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8 17:20:52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

  【摘要】本文通过正、余弦函数等课型,应用CAI软件进行教学,从五个层面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记忆力,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数形结合、图文并茂,有动感的鲜艳图面,化“抽象”为“具体”,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高中数学新教材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为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的性质,能正确运用这些性质去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一、显示CAI软件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记忆力

  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已学过的幕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那么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又有哪些性质呢?上节课所学的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曲线还记得吗?江西大学的吴汉明教授在演讲“教学艺术”时讲到:愚者问得笨,智者问得巧,难而有度,引人入胜。教师提出问题后,借学生回忆之时,打开电脑,显示图像,教师如此提问承上启下地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记忆力。

  二、显示CAI软件和使用投影仪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借助电脑图像所显示的正弦曲线,教师边移动鼠标边启发学生,图像在x轴的正负方向上可以无限延伸,得出函数y=sinx的定义域是(-∞,+∞),也就是R,这完全可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得出,再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出-1≤sinx≤1,即函数y=sinx,x∈R的值域是[-1,1]。然后显示电脑图像,说明正弦期限是夹在y=1和y=-1两条直线之间的`图像,也就是函数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1。教师此时继续提问:在x取什么值时,y取最大值1?y取最小值-1?学生可能回答不够全面,教师边用鼠标移动光标指出对应点边作补充后帮助学生得出结论。这时教师提醒注意观察电脑图像,教师边移动鼠标边加以分析说明。然后由师生们一起讨论,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

  接着是余弦曲线的显示,复习其定义域、值域、周期性三个性质。

  函数的周期性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往往对于这些概念难以接受,而通过CAI软件的显示,通过认真观察,认识就会更清晰,理解会更透彻,印象就会更深刻,记忆更加牢固。特别是对周期性的理解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注意力。

  三、显示CAI软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提问已学过的奇数函数和偶数函数的定义,请两位同学用诱导公式填空,教师板书:sin(-x)=_____,cos(-x)=_____。这时学生可能会有许多疑问,这时教师马上提问:正弦函数是奇数函数还是偶数函数?这种引入新课的方式是以旧带新,这样做有以下优点:(1)既是复习又是引进,复习不是重复,引进不是生硬塞入。(2)构思周密,目的明确,前后知识联系紧密。(3)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过渡自然。(4)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奇偶性的教学。教师让学生用奇数函数和偶数函数的定义去判断一下,y=sinx,x∈R的奇偶性,然后结合电脑图像:正弦曲线绕着原点旋转180°后y轴两边的图像与旋转前的图像完全重合。这样,能让学生在、动感的画面中深刻认识奇数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的演化过程,而这点正是学生难以接受的,所以利用CAI软件设计了正弦曲线以原点为中心对称的图像转动轨迹,化抽象为直观,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理余弦函数的奇偶性也设计了y轴对折后图像完全重合。

  四、显示CAI软件和借助投影仪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单调性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脑图像,师生们一起观察两遍这个动感过程后,教师再启发学生结合周期性,让学生自己由猜想→发现→验证→推广→发现教学知识,导出弦函数的单调性。

  同理,余函数的单调性也是借助电脑图像和投影推导出来,这样让学生参与教学问题的实验与研究,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研究能力。

  五、利用CAI软件进行分层教学,进行课堂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在传统分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类,这样会给差生带来自卑感,优生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利用CAI软件分层教学,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积极参与对所学知识有所感知,然后通过CAI进行学习与练习,回答问题后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的主机进行控制,学生一人一台电脑,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教师心中有数,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增强其自信心,对于优生提供较高层的练习,充分开发优秀生的智力和潜能。

  本文通过正、余弦函数等课型,应用CAI软件进行教学,从五个层面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进行有效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和优势非常明显,设计的软件融图、文、声、动画为一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学生对学习教学既单一、枯燥乏味的看法,而且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师生之间能双向交流,学生能亲自参与体验,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课堂方式,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是当今课改的热点问题。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变革,它的人机交互功能实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材、学生与课件的直接对话,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数学活动、例习题讲解这几大环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教育信息技术新兴的生力军,将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变得更为形象生动。

  一、运用电子白板,优化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主要是以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可以是熟悉的生活镜头、有趣的数学活动或者是需要研讨的数学问题等。情境教学也正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传统教学通过书本等有限的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而将电子白板引入课堂,它不但具有计算机的图文声像并茂,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涉及面更广,优化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形象生动地进入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认识负数》的情境引入中,我们可以利用资源库中的“温度计”这样一个小动画进行直观性教学。由于学生在小学没有涉及到比0小的数,所以单纯的语言引入并不能让学生更为准确地理解“负数”这个概念,因此需要用到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负数”。温度计就是最好的例子,当教师将“温度计”动画中的指针拖动到0℃以下时,“负数”就应运而生了,“负数”这个难点就很顺畅地突破了。在观察温度计的同时,学生也能给0下一个新的界定:0不表示没有,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这又是一个教学上的难点,就这样利用白板中的“温度计”简单突破了。比起实物温度计起来,白板中“温度计”指针的运动更方便。

  二、利用电子白板,建构数学活动

  交互白板支持构建一个课堂教与学的协作环境,师生教与学的角色和行为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交互白板提供的交互平台上,可以开展基于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协作教学与学习。在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协作教学环境中,有利于教师发挥导学和助学的作用,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有更灵活的或强或弱的控制;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参与和协作,充满活力和凝聚力。

  如数学六年级总复习中有这样一个数学活动:

  用火柴棒搭三角形(如右上图)。

  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_____根;

  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_____根; 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_____根;

  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_____根;

  搭n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_____根。

  教师事先将火柴棒的图片放入白板文件notebook的“我的内容”中,课堂上取出“火柴”图片后,学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旋转、克隆功能对“火柴棒”进行复制、拼搭,将自己的.想法展示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并且能直观、形象地进行即时活动,大大改善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正是借助于电子白板,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了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既呈现了学生自主探索、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活用电子白板,简化例题、习题讲解

  布鲁纳认为,要使学习者顺利学习新知识,必须选择与他当前的智力水平相适应的形式来呈现新知。传统教学中,教师以黑板、粉笔为主要手段,将正确的解题方法“告诉”学生,学生再通过记忆将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这种被动的状态下,学生往往对题目本身不甚理解,只能死记硬背。而在教学时巧用电子白板和几何画板,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过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整合丰富资源,拓展学习平台

  电子交互白板能够实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灵活整合,它可以在交互白板的工作界面调用计算机及网络原有的各类资源(包括课件、多媒体光盘和视音频材料等),还可以直接调用交互白板内置的多种资源库,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依据各自的需要不断调整、修改、增添直至重新构建这些内置的资源库。而且,交互白板支持在课堂教学师生交互情境中教育资源的现场创作和再加工,从而不断形成和积累可重复使用的新生的鲜活的教育资源,因此,它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种学习资料,从而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的空间,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黑板变白板也许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但不可否认它无可比拟的优势。对教师来说,制作方便,工具齐全,资源丰富,可拓展空间相关内容链接,存储量大,交互学习、即时交流、录像再现、聚光灯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学生高度关注;对学生来说,能提高注意力和理解力,便于学生复习以往知识和内容并促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技术的普及是要经过一段长期的过程的,但交互式电子白板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征服着三尺讲台上的老师和台下的学生们。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

  【摘要】

  “问题导向式”教学是小学数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问题导向式的应用特点,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方向和内容,以此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

  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注重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优化学生研究水平实现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且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1.问题的导入

  “有其始之,则已之也难。”一个良好的数学课堂开端,可以在教学工作的开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其可以及时进入到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中。由此,教学的开端是掌握学生眼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重要形式。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引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将其与数学知识整合到一起,以学生角度分析,提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更好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以此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以此引进本课知识点:教师:我们每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可以画画、干活等,而这双小手里还蕴藏着非常多的数学知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展开手掌,观察看每两个手指之间都有一个指缝,那么你们知道五指间有几个指缝呢?学生:4个。教师:4个手指有几个指缝?学生:3个。教师:你们这么快就能算出来,有什么窍门吗?学生:指缝数+1=手指数.手指数-1=指缝数。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短短的两分钟,就总结出了一个这么重要的规律。我相信在今天的课堂上,你们的表现会更让老师惊叹!

  2.问题的探索

  在小学课堂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过低,注意力也难以集中,一堂课四十分钟,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不过三分之一。特别是在数学课上到十五分钟时,就会有很多学生出现眼神涣散、小声说话或者是坐立不安等问题。由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指导,让学生更好研究和分析数学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问题、了解数学知识、明确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保持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几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个长方形的框架,一方面通过拉伸一组的对角,让学生观察,在这个框架中是否还是长方形?为什么?另一方面,向学生提问是否观察过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并举例说明。学生通过沟通和探讨之后,明确教师拉伸对角后,就不再是长方形,因为它的四个角不再是直角。而在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例子有地板砖、面包、伸缩门等。

  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启蒙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材全面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融入生活中的多样元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整合到一起。因为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又影响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时,教师可以依据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理论知识更好的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以此优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科学设计“问题导向式”课堂教学环节

  一方面,教师在课前要通过学生的学习特点,全面分析下节课要讲的课题,以学生观点为基础,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提出课堂问题,展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此从教学环节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满足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设计,并结合课堂内容设计的多样化数学问题,指导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课堂指导角色,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要选择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问题进行课堂导入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构建优质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支持学生自主研究和大胆提问。通过小组探索的形式指导学生在合作研究中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而后,教师再整合研究学生提出的各项问题,对重难点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指导教学。同时,通过相关问题的训练,有助于优化学生闻一知十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确保学生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时,在上课之前需要依据对学生观察明确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平行四边形,并提出不同层面的数学问题。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校门口的伸缩大门图片,向学生提问,图片中都有哪些图形;在上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具和纸张等形式引导学生研究平行四边形、梯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现实生活中应用的特点,最后教师要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讲解;在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活动,促使学生直接或间接的认识到各种图形的区别,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应用优势,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

  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导向式”教学可以优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由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案,确保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刘文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xx

  [2]陈其玲.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S5):173-17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4

  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就产生了教育与教学辩证法的一系列理论。“适应与转化”是教学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

  “适应”,广义地说,是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适应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必须适应人类思维发展的现状;狭义地说,就是教与学要相互适应,教师与学生要相互适应,教法与学法及教材要相互适应。

  “适应”不是目的。“适应”的目的是为了“转化”,是为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与智力上,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实现“由低到高、由差到好、由弱到强”的转化,从而获得适应二十一世纪要求的、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发展。

  近年来,在运用“适应与转化”这一教学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进行教学改革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相适应

  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要素间相互关系与联系的表现形式。其常常从教学环节上表现出来,所以课堂教学结构又称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就要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并优化各个教学环节的组合。此中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即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相适应。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有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本知识,有计算、应用题和几何初步知识。不同的教材内容要求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例如概念教学,必须按照“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深化——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应用”这一递进的步骤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而应用题教学,则必须按照“审清题意——明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与写答”的进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另外,课堂教学结构还必须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绝不能抓了教材,忘了学生。

  例如学生的学业基础好,自学能力强,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新知,通过独立思考和课堂讨论、自练互批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反之,就要加强点拨讲解、示范指导的比重,实行多搀多扶、小步迈进的教学。

  课堂教学结构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相“适应”,着眼点是使教材结构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了“转化”必须“适应”。

  二、认知程序必须与学生的思维规律相适应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的。精心设计认知程序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核心。设计认知程序的依据是把握学生的思维规律,使认知程序与学生的思维规律相适应。

  4.看图,脑子里摆图形。想:长与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先摆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面积是多少?再想像:长摆6个1平方厘米的学具,宽摆4排,面积是多少?

  5.大胆设想。长8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可能是多少?验证之后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6.课内练习。内容分三个层次; 7.课堂小结。

  这七步认知程序,充分反映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和运用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很自然地过渡到抽象思维一环,这是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结果。

  三、教学方法必须与学生需求相适应

  由于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个人主观努力的不同,同班级的学生在学业基储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这种有差异的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学生学习需求上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实行有差异的教学,以适应各类学生学习上的实际需求,促使各类学生获得最优的发展与提高。

  由于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调动了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业成绩普遍上升,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是“适应”促“转化”的见证。

  四、学注指导必须与学生学法水平相适应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一定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法指导必须与学生的学法水平相适应。只有从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法水平出发进行学法指导,

  才能促使学生掌握科学学法的水平向高一级转化与发展。例如读数学书,低年级学生知识有限,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自学能力较差,这时的学法指导就只能是教给学生“读读、画画、想想”,初步学习读懂文字、图形、算式的读书法。

  到了中年级,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教会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间相互关系与联系的方法,并学会边看边想、质疑问难、同桌互议的方法。高年级学生,除此之外,还要教会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并能讲讲自己对教材的认识与体会。

  总之,在教学上“适应”为了“转化”,“转化”必须“适应”,要想有效地促使“转化”就必须正确地进行“适应”。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

  摘要:数学学科具有鲜明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开设数学课程,就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注定了在解题技巧和知识理解等各方面会出现差距,有些教师就会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下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文旨在分析这些缺陷,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误区和对策

  引言

  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科学的教学模式下得到能力的提升。为了解决现阶段学生能力差异问题,这种方式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教师们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上却陷入了误区,导致实际的效果并不突出。

  1.现阶段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误区

  1.1分层教学缺乏规划

  分层教学的一项要求就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等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别划分。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在“分层”这一过程中却出现了明显的误区。教师往往只根据考试分数来对学生进行组别划分,然而考试分数有时并不能直接体现学生的能力差异和知识水平差异,很多能力出众的学生在考试成绩上并不突出,却拥有独到的见解和敏锐的思维。所以这种缺乏规划的分层教学,其实际效率并不能有效保证[1]。

  1.2分层教学缺乏整体性

  分层教学要将所有学生都纳入分层的范围。但是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却很少注意到这一点。通常情况下,分层仅仅只针对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旨在帮助这些学生跟上教学进度,避免落下太多课程。但是这种方式却使得很多能力中等的学生失去了针对性学习的机会,进步的空间受阻。因而分层教学陷入了明显的误区。所以,如何走出误区,是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2.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分层教学

  2.1详细规划教学目标

  要想实现教学方式上的优化,首先就要在教学目标上进行明确。换而言之,就是教师课前的备课工作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以分层教育理念为基础,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要求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因此,针对能力强的学生,要鼓励并引导其多进行深入的`探索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求其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2]。例如在学习到平行四边形时,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引导其进行探索,比如当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发生变化,如果底的长度不变,周长和面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利用诸如此类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够大幅度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还能在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下实现共同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充分保障。

  2.2分层教学要掌握技巧

  分层教学的方式是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针对性学习,因而要求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例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优秀、中等、待提升,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是,作为教师要注意到的问题是,切勿出现差别对待,即对优秀的学生重点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学生仅仅指导几句等类似做法。相反,教师应该在全面掌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进行针对教学,学生便不会出现被差别对待的感受。而教师也可以利用巧妙的教学方式,来促进教学过程的开展。比如可以让每个小组之间产生一名组长,教师安排一项任务,采取竞争的模式,让组长带领组员在竞争的模式下学习[3]。而任务目标则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调整,循序渐进,实现学生能力的共同提升。

  2.3考核制度上的优化

  以现阶段的考核制度为例,目前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核基本是通过考试分数来判定。但是试卷内容都是统一固定的,显然这种判定方式缺乏客观性,且往往无法对学生能力进行综合考察[4]。有些学生并不擅长考试,但是在思维模式上却有独到之处,而这种统一的评价标准会给一些分数较低的学生带来挫败感,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所以,教师不妨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在编写考试试卷时,可以将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设置成附加题,做对可以加分,做错不扣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乐趣,也能鼓励能力中等的学生通过附加题获取额外的分数,而能力稍弱的学生也不会因为过大的分数差距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因而考核制度的优化也是提升分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3.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分层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分层教学对于学生的意义,并走出现阶段教育模式的误区,不断地在教学模式上作出改革和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让更多的学生能共同进步,提升教学水平,为培育更多优秀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艳薇: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误区和对策[J],科普童话,20xx,29(11):66。

  [2]徐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及对策(一)[J],江苏教育,20xx,10(12):18-19。

  [3]纪桂玉: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对策[J],数理化解题研究,20xx,20(04):62。

  [4]翁方敏: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吉林教育,20xx,17(31):6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6

  [摘要]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师激励、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依据、原则、结构、应用以及实践和探究。

  [关键字]小学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探究

  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师激励、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依据、原则和结构

  (一)小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和试验依据。

  根据教学规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承担者和维护者,也是教学过程的受益者。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成为学习的主体;反过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受学生反馈情况的启发与激励,又不断进行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使学生与教师都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根据学生学习过程来设计教师的教学过程,把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认知动因的激起、认知内容的组织、认知方法的安排、认知结果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四大原理(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反馈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教与学诸多环节的组合效应,已达到发展学生主体性目的。

  (二)小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原则。

  小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要遵循以下四项原则:第一,主体性原则。第二,参与性原则。第三,合作性原则。第四,创新性原则。

  (三)小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

  小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为:“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1.问题情景。就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的问题气氛中,是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

  2.建立模型。从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体会到一种数学思想,强调学生建立符号感、数学感、空间感、度量感鉴别结构和规律的能力。

  3.解释应用。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

  二、小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课题:圆锥体的体积

  操作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英才幼儿园需要一批底面直径10厘米,高是5厘米的圆锥,现有一根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50厘米的圆柱形木头(电脑显示),你准备怎么做?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总结:

  1.截取长5厘米的圆柱形木头;

  2.找出圆柱一个底面的.中心;

  3.沿着这个中心和圆柱另一个底面削去边缘部分(教学媒体显示)。

  (二)引导探索,建立模型。

  1.猜一猜。这个做成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5厘米的圆锥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2.讨论归纳。一个圆锥的体积比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小,可能是一半或一半也不到。

  3.操作验证。上述讨论归纳的结论对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学具,以小组为单位验证一下,并如实填在下列表格里。(表格略)

  4.实验结论。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他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三)完善认知,解释应用。

  1.解释

  计算圆锥体体积的方法:先求出与这个圆锥体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在将这个圆柱的体积乘以1/3。

  用字母表示公式

  v圆锥=1/3v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

  如果用s和h分别代替圆锥的底面积和高,那么,v锥=1/3sh

  2.应用

  (1)直接应用公式求圆锥体的体积(略)

  (2)根据所给条件间接求圆锥体的体积

  (3)根据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4)量出圆锥体底面周长和高,再利用周长公式求出半径,求体积。

  三、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一)人人主动参与。

  由于本模式注重个体的独立学习,又强调学习小组的互动功能,还有全班性的集体讨论、质疑,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人人动口、动手。本模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二)学生充满自尊自信。

  体现主体性,不以学生的学习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不强求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所有问题,不再对知识的理解分析上强调标准的统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确定自己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由于本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学生小组、全班同学间、师生间的研究讨论,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自我反思认识的能力,因此,实验班的同学在遇到困难时不在一味地求老师,而是求同学一道讨论、分析共同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与老师商讨。

  (四)学习具有独创性。

  主体性教学,学生有发表个人意见、保留个人意见的权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在互疑阶段,同学们为了展示自己,为了挑战他人,情绪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思维及其活跃,创造性的灵感往往就在这里产生。

  [参考文献]

  [1]黄永强,数学学习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1版。

  [2]张田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J],小学数学教师,20xx,(09)。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7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好效果, 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性好奇、爱动,注意力时间短、不能持久坚持学习,因此会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 利用信息技术媒体为教学的手段制作数学教学课件, 这样不仅把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 而且还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为现代的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为数学教学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从而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集信息于图、文、声、动、色为一体,以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唤醒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制作课件,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展示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追求数学知识与生活完美结合的美感, 调动了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授"四舍五入"这一课时,我利用 flash 动画,将舍去或进一的部分用动画播放, 还可以将所学内容编成动画课件,教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讲相关内容的故事,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不仅教会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将数学生活化,在自然的谈话中复习了旧的内容, 而且也水到渠成地导入了新课,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动静知识结合的形成过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不仅是提高知识与能力,而且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完美结合,更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数学知识与生活能力为主导,课堂教学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师生情感、教学态度、学习价值观,注重体现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结合。 通过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动静结合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呈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动态的图片与静态的数学概念或公式相互转化,使单板、乏味的数学概念、公式的推导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将数学规律的解读和训练清晰而形象地突示出来,在动和静的互动下,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更加生动,使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更能促进和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更高兴趣地探索数学的奥秘。 如在教授"旋转与平移"这一节时,运用现代教育的媒体资源,先在屏幕上设置动态的物体,然后通过物体位置的转移,使静的物体产生动的概念,将静的物体通过动态的旋转和平移,用不同的颜色标志物体移动的路线和旋转点,使学生先观察后说出旋转和平移的概念,然后教师再以动态的图片呈现出正确的概念,这样给不仅给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能获得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牢固掌握数学概念。 利用信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动静结合,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教学的内容要求必须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数学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细致的观察,大胆猜测、相互交流。 在教学形式上以不同方式呈现出来,以满足教学多样化,学习生活化的教学需求。 对媒体技术用运到数学教学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手法,以新颖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呈现给学生真实的学习情景和模拟出的现实的生活情景。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地呈示文字、图像等,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模拟仿真,呈现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 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 教师注重了课本知识的讲解, 学生注重了课本习题的的演练,一节课下来,教师板书,学生练习,好比是"一根粉笔、一张嘴巴"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沉闷的课堂气氛, 使单调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极具趣味性和知识性,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制高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快乐、高效地获得数学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节,进行面积公式推导时,除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外, 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动画的用几何画板通过"平移""旋转""翻折 " 等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已知的基本图形,进一步加深理解梯形面积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于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紧密联系生活,生活因网络而精彩, 学习因教育信息资源更轻松。 教育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和学习注入生命的活力,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将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选择教学,创造性地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

  摘 要: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很多不符合数学课标的问题。教师应该克服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和情境教学。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小学数学 现状 案例分析 对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真正体现数学的素质化教学。情境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数学。然而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如何巧妙地运用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现实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反思

  案例:一张课本上的主题图。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课本提供了一幅游乐场的情境图。一位教师是这样运用这个情境的:

  师:“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几乎把画面上的景物全都描述了一遍,甚至有些学生提出了“我发现地上有小草”、“我看到天上有气球”等与数学无关的信息,教师都不假思索地一一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八分钟过去了,学生的答案还是海阔天空、不着边际。此时,由于学生的回答始终没有涉及到自己预设的答案上,教师虽然还“面带微笑”,却笑得越来越勉强,甚至额头上已冒出了汗珠。

  这样的紧张和不安又是谁造成的呢?

  反思:教学情境要处理好问题宽泛性与定向性的关系。

  本案例中,教师只是原原本本地把主题图拿到课堂上,由于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缺乏目的性,又没有适时引导,导致学生漫无边际地侃着。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学生思维很活跃,实际上却使课堂教学陷入了“问题千个,离题万里”的局面,没有发挥教学情境应有的优势。情境设计要紧扣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在情境的运用中不能放任自流,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处理好教学情境宽泛性与定向性的.关系。

  二、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要求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三、结合实际进行有效的创新教育

  算出下面两图形(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正方形)的周长,并说明用什么工具和方法。学生很快得出:用尺子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边长的长度,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周长。此时,我给予肯定,并说:“请大家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想想用什么方法能算出它的周长?”学生有的皱起眉头在思考,有的拿尺子在比划,最终大家摇摇头。在这突然出现的新问题面前,他们不安于束手无策,出现了思维活动的第一次高潮。有的学生说可以在尺子上滚,大家同意他们的看法,各自测量自己的圆的周长,问题得以解决。正当同学们为想出好办法量出了圆纸片的周长而得意时,接着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谁能算出面盆的周长?”经过同学们的仔细研究,最后学生得出用一根线贴着面盆圆周绕一圈,量出一圈线的长度,就是面盆的周长。老师说:“大家很聪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圆的周长,可是谁又能算出这个圆的周长呢?”老师边说边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学生看着黑板上画的圆,滚不能滚,围没法儿围,怎么办呢?接着老师又画了几个大小不等的圆,问学生:画圆的时候什么变了,周长也就跟着变了?周长和它有什么关系?通过实践,很快发现“圆的周长÷直径=π”,进而成功地得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后,老师让学生明白了只要知道一个圆的直径就可以算出圆的周长。然而这节课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又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深化、巩固。出现了这样一道题:“我们学校教学楼前有一棵松树,谁知道这棵松树树干的直径该怎么测量呢?”有学生说:“把树锯掉用尺子一量就知道了。”又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反驳。最后得出:用线先测出树干的周长,再用“周长÷π”得出直径。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了一个个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

  一、前言

  当前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独立发展的个体,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及特点,在教育思想上如果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则会导致创新知识能力的缺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出发点和角度去看待问题,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数学知识中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进行知识的联想,活跃他们的思维,有助于调动创造性,增强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实例进行讲解

  新课改下,数学的教学方法要求结合实例,教师要将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将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多方向、多角度去分析问题[1]。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均数问题》一课中,以学生成绩为例,已知三名同学的数学期中考试分别是95分、93、及88分,要知道他们三人的平均分,就得结合“总数÷人数=平均数”这一运算公式,先求出总分为276分,再除以3人,最后得到平均分是92分,这个问题就是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延伸性的练习内容:假设自己进行了三次跳绳运动,第一次跳了67下,第二次跳了76下,要想三次平均成绩可以达到80下,第三次至少要跳多少下?这就要求运用倒推的方法,三次跳绳而平均数是80下,那么总数就是240下,用三次的总和减去前两次的数目就得出第三次的成绩是97下。这是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该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多方面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在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就可以逐步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养成创新能力。

  三、设计教学实验以直观感受创新教学

  由于数学知识的连接非常紧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用文字进行讲解,这样会增加教学难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点,设置带有启发性与关联性的教学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中所包含的特点,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数图形》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数线段的条数,数三角形的个数等问题,不仅是凭直观数简单的数,还要考虑图形的组合。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好奇心和兴趣得到进一步升华。借助数学教具可直接观察图形的构成,用三3根小圆棍在桌上能摆出一个三角形,而4根小圆棍则摆出了两个三角形,三根三角形则需要7根小圆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以上几种不同情况在表格中列出,摆出的三角形分别用了几根小圆棍,是否还有其他不同的摆法,并在旁边画出图形标示,课后可以找找生活中三角形的物体,引导学生加以思考,活学活用,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而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实验素材,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用具等辅助工具,为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遇到有深度的教学问题时,勤于思考,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

  四、以小组学习方式开展创新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实践改革,通过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探讨,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为将来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引导组员之间进行讨论,有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既促进了组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又使每个组员都能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学习活动中,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以《认识人民币》这一课为例,学生们在课前准备几张不同面值的纸币,在课上模拟出生活中买卖商品的.场景,小组成员分别体验顾客和销售员之间的对话,充分感受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及相应的购买力,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还能利用小组成员之间并不相同的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交流各自对于创新思维的心得体会,让他们勤于思考,拥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和喜悦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给了学生一定的权力和机会,并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使组员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经一步提升[3]。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使他们增强了自信心,这样以后在任何情况中都能勇敢面对,还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与学习效率,在各种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树立自身的教育理念,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时常带领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帮助学生将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课外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空间与机会,还能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竞争意识、勇于挑战自我及好学上进的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活跃思维,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解决问题。这样充分地把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创新的习惯引入生活,密切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误区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合作很难协调。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观点不能认同和尊重,这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此时缺乏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就不能产生积极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学习气氛和环境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硬件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合作学习方式对班级进行暂时性的布局,例如把几个桌子拼成一个大桌子,每个小组共享一个大桌子,分坐在教室几处。学习环境的营造对于学生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教师讲过的某一公式或例题产生疑问,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谈论进行释疑,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数学的魅力并实现了自我实现的需要。

  3.有效选择课程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之前,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合作学习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合作学习模式展开的'课程进行教学,不能因为期望教学手段多元化,或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而随意地选择实行合作学习方式。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合作学习能够从形式走向实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合作学习过程,观察学生表现,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引导学生在积极合作学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1

  数学教育看似繁琐,实则乐趣无量,感触奇特的数字游戏,感触改变莫测的数形改变,感触不成功便成仁的谨慎性。而小学教育调查的不只是是简略数字的算法,更多的是智力的开发和和心态的培育,提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热心。

  一、小学数学存在的疑问

  小学数学教育过于单一化

  现代小学教育底子处于加减乘除等一些简略运算,天天做着重复事,缺少立异性和调集学生学习积极性。只是局限为使命型教育,以纯粹的使命教育作为教育教育的根底。小学数学既是一种科学学科也是一种才能的培育进程。曾有人云:数学的国际没有也许,还好,通常这类字眼,小数点的区别也会致使成果的全盘否定,能够看出数学的谨慎和规范化。

  过于单一化的教育方式会使小朋友对一项新常识新学科发生厌恶厌学思维,然后致使教育功率的下降,大脑开发的失利。依据《新课程规范》指出小学期间数学教育的意图是激起学生学习数字教育热心,培育其杰出的数学学习习气,使其具有必定对数字的灵敏性才能,会简略的加减乘除运算,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而在现教育准则责任制的准则下,在社会竞争压力下,很多小学教育一味的重视学生数字学习的才能,不思考学生自立立异才能和自我爱好特点的开发,致使我国教育准则存在“肯德基”式方式,单一化,不注重个性培育。

  小学数学教育体系缺少对学生准确心态培育

  遇事心态的动摇度,思考疑问的视点,解决疑问的方法思维皆表现其对心态把握控制的才能。心态是一自个安身社会之内涵底子,好坏的心态会决议其喜怒哀乐的改变动摇,反响心里实在想法。现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状,既教师极力把所要教育的使命常识点教授给同学,并对于相应疑问做出解答,虽然也会采纳不同教育方法,但收成的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因为其疏忽学生学习心态教育,把被动性的常识点想的太过自动化。心态是对学习接纳的态度,对日子的态度。

  学习是一个自动的进程,相传,地球上最聪明的犹太人教育小孩的方法是让其舔一滴滴落在圣经上的蜂蜜,面露忠诚之色。这是一种文明的'构成,一种心态的培育。

  社会教育准则对小学教育的损害

  “你家小孩本年期末考多少分”这是我国人最常问到的一句话,“你家小孩在学校过得舒服吗”这是美国家长常问的。我国人喜欢以点代面,总以为一个期间好,今后才会好,缺少一种能输能赢的大家风范,致使攀比现象的层出不穷。现今教育准则规则小学要获得多少成果请求,规则的量化办理体系使教育压力逐级下压。

  美国领先教育体系小学教师到大学教师学历是逐步递减的,也许小学教师是研究生,博士生,美国重视学生自立立异完善才能,自我思考判定才能的培育,不会以量化的请求去衡量,重视思维的表现和幻想才能。而我国却与之相反,限定思维方法,令思维较早固定得不到分散空间。

  二、小学教育的对策剖析

  1、教师要教授准确教育方法

  现期间在我国教育机制和社会经济特定开展下,我国的教育停留在使命教育的期间。闻名专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的最高的、最终的意图和教育的最高意图相同,即是培育德性”。 教育是长久之道,并非短时刻寻求成果的凹凸,打破曩昔以成果来衡量自个开展的陈腐思维。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心智等多方面具有严重效果。因而,教师扮演着学生开展路途的导师。

  怎么去除陈腐,教授准确教育方法?首要,对症下药,从曩昔的以教师教育为基地改变为以学生自立学习为导向的教育方式。不断增加专家以为陈腐的使命教育会使学生大脑机械化,而采纳以学生为基地,思维任意分散的教育方式是进步教育质量,进步学生自我价值观的保证,是学生生长路途上极为重要的教育方式。

  其次教师依据学生爱好爱好将数字化教育夹杂在游戏中开展使命教育,或在学生承受才能强的方面掺杂教育使命,将传统使命教育个性化,分散化,便于学生吸收与把握。再次教师能够将数字常识实际化,故事化,经过讲故事这种小朋友喜欢的情景方式将数学教育遵循其中,起到寓教于乐之意图。尽人皆知,当我们神经处于放松期间时吸收常识最快,比如海绵只要在彻底松懈中才会吸收最多营养。即达到使命教育意图,又激起学生学习热潮,构成自动吸收方式。

  2、培育学生准确学习之心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态养成非一天两天。心态是全部工作之本源,随同人的终身。学生心态养成一方面经过自我认知来培育,另一方面经过外界引导来培育。但在小学期间教育中,学生处于“原生态环境”中,这段时刻学生心里动摇很大,自个的言行举止会受到外界搅扰,很少有学生能做到自我认知。因而,外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数学是集别致性,思维性,复杂性于终身的学科,培育数学学习的心态首要应该让学生知道数学这门学科,你想知道神舟系列飞船是怎么飞上天的吗,想知道为何少个小数点飞机就会处事吗,想知道九天之外藏在世界深处的奥秘吗?数学会给你一个满足答复。小学生思维很单纯,容易承受各方面常识,进步其对数学的爱好是心态培育的根底

  其次,进步孩子对数学常识的忠诚性,将数学常识当作一种崇奉来看待。因而教师能够建立优良价值统筹观的完成,以典范的方式起到标杆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2

  二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的课上注意力不集中,课下写作业粗心马虎;也有的遇到问题不爱思考,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在日常教学中采取了“兴趣教学”“应用教学”等形式,将学生学习数学问题与兴趣和应用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不够,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数学老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一下改变。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将数学问题与兴趣相结合

  小学的数学课程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环环相扣的。要想学好数学,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牢靠。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那么首先就要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1.从教学方法上改进,就要求一线的数学老师,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教学的思维模式

  2.从教学形式上改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来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厘米、毫米”时,笔者让班上的学生以实物测量。让学生量一下自己手掌的长度是多少。有的学生在测量后说:“老师,我的手有8米。”学生哄得都笑了。接下来就这个手掌到底是8米、8厘米还是8毫米,老师和学生一起来测量了这位同学的手掌,最后这个知识点每个学生都记得很牢固,并且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应用中

  单纯的数学学习很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培养他们热爱数学,引导他们寻找学习数学的兴趣外,还可以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应用中来。

  1.用实物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引导学生利用实物解决数学问题,能更准确地利用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发挥最大的作用。如,计数单位中的“百”“千”“万”,利用实物计数,学生能更清楚地记住这些知识点。

  2.变换思考角度,做好应用题的解答

  二年级的数学会逐步涉及应用题,这一类问题一般都是大同小异,只不过表述方式不同。在做这类题目时,如果遇到不懂的,可以数字不变,将题目的内容转换一下,换成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这样解答起来,思路会更清楚得多。

  教学实践得出,数学学习本身就是很枯燥的。要想让学生热爱数学,就要从兴趣和生活应用中入手。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3

  一、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作用

  1.在数学课堂上整合多媒体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研究数量关系和图形的知识点,从小学就开始进行数学教学,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从小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能够用理性的思维模式进行问题思考和解决。在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大多数知识点是有关点、线、面等一些抽象的图形以及一些公式、数学特征、定理等相关知识,非常考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在刚接触到数学时,觉得这些知识非常难以理解,这个时候老师用“填鸭式”的讲解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大量的数学试题练习使学生感到十分枯燥,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容易形成逃避心理,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小学生会比较排斥数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具体的文字、动画或者图形,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并能够增强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进而能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认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就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在数学课堂上整合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参与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合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参与和实践能力。众所周知,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是为了将这些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东西,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够在课堂上主动进行问题思索,并能够和周围的同学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就能够提高数学的实用性。在课堂上,老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能够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组织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参与实践能力。

  二、结语

  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数学,能够使学生从小养成积极探索与主动思考的能力。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必修的.基础科目之一,它能够促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能够用理性思维进行思考,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提高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合多媒体技术,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需要的数学技能和知识,使数学知识能够为学生在日后的创新思维以及科学推理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4

  数量关系是从一类有共同规律的数学问题中总结出来的揭示某些数量之间的本质联系,并以数量关系式来表示这种联系。它能为小学生解决同类数学问题指出方向,提供基本方法,形成一种策略,是一种有数学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模式。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搞清楚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千变万化,但总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在教学中可从解题思路入手,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数量关系运用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经历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一般的数学问题,并选择和运用相关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地位

  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不再设有“应用题”的专门编排和教学课时,要求教师取消这部分内容的集中教学,期望教师通过现实生活情境的创设,把数量关系的运用问题渗透到平时的日常教学之中。这种追求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教师不太适应这种融合渗透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教学中现实生活情境泛滥,缺乏的却是结合情境的教学过程来渗透数量关系的运用问题。特别是对数量关系适时抽象概括与专项训练更是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对解决问题望而生畏,乱猜乱撞解题方法,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只能停留在具体情境上。

  实际上,重视数量关系的训练是传统应用题教学的重要经验之一。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模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分析综合的方法,积累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结构,才能使学生在获取信息之后迅速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要把创设情境、沟通生活联系与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模型并重。因此,小学阶段数量关系运用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二、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呈现形式

  根据儿童心理学和教学论的有关原理,教材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呈现既要体现教学过程,又要符合儿童学习的心理特征。每部分解决实际问题基本上是按照“复习、例题、做一做、巩固练习”的顺序呈现。低年级有些例题前会安排一道与例题的数量关系相同的操作性的例题,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理解数量关系,降低思维的难度。

  还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教学新知识后,通过做一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再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对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应是:创设情境,收集、整理信息,借助已有经验独立解题、提炼思路、反思解题过程。教学时应突出提炼思路和反思的过程,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数学思维。 1.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策略。

  一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和四则运算的意义是紧密联系的,教学策略是在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抓住四则运算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教学时,教师应在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之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源于经验认知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四则运算意义的本质,构建数学模型,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不能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答上,应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适当提升,从运算意义的角度分析普遍的数量关系。教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的意识、对解题过程能够进行完整回顾的意识等,为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好基础。

  2.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教学策略。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仍然是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应以综合法和分析法为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思路是人们在长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善于运用这两种方法对分析问题非常有益。学生掌握这两种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应该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一开始具有分析和综合的意识,慢慢地明确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思考的完整过程,直到最后能灵活地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中间问题”,教学难点也正在于此。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教材的编排结构,对相关内容的生长点、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各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显然,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可以看作是两个一步计算问题的综合,因此,对一步计算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直接影响着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初步体会整理信息不是罗列条件和问题,还要发现条件之间的联系,研究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能从中再生出新的、有用的信息。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关键仍然是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突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分析数量关系中的作用,突出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突出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注重策略意识和自主运用策略的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得到了不断的改革,尤其是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人们更加注重小学教学的课堂质量,希望小学生可以高效率地进行学习知识。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知识,小学生学习的时候难免会感觉到学习的难度,课堂气氛也不会很活跃。这都会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那么怎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问题与对策

  一、在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在教学课堂上,教学目的没有得到明确,教学重点没有突出。在教师进行教学时,存在着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就是教师只顾完成教材上的任务,没有明确也让学生去学习知识,存在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没有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结合学生的情况去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没有去注意教材中的难点、重点以及易错点,可见教师在教学时教学目的没有得到明确,那么整个课堂学习质量就不会得到提高。第二点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于单一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主要是采取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授课的单一方式,大多都是教师自己在课堂上讲课,而学生虽然也在听讲,但是存在很多的被动性,学生和教师没有进行交流,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教学质量较低。第三是在教学设计上,太过于模式化,缺乏新意。教学设计对于教学活动是很重要的,但是在目前教学中,教学设计缺乏新意,对小学生缺少吸引力,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会感受到学习枯燥无味,过于单调,那么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也会下降。

  二、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的探讨

  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小学的教学质量,因此相关人员应该积极进行探讨,在这个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1.教师在教学时,教学目标需要得到明确,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去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不应该过高,也不应该过低,目标过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目标过低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影响,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去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还需要突出学生的学习重点,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时,用不同颜色的笔对教学重点进行标注,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教学重点一目了然。教师在讲解教学重点时,需要进行重点讲解,直至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所以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的学习,这样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2.教师应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得到激发,那么学生的学习激情就会得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可以得到提高。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枯燥性,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使数学知识具有生活化,这样把生活中的知识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因为数学知识一旦具有生活化,数学知识就会富有活力,富有意境,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去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3.在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在进行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这样教师才可以明白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继续讲解。在进行讲课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去设置一些问题,这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因为教师在提出一些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会去思考,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训练。在小学生回答完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首先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然后再指出不足,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励,学习的热情得到提高。综上所述,数学的教学质量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初探[J].学周刊,20xx,(06).

  [2]田丽新.小学数学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对策分析[J].赤子(中旬),20xx,(03).

  [3]李梅莲.浅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xx,(0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

【合集】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热]06-06

(通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6-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华)06-18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8-03

【热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