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8 08:49:0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集锦【3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我们认为,“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具有一个基本特征,即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社会交际实际,着力培养切实的基础口语交际能力,着眼于交际能力的发展。

  这使我们知道,口语交际课首先在于选择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形成一个开放式的交际空间,激起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自由自在,畅所欲言。经了解,笔者发现,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不愿意一个呆在家里。他们有的是出于依赖,更多的是由于害怕会有突发事件,怕自己不会应付。因此,我特地设计了《》这一堂口语交际课,力求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以课堂为发展能力的阵地来适应一个人在家时的心理需要、语言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父母不在家时,如何待人接物,处理偶发事件等有良好的口语储备。

  二、主要教学过程 和设计意图:

  (一)创设童话情境,规范语言,掌握要点:

  1、课件展示:鸡妈妈有事要出去一会儿,要小鸡一个人待在家里。鸡妈妈对小鸡说:“好孩子,你一个人在家里,陌生人来了不要开门,说话要注意有礼貌。”

  意图:用课件展示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使用现实人物而采用“动物”为主人公,更有趣味性一些,有利于学生无拘无束地进入角色中去。

  2、师:小朋友们,鸡妈妈出门了,她叫小鸡一个人在家时注意什么?

  意图:这里,学生很可能被动物形象所吸引,而不注意人物的语言,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同时明白小孩子一个人在家最主要的问题是安全防护意识。

  3、师:(课件显示画面,教师讲述)真凑巧,妈妈刚出门, 就响起了门铃声,谁来了呢?小鸡是怎么办的?(课件中出示的画面是一只野猫戴着帽子,笑胖胖地拿着一个大苹果在按门铃。小鸡站在门里面,画面上有“不认识的叔叔”几个字。)

  师:大家讨论一下,小鸡该怎么做才对?(学生讨论后发言)

  生1:小鸡不能开门。

  生2:小鸡应该问问他有什么事,叫他走开。

  生3:不是叫他走开,是叫他等妈妈回来了再过来,现在不开门。

  ……

  意图:这里先让学生讨论,再指名说自己认为该怎么办,以达成共识,也为下一步的口语交际做好进一步的准备。

  对话表演选记:

  师:小朋友,快开门呀。瞧,我给你买了个大苹果呢。

  生:你是谁呀,找我有事吗?

  师: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呀,你小时候不是见过吗?我是来找你爸爸的。

  生:我爸爸不在家,你改天再来吧。

  师:真不巧,我有急事呢。这样吧,你开了门,我进去坐着等他吧。

  生:不,我不认识你。妈妈快要回来了,要不,你站在门外等吧。

  师:这样啊?那我还是等会儿再来吧。(转身,自言自语:这小鬼,还蛮警觉的嘛。)

  意图:这段对话表演在学生逐个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目的在于牢记“陌生人来了不开门”这个要求。同时教会学生和陌生人的`应对语言,在不清楚陌生人身份的情况下,说话还是要注意礼貌,这种对话程度较高,我请了三位小朋友,表演了三次之后,才让学生各自按自己意思练习说话。

  (二)还原生活情境,双向互动,愉快交际。

  师:如果哪一天,爸爸妈妈让你一个人在家里,你们说,可能会发生哪些事呢?(学生说了很多,都写在黑板上)

  师:选择刚才大家说的这些事中你感兴趣的一件事,同桌来表演一下好不好?

  意图:这里让学生从自己经历过的或者感兴趣的事出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练习说话,可以将前面学会的应对语都用上,并随机应变,符合口语交际随机性、兴趣性原则。

  师:请两位小朋友到讲台前边来表演一下,谁愿意?

  师:李子,婷婷,你们俩表演的是什么事呀?

  李、婷:我们是接电话。

  师:好,请小朋友注意听她们说了些什么。

  李:咦,电话响了。喂,你找谁?

  婷:你好,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在家吗?

  李:妈妈有事出去了。

  婷:那怎么办呢?我找她有急事。

  李:阿姨,你给我妈妈打电话吧。

  婷:好的。你妈妈的手机号码是什么?

  李:222333444555

  婷:谢谢你,我马上打电话。再见。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1:李子妈妈的朋友打来了电话。

  生2:阿姨找妈妈有急事,李子把妈妈的手机号码说了出来。

  师:那你们认为李子做对了吗?为什么?

  生1:李子做得对。因为她说了妈妈的电话号码。

  生2:她要是不说,说不定会坏事的。

  生3:李子接电话时还应有礼貌一点。

  ……

  师:真好!你们想想,如果换做是你一个人在家,碰上这样的事,你会应对吗?(生:会。)

  师:那好,我们来试试。(走到一位学生面前,敲一下桌子)铃!铃!铃!有人吗?

  生:哦!你是谁?

  生:我是你的老师呀,你不认识了吗?(生齐笑)

  生:张老师,您好!

  师:你爸爸妈妈在家吗?

  生:他们都不在家。

  师:哦,这么巧,你一个人在家呀。

  生:(迟疑的)老师,你有什么事吗?

  师:(笑)你就让老师站在门外呀,这是待客之道吗?

  生:对不起,老师,请您进来坐吧。

  师:(见学生没别的反应)唉,这嗓子可真不舒服。(生齐笑)

  生:老师,请喝茶。

  师:谢谢,你真会招待客人呀。

  生:老师,你先坐一会儿,我给妈妈打电话吧。

  师:不用了。老师是想和你妈妈商量一下,愿不愿让你参加“六一”演出。

  生:老师,我愿意!等妈妈回来,我告诉她,让她给您打电话。

  师:你真乖,那老师先走了。

  生:老师再见。

  (全班同学鼓掌予以表扬)

  师:刚才小朋友说得真不错,我再到别的人家走走。

  师:喂,有人在家吗?

  生:谁呀?有什么事儿吗?

  师:小朋友,快开门。我是来你家修水管的。

  生:我家水管坏了吗?

  师:是你妈妈早上给我打了电话的。你叫你妈妈来开门。

  生:妈妈有事出去了。

  师:那你也得让我进去呀。总不能叫我白跑一趟吧。

  生:那怎么办?

  师:快开门嘛。我的时间可是很紧的。

  生:叔叔,要不你等一会儿再来。

  师:唉,你怕什么嘛!我的公司离这儿远着哪。

  生:这样吧,你先等等,我上楼去给妈妈打个电话,叫她早点儿回来。

  师:算了吧。我不等她了。真气人,下回呀,我不来了!

  (生笑)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不对。水管坏了,要马上修好的。人是他妈妈叫来的嘛。

  生2:我觉得他做得对。因为小朋友一个人在家,不能让陌生人进来的。

  生3:我也说他做得对。这个叔叔如果是骗人的怎么办?再说,他后来不是要给妈妈打电话了吗。

  生4:那要是真的怎么办?下回水管不是没有修了吗?

  生5:要真是修水管的,妈妈再打个电话,一定还是会来的。

  ……

  意图:这几段对话在学生经过自由练习后展开,分为三块:第一块针对学生刚刚经过的自由练习,有检查的作用,同时经过老师的摸底,以打电话为中心内容,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在家时接听电话的一些要点;第二块以老师的家访为内容,教育学生独自在家时,自己熟悉的亲人、师友等来了要热情接待;第三块还是强化学生陌生人来了不开门的自我防护教育,让学生明白,即使真是有特殊事情的人,也不能让他随意进门。后两块内容以老师为纽带,更具随机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体会到时发生偶然事件所要求的语言机智。

  (三)结课(略)

  三、课后反思

  (一)创设情境,提供材料。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思维尚处在形象语言为主的时期,对于许多抽象的语言比较难于表达,哪怕这话题也许是生活中已经经历过的,这就需要我们给以鲜明的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 的第(一)板块中,我将主人公形象设计成学生喜爱的小鸡,以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我出示了“野猫敲门”这个故事性场景,使学生从图片中获得语言形象,从而学会正确的口语表达方式。同时,一开始就直奔重点,让学生将陌生人来了不开门牢记心中。同样,在第(二)板块中,让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喜欢,“说说一个人在家时,可能会发生什么事?选择你喜欢的一件事同桌对话”,这其实是在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材料,拓展思维空间。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还随机穿插了亲友来访和修理工上门等生活事例。

  (二)激发兴趣,快乐交际。

  新课标中多处提到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进行叙述、表达等,对于口语交际,又提到了“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新课标第一阶段口语交际要求)”。因此,这一节课,我在说话内容,指导方式等方面,都将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做为重点来考虑。如童话情境中的小鸡、猫等形象设计,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件事”来说话;而师生互动表演的内容,更是借助于老师语言的幽默,多次让学生开心得哈哈大笑。在让学生进行讨论时,总是说“你认为做得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给以框框的限制,这使学生能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评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交际中去,体验到轻松和愉快,达到快乐交际的目的。

  (三)形成双向互动的交际方式,实践量大、面广。

  这一点设计理念,是和传统教材中的听说训练最大的区别,是口语交际的一个显著特征。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往来交流的结果,是待人处事的活动,必须要有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形成双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这节口语交际课,无论是在第(一)板块的创设童话情境,还是在第(二)板块融入生活情境,大都采用师生对话表演,生生之间对话表演的方式来进行,构成了交际关系,摸拟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体现了口语交际的特点,切实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另外,在课堂上,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全班学生参与说话,如在对话表演前,总是让学生先讨论,同桌排练口语情境等方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交际需要,形成人人参与,一堂课中说了“陌生人来了、接电话、老师家访”等等一个人在家时可能发生的多种生活场景的口语交际要求,达到量大、面广的高要求。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会认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是一个勇敢、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3、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阅读长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过了不少有趣的童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长篇作品的节选。这就是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部作品迄今已经被翻译成50余种文字在世界发行,还被改编为动画片,很有趣。让我们快读读吧!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诧异:觉得很奇怪。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恳求:恳切地请求。

  2、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学习方法提示:①借助教师提供的原著故事简介

  ②与同学探讨交流

  3、全班汇总,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

  集体讨论:你认为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寻找课文中语句为发表感受的依据。评价要点: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

  ◎如对比谈:---------鹅的情感变化,正是对尼尔斯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的很好诠释。

  1、尼尔斯非常调皮,要么追得鹅满地跑,要么就拔鹅翅膀上的毛。鹅都非常怕他。

  2、在一块巨大的浮冰上面,整群野鹅已经聚集起来,他们一见尼尔斯,就快乐地拍起翅膀来。

  ◎再如7、8自然段中尼尔斯对待马丁的态度(语言、行动),都说明他的善良和有爱心。

  ◎又如13自然段“立刻赶过去”体现他的勇敢。

  四、交流学习体会:今天学习后,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如:积累了词语:蹑手蹑脚、无声无息、出其不意、百爪挠心;

  了解了课文内容;

  知道了人物特点;

  有了继续阅读的兴趣等等

  五、布置作业:

  1、将文中的好词好句画一画,读一读。

  2、可以找到原著全文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设想: 本节课通过一个游戏让学生生成手为什么这么灵活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去寻找答案,再让学生对答案进行猜测,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采用多种材料,设计多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设计了让学生猜箱子中的物品和信封中的物品这两个活动,体验手的感觉功能。期望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手的灵巧跟手的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密不可开,认识手具有感觉功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手的一些基本构造,认识手的灵活与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密不可开,认识手具有感觉功能。 2、设计简单的实验,运用多种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和个性的培养。关注体验活动后的感受,学会关爱身边的残疾人,激发学生对自身的探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认识手的基本知识,了解手的构造和手的灵巧有关。 难点:小组的合作学习,自选实验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教学准备 玩具、吸管、胶带、空管、剪刀、记录本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你们会玩吗?谁愿意和老师来一个比赛。【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再加上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且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是一个以手为主的游戏,从而比较顺利的引出了观察的对象。】 我们刚才做游戏时用到了什么?我们用手还可以做哪些事情?你们的手真灵巧!【通过询问手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手的兴趣。老师着重表扬了手的灵巧性,为学生生成[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作一个铺垫。因为整个科学探索活动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开展的,学生有了手为什么这么灵巧?的困惑,才能形成对手的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的探索研究。引导出有价值、有探索意义、有利于课堂开展的问题,对后面教学活动的展开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往往生成的问题较多,但符合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很少,所以设计了一些隐藏的铺垫。】

  (二)观察手的构造: 现在我们用灵巧的手做几只小动物。你们对自己这双灵巧的小手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手为什么这么灵巧?)【再次让学生用灵巧的手做几只小动物。让灵巧这个词语浮在学生的脑海中。随后把〈你们对自己这双灵巧的小手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生成一个感兴趣并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在教学询问中,第一个学生就生成类似的问题:手为什么这么不灵巧?随后出现了,手为什么有五个手指?手上为什么长毛?手为什么这么灵巧?也随之生成。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发形成的,在他的内心中就产生了一种寻找的欲望,在欲望的'引导下观察就有了目的,学生往往能发现平时没有留意的东西,观察的收获会更多。】我们可以到哪里去寻找答案?出示课题《观察手》,我们以前观察过什么?用什么方法观察? 下面我们就带着(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和刚才大家说的方法,进行观察,开始。当活动很难开展时,出示友情提示:跟手上的什么东西有关?学生进行活动。【在我第一次试教中,由于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比较大无从入手,冷却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他们的参与性不高。后来,我设置了一个小的问题提示给学生--跟手上的什么东西有关,学生观察的目的就更加明确了,兴趣也有了。】 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果。板书学生的回答,引入研究关节、皱褶及大拇指的作用。(手这么灵巧跟什么有关:大脑、骨头、关节、皱皱的皮肤等)教师演示,重点认识关节。【由学生发现的东西随机引入对关节、褶皱及大拇指的观察。】

  (三)体验手指的关节、褶皱及大拇指的作用。 1、 认识手指的关节: ①请一位学生演示关节的位置,数关节的个数。 ②你认为关节有什么作用?没有关节行不行?怎么证明?【在学生脑海中形成行与不行两种可能性和证实想法的渴望】 ③小组讨论一下,能用桌上的哪些材料来证明。【科学活动应着眼于学生实践意识的养成,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分层次开发思维。新课程强调学生开发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验证和体验活动中,提供了多种材料给学生使用,让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在知识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使潜在目标也相应完成。】 ④真聪明,我们就用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来做一做,看看有什么感受?学生分组体验。 ⑤谁来说说自己的感觉? 我们再到手上找一找还跟什么东西有关? 2、认识褶皱: ①关节处的皮肤和其他地方的皮肤有什么不同? ②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它褶皱。你认为褶皱有什么作用? ③大家可以玩一玩桌上的吸管,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④同学们确实观察得很仔细。手上没有褶皱行不行?怎么证明? ⑤那怎样做我们手上没有这个褶皱呢?好,下面我们按照这位同学的方法来证明褶皱的作用,开始。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体验活动。 ⑥怎么样?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认识大拇指: ① 出示大拇指图。它叫什么名字? ② 大拇指和另外四个手指的长法有什么不同? ③ 既然大拇指长得这么特别,那它有没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呢?如果没有大拇指,手还会那么灵活吗? ④ 怎么证明? ⑤ 我们来试试看,看看没有了大拇指还能不能灵活地去使用剪刀和笔。开始。学生操作。 ⑥ 汇报表演,说说感受。没有了大拇指,的确很不方便。但是有的残疾人失去的不仅仅是大拇指,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他们? 4、体验活动小结: 我们已经做了好几个游戏,老师觉得大家有点累了,现在休息一下,顺便想一想“手为什么这么灵巧?”其实,手的灵巧同手的每一处构造都有关系。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进行研究。

  (四)认识手的感觉功能。 手的灵巧不仅体现在能灵活地运动,它还有其他功能你们想不想知道?想知道的人请坐好。 1、老师箱子里有些好东西?谁能不用眼睛看就能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2、你你感觉它像什么?为什么?把苹果送给学生以作奖励。【以实物作为奖励,可以使学生在内心形成对科学活动课的另一个推动力,并给他美好的童年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3、让学生找出香蕉,奖励。 4、手能感觉物体的什么? 5、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手的本领。每个人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闭上眼睛摸摸信封,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开始。 6、请打开信封看一看,猜对得请举手

  (五)课外延伸 今天,大家玩得开不开心?老师现在有一个开心的任务,想不想知道?回到家里观察一些动物的“手”,看一下和我们的手有什么不同。好不好?【整个课堂活动的开展一直吸引着学生的兴趣】

  教学反思:

  一、激发兴趣,在愉快气氛中体验成功。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师教学活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是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于是在新课引入时,我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剪刀、石头、布”。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再加上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了使学生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注意穿插游戏,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交流中用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保持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在班级中形成愉快的气氛。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准备活动材料。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认识手的灵活与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密不可开的证明和体验。活动要求学生们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为了使学生们想出的办法能充分得以实施。我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材料,硬纸张、胶带、空管、剪刀、纸带。由于活动材料准备得十分充分,学生们想出的办法绝大多数都能够得以实施,从而为学生们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方便。材料的多样性符合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证明褶皱的过程中学生就用空管比作手指。师:什么证明?生:管子没有褶皱不能动有褶皱就能动。师:什么加?生:割一个口子。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材料是重要的教学用具,关系着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建构主义主张科学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在逻辑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教学,因此我特别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科学,在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受(体会)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了多个有充足探索空间的活动,让学生尽量发挥创造潜能。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按照自己的方法从事各种探究活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经历一个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知识建构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同的收获。在整个体验性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只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教师将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比如知识结构)强加给学生。

  并且每个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中,通过交流讨论,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新的思想方法,又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学生的思想、能力、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在不同学习层次上得到自我实现。 四、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节课的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课堂教学活动围绕手的探究活动展开,我在第一个活动中先让学生对老师的假设,没有关节行不行进行猜想,在学生脑海中形成行与不行两种可能性和证实想法的渴望。

  再让学生用桌上的哪些材料来证明,于是学生们尝试着筛选老师提供的硬纸张、胶带、空管、剪刀、纸带等材料进行验证活动。整个探索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材料去思考关节与手的灵活性之间的关系。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的收获。明确了科学探索的形式,先生成想法再用各种方式验证想法。在实践操作中材料有些有用有些没有用,学生就经历了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自我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精选)08-02

【经典】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7-25

语文教案(经典)08-07

(精选)语文教案08-25

【精选】语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