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4 09:50:49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精]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5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

  摘要:本文笔者主要阐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根据此提出关于小学科学课堂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课堂;学生注意力;策略探讨。

  一、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问题

  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极大的影响着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众所周知,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先对教材内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再根据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进行授课。

  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笔者发现有许多学校和教师对科学课程都缺乏重视,并且很多时候科学课程教师都是由其他课程教师来兼职。而这些教师在身兼两门课程的教学时,通常会将精力更多的放在自己原本所教课程上,对于科学课程的教学往往就是草草了事。这样就导致教师对教材内容没有深入的理解,就更不用说来教授学生,自然而然就不可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问题

  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教师渐渐意识到将课堂的主体位置交还给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在课堂上更多的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特别是在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上,由于科学课程本身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极强的动手能力,以及涉及许多实验,因此教师在科学课堂上都会留出许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教师给学生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探究性活动,虽然量多,却不能保证质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与此同时,教师又没有很好的扮演一个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吸收教材内容,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在科学课程上的注意力学习。

  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学生注意力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来说,科学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质。而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并且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以此来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对于科学教师的选择自然也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质。

  当然仅仅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教师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在授课前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并且对自己所教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在科学课堂的授课时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引导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对科学更加感兴趣,使学生的科学课堂学习注意力稳步提升。

  (二)教会学生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科学教师要想在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加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那么就必须要将课程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这是因为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每一个科学知识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将这些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科学学课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科学课程的学习当中。

  这是因为由于小学生处于独特的心理和生理期,在这个时候他们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专注力却不够。而采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能够让他们从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接触每一个科学知识,在利用他们对外界强烈好奇心的同时,还能够解决专注力不够的问题,让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更感兴趣。

  (三)多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在科学课程的学习当中,科学探究活动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在科学课堂的注意力,就必须要注重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这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掌握牢固的科学理论知识,同时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而科学探究能力除了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外,还包括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领导能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时候,除了要注意科学探究活动与科学知识的结合,同时还要注重在活动中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的培养。当然,在这其中,教师一定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引,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活动,并且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祀泉.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xx(4):177

  [2]陈晟明.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xx(10):269

  [3]张小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xx(29):57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2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搞个已经走过了将近12年的时间,科学课一直被我国作为教育改革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并且,受到更多人事的重视。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关小学科学课的基本理念,主要是以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并明确地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目标又是学习方式,而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当前科学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小学科学“四环一体”高效课堂模式在构建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四环一体;高效课堂模式;模拟情景

  构建小学科学“四环一体”高效课堂模式,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同时也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主要手段。之所以推广高效课堂,主要目的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学理论深入了解,按照自身长期教育实践,在其中获得启发,进而形成适合学生应用的教学模式。

  一、按照教学实际创新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教学实际创新教学模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入手。

  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严禁出现生硬照搬备课情况,保证习题设置精彩。与此同时,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关注学生认知水平,了解教材在小学教学内所具有的作用,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其次,理念呈现的形式。在小学科学学科内,很多学生在对一部分理念理解十分容易,但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应该以定义进行讲解。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对理念理解更加深入,能够做到理念灵活运用。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应该提高自身学习积极性,自觉主动接受。探索学生知识认知与知识增长点之间的媒介,从整体角度对知识进行审视,保证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科学思想。

  最后,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养,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在对学生教学过程中,应该保证科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利用科学方法对日常生活内科学问题解决,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小学生喜欢科学学科,提高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走好高效课堂构建第一步

  课堂教学开展的第一步就是导入,巧妙地将课堂知识引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思维能够进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够保证高效课堂的落实。

  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教学中,有一组学生由于没有认真倾听测量的方法,结果测量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都有误,对于这样的'误差并不可怕,它更是一种教学资源。讲解过程中,首先就可以利用现实模拟的方式进行带入,教师可以按照需要教学的内容,设置科学问题,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之后,新课就能够顺利开展。

  其次,自学导航,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积极引导,进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状态,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正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现实生活中一些模拟开展新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被激发,思维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内,然后在利用自学导航,学生能够按照教师在备课阶段内所涉及到的思路,进而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

  三、借助多媒体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实验器材容易损坏,实验现象并不太明显,实验器材多、麻烦、不容易成功的实验常常不敢让孩子去做,而是由老师包办代替,时间长了,孩子们有可能丧失挑战性,甚至比较容易的实验,孩子们也不太愿意去做了,这是很不好的发展趋势。这样就需要利用合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四环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内,更加关注直观与形象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信息承载数量显著提高,知识展示更加直观及形象,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仅仅应用粉笔及嘴,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与多媒体教学效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表现形式,能够从听觉为学生造成刺激,但是无法为学生带来视觉上享受。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从听觉与视觉角度为学生带来享受,学生能够在众多形式下开展学习活动。

  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之下,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教师语言所花费的时间有效缩短,教学时间得到有效缩短,学生知识巩固时间有效延长。

  四、积极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构建生动直观教学情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所以,小学科学“四环一体”高效课堂模式内,对教学情境构建十分关注。教师在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过程中,可以利用游戏或者是故事引入教学,学生在实践活动内体验快乐。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对人民币识别过程中,教师内可以设置一个模拟性商店,学生在买卖过程中对人民币学习。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在买东西方面具有较高兴趣,具有较高积极性,进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论

  简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小学科学“四环一体”高效课堂模式关注程度,了解教育素质改革精神需求,将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一直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构建高效课堂。本文在对小学科学“四环一体”高效课堂模式分析研究内,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林悦云.基于微课的小学科学课翻转课堂有效管理策略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6.

  [2]李婧.小学科学课自主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3]曲淳.小学科学课研究性学习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3

  小学科学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门新兴课程,它源于课改前的自然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课程内容很好地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以其逼真的图像、动画、音效能营造另一个教室外的“真实的虚拟环境”,同时又以其灵活多变的交互性深深吸引着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教学之中,能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此,笔者拟就网络环境科学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解决教学重难点

  科学课上有众多的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这些活动的安排教材编排者是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的,他们有能力完成。但有些活动过程周期较长,要在课堂上立刻看到结果是不可能的。采取计算机网络资源来进行教学既让学生进行了自主的探究,又能不受学生调查时间的制约,从而保证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科学课上经常会有一些实验要学生来完成,这些实验的操作过程因为学生的差异会造成实验的进程和效果各不相同。教师的演示只能针对大多数,不可能反复地进行。有一些实验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如解剖植物的种子,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教师演示要求。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制作或实验演示分成几部分放在自制的网页里供学生随时调用,让人机进行对话,教师腾出时间进行实验结论的指导。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 ,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丰富网络资源,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科学发展表明,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某一特定对象,是当代科学发展的最有前途的方向。各种信息数量增大,知识种类增多,使人能产生丰富的联想,找到多种事物的交叉点,产生新的思路,提出多种设想,得出新的结论。当代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正是产生于各门科学相互结合的交叉点上。基于这方面的认识,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无疑应让学生把教材变“厚”,从而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在科学课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能让学生收集到许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网络对学生来说是一座巨大的信息宝库,根据老师的指引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收集大量的信息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讨论、补充、分析所收集的信息,在交流中激活思维,可以产生许多新的想法

  三、发扬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在科学课中探究活动占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教材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特点。教材中大量的实验既是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些真实的或模拟的环境中掌握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于网络环境下的科学实验在前文已有简要叙述,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是为了创设一种全新的科学课教和学的情境,网络还是教和学的工具以及研究和交流的工具,它不单是一种手段。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迎接蚕宝宝的诞生》这一课时设计了页面精美、内容丰富的网页,上课开始就以一段生命的变化视频片段引出生命诞生这一话题,然后让学生就“生命诞生”这一主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进行主题探究时学生利用教师设计的网页中的单元进行资料收集、分析,然后再进行交流。在网页中教师不是单纯地丰富教材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而是根据教学目标还设计了一个留言板,让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及时地发布,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从教学的反馈来看,学生借助网络这一工具使得课堂容量可以无限扩充,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真正成为了科学学习的主体。

  四、积极探索,摸清规

s在网络环境下,将科学课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一种趋势。由于科学课的开设时间不长,故其整合规律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有许多具体的操作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其一:网页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学生在线学习时对那么多的信息有时有些茫然,有时点击了很多页面还很难有所收获,如何设计好网页能更明显的体现学科特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可是我们要长期探索的一个问题努力。

  其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师的角色如何把握呢?从传统的课堂跨入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关系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但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呢?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加以解决。

  其三,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急待提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师生都要具备熟练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能发挥出网络的优势,目前这种状况还只能是一种理想,要将理想变成现实需要我们教师作出更多的努力。

  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是现代教学技术发展催生的结果,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重视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的研究,同时还要充分挖掘传统课堂中的精华,将其发扬光大并融入到网络之中,实现优势互补。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4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教学的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产品在教育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实验课堂导入

  根据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产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声色一体的特点,通过形象的图片或视频,配以文字和口头讲解,进行科学的课堂导入,为学生设立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污水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带领学生调查学校附近小河的污染状况,去自来水厂学习参观,初步了解污水的处理办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实践调查和学习参观的画面制作成课件,在上课时,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导入课堂学习的内容。学生通过观看,能找到自己的身影,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课件中还要适当地加入一定的知识,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污水的各种处理方法,总结后,融入课件,学生在观看时能够容易吸收理解。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深化实验知识教学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求知与探究思维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播放视频或者实验的演示动画,在播放过程中,教师需要巧妙地设置暂停的时间点,在合适的地方暂停播放,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内容发现其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继续播放,让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灯泡的工作原理时,教师可以首先用多媒体设备在屏幕上播放灯泡连接电路的过程,然后设计这样的问题:这一连接电路由怎样的元件组成?学生在接到这一问题后,很快就会开动思维,查找电路中的元件,教师可以进行深入提问:灯泡电路可以有什么样的连接方式呢?引导学生重视思考电路的串并联问题。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步深入了解实验知识,从而达到深化知识教学的效果。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教学形式

  在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大多是采用教师教、学生记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效率低下,还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化,通过口头讲解、板书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三者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科学实验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教学的形式,促进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分为若干组,然后给定学生明确的实验任务,并让学生分工合作,将较为困难的实验任务细化,互相协作,完成实验任务。例如,在教学《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实验任务主题设置成“探究影响摆的速度的各种因素”,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经历和观察经验,很快就会想到三个方面:摆的幅度、长度以及摆锤的重量,这样,学习小组就能进行明确分工,分别研究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是否对摆的速度产生影响。分工可以是根据探究对象,也可以是根据操作的需要,但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应当有紧密的关联,突出协作的要点。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实验教学平台

  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小学科学教学的自由度很大,无论是教学时间、教学地点还是教学内容以及方式,都可以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带领学生摆脱课堂教学的限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和生活体验,感知科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拓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平台,让学生从课堂和实践活动以外的地方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有关花的结构时,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确掌握有关花的理论知识,然后给每个学生分发一朵花,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花朵,亲手接触花的结构和器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下采集小区的花朵,研究不同的花的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然而由于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学生很难做到体验解剖花朵,了解花的结构和器官,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播放不同花朵解剖视频,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平台,方便学生进行学习,拓展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优化实验课题导入、深化实验知识教学、丰富实验教学形式、拓展实验教学平台,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文侠.小学科学教学要走进自然[J].学周刊,20xx,(19).

  [2]宗永康.浅议小学生开展科学教育的路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5).[3]宗骞.小学科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5).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5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跳跃能力都非常出色,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于问题进行自我的探究,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更加积极的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对相关的细节变化进行分析,进而更好的进入到科学的世界中,发现知识,积累知识,进而按照更好的方式去学习。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培养;自主学习

  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初期阶段中,对很多事物产生好奇心理,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就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科学学科知识基础上,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提升,进而获得更加科学的知识表达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对知识更加的热爱,善于动脑,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1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积极而主动的自觉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能够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安排,设定一个适合的学习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学习内容的安排,还能运用更好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对于知识进行复习和预习,这种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在时间管理上也更加自由和自主,基本是按照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来对学习时间进行分配。学习过程的调控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排除一些干扰性的因素,让学习的体验和效果更加有效的提升,对于学习结果方面的判断能力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有科学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如果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就需要坚持自主的学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在学习上获得更好的成绩。自主学习是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研究精神,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优越。

  2小学科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2.1在自主探讨上进行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性的探究,以此能够在边学习边研究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技巧,学生也只有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非常愉悦的情绪,大脑中的神经也才能处于兴奋的状态下,有更加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习的潜能也会被挖掘出来。例如,在学习关于《土壤和生命》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土壤以及生命进行自我提问和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问到,土壤和生命有怎样的关系?土壤中会有生命存在么?落叶在土壤中会变成什么。学生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会对土壤中的水分以及空气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再根据学生们所讨论的结果去给学生做科学的阐释,这样学生听讲也津津有味,并且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引发起学生的更多思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得到拓展,进而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2自主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的要领

  科学学科的知识和实践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学生在得到认知以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结果更加醒目,才能得到学生的信服,进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植物的一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分析,然后学生针对于自我感受进行学习上的分析和研究。例如,教师首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对于植物的播种和成长进行分析,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们收集一下洋葱的种植方式,按照自己所查找的内容进行实际的试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参与到实践中的积极性也更高。关于洋葱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水生,一种是土生。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所查找到的方式进行种植,然后把自己种植的成果带到教室当中展示,并且在洋葱上标注自己的名字,学生们每天眼睛看着自己的杰作,不断的成长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会被提升,能够感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更多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更高的科学探究性能力。学生这样就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和现实的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获取成果。

  2.3通过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氛围

  自主合作学习主要是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能够有更多的互动和促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浮力》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演示出物体在水中漂浮的情况,然后给学生分发水和杯子,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物体进行试验,但是却发现不同的物体,浮力不同,在杯子中放入叶子和放入石子所呈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就会对这一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也会融入到大自然的探索过程中去,相互的观察,最后教师通过课程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解决自己的疑惑性问题,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章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概念以及相关必要性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对小学科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其中包含了在自主探讨上进行学习、自主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的要领、通过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氛围。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性作用,并且让学生能够自主的了解更多的知识,对科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玉玺,张妲,钟绍春等.基于电子书包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xx,22(02):95-100.

  [2]刘晓丽.小学科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xx,14(07):48-49.

  [3]杨黎芳.小学科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J].科学中国人,20xx,17(05):208-208..

  [4]邵亚华.让“探究”成为习惯让“探究”有效生成--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22(08):95-96.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6

  一、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掌握思维构图的理念和技巧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的首要步骤是要让学生掌握思维沟通的理念和技巧,为学生能在课堂上熟练完成思维沟通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完成简单的思维导图,如植物的分类,学生尽量将自己能想到的植物归类并绘制出来。为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教师可以在练习过程中逐渐将思维导图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常见的思维导图理念和技巧有:主题放在整张图的中间,次要的概念放在“枝干”上;每个分支只能写一个关键字,且字体要端正;整张导图要遵循交叉联结不同分支的要求;可以采用符号、色彩等方式让导图更为美观。

  (二)合理引入课堂主题本课的教学主题是电磁铁,教师可以用合理有趣的方式将学生逐步引入教学主题。借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吊车的Flash动画,并配上有趣的旁白,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过程。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地讲述一下电磁铁的基本知识,将这一课的主题分为电磁铁的性质、影响电磁铁大小的因素、电磁铁的'应用三个部分。

  (三)分组构图和讨论成功导入主题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导图设计并自主讨论,这样能减轻学生刚开始的绘图负担,同时还能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根据此前对电磁铁主题分好的三个部分,教师可以在学生导图和谈论前提出相应的问题,如:电磁铁的基本构造有哪些?电磁铁的缠绕过程是怎样的?等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设计自己的思维导图,自主搜集材料、完成构图。之后,让小组成员讨论自己的思维导图作品的不足或者突出的部分,并作一定的修改,在自己的导图上完好地体现出来。

  (四)构图成果展示各小组经过讨论和完善,将最终导图成品展示给其他小组,通过对比学习、深度讨论发现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短处。教师在此过程中,首先要肯定每位学生的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最后对整个思维导图的学习作总结,将学生的导图成果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善的思维导图。完整的电磁铁思维导图可以由电磁铁性质、影响电磁铁大小因素、电磁铁应用以及电磁铁知识拓展组成。电磁铁性质概念可继续分成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电磁铁的制作三个分支,电磁铁应用概念可以分为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机、磁悬浮列车等分支。

  二、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虽然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很强的应用性,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思维导图没有很好地对主题中各个分支概念进行分析和联系;其次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更好地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相结合将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结合起来是对两者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理清学习思路,理解主题与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也能帮助教师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框架体系。两者的相互结合有效解决了思维导图无法全面分析主题中各个分支概念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同时,在结合思维导图与概念图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分清概念的主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四部分的《看月亮》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概念图,包括满月、峨眉月、弦月三个分支概念,让学生将空白的部分填好,如:我们一般在能看到满月。学生通过熟悉和理解各个概念充分理解主题,可以更好地学习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融入其他学科受教学时间限制,教师逐步将思维导图深入其他学科中,如数学、语文等,这样不仅能合理分配资源,还能保障思维导图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而言,他们也可以将思维导图融入生活中,利用思维导图来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展示自己的家庭和兴趣爱好等。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的《照镜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融入思想品德与生活学科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照镜子,你们知道在生活中镜子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吗?”这样学生就会联想到妈妈的梳妆台、爸爸的汽车后视镜等。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7

  关键词:小学科学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所谓多媒体,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将信息进行传递与存储的工具。比如,当前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iPad等将讲课过程录制下来,然后上传到数据库中或者是网站,供学生和其他学习者学习。多媒体技术可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图像、声音以及文字,使学生从多角度对学习对象进行观察,使教学要点得以突出,对视觉的限制进行突破,使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使学生对于方法的掌握与概念的理解更加有效率,使教学能力得以有效培养的同时亦使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习兴趣以及解题思路的拓宽得以有效的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应用的利与弊

  1.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性、现代性与高效性的特点。首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所涉及的.知识涵盖各门学科,其亦可称为各门学科的综合。因此,教师需要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技能以及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其次,在现代化的信息教育过程中,几乎所有设备都是建立在声学、电子学以及机械工程学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的;最后,对于部分教学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甚至可以保护教师与学生的身体健康。例如对于电子白板的利用就能够以白板笔甚至师生的手指来代替传统教学中的粉笔,从而减少教师与学生所吸入板书时所产生粉尘,同时亦可减少用粉笔进行板书时对教室的空气污染。2.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弊端。与多媒体教学技术所具备的优势相对的,其还有许多的弊端。首先,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很多的多媒体课件过于呆板或者过于花哨,使科学教学的课堂变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课,对于多媒体的这种应用方式非但不能使教学效率显著提升,反而会使教学质量走下坡路。其次,现代教育思想的个性化不仅体现于学生的学习方面,而同样体现于教师的教学方面,其中包括教师所组织教育活动的风格、方法以及模式,而多媒体教学在使课堂效率得以有效提高的同时,也对学生造成了做笔记困难与思维跟不上等方面的困扰,相较而言,板书形式则可以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录。因此,这要求教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课堂上注意对难点与重点的把握,并对自身的教学进度有所控制。

  三、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由上述分析可知,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使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充分的激发。因此,本文通过下述实例对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案例:在对《水和水蒸气》一颗进行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水为何会变为水蒸气这一奥秘进行探索,可以事先将水蒸发为水蒸气的实验过程通过ipad等设备进行现场录制,而后通过电脑来设计相应的动画效果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好地理解。如当水被加热时可以将水分子的神情设计为燥热难耐,而将空气中已被蒸发的水蒸气的运动设计为轻松愉快的飞舞跳跃;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一边播放自己所设计的动画一边向学生进行相应的讲解,使学生在动画视频以及教师的讲解之下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果。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将实验以及观察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并通过对录像片、幻灯片、摄影作品以及其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对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解与演示从而使重点与难点得以有效的突出,并通过放慢、放大、定格或重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与分析,如此一来便可对学生的记忆、理解与操作带来效果突出的帮助,使教学内容与知识点在其脑海中得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得以有效提高。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对于落实国家所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全面贯彻与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我们应当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且充分的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得以充分的调动,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目标得到满足的同时,得以有效的丰富。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8

  一、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小学科学教学并未受到重视。大多数学校及教师并未真正认识到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只将文化课作为教学重点,片面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分数,忽略了对学生科学知识的培养,这严重违背了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一些学校即使开设了科学课程,但是由于缺乏具有专业科学素养的教师队伍,课堂教学只能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一方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稍有深度的问题,学生理解不透彻,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缺乏交流与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保障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二、“对话互动”式科学课堂的实施策略

  1.转变教学模式,加强互动交流

  要想使科学课堂实现“对话互动”式教学的转变,首先要从教学观念上进行革新。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必须转变教学思想,要对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充分认识到科学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仅要注重师生间的对话互动,更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合作,学会共享,提升学生的互动意识与共享意识。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开阔,交流能力与探索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地提升。

  2.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互动需求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与思考能力有限,因此,片面的课堂讲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会存在许多疑问。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增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与障碍,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学会互动交流,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分享,增强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在一些具有实践性的科学项目上,可以每两人或三人分配一套实验器材,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互动欲望,由多人共同完成的一项实验项目,每个人负责的项目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伙伴。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下给学生留一些具有较强实践性并且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科学作业,使学生自觉寻求对话合作,顺利完成作业,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合作、共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3.合理分组,营造“对话互动”氛围

  新课改的实施,对我国的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教学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合理、有效地教学策略,实现多样化教学。分组教学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这在科学教学中同样适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与参与性,做到每组均衡配置。在进行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可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明确分工,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实践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小组学生能够相互合作,团结一致,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科学任务。合理分组,营造“对话互动”氛围,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探索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得到提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均衡发展。小学科学教学“对话互动”模式具有无限的潜力,它综合了目标、教法、内容等方面对科学教学的全方位变革,充分贯彻落实了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团结合作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做到充分的认识,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全面实施“对话互动”教学模式,促进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改革。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

  一、创新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

  当前的小学科学教育,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显得过于程式化,不过就是在简简单单地重复着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书上有什么,自己就教什么。尤其是在实验方面,不看具体环境,不看实验的合理程度以及与现实情况的满足程度,一味地简单照搬,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喜欢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让他们对教学实验进行充分的自主创新设计。例如,在四年级下册《摆》一课教学中,原教材里,在本节实验上选择了单摆来进行。但这其实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一是延长了活动时间;二是不利于学生进行精确的科学观测。而且两次试验的设计也略显不人性化,在操作上具有较高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的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对过程进行改进,结果很多学生创新性地采用了双摆形式,一次性完成。相对来说,实验时间缩短一半,提高了效率,很好地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完成了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二、巧妙问答,让学生自主理解

  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问答是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取巧妙问答的方式,可以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化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提问原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极为有用的,因为这可以让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实现自主化的学习过程。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化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伊始,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提问。“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植物有哪几种?”“这些植物由什么部分构成?”“这些植物有哪些特点?”通过这样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在联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自主思考,并通过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植物与动物的区别以及相同之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的自主讨论,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在我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及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各部分之间和生命体的特性、生命周期复杂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并在课堂基本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化自由学习。巧妙问答,是教学中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实现自由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方式。通过巧妙问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效果,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打开学生的思路,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三、互动多样,让学生自主思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理解,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不但需要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还需要运用其它多种多样的互动方法进行辅助,比如小组讨论、游戏互动,等等。经过实际教学证明,这些方式都是极为有用的。例如,在六年级下册《踏上健康之路》一课的学习,我让每位学生都模仿残疾人,进行了实验互动。我让每位学生模仿体验了一只手系红领巾的费时与不灵活,与一只脚来回走的不方便和保持平衡的难度。通过这些体验活动,我帮助学生意识到拥有一个完整的身体是很重要的,进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怎么去保持一个完整健康的身体?”“残疾人是不是等于不健康?”“残疾人就一定是命运的弱者吗?”等此类问题。体验结束后,通过采取小组讨论与汇报的形式,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例子、想法以及日后的做法,让学生知道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比我们更困难的人都在坚持运动,保持健康生活,进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互动多样,是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习,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实现自主化学习的科学途径。

  四、总结

  前文所述,是笔者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并根据科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及其它特殊属性总结出来的做法,并且在多次尝试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科学是一门需要创新与思维的学科,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科学课堂上展翅高飞。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0

  透视生活细节,助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升

  小学科学课开展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生现在正是知识学习和接受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进行发现以及创造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老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技能,还要通过学习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善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而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进行教学,则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有效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贴近生活来进行实验

  实验本身就是开展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运用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被实验的器材、现象和蕴含的知识吸引。老师最好选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会感觉更加容易,或者说更加贴近生活。

  比如,我们在对浮力进行探究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大家进行分析,老师选用厨房里比较常用的蔬菜马铃薯来进行试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把三块形状、大小都基本相同的马铃薯放到体积相同的盐水、糖水和清水中来,观察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通过耐心地观察,学生发现大小一样的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里面沉浮情况是不相同的,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这个时候可以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探讨,让学生自己来翻阅资料了解一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后来大家通过推断来判定是因为密度不一样,那么什么是密度?密度对物质有哪些重要的影响?老师这时可以进行指导,盐水和糖水的密度都比清水要大,马铃薯之所以能够在水中沉浮,都是与排开同体积的液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水重,所以就会下沉,如果比同体积的水轻,就会不断上浮。为了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和水有关的实际例子,很多学生就会想到游泳,在大海中游泳和在游泳池里游泳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是海水中有盐的成分,所以浮力相对比较大,人就容易学会游泳,死海也是因为含盐成分比较多,所以人能够自由地浮到水面上来。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教学细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得出可信的科学原理,有效地推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提升。

  二、通过课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下的实验对于课堂教学也有一定的帮助,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看到科学的实用性。例如,让学生观察平时吃的白米饭,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些白米粥,自己在家里做一些实验,准备一些碘酒,把碘酒滴到大米粥里面,让家里人和学生一起来观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会看到玻璃杯中黏稠的大米粥颜色发生了变化,原来是清澈的,后来慢慢地变成了蓝色,这时候学生就会感觉很新奇。很多好奇心比较强的学生都会皱紧眉头,思考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个神奇的现象。学生可以自己组成课下实验小组,共同对问题进行探讨,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发现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碘酒和淀粉的混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蓝色的物质,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会有很深刻的记忆。学生有时候还会联想到我们在细细咀嚼米饭的时候会感到有一丝的甜味,其实原因就是里面有淀粉。在课堂上老师讲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接受起来就会很容易,这样能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获取量,让学生主动对课外知识进行获取,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够发现一些科学知识,比如在拧瓶盖的时候,如果我们的手滑就不容易拧开,妈妈在厨房做饭,有时候手上沾满水,为了拧开瓶盖,就要垫上一个干抹布来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理。通过了解学生发现这和摩擦力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如果接触面过于平滑,摩擦力就小,就不能打开瓶盖。这时有的学生就会提问:在火车站发现很多箱子上面都有轮子,那么轮子和地面也有摩擦力,为什么就比没有轮子的箱子在搬运的过程中省力?老师这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在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就会顺畅很多。我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对摩擦力有了一定的了解。

  还有,在平时烧水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观察水蒸气,但是很多学生都认为冒出的"白烟"是水蒸气,老师有时候会纠正说白烟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其实,这样的解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给学生解释。首先,问学生"白烟"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白烟是白色的',那么我们问学生水蒸气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无色无味,那么白烟是水蒸气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不是".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会更加容易进行理解,通过这个常识,我们要告诉学生在烧水的时候要离壶面远一些,因为在水要烧开了的时候,我们因为离水壶比较近,喷出的水蒸气会落到皮肤上,因为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小水珠,在凝结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如果落到皮肤上吸收的就是我们皮肤的热量,会造成灼伤。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安全意识,只有学生了解了原理,才能够有所警示,也避免了安全隐患。

  四、把知识学以致用

  对于实验来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把生活实际和学到的知识进行联系。在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一些相关的科学体验,科学的学习是对科学现象的重新认识,也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以及升华,我们让小学生把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也是对知识和生活经验的一种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传递正能量来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还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观察,对生活细节进行思考,对于不明白的现象可以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来进行思考,让科学知识能够真正地服务于生活。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科学课堂的动态学习过程,把生活中科学想象和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和运用,这样可以让生活和科学融为一体,让科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对生活的真正透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教给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提高探究能力,努力地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科学。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1

  摘要:

  强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对提高科学教学成效意义重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观察与演示的比重,指导学生联系生活感知理解教材,多动手操作进行学习理解,充分发挥实践调研活动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科学学科在小学教学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融合了更多的知识、蕴含了更多的信息量,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如何提高科学教学效率?教师需要适应教学改革的变化,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受到教育,本文主要针对科学教学中的模式改革进行初步分析。

  一、现场观察与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理解效果

  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切忌进行空洞的说教,一定要让学生多参与,认真观察、分析研究,并且要将多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观察鱼》教学中,笔者就采取了现场观察和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将鱼缸搬到教室,里面放上一条鲫鱼,学生的兴趣顿时被调动起来。笔者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安排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同学讲述鱼是什么样的、分为几部分。学生代表轮流上台观察讲述,整个课堂教学氛围立即变得活跃起来,他们跃跃欲试,参与的主动性非常高。在完成了现场演示环节之后,笔者重点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加深了解和全面把握。在多媒体的演示中,鱼的形象被大幅投影在幕布上,笔者和学生逐一分析鱼的头、躯干、尾部,同时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分析鱼的尾巴有什么功能,鱼的鳍有什么功能。学生纷纷畅所欲言,结合课前的预习,在学生的充分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对尾巴的向前推动作用,对鳍的`转弯控制功能做出了较为准确的分析,并现场运用多媒体演示鱼的游动推进原理,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感知认识。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感知强化教材内容研究

  学生在科学学科学习中会产生许多似曾相识的感知,因为科学学科是立足于学生生活、立足于社会发展而设置的一门综合学科,联系学生生活感知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相似的情景,例如糖加热变为液体,冷却之后变为固体,这一现象可以在学生生活中找到类似的情景。炎热的夏天,家里糖罐子里的糖溶化了,在高温下从固体变成了液体,而爸爸妈妈为了处理这一问题,往往会将糖罐放进冰箱,经过一番冷冻之后又变成了固体,通过生活中的感知对冷热影响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再比如物体和空气热胀冷缩原理,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案例进行论证。夏天的两根线杆之间电线下垂的弧度较大,而冬天则明显绷直了许多,同样的一段电线在夏天受热膨胀,在冬天受冷收缩,这就是热胀冷缩的典型表现。通过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案例,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对比了解,学生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不仅掌握了规律知识,而且提高了分析研究能力,增强了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地操作直观获得学习感知

  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特别是要将实验搬入课堂,或是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身感受一下,无论是教师示范演示,还是学生操作演示,都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直观的学习感知,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教学中,学生对这一方面往往没有直观的认识,认为声音无论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进行传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笔者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实验,在一小块金属棒的一端敲击一下,大家可以听到声音,让学生明白声音可以通过金属来传播。用一瓶水轻轻敲击一下,学生也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也可以通过水来传播。接下来笔者搬出了真空演示器,让学生共同配合教师进行演示。当玻璃器皿中抽光了空气之后,小闹钟在里面不停的敲击,而学生却听不到声音,然后打开气门里面灌入空气之后,学生忽然听到了声音,引导学生从这样的实验中明白真空是无法进行声音传播的,从而对声音通过媒介传播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笔者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不同媒介传播声音的操作演示,然后分组上台操作真空演示仪,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感知体验,所获得的知识理解更加直观形象。

  四、组织课外实践性活动培养分析研究能力

  科学教学一定要注重实践性,要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内容有效运用到课外实践中,在课外进行专题分析、实践调查,这也是能力素养提升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家乡的水资源》教学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行组织调研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本地区水源分布的状况、水源受污染的情况,通过走访调查、查阅资料了解水污染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广泛调研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对水资源分布、水污染情况及其危害性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在具体提出建议措施时,明确指出了要保护水源、根治污染的鲜明观点。虽然学生提出的一些措施在成人看来还是比较稚嫩的,但是这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理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科学教学模式改革,是当前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广大教师应当充分强化科学教学模式改革,更好的推动教学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宗骞.小学科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05)

  [2]张文侠.小学科学教学要走进自然[J].学周刊,20xx(19)

  [3]郎虎.小学科学有效开展实验的探究[J].学周刊,20xx(25)

  [4]殷海斌.让生活化点缀小学科学教学[J].华夏教师,20xx(04)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2

  1.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在教学手段上,要求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和其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思维方法上,要求教师能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在基础素养上,要求教师能够做科研型教师;在教学能力上,要求教师形成自几的教学风格并具有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的能力。但是这些标准与许多教师自身的素质存在这很大的差距,加之教师的培训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这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因为畏惧情绪而安于现状,造成小学校长在贯彻新课程改革标准下的教学管理工作难度的增加。

  1.2教学理念转变不及时

  新课程标准改革带来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如发展的理念、课程的理念、校本的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评价的理念、研究的理念等,由于受多年定势思维的影响,新课标的理念没有真正被内化为教学管理者的教学理念,这使得前沿性的教育理念没有真正的到达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内心。当前小学教学管理者的思想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仍是按照过去对管理认识的观念并且一直重复着过去的管理模式。实际上,人们真正对管理内涵的认识,不仅仅在是在教学管理领域,在宏观的教育管理和整个学校管理和中都是滞后的。有些情况是虽然校长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教师具有抵触情绪,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校长提倡的理念并没有得到教师具体的贯彻执行,这就是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没有得到转变。还有些情况是教师虽然参加了各种类型和级别的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对新课程的改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法也有自己的看法,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际运用,但是校长为了保证升学率,进行强化意识教育并不允许进行新的尝试,这就是校长的教学管理理念没有得到新的转变。

  1.3教学管理评价陈旧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教学管理的工作是以适应应试教育为前提运转的,对学生的好坏进行评价也是根据分数来定,对于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是依据学生的成绩来论,在学校管理质量方面只追求片面的管理方式。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和校长不但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获取知识方面,而且也开始关注学生在能力提高和获得幸福感等方面上,校长不仅仅关注教师教学成绩,同时也开始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但是以前的考试评价制度仍旧制约着新课标的'实施,学校的管理也还是以分数为主,这种传统的成绩评价方式,为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重重困境。

  2.加强小学教学管理科学性措施

  2.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笔者认为:各个学科要有专业的教师上课才是理想的教育资源。只有强有力的教师资源,才能提高教师质量,才能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放心选择,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子女教育的需求。学校要用发展的眼观来看待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应该只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的为教师提供各种深造和学习的机会。作为学校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应该把好人事这一关,各科都要有相应专业的教师。

  2.2转变教学管理理念

  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管理者的理念都还不能适应“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要求,因而不能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管理的作用,因此教学管理者应该不断地加强能力、知识和管理艺术的提高,一切活动都要为教师和学习能够拥有更好的发展服务。还要善于将自己的教学管理理念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学校的规章制度,再通过制度的约束把教学的管理理念转化为教学管理实践。

  2.3科学评价

  校长要激发教师潜能,关注教师个体。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是基础,校长是关键,只有拥有较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校长要深入课堂,了解实际教学中的情况,对教学工作作出具体的指导与检查,校长要将教学信息与动态加入到教学管理的科学决策中来,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中。教学管理工作需要科学的评价,小学校长的教学管理要从选拔性、终结性评价理念过度到发展性、过程性的评价理念,注重评价的多元性、诊断性、过程性、综合性与激励性,将以分数为主的教学评价标准转变为以人为主的评价标准,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和教师专业的发展,实现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

  3.结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教学管理工作不能持续在以前日常教学管理的单一层面上,要从新角度出发,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教育人、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更新陈旧的管理理念,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调动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主动性,争取把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使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3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最基本的部分,同时也是开展教学实践的有效方式;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科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不仅涉及更加广泛的知识面,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做好小学科学教学,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思维,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学;教学探索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许多课程在知识结构、知识呈现形式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小学科学的变化更为显著。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应该在结合学生学习现状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科学民主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情感。下面,本文通过结合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化作具体阐述。

  一、通过生活课程资源的合理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所以许多教材内容都源自于生活,要想保证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科学知识,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通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正确指引,从而进行合理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在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如此,才会不断激发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久而久之,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未来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植物课程的学习时,老师便可以预先设定良好的教学情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学校校园里的.植物总类,并且鼓励学生发言,老师再对学生所列举的植物进行分类,等到学生总结完毕,老师应该适当的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赞赏,最后,老师再对其进行总结补充,并且对各种植物进行具体的分类,明确其分类标准;这样的教学,才能够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而且还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科学现象,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看清科学现象的本质;然而,有的科学现象犹如昙花一现,出现的时间很短,而且在短时间内是很难看到的;实验也是比较繁琐的过程,有的实验周期较长,通常需要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课时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观察科学现象的机会,老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引进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来制作相应的课件,实现辅助教学;其次,老师还可以提前录制一些科学现象,或者在网上选取相应的视频图像,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更加清晰明了的给学生进行展现,这种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实验等待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丰富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的掌握其知识,这对于科学教学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素养是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西方发达国家,科学素养也是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其综合素养,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老师应该适当的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平台;必要的时候,老师还应该适当的放手,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现问题,从而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技能;久而久之,学生才会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举措。

  四、通过问题情景的设定来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听讲,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而言,问题是学生养成学习思维的开端,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生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想象思维,往往对许多新鲜事物都能产生好奇心,所以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老师在课堂进行前,可以预先为学生准备一些问题,从而让学生大胆的猜测,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伟大的发现都是通过伟大的猜测来实现的;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大胆的进行猜测,只有在不断的猜测和假设中,学生才会不断发现真理;如果学生在对科学知识的猜测中出现了错误的猜想,老师也不能对其进行一味的批评,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从而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要想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高效进展,老师就应该加强对课程教学的研究,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进,来实现科学教学的创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科学课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如此,才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丹.浅析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xx(3):27-27.

  [2]丰娅.新课改下小学科学的创新教学[J].新课程(下),20xx(1):44.

  [3]方晓萍.落实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浙江教育科学,20xx(4):51-52.

  [4]王恩惠.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xx(1):31-33.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4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信息技术把以往的教学模式来了一个颠覆,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学生一定的震撼,实现了知识的完美转化,把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了具体直观的动态化知识。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如果他们没有学习兴趣的话,很难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小学生天生好动,对于灌输性的知识提不起兴趣,如果把知识穿插到图片、视频等形式上,就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小学科学本身就是传播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学科,在教学方式的应用上应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CAI课件的使用实现了知识的动态化,知识呈现的方式学生也比较喜欢,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激发,将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实现了乐学乐教的目标。比如在学习《在星空中》的章节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进行预习,粗浅的了解相关的知识。但是牵扯的内容都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魅力,把遥远、神秘、美丽的星空呈现给学生,教师就可以巧妙的运用Authorware、PowerPoint和Flash技术创设学习情景,把美丽的星空通过视频,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再结合这些信息技术诠释理论知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授课,完胜教学中的重难点

  小学科学讲授的内容很多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但是对于一些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对于这些学习难度系数较大的知识点如果采取机械式记忆的方法,效果肯定很差,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就会出现,甚至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对于小学科学而言,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有重点难点之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比如板书版画授课,使用挂图,纯碎的语言描述等,这些途径小学生一般不是很喜欢,虽然老师讲的津津有味,甚至口若悬河,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得不到激发。如果运用信息技术的话,就可以通过声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知识,也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多媒体技术在一线教学中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从视觉、听觉和体验上给学生很大的冲击,在辅助教学上发挥出巨大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把复杂枯燥的知识转化为鲜活的图像、动画等,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小学生天性好动、贪耍,如果课堂吸引不到他的注意力和兴趣,他就会脱离课堂,甚至思想逃离到课堂之外。而多媒体以声文图茂的优势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着他们,有利于他们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时候,对于课堂中牵扯的知识点,植物种子的散播方式:包括自身传播、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等,小学生生活阅历肤浅,了解的生活常识也比较少,讲授式的授课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为此攻破这些重难点,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果能通过视频讲解或者利用3DMAX制作的三维动画给学生演示的话,学生就会非常理解了,并且理解的更加透彻。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知识的转化,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易懂,大大提升了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三、使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顾名思义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其实教学质量的高低不是教师讲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接受和了解了多少知识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学情,应该落脚于学生的发展上。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做到学会学习。信息技术的使用颠覆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留足了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比如在讲授《面包发霉了》的时候,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发霉面包的危害以及发霉的原因。但是无论是从化学常识还是医学常识,学生都很难理解。但是计算机进入课堂后,这一切就变得十分容易了。教师可把这一课制成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块发霉的面包,然后再显示两组试验的详细过程,最后在本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文字性小结。使学生在观察试验过程中,直观地感觉到当时的情景,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平面走向立体,使其思维性、创造性和严密性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5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们通过科学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因素影响了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现实中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出发,对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旨在帮助小学老师进行有效的科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性;策略

  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

  1.1学生对于实验活动的不重视:部分小学生在家长的影响下觉得科学实验课并没有什么用,自然就对实验课没有必要的重视,把实验课和体育课的性质画上了等号。尤其是在长时间的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压力下,骤然接触到实验课这种轻松的教学,把孩子爱玩的天性全部在科学实验课上爆发了出来,就很少再有学生愿意去认真的对待实验课,消极的态度和情感的宣泄才是大部分小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的真实的写照。

  1.2学校对于实验活动的不重视:在部分地区科学课并没有得到学校和老师应有的重视,许多科学课都是别的课程老师代替教学,并没有自己学校专有的科学实验教学老师,除此之外,在上课时候有些教师要么只顾自己讲课,在讲桌前侃侃而谈,不顾及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要么省去实验的步骤直接进行科学课知识的教学,“实验”二字形同虚设。最后科学实验课教学只能以效果惨淡收场。如果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一番深入调查,很少有学生能说清自己学到了什么。

  2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教学井然:首先,可以在上节课老师不拖堂的情况下,要求学生一下课就在教室门口列队集合,整齐、准时、有序地进去实验室。因为一节好的实验教学从走进教室前开始,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实验课,还可以保证老师有充足的实验教学时间,避免因为琐事而造成上课时间不够的情况。毕竟科学实验最是注重时间的安排。其次,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和分工合作的能力。成绩好的学生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倾听差生的意见和与差生进行合作实验,而差生是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种“我自岿然不动”的感觉,不管是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还是别人发言的时候,亦或是需要合作实验的时候,都在下面旁若无人的做着小动作?如果这两部分群体没有对策解决的话,课堂上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最后,要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器材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轻拿轻放小心对待,结束后认真整理摆放整齐,借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2.2亚里士多德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小学生要想进行科学有效的实验探究,兴趣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老师在教学前就需要思考这堂课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是学生愿意接受进而产生主动学习愿望的教学方式。“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老师完全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那么如何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兴趣呢?在我看来,老师可以根据实验目的来开展一些智力游戏,亦或是穿插一两个童话故事来创设合理的情境,就像在《磁铁有磁性》这节课中,老师就可以拿出一个磁铁做的“钓鱼竿”和“小鱼”来进行钓鱼比赛,最后比赛完再抛出“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当然在平常的科学实验教学中,以游戏来创设情境仅仅是教学的其中一种方式,而教学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择和运用,实现教学的多样化

  2.3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在中国的传统教学中,检验学生知识水平的唯一首段就是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等大大小小的考试了。考试就是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察考试参与者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但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传统的卷面考试已经不能充分检测出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老师必须在教学中抛开以分数决定教学质量的教学意识。老师可以在期末考试评测学生之前充分考虑学生平常的表现,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来观察其对于这门课程的了解程度。总之,如果单独进行考试和,把考试作为评测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唯一首段的话是不可取的。

  2.4科学实验教学后要进行反馈:老师的作用应该不仅仅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应该进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后学生作出奇怪举动、提出奇怪问题的时候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不能因为课后没时间嫌麻烦而推脱。在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年龄,正是孩子处于创造性模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有了按照类推方法进行思维的能力,能使存在于一类事物的联系与关系转移到其他各类事物和想象上面的创造性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竖立起好的榜样,培养学生的课后探究行为,要让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有兴趣进行实验的科学探究,还要让其在课后有兴趣探索科学,而且在学生课后有收获的时候应该给予表扬,让学生乐于走进世界,探索世界。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就必须经过学校方面和家长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方面需要保证基本的实验教学,教师方面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和手段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家长方面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好的思想,要对孩子进行科学实验的做法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美华.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浅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电子制作,2014,17(15):255.

  [2]科学(3-6年级).国家课程标准,2002.

  [3]郭育志.小学科学教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J].求知导刊,2014,19(07):237-238.

  [4]小学时代(教师),2011(06)。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7-15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7-14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通用】07-22

(推荐)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7-22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精品)07-22

[优秀]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7-25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优秀]07-26

(必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5-25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推荐】05-25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通用]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