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音乐教学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教学论文1
视唱练耳是高师音乐学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包括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读谱、音乐听觉、音乐记忆与音乐综合表现能力,理解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掌握音乐表现的一般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掌握视唱练耳的一般教学方法。以视唱音乐会为载体,在传统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融入艺术实践的内容,这种做法在专业音乐院校早已实施,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师范院校来说,这种形式还处于模仿和摸索阶段。培养规格的不同,生源与授课方式的区别,使得师范院校的艺术实践从各个方面都显示了与专业院校的不同。如何针对自身的特点,在艺术实践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视唱音乐会的发展概况
1988 年,由当时的中国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孙虹教授倡导,举办了首次视唱练耳专业毕业生的视唱音乐会。此后,视唱音乐会作为展示视唱练耳教学成果的一种独特艺术实践形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沟通课堂教学与表演、创作的一座桥梁。十几年来,各大音乐学院纷纷举办各种层次的视唱音乐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央音乐学院自 20xx、20xx 年开始的中法(后来的中美、中意、中俄)视唱练耳教学周期间举行的视唱音乐会,20xx 年上海音乐学院周温玉教授指导举办的《新籁---首届视唱练耳专业汇报音乐会》,20xx 年武汉音乐学院李丽娜老师的视唱作品音乐会,20xx 年西安音乐学院高飞教授举办的硕士研究生视唱音乐会,20xx年星海音乐学院“青春的诗——视唱音乐会”,等等。有的甚至已经把视唱音乐会作为检验和考核学生视唱练耳专业学习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随着音乐学院视唱音乐会的逐渐普及,一些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也开始尝试举办视唱音乐会,但限于学生能力,从曲目的选择、表演的形式到音乐会的质量都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二、视唱音乐会在高师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与专业音乐院校培养“专、精、深”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高师音乐学培养的是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与教师技能较强的音乐教师,作为将来从事音乐教育职业的工作者,需要全面的音乐教学,音乐表演与示范,音乐活动组织,音乐节目的策划、创编与排练等综合能力。高师音乐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要为这一目标服务。以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为例,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不仅要提高读谱能力与音乐听觉能力,还需要掌握视唱练耳的教学规律,为今后的音乐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以提高其课程教学能力、艺术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与审美层次。因此,对于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我们强调的不只是训练专业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课程学习中启发、开发、激发学生学会体验音乐、表达音乐、创作音乐的兴趣并从中得到锻炼。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融入视唱音乐会,对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第一,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融入视唱音乐会,能促进教师研究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积极寻找新形势下符合学生需要、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高师视唱练耳课堂教学方法。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语境下,高师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需要教师们不断进行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首先,生员基数的扩大使得大班授课成为必须,学生学习程度不一导致教学内容难以符合每一个个体。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难以满足不同程度且人数众多的学生的需要。其次,就业压力的增大,导致莘莘学子在实用论的影响下漠视专业基础课程,上课不专心、下课不练习,无法保证课程教学质量。而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高师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视唱练耳的教学现状、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融入视唱音乐会,可以在高师的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中引起从内容到形式的一系列变革,促使教师积极进行教研教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延伸教学内容,与学生们一起在实践中熟悉音乐作品、创编作品、表现作品,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规格。
第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融入视唱音乐会,能更好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表现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力,实现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提高教学质量。
视唱音乐会的开展是以学生的舞台表演为手段,实现视唱练耳的教学目标。舞台表演是以学生为主体,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音乐会的策划、组织、创编与排练过程中,学生们与教师一起共同努力,一丝不苟地进行各项工作。舞台表演、观众认可等因素对视唱练耳表现的技术性、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们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与训练中,每一首作品所包含的技术要求与技能技巧,如音准、节奏、气息、力度、速度、音色等,学生们都必定认真练习,务求完美,以此保证演出效果。因此,平时在课程中所积累的诸多问题,如音准不好、节奏不稳、声音不统一、气口不整齐、力度层次不清晰、速度把握不够准确等现象,在舞台表现的压力下受到充分重视并通过努力训练得到解决。要做到这些,很多学习任务要延伸到课外,学生们将更自主地通过刻苦的训练去提高音乐表现力,这无疑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训练效果。
第三,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融入视唱音乐会,把课程教学与音乐表演相结合,融合多种元素,开拓教学新思路,培养学生创造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了教师教育的综合性特征。
视唱音乐会把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在音乐会的曲目与表现形式上,可以采用单声部、多声部,独唱、合唱、对唱、弹唱、表演唱等演唱形式,还可融入说白、打击乐器、舞蹈动作与律动等多种表现形式。演唱曲目除教材上的内容以外,还可选择古今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和民族民间音乐甚至流行音乐进行创编。这种融合多种元素进行的学习与训练,能开拓教学新思路,培养学生创造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视唱音乐会作品内容的.多样化、风格的多元性、展示手段的创新性,极大地补充和延伸了传统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为了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对课堂形式亦可进行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学安排。通过音乐会的展示,将作曲技能、表演技能、视唱练耳技能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同时,把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与表演实践相结合,很好地体现教师教育的综合性特征。高师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是基础音乐教育,这不仅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与教育技能,更需要较强的艺术实践综合能力,能根据基础音乐教学的要求,进行各种艺术活动的排练和指导。在视唱音乐会的组织与排练过程中,对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三、高师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视唱音乐会的实施
视唱练耳在高师音乐学的课程体系中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短时间的大班授课是很难培养出学生高水平的视唱能力。高师视唱音乐会与音乐专业院校不同,它强调的不是曲目的难度、技巧的程度与表现内容的深度,而是遵循师范教育的特点,为师范教育的教学目的服务,从内容选择到表演形式都体现多元化和综合性。
(一)视唱作品的选择要注意专业性与师范性的统一
高师视唱练耳课程一般开设时间为4个学期,周课时为2。学生刚入学时程度差异较大。有的基础较差,甚至连五线谱都不认识,好一点的学生一般学习程度在一升一降以内。整个大学阶段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内容以首调唱名法为主,主要包括三升三降以内的视唱与听觉训练,采取联系调的方式可以兼顾七升七降以内的所有调号与谱号,难度适中。在视唱音乐会的内容设计时,一方面要兼顾师范性与专业性,要追求演唱的规范与完整性而不是曲目的难度,选曲的范围可以包括民间歌曲、艺术歌曲、中外经典器乐作品节选与改编、视唱练习曲、自主创编作品等等。演唱形式可以分为单声部视唱作品、双声部视唱作品、多声部视唱作品等。另一方面要注意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注重表演形式的丰富性与节目编排的趣味性而不是调性的复杂与技巧的繁难。摈弃旋律音程跳跃频繁、变音较多,调性游离多变、节奏复杂的作品,选用旋律优美、节奏顺畅、易于传唱的作品,甚至可以灵活运用视唱练耳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生活与传说故事,自编节奏情景剧与视唱音乐剧等。
(二)视唱作品的表现形式要注重创新性与趣味性
一场新颖、别致的视唱音乐会,除了视唱本身的规范与精致以外,作品的创意与形式的编排也是重要的环节。如在变现视唱作品是恰当运用“声势”。“声势”训练最早来源于奥尔夫教学体系。在作品表现中,突破课堂中用手匀速击拍的固有模式,根据作品情感起伏、节奏速度、句法结构、力度变化、内容传递等信息,学生学会加入捻指、拍手、拍脚、跺腿等身体语言去传递节奏、表现音乐,增强舞台感和观赏性,传达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其次,可以结合作品内容加入旁白进行场景的描述,配合表演动作的运用,让音乐与场景有机结合,增强趣味性与音乐表现力。如表演以三首小曲串连而成的《卡农小曲》系列时加上情景设计;《祁东山歌》设计女生们手拿簸箕晒谷米,男生们肩扛镰刀砍柴的劳动场景动作,以此展现朴实的农家生活片段;《摇摇摇》则辅以划桨的动作设计,配合小曲中的节拍强弱关系,来描绘摇船的姿态和心情等。通过情景动作的设计,来表现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场景特征,让三首小曲自然、流畅地进行过渡,结合“情、声、景”等要素,让观者既能听得有味,也看得有趣。
(三)视唱曲目的演唱要体现艺术规律与审美要求
对于视唱的训练,不能只要求读谱、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更要让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宏观把握好整体音乐形象,进行准确、精致、动人的二度创作,细致入微地表现音乐。这种驾驭音乐的能力,体现一种真正意义的审美要求,把视唱练习从一种单一、枯燥的技能技巧训练中解放出来,呈现出色彩缤纷的音乐美感。视唱音乐会的宗旨即在于此。通过舞台艺术实践,严格要求视唱表现的准确与传神,在反复的练习与排练中提高视唱水平与表演能力,并深刻体会艺术表现的内在规律与审美要求。
总之,高师音乐学专业培养的是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举办视唱音乐会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不能过度追求曲目的难度与技巧的高超。视唱音乐会的目的是通过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视唱技巧、音乐表现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真正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有效地提高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音乐教学论文2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艺术有力的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里因素。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因而,音乐教学必须注意情感的培养,情感目标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的歌声更动听,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唱引发情感
由于学生缺乏唱歌的经验和技巧,所以唱起来往往质量不高。在学新歌之前,首先要先听一听教师的范唱(教师最好是自己声情并茂的进行范唱,特殊情况下教师可利用录像、磁带代替),因为教师富有感情的范唱是通过人声传递的审美情感,它比任何艺术手段更直观、更具体,也更能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此来引发情感,使其心神产生振奋的快乐感,做到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1、范唱诱发情感。教者的范唱起示范作用,对于引发学生唱好歌的强烈愿望,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所以,这一环不可少。如在学唱《清晨》这首歌时,我利用声情并茂的方式先行范唱,让学生感知这是一首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进而聆听到歌声的美妙,然后再熟悉歌谱,教唱歌词,有效地引发了唱歌的需要感。
2、听录音品味音乐的情感。在对歌词内容及旋律有了初步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要使唱歌的.质量提高一步,可以利用放录音的方法,令其细心地品味小歌唱家演唱的韵味,反复识记歌词,耳听几遍,从中领略真情实感。然后再让学生随着录音机轻声地一遍又一遍地随唱,声音逐渐加大,直到基本能独立唱出,最后,让全班学生反复与教师哼唱,强化情感的表达。
二、练唱焕发情感
新授学唱环节结束之后,给学生一个小憩,歇歇嗓子,默记歌词或轻声地自我练唱,然后开始巩固练唱环节的正式练唱训练,以次来唤起唱好歌的情感。
1、典型引路感召情感。鉴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唱歌水平的差异,挑选学得快、唱得好的拔尖学生进行练唱,发挥其典型引路的作用,感召唱歌情感。教师给以鼓励和指导,让他们的歌喉得到锻炼,提高唱歌水平,使全班学生都能乐于自我表现。
2、齐唱上带动情感。在反复练唱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齐唱,相互学习,以优带差,会的要大声些,不熟的可小声点,最后达到都能放声歌唱的速度。
三、演唱迸发情感
在前两个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学会了歌唱,这时就要开展竞争,刺激声誉动机进行饶有兴趣的演唱比赛,使唱歌的水平更上一层楼,情感再跨新台阶。
1、分组竞赛激励情感。在分组竞赛之前,让学生酝酿一下情绪,练唱一番,查找差距,弥补不足,然后进行正式演唱比赛。看哪一组唱得齐,唱得好,让学生们评头论足,推选出优胜组,教师给予表扬,全班同学鼓掌表示祝贺。
2、选优秀歌手鼓励上进。分组比赛结束后,让学生推荐小歌手、小歌星,开展歌手评选活动。教师伴奏,歌手站在讲台上依次演唱,其他同学当评委,评定成绩(10分制),然后评选出优秀歌手。由教师、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发挥个性特长,调动唱好歌的自觉能动性,迸发出唱好歌曲的情感。
以情动人,是审美教育的基本方式,即审美教育者利用审美媒介以唤起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以达到塑造、净化情感的目的,使心灵高尚起来。音乐情感教学在我的音乐教学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仅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的熏陶,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愉快的和音乐交朋友,通过音乐的熏陶,逐步的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丰富其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是我们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有兴趣学习音乐的目的所在。
音乐教学论文3
初中音乐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教学手段到教学内容都做出了一定的改进。特别是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各类乐器开始出现在音乐课堂上,即兴伴奏也逐渐成为受到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即兴伴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需要对即兴伴奏予以更为深入的研究,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一、提升教师的音乐技能
初中音乐教学中采用即兴伴奏的形式,主要以教师为引导者,由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即兴伴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准确的理解音乐作品。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技能,保证自己能够根据授课需要,提供合理的、高水平的即兴伴奏,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学习中不断提升鉴赏能力。音乐教师首先需要了解教材内容,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项常见乐器的演奏方式。教师应当利用好各种资源,学家名家的音乐演奏技巧,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技能。同时,音乐教师应当多欣赏知名音乐作品,感知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态度,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从而辅助提升自己的演奏技能。并且,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让自己敢于在学生面前即兴伴奏,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学生的认可。为了提升即兴演奏的可欣赏性,教师还可以在业余时间自弹自唱,抓住创作的灵感,并将家人视为自己的观众,为其即兴演奏,锻炼自身的现场应变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音乐教师需要广泛的了解各种常见乐器,以便于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各种乐器知识。同时,音乐教师最好针对一两种乐器展开深入的学习,以便于在教学中能够应对突发状况,利用自己熟悉的乐器即兴伴奏。
二、针对学生的表现即兴伴奏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即兴伴奏,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情感态度和精神内涵。因此教师在即兴伴奏时需要把握好时机,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即兴伴奏,从而更好地发挥即兴伴奏在落实教学目标方面的作用。音乐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在学生走神时可以以提问的形式提醒学生,同样也可以利用即兴伴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能够放松心情,将注意力回归到课堂上来。当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或者学唱音乐作品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分小节配以即兴伴奏,细化音乐作品,突出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降低学习难度。还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如果在课堂上表现非常积极,能够主动配合教师欣赏音乐作品,并从中感知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教师也可以即兴伴奏,为学生积极的表现创设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环境,让学生在音乐中更好地发挥自身才华,提升审美素养。
三、鼓励学生配合教师即兴伴奏
音乐教学的高效完成,需要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教师可以鼓励初中生配合自己完成即兴伴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即兴伴奏可以以乐器为媒介来完成,同样也可以用人的'声音、语言等来伴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选取自己擅长的方式,展开即兴伴奏。如果本班学生音乐素养不高,教师利用乐器即兴伴奏,并鼓励学生用语言或者打节拍的形式来配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为原有的音乐作品提供充满新鲜感的伴奏,带给学生不同的音乐课程体验。如果本班学生音乐素养较高,教师完全可以将即兴伴奏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形式,为音乐作品伴奏,鼓励学生展示自身才华。倘若学生表现积极,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场表演舞蹈、诗朗诵等,并由其他同学即兴伴奏,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学习之中。例如《悠远古风》一单元,现代影视作品多有展现古代居民生产生活面貌之作,学生对古代音乐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流传下来的古曲,和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口碑较好的音乐作品作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接触到的古风与实际古风作品之间的异同。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着汉服,在其他同学的伴奏之下表演舞蹈或朗诵古文,让学生深入体会古代民风民俗。这样在学生的配合之下完成的即兴伴奏,更能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能够更为顺利的落实音乐教学目标。而学生在参与即兴伴奏的过程中能够对音乐作品、流派等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为其感受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提供了有益帮助。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应用即兴伴奏,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技能,并结合学生的表现选取合适的时机来展开即兴伴奏,并鼓励学生配合教师完成即兴伴奏。才能够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升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音乐教学论文4
1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调查现状
在对陕西省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的调查中,我们选择了关中地区、陕北和陕南地区部分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幼儿园,对幼儿教师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在调查中我们了解了幼儿教师的学业背景、实际的音乐技能掌握现状和运用情况,以及幼儿园对教师在专业提升方面的要求和培训交流,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1.1幼儿教师向高学历,专业化发展
从对学历的调查来看,我省幼儿教师已逐步走向了专业化,毕业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达到了66%,职业技术类学前专业的教师达到了26%,民办学前专业的教师达到了4%,也就是说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达到了96%,这个从业比例是近年来最高的,而毕业于其他院校专业的教师只有4%。达到本专科以上的教师达到了98%,研究生达到了2%,中专以及高中学历的教师目前已经没有了,我省幼儿教师的学历较以前明显提高了。
1.2幼儿教师音乐技能掌握不扎实,实践应用能力低
幼儿教师的音乐技能主要涉及唱歌、钢琴即兴伴奏、音乐理论和节奏素养等几方面,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和听课观摩,发现教师在音乐技能方面存在掌握不扎实,运用不自如的现象。在声乐技能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受过声乐训练的教师占91%,没受过训练的教师只有9%,说明职前都有过专业的学习。参加过声乐考级的教师只占16%,这又说明技能掌握精湛的教师少。对于节奏素养的调查,有65%的教师能够完成幼儿园教学所涉及的节奏,31%的教师不能准确识别节奏。在即兴伴奏技能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在钢琴即兴伴奏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大,只有37%的教师能够编配教材中的儿童歌曲,63%的教师是凭感觉无理论的伴奏,或者根本不会。即兴伴奏是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技能,这项技能的娴熟程度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活动。所以,这样的技能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也是急需提高的。从这三项幼儿教师音乐技能调查来看,虽然96%的教师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但音乐技能水平不过硬,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欠缺。
1.3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法欠缺,不能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
通过对个别地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观摩,和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法了解少、运用少,幼儿音乐活动形式单一,不能开展富有本地区特色的幼儿音乐活动。调查数据显示,了解过这些音乐教学法的教师占40%,经常使用的教师占25%,只是偶尔使用的.教师占到了60%。这些数据说明,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法使用率较低,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在入院观摩听课中,发现幼儿音乐活动各地区特色少,比如有特色的陕北音乐就可以在幼儿音乐教学中体现,不仅体现了地区特色,也丰富了幼儿音乐教学。
1.4职后继续教育成效低,缺乏音乐技能培训
幼儿园对教师的职后培训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培训效果却并不理想,并且在培训中理论多、技能少,尤其是音乐技能方面的培训少。从参加职后培训的项目中了解到,即兴伴奏培训最多,占45%,其次是音乐教学法占40%,居第二位,最后还有教学研讨和器乐培训各占37%和34%。但就实际应用和调查来说,即兴伴奏和音乐教学法在使用中问题最多,这足以说明职后培训成效低,实用性不强,需要改进。
2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问题分析
2.1学前教育专业大量扩招,导致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质量下降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我省大量扩建、重建和新建幼儿园,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也随之大量招生,20xx年实行招生改革———高考招生,取消了专业面试,学生进校几乎没有专业基础,这些因素导致了生源质量下降。还有相当一部分院校没有办学前教育专业的经验或者经验不足,都是这两年才新开设的专业,这些因素导致了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不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这就是我们在前面现状中呈现的问题,96%的幼儿教师都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并且学历都比以前的中专学历高,但音乐基本技能却不过硬的根本原因了。
2.2地域差异和园级差异,造成音乐教学水平差异
地域不同会造成教学水平有差异,这一点在这次研究中依然存在。经济发达地区相对教育就发达,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相对丰富,有规范的教学计划。关中地区音乐教学质量明显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一线城市高于二、三线城市,城市又高于区县和农村。在幼儿园方面也存在差异。我省有2902所幼儿园,只有21%是公办园。省级示范园、公办园,大规模园,对就业者吸引力大,能够招收到高水平、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并且就业后流动性小,能够保证音乐教学持续发展。而民办园、私立园和小规模园在教师招聘上,就显得人员层次不一,招收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少,即使有,也相对流动性大,造成幼儿园音乐教学发展不稳定,难以持续发展。
2.3幼儿园扩建、重建和新建,造成幼儿教师质量下降
从20xx年以来,全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我省制定了学前教育发展三步走计划。20xx-2013年第一个三年计划已按期完成。据最新统计,截至20xx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6356所,比20xx年增加2428所,其中,公办园1758所,比20xx年增加1047所,增长率达147%。在园幼儿122.8万名,比20xx年增加52.33万名。全省幼儿园教职工共10.05万人,比20xx年增加4.8万人。由于急速增加的幼儿园数量和在园幼儿,陕西省大量补充了近5万名幼教工作者。这些教师有些有学历、有些没有学历、还有些是非学前教育专业,这都是造成音乐教学水平降低的原因。
3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提升策略和建议
3.1改革幼儿教师培养方式,使其更具实用性
要改善提升幼儿教师音乐技能水平,第一步从职前培养做起。明确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学前教育特色的音乐课程体系,加强音乐学科内各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在音乐课中融合有关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和掌握正确的音乐教育观、价值观。围绕学前教育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大纲,将原有的专业课———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中,尝试进行整合。在原来单独的技能课基础上加入与幼儿园音乐活动相关的内容,并开展“情景式”教学。让技能学习更符合学前教育特色,更具实用性。
3.2提升各级幼儿园教师入职门槛,制定职前上岗技能标准
在我国幼教事业大力发展时期,我省幼儿园大量扩建和新建,造成幼儿教师严重短缺,虽然我省学前教育专业也随之大量扩招和新建,通过培训补充了一部分幼儿教师,但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依然短缺。虽然幼儿教师依然存在短缺,但我们还是要提高幼儿教师入职门槛,在入职前要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确保教师整体水平。在音乐方面,可以制定一个职前上岗标准,比如歌曲演唱、钢琴弹奏、弹唱以及音乐知识等需要达到的标准,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建的先进经验,在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美国“全美幼儿教育协会”(简称NAEYC)制定的幼儿教师职业核心标准,对于职前、职后幼儿教师在专业的掌控方面都有了具体的要求;英国教育科学部也颁布了《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文件中详细规定了初任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及其具体评鉴方法。
3.3提高职后培训的实效性,促进幼儿教师职后专业化发展
教师继续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落实终身教育理念、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和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幼儿教师的培训效果与教师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表明,按教师培训需求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避免让培训流于形势。在对音乐技能提升需求的调查中了解到:幼儿教师对音乐技能的提升有强烈的愿望。但从目前的培训来看,理论培训大于技能培训,很多培训内容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要对职后培训进行大力改革,提升实效性。首先,要了解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技能方面的需求,其次,根据需求制定适宜的培训方案和课程内容,最后,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的培训,才能真正提高幼儿教师音乐技能水平。幼儿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趋势,完善的职后培训体系,是促进幼儿教师职后专业化发展的必要保障。
3.4加强各地区幼儿教师交流,推进教师轮岗制度
为了缩小地域和园级差异,应加强各地区、各级别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互访,开展各种教学交流、培训交流、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活动,加强交流。还要在各市、区树立1-2所示范幼儿园,意在带动其他幼儿园的发展。在各地区、各级幼儿园推行教师轮岗制度。让发达地区与教育相对落后地区互相轮岗、公办园与民办和私立幼儿园互相轮岗、大规模园与小型幼儿园互相轮岗,争取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学习。
音乐教学论文5
摘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文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学会唱歌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唱歌方法,培养对音乐的体验能力,从而让学生点点滴滴中培养音乐的素养。
关键词:音乐 歌唱教学 探究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课标的这一阐述,应该是音乐课歌唱教学的基本理念。然而许多老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先复习旧歌,再练习新歌的重难点,接着教唱新歌,然后处理歌的情绪。这种模式与课标提出的理念相距甚远,也有碍于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表演潜能的发展,有碍于学生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欣赏,有碍于学生形成独立的见解。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学会唱歌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唱歌方法,培养对音乐的体验能力,从而让学生点点滴滴中培养音乐的素养。
1 准确生动的范唱
很多音乐教师习惯放录音范唱给学生听,采取听唱法让学生学会唱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记忆力有好处。但是,这样学生却不能对新歌演唱时的声音处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也就无法达到真正的演唱效果。我认为,新歌的教学是否成功,与教师的范唱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模仿能力很高,在学生唱歌之前,教师的范唱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准确生动的范唱,能较好地揭示歌曲的内容,让学生清楚的认识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及歌曲情绪,感受和理解歌曲风格与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教师正确的发声、咬字、吐字的口形与歌唱的姿势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帮助学生较快的学会歌曲。
例如这样的一个教例:在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在第一节课上先和学生进行熟悉和交流,再让小朋友们唱唱歌展示一下自己的音乐才能。小家伙们个个兴趣盎然,唱歌的特别多,嫩嫩的嗓音让教师感受到了童心的天真。这时她故作神秘地对大家说:“老师听了你们的歌声嗓子都痒痒了,让我也来唱一曲吧!”在一阵掌声中,教师落落大方地地走到小朋友中间,动用她所有的情感、最甜美的声音,演唱了《劳动最光荣》,在这中间她还搭配了一些适当的动作。孩子们一下子就来了精神,跟着她的旋律一起拍手、演唱、舞蹈。在教师时而轻柔时而高亢的歌声中,孩子们紧随其后。一曲终了,他们欢呼了起来:“老师,你唱得真好听!”教师却说:“你们没发现刚才你们的声音也非常好听吗?”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趁热打铁,教师紧接着说:“我们要让歌声变得动听,首先要想方设法地让自己觉得好听得不得了,然后才能打动别人,大喊大叫的声音是没有人爱听的,对吗?”这个教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的范唱十分重要,它对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帮助其掌握音乐的情绪,理解歌曲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教会学生“轻”声歌唱
少年儿童大都活泼好动,爱喊爱唱,自控能力较差,而且发声器官正处于细小嫩弱的时期。这个“轻”首先是教师对学生在人性上的关怀。其次,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歌唱方法,尽量运用头声,学生能较容易地找到头声的发声点,通俗易懂地让学生掌握演唱方法。再者,轻声演唱还能让学生养成随时倾听演唱效果的习惯,将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心,完全地、真诚地放到集体的表演中,与人合作的好品质也能得到很好的养成。不过,这里所说的“轻声歌唱”,并不是说让学生用虚声、假声来演唱,它应是建立在实在的自然童声的`基础上。低年级孩子头声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自然声音位置的稳定,所以教师不必说“去找眉间发声点”之类的话,而是让他们用有控制的、轻声的声音来歌唱,久而久之,到了中年级再有意识地强调头声,学生就能很自然地寻找到那种感觉了。
3 正确的呼吸运用
正确的呼吸方法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一些情景或想象来促使他们正确的呼吸。并随时纠正学生吸气耸肩颈粗的不良习惯。在教唱不同情绪的歌曲时,不同的呼吸运用也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演唱雄壮有力的《共产儿童团歌》等曲子时,吸气应较沉着、坚定;演唱轻快活泼的《小鸟、小鸟》这些歌时,吸气应较轻快、灵活;在唱较安静、抒情的歌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吸气应较柔和、平稳、持久。在不同的情感体验中,学生才能发挥其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使演唱具有表现力。
4 歌曲意境的启发
比如在学习《卖报歌》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体会报童的痛苦生活,而以欢乐的情绪演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学生个个喜笑颜开,仿佛是在表现“阳光下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的情景和心情。这就偏离了作品本身的内涵。这时教师应及时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报童的生活状况,适时调整学生的情绪从欢乐走向凝重。又如在教唱歌唱《小白船》时,教师及时地启发学生对歌曲意境发表自己的感受,进行集体讨论,有的学生将天空想象成蓝色的海洋;有的学生提出夜空中应该是宁静的;还有的说月儿像小船,我和小伙伴一起坐在船上飞,小船儿轻轻荡漾在蓝色的海洋中……孩子们自己体会出的歌曲意境,要比教师主观灌输的想法更易让他们接受、理解并表现出来。
音乐教学论文6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对幼儿教学的关注越来越高,尤其是希望幼儿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因此十分重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幼儿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更能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这样就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就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学;音乐游戏;应用策略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音乐游戏结合幼儿最喜爱的两种活动,音乐能够放松幼儿的心情,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兴趣,这两者一结合自然就能充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重要性
1.音乐游戏的重要性音乐游戏是指在音乐过程中加入合理的游戏,以此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协调能力,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当中,能够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游戏,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使幼儿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有助于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语言技能。音乐本身就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若将其应用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幼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推动音乐品德教育教学。
2.音乐游戏的应用方法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中,一定要根据相应的策略才能够充分展现音乐游戏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要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展现出来,尤其要将音乐游戏的应用意义与幼儿教学的内在需求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另外,在应用音乐游戏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幼儿教师一定要将音乐游戏的应用目的与幼儿教学的教育目的进行统一,并且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来调整各项活动,这样才能充分展现音乐游戏的作用,才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策略
1.在幼儿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那么就需要重视音乐游戏的选择,只有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来选择最合适的音乐游戏素材,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第一个环节之中教师应将游戏情节作为开端,尽量选择与幼儿实际生活相符的音乐和游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参与捉小鱼游戏,首先可以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进行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扮演,如贝壳、小鱼等,然后贝壳在音乐停止前需要抓住小鱼,而小鱼就需要在音乐停止前避免被贝壳抓住,最后在音乐停止之后小鱼和贝壳都需要蹲下变成石头,直到下一轮新的游戏开始。这种类型的音乐游戏,不仅考验了幼儿的协调能力,更提高了幼儿的反应能力。
2.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之中,还可以在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方面呈现,教师可以将一些感性的音乐材料和结构图进行加工,或者对其进行适当加工,这样一来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重学习和玩耍的双向结合,利用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极高的参与兴趣,让幼儿不仅学会模仿,更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进行创新。
3.音乐游戏主要是将游戏作为助力,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用较为简单、符合幼儿认知能力的音乐来使幼儿接受这种教学思维,从而达到开展音乐游戏的教学目的,采用音乐游戏来对幼儿进行音乐符号教学,能够改变以往传统、枯燥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幼儿学习音乐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1、2、3、4、5、6、7等音符的过程中,可以将苹果作为音符标注对象,在几个苹果身上分别写下需要讲解的音符,然后让幼儿随机选取一个苹果,将上面的音符唱出来,这样一来,就能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加强幼儿的音乐技能。
4.处于幼儿阶段的幼儿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往往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一些不足,尤其是幼儿审美教育不足就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参与音乐游戏的道具制作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教师在选择一个游戏之后,就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参与道具制作,如糖梅仙子游戏中,教师就可以先对故事情节进行讲解,然后让幼儿独立思考如何去布置和制作相关的背景和道具,这样就能在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本文对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学的理念和方式也有所改变,在将音乐游戏应用到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实际生活来选择相应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审美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更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音乐教学论文7
[摘要]随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新规划的推行,促使高校艺术教育从理念到行为模式发生相应变化,地方高校融合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意义尤为突显,而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在改革中更是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深入研究重庆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调查与分析重庆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教学现状,就重庆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教学如何有效融合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可行性路径进行研究与梳理,通过融合本土民族民间音乐,从而构建更加完整且可行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重庆;音乐专业;教学改革;民族民间音乐
“本土音乐”泛指地域性音乐的母语、民俗、民风,音调的风格、色彩、调式、调性及其理论。地方性、区域性民族民间音乐,包括民族民间歌舞曲、劳动号子、山歌、地方戏曲等。[1]《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xx-2010年)》中提道:“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地方音乐是民族、历史、风土人情等的艺术化再现,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浓郁的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是大学生艺术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可贵资源。近年来,教育部对高校艺术课程标准进行了新的设置和调整,着重加强了对各地本土音乐的研究与实践,促使高校的艺术教育从理念到行为模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已成为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必修课程。
一重庆高校融合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意义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富饶的土地孕育出灿烂的巴渝文化。几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传承和创编了许多风格各异情趣不同的歌曲和器乐曲。“秀山花灯”“乌江苗族民歌”“土家民歌”“綦江吹打”“永川民歌”等等,都是重庆民族民间音乐中的经典,是我国本土音乐在时代长河中留下的文化财富,其文化价值无可替代。在当今世界多元化文化跨界创新的大背景下,我国原有的本土音乐传承与发展推动形式早已发生了改变。一方面促进文化间交流,刺激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而另一方面,由于当下对国际潮流音乐的推崇,忽略了对本土音乐自身特征的传承保持。高校作为本国音乐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需肩负起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音乐这一重任。将重庆本土民族民间音乐作为相关课程资料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是对主流音乐教育的重要补充与拓展[2]。这不仅可以丰富重庆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素材,完善整体教学架构与专业教学体系,更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二次创作,保持重庆本土音乐民族性与多样性,保证民族民间音乐不丢失、不守旧。传承创新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是融合的关键。高校拓展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内容为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引导学生把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符号与多元音乐表现手法、技巧、风格相结合,推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才是提升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表现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如,“川江号子”“跑马溜溜的山上”“华阴老腔”等等,这些新创作的作品不论在本土民族民间音乐音调风格的保持上还是在运用艺术表现手法上都让人耳目一新,使人既感受到了传统音乐的音画风韵,更体会到现代音乐表现手法的时代气息。
二重庆高校音乐专业融合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现状
虽然高校音乐专业都开设了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但由于涉及范围太大,内容太多,一般都是知识、结构、层次方面的介绍了解,属于一种点到为止的教学,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渊源、起因源点、旋律特点、方言俚语、风格特性无法做深入细致的讲解,更谈不上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上的传承创新了。教学结构失衡。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普遍以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为主导,我国本土音乐的教学呈现“附加”模式。截至20xx年,重庆设立了音乐专业的本科院校共9所,专业下设理论、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等方向,其中仅部分师范专业学生设立了民族民间音乐相关课程,课程设置呈现不平衡状态。在不完全统计中,大部分院校设置该课程为2学期之内,且每周课时在3小时以内,无法与其他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相比,课程量有限,学习效果不理想,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几乎没有设立专门课程。教学内容与手段传统保守。当前,重庆高校音乐专业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注重知识架构的宏观性,针对巴渝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介绍与学习体量明显不足。在对重庆相关高校学生所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的本地学生对巴渝文化与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兴趣很浓厚,但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与教学内容的限制,导致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大限制,学生的知识了解程度较低,且教师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手段单一传统,课程设计缺乏新意,教学形式很难满足实际需求,缺少互动,使学生逐渐丧失兴趣,更谈不上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外部扶持力度不足。90%的受访学生认为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非常必要,并且对重庆高校参与保护和传承地方民族民间音乐非常支持。但由于实践平台不完善,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使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没有形成良好互通,不利于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总的说来,目前重庆高校音乐专业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吸纳融合创新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重庆高校应该以此为教改方向,增强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和强化教学手段,加强学校与地方的文化互动,使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真正得以创新发展。
三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融于高校教学改革的路径
1完善课程结构
高校要完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必须从课程结构内部进行完善。首先是落实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设置。针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设置的普适性和独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比例调整,特别是非师范生需增加相关课程设置。其次是对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培养方案、培养体系、课程结构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此探索将重庆本土民族民间歌曲、器乐曲、舞蹈等引入高校艺术教育课堂,打造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特色。前期开设基础理论课(必修课),后期开设民族民间音乐创新课(选修课)。
2充实教学内容
重庆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形式丰富,趣味性、互动性强,要在系统性地收集整理归纳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各种元素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吸取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对优秀的作品要做深入细致的历史脉络挖掘,在艺术理论上进行完善提升,阐述其悠远的民风文化和民俗气息。重视课程设计、教材编订与更新,要做到抓重放轻,取优弃劣,落实理论实践双纲并举的原则,加强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与其他理论课、器乐课的有效交流与融合。
3优化教学模式
当下高校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多为教师讲授、视频观看等简单形式,互动不足,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因此,教学改革必须加强教学模式的调整与创新。需要与相对应的课程进行相互协调相互支撑,教学须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在引导学生整体学习发展的基础上强化个性化教学。要把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创作、艺术实践相结合,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创作中去,为此后的创新教学打下基础。
4建立实践平台
强化艺术实践,贯彻“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将民族民间音乐艺人请进高校、请进课堂,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民间,通过参观学习、文化走访、田野调查等形式组织课外音乐文化探究活动,鼓励学生深入当地少数民族生活环境了解当地的人文、音乐等[3]。通过切实的体验与了解,学生在演唱演奏民族民间作品时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还可以通过节目创作、演出编排等实践内容实现学、演交替双轨同步,让学生学之以用。另一方面,与本地文化教育机构、群众文化馆加强联系与沟通,共享资源,并就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实践建立长期合作,在音乐文化传承、音乐二度创作上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
5构建扶持机制
相关体制的建设与完善。教育部门和文化单位要协作互动,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以支持高校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工作和构建完整的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基地,并支持教职人员相关能力素养的培训。此外,扶持实践平台建设,促进高校与文化教育机构的联系。最终实现对师资队伍、艺术装备、经费投入、制度创新等全方位的保障。通过对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进行科学设置和合理调配,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从而促进重庆市高校艺术教育充分吸收重庆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增强高校艺术教育音乐课程中的本土文化养分,使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散发出时代的气息,唤起青年大学生对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刘金喜.本土音乐教育探索[J].艺术教育,20xx(06):107-110.
[2]冯国蕊.对“本土音乐进课堂”的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6):177-178.
[3]杨嵩.将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纳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专业音乐教学的探索———以黔西北地区彝苗音乐进课堂为例[J].歌海,20xx(06):112-115.
音乐教学论文8
在过去,音乐不在学生升学考试的科目中,所以整个教学环境对于音乐的重视并不高,在小学的音乐课程安排中,每周音乐课在两个课时左右,而在初中高中的教学中,音乐课通常每周只有一个课时,并且也可能会被其它考试科目占用,而大学的教学中,除了音乐专业的学生,音乐教学一般只是学生的选修课程,所以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并不受重视。但是最近几年,整个社会都处在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中,教学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也开始逐步改革,并且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末提出的素质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力求突破教学方式,培养综合型社会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方式开始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所以音乐、体育等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开始逐步受到重视,甚至在有些地区,成为考试科目,这对学科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便利条件。音乐教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音乐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
一、专业教师数量不断增多,教师教学理念仍然存在问题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最近几年,整个社会环境内的改革带动了教学体制的改革,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承载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音乐教师队伍的组成也就开始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音乐教学受重视的程度不断攀升,加上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雪球在不断增多,这就促进了高校的音乐人才培养,所以大量音乐专业毕业生,特别是师范类音乐毕业生,直接为音乐教学活动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专业教师数量不断增多也正是目前音乐教学存在的一个基本现状。
在看到专业教师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音乐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狭隘。有些教师认为音乐本身不是考试科目,所以也就没有教学成果检验的过程,并且学生如果日后不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音乐学习没有现实价值。这样的教学观念是很狭隘的,从当前的社会环境来看,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全面发展能力都有重要帮助,并且对音乐的学习,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教学理念上的问题,是目前音乐教学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有正确认识,才能保证在音乐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理念。针对教师教学理念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通过加强对教师教学理念的培训,树立起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来解决。一方面,在教师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培养教师的基本专业能力之外,还应当注重培养教师对待音乐教学的正确态度,比如可以增设一些专门的课程等;另一方面,对于在职的音乐教师,同样需要改变他们对音乐教学的认识,所以可以增加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在培训中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帮助音乐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及时纠正教师教学中的偏差。总之,专业教师的增多为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音乐教师除了基本的专业教学能力外,同样需要正确对待音乐教学的态度。
二、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家长对音乐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
对音乐教学的重视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保障,上文提劲提到,在过去,音乐科目由于不是考试科目,所以音乐教学活动始终不受重视,但是最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国家强调教育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音乐、体育等科目开始逐渐成为教学活动中的热门科目,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开始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音乐课的课时安排逐渐增多,音乐教学开始设置考评等,这些都保证了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了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完成,需要学校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对于音乐教学活动也不例外,音乐教学同样需要家长的支持,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家长对于音乐教学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音乐学习不重要,这就直接出现了家长不配合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况,这也会影响到音乐教学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今天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是需要家庭教育辅助的,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是教学效果提高的保障,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教师布置任务之后,家长直接忽视音乐作业,最终就直接导致音乐教学活动开展困难。因此,家长对音乐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是当前音乐教学面临的难题之一,同样也是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体现。
对于家长存在的对待音乐教学错误的认识,改变家长当前的想法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改变家长的态度,一是要增加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比如可以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传递正确的看待音乐学习的理念,打破传统的观念,这样才能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二是要以学生为桥梁,改变家长对待音乐的态度,让学生热爱音乐,并且认可音乐教学,那么在学生的影响下,家长也会适当改变对待音乐的态度。总之,改变家长对待音乐的态度,家长正确认识音乐教学,对音乐教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三、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应用还不够科学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方法创新是今天教学体制改革最为直接的体现,特别是核心素养提出后,现代教学体制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考试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更要求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同样对教学方式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音乐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与过去的音乐课中单纯的进行音乐知识和歌曲的灌输式不同,今天的音乐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丰富了音乐课堂形式,极大的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今天的音乐课堂上,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而在教学方式上,包括多媒体视频教学、小组讨论教学、课堂表演教学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今天音乐教学的现状之一。
教学方法的创新为音乐教学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条件,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很多音乐教师急于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很多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并不适当,甚至存在错误,导致新的教学方法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比如,在音乐理论知识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活泼课堂气氛,选择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而很多音乐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讨论内容有一定排斥心理,所以讨论教学发散学生思维方式的优势会因为学生对讨论内容掌握不多而大打折扣。所以说,正确应用新的教学方式同样是音乐教学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正确应用新的教学方式,就要求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教学方式适用的情况以及优缺点有准确的把握,同时,也要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进而保证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
四、课堂氛围逐渐融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仍有待加强
课堂氛围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特别是在今天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本身的个性就比较强,对课堂的要求也比较高,而音乐教学又是互动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说,课堂氛围的作用也就更为明显。从面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氛围还是非常融洽的,在教学活动中,整个课堂比较活泼,学生的参与度也比较高。所以课堂气氛逐渐融洽同样是目前音乐教学现状之一。
课堂氛围融洽得益于音乐教学本身的特色,而课后师生的关系同样会影响音乐教学效果,从目前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只停留在课堂交流上,今天的教学活动应当是全方位的,打破课堂限制的,所以说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不应仅限于课堂交流,课堂交流学生会存在一定的压力感,很难表达真实情感,所以从这一点而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改善,同样是今天音乐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彦奇,音乐教学现状与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20xx(09).
[2]张海月,音乐教学现状与问题解决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xx(13).
[3]金辉,音乐教学的发展研究[J],教育园地,20xx(06).
作者:曾超义 单位:凯里学院
音乐教学论文9
摘要:初中音乐课是初中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丰富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为学生顺利进入上一级阶段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做好初中教学对于学生们发展非常重要。初中音乐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音、体、美这些以前所谓的“副科”也越来越被重视。中学音乐课程是一门素养课程,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并在此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但是就目前来看,初中音乐教学并不是非常乐观,一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教学效果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学生不重视,课堂缺乏活力等,导致了现在的初中音乐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热情度不高的现实。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我们教学的任务,针对当前初中音乐课存在的问题非常有必要作出调整,来切实达到音乐课程教学的目标。
一、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初中新课程改革从20xx年左右开始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面向学生实际需求来设计、安排教学流程。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明确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那就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活动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流程中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一方面自己在课上说得有些过多,教师往往把自己放在课堂的中心,忽略了学情;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一方面与教师理念有关系,但更反映了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清。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一些传统乐曲、乐理等知识时,这些知识因为学生了解少很多学生不感兴趣,他们内心更喜欢那些时下的流行音乐,所以上课时要么专注度不高、要么就是不遵守纪律。据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调整的原则就是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核心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切勿就简单地结合教学内容“过”一遍就可以了,要采取有意思的形式使学生参与进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才可能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效果才可能更优化。
二、主动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是成长的一个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扑面而来,这些是需要教师主动地去消化和吸收的。其中新课程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一新的角色要求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减少了,事实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这就意味着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的设计者,无疑给教师的教学目标更高,要真正做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促进,很好地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而现在需要的是教师要有“一潭活水”,源源不断地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要了解学科教学、科研领域的新变化,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新课改理念和教学方法理论的.学习,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三、美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初中音乐课堂也承担着学生能力和素养培养的目标,也就是音乐课的德育教育功能。音乐教师要关注音乐对于学生心灵的启迪,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初中音乐教师就是审美的施行者,他们的趣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趣,所以教师要美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要把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初中音乐教材所涉及到的作品,大都是形式优美、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这就要求音乐的欣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知识。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欣赏者,这样才有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施教者。音乐艺术具有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因此音乐很难表现出复杂、抽象的东西,不能像小说、散文那样用形象性的文字描写出精彩的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呢?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了。比如,在欣赏古琴《高山流水》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高山流水非常之美,作为古典名曲的《高山流水》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述的故事吸引了学生,也为他们的音乐欣赏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学生在琴声中听出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听出了无尽的流水,也感受到了一种知音难遇的慨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潜在感情与音乐所表达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学生联想到很多,也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教育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要立足于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地改进初中音乐教学,展现音乐课程的魅力所在!
音乐教学论文10
【摘要】在初中教育阶段,随着学习任务的日益增加和愈加繁重,倾听音乐成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之余的一种减压方式,不仅可缓解学习压力,还能够使其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为改善教学质量都在积极尝试引入流行音乐,且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对初中音乐教学怎么引入流行音乐作探讨,并列出一些科学有效的举措。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流行音乐;引入
音乐教学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音乐教学水平与质量不仅影响学生的音乐水平,还关系到他们未来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这是广大初中音乐教育者所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流行音乐进行合理品味和欣赏,不仅能够拓展教学范围,还与他们的身心特点相吻合,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引入教育意义类流行音乐升华教学效果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入流行音乐,教师应始终明确引入流行音乐的目的是为教学提供服务,不能脱离教育范围,要注重流行音乐的主题和宣扬理念。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可引入教育意义较强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在倾听和赏析时能够体会到流行音乐中的教育意义,对自己的内心所触动和感悟,使其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能够在思想意识上有所转变,达到陶冶情操和熏陶情感的教学目的,从而升华音乐教学效果。举个例子,在《七子之歌——澳门》教学实践中,歌曲内容是作者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受尽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教师可以爱国为主题引入几首具有爱国情感的流行歌曲,像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刘德华的《中国人》、屠洪纲的《精忠报国》和谢霆锋的《黄种人》等等,这些流行音乐慷概激昂、节奏酣畅淋漓,散发着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通过聆听产生教育意义。如此,教师将教材中的歌曲与流行音乐相整合,引领学生结合这首歌曲创作背景,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深入体会歌曲中蕴涵的爱国情感,从而深化他们对祖国母亲内涵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流行音乐改善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人生成长阶段,他们正处于思想发展和意识形成的特殊时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流行音乐来帮助学生塑造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为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当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流行音乐,借此提升他们参与音乐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并使其在音乐熏陶下身心得以良好发展,在音乐氛围下对人生和生活有所感悟,发挥出流行音乐应用有的辅助性教学作用,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青春舞曲》教学时,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文地理风光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强大的视觉冲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点燃其学习这首歌曲的热情。接着吗,教师可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心理且具有青春色彩的流行音乐来播放,诸如:魏晨的《梦的怒放》、杨培安的《我相信》、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和周华健的《心的方向》等。通过倾听不仅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努力帮助他们克服羞涩情绪,使其积极地参与歌曲表现且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还能够让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使他们感受到流行音乐的魅力和价值,以此在课堂上传递正能量。
三、增加流行音乐的欣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教育价值和教学作用,应组织学生增加流行音乐的欣赏范围,带领他们尽量多欣赏一些有意义的流行歌曲,不仅可利用课堂时间,也可运用课余和课下实践,以此丰富整体音乐教学内容。当然,初中音乐教师在引领学生欣赏流行音乐时应把握好度,客观对待流行音乐,不能盲目或者毫无目的的去欣赏,而且数量也要把控好,重点是关注引入流行音乐的质量,真正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例如,在学习《冰山上的雪莲》这首歌曲时,这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属于中国民歌,教师可选择部分具有民族意义类的流行音乐,像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韩红的《天路》、李娜的《青藏高原》和腾格尔的《马兰花》等。这些民族歌曲将传统音乐和流行元素有机融合,深受初中生的喜爱与青睐,它们虽然传统的中华民族歌曲不同,不过也具有民族韵味,能够拉近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之间的关系。通过倾听,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流行音乐中蕴涵的民族元素,不仅有利于对新歌曲的学习,还能够拓展课堂教学范围,开阔他们的音乐视野,并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以及对民族音乐充满热爱之情。
总结
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和实施,还是新时代教学的需要,更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应积极引入流行音乐,对教材内容进行很好的补充,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并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注释参考】
[1]梁箐瑜.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J].明日风尚,20xx,14:170.
[2]侯翎.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引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xx,13:194-195.
[3]王雅馨.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解析[J].新课程(中),20xx,09:177.
音乐教学论文11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概念,继而探讨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最后分析了奥尔夫音乐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索运用及其意义。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发展现状职业教育探索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简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起源于德国,现今在全世界流传最广的一种非常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著名、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是由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1895—1982)所创立的。它以节奏作为基础,结合唱、奏、动、听进行综合性音乐教学,让音乐、舞蹈、语言、戏剧等融为一体。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发展现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国外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才进入,目前还没有在小学、中学、大学及其职业学校中大力推广,幼儿的奥尔夫音乐课在中国目前也只能是在探索中。因此我们中国的音乐老师有这个迫切需要去接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取国外音乐教学精髓,融会贯通中国的本土文化艺术,探讨出适合中国音乐艺术教育的奥尔夫课程。
针对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受到过正规的音乐系统学习,对音乐存在着很多的误区,比如认为是豆芽课、或者觉得技术性很强音乐理论枯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是我们老师首要思考的问题,运用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我发现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了,老师教学状态也很好了,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总结奥尔夫音乐教学运用过程,发现奥尔夫音乐教学在我们职业教学中有很大的意义。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究运用
1、声势的运用
什么是声势?能够发出声音的身体动作。跺脚、拍腿、拍手、捻指是四个基本声势动作。
当学生对这个声势比较熟悉后我会提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创意不一样的声势,比如他们会用拍桌子的节奏来理解各种音符。最后当学生掌握好了基本的节奏后我会用卡农的方式(复调音乐的一种,像轮唱的方式,这里不唱只是做声势动作,如果歌唱也是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演唱)让学生去感受声势的效果,对学生即是挑战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因为他们在这个活动中感受到了节奏的变化乐趣以及挑战成功的喜悦。
2、综合性的.运用
综合性的奥尔夫是很有代表性的特色,在课堂中常常把音乐和舞蹈、语言结合起来,针对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选择一些有谱曲的古诗词给他们学习。
其他的一些古诗词能唱歌的都可以这样去运用,比如李清照《一剪梅》,还有李煜的《虞美人》,还有谷建芬老师作曲的那些唐诗。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运用了朗诵、唱歌、舞蹈、表演等各种形式,既锻炼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也给他们了一个很轻松的空间创意,把课堂给孩子们去发挥,这样远远比我们老师强行灌输给孩子知识有趣的多,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只是在课堂中老师至始至终起着一个串联的作用,点到为止,启发诱导。 3、即兴创造的运用
即兴创造是开发孩子大脑,锻炼大脑灵活运用的很好的一种手段。在前面的两个运用中其实都贯穿了即兴创造的手法了,一般我们都会让老师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后再让学生创意。有一个课例是启发学生一个人的创意以及体现团队协作能力和即兴表演的,音乐《拨弦》,我让学生先去细心欣赏音乐,根据音乐听听里面有什么故事,听完后请学生给我们讲故事,然后去邀请同学跟他一起把故事情境随着音乐一起表演出来。这个时候可以看出同学们内心对音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只要他们的故事,符合音乐特性和风格,都很精彩。
世界一位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对音乐有这样的诠释:“音乐是比一切智能、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在职业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1、回归人本性让他们真正的快乐
奥尔夫先生说过:“奥尔夫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只有我们自己的身体在游戏中体会到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在音乐游戏中有节奏地让身体动起来是回归到人的原始本性,举例说明,干活的人们习惯喊号子,我曾经在渝东山区看见农民抬石头的时候,走在前面的一个人会领唱号子,后面的人接着和,而且声调会有变化,前进的脚步都是一致的,很有节奏。这时候你会看到他们的脸上泛着喜悦的红光。还有小时候在小三峡里看见拉纤绳的纤夫,他们都有自己时而铿锵时而悠长的船工号子。可见音乐节奏其实是无处不在的,节奏能带给人们力量带给他们快乐,音乐的潜能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我们只要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就不难挖掘出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2、情商的培养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我们通过很多的集体活动就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如何,有没有沟通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活动中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孩子们去创意思考,还要勇于表现出来,如果看出某些孩子在这方面有些缺乏,在活动中一定要鼓励孩子去积极参与,不管他们表现的怎么样最后都要给他们赞扬。当孩子们受到鼓舞,在今后的集体活动中会积极起来改变以前胆小或孤僻的性格。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培养孩子们完善的人格都是很好的手段。
3、在轻松的游戏中学到音乐知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经常把音乐的知识隐藏在活动进行中,通过活动的过程来完成我们的音乐目标,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在他们不知不觉的游戏中进行的,所以在轻松中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这也是我们做老师最想看到的结果。
一位早期的奥尔夫教师凯勒(WilhelmKeller)曾强说过:“指导和督导教学中的发现和即兴,其备课投入的谨慎是其他任何教学无法比拟的。在表面看起来的轻松过程背后,沉积了教师艰巨的劳动,因为他必须深思,使种子发芽的最佳土壤是什么?”
参考文献:
[1]《新千年的奥尔夫》.
音乐教学论文12
摘要: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教育,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无穷无尽的。小学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不仅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它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在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积累的教学经验有了些新的思考,与同行们共勉。
关键词:合唱;思考;音乐课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的合唱歌曲,这些歌曲的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还有很多深受学生喜欢的儿童合唱歌曲。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只教唱一个声部,把合唱改成了齐唱,有的干脆不教了。我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原因:教师对合唱教学缺乏认识,教学环境的限制……但主要的还是教师对合唱教学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期以来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对合唱产生了畏惧感,最终导致放弃。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合唱教学,坚守“音乐课”这块空地,普及合唱艺术,从而让学生在合唱教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等,对此我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开展了合唱教学的研究。
一、兴趣培养
学生所处的音乐环境会制约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各种影视、广播等音乐媒体,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听到的都是通俗歌曲,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是优秀的合唱歌曲,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呢?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合唱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唱好每一个音符,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常以兴趣入手,对同一首歌进行合唱与独唱的对比欣赏,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合唱带来的巨大感染力。还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如《黄河大合唱》《蓝色多瑙河》等等。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感受合唱的魅力。
我还经常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进行简单的合唱训练,例如,拿到一首可听性、可唱性较强的歌曲,我通常从节奏入手,过渡到分声部视唱旋律,从简单的轮唱再到两个声部的演唱,循序渐进,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我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对一些简单的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改编成合唱歌曲让学生来唱。
二、注重方法
前年参加了宁波国际童声合唱节,观看了他们的现场排练,使我对合唱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以往的合唱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抬头、挺胸、收腹,造成了学生紧张的状态,而他们的教学中老师特别强调的就是学会放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本没有强调他们抬头、挺胸、收腹,反而让他们跟随来势做各种姿态有趣的动作,如“挎部扭一扭”“脖子扭一扭”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放松中激起了对合唱的兴趣。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我也经常使用这一招,使学生学习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
在合唱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呼吸习惯的培养,我会把孩子们带到特定的想象意境中:“一天,爸爸、妈妈带着同学们去逛公园,看公园多美呀,那花,那草,那树,同学们的眼睛都来不及看,突然,同学们看到了一位小时候最要好的,但是有二三年时间没见面了且天天想念的好朋友,那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指导学生用惊讶、惊喜的表情(无声的“ha”,自然、放松、张开,以口腔吸气为主,口鼻同时进行的快吸动作)进行表现,每次从意境引入着手进行惊喜、惊讶表情训练,把它熟练成一种无意识的习以为常的吸气动作,指导孩子们在歌唱时运用这种惊讶、惊喜的歌唱激情,而不是纯粹的吸气动作。
培养孩子们合唱听觉习惯,也是提高合唱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听音、听节奏、听旋律等步骤加强听觉训练,建立合唱听觉习惯。训练开始,我指导学生从要求自己怎么唱的关注点转移到集中听自己歌唱的声音上来。接着进行二个声部的和声音程训练,唱前先明确两个声音合在一起的音响效果,再找到自己的音高,通过琴声给予的和声音响效果,一边唱、一边听,一边调整合唱音响效果。
在教学中,合唱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像孩子们走过的成长道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音乐老师耐心地进行训练。
三、辅助形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最基本的艺术功能就是表现情感,表现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但是音乐又是比较抽象的,具有想象空间,能够表现最复杂、最深刻、最细微的内心世界,这些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现的。
传统的`合唱形式以唱为主,不能充分表现出音乐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因此我们必须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中加入恰当的舞蹈、打击乐。在日常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加入打击乐或者简单的律动,对合唱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在教唱二声部歌曲《小白船》时,先让学生分声部用竖笛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比较好地得到解决。
四、教学细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课堂上如果单项进行合唱学习终究会将学生引入一个死胡同,我们的合唱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生活出发进行教学。
1。根据合唱歌曲,设计教学环节
好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步步渗透,把双声部的教学设计成不同的情境。二年级《同坐小竹排》中,可以在歌曲前加入两个声部的训练,设计成学生模仿壮族的对唱“小――妹――”“小――弟――”。
2。根据学生实际的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学的加减法”
3。合唱教学时,发挥音准好的小老师的特长
一个教学班里,总有音准特别好的学生,同样,也有特别不好的,而大多数是居中的,要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在教唱五年级某一课时,第二部分的合唱虽只有一个乐句,但集体唱还是出不来效果,这时学生们自发地选出6个小老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合唱,同学们终于能够听到纯净的和声,教室里可安静了,接下来大家就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分成两个声部认真练唱。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准!但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听觉的积极的训练。
五、自身修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养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反之,教师自身修养不高,对合唱不感兴趣,则会影响合唱教学的展开。关于这一点,我们音乐老师应多向专家请教,可以多听音乐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
香港的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经说过:“搞好童声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合唱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以合唱的基本学习和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才能够使下一代的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继而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论文13
摘 要:视唱练耳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它涉及到培养一个人的视唱、音乐听辨以及乐曲表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历来受到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应对措施,对如何提升视唱练耳的教学质量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视唱练耳;课程综合性;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第十三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已圆满落下帷幕。同往年相比,本次大赛首次纳入的合唱比赛,令人耳目一新,而在合唱比赛中,四声部视唱测试又成为整个合唱比赛的一大亮点。四声部的视唱从音乐的角度上说,它体现了音乐学习者对视唱、旋律听觉、和声听觉、节拍、节奏的准确,以及对乐曲综合能力的掌握。这些都是通过视唱练耳的学习得以训练和提高的。作为一名在高校中从事此课程教学的教师,我想在此对视唱练耳的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视唱练耳是一门外来的学科,它作为一门音乐教育的启蒙课程,同时作为专业层次学习的必备训练手段及技术理论课程,历来受到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人们的重视。
通过视唱练耳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音乐感受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的为音乐实践服务,因此,它是学好其他相关音乐课程的重要基础,正如中央音乐学院赵易山教授所说,"视唱练耳的确是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重要课程"。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课程的综合性是近年来教育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也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一专多能"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或少数高等音乐教育的教师是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宗旨。而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较为全面地、带有普及性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视唱练耳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贯穿于音乐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相互渗透中,是音乐理论与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的再现。所以,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加强视唱练耳与其它音乐课程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势在必行,因为它也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视唱练耳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
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联系密切。脱离了基本乐理知识视唱练耳将无法进行。在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乐理对视唱练耳起到理论上的支撑和指导作用,使教学更具理性化。音高、节奏的认知和听辨,音程、和弦的性质与结构的掌握,各种速度、力度、及其它表情术语的熟悉等都需要从系统的乐理课中获得。而视唱练耳对乐理又是一个具体实践的成果展示,具有可感性,二者互相渗透、联系紧密。
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中,过去更多的是注重学生音准和听辨能力的训练,这是必要的,但忽视了视唱练耳练习中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增加学生掌握歌唱中正确的呼吸、发声技巧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有一定的意义。
常见的四声部合唱,就是建立在多声部视唱的基础上。多声部视唱表现力丰富,尤其是多层次的立体节奏,各种类型的节奏交错进行,节奏线条较为复杂。合唱这个多声部元素就是建立在唱好单声部的基础上,在和声学音乐的理论原则和运动规律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唱好一部合唱作品,必须建立在良好的音准、节奏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立体音乐思维,进行横向、纵向的整体把握,协调配合,才能完整的表达音乐构思。
二、视唱练耳的教学现状分析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对普及视唱练耳的素质教育也有更高更新的认识。如各种形式的音乐考级层出不穷,其中的音乐素养考级,就把视唱练耳作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同时,音乐素养学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迎合广大爱乐者的学习要求。然而,也有许多不容乐观的地方,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部分学生视唱练耳的学习现状来说,是值得研究和深思的。
(一)基础音乐教育的欠缺
众所周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包括部分专业音乐院校音乐教育系)所招收的学生,其来源主要为普通高中毕业生或部分师范类艺术中专毕业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受到过良好的音乐基础教育,没有或者很少具备一定的基础乐理知识。在我所生活工作的西部回族聚居区此现象尤为突出。由于受当地文化背景的影响较深,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音乐教育更是无从谈起。他们所受到的基础音乐教育,以及自小到大的生活环境与民族文化背景,决定了这些学生在音乐的视唱和听觉方面能力薄弱,音乐知识欠缺。
(二)扩招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音乐专业的招生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近几年我国教改的新举措,是普及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音乐教育的特殊性,扩招前专业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常是1对1的进行教学。然而扩招后,许多教师不得不承担起大量的教学任务,从而出现扩招后师资力量的短缺的现象,是导致教学质量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视唱练耳课程的特殊性,它需要一批具有专业能力强,键盘技能好及综合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老师进行教学。而目前,除知名的音乐院校有专门从事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师外,其他大部分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师无论从专业对口,学历层次,学术能力,师资结构等方面离高标准的专业要求相距甚远。如我所任职的音乐院校目前从事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师只有两名,要达到合理的师生比例是远远不够的。
三、对视唱练耳教学的改进措施
前文提到的由于"基础教育的欠缺、师资力量的薄弱"等原因造成的种种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让视唱练耳这门课程真正发挥其作用,使学习音乐的学生,能成为"复合型"的人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基础,树立"分层管理,分流培养"的教学理念
扎实的专业基础对任何一个学习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视唱练耳这门课程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老师更应注重对学生基础技能的训练,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学生,如多进行模唱、构唱及旋律、节奏的听辨,用乐理知识指导学生对调式、调性、色彩的听辨以达到学生基础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对学习视唱练耳的兴趣。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可采取"分层管理,分流培养"的教学模式, 如对部分学生通过考试达标后,可同意他们提出的"免修"申请;对视唱练耳有一定基础,又对学习具有积极性的同学,采取"选修"制;对少数视听、视唱能力较强,并有意进行更高层次的深造的同学采取"主修"制。例如近两年,在某些知名的音乐学院中举办了视唱练耳的主修音乐会,使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得以提高,并使主修此课程的师生看到了丰硕的学习成果。因此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定期举办类似的视唱练耳主修音乐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的积极性。这样一来不仅符合国家教委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而且可以为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相适应的的教育方式,在不增加授课教师负担的情况下有利地整合学生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打造一支较强的专业师资队伍,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由于扩招,大部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专业技能小课的教师,周课时数由原来10节到现在的30节;专业小课改为小组或大班课。就西部某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由于师资薄弱、学生多、教学设备配套不完善,导致视唱练耳课每个班级上课人数多达七十人左右,同时,由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音准节奏无法保证,致使因材施教难以正常进行, 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这些都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解决扩招后师资不足的问题,关键是建立一支专业对口,学历层次较高,结构合理、业务能力较强、能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师资队伍。首先,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发挥老、中、青传帮带的作用。其次,学院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选派部分教师去更高水平的音乐院校进行观摩和学习,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在职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提高学历层次;同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进行讲学。从而使教师团队不断学习新知识、改进教学理念,使师资力量得以加强,以适应和满足新课程的需要。
新的教育教学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更多的发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与探讨,经常采用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
(三)加强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的全面认识,促进学风建设。
现行的"宽进宽出"制度是造成音乐教育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部分学生在进校前对视唱练耳的基础知识没有更深的积累,只了解简单的简谱或线谱知识,同时,学校对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也没有底线的要求,再加上视唱练耳考试的分值占总分比例较低,只要技能课考试过关,就可以走进大学的校门,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对视唱练耳的重视程度。例如在本学年我学院某班的视唱练耳考试成绩中,及格率高达70%,然后优秀率仅为5%。这充分地说明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在大学的视唱练耳课程学习中,他们的最高标准就是"60分万岁",根本没有对视唱练耳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上课好像仅仅是为考勤而来,学习中缺乏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忽略了知识的积累是靠学习者不断的反复、不断磨练才能得以掌握和提高的。
视唱练耳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视唱和音乐听记。视唱是借助于视觉进行视谱的,但更重要的是凭借内心听觉将乐谱中的内容通过人声加以实现,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往往只是一味的反复模仿,课程的单调性使部分学生常常持漠然、消极的态度对待视唱练耳课。因此,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听多唱、加强视唱练耳与乐理知识的融合学习,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例如鼓励学生多参加合唱排练,各种形式的声乐演唱以及优秀音乐作品的赏析,通过听、唱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的去理解音乐的各要素,提高内心听觉能力,培养学生对视唱练耳的兴趣。其次,通过课堂回课与课后的抽查的方式作为平时的考核成绩,加大视唱练耳课程的检查与考核的力度,达到改变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和态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注重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
视唱练耳课虽是一门以技术训练为主的课程,但它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重复,而是艺术化的教学活动。这一艺术目的在学生中并没有引起重视。多数学生在平时的视唱练习中总是特别注意音准、节奏、节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视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所以在授课时,应提倡教师进行艺术化的视唱练耳教学,深刻认识和全面分析音乐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音乐情感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因此,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视唱,通过有表情的视唱,既能对音乐的各要素进一步了解,又能积累一些音乐语汇,将音乐中的乐句划分、旋律的强弱以及节拍的律动、表情术语的运用等在视唱中体现出来;再如,通过欣赏贺渌汀的《牧童短笛》使学生了解它是一首二声部五声性,具有巴赫创意曲之风的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钢琴作品,无论从调式、旋法还是表现力上都是西方音乐无法比拟的,从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所带来的艺术魅力,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视唱练耳是一个综合而又系统的课程,作为专业层次学习的必备训练手段和技术理论课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从事该专业的人们所重视,因此,如何全面提升视唱练耳教学水平,培养一个在音乐上具备规范而科学的视听能力,并能够较深刻地解读音乐作品,将自身对音乐作品的解读运用合适的方式传达给受教育者,是从事视唱练耳教学的工作者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
音乐教学论文14
摘 要: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需从小学抓起,但是就当前小学音乐教育而言,情况堪忧,尤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弊端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不受重视、教学设备落后、音乐教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因此,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 音乐教育 措施 建议
引言:目前,国家非常重视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员,人们早已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盲区”,现状令人甚为堪忧。本文主要分析了此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改革尚不深入,改革方针不能很好地落实,甚至有的还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很多学校还将升学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奖金挂钩,于是利用体、音、美课补习文化课成为农村小学的正常现象。[1]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其自身缺少文化,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考上好的中学、大学是摆脱农村劳作生活的唯一出路。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成绩,把音乐课程当成“副课”而从不重视,更不提倡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2、教学资源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础的教学条件教学就无从谈起。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学硬件投入本身就很紧张,而用在音乐教学设备等资源添置上的资金就更是微乎其微。很多学校连普通的风琴都没有,更不要说专门的音乐教室、专业器材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了。因此,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
3、教师专业能力欠缺。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2]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中有不少并非音乐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甚至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能唱几首歌、会一个简单的乐器就开始教学。这些教师本身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对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和艺术熏陶了。而对于从事音乐教育老师本身来说,学校的不重视、自身对本课程认识的不足等情况也导致教师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动力,甚至敷衍了事。
4、教材设置不合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适合该阶段的.教材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现在的很多音乐教材根本不适应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教材比较深奥,内容设置不合理。甚至征订教材的老师并不是教音乐的老师,导致了所订教材的不适宜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只好抛开课本来教学,这样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缺乏系统性。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进的对策
1、加强重视,加大教学设施投入。要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首要任务是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开展和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教学,重视音乐教师。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考核标准,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规范化、切实有效。另外,还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如增加电视、各种器乐、光盘资料等,改善现有的音乐教学条件,调动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有教学热情和基础的教师也大多闭门造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领导再重视、教学设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3]因此,引进专门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要求音乐教师规范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3、教材选择注重针对性。要全面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水平不能忽视教材选取的环节,在教材征订的前期要做好调研和考察工作,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征订的工作应征求授课教师本人的意见,避免外行选择了不合适的教材而导致教材征订的形同虚设,不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4、因材施教,创造音乐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4]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重生动性和技巧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甚至人格塑造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更应该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只有认识到不足并积极改进,才能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边靖安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J]。实践探索,20xx(6)。
[2]王玮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J]。大舞台,20xx(6)。
[3]赵博如何发展农村音乐教育[J]。吉林农业,20xx(11)。
[4]赵靖促进农村学校音乐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8)。
音乐教学论文15
一、小学教学创新教学的背景
(一)音乐的教学在一些地方遭到忽视
纵观音乐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先贤们对于音乐的重视程度就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孔子对于其弟子要求掌握的“六艺”中就包含了音律这一条,由此可见先贤对于音乐的重视。因此在当前的个人自身素养的培养中,也就不难理解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将音乐这门课程的学习列入到小学生的学习范围中。但是随着应试教育在我国逐渐推广,一些地方教学工作者片面地重视学生主干课程的学习,将音乐课程的教学时间不断地人为缩短,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基本的音乐学习,甚至在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乐这门课程。所以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要想将音乐教学的有效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进行改进,音乐教学就很难得到改变。另外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在一些地方也比较缺乏,这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也是不利的,音乐创新教学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的主动学习去共同承担,并不是改善教学环境就能够取得成效的。
(二)音乐教学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小学的音乐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学生对于基本的音乐乐感的感知能力和相关的理解力相对于教师而言必然是比较差的。但是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对于音乐的教学还是主要围绕音乐教材去传授相关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主要是因为这样的音乐教学没有充分认识到音乐作为艺术范畴的一部分始终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状况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如果只是单一地按照教材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就会限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象空间,这对于部分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而言是不利的。所以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需要从教学理念以及音乐的基本属性出发去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也是小学音乐教学需要创新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主要方式
(一)音乐教学主要遵照音乐的基本属性
小学音乐的教学范围虽然只是基本的音乐乐理的讲解,但是哪怕是简单的乐理知识都包含了音乐先贤们的智慧和善于发现的精神。因此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善于发展生活、探索自然的基本意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了解音乐的起源和音律的基本规律,还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音乐歌曲谱曲和作词的基本背景,这是小学音乐教学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大要点;另外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地向学生强调主动学习的意识,因为由于小学生群体自控力在该阶段本来就比较弱,其自身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需要督促学生去抵制一些消极因素,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显然对于音乐本身而言,其毕竟是人为创造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只有教师和学生充分地认识到音乐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产物,并且基本了解其基本属性,才能很好地进行相应的创新教学。
(二)音乐教学创新教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理解认知能力
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首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整体认知能力。具体来讲,学生对于一首歌曲的词、曲以及演唱方式是否能够快速地记忆并且基本理解这是音乐学习中的核心问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力直接决定了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能否快速有效地将某堂音乐课重点传递到学生那里。因此学生对于教学信息的反馈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态度将会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显而易见的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并不可能完全要求学生在每一堂音乐教学中都能够很好地理解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理念,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准确地获取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对于其后续的音乐学习的信心而言是十分关键的。因此教师需要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不断地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比如对“1、2、3、4、5、6、7”这七个音符的掌握就是音乐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教学内容。因为这几个音符可以说是所有音乐谱曲最基本的要素,显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如果能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奥秘对于音乐教学的学习将是十分有帮助的。总体来看,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教师从音乐特性和音乐的发展史出发去进行基本的教学思维的转变,而对于学生而言,音乐的学习需要自身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乐感,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自身对于具体的音乐元素的把握和分析是否能够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延伸性,也就是说,学生对于音乐词曲的认识理解能力是否可以进行利用甚至自身能够灵活运用再加工,这也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希望看到的局面。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的创新其实教学的主客体之间相互合作以及各自责任体的再出发和良好的本质循环,而音乐的学习只是这种模式的基本体现。
【音乐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论文08-10
音乐教学论文06-12
[精华]音乐教学论文06-12
中职音乐教学教育论文11-08
有关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04
音乐教学论文(15篇)11-02
音乐教学论文15篇11-02
音乐教学论文合集15篇11-02
(通用)音乐教学论文15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