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言

时间:2024-06-26 07:07:44 名人名言 我要投稿

老子的名言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我国文化悠久,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子的名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名言1

  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0、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的名言2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中国人的大智慧。

  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中国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中国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6、“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7、“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8、“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中国,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老子的名言3

  1、治大国,若烹小鲜。

  2、解释: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7、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8、解释: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1、解释: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1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15、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16、解释: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

  17、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9、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

  2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3、解释: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

  24、解释: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25、解释: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2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7、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2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3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1、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32、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33、解释: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3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6、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

  3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

  38、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

  41、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

  4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4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6、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7、解释: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4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9、解释: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50、一你可以理解成太极,二你可以理解成阴阳,三你可以理解成阴阳相合的产物,万物都是阴阳相合产生的,所以万物都有阴阳两面,而万物喜阳,因为阳为生气为正气,阴为死气为邪气,自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对阴阳产万物的一个总称。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4、解释: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

  55、解释: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5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

  57、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5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59、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60、解释: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

  6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63、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

  6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6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6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

老子的名言4

  1、山谷之神是不朽的。它叫炫多。这扇神秘女门被称为天地之根。如果是连续的,不要经常使用。

  2、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3、我不知道王座顶端是否有任何东西;第二,我离你很近;第二,我害怕它;第二,我在侮辱你。我不相信。我不相信。

  4、惟道是从,因任自然,有些事不要做过头。

  5、不要睿智,这样人们就不会有争议;不贵不贵的商品,这样人们就不会偷;不要,这样人们的心就不会乱来。这是对圣徒的治疗,虚拟他们的.心,加强他们的腹部,削弱他们的野心,加强他们的骨骼。它经常使人们无知和绝望。让智者不敢这么做。如果什么都不做,什么也做不了。

  6、是否有任何共同的出生,困难和容易完成彼此,长度和长度不同,高度越来越低,声音是平等的,前面和后面是一样的。恒叶。

  7、清静无为,远离死地,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8、拥有太多的欲望会让人变得贪婪自私,远离了人性的本真。

  9、世界以美国之美而闻名,邪恶已然存在。众所周知,善是善,但不是善。无论相生、相难还是相易,相长还是相短,相高还是相低,相声与相声,相前与相后,不变也。

  10、无欲、企图把历史拉回倒退的想法。

  11、其实这话正是道家倡导的“无为两治”的生动喻语。而无为强调的就是行事应顺从天地自然之道,尊重历史规律,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不用过多的法令法条强制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

  12、智者常谋虑,愚者常义愤,真正的智慧来自于沉思和冷静。

  13、学海无涯,人心常变,只有不断学习和改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14、如果某样东西混合在一起,它将首先诞生。孤独和孤独,独立但不变,每周旅行并不危险,可以成为天地之母。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强词的名字,强词的名字很大。太晚了,太远了,太远了。

老子的名言5

  1、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9、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0、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老子的名言6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聃

  9、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1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老子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1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1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1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1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2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

  2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2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2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2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2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26、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27、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2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2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3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3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3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3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3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

  3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36、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3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道德经》

  3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经》

  3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4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道德经》

  4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42、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4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4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4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4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47、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老子《道德经》

  4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4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50、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老子

  51、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2、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5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5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5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6、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5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8、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5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6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61、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6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6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6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6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8、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69、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7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7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73、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7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5、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7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7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7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8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8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8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8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84、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8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6、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7、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8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9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9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9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9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9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9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9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98、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9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00、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0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0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10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104、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10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0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0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10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0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1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11、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1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11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1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5、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1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117、将欲取之,必先之。

  11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11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2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2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22、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2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24、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12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2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2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28、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129、曲则全,枉则直。

  13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3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3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13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34、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13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36、人应该懂得知足常乐,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137、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13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39、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14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41、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142、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故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143、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14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4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4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4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48、老子说,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149、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15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的名言7

  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53.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6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治人事天,莫若啬。

  69.治大国,若烹小鲜。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2.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75.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8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1.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8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7.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8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6.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9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9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的名言8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第十八》

  5、“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

  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8、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9、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语录

  10、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第七》

  1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1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

  1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1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老子第三十八》

  1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名句

  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20、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2、远矣,与物反矣,乃至于大顺。《老子第六十五》

  2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老子的名言9

  1、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6、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8、治大国,若烹小鲜。

  9、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1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4、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

  1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8、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1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0、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2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3、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7、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6、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3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8、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9、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1、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4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4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4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4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9、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50、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5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2、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5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5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5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5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5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5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6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6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6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

  6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6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治大国,如烹小鲜。

  6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

  6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7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7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75、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76、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7、治人事天,莫若啬。

  7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7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8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82、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8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8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85、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87、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8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9、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90、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91、不自矜,故长。

  9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94、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95、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9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97、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9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9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00、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10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0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0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04、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0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06、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0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0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1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14、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的名言10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3、治人事天莫若啬。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6、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8、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0、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结束时象开始时那样谨慎,于是就不会把事情搞坏。因此,圣人的欲望就是没有欲望,不看重贵特的物品;圣人的学问就是不学,以补救众人的过错)–––––––“不欲”、“不学”与现代文明、市场经济是背道而驰的。

  11、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12、正复为奇,善者为妖”(正常随时可能变为反常,善良随时可能变为妖孽)–––––––老子善于辩证地看问题,他认为好可能变成坏,善可能变成恶,所以,用不着死守是非善恶。

  1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4、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6、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8、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9、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2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2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2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3、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由于世人的无知,所以他们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中国的圣人是神秘莫测、穷困潦倒的。

  2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6、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2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3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3、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3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天下清明,则把战马用作施肥种田;天下动乱,则盘马弯弓,流血郊原)–––––––中国治乱循环,没有人想到“天下有道”中的问题。

  3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7、六,言多必失

  38、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0、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41、四,功遂身退

  4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4、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5、治大国若烹小鲜。

  46、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47、什么是宠辱若惊呢?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要把它当成重大的事情,重视起来,敏锐地觉察其中的危险和机遇,而不得意或沮丧。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要清楚被人宠幸,说明自己是在下位,即使得宠,每日也心惊肉跳,战战兢兢;等失去宠爱,遭到侮辱,又会疑神疑鬼,感到惊恐慌乱,这就叫宠辱若惊。

  48、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49、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0、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要收起它,必须暂且张开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兴起它;将要剥夺它,必须暂且给出它)–––––––以柔克刚,欲取反予,这是典型的中国智慧。一方面表现了我们的聪明,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国民的狡诈。

  51、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53、善用人者为之下。

  54、九,福祸兮伏

  5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5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57、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58、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9、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60、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6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63、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的名言11

  01.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0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0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0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0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过多,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的金银财宝,却不一定能永久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招来灾祸。

  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0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铿锵之声使人听觉不灵敏,悦口五味使人永不满足,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07.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翻译讲解】:静下心来,守住宁静,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发现规律的存在。

  只有合乎自然,才能合乎主宰万物的道,只有合乎道,才能久远。

  08.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翻译讲解】:保持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意思是说: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0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求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1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而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发号施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1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1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不辨是非,自以为是的人反而无法获得好名声,自我吹嘘的人不可能再立新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什么长进。

  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才能达到目的。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翻译讲解】:人要向地学习,地要向天学习,天遵循规律,规律纯任自然。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15.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16.物壮则老。

  【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1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翻译讲解】:了解别人称为机智,认识自己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总能很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能实现他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18.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1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2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21.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翻译讲解】:大到无边的方正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高分贝的声音听不到,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2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2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2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25.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2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戚与共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28.治大国若烹小鲜。

  【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29.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3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3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3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3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3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翻译讲解】:对待即将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3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翻译讲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3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3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更多道德经名言请关注

  38.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愤怒的一方胜利。

  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39.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40.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4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42.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翻译讲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弱可能转强,而强会转向衰落。

  43.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44.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4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翻译讲解】: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老子的名言12

  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3、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10、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1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4、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15、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6、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8、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9、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

  2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2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3、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24、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2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6、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7、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28、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0、子曰郁郁乎文哉,诚不我欺。

  10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02、水:柔,静,处下,善利万物而不争。

  103、使人行者,身先行之。

  10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105、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10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107、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08、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109、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10、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11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1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老子的名言13

  1、了解别人的人是智者,了解自己的人是智者。胜利者是强大的,胜利者也是强大的。知足的人富有,强壮的人雄心勃勃,满足的人长寿,死去的人长寿。

  2、谁做了,谁就输了;谁做了,谁就输了。没有失败,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3、走过去的路,走到今天的皇家。知古者始,谓道期。

  4、以后的身体和身体先,外面的身体和身体。有了它的无私,它就能变成它的私有。

  5、旧物以旧换新,或以旧换新。

  6、在年轻时生长的树;九层楼高的平台拔地而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善不辩,善辩无益;知道的`就不知道,知道的就不知道。

  8、好人如水,君子如玉。长夜漫漫,寂寞成战。

  9、上士听到了路,走了过去。

  10、好买深,君子胜德,像个傻子。

  11、失去了道德之后,失去了美德之后,失去了仁爱之后,失去了公义之后,失去了公义之后。

  12、路是自然的,不必是安静的。行无所求,就得放荡;喝无奢华,就得清洁;躺卧无欲,就得安静。

  13、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病了。治愈一种疾病的唯一方法就是不生病,而治愈一种疾病的唯一方法就是不生病,而治愈一种疾病的唯一方法就是不生病。

  14、以德报怨,皆有恶;好的未必都是好的。

  15、圣人不储蓄,因为他认为他拥有的越多,他与他人的联系就越多。

  16、道能道,非同凡响;名,姓。

  17、世界以美、美、恶著称;众所周知,善是善,但不是善。

  18、所以,江海可以是百谷之王,有了它的好,它也可以是百谷之王。

老子的名言14

  1、天下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上善若水,君子如玉。长夜未央,寂寞成殇。

  5、美之为美,皆恶已;善之为善,皆不善已。

  6、原生质,质生空,空生时,时生万物。

  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0、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1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3、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14、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

  1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1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7、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的名言15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

  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

  8、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9、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1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道德经》

  1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

  1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1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1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16、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

  1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道德经》

  1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

  2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2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经》

  24、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道德经》

  2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

  2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

  27、慎始如终,则无败事。《道德经》

  28、2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

  2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3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

  3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3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江海能为百谷王》

  33、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隐无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辩若讷,大美若臭,大善若恶,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贤若痴。《道德经》

  3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道德经》

  35、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道德经》

  3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道德经》

  3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

  3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

  3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

  4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

  4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

  4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

  4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

  4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

  45、将欲取之必先与之。《道德经》

  4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4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

  48、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49、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道德经》

  50、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

  51、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

  5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道德经》

  5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

  54、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

  55、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道德经》

  5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道德经》

  57、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5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

  59、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6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

  6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2、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道德经》

  6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

  6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65、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道德经》

  66、“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67、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6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道德经》

  69、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7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道德经》

  7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道德经》

  72、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

  73、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

  74、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道德经》

  7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

  7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

  77、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

  78、鹰立如睡,虎行似病。

  79、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8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译文:不只是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更能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期有所长进。自己不要别人争利,那么所有人都会为你让路。)《道德经》

  81、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道德经》

  82、胜人者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8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道德经》

  84、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清净经》

  8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

  86、故常无欲,以观其妙。《道德经》

  8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8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道德经》

  8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

  9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

  91、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上善若水》

  9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道德经》

  9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道德经》

  94、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95、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

  9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

  97、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道德经》

  98、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道德经》

  99、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道德经》

  100、夫唯不争故无忧。《上善若水》

  10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

  102、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老子》

  103、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

  104、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

  10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智慧》

  106、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道德经》

  107、虚极静笃。《道德经》

  10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109、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

  110、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德经》

  111、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112、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11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

  1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11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116、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17、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18、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道德经》

  119、对他人有宽恕之量,对谤语有忍辱之量,对忠言有虚受之量,对事物有容纳之量。《道德经》

  120、“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12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能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

  122、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

  123、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

  12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

  125、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道德经》

  126、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

  127、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道德经》

  128、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

  129、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

  130、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德经》

  13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13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道德经》

  13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134、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

  13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道德经》

  136、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道德经》

  137、天下唯有不争而莫与之能争也。《道德经》

  138、水清则鉴物,神清则见道。《通玄真经》

  139、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道德经》

  14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故为人处谦为下而能以下为上,统万人之心。)《道德经》

  141、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道德经》

  14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道德经》

  143、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4、后其身而身先,忘其身而身存。《道德经》

  14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道德经》

  146、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147、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道德经》

  148、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德经》

  149、原生质,质生空,空生时,时生万物。

  15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5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道德经》

  152、为着败之,执者失之。《道德经》

  153、上德不德而有德,下德不失而无德《道德经》

  15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以观其妙有名万物之母以观其徼同出于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

  15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

  156、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德经》

  157、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15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

  159、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道德经》

  160、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的智慧》

  16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

  162、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德经》

  16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道德经》

  16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16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道德经》

  16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道德经》

  167、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道德经》

  16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6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道德经》

  170、“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171、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道德经》

  172、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道德经》

  17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道德经》

  174、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

  175、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道德经》

  17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177、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老子的名言】相关文章:

老子的经典名言02-23

老子的名言02-11

关于老子名言02-08

关于老子的名言02-18

老子的名言(精选15篇)02-20

老子的名言(15篇)02-17

老子的名言14篇02-12

老子的名言15篇02-11

老子的名言精选15篇02-20

关于老子的名言(15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