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他之心处世心得体会

时间:2024-02-04 07:34:5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以利他之心处世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利他之心处世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以利他之心处世心得体会

以利他之心处世心得体会1

  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就会好转,宇宙中俨然存在这样的因果法则。

  如果你错过了学生时代,在步入社会以后,你读的书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读,更有助于你快速立足于社会中,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我们面临的真实社会,相较于刚进大学的阶段,四年过去,可能你所学的东西很大部分都会淘汰,在职场上打拼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灵活而具体地应对出现的每一个变化,强化自己的大脑,随时调动自己的知识和意识,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读书。

  我承认,不读书,你也可以过得很好,但是,如果你想要继续保持,继续精进,有更高的追求,就不要放弃读书。因为通过阅读,是与世界上最伟大的灵魂对话,通过阅读,你可以了解很多你想知道的知识,通过阅读,你可以收获更多,最后,收获一个意想不到的自己。

  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的人,他们有着自我设计的强烈意识。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一切的.行为只为了最终的目标。

  有时候在想,不论什么工作,是不是都和“服务”有关?我们把服务想得太狭窄,服务员一词覆盖了全部,仔细想来,任何行业都有自己服务的对象,换到另一个场景,你就变成了被服务者。

  佛教用语中有一个词叫“慈悲”,慈悲的“慈”本意是给朋友和同胞带来利益和安乐,“悲”的本意是帮助朋友和同胞脱离困难,去除苦难,用现在的话来说,不就是服务于人的意思吗?

  我们如何服务于人?我们讲:利他之心。

  利他之心,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礼貌也是一种利他,坐电梯时的举手一拦,在开门时的扶一下扶手;在工作中的凡事多想一步,多交代一句,多沟通一下,都可以是利他,我们可以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把心中描绘的愿望作为原动力,我们的文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的我们,似乎已经忘却这种愿望的可贵,我们变得只重视用头脑进行的“思考”,轻视产生这种思考的根源,以及由心产生的“想法”或“愿望”,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

  只要怀抱强烈的愿望,并让这种愿望持续,那么,即使当时被认为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最终也能变为现实。

  我们拥有自己设计,提升自己的职责,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努力地去执行,去感悟,如书写一篇文章,画一幅画,它不仅仅是把素材组合,它到最后是用心去感悟,去分享,去把你的每一次用心用你的方式表述出来,呈现出来。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即我们人生中的一切事物都由我们的内心所塑造,内心的想法都可以影响和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

  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你的职场由你的想法所塑造,你的生活由你的内心所创造,它是公平的又是不公平的,那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了,磨练心性,为他人尽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利他之心,拥有慈悲心。

以利他之心处世心得体会2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在生活中,当你无私地照顾了对方,自己也会从中受益!”

  相信很多人看过这段话都会不屑一顾,如果说人都是自私的,好像更容易获得多数人的认同,此处也有一个大家熟知的小故事:有一个盲人,每天夜里上下楼都会把楼梯间的灯打开。有人不解,就问他:“你的眼睛又看不见,每天晚上把灯打开,这对你也没什么帮助呀。”盲人回答说:“楼道里黑,我把灯打开,那些上下楼道的人就会看得清楚些,那么我晚上在楼道里走就不会被人撞倒,这不就是给自己行了便利吗?”不知道你现在读完这个小故事有何感想呢?生活中,你与人行了方便,便是给自己行了方便。其实同样的道理,在经营企业的时候也同样适用,你为人人,人人便可为你创富。

  相对于“利己”,所谓“利他”,就是将对方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优先考虑对方的利益,再考虑自己的得失。“利他之心”不仅是一种人生籍达的境界,更是企业竞争力的源头。在企业经营中,只有做了有利于员工、客户的事情,才可能得到同样的有利回报,企业经营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利他”就像物理学中最简单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原理,当你让对方受益时,同样你也会从对方身上获益。对于企业来说“自利则生,利他则久”。如今的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真正实现“利他”,只是把“利他”当作纯粹的手段和工具,并未真正做到为消费者服务,进而也就难以有效实现利己,更难以实现社会利益的提高。亚当·斯密强调商业的本质是利已先利人,利己不损人,欲要取之,必先予之;利己也利他,利他也利己,实现互利,最终实现社会利益的共同提高。

  创业者从看到商机开始,利用机会设立一家企业,然后逐步实现自已经营企业和增加收入的目的`。企业扩大规模,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商机,实现了这一步之后,企业家应该静下来仔细考虑企业的愿景与发展。据统计,中国的中小企业存续周期大部分都很短,平均寿命不足3年,究其根本原因,相信有很多答案,比如:经营不善、政策影响、资金周转困难等方面,但最根本的一点无非与企业家的格局和价值观相关。

  企业家应该具有利他服务的格局和价值观:企业家的利他,不只是为了服务客户、回报社会,也是为了企业全体员工,为了消费者。以利他的心性经营企业,能更好地服务客户、回报社会,让客户也感受到自已利他的行为,形成利他互助的合作关系,让企业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为实现企业长期经营且盈利打下基础,壮大企业的商业盈利空间,减轻经营压力;以利他的心性经营企业,需要营造全体员工以企业利益为本,团结一致为企业发展而努力的氛围,更好地让员工获得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进而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并屏弃利己的一面,处处为公司的整体发展着想,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降低内耗;以利他的心性经营企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做到想他们所想、供他们所需,形成品牌美誉度并扩大品牌知名度,以此提高企业美誉度,在商业竞争中得以长存。

  一直以来,受亚当·斯密经济哲理的影响,传统的商业逻辑从利己出发,在实现利己的过程中实现利他。在这一过程中,从资源封闭的角度看,单方创造价值,再传递价值,然后获得价值。然而,如今的苹果、Google、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现代企业突破了传统的商业逻辑,依托信息技术和组织创新的优势,打造了平台生态圈经济的典范。它们遵循的是新商业逻辑,资源的边界已经打破,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成为新的资源观。这一新的逻辑是从利他的角度出发,从价值共创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寻找商业或者企业本身存在的价值,实现人所欲和己所欲的统一。更明确地说,就是从利他角度出发,实现价值的共创和共享。德鲁克曾说过,管理的本质是管理者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社。从这点来看,平台生态圈企业代表的新商业逻辑很好地诠释了管理的本质,带领商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商业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产品。在商业活动中,人们用产品进行交换,换来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这个过程不是赤裸裸的博穿,不是欺骗,更不是打着“利他”的旗号迫不及待地将手伸进消费者的口袋里。正如陈春花教授所言:产品的交换是一个交心的过程,表面上是企业卖产品给消费者,实则是爱、精细和可靠的转换。商业本质应该回归到人的关怀上,据弃逐猎式的商业行为,从利他的角度出发,经过利己,进而实现互利,这样的商业社会才能永续发展,造福人类。

以利他之心处世心得体会3

  “利他精神”这个词是我从国学大师翟鸿燊的视频中听来的,他说“利他”比“利己”好处更多。最好的例子就是雷锋,雷锋一生都在“利他”,他的行为使自己做到了死而不亡,他的雕像立在中外众多大学和企业中,他的精神被人们一代代承传。

  现在,更多人更关心的是钱是否用于公共利益,而不是为己所有。从宏观上来看,这种行为就是利他精神,也就是关心他人利益的行为方式。越是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的需求越是无止境,一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暂时的利益,不惜扑杀珍奇动物,破坏生态环境,其后果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危害人类的长远利益。利他精神,则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

  利他精神也是企业的成功之路上的一块基石。世界著名女企业家靳羽西在被采访时说道,她的成功经验有四条:一,有没有能力去做;二,有没有兴趣去做;三,看是否对他人有利;四,是否对社会国家有利。只有自己有能力、有兴趣,同时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利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靳羽西成功的经验,其中体现了一种利他精神。作为企业中的员工也是这样的,当我们在某一岗位上工作时,我们首先要热爱我们的'岗位,并且在工作中培养兴趣,要让自己的工作对其他同事有帮助,要让自己的工作对企业发展有帮助,抱着这种想法去工作的员工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真正这样去做的员工才会在事业上有所成绩。

  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多一点利他精神,少一点自私想法,这样的人生会充满快乐,这样的世界就如同天堂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