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9 08:27:2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10篇[精选]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10篇[精选]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描写场景和形象,安排议论和抒情

  2。难点是理解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作家史铁生瘫痪之后,坐着轮椅,每天来到地坛,在时空的交叉处,思索着历代哲学家们都苦思了一生的问题――死与生,感情深厚隽永,哲理含蓄博大,感人至深。今天我们体会一下外国作家劳伦斯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鸟啼》(板书)。

  作者简介:

  课本上的注释,教师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爱和性ai的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伤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在长篇小说《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鲜明。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1921)、《亚伦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说集《英国,我的英国》(1922)等

  二、检查预习:注音

  田凫fú、椋鸟liáng、老饕tāo、慰藉jiè、攫住jué、笨拙zhuō

  束缚shù、潜力qián、炽热chì、跌宕diē、dàng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的脉络、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的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四、文本研习:

  1。找出文章开始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鸟儿死亡场景让人倍感凄凉,然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儿不停地啼鸣,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作者把鸟尸与鸟啼进行对比,更加肯定了生命力量的不可阻挡。

  2。作者笔下的小鸟是怎样的形象?找出文中描写的句子。

  明确:作者笔下的小鸟充满了生命的冲动。“从夜色中浮起的隐约而清越的声音,……却把明快而萌发的声音抛向了苍穹”“田地间响起斑鸠的叫声。……都会闪动出一声鸟儿的啼鸣”

  3。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地发出咕咕的叫声。黄昏时,从河床的蔷薇棘丛中,开始传出野鸟微弱的啼鸣。

  田地间响起斑鸠的叫声。在不能进入的荆棘丛底,每一个夜晚以及每一个清晨,都会闪动出鸟儿的'啼鸣。

  新生活在鸟儿们喉中凝成悦耳的声音。它开辟了银色的通道,为着新鲜的春日,一路潺潺而行。

  缓慢、笨拙、吃力、微弱、隐约、含糊、时断时续

  清越、明快、悦耳、清明、生动、轻柔、欢快

  明确: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着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4。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明确:“鸟啼”象征新生命,“鸟尸”象征死亡,两者在文中起到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5。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明确:第7段中“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第9段“无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第12段,第15段“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等等。

  6。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做了什么样思考?(总结一下)

  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穿插: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他曾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

  7。生与死的问题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这篇文章读起来却不是很抽象,这与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有关,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作者主要运用拟人、象征的手法,将鸟人格化,将自然人格化,让人与自然建立起生命对话。

  五、作业:

  请以“珍爱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儿歌,增加语言积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理解故事中含反义词成语的意思,在表达和中学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多读多背,锻炼使动脑想的和口头表达的一致、协调。

  2、了解成语的意思,学习运用。

  3、能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用投影幻灯出示儿歌,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儿歌的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这首儿歌写了儿童的课外生活,学习种花和种瓜。全诗押”a“韵,”花“hua,”瓜“gua,朗读时注意把字音吐清楚。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二阅读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1、初读成语故事,了解大意,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成语故事,说说讲了什么。

  学生发言。

  3、说一说,那个人错在哪里。

  学生发言。

  教师: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读懂了这个成语故事,很好。”南辕北辙“这个成语,从字面看,包含一组反义词”南--北“,”辕“和”辙“两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再理解成语的意思就不难了。

  4、说一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要想取得好效果,目的和行动必须一致。

  三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跑快

  楚国行动好把式

  盘缠多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教学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德育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比较法2.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突破语言关:

  1.学生白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教师归纳总结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

  学生明确:(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2)同:国都、京城。(3)止:栖息。 (4)安:疑问代词,怎么。 (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6)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7)是:这。

  四、引读提高: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1)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一)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阅读上面两个片断,体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学生思考,明确:《逍遥游》意象雄奇,想象神奇,文风恣肆。

  《秋水》文采斐然,百川灌河的浩淼,“两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声势,河伯“欣然自喜”的天真得意,皆历历如在眼前。

  教师总结:从我们了解的《庄子》散文的四个片断来看,《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六、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七、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一、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说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二、故事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三、理解词义

  1.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2.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3.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4.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5.文雅:(言谈、举止)温和有礼,不粗俗。

  6.煞白: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7.张皇:惊慌,慌张。

  8.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9.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十分惊讶。

  10.郑重其事: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④):故事开端,写菲利普盼望于勒归来。

  第二部分(5-19):故事的发展,插叙旧事,采用对比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贫富不同的情况及菲利普夫妇相应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

  第三部分(20-48):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面对已沦落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四部分(49段):故事的结局,一家人躲避于勒。

  五、句子解析

  1.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这句永不变更的话有什么作用?

  这个句子在小说中多处出现,这是作者在极力渲染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一个细节,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相见。这永不变更的话一方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一方面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2.文章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叙述顺序交代的?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插叙作用分析法。插叙。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3.“信”在小说起什么作用?

  这两封信,神奇地改变了于勒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的印象。第二封信成了菲利普家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还给别人看,这封信还促成了菲利普二女儿的婚事,使情节得以进一步发展。围绕着这两封信,更好地表现了菲利普夫妇自私、虚荣、惟利是图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整个社会的风气,二姐夫的求婚就是例子。所以,“信”是作品情节发展的催化剂,它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4.第20自然段中,“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这句话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景色的明丽,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于勒就要给他们带回来一大笔钱,他们可以很体面地生活了。为下文他们遇到于勒后情绪的变化作铺垫。

  5.文中描写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这处细节描写极为形象地描写了两位太太吃法的文雅,也正是这种文雅的吃法打动了爱慕虚荣的菲利普,为下文他故作高雅,主动邀请妻子、女儿吃牡蛎,直至于勒的出场做了铺垫。

  6.“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分析此处省略号的作用。

  此处菲利普神态异常,多处省略号可以看出他说话语无伦次,生动地体现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7.“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三种称呼有什么深刻含义?

  “我”默念的话语中“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从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有什么不同,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语意上的重复,但是,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写“我的亲叔叔”,其中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饱含讽刺意味。

  8.作者在小说结尾处,安排了一个“十个铜子”小费的细节,这是多余的吗?

  小说写若瑟夫付完牡蛎钱,按情节的发展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安排了若瑟夫给十个铜子小费的细节,让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来一次集中表演。于勒接过钱,赶紧道谢,并尊称自己的侄儿为“年轻的先生”,表现了他的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艰辛。

  9“在我们面前,天边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此处的“紫色的阴影”有什么深刻含义?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紫色的阴影”语意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此处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六、课文主题

  这篇小说通过展示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荣的特点,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作者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

  头晕目眩 迸 兀自 裹挟 死不瞑目 匆匆 头颅 随手拈出 蓦然 熟稔 真谛 逡巡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迸 兀自 沸腾 死不瞑目 超脱 世俗 超然 自嘲 蓦然 沧桑 真谛 躁动

  3.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

  粘 着 省

  二、能力目标:

  1.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把握文章赞美春天的基本感情,语文教案-夏天也是好天气。

  2.分析衬托的手法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三、情感目标:

  理解夏天在作者心中独特的感受。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夏天也是好天气》一文从独特的视角写出了夏天带给作者的独特的感受:让你在躁动中获得一份自省的宁静,一份外话的智慧和实实在在的虚无。

  二、思路结构

  全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与春天对比,写夏天到来的感受。

  第二部分(2-8)夏日炎炎产生的感情变化——变得超脱。突出夏天的“好”。

  第三部分(9)写夏天的超脱的美的感受。归纳全文,回应题目,点明中心。

  三、欲扬先抑,揭示主旨

  《夏天也是好天气》,乍看标题,这是一篇赞美夏季的文章;读下去,说了半天还没见一个“好”字,写的却是夏天的闷热。为了写夏天的闷热,作者毫不吝惜笔墨:“心,刚刚放下一半”,叹息“未及发出”——夏天来临之快;“人似一团发酵的面粉”,“一枚圆鼓鼓的面包”——夏天炎热的程度;“冲动得沉默,沉默地疯狂,疯狂得无聊,无聊的死不瞑目”——炎热带来的心理反应。这些比喻,这些近似夸张的语言,写足了夏天的特点。再往下读,终于明白前文从黄梅雨难捱(衬出夏天炎热的难捱),写到夏天难以忍受的闷热,只不过是在“蓄势”,为写后文的“好”积蓄气势,这样更能突出夏天特殊的“好”,引人注目。正是这闷热的氛围,给人们带来了喘息的机会,使人们有可能脱离常务,领略到闲暇给他们带来的妙处。于是“小女孩穿上漂亮裙子”,“小男孩随时跃入水中”,连“大人们”也“放下工作,或追忆往事,或翻翻旧书。”“人的心”在这闷热的夏天,可以超脱一切,只剩下一份洒脱。最后作者归纳全文,点明主旨:夏天,让你在躁动中获得自省的宁静,一份化外的智慧和实实在在的虚无。

  四、修辞手法的运用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使人读来顺畅而不晦涩,形象鲜明可感。这与文章大量而巧妙地运用修辞方法有很大关系。

  排比。排比分句子成分排比和句子排比两种类型。本文主要是后者,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夏天也是好天气》。如“一天又一天,太阳不肯回去,而你在阳光下渺小,在汗水中绝望,在绝望中超脱。”句子的排比,能够增大表意的密度和严谨,语气上也会造成一定声势,使句子富有感染力。

  比喻。如“人似一团发酵的面粉,外烘内烤成—枚圆鼓鼓的.面包,喷涌而出的汗珠,就是这面团蒸发的水汽。”十分生动而形象地把夏日炎热的人的感觉准确地表达出来。

  拟人。如“太阳被闷在厚密的云层里,拼命挣扎着想舒一口大气。”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使太阳有了人的特征“挣扎着”,生动地写出了“黄梅季节”天气闷热的特点。

  五、阅读方法指导

  这是一篇散文,抒发的是作者的一种感觉,对生活和人生的一种领悟。初一学生未必能完全理解文章的全部思想,因为它多以生活的阅历和价值观念作基础。所以,“不求甚解”是阅读本文的好方法。不求其挖掘出多少深意,只要求学习作者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学着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看生活。

  《夏天也是好天气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先抑后扬的写法。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查字典,疏通字词障碍。

  二、 导入

  “心静自然凉”,你有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试着说一说。

  三、 默读课文

  1.画出生动描写夏天闷热的句子,简要谈谈感受。

  提示:如“人似一团发酵的面粉,外烘内烤成一枚圆鼓鼓的面包,喷涌而出的汗珠,就是这面团蒸发的水汽”等。

  2.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语句?简要谈谈感受。

  要求:尽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不必统一标准。

  四、 研读课文

  1.读第③段

  说说你对“往日报多必不可少的事物,都变成了多余”和“你会感受到一些匆匆忙忙,实实在在中难以领略的滋味”两句话的理解。

  提示:静下心来,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脱身,清醒地看待世事人生,多思考思考问题,多品味品味生活。

  要求:尽量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2.读④-⑧段

  找出和上一问内容相近的语句

  提示:第6 段“超然地看世界,超然地看自己”

  第①段“何苦来哉?”

  第8 段“弹出一曲别有的风情,生发出人间的妙音真谛”等

  说说第④-⑤段内容和以上语句有什么关系?

  提示:用孩子们天真率直的言行更有助于引发成人们对人生的感悟。

  3.读第③段

  体会“自省的宁静”“化外的智慧”和“实实在在的虚无”,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注意根据第③-⑧段内容,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五、朗读课文

  品味“夏天”在作者心中的感觉,思考人生的哲理。

  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学生读起来可能会有较大困难。建议加强颂诵读,把课文作为“储备”,先让学生“吸收”,留待日后慢慢“感悟”,对一些重点语句点到为止即可,不必要求学生完全理解。

  板书设计

  闷 热

  别样生活 别样景物 夏天也是好天气

  感 悟

  好 天 气

  探究活动

  联系自己体验感悟文章

  文章谈的是作者对夏天的感受,而你对夏天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采用联系的方法阅读本文,发掘自己的感觉,并把它写下来,也是本文的一种收获。

语文教案 篇6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丑小鸭之所以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隋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设计意图

  激发了学生的情趣,拓展了知识面,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不懂得生字记下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你们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动人的故事,“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寂寞的“嫦娥”,这些都是童话大师安徒生作品中的人物,今天让我们进一步的走进他吧!

  了解作者,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做适当的补充,(出示课件;详细的内容)看到这儿,你对他有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他的童话,看一看你又有那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通过学生的反复读,讲述,使学生更深刻的感悟文本的语言,从而进一步体会文本的内容与情感。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感受故事情节

  1.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两项任务。

  (默读、大声朗读、站着读、两个人一起读)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用体态表演,看图片,具体的语境,师生共同理解等多种方法理解:

  照耀、嫉妒、惩罚、沼泽地、嘲笑、清澈、丑陋、排挤、孤独、来汹汹

  (2)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出示《丑小鸭》的插图,依图弃文讲故事梗概。

  3、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析词句、吸收语言再讲述

  大家都能讲这个故事了,可为什么没有安徒生写的吸引人呢?你看看他用了什么语言?

  1、学生再读课文(教师提示:如果再让你来讲一讲这个故事,你会用上文中的那些词语来帮助你讲的更精彩,更生动。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和对字词的理解。

  (学生反复读文,感悟)

  3、学生再讲故事,互相评议。

  四、再次品读,理解感悟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丑小鸭的流浪足迹)

  2、流浪的足迹有那些地方?

  3、大家怎样对待他的?他是怎样对待生活的?(联系文本谈一谈)。

  沼泽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的语境谈谈自己的看法。(可分角色朗读)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吗?文中找出响应的语句并分析。

  关键句子理解:

  A、原来是因为它长的又大又难看!

  (引导学生认识到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后来在猫绅士及鸡族的的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

  B、农家的母鸡和猫不断嘲笑它说:“原来你是来混饭吃的!”小鸭难过极了,只好伤心的离去。

  (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认识自己。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细读、品味,分层次的感受,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了文本的内涵,使学生的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C、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美丽的天鹅跟着妈妈,向着南方飞去了。孤独的小鸭多么羡慕他们哪!

  (他羡慕的是什么呢?你能读出他的感受吗?抓住羡慕一词引导学生体会,丑小鸭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D、无家可归的小鸭,生怕水面被冰封了,便整天呆在水中,不停的滑动,终于累得昏过去了。

  (体会丑小鸭对生命的执着,面对困境,不放弃自己,历经苦难,终于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1、出示课件(“一只享誉世界的丑小鸭”短文,深入了解安徒生)

  出示:人头鸭身图。

  (1)看看对安徒生的介绍,想想今天读的《丑小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丑小鸭》是安徒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的自传体童话。

  (3)读了《丑小鸭》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把你的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下面我们再充满感情的美读课文吧!

  (4)老师与学生交流: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失去信心,想想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所以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五、拓展延伸:

  安徒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对我来说,生活本来就是童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有许许多多丑小鸭,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也有些人他自己并没有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却认为自己是一只丑小鸭。(教师读一读安徒生伴我成长的资料)

  1、你在文中选一个句子,送给生活中的丑小鸭,或自己。

  2、难道一只天鹅蛋一定能变成一只天鹅吗?在天鹅蛋与天鹅之间,还需要什么?

  六、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体验,写个小片段吧!题目可以是《我爱丑小鸭》《丑小鸭与我》《我也是丑小鸭》《丑小鸭给我的启示》等,也可以发挥想象,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又会怎样生活呢?

  七、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 复习掌握第一、二单元的生字生词,能用“康复”、“意外”等词造句。

  2、 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一课、第三课和第七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

  3、 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 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 听写词语:

  蜿蜒 民族 驾驶 谱写 奴隶 曲折 不朽 岛屿 海域

  宝库 水天相连 星罗棋布 连绵起伏 询问 固定 顿时

  传递 快慰 哀伤 飘飘悠悠

  2、 同桌互批

  3、 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 齐读。

  二、能用“康复”、“意外”造句。

  1、 出示词语。

  2、 指名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3、 明确要求:用这两个词语造句时,分别将这两个词用于句子的中间和最后。

  4、 指名交流。

  5、 师生评价。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六一联欢会开始了,我仿佛( )。

  2、( ),我很自豪。

  3、中国载人航天飞船试飞成功的消息像( )。

  四、修改病句。

  1、 出示句子。

  (1) 我捡起了地上的。

  (2) 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3) 小明从小就养成了讲文明。

  (4) 今天到公园去赏花。

  2、 指名上黑板修改。

  3、 共同批改。

  4、 说说这个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 齐读正确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 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 指名背诵课文。

  3、 默写第一课。

  4、 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5、 出示填空:

  (1)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然而她用( )的毅力,( )的精神,( )承受( ),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2)爸爸说雪儿是一只信鸽。信鸽是不怕( ),它能飞越( ),忠实地为人们( ),所以人们称它是“( )”。

  (3)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 ),在蓝天中( )……

  六、阅读分析。

  1、齐背《雪儿》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2、师出示要求。

  (1)照样子,写词语。

  雪白雪白( )( )( )

  飘飘悠悠( )( )( )

  (2)用横线画出“我”对刚到家的客人的做法。

  (3)读一读最后一句话,说说“蓝天白云”跟雪儿有什么关系,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4)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白云,我们还会看到( ),看到( )。

  3、逐条按要求完成。

  4、 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5、 再一次齐背课文。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三、四单元的生字生词,能用部分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四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正确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自豪 镜子 疼爱 陷进 变幻 增添 姿态 笼罩 遮挡

  酿蜜 槐花飘香 瑞雪初降 铺天盖地 糊涂 警惕 翻译

  据说 同胞 边境 惊呆 神勇无比 热火朝天 平平盏盏

  2、 同桌互批

  3、 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 齐读。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三个,并组成词语。

  犭 ( ) ( ) ( )

  氵 ( ) ( ) ( )

  辶 ( ) ( ) ( )

  艹 ( ) ( ) ( )

  纟 ( ) ( ) ( )

  土 ( ) ( ) ( )

  1、 练写。

  2、 交流。

  3、 说说规律,帮助记忆。如“犭”与动物名称有关,“氵”与水有关等。

  三、复习成语。

  1、 读一读练习三和练习四上的成语积累。

  2、 同桌互背。

  3、 听写成语。

  4、 同桌互批。

  5、 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 这幅山水画多么美丽而漂亮啊!

  (2) 我们从小就培养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3) 我对学校每个地方都非常熟练。

  (4) 同学们被解放军叔叔的英勇事迹感激了。

  (5) 今天开家长会,所有的各位家长都到齐了。

  2、 指名上黑板修改。

  3、 共同批改。

  4、 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塞下曲》。

  4、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5、出示填空:

  (1)小骆驼原来挺( )的,因为( )。通过沙漠之旅,他明白了,那两个肉疙瘩能( );两个又大又厚的脚掌能防止( );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可以( ),从此,他为自己感到( )。

  (2)庐山的景色十分(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给它( )。

  (3)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 ),心里装着(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 )、()、( ),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整个槐乡都浸在()中了。

  六、阅读分析。

  1、齐背《庐山的云雾》第二、三自然段。

  2、读一读,分别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再齐读。

  3、第二自然段中介绍了庐山云雾()的特点,第三自然段介绍了()的特点。

  4、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读一读,说说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5、想一想,庐山云雾还会变化出什么样子?用“一会儿……一会儿……”将文中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1)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2)指名交流。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第三课时

  复习目标:

  1、 掌握第五单元的生字词。

  2、 会背诵《古诗两首》,并能默写。

  3、 能用“果然”、“如果……就……”造句。

  4、 灵活运用字词。

  5、 进一步练习加标点。

  6、 继续进行阅读训练,加强阅读能力。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 听写词语:

  瀑布 黄鹂 浪费 关键 评理 可惜 整顿 分析 思索

  肺结核 聚精会神 两全其美

  2、 同桌互批

  3、 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 齐读。

  二、默写古诗。

  1、 限时默写古诗,指四人上黑板默。

  2、 共同批改,订正黑板上的古诗。

  3、 同桌互相批改,各自订正。

  4、 齐背。

  三、造句。

  1、 出示词语:果然,如果……就……。

  2、 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3、 试着用两个词造句。

  4、 师生共同评议。

  四、练习加标点。

  1、 出示句子:

  (1) 哥哥不以为然 在声争辩道 你这话不对 大雁就该煮了吃 烤了吃 烟熏火燎的 能有什么好味道

  (2) 弟弟很不服气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 皮香肉嫩的 味道多美呀 为什么大雁就不行了呢

  2、 试填。

  3、 指名交流。

  4、 进一步强调引号的用法。

  5、 结合对话习作,说说如何把提示语写完整。

  6、 齐读。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出示填空题:

  (1)“两个黄鹂鸣翠柳,( )。( ),( )。”这是( )代诗人( )写的古诗《 》。在这首诗中,作者前两句写了( ),后两句写了( )景,( )、( )、( )、( )四种色彩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 )。

  (2)《争论的故事》中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想( )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 ),并跑到村里找人( ),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 )的办法,可惜这时候大雁( )。

  3、指名回答。

  4、师读,生听,并把答案记下来。

  5、 交流,订正。

  6、 齐答。

  六、阅读分析。

  1、 齐读课文《争论的故事》第三大段。

  2、 联系上文说说“赞许”的意思。

  3、 为“聚精会神”换上适当的近义词。

  4、 说说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5、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请说一说,再写下来。

  6、 交流,指名说。

  7、 师生评议。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第四课时

  复习目标:

  1、 掌握第六单元的生字词。

  2、 灵活运用词语。

  3、 进一步练习修改病句。

  4、 按课文内容填空。

  5、 进行关联词的练习。

  6、 阅读训练,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 听写词语:

  必须 泛起 坚定 上钩 神秘 凶猛 匕首 货轮 输送

  佩服 救援 望而生畏 展翅高飞

  2、 同桌互批

  3、 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 齐读。

  二、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 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6、 齐背成语。

  三、修改病句。

  1、 出示句子。

  (1) 经过努力,王丽做作业马虎的现象比以前进步了。

  (2) 老师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懂了。

  (3)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4) 乌云和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四、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 出示填空:

  (1)海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它还有许多兄弟,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2)恐龙大多以吃( )为主,也有专门( )。霸王龙就是非常( )的( )恐龙,它( ),牙齿就像( )。

  3、 生听答。

  4、 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同桌互批。

  5、 齐答。

  五、关联词练习。

  1、 说说你所知道的关联词。

  2、 出示句子:

  (1)()我认真听讲,()我的成绩进步了。

  (2)隔壁老奶奶()给我弄吃的,()教我读书。

  (3)()不注意用眼卫生,我们的眼睛( )会近视。

  (4)()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他一点儿也不骄傲。

  3、说说应该填上什么关联词。

  4、齐读句子。

  六、阅读分析。

  1、齐读《恐龙》第二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说说“庞然大物”和“望而生畏”的意思。

  3、用波浪线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4、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哪四种恐龙,指名交流。

  5、说说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向我们具体介绍了这些恐龙的特点。

  6、师总结。

  7、齐读本段。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第五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七单元的生字词。

  2、学会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背诵《荷花》

  4、进一步练习修改病句。

  5、进行阅读分析,提高阅读水平。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蜜蜂 俘虏 蜻蜓 伸缩 功绩 肌肉 暑假

  舅舅 满载而归 舞蹈 饱胀 莲蓬 翩翩起舞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7、 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8、 齐背成语。

  三、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 那晚的情景一直在我心中铭记。

  (2) 经过小华努力,使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3) 我们有总共四十一个人。

  (4) 这是鲜艳的一面国旗。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6、 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荷花( )

  2、( ),多开心啊

  3、下课了 老师对我说( )。

  指名交流,师总结。

  提醒一定不能忘记加上标点。

  复习引号的用法。

  养成好的习惯,句子填完后要再用心读一读。

  五、复习课文。

  1、 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 指名背诵《荷花》

  3、出示填空:

  (1)海底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 ),有的像小鸟一样( ),有的像小狗一样( ),还有的像人在( )……

  (2)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 )螃蟹,( )海鱼,( )贝壳……

  (3)一阵微风吹来,我就( ),( ),不光是我一朵,(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 )。蜻蜓飞过来,( )。小鱼在脚下游过,( )……

  4、听答。

  5、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同桌互批。

  6、齐答。

  六、阅读分析。

  1、 齐背《荷花》第二三自然段。

  2、 联系上下文说说“挨挨挤挤”、“饱胀”的意思。

  3、 说说刚开的、全开的、未开的花的姿态。

  4、 默写这些句子。

  5、 “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画说明了什么?指名说。

  6、 画家是谁?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指名交流。

  7、 齐背。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第六课时

  复习目标:

  1、 巩固第八单元的生字词。

  2、 整理错乱的句子,练习用“渐渐地”和“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 能背诵《小露珠》,并按课文填空。

  4、 学习修改病句。

  5、 进行阅读分析,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简直 仿佛 捕杀 喇叭 精神 疑惑 疯长 挥舞

  葱绿 威胁 欢天喜地 生机勃勃 传染病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整理错乱的句子。

  1、出示句子:

  ( )有一次,一条小金鱼游到我的身边。

  ( )文文家有个小水池,养着许多金鱼。

  ( )我常常趴在池沿上,睁大眼睛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

  ( )它尾巴一摇就游跑了,可我差一点掉进水池里。

  ( )我探着身子,伸手想抓住它。

  2、说说看到这种题目,应该怎么做。

  3、 指名说。

  4、 师总结:先读一读,了解大意。再根据其中的.联系,找出句子的前后顺序。一般的都有是按时间或地方的顺序来写的。整理好了后,一定要再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

  5、 按上述方法,练习做。

  6、 指名交流。

  三、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 经过三个月的锻炼,小明的身体。

  (2) 车子开到一个南京市区宾馆门口停了下来。

  (3) 第一堂课,沙老师就给我留下了永远不能忘记的难忘的印象。

  (4) 我断定这个好主意可能是聪聪想出来的。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 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四、造句。

  1、出示词语:渐渐地,越来越……越来越……。

  2、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3、 试着用两个词造句,要求如下:

  (1) 渐渐地:(写天气的)

  (2) 渐渐地:(写人物活动的)

  (3) 越来越……越来越……:(学习方面)

  (4) 越来越……越来越……:(生活方面)

  4、师生共同评议。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小露珠》

  3、出示填空:

  (1)( )降临了,( )、( )、( )出现了( )小露珠。小露珠( ),( ),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 )的时候,已经( )。

  (2)经过王大伯的修剪,枝条是大大地( )了,但来年的桃子产量却大大( )了。“( )”是为了“( )”,这里面还真有学问哩!

  4、听答。

  5、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同桌互批。

  6、齐答。

  六、阅读分析。

  1、 齐读《剪枝的学问》最后一自然段。

  2、 找出其中的一个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了什么。

  3、 “我”看到桃树上又多又大的桃子又惊又喜。喜的是什么?惊的是什么?

  4、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事例隐含着“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来吗?

  5、 齐读课文。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第七课时

  复习目标:

  1、 综合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1、 出示病句:

  (1) 桑兰是海内外人士敬佩的。

  (2) 我们要不断新的知识。

  (3) 艰难地向高峰攀登。

  (4) 我决心改掉作业马虎。

  (5) 他把小女孩一口气背到了医院。

  (6) 我们把教室里的打扫得整整齐齐。

  (7) 宽敞的草原是牛马的乐园。

  (8) 这是两个四(2)班的同学做的好事。

  (9) 海峡两岸人民都愿望着祖国早日统一。

  (10) 听了校长的报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11)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克服了错误。

  (12) 大家积极体育活动。

  (13) 商场里有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儿童玩具。

  (14) 一小时后,我们到达了。

  (15) 妈妈说明天可能不一定下雨。

  (16) 我们要专心致志老师讲课。

  (17) 李方详细地检查了作业。

  (18) 我接受了老师的批评,但是我犯了错误。

  (19) 森林里,小兔的房子造得坚固结实。

  (20) 李川特别喜欢踢足球和排球。

  (21) 花园里的花很美丽极了!

  (22) 语文这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23) 书架上各种各样的摆着图书。

  (24) 老师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懂了。

  (25) 爱迪生试制电灯,不知多少次做了实验。

  (26) 我在公园里看到奇异的一种花草。

  (27) 我断定这个好主意可能是聪聪想出来的。

  2、 复习我们学过哪些形式的病句。

  3、 回忆分别应该用什么修改符号。

  4、 试着修改。

  5、 全班校对,同桌互批。

  6、 师重点指导易错的题目。

  7、 生对调订正。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学看日历,了解“华人”的含义。口语交际:节日待客。

  教具准备:

  日历、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 背诵《元宵节》。

  2.用“圆、灯、年”扩词。

  3.用“觉得”造句。

  二.学习看日历。

  1.拿出准备的日历讨论:阳历、阴历。

  2.“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阴历的什么时间?

  3.讨论:你知道世界上那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讨论后汇报。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虽然他们离开祖国很久,但他们还是按照华人的`习俗过华人的节日,比如元宵节、春节。

  三.口语交际:学习招待客人。

  1.看图说一说:元宵节那些人道家里来了?你欢迎他们来吗?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3.全班表演。

  4.评比。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又了解了那些知识?你学得高兴吗?

  五.教学回顾:这节多数学生能认识日历,语言表达较好。个别学生胆小不敢到前面表演。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农历 正月十五 元宵节

  阳历 二月二十五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

  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学习科学家们的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设计说明:三维目标互相渗透,融为一本)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辨证地看待“克隆”技术的发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启发点拨法(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教室环境:“克隆羊多利诞生”的视频直观形象,多幅克隆图片的展示拓宽学生知识面图文并茂的视频朗读,调动学生多种咸官。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

  投影授课老师照片①介绍自己,出字谜。同学们可能看出来了,照片上的就是我,给大家出的字谜“有一个字,站着,躺着,颠倒过来,都还是这个字”,猜出来,这就是老师的姓,(田)②图片变化,引到克隆,田老师儿子希望妈妈能像孙悟空一样,多变几个来,好送他上学,陪他游戏。同学们有过类似的想学吗?这种想法能实现吗?(克隆)

  二、深情导入,浅释克隆

  说到“克隆”这个词,老师也是上学时听老师讲过:说是从人身上取一个细胞,放到保温瓶里一培植,就能变成和这个人一模一样的克隆人,他能帮你做很多很多事,克隆真的像我的老师说的那么简单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研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奇妙的克隆》一文用四个小标题组织材料,其中第一个标题就告诉我们克隆的含义。让我们拿起课本,听生物学家谈家桢告诉我们“克隆是什么”

  一、多媒体播放朗读“克隆是什么”,让学生美美的听

  1、投影出示“通过听读,我了角解到________”句式,引导学生筛选归纳第一部分内容。

  例:“通过听读,我了解到凡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就是无性生殖。”

  学生发言师给予鼓励并明确重点

  2、设置点拨性问题:这些知识作者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读一读。(学生自主找出回答: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作引用)

  (设计说明:多媒体朗读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走进文本,设计一句式引导学生说话,既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诵读,口语表达能力。)

  二、“克隆技术的发展”

  (过渡)自然界的许多动物,正常情况下都是通过两性细胞融合的有性繁殖,而“克隆”却突破正常,属于无性繁殖,这种实验能成功吗?我们来看第二、三两个小标题的内容。

  1、串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认真的读

  投影出示点拨性问题

  这部分内容说明对象是什么?

  作者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找出每次实验的对象:鱼—蟾蜍—灰色小鼠。内容出文章按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来安排的,这样安排符合后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进行,这一顺序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2、视频欣赏“克隆绵羊多利”诞生过程

  理清本段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出标志性的词语)

  延伸思考: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引起轰动?

  引导学生从“克隆技术取得重突破”的角度回答。

  归纳明确:轰动的主要原因是它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说明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3、自主阅读,领悟科学精神财富仔细的品

  (过渡)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与科学家的努力分不开的,再读这两部分内容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为了科学技术而付出艰辛的努力

  学生自主阅读,找出关键性的句子,发言

  例:经过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鼠。

  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绵羊。

  师小结激情:为了克隆技术的发展,科学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对是锲而不舍求实例创新的科学精神,让我们为我们的科学家。为这种精神鼓掌!

  三、“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过渡)伟大的科学家们用他们不懈的努力,换来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那么,这项伟大的生物技术到府为我们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呢?

  1、快速阅读“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归纳要点快速的找

  学生回答,投影明确:a、克隆技术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b、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动物;

  c、克隆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2、点拨:这部分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阅读,很快明确:举例子,用具体事例说明只有通过克隆技术才能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这些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附加值的牲畜。

  4、讨论:“克隆绵羊”问世引发对“克隆人”的兴趣,朗读最后一段,讨论“克隆人”对人类会带来取之不尽怕好处,还是意想不到的祸害。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发言而有信大胆的说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克隆”技术的发展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同学们各抒己见,对于“克隆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或许不够深刻,但却是朴素而真实的,科学是永无止境,向前发展的,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现在还很难下结论,但我们相信(投影)“科学必将造福人类”!让我们刻苦学习,为探索未知的科学领域而努力拼搏吧!

  五、布置作业,发挥想像快乐的写

  假如你现在已经掌握了克隆技术,你最想克隆什么,为什么?请发挥想像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奇妙的克隆克隆是什么——无性繁殖

  克隆技术的发展:鱼类→两栖类→哺乳类(多利)逻辑顺序

  (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作引用列数字)

语文教案 篇10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看到标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谁的心声?什么心声?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声?心声有没有实现?)同学们的疑问恰好抓住了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下面,我们来看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二:读一读,倾听心声

  1.分角色朗读课文。

  其它学生圈点勾画生字词、让自己触动及有疑惑的地方。

  2.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要求遭到老师的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课下用真情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里深情朗读课文。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实现了自己的心声。

  三:议一议,解读心声

  探讨: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学生很容易明确: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多数学生能很快指出李京京“想朗读课文”是其心声。在此基础上,可随机生成以下问题作点拨: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

  生找有关语句揣摩,一方面侧重于领悟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了解本文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即细腻的心理描写。这种心理描写有些是通过神态和动作表现出来的,即间接描写;更多的是直接的心理描写,应引导学生品析。

  铺垫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

  学生会从文中找些语句。如有学生会找“……凡卡,不知怎么,总缠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有着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表现了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对“心声”的理解。

  如:《凡卡》使李京京想起了在乡下跟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儿一起摘桑果、吃桑果的情景,而这些在城里他都得不到,所以他渴望亲情、友情,家庭能和睦。“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渴望朗读,其实是渴望内心的感情得到倾诉、宣泄呀!

  总之,想读《凡卡》,他读到的是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澎湃于心中的那一个个深切的渴望,一个个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说一说,感悟心声

  1.以“李京京之所以把这篇文章读得这么好,是因为______”句式,说说从文中获得的有关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启示。

  随机点拨: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那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被这篇文章感动了?

  学生自由找语句并作品析。因为李京京在凡卡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的心与凡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所以在读的时候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以至“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的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铺垫问题二:这给我们读文章以怎样的启示?

  明确:读文章时要力求投入情感,在文中读出自己,这就是“共鸣”。

  铺垫问题三:那么你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读出了自己的影子呢?

  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某个片断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引起情感的共鸣。其中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遭遇挫折时的沮丧,有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有类似李京京遭遇的往事……

  2.探究想像:(1)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什么?(2)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学生?

  五:写一写,倾诉心声

  你是否有过像李京京一样被人遭拒绝的经历?你当时的心情怎样?又是怎样面对的?在日记本上写出你的心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备课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