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10-19 16:12:08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集合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集合1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

  一、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产生小组讨论需要

  很多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时,总会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便将学生进行分组。如此进行分组教学,使得这种形式完全成了教师所提出的单方面要求,学生只是在完成任务而已。这种被动的状态,又怎么会产生热烈的合作氛围呢?因此,教师们需要想办法让合作成为学生内心所求。

  二、让学生增加合作探究,淡化知识水平差异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高效接受,还能够很好地淡化不同知识水平学生之间的学习程度差异,有效抑制两极分化的产生。其原因便在于,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共同讨论、交流思想的自由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其他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看法与思路,进而影响到自己对于该问题的看法,最终形成一个理想的数学思考方式。长此以往,便可以达到一个小组学生共同提高的理想效果。在传统的师生单线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只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效如何,而无法知晓其他学生是怎样思考、怎样学习的。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陷入一个“各自为战”的孤立学习氛围之中。缺乏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和实时了解,两极分化也就产生了。学生之间知识掌握的两极分化现象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引起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下降,导致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合作探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问题解决的新出口。

  三、为学生巧妙设计问题,强化合作学习成果

  如何进行巧妙引导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通过对一些问题设计进行合理优化,能够很好地达到完善小组合作思维导向的`作用。

  四、促学生合理分工合作,提升小组合作实效

  想要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实效的最大化提升,除了从外部形式上进行科学构建之外,还要从内部展开细化布置。只有内外兼顾,才能将这一模式真正落实。具体说来,一定要从小组分工上进行关注。这是开展小组合作的首要环节,也是提升小组合作实效的关键一步。例如,在进行旋转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旋转的过程及规律,我将模拟图形旋转整个过程的任务交给了小组。在分组时,我有意识地让每个小组中都能分别有动手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存在。这样一来,学生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制作图形道具,有的负责分析其中的规律所在,有的负责利用代数的方法寻找其中的数量关系。如此节奏清晰的合作过程,使该部分知识的探究效果非常出色。如今的小组合作,早已不是我们惯常所认为的,将学生简单分组,一起听课、一起讨论那么简单了。除了共同解决问题之外,还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普遍提升数学学习效果等。可以说,小组合作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新形势之下,已经成了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教学方式,不断对之进行挖掘与创新,对教学实效的提升意义重大。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2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应该遵循的原则

  1.从教材和考试大纲出发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情境

  例如,在无理数这一章中,教师在讲授无理数的知识时,可以结合有理数的知识,在两者的基础上,组织一些学生排演一出情景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直观地了解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特点,辅助学生对这一章的知识融会贯通。问题情景的设置,要从原有的教材出发,毕竟学生学的知识、考试的内容,还是来自于课本,因此,问题情景设置要有针对性。但是问题情景设置又不能只是拘泥于教材,还要适当地引入课外知识,使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有兴趣听课、有兴趣学习。

  2.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上进行问题情景设置

  例如,在不等式的学习中,因为初中的学生之前接触的大部分是相等式,不等式的学习可能对于他们有点难度。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景设置方面,要在原有的相等式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推导,从而加深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

  二、设置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情景的方法

  1.以考试大纲和教材为背景,设置问题情景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有升学考试的压力。而考试的知识点来自于教材,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主要内容还是教材。如果问题情景的设置只是一味地追求新奇性,而脱离了教材的内容,会导致学生在复习知识的时候找不到方向,从而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在巩固知识这方面做得不够好,降低了学习效率。

  2.根据学生的盲点和难点,设置可以帮助他们提升的问题情景

  在学习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碰到“绊脚石”,学生也不例外。但是困惑不解决,也会使得后面的`学习疑雾重重。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提问,多多向教师反映他们的难点和盲点,从而使教师根据他们所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讲解、归纳的情景设置,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

  3.以生活场景为切入点进行问题情景设置

  问题情景的设置要结合教材内容和考试大纲,但不能拘泥于此,使课堂失去活力。在问题情景的设置方面,教师还可以从生活场景入手,运用一些大家都习以为常的情景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七年级第一章的观察和猜想里,有一个“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的例题。翻牌游戏我们可能都玩过,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探索其中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设置翻牌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并学到其中的数学知识。

  4.设置可以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解法和看法的情景

  学生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时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可能会引起激烈的讨论,这反而更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是设置问题情景的灵魂所在,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设置问题情景的意义所在。

  5.运用谜语、故事等方式进行问题情景设置

  初中生往往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新奇的事物和问题通常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让他们在自己的好奇心驱动下,不断地去学习、探索,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快乐。在这方面,教师不仅要看重整体的教学问题情景的设置,还要注意把握课堂细节中问题情景的设置。

  三、设置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情景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耐心地等待问题情境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情景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对于学生的反应和回答需要学会等待;同时对于问题情景的教学效果也要等待,毕竟一个班的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人接受得快,有人理解得慢。

  2.面向所有学生设置问题

  一个班里学生的水平有差异。教师在进行问题情景设置时,还要着重考虑班里的后进生。后进生可能只是在接受课堂知识的速度方面没有别人快,可能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情景中,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初中数学问题情景中。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还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情境设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它毕竟还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方法,不是特别成熟和完善,在其前进道路上,还需要教师去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3

  摘要: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在于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这对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时,应针对初中数学的特点进行相关的步骤及操作要点。要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小组学习模式中去。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合性,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及时巩固学习,归纳总结,将尚未理解的问题列出来,同小组的成员交流,共同探讨。不同的学生之间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这种合作能让他们进行互补,在交流辨思中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改变,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逐渐成为新教材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帮”这些俗语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当两个或以上的人在一起从事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有了共同目标,就是合作,它是小组成员间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能有效地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凝聚力。与传统教学相比,其优势更是明显,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更能将人际交往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不断增强彼此的关系,各取所需,各补所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评价等方面的自由竞争,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课后进行反思回顾让知识更加明朗,让学生清楚知识的结构框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1明确小组分工,合理有效合作

  小组模式一般以多人为团体,但人不宜较多,一般以4-6人为最好,在进行小组组合的时候,应合理安排人员配置,从成绩方面来说,应将学习成绩优、良、差的组合在一起,要把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分在一起,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其他因素,类似于性格感情等这些非智力因素。总之就是要秉持着互补互惠的原则,让组内成员拥有明确的分工,对于组织能力较好的可以安排担任组织人,对于语言能力较好的可以安排作为发言代表,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可以安排解决课后难题,这样明确分工,把每个人的优势最大化,就能更好地发挥合作的优势。在每个成员对这种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的位置互换,让每个人都能感受不同位置的方式,得到更多的提高和锻炼,让学生在不同的方面感受到小组合作模式带来的收获。

  2设计探究主题,激发探索精神

  既然是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选择课堂问题的时候,就要注意所选择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最好选择那种仅靠一个人无法完全理解或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勤动脑,多动脑,依靠团队合作,不断摸索探究发现问题,并一起合作努力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模式,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不是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仅靠个人一看就会,一眼就能解决的.。要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的数学知识。不然容易产生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譬如在探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时候可以提出类似于什么是中位线,有多少条,与其他线有什么区别,怎么证明是三角形的中位线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有些问题在书本上有明确定义的比较容易解决,一眼就能看出,但类似于证明的问题就比较难了,这时候就需要发挥整个小组的智慧,对问题经进行分析解决,集思广益,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书本中要用这种证明方法,这样能让学生对知识深入消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小组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3培养合作习惯,提升合作意识

  培养一个良好的合作习惯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主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与小组内的伙伴进行思维的交流比较,之前再让他们独立观察和思考,再各抒己见,充分交流。也要学会倾听和交流,很多同学固执己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当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学有冲突的时候,不能接受其他同学的意见和方法,教师应当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引导学生听、思、讲,即听取别人的意见,思考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意见的异同之处,将自己在经过思考后的想法表达给自己的小组成员。在课后要学会反思与调整,每个学生的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让每个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在通过寻找差异,与师生或小组间成员之间进行协商,交流讨论,在分析比较的时候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性,检测自己成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在整个小组合作模式中,教师还是占主导地位的,学生能不能通过小组学习提升自己,能不能通过这种模式提高效率,多半在于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运用方式。在教学中应主要采取倾听、交流、合作、分享的方式,展示每个问题的形成过程和解决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重视度,有些学生可能性格方面有些内敛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合作,教师应妥善与其交流,对这类学生重点关注,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进来,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使学生提高互动效率。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对合作学习进行一个反思和加入自己的体会。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但承担着相同的任务,需要共同承担完成任务,而不是流于形式,只做表面功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提高,合作结束后,各小组间的成员及不同小组要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更明确自己的不足,从而具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找出更加有效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占着主导的作用,最终小组合作能不能成功,和教师的参与及引导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因材施教,选择匹配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单中惠.21世纪世界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展望[J].外国中小学教育,20xx(06).

  [2]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与接受教学策略整合的操作程序[J].全球教育展望,20xx(0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4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学的需求。社会发展需要得到多样化人才的支持,不同类型的人才应当具有不同的数学能力。我国最新实施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做好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数学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社会人才的丰富有着积极作用。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数学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利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一位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学事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有利于促进因材施教思想落实。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对于学生数学潜能的开发具有阻碍作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向一个班级的学生传递一样的教学内容,用一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用一样的要求规范所有学生的学习行为。这就使教师的讲授水平与部分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对接不起来。课堂教学中出现不协调与不同步的问题,会使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吃不饱,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吃不到。而本校的分层教学把每个班级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挑选出来,组成新的班级进行授课,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1.教学目标一致性。因材施教思想是分层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从而完成学科教学目标。

  2.个性突出原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个性,学习个性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相匹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别,不要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只有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差异,才能促进分层教学法成功实施。

  3.递进教学原则。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进步达成提升能力的目的,对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法进行改革,认可每一位学生的大进步与小进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感得以提高。分层教学法不是让教师给学生贴上标签,而是让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三、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1.对初中学生进行分层。要促进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之前,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个性方面存在的差别。通过日常观察、与家长沟通、开展数学测试对学生进行分类,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将走班学习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这个三层次都是动态化的,只要学生实现个人进步就可以成为其他层次的成员。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层次进行科学调整。一般来讲,A层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数学思维全面。B层次的学生为班级内的中等生,成绩居中,自主学习能力一般。C层次学一般为班级内的数学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是促进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的重要基础。

  2.对教学设计进行分层。对教学设计进行分层包括几个不同的方面。首先,教师需要对课堂设计进行分层。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在不提升教学内容难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从数学基础知识入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课堂设计。本着让B层次学生可以学会,C层次学生基本可以掌握的目标进行课堂设计。其次,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式过程,只有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分层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保障教学目标的完成,还要照顾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安排课程时,教师要以B层次学生为基础,通过上下扩展关注A与C层次的学生。例如,讲解“勾股定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大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隐含条件,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层次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面积,A层次的学生可能会通过旋转、切割等复杂方法计算面积,引出“赵爽弦图”,而B和C层次的学生也许不会找出正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速度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协调好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感受,才能让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面对具有不同数学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需要将分层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需要通过正确的应用发挥出来,当代初中数学教师要多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5

  一、检测预习效果

  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教师只让优秀生回答或上台板演,那就会掩盖问题,后进生的问题就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很好解决。如果等到课后再去补差,又会耗时、费力不见成效。一般来说,好学生出错的情况,都可以在后进生的回答或板演中反映出来。后进生答错了,板演错了,问题暴露了,教师对学情就心中有数了。

  二、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单单是灌输式的学习,而是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只有学生在自愿的情形下快乐地学习,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采取积极的、有力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共同讨论,积极探索,让学习的课堂生活有一种富有情趣的氛围。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互利互助。

  三、让学生在快乐的情景中体验学习

  每一个课题的研究,每一次新事物的出现,每一节课堂的开头,都是一次尝试、一次观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课堂的开头对学生掌握知识所带来的影响,它是一次启迪、一项工程。正如一位哲人说过,如果让我再有一次机会,我将从头开始,努力拼搏、大胆尝试,认真于每一次开始,贯穿于每一个细节,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尝试给学生营造舒适的环境、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这样将影响学生的一切,它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该学科的特点,适当地创造学习气氛,播放音乐歌曲、课件插图、体育、物理等知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一种快乐的情景中学习和生活。

  四、让学生进行必要的练习

  记得一位老师说过,如果让我重复地做一件事情,并且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我将会不遗余力地做下去,并且做好它。在我们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练习”类似于简单的重复,简单的重复看似毫无意义,但它熟能生巧。同一题型、同一知识点,只要我们做大量的练习,必然会起到知识的延展性,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大量的练习,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正规化、知识问题简单化、个性发展规范化、课堂教学高效化。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大量的练习是不可缺少的,他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做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要让个体和总体融为一体。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也要让学生团结合作,相互交流。

  总之,我们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即将接受的知识放在同等的位置,使得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新事物能力相一致,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其次,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传授方法、社会影响,以及学科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同的学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同一知识有不同的反应,所以我们要因材施教,做得更好。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6

  [摘要]随着国家在教育中的不断投入,对于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再单纯地从机械学习知识为主要目标,在近年来的新课改中,将情感的价值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在课堂中采用情感教学理论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课堂教学方法。相比如数学课来说,数学老师可以利用相对丰富的情感资源采用情感教学的理论方法感染学生,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充分的融入其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对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而显著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情感教学理论;初中数学教学;融合渗透

  一、情感教学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我们国家的教育长期重视知识和成绩,其主要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老师为主要中心,围绕课堂教学,将课本知识机械式灌输在学生中,这就使的很多的数学老师更加注重传授知识,而并不关心学生能否接受或其接受程度,并未将相应的情感因素考虑其中,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消极参与,不能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也使的很多的学生课堂情感体验差,其满足感得不到充分的保证,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数学成绩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学习是相矛盾的,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如此教学的结果就是老师教学辛苦,学生听讲辛苦,最后学习成绩还没有多大的提高。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学习的掌握程度关键在于其对于这一门课程的感兴趣程度,教学课堂生动有趣,自然会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如果能够在课堂中渗透情感教学,使得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将知识掌握,这样其学习成绩也能够自然提高。

  二、情感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数学本身就和其他学科存在差别,其主要以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为主要特点,数学老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相关的数学技能以及能够在生活中将数学能力充分运用。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分为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中缺乏相应的情感注入,很可能使学生带有情绪,由于其心智不成熟,不能很好地使用理智来支配情感,而情感的变化还常常对理智有一定的影响,高涨的情绪使得学生能够激动、兴奋的取发现数学,促进学习效率,反过来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就会极差,情感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在课堂中积极的开动大脑,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相关的数学老师也能够积极利用学科的知识,通过将情感因素融入到其中,努力将数学教学环境在积极的情感中发挥出来,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关注度和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理论的的重要意义

  (一)对于实现素质教育以及相应的教育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国教育从古至今就是追求知识,注重成绩,忽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同样也缺乏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忽视学生对于数学的态度,以及对于数学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困难和枯燥,同时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学生成为了“高分低能”的代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下降,实际的生活中很难将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理论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深入了解数学与人类生活的息息相关,怀着积极探索、创造、严谨的思维来思考数学。数学老师在课堂中不仅要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同时还对学生的思维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情感教学中,切实体会数学的奥秘,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加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互动的过程既为两者之间信息的交流,同时也是两者之间情感的交流。相关的情感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感的体验对于其行为方式有很重要的影响,可以进行调节、调动以及强化情感,同时还具有迁移情绪和疏导情绪的效能,在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理论,能够使得学生充满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促使学生能够愉悦、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也是极大的体验。反之消极的情感体验起到反面的效果,影响学习效率的提升。善于让活跃的'课堂气氛感染在坐的每位学生是数学老师的必备技能,在课堂中使用诙谐幽默的授课方式能够使得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机械讲课就会使得课堂气氛十分的沉闷,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就会严重影响课堂进度,使得课堂效率进一步的下降,只有在课堂中感受到老师带来的正面效应,才能使学会说呢过更加的主动学习数学,自发思考数学的魅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学习数学的动力,对数学才能有创造性的学习,进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四、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理论的方法

  通过对当今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现教育现状,结合实际的数学教学情况,对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理论的方法进行几方面的总结:

  (一)积极、高效的备课是情感教学渗透的基础众所周知,备课是进行课堂教学前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上课所用到的材料,才能在课堂上发挥更好的状态,才能是学生投入其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进行积极、高效的备课是情感教学渗透到课堂的第一步。案例1:在对等边三角形这一章节进行备课时,备课老师应该了解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相应的重点和难点等,以及学生在教材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均应该进行详细的备案,对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些判定的公式等需要哪些知识进行推理,在具体到教学每一课时时,必须明确这一课时对以后教学有哪些影响或可以进行哪些铺垫。根据不用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备课,以做到区别对待,进而带动真个班集体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老师的自身建设,使其人格修养更加完善老师的思维和情感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尤其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情感的建立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效果。很多的老师不能享受教学的快乐,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如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只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能真正认识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魅力,才能想方设法的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将学生的学习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享受教书育人所带来的快乐,也会把自己的情感体验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因此相关的数学老师应该加强自我的专业意识和素养。在对数学的教学中,数学老师不仅需要对本学科的充满浓厚的兴趣,对学生也应该进行热情的教学,仔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将其带入到教学中解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不断进行自我发展与完善。

  (三)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新的数学教学与原来的相比较而言,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充分融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以及相应的价值观。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一些特定的情景,尽量做到教学情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努力将情感教学融入其中,有创造性的设计题目,在学生进行情景演示过后进行相关的提问,注意问题应该紧扣生活,将数学中的情感充分渗透,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设计题目时应该尽量形象生动,使学生在看到题目时,有积极的兴趣,渴望对其进行解答,这样学生有了求知欲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教学效率。案例2: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关于销售方面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先将课堂模拟成为一个小商场,将学生氛围不同的组别进行模拟销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兴致盎然、注意集中时候,老师可以适时抛出一个问题,如“一套运动服的售价为800元,商家的利润为300元,请问同学们我们能够知道这件运动服的进价吗?”先从这些简单的问题入手,慢慢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慢慢设置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充分发掘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兴趣下了解、熟悉了关于进价、售价、利润、折扣等一系列概念,也能够将其牢固记住。学生主动参与了课堂的教学,对于关于销售类型的问题就会产生深刻的记忆,在愉快、兴趣中将本节课所要教授的知识顺利教给学生,学生也有了成就感。

  (四)相互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情感可以进一步的推动学生趋向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的思维,反过来,不良的情感也会对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抑制。数学老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对数学的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情感,根据学生的见解来引导学生,使教学环境能够充满丰富的情感体验,与学生能够正真做到和谐相处,充分建立朋友式的关系,营造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努力将学生的情感与老师产生共鸣。案例3:在进行整式加减同类型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互交流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如课前老师预先准备好一些小袋和若干不同面值的硬币。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让三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统计硬币的金额。第一组学生将硬币进行累计叠加,通过降每个硬币的面值进行叠加来得出总金额,所花费的时间为3分钟。第二组学生现将硬币按面值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统计不同面值硬币的数量,最后数量乘以面值,算出所有硬币的总金额,所耗费的时间为0.5分钟。第三组学生进一角的硬币以十个为一组进行统计,五角硬币以两个为一组进行统计,最后算出总金额,所用时间为2分钟。统计完毕后,老师可以询问同学们那种方法统计较快,同学们必然回答第二组,此时老师就可以顺利将同类项的概念点出,同学们也会很容易理解和记住。如此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五)在课堂中随机应变,确保情感体验的稳定性初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其情感方面比较脆弱,其处于想要独立而还有依赖性的时期,其思想比较活跃,情感体验也比较活跃,数学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特点,充分的理解、尊重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相关的情景教学,消除学生的不良情感体验。案例4:比如在讲几何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进行和题目有关几何图形的绘制或立体折叠,这样对于一些比较隐蔽的方面也可以直观的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相关立体图形的拆分和折叠,更有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几何图形的授课时,也可以将事先做好的PPT图画展现给学生,在动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课堂上多采用一些多媒体等现代科技进行教学、以视频或图画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呈现,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制作相关的教学用具,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提升看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在进行多面体展开的教学中,事前告知学生做好正方体,在课堂上将其各个面进行涂色,然后展开,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依据学生自己的展开情况进行相应的引导,观察不同的面展开正方体的效果,如此及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使用数学知识掌握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提高情感体验,增加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五、小结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理论在数学中的应用价值很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学的理论能够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数学,作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将数学发扬,坚持情感教学与数学知识的完美结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方面的投入,使得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生动有趣,使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充满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数学课堂正真成为学生积极向往的活动。

  参考文献:

  [1]余娟.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学周刊,20xx(16).

  [2]孟颂锋.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xx(03).

  [3]崔海霞.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xx(31).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7

  许多学生将数学理解为是一门枯燥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的数学课堂往往比较热闹,学生往往会积极参与,可是到了中学,数学课堂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老师在讲,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课堂气氛往往也比较沉闷。 新课标的推行,使得初中数学课堂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也必将影响着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这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了很大提高,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与此同时,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 避免只追求课堂气氛的教学

  新课标实行以来,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都认识到,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学的模式由原来的教师讲解逐渐向学生参与回答问题形式转变,但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有时过于简单,并不具有挑战性,往往是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选择性问题或者相对较简单的问题,虽然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形成了较活跃的课堂气氛,但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并没有深入的理解学生参与度的含义。 其实,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越轻松越好,安静、有序、愉悦的课堂氛围,富于挑战性的课堂,才是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提问环节下功夫,要在教学组织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 避免过于追求教学的情景设计

  新课标实行以来,许多学校都组织了关于教学情境设计的研究,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引入课堂教学时,也往往会设置大量的数学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如果问题情境设计得好,学生就可以结合设计的情境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任务就可以通过解决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来完成。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老师课堂情境设计得并不很合理,其结果是为了设置情境而设置,背离了设置教学情境的初衷。 教学情境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并不是硬性的规定。 这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过于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反倒忽视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得设置的教学情境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学生仅仅是被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所吸引,但没有帮助其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没有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要符合教学规律,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的情境应该是形式多样的,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设置的情境更好地发挥作用。

  3 避免学生的讨论形式化

  新课标实行以后,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更倾向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但是对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进行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大多数的小组讨论还只是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认真研究如何对学生分组,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讨论,三是要确定哪些问题需要讨论,四是要考虑多长的讨论时间比较合适。 只有加强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解决讨论形式化问题,切实提高讨论的效果,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4 避免忽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新课标实行以后,初中数学的课堂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更强调把教学时间归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目前,大多数的初中数学老师都这么做了。 但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在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学习时,出现了教师无所事事的现象。 实际上,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再重要和教师责任的降低,相反,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给予那些没有参与到活动中的学生更多的关注。 在新课标下,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 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也应该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在巡视时,也要密切关注学生小组讨论的进展,了解各组的讨论情况,适当地对小组讨论作出指导。

  5 避免过于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教师的多媒体运用技术变得越来越熟练,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地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优势,但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许多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没有达到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条件,一所学校所拥有的多媒体设备还比较有限,教师只有在做展示课时才能使用到多媒体。 二是即使达到了多媒体使用的硬件要求,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多媒体课件的准备往往需要花费教师较长的时间,而相应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新技术并不一定就代表着新思想,屏幕也不能完全取代板书,只有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用,取长补短,选择更加适合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6 结论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只有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认真深入的反思,改变那些与新课标素质教育不相符的教学方法和行为,才能切实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8

  一、通过情境的创设与兴趣的激发,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

  不仅语文需要观察力与想象力,数学同样需要。在数学学习中,观察的对象是数学问题的特征,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是通过视觉获取,随后在大脑中对问题或对象的形式、结构进行分析和辨认,明确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问题的本质。观察是促进创造性思维产生和发展的良好途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如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时,我先让学生利用引对角线的方式将多边形切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自主探究获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n-2)×180°。我并没有让学生满足于一个结论,反而让他们利用刚才的思路探究其他的解题方法。我在黑白上画出了一个五边形,在它的内部任选一旦,将这一点与五边形的五个顶点连起来。这样,就将五边形切割成了五个三角形。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多出了一个周角。因此,在计算五边形的内角和时要减去360°。随后,我又对学生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其他的计算方法吗?在图形的外部取一点是可行的吗?你能对此进行推导吗?这样做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让他们产生认知方面的冲突,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二、探究式学习要遵循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思想方法的获取和运用。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将数学中一些隐性的东西显现出来,让数学知识更加明朗,让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称为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传授过程。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想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激发,各项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四、对探究性教学的使用要科学、合理

  在实施探究性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对数学教学的目的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促进自己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形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1.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寻找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动手寻找答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

  2.师生之间要多加沟通,创造共同探究的`机会。当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受到激发,他们想要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也想超越老师,就会努力做得更好,给教师带来更多的惊喜。

  3.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也要牢记自己“引导者”的身份,注意启发学生思路和兴趣,让他们对探究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教师的启发要问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当学生的学习陷入困境时,教师就要趁势引导,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最佳契机。

  4.让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增加实践的机会。目前,大多数的探究活动都是在课内进行的,这是我们进行探究教学的主渠道,但是我们切不可忽视课外探究的重大作用和良好效果。课外的实践能够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得到延伸,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探索和经历中激发自己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高。总之,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它的指导思想和新课标的理念是一致的,也是对学生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一种挑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探究式学习的渗透,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再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9

  摘要:新课改倡导探究、合作、自主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实现互助、互补,在学习交流中通过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解决问题,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集体意识。本文尝试分析目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逐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策略

  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实效性差

  数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许多问题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这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践中若是教师组织不当或者没有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只是学生之间乱哄哄的议论,没有组织纪律性,有的成了优等生的“一言堂”,由他们总结出解题的思路和答案,大部分学生却没有充分参与或者一言不发,这样反而会浪费大量时间,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在设置小组时既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向学生传授合作学习的方法,又要在实践中有效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够合理,不能有效掌握开展小组合作的时机

  教师在设置合作学习的知识内容时,要清楚哪些课程内容可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任务要清晰,论点要明确,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灵感,轻松解决问题,并加深印象。若是提出的问题毫无讨论价值,则只会浪费时间,降低教学效率。在合作学习中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否则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低效的,甚至会严重影响有效教学的开展。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1.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拥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高效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教学中不乏这样的现象:学生一听说合作学习,就觉得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学习、讨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或者干脆只听某一两个同学说,或者附和两声了事,这样的合作学习就达不到预期目标,学生也体会不到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想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更高的'效率,就必须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让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理解、倾听、吸纳他人的观点,引导学生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合理控制发言时间,从而实现多元思考、多向交流,互相启迪的合作目标,并逐步掌握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2.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

  恰当的合作内容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吃透教材,精选合作、讨论的内容有助于增强小组学生间的合作效果,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当然,教师在选好合作学习内容后,还要精心设置问题,这也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中之重,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要难易适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有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3.优化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正面、及时地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评价时要重视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同时要兼顾学生个体的评价,形成一种“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将学生追求自我达标的重心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好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合作中的优缺点,从而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潜能、激活学生记忆、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手段,当然,如何更高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让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焕发出盎然的生机,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长期不懈地开展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xx.

  [2]郝国云.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理念的贯彻[J].成才之路,20xx,(2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0

  初中数学是整个数学教育的基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这不但是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具体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原则。

  一、教学目标合理化,帮助学生逐步提高

  我们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将教学目标层次化、合理化,从简单的目标做起,循序渐进,向着更深层次目标前进,最后实现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在遇到教学难点的时候,我们更要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步步为营,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例如,在学习“方程与不等式”和“整式运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比如,“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这一课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熟练地按照正确步骤解答一元一次方程式,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可以将最终目标分解成 3 个小目标: 第一,去括号去分母,将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括号和分母去掉,使其成为不带分母和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第二,鼓励学生尝试解答带分母和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自主归纳总结,掌握解答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三,用自己总结的“一般步骤”去解答一元一次方程。在这 3 个教学目标中,分别有着方法过程目标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的渗透。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自主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观察、思考、描述、猜想、实验、推理、交流、应用,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思维的思考方式。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如下情境: 在屏幕上投影出一个四边形,然后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变化过程,并引导他们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度”入手,将四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求法,以此类推,即使是五边形、六边形都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分割多边形,并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来求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思考,他们最终可以探究出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例如,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组”之后,可以将这种运算方法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利用解方程组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意在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作为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同时,数学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1

  随着合作学习的广泛实施,合作学习已对传统灌输式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合作学习要求师生双方的积极参与,对师生双方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尽管合作学习得到承认,但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从合作学习的定义出发,基于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地提出了运用原则,以求实现合作学习的效果,达到课标的要求。应明确合作学习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不应以一个教学环节的实现,特定教学任务的达成为判断标准。合作学习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思考、总结。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模式。合作学习常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来分组。主要就某一授课点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合作存在的误区。

  1. 形式优于实质。合作学习是解决教学内容存在争议处、疑难处的有效途径。许多一线教师都看到了它的优势,但优势的发挥要以具体情况为准则。固定化的教学手段只能与设计意图背道而驰,最终使合作教学成为得出特定结论的工具,而非起到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体验、自主学习的目的。课堂表现为外表喧闹而无明显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2. 教学预设不足。合作学习应经历确定学习主题、划分小组、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分工职责、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多元评价这一基本过程。任一过程的缺失,都会造成合作学习效果的削弱和品质的下降。这要求教师在充足预设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选择合适的讨论话题,并经过充足的准备,运用明确、清晰的语言传达合作目标和任务,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在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评价,尊重表达的多样性,最终使学生智力得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对于合作学习的结论应坚持结论的科学化、途径的多样化。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能力得到提升、素养得到培养。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它也是锻炼学生品质的重要过程。

  3. 目标不明确。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前,应以目标为导向,确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明确当前教学环境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明确当前教学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使合作学习前后衔接,形成螺旋上升的过程,系统发挥其作用。

  三、合作学习的作用及实施。

  1. 方式。合作学习应采用由发散到聚合的思考方式,使学生在开放的氛围和广阔的视野下探索。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导,使结果科学化、途径多元化、评价体系健全化。应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素养得到锻炼,使学习真正做到由自己出发,自己“做主”,对自己评价。

  2. 主题确定。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依据实施主体和受体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主题确定应引发学生思考,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经过合作交流能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3.尊重学生兴趣。合作学习应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高。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当背后的“导演”要有对合作学习总进程的整体规划,并适时做出指导,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的双主体,应注意主体间性,使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交流与合作的地位上。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习者、观察者、反思者。学生也一样。小组长应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组内成员的学习状况、心理状态、情绪情感,引导小组成员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4. 分组依据。小组成员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考虑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建立辅助和配套机制应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如优等生歧视学困生,责任不明确,分工不具体的问题。使分组下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其意义和价值。教师应密切观察,留心小组内的合作情况、任务完成方式、学生的积极性等。并对其做出引导。

  5. 多方互动。合作学习不仅存在于师生、生生之间。应积极调动家长、社区人员的参与,争取获得其认可。使合作学习成为家、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模式。

  6. 奖励机制。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成长规律构建的学习模式,实施应经过理论理解和分析、预设、运用、反思、再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联系。师生关系是合作学习是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应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和办法,使学生在竞争中收获乐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可进行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等。使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四、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反思。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难免有不足,应使其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由雏形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发展点,并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合作学习真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思维的完善。教师应融合作学习于生活中,使学生形成敢于担当、乐于探索、团结合作、敢于质疑、乐于观察发现的优秀品质。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总结。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应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推敲、琢磨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合作学习不在某些区域成为表面文章。对合作学习的探讨应持续进行,使合作学习适用于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和水平的学校。本文就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作出了初步的探讨,以求能对合作教学运用中问题解决提供粗略思路。以此求教于同仁,力求共同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升进 . 论初中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学模式的构建 [J]. 成功( 教育 ),20xx(23)。

  [2] 周继先 . 浅谈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运用 [J]. 科技风 ,20xx(02)。

  [3] 王荣国 .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xx(15)。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2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我认为至少包含这样二个方面的内容:

  1、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简单地说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就是能将抽象的用形象的展现出来,把变化快的过程变慢下来,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达到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图象、动画、视频、音乐等数字资源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动态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播讲变成互动的双向交流。还可以创设、模拟教学所需的情景,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2、互联网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包含有大量的信息,为师生提供了探索的广阔空间,老师可以通过网站收集学习素材,应用于备课;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主动学习,互相交流,查找学习资料,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比如一些数学史料:像无理数的发现、勾股定理、黄金分割等,互联网上都有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借助网络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研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方式。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在平时的听课和下载的一些课件中,我发现不少教师过于注重课件的整体性和精美程度,课件往往是从“同学们好”开始点击鼠标到“同学们再见”为止,整个课堂流程全部预设得一清二楚,每个环节的内容都被事先写在了点击后出现的页面中,不可更改一次到位。更为有趣的是这里每一个环节都在课件中被事先做好了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以“电脑演示和学生观看”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圈,学生的思维都一致的沿着这个圈不断的、同步的循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信息技术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切不可让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

  2、正确处理学生动手操作和信息技术的关系

  在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很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动手操作对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更为重要。但是,在使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时,有的老师往往忽略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把课本丢开,一节课都由媒体、软件包办代替教学内容的发展过程,学生只需机械地回答“对!”“不对!”,这样学生的学习便成为被动学习。然而现代化教学中,教学手段变化了,但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没有变。不能心中只有“技术”,而忽略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正确处理教师板书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关系

  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我发现很多学生不记笔记,问其原因,比较一致的回答是“来不及”,因为信息的转化非常快,不少学生记了笔记就耽误了听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为了扩大课堂的容量,把本来准备板书的内容都事先输在了电脑里,上课时直接投影显示出来,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师在黑板上没留下任何痕迹或数字,学生就像看了一场电影,这样做看似节省了时间,但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和记录,其效果事与愿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和粉笔,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可以较好地控制课堂节奏,内容也可以方便地增删。其次,板书能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一些解题的格式、步骤需反复强调学生才能完全掌握。此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特别是在复习课时,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显得重要,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章节的重点一目了然。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时间。如果所有结论、规律都呈现出来,学生思考的空间就狭小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成为完善的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用的恰到好处,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正确处理“下载者”与“学习者”的关系

  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们并不是每天都做课件,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下载一些课件加以修改后用来上课。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下载来的东西就是你的吗?不是!那些只是作者的,是真正认真去学的读者的,不是你的,什么时候是你的?只有装进了你的脑子才是你的!在备课时,我总是先进行构思,明天的课想怎么上,画个流程草图,然后再看下载的课件,依据自己的思路进行调整。有时也下载得到一些设计得相当棒的课件,我就认真的去体会,别人为什么这样上,和我的想法比较,好在哪里。希望我们都能把自己从一个下载者变成一个学习者。

  有一句话,给我的感悟很深,是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里的这句名言: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而我做了,我就理解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3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一,黑板加粉笔,直尺加圆规,学起来难免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难随人愿,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成为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鉴此一种能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教学环境的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为教师教学提供形象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数学教学;运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本文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优势、注意的问题及潜在的忧患,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多媒体能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能将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或者在通常条件下很难演示的实验、动态变化的过程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化、趣味化、多样化,强化对学生的眼、耳、脑、手等感觉器官的刺激,使他们的情绪兴奋起来,对数学产生兴趣,形成一种爱数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乐趣。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多方位地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拓展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

  运用多媒体技术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中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课件《图形的全等》、《全等三角形》,使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的三角形在计算机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变化过程,形象生动地描述图形全等的内涵,并使学生正确认识常见三角形全等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相关证明奠定基础。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加大容量,提高学生练习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书本中提及的事例,在互联网、教学光盘中搜索相关素材,来充实这堂课,从而向学生展示现实世界中各种与数学相关的实物,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多媒体技术“动”性强,因而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强,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这样,教师可以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4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型,确保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形成有效的教学互动,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本文对互助式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互助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加有价值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助式教学;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数学

  一互助式教学概述

  互助式教学的理念是在合作教学基础上提出来的,在教学组织形式建构后,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需求,将合作教学的内在联系作为教学根本,确保教学模型能实现有效的创新。因此,互助式教学是在合作教学的体系建构后,融合教学效果评价,确保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且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建立互动学习空间的教学方法。在互助式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团体意识,着重强调学生“整体与个体”之间推进的评价机制,确保能有效衡量教学方式方法,维护学习效果[1]。值得一提的是,在互助式教学模型中,教师不仅仅要激发团队中每一个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也要引导学生之间建立互助合作的学习体系,确保个体间学习结构转化为集体性学习模型,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间的良性竞争,引导学生能建立自主互动学习要求。需要注意的是,互助式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具备参与社会性活动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教学模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将自主多向交流互助学习过程作为教学重点,从而全面建构完善的学习机制。

  二互助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在初中是较为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介绍相关知识点,也要保证学生能有效内化相关知识,教师在实例中讲解的相关概念,并且引导学生结合公式对其基本应用有所了解,只有学生深入分析y是x的二次函数,才能结合公式对未知数之间的变化关系有所认知,从而在理解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对二次函数建立进一步的认知。

  (一)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设定之前,教师要对学生有较为全面的认知,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心理特征,充分发挥互助式教学的优势,在学生之间建立相应的学习团体[2]。对于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而言,教学目标的设计十分关键,教师要从以下三方面设置教学目标:第一,知识技能目标。要对新知识和旧知识有所认知,确保学生能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并且能利用描点法有效绘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分析抛物线等概念。第二,能力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互助合作的应用能力,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的水平,从而有效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第三,情感目标,教师要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营造良好学习空间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和教师之间建立较好的互动和学习状态,最终完成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将提升学生个体互助意识和水平作为教学重点,逐步引导学生利用群体力量更好地内化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二)教学内容。在初中二次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互助式教学就是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互动能力,确保学生能完全内化并且合理化运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题,因此,教师要对前期知识点进行铺垫,确保互助式教学能为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保障。在互助式教学结构中,要对教学内容的设置结构予以全面分析和多元化整合。首先,教师要结合互助式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及基本流程,学生只有享受学习过程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避免出现教学活动难以得到学生参与的问题。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先后顺序,能更加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实现互助式教学升级。最后,教师要结合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确定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顺序,学习内容要循序渐进,从而保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效优化[3]。例如,二次函数y=ax2+bx+c(a≠0),开口向下,若经过二次函数的三条直线分别为M=a+b-c、N=4a+2b+c、P=2a-b,则要求出在三点中数值小于零的有几个点。结合对称轴的性质以及函数图像特性,就能判断具体各个点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a,b,c的符号有效判定三者关系。求解函数大小的问题是初中二次函数中较为常见的题目,要将图像和二次函数性质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引导不同学生建立针对性的自主互助学习模式,共同讨论,得出相应的'结果,从而在提升学生责任意识、互助意识的同时,确保集体性学习过程能发挥其最大的学习优势[4]。

  (三)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后,教师要积极应用不同的教学资源,确保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师可以应用的教学资源逐渐增多,在互助式教学模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大量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小组讨论的模式对资源予以合理化的应用和分析。教师在互助式学习模型中,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互助式学习目标得以践行,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提供相关链接,提高教学媒体资源的使用价值,真正优化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化水平和学习能力,结合学生家长建立家校互动的教学资源整合机制。只有充分利用相关学习资源对互助式教学给予更多的素材,才能保证学生综合学习水平得以提升[5]。教师要整合基本的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收集提供保障,引导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四)教学流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知识点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第一,预设研究性学习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本特征和互助式学习的过程,设定相应的研究是学习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小组。在知识点讲解过程中,也要保持循序渐进的教学结构,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教师在研究性学习问题设定的过程中,要考量多方面因素,其中,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基础素质、小组水平等都十分关键。教师只有保证教学任务衔接的完整,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连贯性。第二,教师要开展互助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确保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相关函数知识[6]。第三,要进行学习成果汇报,这是较为关键的环节,能有效展示出学生的学习效果,维护学生互助式学习水平的提升。只有检验学生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保证自主研究和互助学习的完整性,并且训练学生教学实践应用技能的水平。第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点评,着重判定学生在互助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且引导学习小组建立更加严谨的思维方法,教师的教学评价要准时,避免学生产生不正确的思路。第五,教学效果检测,利用试卷形式或者是小组汇报的形式,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中的检测,从而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相应的教学建议。

  (五)教学评价。教师利用诊断性评价、自我反思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予以中肯的评价,保证学生能在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自身学习优点和弱项,从而建立自主提升的目标。教师的教学评价要正向引导,为学生树立信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7]。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二次函数教学过程中应用互助式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确保学生的数学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世慧.实行自主互助式教学,打造优质高效课堂[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09):230-230.

  [3]罗安文.互助式教学应用于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效果探讨[J].求知导刊,20xx,11(07):138-138.

  [2]石平.基于互助式教学的高职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xx.

  [4]罗程宏.关于职前数学教师算法知识的调查与互助式教学设计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xx.

  [5]黄小雁.“学本课堂”背景下的自主互助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xx.

  [6]章月娥.构建互动数学课堂,提升数学教学效益[J].考试周刊,20xx,13(03):60-61.

  [7]梁明武.浅谈互助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xx(03):61-61.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

  摘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中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对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更具有重要意义。而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包括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学习态度等,总结学生课堂常见问题,探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15-0111-01

  前言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以学生学习客观规律为基础,在特定时间内教师教给学生最多的数学知识,学生掌握最多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更能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但就目前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仍存在忽视学生学习特点、忽视课堂氛围、一味追求课堂知识量等问题,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氛围过于沉闷,进而让学生对原本就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逐渐失去兴趣。针对此现象,笔者根据课堂出现的问题,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1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

  目前很多教师急于追求教学成果,往往忽视了对课本中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在学生基础知识不牢的情况下片面追求过多难题,不但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系统学习,更会削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一些教师还由于过度重视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直接导致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过少甚至忽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定律或概念,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数学中出现的基本规律、概念进行细致的讲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没有坚固基础的数学学习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十分不利。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跟自身能力相匹配的练习,避免学生盲目的做各种习题册,盲目参加各种辅导班,白白浪费时间。

  2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实践出真知,是指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够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于初中生来说,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思考和实践之后才能充分掌握所学知识。而在现阶段的课堂中,教师仍是课堂的主体,单一的讲授模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填鸭式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厌烦情绪。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课堂主导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学习,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进而能够主动的进行探究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产生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

  3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互动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授课程倾注感情,以真挚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并及时进行讲解。同时教师还要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活动,如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回答问题,对获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类似的课堂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精神,同时也可以起到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作用。

  4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出台,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根据新标准,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调整。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多媒体播放用所教知识解决的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为学生展示数学趣味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再配合及时的讲解,才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和理解。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相关教具,如纸板、铁丝、木条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重视教学反馈与评价

  教学评价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回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单一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对学生所进行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虽然看似科学,但不利于一部分成绩中等或中下等的学生开发潜能,从而过早的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根据新课标对教师评价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将以往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转变为师生间的双向评价,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总结,更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教师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对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6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部分的讲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加对教学评价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数学教学的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成方妍.当前初中数学教师课下辅导效率不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吴瑞生.“四自主”教育模式对培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刘见乐.初中数学教师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状况的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5-23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精选)05-23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06-07

(合集)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04

(荐)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5-23

(集合)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0-1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06-12

(精选)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07-03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论文05-23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经典)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