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3 15:12:03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教育教学论文【实用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教学论文【实用15篇】

教育教学论文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照这一理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一、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是真正地开动了。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度的气氛。因此,巧妙地设置问题是一种教学艺术境界。

  首先是时间上要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在每节课的起始阶段,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内容怀有好奇心,注意力比较集中,应把握这一时间,用新颖的方法、生动的语言、别致的形式、巧妙的手段把学生引入一种亢奋的状态,使新概念的引入水到渠成,使新问题的`解决得心应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以“印度国王奖赏发明家”的故事引入新课,能立竿见影地使学生迅速进入“战备”状态。

  其次是在知识接受上要巧。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点,以及知识理解由易到难的交替点,巧设问题情境能畅通思维、钝化矛盾,达到“柳暗花明”之效果。如“等边三角形”性质的教学是在等腰三角形性质基础上进行探究,这些内容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已有所了解,在学习时往往处于囫囵吞枣的状态,缺乏较全面的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叠”,从动手中体会研究对象的性质,从观察中得出所学的结论,再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生就能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有较全面的认识和较深入的理解。

  再次是问题设置坡度要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深入认识问题。如讲《梯形中线位定理》一节时,可分设若干个问题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入手,让学生经历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猜想梯形中位线的性质、通过动手剪拼验证猜想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二、创设开放情境,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创设开放式情境,可激发学生从不同的方面、途径、角度去寻找与学习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有重要的意义。如在学习了因式分解的方法后,给出一个三项式,先用提公因式法,再用公式法分解因式,让学生经历方法的形成过程。学习分式方程后,让学生以此为背景编一道实际应用题,编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

  三、创设应用情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代数学的发展要求数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上,重视所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这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合适的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抽象知识之间的桥梁,它一方面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存在于生活实际之中,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对接受新知识的渴望。如在讲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时,把运动员跳水的最大高度问题抽象成抛物线问题,把物流公司的运费、里程、利润问题构建成二次函数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创设美学情境,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看它,很有趣。”作为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数学学科中的美,让学生感到数学不枯燥、数学中有美,从而对数学中所蕴涵的美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维持长久的审美情趣、创新兴趣。现实生活中大量有关数学的图形,有的本身就是几何图形,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例如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欣赏“海上日出”美景的同时,感受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变化;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中获得“五环”旗的欣赏美感。同时,教师培养学生发现、创造美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

  五、创设德育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德育情境,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能让学生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陶冶、爱国情感得到升华、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念更加坚定。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就有许多可挖掘的德育资源。如在《正多边形和圆》教学中,可介绍祖冲之从圆内接六边形边长的计算开始,一倍倍地增加圆内接多边形的边数,最后算出圆内接12288边形的边长,得出了圆周率的数值,这比欧洲得出同样结果要早1000多年。

  数学研究的对象充满了矛盾、运动和变化,数学知识规律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如代数基本运算中的加和减、乘和除、乘方和开方,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又如两圆圆心距的大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质的变化,即两圆位置关系的变化,反映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诸如此类的内容,只要我们注意挖掘,在数学中比比皆是。适当地以此创设教学情境,就能有效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教育教学论文2

  内容摘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因此结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影响,十分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建议,希望可以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培养方向,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其能转变成为卓越教师。

  关键词:卓越教师;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教学需求

  20xx年,我国教育部在统筹分析当前教师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建议,认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强、自我发展能力突出、专业基础扎实的中小学教师,希望能够改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情况,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确保中小学教育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在此情况下,为了能够让中小学教师逐渐迈入到卓越教师的队伍,就要结合各学科情况对教师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改革方案,凸显教师培育工作的综合效果。在对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教育培养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教育教学需求的重视,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争取能够全面提高教师培育工作的质量,打造高效卓越教师队伍。

  一、卓越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征

  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下形成的卓越小学语文教师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并且卓越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征从多方面得到适当的体现,要想对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首要工作就是对教师的专业特征加以明确,联系教师的专业特征对教育教学需求进行解析,为教师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1]。一般情况下,受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征主要从共同特征和专业核心特征两个层次得到相应的体现。首先,从教师的共同专业特征看,卓越语文教师要具备强烈的职业动力、独特的个人魅力、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行为、高效的教学管理能力,并且在组织开展教学指导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究;构建复合性较强的.知识结构,能够将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作为核心,对学生实施多层次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觉参与到科学研究活动中,通过科学探索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发展需求、发展趋势等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进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组织规划体系。其次,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专业特征看,具体特色从精湛的教学指导能力角度表现出来,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则可以发现,卓越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具备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能够按照教学需求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指导,突出教学优势;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处理,增强教学过程的诗意化程度,使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作用得到全面系统的发挥;要注意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全面教学评价,客观认识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学生实施专业性教学指导。对于卓越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只有全面彰显出专业化教学特征,才能使卓越教师更好的为小学语文教育服务,促进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2]。

  二、卓越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需求

  在对卓越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全面凸显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就要对卓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争取形成对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方向的正确认识,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活动的优化开展,切实彰显教育实效[3]。下面就对卓越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需求进行系统研究,明确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一)教师需要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基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促进自身专业教育组织效能的提高,更好的为小学生群体提供语文教学指导服务,就要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加以把握,并按照语文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对教育实践活动加以调整,确保可以全面凸显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对高效课堂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组织活动的现实需求将先进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组织活动中,把握教育活动的本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本质,对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形成更为科学明确的认识,进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拥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成为卓越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和培育教育理念,确保能将教学实践活动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实施更为科学的教学指导,确保可以发挥出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功用,深化学生群体的思想认识,全面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效果[4]。唯有如此,在卓越教师培养工作中使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和践行先进教育理念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和谐统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优势也会逐步呈现,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逐步发展以及小学生培养工作的深入贯彻落实起到促进作用。

  (二)教师需要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发现教学组织能力的强化是教育教学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组织能力,才能为其成为卓越语文教师奠定基础。因此要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应的措施使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需求得到满足,切实增强教师专业发展效能[5]。其一,要引导教师进行反思,主动反思教学现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复验证,确保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彰显教师的自主性、自律性以及自发性,能够不断发现自身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调整,在不断改进中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组织风格,向着卓越教师队伍迈进。其二,教师要主动向同行学习,与同行共同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加以分享,并学习他人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使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此过程中,普通小学语文教师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教师的卓越教育指导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教师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参与科研活动是新时期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重要需求,只有不断参与科研活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进而向着卓越教师队伍迈进。同时,科学研究的自觉性也是卓越小学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只有教师能结合自身专业发展需求不断参与到科研探索中,才能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入理解全新的教育模式,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系统革新[6]。因此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影响下,应该为教师积极参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创造条件,在引导教师走向卓越的实践探索活动中,使教师对科研工作行程全新的认识,不断针对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做出实践探索,促进教师实现内涵式发展,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发育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生成长发育方面的引导作用也较为突出,因此应该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性,在组织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师培养方案,确保教师可以更好的为小学生提供教育指导服务,凸显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永菊。践行“师退生进”的卓越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J]。科学咨询,20xx(51):102—103。

  [2]赵海红。卓越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语文方向系列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36(3):77—80。

  [3]秦艳。调控教学节奏成就卓越课堂——浅谈小学语文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策略[J]。新课程(上),20xx(6):67—67。

  [4]张建英。需求分析教学改进学校发展——记重庆第二十三中学校本研修之路[J]。重庆与世界,20xx(33):72—73。

  [5]徐兆洋。追求卓越的职前小学教师实践教学的变革[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32(5):104—108。

  [6]陈茜,张艺。卓越小学教师艺术素养教育需求及发展路径[J]。艺术教育,20xx(2):281—282。

教育教学论文3

  一、发挥学生在英语阅读训练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的改革重点是把过去重视视语法和词汇的学习的重点削弱,加强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开展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打破以往教师为学习中心的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习英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去学习、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英语阅读的主人。

  二、加强语篇在英语训练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阅读训练教学主要是从阅读中学习英语的词汇、语法等内容,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掌握学习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随着学习英语阅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知识、经验、文化意识、习惯和技能都的得到了很大提升,使他们能轻松的进行阅读,学生也会从阅读中学习单词和语法不断转移到获取知识的层面上来。特别在学习不同体裁阅读材料结构时,可以很快理解。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文章的段落进行综合理解,充分明白文章的思路是如何构建,才能更好的把握阅读材料的主要意思,从而才能更好的开展英语阅读训练的学习能力和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重视课外课外阅读材料在英语训练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高中毕业生36万词以上的阅读训练。这样,单一靠课堂上提供的'教材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阅读材料种类上的选择,比如说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都要适合高中英语阅读训练的教学实际水平,而且还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乐意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快乐,在阅读中找到兴趣,从而能很快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材料可以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文学名著、幽默故事、历史传说、新闻报道、史地常识、报纸等。

  同时要求所选的英语阅读材料还要具有可拓展性,并且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内容不能过时老套,要具有新和时效性,要紧扣当今热点话题,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科学性、要真实、具有艺术性等,难易程度适中,符合高中学生实际阅读水平。适当增加具有挑战性的阅读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体验成功阅读的快感,让学生有持续的阅读快感。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四、小结

  高中生英语阅读训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心理过程,高中生英语综合阅读能力的养成是一个不断积累的复杂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是一项困扰中学教师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不断诱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英语语篇的不断学习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进行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

教育教学论文4

  【摘要】化学课程对于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渗透科学思维方法、突出职业性课堂模式、注重实验教学三方面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力求探索适合中职卫生学校学生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科学思维;职业性;实验教学

  化学是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从事护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是医疗人员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在中职卫生学校学生普遍不太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认为化学理论枯燥乏味,对将来从事的护理工作没有实际意义。其实,中职卫生学校化学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应以实用为主,兼顾文化素质的提升,创新和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渗透科学思维方法

  中职卫生学校开设的医用化学课程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加之学生化学基础差,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做浅显的介绍,很难进入深层的思维方法教学。中职卫生学校生源为初中毕业生,只接触过一年的化学,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给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教师可尝试将科学思维方法渗透。从绪论到每一章节,教师应思考向学生传递怎样的科学思想和思维,遵循怎样的思维原则,并适当分析知识理论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达到思维方法和科学知识同步提高。在实验课进行过程中,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也是贯穿始终的。实验操作开始前,向学生讲述实验的目的,回顾涉及的理论知识,介绍实验的具体步骤,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融合起来再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进行程度,面对实验现象,告诉学生如何思考;实验结束后,带领学生进行总结,概括在实验中以理论知识为起点的思维方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给学生带来长期受益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发挥专业特色,在课堂上重点突出职业性

  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学习化学是为了提高文化素养,也是为学习专业的医护知识打下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尽量做到化学知识向医学知识靠拢,更好地发挥其职业性的特点,使学生明白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让枯燥的化学理论知识充满新意,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1.将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与临床医学知识结合起来化学平衡移动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并且认为与实际联系不大,对将来从事的工作也没什么用处。此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氧气是怎么被输送到人体各个组织的?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怎样紧急救治?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讲述人体内输氧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化学平衡移动过程,学生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携带氧气在全身运转,具有下列平衡:Hb+O2HbO2(氧合血红蛋白)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当人体吸入O2时,肺部氧气浓度增大,平衡向着生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正反应方向移动,血红蛋白结合氧气;当氧合血红蛋白随血液循环流经体内组织时,各组织会消耗氧气,导致氧气浓度降低,于是平衡向氧合血红蛋白分解的逆反应方向移动,释放出氧气,以维持组织对氧的需要。煤气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吸入CO,实质上也是平衡移动的问题,由于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O2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的240倍,因此CO会与O2争夺血液的载氧体血红蛋白:HbO2+COHbCO+O2从而降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此时引导学生思考煤气中毒的紧急救治方法,学生就会顺势思考,提出增加氧气的浓度,使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把CO从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物中置换出来,这样就可以恢复血红蛋白的载氧功能。此时再向学生拓展一些知识:要想使中毒者血液中CO含量下降一半,用新鲜空气救助需要4个小时,但改用纯氧的话,只需1个小时即可。像这样从课堂引申到生活中突发的问题以及临床上如何救治,既能使学生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点滴结合起来渗透压概念在医学上十分重要,它对于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讲解渗透压知识的时候,学生会觉得很抽象,很难理解。笔者在课堂上是这样导入的:在鲜嫩的蔬菜上撒上盐为什么会立即渗出水来而发蔫?临床上给病人输液为什么必须用9g/L的生理盐水或50g/L的葡萄糖溶液?再从扩散现象入手,引出渗透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扩散。接着以底部装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装有等体积但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的U型管为例,讲述渗透的过程,直至建立渗透平衡,U型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进而得出渗透的方向是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一方进入高浓度溶液一方。此时就可介绍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了:以正常人血浆的渗透压为标准,相当于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范围内的溶液均为等渗溶液,渗透浓度高于320mmol/L的为高渗溶液,低于280mmol/L的为低渗溶液。人体内的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都属于半透膜,临床上给病人输液使用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都属于等渗溶液,否则会使体内水分调节失常、细胞变形和破坏。与日常生活、临床医学、生命现象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数不胜数,在教学中讲述与临床医学相关的化学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起单纯枯燥的理论讲述,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学生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由于课时的限制,中职卫生学校的化学实验多采取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或教师演示实验的方式,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解惑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为了体现学生的实验能动性,强化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性,我们还可以在演示实验中选出一部分简单的或危险性较小的或趣味性较大的实验,组织学生自己进行。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更能促使学生学习如何自主地发现问题,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观察实验,如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发现新的规律等,同时也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论文5

  一、通过丰富多彩一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对精神生轰髦追求

  首先,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营造浓郁的德育氛围、荡涤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可以成为培养精神生命的大课堂。我国古代的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借湖水以静心情,使学生获超然世外之感,在万籁俱寂中悟通饭真。”因此,学校注重美化校园环境、创设和谐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例如,通过标语、书画、橱窗等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表达人文关怀;通过广播、电视、校园网站与报刊等宣传生命教育;通过在墙上悬挂伟人、英雄、科学家、革命先烈的画像及名言,激发学生对那些优秀生命的敬畏,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其次,校园的软环境建设也至关重要。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人文气质与科学精神的珠联璧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一个和谐与充满生命关怀的教育环境中形成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豁达开朗、诚实守信、求真求美等高尚的品行和情感。这些品行和情感是学生的道德底线,只有在这些“底线”之上,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形成,乃至升华,为进人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也为接受高一级的.学校教育打下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珍爱生命,才会感受到生命意义之所在。仅凭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还不能足以证明我们的尝试是千真万确的。但是,我们可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足不出户地来践行:我们是如何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珍爱生命良好心态的培养,现已结出累累硕果,辐射到我校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中。

  二、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自强不息的性格、善良的合灵与和谐的合态是生命安全教育追求的目标。因此,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形成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关键所在。首先,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和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学科教育中挖掘和捕捉人文教育的切合点,在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传播和培养人文理念,使学生德与才并行、做人与求知同步。其次,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把新课程的理念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和谐共处等交往能力结合起来,以开发其潜能,增强其生命意义的寻求,促进其全面发展。第三,作为教师,在改变自己教学方式的同时,积极帮助学生改变固有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在乐趣中体味到人文精神之可贵性,让学生享受求知的过程。第四,学科的教学评价更应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应以鼓励为主,积极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内在的潜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个性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以至逐步完善自我人格。只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意义。因此,生命安全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三、结语

  时代发展呼唤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的养成主阵地在学校。只有将生命安全教育放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整个教育过程才会起到唤醒—向往—内化的作用。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真正做到在德育中唤醒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培养学生对精神生命的追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对美好人生的真爱吧!

  作者:孔祥飞 王卫星 单位:吉林省扶余市弓栩子镇第一中学

教育教学论文6

  摘要:幼儿期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各项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及接受能力均在发展提升的时期,游戏教育策略比较受幼儿的欢迎,而且游戏的趣味性是幼儿能够有效配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探究了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且探究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游戏教育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游戏;有效应用;教育策略

  幼儿教育过程中操作最为简易的方法就是运用游戏教学。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的各项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及接受能力等均处在发展提升的时期,游戏教育策略比较受幼儿的欢迎。游戏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游戏的趣味性,它是幼儿能够有效配合提高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第二个特点是娱乐性,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教育策略的实施运用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良好的教育,不断提升认知水平;第三个特点是启发性,幼儿教师把启发性与开导性项目加入游戏教学方法中,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受到心灵的熏陶与感染,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感受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力与创新能力;第四个特点是互动交流性,幼儿亲身参与体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之间需要进行相应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幼儿更加有效地接触人际关系,从而巩固自己的社会属性,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并且取长补短,互相帮助。

  一、幼儿教育教学中实施游戏教育策略的原因

  1.游戏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教育明确指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首要工作。如果在幼儿教学和教育活动中选择,首先应当顺应幼儿爱玩的天性,为幼儿们开拓较为广泛的游戏空间,让幼儿能够有效开展各类游戏,以保证天性不受到压制,并且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游戏会使幼儿有效获得快乐,而快乐的心情能够保持幼儿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状态,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游戏教育在丰富幼儿知识的同时,可以锻炼发展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游戏方式内容多种多样,而且多姿多彩,游戏形式中往往包含诸多教育因素。良好有趣的游戏教育,让幼儿可以有效感知自身与周围的一切,使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等均得到有效激发与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益智型的游戏项目更能有效丰富幼儿的知识与生活常识,使幼儿开始对生活初步了解。有的游戏项目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幼儿会掌握一些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并且使观察、探索、比较及验证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有的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感性能力,有的游戏项目可以锻炼幼儿的理性能力,通过多种游戏方式的综合运用,幼儿的综合能力会得到初步完善。

  3.游戏教育能够帮助促进幼儿情感与人格的形成。幼儿教育工作的最重点应放在对幼儿情感与人格的培养上,良好的情感与人格修养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既是游戏的参与者,又是情感的体验者。参与游戏活动中,幼儿会带着一定的情感与情绪,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情绪变化会受到游戏互动的影响与制约,变化较多的游戏活动类型能够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心情与情绪体验,这样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为将来的情感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并且促进完善人格的形成,使幼儿在未来可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自我发展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4.游戏教育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能力。可以说游戏项目是幼儿接受教育期间最为喜爱的活动,同时是幼儿之间互相交往、沟通交流的最好方式,它能够使幼儿在玩中主动学习且在逐渐接触同伴的过程中扩展自身的社会属性,养成愿意与别人交往的好习惯。幼儿教师要注意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们的引导与告诫也会发挥重大的引导作用。比如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告诉孩子友好善待朋友,与小伙伴和谐相处;在一起玩玩具时应当学会礼让与谦虚,不要争抢。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和谐、亲密、友善的关系,并长时间进行巩固充实。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幼儿还可以充分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不断增加社会交往的经验,不断提升幼儿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幼儿教育中实施游戏教育的有效策略

  1.游戏教育策略在一般教学项目中的运用。幼儿教师应当适当将游戏教育模式引进一般的教学项目中,通过广泛的游戏项目的.开展,激发幼儿接受教育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把游戏教育模式带进童话故事的讲述中,在《小红帽》童话故事教学中,可以让儿童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扮演小红帽的形象,并在集体中进行统一展示,增加游戏教育的乐趣。在讲述《丑小鸭》童话故事中,可以采取故事接龙讲述的方式,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游戏教育策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体育项目游戏教育应当适合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和接受规律。充分坚持由浅入深与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有效地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为目标。体育类游戏应当既满足幼儿个体的兴趣和需要,更发挥他们活动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教育策略在幼儿自由活动时的运用。在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应当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特点及游戏的兴趣点,向幼儿介绍具有适应性的游戏方式,比如传统的跳房子、跳皮筋及沙包游戏等,这样可有效丰富幼儿的课外游戏生活,也能够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总之,幼儿教育教学中,游戏教育模式的运用早已不新鲜,在当下幼儿游戏教育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游戏教育的重要应用价值与意义,充分掌握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了解游戏教育的基本特点,并探讨科学有效的游戏教育策略,为幼儿的学生与成长提供良好的游戏教学模式。

  作者:薛褚亚 单位:张家港市德美幼儿园

教育教学论文7

  一、“质量立院”的思考

  (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观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从事高职教育的我院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质量立院”的根本在于“教学质量立院”。教学质量是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满足其各方受益者需要的能力的总和。从管理者角度出发,教学质量管理应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考虑各影响因素,以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侧重培养过程中质量的改进与控制。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的目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人才培养本体价值的规定,指出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知识、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二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指明人才培养应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目标是某一层次、类别教育人才培养应达到的总体要求。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是:

  (1)具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2)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踏实肯干,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工作。

  (4)具有健全的心里品质与健康的体魄。该质量要求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化,是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指导性文件。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纲领,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要着眼于现在,更要着眼于未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既要结合专业的特色,又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的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对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案,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给出一个宏观的指导性的意见。多年来,各类高职院校、相关学者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探索和研究,旨在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教育模式。在近三十年的职教教学实践中,目前探索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条主线、两个模式、三个体系和四个模块。一条主线: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关键素质培养为主线;两个教学模式:二年知识教学与一年实训或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相结合;三个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养成体系,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四个课程模块:公共基本知识模块、通用基础技术模块、专业方向技术模块和拓宽素质养成模块。即以“平台化承载,模块化构建,目标化组合”进行模块化课程构建;以模块化课程为支撑,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养成体系;以教学体系为支撑,设计各专业“2+1”教学模式;以“2+1”教学模式为支撑,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在此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下,我院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依托辽宁经济发展的需求,细化每一个教学模块,设计出适合我院学生发展的“2+1”的教学模式。

  (三)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科林鲍尔在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报告中提出,每个国家不论发展状况如何,必须努力革新其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计划,以解决下一个世纪的就业问题,必须重视教育、培训和就业政策的紧密联系。多年来,中外学者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我国高职教育实践中,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行业办学、订单式、产学研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等。相比之下,我院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基本上还停留在“教、学、做”阶段,与现代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差甚远。应结合我院专业特色,探索出满足社会需求、适合我院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提升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的核心内容。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应以岗位需求为重心,在满足“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前提下,应突出强调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缺乏高职特色,仍带着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学术化课程结构的色彩,从原有课程内涵中找出对应的职业岗位的错位思路,使其难以做到真正与职业岗位相对应。如何根据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岗位群分析,分解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整体规划课程体系,构建起一套符合高职教育目标与规律要求的课程体系,才是从源头开始突出高职课程体系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二)教材建设

  作为课程体系的载体,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知识不断更新的当下,教材建设要紧跟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新职业岗位的需要,但现实是:1.教材内容严重滞后,高职院校教师应适时深入岗位一线调研,把岗位需要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及时地纳入到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中去,以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2.高职教育教材市场比较混乱,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应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色自编教材,选用优质的统编系列教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20xx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强调教学活动、人才培养模式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和实习。”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技能的强化训练。理论知识的教学应避开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侧重应用教学,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启发式、案例分析式、分组行动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通过实际模拟、操作、技能大赛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将能获取最佳的转化效果。因为在真实的情景中学到的经验、技巧,能顺利的转化为今后工作的技能。这是WIAL(国际行动学会)进行大量研究的结果。

  (四)教学质量评价

  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教学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政策,所确立的目标,对所实施的各种活动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该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标准化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高职教育要顺应市场发展规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与企业需要相衔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使之与培养目标相符合,提高高职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教育教学论文8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现代教育和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视听教育的主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媒体课件以自己的独特优势,在教育和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多媒体CAI课件将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进行融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教育教学;应用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探索学校教学改革的一种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化解知识难点以及共享教学资源”三方面展开探讨和研究。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和教学手段,将其引入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可以展示一些图片、动画、音乐等,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直观,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放松,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是语文、英语、音乐、体育等所有学科都可以使用的教学形式,多媒体应用具有十分的广泛性。同时,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扩展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点,扩大教学内容。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全面地、循序渐进地表达教学内容,并提供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学生提供图形、声音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很快地带动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于发展联想思维的建立,达到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化解知识难点以及共享教学资源

  在具体的教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并插入一些图片资料,通过大屏幕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切身感受所学知识。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加强教师与外界信息的联系,吸收和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教学方案和科学的教学理念,可以将一些优秀的教育活动方案和设计、科研成果等相关材料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储存,并进行资源共享。

  【结语】

  多媒体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扩大教学功能,而且可以丰富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杨琼.多媒体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

  【2】刘居康.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教育教学论文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等新要求。国务院印发的《“互联网+”行动意见》也提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密切。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一些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那么,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使中职课堂生动起来呢?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深度融合是一条有效途径。要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可以吸取翻转课堂的思想精髓,同时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特点,建立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深度融合的“导学探做”智慧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混合学习。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工具和微课程资源服务平台,以在线形式完成知识和技能的传递。

  系统平台承载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课程学习资源,包括电子文本、2D(3D)动画、虚拟仿真、技能流程视频以及多种风格的讲课视频等。不同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的学生通过学习终端,按照自己的步调自主完成个性化学习任务。教学资源多样化的展现方式,充分照顾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也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其次,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活动。教师提出明确的研讨任务和时间安排,学生根据自己在线学习体会和疑问,在小组探究环节贡献自己的认知收获,提出学习疑问并解答小组其他成员提出的问题,共同完成小组作业。教师也可加入探究活动和实践任务,实现课堂学习探究活动和实践操作活动的无缝对接。最后,学生在实验室、实习车间、经营现场或仿真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学生之间展示分享各自的问题、经验和成果,教师现场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实现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上述教学步骤的教学时间长度安排,可以依据课程与专业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灵活确定。

  在信息技术和校企合作支撑下,河南省积极探索“导学探做”智慧教学模式,并将在洛阳市财经学校开展试点工作。这项试验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校建设“入校百兆、校内千兆”的宽带无线网络、高智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平台、高技术的智能学习终端,实现“学习终端人人有,优质资源生生通”;建设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智慧教室;组建学生全员覆盖的社团活动小组;开展成长感悟课;建立校企合作,创业创新的学研中心;建立一支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团队,建设“五个对接”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目前,洛阳市财经学校适应“导学探做”智慧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软硬件已经建设完成,师资培训和教学资源建设正在进行之中,预计20xx年春节后正式启动实施。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导学探做”智慧教学模式的试验推广方面,我省已喜结硕果。

  在第六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中,我省中职学校经过精心准备和激烈角逐,获得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这是我省中职学校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继前三届均获得全国前10名的优异成绩之后,又一次取得骄人成绩,充分展示了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的水平。

教育教学论文10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由于教师的素质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学所探讨的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愿就此谈点拙见,以期引起同仁的兴趣,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来推动中学英语教学。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鸟”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 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 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至“两极分 化”,教学质量不佳。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 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

  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在教学中,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

  比如教字母,26个字母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有趣味,也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这样做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几个字母,依次教完就过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反应灵敏能力,集体观念。两种做法,两种效果,前者索然无味,后者乐融融。开始教单词,我们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比如教Foot ball,我们指着足球:“What‘s this?It’s a football.football、football再重复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学生脑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会脱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教词汇也在教思维。如果进行词汇复习,我们可进行“Guess”比如复习bell,football,pen, book,car,jeep等名词。我们便可把准备好的小实物、图片、模型放在讲台上,先让学生看一下,然后放到讲台下,密秘放地把一件比如book放在一个准备好的大袋子里,然后拿出,用学生已学过的句型问:T:What‘s in my bag?学生猜后回答然后再换一件继续进行。如此等等,既复习了单词,也熟悉了句型,既练了听,也练了说,而且学生不以学为苦,而是兴趣浓厚地参于。

  教句子开始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进而进行单词组句比赛等等,都可提高学生兴趣,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

  教课文,可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上,可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改变人称,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学生学得兴趣浓,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

  四、课内外相结合

  英语教学应主要放在课内,向45分钟要质量。但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次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这种话动,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有目地的培养骨干,开展英语 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既可各班进行,也可同年级、全校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英语的气氛,培养学生学英语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教育教学论文11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应该从职业性、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学生中心性、创新性等方面来理性认识其基本内涵,从扫除制约高职教学的观念性障碍、传统学院性障碍、制度性障碍、素质性障碍、条件性障碍、体制性障碍等方面来系统把握其创新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学;就业导向;内涵;创新

  一高职教学内涵

  教学作为“有引导的学习活动”川,是学校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研究和探索高职教学,既要在整体上把握教育教学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又要从根本上突破传统学院式教育的局限,落实就业对高职教学的导向作用,凸现高职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基于这种理念,高职教学内涵可从如下八个方面来认识:

  1.教学的职业性。“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形式进行的,它意味着职业的内涵既规范了职业劳动的维度,又规范了职业教育的标准。”(姜大源语)高职教育作为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的职业教育,必须按照职业的要求全程安排和组织教育教学,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开发培养计划,以促进学生的职业化成长为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以“人本相宜”为追求优化人的职业素质,以“创造绩效”为主导开发人的职业意识,以“适合市场”为基点修养人的职业道德。高职教学的职业性是通过高职教学要素来具体体现的:①教师:双师素质是基本要求,行业或职业经验是其显著特征。②学生:强调学生在校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为职业岗位所应知应会的知识能力,都是与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必须使用或即将使用的;学生在求职就业时应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具备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意识。③教学目标:以社会的职业需要和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为培养取向,既重视培养学生在职业中就业的能力,又重视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发展的能力。④教学内容: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取决于职业活动本身的系统性;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通过使用职业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方法而得以保证的,所有课程的开发方式都应建立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之上;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时,要从单一的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向职业群和一组相关职业群的分析转化,既要分析职业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又要分析非专业技能能力;高职教学以专项能力的培养展开,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告终。⑤教学环境;强调创设与真实职业情境尽可能相似的教学环境,重视职业现场的建设和企业文化的渗透。⑥教学机制: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与行(企)业有效沟通的机制,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密切高职教学与职业世界联系的重要因素。

  2.教学的技术性。一般来说,“技术”是对科学原理与规律的应用。“技术又分为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发现新材料,属于技术创新;而把已有的设计转化为规范的技术称之为技术应用”。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学是一种技术实践活动。高职的“技术”是“应用的技术和工艺的技术,是连接技术理论与生产实际的中间环节,如果背离了技术性特质,高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因此,高职教学必须把技术性和应用性作为核心要素,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术应用能力,教给学生某一技术领域所需的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技术转化能力,使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相应技术岗位上,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能立即上岗,较好地履行技术职责。

  3.教学的专业性。专业是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载体。普通高校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培养从事基础学科、工程技术学科、人文学科、应用科学等专门学科人才上,其专业教学是“一种纵向为本的框架性课程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科学创造潜力为目标,为学生搭建一个可塑性强的理论知识框架”;而高职教育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理论的应用、应用技术以及技术应用的操作能力上,其专业教学是一种横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操作的熟练性和技艺的精湛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为目标,为学生铸造一块定向性强的技能模块。因此,高职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得和专业技能的形成来进行,使专业的科学规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内容特征,映射在高职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

  4.教学的实践性。高职教学的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目的在教学工作上的最大反映。强调高职教学应从应用和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从根本上提升实践能力的培养地位,学生是否需要或需要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系统的理论教育,完全取决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特点。高职教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它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手脑并用”、“学做合一”;在课程设置上,其实践教学课程所占比例也远远高于普通教育,并且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二是高职培养的人才类型具有实践性特点。高职所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这种人才类型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具有相对完善的实践能力和相对不完整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高职教学必然带有突出的实践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职业技能,取得职业资格,胜任未来职业。三是高职教学建设具有实践性特点。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的核心特征和主要组织形式。没有较为先进和完备的教学设施,没有仿真或真实的实践环境,是难以进行实践教学的;不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是不能胜任实践教学的。

  5.教学的发展性。马克思认为教育离不开人的发展,高职教育应然。从终身学习角度考虑,高职教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高职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主题,以学生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学生人学素质及群体分类,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职业素质养成体系,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就业角度考虑,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职业结构呈动态变化趋势,而且不断向高新技术趋近。“就业不再是从一而终,从业人员会经常面临转业、失业、再就业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因此,高职教学要适当拓宽专业面,增加课程的弹性,以适应职业变换的需要;要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和科学技术最新发展,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从未来发展角度考虑,要以长远的眼光对待动态的社会需求,并不仅仅是适应眼前需要。高职教学不仅要赋予学生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创业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具有自立的意识和跨行业、跨国界就业创业的能力。

  6.教学的开放性。强调教学与市场的互动促进,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应联系,整体的教学行动与典型的职业行动的有机整合。高职教育是为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它的成就不在学术殿堂,而是在经济建设主战场。高职教学同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的结合程度关系到高职教学的生命力。因此,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大教学观,打破封闭的教学模式,使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教学工作要延伸到社会生产、服务、建设一线的各个领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要与用人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听取源于基层一线的意见和反馈,以丰富和改进教学工作。

  7,教学的学生中心性。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的,高职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的设计者,学习过程中的教练、导师和顾问。高职教学不再青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师生在课堂和实践场所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完成知识的对流、技能的直流和情感的交流。教学过程不只是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调整态度的过程,是以教促学、以学督教、互教互学的过程。

  8.教学的创新性。突出表现在高职教学是一个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教学框架,以问题解决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开发最具社会价值和发展潜力的“看不见的知识”(隐性知识)。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如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等),引导学生解放头脑,学会思考;解放双手,学会做事,让学生反复经历各种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在不断的生产实践和技术开发中形成与发展属于自己的“看不见的知识”,进而转化成创新行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高职教学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能力普遍偏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造成高职学生择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问题在于不少高职院校教学的滞后性。因此,大力开展教学革命,强力推进教学创新,进一步密切高职教学与市场、与实践、与学生的联系,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紧迫任务。高职教学创新是对传统学院式教学的一种挑战,是在对教育对象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市场对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制度等方面的彻底革新。高职教学创新内容广泛,形式灵活,但创新的宗旨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位,实施有益于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教学。

  —进行高职教学创新,首先是要扫除制约高职教学的观念性障碍,树立适应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突破传统学院式教育的局限,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型人才观,把满足市场需求作为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原则,把培养就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优化的基本主线,把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作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基本依据,一切着眼于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成长需要和发展需要;树立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轴心的特色质量观,借鉴先进教育理念与职业能力分析模式,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素质拓展证书三证并举的质量目标结构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有效教学观,提倡“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重视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行动导向重于书本知识,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科学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进行高职教学创新,根本是要扫除制约高职教学的传统学院性障碍,开发适应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教学模式。

  重视能力培养,重视过程导向,重视教学方法是把握高职教学工作规律与特征的三个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游离于社会的教学模式,无法直接把知与用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无法有效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开发适应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密切与市场的联系,“从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是主要学习地点,书本学习是基础转向教室与实习实训地点一体化”,注重工学结合,注重在社会生活和职业环境中进行现场教学,注重研制基于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一体化教学培训大纲及其配套学习包,就业成为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

  —进行高职教学创新,关键是要扫除制约高职教学的制度性障碍,创建适应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教学制度。

  在学习制度上,要“从学校是核心、全日制教学是主体转向学校与企业合作、重视工学交替、实行弹性学制,职前与职后教育相结合”fs7,就业成为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在证书制度上,要从学历证书制度转向多证书制度,注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素质拓展证书三证融通;在评价制度上,要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转向重就业能力、重社会评价,注重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的一致性。

  —进行离职教学创新,核心是要扫除制约离职教学的素质性障碍,建设适应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教学队伍。

  要通过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任用制度、考核制度和从企业聘用教师制度等方法,在充实高职教师数量的同时,重点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重点建设专业(技术)带头人队伍,切实把教师队伍执教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视从行业企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尤其是实训基地担任专、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与学校专业设置动态适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树立“衡量高等职业教育水准没有国家标准,只有国际标准”的理念,把高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培养提上重要日程。

  —进行离职教学创新,贡点是要扫除制约离职教学的条件性障碍,完善适应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教学条件。

  最能体现高职教学特色的三个条件性要素是社会行业与企业、教材和教学设备。①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研究和探索如何与企业行业实行更紧密的合作,使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是高职教学能否达成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使实现从传统的学院式职业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型的重要保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而言,“不是一般性措施,而是一条必由之路,根本之路,’(周济语)。②开发、编写和选用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要重视开发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鼓励教师开发校本教材,以满足对市场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需要;要优先选用能够反映先进技术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职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要改变过去由单一的文字教材表达课程内容的状况,既要有文字教材,一也要有实物教材、电子网络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③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人。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充足性。要尽量开发设备的各种性能,注意维修保养,提高使用效益;要注意加大设备投人,引进一些科技含量高、功能多样的现代教学设备,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

  —进行离职教学创新,基础是要扫除制约高职教学的体制性障碍,建构适应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教学体制。

  ①创新教学体制。教学体制是关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组织结构、制约关系和任务划分的根本制度。教学、生产劳动、技术应用是其构成要素。三要素既互相联系,又各具有相对独立性。需要指出的,高职教学体制所追求的三项效益不是平行关系,而应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生产劳动为途径,深化和促进高职教学改革;以技术应用为手段,带动和检验教学,通过三者结合,加强学生手脑并用能力,从而使其在劳动就业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满足就业需要。②创新管理体制。要积极推进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减少管理层次,下移管理重心,明确院系两级在各个教学环节和各项教学建设中应承担的管理职责,逐步实现学院以目标管理为主、系部以过程管理为主,构建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保证和评估体系,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教育教学论文12

  一、利用组会来进行教学目标的探讨

  学科组会和教研组会对学校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中,首先要通过学科组会和教研组会对化学平衡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讨论,进行准确的把握。让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目标的制定中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之本知识,培养和提高基本能力[1]。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准确进行这一课时目标准确把握以及认识,并把它体现在教学设计当中来。我认为,这是教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标准。而通过学科组合和教研组合的力量,能够让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更加准确的进行化学平衡教学中的知识难度和深度,以及教学中的重难点。

  二、结合历年高考考点以及各种大考的考题进行研究

  化学平衡是历年高考中,化学试题中的一个热点,是必考内容,而高中的学习,有很多程度是为了高考。因此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时,要把握住教学的深度,还应该结合历年的高考试题来进行研究,就以20xx年的高考试题为例:在江苏卷的第15题中进行了化学平衡的移动的知识的考察;在浙江卷的第12题以及福建卷的第10题当中进行了化学平衡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的考察;在浙江卷的第13题中进行了化学平衡中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的考察;在北京卷的第12题和天津卷的第6题当中进行了化学平衡图像的考察等等。还有其他地区高考中也有化学平衡知识的考察,还有历年中各种关于化学平衡的考题。教师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过程中,想要把握住教学的深度,必须要结合历年的高考题来进行考虑。另外,教师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深度的把握中,还应该结合本地和一些相邻地区的大考考题进行思考。这些大考考题的出题教师一般都拥有深厚的化学教学经验,很多还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能够很好的进行高考考点的把握和预测。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深度的把握过程中要对历练的高考考题和各种大考的考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三、把握化学平衡教学的易错点

  要想把握化学平衡教学的深度,一定要针对化学平衡中的易错点来制定教学计划,这样对化学平衡深度的把握才会更加合适。化学平衡知识中的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项:

  1.在化学平衡移动当中,气体混合物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然后再充入稀有气体和无关气体时的平衡移动情况,主要有两种:

  (1)在定温定容的前提条件下,充入无关气体或稀有气体,平衡的移动情况;

  (2)定温定压的前提条件下,再充入无关气体或稀有气体,平衡的移动情况。

  2.勒夏特列原理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1)对平衡体现而言,如对一种刚开始的气体反应,进行压强的增加,反应是正向进行,并不服从勒夏特列原理;

  (2)在反应中,如果改变其中一个平衡条件,可以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进行反应移动方向的判定,但当改变的是多项平衡条件是,就要根据各种天剑的不同改变对平衡的影响,来进行移动方向的判定;

  (3)平衡移动只能减弱各种改变,并不能消除各种改变。

  3.在外界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我们经常不能从正、逆反应的速率的变化程度来进行化学反应移动方向的判定,因为这种变化并不能直接的得到,而是要从平衡移动的'方向来进行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的确定。

  4.化学平衡的移动是具有方向性的,但是反应的速率的变化却并没用方向性。当外界的条件发生 变化,对正、逆反应的速率是同步影响的。

  教学永远都不是教师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需要利用团体的力量,同时,教师还要进行和学生的沟通,在进行化学平衡知识讲授时,要想把握好教学的深度,还得教师从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做出正确的认识,同时结合历年的高考和各种大考关于化学平衡方面知识的考题,认真总结化学平衡教学中的易错点,以此来进行不同难度内容的教学方法的合理设计,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多媒体的教学工具,以及各种新兴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这一知识点的讲授,让学生对这个知识更加感兴趣,也能有能力学。

  作者:石兴禄 单位:重庆市南川道南中学

教育教学论文13

  论文摘要:当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人才,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把职业教育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模拟实践教学法是建立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模拟实践场景,增强职业教育教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突出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模拟实践教学法;特点;设计原则;具体应用;效果评价

  能力本位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否具有“能力”是职业人才的衡量标准。职业教育课堂效果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把职业教育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增强职业教育教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突出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

  模拟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在教室里进行仿真实践,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通过模拟实践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和作决定的各种较高级的技能,符合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要求。

  一、模拟实践教学法的特点

  (一)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高度结合

  模拟实践教学法是建立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侧重于模拟实践场景,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进而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模拟实践教学法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自主地在模拟的情景下进行活动.教师只起组织、指导的作用.教学活动也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并提高能力。模拟教学实践法的采用可以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对所学知识接受效率低的状况

  (三)强调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模拟实践教学法在应用中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引导或帮助学生应用有关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它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模拟实践的设计,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实践操作过程,让学生解决实践操作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对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的逐层运用。

  (四加强教学的互动性

  模拟实践教学法通过教师对教学实践内容的设计.使学生在高度参与教学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必须应对实际问题与学生创造性提问这两方面的挑战,因而常常要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信息交流是双向或多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有时需要相互讨论甚至争论,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的操作过程中,不但增强了师生互动.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二、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对高职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 (一)以职业岗位活动为导向设计教学的内容

  职业教育理念强调的是课程内容要保持职业活动的完整性,打破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在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时应尽量压缩理论课教学内容,增加实验、实习指导,强化技能训练。理论教学内容上要求实用性,深度上强调以够用为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课堂教学要突出能力目标

  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因此,在采用模拟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突出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使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变成技能应用为主。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模拟实践教学中,学生具有高度的参号胜,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授,而是主动、灵活地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角色将由传统的知识讲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或辅助者其作用从单纯的系统传授书本知识转变为对知识的消化、运用与创新的引导上。教师虽然不参与学生的模拟与决策过程,但必须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路,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对于学习中出现的具有共同性、典型性以及重要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讨论并点评、总结。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结合起来。

  (四)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原则

  模拟实践教学法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选取要根据教学课程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如果教学手段选取不恰当,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这需要教师在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时做大量的前期设计准备工作。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情景模拟实验设计。

  三、模拟实践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具体方法

  1.放映记录真实岗位职业活动的录像片

  选择这种方法进行模拟实践教学,不能和看纪录片混淆在一起,这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要结合理论知识,运用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等方法组成整个教学的过程.由浅入深地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2.分派角色扮演的方法

  这种方法使学生直接地参与到业务操作中来.是一种最直接的模拟实际操作的方法。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学校提供实习机会有限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加强实践效果的方法。 3.利用实务操作软件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基于网络平台技术辅助教学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广泛应用。利用实务操作软件,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机上借助网络来完成模拟实践操作的所有环节,利用网络平台技术的辅助作用。可大大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

  4.典型的操作业务的案例分析

  在实际业务中。会出现很多复杂的情况,这种实际情况很难模拟仿真,教师可以通过收集、筛选、提炼、整理的方式,选择典型性的实际业务问题.做成案例集.和学生起做案例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启发、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对操作业务有灵活多变的处理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组织实施步骤

  1.确定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目标

  教师首先要确定通过模拟实践教学法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比如让学生增加对实践的了解与认识.并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参与,达到会运用信用证结算的实践技能。

  2.确定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内容

  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内容要根据专业学科的内容而定,将专业学科的主干内容提炼处理后.与模拟实践教学法相结合,形成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内容

  3.确定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运用的具体方法

  在确定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内容之后,应根据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模拟实践教学的方法。

  4.设计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环节

  教师在确定使用模拟实践教学法的具体方法后,针对教学内容应设计整个教学的环节。比如国际结算信用证结算业务,教师可以先放映信用证结算业务的录像,随后引导学生总结信用证的基本知识点。紧接着教师进行角色扮演分配。最后.设定一些问题,针对信用证结算业务的细节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做最后的总结。

  5.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阶段是教师按照事先设计的教学环节.组织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比如在设计好国际结算信用证结算业务教学环节后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设计的环节做具体的实施过程,这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模拟实践教学法应用的效果评价 (一)模拟实践教学法的应用解决了教学内容与环节和实际工作相脱离的矛盾.受到学生和企业用人单位的认可

  通过对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大量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在挑选所需人才时.非常重视学生对实践环节知识的掌握,在考核应聘人员时。主要考核内容之一就是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而在对就业率比较高的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情况凋查时.我们发现这样的院校普遍带有共同的特点,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了模拟实践教学法。

  (二)针对职业院校教师理想的教学方法调查.模拟实践教学法是职业院校教师理想的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的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采取模拟教学法的模式进行教学。使用模拟教学法时.大多数被调查学校已经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实务操作。在教学课堂上,角色扮演法、对典型业务进行案例分析使用得更广泛。

  (三)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对理想化课堂的评价调查,大多数学生对模拟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表示认可

  通过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对课堂教学认可程度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传统的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比较排斥,普遍认为比较单调、枯燥。而通过接触实践的模拟环境,提高了他们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促进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教育教学论文14

  摘要:幼儿教育教学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自控能力都相对较差,因此教学方式应当进行适当调整与改革。在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如果能够将游戏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会提高教学的效果,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文中将对当前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促进游戏在幼儿教学中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教育;运用;融合

  幼儿展开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就是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毫无顾忌的将本性展露出来,同时游戏也能够激发幼儿的潜质,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应当意识到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应当游戏作为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

  一、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运用与融合的问题

  (一)缺乏游戏教学的意识

  长久以来幼儿园教育也遵从着小学、中学的模式展开教学,课程设计缺乏趣味性与吸引力。幼儿园教育将游戏与课堂分离,没有意识到游戏对于课堂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学中也会涉及到数学、语文、英语等不同科目课程的教学,这些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打好基础,但是枯燥的教学模式会给幼儿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阻碍了幼儿天性的培养与发展。现阶段虽然有很多幼儿园开始有意识的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但是游戏只是辅助性的内容,幼儿难以真正感受到游戏的乐趣。有些教师甚至仅将游戏作为课堂管理的手段,只有幼儿遵守纪律、表现良好,才有机会参与游戏,这种形式会抹杀、扭曲游戏的价值,使儿童的天性被遏制。另外,由于缺乏游戏教学的意识,即使将游戏引入到课堂上,教学效果也并不明显。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幼儿予以启发与引导,反而以自我为中心展开教学,幼儿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中,而是依赖于教师,教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幼儿无法真正融入游戏,游戏也不能真正融入课堂。

  (二)缺乏对游戏精神的挖掘

  游戏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娱乐,它本身会蕴藏一种游戏精神,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这种精神,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这种精神的理解与运用。这种精神可能是对能力的培养,也可能是对价值观的培养。例如“看谁数的对”游戏中,幼儿A抽取动物卡片与数字卡片,按照卡片上的要求学习几声动物叫,然后由幼儿B说出是什么动物,叫了几声。这一游戏能够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听觉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例如“领路人”游戏,有一个幼儿牵引蒙着眼睛的另一个幼儿过障碍,这一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与信任意识。在实际的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很少注重对游戏精神的挖掘,而是单纯的以游戏来调动课堂气氛,如果幼儿过于投入游戏,教师则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加以制止,这种现象的存在都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另外,教学游戏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性,长期参与同一种游戏会使幼儿丧失对游戏的兴趣,继而忽略对游戏精神的领悟与学习。

  二、促进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游戏教学的意识

  教师应当树立游戏教学的意识,了解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在现阶段的`幼儿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教育而忽略了游戏,这不仅不利于教学的展开,也会遏制幼儿的发展。为了促进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融合,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关注游戏的价值,并充分挖掘其内在的精神与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幼儿足够的想象与创造空间,使其天性能够被释放。教师应当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教学中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将自己的本性展露出来。

  (二)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

  教师应当对课堂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在适当的时候加入游戏,让游戏元素贯穿课堂,与学习自然的融合到一起。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了解游戏的魅力。实践证明,幼儿能够在游戏的影响下记住知识,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这种兴趣将极大的推动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游戏的展开要保证幼儿享有主体地位,使他们充分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与游戏。例如在讲十以内的数学时,可以设计主题为“记忆力大比拼”的游戏,教师准备1个皮球、2个香蕉、3个苹果、4个梨、5个橘子等可以满足十以内计数的物品,让幼儿在几分钟内记忆下各物品的数量,然后将物品遮盖住,让幼儿说出某样物品的数量或者某几种物品相加的数量。

  (三)挖掘更多的游戏资源

  如果在不同的课堂上都应用同一种形式开展游戏教学,那么幼儿很可能会逐渐失去对游戏的兴趣,因此将游戏应用于课堂中还要注意对游戏的创新,这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发掘周围能够用于教学的游戏资源。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将室内教学与室外游戏结合起来,可以将亲子互动引入课堂教学等。教师也可以对幼儿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泡沫、硬纸板、彩纸等工具,让他们针对所学的内容自制工具,或者自己创造游戏。在进行自我创造的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性将得到极大的开发,在将作品完成后,他们也会感受到一定的成就感与认同感,为幼儿未来的身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游戏在幼儿的成长中扮演着的重要的角色,在游戏中幼儿会积极投入,将自己的天性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在游戏中幼儿的能力与身心都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游戏在教育教学中融合与运用的意义与价值,并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让二者能够自然而然的融合到一起,通过对游戏资源的扩充,促进幼儿教学的展开。

  参考文献:

  [1]韩丹.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新课程学习(上),20xx(12).

教育教学论文15

  一、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培训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因为必须要通过不断的观察才能发现、才有认识。目前很多中学生的观察能力都较低,导致他们不能在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美,如果引导他们去细心观察、主动观察,就能领悟生活、感受生活。当然这些是需要语文教师设计一些课外活动来促进学生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要具备发现美的能力,这样才能去发现生活中的更多美。只有发现生活中的魅,学生才能感知美,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教师要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计划有目标的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同时还要开展一些有目的、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洞察度;要让学生透过事物的表面去挖掘事物所蕴含的道理,蕴含之美,可以加强学生对没的感悟。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的发现美,在写作时就会有灵感的爆发。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悟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让学生作文呈现构思美

  在作文教学中,将审美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创新写作,一定要加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能点燃学生表达美的热情,因为想象伴随感情活动。学生在发挥想象的时候,就能将情感升华,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才能挖掘出事物中更深层次的美,到了灵感爆发的时候,就会把这种美和当时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在让学生进行散文写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朗读一篇相关的散文,并且可以给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去想象,让他们能融入散文的意境,然后在创设好的意境中进行散文写作。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加强学生写作水平,有助于加强学生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可以弥补学生生活中的缺陷,丰富事物的内涵,肯定描写对象的审美价值,促进学生可以创作出有情感、很生动的艺术作品。因此,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他们自由想象,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让学生作文呈现主题美

  作文教学中的审美实践,在对美的描述和美的构造上不能有过多的局限性,要有所突破。写作是非常注重情感和趣味的,因为情感有诗意,趣味有灵性。而情感与趣味却隐藏在生活中,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真实感觉。可以这么说有良好的感觉才能写出良好的作文,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感受和体会,将作文的主题之美呈现出来。例如感受家庭,体会亲情之美;感受社会,体验人情之美;感受风景,体现事物之美;感受艺术,体现形象之美;感受科学;体现理性之美;感受人生,体现人性之美。在写作时,文章的情感也好,理性也好,要能自然披露,不需要过多的诠释,使情与理融入字里行间,让读者去发现去感悟,那才是优秀的作文。

  (三)让学生作文呈现形式美

  作文需要注重讲究文采和讲究语言之美,如是文章没有具备独特的文采,是不能成为优秀的文章的。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去发现美、认知美、理解美、感悟美,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创作美的目的。

  (四)让学生作文呈现语言美

  孔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文需要讲究文采,因此需要从审美的角度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去创作。首先要善用修辞,注重“形象”,可以借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让语言生动活泼。然后可以对词语进行精选,注重“感情”。其次要活学活用,注重“诗意”。还可以大胆夸张,来一点“叛逆”,使其语言可以俏皮一点。因此如何能呈现语言之美,要善于修辞描绘形象,精选词语述真情,活学活用套诗句,大胆夸张展构思。

  在进行作文教学中不断的融入审美教育,不仅符合了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的知识点的传授,而且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在不断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要丰富学生的情感,加强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因此要作文教学中,要坚持开展审美教育,才能逐步加强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同也是语文教师一种育人的有效途径。

【教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论文06-13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07-28

中职音乐教学教育论文11-08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06-07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05-16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推荐]06-07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07-20

(精)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06-13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精选13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