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4 09:54:4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精选5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在自己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课外书屋

  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漫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由地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学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写好秋天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有条理地写。教学难点: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搜集秋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同学们,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上节课,你们不但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而且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说说秋天的特征吗?

  2、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金黄的稻田,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出示课件:秋景)

  3、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你们能借助手中的笔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出示课件: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4、同学们,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

  (1)谁来描绘一下秋天?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 谁再来描绘一下秋天?(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

  (2)师小结:(出示课件: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和事,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三、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课件出示:出示范文

  四、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同学们,那怎样才能写漂亮秋天的美景呢?(出示课件:写作的方法)

  2、秋天的景色的确很美,那现在就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天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3、学生写作。 学生开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五.小结延伸: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

  板书设计: 看图知中心

  观察有顺序

  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写作有条理

  用上好词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发挥想象,感受陶渊明的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胡”“奚”“焉”“曷”“何”五个疑问代词,积累重要实词,掌握的文中重要的词类活用的词和特殊文言句式。

  朗读指导

  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总之,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

  第一课时

  探究之一:阅读序言,体悟原因

  1、阅读序言,思考:陶渊明出仕与辞职的原因各是什么?

  出仕原因:出仕的原因:家贫、求生无术、亲故劝告、家叔引荐、彭泽离家不远

  辞职的原因:眷恋家乡、质性自然、在官场受约束、违背平生志向、妹妹新亡奔丧

  探究之二:反复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2、 何处而归?归向何处?为何要归?

  官场,田园。

  田园将芜,以心为形役,今是而昨非。即:看穿了官场的污浊,也认识到了仕途即迷途,不愿同流合污,也不愿屈心抑志。

  3、作者的归隐路线是:

  决意辞归-----回归途中--------( 抵家 )-----( 室内 自酌 )------( 涉园 )----外出----纵情山水-------乐于天命。

  4、作者的情感线索是:自责,自悔---------( 自安自乐 )-----------( 乐天安命 )

  探究之三:疑问代词

  5、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从下列语句中找出来,翻译全句并标出这些词语的含义。

  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小结:文言文中常见的疑问代词

  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第二课时

  探究之一: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分析词类活用现象。

  策扶老以流憩 园日涉以成趣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善万物之得时 乐琴书以消忧 乐夫天命复疑

  携幼入室 眄庭柯以怡颜

  1、名词做动词,拄着;名词做状语,每天;名词做动词,用桨划;形容词做动词,羡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形容词做名词,儿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

  皆口腹自役

  既以心为形役

  复驾言兮焉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寻程式妹丧于武昌

  农人告余以春及

  乐夫天命复奚疑

  2、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

  探究之二:作者情感

  3、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生活乐趣:①促膝而谈的天伦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②弹琴消忧的自娱之乐——乐琴书以消忧; ③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④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4、本文主要写作者归去之乐。有人认为这乐的背后掩藏着心灵深层的悲哀,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见解?请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相关诗句:有“悲”“归去来兮”“奚惆怅而独悲?”“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体味到了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

  因此,本文中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

  “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本文中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

  第三课时

  探究之一:写作练习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语段,扩写。

  要求:文笔流畅,有细节描写,要写出作者的情感和形象,但不能写成对文章的翻译,重在写出文章的神韵。

  示例:在陶渊明的笔下,回归田园的路是急迫的,又是潇洒的,我们将第一段进行扩写。

  当尘网尘封了曾经飘逸四海的猛志,当乡里小儿的颐指气使玷污了纯洁的心灵之湖,桃花源正在激越地拨响内心的归隐之弦,是留下,忍辱负重;还是回归,快意人生?迷途中的反思,让回归更加坚定。一袭白衣,一叶轻舟,前路未明又何惧,开阔天地任我行!

  扩写内容:

  扩写:

  探究之二:感受语言之妙,学习写对联。

  从文中提取词句组合成对联。看看你能写几则?

  示例及分析:

  上联——小径松菊,一杯清酒名可越。(此联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三句;“名可越”点明作者胸襟。)

  下联—— 流云丘壑,数点倦鸟亦舒心。(此对句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两句,“亦舒心”点明作者归田园之心情。)

  ①引壶觞,眄庭柯,涉园成趣;携稚子,倚南窗,观日融情。

  ②登东皋,临清流,赋诗以乐;悦亲戚,乐琴书,情话消忧。

  ③僮仆稚子,亲戚农人,此中有人伦乐;松菊倦鸟,巾车孤舟,其间寄田园之情。

  本文涉及到的几个典故:

  会有四方之事: 意思是恰逢奉使之事,出自《论语子路》:“使于四方。”这里指陶渊明为建威参军时自江陵出使京都建康这件事。

  眷然有归与之情:“归与”,回去吧!语本《论语公冶长》。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本句的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虽不可挽救,而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谏,止,此处解释为挽救。语出《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乃瞻衡宇:衡,通横,衡宇,横门,隐士居住的用横木为门的简陋居室。《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贤者安于贫贱。古代的人们常用“衡门”、“衡宇”指贫贱者的居处。

  三径就荒:萧统《文选》李善注引《三辅决录》说:汉蒋诩隐居时,在房前的竹子下开了三条小路,只和求仲、羊仲两人来往,后人就以三径作为隐者居所之称。

  审容膝之易安:意思是明白狭小的地方也易安身。容膝,仅足容膝的居室,形容住处的狭小。《韩诗外传》:“今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

  复驾言兮焉求:驾言,指处游,《诗经》:“驾言出游”。驾,驾车。言,语气助词,无实义。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精彩”、“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璀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文录音、钢琴曲。

  3、香港风景图片。

  4、练习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香港旅游?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饱览香港的美景,领略一下“东方之珠”的风采。

  二、学习第1节

  1、课文的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香港是我国的南大门,有哪些景点,是课文的总起。

  谁来说说香港有什么?(香港有——)

  2、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读一读第1节。(生齐读第1节)

  三、学习第2-5节

  1、清晨,我们在上海登上飞机,经过两个小时的航程,飞机缓缓降落在香港新机场。香港到了!

  我们只在香港停留一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选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点游览一下。迷人的沙滩中我们选浅水湾,著名的公园中咱们就去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中我们就去铜锣湾。香港的夜景世界著名,我们也不要忘了去看一看。

  〈板书: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美丽的夜景〉

  2、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2-5节,尽情地游览一下各个景点。

  3、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自己先读读,再读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给他评议评议。(四人小组学习,轮流读、说)。

  4、精读训练(生读后交流,灵活机动的教学第2-5节)

  你最喜欢哪个景点?游览后你有什么感受?(生说)

  请你读一遍,读出这种感受。

  第2节:迷人、舒服。

  (1)谈感受,指名读第2节。

  (2)你从哪里看出浅水湾很美、很迷人。(浪平沙细、阳光和煦、金色)

  (3)作者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出了一副美妙的画面,〈浅水湾图1〉看,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海面。洒在了金色迷人的沙滩上,真如仙境一般。所以说,浅水湾是——(生说:“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4)〈浅书湾图2〉瞧,每逢节假日,迷人的沙滩吸引来多少游客。人们在沙滩上游玩,有什么感觉呢?(舒服)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轻读第2句话,去大胆地想象,认真地体会。(生自读句2)

  (5)谁来带着这种感受说一说。

  (因为人们——所以,感到舒服极了。

  人们之所以感到舒服极了,是因为他们——。)

  (6)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大家来读一读第2节,把漫步迷人沙滩的舒服感觉读出来。(指读

  愿意读的读)〈配上钢琴曲〉

  (7)练背课文(自背指背)

  〈出示课文填空〉

  (),()的浅水湾是()。每逢节假日,人们(),(),(),(),真是()。

  第3节:(举世闻名,精彩)

  (1)说感受,指名读第3节。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海豚和海狮的表演非常精彩?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游客:聚集,不时……开怀大笑)

  (3)看,海豚,海狮表演开始啦!〈海豚图〉这些海豚在干什么?(嬉水游戏)海豚和海狮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还有的呢?(生想象说)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你一定也会——(开怀大笑)。

  (4)齐读第3节。

  (5)这么精彩的表演,你愿意回家介绍给小伙伴吗?

  (生练说

  同桌互说

  指名说)

  (6)小结:有这样精彩表演的海洋公园,难怪会举世闻名。

  第4节:(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

  (1)说感受,指名读第4小节〈车图〉

  (2)乘上去铜锣湾的双层巴士,不多时就到了铜锣湾。一下车,你看到了怎样一番景象?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重点理解:

  A、“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楼图〉(指名说:摩天大楼……)

  小结:房屋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这就叫做——鳞次栉比。

  B、从“琳琅满目”看出商品多,使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C、铜锣湾楼多、商品多、人也多,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整体图〉让我们把这种热闹、繁华的景象读出来。(齐读第4节)。

  (3)谁能看着这几个词语,把第4节背出来。

  (闹市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

  (自练

  指背

  齐背)

  第5节(三句比喻句)

  (1)夜幕初垂,轻风徐来,站在太平山山顶,美丽的维多利亚湾夜景尽收眼底。请同学们看,请同学们听。

  〈夜景图1、2、3〉(第5节课文录音)

  (2)你觉得香港的夜景美不美,美在哪里?(指名说)

  (灯的`海洋——灯多)

  (3)第5节用了3个比喻句,有静有动,写出了香港美丽的夜景。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师引读:……成了——

  ……像——

  ……如同——)

  (4)这么美的夜景,真是——(美不胜收)

  谁愿意当播音员,把这么美的夜景介绍给大家。(指名读)

  谁能不看书,看图向大家介绍(指名试背第5节)。

  四、学习第6节

  1、香港那么著名、迷人、繁华,所以我们说“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板书:无比璀璨)

  2、1997年7月1日,香港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为我们的祖国拥有这样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而感到什么?(骄傲、自豪、喜爱……)

  3、请你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读第6节。(齐读第6节)

  五、总结:

  一天的香港之旅结束了,我们乘坐返航的飞机即将离开香港,看着机舱外灯光闪耀的香港,你最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让我们共同祝愿〈香港未来更美好!〉(齐读)

  六、作业

  在回家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

  1、(背诵课文)向家人、朋友介绍香港。

  2、(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香港旅游小指南,要求图文并茂。

  板书:

  19、“东方之珠”(香港)

  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无比璀璨

  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美丽的夜景

语文教案 篇5

  一、古诗导入,试想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村居》,指名读,让学生说说诗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让远离农村的学生对农村景色有个初步的印象。)

  2、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学习的这首词也和农村有关,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清平乐 村居》,师介绍作者辛弃疾)

  3、其实“村居”就是指“农村人家”的意思。读了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想到农村,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二、疏通文本,自主解疑。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你们的描述让老师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生自由练读,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指准“翁媪”(wēng’ǎo)和剥(bāo)。

  (2)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首词描绘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得轻柔、舒缓一点。

  生再次按要求练读,师提醒学生注意词尾“小、草、好、媪”“东、笼、蓬”的押韵。

  2、默读全文,自主释疑。

  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首词读正确了,真好!学贵有疑,大家再默读这首词,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

  (1)词句和插图结合,理解“翁媪”,并知道 “相媚好”所表现的就是这对老夫妻感情的浓厚与缠绵!

  (2)老师记得生活中“无赖”的意思是“赖皮”啊!在词中怎么是顽皮、天真呢?我不理解。谁能告诉我?

  学生讨论理解“无赖”。

  (3)师介绍“吴音”的意思。

  (4)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 “醉”。

  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词,把你的理解读进去。

  三、品评诗句,生成画面。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个字就将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生动具体地描述:(根据学生的叙述,用课件相机展示画面。)

  1、风景图

  看到画面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扩充画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样儿的'?水面上还长着什么?水面下还有什么……)

  2、相媚图

  猜猜看,如此恩爱的老夫妻,他们可能在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3、大儿锄豆图,二儿织笼图。

  看到儿子劳动的场面,老夫妻俩会怎么说?(体会大儿、二儿的勤劳)

  4、小儿剥莲图

  (1)引导学生抓住“卧”,理解小儿的天真、淘气,以及自由自在的快活之情。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儿是非常的顽皮,拿起笔,写一写你想象中的小儿剥莲蓬的样子!(注意观察小儿的动作、神态)

  四、体会意蕴,定格画面。

  1、你们看,这里有如画的风景,有劳作的美好,有晚情的温馨……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你现在的感受。

  2、你最喜欢哪幅画面?为什么?

  3、现在你觉得“醉”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词读一读,能背的背一背,读出我们对乡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

  (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农村生活的安宁、详和,更深切地懂得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渴望。)

  五、拓展建构,走近作者。

  这首词带给我们的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辛弃疾一生给我们留下了600多首词,有爱国词,乡村词等,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首——(乡村词)。

  (课件出示辛弃疾的另外三首词:《西江月》、《菩萨蛮》、《破阵子》)同学们,相信你们读了这几首不同题材的词,你会对作者有更深的了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经典)语文教案09-14

语文教案(精选)10-24

(经典)语文教案07-25

【经典】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8

语文教案(经典)08-07

语文《植树》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