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1 11:46:3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复习内容:阅读练习

  复习重点:审清题意,明确一句完整的话的要点。

  复习难点:正确解答并认真检查,留下审题检查的痕迹。

  复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你们会照样子说一句话吗?

  二、明确复习目标

  例1:力力画画。(谁、干什么)

  例2:妈妈是工人。(谁、是、职业)

  这样的句子我们首先要给出一个主人公(谁),再说他在干什么或者做什么的,两者都说清楚了,句子就完整了。像写这样的句子,我们最好写我们会写的字。

  三、词语

  谁:我们你们他们它们人们我你他它小文小方小力小马小羊小牛女儿儿子女生小朋友小宝贝

  时间:今天明天今年明年上午下午中午白天

  地点:竹林山头工厂森林

  职业:工人木工工头会长

  在干什么:开门打水扫地打伞看星星开灯扫水打毛衣看月牙

  看天看白云看大山看田地看牛羊

  四、练习

  1、用上以上的词,说一句话:谁在干什么?

  2、用上以上的.词,说一句话:谁是什么?

  3、把词语连成句子:生日是今天爷爷的

  找关键词:是在会

  标出排好的序号

  连词成句

  检查

  五、

  在做这样的练习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去做,尽量写自己会写的字。注意结合题目要求去检查,修改。

  六、小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喜欢邮票吗?小小的方寸之间蕴藏着许多秘密,不知在其中你是否也发现了许多美丽的色彩。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你喜爱美丽的集邮册吗?赶快打开书来读一读。

  2、老师提要求:看准生字,读准音,要读流利。

  3、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着重指导能力不强的学生。

  4、[出示投影]

  神圣 庐山 琢磨

  轩辕 敦煌 歌颂

  不朽 硕果

  5、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评选出识字能手。

  6、老师随机检查生字掌握一般的学生。对每组评选出的识字能手,给予奖励。

  7、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学生初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挂图):

  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邮票上都有什么图案。

  2、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

  3、指大面积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其他画面来表达)

  4、老师小结,引出下一环节:

  是呀!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从这些缤纷的邮票中发现了什么

  5、分小节朗读诗歌,你从诗歌中了解到什么?

  6、 将全班交流的结果在读书笔记中作摘抄。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7、指朗读优秀的学生进行师范朗读,大家来点评。

  9、小组内互相朗读点评,评选小组内朗读优胜者和朗读进步者。

  10、全班进行朗读大比拼,一人读群人评,评选朗读快乐之星。

  11、老师小结:同学们在五彩的世界里,快乐的长大。

  三、课堂小结:

  五彩的'邮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用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去欣赏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生字。

  二、讲授新课:

  (一)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1、出示生字卡片

  2、随机抽一组学生读生字卡片。

  3、出示词语卡片

  (二)认识新生字,记忆新生字。

  [出示投影]

  你认识这些生字吗?

  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老师根据学生记忆生字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

  (三)学习生字的书写方法。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4.背诵《采莲曲》,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重点: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读书笔记本;多媒体课件;歌曲《弯弯的月亮》《采莲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引入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学生猜猜里面可能都记录了什么,教师适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读中学时代用心做的读书笔记本,同时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跟自己做过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

  2.引入:到底该怎样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又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还是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听一听同学们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引入法,借助熟悉的话题引入教学内容,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更多关于读书笔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中出示的四句话,看看四句话中分别都说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四句话写出了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再读四句话,看看自己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感觉既简单义不耽误时间。

  师:这也是我们平常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生:我对其他三种方法比较感兴趣,因为写感受的过程中我会认真思考句子的含义。

  师:是的,所以每次老师特别喜欢让你们边读课文边将自己的简单理解写在旁边,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另外多背诵一些好词佳句,还可以用到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呢。

  生:我对第二段话比较感兴趣,因为这样以后在文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找到可以用上的词语或者句子。

  师:是的,这种方法虽然有点费事,但对我们的大。

  生:我觉得最后一种方法也不错,注明句子的出处后载们就能够一下子记起阅读过的内容啦。

  师:同学们,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太一样,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对我们的阅读和习作都有很大的好处,不但能够提升我

  们的阅读、能力,还能让我们不断形成语言文字的积累,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4.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拿己的读书笔记,通过与平台中给出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的质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研读四句话,从中感受到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在与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优化读书笔记的意识。

  三、教学“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中的三句例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看看三句话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用着重号聚焦句子中的“得”。

  (2)学生再次认真朗读句子,想一想加点字“得”前后两部分在意思上都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确“得”后面半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词状态、程度等的补充说明,因而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同时试着补充完成第四句话“妈妈累得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累”的样子、程度等,同时对他们的写话予以梳理(如“妈妈累得说不出话来”“妈妈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等)。

  (4)拓展延伸:完成第五句写话练习“ 得 ”,指名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得”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前半部分一定要有动作词。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中给出的两句话,注意加点词语在句子中都有什么特点。

  (1)指名学生回答(一句话中,几个分句子前后词语是一样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种含有几个分句的句子,前后两句话首、尾词语相同,这样形式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叫“顶真”。

  (2)教师补充出示几则例句:A.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B.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针缀。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顶真修辞的有趣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句子的特点。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试着照样子补充第二句后面的省略号,教师注意提醒他们下一句必须以“弯弯的小桥”开头,适时补充出示“弯弯的小桥那弯弯的小船”。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这是一句歌词,歌曲《弯弯的月亮》。

  (5)课件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写结合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初步感知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有趣特点,同时在写话练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认知内容,提升了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堂

  1.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回顾关于读书笔记以及词句段运用两个方面的认知。

  2.教师: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确实有不少收获,老师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真正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并让它真正为我们学习语文服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2.背诵《采莲曲》,读中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教师谈话:孩子们.汉字是一门文字艺术,看上去就是简简单单的方块字,但要想把它们写好却并不容易。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横画、竖画的书写规则吗?

  2.学生交流(横平竖直),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这里的“横平”并非是我们认为的“水平”,而是在微微上斜的同时保持一种平势。同时引入学习:接下来我们继续掌握关于撇、捺两种笔画在汉字中的书写要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旧知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已有书写认知进行书写要领内化巩固,同时激发了学生了解更多书写要领的积极性。

  二、教学“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中的“英、及、柔”等8个生字,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撇、捺在每个字中的位置,并想想它们的书写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只有将撇、捺两笔写得舒展,字整体才能够舒展和优美。

  3.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每位同学按照顺序分别板演2个生字),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的书写并予以,教师重点提醒他们看看撇、捺两个笔画的书写是否做到了“舒展”。

  4.教师根据学生的适时予以修正、范写,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及”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其中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与撇画保持对称之势}“柔”上面半部分的撇画不要写得过长,下面“木”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对称;“雾”下面“务”上半部分中的撇、捺要舒展,下面“力”的撇画则要稍微收敛;“奏”上半部分的横画要紧凑,撇、捺要舒展。

  5.学生自主临写8个汉字,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重点看看他们有没有注意撇、撩两个笔画的书写舒展到位。同时挑选书写较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观察发现与教师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妤地掌握了撒、撩笔画的书写要领,进一步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

  三、教学“日积月累”

  1.课件播放歌曲《采莲曲》,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这首好听的《采莲曲》就是根据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昌龄的诗歌《采莲曲》创编而来的。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来读读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2.课件出示诗歌《采莲曲》及其画面,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诗歌的朗读停顿。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芙”是第二声,同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朗读停顿(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学生齐读诗歌。

  4.引导学生再读诗歌,注意借助图画看看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自己都从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5.学生朗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这首诗歌描写的应该是夏天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图画上画的荷叶、荷花看出来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芙蓉”指的是“荷花”)。

  师:同学们,除了从画面中看到了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外,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想到了有人划着船在荷花、荷叶中游玩、观赏。

  师:这画面中并没有人呀?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中想到的,说明有人在荷花,荷叶间唱歌。

  师:你的想象非常准确。那你们猜一猜,这会是什么人呢?他(她)又躲在哪儿呢?

  生:我觉得是女孩子,她被荷叶、荷花给挡住了。

  师:对!其实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正面描写她,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却闻歌声等

  手法,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同时想象诗歌中的声音美。

  7.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边读边想象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并想象诗歌的画面、声音,进而自然融人到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中,并体会到了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趣。

  四、课堂

  美好而又短暂的一节课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回家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次进行汉字书写巩固,同时还能把今天学到的这首《采莲曲》背诵给家长听一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写结合,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转换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1、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对比“打”与“送”,升华父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角度切换,建立父亲形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迟到》,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不急,老师有个建议,看大屏幕(出示要求),任选一个角度来概括。

  “我”上学迟到了,父亲打了我,帮助我改正了错误。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直到70多岁时仍然记忆犹新。(出示课件)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能影响作者一生的,究竟是怎样一位父亲。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吗?(严厉、关心女儿、疼爱女儿、慈祥……)

  二、感情诵读,品析“严慈并济”的父亲形象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别写出了父亲的严和慈。

  感受“严”

  1、说话要有根有据,自由读课文6—13自然段,找找哪些语句具体写出了父亲的严厉,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勾画下来,还可以简单批注。比如一个词语、短语或者简单的一句话。3分钟以后交流行吗?

  2、全班交流

  A、“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感叹号不仅可以表示赞叹还可以表示气愤,三个叹号足以说明父亲气极了。从语气上我们感受到父亲的严厉。(分角色朗读对话)

  B、“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我挨打了!”

  怎样才能读出严厉呢?自己试试。(指名)

  我仿佛看到了高举的鸡毛掸子,听到了令人胆寒的咻咻声。“拖、抄、抡”这些动作直接写出了父亲的严厉。能从其它句子中有所感受吗?

  C、“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被宋妈抱上了洋车。”

  外面的雨声有多大,我的哭号就有多响,外面的雨水有多少,我挨的打就有多少。

  D、“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父亲下手狠,鞭痕让人有钻心的疼痛,怎么不严厉呢!

  3、一次迟到,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呢?他是怎么想的?

  指名交流时,教师点拨学生注意联系前文。

  小结过渡:

  父亲恨铁不成钢,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同学们还读出了他的慈祥。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品味“慈”

  出示18自然段:

  “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1、指名回答。

  2、送来的仅仅是夹袄和铜钱吗?送来的还是什么?同学们,这简单的两句话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请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3、全班交流

  A、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拨。

  (虽然打在我身上,却痛在父亲心里,他懊悔不已。父爱是深沉的,不善言表的,只好通过行动来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

  B、每一动作后都承载着父亲沉甸甸的爱。同学们,用心用情去读去感受吧。

  指名——示范——再读——指名(朗读中注意方法点拨,情感渲染)

  教师小结:我们看不见父亲的脸,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关爱的眼神,触摸到父亲那份厚重的爱!

  三、入情入境,体味“我”的内心世界

  父亲打了我,又送东西给我,作为女儿,“我”前后的心情和想法有什么变化?结合具体语句说说。

  挨打时的心情:

  指名回答,教师点拨。(伤心、不解、难过、委屈……)

  送东西时的心情:

  小结过渡:

  (感动、感激、后悔……)

  我挨打了,我委屈,我生气,我不解甚至怨恨,因为那时我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可是看到父亲追到学校送东西给我,看着他关爱的眼神,“我”的内心涌上一股暖流。同学们看啊,“我”在接过父亲送夹袄和铜钱时,眼里分明闪着泪光。

  爱之深,责之切。听着我惨烈的哭喊,看着我狼狈的样子,想起我红肿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打的严厉,有时又是爱的深沉。

  四、对比中升华父爱的高度

  1、现在你觉得“打”和“送”,哪个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为什么?可以和伙伴小声讨论。

  2、指名回答。

  补充资料:

  其实《迟到》这篇课文选自她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她在写这篇文章时,父亲早已经去世了。她是带着对父亲的怀念来完成这本书的。读书时,我们在乎的不是文字的多少,而是它带给我们内心深处的震撼有多大。

  挨打时的皮肉之苦是短暂的,就像过眼烟云,一吹就散了;而送东西时的感动却是永久的,就如一块磐石,深嵌在我心中。多年以后,我记得的已不是挨打的疼痛,而是暖暖的、浓浓的父爱!

  3、严而有情的父爱有效果吗?读课文19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这样父亲足以影响我一生!可是父亲早已去世,要是时光能倒流,要是父亲此刻就站在我面前,“我”该有多少话想对父亲说呀!拿起你的笔代替女儿把心里最想对父亲说的2、3 句话写下来。3分钟够吗?

  5、指名交流。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那是因为你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林海音。让我们再一次回味她70多岁时所说的话。生齐读。

  林海音的故事影响了我,要是这个故事也能影响同学们那该多好啊!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庐、瀑、炉”三个生字,有韵律地、有感受地吟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课文注释或、体会诗句含义。在反复诵读中,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在个体探究后,小组合作交流中,质疑解难加深体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感受诗人李白奇丽、大胆的想像,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美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

  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品读重要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

  音乐、板画

  教学流程:

  一、创境导入,初读感知。

  1、配乐范读

  2、谈话揭题,揭题。学习“瀑”字。

  3、版画,引趣:李白看到了怎样的瀑布。

  4、组织初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古诗。要求读正确,有节奏。

  二、学生选择学法,批注学习古诗。

  1、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

  2、自己先学学,拿着笔,圈圈、写写、画画,把读懂的和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三、小组交流,市参与讨论。

  四、互动对话谈瀑布。

  1、交流体会诗意及想像画面。

  2、根据学情,结合板画、配乐,通过想像,诵读互动对话,相机引导读悟,体会情感。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a、学生说感受,生再补充(香炉指香炉山)。

  b、引导其他学生想像,想像大河。

  c、教师相机板画,引导再想像:瀑布还像什么?

  d、体会“生、挂”字用得生动,形象。

  e、引导学生再读。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生说体会。体会“飞流、直下、落”用词准确,感受瀑布高,水流快急的特点。

  b、生补充“银河,九天”传说的资料,感受祖国民间动人传说,丰富学生。

  c、启发想像。

  d、旁征博引:“白发三千丈”,“危楼高百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等等诗句与“三千尺”的用法相同。

  e、朗读。

  f、引导感受诗人李白神话般的想像风格。

  (3)放乐闭眼,在脑海中勾画,庐山瀑布图。

  五、吟诵升华,谈感受。

  1、创设情境:此时此刻,你们就站在庐山脚下,眼前就是这一帘瀑布,你想说什么?

  2、当小诗人,吟诗。

  六、拓展积累。

  1、赠送叶圣陶的《瀑布》,让学生诵读。

  2、吟诵积累。

  七、作业: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八、结课。

  九、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教案03-25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10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aoe》的教案09-08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