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8 08:24:4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7篇【集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7篇【集合】

语文教案 篇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看似简单,却实际上却不然。例如《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有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否则”,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那学生理解起来是否就十分容易呢?我想到以前人教版教材中有篇《詹天佑》的课文,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时候,表面看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他们会很自然地以“代词法”将“否则”解释为“不然”。学生在说出这个答案以后,是否代表着他们已经完全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个词语了呢?从以往的教学来看,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当我让学生说出“否则”(或者“不然”)在课文中的意思时,他们大多无所适从;让学生运用这个词语,也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在《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中,“否则”是以生字组成的词语形式出现的,我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就更加注重了这个词语的教学。

  在《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否则”的语境是这样的:“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我是这样教学这个词语的。

  像以前教学《詹天佑》一样,我先让学生对“否则”一词有个比较模糊的理解,这个层次的理解放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或者联系语境,或者借助工具书,将“否则”解释为“不然”。我让学生以“不然”替代“否则”读读句子,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这样的解释是正确的。

  在精读课文的之后,我设计了让学生透彻理解“否则”一词的环节。在和学生围绕“为什么要问身体有没有进步”时,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作者正面的阐述,但对于作者反面的论述,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会因为对“否则”这个词语不够透彻的理解而忽视。在这关节眼上,我引导学生再次理解“否则”。学生当然还是只能以“不然”来解释。我进一步问学生“不然”的意思,学生就不知道怎样来回答了。我指导学生理解“则”和“然”在这里是“这样”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联系上句来说说“这样”是指怎样。学生联系上下文,感悟到了“这样”是指“有健康的身体”,同时也明白了“否则”是指“没有健康的身体”。联系具体的内容,学生透彻地理解了“否则”,同时对于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方法也就有了感性认识。

  《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作者用相同的结构提出了四个问题,因为结构相同,因此在设计“否则”一词教学的时候,当学习到第二问的时候,我安排了让学生用“否则”说话的环节。作者在说为什么要“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时,他只从正面进行了阐述:“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读了这一段阐述以后,我让学生接着这段话用“否则”说话。其他两问也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这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词语运用的训练,另一方面还巩固了学生对正反两方面阐述的说理方法的认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字的字形比较复杂。

  课前准备

  1.万里长城和五星红旗投影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3.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7《我爱祖国》,齐读课题,出示地图。

  小朋友,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谁能说出我们祖国的全称。

  因为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所以她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是世界上大国之一。

  二、初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最”的声母是平舌音,“领”的韵母是后鼻音,“巾”的韵母是前鼻音。

  2.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出示第1分句“我爱万里长城,我爱小河”。

  提问引读:谁爱万里长城?(我爱万里长城)谁爱小河?(我爱小河)

  2.出示万里长城投影片。

  教师简单介绍万里长城(长城全长约6700公里,从建成到今天已经有20xx多年,)请游览过长城的小朋友谈谈自己的感受。

  谁能说说为什么爱万里长城,又为什么爱小河。(长城闻名世界,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么雄伟的建筑,中国人真了不起,小河两岸种了许多庄稼,河里养了鱼,有了小河,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3.有感情地朗读第1分句。

  4.轻声朗读下面的3个分句,同桌互相讨论,说一说为什么爱五星红旗、白鸽、红的花朵、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

  (1)出示五星红旗投影片,启发学生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和从电视上看到的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时,运动场上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情景。(五星红旗代表我们的祖国,爱五星红旗,就是热爱伟大的祖国。)

  “白鸽”又叫和平鸽,爱白鸽就是热爱伟大的'祖国。

  (2)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爱红领巾就要继承革命烈士的遗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3)爸爸妈妈关心、爱护我们,老师辛辛苦苦地教育我们,同学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我们不仅要爱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还要爱所有关心、爱护、教育、帮助我们的人。

  5.齐读最后两行。提问:“我”为什么最爱祖国?

  6.听课文录音,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五、指名背诵

  1.出示生词卡片:万里长城、小河、五星红旗、白鸽、红领巾、花朵、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祖国。(按顺序挂在黑板上)齐读、指名读。

  2.根据黑板上的词语,学生轻声试背课文。

  3.指名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分析以下生字的字形。

  爱:下面是“友”,不是“发”。

  领:用书写方法记忆“页”字旁,左面是“令”,不能丢一点。

  巾:要与“中”区别字形。

  要:上面与“西”不同。

  最:用熟字分析字形,上面是扁日,左下是“耳”,第一横要长一些,右下是“又”。

  2.指导写字。

  课后练习第2题,先读生字、描写生字,再对照范字临写。注意指导写好下面几个字。

  “爱”、“领”、“最”三个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些。“朵”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能写成横折弯钩。

  三、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先小声拼读音节,再写出词语。这6个词是:祖国、花朵、红领巾、老师、同学、万里长城。

  2.课后练习第4题。

  (1)轻声读例句,齐读、个别读。

  (2)提问:启发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谁最喜欢踢足球?(可填“我”,“我们”或“小明”等。)什么最怎么样?“那座楼房最高。”“这个西瓜最甜。”)谁最怎么样?(“京京学习最用功”“老师最关心我们。”)

  四、布置课外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诗歌、歌曲,准备开一个《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演唱会。

  2.搜集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的照片,准备出一期《伟大的祖国》壁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理念】

  《爷爷和小树》一课是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结构清晰,着重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的含义。根据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吸纳的学习过程,了解爷爷是怎样为小树御寒,小树又怎样为爷爷遮阳。让学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并感悟人与树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学生朗读表演《轻轻地》。

  让学生们回忆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再让学生朗读表演《轻轻地》。

  2、出示课题。

  大家那么爱护小草,又是怎么对待树木的呢?我们来学习第5课。(板书:爷爷和小树)请学生把课题读两遍。

  3、启发学生质疑。师问: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从以前学的儿歌导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⑴指名读生字,再开“火车”读。(电脑显示生字)

  ⑵去掉拼音读字:爷、棵、到、给、冷、穿、暖、开、伞、热。

  ⑶想办法怎么记住它们。

  3、检查朗读。

  ⑴认识自然段。

  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⑶男女生分段赛读。

  ⑷小组汇报朗读,评出“朗读小能手”。

  4、齐读课文。

  (给予充足的时间,运用自读、互读、赛读、议读、评选等手段,既做到“开篇须读”,又体现“自主、合作”的思想理念。)

  三、读懂课文,入境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让学生看看课文插图,再读读课文,交流“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一棵小树”。)

  ⑵指导朗读。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掉光叶子的小树”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

  ⑵课件出示“爷爷为小树穿衣服”图,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找出写爷爷保护小树的句子,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为什么称为“暖和的衣裳”?

  ⑶启发想象:如果小树会说话,会对爷爷说什么。

  ⑷指导朗读,读时要强调突出“暖和的”与“不冷了”两词。师范读,生模仿。

  (这一环节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从中也感受到老爷爷美好的心灵,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课件出示“枝叶繁茂的小树”图,让学生看图说话。(提示: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⑵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绿色的小伞”。思考:小树怎样帮助爷爷呢?

  ⑶四人小组自读第三自然段,再派代表说说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⑷指导学生看图理解“绿色的小伞”。

  ⑸指名分段朗读,分男、女生读。

  ⑹朗读全文,体会心情。

  (让学生以自读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强调自读自悟,感悟人与树互相关心的温馨之情。)

  四、回归整体,小结全文

  想一想为什么冬天小树不冷,夏天爷爷不热呢?

  1、学生通读课文。

  2、回答上述问题。

  3、不明白的地方小组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内容有所回顾,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不、开、四、五”四个字。

  2、重点指导“不、开、四、五”四个字书写。

  3、老师板书:指导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识笔画“乚”,写时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巩固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师巡视指导。

  5、口头组词。

  六、拓展活动

  课本剧:指导学生加上爷爷和小树的动作、对话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七、作业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树木又为人们做了哪些事。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已经”说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读好小鹰的话。

  2.展开讨论,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难点:

  1. 通过学文,了解老鹰说的话的真正含义,从中懂得道理。

  2. 体悟小鹰越飞越高付出的努力。

  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引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或投影。

  (1)出示图一: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什么地方?

  (2)出示图二:小鹰跟着老鹰又飞到什么地方?

  2.设计悬念,引出新课。

  小鹰为什么会越飞越高?它飞到很高的`天空后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

  3. 出示课题。

  (1)板书:8 小鹰学飞

  (2)认读生字:鹰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小鹰 跟着 摇摇头 不算 拼命 指了指

  急促 总算 鼓起劲 头顶 盘旋 吧

  ①借助拼音认读

  ②去掉拼音认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指导读好长句、难句。

  三、了解故事大意。

  出示填空:小鹰跟着老鹰学( ),飞到了( ),( )和( )。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观察分析字形。

  2.教师范写,讲解难点。

  3.学生描红练写。

  五、作业。

  《习字册》上相应部分的描红、仿影、临写。

语文教案 篇5

  从前有个魔法师,名叫默林。一天,他装扮成乞丐在乡村乞讨。他来到—个农夫家里,农夫和他的妻子热情地接待了这个衣衫褴褛(lánlǚ)的乞丐。

  默林发现,虽然夫妇俩有温暖的房子,食物也够吃,但似乎不太愉快。

  “怎么啦?”默林问,“为什么愁眉苦脸呢?”

  “唉,”农夫的妻子说,“我俩结婚(hūn)快二十年了,日子还算过得去,只是没有孩子。这是多大的不幸啊!我老是想啊想啊,想有个儿子,哪怕只有我丈夫的大拇指那么大也行啊!”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爱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

  有一次,汤姆的母亲调[tiáo]好面糊,准备做点心。汤姆趁她不注意,爬上盆沿儿,想看里面是什么。忽然,他脚下一滑,扑通—声掉进面糊里,顿时,嘴里塞满了面糊。他又踢又踹,拼命挣扎。

  “哎呀。”母亲说,“这面糊着[zháo]魔了,好像有个妖精在里面。”她赶紧把面糊从窗口倒了出去。恰好有个补锅匠经过。“嘿,这面糊可以做顿饭吃!”他一边想,一边包好面糊,放进工具袋。汤姆吐光了嘴里的面糊,哇哇地大声喊叫起来。

  “奇怪,”补锅匠自言自语道,“什么东西跑到我袋子里去了?难道是我捡了团面糊,妖精就来吓唬我?”他连忙打开工具袋,一股脑儿倒出里头的东西,然后转身跑了。汤姆带着满身的面糊跑回了家。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第二天,母亲带着汤姆到院子里去挤牛奶。她怕汤姆被风刮跑,挤牛奶时,就把他拴在一棵蓟(jì)草上。一头奶牛正在寻找食物,看见那棵蓟草,伸出舌头就把蓟草和汤姆卷到嘴里。汤姆吓坏了,放声大喊:“妈妈,妈妈,救命啊!”

  母亲听到了汤姆的喊声,连忙站起身来,一边大喊:“你在哪儿?”一边到处寻找那棵拴汤姆的蓟草。

  “在这儿!“汤姆喊,“在牛嘴里!”

  奶牛听到自己嘴里发出尖叫声,吓了—跳,把嘴一张,汤姆掉了出来。母亲飞快地打开围裙,及时接住了汤姆。真是好险哪!

  没多久,汤姆拿着父亲用大麦秆为他做的鞭子,骑在牛背上玩儿。一只乌鸦飞过来,把他当做食物叼走了。乌鸦翻山越岭,一直飞到大海上空。它想喘口气,谁知刚一张嘴,汤姆就从它嘴里掉了出来。

  汤姆在空中飘哇,飘哇,最后落到了海里。一条大鱼游过来,张开大嘴,把他吞进肚子里。没多久,那条鱼让渔民逮住了,第二天被送到了王宫。当厨娘剖(pōu)开鱼肚子,准备给国王做菜时,发现了鱼肚里活蹦乱跳的汤姆。她惊讶得张大了嘴,连菜刀砸到自己的脚背上都没反应。厨娘把汤姆带到国王面前。汤姆站在国王的餐桌上,向周围的人鞠躬问好,还跳起了舞。大家的肚子都笑疼了。从此,汤姆便成了国王的玩偶,非常受宠(chǒng)。

  有一天,国王问汤姆:“你父母是什么样儿的?也像你这么小吗?”

  “不,”汤姆说,“我的父母是穷苦的农民。他们长得不比别人大,也不比别人小。”

  国工说:“那好吧,你到我的宝库里去,拿点儿金银,给你穷苦的父母亲带去,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于是,汤姆带了一个鱼鳔(biào)做的袋子来到国王的宝库。他挑了一枚三便士的银币,这对他来说已经很重了。汤姆背上钱,走了两天两夜才到家。他的父母因为找不到他,眼睛都哭肿了。看见儿子回来,他俩高兴极了,连忙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给汤姆吃,还细心地照料他,因为他扛着银币走了这么远的路,简直要累死了。

  此后,汤姆住在王宫里。他每月都要回父母的小屋一趟,给他们讲王宫里的故事,逗他们开心。农夫和他的妻子很为自己的儿子骄傲。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kuǎn)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大拇指汤姆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注意“剖”读pōu,不读pāo;“褴”“褛”这两个字因为与衣服有关,所以都以“衤”为偏旁;“拇”和“姆”要区分开。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的道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大拇指汤姆(mǔ)

  从前有个魔法师,名叫默林。一天,他装扮成乞丐在乡村乞讨。[句导读:从“装扮”一词可看出,魔法师默林扮成乞丐在乡村乞讨是有目的的。]他来到一个农夫家里,农夫和他的妻子热情地接待了这个衣衫褴褛(lán lǚ)的乞丐。 [①“热情地接待”“衣衫褴褛”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农夫和他的妻子热情地接待了魔法师默林装扮成的乞丐。

  默林发现,虽然夫妇俩有温暖的房子,食物也够吃,但似乎不太愉快。

  段导读:用“虽然……但……”的句式写出夫妇俩并不快乐。

  “怎么啦?”默林问,“为什么愁眉苦脸呢?”[②默林主动询问夫妇俩不愉快的原因,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唉,”农夫的妻子说,“我俩结婚(hūn)快二十年了,日子还算过得去,只是没有孩子。这是多大的不幸啊!我老是想啊想啊,想有个儿子,哪怕只有我丈夫的大拇指那么大也行啊!” [③“哪怕只有我丈夫的大拇指那么大也行啊”一句写出了农夫的妻子怎样的心情?在情节的发展上有什么作用?]

  段导读:妻子告诉默林,他们是因为没孩子而感到不幸。

  默林很同情他们。[④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 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句导读:这句话说明了魔法师和农夫夫妇一样,也是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夫妇俩很喜爱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⑤写汤姆还是和农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介绍汤姆离奇的身世。

  有一次,汤姆的母亲调[tiáo]好面糊,准备做点心。汤姆趁她不注意,爬上盆沿儿,想看里面是什么。[⑥“趁她不注意”“爬上”“想看”写出了汤姆怎样的性格特点?]忽然,他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掉进面糊里,顿时,嘴里塞满了面糊。 [⑦“忽然”“顿时”“塞满”等词分别说明了什么?]他又踢又踹,拼命挣扎。[⑧本句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特点?意在说明什么?]

  段导读:汤姆不小心掉进了母亲和面的盆子里,处境危险。

  “哎呀,”母亲说,“这面糊着[zháo]魔了,好像有个妖精在里面。” [句导读:面糊里的汤姆“又踢又踹”,让妈妈以为面糊着了魔,把妈妈吓了一跳。作者的想象既合理又奇特。]她赶紧把面糊从窗口倒了出去。恰好有个补锅匠经过。“嘿,这面糊可以做顿饭吃!”他一边想,一边包好面糊,放进工具袋。汤姆吐光了嘴里的面糊,哇哇地大声喊叫起来。 [⑨这段描写与汤姆有什么关系?]

  段导读:母亲倒了面糊,恰好被路过的补锅匠拾起。

  “奇怪,”补锅匠自言自语道,“什么东西跑到我袋子里去了?难道是我捡了团面糊,妖精就来吓唬我?” [⑩这两个句子在语气上有什么特点?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他连忙打开工具袋,一股脑儿倒出里头的东西,然后转身跑了。[ “连忙”“一股脑儿”说明了什么?]汤姆带着满身的面糊跑回了家。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 这句话表现了汤姆的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段导读:补锅匠以为是妖精来吓唬他,倒出工具袋中的东西跑了。汤姆自己跑回了家。

  第二天,母亲带着汤姆到院子里去挤牛奶。她怕汤姆被风刮跑,挤牛奶时,就把他拴在一棵蓟(jì)草上。[句导读:由于汤姆只有拇指那么大小,母亲怕汤姆被风刮跑,所以把他拴在蓟草上。母亲想得真周到,也为下文汤姆被牛卷进牛嘴里作铺垫。]一头奶牛正在寻找食物,看见那棵蓟草,伸出舌头就把蓟草和汤姆卷到嘴里。汤姆吓坏了,放声大喊:“妈妈,妈妈,救命啊!”

  段导读:一头奶牛把拴着汤姆的蓟草卷到嘴里,汤姆急喊妈妈来救命。

  母亲听到了汤姆的喊声,连忙站起身来,一边大喊:“你在哪儿?”一边到处寻找那棵拴汤姆的蓟草。 [ 这句话中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在这儿!”汤姆喊,“在牛嘴里!”

  奶牛听到自己嘴里发出尖叫声,吓了一跳,把嘴一张,汤姆掉了出来。母亲飞快地打开围裙,及时接住了汤姆。真是好险哪!

  段导读:第10~12自然段,写母亲及时赶到,救了汤姆。

  没多久,汤姆拿着父亲用大麦秆为他做的鞭子,骑在牛背上玩儿。一只乌鸦飞过来,把他当做食物叼走了。[句导读:可怜的汤姆被乌鸦叼走了,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历险。]乌鸦翻山越岭,一直飞到大海上空。它想喘口气,谁知刚一张嘴,汤姆就从它嘴里掉了出来。

  段导读:汤姆被一只乌鸦当做食物叼走了,乌鸦一张嘴,他掉了下来。

  汤姆在空中飘哇,飘哇,最后落到了海里。一条大鱼游过来,张开大嘴,把他吞进肚子里。[句导读:幸运的汤姆刚摆脱鸦口又进了鱼肚,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没多久,那条鱼让渔民逮住了,第二天被送到了王宫。当厨娘剖(pōu)开鱼肚子,准备给国王做菜时,发现了鱼肚里活蹦乱跳的汤姆。她惊讶得张大了嘴,连菜刀砸到自己的脚背上都没反应。[ 用“连……都……”的句式说明了什么?] 厨娘把汤姆带到国王面前。汤姆站在国王的餐桌上,向周围的人鞠躬问好,还跳起了舞。大家的肚子都笑疼了。从此,汤姆便成了国王的玩偶,非常受宠(chǒnɡ)。[句导读:汤姆历经艰难,来到了王宫,成了国王的玩偶,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段导读:写汤姆成了国王的玩偶,非常受宠。

  第二部分(第6~14自然段):介绍汤姆历险的经历。

  有一天,国王问汤姆:“你父母是什么样儿的?也像你这么小吗?”

  “不,”汤姆说,“我的父母是穷苦的农民。他们长得不比别人大,也不比别人小。” [ 汤姆用“不比……也不比……”的句式意在说明什么?]

  国王说:“那好吧,你到我的宝库里去,拿点儿金银,给你穷苦的父母亲带去,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句导读:从国王的举动中能看出他也有善良的一面。]

  段导读:通过汤姆的'话,国王了解到了汤姆的父母是穷苦的农民,于是国王决定让汤姆拿些金银去看望父母。

  于是,汤姆带了一个鱼鳔(biào)做的袋子来到国王的宝库。 他挑了一枚三便士的银币,这对他来说已经很重了。汤姆背上钱,走了两天两夜才到家。[句导读:“走了两天两夜才到家”,可见汤姆一路的艰辛。]他的父母因为找不到他,眼睛都哭肿了。看见儿子回来,他俩高兴极了,连忙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给汤姆吃,还细心地照料他,因为他扛着银币走了这么远的路,简直要累死了。 [ “哭肿了”“高兴极了”“连忙”“细心地照料”这一系列词语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汤姆到家后,父母十分高兴。

  此后,汤姆住在王宫里。他每月都要回父母的小屋一趟,给他们讲王宫里的故事,逗他们开心。[ 汤姆的行为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农夫和他的妻子很为自己的儿子骄傲。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kuǎn)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段导读:写汤姆每月都回去看望父母,父母也很为儿子骄傲,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

  第三部分(第15~19自然段):写汤姆每月都回家与父母相聚,成了父母的骄傲。

  重点句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农夫和他的妻子帮助了一个不认识的乞丐,在不经意间给自己带来了幸福。告诉我们善良是一种美德,可以给人带来幸福。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新词。

  2.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字、新词卡片。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童话故事,知道了童话故事不仅有趣,还能给我们讲道理,给我们以启迪。童话还有许多作用呢,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感受《大拇指汤姆》给我们带来的神奇。

  二 理解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出示:姆 褴 褛 婚 剖 宠 款

  自学时,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快指出来,告诉大家。

  重点:剖(pōu)

  读准字音。剖开 解剖

  (2)记、写生字、新词。

  出示:拇 汤 姆 趁 妖 倒 厨 剖 鞠 躬 宠 肿 趟 逗 款 善

  如果让你给同学听写这些字,你认为哪些字令你关注?你打算怎样识记?

  褴褛:形容衣服破旧。因为与衣服有关,所以两个字都是“衣”字旁。

  鞠躬:“鞠”左边是“革”字旁,比较容易写错。你知道“鞠”字为什么是“革”字旁吗?“鞠”的本意是古代游戏用的一种皮球,所以是“革”字旁。因为“鞠”有圆包之意,引申为弯曲。记住了字的本义,我想同学们就不会写错了。

  款:左上部是个“士”字。

  (3)理解词语意思。

  出示:大拇指 妖精 剖开 鞠躬 受宠 款待 善良

  这些词语中,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除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语也很重要?(喜出望外)

  它出现在课文的哪句话中?(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你能结合语句,说说“喜出望外”的意思吗?(“喜出望外”的意思是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本课是说母亲找不到汤姆了,认为他一定是遇到了危险,十分着急。在这样的情形下,母亲看到他平安地回来,十分出乎意料,心里特别高兴。)

  你能用“喜出望外”说一句话吗?

  (今天我真是喜出望外,因为我看到了仰慕已久的偶像——杨利伟叔叔。)

  三 整体把握,理出线索

  1.学了几篇童话,回忆前三课,我们在学习课文时,都先做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先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找出线索。)

  2.题目是《大拇指汤姆》,自学了课文,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文章主人公。)围绕大拇指汤姆,介绍了哪些内容?(离奇的身世、可怕的历险、成为父母的骄傲。)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三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介绍汤姆离奇的身世。

  第二部分(第6~14自然段):介绍汤姆历险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15~19自然段):写汤姆每月都回家与父母相聚,成了父母的骄傲。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句投影。

  一 导入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拇指汤姆》这篇课文。

  二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昨天,我们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谁来说说这篇童话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总结方法:把三段内容连起来,就可以说清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

  2.在评价中读懂课文内容:你喜欢这篇童话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从故事情节奇特、故事含义深刻等几方面说。)

  (1)感受这篇童话想象的大胆、奇特。

  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引导:

  ①从大拇指汤姆离奇的身世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出示句子: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爱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

  (引导学生从“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几年过去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等入手分析,联系人类生育常识,谈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大拇指汤姆的身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你能读出这种奇特吗?指名读。

  ②从可怕的历险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历险原因 历险过程 怎样获救

  自己读课文,按表格提示把汤姆几次历险的过程复述下来。

  指名复述课文,同学评价是否说清楚了。简要说说你认为怎么奇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作者的想象丰富、大胆。

  汤姆因为太小,遇到了很多危险。他的经历也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险”,但每次都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你能读出这“险”吗?指名读。

  (2)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

  ①课文中有没有直接点明作者写这篇童话要说明的内容?

  出示句子:

  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读了这两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善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善良是一种美德,并不是为了索取;做人要善良。)

  朗读。

  ②角色换位,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果你们就是这对贫苦的夫妇,当得知是因为自己的善良之举而获得了今天的幸福时,你们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对魔法师默林说——

  对国王说——

  对汤姆说——

  三 总结全文,体悟情感

  总结:正像同学们体会的那样,作者通过这样的童话,表达了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善良能给人带来幸福。

  1.本文突出了一个“险”字。汤姆因为太小,遇到了很多危险,但每次都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这种一波三折的叙事手法,可避免叙事的平铺直叙,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曲折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写作方法。

  2.在拓展阶段,可让学生再通读全文,教师提问启发:“汤姆身上还可能发生什么惊险的事?与同学交流交流。”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和迁移,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学会读书。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学会读书。

  教学难点

  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所学的《孙权劝学》导入

  二、介绍作者

  1、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学生认真听记,初步了解冰心。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

  五、研读课文

  1、“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

  学生讨论“好”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具体分析。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系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11段“从读书中……得不到的”

  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分析“读书好”具体表现在在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3、“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

  在欣喜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情况后,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情节要精彩,人物要生动,感情真实质朴。

  4、你是怎样读书的?

  5、冰心的读书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有选择,然后广泛涉猎,要有恒心。

  六、拓展延伸

  1、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

  七、布置作业

  以《我与书》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忆读书(冰心)

  一、多读书:自认字后……晚年(从时间上写)

  涉足古今中外,读书万卷(从书的种类、数量上写)

  二、读书好:写作情感知识思想品德

  三、读好书:挑选、比较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涉江采芙蓉》

  一、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四、(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你能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么?“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的?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的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愁怅的形象和心情。表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情感,,想爱却不能相守,让人有“忧伤以终老”的担忧,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产生美。

  总结:对于古文的思想感情可用三种方法:

  1、通过诵读,直接品味本文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意境---思想情感

  3、寻找文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五、本文的表达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手法。

  六、小结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精选)10-24

语文教案12-20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