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集合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①会认“恐”等15个生字,会写“亡”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庞大”“传染”“严寒”等词语。
③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A案
课前准备
①学生查找有关恐龙的图文资料,自办小报,并张贴在教室周围的墙壁上。
②老师找关于恐龙的光碟或录像片。
③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①学生交流课外了解的有关恐龙的知识。
②播放恐龙的录像片。
③板书课题,谈话激趣。
现在,这些庞大的动物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已经……(没有了、消失了、灭绝了、灭亡了)随机板书课题。
④大家想知道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吗?快去读读课文吧。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①出示“我会读”图标,激发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②在小组内分段落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③画出带生字的词语秒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观察课文插图,与伙伴讨论等方式初步理解。
④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在小组内认读,并说了自己识字的.方法。(老师巡视,鼓励)
⑤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可隐藏在某种图画中),让学生认读(认读完后出现完整的图画)。
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课文告诉我们几种说法。
②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③自愿在班上展示朗读,引导学生注意正音及读出恰当的语气。
巩固识字
用游戏方式复习本课生字。(如用拼音和字找朋友、生字和熟字找朋友连成词语、猜字)
第二课时
复习生词,回顾内容
①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②默读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研读感悟
①各小组选择感兴趣后种关于恐龙灭绝的说(第2—4段),进行研究性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学习方法:
a、读一读,朗读相应的段落。
b、想一想,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c、画一画,画出重点词。
d、议一议,组内讨论不明白的问题,补充有关自然科学知识。
e、填一填,合作填写表格。
说法起因变化结果
②各组小汇报学习成果,随机引导理解重点词语。如躲避、耐不住、枯萎、哺乳动物、传染。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概括的方法。
③引导学生将自己研究的一种说法概括出一种名称。(老师可做示范,如“寒冷说”,其余让学生装动脑)
④将表格的内容打乱,让学生连线进行说话练习。题型如下:
寒冷说行星撞击地球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龙
撞击说哺乳动物越来越多恐龙染病
偷吃说地球变得十分寒冷尘埃遮住太阳,动植物大量死亡
传染说全球气温下降恐龙耐不住严寒
降温说突然流行传染病偷吃恐龙蛋
鼓励质疑,发散思维
①对课文提到的这些说法,你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吗?
(鼓励学生对课文的一些说法提出怀疑)
②关于恐龙灭亡的原因,是不是只有这几种说法,你先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第4段末尾的省略号)
③根据你掌握的科学知识,请帮科学家想想恐龙的灭绝还会有什么原因。(小组讨论)
指导写字
①出示“我会写”图标,说说怎样才能写好本课要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要写的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说说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③老师范写“寒”字,提醒学生注意横画不宜长,撇捺要舒展,三个点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④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词语积累
①读读抄抄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②说说你还喜欢课文中哪些词,想把它们积累在词语本上。(如庞大、冬眠、躲避、耐不住、尘埃、遮住、枯萎、哺乳动物、偷吃、传染病、孵出、书籍)
拓展活动
根据本文的内容以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编一些关于恐龙的故事,画成连环画,并配上文字说明。
B案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课件:有关恐龙灭绝说法的动画。
③有关恐龙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第一课时
预习交流,提出疑问
①认识“恐”字,理解“灭绝”一词。
②学生汇报预习情况,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③引导学生大胆提问,说说自己在自学中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①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理解字义、词义。
③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④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哺乳”不要读成“pǔrǔ”。
“书籍”不要读成“shūjì”。
“孵蛋”不要读成“fúdàn”。
“传染”是翘舌音。
“躲避”不要读成“duǒpì”。
⑤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小竞赛的形式,看谁把课文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鼓励质疑,引导感悟
①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师生共同解疑。
③再读课文,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④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a、说一说书上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哪些说法?
b、读一读有关的句子,并理解难懂的词语。(如“躲避”“耐不住”“枯萎”)
c、播放恐龙灭绝的动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⑤结合自己查找的有关资料,介绍有关恐龙的知识。
⑥学做播音员,绘声绘色地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得最好。
根据爱好,自主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巩固练习
①认读生字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字指导
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本课要写的字。
②用要写的字口头组词语,以理解字义。
③提示“染”字上半部右边是“九”字,不要多加一点。重点指导“谜”“寒”二字的书写。提示“谜”字先写“讠”,再写“米”,最后写走之儿。
④把每个字正确美观地写两个。(“传染”“严寒”要连词书写)
积累词语,练习朗读
①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
②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同桌互相交换看一看。
③选一两段自己喜欢的课文,读给同桌听。
老师小结
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用你所查到的有关恐龙的知识,几个人合作出一张有关恐龙知识的手抄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相关资料]
1.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大堰河》《旷野》《火把》《欢呼集》《春天》《归来的歌》《艾青诗选》《艾青短诗选》等等。
2.时代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东北早已沦丧,华北、华东、华南也已遭日寇铁蹄的践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看到当时的形势,心中充满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是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整体感知]
1.语知归类
①生字注音艾ài嘶sī哑yǎ
②词语积累
嘶哑:声音沙哑。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或向前翻滚。
2.理清思路文章层次如下:
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直抒胸臆,表明作者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3.讨论解惑
①“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②诗人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怎样不同的象征和暗示
意味?
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间的无比温暖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③作者通过写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如何理解“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作者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④《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
⑤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艺术特色?
首先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恰当。其次抒情方式巧妙,感情表达分层强化。运用比喻借物抒情,这是抒情方式的巧妙;又用一系列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加上一系列的修饰语,这是第三层强化。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弄清以下三点:①理解本诗作者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②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③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搜集兵马俑资料,通过大量阅读这些资料,让学生初步对兵马俑有所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本课的激情。
2、通过《阅兵式》、《兵马俑解说》、《千人千面》三段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离生活遥远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3、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为了使学生对兵马俑写实艺术风格理解,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和模型,并以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设计多种学习方法,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教学。
4、通过感受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及外国友人的评价,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课前准备:
师: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搜集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收集陶俑模型等。
生: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影音导入,激发审美期待
同学们,20xx年的10月1日,为了庆祝国庆节,咱们国家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
播放录像【20xx年阅兵式】
师:这样的场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威武,雄壮。
师:这充分展现了我们中国的强盛,是咱们国家的骄傲。
不仅如此,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打造了一支“威武之师、雄壮之师”同学们请看!
欣赏图片【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
师:大家知道这张图片描述的什么吗?
生: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二、初步欣赏,整体感知秦俑魅力
(一)谈话解决:兵马俑在哪里?它是为谁而建立的呢?他有什么作为呀?(老师见同学们课下搜集了兵马俑的资料,现在分享给你的伙伴们吧。)一会儿我请小组代表来说。
师总结:西安,秦始皇,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政治上:统一六国
文化上:统一文字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钱币。
师:这位皇帝真了不起呀。正是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谈话解决:什么是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俑吗?
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
师:大家想想陶兵马是怎么制作成的?
用土制作而成。古代劳动人民先用黄土制成一个的大体的模样,再一件一件的单独塑造,精雕细刻之后,经高温烧制而成。 这是雕塑作品的一种表现手法。
雕塑的形式一般分圆雕与浮雕二种。大家看老师手中的模型。
【圆雕和浮雕各一件】
师:大家猜猜它们那个是圆雕那个是浮雕?
师总结:圆雕: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凹凸起伏形象地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黑板上张贴一副兵俑肖像】
介绍绘画与雕塑的区别:绘画是在画面上用线条、明暗、色彩以及透视关系等手段来描绘形象,使观众造成幻觉,产生立体感和空间感的一种艺术。而雕塑是一种用坚硬的物质为材料,用雕、塑、刻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因此它是一种有可触感觉的艺术。
【欣赏课件 绘画、浮雕、圆雕】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圆雕和浮雕?
生:达活泉公园的郭守敬像是圆雕,家里床头上的修饰物是浮雕。
师:大家说兵马俑雕塑群属于圆雕还是浮雕?
生:圆雕。
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的入葬尘封于地下,但在1974年春天,它不甘于寂寞。几个农民在打井时无意中挖掘出一个陶制武士头。这才最终发现了秦陵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大家愿意和老师一块欣赏这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吗?
【录像:中国的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三)初步欣赏
初探感受。
同学们看到这些一定想说点什么吧!
【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写实】
【欣赏视频解说资料】
抓住重点词语:开口讲话,与真马大小相同,按照军队原样制作等语句让学生感受兵马俑的真实感。
师:这就是秦始皇兵马俑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三、细细品味,了解雕塑艺术特征。
师:同学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欣赏图片和兵马模型】
(老师边巡视边指点)要注意发式、胡须、脸部表情、姿势、装束、陶马。
学生汇报:兵俑
头发:发丝清晰可见。细致入微。
五官:眉目清晰,表情丰富细腻。
衣服:铠甲一块块的,甲丁历历可数,皱褶生动。
马俑:两耳竖立、双眼炯炯有神、喘着粗气的鼻孔、马嘴象发出嘶鸣一般。
你们的观察真细致,令老师也佩服。老师也由衷的佩服创造兵马俑的劳动人民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写实和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师:兵俑他们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兵俑之间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1)发式:【欣赏课件图片】
帽子与帽子不同,发髻与发髻。军队中的军官都带着帽子,一般的`士兵,只是挽成圆形的发髻。发式是区分兵马俑身份的重要标志。
(2)表情:【欣赏课件千人千面】
他们有的年轻稚嫩、有的老练沉稳、有的开朗机警,有的威严凝重,可谓千人千面,各不雷同。
看两张图片(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的统一作殊死拼搏。) (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能说出这两位人物在想什么吗? 学生谈。
(3)服装和动作
1)兵俑分类。
师:不同的人物着装自然不同,兵俑大致分为三类【欣赏课件】:士卒俑、军吏俑、将军俑。
学生辨认课件中的人物身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说明理由。
2)体验动作。兵马俑动作个个神武,让我们来体验一下。
【教师组织模仿】
四、探索评述,激发爱国情感
各界人士的评价【课件】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在1987年,被世界教科文
组织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得外国人都这样高度评价我们的兵马俑“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珍爱国宝。
五、课外拓展,感受祖国文化博大精深
师:这不愧是一个宏大而又精美的地下珍宝库,今天对秦陵兵马俑的欣赏只是一个开始,在这个地下珍宝库还蕴藏着更多值得我们去欣赏的。
【观看课件课本铜车马】
课本中的铜车马是1980年在秦陵两侧出土的,是用金、银、青铜制造的,显示了精湛的金属加工技艺。被誉为青铜之冠,国之魂宝。
这不由的让我们再次呼唤“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大家学完此课有什么感受?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可以写在纸上,下课交给老师。咱们一起来探讨。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语文教案 篇5
一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2、锻炼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团结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
4、提高环保意识,采取自觉行动,争做“环保小卫士”。
二 活动意义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课,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 活动过程
本次实践活动分三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 活动准备
第二课时 活动成果展示
第三课时 写作实践。
第一课时
一 活动说明
学完第一单元《种树“种到”联合国》这篇课文后,老师布置同学课后多渠道收集有关环境方面的材料,为活动课作准备。
二 活动内容
1、每位同学把收集的材料在班上交流。
2、分小组交流,把材料进行分类筛选、整理加工。
3、小组代表发言本组讨论的结果。
4、以小组为单位为活动成果展示策划活动形式。
第二课时
一 活动形式
本次活动以节目的形式出现,主持人用台词来推动节目发展。
二 活动过程
一、师导入 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种树“种到”联合国》这篇课文,大家都知道,如今在世界范围内荒漠化日趋严重,地球环境是越来越恶劣。环境保护已是当今人类社会一个沉重的话题,上节课同学们把收集来的有关环境方面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加工。现在大家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把同学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成果展示给大家。有请两位主持人。
二、主持人出场
主持人(男、女):各位来宾下午好,欢迎来到初二(1)班语文活动课现场,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前来听课的老师们。(掌声)
初二(1)班《今日话环保》语文实践活动课现在开始。
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男:喂,你在干什么呢?别忘了现在可在主持节目呀。
女:噢,对不起,我差点忘儿了自己的任务。刚才我吟诵的是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一诗罢了,其中后两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描写的环境甚为优美,清澈的河水保护水田,绿色环绕,远山撞入门来将绿色送入庭院,唉,如此迷人的诗句怎能不让我情不自禁呢?它描写的可是咱们南京啊!
男:让我们共同走进“昔日美丽的家园”。
女:首先有请女生代表王某某。
王某某: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吟诵一首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为写景之作。诗中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所见的天门山景观,还描写了碧绿的江水。一“回”字写江流回旋弯转,水随山势,同样展现出这一带风光的奇伟。站在天门山上远望,在水天相接处太阳升起的地方一叶白帆逆流而上。这又是如何雄壮的一幕啊!(谢谢)
男:我们男生也不甘示弱,派出智慧星王某上场
王某:大家好,我带来的是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再现了当年的动人景色,两只黄鹂在枝头叽叽喳喳唱个不停。天空中一行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远处山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更是动人可爱,水中的船只首尾相连,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
女:看来不拿老将你们男生是不会认输的,让我们有请祁某上场,全体女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祁某加油。
李某:那我给大家吟诵一首朱自清的《春》片断
“桃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不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在作者的笔下,春天成了有色有形的美丽自然画卷。尽相争放的桃花, 杏花,鸟儿们引吭高歌。真称得上是鸟语花香。
女:我们男生有请张某上场
张某:我给大家带来的.是郦道元的《三峡》选段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水清、树荣、山峻、草茂互相辉映,大自然充满无限生机。如此“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良多趣味”的感叹。
女:不过打个平手,别太得意啦,看看下面的抢答题吧。
大屏幕显示抢答题(古诗句)
男:曾经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与自然有着亲密无间的感情,可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扩大了对自然财富的索取,于是葱葱郁郁的山川成了光秃秃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河流成了污浊难闻的臭水。那吐着浓烟的工厂、漫天飞舞的黄沙,耗尽了血泪的江河,告诫了我们地球已不再美丽。
是的,我们只有一条长江,毁掉了不会再来,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失去了不会再有,今天我们看到了那一张张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听到了那一篇篇令人惊心动魄的报道,你们可以再结合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
王某:我先来说说吧!环保这个词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关于环境保护的标语也到处是,然而破坏环境的也大有人在,就拿我来说,一天放学回家我和同学买了一串臭豆腐,吃完后,我顺手把木棍扔在地上,那位同学看见了,把木棍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我脸红了,让我们从自己做起,来保护环境吧!
李某某:除了要节约用水外,还要处理污水。我对污水处理十分感兴趣,曾经看了大量的资料,如何处理水污染呢?首先通过粗眼筛子,滤出对水泵有害的固体,把它们掩埋。剩下的水经过沉淀,再往生水中加一种烈性的化学药剂—氯,它可杀死有害细菌。个别时候,氯也有污染,所以下一步用“滴滤池”过滤,它上面有石子,石子上有一层细菌分泌物,可沾住氯,这样就环保了。此时水中95%固体已被移出,可以正常排放。沉淀物放在消化池里,加温加速细菌活动,30天后,就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可作肥料,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污染。
附诗词抢答题
1、晴川历历汉阳树, 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落霞与孤鹜齐飞, 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4、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_____。杜甫《绝句》
6、此地有_______,茂林修竹,又有_______,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7、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 。 孟浩然《宿建德江》
9、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0、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需、歉、锯、爽、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
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3.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关爱。
重点难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教具CAI课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听写词语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故事情节随男孩年龄的增大分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描写的情景是怎样的?
(3)大树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4)怎样去朗读?
(5)大树、男孩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交流,推荐班内汇报。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四次会面:少年、成年、成年、老年。
(l)_(少年)男孩与大树的第一次会面:
当“孤独”的大树看到小男孩时,他一定是快乐的。当男孩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离开后,大树感到很“幸福”,这种幸福源于大树对男孩无私的奉献与爱。只要心爱的朋友高兴了,他就会感到“幸福”。
朗读大树的话时,要注意表现出久别重逢的惊喜,以及得知男孩面临困扰时的怜爱。
(2).(成人)男孩与大树的第二次会面:
当“悲伤”的大树见到男孩后,“高兴得颤抖起来”,由“颤抖”可见大树的激动。因为男孩已经“很久很久”没来过了,此时的他依然希望能让男孩“快活快活”,为此他舍弃了自己的树枝,只要心爱的朋友满意了,他就会感到“高兴”。
朗读大树的话时,要体会大树见到男孩时的激动,以及能奉献己的树枝,让男孩“满意”的高兴。
(3).(成人)男孩与大树的第三次会面:
这一次的会面离上一次“好久好久”,大树却仍很“兴奋”,这种兴奋源于大树对男孩深深的爱与思念。此时的他已经只剩下树干了,他不知自己还能带给男孩怎样的快乐,因而只是“轻轻地”发出邀请,他曾经被男孩拒绝过两次了,他内心深处害怕遭受男孩的再次拒绝。当他得知男孩的愿望后,为了让男孩“快乐”,又毫不犹豫地献己的树干。看到男孩的离开,大树既为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而感到“欣慰”,又为男孩只顾自己,不顾大树的孤独而“难过”。此时的大树,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话想跟男孩说,
他会说些什么呢?这里可以结合课后选做题引导学生练笔。
此时大树的语气已不如开始那样自信、愉悦,而男孩经历了生活中的坎坷也很伤感、失望,在朗读时要注意表现他们不同的心境。
4.(老年)男孩与大树的第四次会面:
这次的会面中大树总是在诉说“抱歉”,因为他已经一无所有了,再也不能为“男孩”带来“快乐”了,当“男孩”说己的想法后,他“爽快”地邀请男孩坐下休息,大树的一片爱心在“爽快”二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部分学习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段:
(1)“树说:‘我没有果子了。’……他说:‘我太累,不想爬树。’’’
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进行理解,课文中始终把说话人放在句子的最前面。树说:“我没有……”,他说:“我……不……”。这样内容紧密相关、结构相似、语气相同的'六个句子连续说出来,既能全面深刻地表达作者的主要意图,又能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感人肺腑的境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朗读时要注意表现出大树因自己一无所有而担心不能再次“给予”的不安;“男孩”因年纪大了而身心疲惫。
(2)“他坐在树墩上,……他仿佛……看见了树下一个快乐的孩子……”
与文章开头“男孩爱这棵大树,树感到很快乐”相呼应。是男孩对过去快乐时光的回忆。从“轻轻地抚摸、仿佛看见”这些词,我们感受到此时年老的他心中生出丝丝悔意,在他的心目中,“很高很高”的不仅仅是大树本身,更是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
这段话最后的省略号,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他仿佛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
(四)升华,加深认识
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而长大后的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在仅有的几次见面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要”字。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还可以让学生完成对课题的补充:一棵——的大树,或是另起一个标题,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懂得感恩图报。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这文章在奉献与索取、爱与被爱之间,留给读者很深远的遐想空间。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开展以下活动:
1.讨论:在生活中,谁最像这棵“大树”?(当学生说到父母、大自然时,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人该如何相处。
2.活动: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人给过我们帮助?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们表示感谢。(可以采取写、画、说、做等形式。)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
3、指名读课文。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朗读,全文分三部分(第一节:虽然我们很稚嫩,但我们还们还是上路了;第二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第三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深入理解诗句,体会全诗思想。
1、自由读每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作上记录。
2、在小组内交流。
3、在全班进行交流:
(1)教师重点点拨“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
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
(2)理解“风、雨、雷鸣电闪”各比喻了什么?
(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中的挫折等艰难考验。)
4、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用喜欢的方法朗读。
(2)在班级表演读。(师配乐)
五、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作一首同一题材的小诗或者替作者补写其他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节。
2、给学生时间练笔,然后请学生在班上朗读。
3、总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际遇顺逆交错但不能因此畏缩不前,要勇往直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作业:
完成《天天练》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我们上路了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
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
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
语文教案 篇8
活动内容:Wake up!冬眠的动物醒来啦!
设计思路:这几天,我们正进行着有关“春天”的活动,语文教案-有趣的尾巴。今天的这个活动就是围绕“春天的动物”中冬眠的小动物进行的。孩子一开始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加上我们为孩子设计了“春天来了,冬眠的动物醒来啦!”这个版面(可以自由拉动墙壁上的.小动物)因此他们对冬眠的小动物有了更大的兴趣。午睡时,叶晨小朋友问起了“小猪冬眠吗?”户外活动时王宇劼问起了“小蜗牛冬眠吗?”孩子们从家里收集了许多资料,有的带来了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有的带来了毛绒玩具,还有的带来了有关冬眠动物的故事……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游戏活动,目的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有关冬眠的动物。
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了解哪些动物是冬眠的。
2、尝试在游戏中说说英语,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幻灯片、冬眠动物版面、动物头饰、春天歌曲
活动过程:
一、说说最近我们忙着做件什么事情?(寻找哪些是冬眠的小动物)说说你找到的冬眠的小动物有哪些?
二、观看幻灯,师生讨论
讨论幻灯片中的小动物是否冬眠(其中有争议的地方可让幼儿问问客人老师或在“小问号”内记录)
三、游戏《Wake up!冬眠的动物醒来啦!》
1、个别游戏
玩法:幼儿对纸袋里的小动物说些有关春天的话,然后把冬眠的小动物拉出来,幼儿教案《语文教案-有趣的尾巴》。
2、集体游戏
玩法:幼儿做冬眠的小动物,教师做叫醒小动物的人。听到“冬天来了,许多小动物开始冬眠啦!”幼儿做睡觉状。听到“春天来了,冬眠的动物醒来了。小青蛙,Wake up!Wake up!”小青蛙就做醒过来的样子。然后再去把其它冬眠的动物叫醒。直至所有的小动物都醒过来。
规则:冬眠的动物听到“wake up!wake up!”才可醒来。叫醒小动物的人要说一些有关春天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