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⒈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⒉谈话揭题。
大家每天看电视吗?有一家人也和大家一样,每天看电视。可他们家看电视很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一读《看电视》这一课吧!把板书写完整。
㈡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⒈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在学习前先认一下。(这样做对于会认的同学可以建立成功感,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暂时不会的孩子来说,可促进课上认真学习,同时为了下一节课能赶上也能提前会认,课下还有可能更认真地预习。)
⒉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字连成词。)把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⒊同桌相互检查生字,并交流认字方法。
⒋教师检查。
⑴出示加音节的生字(这步是为正音而设计的)本课易错的`字音有:(全、精等)
⑵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学生如有不懂的词语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放到句子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如:精彩、没完没了(这一步的设计是遵循了识字规律,学生读准字音,感知字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字意)
⑶出示单个字让学生认记。(对于难理解的字可重点扩二到三个词,以帮助理解字意。)
⒌学写生字“关、完、写”(读字音,分析字形,在田字格中自己练写)
⒍读课文,争当朗读小老师。
㈢练习巩固。
⒈读词语练说话。
全家人
奇妙
却
精彩
球赛
关掉
没完没了
换频道
球员们
写字
音乐
舞蹈
第二课时
㈠情境导入
⒈边打快板边读这首节奏鲜明的诗歌。
⒉听后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写“全”字。
㈡读文帮老师开火车
⒈爸爸爱看
却换成了
奶奶爱看
却换成了
我们一起为妈妈换成了
⒉学写爸爸的“爸”
㈢重点质疑,讨论解答。
⒈引导生质疑为什么爸爸爱看足球却为妈妈换成戏曲?
为什么奶奶又把她爱看的戏曲换成足球?
我们为什么又提议为妈妈换成音乐舞蹈?
⒉讨论解答。(师小结:我们家看电视真“奇妙”!)学写“家”
⒊谈感受,悟文情。
㈣感情朗读,把你所感受到的,感悟到的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举行朗读比赛)(朗读重在感悟,对学生的指导不要拘泥于机械的点拔。)
㈤扩展结束
⒈齐读最后一句,猜猜心中的“秘密”是什么?
㈥布置作业
回去了解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最爱看什么节目?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过程:
诗歌导入:
(出示投影片)同学们,这是一张什么图片?(学生回答:纸船)同学们,你可知道这只小小的纸船曾经载着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平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着热泪,专心致志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然后抛到海里,她总希望有一只能够漂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身边。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一首诗歌——《纸船
寄母亲》,让我们随作者一同漂洋过海,一同来感受作者的赤子情怀。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简介作者:
1、(出示冰心年轻时代的照片和字幕)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学生朗读,教师简要评说:“中国文坛世纪老人未能跨越世纪门槛”的确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遗憾,但是冰心老人博大纯洁的灵魂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却时刻激励感召着我们不断前行)
教师导入:同学们,更详实地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创作情况,将为我们更好的品评文学作品搭设一方平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让我们来更进一步走进冰心的世界。
(学生自由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冰心生平创作的有关资料)
附:学生课堂交流资料摘录
学生一:冰心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它的三个支柱——母亲、童心和自然,这可以在课后的《繁星》、《春水》的导读中得到印证;
学生二:冰心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具有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冰心自小是身着男装长大的。七八年的海边生活给冰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冰心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提到大海;
学生三:冰心是五四时期涌现出来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也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使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冰心”的笔名始于作者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学生四:根据诗歌的创作年代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冰心年轻时代正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她也和诸多爱国志士一样,选择了先外出求学,后回国拯救国民的救国道路。这首诗歌便是作者这段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学生五:我阅读了《繁星》、《春水》这本书,我注意到了作者在1923年8月27日还创作了另一首诗歌,名字叫做《乡愁》。我们可以结合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朗读课文: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读前提出要求: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
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游子对母亲深情的呼唤,寄给母亲最深沉的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学生根据银幕提示,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诗。
(出示字幕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不灰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
(本节是作者的想象,全诗的高潮)
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
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
学法指导:
教师导入: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它凝练、优雅,令人浮想联翩。将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词扩展开去,都将写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分析重点字词来感悟诗歌独特的魅力。
(出示第一小节,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品味诗歌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教师总结:“从来”、“妄弃”“留着”这些词语说明冰心对母亲的爱由来已久;
“一只一只”、“抛”说明作者的心情迫切,深切地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合作探究:
1、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含着泪”:邮轮颠簸在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能够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远离母亲,以前钝化了的对母亲的情感突然间变得鲜明起来;女性纤柔敏锐的心灵难堪重负,灵魂难以得到解脱等等;《惆怅》一诗可以印证生病的冰心悲苦的心灵体验)
2、作者为什么要借纸船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冰心以孩子般的天真和纯洁,在儿童的游戏的世界中找到了寄托母爱的情感中介物)
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关于本首诗歌的疑难问题,由学生老师帮助共同进行解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第三小节最后一句中的“她”为什么不用“我”?)
拓展延伸:
《纸船
寄母亲》这首诗歌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学生练笔,同学交流评价,老师点拨)
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希望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获得一把欣赏研读诗歌的金钥匙,同时,也在诗人的博大情怀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早日成为一名建设祖国的栋梁。
语文教案 篇3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文中词的活用现象,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进行讽刺的写法。
2.分析理解在短小生动的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文中越巫的可笑、可鄙、而又可怜的表演及其不幸的结局,教育学生要尊重、学习科学,反对迷信,不自欺欺人。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本文浅易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
二、学法引导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文意不难疏通,可让学生对照注释认真自学,采用质疑问难,集体讨论的方法,疏通课文内容。对于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宜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文中关
键语句的分析来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通过生动有趣的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进行讽刺。
2.难点:理解本文的寓意。
3.疑点:本文只是告诫人们不能欺骗人吗?
4.解决办法:“重点”可采用让学生参照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自学、质疑讨论,在读懂字面
意思的基础上加以感受、体会。“难点”宜在教师提示关键语句后,分析讨论来解决。“疑点”
可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辩论,努力达成共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发现问题,质疑讨论。
2.教师在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后。着重对关系到本文中心的理解的重点语句进行提示点拨。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自读课文,理解在短小生动的故事里所寓含的深刻道理,领会课文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整体感知
愚蠢迷信的人,耍弄手段欺骗,蒙蔽别人,既是为了从受骗人那里得到钱物的馈赠,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科学知识,愚昧无知。这些人害了别人,他们自己也往往不会得到好结果。《越巫》一文作者就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实在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三)教学过程
1.导人,教师可结合身边“FLG”练习者害人害己的'惨痛事例引入课文。
2.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一遍,画出不会读的字,不理解意思的语、句。
3.指一生朗读,要求其他同学对其读音、断句有误的地方作标记。
4.学生对照注释自学,对疑难词句进行质疑讨论,力求理解文章大意。
5.投影下列练习,检查自学效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禳(rang2)之馔(zhuan4)酒食赀(zi)推诿(wei3)
愠(yun)手栗(li)心大骇(hai4)岑(cen2)
(2)解释下列加点字
自诡(欺诈,说假话)
病幸已(治愈)
持其赀去(通“资”资财)
相去各里所(距离,左右)
下砂石(撒下)
心大骇(吃惊,害怕)
(3)下面几个“角”怎样解释?
鸣角振铃(名词,一种用动物的角制成的吹奏乐器)
角{且角且走(动词,吹奏角)
又旋而角(动词,吹角)
(4)用“/”为下列句子画出朗读节奏,并作翻译。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译文:越巫自己欺诈说他擅长驱除鬼怪异物。)
终不自信,其术之妄。(译文:始终不相信他的方法的荒诞。)
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译文:我善于驱除鬼怪,鬼怪没有敢和我对抗的。)
巫,至死,不知其非鬼。(译文:越巫到死也不知道那不是鬼怪。)
6.齐读全文,对疑难词句作补充理解。
7.阅读第2节文字,画出描写越巫三次遇砂石袭击时不同反应的语句,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思考这样描写有怎样的讽刺作用。
明确:第一次遭袭击时的动作:“即旋其角,且角且走”。神态:“大骇”
第二次遭袭击时的动作:“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神态:无
第三次遭袭击时的动作:“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
“号求救于人甚哀”。神态:“手栗气慑”。
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了越巫惧怕、恐慌的心理,三次袭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把越巫的恐惧心理由轻到重一层深一层地展示出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了解中外的陶瓷艺术渗透对祖国古老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观察和分析陶瓷造型、纹样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观点。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搜集的陶瓷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陶器与瓷器绝大部分属于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烧成的制品。
学生举例指出自己生活中的陶瓷制品。
陶瓷器通常简称为陶瓷,广义上还包括特种陶瓷如高铝瓷、镁质瓷、锆质瓷、磁性瓷、电子陶瓷、高温陶瓷、工程陶瓷、核能陶瓷等。
二、深入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陶瓷发展的历史,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陶器制造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陶器制造普遍得到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生活与艺术需求的增长,陶器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逐渐完成了陶到瓷的演变。
瓷器起源于中国东汉时期,然后传入东、西方,对世界瓷器制造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中国陶瓷器的传统名窑有唐代的长沙窑,宋代四大名窑:定窑、钧窑、汝窑、耀州窑,还有称誉世界的陶都宜兴和瓷都景德镇。宜兴的紫砂陶器和宜均陶,景德镇的`青花瓷、玲珑瓷、颜色釉瓷,德化的建白瓷,浙江的龙泉青瓷是著名的传统品种。20世纪50年代以后,唐山陶瓷、邯郸陶瓷、醴陵瓷、潮州瓷器、石湾陶器、淄博陶瓷、海城陶瓷均跃居为中国陶瓷的优良品种。
除中国外,世界陶瓷器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英国的北斯塔福德郡是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瓷区,19世纪初发展的骨瓷和韦奇伍德创立的类碧玉陶器,一直是风格独异的优良产品。
法国的塞夫尔瓷厂以生产软质瓷著称,19世纪初改制硬质瓷,生产各种雕像、花卉,具有装饰华丽、色彩鲜艳的特点,被欧洲许多瓷厂仿制。德国的迈森瓷厂自18世纪初就生产白度很高的硬质瓷,并左右当时欧洲的瓷器风格。荷兰的代尔夫特地区16~17世纪以生产白釉蓝彩陶器称誉欧洲,17世纪生产的锡釉陶传入英国。此外,日本濑户陶瓷产区13世纪起即以陶瓷业著称。
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陶瓷的制作工艺,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陶瓷器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利用其可塑性,使泥料塑成陶瓷器物生坯,经高温煅烧,使生坯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制成产品。为使陶瓷器更加美观实用,其中一些产品需再经釉烧和彩烧。陶与瓷在外观和微观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虽然两者均由结晶态物质、玻璃态物质和气泡3种组分组成,但质地粗细、致密程度、气孔数量有所不同。陶器制造主要采用杂质含量较多的粘土,加工较简单,烧成温度偏低(约1000℃),因而质地粗糙,致密性差,气孔率高,吸水性强。瓷器制造大都选用杂质含量较少的粘土,适量配以熔剂、瘠性原料,在较高温度下(约1300℃或高于1300℃)烧成,产品组织细腻,结构致密,强度较高,吸水率低。陶器和瓷器制造原理相同,生产工艺基本一致,有坯料制备、成型、干燥、施釉、烧成、装饰6个过程。每个过程又可分为若干工序。陶瓷器种类很多,按用途分为饮食用具和陈设品两大类;按原料分为紫砂陶、叶蜡石精陶、石灰石精陶、高岭石瓷、瓷石瓷、滑石质瓷、骨瓷等;按釉色分为白釉瓷、颜色釉瓷、花釉瓷、结晶釉瓷等;按装饰方法分为釉上彩瓷、釉中彩瓷、釉下彩瓷、雕塑刻瓷等;按应用分为传统陶瓷和先进陶瓷(又称精细陶瓷)。传统陶瓷多采用天然矿物原料,或经过处理的天然原料,其制备工艺比较稳定,对材料显微结构要求不十分严格,重点是提高效率和进行质量控制。按应用分为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电工陶瓷和美术陶瓷。按主要熔剂原料分为石灰质、长石质和骨灰质陶瓷;按烧成温度和瓷坯硬度分为硬质瓷和软质瓷;按坯体致密程度又分为土器、陶器、炻器和瓷器。其土器粗松多孔,有吸水性,带色,不施釉;陶器粗松多孔,有吸水性,呈色或白色,施釉或不施釉;炻器组织致密,吸水率很小,多呈色,上釉或不上釉,耐酸侵蚀;瓷器组织致密,吸水率接近于零,白色,施釉,耐酸碱侵蚀。先进陶瓷多采用合成的化学原料,有时甚至是经过特殊工艺合成的原料,其工艺复杂,在制粉、成型、烧结等方面须采取许多特殊的措施,并对材料显微结构的控制非常严格。先进陶瓷主要用于工业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方面,可满足对材料所提出的各种苛刻要求。
通常按使用性质分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前者主要利用陶瓷本身所具有的优异力学性能,耐磨、耐热、耐腐蚀性能,制造各种机械零部件。后者主要利用陶
瓷的电
、声、磁、光、热、弹等方面单独的或耦合的效应,实现某种使用功能,通常与电子技术有密切关系。常用的功能陶瓷有超导陶瓷、光敏陶瓷、气敏陶瓷、湿敏陶瓷、压敏陶瓷、热敏陶瓷、电子陶瓷、磁性陶瓷
、生物陶瓷、导电陶瓷和电介质陶瓷等。
学生制作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的表格,然后与书上的参考对照.
师生交换意见:陶瓷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重要角色?
第二课时
一、尝试示范
⒈分析外形
展示书上的历代陶器陶器图例
在图中大家发现是对称形多还是不对称形多?
这和制作工艺有关系。陶器和瓷器基本上都还是对称形的。因为对称形比较容易制作,而且也比较坚固耐用,而不对称形难度就要大一些。就算是最后那个不像对称形,其实也只是改变了以下瓶口和加了一个把,基本上还是以对称形为基础的。
⒉分析图案
观察陶器或者瓷器上面的图案,主要是哪方面?使用的是那种形式?
陶器或瓷器上的图案有描写人物场景、或者是一些重复图案。重复图案使用得比较多。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图案制作的方法。重复图案的制作方法是先确定一种基本图案,再将这种基本图案通过变形、剪切、重复制作图案。
⒊设计步骤
师生讨论设计步骤
①勾外形
注意先画出中轴线,根据竖的中轴线再定出横轴,再两方面进行刻画,这样容易将对称形画准。
②定轮廓
画出花纹的外形轮廓。
③画纹样
将每个纹样刻画详细。
二、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对这两节课的学习的感受和看法.
课后记
学生对中国古老的陶瓷艺术感到十分惊奇。那些精湛的技艺与创作让他们着迷。除了书上和我给他们从网上寻找的资料以外,他们还从家里带来了一些小陶瓷品,共同讨论、鉴赏。能让他们充分接触我国的优秀古老文明,也是我的骄傲。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了解散文虚实相生的表现技巧
2、 把握这篇散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的达成
1、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即文学知识,不少散文即使人们仔细阅读了,内容皆知了,也不一定能把握住其主旨,这是为什么?
明确:不知道散文以小见大的特点,不了解其表现手法。
2、刚刚学过的两篇散文《寒风吹彻》《春意挂上了树梢》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虚实相生的手法和对比手法。
3、什么是虚实相生,有何作用?
明确:所谓“虚”,就是指超越文中具体事物内容,有时指想像联想的东西,有时指象征的东西。《寒风吹彻》中,作者经过想像联想,“寒风”“寒冷”“雪花”“烤火”已不单单指自然的东西,而是指社会的人间的人生的东西了。“实”是指具体的东西。散文必须有“实”,“实”使散文才真切可感;散文也不能停留在“实”层面,“虚”使散文立意深刻。
4、《大海和吹拂的风》一文也是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船、风、大海”等皆有象征义,这是读懂该文的关键。
教学目标2的达成
5、美国作家埃尔文?怀特是散文大家,被誉为美国20世纪最出色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思想深刻。这里单举一例:怀特对纽约始终一往情深,称这座城市为“钢铁和石头里的一个谜”,他在20世纪40年作的长文《这就是纽约》中,提出民族和解,指出美国做法一直这样下去,“一个小小的'飞行器就能让纽约这样的大城市遭灭顶之灾”,此话不幸应验于9?11事件。
6、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的开头两节,思考:这两节写什么内容?如何理解该段内容?
明确:“我”人生50余年总梦想到船、帆与航海。
“实”的角度看,“我”有点臆想病,读来让人感受真切;
“虚”的角度看,告诉读者,人生总要有梦想的道理。
7、文章的3至5节写了哪几种船,“船”象征什么?有何作用?
明确:“小船”“机动游艇”“大帆船”。“船”象征着人生的幻想、梦想、理想。在人生中她富有魅力(3节),给人生以慰藉(4节),使人生充满生机(3节),她是与生俱来的(4节)。
8、第5节中的“冒牌货”“替代品”实指什么,虚指什么?
明确:假冒伪劣的船;人生的一些幻想、妄想。
9、作者笔下的大海及海水写得很真切,但我们必须从虚的方面来理解,“大海”象征什么?为什么“我”对她“既害怕又钟爱”?
明确:“大海”象征社会生活,人生之路。生活总有黑暗、困难,人生总有荆棘,故而“我”害怕她;但生活人生又有美好的一面,人必须要去生活,总要踏上人生征途,所以“我”又钟爱她。
10、“风”象征什么?第6节总结了“我”什么?
明确:“风”象征实现梦想驱动人生前进的动力。总结自己实现人生梦想的艰辛、经验和教训。
11、阅读文章的第8至10节,思考:如何理解“晚年的我”对待“风、船、船坞、航海”的态度?
明确:(略)
12、这篇文章表现什么主题?
大海和吹拂着的风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大海和吹拂着的风,
明确:人生需要梦想,有梦想的人生便是天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3、该主题通过什么手法形象真切地表现出来的?
明确:虚实相生的手法。
14、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些语句,为什么?能否背诵出来?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八个字。
2、读诗歌,初步了解农民在不同季节的劳动内容,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入境。
1、读课题,理解课题中词语的意思。
2、你怎么记住季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
3、再读题目,想一想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初读诗歌,认读14个生字。
1、听教师范读课文,听准会认字的字音。
2、学生自读诗歌,不认识的字要根据拼音把字音读准。
3、读本课的词语卡片 麦苗 桑叶 肥胖 夏季 春蚕 稻谷 辛苦 初中 冬季 棉衣
4、读十四个会认字,在口头组词。
三、学习诗歌,朗读感悟。
1、请四个学生再读诗歌,大家边听边画处表示四个季节的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每人选一个最喜欢的季节,把有关的小节念给大家听。
3、大家评议。
4、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一起讨论。
5、找出描写农民心情的词语。 喜洋洋 笑盈盈 你能仿照这样的形式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6、齐读诗歌。
板书设计识字一 农家四季歌春 喜洋洋夏 忙秋冬 笑盈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
3、熟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识字,能正确端正的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指名读,齐读。
二、巩固会认字读识字卡片,学生口头组词。
三、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读词语卡片。
2、你能想办法记住这几个字吗?
3、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字,先整体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在观察重点笔画,然后告诉大家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谷冬更的写法。
(3)、其余五个字,学生先描红,再写。
(4)、师生评议。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揪 发现 不揪 喜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 张 合
蒲公英会合拢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在习作修改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评析。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观察积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习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能力。
教学重点:点评中的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点评中的好词好句。
教具:
教学方法:引导、点评
教学流程:
一、习作讲评
1、学生拿己的习作,找出最喜欢的.部分,作上记号。
2、小组间相互朗读交流最喜欢的部分,相互评议。
3、小组间相互传阅习作,彼此发现习作中优美的句子、片段或词语,进行赏析。
4、对部分不尽人意的地方彼此提出合理化建议,共同提高、相互鼓励。
5、教师巡视指导。
二、小节
1、教师对习作讲评过程进行。
2、提出希望:家乡美、家乡亲,让我们为家乡的富饶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3、学生代表发言,本次习作的体会。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牢”“印”“此”四个生字以及多音字“当”。
2.掌握“既..又..”的句式,并能口头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4.懂得生活中要善于分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听取别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识字,读准多音字“当”。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明白不是谁的意见都得听,别人的意见要通过思考才接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大家想认识她吗?课件出示鸡妈妈的图片:这是谁呀?大家跟鸡妈妈打招呼。
2.师:鸡妈妈有许多孩子,为了不让孩子风餐露宿,它建造了一所新房子。我们来参观一下吧!(出示图片)
师:瞧,这就是鸡妈妈的新房子,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新房子里。(板书课题)谁能来读课题,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谁的新房子。(指名读课题)谁再来读课题,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是鸡妈妈的什么。(指名读)看来同一个课题,不同的读法,要表达的意思侧重点也不同了,这就是读书的魅力所在。
3.《鸡妈妈的新房子》是怎样一个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73页,仔细地读读这个故事,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评价。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1段
1.读得真好,鸡妈妈也来欢迎我们啦!我们再观察一下鸡妈妈的新房子,你感觉怎么样,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2.课文中有一句话也描写了鸡妈妈的新房子。课件出示:鸡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既漂亮又牢固。
师:新房子很漂亮,我们刚才用眼睛看到了。那你知道牢固是什么意思吗?
师:是啊,鸡妈妈的新房子很坚固,很结实,不会受到刮大风下大雨的影响,鸡宝宝们呆在里面安全极了。
师:谁能用朗读夸夸鸡妈妈的新房子。指名朗读:你读出了新房子的漂亮和牢固,看来你很喜欢鸡妈妈的新房子。
师:这里用上“既?又?”把新房子的两个不同的`特点连起来,你也能用这样“既?又?”来说一句话吗?
(二)学习2-3段
1.住在这么漂亮坚固的新房子里,鸡妈妈一家一定幸福极了。可是有小动物却来给鸡妈妈提意见了!谁来提意见了?他们提了什么意见呢?自己读2-6自然段,找一找,用直线把他们的意见划下来。交流反馈:板书鹅大哥狐狸
2.两个人都建议鸡妈妈开窗,那到底谁的意见该听呢?我们先来看看鹅大哥的意见。指名先读,你们觉得鹅大哥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有礼貌、热情、好心、诚心诚意)你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指名再读。
3.听了鹅大哥提的意见,鸡妈妈的态度怎么样?出示:鸡妈妈听了,很不高兴。你们猜她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呀?
4.那鹅大哥的意见到底好不好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说)
师:你什么时候也有这样又闷又热的感觉呢?(挤的公交车,夏天下雷雨之前,夏天我们坐在教室里,使用多媒体,把窗帘拉上了,又关门、关窗时)
师:是呀,整天生活在这样又闷又热的环境里,没有新鲜的空气,怪不得鸡娃娃都生病了。还好,鸡妈妈听了鹅大哥的建议,她赶紧在墙上开了个窗。这样——清新的空气进来了。
师:小朋友,你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哪里的空气比较清新呢?创设情景:让我们一起来想像一下,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一位老奶奶来到公园里散步,微风吹拂,路边的花儿发出阵阵清香,小鸟在耳边欢唱,我们闻一闻周围的空气,感觉神清气爽,这就是清新。
5.师:小朋友,学到这里,我们知道鹅大哥让鸡妈妈开窗,是为了让房子空气流通,让清新的空气进来,才使鸡娃娃的病好了。看来,鹅大哥是关心鸡妈妈一家的,是真心为鸡妈妈好的,他的意见是----善意的板书:善意
6.鸡妈妈听了鹅大哥善意的意见,开了窗,鸡娃娃的病都好了,这个时候你猜猜鸡妈妈会怎么想呢?(要是早一点听鹅大哥的话,我的娃娃就不会生病了,以后一定要多听别人的意见。)嗯,课文里也是这么写的。——出示:以后一定要多听别人的意见。
(三)学习4-6段
1.我们再来看看狐狸的建议。指名读。
2.听了狐狸的建议,鸡妈妈是怎么做的?指名说,出示:鸡妈妈听了狐狸的话,就把窗子开得大大的。指导朗读。
3.通过上次的事情,鸡妈妈明白了要多听别人的意见。可是这次,它听从狐狸的意见,结果怎么样?(少了一只鸡娃娃)鸡娃娃哪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指名读,出示:忽然,她在窗台上发现了狐狸的脚印。鸡妈妈明白了,自己上了狐狸的当。认识多音字“当”。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狐狸干坏事的证据。原来狐狸让鸡妈妈把窗开得大大的,为的是??(偷鸡)多狡猾的狐狸呀!指导读狐狸的建议,教师点评(别有用心、不怀好意、诡计多端)
4.是啊,狐狸给鸡妈妈提建议是为了方便自己偷鸡娃娃,对鸡妈妈来说,这种建议是不怀好意的,是恶意的。板书:恶意。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师:故事学到这里,你一定有很多感受,你想对鸡妈妈说些什么呢?
2.师:鸡妈妈明白了这个道理了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来?“从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引导学生理解从此。
3.课文学完了,我相信学生们的收获一定很大,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辨别善意的和恶意的意见。对于善意的意见,我们要多听,对恶意的意见,我们要多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
板书设计:
鹅大哥狐狸善意恶意
要多听别人的意见
不是谁的意见都得听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2、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抓住要点,绘声绘色的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鼓励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秉笔直书”的资料,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2、归纳学生的资料,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弄清“国王”、“庄公”、“国君”、“相国”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了解太史的职责,知道“竹简”是怎么回事。
二、自读文章,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秉笔直书”,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教师梳理归纳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2、围绕自设问题,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小组讨论交流。
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特点。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2)他们是怎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次默读课文。)
2、同桌交流,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点理解这样几个句子:)
(1)太史伯说的两句话,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先让学生充分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使学生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学生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从而感受太史必须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2)第二句: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在理解了伯说的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读,甚至由老师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的话: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小组交流,通过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季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再一次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导朗读要点: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分组齐读)
4、讨论: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按照事实写历史呢?(有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一个竹简欺骗崔杼。老师这时候必须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须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领悟“秉笔直书”的深刻含义。)
四、指导复述,交流收获。
1、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回顾课文,积累语言。(有重点的摘抄词语,比如“不屈服”、“本分”,这样的词能够帮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学文后的收获,联系现实思考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4、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练习说话有条理,把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排好,同时注意在生活中表达有顺序能力目标: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会查资料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指导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使用语言;
指导学生从习作中找错别字,养成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练习说话有条理,把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派好,同时注意在生活中表达有顺序
2、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会查字典的方法,指导学生从习作中找错别字,养成认真的习惯研究性学习设计:收集有关话语的谚语,积累知识,丰富学生语言词汇。
教具准备: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1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天地教案06-17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母鸡教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