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2 08:31:0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优)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5篇(优)

语文教案 篇1

  1.目标导航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2.知识小词典

  ①.字音。

  贫jí(瘠) mù(募)集 卫shù(戍)区 wù xū(戊)(戌)变法

  diāo(凋)零 祈(qí)祷 捂(wǔ) 挟(xié)持 惩(chéng)罚

  眷(juàn)恋 卓(zhuō)越 萌(méng)发 诬(wū)陷 月笼(l?ng)沙

  寂寥(liáo) 造诣(yì) 倔(jué)强

  ②.本单元要着重掌握如下词语的解释:

  蹊跷:qī qiāo奇怪。

  宛转:(歌声、鸟鸣等)抑扬动听。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泛舟:乘船游玩。泛,漂浮。

  汗青:史册。

  寥落:稀少。

  瞭望:登高远望。

  风烛残年: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风烛,风中的蜡烛。

  3.名句解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解读: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4.文学常识备考

  ① 萧乾, 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1998年10月出版的《萧乾文集》(1-10)收集了他的主要著译作。

  ②都德,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就独自谋生。先在一所小学校里担任学生自修辅导员。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③刘敬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科技部原党支部书记,因心脏病突发,于20xx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④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⑤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和宣歙观察使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诗豪爽清丽,自成风格,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⑥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⑦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 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5.古诗词鉴赏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鉴赏〕

  这两句诗,写梦境。与诗人那些通篇记梦的诗作有别,此诗写梦境也独树一帜。全诗由梦因引出”铁马冰河”的梦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更多联想、想象的空间。人们尽可以据此梦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想象诗人当年是如何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那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作此诗时他又是如何梦绕神牵”九州同”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祥 《过零丁洋》) 〔鉴赏〕

  原诗的零丁洋:珠江口的海面。起一经:指本诗作者精通一种经书,经过考试(文天祥二十岁时考取状元)出来做官。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全句是说:在惨淡的战争环境中过了四个年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是说:山河破碎得像柳絮被风吹散一样;自己一生在动荡不安中,像被雨打的水上浮萍一样。惶恐滩:在江西万安县,是赣江十八个险滩之一。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曾从惶恐滩撤退到福建。”惶恐滩头说惶恐”,这句的”说惶恐”,是指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之叹,非指害怕敌人。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第二年头被迫随船去宋帝呙,船过零丁洋。这句中的”说零丁”,是指感到自身孤苦。汗青:史册。照汗青:光耀史册。

  文天祥抗元不幸被俘,汉奸张弘范当元军元帅,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正在海上抗战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就拿这首诗给他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义正辞严,表现了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在中国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文天祥那种忠贞不贰的伟大情操,更是使他得以名垂千古,留芳万世。

  6.仿写演练

  例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仿句:改了 ,而且 。

  7.语文实践活动指南

  本单元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本次语文实践活动,旨在使学生在阅读感受本单元五篇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整体上了解爱国、认识爱国、从而真正地学会爱国。

  8活动步骤:

  (1)了解信息,收集有关背景资料。

  (2)小组讨论,制订”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落实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安排。

  (3)仔细参观,摘抄重要的文字资料;认真听取介绍或报告。

  (4)访问与基地相关的人员,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

  (5)整理资料,写出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深刻的感受。

  (6)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祖国母亲,我爱你”专题汇报会

  (7)就专题汇报会的情况,写一篇通讯,在校内外有关媒体上报道。

  (8)学习、活动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详见《预习检测》)

  2.技能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翻译见《预习检测》)

  3.情感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

  难点: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Ⅰ自主学习检查内容和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

  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什么是仁,也许谁也无法全部解说清楚。从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是他人(含自己在内的第二人),即心怀他人,并与他人和平共处,这就是仁。那么怎样才能够聚集在一起和平共处呢?那内容可就多了。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么解说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你能准确朗读全文吗?

  指名学生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2.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则,能读准译对吗?

  Ⅱ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预习确定):

  对第7、8、9三则理解有难度。

  Ⅲ组织学生讨论展示评价

  三、课文研讨

  你最喜欢哪一则,为什么?

  师生讨论完成对各则的理解及其学生学习后所受到的启示。

  Ⅳ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或精讲

  (一)文本解读:

  1.我们节选的小标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联系自身生活,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和这句话是相联系的。(尽量使用实例)(整体感知文本)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灿烂多彩的。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中孔子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请大家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找出文本中的`相关句子。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什么是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怎样做才能达到“仁”?

  (重点句)

  a.克己复礼为仁。(什么叫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后会怎么样:天下归仁。什么样的行为是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怎么样: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c.爱人,知人(是什么。怎样做: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d.其“恕”乎?

  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

  g.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概括)

  a.什么是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施仁之后会怎样: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c.怎样才能达到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表述)

  下面,请大家结合我们找出来的句子,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一下什么是仁,施行仁后会怎么样,怎样才能达到仁。

  什么是仁: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在平时不要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帮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先通达。从字面意义的理解上看,孔子认为人在生活中不能纵放自己的欲望,而应该以礼来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宽以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团结合作。

  (二)所受启示:

  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各种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员工,为我们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宿管老师,为我们学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老师……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他们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和谐了。

  总结:学以致用。了解了仁的思想,我们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们为中心,他人也以我们为榜样,这样,和谐校园又怎么可能建设不起来呢?

  Ⅴ课堂练习检测设计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则写一点读后感。

  小结反思

  小结:从生活到智慧,从智慧到著书立说,从文本再到生活,今天我们在汲取先圣的生存智慧的营养,明天,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圣人,但我们绝对可以说我们一直正在沿着圣人为我们描绘的蓝图在建设和发展着我们的文化,再此,请让我们再一次用真诚来朗读这么几句话: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构想】

  自古以来,世事无法两全,因此人们时时会面临着抉择,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4课《故事三则》。本课这三则故事所体现出来的择取,虽然各有其不同的内容与含义,但都表达了古人的高尚品质与人格尊严。在当今物欲横流,拜金潮冲击着人们做人的准绳的时候,这些传统的观念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依然对我们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我组织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其深刻的做人道理,学习古人清廉自持、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

  这三则故事的鉴赏价值还在于虽然故事都很短小,但其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去品析与借鉴。如:《人有其宝>中叙事的取舍与语言描写的精当;《嗟来之食》中对人物的刻画与对话描写;《许仲平义不苟取》中对人物的动作与语言描写,还有对比手法的使用,都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之间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因此我设计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来对文章的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故事的深刻哲理,学习清廉自持、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积累一些实词,如“诸、丧、食、啖、危坐”等。

  4.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故事寓意的探讨、理解。

  难点:联系生活,品味寓意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准备]

  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句做上记号。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一则新闻导人,注意学生的.不同反应。)

  昨天,老师在《楚天都市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浙江商人,到武昌来考察投资环境,不甚满意,于是乘出租车到汉口转转。结果,在下车时,将随身携带的装有20万元现金的皮包遗落在出租车上,而他又忘了索要发票。看来,要寻找这20万元现金,无异于大海捞针。就在这位商人准备自认倒霉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居然出现在他面前,把他遗失的物品完璧归赵,随后离去,不留名,更不提报酬……

  (教师话音未落,学生议论纷纷。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这位司机拾金不昧,而有少数同学则说司机真傻,不要白不要,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4课《故事三则》》。教师可将这种说法暂时放一放,继续话题。)

  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可以说是自古有之。今天,我们来学习几则古人清廉自持、洁身自好的故事。

  二、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

  1.请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断句。

  2.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先由同学相互解答,若还有疑问,则由教师解答。

  (注意诸、丧、食、袂、辑、啖、危坐等词语的准确翻译。)

  3.学生口译三则寓言,教师点评。

  (注意人物语言的准确翻译,它是理解文意的关键。)

  三、立足文本,概括故事寓意

  1.找出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语句。

  (旨在通过品味精炼生动的语言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体会故事寓意。)

  《人有其宝》中的语言描写:“我以不贪为宝”

  《嗟来之食》中对饥者的外貌、神态、语言描写:“蒙袂辑屦,贸贸然来”,“扬其目而视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许仲平义不苟取》中对许仲平的动作、语言描写:“独危坐树下自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2.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寓意。

  子罕“以不贪为宝”是“不取”非分之物,视、“不贪”为宝,是追求一种为人的操守,追求道德的完善。

  饥者“不食嗟来之食”是“不取”施舍之食,至死也保持着做人的骨气和尊严。

  许仲平“义不苟取”是“不取”不义之财,高度自律,具有崇高的道德感。

  他们身上体现了高尚的品质和人格尊严,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无疑是人们行为的坐标。

  3.小组交流:

  用形象的语言复述故事、描述人物,并在故事最后加上精当的点评。

  (考察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同时品味古文的语言魅力。点评可以评故事人物,可以评文本特色。精当的点评为后面的演讲打基础、,)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即兴演讲——现代社会还需要“不妄取”的精神吗?

  开头语:在上课前,老师给大家讲述了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我好像听到有同学议论那位司机太傻,那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即兴演讲。题目就是一“现代社会还需要‘不妄取’的精神吗?”

  希望同学们在演讲的过程中注意运用你们所收集的资料。

  结尾语:通过剐才的演讲,我想每个同学心中对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只是想为我前面讲述的故事补充一个结局:在富商拿回自己丢失的物品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在武昌投资,他说:“我很早就听说武昌是一个教育强区,今天这位师傅给我上了更深的一课。在这样一个如此诚信的区域,不进行投资建设,将会是我的损失。”

  (通过演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现,学习古人高尚的品质。同时让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学会用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后记】

  这篇文言文的字词较为简单,所以我改变了以往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不再过多关注字词的积累,而注重通过学习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培养。

  在导入的处理上,我仔细地思考了一番:开始我打算把整个故事全部讲完,但后来我担心学生有排斥心理,因为学生很反感老师过多的倾向性过于明显的说教。于是,我就留下了一个尾巴,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才告诉他们故事结局,因为这时的学生通过学习有了自己的感悟,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才更容易接受老师的说教。通过教学,我觉得这种设计似乎更合理。

  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三个层次: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通过预习,疏通文意,熟悉故事情节。二、学生和学生的对话。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故事寓意,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三、学生和生活的对话。通过演讲,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语文教案 篇4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谨记父亲的话,认认真真地把桌上的杨桃画下来,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是怎样说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的呢?它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第3至18自然段思考:

  (1)这部分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3)把实物摆到桌上,让从不同座位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特别是前排靠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

  (4)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体会“我”画画实事求是。“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①、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②、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③、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然而,同学们是怎样看的呢?

  2、研读第3至18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②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2)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两次发问和学生的两次回答。

  ① 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A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B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②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A、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B、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C、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D、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E、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3、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齐读最后一节。理解“教诲”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5、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

语文教案 篇5

  训练目的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词语中有一些音或者形的变化。特别是词语接龙。

  三、习作部分注意启发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课时量:3课时

  训练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复习背过的有关的成语,再让学生独立读这些词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2、引导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这类词语,如,“人来人往”“往xxx”“xxxx”。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留心这样的词语,多积累这样的成语。

  3、结合本次练习,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动物成语、花草成语等,开展语文活动,给学生提供学成语、用成语的机会,进一步激发积累成语的兴趣,使课内课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写一写、背一背。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2、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读一读”安排的是读短文《鹏程万里》。

  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短文主要鲲鹏与晏雀志向与能力的不同,作者希望同学们学习燕雀的高远。

  1、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尤其是最后一段的感慨,明显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真话,可以谈对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谈对作者感慨的理解;可以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方面谈,也可以从自身的体验方面谈,更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谈。

  第二课时

  二、探究与发现

  这次学习主要是学习拟人句

  1、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她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她微笑。

  学习句子的表达方式,照样字也写一些

  2、森力后面还是森林,再望过去,还是森林,望得更远,还是森林,森林,……那么,森林后面还有什么呢.?

  很明显,这个句子要注意,“还是”“还是”的连接作用。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围绕一个话题分正、反两方阐述完全不同的看法。

  要使学生能展开讨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帮助学生选择一个设和自己的职务。可以用书中的话题,也可以由学生确定话题,使争论的话题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辩论的欲望。

  2 选定话题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准备材料。参加辩论前,各方要充分交流每个人的看法,梳理材料,达成共识后分配任务,或推选辩论主要代表。

  3 辩论的时候,要求学生不仅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适时抓住对方发言的漏洞进行反驳。不能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能力。

  4 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辩论不仅要讲“理”,还要讲“礼”,培养学生文明的语言习惯。

  第三课时

  五、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写自己的新发现,以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1 导入,如,讲许多生活中应该拒绝的事情,让学生知道,真实的表达,发表不同看法,是一个了不起的本领。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通过互相交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从中选择值得写一写的自己的拒绝。只要是“自己说不”都可以。如,无论多小的发现,只要是自己的,都有价值,都可以写。这样,学生就能打开思路,就能愉快地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习作一定要“把说不的过程写清楚”。这一点应作为评价这次习作的重要标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社戏的教案08-27

语文天地教案06-17

语文《咏柳》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