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2 09:44:08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精华]音乐教学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1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审美情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十分必要。从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五点建议和认识。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研究;思考

  音乐作为素质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获得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青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笔者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新时期音乐教学的方法,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心理享受。

  一、让学生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

  学生只有理解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感受到音乐课堂所传递的魅力。用积极的心态和学习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才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之中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鼓励学生对音乐发表意见,讲自己身边学习音乐的事故,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之中都能找到闪光点。要鼓励他们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学习音乐但不局限于思维的束缚,学习技巧但不局限于音乐的技法,能够在音乐中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用音乐提升意志品格,领略音乐作品的.情感世界,在创新之中提升情感、丰富知识、活跃思维。

  二、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语言,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音乐家的情感在其中,这种情感体现在音乐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刻印了作品创作的时代特色。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音乐歌曲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等等,深入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创作环境,把握音乐的感知力和感染力,诠释音乐的内在含义。要教会学生进入作品环境,读懂读透歌词中的语言,把握正确的音乐旋律,掌握音乐中独特的情感,把对歌曲的理解融入其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三、为学生创设多媒体音乐环境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时候,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把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相融合,能够创造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音乐情境,使学生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充分调动,活跃教学的气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往往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有些难读的音乐符号理解比较难,机械式的记忆方式缺乏情感的沟通,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透彻,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歌曲的教唱方式,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影的环境中学习,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学唱,让生活、唱歌、情感融为一体,触碰到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唱的效率。同时,小学音乐课中抽象的乐理理解起来比较难,如果对音乐的概念理解不够,更深入学习音乐的节奏、高低音等更困难。多媒体能够让复杂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转化为更直观的具体事物,在学习中同步播放歌曲的节奏片段,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为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小学生在小学校园学习阶段年龄跨度较大,教师可以选择分层次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教学,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任务。如小学阶段1-2年级属于低年龄阶段,教学应主要以感知音乐节拍为主,以知晓节奏为学习入口,把握简单快乐的音乐节奏,使内心深处与音乐旋律相融合,在简单的歌曲旋律中激发兴趣。3~4中年级阶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寻找学生喜爱的乐器,增强感知乐器的能力,在教学中把握发音、掌握旋律、吐字清晰等,在音乐实践之中提升音乐的学唱能力。另外,5~6高年级阶段教学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价值,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把握作品传递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五、为学生布置音乐课作业

  作业是巩固提高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小学音乐课作为基础课程,也应为学生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课后练习,课前主动查阅资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值得注意的是,音乐课堂的作业形式并不固定,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布置,如果是音乐欣赏课,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查阅作者的生平简历以及音乐背景有关的文化知识。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例如,在课堂上学过歌曲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在家人面前演出,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激发。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应突出学生享受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学懂音乐的发声技巧,让全班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音乐激发情感,形成健康的性格,为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佳.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戏剧之家,2015,(11):204

音乐教学论文2

  摘要:新时代视野下,更新音乐教学理念是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是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确立先进评价体系是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音乐教师要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不断完善、不断超越,使音乐教学效率实现“最大化”,以实现音乐“教”与“学”的双赢。

  关键词:音乐;教学质量;方式;方法;创新

  音乐课程改革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视野下的音乐教学倡导的新理念所彰显出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以及教师的音乐教育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正不断地发展变化着。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初中生的发展为本,紧密联系音乐教材(文本)的实际,紧密联系校本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视野下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策略、路径,从而让音乐教学效率实现“最大化”,实现音乐“教”与“学”的双赢。

  一、更新音乐教学理念是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

  新时代视野下的音乐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现代音乐教学观,由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教”转化为现代音乐教学所倡导的学生的“学”,这种音乐教学观的转化是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新时代视野下的音乐教师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所倡导的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初中生,应想尽一切办法去调动起初中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时代视野下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以诱发初中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为基本出发点,融入渗透“教育性”,着力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努力贯彻音乐教学的“实践性”,从而实现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根本目的。

  二、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是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新时代视野下的音乐教师必须实现由传统音乐教学向现代音乐教学的转变,即由传统的注重学生音乐学习的外在变化转向现代的注重学生音乐学习的内在变化;由传统的强调音乐学习的结果转向现代的强调音乐学习的过程;由传统的单纯教师“教”转向现代的学生自主探究与师生共同合作交流等活动;由传统的“封闭”的音乐教学组织形式向现代的“开放”的音乐教学组织形式。

  1.自主学习模式

  新时代视野下的音乐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领、点拨、指导学生去自主学习音乐。例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当学生首次欣赏后,不主张教师立即去讲解学生刚欣赏的内容,而是留足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自主体验、自主感悟,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同伴间、小组间展开讨论探究。需要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音乐时,离不开教师的引领、点拨、指导,但学生完全可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自由地选择音乐学习的目标、音乐学习的内容与音乐学习的方法等。这样的自主学习模式,彰显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尊重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爱好,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选择,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决定权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国际国内教育领域普遍推崇的一种富有创意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本质是从满足学生主体对音乐学习的需求而出发的,借助于构建音乐合作学习小组去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内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彼此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同伴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参与发表对学习内容的看法的机会均等。小组合作学习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掌握到更多音乐学习的好方法,有利于学生自然地学习到音乐语言。新时代视野下,教师应积极探寻音乐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努力理解并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断强化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意识,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而科学的评价。

  三、确立先进评价体系是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新时代视野下的音乐教学评价倡导的是对音乐教学的多元化评价,这样的多元化评价可以是对音乐学习方式、音乐学习主体与音乐学习内容的多元化,评价的最终“落脚点”是为了促进初中生的发展。音乐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对他人的评价能力,有利于彰显初中生对音乐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将音乐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的音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合理融入音乐教学的诸环节之中,以不断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新时代视野下的音乐教师应确立先进的、全新的音乐评价理念,努力构建和谐愉悦的音乐评价环境氛围,同时采用合理的音乐评价机制,实施有效的音乐评价方式,以进一步发挥音乐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定性与定量评价的有效融合,重视对音乐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的合理使用等。

  四、结束语

  新时代视野下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策略多种多样,更新音乐教学理念是基本前提,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是关键因素,确立先进的评价体系是重要保障。当然,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策略还有许多,如在线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需要音乐教师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不断完善、不断超越,以实现音乐“教”与“学”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杨济芳.实施愉悦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J].现代教育科学,20xx(04).

  [2]徐新宇.刍议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效率的“三个凸显”[J].内蒙古教育,20xx(02).

音乐教学论文3

  摘 要: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欣赏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常见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以语言替代音乐的语言型, 单一音乐欣赏的只听型,过多地灌输许专业知识的学院型等,已不能适应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突破传统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建立创新教学模式。作为现代社会的音乐教师,特别要重视教育观念和新教学模式的学习 。新的教学模式很多,笔者和大家一起讨论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它们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主体型,运用现代媒体的媒体型,以活动激发兴趣的活动型等。

  关键词: 传统的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

  情感对于一个健康人的作用,对于一个正常的,持续发展的社会的作用,越来越被公众所认识。而音乐,是最能够直接表达人的情感和增加丰富的情感的艺术。音乐对于人的作用,不象语言和文学,要通过词句和篇章,要通过概念和逻辑,音乐是“直指人心”,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是的,音乐不象文字那样能够表达准确的含义,甚至不能像绘画那样表达清晰的情景,但是音乐所能够表现的人的情感的涟漪、人的心灵的悸动,又是或语言或文字或美术或戏剧,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无法表达、无法转译的。音乐对于人的情感、气质、修养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上个世纪之初伟大的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就曾说过:“没有音乐的人是不完全的人”。

  欣赏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丰富情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同时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以及发展想象力,陶冶情操,审美意识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方面,它用非说教式的感性作用于学生,使学生在愉悦和亲切中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它又极富有理性思索,从深邃的'哲理内涵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都显示出了音乐的强大魅力。所以重视音乐欣赏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位音乐工作者的共识。于是有关音乐欣赏方面的教学方法也逐渐多起来,但即使再多教学方法的出现也掩盖不了现在中小学音乐欣赏的教学现状:教师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以一成不变的素材为主要内容;以枯燥、单调的分、合为基本手段;不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放在“欣赏者”而不是“鉴赏者”的地位。即使是一些优秀的欣赏课也仅仅注意到改进了教学方法,而不是从本质上去改进、指导教学。当我们为达到某些局部目标而欣慰时,却没想到自己的辛勤却培养了一批思维上的懒子。目前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面对素质教育这个大而无边的概念,很多老师感到无从入手,笔者愿意和大家共同讨论,研究如何突破传统音乐欣赏的教学,找到一种较好的方法来提高欣赏教学的质量。

  几种常见传统的教学模式浅析

  语言型

  顾名思义即以语言替代音乐。老师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想以此来让学生听懂欣赏的音乐。笔者以为这种课型不符合音乐自身的特点。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因为音响在时间中展开,因此音乐也是时间的艺术,还有聆听是人类最基本的音乐活动,音乐艺术的这两个特征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听为主,教学中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有学生想象的空间。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惯于以自己的语言来解释音乐,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消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忆。尽管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但它是流动的音响中,依靠于听觉来感受的特殊艺术形象。这种形象是非视觉性的(看不见,尽管有人用色彩来引发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也是非语义的(不是一种确定性的语言)音乐是由音响通过听觉,产生联想、表象、想象等心理活动过程,而音乐在流动的音响中以音的高度、长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曲式和织体等表现手段、才能塑造出艺术形象。由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信息是非语言义的,它对现实的反映比较间接,因此音乐艺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绝非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那种以语言替代音乐的音乐欣赏教学其效果充其量只是诗歌、散文、故事即语言给人的感受,这样就完全不符合音乐欣赏审美的规律,也达不到音乐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丰富情感的目的。

  诚然,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都是艺术,语言也是一种音响,但是,语言仍然不能替代音乐,教师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或依据教学参考书来解释音乐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而音乐艺术的某种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需要的是适当的引导或提示,而不是以长篇大论口头语言来替代音乐。

  形成语言替代音乐的原因较为很多,有的教师具有很好的条件,如:文学底子好、语言表达能力强,对音乐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师在忽视了音乐的非语意性的前提下,常常会形成一种习惯,即:以语言替代音乐。一部分教师属于此类,另一类教师由于并不具备音乐教师的全面能力结构,无奈之下大量地按教学参考书提供的资料向学生“介绍作品”。

  只听型

  与语言型相对的另一种是:只听型,即教师找来了许多音响资料,音乐欣赏课以单一音乐欣赏为主。这种单一的课型是不符合普通教育的音乐课堂教学原则的。

  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非专业音乐的音乐教育,这种普通中小学校的音乐课应该具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的基本能力和音乐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综合教学的能力。一般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都是由多项教学内容构成的和侧重一个方面的综合课。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和结构。根据上述原则,单一的音乐课型不利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全面发展,同样“单一欣赏课型”也是不利用学生更好的赏析音乐的,这样单一的课型使学生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我们知道长时间的被动状态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我们学生们经常说的“我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据调查统计,这种“单一型”的音乐课,是造成学生们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之一。就说单一的音乐欣赏课也是让学生们普遍感到没有兴趣,疲劳,这种心理疲劳和兴趣抑制肯定是只听音乐没有其他的设计所造成的。实践证明,那种“一听到底”,“一唱到底”,“一舞到底”各种单一内容、形式的其他音乐课型也是不好的教学模式。

  诚然,现在的高中《艺术欣赏》课程,各地的教材均分为《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两部分,就《音乐欣赏》来说,是否就是以单一欣赏课实施教学呢?实践证明,回答是否定的,原因归纳以下:普通高中的学生仍然不是专业学习音乐的学生; 普通高中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他们在欣赏音乐时常常有自己的感受,并更多的寻求能结合自己已掌握的各种知识,(包括历史、政治、地理等多方面的人文知识)因此,执教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师,必须注意到教学对象的审美心理、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并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高中学生已基本度过了变声期,这个年龄的学生有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欲望,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他们将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走近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甚至创造音乐。笔者认为在每节课上完全可以给一点时间,让高中学生学一点歌唱方法,唱一些力所能及的歌曲和合唱。这样,不仅对学生是终身收益,也有益于我国业余合唱事业的发展,而一个国家的业余合唱状况如何,往往能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国民音乐教育优秀程度。

  遗憾的是,尽管教材的编者(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在《高中音乐课本》的,《教师用书》的使用说明)再三提示:“高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前面我们讨论过“音乐欣赏当然应以聆听为主,但是,应与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形式(歌唱、演奏、律动、对音乐的讨论、评价以及创造性活动)相结合,”等等,但是由于一部分教师对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的片面理解,使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走入误区。把课上成了单一的欣赏课。

  单一欣赏型的产生,主要是教师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目标不甚清楚,一见教材中有音乐欣赏的内容,就用单独上欣赏课,并上得十分专业。此外,有些教师是因为不具备音乐教师的全面能力结构,如自己在音乐专业上有多方面的能力缺陷,于是,采取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扬长避短”的单一课型。

  学院型

  既把大专院校老师的教学方法照搬到中小学课堂的模式。教师常常以自己在大学读书时的感受,并以大学教师教学的模式照搬行之。过多地灌输许多音乐的专业知识。

  比如有些首先教师强调了训练耳朵听力的重要性,整堂课就是听写音程的为主的练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反映被动。当我问及为什么这样上课?理由是:“大学里老师就是这样给我们上课的。”教师表达了一个非常好的愿望:“把学生的耳朵训练好,为学习音乐欣赏打好基础。”显然,这些教师把专业音乐训练中“视唱练耳”的依样照搬到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来,显然是行不通的。要不要训练耳朵,提高听觉能力,这是非常必要的,但要以少年儿童主动参与的形式,而不是专业的“视唱练耳”。似乎教师都有意把某一方面训练得更加强一些,更专业一些的愿望,甚至有的教师还错误地把这些当作“特色”去追求,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音乐素质全面发展,由于过多地灌输许多音乐的专业知识,中小学生难以接受,同样会造成中小学生心理疲劳和兴趣抑制,不喜欢音乐课。那种把唱歌,器乐,舞蹈等上成专业的音乐课,又按照专业音乐院校分成“乐理课”、“视唱练耳课”、“合唱课”、“音乐欣赏课”等等,是不符合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原则,也不符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原则的。

  形成学院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教师音乐教育观念和本人能力结构的影响而造成的。而现在的教材已经是按照突出实施素质教育原则编写,如果教师的音乐教育观念不改变,对自己的能力不采取在“扬长”的同时,不断地“补短”,是很难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教育的需要的。

音乐教学论文4

  钢琴即兴伴奏是伴奏者在掌握充分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能以后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综合能力。教师是否具备这种能力直接影响了音乐课的质量,通过在音乐的教学活动中开展钢琴即兴伴奏,不但能帮助中小学生在音乐上提升兴趣,更能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钢琴即兴伴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钢琴即兴伴奏在教学演唱中的作用

  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大部分内容是教学演唱,在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堂上,教学演唱都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然后再通篇唱一遍,歌曲的伴奏往往是磁带伴奏,或者是录音伴奏,有些甚至没有伴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钢琴即兴伴奏,那么会大大的提升这节课的质量,音乐课的教学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了唱某一首歌,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发声练习,没有钢琴的伴奏就没有一个音准的标准,教师很难把握学生是否发音正确,即使可以把握音准,也无法带动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控制。所以,钢琴伴奏十分重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染力。

  2.钢琴即兴伴奏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

  除了教学演唱之外,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音乐欣赏。音乐欣赏主要是通过聆听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现在音乐的课堂在音乐欣赏部分多采用录音播放的形式,我认为这样的方式意义不大,学生很难去认真地听音乐中的恢宏和大气,采用钢琴即兴伴奏,教师向学生展示音乐欣赏的临场即兴演奏,首先就提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钢琴是乐器之王,其音色多样,层次多样,自带交响,音域宽厚,通过钢琴演奏能够使学生更加融入进音乐。例如,古曲《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古风浓厚,演奏的乐器是古筝,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满足在课堂上提供所有的乐器,但通过钢琴演奏都可以进行高度的还原,激发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3.钢琴即兴伴奏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在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上,我们偶尔会让学生随着音乐节拍进行律动和摇摆,不用多么规范,只跳自己想跳的,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或者在一些舞蹈排练的过程中,针对某一段动作进行推敲和编排时,都可以采用钢琴即兴伴奏。即兴伴奏相对于平时的电声媒体伴奏优势很大,不但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随时调整节奏的快慢,还能使学生在有力度的、有节奏的伴奏中使形体和音乐进行结合,让学生融入音乐节奏,更好的`构建音乐片段和音乐结构。

  4.钢琴即兴伴奏在音乐表演上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们在教育上更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不再拘泥于课本,而是将所学知识带进实践活动中。所以,现在有很多中小学校都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这些活动上一定少不了音乐。例如,朗诵表演时,配合朗诵情节的跌宕起伏配上合适的钢琴演奏,可以让朗诵者情感充沛,倾听者入情入境。在一些小品表演上,配上钢琴伴奏,烘托氛围,使表演情节更真实,人物刻画更立体,学生表演起来也更加过瘾,为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钢琴即兴伴奏有助于打造和谐课堂

  通过钢琴即兴伴奏,教师和学生之间仿佛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师生之间通过音乐的语言进行交流,使课堂更加有趣。例如,教师可以弹奏一段音乐,作为上下课的指令、也可以作为“再唱一次”的提醒,师生之间形成一种默契,中小学学生在这样的演奏的渲染下,能够更容易的接受和理解音乐。

  二、实现钢琴即兴伴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方法

  1.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视

  我国的教育方式是应试教育,在非艺术类的考试中几乎用不到音乐,所以,普遍的中小学教育情况是对音乐课的课程编排很少,很难得到重视。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必须让他们在成长的初期能够吸收到多种养分。因此,教师、家长、学生要配合学校一起提高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给学生充分的资源和空间学习,让他们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选择兴趣爱好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完善音乐教学中的硬件设施和课堂设计

  说到钢琴即兴伴奏,没有钢琴怎么伴奏,学校应该为音乐教学配备相关的教学设施,例如:钢琴,舞蹈教室、排练厅等等。这些是实现音乐在教学中得到重视的硬性指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规划好整堂课的进度,该用钢琴即兴伴奏时再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另外伴奏的歌曲也要合时宜,否则给学生造成混乱的感觉,教学质量反而适得其反。

  3.提高音乐教师的个人能力,强化师资力量

  为了使钢琴即兴伴奏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更加顺利开展,音乐教师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个人能力,不断学习音乐相关知识,学校在引进教师资源时,必须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进行综合考量,特别是在钢琴即兴伴奏上,这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我国改革开放和新课改以来,学校的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教育的重视,因为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这个社会需要多样化、综合性的人才。我们在学生的教育上,充分认识钢琴即兴伴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应时而变”,通过钢琴即兴伴奏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学好音乐,爱上音乐,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创新素养。

音乐教学论文5

  一、善于利用乐器教学,提高合唱能力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广泛的,内容是万象的,对形象的塑造更是灵活的。新课改下,将乐器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是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识谱能力的必然需要。尤其是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教学时,器乐这个学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在教学歌曲《送别》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送别》的竖笛演奏视频,分声部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对于合唱教学乐段,第一句较难进入,可以先做音程和声练习后再练习合唱,第一声部,也可以由教师用钢琴担任,学生唱第二声部衬词“呜”,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以解决合唱的音准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将乐器引进小学音乐课堂,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齐奏、合奏、领奏等形式中来,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识谱能力以及合唱教学的音准。

  二、理解歌曲精神实质,提升合唱水平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每首歌曲都有它的生命和感染力,决不能忽略它的精神实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在对音乐作品内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唱,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共鸣,主动地想唱,获得审美满足,创造出近乎完美的音乐。例如,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多么深情而诚挚的音调,学会歌并不等于会唱歌,在学唱歌曲之前一定要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为此,笔者结合地图和历史,帮助学生了解所谓的“七子”。然后在让学生听范唱、跟唱的基础上,介绍诗人闻一多,为学生朗读《祈祷》,这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也能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他对中华民族深沉的爱。再让学生结合歌词,读出语气和感情,抓住轻声地“诉说”、热切地“期盼”、深情地“呼唤”等核心词汇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在合唱过程中,从“三百年来……”一句入手,训练有气息支持地模唱发声(急吸急呼):过渡到急吸缓呼的“母亲啊母亲……”一句,注意几个休止处做吸气处理;第一部分分析乐句,提出一个乐句一口气,深吸缓呼(匀呼)的要求。最后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第一声部。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情为主导,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所了解,注重演唱中气息运用为情感表达服务,从而让学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去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用心唱好歌曲。

  三、注入生活气息,努力完善合唱课堂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音乐问题生活化,丰富音乐课堂。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把生活融入课堂,符合小学生积极好动的天性和接受新知识的逻辑思维,更能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模仿各种动物叫声后请学生说出动物名称并跟着模仿叫声节奏,边读叫声节奏边划拍,如:狗:汪汪青蛙:呱呱知了:知了牛:哞上面四种节奏拼贴成节奏谱练读:汪汪呱呱汪汪呱呱知了汪汪哞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叫声来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的训练,这样的方法显得高效、有趣。同样在最基础的发声训练中,教师一样可以运用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唱歌时要保持正确的歌唱状态和姿势,状态要做到:全身保持松弛、兴奋、积极向上的状态,但小腹要收紧;面部表情要做到:眉毛抬起来、眼睛亮起来、颧骨飞起来、天牙板撑起来。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师的意图,在多次实践后就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歌唱状态和姿势,以达到和谐的和声效果。

  四、寻求多样化练唱方式,提高合唱

  教学效率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刚接触二声部视唱,再加上学唱方式过于单一,花费时间也较长,学生很难体会到和声所带来的美感,学习兴趣难以持久。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寻求多样化练唱方式,如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为学生积累“快乐愉悦”的合唱体验,从而提高合唱教学效率。例如,学习一首陌生的两声部歌曲时,教师可以把歌曲中的`两个声部作为两首歌曲来学习,待学生熟悉后再形成合唱,以“并驾齐驱”的方式降低合唱的难度,提高学生对音准、节奏的准确度,增强学生的信心。也可用轮唱做过渡,即单声部歌曲由两组人演唱,在第一组开始唱几拍或几小拍后,第二组加入唱同一旋律,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地相互模仿,为两声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了良好的演唱基础。还可以采用听唱结合的方式,学生唱一个声部时,用琴伴奏另一声部;或是遇到音程跳跃大、节奏不规整、变化音出现等情况,教师可适当用钢琴伴奏提示;或老师范唱一个声部,用琴伴奏另一个声部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可见,多样化的练唱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和声的美感,也能提高整体的二声部合唱水平和能力,兴趣更持久。但无论是哪种演唱方式进行合唱,都要注意节拍的整齐,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声部。

  五、结语

  总之,二声部歌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度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却也是小学中高年级唱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教师应寻求多样化的练唱方式,努力完善合唱课堂,以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合唱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步入真善美的音乐殿堂,让合唱魅力融进每位学生的心灵。

音乐教学论文6

  [关键词]音乐鉴赏 审美 想象 创造性思维

  音乐鉴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充分体验和领悟音乐的审美活动。音乐鉴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学生想象力、联想力、创造力的培养是任何 教育 手段都代替不了的。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自由的主体审美活动,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于音乐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品格,因此,音乐鉴赏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响来表现作曲家的 艺术 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的。在鉴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若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就更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意境。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这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的凄美爱情故事,并充分运用大量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充满好奇,之后欣赏了大型交响乐现场演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c小提琴优美的声音时而深情,时而欢快,时而激烈,时而如泣如诉,引人入胜。我在教学中又加入了动画《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的影片片段,学生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感染,有的随着音乐小声哼起了化蝶的主旋律,有的轻声吹着口哨随着音乐走,有的同学做拉提琴状……充分了解了作品表达的内容后,通过对直观的音乐形象的感受再引导到对乐曲的感受上,能带给学生各种不同的感受,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想象,同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由于每个人的着眼点与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区别,联想出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加之想象本身又是一种再创造,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千变万化。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正确鼓励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来进行创造,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鉴赏中的灵感思维是丰富的,有时通过聆听音乐还会萌发和获得超越音乐范畴的灵感,给审美主体带来顿悟。

  二、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了古诗《春江花月夜》的配乐诗朗诵。大屏幕上出现的是 中国 古典的山水画面,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感受到了一种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之后再让学生仔细聆听乐曲,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感到亲切、轻松、愉快,并能用最大的激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为情感动态的音乐表现行为,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情境审美化。

  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晨景》是充分运用配器手法描绘地中海岸的 自然 风光的。在欣赏之前我做了个尝试,选择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小号演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乐器色彩及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最后小组讨论汇报:小号——金黄色——嘹亮又有贵族气质或英雄形象:双簧管——幽雅甜美的淑女形象:大提琴——深沉醇厚的绅士形象:长笛——淡兰色轻柔透明的:单簧管——清澈轻盈。从而知道不同乐器的音色所塑造出的不同音乐形象。既从理性方面认识了乐器,又从感性方面丰富了对音乐形象的想象。

  三、结合艺术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和开辟适合于教学内容的参与途径,设计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同时又把教学目标巧妙地融入其中,采用必要的手段启发和帮助学生顺利打开求知的通道,为学生的实践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实践参与的冲动,并能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声乐作品的鉴赏教学中,应重视对作品的演唱实践。声乐作品的表现是通过词曲作者谱曲,再由歌唱者投入情感演唱再创造的过程。对作品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歌唱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尤其是在合唱作品的练习中,要达到声部的和谐、统一是不容易的。学生往往为不受对方的干扰要大声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造成声音不统一,声部不和谐,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给他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声音的和谐之美。例如在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的鉴赏中,选取学生最熟悉的《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乐章实践演唱,并根据学生情况分声部练习,待两个声部基本唱会后,选个别音乐基础好的学生担任领唱或学唱第三个声部,使学生陶醉在自己营造的艺术氛围里,他们的心在他们自己创造的美中滋养、散步、飞扬。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必然融入自己的想象,注入自己的情感,这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进入了创造性的精神状态,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进一步的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的 音乐 鉴赏活动是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造的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提高了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真正听懂了音乐后,他们会自觉地在音乐中展开自由的、充分的、丰富的、美妙的联想画面,从而真正使音乐鉴赏活动成为创造性思维运动的过程。

  音乐是听觉的 艺术 。音乐鉴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理解过程,也是一个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依靠学生主动的听、主动的想象来实现。让学生在鉴赏中多听、多想、多思维、多创造,引导他们准确的体验音乐情感。

  四、通过即兴创编和表演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鉴赏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填歌词、创编故事、自勾画面、自编律动等丰富多采的创造实践,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造性尝试。即兴创作和表演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即兴创作和表演的好处在于:首先不必依照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减少 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者即兴活动有利于 发展 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的能力。由于即兴活动属于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即兴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但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音乐训练可赋予我们一种积极想象与创造的方式,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所以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即兴创作与表演能力是创造性教学的新举措。例如在《影视音乐》的鉴赏中,我给学生准备了几部影视中的场景:1、激烈的战斗场面,2、和谐温馨的生活场面。3、幽默滑稽的动画场面,4、热烈欢腾的节日场面。让学生从提供的十个音乐片段中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音乐。学生们努力用音乐来烘托情绪,塑造形象。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个场景会因学生的想象、联想和个性化认知的不同,对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感受不同而产生多种结果,为学生今后的创造发展奠定基础。

  尝试音乐创作是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过程和手段。即兴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为熟悉的歌词新编节奏和旋律,音乐常识的选择、连线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降低了创作的难度,也提高了音乐鉴赏课的时效。在教学中以此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浸透创作音乐的意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创作特点,享受创作的过程,品尝成功的甜蜜。在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的练习中,有的学生为《茉莉花》填新词,有的为《明天会更好》填新词,有的为《吉祥三宝》填新词,还有的为《北风吹》、《菊花台》、《东方红》、《欢乐颂》、《心愿》、《隐形的翅膀》、《栀子花开》……太多了!学生在临时的“音乐会”上演唱自己的作品,并简单讲述创作过程。演唱结束后教师简单点评。他们专注的表情,热烈的掌声,以及各具特色的演唱情景相信一定会深深地扎根在同学们的记忆土壤里并且会生根发芽。

  五、运用学科整合的优势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它虽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它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音乐与 科学 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是浪漫的形象思维,一个是严谨的逻辑思维,但它们的思维过程是相通的,全都离不开想象。音乐的想象能使科学的幻想插上翅膀,使科学家得以发挥聪明才智,把幻想变成现实。著名的物 理学 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酷爱音乐并受到了启发,发表了著名的相对论,创造出世界的奇迹。

  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课堂教学中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科整合这一特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时,学生刚开始不知道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并表现出不喜欢听古曲的意向。通过我用媒体的渲染,用“垓下之战”的 历史 故事来导入,并结合古诗《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引导学生对琵琶音色的认识。学生马上来了兴趣,并在聆听音乐后,感受到一面琵琶竟 能表现出这样一个雄壮的战斗故事,就 自然 地把音乐中的强、弱、快、慢联想成了战斗、埋伏、追击、战败等相关的音乐形象,战场在音乐中得到了再现,再细听后就更能想像出那激烈悲壮的战斗场面了。

  音乐与美术也是相关学科。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看到“画外之景”,同样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能听到“弦外之音”。即从画中听到音乐,从曲中看到画面。如歌曲《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船……”就刻画了一个美丽夜景的画面。这种视觉与感觉的联想,能够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领悟音乐作品。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要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从学生自身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促使学生将各科知识综合起来理解,运用学科多元化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综合能力。

音乐教学论文7

  摘要:视唱练耳作为一门专业的基础音乐教育学科,其目的是在培养学生的视唱以及听音等音乐基本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如何自主的将听音能力运用到音乐创作及实践当中。视唱练耳是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学科,视唱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现代音乐则是视唱练耳教学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现代音乐视唱;教学;应用;发展

  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我国主要以俄国的视唱体系进行教学。它包含了二十世纪以前西方音乐中各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音乐作品。并且形成了以自然大小调和声基础为主的完整的视唱练耳体系。之后,在经过我国视唱练耳专业学者多年来的反复斟酌与不懈的努力,并吸取了各国视唱教学体系中的优点,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而又融汇了各国视唱教学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为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在培养人才等各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现代视唱的发展过程

  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以泛调性、调性扩展、自由无调性、十二音序列等为主的近现代视唱作品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了课堂。并对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视唱训练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有调性且调性变化丰富的转调作品,通常称为“传统视唱”:另一类是无调性音乐作品,被称之为“近现代视唱”。传统视唱中的音高关系与音程关系是相互并存的,以主音为主而结合的调式体系。在视唱练耳的常规教学与训练中,多采用自然大、小调调式的训练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程及调性感。我国民族音乐作品中的视唱练习,多以民族五声调式来培养学生的调性感。在转调以及变化音的练习中,虽然调性及音程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变化。但从教学的本质上来说,传统的视唱是建立在以调性关系为主的调式体系上。而近现代视唱产生于20世纪初期。它是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采用不同的调性在丰富自己的调性感。经过近现代视唱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渐摆脱了单一的调式及调性,出现了“无调式”的创作方法。使音高关系摆脱了调式调性的束缚。在视唱教材中,以无调性为主并创作视唱作品的音乐大致有:调性拓展视唱、泛调性视唱、自由无调性视唱和十二音视唱等无调性视唱。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视唱教学与现代音乐视唱教学逐渐融合,面对大多数具有“绝对音准”的学生,视唱练耳教学必须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确保传统视唱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还要不断的融入近现代视唱教学体系,并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解决融合问题的突破口,才能够彻底将现今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明朗化。

  二、现代音乐视唱教材

  如今,在我国高等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一直以来,各个音乐院校都比较注重传统视唱练耳教学,而对现代音乐视唱教学体系教学掌握能力较为薄弱。在现在的视唱教学素材中,对于我国现代音乐视唱具有一定训练价值的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教材是刘永平先生的《现代音乐视唱教程》刘永平先生的这本书与其他相关书籍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不同之处在于,大多数的视唱教学素材往往以曲谱为主,并没有对曲谱的自学以及教学加深讲解,而在这本教材中,则对视唱教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是一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素材。教学素材中所例举的曲谱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中,又有一定的训练价值,素材内容既有器乐作品;又有声乐作品。曲谱以及谱例涉及的范围也及其广泛。

  三、现代音乐视唱教学

  1.训练中的难点

  在现代音乐视唱教学中以及训练中,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的就是对节奏以及音准的掌握。对音准的把握也就是对音高的掌握。只有掌握好音高就可以很容易的掌握音准。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主要利用自然大小调的训练以及培养音准的方式改变学生的视唱方法。而在现代音乐视唱教学中,则多以“无调性训练”作为音高训练来被广泛运用,虽然难度较高但效果较好,无论有无音高的调性关系,都可以以无调性音阶来建立音高间彼此的平衡,使学生摆脱调式功能的框架。以刘永平先生的《现代音乐视唱教程》为例:在刘永平先生的《现代音乐视唱教程》里,虽然第一章和第二章都属于传统调性音乐,然而却出现了很多不利于调性统一的乐音,从而减低了对音乐的控制力,作品中调性呈现片段性出现的特点。在第二章中泛调性音乐作品中,各种变化音程频繁地出现,调性感也让人感到难以捕捉;综观刘永平《现代音乐视唱教程》的旋律特点,从而分析出,它的旋律非常的难以掌握,而旋律的这些难点同样体现于多声部。

  2.教学中的重点

  无论是传统视唱教学还是现代视唱教学,必然会形成音程关系。因此,在视唱的教学中,现代音乐视唱的核心便转为了音程感的构成。调性感虽然作为传统视唱中的主要核心内容,但在训练音程感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调性感的建立,而借助于调性感的稳定性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音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音程感。因而,要使音程感独立,就要打破传统音乐的常规理念,这也训练听觉的重要基础。在进行音程感训练的同时,想要达到预期的结果,就要依据近现代视唱教学的变化形势来进行相应的训练。从前段分析音程感难点训练中可以看出,“半音化、全音音阶、复音程、变化音程”都与音高之间的距离把握度相关。在此之外,为突出近现代音乐的扩张力,在采用固定唱名法进行视唱的基础上,还可加上自编歌词来进行视唱,了解歌词的大意,有助于提高视唱在音乐中的表现力。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近现代音乐视唱作品一定会越来越多的融入到视唱练耳教学当中,可以看出传统视唱与近现代视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尽管视唱素材的写作手法越来越新奇,尽管视唱作品的风格越来越丰富,视唱的难度不断增加。只要我们能够了解音与音之间的联系。不断地总结并完善传统视唱与近现代视唱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就能够使两者相互并存、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光耀.视唱练耳论文集[C].西安: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

  [2]刘永平.现代音乐视唱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xx.

  [3]刘永平.作曲技术理论与实践文集[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xx.

  [4]项筱波.论现代音乐引入大学音乐欣赏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xx,第4期

音乐教学论文8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可以使幼儿在乐曲的熏陶下愉快活泼,心情舒畅,增进心身健康。同时,它对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形成良好的个性情操,发展美感均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的内容、情感有所领悟和体验。由于幼儿的经历浅,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因此,他们还不能很好的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抽象的音符、旋律。加上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强,也就是更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他们对歌曲的感觉。因此,在幼儿园培养幼儿欣赏音乐是一项较为困难的`工作。

  如何指导幼儿欣赏音乐呢?

  首先,应为幼儿选出欣赏的教材

  幼儿的歌唱教材由于受幼儿生理及技能条件的所限,一般较简单,如果限于欣赏这类作品,会影响幼儿的欣赏力。要给限于欣赏这类作品,会影响幼儿的能力。要给幼儿选择内容、风格,形成较为复杂和多样的欣赏要求、任务应有所区别。如一般的声、器乐曲应有所区别。应让幼儿学会从笼统到较为细致的感觉音乐的细节。欣赏外国乐曲除了总的任务之外,重点应放在扩大音乐视野,领悟外国音乐的风格。欣赏古典音乐片断则为重点去了解历史上音乐的不同风采,了解古仿音乐初浅知识。

  其次,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幼儿的欣赏

  1、培养幼儿安静地、专心地倾听音乐的良好欣赏习惯。幼儿在欣赏时常常是耳听不是用心灵去听。因此,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欣赏音乐的环境,让幼儿静下心来听音乐。

  2、通过各种直观的形式,让幼儿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情感有所理解,丰富感性认识,才有可能通过联想民,想象去理解音乐内容。教师在幼儿欣赏前,要先把作品表达的内容介绍给幼儿,同时也可用故事、图片、手偶等形式让幼儿熟悉音乐的概貌。欣赏中,老师要用简短的语言,启动幼儿领会的意境,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这样,幼儿就可以较好较快地学会欣赏歌曲了。

  3、结合欣赏歌曲,教给幼儿和音尔作品有关的常识和音乐欣赏知识。向幼儿讲与音乐作品有关的趣事,有关音乐家的小故事,引导幼儿听辩音乐作品中的音区。音乐,音的强弱、快慢的变化,音乐节拍、节奏的特点与音乐表现手段是怎样表现音乐内容情感。

  4、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感觉音乐。音乐会引起人的兴奋。幼儿听音乐,如果没有成人的制约,他们总要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的。当幼儿对欣赏乐曲有了笼统的理解后,我们要提供条件,让幼儿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去感觉歌曲,鼓励他们开展创造性的思维,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对歌曲,鼓励他们开展创造性的思维,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对歌曲的觉和理解,而且记忆得到巩固。

  5、要逐步教给幼儿一些音乐的术语和词汇,学会区别不同性质的歌、乐曲,让他们学会区别在听完不同曲子后用自己语言讲出自己的感觉。由于音乐语言的发展,将有助于失去幼儿欣赏水平的提高。

  教给幼儿欣赏乐曲并非几节课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细致,长期的工作。除了音乐课外,日常的音乐活动中老师都必须不失时机地指导幼儿去欣赏。同时,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音乐修养和造诣,欣赏前要做好分场发挥,扎扎实实地把每一次欣赏作为引导幼儿迈向音乐殿堂的台阶。

音乐教学论文9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无论是视唱、歌唱,还是练耳、奏乐,都有它特定的目的和要求。只有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一项练习,要达到怎样的要求后,才能对练习产生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练习的质量。

  2.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任何一项音乐练习都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正确的方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盲目尝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始时,教师要进行讲解和正确的示范,要求学生正确掌握其方法,并通过学生自己正确的练习或在教师指导下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地方,巩固正确的练习方法,如视唱中“fa”、“si”的音高,“fa”是凄凉使人畏惧的音,“si”是尖锐又敏感的音,由于受do、re、mi全音的影响,学生往往“fa”唱的偏高,而“si”又容易唱的偏低,这时我采用了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唱“fa”时大拇指向胸部下方指,唱“si”时食指向额头上方指,在使学生掌握正确练习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检查的能力,从而加深和改进自己的技能技巧。先求正确,后求熟练,这是掌握正确练习方法的原则。

  3.在练习时要注意系统性、经常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可接受性,要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性练习发展到创造性练习。练习的速度开始可适当慢一些,逐步掌握基本技能后,可逐渐加快速度,使学生的技能技巧扎扎实实地得到提高。

  4.练习的次数与时间分配要适当

  音乐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足够的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但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说细水长流式的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效果好,这样可避免因过多的训练而形成大脑的疲劳产生抑制,如听音练习,一节课最多是10至15分钟的时间,时间长了,学生注意力就难以集中。

  5.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练习的形式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小组的、集体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动作的这一切都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灵活处理,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兴趣和效果。6.练习后要有反馈学生每次练习后,教师都要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要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校正的能力和习惯。根据多年的经验和积累,我把音乐教学的练习手段归纳为:听、唱、视、记、奏、创、动七个方面。这七个方面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为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而服务。1.听。音乐是靠听觉来感知的,是听觉艺术。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建立在培养学生有敏锐的音乐听觉的基础上。诸如基本技能的训练,歌唱、欣赏、演奏、创作都必须靠听觉去辨别、控制、发展,离开听觉,音乐教学根本无法进行,听觉训练是音乐教学的中心,必须十分重视听觉训练的价值,因为“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听觉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基本技能训练。音准、节奏是听觉训练的基点,准确的音高感,良好的节奏感,必须从师范一年级就开始训练,先人为主,孰能生巧,到了二年级再抓,那时就事倍功半了。训练时,要由易到难,从单音到双音乃至和弦,从级进音程到小跳乃至大跳;从二小节乐句到四小节、八小节乃至短曲;从简易节奏的组合到较复杂的组合乃至特殊节奏的组合等。

  二是把基本训练所获得的技能,放在歌唱、欣赏、演奏、创作等实际的音乐活动中,使之更清楚地认识各种音乐要素,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唱。歌唱是符合当今学生心理与爱好的活动,最易普及,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能感染和教育学生,陶冶她们的品格,丰富她们的感情,师范学生一般处于变声后期,由于变声期,声带处于生理性充血、水肿状态,声带闭合不全,故嗓音容易疲劳、嘶哑,哼唱、轻声唱是使她们的歌唱训练获得良好效果的途径。

  3.视。即视唱,属于读谱技能训练,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读谱能力,才能独立唱歌、演奏乃至分析作品、创作等。这是音乐教学的“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唱的基础是听觉能力,只有听得准才能唱的准。我在教学时着重在音高、节拍、节奏、速度等方面进行训练。训练中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一看谱,“手到”一击拍,“口到”一轻声唱,三者密切协调配合训练。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动力与源泉其结构千变万化,只要按照由易而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去练习,是不难掌握的。我在课堂中采用了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练习,即用拍手、拍腿、跺脚、捻指进行节奏感的培养,这些动作不仅讲究节奏感,同时也是对不同音色的感受。当然,有关的节奏练习还有许多种。

  4.记。在培养学生听觉能力的同时,要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音乐语汇的积累主要靠记忆,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能把学到的音乐较长久地保存起来,逐步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各个教学内容之中听音训练,节奏的记忆、模仿,短句的模唱,听音记谱。教师还可有意地精选一些音乐片段让学生背唱,就像语文教师让学生背唐诗宋词,背优秀作文片段一样,要滚瓜乱熟,印记在心里;背唱也可和键盘课(乐器)结合起来,让优美的`旋律在自己的手指中流淌,这也是一种加深印象的手段。

  5.奏。学生弹奏乐器。师范生以钢琴为主,除钢琴外,我校还普及了有固定音高,但技术性较低的乐器如竖笛。器乐教学要与识谱、唱歌、欣赏教学相结合,做到唱唱、讲讲、听听、奏奏。

  6.创。创作活动也是新兴起的一种教学练习的手段。要求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理解了的音乐表达出来,发展其智力,发挥其想象力和联想力,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的“体态律动”就是训练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力度、分句等变化,将身体当做乐器,作出各种幅度和力度的动作,激发其创造力。这些都可以借鉴。此外还可以在一年级作节奏游戏、旋律游戏中开展创作活动。在二年级进行即兴创作简单的旋律,在二年级可讲简单的曲式知识,让学生创作短小歌曲或乐曲。

  7.动。即动作,就是把感受到的音乐,用动作表达出来,由于音乐的特殊性,很多内涵很难用语言去表述。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是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动可以使音乐教学增添生动活泼的气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还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间的互相合作,体现学生直接参与音乐活动的能力。若教师参与的话,能融洽师生的情谊,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合作,如幼儿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幼师唱歌教材)教师扮演小花猫,学生扮演一幼儿,起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当今,国外的很多教学流派都将动作作为音乐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达尔克洛兹的“体态律动”就是其中最著名最有成效的一部分,体态律动又称和乐动作,就是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训练学生耳聪目明,反应敏捷,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述七个方面是听中有唱,唱中有视,视中有记,奏中有创,创中有动。听、唱、视、记、奏、创、动互为一体,把这七种教学手段都调动起来,幼师的音乐教学能更显的生动活泼。

音乐教学论文1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国家对初中音乐教学也逐渐的重视起来。在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下, 音乐学科是不受教师重视的, 教学安排课程也是非常少的, 教师不能抽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安排中, 因此课堂的教学质量非常差。这样的课程安排学生不能深入的学习这些学科的知识。初中音乐可以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 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 网络技术运用;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中, 由于音乐器材的落后, 硬件设备不够完善导致教师的音乐教学不能合理的进行, 教学模式通常都是用录音机把要学的歌曲进行播放, 然后让学生跟磁带进行学习, 这样单一的讲课方式, 使课堂的氛围枯燥无味, 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了兴趣。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涌入了网络技术, 教师可以把这门技术运用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中, 通过网络技术的授课, 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给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 创设音乐情景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 根据音乐的类型来设定一个课堂氛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在课堂中凭借着教材要讲的歌曲, 简单的为学生介绍作者和音乐类型以及歌曲的节拍, 并没有让学生深入的了解这首歌曲的真正含义, 导致学生学习的不够彻底, 这样的讲课方式不能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 教师根据要讲的音乐内容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 用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媒体资源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海洋。例如, 在进行蒙古民歌《牧歌》的学习时, 教师首先要问一下学生, 大家有没有去过大草原呢?大家心中的大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对草原有过了解么?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通过这样的提问, 引导学生进入大草原的了解中, 教师在听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进行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的渗透, 接下来教师可以把自己做的课件内容展示给学生看, 通过视听法给学生描绘出一个草原的情景。在让学生欣赏、学唱歌曲的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 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 也有了更多音乐知识了解, 从而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师通过这样课件的展示给学生创设出了大草原的情景, 使学生对音乐学习更加有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意识, 达到了教师所指定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 拓展与歌曲有关的知识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 教师都不能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 都要进行知识的扩充。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 教师只注重音乐歌曲的学习, 而忽视了知识内容的扩充, 使学生自我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找不到运用什么样的感情来学唱歌曲, 因此学生唱出来的歌曲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教师在音乐课堂的讲解时, 要加入音乐故事的拓展,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联系, 让学生在学习歌曲之前有足够的了解。例如, 在进行《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的学习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 拓展与歌曲有关的知识, 教师通过搜集相关知识点, 给学生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出生活中充满爱的案例如抗震救灾、抗洪救灾、希望工程、爱心捐款、福利院、敬老院、孤儿院、扶贫项目等等。这些图片的放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气氛, 让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的感应。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知道哪些在生活中充满爱的小事, 让学生从自己的亲生经历中提取有爱的案例,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这一课题。由于课堂中的时间受到限制, 所以教师要围绕着教学重点来进行拓展,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歌曲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深刻的了解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并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加以运用。教师通过教材知识的延伸, 进行知识的融合, 用有趣的语言给学生讲述教学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 进行音乐赏析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 教师在音乐欣赏环节不能给学生提供活跃的课堂氛围, 导致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 而忽视了音乐欣赏课程。因此教师应该把音乐欣赏环节设置的`更有趣味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烘托课堂的氛围。例如, 在进行《我心永恒》的音乐鉴赏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视频播放, 先给学生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中的环节, 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 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教师在选择影片放映时要注意时间的设定, 播放的实践要控制到5到10分钟, 播放的实践不能过长。影片播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去感受音乐, 视觉要比听觉记忆的更加深刻。教师要利用这样的方式,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在音乐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也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的。

  结语: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 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也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根据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总结与完善,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 通过教师的理论引导、教学设施的逐步完善, 引导学生消除错误的音乐学习方法。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 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课堂的讲解,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达到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晓玲。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生活教育, 20xx, (9) 。

  [2]马颖萍。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J]。新课程:中, 20xx, (11) :196—196。

音乐教学论文11

  一、让游戏更好玩

  音乐游戏性微课,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能弥补教材的缺陷,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使学生在享受音乐游戏带来愉悦的同时,保持对音乐的兴趣。有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音乐游戏如果达不到预定效果,可采用音乐微课游戏。

  二、让歌唱更准确

  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课中,教师一般会安排以学习一首歌曲为这堂课的主要任务,展开一系列的导入、练声甚至欣赏、演唱等活动,但是往往有时候教师高音示范不到位,学生的演唱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遇到这些棘手问题时,及时运用微课中的歌唱教学可弥补教学的缺陷,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微课引入歌唱教学改变了以教师反复范唱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及时得到启发,从而学得兴趣盎然。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歌唱教学中的难点。

  三、让节奏更明朗

  节奏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节奏训练如果比较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在歌曲学唱时节奏把握不准,可以运用微课,将歌曲中的难点与微课相结合,利用微课中生动的音像、图文颜色的变化,直观真实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如在学习附点八分节奏时,很多学生对重音的掌握不太准确,这时利用微课标示出重音的位置,再配上骏马奔腾的画面,马蹄声清晰地传递到学生面前,让学生模仿马蹄声的节奏感,这样可以轻松地让学生掌握难点节奏,增强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节奏练习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四、让乐器更来劲

  乐器演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乐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讲解受到乐器本身体积小、教学班人数多、学生距离教师位置较远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可能看不清楚教师示范的指法、手形,而单个讲解又会影响课堂进度,因此到了学生演奏的时候往往不得要领。运用微课进行演奏教学,则可利用它的直观性和真实感,很好地将学生的指法、手形与乐器结合到一起。学生对指法的运用不熟练,教师可边播放微课视频边组织全班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手把手教授指法。后排学生如果看不清教师的示范动作,教师可播放微课视频,在放大示范画面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让欣赏更实效

  音乐欣赏课中西洋管弦乐的欣赏曲目贯穿一至六年级教材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欣赏曲目的段落、主题、乐队组成、乐器种类和乐器的音色特点、演奏方法等一直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多且分散。学生仅依靠对乐曲的听辨和教师的讲解,很难对西洋管弦乐队的构成、乐器的演奏艺术形成直观印象,需要教师查找大量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来配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微课的片段化教学、知识与思维的可视化动态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欣赏课还可直接播放微课视频组织学生自学并向教师提问,教师组织讨论或进行答疑,改变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音乐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微课”,有助于学生加深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提高音乐素养,有效吸收和感受音乐的内涵,真正受到音乐的情感熏陶。

  作者:王芳 单位: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五中心小学

音乐教学论文12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 音乐教育 德育

  论文摘要:德育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较为重要的功能,然而这一点却经常被中小学音乐教师甚至学校所忽视。本文从音乐课程设置、音乐实践活动和学校音乐氛围营造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的途径。

  在中小学教育中,音乐学科除了具有与其他学科所共有的认知及教育功能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还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课程要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潜心研究教育理论,大胆进行教育实践,深入挖掘音乐课程资源,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我对此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安排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渗透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它们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那些历史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表现中华民族的自强自尊、乐观向上的信念的优秀音乐作品,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及促进学生自立自强、奋发有为的精神是非常有利的。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如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战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展现了抗日必胜的光明前景。这部融交响性、写实性于一体的气势磅礴的大合唱,既有中华民族的英勇气魄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群众性的特点。中学课本所选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段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歌曲,其快速大跳的动机与逐级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中国游击队员们为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而战斗的英雄形象。这样的优秀作品,无论是演唱还是欣赏,都给人无穷的力量,收获激情的体验。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人的心灵接受美和艺术的效率远远胜过接受一个不喜欢的单调的说教。音乐课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听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着眼于情感体验,并指导学生学唱、背唱其中优秀的主题及段落。学生的感性材料积累多了,逐渐有了自己的鉴别能力,自然会被优秀的民族音乐所吸引,继而自觉领会、挖掘其中的内涵,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成为学生确立人生观、世界观的有力支撑。

  二、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集体活动如合唱、合奏、音乐游戏等,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体会到只有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把活动开展好。这样,将思想教育融于音乐训练之中,不仅使学生受到了集体主义教育,而且提高了音乐能力。例如在合唱教学中,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多听优秀的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让学生分小组练习不同声部的旋律,熟练后再集体协作合唱,理解合唱的要领,要求每位学生在声音状态、力度变化、口型和呼吸、起声、收韵等方面都尽量一致,各声部声音要均匀,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活动。在学校的拉歌比赛中,学生忘情地歌唱,在齐唱班歌的时候自信而骄傲,大大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意识得到了提高。 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而这种动力又来源于学生对美妙音乐的憧憬和向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引导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艺术作品而团结协作,从而使每位学生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

  三、充分利用音乐资源,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充满艺术文化氛围的教育环境,可以使人身心愉悦,成为广大师生共有的精神财富和沟通情感的桥梁。恰当利用音乐资源,有利于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例如,早晨,清新、纯净的乐曲(如《校园的早晨》、《朝景》等)陪伴师生走进校园,可以使新的一天充满活力;午休时,抒情、徐缓的音乐(如《美丽的梦神》、《摇篮曲》等)可以为学生的梦境增添浪漫的气息,提高睡眠质量;写字课上,典雅、古朴的乐曲(如《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隐隐响起,会使学生有一个恬淡的心境。“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身心愉悦,定能由美生爱,激发热爱学校、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感。

  当然,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还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几点,它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使学生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音乐教师要通过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尊重学生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能为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人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发挥音乐课的德育功能,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阎立钦主编.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音乐教学论文13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人们对音乐教学越来越重视。所以,音乐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在新课标的明确要求下,音乐课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质量。所以,笔者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为基础,重点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案进行详细研究,从而对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展开了以下的分析和探讨。

  一、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思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研究时,我发现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初中音乐教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是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的使用,缺少对学生专业课的耐心以及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学习兴趣等等。

  (二)不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对于音乐教学不重视。而音乐教学是促进初中时期学生内心世界变化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三)忽视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很多初中音乐教师一般只会采取传统音乐的教学方法,不会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忽视如何利用音乐课堂来创设教学情境。这大大阻碍了我国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热度以及延缓了我国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缺乏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案

  在完善教育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种类的问题。例如,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分配不均匀以及没有一体化的音乐教学管理制度等等。所以,随着音乐课程不断被广大人们所重视,解决目前我国所出现的初中音乐教育问题迫在眉睫。

  二、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

  (一)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重视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研究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路最基本的原因。第一,初中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时,一定要注重对于教师的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检验。尤其在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一定要安排应聘教师“实验上课”,设置实验小课堂,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音乐学习这方面的问题,让教师回答,从而提高教师上课过程的心理素质能力以及应对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第二,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各方面的素质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提高。第三,教师要注重初中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了解班里学生的音乐基础以及声乐的练习方法,从而结合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来进行科学的音乐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另外,教师也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案。如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氛围。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

  在进行分析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路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学习、去观察、去实践,按照学生独特的.个性以及兴趣爱好,“因材施教”,解决初中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所产生的疑惑。首先,在进行音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不同的音乐基础进行教学,全面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程度、个性的发展以及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不能对于所有的学生都一概而论,这是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其次,教师要按照现在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抛弃传统型音乐教学的缺点。同时,教师要根据现在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采用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环节的多样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学校也要注重对音乐教学进行一定的宣传。音乐是我们人与人沟通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所以,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同时也要注重使用音乐和创造音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三)注重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教师要重视分析音乐课题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点,注重课堂过程中的情境教学。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学习方法。所以,我从以下几点来着重分析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第一,借助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方案,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教师应重视学生对于音乐技巧的使用以及理论知识的了解,并着重强调: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案来进行强行灌输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技巧,应该运用科学性的音乐教学方案来教育学生学习音乐,培养其兴趣,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感、艺术性以及创造性等等,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音乐所带给我们真正的乐趣以及兴趣。只要让学生先从理论上了解和认识音乐课堂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第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创建教学情境。以八年级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青春舞曲》为例。在上音乐课之前,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件。课件内容要多注重对于音乐学习的技巧以及音乐学习内容的制作,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同时,也要让广大中学生对于国内外音乐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解。特别注重我国从古到今音乐的发展史,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音乐的发展史,同时也能丰富学生本身的知识内涵,为以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应多选择图片教学和视频教学,让学生多看一些著名的音乐剧,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操,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思考力。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关键的因素。

  (四)建立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方案

  首先,学校方面,要注重音乐教学的课程安排,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另外,学校也要注重师资力量的投入,对音乐教学方面也要进行一定宣传。其次,教师方面,要分别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优化教学方面等来分析如何建立一体化课堂教学方案。指导思想要从音乐教学的利弊入手,且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于音乐的看法以及音乐的兴趣爱好,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合理、科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案。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音乐思想的宣传,让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与音乐融合。而且,在优化教学方面,教师要重视从课程安排、多媒体教学、音乐专业技巧等方面切实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教师要关注国内外初中音乐教育的课程和科学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以提高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为目标,吸引学生热爱音乐课堂以及音乐。最后,在建立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应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基础,吸其精华,弃其糟糠,并借助国内外音乐教学的先进方式,加以融合,就能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佳琳.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J].中华少年,20xx(11).

  [2]胡小菊.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及思考[J].新课程:中学,20xx(4).

音乐教学论文14

  一、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现状

  童声合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小学音乐基础教育中一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至今依然是小学音乐教学经常选用的形式,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童声合唱出现过两次高速发展的阶段,分别是建国初期和文革之后。近年来,随着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提高,小学音乐课程得到了基本的保障,童声合唱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地教育部门对小学音乐中的合唱教学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合唱比赛为童声合唱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大量的小学生校园合唱团涌现出来。无论是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还是小学生合唱的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育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表现为:

  1.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和英美、奥地利、匈牙利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育的水平依然不高,这些国家的小学音乐教育对合唱教学重视较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童声合唱教学理论和实践都极为成熟。反观我国,童声合唱发展较晚,尚未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硬件条件不够发达。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集中授课的时间较少,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过多,难以保障授课质量。

  2.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校级合唱团已经十分普及,大部分童声合唱团的小学生能够掌握多声部合唱甚至无伴奏合唱的技巧。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小学,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小学,音乐课的开设都存在困难,合唱教学更是难以开展。因此,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

  3.合唱教学普及率不高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的普及率不高,很多小学开设合唱教学主要是为了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和文艺活动,教学重点更多的向优等生、参赛生倾斜,对日常音乐课课堂教学重视不足,大部分小学生对于童声合同掌握较少。这种行为导致音乐课成为专业课,孩子们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阻碍了大部分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4.优秀童声合唱曲目匮乏

  当前,我国适合童声合唱的曲目较少,很多歌曲定位不准,无法在孩子们心中引起共鸣,自然得不到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很多儿童合唱团迫于演出需要,只好对承认歌曲进行改编,这一类曲目感情理解、发音技巧往往对儿童都具有相当的难度,难以形成较好的合唱效果。

  5.小学音乐合唱教师资源不足

  当前,我国各地小学有很多优秀而敬业的童声合唱教学人才,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童声合唱水平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数量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巨大的需求相比缺口较大,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参与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来。

  三、提高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1.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

  更好的开展小学合唱教学,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曲目。要充分考虑并全面衡量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音乐功底情况,确保能够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到课题教学中来。此外,小学高年级、低年级学生年龄不同、音乐基础各异,对合唱教学的`审美感受也不同,因此,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要扬长避短,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情感体会,选择最为恰当的合唱曲目。

  2.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对于激发小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多样化、多维度的教学手段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是基础训练要体现趣味性,可以尝试在基础训练中穿插游戏,让小学生轻松越快的掌握科学的、规范的发声概念,从而激发他们对合唱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二是练唱方式要体现多样化,让练唱的过程充满乐趣。传统的单一式的学唱方法难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既要进行齐唱,还要进行轮唱、重唱、听唱结合等练唱方式。

  3.重视伴奏作用

  进行二声视唱的范唱时,两个声部的展示是首先任务,可以让学生形象的理解双生部和声的概念。因此要重视钢琴的伴奏作用,即可以同时弹奏双生部,也可以突出强调一个声部。小学生进行练唱时,如果遇到跟不上某声部的情况,伴奏能够起到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追求声音统一的效果。

  4.适当开展合唱比赛

  比赛是一种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综合音乐素质,提高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方式。适当的开展班级之间的合唱比赛,教师可以对班级合唱水平有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也有益于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恰当的选择合唱曲目及教学方法等。开展合唱比赛还是一种加深师生对作品理解的有效途径。四、结束语面对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的成绩与不足,我们应当积极向国内外好的做法学习,取长补短,全面梳理教材选唱曲目,全面把握学生特点,把合唱教学作为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合理安排课程设置,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从而确保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音乐教学论文15

  摘要:针对目前中小学生对武术的兴趣逐年降低,影响到中学体育课武术教学效果的现象,作者采用实验教学方法对音乐辅助教学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目的在于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以提高武术课的教学效果。结果证明音乐辅助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很受学生欢迎。

  关键词:中学 武术教学 音乐辅助教学法

  0 引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的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武术运动,把她推向世界,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武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成为体育学者的研究热点。然而中小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却在逐步降低。调查表明:80年代,中小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最高达到88%以上,90年代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有所减弱,现在的学生对武术感兴趣的只有40%左右。这种状况对于中小学武术教学和武术的普及极为不利。本文试图通过在中学武术教学中采用音乐辅助教法来增强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高武术教学效果,推动武术的普及。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实验对象为江西省南昌市十六中初二年级的学生,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两个班,各班人数30人。男女生比例:男生22名,女生8名。实验前就样本对武术兴趣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测量分析,排除了对武术特别感兴趣的和对武术有偏见的样本。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采用实验对比方法,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实验前的两个实验指标:①课堂武术教学的兴趣。②课后练习次数。实验班采用音乐辅助法进行武术教学,控制班采用传统武术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班和控制班测量这两个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教学方法为自变量,实验组采用音乐辅助武术教学方法,控制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考察这一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自编量表)和课后练习的影响(以学生每个星期练习次数为指标)。四个月后,采用自编量表进行施测,并收集数据。

  1。2。2 比较法 实验前通过比较两个班级大体情况一致,实验后再次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测量以上两个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找出实验前后的差别。

  1。2。3 文献资料法 采用文献法对收集到的与武术教学、音乐教学法相关论文进行研究。

  1。2。4 访谈法 就中学音乐辅助武术教学方法、如何提高学生的武术兴趣等问题对有关学科专家、教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

  1。2。5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得出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

  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2。1 实验过程 第一个教学阶段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基本组合动作,在比较枯燥武术动作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使用与武术有关的音乐辅助练习,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阶段是学生在熟悉的武术音乐中,根据第一阶段的掌握的基本功、基本组合动作,创造适合自己练习的一套武术动作组合,并在音乐的节奏下演练。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正。增强了课堂教学学生的横向联系,此时,教师给以适当的指导。第三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指导学生完成集体的、在音乐辅助下的一段武术表演节目。使学生在练习武术时体会到成就感。熟练后在全校表演或作为班级文艺节目表演,从而影响学校的其他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2。2 结果分析 两个分组的方差齐性检验表明:按兴趣组的方差是齐性的P=0。666>0。05,采用方差齐性条件下的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兴趣与对照组的兴趣存在显著差异(P<0。001)。表明实验组学生兴趣明显比对照组高。课后练习分组的方差不齐性(P=0。0018<0。05),我们采用Equal variances not assumed。的 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课后练习次数与对照组的.课后练习次数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实验组课后练习次数明显比对照组高。

  上述结果表明:采用音乐辅助教学法的实验组对武术的兴趣与沿袭传统教法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兴趣有非常明显地提高,课后练习次数明显增加。

  3 结论与建议

  3。1 中学武术教学中运用音乐辅助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过实验验证,音乐的节奏与武术动作的节奏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音乐辅助教学法把音乐的节奏与武术动作的节奏结合起来,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2 音乐辅助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音乐辅助教学法把体育课上单调枯燥乏味的口令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提高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回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武术动作的准确性,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教学效果。

  face=Arial> 3。3 音乐辅助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实验中,实验班的学习纪律,学生的注意力和练习态度等方面明显好于控制班。武术歌曲感染力强,比如《好汉歌》、《中国功夫》等歌曲,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练习武术的激情,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和谐的个性。

  3。4 体育教师在武术教学中要合理运用音乐教学法 建议中学的体育教师要学习一些音乐知识,懂得音乐,在进行武术教学中合理采用音乐辅助教学法,改善武术教学的效果,推动武术的普及。

  参考文献:

  [1]张久美。音乐融入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作用[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1998。(1),78—80。

  [2]张伟霞。武术课器械套路采用伴乐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西江大学学报。1999。(2)。74—77。

  [3]傅小惠等。音乐舞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6)。97—98。

  [4]丁豪。音乐与体育——体育音乐功能浅谈[J]。安徽体育科技。20xx。(2):101。

【音乐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论文08-10

音乐教学论文06-12

中职音乐教学教育论文11-08

有关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04

音乐教学论文15篇11-02

音乐教学论文(15篇)11-02

音乐教学论文合集15篇11-02

有关小学音乐教学论文(6篇)11-05

有关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13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