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26 17:18:47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一、小学语文教学人性化的现实意义

  强调当前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既是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的需求,也是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在社会就业形势加大和用人单位对人才个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学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对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反观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有的是教学行为上的,归结为一点,就是忽略了对学生人生价值的塑造与提升,没有将他们内在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出于对小学负责的教育态度,笔者认为,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同时也能维护学生的自尊,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学校和家庭在孩子学习方面的交流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一个更加友好、和谐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人性化的教学方式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认知,从内在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能够起到情感教育的作用,起到知识教育所不具有的作用,是单纯的知识传授的一种补充形式。

  二、小学语文教学人性化的实现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人性化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个目标,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人性化的过程中,需要语文科任课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内在情感方面推动学生的学习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一)教育过程要求教育人性化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由教师、课本、学生三个要素组成,这三个要素互相影响,构成一个流动的过程:教师通过课本,理性地给学生传播文化知识,讲析人生哲理,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吸收身心健康成长的必需营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学会知识又为教师的迅速成长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形成,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起到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目的,这就要求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其中。

  (二)教育目标要求教育人性化

  陶行知说过:“‘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明白自己讲解的内容,多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来考虑语文课程的讲解内容及授课方式,这直接关系着语文课程教学人性化目标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已经走过了十七年之久,在目前我所带的六年级班级中,有一名叫李力的学生引起了我的关注,他今年10岁,平时寡言寡语,不愿意与其他人接触,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对学习的认识不明确,行为不积极,刚开始的时候并不了解他的家庭情况,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从其他同事那里得知他是一名孤儿,为了帮助这个孩子走出过去经历的阴影,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我决定不仅要做一位称职的语文老师,还要当好他的监护人,给他的生活带来更好的快乐,让他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成为一位成功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后来,我不仅及时帮助这位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也会帮助他打理生活。每周末都把他带到我家里给他换洗衣服,定期带他去理发和买衣服,在我的关心和照顾下,他的情绪和态度明显好转,不仅在学习上的表现越来越出色,跟同学和其他人的相处也愈来愈融洽。他马上要小学毕业了,我对他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还会一如既往的帮助他、启迪他,以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监督他、照顾他、爱护他。

  (三)学生的客观需要要求教育人性化

  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探讨还可以有很多角度,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因为受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应该各不相同,但是,不管教育方法怎么改变,教育的观念要明确,小学语文教育,在人性化方面,尤其需要更多的探讨。语文知识的庞杂和小学生个体情况的不同都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不同需求,多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他们的真实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是帮助他们逐渐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使他们充分了解语文知识的用处,接着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做一详细的了解,从而采取正确的、适合大多数学习接受状况的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学好语文知识是每一个人一生的功课,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毕生潜心研究的课题。在教育学生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教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并能联系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改善学习方法,以“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为目的,探索出切合小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求知,在合作研究中求索,在教师的关爱与呵护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师的态度和行动对小学生起着很大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性化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人性化教学手段的执行对学生的影响是重要且深远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评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我们广泛认可,特别是评价中的激励性语言对于维护并促进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激励性语言的使用过程需要注意技巧,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表扬泛滥。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就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探究一二。

  一、激励性语言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于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赞许的手势、一个喜欢的眼神,都会让孩子长久沉浸在快乐和喜悦的情绪体验中,怀着愉悦的心情去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评价学生时要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一)享受乐趣,实现快乐学习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享受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这样,学生才会把学习当作一件心怡的礼物来接受,从而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

  (二)提升动力,实现有效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认知没有终点,更多的是新的起点。

  激励性语言可以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尤其对于一些努力了、用功了而短期内成绩并没有大幅度上升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鼓励与肯定。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客观而全面地看待自己,还可以让学生看到希望,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增强自己的信心,提升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重视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不断地为学生“打气”,从而使每一次评价都成为学生认知活动的一个新起点与支撑点,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今后的探究中来,为实现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激励性语言存在的问题

  (一)言不由衷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可是真正操作起来却让一部分教师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有时教师的表扬性言语并不能由衷而发,欠缺一些真实性,情感缺乏诚恳。在实际评价中,我发现许多教师为了评价而评价,为了赏识而赏识,不管学生表现如何、做得怎么样,都是清一色的“你做得很好”“你真是太棒了”,而并非发自教师的内心,这就使得评价流于形式,时间长了,学生也听腻了。

  (二)语言笼统

  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使用“对”“好”“不错”等笼统性的表扬语言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但是具体“好在哪里”“怎么个好法”“为什么不错”却从来不说。这样的语言过于笼统,缺乏真实感与真切感,并不能够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容易使学生迷失前进与努力的方向。

  (三)千篇一律

  教师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激励性性语言评价行为,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激励性语言评价行为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却并没完全理解激励教育的真正内涵,往往使用浮于表面的敷衍性的话语来评价学生,评价内容、方法单一,没有新意,以致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如何正确地使用激励性语言

  (一)表扬过程要因人而异

  新课程改革倡导要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同样这也适用于课堂教学评价。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激励性语言时也要因人而异,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和激励方法,以避免学生对于教师激励性语言的倦怠。这样的评价更具个性特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学生容易接受。而为了达到因人而异地评价学生,我们就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真正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具体来说,了解学生的途径有很多,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是多方面了解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测试、与学生谈话、与其他科任教师交流、与家长沟通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学习与生活等,力求做到对学生全面而客观的了解。二是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教师可详细记录下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如发言情况、认知基础、薄弱环节等,这样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异。

  (二)教师自身要练好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即时、即地性,要求生动、活泼、形象、丰富,这源于教师平时正确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教学功底和良好的教学素养。教师的语言风格、个人魅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平时练好基本功,多学习、多看书、多实践,重视日常教学中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此外,还要加强交流与讨论,可定期与本校教师开展交谈会,或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与校外优师、名师交流心得与体会等,这样更能促进教师自身基本功的提高与强化。

  (三)形成科学的学生评价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评价行为不仅能起到积极的课堂导向作用,还会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形成科学的学生评价观。具体来说,科学的学生评价观包括三方面:一是公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偏爱学习优秀的学生,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那些学习成绩较差或者淘气的学生。即要体现评价的公平与公正,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在教师心目中的平等地位,否则教师的课堂评价就会失去正确的导向。二是全面。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学中我们要打破学科界限,由只重智育向五育发展,实现评价客体的全面化,这样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横纵结合。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指出优势与不足,激励学生前进,同时又要进行适当的横向比较,让学生有一个努力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他人心目中的榜样,这样更能激励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在写作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教学,就如何解决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利用教学创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教学创新要注重差异性;让语文教学创新更加“接地气”。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写作素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创新就是学生自由表达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载体[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习,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十分有限。对于写作教学而言,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错误的写作方式进行及时纠正,就会导致学生之间出现写作差距的现象。但是,现在的学生由于阅读时间较少,作业负担过重,导致其并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来加以运用。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写作素材进行全面分析,并在课余时间阅读与之相关的文章或图书,以解决写作素材不足的问题[2]。

  (二)写作教学忽视差异性。部分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只对学生统一进行写作指导,而并未针对个体实际写作情况进行指导。这致使学生在写作上缺乏兴趣。学生不能提升自身的主动性,也就无法快速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3]。

  (三)写作课堂缺乏活力。对于写作学习而言,由于其难度较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导致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教师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是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写作知识,写作课堂缺乏活力。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对策

  (一)利用教学创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想实现多元教学元素的有效融入,就需要帮助学生利用教学创新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学生对写作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比如,很多名篇佳作的内容都源于生活,但受限于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导致其无法将这些知识和自己的现实生活搭建起有效的桥梁。这时候,教师就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写作知识的同时,也能明白什么时候可以在生活中使用这些学到的知识,以实现语文写作教育目标[4]。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写作知识的动力,才能让写作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发展目标。

  (二)写作教学创新要注重差异性。由于基础教育的差别,现代学生的个体认知和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写作教学的时候,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而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与个性,充分落实生本理念,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提升学生对写作教学的认知与理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5]。相比传统的写作教育指导模式,开展个性化教学创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任务量也会相应增加。但是其确实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教学认同感,让学生以更饱满热情的状态投入到写作学习当中。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就应当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与引领,真正让教学创新的作用落到实处。

  (三)让语文教学创新更加“接地气。”在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搭建生活与写作知识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作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打通思路,让学生在遇到写作困难时能深入思考,以真正提升学生所学知识的效果,让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在语文写作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不知道如何选取学习内容,也不知道如何运用一些好词佳句,教师这时候就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引领学生,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瓶颈,真正进入到写作的体系中去,能从更深层次认识写作知识,提升领悟能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引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时间与精力,并拥有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

  三、结语

  在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教学创新模式,让其成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载体,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写作综合水平,助力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如何更加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xx(6):63.

  [2]刘海.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xx(8):45.

  [3]田玉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xx(35):101.

  [4]胡六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卷宗,20xx(32):185.

  [5]郑桂华.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写作教学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xx(7):4-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1.生本教育的含义与重要性

  作为教育思想与方式的一种,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生命和学生为本。在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就是语文,该科目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就是作文教学。因为我国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限制,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通常以考试中的给题作文为主,经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与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要求并不适应。生本教育并不提倡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与考试负担,反而要求尽量不干扰学生的成长,使其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应将生本教育理念贯彻于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生本教育的策略

  2.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许多学者都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就说明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必须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体会写作过程中的乐趣,能够乐于写作、享受写作。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爱好、喜欢的事物,而培养兴趣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即教师需秉持生本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布置手抄报任务、将学生优秀作文选登在黑板报中、让学生对比自己修改前后的作文、在课堂中评点课文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写、愿意写。

  2.2联系学生的生活

  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大部分只是平淡的流水话,没有融入创新因素,而且组织语言时还经常十分混乱。另外,一些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过于片面,只让学生以范文为样本“生搬硬套”,希望其写作水平在模仿中提高,没有做到将学生作为主体。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其思维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生活,领略自然的美感,体会周围的人和事,这样才能写出真实的作文。比如在写《美丽的春天》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去公园、家中的庭院、街道旁等观察春天的美景,蒙蒙的细雨、发芽的柳枝、绿油油的小草等等,并将这些景色生动、形象的描绘在作文之中。这种与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细心观察社会和生活,写出生动丰富的作文。

  2.3在作文教学中结合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多阅读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在文化熏陶下提高其审美情趣,从而储备大量知识,提高其作文写作能力,它也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将生本教育引入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以学生的个性为依据,选择与其年龄阶段和兴趣相符合的范文,并鼓励其阅读。阅读不仅启发学生的智慧,还可以启迪其心灵,引导其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学生没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意味着没有完全发育的心理知识,对作文也很难产生兴趣。缺乏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学生就很难顺利完成写作,只有具备了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才能逐渐培养表现能力。小学生通常没有条件和能力来阅读大量古今中外的名著,不过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能够使学生获得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的机会,在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写作欲望也会更加强烈,鉴赏能力提高,积累大量美词佳句,写作时也会更加规律。例如为学生挑选《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爱的教育》等书籍,首先让学生模仿文章的语言或格式、结构等,但只是为了拓宽其写作思路,而不是单纯的抄袭,掌握相关方法后应鼓励学生创新,采用多个角度去描写自己的故事。例如,本来是“顺序”的文章,可经过修改采用“倒叙”来叙述,又或者进行“插叙”,通过不断练习,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

  2.4鼓励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古今中外数不胜数的著名作家虽然都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很高的写作能力,但是仍然会反复修改、推敲自己的文章,从而保证文章质量。例如《棠棣之花》的完成花费了郭沫若二十五年的时间,而《安娜卡列尼娜》也用了托尔斯泰五年的时间,一些章节的稿本甚至多达十几种。如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实行生本教育时需要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修改,养成良好习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教师应使学生形成习惯,自行修改作文,并持之以恒。因此教师应秉持生本教育理念,告知学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多夸奖学生,避免学生感觉受到强迫,出现逆反心理。学生修改作文后,教师需加以肯定与鼓励,使学生自信心增强,逐渐形成自我修改的习惯,作文能力提高。

  3.结语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由于小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少,观察能力不强,组织、驾驭语言时也具有一定困难,常常导致其作文水平低。同时,其作文中经常存在许多错误,教师修改时也无从下手。因此,为了使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水平提高,教师需要将生本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过程中,调动其写作文的兴趣,培养其创作精神,使学生享受学习。

  作者:卢海林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坎北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摘要: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新世纪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阅读,积累,语文素养

  正文:

  一、以读为本。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

  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有些同学读出惊奇的语气,有些同学读出得意的语气……可见尊重学生的感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机械重复,而是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这些内容,然后才是怎样读好的问题。如要求孩子们在读中找出不会读的词语;读准词语的音;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后把不明白的地方告诉老师,以便顺学而导;读流利课文;读中体会文章的标点符号、词语、句子表达的效果,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读中要求领悟修辞表达的妙用;读中发现文章重点段落的构段方法;读中揣摩文章写作的顺序……只有把读和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习得方法、运用语言、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读中感悟到语言的点点滴滴的妙用。

  二、读中感悟。

  感悟,感知而领悟。在读中领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学生对课文有所领悟,有利于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的能力,是谓“善教者授其法也”。小学课文都是经编者精心推敲选择的佳作,均有启智育人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可特别注意对重点语句的点拔,诱导通过朗读吟诵,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如《桂花雨》课文描述“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了,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的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华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儿真迷人。”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创设情景播放有关桂花迷人图景,启发学生由其意境美,到雨前“摇桂花”下雨的声音,吮吸的样子,联想语言文字再进行描述。学生描述道:沙沙沙,沙沙沙,雨轻轻地下,全家一起忙活着摇桂花的情景跃然纸上,那情那景令人心醉,宛如走进仙境,飘飘然而不觉如也。多好的再造想象,感受到物的美,景的美,语言也美。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课文,不仅能读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同时课文的语言文字也就通过领悟储存在学生脑中。

  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就必须注重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它是构成阅读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课程标准提出的`“感悟、积累、运用”,除了读之外,还在着大量的其他学习活动,例如说、听、写、思考、游戏等。读是感悟、积累的重要手段与方式,说、听、写、思考、游戏等也是积累、感悟、运用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在不同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对象运用,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这些方式往往体现为训练,就是“读”也是训练的一种方式之一。我们的语文课堂提倡以读代讲,是为了减少教师对课文进行繁琐零碎地分析,把读书的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这样的要求。这说明《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把训练作为其核心内容,但也并非意味着语文教学不需要训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把字、词、句等的训练与读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以读为本”才能真正焕发出其特有的生命力与活力,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中积累、感悟“语”与“文”,在多层次中品读中进一步感悟和内化语言,进而能在相应的生活图景中积极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堂应当是有“语”有“文”,充分体现其特有的学科本色,既不能把研究重点聚集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又不能将学习焦点凝固在单纯的语言感悟上,强化了“语文的感悟”,淡化了“双基的训练”。惟有“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抓好,“强化人文”,“优化语文”,我们语文课堂“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得以落实,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才能有望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和“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如教学《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我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体验,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哪一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有的认为“红”字用得特别好,有的认为是“火”字,有的认为是“烧”字。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议,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接着学生大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美;“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变化;“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像,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体验到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三、多形式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要避免单调乏味,有效的策略之一是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们在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读书的形式也就多种多样。阅读目的:引读、范读、赛读、评读、品读。阅读速度:速读、慢读、跳读。阅读人数:个别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男同学读、女同学读,集体读等。是否出声:默读、朗读、背诵。阅读意图:精读、略读、浏览、正确地读、流利地读、感情朗读。读与其它语文学习相结合:抄读,读思、边读边想象画面、诵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读、表演读、读画、听读、读说、读写……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自读自悟的机会,在生动活泼、乐此不疲的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积淀,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教《祁黄羊》这篇课文的4、5、6、7、8自然段时,由于这三段的构段方法是相同的,我把读思、读说、读写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引读:“⑴师:祁黄羊首次推荐谁胜任中军尉?生读有关的句子(下用“生读”表示)。师:结果呢?生读。师:后来怎么变化的?生读。⑵师:臣子怎样质问祁黄羊举荐解狐的?生读。师:祁黄羊他是怎么回答的?生读。师:后来怎么变化的?生读。⑶师:接着他又举荐谁?生读。师:祁黄羊为什么举荐祁午?生读。师:后来怎么变化的?生读。老师引着大家这么一读,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启发学生发现规律性的东西。然后设计读写结合训练:通过层层朗读体会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高尚品德。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实践证明:通过引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发现课文构段的规律,可以习得方法,启迪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读思、读说与读写结合,先说后写,水到渠成,为单元的作文教学做了厚厚的铺垫。

  四、自主阅读,放飞心灵。

  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的训练,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读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之目的。语文阅读不应是生活中随意的漫无目的消遣性阅读;也不应是一般的了解性的浅尝辄止地阅读,;它应该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地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心态,集中自己全部心智,去充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要观其“言”,更要品其“味”,悟其“神”,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一次审美的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可见,阅读已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内涵,它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厚重,每篇课文教学的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而教学的时间却是很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选准“读”的内容。只有选准了“读”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品词析句、体味情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引导,给予浓墨重彩的强化,并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细读,体会它的妙处。欣赏价值极高的地方。课文中有些描写精美的片断,它不仅内容生动,语言形象,而且引人入胜,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如何将这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进而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那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思,引导他们进行语言的鉴别与欣赏,熟读以成诵,积累美词佳句。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鲜明的态度,真实的情感是朗读的灵魂。而选择好了“读”的方式,找准了语言文字情感的基调,才能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涌起随之而至的激情,鲜明的态度与真实的情感也才能从“读”的声音语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入,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水乳交融,是技能的形成过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感情是要靠读者去品味。如何去品味?根据要求中将“正确、流利”放置“有感情”之前,不难发现,读者只有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感情,也才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初读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耐心指导,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顺畅。教师可利用范读、指读等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得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琅琅上口,使“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可见,创新是阅读教学的生命。我们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让读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积累,模仿,创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摘要]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使低年级语文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使教者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理想的效果,优化了教学过程,收到了实效。

  [关键词]

  信息技术;低年语文教学;整合

  近几年,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彰显了自己的独特优势,使教者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理想的效果,优化了教学过程。笔者不断尝试着把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起来,使低年级语文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与学习,最大限度地达到感染学生,收到了实效。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浓厚

  汉语拼音是帮助认识汉字的有效工具,直接决定整个人生阶段汉语的使用水平。在传统的拼音教学中,教师主要让学生机械地去认、读、背,枯燥乏味,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如果在恰当的时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课堂营造了和谐、愉快的气氛,获得教学的实效。例如,在教学声母《j、q、x》这一课时,“j、q、x和ü相拼,ü的两点要去掉”这个拼音规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有些老师编了顺口溜:j、q、x小淘气,见到ü眼就挖去。固然孩子能通过这个顺口溜记住j、q、x和ü相拼的拼音规则,但很不人性,有点残忍。于是笔者把顺口溜改成: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就脱帽。并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了动画:在鲜花盛开的小路上,从远处走来了小ü,看见j、q、x三个小朋友,就很有礼貌地把头上的帽子(两个圆点)摘掉,然后和j、q、x快乐地手拉手玩耍起来,同时动画跳出ju、qu、xu三个音节。当时课堂上充满了惊讶声、赞叹声。再比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e时,笔者利用课件制作一张动感情境图,这样动感情境图色彩鲜艳,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新授课过程中,先出示整幅图,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经过有目的地启发和引导,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看到了月亮。我接着问,是什么样的月亮,生答圆圆的月亮。然后我进行课件操作,出现yuányuè并伴有鼓掌声音,学生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很快乐。通过色彩鲜明的动感画面,将文中的插图变静为动,再加上生动有趣的悦耳音效,孩子们的兴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营造了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使学生觉得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汉字学习更加形象直观

  汉字教学包括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初学生字,独体字很多,如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出示指导意象图,就很形象,对学生识字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在教学“日”字的时候,笔者就用课件先出示书中“太”的图片,接着演示“日”字从甲骨文到简体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用自己的方法记住“日”的'字形,并理解了“日”就是“太阳”的意思。还有“水”“人”“月”等很多独体字都可以借助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这些汉字形象记忆,不但会牢牢地记住字形,还能理解字义,对将来词语的掌握和运用奠定了基础。

  汉字的书写,堪称是一门艺术,然而学生学习写字的过程则是单调、艰苦的。他们自我观察汉字结构的能力很弱,更谈不上写工整、规范。笔画、笔顺写错误、写颠倒是常有的事,一堂课下来,写不了几个字,师生都为之苦恼,极大程度影响了写字教学的效果,束缚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要创新写字的教学方法,把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于是,笔者在教学汉字前,采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认识相关笔画,接着给学生演示生字的笔顺和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样直观演示,学生很快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及间架结构,迅速记忆。最后,老师再通过板演,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生字字形的掌握。写字之后,把学生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全班学生观察,直观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激发写好字的愿望。

  在低年级儿童汉字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不仅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识记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识字的能力。教学媒体成为学生感知和认知的工具,学生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很有实效。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让阅读教学生动活泼

  阅读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今后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学生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传统的阅读教学束缚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有了信息技术的结合,阅读教学明显生动起来,效果截然不同。例如,教学《从现在开始》这一课,笔者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以一幅设计精美、生动形象的动画,配上效果逼真的声响,把学生轻松带入到动物王国中去,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吊足学生好奇心,学生强烈关注有哪些动物参加“万兽之王”的竞选。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这里信息技术手段为阅读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课堂教学进入高潮,我安排了部分学生进行现场电脑操作,感受现场点击操作动画的愉悦之情,进入角色,深切了解猫头鹰、袋鼠、小猴的生活习惯,明白心中有他人,尊重别人的道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孩子们就在轻松愉快、活泼生动的教学中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

  总之,我们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进行整合,通过精心设计课件,利用多媒体,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充分提高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纪存国.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

  [2]蔡连明.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师版,20xx(47).

  [3]唐俊雅.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xx(9).

  [4]吉经彭.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xx(26).

  [5]程国生.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民风:科学教育,20xx(11).

  [6]康燕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9).

  [7]郑瀛泽.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旬刊,20xx(8).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一、合作学习的准备

  在合作学习展开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才可以保证后续环节得到顺利的展开。教师此时要做好正确的指导,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出明确的教学任务,并把这个教学任务向学生们说明。同时要求学生们把需要用到的相关学习工具准备好,为合作学习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开展过程

  1.教师首先要确立好教学目标和整体计划

  在合作学习展开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要把本次课堂学习的目标和计划在黑板上或者是通过课件的形式列明。例如:本次课堂需要阅读的文章是《草原》,那么教师应把以下教学目标列出:

  (1)要求学生们对可以自主的认读“地毯、渲染、马蹄、拘束、摔跤、天涯等这些生词。

  (2)要求学生们认真的朗读课文,体会蒙古大草原的所表现出的美丽风光。

  (3)文章中主要讲了什么,你心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用哪个词语来描述草原最合适?

  (4)进行回顾和总结,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组织学生展开合作讨论

  教师把教学目标列明之后,此时可以把所有的学生有效的组织起来,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选出一名组长作为代表。让每一个小组自由展开讨论,要求他们根据之前列出的教学任务逐个的去完成,首先是每一位小组成员独立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圈出自己认为比较难的部分。接着,组长把各个小组成员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大家在针对这些问题逐一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可以分工合作,你查阅学习字典寻找生字的正确读法,我帮忙把生字的拼音记下,你解决文章中的这个问题,我解答另外一个问题,大家通过商量的方式把各自的任务分配好,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通过合作提高了解答问题的速度。组长把大家讨论出的最终答案记录下来,在进行整理。等待每个小组都讨论完毕后,结束讨论。此时,教师要按照列出的教学任务展开讲课,首先是先认读生字。从每一位小组成员中抽取一位作为代表(各个小组在讨论部分已经把各自的任务分配好),对生字进行念读,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其次,在从每一位小组成员中,还是抽取一名代表来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代表朗读的同学都会出于为本组争光的原因和更加用心,每一位小组代表都朗读完毕后,由全班同学一起评选表现最出色的学生,然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接着,教师继续做好引导,完成第三个教学任务。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在本次阅读文章中,主要讲了些什么?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用哪个词语来描述草原最合适?要求学生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然后进行描述。依然由每组的成员代表(在讨论过程中已经分配好任务)来进行回答,A组的回答是本次文章中描绘了大草原,草原上无边无际,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着。B组成员的回答是草原一望无际,找不到边,草原上的蓝天白云,充满了乐趣。C组的回答是草原辽阔,景色宜人。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在每一位小组答案中,都只回答正确了一部分,最适合形容草原的词语是一碧千里,因为这个此可以很生动的描写出草原大而绿的特点。在本次文章中,不仅仅讲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还讲到了草原上的'人,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同时,鼓励学生们努力发挥想象力,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草原那一幕幕美丽的景象,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是,引导大家完成最后一个学习任务,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询问学生在本次学习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在这个环节中,没有固定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大胆发言。A组通过谈论后结果是:在本次文章中祖国壮丽景色,拥有美丽的大草原,草原上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非常独特,他们热情,善良。B组讨论结果是:草原又大又美丽,草原上的人民互敬互爱,是一个欢乐的大家庭。C组讨论结果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美丽的景色。教师根据学生们回答的问题,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对课堂进行小结,在大家的努力合作之下,大家顺利的完成了本次的教学任务,大家都收获了丰富的知识。

  三、合作学习开展后学生们的情感升华

  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们都深刻的明白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把每一个人小小的力量汇集起来后,就会凝聚成一股大大的力量,明白到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大家应该要相亲相爱,学会分担,分享,共同督促,一起提高学习成绩。结束语以上所述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成果理想,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今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力推广并且使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摘要:课堂氛围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公共情绪状态,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提升整体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支撑,可以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状态中进行学习。同时,活泼、积极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可以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实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策略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比较重视教师的威严,强调学生课上要遵守纪律,不能随意发言。因此,传统的课堂氛围一般比较沉闷、严肃、甚至有点压抑,学生处在这种学习氛围下思维的活跃性受到严重的限制,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而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现阶段,人们逐步认识到了课堂氛围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有效策略。积极的课堂氛围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活跃课堂氛围,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意义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教师只有做到了和学生良好沟通,才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积极的课堂氛围是这种互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重视。通过营造活泼、积极的课堂氛围,有效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压迫感和紧张感,促使学生以一种更加轻松、愉快、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汲取新知识,并提高学习的动力。同时,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和学生的有效沟通交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生近期的心理状态以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完善教学过程,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进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教师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营造积极、民主、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是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摒弃传统一味维护“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构建出一种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氛围,建立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学生才能更好地调动自己的思维,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钻研问题,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策略

  (一)保持良好的教学姿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采用良好的教学姿态展开教学是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有效方法。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的重要模仿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学生的注视,并被他们所模仿,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高对自身教学姿态的重视,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和态度。另一方面,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同时也是课堂氛围的重要制造者,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积极的教学姿态来唤醒和调动学生的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自己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进而营造出一种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姿态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外在形象上要做到穿着得体、干净整洁,在讲课方式上做到文明用语,在精神状态上保持昂扬向上,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其次,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平时和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都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友好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怀。再次,为了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还要经常鼓励学生,通过鼓励让学生产生自信,进一步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

  (二)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对象,对课堂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之间的主体差异,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我展示的平台,进一步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三)通过课前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想办法在课上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开展“课前5分钟能力训练”活动;在语文课开始前的5分钟,教师提前通知学生组好相应的准备,可以借助“你问我答”的竞赛方式,也可以采用讲故事、讲名人趣事、小品演绎或者诗歌朗诵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出学习的积极性。

  (四)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尝试一些新鲜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并注重对实践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实践教学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并且借助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2.游戏教学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所以课堂氛围会显得非常沉闷。为了有效改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法展开教学,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玩心较大,比较喜欢一些游戏活动,在平时和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对游戏产生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教学活动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让学生通过游戏学到知识,实现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效果。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唱歌或者做游戏的方式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收心,进而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为学生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3.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也是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将原本抽象、难理解的知识以视频、图片或者声音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有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课上表现得更加积极活跃。

  (五)增强课堂互动良好的课堂互动是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一方面,要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探究等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另一方面,则要进一步加强师生活动,良好的师生互动是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关键举措。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多观察学生在课上的反应,运用问答或者情境导入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良好的师生活动来营造出更加积极的课堂氛围。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即使学生回答错了问题也不能责骂学生,而是要指出他们的错误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教师对学生的责骂在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而鼓励则会使学生燃起学习的热情,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六)通过设悬念引发课堂氛围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对课堂氛围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来活跃课堂氛围,害怕将课堂氛围放开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因此整节课下来基本都是教师在讲课,学生被动的听讲。课堂就像是教师的独角戏,而讲台下的学生就像一潭死水一样,课堂气氛沉闷,导致教和学相分离,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所以,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教学状态,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在课上可以适时地设置一些有趣的、悬念式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通过悬念设置,让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当学生对疑问有了探究欲望的时候,就会更加积极地去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组织同学们讨论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通过讨论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七)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课堂提问适时的课堂提问,对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恰当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有利于更好地活跃课堂的氛围。一些语文教师虽然在教学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展示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没有设置有效的问题,并没有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并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

  三、结语

  课堂氛围对于教学效果具有反作用。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促进教学的开展,提升教学效率。而沉闷的课堂氛围,则会限制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为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创设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马芸芬.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课堂氛围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xx(10).

  [2]张冰.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xx(11).

  [3]杨桂齐.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J].中华辞赋,20xx(6).

  [4]顾英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J].考试周刊,20xx(9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一、调动学生强烈的互动交流欲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互动阅读教学有声有色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动力。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冲动。比如,在阅读《美丽的珊瑚》一文时,主要从颜色、形状、家族、种类、体积、繁殖等方面介绍了珊瑚的情况。对于从没见过真珊瑚的学生来说,很难想象珊瑚的样子。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作用,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多形式向学生展示海底珊瑚。随着画面的出现和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乐朗诵,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当教师提问短文从哪些方面介绍珊瑚时,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得准确、完整、科学。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声画并茂、视听并举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科学的学习情境,使互动阅读课堂活跃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呢?怎能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语文互动阅读课堂,使学生和多媒体互动起来,推动了学生的主动阅读,使阅读教学有声有色。

  二、通过各种互动活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综合提高语文互动阅读教学效率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主要途径,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感悟能力的切入点。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推进学生互动阅读,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互动阅读、交流效果。比如,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利用“互动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把学生带进电子阅览室,让学生搜集网页上有关的文字、视频等材料,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相互交流阅读心得。这样,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的损失”这一中心句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且不需要教师的强调和解释。这样,学生在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中,体验到了互动阅读的愉悦,享受到了阅读的成功感。这些,就是“互动阅读”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有效优化。信息技术突破了课堂上难用语言解释的难题,使学生在互动中“活”起来,综合提高语文互动阅读教学效率。

  三、让学生在互动中拓展阅读空间,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交流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在互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天地。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要妙用信息技术手段多角度训练学生,伸展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每一篇读文、每一部适宜学生看的影片,都有深刻的教育思想。对此,教师可从读、观、思、写等角度启发学生思索:文中、片中的哪个人物、哪句言语、哪个情节打动了你的心?你想到了什么?通过启迪,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他们沿着各自不同的思路,酝酿各自不同的感受。比如,在阅读《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时,我首先播放三国中有关片段,从刘备、孔明的人物性格特点入手,让学生结合自己发表感受。然后,我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的故事,推荐阅读这本书。我还让他们想想在自己所积累的诗句中,哪些是表现忧国忧民的诗句,来个小组背诗竞赛。最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个故事设计问题。我这样引导学生:你一定想了解他的前因后果,请你围绕这个故事,至少提出有助于阅读这部书的三个问题。这样教学,有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出一些趣味性强、想象空间大、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题目,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能有效丰富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造句教学不容忽视。在当前小学生造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造句脱离现实、造句机械模仿、造句简短,多用单句等等。针对以上这些情况,笔者试图从理解词义、激发学生思维、多形式训练等四个方面来克服以上现象,解决问题,使造句教学得到应有的改善。

  关键词:小学语文;造句教学

  正文:

  造句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对造句教学缺乏应有的认识,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致使目前的造句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定向,让造句教学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就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当前,小学生在造句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一些普遍现象,笔者现将这些现象和问题归纳在一起,以便寻求解决之道。首先,小学生所造的句子内容相同,很多同学的思维方式单一,造出来的句子内容大多雷同。比如说:用“一……就……”来造句,很多学生就会造这样的句子:

  “我一回家就开始写作业。”

  “我一回家就看见了妈妈。”

  当然,这也是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相关的,但是这样的句子出现频率非常高。其次,小学生造句刻意机械地模仿,有的也反映出了当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当的教育方法。小学生总是喜欢机械地模仿别人的句子,而没有创造力。另外,在句子中,也出现了一些“打电脑游戏上瘾、杀死、美女”等词语,还有出现:“如果我考了就十分,爸爸就会给我二百元钱。”之类的句子,这些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句子也反映着小学生的思想和现实生活。虽然有的不是普遍现象,但是作为教师,就应该给予这种现象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再次,小学生造句为了保险,都喜欢用简单句,用简短的句子,而不去尝试复杂的句子。他们认为只要老师给这个句子打勾,就可以了。这样下去,势必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危害。最后,小学生造句喜欢重复现成的材料,材料积累的少,缺乏想象力。在现实中,具体到每一类词语的教学,小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就更多了,在这里,结合以上这些现象,笔者来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造句教学。

  要进行有效的造句教学,就应该明白造句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造句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语,是学习和掌握规范化语言的重要途径,对巩固所学词语、发展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中经常性的基础训练,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所以,造句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词义,在语境中造句。

  汉语博大精深,很多词语的意思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就不能造出一个好的句子来。所以要想造出正确、通顺的好句子,一定要理解这个词语。举个例子来说,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课《课堂练习本》中出现了用“引人注目”这个词语造句。引人注目的意思就是: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候,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他讲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故事。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其中的之处。这个引人注目的“目”师眼睛,是引起人们眼睛的注意,引来人们去看,二学生去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个句子,所以导致了这个句子的错误。可见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多么重要。另外,还拿着个例子来说,理解了词语之后,学生可能在造句的时候无从下手,那么我们就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在情境中造句。比如这个词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某个人举动很奇怪,特别能引起大家注意,所以很引人注目。还有,学校里面最近增加的风景或者生活中的风景,跟着这些引导,学生造出了很多不错的句子:我们学校的空中画廊很引人注目,上面的图画非常美丽。引导学生去想象,联系实际,这样,造出来的句子就会非常鲜活,富有生命力。

  二.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在这里,言之有物就是说我们在写文章或者说话的时候要有内容,不要空洞。在造句教学中,更要重视这一点。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内容,去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广阔性。有的孩子经常不知道写什么,有的知道写什么但是不知道该怎样把句子更美地展现出来。其实在学生的生活中,除了学校的生活,包括课堂生活和下课的生活。他们也经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浏览资料,参加劳动,参加兴趣班等等。教师应该在造句教学的时候,引导孩子把这些活动的见闻、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到句子中来,更加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说: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课的练习中,笔者在批阅的时候发现了这样的句子。“我妈妈在化妆。”一部分同学都写了这样一个简单句子,很明显,这个句子不会错,但是这个句子却缺乏了很多丰富的内容。于是,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要化妆,妈妈化妆是要做什么事情吗?为什么不是别的人化妆呢?学生这时候开始思考了,有的联系生活,写道:

  “妈妈在上班之前总要化妆。”

  “今天,妈妈要带我去参加阿姨的婚礼,所以妈妈在化妆。”

  “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要表演节目,老师在帮小朋友们化妆。”

  这些句子逐渐丰富起来,以一个完整的面貌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比前面那个简单的句子更加丰富了。有时间、人物、事件。这就为学生作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说话有前因后果,有时间和内容,就达到了造句教学的目的。

  三.以课堂为阵地,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

  造句教学要以课堂为阵地,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为了使学生造出更好的句子,在造句教学中,应该立足于课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比如说:可以把同样的'一个词放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让学生体会出句子的灵活性。如:用“碧绿”造句。

  “我家门前有一条碧绿的小河。”

  “我有一块玉,它的颜色是碧绿的。”

  “碧绿的柳枝垂下来像小姑娘美丽的头发。”

  这样的句子,变换了不同的位置,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起来。还可以利用扩句的方式,如用“钻出”造句。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

  运用扩写的方式来造句,可以扩几处。

  “美丽的小草从土里悄悄钻出来了。”

  “可爱的小草悄悄从土里钻出来了。”

  “嫩绿的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离开了大地妈妈的怀抱。”

  这样扩充,就使句子变得逐渐丰富起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还可以利用改变

  句式,改变句子的意思等方法来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这样,造句教学就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出一片美丽的蓝天。

  四.引导学生思想积极健康地发展。

  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在他们的句子中也出现了很多“杀人、美女、打游戏上瘾、爱情”等词语。出现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祖国未来的使命和责任。如果现在教师对小学生身上的稳日视若罔闻,那么势必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造句教学中,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健康向上的积极的思想。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开拓小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素质。

  综上所述,小学生造句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不能忽视造句教学的,要积极开展有效地造句教学,教会学生造句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想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希望造句教学能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徐君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造句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蔡月琴、高凤元。小学生造句引发沉甸甸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3、何建军让造句教学流光溢彩[J]。福建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语文教学具有非凡的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它,从实际出发,对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发挥阅读的价值,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有效策略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现状分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一些教师受到长期传统教育理念和考试导向思想的影响。他们忽视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的教学仍然基于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风格,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其次,在小学语文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阅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再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过程中,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

  2.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建立有效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阅读语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和相对敏感的感官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其他手段创造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赤壁之战》相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电影《赤壁》中的相关片段,利用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热情,进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2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阅读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阅读的保障。只有学生明确了阅读方向和目标,才能真正体现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教学的价值。找到阅读和学习的方向。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本文时清楚地了解应考虑哪些问题。他们应该提取文章中暗示的因素,并应使用这些文本信息来挖掘作者的情感。因此,才能与自己的情绪共鸣,并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建立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在实际阅读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阅读过程中,他们更加关注阅读的内容,不断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效果,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2.3科学选择阅读内容是提高有效性的保障

  为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教师首先是合理地运用有效的阅读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我国小学阅读教材中删除了大量与阅读教学无关的内容,大大提高了教材的有效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还必须有选择地选择教学内容,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具体方法是:首先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兼容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但是,不同的文章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因此,教师必须在全面了解教材的基础上确定重点,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避免收效甚微的情况出现。其次,科学整合和拓展语文阅读内容。小学语文课本内容有限。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不断深入并努力整合和拓展语文阅读的内容。例如,《秋天的怀念》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教师就可以将文章《我的老师》整合进来,并通过补充相关的文学资料,来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在教授完具体的词语和段落后,向学生推荐几本与亲情有关的书籍。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一体化”阅读课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扩展”中学会感动、学会如何更好地去爱。

  2.4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升华认知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习说话,学会倾听,学会总结,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扩大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向着更深层次探索。当学生的看法发生偏差时,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加以纠正;当学生的意见不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激烈的讨论达成共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打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为中心,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中心的封闭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思维。这样课堂才能出现更多的“标新立异”,拥有更多不同的声音,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总之,阅读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应该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只有当教师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发展规划,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使学生享受阅读,达到“快乐阅读”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于颖.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策略[J].中华少年,20xx(36):35-36.

  [2]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xx.

  [3]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xx.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教育是什么?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有所成”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良好的识字和写字习惯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画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策略、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策略,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园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要自觉地识记。

  二、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三、倾听、交流的习惯

  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虽然“满堂灌”教学不可取,但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却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只有静心听取了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表达自己的意见,听是与人交流的关键性一步。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策略,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以卷不离手,曲不离口,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五、读书看报的习惯

  在信息化时代,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我们要不断推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引导学生認真阅读,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

  六、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策略,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像老舍先生说过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日积月累肚子里的货就多起来。”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摘要:

  语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科目,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语文阅读不仅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要求,更为今后进一步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丰富的阅读知识的积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讲解语文阅读知识以及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好习惯。目前小学生学习语文阅读都是在课堂中进行,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短暂的语文阅读课堂学习时间,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对语文阅读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则显得尤为关键[1]。

  一、做好阅读课前准备工作。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对当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如在识字、识句方面。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目前小学阶段学生的客观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阅读预习习惯,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有一个大概熟悉的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问题,使学生带着探索的精神进入课文的阅读当中。

  在进行正常的课堂学习中时,可以跟随教师讲解的思路,逐步解决自己的疑问并获得新的收获。充分做好小学生阅读课前的准备工作,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不畏困难的能力,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如人教版语文三册(下)关于古诗《咏柳》,会涉及部分难认的生字词,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先对古诗有一定的印象,带着问题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能更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做好阅读内容重点的选择。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所有课文在内容的设置上都巧妙的涵盖了字、词、句、段、听、说、读、写以及修辞手法等,需要注意的是每篇课文要阐述的知识重点是不同的。教师则应系统了解语文教材的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将课文的阅读重点与难点有选择性地讲解给学生。

  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大篇幅的'阅读理解与背诵,无形中会给学生造成阅读学习的压力,同时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结合每次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教学。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桂林山水》一课中,文章用丰富的排比句式描绘了桂林山水为何“甲天下”,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使学生通过阅读对祖国山川美景产生向往之情,并引导学生阅读同类文章的意识,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阅读课程的学习则是学生简单阅读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课堂的气氛难免压抑,学生上课无法释放热情。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的创造,会提高学生阅读的热情[2]。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读书角,结合班级情况,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也鼓励班级的学生将自己阅读过比较好的书籍带到课堂中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不仅能促进学生主动阅读,还能增进同学之间友谊。

  小学阶段读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要的,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探索精神。教师在为班级打造读书角的过程中,就已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这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养成学生珍惜时间,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同时,阅读环境不一定只在教室内,教师还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将阅读的地点转移到户外,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下进行阅读,效果会更加显著。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册(上)《爬山虎的脚》一课,如果季节、天气允许,教师则可将阅读课堂移至室外,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阅读与观察,更充分地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更能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为己所用。不但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够提高观察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

  四、分组阅读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

  通过分组进行阅读课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掌握学生分组阅读学习的原则,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上课表现情况以及性格等方面进行合理分配,使各組“势均力敌”。在分组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能够实现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即可,必要时还可以参与到学生对本次语文阅读课程学习的讨论中来,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力。

  五、加强课后巩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新教改不断强调为学生“减负”,意在使学生不会因课业压力过大,造成对学习的厌烦,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学习。但这不代表教师就不进行对相关学科的学习任务布置了,因为想要学生实现学科更好地学习,除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利用课后时间对知识进行充分的巩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阅读教学方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绝不仅是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就能够达到的,需要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所学的阅读知识不断巩固内化成自己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阅读习惯,让阅读能够伴随孩子的一生。

  顺应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应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傅惜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J]。考试周刊,20xx(21):105—106。

  [2]吴小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xx(10):43—4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小学语文课程的开设起到了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在于能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另一方面而言,它还起到了促进学生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垫脚石作用,学生可以以此作为基础,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应该认识到,现今对于小学语文的教育已经从原有的应试化教育逐步过渡到了现下的人文教育。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对于教学观念应该做出转变,就以往只求学生学习成绩的要求中走出,逐渐转换到现下需要在人文情怀及知识总体掌握方面对学生的课堂语文教学实施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这就需要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在对于教育教学目标上,教师应该认识到,要从以往的应试目标转变到现在需要多对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掌握做到强化与深化,并使学生对于中华文明有更多的了解与认知。其次,在课堂具体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应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最后,课堂教学应遵循新课标下的课堂特征,即开放性、和谐性和平等性。

  二、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教育对策的考量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半会使用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新的教学环境,例如使用音频视频等有声有画面的教学材料来作为课文的提前导读,这与以往由教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课文的不同之处在于,有趣的.教学录像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出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出自我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我们知道,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普遍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即整堂课程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而这种教学模式无疑会造成对于学生“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只是在课堂上一味的去听教师讲了哪些知识点,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教师是在教学过程中,无从知道的,但往往会从学生期末的成绩中体现出来,而现今对于这种模式的教学,已经做到了很大的改观,首先,教师已从课堂的主体转换成了教学的引导者,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前期课程准备,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作以引导,使得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对所学的新知识,作以自我的认知与学习,体现在具体教学实例上,可以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作为例子,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的录像观看,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自己自行找出课文中描述西沙群岛富饶的语句,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到语言语句的表达,及新词语的认知与掌握。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有很多老师采用了另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即开放性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前的备课,将要学课文中,具有讨论意义的问题列出,并于课堂基础教学后,让学生来一起讨论和思考这些问题,应这些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学生在讨论时,可以畅所欲言,这样无疑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看待问题的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能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四、总结

  在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对策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实施教学新目标的关键仍是自己,但是更应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发挥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动性,并培养其创新意识与能力。而且在掌握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后,教师更应该以此作为基础,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以及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诸多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而后,结合多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全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善思勤学。另外,除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相关语言技能外,还应重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教导学生要做好课后的阅读量积累,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实力和其语文的文化素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并可为其今后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然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堂失去了情趣性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感到语文学习很沉闷,因而缺乏积极性。基于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情趣和快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语文,善于学语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1快乐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1.1快乐教育的内涵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单一的教学手段以及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痛苦的事情,并没有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人们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而大力提倡新课改教学理念,为了有效地践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快乐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快乐教育的思想渊源流长,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体现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让学生以学为乐;宋代的朱熹、明代王守仁、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等人认为课堂教学要顺应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而英国的斯宾塞是从理论上第一次提出快乐教育的人,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他的快乐教育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关于快乐教育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阐述,有学者认为“所谓快乐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3还有学者认为“快乐教育就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享受趣味中成长。快乐教育理念让教育的空间豁然开朗,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传统教育带来新鲜气息,让学生们真正领略到了全方位发展的自由与轻松。”再有学者认为“理想的教育应是在师生和睦、融洽、轻松、愉悦的教育情景下,培养和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这是“快乐教育”的应有之意,也是最基本的层面。”综上所述,快乐教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

  1.2快乐教育的特点快乐教育主张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师生关系和睦融洽,注重学生的情绪感受,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结合快乐教育的内涵,笔者认为快乐教育有五个特点:其一,趣味性是快乐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应该在备课时细心挖掘“趣味之源”,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把有趣的因素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在趣味学习中感受快乐。其二,愉悦性是快乐教育的突出特点。并且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快乐教育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的舒畅愉悦。其三,和谐性是快乐教育的基本条件。课堂教学要实现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和谐,教师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才能有效实施教学。其四,开放性是快乐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体会收获的快乐。其五,发展性是快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有益于发挥学生潜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是课堂的“表演者”学生是课堂的“观众”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心需求,小学语文课堂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快乐教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传递一接受”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一味地讲授课文,学生也只是盲目地抄写笔记,并没有真正消化知识,教师采用最多的是“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而很少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小学生生动活泼的性情,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而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

  2.2教学言语评价不当,忽视学生的内心情感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因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而发怒,甚至用过激的言语严厉批评学生,这一做法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内心情感。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如果学生说出的答案与教师所想的答案不一致,有的教师会一味地否定学生思考的结果,有的教师则不给予评价,这些都是教师的教学言语评价不当的表现,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任何小学生都期待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即使学生回答问题有偏差,老师也应该表扬他们善于思考的态度,学生内心会感到愉快,因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

  2.3师生关系不和谐,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关系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关系不和谐。课堂教学侧重于教师的主导性教,忽视了学生自主性学;课堂教学完全给予学生自由,让其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对学生适当的指导,这两种情况都是师生关系不和谐的表现。

  二是师生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教师教学时语言缺乏生动幽默感、面部表情过于严肃、带着负面情绪上课以及师生互动没有积极的情感共鸣等因素都会影响师生关系。

  2.4学习氛围沉闷,压抑学生自主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大多采用讲授法,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集体教学为主,导致语文课堂学习氛围沉闷,学生的自主性受到压抑,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不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特点,难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暂,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另外教师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由自主学习、自由讨论探究。

  2.5教学过程忽略学生个性,阻碍学生发展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少,只注重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却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不到学生其他方面的长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成是训练的对象,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写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在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学生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某方面的才能,因而个性受到压抑,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为了把学生从传统的教育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件轻松愉快的事,快乐教育理念应该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快乐学习的问题并且结合快乐教育的特点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3.1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在趣味中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就要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是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关键“兴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力,是对学习的热爱和自觉需要。兴趣可以驱使人接近自己愿意接近的对象,探索和钻研事物,进行创造性劳动,是智慧活动及创造活动的重要保障和动力源泉。”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彩的图片、符合意境的音乐等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快乐,例如在小学语文的拼音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把字母与图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边看图边读,这种直观的方法不仅会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而且会给学生美的感受,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高。

  3.2善用鼓励性言语,激发学生的快乐情感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内心敏感,积极的赞赏性的言语能激发他们快乐的情感,鼓励性言语包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和积极期待,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鼓励,少批评。小学生得到鼓励时,即使答错了,也不会感到挫败感,而是在老师的鼓舞下进一步思考,鼓励性言语如“你能行“你真棒”“真不错!”等,这些评论不仅会给学生精神上的激励,而且让学生心情愉快。教师善用鼓励性的言语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学生会因受到教师的鼓舞和表扬,心里感到很快乐,从而更加努力学习。

  3.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公平对待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在充满爱的快乐环境中成长,教师要以一颗真挚友爱的心去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基础差的学生更要耐心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既是学生的教导者也是学生的好朋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真诚的祝贺。除此之外,教师要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讨论课堂问题,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学生乐于学习。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对教师有亲切感,并且自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乐于向教师请教,快乐教学才能顺利地进行。

  3.4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还学生自主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依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趣味中学,而“‘做中学’‘玩中学’‘创中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将随着新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课堂变得可唱、可跳、可玩。教师也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欣赏的姿态容纳学生的不同观点、兴趣和习惯。”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将生字编成有趣的儿歌,通过吟唱儿歌学习生字,课堂气氛会变得活跃。对于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的时间,让学生在成功解决问题中体验快乐。

  3.5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快乐教育理念注重个性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挖掘学生某方面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才能,让每个学生能展示自己的风采,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可以让他带领学生练字;有的学生普通话标准,可以让他教学生朗读课文;有的学生能言善辩,可以让他组织辩论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有针对性地培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而快乐自信地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1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精】07-23

(荐)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推荐]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