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27 17:25:06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1

  网络环境让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网络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 网络化工具与资源,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也能够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网络环境以及网络教学模式,能够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一个更为畅通的平台,能够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进而让教师可以有更多指导学生的机会. 网络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大程度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与空间. 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对于某个知识点理解上的疑惑,教师可以立刻给予学生指导,进而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此外,网络化教学模式,还能够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学生对于网络工具与网络资源都非常熟悉,教师可以时不时地让学生上台来当“小老师”,转变传统的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角色,并且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这样即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也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与匀速直线运动相关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利用网络资源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与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具有一定的.了解. 在得出相关的公式结论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匀速直线运动相关的习题,让学生针对这些习题进行物理知识的深化. 在完成习题后,让学生走上讲台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解,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自己的解决思路. 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网络化发展,并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网络化资源很大程度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并且能够转换传统的师生间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与平台,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显,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更为深入.

  二、让远程教育得以实现

  网络教学的另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可以让远程教育得以实现,这对于实际课堂教学会有推动作用. 网络化环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变化. 学生即使足不出户,待在家里,也可以透过互联网环境来进行课程学习,并且能够让个性化教学得到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远程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可以透过互联网环境和学生定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且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教学指导.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易于被学生接受,也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创造了更多机会,对于课堂教学有辅助与推动作用.

  教师可以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起一个班级共用的网络平台,利用一个约定好的时间进行远程授课. 学生不必有与教师面对面的顾虑,可以将自己的学习问题更好地表达出来. 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与教师互动,对于学生高中物理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基于网络的高中物理远程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加强学生的物理学习,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强大的责任感,使学生因情感因素的调动而喜爱上高中物理学习,从而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远程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这样才能够提高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有助于教学氛围的营造

  网络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也非常有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能够让很多教学内容以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并且深化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教师要善用互联网上那些和课程教学有关的资源,无论是和教学知识有关的小视频,还是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讲解与剖析的课件,这些都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辅助功效.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给学生播放一些有意思的教学片断,或者是一些相关的益智类思考问题与游戏. 这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知识教学也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例如,在讲“牛顿力学定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牛顿与苹果》的故事,这可以成为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资源. 利用教学资源的展示,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头脑,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教师可以就重力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利用网络上流行的重力益智类题目与学生进行游戏化学习. 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物理学习的氛围. 这样的课堂,对于高中学生来讲,是值得期待与参与的.

  总之,网络教学模式,对于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功效. 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网络化工具以及网络资源,要透过网络环境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并且给予学生更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辅导. 网络教学还有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能够让很多教学内容以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并且深化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因此,合理地利用网络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2

  摘 要: 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时代,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实施教育改革、倡导素质教育,是民族振兴、国力增强、社会繁荣的需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高中物理 高新技术 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结合素质教育精神实质开展优化物理教学的研究,是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的关键,要把物理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研究,让物理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物理难学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优化物理教学过程,过去物理教学过程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视教师为主导而不把学生视为主体,因此优化物理教学过程已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意义

  我们所指的教学过程,指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制定教学目的、编拟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等。优化物理教学指教师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用动态的观点,依据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如知识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特征等)和教材内容,运用现代化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制定教学目标、编拟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等。

  优化物理过程就是脚踏实地地在教学实践中,既重视知识传播,又重视方法指导、能力培养和心理调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掌握知识和积累知识固然重要,但在吸取知识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方法及精神、品质和意志,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知识是无止境的,因此,物理教学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必要时还要“与之同渔”。尽可能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乐学、好学、善学。

  二、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内容

  1.优化教学目标

  不同教学内容应有不同教学目标,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社会需要,既确定基础素质培养,又有能力培养,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物理的方法,例如:“磁现象的电本质”一节,不仅让学生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是:“磁铁磁场和电流磁场一样,都是由荷运动形成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家说的要有实验基础和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形式,假说是否正确要看其能否解释实验现象,导出的结论能否跟实验相符合,在物理教学中逐渐向学生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发展道路,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2.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只有利于教师教,而不利于学生学,造成教学的强制性。学生学习了不少课本知识,却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要具备现代化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注意学习个体差异,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例如:《原子核能》这部分内容抽象、平淡无味,若适当介绍世界上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核能发电上取得的发展,介绍我国正在建设中的广东大亚湾和浙江秦山核电站的有关情况,指明发展核电以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对能源日益增加的需要,是一种必然趋势,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建设核电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增强授课效果。

  3.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充分做到信任学生,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辨、异同让学生比、好坏让学生评,最大限度、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机会,让他们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能听到的东西用听觉……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泉水般流入学生心田,滋润学生成长,如“感应电流方向一楞次定律”一节,每三人一组,每组备有原副线圈各一(外面有明显的.绕向标志),导线若干,灵敏电流表,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然后教师发实验用的讲义,教师重点指出以下几点:

  (1)什么是原电流、原电流方向、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

  (2)原电流与原电流磁场方向由学生自己控制;

  (3)每次实验时应明确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4)感应电流方向由灵敏电流表指针的偏向测出,教师应重点指出电流从哪一端流入,指针就偏向哪一端;

  (5)在测出感应电流方向后,画出副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磁场;

  (6)根据作图结合实验中的具体条件,找出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电流磁场方向间的规律;

  (7)在实验小组内相互讨论总结出规律,先用自己的语言写文字结论,然后与课本对照,并找出楞次定律中的关键字句,采用这种方法比传统讲授法课堂效果能增强35%。

  4.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让学生用已有的I=U/R知识推导出公式,这样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因此要在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适合本校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绝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法,更不要机械照搬某种“最佳”教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每种教法都有其特定适用范闱,在知识传授、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只有多法结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及时了解教学方法的新变化,熟悉各种有效教学方法,明确其效能,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

  5.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使课堂教学效果完全不同,现代化课堂教学要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幻灯投影、实物投影等教学手段,增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优化物理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随着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实现,必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物理难学”将成为历史,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就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3

  一、在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

  方法教育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形成当然最好,但如果不能,必要时可以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高中物理教学和学习中处处蕴涵着方法。概念、规律的建立常常运用观察和实验、分析和综合、逻辑推理、理想化模型等方法。将电流和水流进行能类比,学生很容易理解;由安培力演绎出洛仑兹力,顺理成章。研究行星运动中将地球看为质点、其所做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是理想化模型的分析方法。“电磁感应”的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不错的例子,具体做法如下:

  (1)初步观察。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有什么现象?

  (2)提出猜想。什么样的磁场能产生感应电流?

  (3)再次实验验证。

  (4)总结规律。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形成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物理学史,体会科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可能真的象科学家那样,我们的目的是要他们在探索性学习中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历史上,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观点占统治地位。之后,伽利略通过对落体的研究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并运用数学方法得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用斜槽实验验证物体从光滑斜面下滑的运动是符合此规律;最后将斜面实验推广,得出结论: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他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假设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他开创了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抽象思维+数学推导+科学实验”的方法,是人类物理思想上伟大的成就之一。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重做伽利略实验,加深对这种方法的理解。

  三、加强物理实验,体验科学方法

  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学好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实验当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包括:

  (1)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

  (2)掌握教材中基本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过程中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会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4)知道误差的概念,学会分析常识性实验的误差来源;

  (5)根据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6)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尊重实验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当好习惯。实践表明,只要我们能从众多的实验中总结出共同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时注意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就可让学生掌握某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法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四、巧妙设计习题及训练方法

  教师生动精辟的讲述,学生对于知识只能达到理解的水平,要达到运用的水平,就非要经过实践不可。因此,教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学习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且从实践中去积累科学方法。要学生实践,必须以习题为主。着重训练学生分析归类、逻辑推理、集中和发散思维的能力。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

  如习题:一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圆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并与水平地面相切,小球从轨道上距离桌面h(h《R)高处由静止释放,求小球经过多长时间到达轨道的底端。这个题要和单摆相类比,用单摆知识来求解时间。在教学中要点明此题用类比方法,让学生在解题中体会到方法的重要性。又如,习题:相互接触的物理判断之间有无摩擦力。通常采用假设、拆除法。实际问题当中就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注意方法的积累。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是实现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4

  物理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类认识自然界的深度,有力地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是一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创造性进展日新月异.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江苏省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被引入到基础科学教育中,“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被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当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只会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形成知识在课本、教师和学生之间单向传递的现状,使得问题探究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本文结合新课程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根据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阐述在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一、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现状

  1.学生不想探究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表现在一种以教师讲和问,满堂灌输为主体,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问题探究的环境和氛围.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习惯,造成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想探究的惰性.

  2.学生认为不必探究问题

  长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很多学生都认为教师教授的一些公式和定律,都是世界上一些伟大或著名的科学家发现和归纳的,都是真理,没什么好探究的,只要记一记,背一背就好了,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很多灵活性比较大一些的题出错率就比较高.3.教师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调查: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探究问题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探究问题意识薄弱.具体解题过程中,教师都从题目的条件入手,按照标准答案的顺序解题,很少有教师去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诱发其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途径

  1.营造氛围,激发意愿,合理设置问题梯度

  课堂教学学生是否愿意并参与到探究问题,取决于教师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和问题梯度的设置.如提出梯度过大的问题“请同学们谈谈怎样来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学生则会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说明学生思维跟不上.然而,如果提出“速度、速度改变量能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吗?”,大多数学生就容易思考出速度大小不能描述速度改变快慢,但也会有不少学生错误认为速度改变量大,加速度就大.进而提出“若经历时间很长,能说速度改变快吗?”,很快学生就得到速度改变量大小也不能反映速度改变的快慢.接着继续提出“你能找出几种比较速度改变快慢的方法吗?”,循序渐进引人深思地问题,能营造一种积极热烈竞争的课堂教学气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比较速度改变快慢的方案,同时教师给予点评、鼓励,让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学生找出最具代表性的描述方法.最后再让学生回归课本,阅读课本中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方法以及概念,引入“加速度”,体会加速度概念的产生、意义和作用.可见,合理设置问题探究的梯度与教学的有效性是密切相关的.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传递信息探究原理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创设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会让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的教学中由于内容多,难度大,并纵横联系力学、电学知识,在演示阴极射线管中电子束直进和偏转的实验情境中,如果提出“电子在电场中,加速、偏转,如何控制,有何规律?”的问题,显然太难,不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然而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运动有何特点?常用的物理处理手段有哪些?”等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类比思考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该如何处理,接着带电粒子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带电粒子做匀加速曲线(类平抛运动)的偏转距离、偏转角的公式都顺理成章、悠然而出.可见,教学中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的创设,能够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探求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

  3.转变观念,养成习惯,以学生为探究主体

  教学是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渐进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中如何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的建构,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去探求新知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在《单摆》章节,回顾弹簧振子的知识点,提出“回复力满足F=-kx的情况下,怎样证明单摆的回复力表达式?”,同学们尝试证明的过程中,教师把不同的.证明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有直观的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学生发觉:满足F=-kx的F不是合力,那就产生“那能对吗?”的疑问,教师再从分清单摆与弹簧振子振动的区别入手,引导同学循序渐进的理解:弹簧振子是在一条直线上做往复运动,她振动的加速度是由合外力产生的;而单摆在一个圆弧上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就是重力沿悬线方向的分力和悬线拉力的合力,它只改变摆球的运动方向.最终得到结论:重力的切向分力才是单摆的回复力.可见,教师要在新课程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转变观念,积极倡导问题探究的方法与习惯,让学生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

  随着问题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新课程中的具体要求,以及教学模式不断改革的趋势下,高中物理教学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各个环节的问题设置,为学生提供充足地、典型地、完整地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在探究中去解决问题,有探究问题意识,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5

  摘要: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便需要高中物理老师积极革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从而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水平。本文着重分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的“五部曲”,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物理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五部曲

  在整个高中教学阶段中,物理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不断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对全面提升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用”为主的教学思想,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掌握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所以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应该准确抓住这点,不断革新教学思想,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从而培养更多满足市场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例如:在学习《曲线运动》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思想,为学生创造更多探究的机会。首先,老师应从“用”的思想入手,通过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总结曲线运动的规律和相关公式;然后,在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之后,老师再顺势引出“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概念。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以新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内容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紧密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深入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创新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度的理解相关物理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节内容时,针对其中所涉及的“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以往老师只是简单的进行实验演示或者直接将实验的步骤告知学生,尚未将“探究”两个字真正落到实处。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新课程深化改革背景下,在开展这个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便需要老师将必要的实验器材告知学生,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设计实验。通过创新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知识点,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以创新为主要基点,补充教学手段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所以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尚未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便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准确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以创新为主要基点,补充课堂教学手段,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物理教学水平。例如:在《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内容中涉及到很多光学实验,而这些实验很难在教室中完成,但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吸引力。因此,老师则可到当地的大学,在大学生的帮助下共同在实验室完成这个实验,并将这个实验过程录制下来。然后,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给学生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知识点。

  四、革新灌输式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投入的程度,所以为了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便需要老师革新灌输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来指导教学,从根本上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弹力》一节内容时,老师便需要革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思考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同时,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关系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体会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从而全面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水平。

  五、转变传统老师的身份,营造新型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老师应该转变传统权威的思想,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打造新型师生关系。其中,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主要的引导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在课程结束之后,老师还应该布置一些合理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同时,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想法,缩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凝聚力,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节时,老师便可以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点引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内容,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明确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的合成或等效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在课程结束之后,老师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询问学生是否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深化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需要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投身于物理课堂学习中,从而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谢金发:分析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五个基点[J].成功:教育版,20xx(5).

  [2]田兴成:高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困难及展望研究[J].考试周刊,20xx(6):191-192.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6

  一、倡导探究性学习

  在高中物理课程个性化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良好发挥,这些都会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善与革新,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选择多样化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新颖趣味化的教学活动来引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且让他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基于个性化教学的理念,教师不仅应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要鼓励学生的各种个性化的表达与思路。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自信心,也能够让大家的思维得到拓宽,充分体现个性化的教学宗旨。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展开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学素材,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来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关于“超重和失重”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讨论乘坐电梯时的感受,然后让学生拿着测力计,自主进行实验,将测力计上挂上钩码上下运动,记录下示数的变化,之后让学生思考、分析速度与示数变化的关系。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即各种情况下,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超重和失重。在得出结论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探究超重和失重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是一个很灵活的教学过程,不仅通过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们对于超重与失重现象有所体验,这个过程中学生也通过自主探究深化了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不仅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也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优越性。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利用

  个性化教学还可以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这同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首先是对于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一种体现,同时,在小组内大家的想法、思路以及观念等能够充分得到交流,这给学生思维的发散与延伸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大家可以从其他同学的想法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其他同学的一些好的思路往往也能够带给自己启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生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并且不断推进着大家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合作学习可以以很多不同的形式展开,不仅可以针对问题进行探究,也可以是对于一些新知识的学习,这些都能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在课堂交流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探究的问题应该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可以是社会热点问题,也可以是与高考密切相关的问题,如“传感器及其应用”、“直流电路中的电容器”、“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等,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物理思维与意识,认识到物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很好的凸显与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式,想要让合作学习的过程进一步体现个性化的特征,这可以设置新颖的合作的内容与主题,这是提升合作学习效率的途径。

  三、多样化实验教学

  实验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也能够充分体现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要让学生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实验课程中来,并且应当更多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可以让学生们思考:

  ①关于实验方案提出应从哪些方面考虑,进行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②实验过程中应对哪些问题做好记录,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应如何做应急处理,以及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等。

  ③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方法,借助计算机来处理一些数据,并进行一些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培训。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这同样能够很好地应对实验中可能发生的一些情况。例如,在测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大多数采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重力加速度,而有的组提出用秒表,有的组提出用滴水法来测定,还有的小组提出用频闪技术测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多样的实验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这些都是个性化的实验教学的直观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许多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施展。

  想要让高中物理课程个性化教学更好地得到体现,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上有所更新。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来深化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并且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此外,实验教学的设计中也能够让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充分得以体现,要让学生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并且应当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让大家的实验技能能够得到全面锻炼。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7

  一、通过生活实例点燃课堂活力

  很多高中生难以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点,课堂上经常出现消极的学习状态,不利于教师正常的教学。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首要任务是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帮助学生实现良好的思维转换,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状态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当中。首先,教师要研究课本中复杂的知识点,想办法把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物理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学习“重力的时候”,教师把教学中所用的设备换成常见的学习或者是生活用品,和学生一起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提问学生为什么事物都会向下落?为什么重量差距很大的物体下落时间相同?把常见的生活物品与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有方向地参与到物理课堂当中,为物理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其次,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发展历史进行诱导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其发展过程及生活中的应用,丰富学生心中知识点的形象,带动学生想象力,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实现物理课堂的'高效发展。

  二、带动生活实践,提升物理效率

  物理是一门理工类学科,教学过程中含有很多实验的内容,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但是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降低课堂效率的同时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物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实验比理论更容易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把知识点与生活相结合,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让物理知识深入学生内心。教师长时间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降低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改善了这一不良局面,让物理与生活相辅相成推动学生成长,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未来的竞争当中,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8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物理知识大部分都是生活中现象的总结和提炼, 因此, 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要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中进行素材的挖掘, 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也能将物理概念的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例, 帮助学生降低理解的难度。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 生活化教学; 策略; 注意事项;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 其内容涉及领域广泛, 从天体运动、宇宙飞船到生活生产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在高中物理教材知识中, 许多的物理概念和公式都比较抽象, 这就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以往传统教学对学生直接进行知识的灌输, 更让学生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好动力, 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导致物理教学效率低下。而将生活内容引进物理课堂, 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也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物理知识, 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1 运用生活化知识, 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高中物理知识向来一抽象和复杂着称, 学生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和原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即使记住了也很难进行正确的应用。因此,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可以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现象进行物理抽象知识的理解, 从而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比如在进行“弹力”教学的时候, 由于学生对弹力的理解只是集中在弹簧的运用上, 而对物理中的弹力就不容易理解了, 就如课桌上的书包和吊顶上的灯都存在弹力, 学生就会感到困惑, 没有形变怎么能产生弹力呢?其实, 很多弹力产生的形变不容易观察到, 这时,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墨水, 装到一个塑料瓶中, 并进行密封, 然后让学生积压瓶子, 这时发现瓶中的墨水有微小的变化, 这样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弹力的概念了。

  1.2 运用物理实验, 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 要结合教学内容将生活中的物理实验引入到教学课堂中,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 体验和感悟物理学的魅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活化的物理实验, 不仅能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物理知识探究能力, 是提升学生物理素养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为学生展示物体的自由落体不受重量的影响, 落地的时间和速度都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同一高度的物体同时落地。教师可以用粉笔头、书本、石子等物品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 这时有学生疑惑了:“老师你用的东西都是实体的, 如果选用气球、羽毛和树叶, 会和石子同时落地吗?”教师可以顺利的引出阻力的作用, 体积大、重量轻的.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 所以下落速度慢, 随后教师给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真空中的自由落体运用, 无论质量、体积如何, 羽毛还是石子, 同一高度释放都会一同落地。通过实验, 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的掌握重力加速度的原理, 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从而有效的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1.3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既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 不断的丰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因此,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从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 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比如在进行“电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 对生活中的电路进行探究, 设计一个多控开关, 并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讨论, 互相分享经验和成果, 从而达到电路优化的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 也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

  2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应该注意的事项

  2.1 引导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 激活学生生活经验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水平, 但是生活经验还不丰富, 因此, 高中物理教师要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物理思想方法, 运用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探究, 帮助学生将知识和实践的进行融合。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生活的探究, 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的引导学生, 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态度,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选择生活化教学的渗透时机

  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恰当的时机是提升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关键。因此, 高中物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 进行合适的生活素材的选用, 既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否则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 还会引起学生新的困惑。因此,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及时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抓住学生的兴趣, 进行生活化内容的恰当引入, 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语

  总之, 高中物理教师要在生活中积极的寻找素材, 为生活化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也要和学生多进行沟通和交流, 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样才能将生活实例和物理知识进行有机的切合,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 从而有效的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芳。创设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实践及思考[J].中学物理, 20xx (21) .

  [2]戴兆军。如何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高中物理教学[J].高中数理化, 20xx (14) .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9

  虚拟实验在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与实践,能够很好地辅助物理课程的教学实践.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虚拟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虚拟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虚拟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不仅在于虚拟实验能够很好地模拟一些日常生活中所不能实现的实验场景,虚拟实验也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许多虚拟实验在设计上都非常合理且十分有趣,能够将某个物理原理或者某些需要探究的内容充分融合到实验过程中.这会使得整个实验活动十分具有趣味性,学生可以在动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探究能力,能够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很好的自主探究的平台.

  例如“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虚拟实验.作为一个探究型实验,这个实验过程如果以正常的实验流程是不容易展开的,许多过程都很难实现.然而,将实验化为虚拟实验后,则会让实验过程变得简单直观.

  二、虚拟实验引发学生的探究

  许多虚拟实验的设计都是典型的探究型实验,这类实验不仅在高中物理课程中非常常见,也能够很好地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同时,能够全而锻炼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实验能力.探究精神的具备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非常重要,探究型实验也是物理实验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种实验形式.高中阶段的探究型实验通常可以以两种方式展开.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过程的独立设计,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展开对于某一个问题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则是问题已经提出,基本实验方案也已经确立,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过程,进而完成整个议题的探究.同样,许多探究型实验也是借助虚拟实验的形式得以展开,通过模拟某种现象或者某种状态等来实现对于问题的研究.

  三、虚拟实验弥补理想实验的不可实现

  虚拟实验能够弥补理想实验的不可实现性,能够让许多理想实验简化,以虚拟实验的形式得以呈现,进而让理想实验变得可行.

  虚拟实验在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有着许多重要的优越性,能够让许多不可能实现的实验过程变为可能,这不仅能够借助实验的过程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还能够辅助实验课程教学,是对于物理课程的教学效率的一种有力推动.

  总之,虚拟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虚拟实验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10

  摘要: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要开展个性化教学,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物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当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关键词:班级教学;个性化教学;独创性;有效性

  一、个性化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换

  个性化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应当是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因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中,学生必须拥有不断学习和不断适应的能力。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要从“演员”转为“导演”,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帮助者,或是学习者”,同时学生的角色已不再是简单的“听从者和学习者”,而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1.以导学案为引导,实现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与协调

  课堂教学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引导者。笔者认为,物理新教材中的“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参考案例”、“课题研究”等教学资源就可以充分利用,如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将课堂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对学生讨论中较难的问题,教师可在导学案中设置问题串,将较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子问题,从而降低问题的难度,以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解决相关问题,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供必要的平台。例如,高二物理选修3-1P16思考与讨论:“如果电荷(在两点间)沿不同路径移动时,静电力做功不一样,还能建立电势能的概念吗?为什么?”这种问法,学生觉得比较抽象,难以回答。教师不妨多设些问题,把难度降低。上述提问法可改为:如图1所示,匀强电场中,如果电荷沿不同路径移动时,静电力做功不一样,则AB间的电势差一样吗?电势能变化量一样吗?以上电势能定义还成立吗?

  2.以小组合作为主,开展个性教学

  个性化教学主张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信任学生。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需要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其实不管是何种教学方法,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怎么运用就要看个人的.发挥了,有些学校硬性要求教师,一节课只能讲十分钟至十五分钟,其余时间应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做法是比较极端的。一节课,关键是要有教师的引导,有学生的参与。在具体教学中,对学生能自己搞清楚的问题,教师就没必要再讲了,但对于学生自己没法弄懂的问题,教师还是应当及时点拨、指导的。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要注意:(1)合作小组的组建。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要考虑几个人的性格是否合拍。可以是4人一组,也可以是6人一组,在排座位时,应当注意避免学生精力被分散,避免学生讲小话,所以最好是4人一组,前桌一回头就可以讨论了。(2)导学案的设计要合理。如果导学案中的问题太难,学生讨论不起;太容易,学生又没有讨论的兴趣,只有导学案中所设问题的难易恰到好处,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种问题最能引起学生共鸣。例如,高二物理3-1中恒定电流第二章第二节《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第二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参与探索过程,可把演示实验变成分组实验,并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为了帮组学生解决端电压与电动势之间的关系,可设计以下系列问题。思考讨论1:什么叫做负载?如果电路中的负载发生变化,则电路中哪些量会发生变化?(电压U、电流I、功率P会发生变化)(1)要想知道路端电压与电路中的电流及外电阻的关系,需要测量什么量?要用到什么器材?滑动变阻器可用什么接法?(2)若想知道电池内阻与电动势的大小,至少要测几组数据?伏安法应用内接还是外接?

  3.小组合作的课后延续

  小组合作不仅是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学习活动中,具体做法是:(1)以生教生。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发展轨迹不一样,他们的思维水平以及原有知识基础也有差异,有的学生喜欢听老师讲解题目,有的学生则喜欢听同学讲解题目。为此,对学生学习小组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原则上,学生碰到不懂的问题,可先问本小组的课代表,本小组的课代表不懂的,可问班级课代表,或问老师,然后回到组里给本组成员讲解。如此一来,教师也没那么累,讲解的学生也可从给同学的讲解中,进一步理解相关的知识规律,因为他要能对别人讲清某个问题,他必须把这个问题弄透。当然,一般的组员想问老师还是可以问的。(2)结队互助。组建一个小组需要合理配备某一个科目的课代表,一般而言,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大都语文成绩也好,而数学成绩好的,物理成绩也不赖,所以,可以让学生文理互助,相互取长补短。(3)小组合作的培训与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是需要培训的。首先要培训的是课代表。培训内容是:讲解题目的能力与答题的规范性。可以是教师在课后的专门培训,也可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穿插培训。其次是教师的监管与引导。学生的合作在刚开始时,也许是因为新鲜而积极性高涨,但随着合作时间的延续,新鲜感也没了,各种矛盾也出现了,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了。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科学评价是维持小组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我们的评价方法是:a.课堂评分。课堂上,回答问题、上黑板板演都有加分,由课代表和各小组长共同记录;为减少学生的负担,教师要事先打好表格,让学生只需填写分数就行了。b.每周总结。周总结要指出本小组本周内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如学习态度、纪律、小组合作等方面的不足,还要有解决措施。教师要跟踪问题的解决过程,若发现某组有某个问题从第一周到第四周都没有解决,则要提出批评教育,扣分,问题解决得好的要表扬,加分。c.每周评选最自觉小组,以小组得分为依据,获奖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一张印有小组成员姓名的奖状),经费可由班会费开支或科任老师自付(不多,意思意思即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以下是我校高二年级三个中层实验班在实行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实行个性化教学与不实行个性化教学的班级的两次考试成绩对比。从以下对照表可以看出:实行个性化教学的最大优势是让对物理有兴趣的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把物理高分段人数提高,有利于培养物理学科尖子生,也可以带动后进生。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11

  高中物理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长久以来,对知识的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一贯是十分重视的,但对科学方法、科学观念与科学精神的培养,却不尽如人意。物理知识是重要的,但当我们在教学中不加限制地深挖“知识(包括解题能力)”时,必然会把科学素质培养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挤出教学过程,从而造成教学中的极大损失。

  一、科学方法的教育

  方法是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起作用,为了在教学中不让方法的教育价值流失,就应该特别注意物理概念的归纳过程以及物理规律的研究过程的教学。要充分展开这些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的思想与方法,让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从而实现科学方法独立的教学目标。

  1.实验方法。这是“人们通过科学仪器和设备在有目的地干预、控制或模拟客观对象的条件下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方法是提出研究课题、构思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手段。

  2.科学假说方法。这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理论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猜测性陈述并加以验证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科学假说,它必须能说明和解释对象已知的事实;能解释原有理论无法解释的事实,并把原理论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在自身之中;要使新假说比原理论更具逻辑简单性,并且新假说往往还能演绎出新的结论并能通过(判决性)实验加以检验。

  3.理想化方法。这是“运用理想模型在思维中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从而在理想状态下进行计算和推论的方法”。理想化是个总概念,其中有理想化模型、理想化过程、理想化实验。理想化方法,是物理研究能够得以进行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它们总是多样性的统一,并总是与其它事物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如果我们在研究某些特定的问题时要顾及所有的因素,那么就只能一事无成。可以说,没有理想化方法,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完美的物理学。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理想化模型、理想化过程、理想化实验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方法。

  二、科学观念的培养

  科学观念具有较强的迁移性,它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在人们对世界、事物的判断中。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在课堂教学目标中要顾及到观念的培养目标。

  1.唯物观念的培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研究生活与自然中的一些现象,撰写物理小论文,是一种十分有益于培养学生事实观念的办法。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所接触与所解决的都只是纸上的物理问题,这很不利于培养注重事实、尊重事实的习惯。而小论文的撰写,学生必须逐步地学会观察客观现象与事实,逐步地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逐步地学会对客观事实进行分析,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这对于养成他们的事实观念是十分有益的。 2.结构观念的培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有结构的。正是源于这种观念,才使人类有信心不断地探究世界的奥秘。因为世界是物质的,所以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因为物质是有结构的,所以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并不是“上帝扔骰子”。反映世界结构性的实例在高中物理中随手可得,有太阳系的行星结构,有晶体的晶格结构,有原子的核式结构,有电路的结构,有光谱的谱线结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留意,就不难使学生逐步形成结构性的观念。正因为物质世界有结构性,所以研究客观世界的物理学知识也有自身的结构,从结构图入手,掌握物理知识就会事半功倍。

  3.因果观念的培养。任何变化都有一定的原因,一定的原因必定对应着一定的结果,各种物理现象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表现形式就是因果关系。物理学中要解决的一系列“为什么”的问题,就是要探究这种因果关系。分析现象,追寻原因,演绎条件,预言结果,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有了因果观念,就不会把物理现象当作孤立的事件来对待,而能自觉地在一系列的因果链中确定某个物理现象的作用,从而能更好地把握住这些现象。

  4.守恒观念的培养。有些学者认为,物理学的最大成就莫过于发现了为数不多的几条守恒定律。在高中物理中,有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质能守恒等。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用守恒的观念去分析一些物理现象,它能给人们确定一个大的方向,而不拘泥于公式的规定。

  三、科学精神的陶冶

  在整个科学素质中,科学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科学、对真理的基本态度与行为取向。科学精神既是从事科学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也是从事其它工作人员的重要素质,对真理是否有坚定执着的追求与永不满足的探索,在各种矛盾前能否不随波逐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不因循守旧、大胆创造,都与他的科学精神有关。这种精神,只有真正懂得科学是什么及科学为什么的人才会具备。

  科学精神的培养重在薰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物理学史中的丰富资料,在授课中有机地穿插物理学家科学精神的生动事例,在情感上吸引学生,使他们对科学产生一种热爱,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科学家为什么而工作、科学对人类进步所作出的贡献,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收到科学精神培养的成果。科学精神的确立,植根于对科学价值的正确认识、对科学美的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科学的热爱;科学精神表现为对客观规律以及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的坚信;科学精神产生出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12

  摘要:物理在高中教学中的比例非常大,而且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本文主要是论述这一知识点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希望可以为高中生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中物理;带电粒子;电磁场;运动

  通常情况下,电子、质子会受到万有引力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静电力的影响,但是前者比后者要小得多。带电粒子进入电场之后,运动过程中的电场力是恒定的,而且始终与初速度方向垂直,带电粒子此时是一个匀变速曲线运动。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问题

  1.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知识点

  (1)带电粒子的加速是带电粒子在

  电场中运动的其中一个知识点。比如在一对平行金属板上面,通过接上电池组使其带电,然后将这一对平行金属板放入真空环境中。假设在这当中存在一个微观粒子,这一个微观粒子的质量设为m,所带的电荷为正电并记为q。那么请问在这一个电场当中这一个微观粒子从静止的状态开始到正极板运动再到负极板中的时候,这其中这一个微观粒子到达负极板的速度是多少,假设将这两板之间的电势差设为U。这一个例子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就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那么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带电粒子在题目中的环境里面只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所以可以得出其所做的功是W=qU。然后经过动能定理的推导便可以求出带电粒子的加速度。

  (2)带电粒子的偏转

  这一知识点中存在一个可以忽略重力的带电微粒,这一微粒进入到电场中的时候发生运动的过程中所带有的电场力是恒定的。这种运动的运动情景以及这种运动的受力方式都比较的特殊,因此可以将其与平抛运动作类比。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可能是由静止释放的,这时便相似于自由落体运动。

  1.2带电粒子在电场运动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直线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带电粒子做直线运动这一条件出发,从中发现可以利用的条件。比如当带电粒子处在一种平衡状态之中的时候就可以基本上判断这一带电粒子它所收到的合外力等于零。另外当一个带电粒子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的时候,那么粒子所收到的合外力一定是不可能为零的,而且粒子的变速运动轨迹始终与初速度的方向保持一致的。解答这一类的题目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可以采用动力学观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并借助于运动学公式解答。

  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问题的学习建议

  学生学习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需要从洛伦兹力知识的应用入手。首先要集中于这一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的记忆,然后理解其中所包含的规律并学会灵活运用公式。只有将这些基本的功课做好之后才有可能对解答题目有所帮助。就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这一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来看,存在一部分的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不擅长从理论的角度推导带电粒子处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过程,因此会增加学习难度。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需要结合相关的实验进行学习。通过对实验的探究便可以充分理解理论明白公式的具体推导过程,那么在运用公式解答题目的时候便会灵活自如。例如通过操作洛伦兹力实验来观察带电粒子的直线运动,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掌握实验装置的名称和作用。学习者在实验中针对电场、励磁线圈以及匀强磁场这三者的方向问题要把握清楚,当这一前提完成之后便可以进行观察电子是否是垂直于磁场的。并且要观察其是否是以这种状态进入到匀强磁场当中的,而且要观察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是否是圆形的。当这些基本的过程完成之后就要借助于洛伦兹力的知识来解释实验当中存在的各种现象。最终便可以找到一个推导出于半径以及速度有关的公式,并为之所用。

  3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问题的学习建议

  复合场中的带电粒子运动问题同样属于本文所探讨的内容,在复合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问题需要通过建模的方式来学习。这一知识点的学习需要学生从自身的阅读能力提高上面着手进行,从理解清楚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过程作为突破口。例如带电粒子如果呈现的是静止状态或者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的,那么便可以判断其所受到的合外力与带电粒子所受到的合外力是零。再比如如果带电粒子所做的是匀变速运动,那么带电粒子本身所受到的合外力以及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之间就是垂直的。另外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还可能是保持着非匀变速运动,那么这个时候带电粒子所收到的合外力就比较的特殊,不再是保持恒定,而是变化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需要借助于功能关系进行处理。

  4结语

  学习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这一知识点需要掌握基本定义以及概念和公式,将解答题目的方法建立在这些基础知识上面,才有可能在练习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将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张伟.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的论述[J].世界教育信息,20xx(6).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13

  一、精心布置,创设情境,引导生成.(感知)

  物理课内容尽管不少借助于学生实验和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但大多还是由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组成,理论性比较强,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兴趣不高.再者,他们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这时,如果我们只是用单纯的专业知识去灌去填抽象的理论,那只能使他们望“师”兴“叹”,望文生威,造成“台上手舞足蹈,台下昏昏欲睡”的独角戏局面,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师生互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我们要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好奇与兴趣是生成的起点,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这个亮点.教师在创设情境时的方式方法是很多的,例如:抛出问题,组织课堂讨论,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想象探究等方式来创设情境,但要使创设情境达到物理课堂生成效果,就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例如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知识时,首先设定几个问题引入.①什么叫机械能?②机械能守恒条件是什么?③我们学过的典型运动中有哪些是机械能守恒的?(自由落体、平抛运动、圆周运动)④那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特殊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比较方便呢?根据以上的问题加上适当的引导选出用“自由落体运动”来设计方案验证机械能守恒.设定探究式实验主题“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师再次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点.探究实验过程中,可以运用书本上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方法,也可以自制摆,或者借助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质疑和疑惑,并展开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结合实验方案、实验目标,运用实验条件,展开实践探究.当然,在做物理探究活动之前,我们先要告诉学生这些探究活动的意义,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只有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与我们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才会有更强烈的探究兴趣.而且高中物理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时间稍长,学生肯定会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

  二、制造教学“冲突”,促进学生交流,提炼课本知识.(求是)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抓问题,抓矛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占有重要位置.学习的问题和矛盾解决了,学习效果就明显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中常“利用‘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人为地为掌握知识设置各种矛盾,在互相冲突中促使学生学习质量不断上升”.那么什么是教学冲突呢?教学冲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所以说冲突是教学艺术的灵魂与精髓,课堂教学因冲突而精彩纷呈,闪现出教学艺术的光辉,最终提炼出教学生成的.理想教学境界.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制造冲突,提炼生成呢?首先要选准冲突目标,选准目标是制造教学冲突的前提.目标的选定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定位,确保目标突出、可辩、可生成性强,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能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如在学习系统机械能守恒时,教师先抛出一道例题,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知识加以解决.在每个小组的成员解决出现差异时,小组成员就自已所解结果加以说明,而其他成员就这个解决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加以分析.从而得出共同的解决方案.其次,教师要挥发导向作用.在现实的操作中,由于学生在知识、经验、心理等方面的限制,难免会出现一些与我们教学的目标方向相背离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方向,起好主导作用.第一,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当学生为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所迷惑时,偏离讨论的话题时,教师要及时把讨论的主题拉回来.第二,当学生不能把握好合作与竞争的“度”而出现不和谐时,教师的及时、有效引导成为必需.学生毕竟在心理调节、社会经验等方面还稚嫩,难免出现意气之争,而忽视了讨论的主题,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及时解释沟通,化解矛盾,将话题引回来.第三,巧妙点化矛盾.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掀起思维的波澜,形成剧烈的矛盾冲突,还需要教师运用矛盾科学的方法来推波助澜,巧妙地点化,促使课堂生成理想效果.

  三、引导总结,升华生成.(回归)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相长,而教学是一个永无终结的过程,教与学相依相伴永无穷尽.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信息的种类与数量都飞速增长,信息科学也同步迅猛发展.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里,作为社会信息重要来源的媒介同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通过各种媒介学生总是掌握着大量的信息.所以在很多时候会生成一些教师闻所不闻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无知而不加以引导总结,就匆匆结课,这样就使生成缺乏升华的机会.一节课生成的知识、情感会很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很复杂,并且有的时候学生不清楚生成的结果,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总结,促使生成的东西再一次升华,以求得生成的深刻性.知识的最终目标是应用于生活实践,物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升华.总之,实施“感知-求是-回归”模式教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关注和认可,它要求我们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不断的对我们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经过改进和创新,研究出更适合学生、并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探究教育模式.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14

  一、转变学生的课堂角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倡:教堂教学中学生要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仅仅是依赖教师主观的讲授;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为物理氛围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的有利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实际与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和兴趣。所以,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探究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习惯物理学习的主动探究的模式。在主动探究的这种教学模式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兴趣、举措、态度、焦虑、厌倦等,一些负面的情绪会导致学生产生反感,对探究模式产生抑制和阻碍;积极的情感体验也会像催化剂般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效率和质量。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误差分析实验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物体如何进行受力分析,找出实验过程中无法确定的受力情况及如何平衡摩擦力之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在不同角度的倾斜面上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从而得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师生、生生间交流、互动、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的基本规则是:以教师向学生的单方向的信息传递为途径。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教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虽然,在教学中学生也会有一些反馈,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目的是为了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能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以便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教。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没有自身的`个性,思维方式单一,缺少探究心理,更不会主动创新。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养成学会学习的好习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交流互动、团结协作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主要以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为目的,以合作学习、建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发挥学生潜能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在团结协作、互利互助的良好学习环境中,在动态的、开放的、自由的课堂中,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协作,积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课堂教学深入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热情,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协作、生生多向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真正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三、学习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很长的时间里,物理教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没有被充分地重视,使物理知识与生活应用脱离,对于怎样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和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涉及甚少,学生们不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的根本思想就是要教育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使物理学习与运用物理知识能有效地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学习物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它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日常的生活现象逐步地去探究、去发现、去思考,并得出实践研究的成果结论。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15

  一、电化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可在这几个方面可以发挥作用

  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巩固,教师在上复习课时要逻辑出很多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个重新认识,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就需要教师画出知识点的框架图。如果在黑板上一一画出,那必须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如果在课前用幻灯片把知识点框架图制作出来,在复习的时候直接展示给学生,那么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对着框架图,系统的对知识点有个重新的认识,回忆快、记忆快,也节约了不少课堂时间。例如:我们在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就可以在课前制作出知识点框架图:3上课时直接展示框架图,本节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对于复习课习题的引申题展示,使用课件展示也是很省时省事的,与一个知识点相关联的题型是非常多的,以往我们引申题是会有三种做法:一是全部印在试卷上,但那要占很大的版面,相对应的其他的内容就要减少,二是我们上课直接手写在黑板上,但那也要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三是口头表述,那对于学生来说,不易思考,不易分析。那现在把电化设备引入课堂,课前教师做好课件,上课时要引申题目,直接播放幻灯片,清晰直观,又省时省力,大大的提高的课堂的容量,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电化教育辅助物理教学容易产生的误区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虽然现在电化教育越来越普及,它的出现也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很大的活力,但是现在教育要求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的辅助教学的手段先进了,但不代表教学思想也跟着先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不能披着现代化的外衣,仍然进行满堂灌。教师要将电化教育和物理教学融为一体,在现代化教育思想指导下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对科学认知过程的体验,利用电化教育既可以创设多种情景,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认知过程与感悟、体验过程的统一,使学生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切不可让多媒体演示实验替代物理实验

  物理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理论和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是物理理论赖以存在的基础,所以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物理教学中要求做的实验必须尽量做,而且是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让学生来感受物理理论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养成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也是可以的,主要是一些以现在学校能力没有办法做的实验或者实验器材缺少的学校,针对于这些情况可以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来替代,但是教师可以改变思路,尽量看能不能用其他的现在可以做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例如:在研究曲线运动方向这一节,课本上研究曲线运动方向的演示实验使用的仪器:一条可以拆卸的弯曲管道、斜面、小钢球,这里难找的可能就是弯曲还可拆卸的管道,找不到怎么办,这个实验我们还必须做。那我们可以改变下实验方法,用其他实验来代替它,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墨水瓶盖、海绵、白纸、红墨水这些易找的实验器材,在瓶盖周边镶上海绵,让海绵吸上红墨水,让瓶盖在白纸上快速转到,白纸上留下红墨水沿切线飞出的痕迹,从痕迹上可以明显的看出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只要我们教师平时认真思考,物理课程中的很多实验器材我们都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替代。对于物理实验必须坚持一条: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一定要做,没有办法来做的想办法来做,最后才可以用多媒体演示实验。

  (三)切不可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

  改革并不是把以前多有的传统都抛弃,传统也有传统的优点,“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是在现在也有他的优点,在现在电化教育普及的情况下,我们切不可过分依赖电化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快捷、方便,适当的黑板板书还是必要的。教师在黑板板书时,可以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黑板板书不像电子板书一样,翻过一页就过去了,黑板板书可以长时间的显示,这在新课是十分重要的,新课的一些基础概念、公式和注意点,学生不是一讲就能记住的,这些用黑板板书出来,学生在练习时可以对照更好的完成训练。我们也不可认为黑板板书非常重要,就完全使用黑板板书,这也是不对的,电子板书的快捷方便是黑板板书没有方法替代的,各有各的长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般都是把基础概念、公式等用黑板板书展示,而例题、引申题等用电子板书展示,解题时学生易错的地方也是用黑板板书展示的。不管我们的教师怎么搭配两者,我们最终坚持的一条是:取其长处,补其短处,融会贯通,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课堂才是一节真正的高效课堂。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电化教育,优化教学过程,探索和建构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型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讨论、协作学习,培养其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电化教育普及的今天,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按实际情况融会贯通,切不可为了用而用,只有这样电化教育才能更好的为物理教学增添光彩。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5-19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06-13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06-28

【热门】高中物理教学反思07-11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12-15

教学论文05-25

(经典)教学论文05-26

教学论文【精选】05-26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模板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