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时间:2022-02-05 16:18:19 考试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的高考作文集合8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高考作文集合8篇

高考作文 篇1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要求我们拨开假象的迷雾,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则要求我们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梳理和揭示事物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因果关系。而“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更是从方法论的高度要求我们在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向,提出有前瞻性、预见性的应对之策。。

  一、拨云见日,剥茧抽丝

  自然奥妙无穷,世事纷繁复杂,人生云诡波谲,答案丰富多彩。对于莘莘学子来说,人世间的一切本已幻若走马灯,叫人眼花缭乱,更有那居心叵测之人、奸猾无耻之徒刻意混淆视听,颠倒黑白,以图浑水摸鱼偷天换日,倘若我们一味本着善良的愿望偏听偏信,仅仅满足于耳之所闻、目之所视,凡事不愿多质疑反诘,不肯多用心推敲探究,必将丧失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迷惑于表象甚至假象,“深刻”之说自然更无从谈起。要想使自己的认识最大限度地接近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我们必须高扬理性之剑拨开假象的迷雾,祭起千里眼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为此,我们就得在平时的语文学习和写作训练中不断擦亮自己的双眼,磨砺自己的思想,不轻信,不盲从,通过反复的质疑问难、比对辨析、演绎推理逐渐形成自己的经得起逻辑检验的独立见解。

  就具体的应试策略来说,无论命题人命制的是标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我们都可从“是什么”的角度对其作一番深入的思考探究。“是什么”的问题直接指向认识对象本身,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而深刻的认知是建构整篇作文思想情感大厦的基石。在这个审题构思的过程中,我们要运用拨云见日、剥茧抽丝式等层层深入的思维方法,循着“是什么”的线路一步一步追问下去,直至真相浮出水面,本质原形毕露。动笔破题之后,进入申说、论证、演绎的阶段,我们还要还原自己的拷问过程,再现自己的心路历程,借助类比、对比等技法,进一步充实、丰富自己的认知,以期最大限度地说服读者(判卷人)。以20xx年高考江苏卷优秀高考作文为例,我们来探究一下考生在“是什么”的问题上是如何拨云见日,剥茧抽丝的。

  例文1好奇心(有删节)

  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与帮助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怎样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猎奇”,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态去“发掘”别人的痛苦,去践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观察的双眼来定位,需要思者的头脑来彰显其价值。

  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困难得以排解,社会得以进步,人类得以更好地生存并维护自己的尊严……

  《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也许,正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

  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面对着“好奇心”这样一个话题,聪明的考生没有满足于庸常的认知和解释,而是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探究和追问“好奇心”到底“是什么”,提出了“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和思考”的深刻论断,从而征服了判卷人。

  二、顺藤摸瓜,追根溯源

  世界不是各种事物的简单凑合,历史也不是无数事件的简单排列。一事物和它事物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其中最本质的联系就是因果关系。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揭示的就是这种关系。写作者作为思想者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也在于揭示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因此,广大考生在深入探究“是什么”的问题之后,紧接着要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学会“顺藤摸瓜,追根溯源”。

  我们在探究和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而要善于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比如分析一果多因(注意抓内因、抓主要原因)、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互为因果等,对于多重原因的事物要一层一层地追究下去直到揭示出最终极的原因为止。在具体的写作方法上要多运用因果论证、假设反推等方法,善于运用因果句、条件句、假设句、反问设问句、顶真逆序句等句式。请看20xx年高考湖北卷优秀作文:

  例文2民族之魂——汉语

  血脉中流淌的是中华民族赐予的光荣,长江、黄河交织成几千年历史的经纬。

  我们的文明,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华文明便是这样地冲出了宇宙与变迁,绵延了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横跨千年的时空,为我们世代所传承,所发扬。

  汉语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它可以很豪迈很大气,亦可以很精致很婉约;它可以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式感慨,亦能传达“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李式风情。这是无论多优秀的外文译制品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与深度。

  因为,汉语承载了中华儿女的魂呢!它不仅是“母语”两个字那么简单,我们的母辈、祖辈经历泛黄的历史所赐予我们的,是“母语”背后沉沉的文化使命。

  楼兰古国消亡了,玛雅文化消亡了,古巴比伦文明亦消亡了,文明的缺失是因为语言的覆灭,丧失了语言载体的古老文明便渐渐葬于荒漠中干涸的河床与幽幽的叹息。

  汉语言文明是博大而沉重的民族责任,在西方文化无止境地涌入街头巷尾时,在“三国”与《论语》相继被戏说时,在全球化的呼声下学英语的浪潮正天翻地覆时,小学课堂内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反而显得弥足珍贵。英语培训机构满街遍是,可怎寻不到一个国学教授机构?

  这是前进中的市场化快餐,还是一个大国的浮躁,抑或是百年后文化断层出现的民族悲哀?

  母语——汉语教给我们的,怎又仅仅是与人沟通、交流。母语不是工具,而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失却的民族的骨气与精髓!

  让我们重拾古文的经典吧!让我们运用汉语所真正给予我们的扁担,去挑起历史的竹简一捆捆,真正进入原味的古籍,去寻找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道,一个大国的崛起之途。

  汉语的传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生来就应向祖辈们许下的承诺,不要让昔日繁盛的古国衰落的故事重演。这庄重的承诺将是我们一生所肩负的重担,它让我们在历史中找到珍贵的内核,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

  文章的作者经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究,深刻揭示了楼兰古国、玛雅文化、古巴比伦文明消亡的原因在于语言的覆灭,而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民族精魂的生生不息,实有赖汉语言这一有效载体。

  三、烛幽洞微,见机知兆

  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把握,对因果关系的有力揭示,虽然也可以带给读者以启示,但是从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角度看,更有启发作用和现实意义的是对事物发展走向和趋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预见,是具有明显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当事物本身的发展态势还处在酝酿、萌芽阶段,人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还懵懂无知、浑然不觉的时候,“一语惊醒梦中人”的警言妙句该是何等令人惊喜和感激啊!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磨砺从“小”中见出“大”、于“无”里看出“有”、翻“旧”而出“新”的慧眼。

  如例文2中,小作者面对“西方文化无止境地涌入街头巷尾”“‘三国’与《论语》相继被戏说”“全球化的呼声下学英语的浪潮正天翻地覆”“英语培训机构满街遍是”却“寻不到一个国学教授机构”等国人熟视无睹的现象,敏锐地意识到对母语的漠视、对传统文化的冷落极有可能导致“百年后文化断层出现的民族悲哀”,真是振聋发聩、警醒世人啊!为此,小作者还进一步从“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民族使命感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那就是“重拾古文的经典吧!让我们运用汉语所真正给予我们的扁担,去挑起历史的竹简一捆捆,真正进入原味的古籍,去寻找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道,一个大国的崛起之途”,见解是何等的深刻与独到!

  概而言之,“深刻”既是得分的利器,更是写作和思考的价值所在。我们要多读书,多看报,勤思考,勇辩难,掌握思想分析的武器,操练文章写作的技法,许自己一双富有穿透力的慧眼,借“深刻”的翅膀飞向更为高远而自由的思想天空。

高考作文 篇2

  《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画的是一只有六根指头的畸形大手,整形手术后,该整掉的枝指没整掉,不该锯掉的拇指却被锯掉了。《截错了》画的是一个病人病残的左腿手术后依然保留,而健康的右腿却居然被截掉了。两幅漫画都让你触目惊心,都能在视觉上给你以强烈的震撼,叫你同情,令你愤怒。画面虽不相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鞭挞丑恶,人木三分,令观者拍案叫绝,过目难忘。但相比之下,前者寓意深刻,引人深思,更显技高一筹。

  漫画是以幽默诙谐的画面来讽刺某些社会现象的一种艺术。《截错了》画面上病人怒发冲冠,愤激之状,栩栩如生,诚能让观者义愤填膺,画面极有感染力,但作为漫画,显得严肃有余,幽默不够。而《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则讽刺之中不乏幽默,笔调轻松一些,观者气愤之余,多少能感到一些滑稽,可说是让人可恨又可笑。

  《给六指做整形手术》整幅画面仅有一只整形后的大手,真可谓惜墨如金,笔法简洁扼要,画面醒目传神,虚实相生。而《截错了》画面繁复,略显罗嗦,医生护士惊愕之态,这纯属多余,是画蛇添足,这不能不说是白璧微瑕。

  《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画面简洁,但寓意深刻,思想容量大,给观者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细嚼这幅漫画,你决不只是感到一起医疗事故,能感到它反映了更深层次的东西,有更广阔的社会意义,你可以把它视为对国有企业副余人员稳如泰山,而勤劳能干的人却莫名其妙地被优化出局这一不良现象的'讽刺;还可以把它看作是对一些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机关部门寄生虫截不掉,庸才裁不了,而那些有才干的人却意外遭贬的丑恶现象的嘲弄。它能讽刺一切“去善兴恶”的丑恶现象,不难看出作者把日常生活中的医疗现象升华到了时代社会的高度,画面具有敏锐的时代感、广泛的社会意义与丰富的暗示性,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诚然,《截错了》也寓有“该砍不砍,不该砍的被砍了”的暗示,但内容略显单调,不及《给六指做整形手术》那样有厚度,引人联想。

  总之,两幅漫画相比,无论从画面所蕴含的思想容量看,还是从笔法上看,都不能不让我更偏爱《给六指做整形手术》。

高考作文 篇3

  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

  1、写好字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其次,字体要适中。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再次,尽量少涂改。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

  2、拟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3、开好头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4、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5、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结好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7、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

高考作文 篇4

  人生不在长短,而在于人生精彩地活着,实现人生价值,用灵魂演奏生命的音符。

  ——题记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现着变换的灰色,这些往往都牵绊着我们前进。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灰色,我们能否精彩地活着,为梦想插上翅膀,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

  没有手臂的钢琴师怎样弹琴?刘伟给了我们答案。他因10岁时的一次事故截去双臂,这对一个正处于金色童年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也曾迷惘过,也曾怨恨过,但他还是精彩地生活。12岁他又学会游泳,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竞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当他以为可以在奥运会上一展拳脚、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噩运再次降临在这个瘦削的小伙子身上,他因身体感染而不能游泳。命运无情地用绳索缚住了他的双臂,又掠夺了他的技能。别人都投来怜悯的目光,哀叹他命运多舛,他却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决定用双脚弹钢琴来演奏生命的音符。上帝还是眷顾他的。一年后他的琴技已达到专业7级水平。经“中国达人秀”舞台,他成了“中国达人秀”一季冠军,也成了无数人心目中的励志青年。他甚至在23岁时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让世界各地都见证了这个中国男孩的奇迹。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精彩地活着,要么赶紧死”这是刘伟的经典名言。我们是健全的正常人,面对挫折时,我们又能否精彩的活着,实现人生价值,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呢?

  “生命的长度已经确定,那我拉长生命的.宽度,从而扩大自己生命的面积。”这是半心女孩张荥鑫的格言。虽然生命的路程已经确定,但她任然为社会服务,不仅为泰安市郊患白血病的18岁姑娘李芸募集捐款,还为四川凉山普格的孩子们购买文具。生命的路程虽已确定,但只要经常地活着,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人们还是能实现人生价值,过得更加有意义,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精彩的人生不只是像航母那样在海上争雄,一叶小舟也可以如离弦之箭;精彩的人生不只是像太阳那样光芒四射,萤火虫的微光也可以在黑夜里照亮旅人。用灵魂演奏生命的音符,让自己的人生无悔。

  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精彩生活,实现人生价值,无悔人生,活在当下!

  ——后记

高考作文 篇5

  才与德

  这位作家所说的人要读的三本大书,在我看来,“有字之书”即为人所受到的教育和文化;“无字之书”指的是人在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而这“心灵之书”则是一个人的道德与言行。

  吾认为,这“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均可归为人的才能,而这“心灵之书”则指人的品德。作家的话其实是在告诫我们,做人就应德才兼备!

  在这人日益复杂的信息化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才能,那么他便很难在这个社会中立足。没有才能的人即使品德优异也只会是社会的害虫,因为他们无法对社会做出贡献,只会不断地消耗社会资源,他们的存在只会拖社会发展的.后腿。在这群有德无才的人当中,啃老族、富二代、官二代等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他们或许品德优异,但他们在做的只是挥霍父母的钱财、社会的财富,他们的人生毫无意义。所以说,有德无才是万万不能的!

  当然,仅仅有才却无道德也是不行的,日渐增多的高智商犯罪便是明证。不得不说,那些高智商犯罪者都十分有才。他们大多数都毕业于名校,接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了各项专业知识,本可以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最终走了歪路中,身陷囹圄,抱憾终生。究其原因,便是这些人有才无德!他们失去了道德的约束,为了一己私利损害社会利益,才终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种人,其实比那些有德无才的人更令人痛恨!有德无才者只是在浪费社会资源,而他们不仅在浪费社会资源,更是在促使社会倒退,如果把有德无才者比作寄生虫,那么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病毒!因此,道德之于个人有甚至超过才能的重要性。

  当今之中国,则必定是早已知晓才德对于人之必要性。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提高公民才能的举措;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则是为了提升国民道德素养,提高道德品质。但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德才兼备,是必须让学校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思想教育,杜绝重分不重德的现象发生。只有学校这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才能使人们真正做到德才兼备。

  才与德,这两个人所必需的要素,真的是缺一不可!只有做到德才兼备,才可称作真正的完整的人!

高考作文 篇6

  父亲的脸形较国字脸要稍圆润些,皮肤白皙,个子中等偏高 ,是个标准的美男子。

  父亲幼小失怙 ,八岁随奶奶自景德镇下乡。孤儿寡母,日子自然过得艰辛。稍大后跟人学裁缝。成家后 ,又改弹棉花。父亲肯下工夫,不几年,棉花弹得好极了,十里八乡都有点名气。

  父亲弹棉花有二十多年。那时人们还是穿土布衣,冬天更是离不开棉衣棉被,棉花匠很忙,加之手艺过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父亲总是早出晚归,路远的干脆不回家。

  弹花主要工具是弓。弓有五尺长。弓头像勺子,弓尾倒似一把开山大斧。弓弦是牛筋做的,一头缠在弓头部,一头是卡在弓尾索上。尾索可以绞紧,好使弓弦绷紧。弓身偏尾端有一个半圆护手,中部有一小铁环。

  匠人有一个两块牛皮做的护腰甲。两块牛皮正好一边一块护住两腰,后腰有一个带孔木枷连着牛皮,护甲前腹部是两条带扣。匠人扣好护甲,像武士,护甲锃亮,威风凛凛。

  匠人还有一根小竹扁担,这小扁担其实是一片四尺来长的大竹片,一头有一小段带钩的短绳,另一头被削成一个一寸宽两寸长的栓子,可以直插护甲后腰的木枷孔中。

  弹花还有一样工具不可缺少——篾栅。栅很像凉席,皮棉在栅上弹可漏掉尘土。出门弹花时,将小用具放在栅内卷成圆柱,捆紧。弓当扁担,一头栅,一头砑盘,扛起就走。

  开始工作了。匠人扣好护腰甲,后背插好小扁担,扁担另头靠左肩斜背着,像苏秦背剑式,扁担上的绳钩勾住弓环,将弓悬挂。匠人左手握弓,右手握棰弹弦,依靠弦的震动,将皮棉弹开。棰用檀木做,七八寸长,像小花瓶。弦入棉花,弹弦四五下,发出:‘嘟嘟嘟’的沉闷声;随即提弓,空弹四五下,将弦上缠的花弹开,发出:‘嘣嘣嘣嘣’的响声,洪亮且悦耳。若空弹几下后,弦上仍有棉花,则用剃刀细心剔削。总之,弓弦要干净无花。外乡佬弹花只有‘嘟嘟嘟’的沉闷声,没有‘嘣嘣嘣’的清弦声。也就是没真正弹开弹熟,他们弹的被絮也就不耐用了。

  村庄有匠人弹花,老远便知,悦耳的‘嘣嘣’弦音能传出很远。

  我小时很喜欢看父亲弹花,喜欢听‘嘣嘣嘣’的弦响声,也喜欢看父亲利索的身影——帅气、彪悍。不管冬天多冷,父亲弹花,只穿夹衣。腰间护甲油光锃亮,还伴有不知哪发出的‘吱呀’轻响,像电影里青年军官,很是英武。

  我特别喜欢看父亲踩砑盘。砑盘是用一尺多丁的大梓树横断而成的圆木块,两寸多厚,上有把手。被絮弹好了,纱线也牵好了,就用砑盘砑擦,使纱线入花。一般是用手握砑盘砑擦,四角、四边也都用手打砑盘。最后是踩砑盘:人立在砑盘上,两手甩动,带动身板、由身子带动腿脚,由小腿带动脚掌左右摆动,砑盘跟着向前移动。经过砑盘压擦,纱线深深地嵌入棉絮内。这样的被絮经久耐用。(我后来发现,外乡佬弹被絮不踩砑盘。他们弹的絮容易脱线。)父亲踩砑盘像扭秧歌,真好玩。

  父亲年轻时,还爱好文艺,能拉一手好琴,文辞、赣剧拉得相当有水准。明星亮月的夏夜,父亲常带我去邻村溜达。他饶有兴趣地拿起二胡,边走边拉。柔美的月光流水般洒向大地,此起彼落的蛙声,轻弹低唱的蟋蟀,像是为父亲的琴声伴奏。我在前面走上几步,又回头瞧瞧,父亲一边拉一边晃着脑袋,很是悠闲。瞧这样子,我也傻笑了??????

  父亲中年以后就很少弹棉花。一是生产队农事抓得紧,二是外地弹花匠来了不少,再者弹花是气力活,灰尘又重,父亲也就不再弹花了。

  中年的父亲,攀罾倒成了他第二职业。

  夜幕渐渐拉开。在这暗淡的天底下,有一条被两岸草滩夹挤的小河,从村前绕过。父亲腰挎鱼篓,手攥罾绳立在河边。每隔几分钟,就叉开双脚,身体后倾,双手快速攀拉有十几根小横木的罾绳。网从水底一点点拉起。如果网内水面平静,立即放回水底;有水花,必有鱼,继续拉绳,直到网底悬空,罾篙直立。父亲一手扶罾篙,一手一点一点收网,将网一点一点纳入扶篙手的拇指叉里,最后抓鱼入篓。

  父亲不抽烟,不喝酒,也不爱端茶杯串门聊天。他是闲不住的人,一有空就想干点什么,因此就攀起罾来了。攀罾很辛苦,这里十几个近湖的村子也只有几个人攀罾,可见其艰难。

  罾网是边长一丈四五的正方形。四根罾爪是直径寸余的小山竹,罾爪根部两两交叉夹住罾篙梢的棕把圆头,棕把成了罾爪的轴承,又是挂罾的.卡子。网四角有活套,套住四爪。攀罾绳套在罾篙梢上。罾篙是大山竹,一丈好几长。这么大的家伙,有风的天真难摆弄呢!

  记得装网时,我说棕把头像猫头。父亲气得又瞪眼睛又哼哼,妈妈连忙叫我别乱说话。父亲从不骂我,更不打我,生气也就那样。原来装网讲究禁忌,我们孩子那懂这些。

  父亲对周围河道的深浅、鱼情了如指掌。那时湖里的鱼也特别多,湖汊也不远。父亲天未亮扛罾出去,个把钟头就回家。几斤鱼总是有的,从不落空。回来时,别人也只是刚刚开门担水,我还在梦里呢。有时是傍晚收工后,别人回家,他就攀上几罾,弄上一两碗鱼。这叫忙里偷闲。

  冬季是农闲时节,农事不多。这是父亲攀罾的最好时机。此时湖里的水只剩村背后河底部一些水,鱼藏在各个深潭里。

  背后湖算是真正的鄱阳湖,空旷无边。夜里,父亲常常一个人在湖里攀罾。阴森森的猫头鹰叫声,还有飘忽不定的鳞火,真的叫人毛骨悚然;冰冷的河水如针芒,每抓一次鱼,就冷得钻心。但是鄱湖人是硬汉,照样乐此不疲。

  家里的澡盆、箩都装鱼。奶奶忙着杀鱼、腌鱼、晒鱼,母亲忙着挑鱼去山里边卖。个个都忙活着,最辛苦的还是父亲啊。

  鄱湖人家都不缺鱼。不过多数是虾捞、浅网,弄些小鱼小虾。我家的鱼却是又多又大,一年四季常有鱼。我喜欢饭上蒸的干鱼块,有股香味。冬天爱拿干鱼火炉上烤,当零食吃。现在忆起似乎余香犹存嘴边。

  父亲勤劳一生,为儿女默默奉献,这是何等的爱。我常常问自己:对儿女你付出多少?

高考作文 篇7

屈原

  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二、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

  三、"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的老百姓,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纵身跃入滔滔江水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落束手无策,只好投身于海,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四、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高考作文 篇8

  语文的学习,对个人,对国家或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来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想制造一件瓷器。提高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就分别对应了制瓷的三道工序。正如每道工序都不可或缺,三条途径也缺一不可。

  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是筑胚,它决定了瓷器的形状,决定了瓷器的用途。是它奠定了这个瓷器的基础,瓷器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蜕变,成形,成器。这就好比三条途径中的社会生活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这一途径获取的知识,是最生动,最基本,也是最令我们印象深刻,深入我们骨子里的知识。它直接造就了我们的性格,影响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对世界的理解。只有通过它,我们才能把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发展动力,才能真的造福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制瓷的第二道工序是上色。这一工序看似对瓷器的使用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其实,他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瓷器的高度与文化价值,是瓷器文化价值的最直接体现。在整个制瓷过程中,这是最能升华瓷器的一道工序。这就好比三条途径中的课外大量阅读。读一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人交流的过程。也正是在千百次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境界不断提升,我们的思想不断升华。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在瓷器上填上了一道亮丽的色彩。而正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一道道光亮的色彩不断交织,融合,终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跃然瓷上。我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此得到了升华。

  煅烧是制瓷的最后一道工序。一件未曾煅烧的瓷器,纵使其结构再巧妙,花纹再绚丽,也无法称之为瓷。只因煅烧前它是“散”的,是煅烧让它各部分融合并再次升华。经过煅烧的瓷器让人感觉浑然天成,似乎生来就是一体的。这时瓷器才真正成瓷真正成器。这就好比三条途径中的课堂有效教学,在课上我们不断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将通俗的知识专业化。这不仅直接提高了我们的语文水平,更教会了我们方法,指导我们的方向,指引我们前进。在最后,我们也就真正成器。

  如前文所述,语文学习的三条途径正如三道制瓷工序一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没有优劣,只有不同,只用真正把握全部的三条途径,才能最终成就我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