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01 07:37:59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例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例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语文学科,对于尚处于基础学习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注重其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有助于他们表达能力的培养,还能够有助于他们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能够激发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将其专业能力充分发挥在教学当中,还要积极获取家庭的配合,由此制定出符合小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文;小学;家庭;课堂开放日;交流;家庭资源;观念

  通过家庭与学校有机结合的形式开展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对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也能够在教学中切实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能够有效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导向对其教学进行优化,科学地运用教育方法,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同发展,切实落实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既要遵循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又要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而最大化利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教育资源。

  一、采用开放式的语文课堂使家长能够更加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

  很多错误的观念会出现在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比如说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有义务和责任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孩子的衣食住行则是自己的责任义务内容,至于孩子该接受何种教育、学习成绩如何才能够得到提升等问题都应该是教师所要面对的。除此之外,很多家长还会运用传统教育眼光看待孩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程度,进而影响了孩子的性格培养与发展。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孩子的良好教育需要以其工作作为根本保障,所以相对而言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工作当中,与孩子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交流,由此逐步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极易导致不理解现象的发生。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以课堂开放日的形式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进行语文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家长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孩子,还能够有助于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比如说在开展《给予是快乐的》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对该文章进行学习,家长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使其对分享的含义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和认识。该文章主要是教育大家懂得“劳动是幸福的根本,为了能够做出有益人们的事情,有必要做好自己的义务”。该课文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培养,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所带给自己的“幸福”,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幸福的真谛。

  二、对家庭资源进行充分了解,获取家长的认同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资源,并以此为导向开发家校合作课程,对其家庭资源库进行系统构建,由此促进家校共育有效性的提高,这对于服务语文家校合作共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有利于教师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对其语文教育宗旨进行明确。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家长愿意主动支持基于教育课程改革,除了课程观和教学观可以作为主要的宣传内容之外,还要注重人才观、教材观以及评价观等方面核心思想的.宣传,既可以通过开放语文课堂邀请家长观摩教学,使其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语文学科,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者是家长委员会的形式与家长保持稳定且长期的联系,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其建议和意见进行有效收集。比如说,有些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了解家长的意愿,便会运用调查表的方式让家长进行填写,但是这种模式缺乏有效的主动性,为了能够改善这种方式所存在的弊端,小学语文教师应主动寻找并解决家长所困惑的语文教育问题。诸如,家长通常会监督子女背诵语文课文,倘若学生不能够顺利记忆课文,那么极易对家庭休息时间造成影响。此时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与家长进行交流,针对学生的背诵情况对其遗忘曲线规律进行摸索,并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有助于学生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注意力等方面能力培养的训练等等。由此可见,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协助态度。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家校共育的成效,教师需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其家校共育操作的实际性和可行性,避免家长会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畏难情绪,从而获取家长对其教育观念的认同,使家长的合作意识得以唤起。很多方法都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教师需要注重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彼此合作科学地对其教育方式进行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实践教学进行摸索和探究,一方面能够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共同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使其所制定的教育策略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快乐的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栾华.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7(2).

  [2]王建青.论家庭教育对语文素养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2(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一、营造兴趣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灌输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是老师一统天下,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被动地听讲,他们为师为上,唯书为上,学生没有什么其他的质疑和怀疑,不能随便发问,课堂教学出现了死气沉沉的现象,学生根本没有任何的创新意识,他们只能是合格的答卷工具。随着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下,改变了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课堂教学氛围出现了新的面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系到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发挥。因此,我们教师要积极倡导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形成创新的思想,体现了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我在执教《月光曲》一课时,首先我把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月光曲》给学生进行了播放,再把视频月光在海平面升起来的情景配合音乐一起播放,学生立即被这个美妙无比的盛景以吸引住了,他们沉浸在这个令人难忘的美景中,这个时候我就以感人至深的语调给学生讲述起了《月光曲》的产生,孩子们马上就对盲姑娘的不幸产生了同情,也不断赞叹贝多芬的美妙音乐,于是学生随着而产生出了一种急于想知道的这篇课文的内容。于是我就带着这优雅的乐曲声中和学生一道学习起了这篇课文,进入了一种非常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悬念激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就会使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出来,这样也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比如,我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时候,向同学们问道“: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谁去过最美丽的地方?”很多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了一些地方,我总结性地说道:我领你们到一个最美丽的地方,学生感到非常地高兴,都问是什么地方,我说“:《美丽的小兴安岭》”。孩子们都欢声大笑起来,各个非常高兴,他们问什么时候去,我回答道现在就去,他们用非常疑虑的眼神看着我,不知道老师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于是我就说道“: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就是小兴安岭,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接着我就介绍了小兴安岭的情况:小兴安岭在我们的比邻省黑龙江北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有香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许多人参和珍贵的药材,美丽的小鹿……要想领略小兴安岭的秀丽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去小兴安岭旅游观光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学习活动。

  三、图文并茂激趣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要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简笔画就是一种很好的引情激趣的手段。小学生性格特点是他们喜欢图片直观的东西。而新教材编排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编者在编写时特意编入了一些插图,这些图片高度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地体现着课文的要点、关键,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好这些插图,就能更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更能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还能培养学生将图和文字的结合分析能力。我在执教《海滨小城》一课的时候,我就抓住了它的特点来分析,我首先拿出海滨小城的挂图,让孩子们看看这个画中的美丽图景中的.小城市。接着把文章的要点以天空的形式让学生从课文中选出填好,并且去品味海滨小城的语言美和景色美。这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海滨小城之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这海天辽阔,小城玲珑,美不胜收的海滨小城发出由衷的赞叹,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用谜语故事激趣

  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他们喜欢猜谜语的活动,用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执教《蜜蜂》时,我就给学生们出了一个迷,让他们猜猜看谁能最快地拆除了。我说道“:嘴象小铲子,脚象小扇子,?走路晃膀子,水上划船子。”由于比较押韵,学生听着都笑了,并且进入了猜谜语的高潮中,有趁此机会就导语到新课教学中,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上面只是举了一些导入激趣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孜孜探求,创设了好多导入方法:如插图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音乐歌曲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设制悬念导入等等,举不胜举。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行。总之,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兴趣学习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很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中,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能力,让他们不耻下问的精神,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可以缓解长久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枯燥乏味的气氛。激励教育可以作为教师融入到学生当中的一种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经常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更有信心克服语文学习当中的困难,更加轻松地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说明了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励教育作为重要的新兴教育方式,正在广泛地运用在小学教学当中。

  一、激励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进行全面改革。传统的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都是很严格地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幽默风趣的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而严厉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教师的赞扬肯定少,批评指责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并且造成学生对教师有恐惧感,课堂氛围也自然会变得枯燥乏味。这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足和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科学习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而激励教育的应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之一,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知识。

  激励教育的重点在于鼓励和肯定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当中的良好表现,让学生有信心学好语文这门学科,这样才能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由于小学生的思想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所以良好的环境影响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而激励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应用激励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

  二、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

  (一)树立激励教学理念

  教师要将激励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并能够合理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摒弃原有的批评教育为主的教学观念,要将激励教育放在主要位置,落实到实践当中去。首先,要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和学生交朋友,认真对话,相互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下去。其次,教师自身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树立激励教学理念,激励教育工作需要老师做好长期充足的准备,最大的难题是坚持,这需要激励教育在语文教学的实践当中慢慢克服,从而达到激励教育带来的效果,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坚持和努力,克服困难,激励教育的作用才能实现。最后,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需要将激励教育带入到课堂中来,对语文课堂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称赞和鼓励,这是对学生良好表现的回应。而受到鼓励的学生会在之后的课堂中表现更加活跃,这是对教师的良好回应。增强这样的'互动,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营造和谐氛围

  激励教育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其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教学课堂上营造了和谐的氛围。一直以来实行的传统教育,其理念是需要对学生严格的管理,于是批评教育大行其道。学生对教师是有畏惧感的,造成了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教学方式方法呆板,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缺乏兴趣。而激励教育则大大改善了这种情况,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有有自信,增加了兴趣。

  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提问的次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学科,使语文学科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以此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积极地转变教学模式,在原有语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改革,创造一个高效的语文学习环境。应用新的教学载体,采用多种媒体教学手段,不再将知识局限于课本,而是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对语文学习有了更深的体验,从而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另外,激励教育也要因材施教,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以掌握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进行不同方式的培养办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各自对语文的学习程度也会存在不同,因而激励教育也不能同一而论,要合理进行。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激励教育,对学生有期待值,让学生为达到期待的目标而努力,有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开展激励教育实践

  在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开展课堂外的激励教育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合理分配学习小组,小组内相互学习帮助,共同进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语文教学气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采用多种激励办法,结合实践进行检验。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也可以将语文学习好的学生作为全班学习的榜样,以此激励其他同学向榜样看齐,积极追赶,在语文学习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树立目标,在学习任务中,树立阶段目标,通过对目标的达成而产生成就感,有效地激励了学生的进步。班级内采取奖励措施,对语文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同学予以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励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对学生的激励,以营造一种和谐语文教学氛围,开展激励教育实践,使激励教育更好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针对性地应用激励教育,使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激励教育在未来的小学教育中还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静。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2]周海霞。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探究[J].科学中国人,20xx.

  [3]柳德明。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xx.

  [4]潘富艳。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xx.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阅读是课文解读的“催化剂”有助于“听读”水平的提高,阅读是沟通口语和书面语的“桥梁”,有利于“说写”水平的提高,阅读是一种高尚精神享受,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阅读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规范化程度。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阅读,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在小学我们就要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语文课堂琅琅书声。要想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整体素质,就要注重各个基础环节的联系,打扎实各个环节,从而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创新意识,实际运用中的各种能力,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如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的教师要努力探索,设计出灵活多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在阅读的内容上要放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最好的做法是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读、品、评、赏、画,学习的兴趣很浓。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阻碍了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阅读中能够提出问题,产生质疑,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才能促进学生深入阅读。因此,教师要对在阅读中敢于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能够在阅读中提出质疑,并通过交流,相互启示与借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的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离准许钓鲈鱼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而除了父亲与詹姆斯没有任何人知道詹姆斯钓到了鲈鱼,父亲却让儿子将鱼放回湖中,这太不近人情了吧?教师对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予了充分鼓励,并且把这个问题抛给各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有的同学说:父亲是一个遵规守纪的人,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一个只有对自己,对家人严格要求,这个社会才能秩序井然,共同享受美好的环境与生活;有的学生说:父亲对儿子严格要求,是想从小培养他遵规守纪的意识与习惯,如果父亲对儿子放松要求,儿子就不能更好地树立是非观念,不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甚至连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有的学生说:父亲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对孩子进行了严格的教育,虽然詹姆斯在这一生中再也没有遇到这么大的鲈鱼,似乎是很遗憾,但是他从父亲那里得到了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他成为著名的建筑师,他的成才,离不开父亲对他的教导,离不开他对父亲严以律己精神的继承……可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这些特点,開展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阅读,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愿意读,老师应该先推荐一些有趣的儿童作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欲罢不能。再让家长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读书的环境,养成善于读书的好习惯。再结合新课标推荐的古诗词以及课外读物进行阅读,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或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精彩语句片段,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

  阅读是读者对读物进行认知、理解、吸收与应用的过程,是现代文明的过程中社会不可缺少的智力活动,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让学生具备较为开阔的阅读视野,在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基础上得到提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开始向提升学生个人能力方向转变。其中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中推行口语交际训练,以提升学生在口语和表达方面的能力。本文重点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入手,给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希望对完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管理

  在义务教育阶段明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脱离传统教学模式,开会向提升学生个人能力方向转变。在与人交流中学会倾听、发表个人观点、达成思想碰撞,有利于提升交流和合作精神,在社会发展中口语交流始终存在,对社会发展,人与人之间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正所谓“一言九鼎、驷马难追”等成语故事就生动说明口语交际中情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特别是当今社会,人只有具有口语交际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1口语交际训练概述

  1.1口语交际的内容

  口语交际教学是指在学校教育中,通过语文课程实施的,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师生、生生之间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

  1.2小学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1.2.1满足学生口语表达的渴望

  从近些年这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相关文献看,大多数都指出了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学习年纪为3岁到12岁期间。小学生正是处于这个年龄阶段,对于口语交际能力提升来说,如在这段时间得到发展,则对学生今后个人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周所周知的“狼孩”就可以为口语表达的重要性进行佐证,尽管人们解救了狼孩,但其终身不会说话,且思维意识也没有提升,都证明在其重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时期的教学缺失。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完善口语交际训练是关键,对于小学生提升对口语交际知识理解,改变交际中的错词错句具有深远影响。

  1.2.2掌握课堂发展动态,运用正面语言鼓励

  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环境对其能力提升也有重要影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密切学生课堂发展动态、课堂上的纪律、学生学习心理上的把握。和数学、历史、政治学科学习不同,语文不仅仅要求教师单方面口述,还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对教师教学内容的回应,因此,掌握课堂发展动态,对提高小学语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作用明显。作为正面鼓励语言,“表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正面激励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表扬的语言会使让们更加热衷于语文课堂,积极表现自己,调动学生的热情,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交际,提升自身的交际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广泛地使用“很好、非常好、不错”等正面激励性语言,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2.1打造真实的交际场景

  正如上文说到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场景和口语交际密切相关,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打造真实的交际场景,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交际欲望,进而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例如,在小学五年级课文中的《田忌赛马》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演练,让学生一边按照课文表演,一边进行解说,并且分小组进行演练进行比赛,在比赛中要求学生要根据课文量赛马的过程进行解说,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条理以及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2.2分层次制订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从我国中小学制定的课程内容安排看,小学语文应该以学生个人实际发展为主,完善学生身心成长,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在结合现实事物基础上能够进行抽象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教学目标高质量的完成。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特点制定不同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保障难易适中,逐步完善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养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当然,需要注意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所以其口语表达、思维模式和个性也会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掌握这种学生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内容规划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应当接受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其具体能够学会多少内容,这些都是要通过教师深入考察完成的。

  2.3建立健全口语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口语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通过评价体系考察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中的参与感。评价体系监理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堂中承担一定的交际人物,以保障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口语交际训练和锻炼。对于口语评价体系来说,其随意性很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考察的方法完成口语评价,使口语交际训练更具实时性。

  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既是对教学的一个总结,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适时开展一些有效评价,能够对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里的评价可以是教师激励性的口语评价,诸如:“你说得真好,不仅普通话标准,而且想法也非常新颖。”“你待人接物真有礼貌,说话很得体。”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被认同,就会更主动地去参与口语交际。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委婉性的评价语言。学生的个性差异明显,不是每位学生都是优秀的,对于一些弱势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在评价上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进而激发他们奋进的信心。诸如:“你有自己的想法非常好,尽管表达的意思还不太准确,但教师听懂了,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一定会说得更有条理。”此外,我还可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在评价对方的同时,也反思自我的口语交际,以提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总的来说,就口语交际而言,在生活中的任何场景都是时刻存在的,属于学生常见的基本情景。所以,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坚持将口语交际训练与日常生活真实场景相结合,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口语交际经验,为今后学生升学或是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邱丽勤.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方法[J].教育科研论坛,20xx(9).

  [2]孙央绒.谈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J].成功(教育),20xx(3).

  [3]何玉芳.也谈口语交际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0).

  [4]高兰.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J].教育科研论坛,20xx(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之后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学生往后的生活、学习和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整体而言,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实现逻辑思维的培养和形

  关键词:xxx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之后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学生往后的生活、学习和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整体而言,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实现逻辑思维的培养和形成,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有效且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在往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运用发散性思维,通过创新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教育活动中对于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视。

  一、语文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活泼好动,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需要从具体的性格特征出发,充分体现出新课改之后所要求的学生地位主体性,并充分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创造性的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是现今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因此需要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自学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进行《胖乎乎的小手》教学活动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先看看自己的手,然后与课本插图上兰兰的手相比较,根据课本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的主体性展现出来,在同自己的生活有确切联系的基础上强化阅读兴趣并有效加深理解。

  二、语文教学要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就我国的教育发展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基础教学阶段抹杀了小学生爱创造、爱联想的天性,并在一味重学习成绩的前提下,使得学生在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时出现出了学习兴趣缺失的现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小学生所掌握的文字及理解能力有所欠缺,所以在文章存在大量文字叙述时,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以在强化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将文章情境进行生动化展示和演练,比如可以将文章中的小故事进行展现,也可以进行情境创设,在富有感情色彩的情境对话中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中将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行发掘。比如在进行《失物招领》的教学活动时,可以进行情境再现,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就《失物招领》一文而言,其题目具有标新立异之感,通过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场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对实际现象进行呈现时,可以与小学课本的图文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对文章内容、对图文信息有所了解的前提下进行,使学生能够对具体情境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发挥,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还能够在体现自我创造的基础上实现潜能的激发。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所展现出的特长进行考察与记录,将学生的优势进行有效的发挥,进而实现潜能的激发,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创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进而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建设和培养。

  三、语文教学要充分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及联想。比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小女孩在微笑中冻死这一场景进行合理的想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具有多样性,并在现代化的素质教育环境下有可供运行的平台,这就需要教师的思维活动同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与创新式的整体环境相一致,并在大胆创新的前提下,实现基础教学阶段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就整体而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而且在基础阶段实现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以及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新教育环境下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深化和培养,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意识,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下具有极强的适应性,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技能人才。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各科学习的基础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从观念、内容到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巨大转变,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应运而生。下面笔者即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具体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利用赏识教育及其意义,以期对广大教育同胞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赏识教育;赏识教育

  赏识教学是有效贯彻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教育方式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赏识教学对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非凡意义。下面本文即以赏识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具体分析赏识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观念,构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各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赏识教育,首先自身应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挣脱出来,彻底摒弃“大家长主义”的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过去麻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所以,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尽量给予他们平等的表现机会,赞赏他们的行为,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爱与关怀。只有这样,师生间才能构建平等和谐的关系,赏识教育才能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二、立足课堂,积极创造被赏识的环境

  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场合。每位教师都应从课堂入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被赏识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受到赏识后,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学习。鉴于小学生年龄偏低、心智不够成熟,且自身的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都处在形成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待事物的看法相对简单,同时还期望得到老家长师和的欣赏和赞扬。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用赏识的眼光对待学生的行为和活动,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一些学生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讲话,但手工做得很好;还有一些学生成绩不够优异,但课堂表现积极,表达力强;还有一些学生不够聪明,但踏实认真…教师都应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继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进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情绪进行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因成绩落后或者和同学关系不好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教师要积极开导他们,帮助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自己在学习过程的优缺点,从而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课堂上的这些做法为学生创设被赏识的环境大有裨益,学生全方位地受到赏识,逐渐变得积极而自信。

  三、借助设备,提高赏识教育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陆续被引进教学课堂。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些器具,以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赏识教育。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植物种子被小动物带走传播的图片和小视频,还可以带学生到野外观察蒲公英飘散、豆荚炸开的实景。这样直观生动的效果更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也有利于赏识教育的开展进行。再比如在一些成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将成语的含义用图像或语音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根据其内容去猜成语。这样借助兼具声色效果的多媒体设备,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对学生的不同看法要持鼓励态度,使学生能够进行主动思考,仔细分析,让赏识教学发挥到恰到好处。

  四、关注课外,让学生真正享受“成就感”

  各位教师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创造良好环境,借助先进教学设备进行赏识教学,还应关注学生课外的学习生活,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与他们适时适当的表扬,让他们真正享受到“成就感”,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比如有一次在课下,我发现一位后进生写字姿势非常正确,态度也踏实认真,我便在班里表扬了她。在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本中,我又惊奇地发现这位学生的`作业真的比之前要认真的多。于是,我又把她的作业本和其他优秀的同学的作业本一起张贴在班里的学习园地上。从此,该生明显自信了很多,同时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另外,在课堂以外教师还要按照学生的兴趣、学习体验等,对现有的语文知识传授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造,对课堂学习效果进行积极评价,让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生命成长的一个乐园。例如:在教师对小学生语文写话、写作作业进行批改的时候,要善于使用类似:“你真有心,老师也被感动啦!”“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积极思考的好学生!”“老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等“温馨评语”对小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信心。这样,教师课下的适时鼓励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积极性大大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增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会变得轻松而高效,可谓是一举多赢之策。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堂赏识教学的大力开展,对于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知识应用、能力提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赏识教育开展与实践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着眼课堂内外,适时夸赞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语文赏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霞民.用爱打开封闭的心灵——谈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下),20xx(09)

  【2】雷庆宇.浅谈赏识教育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J】.中华少年,20xx(2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语言文学艺术根植于国家、民族的文化土壤里,与本土文明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而汉语言文学,毋庸置疑是精妙、复杂而深刻的,伴随着东方古老深沉又独特的文明,接受着时光的雕刻。从仓颉造字开始,就是形式与内涵上完美的统一。小学语文教学里,如何让学生真正领会其中的精妙所在,实非易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其中,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可忽视。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从另一角度将其分为两个方面:情感与逻辑。情感与逻辑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逻辑的培养

  先来看逻辑,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语文深刻的艺术感染力是情感的极致体现,而逻辑则是生硬的、冰冷的、苍白的,承载不了任何深刻的意义。尤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更应注重的是“人文性”,逻辑角度的深入探讨实现不了人文性,且难以让学生理解透彻,因而既没有价值又不可行。那么,果真如此吗?不妨先从最简单的汉字来看吧。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堂课就是认字。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日月山川,简单的笔画却是从最初的摹形演变而来。每一个汉字的结构,都有其笔画如此的必然性和因果关系。还有词语,小学生经常会写一些错别字,可能理由不外乎马虎,但是其代表的却是对汉字和词语的难以正确理解和诠释。比如“符合”一词,原本指两个半块的军符能够合在一起,因而“符”是军符的符,不是服装的服,“合”是合二为一的合,不是和平的和。只有搞清楚内在逻辑关系,才不会写错字用错词。再比如成语“扑朔迷离”,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雌雄兔子的表现不一样,想要区分就只能看它是“脚扑朔”抑或“眼迷离”,这些都是有科学的道理的。

  最重要的阅读理解与口语表达及写作。无论是阅读理解这样一种信息输入,还是口语表达和写作这样一种信息输出形式,固然需要一种情感上的认同,一种感性的感染力,可是要读懂、说清、写好,也需要理性的逻辑。写作提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要求,真正学好这一项,对阅读分析和口语、写作都大有裨益。因为从提纲中可以提炼到最有用的信息和把握文章整体结构。懂得分析出文章的逻辑,就能明白作者要抒情,抒的是何种感情,也能在口语表达时让人听懂,使人信服,更可以在自己的文章需要渲染感情时,选择最恰当的.位置和方式。何以汉字会如此?何以词汇会如此?何以成语、俗语会如此?何以文章会如此?这些背后蕴含着深沉、严密的逻辑,固然需要感性的领悟,却更需要理性的分析和认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交际工具的作用,并正确地理解交流。也可以令语文所包含的广博的知识为学生所认可。

  二、情感的培养

  再来看情感。语文的人文关怀性是其他任何学科都难以替代的。当今的小学生知识掌握得都很多、很早。试问谁不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谁不会吟出几句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元散曲。可是又有哪个孩子在背诵《静夜思》时,能够真切地想到那种一抬头一低头之间的落差。那一轮明月的皎洁和诗人心头的黯淡的对比,所寄托的深切乡思。因此情感的领悟就成了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课标中要求语文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若要令学生不致感到语文枯燥无味,一味地强调汉语言文学的严谨精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真正被语文所吸引,真正产生兴趣,情感上的培养不可或缺。

  我认为首先最应该在教学中贯穿并强调的就是语文的语言感染力。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同学生喜欢的风格可能不尽相同。有的男孩子可能就喜欢直抒胸臆的语言风格,而女孩子更偏爱的可能就是婉转隽永一点的风格。在课堂阅读时,笔者有意识地加以区分,注重个性化的选择,让不同的学生自己根据自己欣赏的风格去诠释文章,效果果然初见端倪。孩子们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渐渐爱上了朗读课文的感觉,也对语文越来越有兴致。无论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迈意气,还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的婉转伤感,都是语言文学最迷人的美。

  其次就是在表达自己时的情感输出。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写作,只有干涩的基本框架是难以承载起表达交流的作用的。当清楚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之后,还需要有足够的情感上的渲染。如何渲染?要让孩子们懂得,不是把一个相同的词重复一千次,而是真正运用一些修辞、比喻、白描、衬托、排比、夸张等等。一句“她的体重在以光速下降”就比“她瘦了”形象得多,也有趣得多。

  情感的成分由于语文的人文关怀性而贯穿始终,要让孩子们自己意识到,语文学习的对象,不仅仅是考试要考察的知识,更是一种认知,一种心态,一个最美丽的故事。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若要追求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当重视逻辑与情感的教学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令语文真正从形式到内涵都大放异彩,彰显其无人可敌的魅力,让学生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独特的汉语言文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效果的根本体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言;教学效果

  现在信息技术已经扩散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情况也是如此。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是许多教师的重要选择,但也有一些教师不习惯现代信息技术,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图形知识、交流活动等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的呈现会更加生动,尤其是在使用音频、视频和图片等材料时,会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一些教师不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不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些老师大多数都是年纪较大的老师。他们不太熟悉现代信息技术,而且很难使用它,所以他们选择不直接使用它。另一个原因是这些老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板书和教材的教学方法,学生也适应了他们的教学方法。他们自由地使用它们,不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些老师认为使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汉语本身。他们很容易受到视频或图片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很难集中在文本本身。这些教师具有很强的语言描述能力,能够形象地表达,所以他们不选择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这样的教师很少。

  (二)现代教育技术处理能力薄弱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但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薄弱,许多教学资源无法适当选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和升级速度非常快。许多丰富的教育技术需要研究才能更好地应用。小学教师几乎没有接受专门培训的机会。此外,他们缺乏信息技术基础,难以学习。许多老师只能掌握简单的图片应用。没有多少教师擅长音频和视频编辑,更不用说其他困难的教育技术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足够的信息教育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发挥更好的教学作用。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缺乏思想内容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他们收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但许多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缺乏思想内容。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都依赖信息技术,没有传统的板书,教学重点不突出,这在一些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中更为突出。有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过度使用信息技术,甚至有些教师不经选择直接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源,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导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困难,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一)制定符合学习情况的教学设计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解决课文中的难点,获得新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案,然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来指导学生学习汉语。然而,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应用信息技术或不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主要体验和感知事物,并记住相关知识。他们的思维能力不足以适应直接记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时,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充分收集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资源,将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学习。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二)转变观念,提高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

  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是信息时代发展的结果。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转变观念,结合传统和现代教育方法,不断创造与时代和学生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积极抓住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的机会,提高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以便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教学。

  学校应积极宣传有利于教学的新信息技术,并请信息技术专家向教师解释信息技术的使用,以便教师能够及时接受新的教育方法。学校力求让教师走出去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回到学校让教师进行中学学习,这有利于学校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形成与时俱进的理念,接受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

  (三)创设积极的情境教学课堂

  学生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利用好奇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技术非常适合创造情境教学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把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无限乐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轻松、主动的学习情境,要求教师精心选择符合课堂的视频、音频或图片制作课件。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信息技术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感染教师。学生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获得轻松愉快的感觉,获得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更真实地感受课堂视听等学习资源,并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

  [1]王云峰.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小学电子教育(下半年),20xx (12) :61.

  [2]田秋梅.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初中语文,20xx (30) :100-10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电化教育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等电化教育,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还为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在讲课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很少进行交流互动。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在听课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听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减弱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电化教育能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师借助这些辅助工具可以把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教《田忌赛马》时,主要讲解的是调换马匹出场顺序与田忌战齐威王两者之间的关系,虽然书中对换马做了解释,但有的学生理解力差一些,对换马过程了解得还不是很透彻,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做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清晰了解马的出场顺序以及田忌赢得比赛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仅仅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如果教师能灵活地借助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就能捕捉到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学生根本不能深切体会到语文教材中所描绘的风景和人物特征、感情等,所以学生对语文并没有很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注意课本教材的研究,让学生与教材中所要传达的感情做到相统一。例如在学习一篇描述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些山里孩子上课、生活的视频,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山里孩子的不易和艰辛,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材内容的真实性。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吸引,如果在语文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话,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在说明一个问题时会给学生留出一些看教材思考的时间,但教师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以节省学生看教材思考的时间,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把枯燥无味的知识换一个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讲《太阳》一课:介绍太阳与人类大自然的关系时,教师如果仅通过口述给学生介绍,很多学生在听之后会有一种“水过地皮湿”的感觉,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很深的理解,如果教师在讲解的同时给学生们展现太阳和宇宙九大行星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运动方式,还有太阳和大自然、人类的关系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会更加直观形象,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多媒体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内容,学生会接触到一些之前不了解的内容,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三顾茅庐》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内容了解《三国演义》,让学生自己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教材中的内容,还收获了教材之外的知识,同时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样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少费一些力气。利用多媒体教学,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既节约了教师讲课的时间又能解决一些教学问题,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还提升了教学效率。

  三、合理利用电化教育,完善语文教学

  电化教育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益处有很多,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它的合理化,不能盲目地应用,没有教学目标,没有教学任务。教师应对教学任务进行设定,然后制定相应的电化教学方法,这样有助于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完善。有的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讲课方式备课时间很短,多媒体备课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有的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备课时比较简单,对于电化教育并不是很重视,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讲课方法,以致起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而有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比较依赖,在语文课堂上整节课都借助多媒体,由于板书的内容比较少所以学生做笔记有些困难,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也比较少,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对于电化教育的合理应用,教师应做到教学方法的娴熟掌握、专业技能的丰富,在技术方面,由于有的学校缺乏专业的进行电化教育的语文教师,很多语文教师对多媒体的掌握和利用并不是很熟练,所以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计算机训练,让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在教学方面,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电化教育相结合,不能过度依赖哪一方也不能排斥哪一方,寻求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语文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更加顺利地成长和学习。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虽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进步有很大的帮助,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教师去发现和解决。新教学模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形成和成长的过程,希望语文教师能够共同努力,将电化教育越来越好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过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并不注重阅读能力的养成,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就从“读-写-读”模式出发,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下的能力培养,并分析了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希望能为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应用 要点

  所谓“读-写-读”教学模式,是指代的教师教授学习方法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读”即要求全体学生进行初次或者浅层的阅读;“写”则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进行理解并用书面形式进行表达,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过程;最后的“读”就是注重读写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1.“读-写-读”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

  应试教育和“以考为大”的背景下,多数教师采取了精简知识点并将之灌输给学生的教学策略,辅之以日常数之不尽的习题和试卷,为的就是要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鲜明的记忆。但是,这样的教学手段已经被证实了其非科学性,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会对学生思维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解题形式单一、思维发展受限,进而出现厌学的情况。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教师的教学要求都是不利的。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分析,由于语文才除了基础的字词理解之外,对文章的阅读和赏析都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若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自学阅读能力和技巧的提升,就会出现学生理解教材文章而不理解试卷材料的问题。教师对教材文章的分析往往过于重视文章本身,而缺少学习方法和能力训练的换将,也因此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达到触类旁通和能力的真正提升,这些也是导致当前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

  2.“读-写-读”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及步骤

  “读-写-读”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整篇教材文章的学习,而应该针对文章中的某一部分段落内容进行,“读-写-读”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步骤:

  2.1读。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

  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教师可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段落中较难的问题,教师也可在设问中加入一定的提示,这样也能帮助学生对文章段落的理解。

  2.2写。学生在阅读过相关章节之后,就会对文章内容形成一个初步认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标记,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进行记录;也可以将前述的问题和阅读的思路和结论进行书面化的记录;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的美文佳句进行摘抄和模仿练笔。总之,在这一环节,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写”过程,而这一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

  2.3读。最后的“读”与第一部分的“读”是有所区别的。

  这里的读是指学生经过前面两个步骤之后的读。最后的“读”步骤,要求学生在完成前述两个步骤的基础之上,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情和理解融入到文章段落中,再次进行的阅读。

  3.应用“读-写-读”教学模式的注意问题

  为了保证“读-写-读”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一些相关问题,以促进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

  3.1要注意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教学方法的优势,能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的学习。这要求教师不能完全照搬书本和教案的标准答案进行教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是语文的`阅读教学,教师应该在提升自身阅读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包容学生在阅读上的发散理解,并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做出积极引导,使学生在阅读中分清主次,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3.2要注重课堂时间和段落选择的把握。

  “读-写-读”教学模式只适合于针对文章的部分段落,而并不适合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因此,教师要把握整体的课堂时间,在对课文整体进行讲解之后,再进行“读-写-读”模式的教学,并在课文段落的选择上,教师要把握好段落的范围,及在保证时间的基础上确定好段落的难度,以保证全体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不仅关系到语文的阅读理解,对今后的语文写作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积极将“读-写-读”的教学模式及其他先进教学手段运用到日常的阅读教学工作中来,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强大助力,促进学生语文文学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安可.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相结合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xx,05:30.

  作者:翁秀清 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三桂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篇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一、丰富课堂教学

  儿童文学作品还能够很好地丰富课堂教学,能够让语文教学更富趣味性。一方面,儿童文学作品在文体上以童话故事居多,这些故事普遍都生动有趣,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鉴于儿童文学作品的这些特征,在教学形式的安排与设计上也可以有许多拓展与创新。教师可以以故事为依托来丰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无论是让学生们来表演这个故事还是在文本的基础上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与演进进行想象与发挥,这些都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并且让大家非常直观地体验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乐趣。如学习《狐狸和乌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拓展延伸:

  1)请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个小故事。

  2)表演迁移:

  ①自主推荐,找合作伙伴带头饰表演。依照课文内容自由想象,加入适当的表情与动作。

  ②评议。观看的学生可以对于台上学生的表演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说说好在哪里,不好之处如何改。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与创造的机会,可锻炼学生表演才能,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使其快乐学习。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形式,这些生动多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们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并且让文本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与优化。

  二、深化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这也是帮学生们构建良好的知识架构的基础。儿童文学作品在故事的背后通常能够带给学生们一些很有价值的启示,这也是这类文本的教学意义所在。因此,在展开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乐趣,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要让学生们透过故事领会到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这往往是教学中更重要的部分,对于这部分知识的领会对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着很积极的.辅助作用。如教学《狼和小羊》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把握体会课文中心,进而明白像狼一般的坏人,总是要找借口干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再如学习《狐狸和乌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理解狐狸对乌鸦说的话以及乌鸦三次听后的各种表现,明白乌鸦是怎样一步步放松警惕,最后上当受骗的,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寓意,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对于作品后带给我们的警示的领会不仅是教学中的重点,对于这些道理的领悟也是学生理解能力的直观体现。因此,教师在展开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时要让学生们学会透过故事感知其后的寓意,这样才能够真正获取儿童文学作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教学文本中的重要组成,对于这类文本的学习也能够带给学生们很多有益的收获。首先,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且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乐趣。同时,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儿童文学作品在故事的背后通常能够带给学生们一些很有价值的启示,这也是这类文本的教学意义之所在。

  篇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一、小学语文课程中有关儿童文学的教学和改进对策

  (一)重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构建

  小学语文中包含儿童文学是既定的事实,但是怎样完善小学语文知识,在课程中渗透儿童文学内容,丰富教材,就成为了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在小学语文中参入儿童文学是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石,据调查发现,很多小学教师并没有对儿童文学加以重视,文学渗透不到位,教师对其的重视度也不高。对此,我们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教师明确小学语文中开展儿童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构建文学内容渗透在其中,与当下儿童文学形成对照,将课本与文学进行完美互补。

  (二)提高小学教师儿童文学素养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对儿童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也具有更高的要求,一些教师缺乏儿童文学基础,文学知识欠缺、教学理念落后,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和国家要加大教师培训,提升他们对儿童文学的认识,让教师保持一颗童心、一颗爱心,实现生命层次的自我提升。另外,学校还应该通过网络、视频、组织学习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教育,树立他们对语文课程和儿童文学的新认识,明确素质教育理念,将儿童文学渗透到语文课本之中。

  (三)扩展学生的课外文学阅读量

  在教育教学改革飞速前进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课外阅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儿童文学日渐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也变得尤为重要。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扩宽学生的阅读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例如读书研讨会、班级故事讲演等内容,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养成多读书的习惯,从而以科学和大量的阅读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完善。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是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未来学习的基石。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儿童文学内容,是丰富课本知识,优化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创造力,并实现思维扩散的关键。对此,小学语文课程中一定要丰富儿童文学,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以及对文学的认知。与此同时,在课本中加入儿童文学,也是课本内容得以扩充的核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而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大多数阅读教学环节中看似是老师“教”,学生“学”,而实际上是老师在替学生们阅读,学生们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因此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健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一、提好问,抓好词,找线索

  1、善于提问,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老师,首先我们要了解坐在我们面前的这群学生,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所以大多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喜欢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美。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些性格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教学方针。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喜欢先跟学生们进行互动,提出一些有助于帮助他们理解全文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看谁最先找出所有答案,并对其进行表扬。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本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具有神秘性和趣味性,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小学生表现欲强,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的性格特征,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以人教版小学三年下册《翠鸟》一文为例,上课前,我会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翠鸟吗?翠鸟长什么样子啦?翠鸟以什么为食啦?然后鼓励学生们通过阅读找出答案,学生们带着好奇心和好胜心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中去,学习效率也比被动接受知识的“灌溉”要好很多。

  2、文章源于词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词。记得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单位,每一篇完整的文章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可以简要概括文章内容的关键词,找出这些关键词,并将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吃透有利于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化繁为简快速理解文章内容。由此可见,在阅读过程中,抓关键非常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关键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抓关键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找主要线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不仅要带着问题读,会找关键词,还要学会“剔骨”。所谓的“剔骨”就是要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主线。阅读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学生小、初、高几个阶段的语文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纵观每一个阶段的阅读训练,都强调的是在有限时间内的定时训练。阅读的材料有长有短,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阅读任务,这就需要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灵活运用“剔骨法”,剔除或者忽略与文章主要内容无关的词句,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对阅读材料进行剖析,找出文章的主线,从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

  二、读练结合,拓视野,在实践中培养

  1、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爱好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有限,需创设环境帮他们激发。小学生在朗读时声情并茂的节奏感及和谐婉转的韵律,非常完美的展现出作品的音韵美、神韵美,范读的魅力足以诱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渴望,同时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旁敲侧击,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读爱好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用榜样带动,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爱读书的同学,要想办法把他们树立成榜样,来鼓动其他同学效仿,多创造如演讲、朗诵、讲故事、办黑板报、交流读书体会之类的活动,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

  三、拓宽阅读范围,养成阅读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什么有的同学看小说会废寝忘食,孜孜不倦?说到底,是因为兴趣使然,只有 “乐此”才“不疲”。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学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拓宽阅读范圍。学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些习惯包括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养成“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习惯、养成读书和写作相伴的习惯。

  四、创造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萌芽阶段。学生无论是心理特征还是生理特特征都发展较快,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他们的喜怒哀乐随时都写在脸上,并且支配着他们的行动。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创建良好的情景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小学阶段,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等特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高效、有趣的.课堂情景教学氛围。第一,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通过有声的、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要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充分利用课堂上前20分钟的“黄金期”,尽量避免“满堂灌”的尴尬;第三,阅读教学中要渗透情感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强调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但并不代表完全的“放任自由”,我们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结语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影响着当下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同时,从长远意义上看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也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推进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在小学这个阅读的“启蒙”阶段,高度重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培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他们的阅读渠道,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爱好,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 赵庆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xx(0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1.组织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竞争中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之一。学生都有好胜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法设法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从而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如在教小学生识字时,教师可以分小组让学生比赛,看一看哪个小组识字快、认得多、组词组得多。这样小学生就会争前恐后地参与到活动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他们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2.刻意求新,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喜欢新鲜事物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特征,好奇心强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倾向。现今,学生的素质都是很高的,他们对于教师的要求也非常“苛刻”。对此,广大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采取多种手段来吸引学生,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方式讲授每一堂课,若还按照以往的授课方式——先介绍作者,再划分段落,最后归纳总结,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烦。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教学内容,尽量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有与众不同的感觉,即教学方式要尽量体现多样化、新颖化、个性化,突出每一堂课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新意。只有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有精神,学生的感官才能充分被调动起来,学习的过程才能更加有效,就好比一个人走进了鲜花的殿堂,每一个感官都能感受到沁人的馨香,使整个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希望。

  二、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了课堂活动的“主角”,教师则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素质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教师亲近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用朋友间的真情来促使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意识,从而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把自己当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人,将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教师的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消除各种障碍,向着自己的目标大胆迈进。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就必须大胆让学生去实践、去尝试。这种方式,即是让学生在考试、作业的压力下解脱出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演。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优势,将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挖掘出来,从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

  3.教师巧用非智,学生激活课堂。所谓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兴趣等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能够作用于课堂教学中,有利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学习中。而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首先,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激励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因为适当鼓励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其次,教师可通过小组竞争、合作探究来激活课堂教学。小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使他们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能力。

  结语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很多,只要教师不断学习、探索,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摘 要: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让学生具有独特的分析问题的方式极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意识 问题 质疑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独到的看法、新颖的见解及标新立异的欲望。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分析问题,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这方面的潜能挖掘释放出来,并且不断注入开发创新意识的活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来自于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起源于质疑。可见,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胆略,是一切优秀人才必备的品质。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钥匙,这是创新的起步。

  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着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疑的基本方法。

  如:从课题质疑,从标点符号质疑,从中心思想质疑,从语言运用质疑,找原因质疑,找依据质疑,抓联系质疑,抓关键句质疑,抓矛盾质疑,寻实质质疑,联想质疑等。例如《第一场雪》中有这样一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教师可引导学生抓矛盾处质疑:凭我们平常的感觉,凡是毛茸茸的东西,一般不会发亮,那么这一句中“毛茸茸”的银条为什么又“亮晶晶”?凡是“蓬松松”的东西——比如一团棉花——它就不会“沉甸甸”,但是课文中为什么又说“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呢?教师还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对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和结论作独创性的发现,甚至发现课文的不足之处,并设法加以弥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的是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认识发展的整齐划一。表现在课堂上,常常是教师的一言一语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造成了思维定势,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妨碍了学生的创新。因此,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认识朝不同方向辐射,并敢于争议,发表新颖独特的超常、超前、超群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标新立异。这样,即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是非、优劣、曲直上有些分歧,但思维过程、辨析过程就是创新意识萌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其积极意义绝不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所能代替的。

  三、启发创造想象,诱发创新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的创造力更多的'是以创造性想象来表现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唤起头脑中的有关表象,给学生留下充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让学生的想象思路向四面八方辐射。

  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学生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用处后,可以告诉学生,人类正在研究动物尾巴的用处来为人类服务,比如人们根据鱼的尾巴、鸟的尾巴设计的船只的舵、飞机的机尾都是用来掌握方向的,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动物尾巴的用处来进行辐射想象和联想,从中受到启发,设想发明某种事物来为人类服务。

  这样从模仿入手,通过相似要素的组合,进行适当的开拓和延伸,使学生的想象更具体、更合理。

  四、挖掘创造性因素,培养创新品质

  在各种人格特征中,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和意志力是创新个性的核心品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介绍名人名家成功的故事,如张衡、童第周、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李时珍、詹天佑等等的故事,这些课文极富创新教育因素,语文教师应尽力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教育学生学习名人名家的自信心、恒心、挑战精神、顽强意志,以及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和敢于创新的勇气,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之,语文是一门极富创新内涵的学科,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系统训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广开思路、大胆想象、勤思好问、敢于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6-27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6-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1

【精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