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说课稿

时间:2023-02-07 08:00: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中学物理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物理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中学物理说课稿

中学物理说课稿1

  一、说教材和学情

  本 节课内容在老教材中为选学内容,只要求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常识性的了解本节知识。新教材显得比较活泼,富于变化,多了学生的参与活动,变枯燥为生动形 象。本节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学 生对于颜色有初步的了解,对于七种颜色,学生嘴上说的是呱呱叫,“赤、橙、黄、绿、青、蓝、紫”,这种说法不但错误,而且很少有同学真正观察过七种颜色, 所以白光的色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前面声现象和光现象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由于个体间的差异,仍会有部分学生无法设计出科学合 理的实验来,因此色散现象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光的色散和颜料的混合,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说教学资源

  教师用:多媒体、电视机、投影仪

  学生用:三棱镜、肥皂水、吸管、水槽、水、平面镜、白屏、各色的透明胶片、各色的彩纸、放大镜

  四、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练习反馈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授课过程注重了以下两点:

  1.注重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从自然科学论的高度来指导教学活动,坚持运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团体的协作来完成整个的探究过程,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五、说教学过程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画面---蓝天、绿树、红花,创设多彩的情景,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对于颜色,同学们都了解哪些呢?你还想知道什么呢?这里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将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光的色散”我是这样启发学生设计实验的。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在漆黑的夜晚,你还能看到物体这些漂亮的颜色吗?

  2.是谁把世界打扮的如此五彩斑斓?

  3.看看窗外的太阳,太阳光是五颜六色的吗?那你见到过太阳光出五颜六色的光吗?

  紧 接着多媒体展示彩虹图片。向学生解释阳光透过雨滴时发生了多次的折射而产生了这种美妙的现象。而后引导学生根据彩虹的形成道理,利用桌上的器材,也找到类 似彩虹的彩色条纹,并观察是哪几种颜色。在实验中,可能有的小组会直接地用吸管吹出肥皂泡,要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案现象更稳定和便于观察。最后归纳总结得 出光的色散。这里要对学生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的描述予以纠正。

中学物理说课稿2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个手电筒,我们先通过一条新闻重新认识一下手电筒吧。

  (电子白板展示手电筒,在从资源库中插入新闻视频)师:你对手电筒有了什么样新的认识呢?

  生:能求救。

  师:对了。在危险的情况下我们都要学会自救。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手电筒里小电珠发亮的秘密。

  二、认识电池、灯泡、导线

  (电子白板展示手电筒的剖面图)

  师:你知道手电筒有哪些部件组成的吗?

  生:电池,小灯泡,电线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找到对应的资源拖出放在白板上)师:我们再一起来仔细观察一下,电池有哪些特征?(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聚焦在电池上。)生:电池一头突出来了,另一头是平的;两头分别有"+""-"号师:"+"表示电池的正极,"-"号表示电池的负极,这两极都是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电池是提供电能的,所以我们也把它叫做电源。(最好能实现3D的翻转效果)(白板聚关灯功能展示小灯泡)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小灯泡,有什么特点?

  生:上面有个玻璃做的玻璃泡。有两根竖着的金属架,中间有灯丝,当有电通过它的时候,它就会发光、发热了,还有一个金属外壳,底部还一个突出的金属触点。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它有两个金属部位裸露在外面:一个是侧面的金属外壳,一个是底部的金属触点。还有一样很重要的部件:导线。(白板聚关灯功能展示导线)生:它是外层裹着一层橡胶的金属线。

  师:导线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需要用各种材料做成,有铁的,有铜的,有铝的等等。导线的作用就是让电通过。

  三、连接简单电路

  师:同学们能不能点亮这个小灯泡呢?可以移动小灯泡和电池的位置,用笔划线代替导线,有哪位同学想来挑战一下?

  生:(移动灯泡和电池,画连接方式。)

  师:这位同学画的连接方式到底能不能点亮小灯泡呢,还要请他来试一试。

  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连接好电路。)

  师:(在帮助学生连接电路时还要进行指导)在把导线和电池接触的时候,老师可以透露给你们一个小窍门,把导线弯成很小的一个小圈圈,再按在电池的一头上,友情提醒,一定要按紧罗。

  生:(仔细听老师的提醒,观察小灯泡的亮灭)师:这种连接方式不能点亮(或能点亮小灯泡),我给它个哭(或笑)脸。(用电子白板把这种连接方式连同评价一起移动到白板一角)师:还有同学想上来试试的吗?

  生:(再画一种连接方式)

  师:再请你来试一试,你的这种方法能不能点亮它。

  生:(在老师帮助下独立完成实验)

  师:到底还有那些连接方式呢?它们能不能点亮小灯泡呢?下面就是大家的实验时间了。在做实验前,老师要特别强调几点实验要求。

  (白板展示实验要求:

  1.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工明确,合作连接。

  2. 先在记录纸"方法一"的方格中画出连接方式,再按这种方法合作连接。如果小灯泡被点亮了,就在"方法一"上贴一个笑脸;否则贴一个哭脸。

  3. 然后用同样的方式完成"方法二""方法三"等。有几种方法就完成几种。

  4. 在用导线连接小灯泡或者电池时,一定要接触金属部位,并且按紧。

  5. 爱护实验器材;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

  6. 限时6分钟。)

  (白板插入计时器,播放音乐)(认真巡视,找合作得最好的组,还要找有点亮也有点不亮组的代表性地连接方式)师:在刚才实验过程中,有个组井然有序,各司其职,他们得到了老师5分的奖励。现在请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找刚才巡视认定的组,打开白板上的展台功能。)生:(小组成员把记录纸在镜头前展示出来)我们小组尝试了四种方法,有两种方法是亮的,有两种方法是不亮的。

  师:(学生在讲和验证连接的.时候,老师用白板展台的拍照功能拍下有代表性的连接方式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师:非常棒,表达流畅,并且通过实验有了自己的发现。你们的优秀为你们组赢得了5分。

  还有哪个组也想来show一下的?

  (重复上述过程)

  四、认识电流,了解电路

  师:有的组发现了小灯泡点亮的秘密,有的小组还没有发现。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白板展示亮和不亮的连接方式,不亮的排成右边一竖排,亮的排成左边一竖排,用白板的幕布功能把不亮的一竖排挡起来)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几种连接方式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小灯泡的两个金属部位都用上了,电池的两个金属部位也用上了。

  师:眼光非常独到!这就告诉我们想要让小灯泡亮起来,必须把小灯泡的两个金属部位和电池的两个金属部位分别连接起来,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用导线把他们连接起来。

  师:为什么要这样连接小灯泡才能亮呢?这就要揭示小灯泡内部的秘密了。

  (白板插入"点亮小灯泡"的flash动画)

  师:两根竖着的金属架一根连着裸露在外面的金属外壳上,另一根连着最下面的金属触点。正确连接以后,电池里的电就会从正极顺着导线流动了,我们把它叫做电流。当电流通过灯丝以后,又顺着导线回到了电池的负极,这样电流就会源源不断地把电能提供给小灯泡了,小灯泡就会亮了。电流经过的线路,我们就把它叫做电路,(在白板上用)只有电路畅通,并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会亮。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不能点亮小灯泡的电路修一修?用笔划线代替导线。(白板的幕布从右边缩小到中间)生:(举手,尝试修改电路,并验证修改以后确实能点亮小灯泡)师:我们终于揭开了手电筒里小电珠发光的秘密了。(白板资源库中点"完整电路"flash动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手电筒里的电路和电流的流动。

  五、拓展

  师:手电筒里和点亮这个小灯泡的电路中,我们用到的电源是这种电池,它叫干电池。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的电池?有同学见过吗?

  生:纽扣电池、铅蓄电池……(教师用白板点击资源各种电池)师:每种电池都要用在合适的地方,可不能乱用,否则会出现安全问题。这个电路中的小灯泡叫做用电器,还有许多其他的用电器也和小灯泡一样连入电路进行工作的。比如小电机、小风扇。

  (教师用白板点击资源小电机、小风扇)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有没有感到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生:手按住不方便……

  师:老师介绍两个新朋友给你们认识,解放大家的双手。它叫电池盒,它叫小灯座,有了它们我们的连接就方便多了(白板展示电池盒,小灯座),(下节课)用它们再来连接一下刚才的电路,好吗?

  生:……

  师:先好好认识一下这两个朋友,要怎么用他们?

  生:……

  师:现在就请大家在两个新朋友的帮助下重新点亮小灯泡吧。

  生:(实验)

  师:你能不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电路知识设计一个电路玩具呢?课后去试一试吧。要注意,不要用家里插座里的电作为电源,注意用电安全。

中学物理说课稿3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重力是北师大版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教学目标

  根据重力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g计算重力或质量

  (3)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3.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其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今后进一步学习有指导意义,所以列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运用重力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及时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演示实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学法指导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程序设计

  由于初二学生是第一次利用力的基础知识来研究常见力的,所以本节课将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按照教材的编排,设计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测量工具,为学习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然后利用媒体展示图片,引入新课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这幅图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水从高处向低处流、苹果或衣服上的水滴降落地面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利用这几幅插图引入新课很自然。

  (二)新课教学分析

  1.什么叫重力 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提高自学能力。

  2.重力的大小这个内容在本章第二节的力的测量实验中已经探究过,现改为学生总结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对实验信息的收集及分析处理,从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归纳总结出重力计算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分析例题,书写演算过程,同时强调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时先做演示实验 ,让学生观察粉笔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方向以及悬挂物体静止时细线的方向。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掌握重锤线的应用。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图片展示)重心在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跟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向学生出示圆形薄板和方形薄板等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演示),作出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的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个点上;利用这个重心的平衡特点,(演示找粉笔重心)还能找出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5.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这样做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点的整体印象。

  (三)课堂检测与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对问题分析、解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物理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简单电路》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虽然只是用电池和基本器件连接成简单电路,进行电学的初始研究和学习,却为学生打开了新的领域之门,在这一课中,他们将要学会使用新的装置-----灯泡,电池盒,用导线连接成完整的电路,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使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为以后学习和研究电学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A 知识技能:

  1.知道一个简单的电路是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 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4 知道不能用交流电做实验。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团结合作、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的行为习惯,并表现出不怕失败、大胆探究、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四、教学难点:画简单的电路图。

  五、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探究过程,获取科学知识,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六、学法指导。

  1、实验操作的指导:

  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不怕失败,勇于实践。

  2、合作探究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善于合作,注意向小伙伴们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只有有效沟通,相互配合才能更顺利的完成共同的研究任务。

  七、教学准备

  1.音乐卡片、电池盒、小灯座、灯泡、开关、导线、电池、电视机等分组实验材料八、教学过程引入:拿出一张音乐贺卡,展示给学生,让其发出声音。然后解释,卡片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卡片内部有个完整电路。接下来,让学生分小组组装简单电路。

  实验探究

  1 把装有一只电池一只小灯泡和两根导线的纸盒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把小灯泡发亮,方法越多越好,并把连接的方法用图记录下来。

  2 学生汇报接亮小灯泡的方法。让学生到黑板上画连接方法,教师提供电池和小灯泡的模型卡片,学生把它们摆放在黑板上,用粉笔连接。并指出小灯泡和电池的简易画法。

  3归纳接亮的方法。让学生对着黑板上的电路图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灯泡的上下两个接线点都连接起来,小灯泡就亮了。()再提出问题这样连接起来后小灯泡为什么就亮了呢?然后用图片介绍电池和小灯泡的基本结构,并解释小灯泡的发光原理。电池两极的电势不同,电荷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有电流通过的用导线连接的`用电器就会工作,从而小灯泡就发光了。电池的正负极就像山顶和山底,电荷就像是小溪的水,而小溪从山顶到山底的路径就相当于导线,小溪两旁的花草树木就相当于用电器。

  4连接其他用电器,了解所有用电器的通用连接方法。让每组的组长把小电机连接在电路上使它转动起来,使学生感受各种用电器连接方法的一致。

  5谈话设疑:这个小电机一直转着,电会不会用光?怎样才能轻松地控制它,要它转就转,不要它转就不转?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自然能说出加个开关。我将给每组一个开关,让学生合作把开关加到电路中,控制小电机的转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

  教师谈话:同学们已经能够用开关控制小电机了,如果电路中不仅有一个小电机还有一个小灯泡,我想让他们灯亮电机就不转,灯不亮电机就不转,应像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一样,红灯亮绿灯就不亮,绿灯亮红灯就不亮,又该怎么设计电路呢?课后请大家思考,可以画图研究一下。(并联电路)最后郑重提醒学生:记住我们今天的研究用的是电池,它的电流很小,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千万不能从插座接电。那样做非常危险,甚至会造成火灾和人员死亡。能承受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而插座中的电压是220v.

中学物理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压强”的知识有了更丰富的了解,本节知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从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

  1.知识与技能: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学会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关注科技的两面性,加强安全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从教材的安排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上看,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因该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且较为抽象,所以教材中有关它的应用──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学情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但欠缺对问题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研究。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从直观现象入手,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这节课综合采用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并辅以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创设情境,倡导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学法:把学生置身于大量的物理情景之中,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学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产生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秋天树叶散落在马路边上,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驶过路面时,树叶将( )(从路边飞向路两旁 / 从路旁飞向汽车 )

  2、为什么我国海军舰艇赴亚丁湾护航时,护航编队一般采用前后护航形式,而不采用“并排”护航?

  3、几十吨甚至上百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在空中飞行呢?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流体概念的教学

  直接引出流体的概念──有流动性的气体、液体统称为流体。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教学

  先由液体和气体静止时内部压强的特点轻松过渡到液体和气体流动时的压强。再利用简单的小实验“吹纸条”为猜想提供事实依据。最后利用三个小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1:对着两张自然下垂平行拿着的纸向中间吹气,看见了什么现象?

  实验探究2:将一枚轻铝质硬币放在离桌边3cm~5cm处,在硬币前10cm处用直尺或钢笔架高约2cm,使嘴巴靠在桌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不准吹硬币)。看硬币会如何运动?

  实验探究3: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乒乓球,放入脸盆内,然后用矿泉水瓶当水管向球中间的水域冲水,两球如何运动?

  先探究气体,再探究液体。探究完“气体流动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先回头分析“吹纸条看到的现象”,以验证猜想,然后再进行液体流动时压强的探究。实验完成后,教师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肯定。

  此时,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基本解决,而且课前设下的悬疑也已拨云见日,即将被揭开。

  然后回到课前提出的几个问题,并引出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现场模拟,自己选择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找到飞机能够在天空飞行的奥秘。

  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设计出了很多合理的方法,请看视频(视频展示)。通过这些实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直观化,利于同学们成功找到产生现象的根本原因,并感叹人类的不遵循自然的规律必遭大自然的惩罚。并知道了不能跨越安全线,不能靠近高速行驶的列车,不能让两船并列行使,由此潜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增强了安全意识。

  另外,我把“危害”放前,“应用”置后,有两个用意:一是为课前的悬疑服务,为解决这个悬疑,必须把两个事故放在前面,以迎合学生们急以解决疑问的好奇心理,提高课堂效率。二是符合人类认识大自然,战胜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科学发展的真实历程。 教学过程中以“提出问题──建立事实──形成假说──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主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第一个设疑已经解决,再创设下一个悬疑。

  3.飞机的升力的教学

  (1)比一比,谁是大力士?

  首先引导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性的竞赛,漏斗口朝上,放入乒乓球,从下方使劲吹气,看谁能把乒乓球吹出去。其结果肯定是吹不起来,然后再口朝下的吹。同学们会发现还是吹不下来,但不吹的时候反而却掉下来了。

  这个活动把课堂推入一个小高潮。

  选用这个学生活动的目的:一是为了学以致用,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对知识加以巩固深化;二是体会身边的物理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增加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三是为飞机升力的教学埋下伏笔,承上启下。

  然后欣赏飞鸟与飞机的视频,再次设疑:向下吹乒乓球时,由于乒乓球受到了向上的压力差克服了自身重力而没有掉下来,“小鸟和飞机为什么也能在空中飞翔而不掉下来呢?”。

  (2)飞机的升力

  首先让学生回顾视频中飞机起飞的情景,并提问:飞机起飞之前为什么要在长长的跑道上加速?

  然后进行现场模拟。先把长方体机翼的飞机放在跑道上,用电扇使空气相对飞机发生相对运动,通过档位的控制以改变空气流动的速度模拟飞机的加速,结果飞不起来。此时可

  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科学的创新和发展是曲折的、艰辛的、严谨的,是需要失败的。再把流线型机翼的飞机放在跑道上,结果飞起来了。通过两架飞机的对比实验,让学生真实直观的认识到上凸下平的机翼形状是飞机飞起来的关键。这是一次实验的对比,一次科学的跨越,一次思维的碰撞,一次火花的迸发,引发学生产生思维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将课堂带入另一个高潮。

  ③这种形状机翼的飞机为什么就能飞起来呢?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还得解决机翼上下空气流速大小的问题,怎样让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的流动非常形象地展现在同学眼前呢?只有靠课件。

  在突破难点知识的过程中,还原了人们认识发现物理规律的历程和科学探究的曲折道路,使教材变得更加立体生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有趣。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亲历探究,在动手动脑中形成知识,在应用知识中享受快乐,切身感受物理学科学习的特点,课堂教学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4.知识的应用

  有关这一知识的应用我又选择了三个素材:汽车尾翼板、喷雾器,实际上是利用情景设疑让学生猜想,让学生的思维产生冲突,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汽车尾翼板又都是对飞机机翼倒置的应用,具有相似性。喷雾器的原理,让学生品尝物理的魅力和神奇,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以满足学生的欲望。

  素材是课堂的灵魂,只有好的素材,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大量的情景,利用情境引入、情景设疑、情境探究、情境观察、情境分析和情境应用等环节环环相扣,既体现出知识的呈现规律,又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学生创设了可以触摸的学习研究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拓展了思维空间,体现出情景教学的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五)课堂小结

  与以往不同的是,采取了一种诱惑式的方式。因为到此为止,这节课的内容已基本完成,但学生的思维已经有所疲乏和倦怠,利用同学们想了解香蕉球产生的欲望激励同学们必须达到老师的要求──回答“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通过对知识进行重现,让学生明确本节所学的主要知识,给新知识的授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六)巩固练习

  通过进一步习题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并要求同学们在辨析中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辨析能力。让学生感到物理无处不在,让自然的神奇带给学生无尽的探究欲望!

  (七)家庭作业

  这些习题的设置有助于把兴趣延伸到课外,并通过课外的拓展实践,促进技能的迁移创新。

  (八)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液体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它是第一单元的结束,也是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飞机的升力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想想做做”引入课题,经过探究实验得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再利用手工制作的飞机机翼模型探究飞机的升力是如何产生的,也就是结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采用比赛的方法进行“想想做做”中的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并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演示,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分析现象,引出探究的问题。

  实验探究较简单,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随手而来的器材,完全放手给学生。在学生得到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通过演示,将结论延伸到液体中,从而认识到气体和液体共有的 规律。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和应用,学生可能想不到,可以练习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去分 析。飞机升力的获得也是探究实验结论的应用。机翼模型的制作可留作课下作业,制作竹蜻蜓或飞去来器,学生更感兴趣。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在球类运动中应用广泛,如果时间充 足,学生接受能力较高的话可作适当解释。

  教学过程力求气氛宽松,师生交互活动融洽,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在“玩”中学到知识。

中学物理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二节“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功”这一节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的地位具有双重性。其一,它属于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我们应该以初中知识为起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其二,它属于能量和力的结合点:阐明了能量和力的关系,是进一步学习能量部分以及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结合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的概念,做功的要素,功的计算公式以及能够理解正负功的意义,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求多个力做功。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并学会物理学常用的通过特殊性得出普遍性的研究方法,进而学会对各种问题的分析解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前的活动,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通过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阅读法、讨论法,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节课教学是概念课,分析、推理成份居多,所以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新课引入:

  由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中瀑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现象,引出功的概念,然后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图片中都有什么形式的能量发生了相互转化,同时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有什么共性,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即力的作用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由两个必要因素总结出做功其实就是力对物体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了功的概念。这样引入功的概念,兼顾到了学科间的综合。从教学心理角度来看,这种讲法有助于消除学生因学习新课带来的懈怠感。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几点:谈到做功要明确是什么力做功?对什么物体做功?在什么过程做功?

  环节2、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通过复习初中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成某一夹角α时,做功应如何计算?这样设问可以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W=F l cosα。教材上的方法是采取力的分解。在教学中为了活跃学生的思路,还可以介绍另一种方法,即把位移l分解,同样可以得出W=F l cosα,不要小看这短短一笔,它能更好的开阔学生思路,正是体现素质教育的好素材。在公式中,F—力的大小,l—位移的大小,α—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夹角。由于公式中都是数值的乘积,所以可以直接得出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公式其实也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恒力做功,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针对变力做功今后要开专题讲解。在讨论公式时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cosα可能取到的值,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力对物体做功的三种形式,作为教师只要注意更好的点拨正负功的意义,重在让学生理解透彻就可以了,这样做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

  环节3、多个力做功的求法

  以教材例题为例讲解第一种方法,而第二种方法就让学生自主探究,借此机会可以让学生自己复习一下合力的求法,然后由老师给出结论。

  环节4、本章小结

  最后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记忆的深度。

  环节5、习题设计和作业布置

  物理学科讲究学以致用,所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些适当难度的课上习题。然后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解释生活周围做功伴随能量转化的现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研究式学习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理清文章脉络,突出重点难点,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本节课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在相互竞争中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教法和学法的和谐统一,知识传授和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上说课定有不当之处,恳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中学物理说课稿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三课《简单电路》,它是在前面阶段,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建立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基础上,来获得更多建立电路的经验。从单元结构来看属于承上启下的一课,上好了既是对前面内容的延伸总结,又能启发学生探究电路的兴趣,给后面课程的学习铺好路。

  根据新课程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关于简单电路,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会了多种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并且有的同学早就知道用灯座、电池盒连接电路,这很容易使学生降低继续探究的兴趣。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提高电路经验,既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想:给孩子一杯水,不如让孩子自己去寻找水源。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为动手操作、探究发现为主,适当讲解、情境激励为辅。为了让探究活动更有趣、更透彻、更扎实,我将教材上的两个探究活动细分为三个探究活动:玩一玩——连接一个带灯座、电池盒的简单电路;画一画——学生设计电路符号,并画出简单电路图;赛一赛——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围绕:"在活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实践探索中研究问题,在交流辩论中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思路来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引出问题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新课开始,我先播放灯景视频给学生欣赏,再让学生连接电路(预设问题:这些灯光美吗?我们想不想将小灯泡点亮?那先请你们用1分钟的时间点亮了小灯泡,并画出电路图!)。引导学生发现见过的灯泡没有用手握住!自 己连接的小灯泡不能松手,于是学生经过思考,联系到必须要将灯泡、电池固定好, 才能松手。设此情境,很自然地就将学生带入到简单电路。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我设计为认识新的电路元件和三个探究活动,以此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集体讨论新的电路元件的结构、使用方法。(趣味预设:因为今天我们要进行连电路比赛,所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帮手小灯座、电池盒——出示灯座、电池盒图,有谁知道小灯座、电池盒的结构是怎样的?并请一学生上台安装连接?)活动一:玩一玩(连接一个带灯座、电池盒的简单电路)趣味预设:电路小帮手请到了,你们想不想玩一玩有小灯座、电池盒的电路?但老师要求画出电路图!学生连接电路会发现非常简单、方便,可画电路图变得麻烦了。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为下一活动目的做好铺垫。

  活动二:画一画(学生设计电路符号,并画出简单电路图)这个活动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安排是画一个简单的电路图,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电路符号的实用性、重要性和最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整合教材要让学生设计电路符号。先引导学生画复杂的电路图,让学生联系到会遇见的种种困难,由此使学生迫切希望知道用简单的方法画电路图,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解决问题。(趣味预设:刚刚你们连接电路很快,老师对于你们画电路图的速度还不服气,你们敢不敢挑战画有5个灯泡的`复杂的电路,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情况?根据这些出现的情况,你们觉得最好用什么方法来画电路图?接下来,比一比哪一组设计的电路符号最简单、最方便。)在实验汇报,以学生讨论的形式进行,对于画电路图活动涉及到多条导线重合、电池盒、灯座是否要画出来等问题着重讨论,比较出设计最合理的电路符号。同时,必须根据学生设计的情况,介绍用简单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这是符合中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的,可以在这样一个开放性的学习平台中展现自我。

  活动三:赛一赛(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这个活动是教学重点之二,教材安排是连接串联、并联电路,是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两种电路,并做到科学学习起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首先,先让学生画出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实验汇报以交流的形式,在此让学生发现、认识串联和并联电路及其各自特点。(趣味预设:你们将一个灯泡能点亮,你们敢不敢比一比同时点亮两个灯泡,看看谁的方法最多,先将要连接电路画下来,再进行连接!比比两种电路图有什么不同?)再次,让学生联系到生活中的路灯设计,利用串联、并联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现生活电路中隐含的科学技术。(预设:根据我们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你们能不能科学地设计一个有3个路灯的电路图。实验汇报再次以交流的形式进行,各自介绍用的什么电路连接方法,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三、拓展延伸思考:如果这些路灯一直亮下去,又会怎样?怎样才能轻松地控制电路灯泡的亮与不亮?为下一课"做一个小开关"设思维的起点。

  最后郑重提醒学生:记住我们今天研究用的是电池,它的电流很小,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千万不能从插座接电。那样做非常危险,甚至会造成火灾和人员死亡。

  综合上述,我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突出以下两点:1、创设趣味情境,营造开放性的探究空间。2、把关键问题设计为活动,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层层推进和思维的卷入。

  总而言之,科学不是简单的陈述概念和揭示自然规律,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找到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方法和途径,带领他们去发现、探索、体验、感悟科学学习的魅力!

【中学物理说课稿】相关文章:

中学物理说课稿模板12-25

中学物理教学总结08-15

中学物理教师述职报告08-25

中学物理个人工作计划04-06

中学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11-04

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总结02-25

中学物理高级教师述职报告05-02

《太阳》说课稿 我的太阳说课稿02-03

观潮说课稿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