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地理教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地理教学论文1
摘要:在新一轮课改中提出的核心素养概念,对初中地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教学必须注重能力和品格的培养,讲究利用有限的时间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文章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常见教法为例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应对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和品格,能够持续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适应其一生所生存的社会,这种能力和品格就应当是抽象的、可指导解决众多问题、处理很多事情的思想、方法,教师都知道,这些非具体的内容是需要化为具体并假以时日才能为学生所内化的。初中地理的核心素养包括地图的判读能力、区域的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谐人地关系的观念、发现地理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容不比其他学科少,但时间不多,每周只有两节课,这更需要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因此,教师掌握各种规律作延伸,采用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等,就成为课堂上的必然。常规的教学环节则常常蕴含着很多可供挖掘的培养机会,所以探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并深入研究其在实际运用中的技巧与效果,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一、鼓励花式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教师的共识。初中地理虽然课时少,但内容不多也简单,若能推动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是很有用的,因此我十分注重这一学习方法。根据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特点,我采用榜样法、活动法、分散法等进行示范和推动。例如,我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各种学习方法,把文字有趣有用的,按照原文读给大家听;或把既视感强的内容做成视频放给学生看;再把效果不错的、自己也有心得的,整合后介绍给大家。比如“复习黄河,你想象自己从源头巴颜喀拉山脉,乘一条小船出发,两岸长满了绿油油的青稞、豌豆,山坡上有奔跑的藏山羊,有低头吃草的牦牛,为啥呢?因为人家海拔高啊,很快顺流而下来到了一片‘桃花源’,那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会我掉下一个瀑布,一会掉下一个瀑布……”这是原文介绍的。又如整理了一下某位老师的经验:如果要梳理各地的相关地理知识,可以对照地图,首先按照气候条件进行划分,区分常规的和特殊的进行排列,这样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了,又比单纯地看文字记忆印象更深。当然,这样的介绍并非最终目的,主要还是想鼓励学生们,以模仿继而创新的方法,从多个渠道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能让自己学得轻松的方法。所以我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多以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提供能吸引他们高质量完成的兴趣点,且每次安排的量都不会大,一定限于他们能接受的范围内。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时,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其中一个是“了解中国地势的特点,认识它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接着,我让学生课后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乡在中国地势图上的位置,并说说这一地势对家乡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这既能帮助学生读图和认知区域,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过程。
二、注重质量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有鼓励学生向每天相处时间最长的同学寻求及时的帮助,解决问题,符合学习及时性特点;另一方面也寄托着教师能以小团体的形式,带动好学上进、主动多思的班级学习风气的希望。但要让这种方法运行起来并不容易,教师要做好花费一定时间的心理准备,这对于每周只有两节的地理课是比较奢侈的,但考虑到一般在新生入学不久,摸清学生情况后就可以开始了,初期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四人一组交流时,虽然说了交流的内容,就是将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可很多学生就一句话“没问题。”我说:“如果没问题我就问了。”问题一出口,我就感觉到自己对学生的逼迫,当他们急忙回答“不不不不”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必须改变方式,给他们更具体的指导,于是我告诉他们:“如果先做‘同步练习’,或者‘课课通’,把其中不会做的提出来,就是最好的问题;还有在看教材的过程中,放慢一点速度,不要一晃而过,那么其中就可能会有一些不懂意思的词句,这也是问题。”在这个提示下,学生们的提问思路日益清晰,随着对这两种提问熟练程度的增加,问题的来源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所提的问题也因发自学生内心而有质量。然后我再结合练习上、作业上的题目,与学生们分析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需要我们掌握的,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善于发现有用的问题并知道怎么解决。在合作学习中,我不仅让学生探究教学内容,也会抽时间让他们讨论学习方法及其运用。我从来不会用记录的方式,约束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中来,因为这就是另一种逼迫,所以我一般会在学生学会交流什么、什么时候交流后,建议他们建立一本优秀收藏本,里面记录自己平时遇到的优秀解题思路、别人好的学习方法、经自己整合后的适合自己的学法等,上课时,若遇到学生没有答题思路、需要新的启发,忘了学过的内容,需要复习弥补等的时候,我就会适度地“开启优秀”,让学生们想想他们的收藏中有没有值得借鉴的东西。
三、引导深思寻找规律
深度思考是学习达到了一定境界之后方有的活动,学生必须十分熟悉地理知识,形成一定能力后才可能有独立的深刻思考,而不仅只是借助别人的想法。目前初中生学习地理,多只重视对教材上现有结论的记忆、理解和运用,通常不会脱离课本进行实地的观察或对媒介上看到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分析,对生活中的地理关心的不多,关联的少。对此我非常注意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思路梳理,在他们解答问题后,通常会问问“你是怎么想到的?”或者“能不能给我们说说你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当他们养成了注意思维过程的时候,培养核心素养的“基肥”也就培育好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讲的是从往常工业中剥离出来的“高技术产业”,独立成节说明它的地位日益重要,但与工农业还是有紧密联系的。在教学第二个内容“高技术产业的分布”时,我提出了三个问题,其中两个问题分别是“分布在哪些地区”和“原因是什么”,学生能够从教材上找到答案。为了引导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网络,将分布原因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我继续追问:“你能发现它跟工业的分布有什么关系吗?”这个问题很容易,原因的第一点就是“工业基础强”,但后面的问题才是关键:为什么要跟工业有关联,那跟农业有关联吗?为什么?其实正儿八经的回答并不是重点,主要是希望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在脑子里构建一张知识网,而不是学过之后,只懂得零星的地理知识,这是学生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良好底子。
在入行不久教学时,我经常会考虑到多占用地理学习的时间,会不会影响到其他中考科目的学习,因为平时确实偶有听到有类似的议论,但随着教龄的增加,我发现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各学科之间的学习是相通的,不仅学法可以通用,就是知识也是相互帮衬的,因为我也听到学生说,某某老师上课会说,我现在要先帮你们补地理、补历史,因为这些都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自己学科的教学内容,因此现在我的教学完全处于放开状态,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题,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注重合作探究,引导他们思考寻找规律,这些全都不怕占用课外时间。我相信,只要教学不采用“题海战术”,只要它是思维性的,各科就只会相辅相成,而且这种辅助还会出现在学生步入社会后,甚至延伸至他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想这应该就是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晓星.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读书文摘,20xx(25):292-293.
[2]夏大莉,董进国.课堂教学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xx(10):58-59.
地理教学论文2
【摘要】遥感是远距离的利用传感器对目标物体、信息进行探测接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明确物体的属性以及分布特点,能够快速、短时间的获取大范围的数据信息,受到的限制性条件比较少,获得信息量是较大的。
【关键词】RS技术;中学地理;教学;应用
RS技术是遥感技术,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监测和探测技术,能够准确的对地球表面辐射的信息进行探测,遥感信息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将地表的真实景观客观的反应出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RS技术能够营造好的教学环境氛围,使地理教学内容得以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RS技术应用的意义
1.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中学地理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多、范围广,地理事物是比较复杂的,地理现象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关系。而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活动范围不大,与地理事物、现象接触不多[1],学习地理知识只是依据书本上的文字描述进行,并通过学生的想象学习地理知识,由于学生对地理知识并不了解,学习时会比较茫然,地理内容相对枯燥,因此学生对地理学习会存在排斥心理,中学地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将RS技术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将地理事物通过计算机等手段进行展示,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理解自然地理条件,也使学生的思考以及想象能力得到强化,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通过遥感技术能够让学生感受从天空甚至太空俯瞰不同地区地形地貌,对地球地表事物进行实时观测。
2.有助于强化学生能力
将中学地理教学与RS技术相结合,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今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求人才具有信息化的思维特点[2],将RS技术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出的学生更具现代化的信息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3.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
将RS技术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使学生明确相关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使传统单纯注重学习成绩的方法转变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水平,实现运用性能力的学习模式,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并分析问题,使地理教学问题得到有效的处理解决。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能力是中学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培养目标。如我国出现洪涝灾害时,就可以利用RS技术以及定位系统等,明确防洪泄洪的地理位置,指导群众转移以及物资运输的重要路线,能够使学生的地理素质以及综合运用水平得到强化,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灵活的应用,转变传统枯燥机械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加独立。通过RS技术指导中学学生进行自主的地理学习,不仅能够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质量,还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得到强化,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R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RS技术并不是神秘、不可知的,RS技术正在逐渐走进生活的生活学习中,作为中学地理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RS技术的优势,利用遥感影像等让学生对地理、地形地貌等进行直观了解,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实现理想的中学地理教学效果。如在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其中有讲述黄河三角洲发育的相关内容。但是教材中只有一张黄河三角洲的卫星影像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黄河三角洲的发展速度,教师可以利用多张不同时期卫星影像图进行对比,从而顺利开展教学。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黄河冲击形成的,从1855年至今,有很多关于黄河三角洲的卫星影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获取这些资料,能够地理教学更加顺利、有效的开展。在中学人文地理教学中有可以广泛的应用RS技术,比如城市化、农业地域与工业地域、交通运输布局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等内容,使用RS技术能够使地理教学有丰富的影像内容,能够使地理教学效果顺利实现。如学习《城市化》的内容时,教材中有很多图片,但是都是地图、图表,对于城市化的进程只能抽象的理解,没有办法形成具体的印象。而使用遥感影像能够使该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不同时期遥感影像能够清晰地看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学生也可以通过遥感影像找到某区域的河流、植被以及房屋等,让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使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得到突破。将RS技术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能够使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地理教学对观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平常都是看地图、图表,但是对遥感影像的观察并不多。其实遥感图像是真实、客观的,具有很强的实时性,信息更加丰富,能够避免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地理课堂更加充实。遥感影像上有很多直接、间接的信息,对于直接信息能够使学生的看图、读图水平得到提升,间接信息也能够强化学生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眼见不一定为实”。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与探究能力,深入挖掘深层次的地理知识与问题,积极探索与创新,发挥多种学科知识,更好的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结束语
总之,将RS技术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科学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RS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进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也有更加广泛地应用。相信在未来教育中,遥感影像以及信息资料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加清晰地认识与了解,顺利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楠,彭文甫.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xx,(02):49-53.
[2]罗仁溪.R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河流堆积地貌》教学设计为例[J].亚太教育,20xx,(16):61.
作者:郭雷 单位:西安市艺术学校
地理教学论文3
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笔者把一个正在酣睡的学生从美梦中叫醒,让他回答一个地理问题“:中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河?”他睡眼惺忪地回答:“富川河。”引得全班哄堂大笑。笔者也被他弄得哭笑不得,问他上课为什么睡觉?而他却反诘笔者:“我以后又不当地理老师,也不当地质学家,学它干嘛!”学生在这种学习心态下又怎么能学好地理呢?
一、地理教学设备不足
地理课在以前属于非中考科目,学校一直以来都把它当副科看待而不加以重视,所以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投入远不如语数外等学科。比如理化课如今都配备有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实验室等,而地理方面却一直以来都是空白。笔者在乡下任教地理的几年中,只见过一个地球仪和几张挂图,为此笔者曾多次向学校领导反映能否适当增加一些教学辅助用具,但得到的答复是:学校财力有限,无能为力,等以后吧……所以,很多时候地理教师上课都是靠“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写到尾”。现在虽然很多学校都具备了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但那也是语数外等学科的专用设施,一向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地理科,想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即便是上公开课,也要等其他学科排完了才能轮到。
二、学校意识不到位、教育理念落后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为了吸收好的生源,打开知名度,拼命地追求升学率,都把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放在了首要位置,这一点在学校课程的学时安排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早晚读课基本只满足英语和语文,地理课则靠边站。除此以外,平时一个星期只有两节地理课,特别在九年级时段,由于地理课没有新的内容,只是为了迎合中考需要而把地理课每周安排成一节。于是许多地理教师认为:反正地理课不受重视,教那么卖力干什么,意思意思得了。至于说带学生外出实践考察就更没有必要了,加上现在对于学生的安全问题都很敏感,也没必要给自己惹麻烦。况且一个星期才一两节课,上课都上不完,哪还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部分学生家长还认为:反正地理是副科,中考时才占那么几十分,高考也不过是一百分,如果高中学理,高考还不用考,因此到考试时突击背背就得了,平时花那么多时间太浪费。
其实地理课程跟其他科目一样,也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将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今后具有一定地理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青睐,因此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它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材料,它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承担使学生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重任。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所以要提高地理课程的地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地理教学论文4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提问,可以用来“遍询诸生”,检查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温故知 新”,引出新的课题;还可以发“愤悱之功”,启迪学生思维,开阔思路,活跃课堂气氛。
提问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问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思维在“发散”与“集中”中前行。但提 问绐终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筛选,抓住重点和关键,选择那些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这就犹如沙里淘金、花中采蜜一样,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下面就谈谈我在实 践中的一些点滴体会。
一、由浅入深的提问
学习就是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由浅入深地设计课堂提问。比如,在讲述非洲气候时,先请学生阅读插图,随后发问:“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 位于非洲什么部位?分别属于什么气候?两者都处在赤道两侧附近,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候类型?马达加斯加岛 远离赤道,为什么其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由于提问是由浅入深,以“气候”为“焦点”,从不同方向将思 维“聚集”到“中心”上,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独创见解的产生。
二、激发兴趣的提问
学习中最活跃的成份是求知欲。即对学习课题产生认识上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务必针对教 学内容、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思维,进行提问,如在讲述日界线 概念之前可以提问学生:“从日期上来讲,后出生的人一定比先出生的人小吗?”在讲述地球的公转时问学生 :“为什么远日点是夏季,近日点反而是冬季(指北半球)?”在学生头脑中的构成一个悬念,引起好奇,激 起学生学习新授知识的高涨情绪。
三、逆向思维的提问
课堂提问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但这种反馈必须是实质性的而不应是形式上的反馈。这里的关键 就在于提问问题设计的质量如何了。我在听过一位教师讲述空气的组成时,他是这样提问学生的:“干洁空气 中主要成份各有什么性质?”这一问题提出,学生照本宣科念一遍就回答完了,但学生究竟理解如何就不得而 知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上的反馈,所以我在讲授这一问题时,把提问改成:“假如大气中分别缺少了氧气 、氮气、二氧化碳、臭氧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回答这样的问题照课本读一遍就不行了,学生就必须根 据课本上各种气体的.性质,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逆向思维才能把问题答出,既使学生答错了也往往能给教学 提供生动的实例,成为澄清教学问题的大好契机,这样的反馈才是一种实质性的反馈。
四、因果相关的提问
这种提问问题的方法,可以摆出一些条件或设想,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也可 以先摆出地理现象,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推究原因,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例如,讲述欧洲的气候时, 先展示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年等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欧洲地形图,在学生对欧洲 的位置、地形、洋流、降水和所温的分布特点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欧洲为什么会具有典型的温带海洋 性气候的特点?”这样能使学生从“因”中得出“果”来。再如,学生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后,问:“ 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引导学生阅读“板块构造示意图”,这样学生可以从“果”中得出“因”。
五、联系实际的提问
在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中,联系些生活常识,尤其是能及时联系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提出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去分析回答,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的感染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必要补充。如在讲气旋与反气旋问题时 ,我结合台风在我省登陆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据气象台报道,有一股台风在我省登陆,同时 得知,福州当地的风向变化是:西北→西南→东南,请问该台风是在福州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中的什么方 向登陆?”这种问题既将课本知识“活化”了,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还能达到开启学生的智能的目的。
总之,提问的角度很多,方法各异,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这是“教无定法”。然而“提问”作为一 种教学方法,它又有一般规律可以遵循,按规律可以有较好的收效——这就是“提问有法”了。当然每一位教 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每一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和教材,选择设计好课堂提问 。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提问还必须做到先“问”后“提”,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还要充分发 挥学生群体中的“共生效应”的作用。
地理教学论文5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普及到了各个领域。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更愿意相信新环境下营造的新型教学形式。然而多媒体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现代式的辅助工具。高中地理的活用性强,加上多媒体的辅助,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易懂,教学质量更加高效。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多媒体;方式;优势;手段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逐渐铺垫,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随着多媒体的植入变得越来越高效便捷。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的滥用也频发出现,老师的不准确性和敷衍让多媒体技术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优化多媒体的运用是实现当前教育新型化改良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丰富教学活动的新型趋势。我们要学会活用多媒体、开发多媒体的潜在功能。
1为什么要使多媒体地理教学相结合
在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已不再是往昔的借鉴了。相对于地理这一门学科,我们需要知道的理论性知识也不少,实际生活应用能力较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学习空间。教师在探索地理教学教案材料上,通过多媒体直观、深动、形象的展现出多维的地图空间平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多维的动态效应。通过多媒体的植入,学生对原本死板的书面图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把原本单一的图形结构进行了分层次的解析。课本上原本理论化,抽象化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灵活易懂,不再是看图结合经纬度的分析。地理教学注重地球板块、气候、地理环境等教学。通过多媒体式的教学,地理教学课堂不再单一,把学生眼眼睛、耳朵、大脑充分调动了起来。由此看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就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他们由以往的不愿学习逐渐开始发现学习,探索学习,自主学习。因此地理课堂不再是传统化古板生硬化下的教学产物。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成了地理教学课堂的添色剂,使原本平淡的课堂呈现出高效率、高层次的一面。
2利用多媒体的运作让地图“活”起来
当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碰撞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原本静态的地图可以转化成有声音的,动态的图像。这样的突破是把静态的二维图像转化为三维的立体图像。这样的立体图像不仅能积极的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还能有效的使课堂变得活跃生动。在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地图教学,有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让地图教学用“活”的方式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在没有多媒体、电脑或者其他运用工具的年代,老师一直精求画好各种平面示意图,练好各种地图的画法,就是为了满足学生们感官的要求。但这些终究还是没有多媒体展现得更为直观更为便捷。从教育学看,教学传播越直接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来自外界的知识,认识新的事物。当多媒体图像直接生动的为学生展现课件知识的时候,经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进程快慢远远比单一的老师照本宣科要快得多。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可谓是质的突破,例如以前的平面图形都是图片式的展示出来,然而现在的多媒体都是以三维的方式形象、直观、生动的表现出山川河流、地貌特征等图像的。我们要知道地理知识存在动态图与静态图的展示,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动态的地理环境,例如风向的变化、气候环境的变化、时差和经纬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从各个层面的动态图中展现出来。当遇到静态图形的时候老师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利用多媒体的变换,让图形简易化、多样化。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的地理地表和地理基层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用图片或视屏的拍摄向同学展现自然的地理样貌特征,丰富学生的感官思维,活跃学生的右脑。
3有机结合,有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功能
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讲求有机的结合。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注重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媒体自身的结合。这种结合讲求多媒体技术根据地理教学的需要,联合课本进行有效的整合。这种科学的结合不仅可以让课本融入到现代化教学中还可以让媒体组合保持最佳效能。第二是教师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整合。大多数老师开始接触多媒体的同时都缺乏运用、扩展的知识经验。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老一辈的老师的'画工都相当好,但他们更乐意于自己去绘画讲解知识,而现一代的老师喜欢利用多媒体的结合进行教学。相对于高中地理而言,地理知识理论与图形理论都同等重要,图形利用多媒体的展示可以看到气候的变化、数据的平面展示和拆分汇总,以及山川河流自然风光的展现。结合多媒体教学的多样化教学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更丰富、科学、有效的吸收了地理知识,学习了地理地图的风貌。都说课前准备是学习的一大途径。现在的课前准备老师有时候比学生还要忙。例如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把课本知识运用到多媒体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灵活性。同时老师需要去采集相关的媒体素材加入到教学中,地理知识讲究图文相结合,看图的同时分析题案才是关键。在分析地理的题的时候,老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的延展运用,把课外知识搬到课堂中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应。
4结语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是新型教学的一种方式。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下,学生对情景的展现,声音,图像的概括认识的更加到位,理解的更加充分。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广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把多媒体教学同课本研讨教学相结合是必要之举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行之路。信息技术与课本的整合,既把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到了更高点同时也为未来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上、课下通过多媒体与学科知识达到深层次的互动关系。
地理教学论文6
摘要: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它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运用地图进行相应的表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能够很好的表现大自然的面貌,形象直观的展现包括地形、地貌、人口、气候特点等地理信息。在初中的地理课堂中,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地图增强课堂实效,是我们地理教育者常用的教学手段,如何使地图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功效,是我们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应用
生活中,人们喜欢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赞美一个人的学识渊博,可见地理学作用之强大。学生学习地理,就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表达,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运用地图进行相应的表达。地图是按一定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概括地将地球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显的尤为重要。地图能够很好的表现大自然的面貌,包括地形、地貌、人口、气候特点等等,在初中的地理课堂中,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地图增强课堂实效,是我们地理教育者常用的教学手段,如何使地图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功效,是我们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地图在地理课堂中的优势
地图是地理学的工具,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了对学生地图认知和运用的能力要求。地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地图、熟悉地图、阅读地图和绘制地图,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图像和文字的转换,初中的地理教材中每一课中都有大量的插图,而且每名学生还配备了地图册,专门训练学生的读图、识图、填图、解图能力,加上教师准备的挂图,地图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将这些地图运用到教学中来,教师可以教会学生理解地图的语言,能够以文释图,并能够将文字转换成图,能够利用地图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教师也可以利用地图帮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加深记忆。
二、地图在地理课堂中的功效
1.利用地图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的地图,制图精美,颜色鲜明,还富动态效果,学生在直观的刺激下,更愿意主动的去接收知识。例如在讲中国版图的时候,对于中国34个省的记忆,如果死记硬背,学生肯定有很大的困难,配以地图,把每个省的版图形象化,黑龙江轮廓似天鹅,广东轮廓似大象,山东轮廓似骆驼等等。在课件制作中或者填充图册中,把各省名字去掉,让学生填各省的名字,相信学生一看轮廓便能准确的辨认了。例如:本人在进行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学习时,我将本班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中国地图拼图板,然后组织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去拼图,并要求他们用便签在各省上边写出简称及省会名称,我发现各小组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大家齐心协力去找各省的位置,并分工合作去写各省的简称及省会,同学们在拼的过程中既感到小组合作的作用同时又在轻松的氛围当中记住各省之间的位置关系。除此之外,我们在讲到各省人文风情的时候,大量的人文图片、旅游风光更能让学生兴趣大增,课堂变的详实饱满。
2.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地图实际上既是可以将问题简单化的`工具,也是我们总结规律必不可少的工具。当我们想比较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时,就必须用到地图。例如温带大陆性气候与地中海式气候的区别,我们需要出示两地典型的气温降水图,让同学们通过最冷月与最热月气温和全年降水来归纳。这不但考察了学生的读图能力,更重要的是相互比较和判断,加之教师的引导和辅助,学生理解会更容易,而且会更有成就感。
3.利用地图的绘制,增强课堂记忆效果
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还要加强学生绘图能力的训练。例如本人在进行《澳大利亚》教学时,有关澳大利亚的位置、组成等学生很容易忘记,我就组织学生几人一组去画澳大利亚轮廓图、特殊的纬线、地形、河流、气候类型等等。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去提醒点拨,这样的情况下,师生的角色就发生了改变,完全是学生在动,而教师只是一个观察者与指导者。作为初中生,刚刚接触地理,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并不是十分理解,即便老师在他们绘制地图之前进行讲解,但在绘制过程当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不少同学参与绘图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平时缺乏动手绘图的练习,缺乏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可能在绘制地图时无从下手,没有意识甚至不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久而久之就常常会忽视使用地图,只对教材上的文字感兴趣,然后按照老师的讲解去画知识点,然后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记忆的效果也比较差。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读图、绘图热情,在学生绘图之前,教师应该先向学生讲清讲透各事物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绘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适时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不断修改完善,反复练习,让学生尝试各种画法,起到加深巩固的作用。总之,地图是地理教学当中特殊的语言,是地理知识的汇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尤其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作用是非常大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利用好地图,能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更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变的积极踊跃,乐于观察和发言。所以我们地理教师要在地理课堂中指导学生多用图、多识图、多判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地理教学》,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20xx第1期。
[2]《地理教学》,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20xx第6期。
地理教学论文7
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的地理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体现在确立目标、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合作学习、效果评价几个方面,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当前的素质教育根本在于培养知识能力和结构合理并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计算机及网络被逐渐引人教育教学过程,成为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并为课堂新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构建的模式
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主客交互、建构学习的方法为指导建立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 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诸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为以下流程。
1. 确立目标
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应该有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有了具体可行的目标,教学就能减少盲目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统领下,学生在搜集资料、提出问题时可与教师、同伴进行有质量的对话,形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因此,在网页中可设置"教案设计"、"教材教法"等栏目。
2. 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创设逼真的情境,有助于调动学习者所有的感官和过去的经验去探索与解决问题,而只有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才具 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征知识的多样化情境,将为学习者的探索提供多条路径,进入任一情境去学习,都能促进知识的迁移。适宜的、真实的、多样化的情境,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条件。
3. 提出问题
在相应的情境下 , 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所提问题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在教师提问的诱导下,踏踏实实地步入知识的殿堂。
4. 合作学习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 , 学生可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解决。教师在发展学生 " 合作学习 " 能力时 应针对以下方面作以指导。
(1)确定学习内容表(即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的能力。指导学生先登录网络教学系统和因特网,然后点击"电子课本",在其中的"课内读物"中找到,并将该文本打开。
(2)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指导学生自由浏览链接的相关文本资料,了解与思考题有关的内容。可以在网页中设置搜索引擎 Google 、sohu 、yahoo等, 拓展、优化信息资源。
(3) 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网络教学的交互性,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为在服务器支持下实现学生之间、师生间的在线交流,可在网页中加设"版主的话" 、" 擂台" 等栏目。学生在学习过程可以直接进入"创作论坛"(保存记录)或"聊天室"(不保存记录)切磋交流,也可在"雁过留声"栏目中发帖留言,或是以电子邮件形式进行学生间和师生间的有线交流。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和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既体现了地理课堂教学的特点,又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
5. 效果评价
在教学中,可设计相应的检测反馈题,进行"在线检测",这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学生登录后自主决定完成部分练习或全部练习并提交答案。教师可以借助管理系统分析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使用"南方之星"软件,以便于掌握学生学习进度,调节教学节奏,指导个别学生学习。
构建的意义
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1. 有利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网络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通过地理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效率,达到手、眼、耳、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 为学生打好信息文化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有利于实施地理课程标准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地理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地理活动中去,这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六个基本理念之一。新的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认知的自我构建和个性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地理多媒体网络教学通过网上交流、合作学习、资源共享,主动探究、自主构建,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真正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3. 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网络教学使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发布教学课件、教学内 容等相关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虚拟校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和同学、老师或教学专家进行讨论。这种个别化、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地理的网络教学,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地发挥了网络媒体的作用,有利于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难点, 克服传统地理教学的局限,并真正落实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论文8
一、初二地理活动课程开展的重要性
新课改对于地理学科方面的改革明确提出要求: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与活动中去,要多思考,勤动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能力,增强学生能够学会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就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样的趋势下,初二地理教材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初二地理教材中增设了许多活动主题,需要学生进行活动课程的实践学习才能学到知识,这是其他学科无法取缔的一个优势。活动教学需要学生自己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一系列参考资料的查阅、地理调查、查找整理。这样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本重视理论知识、缺乏活动实践的传统教材的弊端,发挥了地理学科应有的作用。由于地理课程在初中升学时分数所占有的比重很小,所以,地理课程在初中教学中不受重视,尤其是初二阶段,面对将结业的地理课程学生更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单纯地为结束课程而学习地理知识,被动地学习地理。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地理,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研究的兴趣。活动教学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使地理受到重视。
二、对于初二地理活动教学的实践策略
首先,要使地理课堂活跃起来,使整个课堂充满着活力,鼓励学生多动手,勤思考问题。在活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先从一些简单的问题着手,一点一点地增加难度,逐渐脱离课本的'束缚,真正走入自然当中学习真正的地理。另外,地理活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讨论与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的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会有选择性地回答,与本堂课程教学不相关的地理问题教师都会避而不谈,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另外,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意见不统一,对于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时往往教师都会用正确的结论来结束争辩,这样的讨论方式缺少创新性,教师应当多给学生创造讨论的空间。
三、结语
地理活动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亲近大自然,学好真正的地理,地理本身就是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用知识去改造自然的一个过程,所以,在初二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活动教学,达到教学的目的。
地理教学论文9
一、地理教材中活动模块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这是每位高中新课程老师都会碰到的问题。有的活动模块探究起来比较耗时,课堂时间与教学进度存在严重的矛盾。更严重的是有时花了时间却没有取得好效益。其实活动是可以选择的,教学不在于活动的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质量,提高45分钟的探究活动的效率是目前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总之,地理活动模块渗透了一些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这些“核心能力”是支撑着地理新课堂知识体系的骨架。因此,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进行“核心能力”的训练,是教师在活动模块教学中应重点对待的首要问题。
二、地理教材中活动模块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活动模块按能力要求分为“思考”“探究”和“实践”三个种类。
(一)思考活动模块
往往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巩固,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以理解和掌握。其教学策略如下:1.营造心理气氛,发挥情感作用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对学生的情绪及情感体验不关心,因而引起了学生的困惑与沉闷。由于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涉及师生在理性和情绪等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因此课堂间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思考。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处于心情振奋的状态之中,要多使用激励性评价,用教师的激情感染和启动学生的激情,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2.创设问题情境,促进主动思考,建立思维线索上课如果照本宣科,沉闷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得不到激发,思维得不到开发,因此上课可以通过情境的变换,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时,学生能够轻松的脱口而出,但如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如果角度变小,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及南北半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将如何变化?通过设问条件的变化,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的思路也得到拓宽。3.剖析地理规律和原理,养成思维习惯高中有关地理规律的内容很多,如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等等。要学会规律提炼。文综高考重视知识的因果关系,突出原因分析,以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原理剖析。
(二)探究类活动模块
往往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和了解的情况,或者结合某一案例进行分析探究,有些题目教师在课前就要预先进行布置,许多题目最终的答案可能具有多样性,但一些题目确实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涵的理解,重树观念。如必修一第24页活动问题:要建立月球基地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学生借助现有的学习材料和查阅相关的图文资料和老师,同学密切合作,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探索,通过观察,列表,比较等方法获取新知识,新思想,进而归纳概括出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特点,提高自身素养。
(三)实践活动模块
要求学生课后能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实地调查,目的是为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开辟更广阔的天地。实践类活动既可以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单独开展课堂内的“活动”,其形式有组织辩论赛,如必修一93页活动“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确定正方:主张造林,反方:主张种草。开展主题班会,如校园环保调查的交流会,知识竞赛等等。实践类活动课外形式也多样,如办一期保护森林的.宣传板报,或者进行参观调查,社会调查,社区活动,还可以动手实验等等。如学生调查自己家用水情况,交流讨论并制定家庭节水计划等,这样可有效地把学生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的现象联系起来,既扩大学生的眼界又引起学生的兴趣;既使学生接触了大自然和社会,又可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新课程改革给了教学新的机遇,给教师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热情与生命。活动模块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地理教师应认真研究“活动”内容,对“活动”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及要求来安排教学,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学习能力,积极研究,合理安排,加强交流。教师应善于对“活动”情况进行积累和总结,形成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以达到使教材日益完善,使教学目标完成更加顺利的目的。如何让活动模块教学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索实践的课题。
地理教学论文1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开展, 高中地理也从原来的教学应试化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而转变。为了适应新课改, 高中地理也应该引进更多具有创新型的教学方法, 更好地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本文结合新课改的大背景, 探讨几项具有创新型的教学法, 希望可以为高中地理能更有效地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而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地理; 创新教学法;
地理作为高考的一部分是我们一直强调学好地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 高中学习地理最重要的目标是要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是要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也更应该注重运用更加具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法, 注重教学法的创新, 让学生在更有趣的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新课改不仅对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内容提出了要求, 更是在无形中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硬性的要求, 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 新课改对高中地理的影响
1.1 对学习目标的影响
新课改对高中地理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 其中对学习目标的影响可以理解为对学生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的影响[1]。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明灯, 正是因为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 学生就需要根据具体的目标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习地理能从自然地理中学到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 可以解释更多的地理现象, 根据现有的地理知识推出和验证更多新的理论;学习人文地理知识的同时可以根据城市、农村具体的人文环境设计出更好的可行性方案, 从而真正地造福人类。
1.2 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受新课改影响最大的是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传统的地理教师, 从踏入地理教师这一工作岗位之时, 他们的教科书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动, 所以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就省去了很多时间, 只要带过一届学生, 以后的教案就可以重复利用了。但是新课改之后, 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 学生学习得高分不是唯一的目的了, 这就促使地理教师要根据变化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其次, 新课改直接提出教师要注重学生本体,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这必然会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 从而对地理教师课程设计、教学计划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创新教学方法
2.1 转变教学观念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实现创新型教学法, 首要任务就是让高中地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这是新课标的'要求, 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教学观念其实一直在发生变化, 有时是显性的, 有时是隐性的。从古代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到新学堂新式教学模式, 这就是教学观念转变的体现。当今时代, 我们处于社会迅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 更应该根据社会现实状况适时改变教学观念。如果地理教师在课堂上每天都是固定模式化了的教学方法, 长此以往必定会减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热情, 影响教学效果。
2.2 发挥多媒体功能
多媒体是教学中有效的辅助教学设备, 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也投入使用多时。有效使用多媒体体现在借助多媒体展示抽象的地理知识, 结合当前最新的地理发现, 根据所学地理基本知识添加显示相关延展性知识。有的教师喜欢用图片法, 有的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 在现代信息化的时代, 我们需要给学生输入更多的社会性内容。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 老师课堂上会让学生牢记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 两极稍扁的接近圆体的定义, 记住地球的运行轨道、自转方向等, 而只背记定义学生会觉得无聊, 更好的办法是给学生播放天体运动的视频, 让他们在观看动态的天体运动时向学生讲述需要记住的内容。虽然我们生活在地球之上, 地球在宇宙之间, 但是对于遥远的银河, 学生还是会觉得比较抽象, 让学生自己产生兴趣有点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3 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沿着一成不变的教学设计方案, 对于老师来说确实是节约了不少时间, 但是任何事物一直都处于发展的状态, 如果在地里教学中仅仅坚持传授学生基本课本知识, 难以拓展课外知识是不合时宜的。社会在发展, 我们的居住环境也在改变。社会的发展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 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居住环境。因此地理课本上的内容也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采纳什么样的例子更有助于学生理解, 引起学生兴趣, 这需要地理教师进行科学的选择。例如人口与环境对人文地理的内容, 我国的人口在近些年来开始出现老龄化趋势, 教师在讲人口与环境这一节时可以根据多国的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举例, 而不能只是对人口大国的中国进行介绍。随着环境的变化, 社会国情的转变, 我国也适时地调整了生育政策。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成绝对的正比或者负比的关系, 这需要让学生在了解更多国家的具体国情之后, 可以让他们得出真实可信的结论。
2.4 加强教学实践
每一门学科的可操作性不是完全等同的, 虽然地理不如物理、化学的可操作性强, 但是我们学习地理的目的跟物理、化学一样, 也是为了让学过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2]。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的项目并不多, 因此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 让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的基础上, 加强他们在生活中的动手能力, 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运用于生活中。
人文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十分密切, 学生学习起来也有兴趣。水土流失的治理以及河流的综合治理都是我们身边能看到的实例,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存在的水土流失或者找到相关的生态问题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然后在课堂上提供方案的可行性。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案做出及时的反馈,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自己优点和不足, 这也是一种帮助学生学好地理的有效方法。
3 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 学生的学习目标变了, 教师的教学模式变了, 而在课堂上采用创新型教学法恰好是帮助地理教学实现新课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因此这就需要一线地理教师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更有效且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朱闻华.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导学, 20xx (20) .
[2]刘章平.激发兴趣, 制造快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研究[J].新课程·中学, 20xx (5) .
地理教学论文11
摘要: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运用技巧,让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机,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对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整合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信息技术;合作学习
1前言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动态感、信息容量大、画面清晰、声形并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加强学习,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技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让初中地理教学绽放新的精彩。
2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主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巧妙设计教学流程,以增强应用效果。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是一门人文与自然学科。因此,要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深入了解自然地理,掌握世界各地的人文地理。如果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会阻碍学生由感性认知过程向理性认知过程的发展。而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生动等优势,且通过网络可以搜索下载与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许多日常生活中见不到的有趣的地方,比如丛林密布的热带雨林、生机勃勃的热带草原、神秘的高原雪山、浩瀚的大海和天空、异域风情、各地习俗等,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将这些地理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生动的视频会将学生带入缤纷多彩的世界,感受世界的精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收获更多的地理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再如板块运动、地震形成原因、火山喷发、降水的形成、大气运动这些内容抽象性强,而通过信息技术模拟火山和地震的形成过程以及板块和降水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理解所学地理知识。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实现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使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信息技术理解地理知识体系地理学科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从而更加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赫巴特曾说过:“真正感觉观察比单纯的描述更可取。”[2]在以往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地理知识体系的讲解往往是依靠学校的一些挂图,或者将课本中的插图通过投影仪进行放大。这样静态的图像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投影出来的图像有的比较模糊,学生观察起来比较费劲,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知识体系的建立。利用信息技术则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的学习环境,突破教材局限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在教学“世界的气候差异”的时候,教材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不同气候的差异,而且过于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气候特征,展示不同气候之间的差异,可以加深学生对气候差异知识的理解。因此,通过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理论知识体系,增强学习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合作,以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目的[3]。合作学习也是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所学知识,通过学生的共同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而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可以辅助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搜集有关学习目标的信息和知识,然后让小组成员将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最后通过PPT或者地理小报的方式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的经验。这样既可以体现信息化教学集体的智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互帮互助,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竞争方式。比如教学三大平原、四大盆地、四大高原这些内容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通过上网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比一比谁找到的答案最好,最后总结归纳,选派代表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好胜心,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主动求知、主动探索,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还可以采用协同方式。如讲到“青藏高原”的内容时,首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拟定学习提纲,然后小组学生搜集资料,分工合作,将其制作成PPT课件,选派代表上讲台进行展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搜集了大量的音乐、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一来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另外,合作学习还能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德育功能初中生处于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按照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渗透德育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努力实现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依据地理教材的具体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因素,结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达到内化道德情感的效果。如在教学“中国的河流”时,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我国综合治理黄河、长江的小浪底工程与三峡工程,从而让学生的心灵感到震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也是保证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因此,要充分重视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通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地理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避免弄巧成拙、喧宾夺主,发挥整合教学优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事项。正确认识、准确定位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而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不能让其代替教师的位置。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掌握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度,从而真正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制作课件,要从实际出发地理教师在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情况出发,借鉴其他课件的优点,要突出自己课件的特色,从而提高课件的针对性和创新性,这样在教学活动中才能运用得更加灵活自如,实现教学、学生和教材三者的完美结合。关键环节使用,增强使用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导入环节、信息补充环节、情境营造和关键教育环节等几个重要环节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从而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实现画龙点睛的效果。而不是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应用信息技术,这样会使机器代替教师,不利于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把握使用频率,提高使用质量如果教师不能够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频率,那么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注意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掌握好一节课信息技术使用次数和每次使用的时间,展示精练的内容,尽量不多占用宝贵的教学时间,发挥信息技术教学“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4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开展合作学习,提升德育功能。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常规,发挥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途径,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实现高效地理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石常刚,马长娟.浅析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3):126-127.
[2]张立伟.新课程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0):131-132.
[3]杨国玲.对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7):101-102.
地理教学论文12
素质教育,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教育环境、学生特点上实施积极地影响,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简单来说,素质教育就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其认知范围内得到自由的、主动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素质教育实施的情况下,中学地理教育教学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变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个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一、素质教育中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素质教育往往沦为知识教育的附属品。在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素养的培养,素质教育被完全的忽视,素质教育沦为知识传授的附属品。虽然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被放在首要的位置,但是教学的效果却得不到显著的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与学习素养的培养基本形同虚设。素质教育中的中学地理教育,需要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提高。
2.教学中过于注重感性的地理知识的传授。在当前的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注重某一章节的讲述,不注重系统知识的构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注重某个知识在整个课文中、整个单元中、整个书本中所占的位置,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构建,而不是将学习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知识学习的系统。
3.在教学方式上仍然存在弊端。在当前的地理教育教学中,从教学方式上看,教师仍然是高高在上的,是权威式的领导人,在教学中注重的是接受学习、机械记忆,教师注重的是灌输,而不是启发、引导与探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会不自觉的将自己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填鸭式,满堂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被完全的压制,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不到发挥,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
二、素质教育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1.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需要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实践活动的设计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要求,是有利于学生探究与思考的。学生通过直观的进行地理实验或者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师教学方法要不断地创新与变革。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动地位,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这是素质教育对教师与学生角色与地位的要求。教师要改变自身角色,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积极地师生情感,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教学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开端。
3.要加强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性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学生亲身经历过教育教学过程后。他们的印象才会深刻,他们才会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情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促进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要促进知识的学习为时间的服务,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与理论的能力,要不断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三、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新方法
1.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指在一定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以一定的案例为核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与地理学科具有密切的练习,学生在案例学习中,解决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私立问题,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地理文化的实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的额弊端,改变学生不动脑的教学现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师生之间进行研究与探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学生学习最大的时间与空间。
2.中学地理教学中,要尽量多的采取立体化的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学的三项目标需要落实,也叫三项职能。其一就是传授地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其二就是发展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其三就是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三个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他们应该融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是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想象能力与地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基础,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孕育前两者之中,又为前两者的培养提供保障。在地理教学中,就要体现这三方面的立体化教学,将这三方面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当今的中学地理教材中,在教材的设计上也体现立体化教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理教材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其次,是地理教学理论与时间的关系;三是地理教材是一个知识系统,自然地理作为基础,人文地理为线索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构建成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创设积极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自由的、轻松地状态下进行学习,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趣味性的学习,不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与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中学地理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教师要通过研究素质教育的理念与内涵,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加以应用与实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要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立足个体,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教学论文13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减负增效成为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但在地理教学中,部分学生学习不得法,需要理解的理解不透,需要记忆的又记不住,致使他们从初一开始就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因此我尝试采用口诀教学法,促使学生乐学爱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激情引趣,提升学习品质
六、七年级学生的记忆特征以机械记忆为主,理解记忆为辅,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运用各种口诀,引导学生去记忆,会弥补机械记忆的缺陷,克服厌学情绪,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让他们保持足够的精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增加学习兴趣
口诀的概括性强、韵味悠长、简单易记,能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比如:在教学东南亚经济作物之最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我将以上内容整合为“泰胶印尼椰子多,马油最大生产国,菲麻产量无人比,椰子出口数他多”。这样抓住关键字词,冗繁难懂的知识在短时间就掌握牢固了。在学习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时,我将其压缩成:“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贵藏川北上天,重蒙台海福吉安”。把杂乱的识记材料加工成顺口溜,无形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学生智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动手编写口诀,因为编写口诀必须先熟悉教材,并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督促学生将知识学会、学透。比如在学习比例尺的大小和范围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时,有的学生进行巧妙压缩和合理加工,归纳为“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略”几个字来记忆。在记忆地球上的五带时,有的学生在思考后,编写这样的口诀:“地球有五带,全靠五带分;回归间热带,极圈分温寒;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我将一份份精心提炼的作品展示在班级专栏上,学生在品尝成功乐趣的同时,提高了智力,发展了能力,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动力更足了。
二、巧引妙用,提高教学实效
地理口诀的运用要把握好分寸,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地理口诀运用的时机要恰当
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前提下,一般安排开课时、课中、结课前三次。开课时要把学生带入地理意境,课中在学生刚要松懈时,重新绷紧他们的神经,结课前要给学生留下丰富的回味余地,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大洲和大洋》时,开始我用口诀引领学生记忆七大洲的相对位置:“站在北京向西看,亚欧两洲连成片;东南方是大洋洲,非洲大陆在西南;站在北京往东看,南北美洲在彼岸;南极位置最特殊,位于地球最南端”。在课中用口诀法记忆大洲面积的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在课尾用口诀法记忆七大洲的分界线和位置:“亚欧两个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亚非原本相接连,苏伊士运河来割断;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马运河又阻拦”。这样一节课下来,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昂。
(二)地理口诀运用要从实际出发
在运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思想状态。一般来说,初中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可以用具体感性的口诀进行教学,如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两个城市的名称、位置需要特别记住,但容易混淆,旧金山的位置偏北,洛杉矶的位置居南,按上北下南的方位判断,可把两城市简单记忆为“上山吓鸡”,这样记忆起来就觉得轻松有趣。而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用抽象的概括性极强的口诀进行教学,我国雨带推进规律是南方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降水多,北方则开始迟,结束早,时间短,降水少,我就把它缩写成“南早晚长多,北迟早短少”。
口诀教学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更加精彩,但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的追求形式和兴趣,而忽视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因为口诀教学法仅仅是地理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课堂语言的组成部分,一堂高质量的课,还要注意其他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运用。
地理教学论文14
摘要:在日常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是教师一直在探究的话题。就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学习思维的灵活性,并使其思维具备一定的模式,是教学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创新精神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不应该只是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更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当然,这并不是讲不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讲授,而是要求在地理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培养起学生学习思维的多种模式,让学生能够切实有效的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内化,从而能够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地理知识理论体系,进而在地理学习中不断发展创新。根据我自身的教学经验得出,课堂教学是学生地理综合素养培养的关键途径,只有注重地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将其串联起来,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再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学习,才能使得高中地理课堂能够切实有效的起到教学的作用。
一、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中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相比有较大的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够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置情境用于地理教学。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养成对问题主动进行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自行领悟能力的全面提高,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在进行“世界自然带分布规律”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要和学生一起来绘制出“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将书本上的图重新绘制到黑板之上,在这一过程中边绘制边引导学生认真地去读图。教师在绘制时还可以问学生下面该怎么去绘制,充分的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让学生完全的参与到图的绘制中来,让学生能够通过仔细阅读书本上的图及其相关知识,反过来告诉教师该怎样去绘制。同时,教师在图的绘制过程中,还要根据绘制的进度来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跟着问题来更为深入的去了解图的内容。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就能充分的调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将其运用到对问题的思考中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起来。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学道具,如地球仪、地理挂图、地理模型等能够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的教具,这样一方面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教具让学生对原本抽象的地理知识有一个较为直观的全面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学懂、学透。当然,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借助投影、幻灯片、录音录像来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三维立体”呈现,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瞬间有趣起来,让学生能够在一种形象生动的直观展示中和地理知识进行零距离接触,从而在向学生传输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培养起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思维模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多样化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多元化得到保证。这样的教学思维模式,一方面能够将地理课程的丰富性进行更为全面的突显,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进行地理学习,从而让学生全面掌握地理课程中庞杂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时,高中地理教师就应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为环境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升,对环境问题也愈发的关注,而且这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切身感受到的一大问题。在地理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进行资料搜集,对搜集的途径不做任何限制,等到上课的时候,让一部分学生到讲台上展示收集到的和环境相关的资料,图片、视频、文字资料以及一些老人口述的真实事件均可。让每个学生对照自己的材料进行必要的说明,将材料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讲出来,并对该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指出其主要危害在哪儿及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这样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大家都乐于在课堂上对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教学,一是激起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进行学习;二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途径,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地理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三、将教学进行延伸,帮助学生养成创新精神
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提高,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地理技能的前提下,对创新精神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较为全面的掌握,使得教学内容能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进行适当的安排,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来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因材施教不是一句空话,也只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这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学生树立起学习地理的信息,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使学生能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在学习中充满激情,进而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四、课堂之外亦是课堂,借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将书本吃透即可,而是要让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关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问题,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这些才是高中地理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还要组织好地理课外活动,因为仅凭一周那么几节课的时间是无法达成这一目标的,所以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让地理教学能够得到合理的延伸,通过课外活动来将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
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并以此为前提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得到完全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按照地理课程教学标准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并努力使地理教学的内容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地理教学中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顺利的激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进而帮助学生顺利的发展和成长。
地理教学论文15
一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真正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负责教授学生知识。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提出疑点,课堂效率才能真正地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时就要利用多媒体声情并茂的优势,将课上的疑点、难点用特殊字体标注出来。在教学市区气温为什么比郊区高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最后运用多媒体对难点进行标记和分析,让学生们做好课堂笔记,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保证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
1.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点
高中地理在气压带风带、常见的天气系统这节课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帮助学生们强化知识点之外,还要结合知识点进行解题。解题的难点是学生很难将老师讲过的知识点应用到例题中去,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在强化知识点的问题上花费很多功夫,为了能更直观地让学生们理解自己所讲的知识,教师通常会采用很多方法帮助学生解题,如挂图、实验等,而在学生的具体应用中,不一定会起到实质效果。这是让很多教师感到无从下手的问题,也是目前地理教学的瓶颈,不能顺利地让学生牢牢把握知识点并应用,这就需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能更加直观地展现抽象的知识点,对立体图形能透彻分析,为学生们展现细化的知识,在具体的知识点应用中做好标记,为学生解题提供思路。
2.强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不断强化教学方法,以促进课堂效率的最大化。传统教学教师在备课及授课上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多媒体教学则大大改变了这一弊端,教师的备课资料都会存档,方便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借鉴,既大大地节省了时间,又提升了课堂效率,预留充足的时间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点并应用。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并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努力地投入到地理知识学习中去,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地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11-18
地理的教学反思08-04
地理教学反思07-30
地理教学反思09-12
地理教学总结12-01
地理的教学反思02-19
地理教学总结09-01
地理教学计划08-22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