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部首的方法。
2、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部首的方法。
【教学难点】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课件出示部首,填写几画。
2、课件出示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二、谈话激趣
1、课件出示“庞”,学生认读。
2、如果遇到一个生字,你不认识,也没有拼音,那怎么办呢?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想不想学这种新本领?
三、学习部首查字法
1、让已学会部首查字法的同学介绍的`方法。
2、以“庞”字为例,介绍的步骤:
⑴ 确定要查的部首。
⑵ 在“部首目录”里找到这个字的部首和页码。
⑶ 根据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这个部首和要查的字。
⑷ 再按页码在正文中找,就可以查到这个字了
3、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专项训练:
⑴ 从字典的“部首目录”里查出所给的部首在“检字表”的第几页。
⑵ 数一数下面的字除去部首有几画。
⑶ 进行比赛。
四、展示台
1、讨论决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2、分组进行准备。
3、正式进行展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抄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对话。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导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自学课文,合作质疑。
1、把课题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读懂。
4、全班汇报交流,学生互相,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1)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在学生说不清楚时适当引导学生回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议一议,把问题弄清楚。
(2)重点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问题:
什么叫年轮?树木是怎样依靠年轮来记录、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把课文表演出来。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对话读一读,再抄下来,学生抄写后,可互相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导语。
2、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可小组,也可同桌完成。)
(一)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三、细读领悟,完成以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一)瑞典政府和人民为了救助燕子,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从他们为燕子做的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汇报交流结果。
(三)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与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指导学生板书)
人-----------燕子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一)1、导语: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缘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于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燕子的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呢?(小组合作)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二)引导想象,对课文内容做补充,丰富课文的内容。
1、(看课文插图)小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些什么?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3、获救的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它们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五、课外拓展。
1、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人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还很多,老师这儿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你们想看一看吗?(课件:《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听了这些感人的故事,想说些什么吗?
2、教师小结。
3、老师的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人的美好心灵。
3、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老人美好的心灵。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带。
学生:动手制作苹果图形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接揭题
1、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题
3、出示“苹”、“果”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4、指名读课题。
5、齐读课题。
6、教师设置悬念:小朋友们,老人和苹果树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老人与苹果树》。
二、自学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教学学生无法自己拼读的生字。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2、再次播放,学生跟着轻声读一读。
3、学生试着读一读课文。
4、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其他评议。
6、大家一起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老人和苹果树间的什么故事?(尽可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教师出示老人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学生看图说一说)
3、教师:你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平时都做些什么呢?
4、教师:是呀,爷爷奶奶去世了,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也该好好休息了,可是这篇课文中的老人年纪也不小了,可是他却在干什么呢?(出示老人种树的图片)
5、指名反馈。
6、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质疑)
7、教师导:是呀,这个老爷爷都这么老了,他种树干什么呢?人家是怎么问他的?
8、指名反馈,老师出示文中的句子。
“你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会结出苹果呢,恐怕你吃不着它们的苹果啦!”
9、理解上面的话。
(1)出示“着”,指导正确读,区别多音字“着”。
(2)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3)指名说一说“好久好久”以及“恐怕”的意思。
(4)人家觉得老爷爷不该去种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结合句子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10、读文,了解老人种树的原因。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老爷爷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反馈。
(3)集体读一读。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爷爷为什么要种苹果树?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
3、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引导想象,总结全文
1、教师导言,引导想象: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苹果树长大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小朋友们,如果你吃到了这又红又大的苹果,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2、教师:是呀,我们假设爷爷现在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想跟爷爷说什么呢?
3、教师:想一想这位种苹果树的老人听到大家刚才说的话心情怎样?(高兴)
4、教师小结:是呀,看到大家吃上自己种的苹果,看到大家吃得那么开心,老人也开心极了,他也感到高兴。
5、引导体会:小朋友们,学了这篇课文,看到老人为大家做的这件事,你们有什么收获或是感想呢?
6、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小结,教育学生。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卡片,学生认读,并进行组词练习。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及写字双姿。
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辅导。
5、集体反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燕子、青蛙和蜜蜂等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当冬天天气越来越冷的时候,人们是怎么防寒的?
2、大家一定想知道,燕子青蛙蜜蜂等这些小动物是怎么过科的吧?我们学习了《小动物过冬》以后就明白了
3、板书课题
4、师讲:物,第四声,小动物指燕子蜜蜂青蛙蚯蚓蝙蝠等比较小的动物,不是鲸虎狮牛之类的大动物
二、初读指导
1、提出自学要求,生自读课文
(1)根据拼音试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画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产,部分词语的意思
(3)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天气渐渐凉了,小动物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小燕子青蛙蜜蜂各自谈过冬的方式
它们相约第二年春天相见
2、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2)哪几个自然写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3)教师小结: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第八自然段是第三部分,中间五个自然段是第二大部分
3、学习第一部分的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刮 商量 跳舞 聚指名拼读
(2)理解生字词
刮,三拼音,领读,商量,量读轻声。领读,意思是交换意见。
聚是集合在一起
(3)指名拼读生字词
(4)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4、学习第二部分的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暖和 接着 哥哥 钻 趁 妹妹 藏 巢 够
(2)指名按拼音拼读生字词
(3)提问: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
(4)理解生字词
暖和,不冷也不太热
(5)指名朗读第二部分,结合正音
5、学习第三部分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约定 第二年 相见 领读
(2)提问: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
约定,经过商量而确定
(3)指名朗读第三部分
三、课堂作业
1、习题3,读读抄抄再听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听写词语:商量 暖和 哥哥 第一 动物
2、《小动物过冬》介绍了哪几种小动物的过冬的方式?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第一部分,观察课文插图,思考: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画的是哪一个自然段的事?什么事?
(2)指名口述插图意思
(3)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教师:青蛙小燕子蜜蜂平时是好朋友,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冬天快要到了,它们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过渡: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让我们来——
2、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想一想:写小燕子青蛙和蜜蜂过冬方式,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三自然段
小燕子怎么过冬?
为什么?……也……、……还有……表示说的是几个方面?练习有这两个句式说话
(3)默读第四五自然段,画出小青蛙过冬方式的`语句,想一想:怎么把你不是也吃虫子吗?换个说法,意思也一样?
指名两人分角色朗读小青蛙的话
(4)蜜蜂怎么过冬呢?
(5)填空
冬天来了,小燕子飞到_______,因为那儿______。青蛙______。小蜜蜂吃藏在______里的_____。
板书:
燕子 飞往南方(迁徏)
青蛙钻到土里(冬眠)
蜜蜂蜂巢藏蜜(备粮)
(6)指名口述几种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3、学习第三部分
(1)它们作出了什么决定?
(2)默读全文,想一想:在介绍三种小动物怎 样过冬的时候,上下文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三、作业
想一想:除了这篇课文介绍的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你还知道哪些?
第三课时
一、总结谈话
1、学习了《小动物过冬》,我们懂得了小燕子青蛙蜜蜂是怎样过冬的?
2、你还知道动物过冬的哪些方式?请你给大家说一说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商,下面是口
第,第十笔写在竖中线上
暖,爫下面是横
2、其他要描红的字
物,共八笔,牜第四笔是提
钻,钅是竖提
量,先写竖
3、练习描红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默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2、开展讨论,掌握感情基调
3、小组练习朗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四、课堂作业
1、用下面的偏旁组字
竹( )( )( )艹( )( )( )
牜( )( )( )扌( )( )( )
目( )( )( )日( )( )( )
2、继续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 小动物 过冬
燕子 飞往南方(迁徏)
青蛙钻到土里(冬眠)
蜜蜂蜂巢藏蜜(备粮)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重点:
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
(二)难点:
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
2、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
(三)教学突破 :
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可通过演讲,引导学生自己明白体会。
三、教学准备。
教师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建情景。
教师活动:
1、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们至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
2、鼓励学生举手讲述,注意对学生的心结进行开导。
3、师:本文题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 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那么,让这为九十多岁的老人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低头沉思,回忆往事。
2、举手讲述让自己至今懊恼不已的往事,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3、听教师讲述,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对本文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教师活动: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l、2自然段。
2、师: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抽学生回答。 板书: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师: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抽学生回答。 板书: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4、师:作者在第1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抽学生回答,总结。
5、让学生用上面两个成语造句,并加以点评。 生:因为它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学生活动: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思考回答。
生: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思考回答。
4、思考回答。 生:这两个成语说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多,但却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让他感触最深的事,因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无法解开的心结。
5、用“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造句。
(三)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约___分钟)
教师活动:
1、请学生默读课文。
2、师: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对文章 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3、师:很正确,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抽学生回答。 板书:白的黄的红的
4、师: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为线索呢?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请大家找出来。
5、抽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6、师: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 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但 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 组织学生讨论。
7、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学生活动:
1、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2、踊跃回答。 生:全文是围绕吃的东西展开的。
3、思考问题。 生:白的麦子面,黄的小米面和棒子面,红的高粱饼。
4、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5、朗读:“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
6、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小组长,作好 讨论记录。 生:母亲之所以只吃红的是因为她把白的和黄的让给了我,这让我感动至深。 生:母亲艰辛一生,作者儿时无法体会,成人时又无法报答,内心悲凉。
7、汇报讨论结果,在教师点拨下明确。
(四)本课小结。
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l、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五)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线索:白的黄的红的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第二课时:
一、阅读理解3、4自然段
教师活动:
1、让学生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抽多名学生回答,并总结。
3、师: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4、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
5、师: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
6、师: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
1、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2、生:这两段主要讲述了作者贫困的 家境,将母亲的大致轮廓也勾勒了出来,为后文的展开铺垫了感情基 调。
3、生:立椎之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举目无亲、背井离乡、千辛万苦……
4、用上述词语造句。
5、生: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6、讨论这一句话中所饱含的深情
(二)分析阅读5-8自然段。
教师活动:
1、让学生细读5~8段,掌握其内容。
2、师: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抽学生回答。
3、师: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
4、让学生齐读第7段,注意读出感情。
5、组织学生讨论:文中母亲在中秋节给我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处对母亲行为的描写,语言极其 朴实,却让人感触甚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学生活动:
1、细读第5-8段。
2、思考回答。 生:“‘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
3、生:可以从家境较好的大奶奶那里得到一小块馍馍;中秋节母亲会想办法给我弄一点月饼;为二大爷割牛草也可得到一点黄的。 ’
4、齐读第7段,体会文中流露的母子情深。
5、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在教师指导下领会文中自然流露的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情。
(三)重点研读9一ll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教师活动:
1、饱含深情地朗读“我在她身边呆到六岁……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2、抽一个学生朗读第10自然段。
3、师:这两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 次读来都让人有一种辛酸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年少时对母亲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报答时却已不能,这里包含了作者多少的无奈啊!指导学生领悟这两段作者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情。
学生活动:
1、听教师朗读,感受其感情基调。
2、充满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
3、领悟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情,联想自己的情况,体会父母对自 己的爱。
4、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为题组织一次小型演讲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5、踊跃发言,说说自己平日是如何与父母、长辈相处的,从哪些小事中可 以反映父母对自己的爱。检讨自己 的不足,并思考应该如何去回应、去 报答父母、长辈的关爱。
(四)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
1、疑难字词练习(见随堂练习设计)。
2、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学生活动:
1、掌握相关知识。
2、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课后习题。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按段落顺序对课文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使学生对文中质朴语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有了深入体会,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动人应在于情而非文。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认识到父母及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思索探寻与他们相处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空悲切。
(六)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季
羡林母亲: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毕生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一辈子都没有笑过,日日夜夜盼着自己的儿子回来,直到去世。
线索
白的:大奶奶给;中秋节母亲想办法弄
黄的:为二大爷喂牛讨得
红的: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一般的纪念性的文章都会围绕被怀念的对象展开,但本文语言平实,对母亲的描写着墨极少,只有一处行为描写和一处语言描写,却同样能触人心弦,让人潸然泪下,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可让学生课外模仿作文。
六、练习设计。
(一)随堂练习设计。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他非常懒,总爱去邻居家憎饭吃。
(2)年少的他懵懵懂懂,做了很多错事,其中有二件让他至今后悔不已。
(3)那个工作对他来说垂手可得。
(4)他拿出一个馒头,扳了一块给我。
(二)个性练习设计。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请随意想像一个片断(如村边眺望、临终思念等)对母亲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七、教学探讨与反思。
1、文中有许多成语,让学生把握运用,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可以从理清文章线索人手。
3、本文写得极其朴实,没有对母亲作过多的描写,只一块月饼和一句话语,就将母爱展露无遗,看不出任何修饰的痕迹。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白,自然真实的情感流露才会出最好的文章。此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重点,可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
语文教案 篇7
[预习提示]
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橄、榄、绺、濡、挣、挪、履、董、酬)。
2. 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乞、丐、臂、袖、慷、慨、怔、屑、革、迁、)。
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慷慨、鄙夷、施舍) 。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大意及自己的初步感悟。
5.想想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什么?实际上他得到了什么?文章中写“妇人的孩子”和“双手健全的乞丐”有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3、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老妇人为什么说“搬不搬对乞丐来说不一样”。
2.了解文章中的孩子与双手健全的乞丐这两个人物在表达中心时所起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2、谁为了他的尊严?(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
(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4、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课件1)
(抓住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重点指导,帮助学生记住。)
5、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文章分为了几部分来写的?小组讨论。
2﹑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独臂乞丐来老妇人家乞讨,老妇人让他搬砖才肯给他钱,他很生气,后来在老妇人的带动下,他搬完了砖,并留下了自己擦脏的白毛巾作纪念。
第二部分(第9----12自然段)写双臂乞丐宁可不要施舍也不肯搬砖,以及老妇人与孩子的对话,点明妇人坚持让乞丐搬砖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13----21自然段)写独臂乞丐成功后,谢赠老妇人,老妇人不接受这种赠送。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认真学习了生字词语,初步感受了这个给人以启示的故事,独臂乞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课堂检测]
1﹑抄写字词。
2﹑给下列字注音。
橄、榄、绺、濡、挣、挪、履、董、酬
3﹑加偏旁成新字再组词。
辟( ) 正( )
( ) ( )
由( ) 肖( )
( ) ( )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写下来。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2、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板书:为了他的尊严) 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他” 是指乞丐。
你见过生活中的乞丐是什么样子的? (自由说)
过渡: 看得出来,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生活!生活中的乞丐形形色色,课文又是怎样描写乞丐的?
二、默读课文,整体回顾
1. 默读课文,勾出文中描写乞丐样子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感受。(课件2)
2. 指名汇报读 (前: 可怜; 后 :气度不凡)
3. 再读感受,乞丐前后形象的巨大变化(读出对比,读出理解)
过渡:是什么事让这个可怜的乞丐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指名汇报)相机板书: 妇人 劳动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 体会独臂乞丐劳动的辛苦
师:搬砖对于我们健全的人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对于只有一只手臂的人来说也会这样容易吗?
① 找出文中描写乞丐搬砖的句段,读一读 ,与同桌交流交流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句感受到的?(生找重点词句,朗读并感受)
② 指名汇报(读乞丐劳动的情景,课件3出示内容 )
③ 朗读体会独臂乞丐搬砖的艰辛
(个别读——同学赛读——再读感受——亲身体验(搬砖)——齐读体会)
过渡:如此辛苦的劳动,值得吗?
2. 体悟独臂乞丐的所得
① 师:这位乞丐,他最初希望从女主人这里得到什么?(施舍)通过搬砖的劳动,实际上他得到了什么? (指名理解)
据答板书:找回 尊严
② 说说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小结:独臂乞丐通过艰苦的劳动不仅得到了应得的报酬,更重要的是他还找回了自己做人的尊严。
过渡:然而,对于搬砖这样的平常小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做法和看法。
3. 自读9-12自然段,比较学习
① 自由读9-12自然段,找一找,对搬砖这件事,还有哪些人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和看法。
② 指名汇报(课件4)
双手健全乞丐的做法:(设想他的将来)
其他乞丐的做法:
孩子的不解:
母亲的看法:
③相机指导妇人的话及孩子的不解
(课件5出示)“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齐读——同桌读——再齐读)
师: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自己思考后跟左右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搬,可以获得报酬,找回尊严;不搬,只能等待施舍,失去尊严)
小结:独臂乞丐通过艰苦的劳动找回了尊严,双手健全的乞丐却只想不劳而获,也许永远只能做乞丐。不同的做法,就这样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课件6出示:)
不劳而获得到的是施舍,靠劳动挣来的是报酬,只有劳动才能找回尊严。(齐读)
过渡:明白了这个道理的独臂乞丐后来成功了,他回来报答他的恩人,但妇人却拒绝了。
4.分角色朗读13-21自然段,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
① 同桌自由分角色朗读课文13-21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 指名汇报。
小结:这位可敬的老妇人,不仅尊重乞丐,帮助乞丐找回自己的尊严,而且同样要求自己用双手创造未来,不愿接受别人的馈赠。
5.品读回味:
(1)文章中写“妇人的孩子”和“双手健全的乞丐”有什么作用?
(小结:“妇人的孩子”代表了慷慨施舍乞丐的人,他们不懂得与其向乞丐施舍,不如唤起他们的尊严; “双手健全的乞丐”代表那些能干活而不肯干活的人.宁可低三下四乞讨的丧失自尊的人。)
(2) 这篇文章中有好几个人物,让你最感动的是谁?为什么?
6.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师:对于课题中提到的“他”,你还是认为仅仅指乞丐吗?(我认为他不仅指的是乞丐,也指了妇人,更是指我们不愿失去尊严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们可以说用劳动创造自己的未来,不仅是为了他的尊严,也是为了妇人自己的尊严,更是为了我们每个人的尊严。
[课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课记叙的是 的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2)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 ,实际上他得到了 。
2、文章中写“妇人的孩子”和“双手健全的乞丐”有什么作用?
“妇人的孩子”代表了 ; “双手健全的乞丐”代表 。
3、制作书签。
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尊严的格言或者你学完课文后想说的话写在这张小小的书签上,自己留存或赠送给你的朋友,相互勉励,经常提醒我们不忘维护尊严。
[板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
搬砖挣钱
妇 人 乞丐
找回尊严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家庭的小账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出示小账本,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分析小账本,说出自己的感受。
2、谈话。
钱在我们的生活中太重要了。我们穿的衣服,吃的水果,用的文具等,绝大多数是用钱买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论有关钱的话题。(板书:钱)
二、认识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
1、谁来说一说你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师板书:打工、卖粮食等。
2、教师补充一些经济来源方式,如,炒股赢利,存钱获取银行利息,业余写作赚取稿费等。
3、教师小结。看来,我们获得经济来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到底它们都是靠劳动得来的。(板书:劳动)
三、认识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
1、谁能具体说一说你的爸爸或妈妈是如何工作的?看到他们每天这样工作,你想到了什么?(板书:辛苦)
2、观看人们劳动的场面,并适当的描述。
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他们是如何工作的,看了他们辛勤的工作,你想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是呀,他们的工作太辛苦了,他们的身体太疲劳了。这其中或许就有你的爸爸或妈妈。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让我们住上了舒适的房屋,让我们有了一个干净、美丽的环境。我们的父母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我们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回到家里你应该怎么做?
4. 进一步体会挣钱的不易。看《铁匠的儿子和铜钱的故事》,思考:为什么同样是铜钱,铁匠的儿子对待它的态度会不一样?
5、再次体会挣钱的不易。
挣钱的确是太难了。为了让自己的家人生活的好一些,他们也许长期忍受着身体疲劳的折磨。下面咱们跟着视频共同朗诵一下《悯农》这首诗,再次体会一下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
5.小练笔。
我们也试着写一首小诗或短文来描述父母挣钱的辛苦。
四、引导合理消费。
1、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再看看你们手中的零花钱,你发现它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吗?
2、小组活动。分析一星期的消费情况。
课前,让大家记录了自己这一星期的消费情况,小组内计算一下,你们组平均每天花多少钱,分析一下,这些钱都用在什么地方?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补充。
(1)一元钱的妙用。(以卡通的形式介绍)
(2)计算。咱班有54人,一人一天花三元钱,全班同学一天花多少钱?全校同学一天花多少钱?一周要花多少钱呢?
(3)深化学生的认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
4、现在假如一周给你十元钱,你将准备如何消费?小组内设计,比一比哪一组的消费最合理?
5、分析消费计划。(板书:合理消费)
五、课后延伸。
回家帮你的爸爸妈妈建立一个家庭小账本,记录下你家的收支情况,分析哪些钱应该花,哪些可以省下,努力做到合理消费。
本课通过了解家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知道家庭的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体会到父母挣钱不容易。
教学反思:在教学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各行各业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再让学生分小组探究父母的职业,说说该工作是多么辛苦,说说自己参与其中的感受。再用书中的故事,让学生互相交流,弄明白为什么铁匠的儿子不让他爸爸扔钱了。从而体会到自己付出劳动才做出的东西毁坏时,心里会很难受,达到教学目的。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影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形象的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较好,学生都能通过本科的学习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并决定以后要勤俭节约,合理消费。
亮点:利用图片、影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化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六、板书设计。
家庭小账本
辛勤劳动——钱——合理消费
语文教案 篇9
一、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东方之珠指的是哪儿吗?
生:(齐答)香港。
师:对,是香港。
(简介香港)香港地处我国南方珠江海口的东侧,1842年被英国侵占。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到我们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介绍香港这个城市。(板书课题:东方之珠)
师:(解释题意)珠指的是珍珠的意思,你们见过珍珠是什么样的吗?
生:见过。它是乳白色的。
生:它是圆润的,光滑的,非常美丽。
生:它也很值钱,比较贵重。
师: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的珍
珠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录象,看完后你们就知道为什么了。
(看录像感知香港的美丽。)
师:录象看完了,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说香港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和感受呢?
出示句式:香港
生:香港真美丽啊!
生:香港真漂亮!
生:香港真是繁华啊!
生:香港我爱您!
师:录像中的香港可真是美丽啊,同学们说得也非常好。想不想再看一遍录像啊?
生:(齐答)想。
师:这次我们在看的时候啊,老师希望大家看完后能说说录像中向我们介绍了香港哪些地方好吗?
生:(齐答)好。
(师生共同再次观看录像)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录像看完了,请同学们说说介绍了香港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
生:介绍了香港的沙滩、海洋剧场、街市商店。
(师板书:沙滩 海洋剧场 街市)
师:说得真不错,看得真是仔细。刚刚同学们在录像中看到的景色,在课文中都有介绍。老师想请同学们从这三个地方中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色来认真地读一读,准备带我们去那里游玩一番,好不好?看哪个小导游介绍得最好,最称职!
(学生自读课文)
三、 精读感悟、深化理解
师:小导游们都准备好了吧?下面我们开始吧。先请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香港的地理位置。
生:香港在祖国的南边,靠着大海。
生:香港是个港口城市,是祖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生:老师,什么是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师:问得真好,哪个小导游能帮他解释一下呢?
生:香港在祖国的'南边,每天都有船和飞机通向世界各地,就像一个大门,所以叫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师:说得真棒!让我们齐读第一小节。
(齐读第一小节)
师:我们已经来到了美丽的香港,哪个小导游想率先给我们介绍一处美景呢?
生:老师我想带大家去海滩玩。
生:老师我想带大家去海洋公园。
生:我也想把海洋公园介绍给大家。
师:看来小导游们还真是积极地做了准备,那么我先去海洋公园吧,想介绍海洋公园的小朋友站起来,人还真多,谁来介绍呢?说说你们为什么喜欢海洋公园?
生: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师:什么叫举世闻名?
生:就是很多人都知道,全世界有名。
生:很著名,很出名的意思。
师:说得都对,那么那儿什么最著名呢?
(板书:著名的海洋公园)
生:那儿最吸引人的是海狮和海豚的精彩表演。
师:什么叫精彩?谁来联系课文说说。
生:表演得很丰富,很好看。
生:海狮和海豚的表演非常得出色。
师:我想请一位小导游结合录像介绍一下海狮和海豚的表演如何精彩?(放这段录像)
生:它们有的顶着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生:海狮和海豚的表演可精彩了,它们有的顶着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还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们不适被逗得开怀大笑。
师:介绍得非常棒,那么你们根据他们的介绍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海狮和海豚的表演非常精彩,很好看。
生:我从课文中出现了四个有的知道了了海狮和海豚的表演非常丰富,确实很精彩。
师:这个同学非常会读课文,从四个有的知道了它们表演的精彩,那么你们能用有的造句吗?
生:自习课上同学们有的看书,有的写作业,还有的画画,大家都很认真。
生:体育课上同学们有的跳皮筋,有的踢毽子,有的追跑打闹,还有的打羽毛球,大家玩得都很开心。
师:说得不错。小导游们把海狮和海豚的精彩表演介绍给了大家,大家也观看了录像,那么想一想如果你是游客你看了如此精彩的节目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我感到很高兴。
生:我感到很快乐,我会开怀大笑的。
师:高兴、快乐的心情让我们看了表演开怀大笑,谁能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呢?
(指导朗读)
师:我们兴致勃勃地玩过了海洋公园,下面去哪玩呢?
生:我想把沙滩介绍给大家。
生:我也是。
师:那好吧,我们去沙滩玩。哪位同学说说为什么想去沙滩啊?
生:因为浅水湾的沙滩特别迷人。
生:因为那儿有大海,有沙,我们城市里没有。
师:谁来说说浅水湾沙滩如何迷人,怎样吸引了你?
(板书:迷人的沙滩)
生:我读了课文知道了那儿的沙滩浪平沙细,阳光和煦,所以我特别想去玩。
师: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和煦吗?
生:阳光和煦就是说阳光很暖和,照在身上很舒服。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还有什么吸引着你们呢?
生:我从课文中知道了那儿的沙滩是金色的,而且海风吹得很轻柔,所以我想去看看。
生:我从没有听过浪涛声,课文中说浅水湾的浪涛很好听我想去听一听。
师:原来浅水湾的沙滩有这么多优美的风景吸引着同学们,那我们再来看看录像感受一下她的迷人。
(观看这段录像)
师:看了录像,你们能想象出漫步在金色的沙滩,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动听的浪涛声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我想应该很轻松。
生:我感到特别的快乐,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生:我觉得所有的人都很高兴。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识读呜、腰等10个生字,并书写流、往等9个生字。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有数不尽的美丽风景。昨天,姚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祖国各地风景的图片或文章,也可以是你去外地旅行拍摄的照片。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
师:姚老师真羡慕你们,你们去过的地方,有很多姚老师还没去过呢!有一个小朋友,他和妈妈一起坐着火车外出旅行,在车上,就看到许多美丽的景色,还把看到的美景写成了一首很美的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流动的画〉(板书:流动的画)。请大家齐读一下课题。谁来说说流动的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流动的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同桌互读。
师:姚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预习课文,你们有没有认真预习呢?课文会读了吗?请你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要认真听,如果你的同桌哪个字没读好,你要帮他纠正一下。
2、指名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当小评委,注意:小评委可要认真听,才知道他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有几个小节。(请两个同学分别读一、二小节。学生评,读好的奖励小红旗。)
3、小组读。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请举手的`同学一起读。(读得好,掌声表扬自己。)
(二)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词,自由读。
师:词宝宝看到大家读课文读得挺不错的,就从课文中跳出来了,你还认得出它们吗?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师:你认为哪个字比较难读,或容易读错,请到台上来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好吗?
2、小老师带读。
师:谁愿意到台上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出色的小老师姚老师要送他小星星。
3、摘果子游戏。
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姚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看,这满树花花绿绿的果子,你们想得到吗?不过姚老师有个要求:你要先把果子上的词语读准确了,才能摘下来,然后请大家跟你一起读。这个果子才能送给你。
4、理解词义。
师:词语会读了,懂得理解它的意思吗?你知道哪个词的意思,就站起来告诉大家。哪一个不懂,也可以请大家帮帮忙。(结合扩词、造句等。)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小节。
1、全班轻声读。
师:现在,我们把词宝宝放回课文中,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有信心吗?请大家轻声读第一小节。
2、理解诗意。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一小节在讲什么吗?哪些景物?(相机板书:小河、山腰、汽车、路边、水库、山坡。)
师:还有什么不懂要请大家帮忙?
师:小作者把他在火车上看到的景色写得多美啊,我们也来把这些美丽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好不好?姚老师读前面,你们接着读后面。
师:现在,你们也来考考姚老师,好不好,你们读前面,看看姚老师能不能把后面的读出来。
3、拓展说话训练。
师:小河、山腰、汽车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师:小朋友坐在车厢里看到的景物很多很多,你看,课文里用省略号省去了,你能说一说,小朋友还会看到什么景色吗?
课间音乐:书上的小朋友用美丽的诗来赞美祖国,我们用歌声来夸夸我们的祖国好不好?(表演唱:《娃哈哈》)
4、指导书写生字:流、扔。
师:现在我们学写第一小节里的两个生字:流、扔,请大家先看姚老师在田字格上写,好吗?在小组里分析一下,这两个字应怎么写,怎么记住?
师:请大家试着在自己的本子上各写两遍。比一比,谁写得好看。
(二)讲读第二小节。
师:看到车窗外流过这么美的景色,坐在车厢里的小朋友想干什么呢?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就知道了。
1、轻声读第二小节。
2、领会诗意。
师:我想干什么?(边吃橘子边画画,想把橘子皮扔出窗外。)
忽然看到什么?(妈妈严厉的目光,好像在批评我。)
妈妈为什么夸我是个懂事的娃娃?
四、总结谈话,明理导行
1、齐读课文。
2、师: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我们应该向书上的小朋友学习什么?
3、怎样做个懂事的娃娃?(例:爱护花草树木,不任意采摘;爱护公共设施,不乱刻乱画;多植树,让祖国到处都是绿树,都是鲜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01-29
语文教案01-30
语文教案01-30
语文教案01-31
语文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