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3-01-10 19:40:47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诸多的高校开设了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以此培养出具有着丰富会计理论知识,以及良好的操作能力的会计人才。但是根据目前该门课开设的教学情况来看,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改进,其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中所使用的教材、课堂实践教学这两个方面,其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高校需要积极的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工作,以此促进教学效率和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最大化的提高。

  关键词:高等教育;会计课程;教材;教学

  一、对于如何适应实践发展的会计专业教材的思考

  (一)会计教材存在的真实问题

  高校的会计专业,在进行实践课程的开设中,对于教学所用的教材选用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其关于实践的科研研究也呈现出停滞不前的局面,不利于学生综合会计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其具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实践所用的教材质量不高。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许多的学校使用的都是本校教师自己编写的教材,由于教材编撰人员个人能力的欠缺,以及教学实践经验的缺乏、每个人负责编撰的教材章节不同,使得该教材的质量总体上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问题,或者在部分章节内容中,还存在着内容的错误等问题。同时,目前我国会计专业的发展十分的迅速,时常会有会计相关政策的实时更新发布,因此高校的会计实践课程长期使用单一且未能及时更新修订的教材,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相关处理案例,具有着一定的滞后性。2.教师对于实践课程教授的重点内容把握不清。质量较差的教材,流入到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于该科目的实践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多是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照本宣科的教授,并未对整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提前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无重点,或者是学习的内容,与本专业的实践相差太多,以及内容的重复性教授的问题。最终使得培养出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实践知识存在着较多的盲点和遗漏点。3.实践课程教授后无配套的实践练习。学生结合教材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之后,如果不及时进行知识的配套实践练习,将会使得学生的知识遗忘速度加快,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实践知识体系。同时,部分教师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选取了与教授知识联系不紧密的配套练习,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在实践练习的时候,对于不重要的知识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实践能力缺乏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最终使得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困难重重。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高校的会计专业,对于该门实践课程加强重视,并进行改革。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着的多种有关于教材的问题,以此在结合企业需要,以及会计实践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基础上,对所使用的教材质量,进行重点的把握,选用高质量的实践类会计教材,为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授课。其次,会计专业的教师,除了需要在课程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外,还需要在课下,对本专业购书的计划,提出合理的建议,并且结合优质的教材内容,积极的做好备课工作,对于每节课的重点教授内容,提前找出来,提前给学生安排预习任务,以此使得学生可以对教授的内容感兴趣,可以在课堂上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教师还需要积极的学习目前最新的会计相关政策,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更新讲解,使得学生对该类知识前沿性的内容,有着及时的认识和了解。最后,在教材的改革中,教师需要结合使用的教材,选取最新的实践练习图书,以此让学生在学习了知识之后,可以及时的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和记忆。

  二、对于如何适应实践发展的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一)在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

  1.会计模拟实践练习的设计不佳。在许多高校的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多为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因此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且部分学校对于实践教学不重视,相应的也对教师该能力的具备与否情况不重视。使得当前的实践设计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模拟学习的整个指导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教师没有将问题集中起来进行讲解,只是针对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的话,就会形成不注重操作实际规范性的情况。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相应的纠正,那么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高。2.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一些学校对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不够重视,其对于该课程的开设,给予的经费投入、技术投入较少,以此使得该项实践工作的开展,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实践所需的教学基础设施。例如,目前许多的学校缺乏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实践场所,以及未购买会计模拟练习的数据系统,以此使得学生的能力无法有效的得到实践和锻炼。3.实践模拟练习所用的材料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在实践教学中,使用的模拟练习资料,虽然是从公司购买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学校仅仅是购买了部分的材料,且对于材料没有进行侧重点的选取,完全是照搬公司的会计事务处理的资料,让学生自行进行模拟练习,导致了这些资料显得十分粗糙,缺乏在某一方面的真实代表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仅是结合上述材料,对学生进行了模拟教学,忽略了会计监督方面的一些问题,因此存在着教学的不完善性。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改革举措

  1.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理论方面,应该把实践作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构建从年龄层面、师资力量、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十分突出的教师业务的专业师资队伍,以此使得该专业的学生可以接受到高质量的会计实践教学辅导。同时,学校还可以指定教学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实践性的教学,设计出合理的实践设计练习内容。2.转变观念,在教学硬件设施方面加大投入。积极的进行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以此使得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充分的锻炼自己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学习到会计这一学科的一些新理论,新知识,也能够贴合时代的需求把握新动态。同时也能够学习到相当一部分的有代表意义的与现实结合起来的案例,并且能够通过这些案例,使学生提高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对实践教学材料的合理选择。在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优秀的实践模拟材料,是教学实践的基础。因此,在材料的选取中应注意以下内容:(1)模拟材料要具有公司的代表性,并与实践业务相结合,联系生活例子,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材料内容要新颖,体现最新知识,与时俱进,结合当下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会计专业教师在实践课程的改革中,还需要充分的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可以充分的发挥出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实践案例的教学,以及练习。在实践课程的教授中,高校还可以积极的联系一些大型的公司,与其进行校企合作,以此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直接到企业的会计事务处理部门,进行实践的具体操作,使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艳,穆蕊.现代会计教学方法探索[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xx(6):109-111.

  [2]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财会通讯,20xx(12):81.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2

  一、会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1.教学模式的选择

  当下教育界中颇具争议的两种教学模式分别是生本教育和传统教育。生本教育的优点是学生主观学习意识增强,缺点则是部分教师由此对课堂授课内容的设计不上心,从而影响了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传统教育的优点是教师会将授课内容完整地呈现给学生,缺点就是学生在学习中有惰性,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会计审计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性非常强,专业知识内容严谨而繁多,应该将生本教育和传统教育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如果审计课程一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会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带来困难,但是一味强调传统教育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发挥作用会影响学生长久学习的质量。

  以上审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表明针对审计课程教学内容容量大和教学内容涉及范围广的现状,要提升教师责任感以保证授课质量,从而发挥生本教育的优势;同时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发挥传统教学法的优势以便于将大量教学内容系统有序地传授给学生。

  2.教学计划的告知

  高校课程安排上的特点是非连续性上课,对大学生的授课方式也异于高中生。首先是教材的使用,大学中的教材一般作为参考教材使用,经验丰富的教师有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整个课堂内容的展开,学生仅凭教材是无法做到全面预习和全面复习的;另外,大学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呈现通常有自己的独特安排,因此与教材也不完全一致。其次大学课堂讲课的深入深度低于高中,学生如果想在本专业有所建树,大量的课后学习是不可少的,但是学生由高中的学习习惯过渡到大学的学习模式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指导。因此,审计课程教师在授课之初要对审计课程的整个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告知,与教学联系紧密的高质量的参考书目要呈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面对大容量的审计教学课堂有充分且有效的预习和准备,进而提升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的理解能力。

  例如,对于审计流程这项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将这个流程中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具体工作的先后顺序绘制成流程图表,从图表中学生就可以了解到与之相关的内容还涉及到风险导向涉及模式、金融风险的三级评审计划的制定与调整以及审计工作阶段性的计划。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自主学习时,就会有针对性地阅读学习相关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时的效率和相关性。

  以上的审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教学计划的公开有利于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高效率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这需要审计课程执教教师在学生选课之前,或者开课之后,尽快把自己的教学体系清晰地告知学生以便于师生课堂的更有效交流。

  3.教学内容的补充

  审计课程是会计学领域中的重要课程,审计工作是对会计工作进行检查核查的具体工作。经济体系的变化给金融领域的工作方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全世界金融界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在不断探索中,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要随之更新。

  审计课程教师除了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要将金融界审计工作的时事与学生分享,分析审计工作的现有状况,对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行前瞻性的探讨。通过这样的教学联系实际工作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对学生学习联系工作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时向当前的职业环境靠拢。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补充,是对教材编撰发行流程过长影响学生学习时效性的一种弥补。

  以上审计课程改革实践表明金融时事参与课堂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益,对当下审计案例的分析对教材更新周期相对较长现象能够很好地进行补充,对学生围绕审计课程相关领域知识的扩充更加明确。

  二、会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1.明确审计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为了当下审计课程的教学开展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学龄学生的学习规律,必须要对审计课程执教教师进行生本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的培训,组织教师进集体教学研讨,结合审计专业的`特点融合生本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从而提高审计课程教学的质量。

  2.教学计划明确师生共同研究和学习

  对大学入学学生进行中学到大学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育,明确大学自主性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普及大学课堂授课的方法和特点。授课教师将教学计划清晰而明确地告知学生,使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自己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学计划的制定还需要审计教师将相关领域的知识联系到课程主体上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不断地学习,克服工作惰性,迎接审计课程与战略分析、绩效分析、风险评估、欺诈识别以及持续经营评估等在内的各项拓展技能相关联的教学现实。

  3.结合金融时事补充教学内容

  结合当下金融时事,对有代表性的审计案例进行专业的分析和点评,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审计工作的职业能力要求,同时也了解最新的审计工作法律法规,进而让学生们明确审计工作者应该有的职业道德且了解违背职业道德的严重后果。教学内容的补充需要审计教师对和审计案例进行涉猎和深入剖析,将专业课程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审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等教学内容融进案例中,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从会计审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成果可以看出该专业的改革是审计工作服务基于现代社会金融管理趋势的需要,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符合现代会计审计领域工作的需求同时也符合当下学生的学龄性格特征。因此,会计审计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要进行且要持续根据世界金融和我国经济的变化而不断进行修正,从而使得会计审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发挥出实效性的审计功能。该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思考是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要以敏锐的视角和快速的行动力以及科学的预见性,对审计课程的改革进行与时俱进的修改以适应学生工作与社会需要的对接。

  参考文献:

  [1]刘利.基于国际经验下的中国高校本科审计学教学改革探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xx(01).

  [2]刘克涛.财经类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xx(24).

  [3]姜献群.就业力视阈下高校审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xx(05).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3

  【摘要】在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和社会需求状况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为有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质量水平,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提出了合理建议和对策。

  针对目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我们着手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主要研究“‘双师’为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岗证结合”的课程体系和创建“四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在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应用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分析、处理财务会计业务的应用型、职业型、技术型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动手能力满意度差。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与人才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

  目前的专业课程设置还是以知识为中心,不符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技能”特点,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要及就业市场的变化,灵活性差。课程评价方法还是以知识把握为主,专业技能突出不够,且评价方法单一,学生就业能力没有纳入评价体系,课程评价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1]。

  2、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即便考取了会计师以上职业资格证,获得了“双师”职称,但是不具备双能力,实践技能薄弱,[2]指导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解答不了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复杂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环境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但从其实验室的设备配置情况来看,由于实验经费欠缺等原因,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和学生实验需要。另外,目前高职院校在外建立的实训基地一般都是“友情式”合作,对企业往往只是一种负担,企事业单位一般不愿意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使得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落不到实处,严重影响其实践教学质量。[3]再者,目前的实训基地形式比较单一,软件公司的参与不够,与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和持久。没有一个固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使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策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现有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差,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太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难以达到用人单位要求,就业竞争力不强。笔者认为,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全面推进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更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职业型、技术型人才。

  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

  本专业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会计电算化职业技能,能快速跟踪新技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职业型、技术型复合人才。

  2、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自身一定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实践。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3、改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创新考评机制

  (1)改变教育观念、突出体现“技能核心”的思想

  通过深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摒弃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模式,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实现应用型、职业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提倡互动式和引导式教学方式

  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围绕课程教学大纲与要求,精选教材,收集有针对性的案例,编写教案,选择课程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建立反映知识点、能力点的问题群。授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与案例,达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引导式教学,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独唱”的方式。教师提出与课本知识相关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分析、总结、归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变考核模式,创新考评机制

  理论教学的考试要建立以综合测试、答辩、口试与笔试等方式相结合的新型考试模式,减少传统试卷的比重。实践教学的考核以纸笔理论考试与综合测试相结合的模式,注重过程性教学,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

  4、 改变教学模式,科学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计划中大大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实现“四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1)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单项实训是根据培养目标所需岗位基本技能在不同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某一方面或某项基本技能训练。如 “会计学原理”课程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会计账务处理流程训练。

  综合实训,是在学习几门相关课程后组织的集中实训教学,它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来完成岗位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职业岗位综合运用能力。如开设“会计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

  (2)毕业论文与实践协作综合训练相结合

  实践协作综合实训是对实践教学的总结、提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手段。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将财会专业毕业实践由过去单一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改为撰写毕业论文与实践协作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打造实践性人才演练平台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条件:一建立“会计电算化基础”实训室。二建立“会计软件应用”实训室。三建立“会计工作岗位仿真”实训室。四建立“手工会计及ERP”实训室。

  其次、要建立多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多层次的校企合作。一是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二是和企业合作。三是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这样的校企结合将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的培养人才。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永无止境的。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学环境、条件的改变,改革需要不断地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我们将继续致力于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另一方面将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持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4

  一、实施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原因

  1.1课堂气氛沉闷

  为了更好的解析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它被推行的原因。据本人所知,在数量众多的中等职业学校里,基础会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些校方甚至对非会计专业的班级开设这门课程,其重要性与实用性可见一斑。但获得如此重视的课程在中职学校里究竟表现如何呢?首先从教学气氛来讲,基础会计课堂普遍十分沉闷,学生带入感很低,尽管会计教师声情并茂的为大家讲解会计知识,但学生们给予的反应却很被动,甚至令教师很那判断当前这部分知识学生们有没有听懂,而且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低,课堂整体缺乏活跃,甚至令人昏昏欲睡。会计是一门严谨、精密的课程,也许缺少感性的人文气息,导致了学生们觉得这套课程“没什么意思”,你无法从实用角度让学生转换观念,他们只会接受课程的直观感受。这就是教育改革的原因所在,如果不能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那么这套课程的表现就很难说是成功的。

  1.2教学存在不足

  长期以来,基础会计教学的方式内容都有着许多问题,而真正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教材的相对落后导致了涵盖面低,与实际会计工作有一定差距,在传统《基础会计》教材上,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少,多是一些生硬的理论以及对各项制度的解析,这样的知识很难让学生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会计行业的认知难度。大多数事情都需要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如果不能使学生形成兴趣,那么学习效率便会大幅度降低。传统《基础会计》教材上缺乏生动的案例,其所指出的账簿以及各类凭证有一些已经跟现实脱节,往往企业单位早已不再使用这种凭证和记账方式了,教材涵盖的业务知识不够全面,都是一些复杂的理论,很难找到具有实践价值的内容。当今我国正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且市场环境也为会计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企业单位都希望接受经验丰富的会计师,而当前中职教育显然无法为会计职业化铺平道路、打好基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教材中的技能训练乏善可陈,只有简单的用“练功钞”点钱、制作幼稚的凭证账簿,这根本不能满足就业要求。传统教材让学生们运用古老的方法来实践,把书面记账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练习书面记账固然是好事,但需知现在已经是21世纪,全球都进入了现代化办公模式,如果只让学生了解传统会计学,而不结合“会计电算化”来授课,那么该课程的价值便大打折扣。

  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新思路

  2.1提倡个性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合当下学生思维,所以在基础会计课堂引入个性化教学势在必行。单纯对会计知识以及一系列问题进行讲解很难让人觉得印象深刻,在个性化教学的气氛中,可以为问题营造出真实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认知能力,触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举一个例子,针对“账户格式”这一问题进行讲解时,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公司,让学生去扮演公司中的“职员、会计师”,给予他们虚拟的'资金,设立一些虚拟投入和盈利,为了让公司的账务更为清晰,教师作为“公司负责人”在课堂上向“会计师”们提问,本公司这一周的支出和进账分别为多少呢,公司现在还有多少资金?各位“会计师”你们使用了什么办法记账让本公司的收入和支出更为清晰明了?通过这种情境的模拟来增强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代入感,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进而改善从前沉闷的课堂环境。再举一个例子,讲授“会计平衡等式”这一课题时,以会议模式向大家提出问题,我公司目前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分别为多少,你们认为它们之间具有什么联系?用会议的方式,给予每个人发言的权利,从而改善基础会计课堂中大家不愿意回答问题的情况,这样看上去同学们不是在回答问题,而是在会议上发言,发起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告诉大家具体的答案,以及需要同学们完善的知识。只有让同学们不断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大家对于基础会计课程才能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所以说,个性化教学是改革的关键所在。

  2.2以学生为根本

  由于中职生离开义务教育阶段的时间还很短,对于职业教育需要一定适应时间,为了让学生们快速进入角色,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以人为本,推陈出新,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分析学生心理,尊重学生意志,这样才能让改革取得成功。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应当让改革着眼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少一些沉闷,多一些互动,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加快建设学生们的职业教育认知程度,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充分让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3采用实物教学

  接触职业教育时间较短的中职生,很难对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形成系统认识。为此,想要加强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应用能力,就必须让基础会计教学有一个实质形态,让学生们觉得会计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细节。举例说明,在讲解“会计凭证、报表、账簿”时,可以让学生留心生活中出现的收据、发票、账单、项目明细等一些物品,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拿出一些自己收集的票据,用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讲解,让学生们真切地看到票据在自己面前,并以明确的票据为研究主体,让学生们从中获得知识,并且认为基础会计源于生活,它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满实用性。除此以外,用实物教学的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感觉”,让他们了解会计学,熟悉基础会计知识,甚至找到做会计师的感觉。

  三、结语

  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出符合当下就业环境的高素质人才,是职业教育机构始终需要思考的问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正是为了迎合这一背景,推陈出新,营造更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使教学变得更为立体,更加贴近现实。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5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应用型人才 网络教学 多媒体教学

  摘要:

  ((财务会计》是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财务会计”课程应成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参加国家会计专业资格、职称考试的重要基础。通过把握高职高专教育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其课程的定位、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探讨性意见。

  0引言

  高职高专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定位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人才为目标”。会计专业应培养能从事财务会计实务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财务会计”是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财务会计”课程应成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参加国家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基础。

  由于“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实例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好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同时要重视作业环节,充分体现立信重实践应用的特色。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难点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38个会计准则涉及内容多,知识点多,而在课程不变的情况下,《中级财务会计》该讲什么、如何讲以及怎样将实践和理论合理地结合起来,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的效果如何主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是看理论教学上学生在社会上的考试的通过率(会计从业资格证、职称),二是看就业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近期我校毕业及在校学生来看,两方面都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普遍掌握知识不够理想。其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1.1理论教学方面

  第一,相对于“基础会计学”课程而言,该课程的内容和难度急剧增加,学生一时很难适应;

  第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我国现行颁布的各项会计准则,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修订或颁布,导致了《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缺乏稳定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第三,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存在着欠缺;第四,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注重考试)。

  1.2实践方面

  ①实践课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是“从校园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没有实际从事过会计工作,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只限于书本,这就制约了会计实践课的效果;②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模拟实践教材内容单一,财务软件相对滞后;③实践课的考核不够科学,导致学生对实践课的重视不够;④实践课时比较少,实践室开放程度不够。

  2《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浅见

  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依据会计理论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如果脱离企业,会计就不存在。本人在07,08级会计专业第一学年下半学期完成了《基础会计学》教学之后,布置学生利用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及财务流程等,要求返校后互相交流实践体会。这为学生第二学年的《财务会计》课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本人对《财务会计》教学的浅见。

  2.1《财务会计》课程的改革

  2.1.1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课程的难度和内容的提升,部分学生感觉《中级财务会计》和《基础会计学》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尤其对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一知半解,加之老师在强调课程重要性时,通常也会强调课程的难度,所以学习课程之前,该课程比较难或很难的感觉就已经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因而一旦部分内容没有跟上或比较吃力时,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从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是学好该课程的首要条件。

  2.1.2采用小班授课

  目前由于高校扩招,各校为了整合资源,节约成本,几乎都采用合班课。从教学效果来看,小班课的教学效果要好于合班课。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81%的同学都愿意上小班课。再者小班课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调查中,认为教师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多与学生交流,占被调查人数的58%。 2.1.3提高授课效率,解决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

  新准则的出台,使得《财务会计》需要掌握的内容越来越多,而课时却不断减少,这就造成了课时紧张的局面。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是学不完的,作为教师,应善于从“广而博”的内容中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触类旁通,着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1.4科学合理利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时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同等的时间里加大信息的传输量。多媒体教学一方面给“互动型”学习方法创造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可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授课效率。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作为教学平台,本人在承担《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课余时间上网,就开设了班级公共邮箱,上传课程讲义、作业、考试信息等与学生进行教学方面的沟通,这样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5鼓励学生要做到“勤练”

  多做练习是学习《财务会计》必要手段,也是巩固知识发现问题的主要方法。该课程的应用性极高,而且社会的考试也较多,如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职称及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如果不多做练习,就如盲人摸象,只会听,不会用,所以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勤练。

  2.2《财务会计》实践课程改革

  会计人员是涉足于经济生活,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已成共识。因此要突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会计职业意识。会计模拟实践教学是会计高职高专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1)加大对实践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实践指导水平。实践指导教师应既有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校为此每年暑期都安排教师下基层参加实践活动。这一举措弥补了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的现状,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2)设计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级财务会计》实践比较单一,目前各高职高专的理论课程基本都有完整的体系。但实践教学缺乏一个总体规划,在实际培养中,专业理论课程之间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系统性不强;专业课程中专业技能培养缺少明确的系统性安排。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认知到技能、从技能到综合训练分层次的课程体系。《中级财务会计》及《基础会计学》后开设的课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基础会计学实践》完成认知训练后,中级财务会计实践是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又要为其他的实践课程打好基础。具体的做法是,(中级财务会计实践》课程建立在ERP环境下进行模拟实践。采用用友U8软件,由学生自行选择业务流程,扮演不同角色,单独或分组完成实践任务。((中级财务会计实践》为下一阶段综合实训打好基础。

  (3)严格实践课的考核。由于实践课时的不足,导致学生对实践内容的完成不够完善,从而也放松了对该课程的考核。在不增加实践课时的情况下,严格考核制度,从而提高《中级财务会计》实践的效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首要问题是熟练掌握课程的基本体系、结构和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创新、完善教学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目标。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6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从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来看,各类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都离不开成本会计人才,因此,在国内高校实施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常所讲的成本会计主要是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开展的企业发展总成本的会计核算活动。对于企业而言,其成本大小直接决定了在市场竞争中的实际地位,并对企业运营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有重要参考作用,所以从这一角度而言,企业成本体现出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鉴于这种情况,很多高校都将成本会计列为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专业性与实践性较强且对学生的逻辑系统能力要求较高。就国内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来看,普遍具有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操作的现象,在课堂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开发力度不足,导致很多学生高分低能,所以,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实施改革对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核心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重理论更注重实践

  真正意义上的成本会计专业属于理论与实践要求都较高的复合型专业,所以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同时重视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而从实际现状来看,当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活动少之又少,这直接导致很多学生空有一套完善的理论知识,却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来,很难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起来,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工作难题,进而在工作中逐渐丧失很多良好机会。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体系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实施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和企业管理需要脱离

  从实际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活动时,其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及分配方法等方面,并且使用的教材也是数十年前的老教材,而对于新时代条件下不同企业产品生产环境的差异及生产手段的不同都没有体现,同时也没有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会近些年出现的相关新型思想理念及计算方法,个别教师虽然会提到一些新理念,但也是一带而过。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仅学会很多成本计算公式的内涵及应用,却缺少实际操作机会,更难以体会依据不同生产条件计算产品成本的实践,使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管理需要严重脱离。

  (三)成本会计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并且整体教学效果是由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而决定。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开展适用于实践的理论体系建设,这样才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理论的同时了解其应用于实践的方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从事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以年轻教师居多,这些教师通常是毕业之后直接从教,虽然具有大量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培养出同样情况的学生,导致学生对企业实际生产相关的流程及管理都不了解,缺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四)缺乏实训条件

  国内开设成本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很多,但是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校自身条件有限,特别是资金、场地及师资等条件的欠缺,导致其很难在校内开设相应实训基地,学生无法参与成本会计实训活动。虽然有个别学校有实训基地,但是也仅流于形式,缺少必要的实训设施设备,学生很难通过实训基地完成与企业活动类似的实践活动。另外,很多学校也没有建立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无法在相应企业内为学生寻找实践机会,使学生体验企业成本会计的实际工作内容,这都是造成成本会计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三、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力度进行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实现该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就需要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力度。学校需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现实,成本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最终是要到达实际岗位中去,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他们更快适应工作岗位而展开,同时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快速成长并做出成绩。因此,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合理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证明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综合专业能力。

  (二)改变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使之迎合企业需求

  开展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向企业提供专业性成本会计人才,所以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应以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内容为主,积极与企业沟通,依据其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且结合会计领域的动态开展教学活动,使学校培养出的成本会计人才是最符合企业需要的类型,提高人才与企业的衔接性,确保成本会计人才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并为企业做出贡献。

  (三)强化成本会计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成本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必须保证其师资力量的强大,国内各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强化成本会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该专业师资综合水平,这样才能充分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可以安排成本专业教师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并到相应企业内参观学习,在合适情况下切实参与企业工作,培养自身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鼓励该专业的教师参加校企合作课题,提高他们对成本会计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另外,学校也应该合理利用社会相关资源,定期邀请成本会计学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座,为该专业教师提供技术指导,进一步强化成本会计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

  (四)注重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了确保学生可以同时巩固理论与实践,学校还应该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校内通过成本会计实训室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在校外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安排实习活动,这都可以促进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转变成自身技能,进而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更好地展现自我。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7

  [摘 要]多媒体技术为深化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从提高多媒体会计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出发,提出了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新型会计教学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模式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才能干好。我国会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会计学教科书也多是以理论阐述为主,因此学生在会计技能训练方面一直都不受重视。同时,会计在核算过程中最注重证据,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必须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人手,编制记账凭证,然后登记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基于这样一种集知识、技能、技巧于一体的制度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融人高技术进行教学。

  一、会计课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应当是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开辟一条提高会计课程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知识水平提高的新途径。为了突出会计技能训练的特点和提高技能训练的效果,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图形技术和仿真技术,开发制作模拟会计技能训练并具有教学演示功能和技能操作训练功能的数字多媒体技能训练系统。它包括如下具体设计:

  1.动式技能训练平台设计

  在教学时,提供一个包括会计账务处理、成本计算、支付结算、计算机会计、审计、纳税申报、统计分析等技能的具有交互功能的数字多媒体会计技能训练的教学和训练平台,以方便学生获得各种会计专业技能。

  2.教学媒体制作

  制作多媒体教学光盘,以电影、录像方式动态、直观、形象、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各项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教学光盘可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也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媒体。“训练系统”提供的基于屏幕录像的教学手段,能够真实形象地演示出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获得各种会计业务技能,提高训练效果。

  二、会计课程多媒体教学模式分析

  1.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

  会计学是一门集理论、实践和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内容复杂、图表数据多、操作性强等特点,要求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由于大学生的经验有限,需要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作支撑点。例如,会计工作中应用的多种凭证账表,特别是银行结算凭证几乎是学生从未见过的,而在教学中要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套齐全的上述凭证,一般难以做到。而利用多媒体系统,就可以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等基础资料及各种会计核算程序进行演示,再配以必要的语言进行点评,既生动又形象,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演示知识提纲,概括要点,突出重点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促进者和释惑者。面对新技术的挑战,会计教师必须采取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培养具备高新知识和技能的创造性人才。例如,在讲授某一个理论或知识点时,将这个理论或知识点的要点首先列举出来,打印在电子教案上,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个理论和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从而对后续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轮廓,这一步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重点时要有强调、有提醒,及时引导学生变换思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讲授难点时,要循循善诱,层层分析。在重点、难点问题讲授之后,还有一个融合的问题。这时,我们可利用多媒体将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地演示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来整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

  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优势之一是能够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介信息集成和综合,并可方便地进行操作、编辑、调出、存储、处理和呈现。当然,在注重教学内容表达多样化时,应优化设计各种信息媒介的表达和组合,精心选择,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中级财务会计》是按照6大会计要素所包含的主要项目设计教学内容的,其中资产类介绍了货币资金、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内容,每一部分都独立成章,但是实际经济业务的发生,往往都是混合发生的,每个会计要素之间都存在相互的关联。这样,我们可以将独立的各个知识点加以整合。比较容易混淆的几种业务是: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长期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等,它们分别是处于同一笔业务的两个不同的会计主体。如销贷方与购货方,债权人与债务人,虽然是同一笔业务,但处于不同的主体位置,其概念、处理所用的方法都不同,分别独立成章学习时学生都能理解,两部分学完之后常常混淆。因此,设计电子教案时,要列表归纳,整理联系与区别,辅之以各种综合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4.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使教学内容情境化

  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能模拟会计业务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参与,借助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领会和掌握会计操作实务。例如,银行转账结算方式是会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银行转账结算方式种类繁多,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汇兑、异地托收承付等多种结算方式,每种结算方式都比较复杂。因此,在已往的课堂教学中,单凭教师的口头讲授和文字说明很难讲述清楚,学生的印象也不深刻。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每一种具体的银行结算方式按其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用图形、图像、文字、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使学生对各种结算方式有一个清晰、难忘的印象。此外,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解企业增值税业务核算流程,讲授财务报表的编制等。

  5.利用交互式,设计灵活的对话形式

  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习惯。同时,还可以利用E-mail等在课后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大学会计课程多媒体教学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技术虽然形象、直观、生动,传递的信息量大,能活跃课堂气氛,效率高,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需要引起教师的格外注意,需要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

  1.不要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要始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多媒体技术在会计课程中的应用,使得教学过程新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由于多媒体的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部分学生只注意好奇的、热闹的场面和表面现象,而不去思考会计概念、会计原理的真正意义,这就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未发挥出来。因此,不能只重视多媒体会计教学的演示功能,忽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根据会计现象建立模型的能力。而模型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以观察、实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进行抽象思维,对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从而抽象出模型,然后应用它去发现规律,分析、处理和解决会计问题。但是,目前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会计课教学时,没有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予应有的重视。一些会计现象,虽然有了鲜明生动的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削弱对学生会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学习会计知识、获得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过程,是对会计知识的一种体验过程。没有学生的内在体验,就无法形成会计实务的操作能力。学生要获得会计实务的操作体验,就必须在会计学习过程中进行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多种器官的协调活动。

  2.教师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过程,努力适应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从“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导演者,组织和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研究和评价。采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改革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因为采用多媒体技术,就忽视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教学。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体态语言、教师的'情感调控是任何技术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讲,教师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对学习目标的分析、学习情境的创设、信息资源的提供、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上来。

  3.掌握多媒体课件运用的艺术

  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制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计划,规定每一节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的具体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软件、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如果不实事求是、因课制宜,不加选择地制作使用课件,就会使教学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一般来说,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多媒体课件:一是教学内容是学生必须积累的有典型意义的感性材料,而学生过去又没感知过;二是所讲授的内容比较抽象难懂,不易直接感受、直接理解,需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材料作为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的支撑点;三是讲授内容是教材的重点、难点,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体验,或需要让学生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并长期保存在记忆申的。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恰到好处,切忌滥用、泛用。

  [参考文献]

  [1]樊树鑫,段丽凌.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探讨主体性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20xx,(16).

  [2]袁清.创新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20xx,(16).

  [3]龙薇.创新高校专业课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A].杨胜刚,祝炳奎.中国金融学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xx.

  [4]王沪军.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会计学课教学需注意的问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xx,(2).

  [5]张同.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中应用的利弊分析[J],经济师,20xx,(2).

  [6]罗玉宏.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xx,(3).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8

  管理会计(双语)”作为专业课程关系着人才培养效果,因此,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课程教学质量,应对“管理会计(双语)”进行改革,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结合人才培养需求,贯彻CDIO模式,在CDIO模式导向下,实施个性化教学,提升整体课程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求。本文从CDIO模式现状分析入手,详细阐述了“管理会计(双语)”的改革实践,旨在推动改革计划有序进行。

  CDIO模式是基于“做中学”“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理念衍生而出,有助于实现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而在“管理会计(双语)”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提高对CDIO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在课程内容讲解过程中,以“应用型”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知识操作技能。

  一、CDIO模式现状

  各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对CDIO模式的探究,但会计类课程于CDIO模式理论研究甚少,因而在当前“管理会计(双语)”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各院校在TAFE核心课程,即“管理会计(双语)”的讲解过程中,采用澳方大纲,掌握了国外创新成果,但在课程实际设计过程中,缺少实践环节,忽视了企业实际管理中案例的引入,仅停留于固定公式、答题步骤等内容的讲解中,影响学生对会计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后无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引入CDIO理念,打造良好的课程教学环境,锻炼学生实践应用技能。

  二、CDIO模式视角下“管理会计(双语)”课程改革

  1.改革目标。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管理会计(双语)”教学过程中关注到了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在CDIO模式的导向下针对管理会计(双语)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改革目标如下:

  第一,在“管理会计(双语)”改革过程中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要努力贯彻CDIO模式下的教学任务,同时探索高职会计课程CDIO教学中独特的教学方法,就此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

  第二,在“管理会计(双语)”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改革效果,应针对学生思维方式、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等信息进行调研,然后综合调研结果,设计差异性CDIO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技能应用水平。

  第三,在“管理会计(双语)”改革过程中应由教师向学生阐述CDIO模式的教学特点,并对学生CDIO模式的认知情况进行评价,完善课程教学程序。

  2.改革内容。在CDIO视角下为了完成“管理会计(双语)”课程改革,应注重遵从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在能力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应注重将CDIO模式下教学内容划分为决策、核算、控制、评价4个板块,然后结合课程特点,将职能模块具体至变动成本法模块、本量利分析模块、分批成本法模块、作业成本法模块、存货管理模块、责任会计模块等6个项目,继而在CDIO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启动小组讨论、现场模拟等能力训练方式,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从CDIO模式下教学过程角度来看,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事先明晰理论知识,然后引入企业真实财务案例,同时,完成任务构思→学生分组→计算应用→对比分析等一系列课程学习任务,继而在“做中学”课堂情境中锻炼学生的财务能力。

  第三,从体验教学情境角度来看,在CDIO模式导向下,应在课程教学期间,安排学生进行财务人员的角色扮演,然后分析、决策财务状况,锻炼学生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

  三、“管理会计(双语)”课程改革实践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验证改革效果,以14级会计学生为样本对象,在20xx年2月-20xx年6月期间,对14级会计学生实施CDIO模式教学,并在CDIO模式教学过程中倡导管理会计岗位职业特征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然后,在CDIO实践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达到CDIO模式的最佳应用效果。

  综上可知,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会计人才培养要求,因而在当代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推进“管理会计(双语)”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引入CDIO教学模式,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营造“做中学”教学氛围,重点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财务决策能力等,且运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个性化教学方法,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9

  研究性课程是目前高等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会计理论课程是系统阐述会计基础理论的课程,本文提出通过选择合适的教材、整合和筛选恰当的课程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性教学方法让学生系统学习会计基础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培养创新性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引言

  大学教育的使命是文化的传授、专业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和培养未来的科学研究人员(奥尔特加·加赛特,20xx)。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需要推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而研究性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学专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正所谓“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然而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专业培养方案雷同、课程体系设置相近问题。近几年来,随着会计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各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偏重于会计实务的教学,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各高校纷纷采取措施来增加会计理论课程的开设。据笔者不完全统计,70%左右设有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高校现在已经开设了会计理论课程,但课程名称并不统一,大致可归纳为三类名称:第一类称为会计理论,第二类称为会计理论专题,第三类称为会计理论基础。尽管名称不统一,但是其教学内容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涉及会计基本理论的讲授。根据笔者近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在开设会计理论课程的高校中,有些教师仍然像会计实务课程一样,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我们可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研究性课程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性质

  会计理论课程主要是面向高年级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开设,重点介绍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理论、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理论、会计前沿理论、管理会计理论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探索研究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论文写作以及升学深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它一般设置为选修课,也有高校设置为必修课。通常一周安排2—3课时。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教学目标设置

  对本科生而言,学习专业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习会计理论有助于其对会计实务的理解、分析,并对会计实务进行合理的预测,从而加深对会计实务的掌握,因此开设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不但能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根据这一思路,可将本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为以下几方面:

  1.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巩固已学会计实务知识。学生前期所学的专业课程大多数是实务性课程,包括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通过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到系统的会计基本理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实务后理论,先简后难,不断拓展实务的范围,启发学生探究在其他可能情况下该如何处理类似问题,总结提升理论知识,使学生具有更高的应用会计基本知识的能力和处理现实会计实务的能力。亨德里克森(1992)指出,会计理论是一套逻辑严密的原则,能够使实务工作者、投资者和债务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会计实务,提供评估当前会计实务的概念框架,指导新的实务和程序的建立。可见会计理论对于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训练学生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会计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设计上,可以围绕某一理论专题进行课堂研讨。由教师布置研讨专题内容,再由学生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利用课堂时间由学生来展示其研究成果或观点并展开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献资料向学生介绍会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比如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使得学生在掌握文献资料搜集方法的同时了解会计研究方法,这为今后学生进一步深造或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一定的研究基础。

  3.提升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和实务处理能力。会计理论课程的内容之间逻辑性是非常强的,比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就是一个理论较为严密的逻辑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理论与实务之间有了一个联系的桥梁,据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在学生学习会计理论课程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清晰了,特别是遇到较为新颖的业务,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理论来进行解答。学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专业课程成绩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选取

  (一)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内容

  会计理论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理论主要是指财务会计理论,广义的会计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理论、审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作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可将会计理论按照内容划分为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理论前沿三个部分。

  1.会计基本理论。这部分主要是围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的内容,包括会计目标的内涵及主要观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内涵及国际比较。这部分内容是会计理论的主体内容,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2.会计应用理论。这部分主要是有关会计准则理论的内容,包括会计准则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渊源、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问题、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评定标准问题。这部分内容与现在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协调密切相关,也是各国规范会计实务的主要依据,与当前实际联系紧密。

  3.会计理论前沿研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涌现出的新的会计问题和热点问题,会计理论需要对其做出解释,比如会计行为理论、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碳会计等,这一部分内容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作一定灵活的安排,也可以学术报告的形式来开展教学与研究。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材选取

  教材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参考,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依据,尤其对本科生来讲,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他们的专业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综观国内高校会计本科会计理论课程的教材,下面选择以下几本有影响力的著作:

  1.《会计理论》,葛家澍、杜兴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该著作较早地引进了西方会计理论,并且注重结合中国会计的'实际和作者自身的观点来撰写,创新发展了我国的会计理论,是一本会计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主要内容如上页表1所示。

  2.《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该著作引用、吸收了美国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依照西方会计理论内容和结构撰写,侧重于财务会计理论,其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3.《会计理论》(第四版),魏明海、龚凯颂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该著作按照财务会计理论、成本控制理论和管理会计理论三部分进行撰写,其特点是内容由浅入深,教材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做到及时更新。其主要内容如表3所示。

  根据对三部教材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会计理论相关著作既存在相同或相近的内容,也存在不同之处,作为研究性课程,我们在选择教材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其中一部作为教材,其他相关著作作为教学参考,博采众长,使得学生既能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又能关注当前理论前沿的动态和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发展。

  四、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方法

  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会计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并不断发展。鉴于在讲授会计理论时,学生已经学习完了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实务性课程,因此在讲授会计理论课程时要突出其理论性与研究性,一方面要系统介绍会计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现有的会计实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性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

  在每一章节讲授理论之前,给出简短的案例来引导、启发学生。例如通过安然事件,引出高质量会计准则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以问题导向来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有更为广泛的知识面。

  (二)合作互动式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项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需要讨论的专题,由班级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研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凝练成为研讨小组的观点,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展示。例如在讲授会计准则国际比较这一专题内容时,笔者就把授课班级分成10个小组,每一小组负责某一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情况资料的搜集,然后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教师在他们讲解的基础上对不正确的地方给予纠正,接着再进行国际比较分析,这样使得学生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都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协调也会有更深的理解。合作互动式的教学达到了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共享学习成果的效果。

  (三)名作名篇评析课堂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精品力作或专业权威期刊最新的名作名篇,比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等杂志上发表的会计类论文,由学生事先进行仔细阅读,并且撰写读书笔记,教师再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进行一定的评析,主要围绕论文的选题、论点以及论证方法等几方面展开,这样使得学生对

  会计论文

  相关信息

  试论会计师事务所角度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研究论当前体制下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策略浅谈高校后勤社会化抉择的会计管理问题会计学视角下应对国际反倾销策略刍议等最新浅谈应计制会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有关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改进之我见浅谈会计管理在企业中的发展及应用税务会计需坚守的四条“高压线”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规范的国际比较违约金的税务和会计处理

  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了最新的理论前沿动态和创新观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今后学生的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会计理论课程以研究性课程形式来进行教学是一次尝试,也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实务的变化,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在其课程教学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注重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举一反三,从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0

  一、基础会计课程在非会计专业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不少教师仍照搬高职会计专业本课程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技能为出发点,不分析非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时惯性地将账务处理作为教学重点传授给非专业学生,导致学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做账和做分录的学习,最终却因难度大、兴趣衰减而收效甚微,甚至放弃学习。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初次接触《基础会计》课程时,由于专业差异和对会计的不了解,急需专业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给与其正确的引导。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定位是否精准,直接影响着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基础薄弱、重视不够

  同是基础会计课程,同样的教师,同样零起点的学生,往往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效果较会计专业学生有较大差异,其中原因,值得深思。非会计专业学生对财务知识、会计信息知之甚少,甚至主观认为会计与其所学专业并无联系,以后也不会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学而无用,从思想上就不重视本课程的学习,自然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如若对这种现状听之任之,教师在教学中的安排设计,互动效果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教学失败。

  (三)课时紧张,缺乏后续课程支持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大多只开设一个学期,周课时2节或4节,学期总课时32或48课时,相比较一般专业课的64课时,有限的时间里要使非专业学生对基础会计专业术语深入理解,的确让部分学生感觉吃力。而且很多专业后续基本不再开设其他相关的会计类课程,致使学生学习带着走马观花的想法,缺乏学习动力和后劲。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上述提及的专业,大多是32课时,只有市场营销等个别专业是48课时。后续安排相关课程的只有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了酒店财务管理和休闲管理专业开设了会计报表分析。课时紧张、课程孤立的局面,让会计思维指导学生自身专业学习的作用发挥有限,也使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设计陷入困境。

  (四)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没有结合到各专业特色,教师对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等缺乏必要的了解,选用的会计入门教材和会计专业的入门教材基本一致,所以安排的教学内容也大体一样。专业覆盖面大、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给进入高校后首次遇到会计专业知识的非专业学生不小的压力。教师对账户设置、复式记账、分录处理、凭证账簿等内容讲解过细,反倒因课时有限,到了最后的报表环节匆匆带过,有关财务信息分析内容根本不提。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安排,使得许多非会计专业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认为会计就是编会计分录,忽略了阅读财务信息、分析财务数据等内容,无法实现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来分析本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单一

  会计本身理论性较强,同时受到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制约,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非会计专业本课程的教学中还屡见不鲜。加之在有限的多媒体教室资源分配中,属于公共专业课的基础会计可利用的先进教学手段受限,不能有效充分地运用好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极易出现以黑板和粉笔为载体、以书本为中心的"满堂灌"局面。单一的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手段都无利于调动学生对会计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进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一)优化教师队伍,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者,教师对保证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从观念上改变认为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不是其专业主干课,随便上上就行的想法。端正教学态度,树立爱岗敬业的师德风尚,从自身重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同时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研究所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特色,将教学经验和企业研修实践经验,创新地融汇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研究教学、教法。学院可以从开展优秀课竞赛和师资培训投入方面,给予教师适当的奖励和支持,以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高职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非会计专业的能力教育目标应包括:1.理解本专业的经济业务事项如何在会计核算中表现。2.能通过阅读会计报表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财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状况有一定的评价分析能力。这也就指明了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刻把握这一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并正确引导非会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不需要生产会计信息,而是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具备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达到学以致用。

  (二)提升学习兴趣,实现快乐学习

  非专业学生对基础会计与自身所学专业的关系认识不清,对课程认同度低,加之入门原理比较枯燥,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抓住最佳时机,在学生对课程建立初印象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关键。把握好第一次课,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身边优秀毕业生、创业者实例,谈谈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不同工作岗位往届非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成功案例,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本课程的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还可以拿往届会计专业学生实训的凭证、账簿等实物,给非专业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采用联想启发的方式将会计专业术语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如讲到企业固定资产,就可以联系家庭的房屋、家具、家电;讲到无形资产,就可以联系家庭成员的学历、绝活儿;讲到原材料,就可以联系维持家庭生活的柴米油盐学生对专业术语产生了亲近感,自然就更容易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使学生主动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入快乐学习的状态。

  (三)合理安排课时,因材施教,建立后续课程有效支持

  非会计专业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需求逐渐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一部分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理解力好,甚至想通过努力考取会计岗位准入的敲门砖——会计从业资格证,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越深入学习越觉得困难。最终出现一些人“吃不饱”,而另一些人又“吃不了”的.局面。最好的办法是因材施教,进行同专业分层次教学,对于想学会计、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量增加课时,多讲授会计专业知识,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提供给他们选修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等更多学习会计知识的机会,建立后续课程有效的支持,给他们创造取得第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条件。对理解力有限、学习吃力的学生,教师则可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减少理论学习,增加动手技能的训练,满足岗位认知要求。总之,教师应从“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出发,合理安排,使学生各取所需。

  (四)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非会计专业应区别于会计专业,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形成教学特色。会计教师在了解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等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针对专业需求,合理地整合添加设计与其专业相关的行业处理特色的会计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也不应该再放在如何进行会计核算的内容上,而是要让学生熟悉基础地位的会计规范,着重分析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增强学生借助会计信息来分析本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尝试打破传统章节结构,设计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模块一:解析会计学基础原理。介绍会计基本前提的工作规则后,直接进入六大会计要素,解释各要素间的勾稽关系,引出两大会计等式,提前引入以六大要素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模块二:简要掌握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全世界通用的记账方法,要理解会计实务,必须明白借贷记账法。本着“够用”原则,将初学者认为非常难学的借贷符号结合不同会计科目的变化部分进行简化教学,围绕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等环节做基本的业务介绍。模块三:凭证、账簿技能模块。让学生着重理解凭证、账簿的处理流程,以及其与报表编制之间的关系。运用实务票据加操作业务案例的形式,让学生生动形象地认识会计岗位实操技巧。模块四:把握财务报表分析。首先是财务报表编制,注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主表结构的把握;其次是财务报表分析,通过报表案例展示,介绍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如何利用会计信息的思考。

  (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较为活跃,同时基础会计课程既有原理方法又有实操分析的特点,要促进学生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提高,教师可灵活采用案例教学、联想启发、互动讨论、情境教学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知识技能点,灵活配合运用,实现“学教做一体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图文并茂,高效、快速的展示案例资料,凭证、账簿实物,报表信息数据,把抽象的会计理论、经济热点融入课件,使课堂教学变得直观易理解,确保课堂信息量的充实,最终达到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率和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1

  【摘 要】 课程是专业的基本单元,是专业建设的“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及其体系设计是一门课程建设的基础,而如何进行设计,则取决于支撑专业建设目标的课程教学目标,所以,进行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而按照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模式是核心;按照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化、动态化、网络化的教材体系是载体;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过程考核体系的建立是导向。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 过程考核

  一、构建以“夯实专业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目标

  以专业建设目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以“夯实专业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大众化教育环境下的大学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依据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上海电机学院(下文简称“我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注重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的专业建设目标,确定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包括:一是人才层次定位——是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是职业岗位定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实务工作;三是知识结构定位——在复杂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职业岗位定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四是素质能力定位——应变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须具有的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按照技术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思维”(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会计学原理与实务》课程组根据这门课程作为财务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病:一是在教学内容安排的顺序上,注重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能力的培养;二是在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运用上,注重单一的课堂教学和统一性,忽视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学生的差异性;三是在课程教学内容掌握的考核上,注重知识记忆性和最后结果的测试,忽视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考核。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支撑专业培养定位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和教育理念落后于大众化教育下的教育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要求。所以,我校将“夯实专业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作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

  二、构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以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会计学原理》课程作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这是会计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其次,大众化教育环境下的会计本科教育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各项知识的复合、渗透与有效掌握,如何让学生逐渐进入会计学课程的学习角色,如何使学生适应会计学课程的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会计学的知识殿堂。《会计学原理》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是至关重要的.。

  (一)按照课程教学目标服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原则,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笔者根据多年《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体会将《会计学原理》课程定名为《会计学原理与实务》,从一线实际岗位会计人员所需的会计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出发,结合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学科特点,遵循由浅入深、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激发兴趣到自主学习的原则,以知识、能力模块化的方式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重组为5个教学单元模块,构建了以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为模块的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1.会计学习入门。从介绍会计与会计职业开始,通过认识和填制原始凭证、认识会计账簿和科目、阅读财务报表等内容,引导学生进入会计学的知识殿堂,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思维方式与职业操守。包括:会计的初步认识与简单应用、资产负债表要素和利润表要素的介绍,拉近学生与学习会计的“距离”。

  2.复式记账及简单应用。从介绍单式记账及其缺陷入手,引入复式记账产生的背景及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内容,通过一个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活动阐述会计对象并加深对复式记账法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内容即会计记录、会计系统和商业语言的书面报告的讲授进行必要的资料准备。包括:复式记账之基础与核心——账户与借贷记账法、账户与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以制造业经济活动为例。

  3.会计记录系统。从会计工作的源头会计凭证入手,介绍会计数据的产生过程和会计业务流程,主要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包括:会计事项的载体与初步整理——会计凭证、会计事项的进一步整理与信息存储——会计账簿、会计系统之整合与流程——账务处理程序、账户运用规律之总结——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4.商业语言的书面报告。从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结合入手,阐述基本财务报表的编制前提和编制方法,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三类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包括:会计系统之控制——内部控制和财产清查、会计系统的“产品”与信息输出——基本会计报表。

  5.会计实践的总结和凝练。让学生在掌握会计方法和会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主要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会计规范体系,明确会计是怎样一种活动,其产生与发展的动因是什么,并对会计学科分支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对会计的性质→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程序→会计方法→会计规范体系这一会计理论结构建立起初步的概念。

  (二)适应大众化教育的特点,满足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课程教学模式

  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通过感性认识的入门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在讲授“会计知识入门”模块和“会计记录与会计系统”模块时,采用了“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观看有关凭证、账簿等实践活动,认识“账为何物”,使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开始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在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通过专项试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账从何来”。

  2.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提炼和总结,通过理性认识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深入学习。笔者在讲授“复式记账及简单应用”模块和“商业语言的书面报告”模块时,则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包括参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流程、资金运动过程、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实践活动,清楚“账有何用”,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三、构建立体化、动态化、网络化的教材体系

  按照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构建立体化、动态化、网络化的教材体系。教材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配合教学内容重组与完善,《会计学原理与实务》课程组在20xx年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3本教材。同时还编写了《会计学原理与实务案例分析集》并开发了一套“网络版会计仿真情景模拟操作”系统。

  (一)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基础会计》主教材

  该教材以简单的经济学常识和实际生活中大家喜闻乐见的事例、案例引导学生入门,以最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基本构成和作用为切入点,逐步讲授会计循环,以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种教材体系和内容的安排,让初学者不至于一开始就因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如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目标、会计原则等枯燥的会计理论而对会计学丧失兴趣或产生畏惧心理。

  (二)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基础会计专项实习与习题集》和校内印刷的《会计学原理与实务案例分析集》辅助教材

  以此配合《基础会计》主教材的有关教学内容,随着教学进程通过案例分析、每章小结、研讨交流、模块测试、专项试验等形式,满足了模块化的“循序渐进,边讲边练”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习》辅助教材

  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系统,在学习完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并掌握会计循环系统的各个环节和各种会计方法后,通过对一个企业一个月完整的业务模拟操作,不仅使学生对会计循环系统的各个环节和各种会计方法有了一个连续的、完整的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大量的会计业务操作,达到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会计意识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财务会计学》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开发了“网络会计仿真情景模拟操作”系统

  网络会计仿真情景模拟操作,角色转换掌握企业经营业务流程。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会计业务在企业整个经营环境下的流程,使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企业和工作岗位并进入工作状态,《会计学原理与实务》课程组开发了一套以掌握会计业务流程为主的“网络会计仿真情景模拟操作”系统,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和业务性质,确定几个虚拟角色并给定相应的工作空间,定出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并制定其工作流程,对一个企业的会计业务按照实际工作中的流程进行网络化账务处理。该系统既可以由一个学生模拟多个角色,按照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根据会计业务的要求,不断切换角色完成,也可以由几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校内会计情景模拟实验室完成。前一种操作方式有利于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去完成;后一种操作方式,更加逼近实际,并有利于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四、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过程考核体系

  以综合运用能力为考核重点,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过程考核体系。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实际上是教与学的指挥棒,它将直接引导教师如何去教和学生如何去学的方向。目前,学生厌学除教学内容不实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外,恐怕课程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机制不科学、不合理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过程考核体系。

  (一)在考核内容上理论与实践并重

  为达到培养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之目的,应减少知识记忆性的考核,增加通过综合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来考核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通过实际操作来考核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在考核方式上过程重于结果

  为避免期末突击并一次考试定终身带来的知识掌握不扎实和缺乏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弊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不懈努力,以上述教学内容考核改革为基础,改革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平时作业(习题、专项模拟实训、案例)、单元模块和学期综合分三部分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并分块加总确定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三)在考核机制上,增设模块考试门槛

  首先,保证学习过程,作业完成率必须达到80%,否则取消其参加模块考试和学期末综合考试的资格;其次,作为重视能力培养的保证,在模块考试前采用实地考评并通过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否则取消其参加模块考试和学期末综合考试资格。●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占国.以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打造精品课程。会计之友,20xx,(12).

  [2] 夏建国.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xx,(7).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2

  对于会计电算化而言,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以计算机为主,在电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得到充分性的发展,这种技术形式主要是将财会类的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形式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优化的技术发展形式。与此同时,在整个技术形式的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在根本意义上提高技术的应用形式,就应该建立优化的教学改革模式,从而为整个教学事业的发展及建立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一、现阶段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单调

  在现阶段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单调性的问题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方面:首先,在整个会计点算化的教学过程中,其基本的教学形式相对较为单一,在课程内容的建立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例如,市场形式的内容选择、通用化的技术形式等。而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忽视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以及工资子系统的课程讲解过程中,会忽视对应付以及应收子系统等内容的学习,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从事相关专业工作之后,很难适应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在课程内容演示的过程中,在与实际问题进行连接的过程中,会过多的采用单机版财务管理软件,从而使学生很难及时准确的使用多用户的财务管理软件。其次,在整个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实践性的教材形式而言,其随意化相对较强,很多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课程内容讲解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从而为学生们实践性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及发展产生了制约性的影响。

  (二)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弱

  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模式而言,在整个课程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的专业性不高,而整个专业对于这种教学形式的要求,不仅要求专业的讲师具备完整性的财务知识、专业化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要求相关教师掌握过硬的课程讲解能力。但是在实践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会计理论的知识讲解能力以及网络化的技术应用形式,频率较高,从而导致很多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首先,是财务知识的课程讲解的知识体系更新较慢,知识较为片面化,不能及时解决课程讲解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对基本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们的全面性发展。其次,在实践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的内容形式相对较少,专业的'技术操作能力也应该得到全面性的提高,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很难激发出来,给学生们实践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优化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改革

  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形式而言,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综合性的技术型人才,因此,整个教学环境的建立应该以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教学理论以及系统化的软件操作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从而为会计电算化中会计信息的优化,以及专业技术形式的建立提供充分性的保证。而且,对于专业的技术院校而言,在整个课程内容的建立过程中,应该明确基本的教学目标,专业教师应该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提供充分性的保证。与此同时,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形式的实践性发展,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己主动的学习优化基本的实践能力,而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建立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对专业科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专业技术的操作能力

  对于高职院校中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形式而言,在课程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化的教学形式,实现动态化以及财务信息的技术教学形式。通过多样性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可以在根本意义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最基本的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以此同时,在课程内容讲解的过程中,也应该及时柘宽财务软件的基本范围,可以让学生进行多种软件形式的对比,使学生在不同软件形式了解的过程中,掌握多种技术的应用形式,优化软件的设计理念,规范基本的课程内容学习形式,从而提高专业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最后,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建立过程中,要优化基本的实践课程教材,在整个内容选择的过程中不仅要包括计算机串计课程、内部的控制以及网络知识内容,还应该包括基本信息的数据管理及维护,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保证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综合性运用,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建立过程中,应该逐渐优化专业教师的整体性素质。首先,对于专业的教师而言,应该掌握最基本的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也应该掌握网络技术的操作能力,将现代化工具的操作形式以及教学资源作为丰富性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们进行有效性的引导。其次,相关院校应该对专业教师进行定期的课程内容培训,建立优化的培训理念,更新学校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教学理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发展理念,从而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最后,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办学的过程中应该聘请高素质、有经验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人员,从而带动其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化技能的发展,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提高高职院校的基本教学理念,以及优化人才的全面性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渐优化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们的专业化素质,使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优化基本的技术应用理念。通过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专业的教师而言,应该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及时进行知识系统的更新,跟上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本理论,从而为学生们的全面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3

  独立学院定位于应用技术型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本会计是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能力,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操作型课程,熟练掌握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技能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上岗非常有利。但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掌握程度并不十分理想。传统的教学方法产生了瓶颈,教学改革就刻不容缓了。

  一、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实践性强

  成本会计课程的实践性强,培养目标明确,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成本核算的技能,包括企业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核算的程序、要点,在核算的基础上尝试对企业的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评,即成本管理。在企业中有成本会计岗与这门课对应。

  (二)系统性强,知识点多

  成本会计课程的系统性非常强,以品种法的计算为例,品种法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归集分配以及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内容体系大,知识点多,而每一类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又自成一个核算系统,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里包含五种分配方法,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费用的分配包含七种分配方法,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每个环节的学时较长,边学边忘,陷入各种计算当中,难以把所有的知识串联起来内化成自己的一套核算体系,到期末复习时,部分学生就反应这门课难度大,表格多、公式多、方法多、计算多,脑中一团乱麻,全是琐碎和零散的知识点。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不能根据有机的生产过程对应有序的生产工序成本核算,只能生硬地去记一个个小计算的要点,混淆方法、张冠李戴时有发生。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困境

  (一)教材陈旧

  目前没有面向独立学院学生的成本会计教材,教师要么选用本科教材,要么选用高职院校的教材,而无论是哪类教材体系都十分相似,内容重复较多,虽历经多次修订,整体风格和上世纪90年代的教材别无二致,仍旧用简单的例题介绍核算原理,整本书都是抽象的A公司、B公司,原材料甲乙丙,老师讲起来费劲,学生听起来也枯燥,而考核方式多以计算为主。学生学不到如何把企业的经济业务翻译为会计语言,把企业发生的各项支出分类为成本、费用,毕业入职后还需较长时间才能胜任成本会计的工作。

  (二)教学方式落后

  成本会计的教学多以传统讲授为主,PPT课件+板书的形式居多,核算方法的演示常常涉及多个成本的总账和明细账以及多张费用的分配表,PPT一次只能展示一张表,频繁地切换图表、搜索数据,学生感觉疲惫,精神难以集中[1],效果不佳,而PPT不易展示的演算过程,老师时常需要板书来补充,板书的速度慢,一节课往往只能讲一个方法,课时有限,板书太多会影响教学进度。

  (三)实训条件差

  成本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它需要学生在学习原理方法的同时进行顶岗实习,独立学院难以安排所有的学生都去实习,所以大部分的独立学院都会用实训来代替实习,但是一来学校实训条件差[2],没有专门的实训实验室,大多是在教室里做手工账,二来实训材料比较陈旧,多是假设一个企业,把需要掌握的核算体系整合成一个大型的计算综合题,对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三来实训的老师多没有企业实践的经验,无法提升实训的效果[3]。

  (四)重核算轻管理

  成本会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核算的实际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成本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由于成本管理和企业联系更紧密,课堂难以企及,而管理能力的考核也比较困难,使得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淡化了管理这一部分的内容,这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播放生产录像、邀请企业人员讲座,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不同企业的生产流程差别很大,学生难以去多家不同种类的公司实习。学院可以多争取校企合作,安排老师去公司实践、交流,通过搜集和播放各种不同类型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视频资料,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清单步骤和多步骤生产,大量大批和小批单件的生产,作者曾在课间播放过水泥、牛仔裤、方便面、汽车等的生产过程,学生兴趣很大,对生产类型的划分掌握很快。另外,学院可以请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来院给学生讲座,分享经验体会,也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学生只聚焦中间的生产过程,忽略上游的研发、采购和下游的质量检测、销售;只知道企业自己生产加工,不知道还有OEM代工的方式,通过交流可以让学生眼界开阔,更贴近真实的企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的实用性。

  (二)制作视频微课解读重难点

  成本会计重难点内容如板书会占用很多课时,经常一块黑板还演示不完一个例题,老师辛苦,学生还容易走神,学生对基础会计的掌握程度不同,听课质量有高有低,经常有同学下课表示没弄明白,希望老师再讲一遍。针对这些重难点,老师可以提前录制一些5到15分钟左右的小视频,发到学生群里面,课前预习,提升上课的效果,课后还可以反复的看,和同学讨论,消化巩固。

  (三)与企业合作改进仿真的实训教材

  独立学院会计老师大多没有做会计的经历,也没有企业的资源,而成本数据是企业的核心秘密,老师很难获取[4]。目前接地气的实训教材不多,这需要依托学院的力量,寻找合作的企业,让老师和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共同合作,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模拟企业的产品种类、名称、生产工艺流程,原始凭证和费用分配等核算内容,将成本数据进行一定的修改(保护企业的成本秘密),全景模拟现实中的财务环境,开发出逼真的'实训教材,让学生不仅会核算,还要思考成本如何形成、如何控制,成本会计人员如何与其他岗位的员工沟通。如果可能,实训最好能与财务管理的内容结合起来,如一家企业原先只生产一种产品,成功申请上新三板之后,老板想向主板进发,针对企业产品少、抗風险能力差的短板,开始开发新产品,一边采购设备,扩建车间,进行批量化生产的准备,一边寻找代工,先让产品尽快上市回收资金,这里涉及到筹资、融资、研发、代工等多个环节,内容更加丰富。

  (四)增加案例分析,提升成本管理意识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大部分同学毕业后的去向是企业,由于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困难,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微薄,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前文述及成本管理的能力不易卷面考核,但因为不易考核就从教学中抹去违背了教育的初衷。针对这个问题,建议增加学生小组案例分析的环节,让各小组在成本管理突出的公司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环节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如小米、乐视、富士康等,最后以PPT或视频等形式进行分享,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最后根据每个同学在案例分析中的分工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样既能丰富考核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科学全面的评价,又能让学生领悟到进入企业后,正确无误的核算只是第一步,更要做有心人,多分析、多学习,尝试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成本管理的探索,迅速提升自己,早日成为一个高级的财务管理者。

  参考文献:

  [1]李明伟.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教育,20xx,8(4):122-123.

  [2]罗丽萍,蒋红芸.成本会计课程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效果探讨[J].教育观察,20xx,(1):126-128.

  [3]张林,张莉,项义军.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xx,(5):173-175.

  [4]赵大勇.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改革思路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24(13):149-150.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4

  【摘要】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是基本而又重要的课程。本文通过对于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将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慕课教学模式融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整合互联网会计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并对其将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慕课;基础会计;会计教学改革

  一、慕课概述慕课

  (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缩写,其在美国等国家发展日渐成熟并且广泛流行后,也终于逐渐为国内学习人群所认可和推崇。国外对慕课学习方法的研究开始较早,研究内容较全面。国外学者对慕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多从改革会计课程的学习理念、完善在线课程观看和交流的平台,并且通过对于慕课学习者学习习性的调查分析完善慕课的课程设计和开发;国内关于将“慕课”融汇在会计教育工作中的方法以及意义,最早从20xx年开始有学者予以关注,并发现慕课拥有资源广泛、学习时间灵活,经济成本低廉等优点。20xx年以后,随着网络学习方式的走红,以及慕课推广的成功,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逐渐接纳这一新兴的教学、学习方法,对其研究也更加深入,不仅仅是研究慕课对于某一门学科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教学方法和效果的促进,也将慕课和云端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方法相联系。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原从事会计工作取得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是高职高专院校财会类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石。本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课程的学习效果。学生多在入校第一学期就开始学习本课程,这个时候学生离开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进入职业教育阶段,面对众多的课程以及从未涉猎的专业课程,学生常常手足无措,学习起来也没有目标和方向感。而大学阶段的教学模式有是较为宽松和自由,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如果有问题很难及时和老师交流解决,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老师多采用讲授法来进行课堂教学。老师照书讲课,学生被动听课,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听的累,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主动思考;老师讲的累,在有限的课时里也很难进行更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的课堂活动。最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授课,学生不分学习水平的高低均按照同一个标准和进程进行学习,接收快的同学学习起来没有新鲜感,容易丧失学习的趣味性;接收慢的同学则很难得到有效的照顾,从一次课听不懂到次次课听不懂,久而久之产生挫败感,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三、《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把慕课这种日趋成熟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将先进的在线课程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兼顾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将有限的课堂时间还给师生用于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可以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采用更多如项目法、目标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以知识点为单位、整合慕课资源

  传统教学中,学习内容以章节为单元,学习时间以课时为划分,高职学生很难集中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分心,产生畏难情趣,影响学习效果。慕课教学法以知识点为核心,每一个视频短则五六分钟,长约半个小时,仅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由于慕课教学法以知识点为核心,打撒了原有的课程体系,为了弥补知识点分散学习所造成的学生学习整体性不强的短板,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采用流程图、逻辑树或者模块序号的方式表明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单独知识点和全书整体内容的关系以及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二)分层次教学、建立教学新体系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面对全班四五十个学生,在紧张的教学进度中,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很难对每一个学生答疑解惑。通过慕课的引进,将知识点的学习放在课堂之外,老师只需要设定最后的学习期限,督促后进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其他能力的培养上。教师通过对于不同学生学习进度的查看和把握,可以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已经学习和即将学习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帮助学生将分散的知识再加工为统一的整体,建立学生的逻辑体系。同时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答疑和辅导,能够更加完善的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提供多种选择、变被动为主动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于授课老师、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没得选择,老师教的好坏全凭教师的能力,学生缺乏选择的权利,也就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慕课教学法的引进,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如可以提供更多老师的教学课程,供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和教学方法。基础弱的学生可以选择多听老师视频讲解,避免了老师一遍过学生仍然懵懂的尴尬局面。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多做练习,提高自身的实操水平。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认同感和主人翁的认知,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困难分析与对策

  基于网络的慕课教学法消弭了空间与时间的差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成为高校教学的一大发展趋势。然而顺应时代发展建立慕课教学模式依然有着许多亟待挑战的困难需要我们去解决。

  (一)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慕课教学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互联网上拥有大量的教学视频可供选择,这是慕课教学的优势,也是其劣势。网络视频质量参差不急,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粗存进,筛选符合教学要求的优质视频建立教学资源库,供学生学习。资源库需要紧跟政策导向,不仅仅包括基础知识点的解析,也包括对于新政策、新要求所涉及知识点的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库中的视频包括三大来源:第一是对于网络视频的搜集整理;第二是对于已有视频按照教学进度和要求进行重新剪辑和制作,使其符合教学要求;第三是教师根据已有资源库的内容,自行制作的教学视频,主要用于补充和重点知识点的强调。

  (二)学习进度监督与考核

  慕课教学法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度,对于学生学习进度的管理要求也更加严格。一部分后进学生可能存在疏于学习,或者虚报进度,滥竽充数的可能,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管,避免学生荒废学业,也是教师需要解决的困难之一。采用慕课教学法,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监管:第一,对于教学进度的监管;第二,在每一个知识点后设立习题,通过对于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有效学习进度;第三,通过阶段性测试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与督促。通过对于教学进度的监管,也是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动态考核。对于学生每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再结合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总体评价,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与课程成绩有效的结合起来,使课程的评价体系更加全面、系统。

  五、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先进的慕课模式弥补了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和单一网络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会计专业教学的因材施教。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积累慕课教学经验,完善慕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场竞争力,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凤麟.高校会计教学MOOC模式及其发展建议[J].财会通讯,20xx(7).

  [2]黄浩.基于“慕课”视角下的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及评价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xx(6).

  [3]张艳婷.基于MOOC的高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以“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为例[J].教育探索,20xx(4).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5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行各业都需要通过会计工作实施等各项管理职能。许多高校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学生普遍学校会计的兴趣不高,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就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国贸专业 会计学 实证研究 教学改革

  一、会计学课程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角色定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读懂会计报表、根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是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此,我国将会计学列为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非会计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国贸专业学生来说,其培养目标与会计专业学生是不同的。国贸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则要求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基本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国贸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重点放在对外贸易业务上,因此对其开设会计学课程的目的应该是“懂会计”,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而非“做会计”。即会计学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能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会计核算方法,了解会计信息的编报,能解读有关财务报表,建立会计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理念,具备应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常见的问题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文借助于问卷调查,探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调查的对象为湘南学院经济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及教师。问卷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调查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及学习目的;二是调查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满意程度,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满意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9份,回收率84.5%。

  (二)调查结果统计情况

  1.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及学习目的的统计分析。

  表1 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及学习目的调查统计情况

  从表1的结果显示: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是不了解会计学的,但并不影响大多数学生对会计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也认为很有必要开设该课程。结果还显示,很多学生不了解国贸专业与会计学的关系,因此,这就要求应课教师掌握国贸专业的一些学科知识,并在开始时,介绍一些国贸专业与会计学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知道会计学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不想成为会计从业人员,这与对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2.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调查统计情况。从表2的结果显示:对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教学手段比较传统。但学生更多喜欢案例教学,喜欢老师与学生互动,喜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可能也是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国贸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程度。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看,大部分学生对会计学课程是感兴趣的,仍然有高达17%的同学学习兴趣不高,他们认为:我学的是国贸专业,将来不做会计,“我为什么要学习会计?”、“学习会计这门课有什么好处?”、“学习会计可解决什么问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2.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合理。目前会计教师对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认识模糊,对会计知识与国贸专业的内在联系也认识不清,以至于教学内容安排也不合理,他们认为,只需要像教授会计专业学生那样,从会计的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再到如何登记账簿,如何编制财务报告等。像这些抽象概念、复杂的帐户对应关系容易引起国贸专业学生的抵触情绪。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在了如何“做会计”上,而财务报告这一部分内容所用的时间有限,也没报表分析的内容。由于国贸专业学生是会计息的使用者,而非生产者。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是与国贸专业学生对会计知识的需求不相符合。

  3.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失当。通过对会计老师的访问,大部分会计学教学现在仍然是“粉笔+黑板”,其优点可以对学生不懂或疑难的地方通过板书进行说明,缺点是难对会计核算图、账表、实物等内容做详细介绍。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有91%的`同学认同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会计本身是一门技术性比较强的学科,且具有高技巧的操作性。然而现大多学校针对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一味“填鸭式”灌输会计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实际案例较少,且没有安排实践操作课时,使学生感到会计高深莫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三、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特性的改革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高低是决定学生主动学习还是被迫学习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学习效果好坏的核心。因此,教师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白国贸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为什么要开设《会计学》这门基础课,并让学生意识到在一个外贸企业里工作,看懂财务报告对自己将来的工作会有多大的帮助,使他们明白只有在掌握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后,才能创造性地应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才能成为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国际商务高级专门人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把会计知识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和热点问题相联系,让学生感悟到会计问题在日常生活的存在和学习会计知识的实用性,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本次课结束后,出一些与下次课的内容相关联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等到下次课开始是要求学生回答。这样可激发学生的答疑兴趣,并产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

  (二)明确教学目的,优化教学内容

  会计的目标是为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企业管理者,应具备运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和决策的能力。所以说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人才。因此只有将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育目标与会计学专业教育目标区分开来才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有别于会计专业课程,满足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需要。

  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国贸专业的专业特点,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笔者认为,对国贸专业应设置两门会计必修课,即《会计基础》和《外贸会计》。《会计基础》课程应该是《会计学原理》和《初级会计学》的结合,从而形成《会计基础》课程。其内容具体应包括:第一章绪论:介绍会计的概念、特点,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等会计基本知识。第二章会计循环:介绍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试算平衡、结账进行介绍,使学生初步熟悉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第三章结合专业特点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从国贸专业的特点出发,介绍用借贷记账法对各行业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第四章财务报表及分析: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使学生加深对各种会计报表的认识。着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分析三大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使学生树立会计报表分析整体性、综合性的观念,在理解财务报告编制的基础上,看懂各大企业的会计报表。

  (三)改进会计学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由“黑板+粉笔”转变为“案例+多媒体+板书”。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加入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集声音、画面、文字等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和理解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编制程序和方法以及如何分析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具体的经营决策,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演算时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发挥,具有多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可以达到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效果。也一定避免运用屏幕替代板书,并不代表真正的多媒体,这种方式在授课时无法与学生进行交流,难以掌握教学动态,仍不能根本改变灌输式教学。

  2.财务报告导入式教学法+案例教学。首先,在会计学课程开始时首先以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某一外贸企业主要的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简单介绍会计报表的及附注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会计的目标是提供经济信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决策提供依据,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载体,让学习了解财务报告在会计学中的核心地位,理解会计与他们专业的关系。接下来介绍会计报表编制原则及理论依据,包括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会计理论。

  其次,概述各个报表项目(即会计科目)的含义、及确认与计量。并阐述各个报表项目与会计要素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确会计报表项目所表示的经济含义。

  再次,给出一个企业某一期间的实际发生业务,并进行借贷复式记账后,教授学生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完成账簿的登记,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老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评,让学习深入了解会计报表的形成过程,加强对报表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最后,是会计报表分析,重点介绍会计报表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时也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重点地进行某些内容的分析,更好地满足其专业需要,提高运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

  (四)优化会计学教学师资队伍

  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所培养的学生的能力。随着新的准则体系的出台,对会计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知识跨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但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更新,不断充实自己,而且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了解相关学科的内容,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但同时,对于国贸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会计教师,还必须必须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针对这些情况,高校应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走出校门,用一定的经费支持教师进修学习。学校还可以派送教师到涉外的企事业单位直接参与企业会计核算,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华芳,万文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基于华中农业大学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20xx年1月(上)

  [2]邓尚华,龚建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 会计之友.20xx 年第2期

  [3]刘晓英.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需求分析及改革设想.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年

  [4]张臻.财务报告导入式——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xx年2月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4篇01-11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建议论文10-13

新时期《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体会10-10

教学改革的培训心得03-31

会计毕业论文的致谢词05-21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论文05-21

教学改革工作方案01-25

会计论文致谢(通用6篇)05-19

语文教学法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论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