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4-09-24 07:32:24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通用】教师读书笔记14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通用】教师读书笔记14篇

  教师读书笔记 篇1

  看完了《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仔细品味每一位教育家的成长故事,无不都透露着一个美丽的字"爱"。书中的名师都爱学生,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爱是成就他们事业的根基。

  正因为心中充满着对学生的爱,他们才会视学生如己出,才会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因为心中有爱,才更懂得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才更愿意等待,他们在静静地守候生命之花绽放出独有的颜色,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懂得:花儿有性,它们将绽放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

  因为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他们才会甘于清苦,埋头苦干,更有活力去努力探索;因为热爱,才会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习;才会觉的工作着才是美丽的;才会把讲台当作自己解不开的情怀;钱守旺教师说:朋友,不管是事业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自己的事业,我们都应当无怨无悔。当我们用爱心呵护自己的事业时,你会发现平凡的工作中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自己的事业时,你会看到生命之树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当我们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精自己的学校时,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那样富有魅力!

  他们不但自己对学生对教育充满着无限爱,他们还是爱的使者,传播爱、延续爱。感动于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烈校长的教育观念,她在教学及管理中追求"以爱育爱"。她要求以教师自身的爱培育出学生的爱,她认为爱不仅仅是教育手段,更是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经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教育的智慧,唤起学生爱共鸣,最终使学生学会理解爱、主动体验爱、自觉付出爱。让教师以自己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本事和爱的艺术,培育学生爱心的理念。

  教师读书笔记 篇2

  收到张桂梅老师《如何做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这本书后,我没有立即进入阅读状态,而是先看前言和后记,再看目录,再随机抽阅几个片段(这是我的读书习惯,窥斑知豹,如果几个片段读下来感觉不好,便就此打住),正是这几个片段抓住了我,我才真正读起她的书来。我读得很慢,用了整整四个下午的时间才读完。我感到她的书不可快读,就像听京剧,不可快放,快放了便索然无味。读张老师的书你得品味,你得感受,你得体会,品味它的甜度,感受它的温度,体会它的力度。我是用心读她的书的,因为用心,所以共鸣,所以感到她不只是一个音乐教师,不只懂得音乐教学,还是一个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人,是一个善于把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的人,是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才学的人。

  (一)宏观感受,这本书有特点。

  其一,从结构安排上看,或紧扣主题,或形散神聚。全书共六章,其中有与主题扣得紧密的章节,如一至四章,也有与主题扣得看似不紧,甚至觉得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章节,如第五章的“说说武汉音乐学院里的流行潮”和第六章的“走过新加坡”等,细细品来却又不无联系,一是学音乐的人更爱追求美,更能创造美,这是音乐教育的一个目的;一是由此及彼,引发对中国教育的深思考,大教育如此,音乐教育又岂能独善其身?这样的结构安排,避免了平淡和呆板,增强了趣味性、可读性,也增强了本书的张力。

  其二,从思想内容上看,弘扬真善美,色难假丑恶。“文以载道”,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总揽全书,贯穿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以及音乐教师应有的价值取向,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理论高度,理论与实际交相辉映,熠熠生光。

  其三,从材料取舍上看,厚今薄古,疏远亲近。写如何当好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选材的角度有多样性,可以引经据典,旁搜远绍;可以罗列清规,辅以说教;可以着笔名师,浓墨重彩。但作者没有这样,而是以“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心“为主,收集的“榜样”多是她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即她的老师,她的同事,她的校友,她的朋友,使人感到德艺双馨的老师,不是伟人,而是平凡人,不在天边,就在我们中间,可望、可及、可学。这样更有说服力,更能增强中小学音乐教师学习和做好的信心和决心。

  (二)微观感受,这本书有美感。

  ——感受语言之美。张老师是很讲究语言艺术的,她的文字,时而像美妙的乐曲从天外飘来,悠然回荡;时而像秋天的小溪在山间流淌,清幽明静;时而像晶莹的珍珠在玉盘跳落,短促悦耳,形成了大量散文诗式的语句,比如“以声唱心,音乐如人,心在歌唱,美好如是。住进音乐艺术里的,多能保鲜,心是如此,人是如此,世界更是如此”(为节省笔墨,不一一例举,美妙的句子比比皆是)。还有大量的比喻句,把抽象的事理变得形象起来,具体起来,生动起来,易懂起来。我们来看看她在43页这一页之内有多少比方:“音乐教师就是人生景点的导游”(引用雷爱华老师语);“没有音乐等艺术参与的生活,正如那省掉了装饰、缺少了色彩的'房子”“在升学率的衬托下,音乐课始终以一种‘也宜墙角也宜盆’的韧性坚持”“没有了信仰的人心,很容易泛滥成失去盛托而肆意横流的水……而音乐一直都是洪水的盛器之一”。这一组比方,把音乐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以及它的生存状况都道了出来。她的文字美,还表现在强烈的感染力上,比如写张大千先生葬于高山之巅,翘望祖国大陆那段,就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感受思辨之美。该书行文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夹叙夹议,甚至有的章节就是议论性的散文。因为有议论,所以要思辨。思辨几乎无处不在,如音乐课与所谓主课的思辨,如学生成才定义的思辨,如艺考生与其他考生性质的思辨,等等。在这方面,作者彰显了很强的自信和品质,不断变化修辞手法,使所发议论,常常富含哲理,新意迭出,绽放异彩,亮人心田。如“世间人心里都住有天使和魔鬼,艺术生也一样,是唤醒天使还是唤醒魔鬼,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选择。”又如“他的歌声细腻淡郁,如午后的冬阳,温度被藏进了那一丝冷峻中。你终究还是要离去,如河流汇入大海,如流星划向大地,如夕阳隐于天际,人之逝去,是自然法则,由来如此,由不得人之不舍。”这段文字里,有通感、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其思辨之美,美得醉人。

  ——感受心灵之美。人有“三恩”不可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教育之恩、社会人的知遇之恩,这三恩非滴水之恩,而是大恩大德,不可忘记。这也是心灵美的一个窗口。在这本书里,作者对她的母校、老师、帮助过和影响过她的人,情有独钟,铭记于心。对母校县师范、武汉音乐学院,和她工作所在学校,都心存感激,爱意绵绵。对教过她的老师,特别是耳提面命的老师,更是记忆犹新,没齿不忘,如张气刚老师的专业和敬业,赵凤艳老师的因材施教和不断创新,还有许正老师的教法和魅力,二三十年过去,在她的笔下依然鲜活如初。我特别喜欢作者写我熟悉的人,比如王镇忠老师和王孝明科长。王镇忠老师我县音乐教育的播种人,一代名师,他爱生如子,德艺双馨,为人景仰,他送给我的自编民歌打印本,我至今仍珍藏着。王孝明科长是给她武汉音乐学院学习机会的人,她看作是她的伯乐,为他立传。今年5月19日晚上,我老伴告诉我,张桂梅老师写了一篇关于王孝明科长的文章,写得好。次日早晨我即微信她说:“张老师早上好!昨晚胡老师说你有篇写王孝明科长的文章,我想分享,谢谢!”她立即叫我加她的公众号,并发来这篇题为“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的文章,我立即读完,复曰:“接到你这文章,我正在早餐,看了几行,便放下筷子,一气读完。我喜欢王孝明科长的作风。19xx我就和他在同科工作,有交集近30年,其间也有不少故事,我回教育局工作后,他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其风范记忆犹新。你绘声绘色写了不少。我以为,此文可转局机关干部一读,是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的好教材。我也喜欢张老师你的文风。用故事说话,见人见事,言之有物,语言朴实,夹叙夹议,可读性强。有点像我[呲牙]。”该文也收录在这本书内,我又重读了一遍。感恩学校,感恩教师,感恩给她机会的人,感恩组织,感恩社会,感恩祖国。感恩也是为了回报,感恩化作了回报的动力,不断推着她向前、向前,力争上游,力创佳绩,成为音乐教育的佼佼者。这是对老师,对母校,对社会,对组织,对国家,最好的回报,也是她心灵美的一个最好的注脚和诠释。

  (三)隔空感受,张桂梅印象。

  ——感受她的写作能力。对于张桂梅老师,我是耳闻多,目睹少。因为我和她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皆无交集。但对她一点也不陌生,而且还感觉跟她很熟悉,这是因为她是浠水教育界的名师,也因为她的歌唱得好而声名远播,还因为她会做人、有活力、受人尊重,在浠水真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知名度。当然,对她更深的了解,还是在最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也就是5月20号加她公众号,始读她的文章以后,让我对她刮目相看,甚至大吃一惊。她的文笔之好,令我赞叹不已,我甚至后悔不该加上那句“有点像我”的话,而应该说“远胜于我”。我在读她的《“书”“写”旧事》一文后留言道:“没想到你还这么爱读鲁迅,竟通读其全集(我有一套,挺多挺难读的)。开卷有益,博览群书,厚积薄发,博观约取,今日之文思泉涌,笔能扛鼎,都是往日勤奋读书打下的底。”

  ——感受她的善良。有足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不一定能写出好书。因为文如其人,书为心声。我从她的文章《阳光打在鼻尖上》得知,她的弟弟不幸罹难,留下一双年幼的儿女,她视为己出,为养育这两个孩子,含辛茹苦,坚守十几年,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她如此善良,注定了她人生的行止,都带有浓浓的爱意,她是捧着一颗善良的心走进教育和课堂的,她是捧着一颗善良的心关注社会和孩子的,她又捧着一颗善良的心走进她的这本书里的。“我们没有能力生养那么多的个体生命,而职业,给了我们源源不断的孩子”,书中这一句话,折射出多少善良的光辉。善良是人类道德的基石,也是人类大爱的火种,更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感受她的责任感。在这个“以分为本”的时代,学校、家长、社会甚至政府,只注重所谓主课,轻视或忽视音乐课,其实已经造成了很多恶果,比如学生心理疾病多,抑郁症、自闭症、轻生自杀、精神病、毕业后不工作当啃老族等现象越来越严重。那么,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其实与教育失之偏颇的关联度很高。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得很,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音乐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不到重视,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吗?能不产生心理疾病吗?能说这是素质教育吗?我们总在讲真、善、美,殊不知这个美字既有独立性,又是真、善二字的落脚点,有真有善才有美,殊不知这个美字也是要经过培养和教育得来,我们也总在希望世界变得更美好,但如果美的意识、美的情趣、美的追求、美的方法,我们不从小抓起,到用时会从天上掉下来吗?事实已经敲响了警钟,轻视音乐等美育教育,对人的终生发展有害无益。而相反,重视音乐等美育教育,对人的终生发展有益无害,从远的看,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他从六岁开始学小提琴,从此小提琴伴他至终生。从中的看,我国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不仅会拉小提琴,还会弹钢琴,他说过“正是音乐艺术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学会艺术的广阔的思维方法。”再从近的看,我县汪岗人夏元明教授,国内有名的文学评论家,我就看过他拉二胡,还拉得非常棒。我岳父是解放前的大学生,也是一个教育实践家,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高中阶段没有他教不了的课,包括英语、音乐。他就曾跟我说过:“现在说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际上还不如解放前和文革前做得好,那时还真是全面发展”。张桂梅老师是深知音乐教育关乎孩子健康成长和终生发展的大事,深知这个讲台“站好了,是遍植绿洲,站得不好,会风沙肆虐。”所以,她不仅在行动上实践着、坚守着、奋斗着,还在她的书里深深思索着,循循善诱着,声声呐喊着,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执着,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来彰显她对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也是“如何做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应有之义。

  最后,我要这样说:写作能力+善良品质+责任感,成就了张老师的这本书。并祝愿她以此为开端,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教师读书笔记 篇3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钦佩的作家之一。扶轮问路,便是他的一生,平淡又意味深长。他残缺的身体支撑着所有饱满的思想,再将自身的苦难写成光辉的追索。

  而在他的众多文集中,我最爱《病隙碎笔》一本。

  这本书创作之时,史铁生双肾功能已经衰竭,只能依靠血液透析存活。三天透析一次,只有第二天能强忍着痛楚与疲惫动笔。他一边与病魔斗争,一边在病痛的小小空隙里记录下自己平易而精辟的只言片语。

  曾经在他的字里行间里,我读懂过人生,解析过信仰,构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如今,予我这一切的人却已走远,魂归地坛。我只能捧着这本书,想象着他的笔尖,历经了怎样的世事变迁,才能书写出这样充满哲理又乐观诙谐的句子。

  这并不是一本普通的散文集。它充满了对人生的诘问、探索与解答,解答着那些超越生命的难题。它来自一个苦难的人生,却凝聚着精神的明朗。

  在书里,史铁生老师曾经笑说,生病是他的职业,业余写一点东西。他这一生,总是此病未去彼病又来,“铁生”二字必定是暗合了某种意思,让他一直活着。然而,读他的东西,从来感觉不到一丝病痛的阴影,反而总是让读者沐浴在开朗的.思想之中。譬如,通过生病与游历的比较,通过生病的经验,他说: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加一个“更”字,发人深省,教人乐观。生之为人,我们必须接受世界的全部,不能单单从中拿掉苦难。但是,我们又何尝不是幸运的。当你在为无法升迁或恋爱不顺而烦恼时,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却有人正在为生存挣扎。史铁生老师人生的一半都用来生病,他自己更一度认为不能直立行走是丢掉了人的特点,在大部分人看来,他是不幸的。然而,他足够强大的内心,不屈于命运的勇气,乐观的精神,让他不卑不亢地在生命路上前行——凡是坚持走在路上的人,行走的坚定就已经是信仰的成立。

  又譬如,全书中我最喜欢的这一段话:

  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完全是自我的感受。因此,谁能够保持不屈的勇气,谁就能更多地感受幸福。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看,这本书中你可以随处找到像这样的句子。史铁生老师是幸福的,并不是因为他不痛苦。病痛折磨着他,残缺使他疲惫,痛楚是人之常情。他幸福,是因为他勇敢,超越了自身局限,他用残缺的身体去感受,去健全自己的智慧与心灵,丰满笔下的哲理与思考。他从未向神灵行贿,祈求身体的康复,他选择完善信仰,正如他写到的一样,身体的残疾不可怕,心灵的残疾才可怕。

  当写到死亡的时候,史铁生老师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要是悲哀于这世界上终有一天没有了你,你要是恐惧于无限的寂灭,你不妨想一想,这世界上曾经也没有你,你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中。诚然,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死亡,也为此恐惧苦恼,曾经因为自己终究的幻灭而感到悲伤与无奈,但读到这一段,我竟豁然开朗。是啊,我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中,生命本就是一个轮回,我不过是回到了我来时的位置罢了。我曾什么也不是,却有幸来人世走了一次,有幸拥有灿烂的人生,也有幸经历沉重的世事,不论是福祉还是苦难,我既然从无形化为有形,这已经是一种幸运。如今离去,是带着满载的收获,是另一种形式的落叶归根,这又似是应了徐志摩的那一句诗,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而关于轮回与继承,史铁生老师又写道:生命的意义却似轮回,每个人都得从头寻找,唯在这寻找中才可能与前贤汇合。唯当走过林莽,走过激流,走过深渊,走过思悟一向的艰途,步上山巅之时,你才能说继承。

  我忍不住想,究竟何时、何地,我才能走过林莽,走过激流,走过深渊,经由山水,经由时间,经由光阴,在寻找中与前贤汇合,让寂寞而欲动的文思,能与窗外那不知是多少年前的明月相望呢?史铁生老师没有给我答案,也永远不会给我答案,因为人生就是在探求生命,在解那一道难题,人生因这种探求的过程而无比美丽。

  史铁生老师又将生死的意义与爱结合起来,写道:如果意义只是对一己之肉身的关怀,它当然就会随着肉身之死而烟消云散。但如果,意义一旦牵系着无限之在和绝对价值,它就不会随着肉身的死亡而熄灭。事实上,自古至今已经有多少生命死去了呀,但人间的爱愿却不曾有丝毫的减损,终极关怀亦不曾有片刻的放弃!当然困苦也是这样,自古绵绵无绝期。可正因如此,爱愿才看见一条永恒的道路,终极关怀才不至于终极地结束,这样的意义世代相传,并不因任何肉身的毁坏而停止。

  也许你会说:但那已经不是我了呀!我死了,不管那意义怎样永恒又与我何干?可是,世世代代的生命,哪一个不是“我”呢?哪一个不是以“我”而在?哪一个不是以“我”而问?哪一个不是以“我”而思,从而建立起意义呢?肉身终是要毁坏的,而这样的灵魂一直都在人间飘荡,“秦时明月汉时关”,这样的消息自古而今,既不消逝,也不衰减。

  生命的延续与轮回,人类的有限与无限,或许很难有准确的定义。但是史铁生老师坚守着自己的内心,向未知与有知不断追索,不断赋予爱的意义,将世间光明与美好的一切奉献给读者。肉身必然会有毁坏与消失的一天,然而人的思想与爱是无止境的,是生生不息永远相传的。这亦是他的人生收获,他看淡生死的超然物外,他经历与思考后而得到的真谛,是光阴深处的羁绊,必将成为我一生的珍藏。

  这一本书里,史铁生老师不仅是以独特的视角注视着生命,更是用朴实无华的文字,书写着鲜活无比的道理。虽然他已经离开人世,但却将永远在精神的高度遥望我们。他的乐观豁达,他难以想象的意志力,与他亲手写下的这一些人生的体检记录,将是我们精神上的营养补给与坚实依靠。

  对于史铁生老师来说,写作不单单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他的写作,早已超越了生命、人性,是他历经世事洗练之后的一方净土,一片乐园。

  教师读书笔记 篇4

  内容提要

  1.阅读不仅是孩子的事,亲子阅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一种积极的对话,是培养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

  2.亲子阅读的过程,就是家长与孩子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家长不应是旁观者,也不是权威的讲述者和评判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

  3.亲子阅读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绝佳途径,也是孩子感受父母之爱的最佳途径。例如念儿歌时父母温柔的语调、和谐的语音、爱抚的动作。

  4.家长在和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家长说孩子听;家长问孩子答;孩子讲,家长笑。做游戏、角色扮演

  学习感想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在翻阅时,第一章节中的“亲子阅读增进亲子关系”就深深的吸引了我,本学期,我们的课题研究中也涉及到了亲子阅读指导,通过阅读,让我了解了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以及亲子阅读过程中的多种方法,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可以学以致用,一方面推荐给家长阅读,让家长了解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中,也能给予家长更规范的亲子阅读指导方法。

  教师读书笔记 篇5

  1.细心观察,为总结评价提供真实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做有心人,面向全体,分层观察,做到心中有数,总结评价时才能言之有物,具有针对性,收到实效。

  2.留足时间,使总结评价得以课内完成。

  为取得评价效益,首先要有足够的时间作保障。一般来说,总结评价所用的时时,少则2—3 分钟,多则3—5 分钟,一节课如能做到总结评价完成,布置作业后,就铃响下课,效果最佳,也最受学生的.欢迎和赞赏。

  3.把握要点,让总结评价内容具体而全面。

  很多人都同意这个公式: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人才。因为制定教学目标要考虑它,设计教学程序要考虑它,所以总结评价时更不应忽略它。

  (1)在智力因素方面,要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评价。通过归纳总结,进一步揭示规律,使知识得到升华。(2)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等进行鼓励性评价。

  4.方法灵活,使总结评价取得最佳效益。

  课堂总结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应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不拘一格。

  一般要按总结评价的几个方面,遵循评价原则,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多向信息交流等方式方法,目的在于把个别的优点和长处化作集体共有的精神财富。

  总结评价搞好了,会使全体学生在认知和情感领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造成一个爱集体、爱学习、团结互助的好学风,并使学生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

  教师读书笔记 篇6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可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前四年我基本没有怎么看书,也正应了另一句俗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这段心灵和知识匮乏期,我在教学上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有困惑却不知如何解,有疑问却不知如何答,教学对于我来说就如同闭门造车,到最后发现造出来的车千疮百孔,教学水平原地踏步。

  到了镇小之后,我结识了《小学数学教师》。20xx年是我初次订阅这本杂志,当我第一眼看到她时,如同看到了一本武林秘籍,问了自己很多遍:为什么不早早地订阅呢?在经过认真研读之后,对于数学教学,我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就是力量”,她马上给了我回报。20xx年一节校级教研课,我从《小学数学教师》“百分数的认知”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启发,上出了我从教以来最成功的一堂课。虽然不算优秀,但是对我来说进步非常大,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进度掌控合理,学生比较投入,这都是我以前的课堂中没有做到过的,那一次,我很满足,是《小学数学教师》给了我这种满足感。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数学教师》就是我的挚友,这三年来一直订阅她。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得到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数学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 据了解,《小学数学教师》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

  教师读书笔记 篇7

  最近我读了李镇西老师所写的一本书——《做最好的老师》。当然,李镇西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与其他名师相比,而是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你与昨天的你相比——你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你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拢。

  显而易见的,一名好老师就是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上课的哪个环节比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哪个环节怎样做会显得更好,效果更突出,学生更乐于接受、吸收呢?反复的钻研自己的教案,一遍一遍的思考,寻找一种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面对小学生,我们要时刻怀着一颗童心,不要觉得小孩子没有什么思想,在一起叽叽歪歪的惹人厌烦。其实,小孩子都有一颗纯真的心,也许他说的天马行空,完全是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或者话语说起来幼稚的让成年人感觉可笑。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积极的引导,记住: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发明家,我们不能遏制他们的思维发展。也许你对那种重金属摇滚音乐并不太感兴趣,但你的学生对此如痴如狂,那么,你也不妨多少听听,这绝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

  除了有童心,我们还要有爱心和责任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然,对学生的爱,最终还要体现在为学生的未来负责,让学生学习到相应的技能和知识,让他们能够在将来靠自己的实力在社会中立足。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学的特别快的孩子,也会遇到怎么也学不会的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用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对于差生,我们不能对之置之不理,而是应该积极地去引导他,教育他,而不是给他贴上一个差生的标签,任由其自生自灭。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不管这个孩子看起来多么无可救药,我们要相信,在他的内心是想要做一个好孩子的,也许由于各种因素,他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但我们不能放弃,而是要积极的引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我们要和孩子建立感情。不要让他自己认为他是被孤立的,和学生有了感情,有了信任的基础,再调皮的学生都愿意听你的话。接下来,我们要对差生降低要求,先给他制定短期能实现的目标,给予他自信心,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帮助他提升自己。最后,做为一个好老师应该要懂得团结好集体的力量。老师要融入学生之中,鼓励孩子们相互帮助,不要忽视表扬的力量。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应该努力成为自己专业方面的“专家”,除了有出色的教学艺术,还应有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一技之长,在保持人格魅力的同时,对学生热爱科学、不断进取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同时又应该是一位“思想家”。在做好每一件具体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同时能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还应是一位“心理学家”。真正有效的教育应该是针对学生个性的教育,教育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学修养,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之中,敏锐地感受学生的心理变化,与他们心心相印。惟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以心灵赢得学生的心灵。

  教师读书笔记 篇8

  激情教学是以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去吸纳和传播知识,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完成教学的目标,使学生的智慧得以启迪,潜能得以挖掘。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用激情感染学生。

  教学包括方方面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节奏,保证学生的学习思维张弛有度,实现教学的节奏与学生的练习的数量、习题的难度同步,教学进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同步,教学的节奏与教学内容难易度的同步,教学的节奏与知识的要求同步。尤其是课堂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师要保持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样会让教师感动传授的知识是一种艺术。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如何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领会过程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升华过程,是一个教学策略的落实过程。如:使教学节奏与任务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尽量避免在不重要地方做过长时间的讲解,避免离题太远而做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或花太多的时间在单个学生或少数学生身上。

  真实的课堂应该是既有预设又有生成。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一部分教学由于过分注重教师教学的作用,对课堂的空间估计不足,课堂教学往往是预设过度,挤占了生成的空间。从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教师的意志代替了学生的意志,教师的友善提示代替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成功点拨代替了学生的活动体验。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过程体验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力,不能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初学者的角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还学生一个真实的课堂。

  合作教学是教师与全班同学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开展教学。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学习方式有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只有教师有合作教学的意识,学生都能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乐于接纳别人的意见,敢于对别人提出批评和建议。一个班的学生与一位教师关系比较好,这个班级的这门学科成绩就特好;一个学生的某一个教研组团队意识强、合作意识强、教师关系融洽,这个教研组的教学成绩就突出。所以,教师应注重师生间、生生间及教师之间的合作,发挥合作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读书笔记 篇9

  最近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苏鸿先生《高效课堂》一书,苏先生在书中试图从先进理念的引领、课堂系统的优化、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侧面来深入剖析和诠释“高效课堂”。在书中苏先生对教学活动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深人的诠释。读后深受启发。

  1、备课

  在研究中预设教学的曲调。备课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这种预设不仅仅凭借着教师的经验与阅历,更是基于对教学活动的科学研究。

  2、上课

  在过程中彰显智慧的力量。上课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把握,上课的过程蕴含着教师课堂教学的复杂技能,同时也彰显着教师教育实践的个性化智慧。

  3、说课

  在交流中论释教学的意义。说课是交流活动,不仅要说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更要说背后的道理,即对意图、目的、理论依据、个人立场、文本诠释等进行深度的剖析。

  4、听课

  在观察中把握课堂的真实。作为科学研究的课堂观察将教师日常的听课活动提升为专业活动,并赋予课堂观察更丰富的内涵与意义。

  5、评课

  在反思中引领教学的`改进。评课是教师教学改进的重要形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目前我校的教研活动面上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究其实效性值得考量。时间久了大家都有应付之嫌,尤其是集体备课,大家的心始终拧不到一起去,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大家能坐在一起谈谈说说,对教材、对学生有个大概认识,形成的意见也罢、导学案也好总归是个集体的东西,对个人的二次备课肯定会有很大帮助,我认为集体备课之后的教师针对自己实际情况的二次备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机智、教学水平的差距最大程度体现在教师二次备课上。

  “备”,繁体字写作“備”。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備,慎也。”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精神上、思想上做好准备。可以这么说,备课首先就是备教师的心态、教师的思想,其次是教师在内心真正去了解学生、熟悉教材等等。至于教案的形成,形式真的可以多样性,“心备”才是最重要的。

  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备课形式就不能一样,老教师教的年头多了,心中自有黄金书,这是年轻教师攀比不来的,但信息社会的更新速度飞快,老教师也不能忽视,我认为“形神兼备”的备课才是真正的备课。一些流于形式的东西对我们一线教师真的有很多束缚之处,真是费时费力又没有结果的事。但现实又很骨感,没有“形”哪来“神”。继续摸索前行吧。

  教师读书笔记 篇10

  文中叙述了湖北省襄阳市前进路小学“感动校园”人物张建中老师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感人事迹。

  张建中已经50多岁,在小学教师队伍中算得上是一名老教师。“当一些人还在课改前徘徊,当一些人还把年龄作为一种借口,他已经连续三个月被评为学校的“课改之星”,当一些人刚刚明白相信学生的道理,他已经与学生一起在实践中探索,在求知中成长。”联系我们身边的一些老同志,总是认为课改是年轻人的事,参与教研也是留于形式,什么新的课程标准,什么现代教学手段,他们全然不顾。管理学生“家长式”,课堂教学“填压式”,老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严重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怎么办?我们要向张建中老师那样,刚进入课改“毕竟心里没有底儿,大的.课改框架虽然知道,但如何用细节去填补,比如导学案怎么编写,如何组织学生展示,这些问题都要一点一点去琢磨,和大家共同去探讨解决。“每节课后,我们都要认真反思:我这节课上的怎么样?该学生掌握的知识学生会了吗?课堂气氛如何?优生获得发挥了吗?学困生得到关心和帮助了吗?等等。

  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是重点,但学生的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兴趣爱好的培养,奋斗目标,未来梦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重要。张建中老师“根据每个孩子的组织、表达、沟通等方面的能力,然后综合学习成绩,男女生数量,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科学分组…”这就是我们应当向张建中老师学习的“小组建设理念”。每个班级有它的共性,同时也有它的个性,我们只有热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班级学生的管理才能科学化。

  文中还这样叙述了张建中老师的一段话,“以前我会说,同学们开始上课了。现在我不说“上课”,而是“咱们开始吧,我们不再是师生关系,更像是一家人。”“上课”,让学生感动“师道尊严”,“一家人”,让学生感到“温暖、可亲”。这就是张老师构建和谐课堂的良好开端。老师心里装着学生,心里想着学生,时刻充满着对学生的爱,学生就会接受学生,师生就会和谐相处,就能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通过《60后教师的第二个春天》的阅读反思,作为与张建中老师为同龄人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必须加强师德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读书笔记 篇11

  想想在幼儿园已经呆了六年了,想当初来幼儿园时的情景也仿佛就像昨天,当初来幼儿园时也有过美好的憧憬,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时间过得久了,有些耐心慢慢地被磨灭,取而代之的是对孩子的一些严厉……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阳光、雨露、面包和水,他们更需要一种与植物和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在工作的这几年里,我也曾经犯过不少错误,也曾经把孩子看做成我心中最烦人了,最脑怒的事情,但是,经过我更深的思考,与体会,我才发现: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老师都是一个最亲切、最智慧、最伟大的形象。虽然,辛苦时,忙碌时,有时也会考虑自己是否选错了职业?但当想到孩子们纯真、渴望的眼睛,我的心会突然净化,想到孩子们因为我而开始认知世界的方圆,感受自然的美丽,我由衷的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幸福,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然而现在我看完了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做幼儿喜爱的魅力教师。

  幼儿教师要爱孩子,喜欢和孩子在一起,更要爱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有动力,才会甘愿无私的付出,把工作做好。毕竟我们所面对的是孩子,他们是一张张白纸,等待我们用爱心去填写。但是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耐心。孩子的理解、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在教他们的时候,很多事情是要反复去做的,很多话也是要不断重复的。比如:一些很简单的事,见到老师要问好、不要随便丢玩具、上课讲话要举手等等。这些事情都很琐碎,每天都要强调,不要觉得烦,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只有老师多督促,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我觉得在工作中,责任心也是很重要的。幼儿教师有她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而且要关注孩子们的饮食起居。要照顾好每一个孩子,不仅仅是在嘴上说的,要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关心孩子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正确的引导他们。

  做孩子喜欢的老师,重要的是要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喜欢他们。每天,面对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因为我们是老师,我们有责任善待、喜欢每一个孩子,因为他们,才使我们的工作充满活力。孩子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不同性格特征,以便于因材施教。像有的孩子爱哭,有点儿爱娇气,要让他学着坚强一点;有的孩子比较内向,不爱说话,要多引导他,帮他树立信心,多鼓励;有的孩子很霸道,不喜欢分享,什么东西都抢到自己手里。所以要多组织孩子们在一起游戏、共同做一件事,来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形成了不同性格、不同智慧,他们有的活泼可爱,有的淘气顽皮,有的聪明,有的木纳……无论是谁,无论他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无论他表现如何,我们都要尊重他们,微笑着善待他们中的每一个。

  要想做一位孩子喜欢的老师,在教师的语言上,有些禁语是不应对幼儿说的。譬如说:“把嘴闭上”相信许多老师都对幼儿说过。我也曾不止一次对幼儿说过,这是我要极力改正的。在孩子特别闹大声喊时,这句话便会脱口而出,当时也觉得没什么,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玩闹喊是他们的天性,那么应该用怎样一种方法来制止幼儿喊闹也成为幼儿教师的一个课题,除了对他们大声喊之外有没有别的方法,换个幼儿喜欢的方式。譬如说她们喊的时候,让他们背一首喜欢的儿歌,这样要比对他们喊好得多。还要关心班级里所有的幼儿。不过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还是比较喜欢那些听话乖的小朋友,往往忽略了那些调皮的幼儿,在这一点我想在今后工作中应该要注意。对于老师来说,如果真的讨厌一个学生,这个学生也会讨厌你,如果你是真心地喜欢你的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喜欢你这个老师,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爱孩子和被孩子爱都是一种幸福,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会多一些。只有我们真心喜欢,喜欢教育、喜欢孩子,才会描绘出美好的未来!

  教师读书笔记 篇12

  1、书面表达比口头表达容易陷入抽象的危险。

  2、技术训练必然既要运用语言,也要运用其他的方法,诸如演示、实验、实践活动以及常规、反射和技能的获得。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现代人的这部分训练,如同传统的文字文明一样,也是他的文化的一部分。

  3、真正的现代教育,从小学的识字训练阶段到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都应该把文字、声音和形象三者结合起来。

  4、一般来说,大部分教育体系并不是有助于受教育者----无论他们是青年还是成人----去认识他们自己,去理解他们个性中的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部分,去理解大脑机制、智力活动、支配身体发展的规律、梦想和抱负的意义、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和整个共同体的关系。因此,教育忽视了教人如何在社会中生活、热爱生活并从事工作的基本职责;而人们必须创造这个社会,作为他们理想的体现。

  5、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世界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我们个性中的一个根本而必要的部分是对美的兴趣,是领悟美并把美吸收到性格中去的能力。

  6、学校的任务不仅是发现人的才能,训练它们和推重它们。学校的任务尤其要培养性格和态度。

  7、体育基本上是关于肌肉、神经和反射作用的训练。但是体育应该超出这个范围,这一点大家是容易同意的。但是人们一般还把重点放在竞争精神的价值以及体力训练与品德修养的关系上,这一点人们是经常肯定的,但未曾表现出来。实质上,人们的身体是个性的基础,因此,人们应该学习如何充分地适应他们的身体。体育并不是在理论上有什么不足之处,而是受损于人们对它的漠不关心。

  8、我们要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要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学会热爱世界并使这个世界更有人情味;学会在创造过程中并通过创造性工作促进发展。

  教师读书笔记 篇13

  我们教师学习新知识面对新挑战不容忽视。它可以提供我们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比知识更强大的力量,用知识武装的人是无法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学习,读书成为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可以充分利用业馀时间,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简单地学习新的东西,扩大新的想法。总的来说,阅读对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以反映在几个方面。

  一、阅读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看问题,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之所以说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能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对整个人的关系,就像记忆对个人的关系一样。书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录了古今历代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看到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更高的起点。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根据前人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大大促进了个人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社会的持续和发展也是如此。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的,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巨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二、阅读拓宽人的视野。

  书中的知识包罗万象,他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的知识更加全面。可以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事物广泛相关,现代许多实践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妨碍自己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最大限度地降低未来的不确定风险。就像做股票的人要了解今天的政治经济形势,更好地分析股票趋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必须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我记得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演讲时说,现代科学没有明显的界限,必须理解相关科学。

  在这方面,伟大的领导恩格斯是广泛学习的典范,他只上过中学,但他兴奋地读书,十九岁时可以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中断学习和研究,所以被马克斯称为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正确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帮助。从经验中,我们可以体验知识的力量,体验书作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阅读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无善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良师益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书就是这样的人。一本好书就像一个好老师。它可以教你如何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可以安慰我们的心,摆脱悲伤和痛苦的羁绊书可以把无聊的岁月变成快乐的时光。书一定会把各种各样的信念注入我们的头脑,让我们充满崇高的喜悦和思想,让我们忘记爱情,灵魂升华。

  因此,我们必须倡导和支持阅读,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有能力的教师,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教师读书笔记 篇14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致力。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因,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青春活力和幻想,仰慕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当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纵贯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护卫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手上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五岁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自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曲枝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逃兵)。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这点的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漠视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相当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庸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齐埃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学校能够获得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决心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装置,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也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几乎相信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菲律宾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投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能,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难能可贵奋斗,只要是一般来说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说服别人,他也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知识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教给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束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笔记11-09

教师读书笔记03-08

教师的读书笔记07-20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06-06

关于教师的读书笔记03-17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06-20

教师读书笔记优秀06-29

教师读书笔记精彩01-11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5-15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