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教育实习报告
在生活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育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教育实习报告1
我来到在***幼儿园进行了毕业实习,在**幼儿园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掌握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进一步对保教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对于这次实习我做了如下鉴定:
一、保育员见习。这是首周的任务,目的是熟悉实习园所、班级的基本情况,接受指导老师的点拔,在做好保育员工作的同时,了解班级基本情况,跟幼儿接触、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对各个幼儿特点有了初步了解。另外,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熟悉班级授课方式、教学计划后,写出自己详细而完整的教案,跟指导老师沟通并确认后,正式授课。在此期间,我不仅了解并做好保育员的工作,还自己独立完成了对班级环境的创设,并得到了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教师实习。这是第*周的任务。我实习的园所属于**,我们的'教学观念跟**不太一样,我们更重视的是对幼儿知识的培养,一般的艺术类课几乎都不接触,导致幼儿学习无积极性,经常不愿来园。考虑到这点,我在和指导老师的协商后,用自己的一套方式对他们进行授课,或舞蹈,或音乐,或利用电脑,或讲故事,或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让他们学到知识的同时,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出勤率。当然,我的每次授课前后都会跟指导老师详谈,找出优势和不足,以便下次做的更好。
*个月的实习让我得到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锻炼,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有机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受益匪浅。在看到优点之余,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上课状态不稳定,起伏较大,时而出现紧张、表达受挫、声音不够洪亮等情况;今后定必认真总结,及时反思,多向别人学习,使自己不断进步,日渐完善,同时紧记“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这个道理,逐渐走向成熟。我觉得只要我坚持努力下去,我一定会成为一位能教育好祖国未来一代的好老师。
幼儿教育实习报告2
幼儿卫生学是研究学龄前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一门科学,也是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掌握必学知识,提高自身本领,以便毕业后能胜任学前教育工作。但要学好也不是一件易事。在中职幼儿卫生学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认真摸索,利用实物 模型及图解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结合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要求通过课程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应注意的生理卫生问题;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影响因素及调查研究评价方法;掌握幼儿心理保健的知识技能;掌握关于幼儿营养调配,预防疾病,病儿护理及意外事故急救等知识技能;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和教育观,正确处理幼儿教育保育过程中的各种卫生问题;了解幼儿卫生保健工作及社会保健服务的相关问题。这样只有让学生明白教学目的,他们才能配合好、学习好。
二、更新教学方式,将模型及挂图形式融入教学
据了解,关于幼儿卫生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如今还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模式,教师的教也只是单方面把书本上的知识机械转述给学生,学生要做的就是“听”,然后在完成任务时,只要能够把教师讲过的东西复述出来就完事大吉,而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即便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问题,鉴于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再加上专业课本身的枯燥,学生也很难学习透彻,而往往只是一知半解。这时,如果我们使用模型及图解方式,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氛围中学习,将使他们在理论层面、认识层面、理解层面上得到较大提高。
例1:《营养基础知识》一节中钙盐的学习。技校教具贫乏,笔者提前到医院借了两张股骨的'影像片子,其中一张是缺钙的片子,两张放在一块对比教学。课堂上两张股骨片子成为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当笔者把图片挂起时,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提问题。这时笔者让学生们先认真观察两张股骨片,让学生自己发现片子的不同点,即一张片骨密度高,另一张片骨密度低,而骨密度低是缺钙的表现,缺钙又会给人们带来不良后果及痛苦。学生掌握了这层知识之后,笔者再适时引导学生,讲解钙在人体中的分布情况,其中99%的钙存在于骨骼牙齿中,1%的钙存在于软组织、肌肉、血液中。接下来,笔者问同学们:“软组织、肌肉、血液中这1%的钙是不是可有可无呢?如果这1%的钙缺乏人会怎样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再一一作答。这样学生们都在兴头上,内容会记得很牢。
例2:《人体的基本结构》一章的学习。人体各个器官分布的知识点非常重要,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每个器官都包裹在皮肤里面,看不见、摸不着,自然难于理解。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本章知识,笔者从医院借来了人体解剖模型及人体的基本结构挂图。说起人体的基本结构,似乎学生们都知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但当讲到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分别长在人体的哪个部位,他们的回答就不完全正确了。这时,笔者用模型把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分开来,分别把心、肝、肺、脾、胃、胰、胆、肾单独取出,一一让学生们辨认,熟悉各个脏器的形态、颜色、位置、数量及作用,同时相互传阅。利用模型,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学好以后章节的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例3:《幼儿的营养与膳食卫生》一章的学习。其中在第二节幼儿膳食的配制及饮食卫生方面,讲到清洁卫生,学生们不以为然。为了引起学生们的重视,把本节学好,也为了减少由于吃了不洁食物造成的肠炎、呕吐等,给幼儿带来的痛苦,笔者从医院借来显微镜,在共用的擦手毛巾、发霉的面包上取样,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让学生们轮流观看,说出自己所看到的结果。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发出感慨,原来肉眼看不到,细菌会那么多,太可怕了。学生们看后都表示自己以后不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要做好卫生清洁工作,给幼儿营造一个美好洁净的环境。
三、教学心得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工作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仅仅满足于 “教师讲了、学生听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创新形式,把教学效果作为为师为教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幼儿教育实习报告3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近两年来我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进行了以下探索:
1、合理安排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1.1 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分阶段安排活动内容。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人体和健康、植物和动物、生态与环境教育、自然科学现象与科技教育等。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现象的认识也只是初步的,所以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分阶段安排活动内容。例如“感知平衡现象”的活动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设法让鸡蛋站立。通过探索,幼儿找到了两种方法:一是敲破鸡蛋的一头使其站立;二是利用橡皮泥、沙土、瓶盖等辅助材料使鸡蛋站立。第二层次;设法使铅笔站立。通过操作,幼儿借助橡皮泥等材料使铅笔站起来了,从而进一步感知了平衡现象。第三层次;学习其他几种使物体保持平衡的方法,并利用平衡原理进行游戏。幼儿在“铅笔走钢丝”的游戏中发现铅笔加上“小腿”可以保持平衡,并列举平衡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四轮自行车、跷跷板、大吊车的大压嘴等。
1.2 体现时代特点,适当安排现代科技的有关内容。对幼儿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的教育,培养幼儿的现代意识,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教育内容:
1.2.1 家庭中的现代化技术。它包括两个部分:①认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探索蕴含其中的科学原理,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通过寻找“手的帮手”――剪刀、夹子、钳子、锯子、锤子、取碗器等,知道各种工具的使用价值。②认识各种家用电器,如电话、空调、电脑、洗衣机等,了解它们的用途及安全使用的方法。
1.2.2 社会生活中的现代化技术。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代化工具,如超音速飞机、移动电话等,了解它们的先进功能。
1.2.3 科学技术的进步。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它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如灶具从柴灶、煤炉发展到液化气灶、电饭锅、微波炉;通讯从烽火、旗语发展到电话、电传、寻呼机、移动电话、可视电话:计算工具从记数算盘发展到计算器、电脑。
2、多渠道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2.1 巧妙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踩鸡蛋”的活动中,当教师慢慢跨上用4只鸡蛋支撑的木板时,幼儿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不能踩!鸡蛋会碎的!”然而鸡蛋并没有像预料的那样破碎,此时幼儿的兴趣激发起来了,都大声说:“哇!老师会气功。”这时,教师却神秘地说:“老师并不会气功,这里有秘密。”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正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积极地投入到观察和操作活动之中的。
2.2 利用“小问号室”、活动角开展多种活动。幼儿科学教育仅仅依靠集体教学活动是不够的,为此,我在教室设置了一个“小问号角”。活动角活动可以是集体教学的前奏,也可以是集体教学的继续。在“小问号角”,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反复的操作中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在组织“小问号角”的活动时,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太容易,幼儿没有操作的积极性;太难,幼儿不能理解。只有安排难度适当的活动内容,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第二,材料有利于操作。如幼儿用磁铁“探宝”,寻找各种“矿藏”:用瓷瓶子、袋子、水、气球等材料寻找空气,做各种有趣的空气实验。第三,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充分操作、主动学习。宽松、和谐的气氛能活跃幼儿的思维,有效地激发探索兴趣。
2.3 注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教育的素材。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一次,幼儿对影子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就带领幼儿做起了“太阳钟”。晨间锻炼时,木杆在地上留下了一个影子,幼儿描下影子并在旁边画上“娃娃拍球”的记号。集体教学活动时,影子变了位置,幼儿又描下影子并画上记号……经过一天的记录,幼儿有了一个能知道时间的“太阳钟”。此后,幼儿通过自主学习,知道了时间不同,影子的长短、方向均不同的道理。
3、精心指导科学教育活动。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体现在促进幼儿与材料、同伴的相互作用上,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我认为教师的指导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精心设计提问,指导幼儿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向幼儿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很重要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要带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思考。同时,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开放性,使幼儿能大胆地表达。另外,问题要紧扣活动内容,使幼儿答问时有明确的思路。
例如在“抛鸡蛋”活动中,教师提问:“如果把鸡蛋从上向下扔,它会怎么样?”幼儿回答:“它会碎的。”于是教师分别向两个脸盆扔鸡蛋,结果一个鸡蛋碎了,另一个鸡蛋没有碎。接着,教师又问,“为什么鸡蛋一个碎了,另一个不碎呢?”待幼儿议论之后,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两个脸盆的不同,幼儿发现鸡蛋落在有毛巾的脸盆里不碎,因为毛巾软。鸡蛋直接落在坚硬的脸盆里就会碎。然后,教师出示海绵垫、沙堆、碎布、稻草、棉花、石块等,提问:“鸡蛋落在这些物品上会怎么样?为什么?”让幼儿积极地尝试并讲述实验过程。最后教师提问:“平时人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由于这一活动较多地采用了开放性、启发式提问,因而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学习探索也更加主动、积极。
3.2 灵活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开展活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观察是最基本的、运用最多的方法。实验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充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这两种方法若能灵活运用,可以使幼儿既感知科学现象,又学习探索方法。例如在“不碎的鸡蛋”活动中,我先请幼儿观察装鸡蛋的蛋托的主要特征和主要作用。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理解蛋托的作用,我请幼儿做实验,用海绵把鸡蛋包起来使劲扔,看鸡蛋会怎么样。于是有的幼儿把鸡蛋扔到地上,有的幼儿把鸡蛋从房子一边扔到另一边,还有的把鸡蛋从二楼向下扔。最后,幼儿得出结论:易碎的物品在细软且有厚度的材料的保护下,就不易碎了。
幼儿教育实习报告4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关识字教学方法的讨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感觉到识字教学的难度。因为从汉字的特点上看,汉字是表意文字,形声字较多,从形态上容易辨别字义,给人以视觉美感,但是缺点是字形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学习识认比较困难,难学难用。应试的压力,使很多家长及早开始让幼儿识字,以便能够应对小学入学考试,但有的家长如果过分强调识字,而忽略了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往往会走入一些幼儿识字阅读的误区。
一、识字不仅仅是老师的事,重要的是家长
社会竞争力的加大,许多家长从2岁起就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亲子园,家长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的学习应当依靠老师的教,因此许多幼儿园迫于压力也不得不注意“教学质量”。有的家长及早给孩子上识字教学班,课后虽然也给孩子购买许多图画书,但是却更多地依赖外界教学。
从生理学上讲,孩子最佳的识字阶段是3~6岁。儿童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记忆力特别强的时期。根据教学研究和实践证明,3岁是自然记忆能力和整体模式识别能力的最高峰,孩子能像认识其他物品一样自然接触和认识汉字;4~5岁的孩子普遍可以学认字,而且识字速度不比6~7岁的孩子慢。研究还表明,5岁多的孩子能学会汉字的大部分笔画,并且能运用笔划分析字形和书写。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从孩子有图案识别能力开始,就可以教他们识字了。也就是说,识字教育,在宝宝1岁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
Morrow和Smith指出,在家庭中,“父母向儿童阅读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和他们最终的阅读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这要远远超出父母和教师所认识到的。”
幼儿对家长的亲昵和与生俱来的信任,是孩子进入识字教学的有利条件,家长经常在生活中采用适当的方式教授孩子识字,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识字,家长的用心才是关键。
二、识字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自主阅读
幼儿识字的目的是什么?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会识字,就会很好地阅读,因此教育中常常重视幼儿单纯的阅读技巧的训练。如辨认图形、认字、拿着图片指认单个字等,这就走入了误区,即只重识字,而忽略了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早期阅读的其他功能。因为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活泼好动;尤其是2~4岁的孩子更是注意力不集中,这时候孩子的机械记忆却较成人强,对于汉字的笔画、形状能够很快强记下来,但是如果这些字义不与实际运用结合在一起,孩子即使认识很多字,可是当字联接成句时,孩子未必能够理解句意,进而影响其阅读的兴趣。家长要明确,识字最本质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从识字逐步走向阅读,为今后自主获取知识打下基础。
从识字转向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结合幼儿识字的`阶段性特点进行培养。
幼儿2~4岁,主要是机械识记,以大轮廓的整体识记为主,家长在教育时应该结合字大色彩鲜艳的图画书进行识字阅读,如《嘟嘟熊》、《幼儿画报》等杂志。国内学者柯南指出,“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图画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帮助。”幼儿的阅读由于识字很少,甚至不识字,他们需要成人的共同参与直接指导.常常是成人朗读、幼儿听赏。家长在为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适时地进行提问、点拨,询问孩子对图画的理解,从而了解孩子对文字的掌握情况。当幼儿不能回答时,家长不要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要侧面引导,使幼儿在引导中逐渐找到答案,寻找到阅读的成功感。如果幼儿在听读中乱翻书页,家长不要中断阅读,而是孩子翻到哪一页,就读哪一页;如果孩子随意走动,家长仍然坚持朗读,观察孩子是否疲惫,是否还能回到阅读中来。
幼儿5~6岁,随着识字量逐步增多,思维逻辑性逐渐增强,家长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内容相对增多,语言精美流畅,情节集中,篇幅适当加长的故事、童话、小说等,如插图版《西游记》、《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等书籍,也可以选择语言优美,带有故事情节的儿童诗,如《我给小鸡起名字》、《妹妹的红雨鞋》、《我是男子汉》等,因为这些内容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读起来也琅琅上口,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延伸幼儿的情感思索与经验。
三、方法无论多少,重要的是因“子”施教
在幼儿园、识字班接送孩子时,许多家长会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些家长听到别的孩子能说会道就积极请教教育方式,回到家中效仿,如果方法不奏效,就指责孩子不如某某孩子,使得幼儿丧失了阅读的自信。
1.环境法
在家中、小区附近等构建幼儿识字环境,引导幼儿轻松、自然的认读时间、空间中的汉字。如“安全出口”、“请勿吸烟”等,在认读中理解字意。缺点是随机性强,识字受环境限制。
2.游戏法
这是幼儿最喜欢的常用识字方法。通过设计一些和识字有关的游戏,如识字棋、识字转盘、找朋友等,识字的过程变得有趣生动,深受幼儿喜欢,缺点是需要家长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还要注意游戏的不断变化更新。
3.朗读法
通过日常的亲子朗读,使孩子不仅识字,而且掌握了大量的文字词汇,形成良好的语感,但是对家长的语言文化素质有较高要求。
4.作画法
利用孩子喜欢涂抹画画的特点,在识字、读篇的同时,让孩子把对字、句、文的理解画下来,用画笔沟通起汉字和字意。缺点是对工具、地点有要求,不能随时进行。
无论哪种方法,最重要的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家长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边做边玩中,让孩子逐渐说话,逐渐大声模仿朗读。有的孩子喜欢提问题,那么多带他到不同的环境中去,是扩大其词汇量的好方法。
幼儿教育实习报告5
1.我省城市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
郑州幼师体育教研室承担了省级课题《幼儿体育基本活动能力研究》。全省共有十几所城市幼儿园参加了此课题,并成为实验基地。课题中期,我们组织了实验基地幼儿园体育观摩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可喜的是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能把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课堂中去,能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把学习内容与游戏巧妙结合,达到了欲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但问题也诸多。例如:在“一物多玩---跳布袋”这节课中,幼儿剧烈活动后,突然让幼儿静止地站在原地或坐下;由于运动量过大,有近三分之一的幼儿已表现出体力不支。而教师仍然让幼儿继续练习。有的教师在做准备活动时运动量安排太大或太小,影响了基本内容的进行或准备活动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有的教师在安排放松活动时运动量过大,使幼儿身体在运动后很难得到恢复。这种现象反映出大部分幼儿老师体育专业素养还较为欠缺,终身体育思想意识淡薄。对于如何科学安排体育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也看到,在教育见习中,学生也很怕上体育课,即使上体育课,组织的也不是很成功,问题诸多。
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培养“未来教师”体育教学能力是社会对学生、对学校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幼师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应从以下几点对学生进行能力方面的培养。
2.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素养”是指人们平时所具有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思想的水平。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现象,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育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从事幼教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成了衡量现代人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准之一。因此,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也就成为幼师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2.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牢固树立专业思想。
根据幼师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要从幼儿教育的角度理解幼师体育的目的`和意义。入学后,教师要帮助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思想,加强幼师生对体育课的目的与任务的理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在幼儿园中的重要地位,身体健康与体育的关系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旧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不是简单的玩乐,而是运用各种身体练习与方法,并结合自然力与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一种活动过程。
2.2结合实践,加大理论课的学习力度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虽然大多数学生已明白体育活动在幼儿园的重要地位,但还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往往是在室内理论课效果较差,理论和实际脱节,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把体育理论知识搬到室外体育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上课,对体育课的结构特点,上体育课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放松活动;在遇到常见的运动损伤时,怎样去解决;在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不能突然坐下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去解决,并留成课后作业去完成,每一次课后让学生做好体育笔记,把体育笔记作为体育考核的内容之一去督促学生学习。有时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不良的运动习惯会对身体有什么样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谈感受,教师再给予正确的指导。结合运动会、体育教学比赛,讲解运动会、体育比赛的组织编排方法。
2.3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
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锻炼的热情。比如,在进行一分钟运球上篮教学时,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而达到这一目标。阶段练习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成绩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指标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幼儿体育工作能力
幼师体育课应结合幼儿园体育活动目标,围绕培养合格幼儿教师这一目标去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3.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动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必须使自己首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要改变以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和习惯,要从传播者转变为指导者。由于多年来学生一直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学习的方式,在学习中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注意采用多种激励方式。例如:在健美操和幼儿操的教学中,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动作素材和理论知识后,让每一位学生尝试着创编体操,相互交流,并开展多种多样的创编操比赛。每次活动后,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创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
3.2培养学生组织游戏的能力
幼儿园体育活动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的,也是幼师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幼儿园的教材,我们在游戏的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教学原则。一年级时,先让学生注重观察老师组织游戏的过程,课后认真做好记录,使学生对游戏的组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年级时,重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讲解怎样编写游戏教案及组织游戏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模仿学习组织带游戏,在组织游戏活动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三年级时,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及感知游戏的经验后,重点让学生创编游戏。每节课上,让学生根据课的内容、所用的体育器械创编游戏。教师根据学生组织游戏的效果及内容给予评定和考核。
3.3培养学生运用口令的能力
口令是组织教学和集体活动的必要手段,口令运用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在队列的教学中,我们把重点放在教师的应变能力上。首先,让学生跟老师模仿练习口令,待学生能喊出口令后,利用学校复杂的场地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总之,提高幼师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幼师生体育教学能力,是职业的需要,也是我们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幼儿教育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幼儿教育调查报告07-13
幼儿教育实习心得体会07-14
幼儿教育心得03-14
幼儿教育格言11-06
毕业实习报告实习报告04-27
幼儿教育自我评价05-06
幼儿教育教学反思10-06
顶岗实习的实习报告10-15
在中学实习的实习报告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