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时间:2024-01-21 07:54:11 语文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州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试题了,试题可以帮助学校或各主办方考察参试者某一方面的知识才能。一份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州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欢迎阅读与收藏。

苏州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____。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____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____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____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⑴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____②描(huì)____

  ③(màn)长____④经天(wěi)____地

  ⑵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改为____②____改为____

  【解析】面对今年的字词题,一个词,欣喜。根据拼音写汉字和改错别字都便于上手,且不易失分。①“一脉相chéng”的“chéng”是“传承”的“承”,④“经天wěi地”的“wěi”就是“经纬”的“纬”啦。至于“描绘”、“漫长”、“千姿百态”和“驰骋”就无需再讲了。你别说没认出题目材料中的“弛”是“松弛”的“弛”哦。哼哼!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诗经·蒹葭》)

  ②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____》)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李煜《相见欢》)

  ⑥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⑦子曰:“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⑧____,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桃花源记》)

  【解析】古诗词考核已谈多次,不再赘述。技巧就是理解、背诵和默写。当然,死记硬背也能解决此类问题。

  本题所涉皆为名句,且无明显易错字,怎么说呢?还是记不住、默不出,你简直……唉!上答案:①在水一方②海日生残夜(拟人手法,“生”,非“升”)③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搔动梁山诸义士,一齐云拥闹江州。

  【解析】哈哈,这道题,有意思!“三个情节”?从“乘兴入江楼(江州的江楼应该就是浔阳楼)”“千古恨(因杀外室下狱)”“吟诗”“欲泻百重愁”等词句来看,应该是黑三郎无聊之际,呼酒买醉,“浔阳楼题反诗”这一情节,说什么“敢笑黄巢不丈夫”,呵呵。确定了这一点,后面的迎刃而解:“赝书(伪造的书信)”“失脚(穿帮、露馅、失误、失策)”“成狴犴(bìàn,牢狱的象征)囚(被捕下狱)”应该就是戴宗送圣手书生萧让和玉臂匠金大坚联手炮制的假信,但被黄文炳识破而“成狴犴囚”;“梁山诸义士”“云拥闹江州”,自然就是为了解救宋江、戴宗,梁山好汉“江州劫法场”一事了。其中,让晁天王记忆犹新的是李逵提着两把板斧,一路砍将过去。

  ⑵英雄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的力量。从下面人物中选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并结合小说某个情节说说理由。

  A.汤姆·索亚

  B.保尔·柯察金

  【解析】“英雄气”,“英雄气”,“英雄气”!要结合“小说某个情节”,找出体现人物“英雄气”的地方,当然,最好指出其“英雄气”。

  汤姆·索亚的逃学应该没有“英雄气”,他的“英雄气”应该是在洞中遇险并努力自救的过程中,当然,他指认罪犯印第安·乔的情节也很有“英雄气”。保尔·柯察金是一个革命英雄,他的战斗生涯(包括与自己战斗)无一不满溢“英雄气”。从题目“某个情节”的要求来看,你只要写一个情节就ok了。搞定,收工。

  参考答案:①汤姆·索亚在山洞中克服死亡与恐怖的威胁,一面安慰、照顾蓓姬,一面用心寻找出路,体现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团结友爱的精神。②保尔·柯察金克服天气恶劣、匪帮袭扰、食物短缺等种种困难,与其他工人一起完成筑路任务,体现出顽强坚韧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4.根据下面的对话内容,拟写一则通知。要求:内容清楚,格式正确,正文内容(含标点)不超过45字。(4分)

  赵老师:李敏同学,学校把“端午诗会”安排在本周五下午三点开始,你们节目组准备好了吗?

  李敏: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计划明天下午再最后彩排一次。

  赵老师:那场地布置得怎么样了?

  李敏:已经布置好了。就是学校报告厅有点小,要安排初三两个班级的同学自己带凳子。

  赵老师:星期五下午初三学生要完成中考志愿网上填报工作,所以这次活动他们不参加了。

  李敏:那就没问题了。

  赵老师:好的。请你以学校团委名义写个通知吧,让初一、初二师生准时参加活动。

  【解析】理论上,本题是一道“应用题”,写一则“通知”嘛。应用文写作考查一是“格式”(含标题、通知对象、发送单位、日期等),二是“内容”(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所以,题目要求“内容清楚,格式正确”。当然,本题还要求“正文内容(含标点)不超过45字”。

  从对话来看,应该是:学校团委通知初一、初二师生准时参加本周五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的“端午诗会”。好了吧。参考答案略。

  通知示例: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5~8题。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①,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②,而祯卿以貌寝不与。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

  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既登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

  祯卿体癯③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节选自《明史》)

  【注】①沈周: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杨循吉:与下文中的李梦阳、何景明、陆深同为明代文学家。②馆选:被选任馆职,即入职翰林院。③癯(qú)):瘦。

  5.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

  B.与里人唐寅善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C.而祯卿以貌寝不与

  D.与李梦阳、何景明游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E.为吴中诗人之冠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在很多时候,词性判断法是判断文言文字词含义、用法是否相同的重要方法。如,A项上句中的“名”是“问”的宾语,是名词,而下句中的“名”带宾语“之”,是动词,两个“名”的意义或用法必定不同。E项中的“冠”虽都是名词,但上句中的“冠”应读“guàn”(居第一位的),下句中的“冠”应读“guān”(帽子),两个“冠”的意义或用法自然也不同。同理,B项中两个“善”虽都是动词,但上句中的“善”指人际关系,可解释为“亲爱(亲善)、友好”,下句中的“善”+技艺,可解释为“擅长、善于”,其意义或用法也不同。C项中的“以”都可解释为表原因的“因为”,D项的结构完全一样,“与xx游”和“与游”,句中的“游”都可解释为动词,“交游”。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②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

  参考答案:①徐祯卿天资出众,家中未藏一本书,却没有不通晓的知识。②唐寅把他介绍给了沈周、杨循吉,徐祯卿因此出名。

  7.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徐祯卿成才的原因。(3分)

  【解析】从选文来看,徐祯卿成才的内因是“资颖特”,“其为读,……”;外因是“与里人唐寅善”、“与李梦阳、何景明游”。因此参考答案为“天资聪颖,与名士交游,饱读诗书,博采众长”。

  8.下面是徐祯卿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⑴徐祯卿的诗“熔炼精警”,请以诗歌第一联或第二联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解析】“熔炼精警”是什么意思?大概是词句凝练蕴藉,精妙警辟。从“第一联或第二联”来看,其中的“欲”和“独”较为突出:“欲”是“秋”季未到,但在诗人眼里、心中秋意已生(愁乃心上秋啊);“独”应该就是远离故土(吴县人、重以桑梓念)的孤独、寂寞,可以联想“独怆然而涕下”中的“独”,所以,参考答案云:①第一联中用“叶未下”“秋欲生”,写出了树叶泛黄但还未落下的景象,渲染出秋天将至未至但秋意渐生的凄清氛围,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②第二联用一个“独”字,突出偌大的武昌城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伤之情。

  ⑵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3分)

  【解析】噫,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

  大雁因为什么乐于远征呢?诗人应该不是想要给大家科普一下,而是巧妙衬托,以雁写人,借以自问:“我何事乐长征”?诗人“独卧”而“重以桑梓念”,于是借大雁来抒发自己远离故土、羁旅异乡(武昌)的孤独、愁苦之情。仔细推敲的话,应该还有一种自己“何事乐长征”(“俺缘何事‘乐于’长征,而不归家?”)的深层感慨。

  参考答案:尾联以雁乐衬人悲,借问大雁为什么乐于远途跋涉,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漂泊他乡的倦怠之意,以及思归不得的无奈与惆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9.简述“彩虹似的梦”这一比喻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2分)

  【解析】“彩虹似的梦”,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梦”,只是也只剩下“梦”了;而“梦”如“彩虹”,曾几何时,对生活、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也是那般绚烂瑰丽;“梦”如“彩虹”,却又是那般的美丽而虚幻,不可捉摸、可望而不可即。新娘夕阳中,只有桥如故!诗人一别之,再别之;除了“彩虹似的梦”,带不走一点云彩,于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上课时老师也许解释过其中的情节了,你懂的。

  参考答案:“彩虹似的梦”喻指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的梦想。诗人用这种诗意的表达,虚实结合,营造静美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深切留恋。“彩虹”远在天边,转瞬即逝,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已逝、离别在即的伤感之情。

  10.诗中用了多个叠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解析】度娘说,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会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题目中的三组句子中,“前后呼应地重叠”的是“梦/寻梦”、“放歌”和“沉默”,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的,是诗人情感从流淌、奔涌到静息,从慷慨飞扬而转瞬急转直下的跌宕过程,其中有诗人彩虹般的憧憬、狂热的爱恋与依依的呵护,其中有“新月派”诗歌的节奏与音韵之美。

  参考答案:用多个叠句突出了诗人由“寻梦”“放歌”到“沉默”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波澜起伏而又无法言语的心境。同时又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使诗歌更具音乐美。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3题。

  如果冬天来了,那夏天还会远吗?

  莫砺锋

  中国地处温带,一年四季分明。我们的祖先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便将四季的时间平均分配。从立冬到立春,再到立夏、立秋,都是间隔三个月。从历法的角度来看,春天的法定长度便是三个月,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杜荀鹤说得更加明确:“每岁春光九十日。”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春季变得越来越短了。据气象部门统计,2022年南京的春季只有54天,还不足两个月。今年的春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