教授,剩下的时间作为学生的互动环节。

  (一)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情绪对人的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当人的精神比较饱满时,在学习一种新的技能的时候就会对其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掌握得更快,这个时候是学生学习效率最好的时机。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着较高兴趣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

  (二)完善实践化教学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专业业务的学习,整体提升学生对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的自身素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改变考试的方式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对学生最后成绩的评定不再单单只是根据课堂的学习情况以及最后的卷面成绩,而是将学生平时的实践情况、操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综合的成绩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应用型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总结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更多的适用性人才,在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虽然学校都已意识到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因为种种的因素造成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改革进程缓慢的状况,导致在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理论多于实践的现状,学校应该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7

  1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传统教学侧重于讲授。带来的是教师的声音与肢体的表达。虽然是一种有效的知识传授手段,但是过于单一。长期以往不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总是以教师为主体。因此存在着相对静态的表述。缺乏创新,难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记忆知识采用记笔记的方式,浪费了一定时间,教学效率不高。

  2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概念

  不少教育名家给出了信息化教学的定义。从表现形式、技术支持角度、从教育的方法手段,到课堂效率高效组织,课程体系改革等角度都进行了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而是以便于理解的角度进行说明。信息化教学当然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的信息化技术为教育教学而服务。但是并不是应用了相关的技术就是实现了信息化的教学。二者并不等同。应用信息化是有其目的性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发展。是为了整合教育资源。

  3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高职教学的具体应用

  3.1扩展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过程持续性

  信息化教学职业教育探究杨文徐翠娟李洪丹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150081课堂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传递的信息也是不连续的,当课堂讲授的内容前后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时,由于黑板记录的内容已经擦掉,这时只能靠学生回忆来联想,其教学内容连贯性和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信息化辅助教学则会克服以上不足,通过信息技术循环演示教学内容,适时总结、强调、解释,强化学生的往复记忆,加深对讲授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3.2增进师生互动,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实践软件等教学资源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公开给学生,学生可以共享资源,自主学习,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发布到网上教学系统,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答疑解惑,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时改进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做不到的。

  3.3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职业教育

  一方面,信息化教学要求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要基于实际工作环境和过程设计并实施教学,要以开放式的平台共享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教师和实践专家之间需要技术融通、互通有无;学生和实践专家要能够有效沟通;生产设备与实习实训设备有机结合;企业培训和学生培养相互联系。这些要求都从不同的角度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反之,只有当教学、技术、研究合作到一定深度时,才能发挥出合力作用,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借助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优质资源建设上,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参与教育资源建设与服务,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企业等机构专业化服务的优势发挥出来,积极鼓励企业加大力量投入,通过适当的机制和政策引导,形成企业搭平台、政府和学校买服务的有效运行机制,从而深层次推动校企合作。

  3.4学习模式灵活自由

  在信息化技术的配合下,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资源获得学习资源。学习不仅仅依靠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更加能够进行自学。不断的进行练习与实践。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建立校园网络,打造动态学习资源。将资源合理分类,上传到网站。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辅助资料进行深度学习。提交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作品。与教师留言。动态沟通。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在课堂不敢表达或者没有时间解答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动态平台获得。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实践环境。学校的实践环境是有限的。不能安装多种系统,为学生提供任意的实践资源。而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利用仿真技术和虚拟技术。实现真实操作的效果模拟。这些能够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切实感受到不同的实验效果。

  3.5教学管理高效化科学化

  教学管理不仅仅是对学生教学效果的管理,还包含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教学成果的评估、教学过程额记录等多样化的环节。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系统快捷管理。使得管理有条不紊。同时便于保存和查询。教务平台、智慧校园等都是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具体应用。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8

  一、香港职业教育体系

  香港职业教育是根据香港的经济情况、教育制度及社会发展,由政府主导,并和学校、企业三方联动组成的教学方式。香港的职业教育制度多效仿英国,并融会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形成了独有的、去芜存菁的本地化职业教育体系。香港的职业教育主要由香港职业训练局(VTC)完成。 VTC成立于1982年,是香港政府主导下最具规模的专业教育培训及发展机构(非政府部门),下辖9所专业教育学院,培训发展中心、知专设计学院,高峰进修学院等共20个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全香港全面及完善的职前和在职训练。

  二、香港学术管理及课程开发模式的应用

  香港的职业教育把所有课程(专业)分为七大学科和二大辅助学科(语文、学生发展)。课程管理采取“纵横式管理”模式,即分开学术及行政两部分。专业学科发展、教学、师资由学术总监负责统筹管理;行政日常运作由学院院长负责管理。这样的架构保证了各司其职,有效管理,也避免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弊端。

  因此,香港的专业课程开发是由内行的学术总监听取课程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的委员(委员由本专业及行业协会,政府代表组成)关于课程开发的规划、方向及最新动态的专业意见,进行课程统筹,单元教案统一,保证了课程素质,也确保了教师授课统一,教学质量统一。课程开发宗旨十分明确,即企业需要和社会发展,课程注重实用,强调实践,模拟了真实环境,创立针对性很强的实习操作课程。

  在笔者回校后立即将这个好的方法汇报系领导,经同意组织了专业课程开发小组。小组成员除了本校专业教师代表,还邀请了校企合作企业方代表(如乳源东阳光、韶钢集团、益海嘉里食品公司等)了解企业的需求。小组对本专业课程开发及教学改革方案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得教学与实习训练有机结合,注重实际操作技巧,课程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毕业即可上岗。

  三、接地气的校企合作模式

  香港职业教育院校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一体,“校中厂”“厂中校”的做法,例如学校实训中心作息时间与企业一致,模式与工厂看齐,将专业和产业对接,改革创新课程,用专业促进产业。

  校企合作模式分为校方主体与企业主体。校方主体大体跟内地相仿,而企业主体模式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香港企业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和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因此,香港企业大都愿意主动出资送员工到职业训练局进行培训进修。因为职业训练局实训中心的仪器设备行业领先,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能和企业不断增长的技术要求相对接,能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为此,食品专业课程开发小组听取企业代表建议,达成以下共识:加快升级实验仪器设备;开发与企业接轨的实训课程;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建立企业实训点;充分利用企业现有仪器设备实行送教入企;与企业合作开展学历及职业资格证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企业员工培训进修的意愿和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专业教师也通过送教入企,了解了最新行业动态和社会需求,对食品专业建设和教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规范的实验室建设与维护

  作为食品专业学科带头人,笔者特别留意香港实验室建设与维护方面的先进经验。香港的实验室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三要诀:配合社会需要、配合行业需要、配合学生需要,即以教学及企业实际为根本,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满足需求。

  笔者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香港实验室的药品、设备及安全管理模式。实验室分为负责人(总管多个实验室)及技术员(分管单间实验室),分别提供知识技术支持和保养维修技术支持。各实验室显眼处均张贴实验室安全守则、运作指引及安全级别警示牌(分为绿、黄、红色),教师及学生凭自身权限挂相应颜色胸牌许可进入对应实验室。这样可以做到非相关人员限制进出实验室,确保实验室设备及人员安全。实验室的设备及药品管理则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式,采用了专业的管理软件。领用设备及药品前需要填写领用表格,由技术员核对后取出,刷设备或药品编码(条码)后,交付给领用人,归还设备时在表格签名再刷码入库。这样可以确保设备出入规范,可查、易查,且快捷方便。根据这样既规范又快捷的方法,笔者回校后马上着手进行本专业的药品管理的信息化改造,购入专业药品管理软件和条码打印机,并培训相关教师,制定相关规范,现已投入使用,效果良好,受到学校及安监部门的好评。

  五、多元的学业管理与评核机制

  香港的职校学生跟内地学生一样,成绩不够进入大学,有自卑和失落心理,个别还带有厌学情绪,因此,学生的课堂管理同样具有很大的困难。然而香港的课堂管理更注重学生的“全人发展”,即自信、团队、态度、职业道德、沟通、创意、服务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发展。课堂管理和学生发展的理念完全是颠覆性的,如:一般课堂管理中,是以老师为本,作为学习的监察者,用制度保证教学水平;而香港学生发展工作却是以学生为本,老师作为学生的`促进者,不用条条框框限定学生,依据个人学习和性格差异,让学生建立目标,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动机。笔者在回校后立即试行,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作为促进者,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及团队合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获得了知识和技能。一段时间后,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更愿意自主管理,更能发挥学习潜能,更容易学好技能,更容易融入集体和社会。

  同时,在学生评价方面也引入了香港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能力评核机制,着重于学习成效,达到行业认可,实行标准化、规范化评核模式,确保公正、公平,把以前“一试定生死”的模式改进为注重学习过程、成效为本的持续型评核模式,如考勤、课题测验、个人专题报告、小组专题研究报告、口头汇报、分组演讲等。该方法避免了以单一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评核学生的弊端,全面评核学生的各项素质。

  六、小结

  经历香港培训学习后,笔者感受到香港职业教育的丰富内涵,受益匪浅,把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日常工作当中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充分利用这次学习获得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品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和课程改革工作,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9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高职人才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随着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我国的高职信息化教育地位越来越重要,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显得愈发重要。将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入到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当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教育;教育管理论文;作用

  教育管理工作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当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与好的管理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最关键的是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了校园办学水平的衡量指标。把信息化方式引入到高职教育管理中,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的付出,让管理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实践工作中。当前信息化对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主要表面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教师可以把原本毫无秩序的教学资源集中起来,把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再用多媒体的手段把这些资源都串联起来。比如在讲述一篇文章时,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方式感受到文章中的声音、色彩等意境,更加直观地感受文章主题的情趣,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2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基本上都是手工进行,基本没有通过信息化的方式管理。所以传统的教育过程中信息无法及时的.在学生、教师以及教务部门之间进行快速传递,导致了教育工作协调性差,进度无法合理控制。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之后,只要把教学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保存起来,并且设立成共享模式,就可以把信息传递到校园的各处。在网络当中发布教学信息,可以避免信息的冲突。与传统的方式相比,学生查询信息的方式更加快速、规范化,数据的准确性加强了,因此资源的浪费现象大大降低。

  3提高管理者素质

  高职院校信息资源管理,是需要管理人员在计算机当中输入与输入数据,与此同时还要掌握相应的技巧来查询与搜索资源。数据形式的复杂多样性,要求管理人员在管理方式上要掌握其的特点,并且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教师还需要进行不断创新与总结,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不仅要在多媒体背景下丰富管理水平,还需要不断扩充其自身的信息能力。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带动校园全方面的发展,还可以提升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4帮助教师业务管理

  信息化管理能够促进教师的业务规范管理。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会制定教学计划上交到学校教导处,采用信息化的方式就可以把这些信息用电子档的模式传输到计算机中保存,学校查阅起来极其方便。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计划、讲课内容制作成PPT的方式来授课,学生只要输入账号密码就能够看到这些教学内容,对于新时代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教育信息化还可以促进教学的备课方便性,给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与理念。传统的备课方式都是封闭性的,教师搜集的资料有限,同时也无法把资料都收录到纸质的档案中。信息化教学可以把网络上收集的资料都加入到课件中,丰富了教学内容。

  5零距离交流

  把信息化管理方式融入到高职院校的管理中,就可以开展网络主题活动,通过QQ群、微信、博客等等平台进行,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让教研活动的开展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困难可以立即发布到网络上,教师或者同学看到内容时都会给予相应的解答,这种互动的形式非常方便。此外,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可以促进学校的管理人员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掌握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以期给学生带来更好服务。

  6结语

  把信息化管理方式融入到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就相当于把社会资源与技术加入到学校中。这种信息可以给教师带来课件丰富性,还可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信息化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降低了校园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施性非常强。与此同时,还给师生带来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与资源共享平台,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巨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宋雁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中学教学管理中数据处理的办公自动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xx,(4):67-69.

  [2]田甜,赵国宇,田雨.试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等学校教学管理[J].职业技术,20xx,(3):44.

  [3]李骏.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初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xx,(2):103.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10

  摘要:本文从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需求、社会的需求、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专业建设的需求4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宠物技术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并分析了资源库建设总体设计思路、规划原则、团队组建、预期效果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其他专业申请国家教学资源库提供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现代宠物技术;职业教育;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原则;团队

  20xx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五年规划(20xx—20xx年)》指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公共设施,加快高等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服务、技术应用和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现代宠物技术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于20xx年开始筹建,20xx年3月获教育部、财政部正式立项,结合高职宠物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规律,凝聚高职宠物专业及行业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立体化数字教学资源,推动高职宠物专业教学改革,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1现代宠物技术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1.1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需求

  教育部自20xx年启动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以来,现已经立项3批共38个专业资源库,上线专业24个,课程总数1217门,用户总数超过30万人。20xx年,教育部《关于开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xx年度项目申请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xx]25号)指出,20xx年起,中央财政支持的资源库按照“统一要求,自主建设,自愿申请,择优支持”的原则,不限定专业方向,自愿提出申请,中央财政择优支持。鼓励申请填补高职专业大类空白的资源库。按照“国家急需,全国一流”的要求,组建一流团队,汇聚一流资源,提供一流服务,为宠物专业教学改革提供范例[1-2]。

  1.2社会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巢家庭、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人们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饲养宠物不但能够改善人的心理状态、增加社会交往、增加运动量、促进身心健康,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精神调节器”帮人们释放压力。我国独生子女众多,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私心理。研究表明,与宠物接触有利于儿童爱心和责任心的培养,增进儿童的进取心和自尊心,减少孤独感。空巢、退休老人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落、无助、压抑等情绪,宠物不仅可以成为其精神上的慰藉,排解孤独与苦闷,而且还能有利于老年人的康复和疗养,使生活充满活力。此外,宠物还具有功能性作用,例如导盲犬、助听犬。因此,人们对宠物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文明养宠、科学养宠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现代宠物技术国家资源库,汇集了大量相关知识与经验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1.3产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宠物行业发展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前景广阔。宠物饲养量激增,其产业链服务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涉及宠物医疗、宠物繁育与交易、宠物食品及用品、宠物文化、宠物服务(美容、训练、寄养和保险等)等行业。由于我国宠物行业起步较晚,与之适应的法律法规缺失,行业规范滞后,专业人才匮乏。随着宠物数量的急剧增长,宠物民扰、伤人、污染社区环境、危害公共卫生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特别是狂犬病、猫爪热、弓形虫病等人兽共患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要解决以上问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以专业资源库为载体,通过完善职业工种设置、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普及民众科学宠物养护知识等途径解决相关问题。

  1.4专业建设的需求

  目前,我国已有35家高职院校开设了宠物专业,主要分布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并与区域宠物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各具特色。其中,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瞄准宠物行业人才需求,于20xx年首家开设宠物相关专业,并面向全国招生。宠物类专业填报率和招生规模逐年增高,专业填报率超过2∶1,每年招生人数超过500人。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每年校内人才招聘会供需比例超过1∶5。旺盛的消费需求、细化的服务产业配套、全方位的文化宣传使宠物行业高速发展,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新专业、大产业、好就业”的良好局面。现代宠物技术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进一步推进宠物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为宠物行业提供大量人才[3]。

  2总体设计思路

  现代宠物技术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根据“共建共享、边建边用、持续更新”的原则,以在校师生、从业人员和宠物爱好者为服务对象,以宠物护理美容、宠物训导表演、寵物饲养繁育和宠物疾病防治4类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汇集全国各相关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软件开发人员等各类专业人才,组建“行业协会参与指导校校合作、校企融合”的教学资源建设团队,开发“四库四中心”共享型资源平台,分别为岗位资源库、建设教学素材库、拓展资源库、行业信息库和培训中心、课程中心、互动中心、测试中心。在全国同类院校、行业企业中广泛应用,为宠物类相关专业建设、从业人员终身学习提供了具有示范性、系统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3规划原则

  3.1对接用户多样需求,提供“普适+个性”整体解决方案

  跟踪行业企业需求变化,对接行业发展、技术进步对人才要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总结各共建院校专业建设经验的成果,制定本专业内涵建设标准,提供“普适+个性”整体解决方案,制订具有实效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2满足数据自由交换与组合,建立统一资源技术标准

  统一教学资源技术标准规范,与合作院校、行业、企业共同制定规范化资源技术标准和模板的指导性文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开发、收集与整合,实现不同平台间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互访和互动。

  3.3紧扣“四库四中心”,集成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

  按照现代宠物技术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合理规划建设步骤,利用约3年时间,分项目筹备与申报阶段、资源库基本建设阶段、资源库试运行及完善补充、资源库推广应用与维护更新4个阶段组织实施,建成“四库四中心”集成式的丰富优质教学资源,覆盖宠物饲养繁育、护理美容、疾病防治、训导表演等相关领域[4-5]。

  3.4注重用户操作体验,构建个性化服务支撑平台

  利用先进网络技术作支撑,集成各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和行业企业相关典型案例,建成共享型网络平台。通过提供垂直智能搜索、开放信息推广展示、相关课程自动推荐、核心资源访问控制、全媒体浏览支持、资源信息推荐浏览等手段,支持教师在线备课、网上技能测评;满足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个性化课程以及推荐学生就业等需求;满足学生在线学习、在线技能测试、职业规划、项目实训、职业提升和网上求职等应用需求;帮助企业在网上实施人才招聘、培训认证和顶岗实习招募与管理。

  3.5围绕共享与应用,建立长效运行保障机制

  按照“共建共享、边建边用、持续更新”的原则,结合共建单位与用户的.反馈完善资源库管理和更新机制,确保教学资源更新每年不低于10%。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实现自由个性化学习和交流;采用集群技术、异地冗余备份等手段确保满足高在线访问量的并发能力。

  4团队组建

  项目建设团队设有指导层、核心层、紧密层。指导层由首席顾问、项目建设指导小组组成,负责指导项目建设工作。核心层由项目主持单位、各子项目牵头单位组成。项目主持单位负责顶层设计、组织协调等,并对项目整体进度与质量负责;子项目牵头单位通过招标产生,分别负责子项目、课程以及培训等资源的统筹规划,并对子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负责。紧密层由子项目参与学校、企业、行业组成,负责参与子项目的建设、完成承担的建设任务。各子项目可广泛吸纳其他单位和个人参与项目建设。

  5预期效果

  5.1線上线下、辅教辅学,提高宠物类专业人才的质量

  资源平台可提供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最新进展,提高教学与行业人才需求的吻合度,实现资源信息化与资源共享。资源库中的素材为教学和自学者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达到辅教辅学的目的。资源库还设置了讨论区,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反复互动和交流,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增强产业服务能力,提升现代宠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6-8]。

  5.2规范标准、远程服务,引领宠物行业健康发展

  新兴的宠物行业各类技术标准、服务流程标准等建设尚不规范,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将收集、整理各类标准,与行业企业共同规范、编制、推广相关标准,使校企融合更加深入,为宠物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新技术升级等服务,满足了从业人员多样化资源的需求,引领整个宠物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11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电子专业;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构建科学的并具有较强适应性的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是解决目前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矛盾,培养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电子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年均近l0%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然而,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依然扮演着“蓝领工人”的角色——被锁定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只能获取利润最微薄的部分。高技能人才的匮乏,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但是,目前的实际状况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虽然较为旺盛,但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并不抢手,究其原因,除了宏观上的文化传统、用人机制等原因外,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缺乏应有的特点和能力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培养和使用职业技能人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仍然重理论、轻实践,甚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致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实践能力,在岗位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不强。要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研究,重视和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指导,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摆正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与途径,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职业教育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学校己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系统。在已制定的学校制度中,如考试成绩评定和管理办法、教学计划管理等,未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对待,不利于实施;二是现有的实践专门规章、制度(如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使用、赔偿制度、实验室制度、学生实验规则等),内容缺乏整体性、较零散;三是制度规章中原则性的意见多,可操作的标准少,弹性内容多,强制落实的少,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无法与职业能力训练的特点相适应。

  2.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待构建

  目前,学校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已初步建立,抓好学生、教师双重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而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的得出,需要有比较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如何监控与评价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过程监控、督导、管理等方面,尚需从以下方面逐步完善。一是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明确与细化,二是院系两级监控、督导制度与体系的构建完善,三是过程化的监控、管理、评价的扎实落实。

  3.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仍较薄弱

  目前专业教师中仍以专职教师为主,通过教师培训、学历进修、考“双师”资格等一系列形式,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提高,但高学历、高职称不等同于高能力、双师资格不等同于双师能力。从实际的`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来看,教师的实际专业教学能力仍较薄弱,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校企合作有待深入

  我院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已走出了校企合作的第一步:已有“前校后厂”的办学特色,争取企业支持,改进实践教学设施,共同筹建实验实训室;已成立电子行业委员会,让企业、行业指导专业建设;已与多家企业签订协议,使之成为我院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是一个牵涉面广‘、操作复杂的项目,目前有些所谓的合作流于形式,要真正达到校企合作双赢、良性循环,要走的路还很长。

  5.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我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改革如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的培养、实践课程的开发整合、实践教材的校本开发等,虽已起步但远未完成。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因为各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与限制,而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有由于企业原因而夭折的项目;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发与整合过程中,因为企业需求的变化、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应调整而出现专业实践内容的失配现象;由于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与经验的不足,导致自编教材的不尽合理等。这些实际问题在接下来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需要时间与经验来一一解决。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是实施实验、实习和实训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因此,要科学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完成,具体手段如专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和聘请兼职教师等,如何运用上述方法手段,真正有效提升教师“双师”素质,笔者认为,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岗位锻炼和在行业、企业等部门选择一批骨干担任兼职实训指导教师,是最直接、有效的提高教师双师水平、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手段。

  第一,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岗位锻炼,不应走形式,不宜搞短期培训,而应在校方与企业协商的基础上,以顶岗实习或访问工程师的形式,挂职锻炼6个月甚至1年,使教师充分融人企业,全面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深入锻炼专业岗位技能,真正提升专业素养与能力。经过一线岗位锻炼的教师回到教育岗位,无论是对于专业理论知识难易、侧重点讲解的把握,还是在实践教学中有针对性的、与企业工作实际相契合的训练,都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有了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基础,对于今后教师自行开发项目或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都是良好的开端。

  第二,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并深化沟通合作。在充分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的同时,学校加强管理力度,真正优化双师结构师资队伍。首先,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学校要经常与兼职教师沟通,关心其工作、生活,及时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留住人才,形成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其次,学院要加强对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注重培养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可通过聘任初期对其开设专题培训,聘任期间专兼职教师的相:互听课或交流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再次,兼职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上课,还需要通过专兼职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使兼职教师起到对专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平时可让几位专职教师担任兼职教师的助教,借机观摩学习:或邀请兼职教师参与教研室活动,在研讨学习中,帮助提高专职实践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最后.要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增加其灵活性。通过兼职教师,以之为桥梁,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开发合作项目,提升学校的专业研发水平。

  职教需要“双师型”教师,他们具有双师能力、双师资格、双师来源,同时,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比较复杂,因时间、因专业和因人情况千差万别,有的还涉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不能套用一种模式,更不能搞一刀切。需要从本校实际出发,结合地方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把上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争取早日形成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2.开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活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依赖于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随着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变化而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理论教学的内容不能相互脱节,而都须围绕职业能力而确定。学校需要加大对社会人才需求分析,认真调研,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自己的优势,要通过专业和课程建设活动提升专业培养方案的科学性,提高专业培养目标的水平,突显专业培养的特色。通过人才需求调研,确定专业教学目标,明确专业知识能力的构成因素,改革课程内容,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制定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监督评价教学成效。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活动,不断循环、递进地开展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12

  摘要: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交汇融合,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的增加对经济及人们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时代催生了职业教育变革。笔者基于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研究背景,就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及信息技术推动艺术职业教育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艺术职业教育;数字化

  1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研究情况

  美国先后制定“信息高速公路”“迎接技术教育的挑战”“数字学习”“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和“技术给力学习”等计划,通过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参与式的环境和工具,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同时,20xx年颁布了《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提出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为信息技术,确定21世纪人才培养的根本措施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xx-20xx年)》中强调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的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纯IPv6互联网,高等学校校园网已经普及,并且绝大多数高校建立了教学资源库。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改进的教学方式,绝大多数中职院校拥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有网络教学和辅助教学平台。数字化资源已然成为中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课程通过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学科应用正在逐步推进。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2.1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新媒体、新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延伸拓展了人们生活和思维时空、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引发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现代社会要求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和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理念落后、方法单一等问题,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为应对信息化、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挑战,要加大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确定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增加我国的教育竞争力。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教育竞争实力。

  2.2学生特点的需要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00后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角。中国青年报首份《00后画像报告》一文中提到,00后是一群思想独立、个性、活跃的新一代人才。00后生活在国家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手机、互联网等伴随着他们成长,他们对这些工具有天然的亲切感,乐于从手机、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学生特点发生了改变,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这就要求教学方式与时俱进适合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探究化。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符合00后学生特点的需要。

  2.3学习“金字塔”规律要求

  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在1946年提出了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学习金字塔”,该理论以金字塔模型和数字形式形象地显示了学习者采用不同学习方式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是多少。从听讲—阅读—声音、图片—示范—小组讨论—实际演练—应用这些学习方式的运用,让学习者学习保持率从5%→10%→20%→30%→50%→75%→90%逐步递增。由“学习金字塔”理论可以看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习获得知识保留值越大。因此,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更多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互动中及体验中掌握知识。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设计融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的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从而获得知识。

  3信息技术有效推动艺术职业教育教学的探究

  3.1树立教学新理念

  3.1.1树立开放的办学理念开放式办学就是“牢固确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拓宽办学思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对内对外全方位的`开放”[2]。一是开放共享校内资源,加强系部间的合作交流,促进系部专业间的相互开放,实行教学资源共享,加强实训排练厅、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及录播教室等内部设备共建共享。二是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社会开放。将课堂扩展到校外。通过“文化专场演出”“文化艺术进校园”“送文化下乡村”等方式实现文化服务于社会,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加强校企合作,与专业团体、企业合作开设相关专业,邀请专业团体、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学院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内容的确定、培养过程的实施及培养质量的评价,实现校团、校企对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聘请实践能力强的知名专家指导教学。三是加强省、市、区内外院校的合作交流。聘请教授、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共享优势,让学院在开放中成长、发展和提高。3.1.2主体参与式教学主体参与式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充当着主人的角色,把教学看作是自已的责任,而不仅是教师的事。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和以发展为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手段,积极调动学生投入学习的过程,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来达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个性的目的。让学生在教学参与中学习、合作与创新。计算机应用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在活动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例如,在Word文字编辑软件中讲解图文混排时,教师可以设计以“美丽校园”电子小报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同时讲解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及图文混排注意事项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2建立数字化校园平台

  数字化校园是指通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校园中科研、教学、管理及生活等各方面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对信息数据的整合、集成,为校园构建一个虚拟的教育环境。建设高速校园网络,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配置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软件运行服务器,购置教学资源存储、网络安全设备,建设多媒体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及录播教室等搭建数字化校园硬件平台。构建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建设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自主的学习环境。

  3.3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3.3.1做好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规划教师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实施者,只有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才能推动教育的信息化。学校要将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纳入整体内涵发展建设规划中,根据教师自身信息水平建立教师信息素养短、中及长期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和有措施地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3.3.2多种形式开展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理念是行动的巨人,教师需具备锐敏的信息意识,认识到信息时代需要变革教学的理念,来适应时代的需求。学院要以教师自主学习和学院集中学习相结合来开展培训。培训初期,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上采用集中培训的教学理念为主,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主动寻找信息、搜索信息,进而主动使用信息并积极探索信息。培训中期,学院要充分运用校内资源加强教师信息知识的培训。由学院计算机教师对所有教师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知识、PowerPoint使用、Internet网络基本知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微课的录制等内容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为开展教育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网上搜索、网络交流和网络学习,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更新观念,初步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活动的方法。培训后期,学院采用专题培训和集中交流解决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深度融合中教师实际教学需求,以强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有效推动教学。3.3.3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建立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将信息能力纳入教师考核指标体系,举办校级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大赛,鼓励教师参加全国信息技术讲课大赛,让教师在参赛中查找差距、不断学习来提高信息应用能力。建设校级精品课程,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录制、后期制作及上传学院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3.4建设专业化技术保障队伍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是信息技术有效推动教学的有利保障。学校要从政策上重视并引进和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建立优秀人才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制定优先聘用的办法,提高岗位待遇,增强岗位吸引力,稳定人员队伍。完善信息化人才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加大对信息化专业人员能力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信息化专业人才。

  4结语

  在艺术职业教育,需树立教学新理念、建设数字化校园平台、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培养专业信息技术人员等方法进行教育培养。通过这样才能有效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于艺术职业教育教学中,从而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及提高教学质量,创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机构。

  参考文献

  [1]王忠政.信息技术与地方高校本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xx:17-18.

  [2]王胜和.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实践应用探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xx,19(3):85-86.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13

  一、前言

  职业教育是指在职业院校中,教育者对受教者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知识传授及技能培训的活动,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内涵比较丰富,包括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

  二、技术哲学理论观点

  技术哲学中的一对核心问题就是科学与技术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具有争议的问题,而且这种争议也较严重的影响了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要正确处理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首先要澄清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一)认识技术早于认识科学

  科学理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但是认识理论、发现理论却是人的实践活动,技术实践更是人的实践活动。科学理论的发现过程需要经过“观察一总结一观察一验证”的过程,而技术则不需要。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于科学的认识是理性认识,对于技术的认识是感性认识。那么,这两者的发展到底孰先孰后呢?一种观点认为,技术是对科学的应用,自然得出结论:先有科学,后又技术,即先理论,后实践,遵循“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公式。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科学技术发展史中得到答案。加希特根据各个历史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技术不同,把技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机会的技术;(2}工匠的'技术;(3)工程科学的技术。没有技术成熟的工匠,发明只是偶然的事情。正如先有灯泡的发明,后有欧姆定律一样,即先有技术,后有科学的体现。另外,人的认识规律也是先有感性认识,后有理性认识,即先认识技术,后认识科学,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因此,一个人对技术与科学的认识,应该是遵循“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公式。

  (二)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依赖的

  从概念上讲,科学与技术看似是两件毫无相关的事情。但在实际工作中,科学技术工作者要顺利完成工作,必须既要懂科学,又要懂技术,即结合了科学与技术的意义。如果技术工作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懂技术不懂科学,技术不但得不到很好的表达与传播,而且无法将技术改进与升华。科学工作者如果只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然,只会陷入“空想主义”境地,只会说空话而不会做。科学的目的是通过技术,发现目前尚未发现的客观规律,技术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发明目前尚未存在的工艺及产品。由此可知,发明与发现,即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依赖,协同发展的。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构性关系

  根据技术哲学的观点,职业院校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要接受科学的指导,而实践教学要接受技术理论的指导。

  (一)共时性同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无时无刻不存在彼此间的信息交换,即共时性同构。

  1.互释共时性同构。职业院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共时性结构之一就是表现在它们的相互阐释。实践教学通过多种形式,如观摩、参观、校内实训基地实习,顶岗实习等,验证与巩固所学理论,这体现为实践对理论的阐释。在此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那些感性认识及模糊理论才需要。通过检验,不仅能检验及巩固理论,还能发现理论存在的缺陷并发展理论。另一方面,理论阐释实践。首先,实践教学属于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所谓教学即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与掌握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人的活动。

  2.互融共时性同构。所谓互融共时性同构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中必然存在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中必然存在实践教学。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理论教学中一定会有对实践或现实情况的阐述,在实践教学中一定会设计理论背景及相关指导理论的描述。其次,在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方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联系实际情况,利用演示,观察及亲身体验等手段,并且学生还要通过操作,练习等方式来理解、巩固与掌握理论知识;而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需要理论指导学生实践过程,并且在实践后还要依据相关理论科学的解释结果。

  (二)历时性同构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仅表现为共时性同构,而且表现为历时性同构。

  1.互动历时性同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发展的历时性同构,主要表现为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关系、权重关系及规则关系。所谓意义关系是指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都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是它们两者的共同基础及最终指向;所谓权重关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肯定会占用一定的教学资源与实践,因此要合理分配其内容比例及权重关系;所谓辩证关系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但是这种关系是在一定规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强加的。在此三种关系基础之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才能实现“互动”。

  2.互补历时性同构。之所以会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补历时性同构,是因为它们存在共同的指向与功能的部分交叉。在整个教学目标完成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时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各自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其功能,但各自功能的实现不是通过排他方式实现的,而是交叉互补的方式。

  3.同步历时性同构。正是因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互融、互释、互补等同构关系,决定了他们之间必须“同步”。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同时存在内容、层次与进度三个属性,并且双方必须同时保证三个属性的同步和依赖。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异质性关系

  理论教学遵循是从实践到理论的逻辑,是比较抽象的过程,而实践教学则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是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两者之间除了同构性之外,还包括异质性的存在。

  (一)教学面向异质性

  首先,理论教学是以客观的“物”的运动为主题,面向客观对象及其运动变化的领域。在该过程中,作为对象,人同时也是作为客体而物化,成为与物一样的东西而存在。师生都是外在的观察者与信息获取者,教学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与对象的本质与规律。而实践教学是以人的“行动”为主题,主要面向人类活动过程的目的、手段、行为与效果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时作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及执行者,教学的目的是明确人的行动与策略。

  (二)教学内容异质性

  理论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陈述性知识,是对外在世界规律体系的陈述,表现出普遍性与稳定性特征,其着眼点在于事物本体的内在联系、相互关系、运动过程及发展趋势,强调逻辑严谨及结构完整;而实践教学则以传授程序性知识为主,是指导人类行动的规则体系,表现出程序性与操作性特征,其着眼点在于工具操作、程序及方法,强调功能复合、资源整合及目标的统合。

  (三)教学模式异质性

  理论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讲解与传授,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期间主要以教师言语表达为主,形象教学为辅的教学结构。该模式着眼于利用以文本为载体的知识解决认知问题,因此,教学自由性较大。而实践教学整个过程都是以形象展示与操作为主,要求学生要反复演练与体验,要求尽可能的创设与真实情境相一致或类似的教学活动情境。

  (四)教学目标异质性

  正如技术哲学观点,科学与技术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长期过程中沉淀的产物,两者相依而生、相伴而行,正如我们职业院校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教学立足于系统掌握学科知识,重点在于构建客观世界的结构关系及对象世界的观点体系。理论教学追求求真及知识与客观世界的吻合;实践教学立足于满足人类服务的需求,着眼于应用知知识,以形成主体世界的行动策略,构建关于行动世界的方法体系。它以塑造个人综合能力为主,以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为宗旨。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14

  【摘要】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专业性,上手慢,就业难,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高职院校需要变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形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性,方便学生就业。

  【关键词】高等数学;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一、前言

  现在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数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这样几个必要性,首先,是现在的高校扩招、生源不足、高等教育进入买方市场,这时候生源的整体质量就会下降,生源本身的水平不高、基础不好为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处,所以有必要革新教学方法;其次,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尤其是数学这样一门学科逻辑性比较强,很难勾起学生的兴趣,这时候如果教学方法再那么死板、没有新意,就更难开展教学工作了;再次,从高等数学的重要作用来分析,一方面高等数学可以锻炼学生缜密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它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另一方面在数学长期的发展中,体系已经比较完善,教育操作性比较强。从这些必要性来看,提高高等数学教育刻不容缓。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高等数学的学习现状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无非就那么几方面,下面我们来一一梳理。一是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固。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数学基础一般都比较差,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重视相关知识的学习,很多学生是因为考试成绩低才选择就读高职院校,所以他们的基础普遍不好。数学这门学科是比较重基础的,基础不好会严重影响以后的学习提高。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很多学生都思维不集中,贪玩,对学习的兴趣不大,不能够自己自主的学习数学知识,仅仅是为了应付开始,只要能够及格就行,完全不会考虑数学知识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三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很多学生也是很刻苦的研究了数学知识,但是效果不明显,学习效率低,甚至很长时间也没有看出数学成绩的提高。四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这一点也是学习效果差的一个原因,因为掌握不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很多时间的刻苦研究都是无用功,完全没有效果,加之数学本身的枯燥性,学生就更不愿意学习数学了。五是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严重。这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高职教育中,因为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实践人才的,如果知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契合点的话,学生不愿意接受也是理所当然的。

  三、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数学方法解析

  1.转变教学思维。在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高等职业教育虽然涵盖在一般的高等教育之内,但又不同于本科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注重技术性和实用性,是要和就业直接挂钩的,学校培养的最大目的是他们从学校毕业以后能够立刻去从事一线工作,要实现就业的快速性和高效率。而普通的本科院校往往没有这么强的技术性,在学校学习理论的课程比较多。其次,教师要转变讲课的思维,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要过于重视数学教育的逻辑性,而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教学的最大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多地看到这个世界前沿的一些成果,增加学生的见识,同时也要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要让他们去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一些理论性过强而在实际中用处很少的知识,这样又浪费了学生们的时间,又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没有好处,得不偿失。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身为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首先,要在课堂中穿插趣味性的东西,比如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讲一些幽默的小笑话,缓解沉闷的气氛,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其次,加强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们互相激发热情,在讨论中调动气氛,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发现彼此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再次,要充分发挥讲故事在课堂中的作用,在讲一些历史上的数学理论时,可以穿插故事教学,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阿基米德定律的发现,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处理好培养要求与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要求不同于其它的高等院校,更多强调的是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体现出实用性,一些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培养体系,高等数学的课时被无情的缩减,使得教师的讲解没有系统性,一些重要的概念没能进一步的得到扩展,势必会影响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因此,要处理好培养要求与课时多少的关系,在保证学生汲取一定量数学知识的前提下,适当的缩减课时,同时通过采用一些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4.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我们在分析现在高职院校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这很大一部分是由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导致的,所以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从创新学习方法上下功夫,这要从教师做起,教师队伍通过发动头脑风暴研究新式的学习方法,然后再将这些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拿来就用,快速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无用功。其次,要创新教学的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用粉笔在黑板上手写的形式,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多媒体逐渐的应用到教学中。因此,任课教师在教授高职学生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本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不能直观表达出来的概念、原理等,通过利用动画、图形的形式更加生动的表达出来,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变得灵活多样,形成了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实现了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双赢。再次,建立数学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联系。因为多媒体教学需要学生对计算机学科有着熟练的掌握,把这些任务交给数学老师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要在计算机课程上加入一些这样的要素。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而模拟些实际的工程案例。总之,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四、结论

  现在的高校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担当重任,尤其是国家正在大力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所以职业教育的作用就越来越凸显,它为提供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目前高等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数学这一科目,从教学方面来讲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突出,从学生方面来讲,数学基础差、学习自主性差、学习效率低、学习方法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作用的发挥,所以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高等职校数学教育的新方法,是经过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新方法,相信能够为改进现在的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涂蓉.对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xx,(08).

  [2]王丽芬.谈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J].商,20xx,(05).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07-28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精选13篇)07-20

(推荐)职业教育教学论文15篇07-20

音乐教学论文08-10

《论文》教学设计04-15

教学反思论文11-05

数学教学论文11-03

美术教学论文11-11

小学教学论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