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30 17:23:39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小学阅读教学素材丰富,形式灵活,因此合理开展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但目前,大部分学校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若要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适时革新阅读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趣味性内容,并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形式,增强阅读教学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趣味教学法主张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法增加阅读教学的吸引力,对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

  一、趣味教学法的内涵

  趣味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较大差异,它主张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和调整阅读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可以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总体而言,趣味教学法提倡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丰富性、多样性,满足不同性格、兴趣、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引入趣闻

  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丰富生动的人物故事对小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为学生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和生平经历,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与作者相关的趣闻轶事,以此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欲望。例如,在阅读著名词人苏东坡的诗词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苏轼、苏洵、苏辙一起进京赶考的故事,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文章认为气势非凡,但他以为这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就把这篇文章评为第二名,但最后拆封试卷后发现是苏轼写的,欧阳修后悔不已,但苏轼却从未为此抱怨。学生在了解苏轼的这一事迹之后不仅会对苏轼的诗词产生阅读兴趣,还会从中受到教育启发。

  (二)合理构建阅读教学情境

  小学阅读教材都是经过教育家和学者精心挑选的文章,内容丰富多样,但若要让小学生充分体会这些文章中的意蕴和美感,促使他们主动阅读教材,还需要教师合理营造阅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在大屏幕上展示相关的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让学生根据图像内容领略大兴安岭独特的美景,通过影响和声音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帮助学生进入文章营造的意境,进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精心设计文章导语

  导语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合理设计导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还能够提升文章的美感,促使学生自觉阅读文章,进入文章意境。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多样化手段设计导语。比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就可以用ppt向小学生展示珊瑚、礁石、各种鱼类等与文章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产生阅读这篇文章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阅读文章,例如在学习著名诗人李白的诗歌时,可以为学生讲高力士脱靴的故事,然后以“这样一个洒脱不羁、自由浪漫的诗人在诗歌中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呢?”这种导语引入所阅读诗歌。此外,还可以从以前所学文章入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新文章,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且派代表讲解讨论内容。这些多样化的导语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主动阅读,并深入体悟文章。

  (四)及时鼓励学生

  新课程改革要求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于学生的进步和表现及时予以鼓励与肯定。在阅读教学中若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样需要适时鼓励学生,增强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鼓励形式应当多样化,比如对阅读认真的学生可以给予口头表扬,而针对那些能够全面把握阅读内容的学生则可以奖励一朵小红花,对阅读进步较大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这些鼓励和表扬可以极大地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动力,进而促使他们自觉阅读。

  (五)巧妙推荐课外阅读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还应当巧妙推荐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丰富语文知识储备。比如在阅读完《沉香救母》这篇文章后,可以为学生介绍《宝莲灯》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自觉阅读文章了解完整的故事内容,对沉香的形象有更加深入的把握。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阅读技巧,还能够丰富他们的阅读经历,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小时候,我最重要的爱好就是阅读。因为喜欢文字,由此喜爱文学。如今,我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作为老师,我想:要是我能够做一些工作,让学生们喜欢阅读,那是多么舒心惬意的事情。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儿童的世界如果能够有书籍的陪伴,那么他们的生活将会丰富多彩,乐趣无穷。回顾过去一年里我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做出的努力,谈谈以下几点体会,希望以此推进日后的阅读教学。

  一、强化朗读,从读中悟美,由“读”到“阅读”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认为,在儿童读书方面,用耳朵听语音的体验是最重要的。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喜欢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在平时的阅读课上,会挑选一两篇篇幅短小,可读性强的短文或者故事,声情并茂地,有时候还辅助以动作,以这种方式给他们朗读。在我朗读完之后,我会让他们自己先阅读一遍,然后再请他们自己把自己当成朗诵家,自信、响亮地再朗读一遍,朗读之后就可以自由阅读了,他们就这样开始了阅读之旅。有时候有合适的音频、视频(这些视频播放的故事刚好有为本就更好),我也会播放给他们看,并且告诉他们,这里播放的故事是非常有趣,但是更有趣的是你们阅读原原本本的故事呢。如果你想知道多有趣,那就请你翻开书本,静心阅读吧!每每看到同学们或细声讨论、或轻声朗读、或专心阅读的情景,我深深体会到阅读的体验是多么的美好。

  二、借助绘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绘本超越语音、跨越文化,它以图叙事,以图传情,既是故事书,也是艺术品。”形象可感的事物,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如果时间允许,我会选一两节阅读课,专门给孩子们讲绘本中的故事。绘本多为外国作家所作,其画面色彩鲜艳,充满童真趣味,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比如,讲述《可怕的星期二》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封面上画有一个小男孩,封面上画的月亮从天上落下了,宇宙飞船飞过来了,小男孩吓得目瞪口呆,小猫吓得竖起了弓起了背。我就让同学们先仔细观察封面,进行大胆想象,并思考:“为什么说星期二是可怕的?有多可怕?”

  孩子们一下子被这样一幅画面和如此引人入目的题目吸引住了,他们讨论的时候兴趣盎然,讨论热烈。我在讲解每一幅图的时候,都不让同学们看文字,让他们尽情地想象:为什么这幅图画了这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让他们大胆发言,等他们发言完毕,我再进行总结。在给他们讲解了几页以后,我就让他们自己去阅读了,我还告诉他们,像这样有趣的书还有很多很多,需要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让他们把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三、适时鼓励、奖励,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

  孩子们的行为需要老师的肯定,被肯定的孩子又会更加向上,更有信心地学习,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不管是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我都会适时地鼓励他们多读书,我鼓励他们每个人准备一本自己的摘抄本,把课外阅读积累到的好词好句抄下来,有空就读一读。如果他们在学校表现好,积累到一定的红花数的时候,我会奖励他们可以借阅教室里的图书,并带回家看几天。有时候我会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奖励,比如一支铅笔,一个蝴蝶结。对于经常阅读课外书,又能自觉摘抄课外书上的好词好句,并经常找老师分享故事的同学,我会在课堂上大力表扬,让同学们以这位同学为榜样,并给予这位同学一定的物质奖励。我鼓励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常思考、乐思考,如果能把学过的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思考,那就更好了。另外,通过建立班级图书管理制度,我鼓励孩子们把图书借回家去看,鼓励他们多看书,多读书,我还建议他们可以把看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自己来当小小故事家。慢慢地,从课间有同学捧着一本书饶有兴趣地看,到他们互相比比谁读的课外书多,加上我会把本月读书最多的同学评为“阅读星”,将他(她)读过的书罗列出来,写在五角星的卡纸上贴到教室的展板,让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这样,渐渐地,班里就形成了一股爱读书的氛围。通过种种正面的鼓励、奖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四、诵读经典,积累词汇,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珍贵财富,大量的诵读这些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语言,将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在二年级下学期的阅读课上,我们每天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国学经典的内容,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诵读材料内容简短,读起来琅琅上口。同学们既感兴趣,读起来也不会很困难。为了方便学生进行简单的理解,我在学生每次读完之后,对其中难懂的字词、语句进行解释,这样学生们对这些内容就不会觉得陌生而难懂了。在我看来,朗读国学经典的前提就是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只要这样,他们才不会在读的时候觉得内容生涩,拗口。

  早读课上,朗读适合的课外阅读文本是非常必要的。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会花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外阅读文本。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我会把对仗工整、讲究韵律、语言优美的语句着重提出来,让学生多读几遍。朗读这些课外文章,看似与课文中的知识毫无关联,实则是相辅相成的。经典文段积累得多了,学生就会在无形之中沉浸于祖国文化传统的熏陶之中,而且还有助于拓宽他们认识字词的渠道,增加他们的词汇量,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引导他们向着真善美的世界探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当前的语文教学,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认知水平是教学的重要方向,而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灌输为主,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教师应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对阅读材料的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材料的选择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局限在对教材知识的讲解方面,缺乏对阅读材料的研究,学生的接触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在寻找和搜集各种阅读材料的过程中,缺少对阅读材料的选择,过分追求教学的进度,教学没有针对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阅读教学中方法比较单一

  虽然目前新课程广泛推行,提倡要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阻碍,教学中还是过分地强调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阅读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养成[2]。另外,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比较少,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这也是导致教学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大,再加上教师不能进行很好的引导、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培养不够等现象。

  (三)阅读教学中,家庭的配合不够

  学校教学,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十分有限,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必不可少。但是,当前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许多家长只是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缺乏对学生的课外辅导教学。同时,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不了解,所以只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学习任务,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有效地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例如,在《观潮》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二)教师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材料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教师要根据相关的内容,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拓展,提高和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和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相联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兴趣[3]。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人物进行教学,寻找这些伟大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在知识的`理解方面和综合素质培养中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升华。

  (三)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庭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需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交流,定期举行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并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对学生学习展开相关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家长,让学生观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网络课程,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以及建议平时的生活中,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教材,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它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学要对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并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5):188.

  [2]周丽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才智,20xx(32):126.

  [3]丁立强.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才智20xx(1):6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摘要: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尤其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利工具,更是深化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本文从信息技术视角出发,具体探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

  法信息技术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深入,这种信息技术引发的巨大变革以更加多角度、多层面的姿态呈现出来。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在近年来更是产生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卓越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信息技术扮演了一名“教学助手”的职能: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帮助教师开拓思路与教学视野,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将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以起到既改革了教学方法,同时也积极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就像是无缝不入的空气一般存在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不仅改变着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样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信息化思维成为当代最为具有普适性的概念。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改革的作用,尤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更加呈现出其创新性、灵活性的积极属性,让小学语文教师们越发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之于小学语文课堂的重大作用和重要意义。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材完成所谓的“填鸭式”教育,课堂上的教学氛围与学生的学习状态的调动,完全依赖于教师的个人魅力———肢体动作和幽默语言等,为了能够上好一堂课,优秀的教师在课前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备课,才能够实现自己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而信息技术、多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僵局,重新开启了教师的教学视野。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师不仅可以将课堂准备板书的内容事先写入PPT课件之中,更加可以灵活动脑,将这些教学内容以一种更加生动有趣的灵活方式展现出来。这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方式,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极大的以多重感官刺激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因此,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产生了既深刻又广泛的积极效果。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尚未完全成熟、完善的理解能力是他们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巨大门槛,对于很多课文、段落、词句,小学生往往只能依靠教师的积极的语言点拨,而教师的这种点拨正是基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的年龄段的理解共性上,这种点拨并不能够以点概面地改善所有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学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信息技术尤其对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等相关知识内容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节选自郑振铎《海燕》的课文《燕子》时,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见过燕子,对于课文中描写的春天里的燕子灵活、可爱的姿态,并不能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具体的影像,因此也就对于课文中的内容谈不上任何理解了。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燕子相关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燕子的具体形象和飞行姿态,利用具体、形象的动态图像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一个完整意义的燕子形象,从而结合课文的语句内容,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意境。类似这种凭借学生的已有经验无法完成形象建构的内容,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显示出无可比拟的教学优势,在动态的图像和声音的展示下,学生由抽象的想象到具体的观察,加快了学生思维方式的成熟。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主动思考的能力,教师更多的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相一致的氛围当中,感受作者描写的词句,以及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多媒体设备,一段旋律,一段视频,一组图像,一首歌曲,等等,都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氛围的建构,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因此,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更多的教学辅助功能是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以此为教学核心目标,经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等教学目标才能够顺利实现。

  三、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教学形式,在多媒体的辅助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得到了更好的改革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已经能够凭借已有经验生成相关的教学框架。但是,在今后的多媒体应用过程中,仍然无法忽视这种工具的两面性,有效规避其负面影响,才能够让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孙晓莉.有效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童话教学[J].求知导刊,20xx,(21).

  [2]张惠英.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Z1).

  [3]茌月芹.浸润书香,享受阅读的教学研究———让阅读陪伴学生一路前行[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思想内涵及特点探索,总结了该教学法中生活情境、实物情境、图画情境等多种创设类型,分析了情境教学法能强化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丰富感性认知等作用。最后把它在小学语文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具体化。

  关键词:李吉林;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

  小学课程中,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促进儿童思维及语言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展现教学材料的多层次意境,发掘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思想内涵及特点

  李吉林,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20世纪90年代,她通过对小学语文一至五年级的全过程实验摸索,借鉴外语语言训练中的情景教学,结合文艺论中的“意界说”,又吸收传统读写和直观教学等因素创立了“语文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态度的体验,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李吉林认为其内涵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简单来说,情境教学法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学习。李吉林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形真”是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具有鲜明的形象,以简单的形体和暗示的手法,在形象上给学生具体感;“情切”是指情境教学法以教材中的有关形象带给人的情感体验去引导和感染学生,展开教学;“意远”是指情境教学法之“情境”兼具深度和广度,将教学内容的“情境”整体展示给学生,可为学生开拓广远的想象空间;“理寓其中”指通过前三者的联系,最终表达课文的中心———同时也是情境的内涵理念。

  二.李吉林语文情境教学法中创设的情境的类型及其作用

  李吉林以儿童为中心,通过不断实践摸索总结出以下六种情境创设类型:

  (一)创设生活情境,获取独特感受

  生活情境是指将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选取某一场景进行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和社会中,并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观察实际场景,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创设实物情境,强化学习动机

  基于小学生抽象思维逻辑还有局限性,此时教师需选取一个实物作为教学中心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观察并理解物体,使他们能通过直观的感受来体验知识,强化学习动机。

  (三)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享受情感熏陶

  教师在进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需要依靠自身语言魅力感染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会和想象,吸引学生关注学习内容,使学生享受情感上的熏陶,完成对课文的深层理解。

  (四)创设表演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感

  根据小学生求知欲强,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教师运用表演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角色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使课文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五)创设音乐情境,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

  据心理学研究,使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是人的右脑的功能。教师教学时可以创设符合文章格调的音乐情境,合适的音乐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课文的情感领悟,开发右脑功能。

  三.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其主体是识字、阅读以及作文三个板块的教学。

  (一)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要求识字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识字的愿望。小学识字教学主要是关于独体字和形声字以及词汇的教学。

  1.独体字的情境教学

  汉字中大部分是合体字,只有小部分是独体字。对于教师来说,教好这部分独体字是提高学生识字水平的关键。由于儿童辨认单个汉字字形是从轮廓到内涵再到笔划。因此,教师教学时需要依据汉字的特有规律创设相应的情境对抽象的文字符号进行易化、简化,便于学生明了。

  2.形声字的情境教学

  汉字的主体是形声字,结构尤为复杂,却有规律可循。遵循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构字原则及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突出形声字的特点,根据汉字之间的联系将其分类。比如教“颗、棵”时,先引导学生举例“一棵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答案将其分为两类并用图画画出来,通过图画让学生明白这两个字都表示数量,“棵”是“木”字旁就像树木一样具有生命存在;而“颗”右边是“页”,左边是“果”,也就是说像果实一样的事物。此处运用图画情境让学生简单区分形声字,使其不易混淆。

  3.词汇的情境教学

  对于词汇的教学可凭借课文情境理解难点词语,促进词语与形象的结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扩充词语,丰富词汇。例如:教《梅花魂》时,先创设实物情境将“梅花”展示给学生,了解实物后再引导学生体会梅花耐寒的秉性及品格。此外,利用迁移这一学习规律,以熟带生,进行词汇扩充,引导学生理解“腊梅”、“冬梅”等词语。

  (二)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阅读教学要求让儿童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下提升阅读能力,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初读感知

  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表演情境唤起对主人公的关注;写景抒情的文章,通过图画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意境中感受美景,培养审美;状物文章则创设语言情境使学生获取美感。

  2.细读品味

  心理学表明,“直观的内容越是吸引儿童,则导向概括形象的理解就越难。”因此,阅读教学时,教师需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具体感性情境后,及时转向抽象思维,进一步掌握文章结构及重难点,发展其逻辑思维。引导儿童细读的方法就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教师可选取重点段落进行情境创设,加深学生印象。

  3.精读领悟

  提高阅读能力的精髓是多读且精读。引导学生精读就是培养学生语感,教师组织学生精读时要注重对教材的理解,注重文章的节奏、韵律、气势等。比如学习《泊船瓜洲》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中的“绿”字是王安石多次修改使用的,它更能体现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为此,教师教学时可以创设语言情境描述王安石的时代背景,创设图画情境表现诗中意境之美,最后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诵读感受诗的意境,比较“绿”字与其他字的细微差别,理解“绿”字的含义,体会作者情感。抓住诗的传神之笔,借助情境培养语感,引导学生多比较、多思考,体会形象与枯燥,具体与空泛的差别。

  (三)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要求结合语文学习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积累素材。根据李吉林情境教学法理论总结出以下几点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1.观察生活情景获取灵感

  写作的源头来于生活,好的文章离不开生活的积累与实践,小学生写作文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因此,基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丰富观察活动,到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源头,在观察情境后写作文能够促使他们有话可写。

  2.发散思维丰富写作途径

  作文需要素材的积累,每篇课文中都有精彩片段,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并积累,加上平时多读、多看,写作时就能有用的第一手资料。另外,让儿童在人群中表达自我也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实则是让学生写自己内心想写的事物,做到言之有物。教师运用情境指导学生写作时不仅要有清晰的思路而且还要扩宽学生的思维,因为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发展特点是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并向抽象思维过渡。拓宽思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确定写作范围,学生自由选材。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根据自身情况写作,同时能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散思维;第二,利用提纲,多样化写作。写作前拟定提纲,然后根据提纲进行内容的扩充填补,培养他们写作的逻辑性;第三,抓住重点,丰富内容。选题时抓住题眼,做到详略得当,重点内容加以丰富,描写具体,略写内容可一笔带过,这样文章才会具有灵性和生动性。

  3.范文指导教给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阅读与写作本同源,充分发挥教材多样性的作用。利用教材中的典型课文进行范文指导,读写相结合。比如《开国大典》这篇文章,因它与单元作文相关,学习时要重点分析场面描写的技巧与方法,课后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类似情境进行练习,感悟文章中的描写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4.及时训练步步为营

  语言是思维的一种工具,和思维有密切联系,语言的发展标志着儿童思维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及时训练。儿童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对于儿童的语言训练可以从“一句话”开始,进行大量的口头表达,然后是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琐事或是心情,然后将积累的素材进行整理后形成文章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刘佳利.浅论新课改背景下的情境教学———基于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J].辽宁教育,20xx(12):32.

  [2]李吉林,张定璋.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xx: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25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一、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式

  现在大力倡导的小学教育方式为:合作学习、好问、动手、探究、互动方式等。由于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教学时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语文知识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合作学习方式

  现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最好的教学合作模式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由于小学生的自身控制力很差,注意力集中时间也不长,因此,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只是老师讲,一节课只有个别学生被提问,大多数学生被忽略,则达不到“动”的目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能让每一位学生在互动中交往,在交往中互动,从而达成共识,达到共享、共进的目的。例如,学习课文《石壕吏》。课前,让学生预习了课文,疏通文义。全班分五组,组内明确其职,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表演戏剧的形式,展示对课文的理解,要求:

  ①组内全员参加;

  ②想象丰富,有创意,合情合理;

  ③补充一些已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④表演符合人物身份;

  ⑤配合默契。表演时,一组表演,其他组评分。生动的话语,巧妙的加工,既有形象的动作,又有丰富的表情,演员有声有色,达到入情入境,既理解课文内容,又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更激发兴趣。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这些问题具有目标性,问题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就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产生“跳一跳摘到桃”的成功愉悦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好问加实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有问题就要多问,在不断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会使自身变得越来越有智慧。平时就要多动手,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不断挖掘学习潜力,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3.探究式学习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在发生变化,由以前的老师讲,学生只是被动听,转变为现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导者的模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采取探究式学习模式。在探究性学习中,会留给学生更多时间,使他们自己学习,探究新的知识,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想办法做好课前准备,创设好的学习情境和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好的学习情境和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会使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氛围越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高。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一、引导学生正确观察

  (一)按顺序观察

  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空间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方式是找到一个观察点,然后以此为中心进行从上到下,或者从远到近的方式进行观察。这种方式一般试用于风景的观察等。也可以采用按时间观察的方式进行,事物的变化都是随着时间来进行的,如果对某项事物需要进行长时间试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江苏省沭阳县贤官中心小学汤芹的观察,通常会采用时间观察法来进行。例如小学生实验观察等。按内容进行观察,例如,观察景物之后再观察人,或者从整体到局部等。教师要注意在什么的情况下来进行适当的观察法选择,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观察。

  (二)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事物本身都有着其各自的特点,也是区别各种不同事物的主要依据。在进行观察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所观察事物的重点,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身特点,才能进行更加透彻的观察。观察时要注意分清主次,不仅要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的观察,更应将事物分割为几个部分,进行每个细微部分的仔细观察,这样才能找到事物的重点所在。小学生普遍观察事物比较少,他们对事物往往只是看,并不是观察,当进行写作描述时学生就会变得哑口无言,无法进行正确的描述。因此,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利用自己的感官来了解到事物的形态和特征,一直到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观察为止。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的作文才能更加生动形象,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小学生本身就乐于想象,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观察中找到一定的乐趣,从而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这也说明了在进行观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的进行想象,让思维能够得到突破,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不至于有局限性,对事物还能得到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在生活中找写作素材

  在学生学习到了如何观察的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在生活中找到合适的素材,方便日后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或者利用其它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也可以采取春游等形式来让学生参与到观察中。此外,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多对生活细节进行观察,从平凡中找到亮点,发现不同的意义。

  四、培养学生观察与课堂结合的能力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中,将观察与课堂学习进行结合,产生的效果将更加明显。例如:朱自清的《绿》一节课中,一般教师从其描写的方式和语言等方面进行总结文章的特点。但如果换个角度,从审美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话,那么就能感受到作者当时所见的场景。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仔细观察,充分的理解作者所看和所想,从根本上提高写作的能力。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将对学生的一生都起到良好的影响。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这种观察力如果不经常锻炼,那么也总将会废弃,反之,如果不断的运用这种能力,那么能力还将得到进一步的突破。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在观察中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利用知识的能力也将得到增强。小学生一旦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就会在生活中对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此外,还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来积累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在日后的写作中,也就能够写出更加丰富的内容,提高写作水平。

  五、结语

  在小学时代,作文是十分重要的,它伴随着学生的生活,如果能够将观察与小学的写作结合起来,那么,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观察事物的能力,在思维能力上也将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提升写作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学会了如何观察,才能找到生活中的乐趣,提高对写作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现代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论是生活中还是课堂中,只要有机会,就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在日后的写作中,使自身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论文

  【摘要】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拓宽学生认识范围。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的意义,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个性特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不断实施的背景下,个性化阅读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合理规划,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阅读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主观性、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对于阅读的兴趣可以由课外到课外不断扩大。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仅能够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教师需要准确定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要求在教学时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由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来进行。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定位自己,并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意识。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少自主学习和能力,这时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与学生进行互动,明确区分教、学的区别,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比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狼和小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之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课件。“有一天,一只可爱的小羊在小溪边喝水(动画出示小羊),正在这时,从森林里走来了一只狼(动画出示狼),你们想知道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狼和小羊的故事。”在引入课文阅读后,教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阅读,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想象,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学生进行讲述。或者,可以让学生作为小老师,带领其他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加深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正好符合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变成主动思考的状态,脱离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掌握阅读内容,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其安排相应的阅读任务,使学生在阅读领悟文章思想,掌握文章内容,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比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拉萨的天空》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拉萨的景象,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找出文章有哪些语句描写了拉萨的天空,并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既能激发学生阅读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自我阅读,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进而在提升个性化阅读教学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将学生引进方法暗示、结论预设以及思维陷阱中,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想法和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我国伦理本位非常浓厚的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是每名学生必须尊重的,但是正是因为这种约束,导致小学教学变得越来越刻板,禁锢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灵感。所以,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由预设向生成转变,格外注重学生在阅读时的独特感受。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壁垒要及时拆除,用平等、民主的教学形式代替师道尊严,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辩论,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提高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水平。比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负荆请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教师预设的答案是廉颇,而大部分学生的答案也是廉颇,因为该文章主要讲的是廉颇负荆请罪,体现了廉颇知错能改的个性。但是有的学生却有不同的观点,有学生说比较喜欢蔺相如,因为他顾全大局、深明大义,这种精神和行为值得学生学习。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进而引导自主思考,使学生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这样才能体现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意义,进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开展教学活动,具体可以从教师需要准确定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阅读体验,进而增强自身的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仁权.以生为本,促进成长———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xx,3(18):246.

  [2]芦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xx(35):225-226.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论文

  一、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存在的意义

  (一)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单一讲解模式,使得同学们对问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降低。教师无法针对每个同学的疑惑进行一一解答,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丧失。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让同学们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同学相互讨论,互相解决彼此的疑问,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在解决疑惑的同时还能够扩大自身知识面,使得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合作学习的模式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问题积压较多的情况,有效的提升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扩大阅读面,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每个段落的大意进行总结,在学生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思考之前就已经将知识强制性的灌输给每个同学[2]。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分组的自由讨论可以把自身的想法和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时,同学之间的互相沟通和讨论也可有效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文章的内涵和魅力,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最常见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比如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每个组4到5人,将不同的段落分配给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可将自己理解的段落大意,最喜欢的句子等和同学们进行分享。对于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互相探讨解答,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协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同时教师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要了解每个同学的不同喜好,可将有共同喜好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讨论,促进小组成员之间能力的展现和发挥,相互之间扬长避短,快乐学习,快乐教学。

  (二)竞争合作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良性的竞争模式对于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阅读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竞赛,在这种良性的竞争中提升每位同学的比赛意识和进取意识,这种积极向上的竞争可以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也可以帮助到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提升阅读水平,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课后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合作模式中,课堂的教学是一部分,作为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课外合作学习的氛围。例如可以找到和课堂学习相似的文章,让同学们扩展思维进行讨论和学习。教师的教学理念不仅仅局限与课堂,可适度的为同学们提供延伸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主动钻研的能力。

  三、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合作学习模式对于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能够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保障语文教学更加顺利的实施和开展。

  【参考文献】

  [1]范朝华.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课程教学,20xx(1):117.

  [2]王爱婷.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5):38.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论文

  一、抓好教材范例,引领精神对话

  阅读活动是复杂的思维过程,它牵涉学生的知识储备、阅读经验、阅读专注度和将文本转换成表达方式的能力。同时,阅读活动更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人格教育。语文现代文教学主要依赖的载体是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阅读探究的主要材料。这就要求教师抓好范例,引领学生进行精神对话。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篇章都闪耀着作者的精神睿智之光,而阅读的重要价值就是改变学生的思想,化为生活最深处的智慧。阅读的最终的归宿是审美、求知、增智。如教学《小狗小弟》时,让学生学会自审,进行自我灵魂的拷问,拥有灵魂深处自审的勇气;教学《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浅说》时,让学生能够正视生活的考验,可以越过生活的门槛,在黑暗中勇敢地摸索通往成功的大门;教学《动物游戏之谜》时,让学生重新审视人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教学《老人与海》时,正视命运的选择,从容面对厄运;教学《边城》时,让学生思索优美的自然的人性之美……通过阅读这些文本,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提高个体的人格魅力,相应的阅读质量就会升华,阅读能力也会养成。

  二、设计好问题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不仅是从教学开始的,实际上阅读教学是不断解决旧的“期待”、迎接新的“期待”中完成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设问,引导学生思考,重视发掘教材中蕴涵的创新思想、求异思维的文本或片段,并引发与固有观念的碰撞。让学生在新旧思维的对比中提升探究能力。如学习《咬文嚼字》时,朱光潜先生对“推”的肯定来引发学生以前认为的“敲”比“推”好的观念,引发学生思维的转变。同时,还需要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阅读上设问。如教学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时,可以对比马南邨的《不求甚解》,让学生在批判中学会阅读的方法。如教学《说木叶》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这一特点,可以由此延伸中国诗歌的意象与情感载体的关系。对同一篇文章也可以用不同观点,不同方法去分析和阐释,使学生体会到不同方法多元互补的功效,从而从不同侧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抓好课外阅读,做足阅读拓展

  新课程在小学语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对作为发展主体的学生地位更加关注了。因此,阅读如何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开放式的阅读环境,这就必须靠课外阅读来解决。课外阅读让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满足学生各自特有的生活背景,个性需求,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博览群书的空间,让学生的思想驰骋。当然,课外阅读仍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有益的书,变低层次的阅读为高层次的阅读。也可以建议他们边读边摘抄,一边读一边思索,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从而更深刻地领会社会人生。当学生有了一定量的阅读储备时,阅读能力就会提高,文字的表达交流自然也不会受阻了。

  四、抓好语言训练,提升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有一个著名的“例子”理论,叶老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形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阅读教学以教材为例,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将文本信息转换成语言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学中也应注重语言的训练。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对语言感知、揣摩放在重要位置上,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学进行感悟,体会语言对象的独特之处,通过点拔、指导、启发,让学生分析、感知、总结,归纳。引导他们的语感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语感强了,表达自然也不成问题。阅读教学不只是为了高考能赢得高分,更是要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要保证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还需不断地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让书本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主体部分,教师一定要擅长使用各类教学的方法来刺激学生,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方面的感受,将课本死板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深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这样,在激发起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通过适当、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对文章进行理解,可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经验。在阅读的教学当中,教师还要掌握好让课本“活”起来的办法,让学生可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课本中的真实场景,通过联想掌握好文章的情感。

  (二)构建延展性阅读教学观念

  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指出了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也是我们国家的国语教学课。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资源中,实践机会并不太多,因此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尽量去接触语文的教学资源,通过实践的活动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的学习特点,多积累语文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为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这种观点,新课标提出了关于延展性阅读的一些具体要求,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构建起相应观,让学生阅读量、阅读范围都得到延展。可采用探究方法,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问题的方法提出,让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探究者。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实现了学习能力的巧妙迁移。

  (三)阅读教学需要抓住重点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尽可能去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关键内容,同时结合阅读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对重点阅读内容要与一般的内容有所区别。如果我们不事先对阅读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区别对待,那学生自己无法判断哪些内容属于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这样会导致浪费了学习时间,同时学生也无法掌握有用的`知识点,阅读教学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这些阅读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分清重点与普通点的内容,对知识进行详细的划分后再明确精确与广泛阅读的范围,如此才可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对阅读重点确定必须结合教学大纲规定,教师要将这些重点内容学习价值作充分的讲解,只有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这些重点内容,学生才可容易掌握其他内容。

  (四)阅读教学要从关键词句着手

  书没有读通是无法进行讲课的,书没有读熟也是无法开始讲课的。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阅读课文做整体的掌握。我们看到学生一开始通读文章,对课文还未完全熟悉,甚至对部分生词、句子还无法流畅阅读,教师就要求学生说出读文章的感受。从表面上分析,这样似乎可提高教学效率,加快课堂的教学节奏,但实际要想获得效果就是一定不能急。如果教师不注意学生的整体感受,造成学生无法很好感受到作者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有重点段落和中心语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从重点进行切入,由关键词出发展开教学。例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围绕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可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二、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文章的整体性出发,找到关键词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感情,通过互动合作学习方法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出自主创造性,以此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提高阅读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摘要】在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优化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意识还不成熟。因此,在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新的教学理念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采取有效的趣味性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对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予以阐述,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理念;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它是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而且要求语文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对新课程改革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趣味性强的实践课题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科学高效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的教学内容讲解的安排和课程规划,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教导,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我国教育的传统教学观念就是以考试成绩为判断教学效率的标准,教师把向学生传授学科基础知识为教学的目标,把学习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评判标准,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背道而驰。语文是学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语言运用能力,它可以激发人类的理想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上面。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死记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只偏重教师自己的知识讲解,学生成为被动知识接受者,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教师还不去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动态的学习交流。这样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会造成语文教学失去了它本身具有的科学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们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新理念下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新理念下,为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从简约高效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要突出课程内容知识的重难点,使初小学生心里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合理安排好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使学生的学习得到一定的保证,这样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教育部的重点内容。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开设有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创造型思维模式。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学校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讲授知识和指导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自主去探索,同学之间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主观性,敢于质疑敢于提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规律和同学老师一起探讨问题,只有真正进行探索交流和用心思考,才能在实践中领悟到语文知识的真正价值,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新理念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将传授学习技巧为教学的最终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怎么自主学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不应该把所有知识都灌输给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认为学生的难点和疑问,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应该指导学生课外去自主的学习语文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语文课文时,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理清整篇文章的结构内容,从种花生到收花生最后是对花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文章重点是通过对花生的特性讨论延伸到主人公的性格品质及思想情感,是学生真正意识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其中的人生哲理。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后,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忆,指导学生对文章分析方法做总结,并给学生另一篇结构相似的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趣味性的情境教学活动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采取情景化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所学课本内容设置相应的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总结,从而使学生对这篇文章所包含的中心思想有所掌握,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草虫的村落》散文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写作特点,让学生从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从文章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及作者的思想情感。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提出一些疑难的问题,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去思考这篇文章与以往学习课文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之处,总结其中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其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总结和评价。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嘉奖,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反馈,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形成。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从中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开设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对象,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智慧语文教学,使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得到更大的发挥。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把教学改革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素芳.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引导[J].新课程研究,2008,(02).

  [2]卫勤.谈谈康巴地区小学语文探究教学[J].科技信息,2007,(17).

  [3]王济红.网络环境下语文探究性阅读[J].教育科研论坛,2006,(0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一、教师要以生动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语文知识、技能技巧、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学习,获得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之间都能够用流利的语文知识进行交流。五年级学生“识字与写字”的能力相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已经算是较强的,特别是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最为扎实。此外,学生对文本中信息的获取、对文本关键语句进行的解释、利用文本信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语言材料的积累也比较丰富,多数学生能比较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对语文学习有积极的态度,对学习有较强的自信心,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所以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重视并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让他们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线,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时,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在注重积累的同时,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语言文字和欣赏语言的美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为一般学习习惯和特殊学习习惯。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学生的情感,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当然,用什么样的语言、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我们老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拿识字写字来说吧,学生怎样才能掌握好呢?我认为“抄”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只要你扎实的会写了,就不用反复抄了。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欣赏优美的句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琢磨富有个性话的语言,对培養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体验情感的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中保持学习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以上的语文教学分析,不仅培养了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使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勃,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真正发展的主体。同时,通过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使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龚春燕与创新学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陈志杰.谈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03期.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摘要: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要发挥学生群体的影响力,以及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注意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为此,笔者提出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然而,很多教师在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方面,总是流于形式,而缺乏深入的研究,不能很好地利用互动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互动法;教师研究

  互动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学习之一活动中所参与的各种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所碰撞出的新的火花,这种交流碰撞就可以称为互动。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以后,人们更加注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互动,由此取代了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新的互动教学法具体参与的主体有教师、学生、文本等,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生生之间的互动、生本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这几种互动的效果呢?

  一、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

  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是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法的首要任务。所谓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其中首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因为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学生才能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亲切感和学习的欲望,教师对学生才会更有爱心和耐心。试想,如果一个学生总是喜欢和自己的老师作对,对自己的老师总是看不惯,甚至非常反感,又怎么会对这位教师的教学信服呢,怎么会愿意听这位老师的课呢?如果一位老师对某个学生非常反感,甚至和这位学生之间有过节,那么教师又怎么能做到公平对待自己的学生呢?这样也会影响他在其他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公平对待自己的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每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样,师生之间的氛围才会非常和谐,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时候,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遇到生活有困难、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尽量做到有耐心的帮助他们。比如,有的学生可能老师把习题讲解了好几遍他都还不会,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要着急,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而要学会反思,为什么学生还不会?是他没有认真听,还是自己讲的太难,不符合该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要善于安慰学生,给学生信心。这样不断帮助学生改正、进步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生的学业才能步步高升。

  二、在游戏活动中发挥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

  游戏是孩子们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孩子对于世界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创设符合社会法则的相似的游戏情境,并在不断的情境模拟与活动参与中领略这个世界的法则,学会世界的规则,从而使学生的社会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成长为一名健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此外,很多小学语文知识也是对于学生基本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王二小》一课重视对学生爱国情感及牺牲精神的培养,而《我要的是葫芦》则是结合生活场景中经常发生的事情,进行生活情境再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精神。因此,其实很多小学语文的教学都具有非常强的生活性、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这些课程时,要善于把这些课改编成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各种能力的锻炼。除此之外,利用游戏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使不同学生都参与其中,在游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培养,并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人格得到完善,能力得到锻炼,也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由于一个班级通常具有几十名的小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尽不相同,这样教师还可以发挥班集体对于学生个体的教育作用,不仅使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使得学生个体与班级群体之间的互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个体更加优秀,使班集体的风气更加良好,从而也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对班级产生归属感,班级的凝聚力从而得到增强。

  三、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充分发挥生本之间的互动作用

  所谓生本之间的互动作用,是21世纪以来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以往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只关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和反馈,而忽略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即文本的重要作用。专家们经过大量的教育调研发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不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的,在教师进行教学之前,学生往往通过预习、大体浏览等会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一印象一直影响着学生对于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的理解。所以,学生面对文本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而使有着自己的解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于文本的第一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又喜欢具有画面感、色彩鲜艳、形象奇特的事物,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文字则缺乏长期的专注能力以及足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对纯文字的语文教材进行再次加工,通过讲故事、表演情景剧等方式进行文本再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文本的学习与记忆等工作。通过这样,既能充分尊重学生对于文本的第一感觉,又能在此基础,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适当教学,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总之,无论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都应该注重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生本之间的互动性,用充满趣味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学习生活打下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 、微课在银川市M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张园宁夏大学20xx-05-01

  2、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金旭英华中师范大学20xx-05-0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是提升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作文对于小学生表现自身情感,了解文字魅力,反应小学生文学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写作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修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教学的创新和探索,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本文从作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和阐述了当下作文教学的弊端和不足,提出了有指导作用的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也在不断变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多钻研教材,多学习教育理论,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让作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纵观现在的作文教学,方法的传授压制了对学生情感的启发,学生的作文流于形式,缺少真情实感的表达。教师要丰富作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气氛中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从而实现作文带动语文成绩的提高。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1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从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作文重技巧轻情感情况突出。学生的作文要么记流水账,要么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真情实感的表达和流露。文章是有章法的,作文教学如果只教学生怎样在写作时遵循规矩,而不重视让学生在文章中表达情感情绪,学会用情感写作,这样的教育教出来的只能是作文机器,而不是真正喜欢写作的人。

  1.2作文教学与现实脱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写作文,有兴趣的去表达比知道写作技巧更重要。很多教师更侧重于传授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考试中如何取得高的分数,或是告诉学生某一类作文如何写,急于让学生的作文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和境界。这往往都是欲速则不达的教学结果。学生的写作兴趣彻底被抹杀,只剩下机械的照搬模式写作,今后写作水平的提高很难。有句俗语“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所以会看到很多小学生的文章,通篇的表述都稀里糊涂,就是收尾会有个很有高度的概括,一看就是根据老师教授的作文方法加上去的。这样的作文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违背了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真实看法。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2.1改命题作文为作文题目自拟。以前语文考试大多是命题作文,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写的有板有眼,但是缺少创新,学生的思路总是围着文题,怕跑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考试作文的题目一般都是给范围,然后由学生自拟题目。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开阔思路,学会自拟作文题目。享受更广阔的作文创作空间。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会自拟文题创新的同时不跑题,教会学生创新的方法和规则。使学生的作文思维不断发散,打开写作思路。小学作文会在选题上不断发展,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作文的文学魅力,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持续发展下去。

  2.2应用多种形式的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教学要想提高质量,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以往那种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被彻底淘汰。课改之后的小学作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多元,随着作文课堂不断优化,学生对作文课堂越来越感兴趣,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朗诵自己的文章,讨论对作文题目的意见等等。学生们通过交流写作心得来提高写作的兴趣和质量。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加入,作文课堂教学也更加生动起来,视频、音频的加入,让更多的好文章进入同学们的视野和耳朵,让学生在增加见识的同时也兴趣倍增。这种形式多样化的作文课堂,不但是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2.3让作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艺术源于生活。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空洞无物,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没有见识造成的。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就要让他们从生活中、从现实中去感受,然后把感受升华到情感,最后完成文字的表达。作为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或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多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教师可以启发式的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比如带学生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再写作情感会真实很多。教师还可以组织作文比赛,对作文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的意义

  3.1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写作才能会写作。要想让学生把作文写好,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能写出好文章。现在有很多学生讨厌写作文,只能背作文,买来作文选一个类型的文章背一篇,等考试的时候就不用再写了。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创新。要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喜爱写作,而不是讨厌和恐惧写作。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写出好文章。喜欢写作的学生会乐于收集平时生活中的趣事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好的写作习惯就形成了。

  3.2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几乎占据了考试的一少半成绩。一个爱写作的学生语文成绩不会太差。相反如果作文成绩上不去,语文成绩的提高就是空话。语文教师通过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这么简单,也要多读书,丰富阅历,走出家门、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实践和感受。多进行作文练习,写作能力会加强,写作成绩也会有质的飞跃。

  4结束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是大势所趋,是教育规律的驱使,也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成绩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多观察,多收集写作素材,进行真情实感的表达,反映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展现学生的天性和童真,真正写好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合作学习策略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经常应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于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和优化,以更好的适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了主动位置,通常情况下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自顾自的讲解,学生主要是负责听讲和记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通过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学生们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自己成为了独立思考的个体,脱离了教师的教学限制,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学习需求来讨论和交流,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学生们通过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个性化发展,实现不同的发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形式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同时也能够满足性格内向学生的发言,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安全控件,还能够让学生互帮互助建立学习自信,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能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

  (一)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良好的教学气氛,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首先给学生营造出轻松的教学气氛,设置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开展交流、表现自我。良好的.教学气氛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找春天这一课时,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关于找春天的课下作业,让学生们结合成小组进行合作,然后上交一份关于找春天的文稿、图片或者视频等,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们一起进行课外学习,并都积极的参与到找春天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小组所收集的关于春天的资料进行检查,并由小组所选出的代表对这些资料进行讲解,说明为什么能够代表春天的情景。这样,学生们便实现和对于教材知识的合作学习,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教学时机

  要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还是要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学时机,在教学中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加强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恰当的把握好教学时机,在教学中能够利用教学引导出预先设置和生成的矛盾。例如在进行去年的树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解去年的树存在的含义,而且有哪位学生种过树呢?估计是很多学生都没有种过的,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组成小组,然后在周末休息的时候去种树,并写一篇关于种树的日志,等到明天的时候,也写一篇关于去年的树的作文,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便是很好的把握住了对学生实施合作学习的时机,一个人单独种树很难实现,而通过让学生们结成小组,进行合作种树,便能够大大的提升效率,而且小组学生们在一起种树,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实现学生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技巧

  想要提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就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巧,只有掌握了熟练地合作学习技巧,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从原来的主导者成为了教学的引导者,这样不仅能够为教师节省教学时间,还能够充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一举两得。例如在进行桂林山水这一课的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于小组内的学习任务安排,应当确保每个人都不重复,而且每个人的任务量都差不多,以免由于某位同学任务过重而不能完成,也不能由于分布不均而导致小组学生之间出现不愉快的合作。对于桂林山水的学习,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由其中一位学生对桂林的简介进行寻找,一位学生可以对桂林山水的风景寻找相关资料,一位学生可以为何桂林山水能够甲天下进行原因分析,寻找相关的资料。对于这些资料,收集完后,学生还应当进行组内的交流互动,实现所收集资料的整理与归类,从而确保合作学习水平的提升。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于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并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促使其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从而实现合作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更好的满足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一、逐步增大识字量,提高阅读速度

  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大,学生会越来越喜欢阅读。一开始读书的时候,学生可能读得慢,还可能会有增减字、读错音、读破词、停顿不当等现象。学生往往觉得读书非常吃力、紧张,对所读内容也不是很理解,只是为读书而读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扩大识字量,并逐步掌握阅读技巧。

  二、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完生字和生词后,应给学生留出大量的阅读时间。在课下、在生活中,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言交流也变得越来越自如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让学生自主阅读,进而在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空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对学生独特的看法进行表扬和鼓励,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在阅读教学中营造一种温馨、和谐、自由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善于阅读。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合理提出阅读要求,找出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文本,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阅读。例如,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拼音读一句话,知道这句话的大体意思就行;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要稍高一点,要求学生断句阅读要准确,要能准确理解语句的含义;对三年级学生的要求要更高一些,要求学生能把单句话放到文中去理解,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等。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阅读要求,根据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定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生可能还不理解什么是方法。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阅读方法,对阅读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开始,要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词句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大,让学生学会欣赏小说,学会快速阅读和略读。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在阅读的海洋里畅游,学习过程才能得到优化,语文综合素质才能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坚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阅读,不能想起什么读什么,还应养成做笔记、摘抄、写感想的好习惯。每个学期,教师都要为学生开列阅读书目,指导学生阅读。当然,选择书目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四、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如果学生只读不思考,阅读教学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耐心解释,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因为学生一旦对所阅读的内容提出了问题,就说明学生进行了思考。这种“疑”的产生,正是学生阅读收获的表现。例如,在学《草船借箭》一文时,一位学生问道:“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这箭借来了,还用还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因为这名学生把文中的“借”和日常生活中的“借”联系起来了,并有所分析,有所感悟。我便趁机把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陷害诸葛亮的做法讲给学生听。于是学生了解了借箭目的,理解了“借”的含义。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目的就会更加明确,也会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由此可见,优秀的语文教师通常会采用“启发式”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总之,阅读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6-27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1

【精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