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影、前、后、常、跟、朋”等生字,巩固学习生字的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理解句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影子
1、自由说说影子。如:有太阳的地方就会有影子;影子会变长变短;影子会跟着人走……
2、看图说影子。出示课件:对,你们看,太阳出来,影子也就出来了。
⑴看图认识生字“前、后”。(“前、后”两字分别在小明的前后出现,以便学生理解方位。)
拼一拼,读一读,想个办法记一记。
⑵用上“前、后”说说影子和太阳的关系。
⑶在小明的左右出现“左、右”两字,用上“左、右”说说影子和太阳的关系。
3、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想来说说影子,请你仔细听听,老师哪里说得好?(师背颂课文《影子》。)
二、读《影子》
1、拼读课文,读得正确。
⑴同座合作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⑵以同座的形式检查合作学习情况,对合作成功的'同座(既两人一起把课文读正确)给予鼓励。
2、边读边想,提出问题。四人小组合作,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一般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
⑴影子为什么会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
⑵影子怎么会变成小黑狗?为什么说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3、集体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注意尊重孩子们点滴的收获,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对孩子们发现的问题给予最大限度的赞许。
三、看影子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有意思,为了回答小朋友们的问题,老师今天要为大家做一个实验。请小朋友们上来,让我们仔细观察,开动脑筋。
1、看一看,影子为什么会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教师把电灯放在不同的方位,观察小熊的影子有什么变化。让小朋友说说“电灯在前,影子在后;电灯在后,影子在前;电灯在小熊的头上,影子就变短;电灯围着小熊转,影子也围着小熊转。”从而明白,是电灯动,影子才跟着动,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指导朗读“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配上动作读一读,体会方位的变化和影子的有趣。
2、如果电灯不动,怎样让影子动起来?让小朋友上来自己做做实验。
有的让小熊走,影子也跟着走;有的让小熊跳,影子也跟着跳;有的让小熊躺下,影子也和小熊一起睡觉了……从而让小朋友理解“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和“影子常常陪送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指导朗读“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四、演影子
1、自由合作,演演背背。
自己找一个合作小伙伴,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去读,去演,去背。
2、汇报演出,巩固练习。
让合作的小伙伴上来演、读、背,在评价中穿插指导。并相机出现词语,考一考合作小伙伴。
四组词语成如下出示:
A组:影子小黑狗。
B组:影子好朋友。
C组:常常。
D组:前、后、左、右。
让每组合作的小伙伴认一认出示的词语,并把几个词语连成一句话,如: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或: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就像我的影子。让孩子们在复习生字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并学会运用。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语文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一、情境引入:
让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去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崇高的献身精神。
二、展示目标:
1.品味文中平实而感情充沛的语言。
2.体会并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小圆圈标示出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5分钟后发言讨论,比一比谁说得好。
交流研讨:
学生发言:例如:
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
我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当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
质疑答疑:
学生找到好的词语,教师通过提问把它析透。
补充完善,归纳出词语的妙处。
自学指导2: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用波浪线标示出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并体会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钟后交流,比一比谁说得好。
交流研讨:
学生发言,其它同学补充。例如:
我发现“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我发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段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两句话分两段陈述,起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读完这两段,不由得使人在内心深处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
质疑答疑: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师归纳总结:语言特色:①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②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③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专题训练:
课后一、3、4和二题
三、课堂小结:
学习本文,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同学们用特殊的方式展示出来:
1.成语 2.一首歌 3.名人名言 4.相仿事例 5.一首诗 6.用一组排比句
四、综合训练:
我们的祖国,因这样的骄子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还不能像邓稼先博士那样为祖国去效力,但我们可以为三十家子初中争光,为七(二)班争光。我们班有很多这样的学生,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身边的小“邓稼先”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感受科学家的成就来自勤奋。
读懂课文,感受科学家的成就来自勤奋。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抓中心句,读懂全文。
(1)默读第l节: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
(2)前两句否定什么?“天才”上的引号表示什么?(否定。)反复否定是为了强调什么?(才能来自勤奋。)
(3)联系第2节内容,说说为什么“从娘胎里带来的‘天才’是不存在的”。(要点: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不是神童。)
(4)但他们后来都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这是因为--(勤奋)。请仔细阅读第二段,划出反映三位科学家勤奋的事实的句子。
自学一小组议论一课堂交流、点拨。
①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的理论基础,花了整整7年时间。这是怎样的7年?(白天上班,晚上挑灯攻读,放弃节假日休息。)
②爱迪生为厂寻找幻丝材料,付出怎样的艰辛‘(通宵达旦工作,摘录4万页资料,试验1600种矿物和6000多种植物。)
③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付出怎样的代价?(行程万里,历尽艰险,尝遍百章,呕心沥血27年。)
④引读三位科学家“勤奋”事迹的段落。
(5)“才能来自勤奋”,三位科学家的成功证明了这个道理。那么什么是勤奋?它有哪些具体内容?请再读第二段,圈出有关的词或短句说明。(展开议论。如毫不气馁,坚持刻苦攻读;顽强攀登利学高峰,坚持不懈的努力......)
(6)具体论说“才能来自勤奋”是什么意思。(要点:知识和才能来自顽强的毅力,刻苦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
(7)读课文最后一节,理解结尾句子的'意思。
①“灵感”指什么?(思维的火花,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②“汗水”指什么?(付出的辛勤劳动。)
①用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对比,强调什么?(人的才能靠勤奋。)
2.作业。
(1)完成作业本习题4、2两题。
(2)摘录课文中的格言(有启发、教育作用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点拨引导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选取《丁香花》这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目的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二)品味课文(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四)学生游戏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五)布置作业:
课外拓展
写出对《丁香花》感受。(1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是配合单元主题设计的,范围是写一处家乡的风光,或者是记一次春游。内容可以写看到的自然景观:田野、草原、森林、河流、瀑布、高山、峡谷等;也可以写所了解的人文景观:遗址、建筑、园林、碑刻等。
设计理念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离开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感知身边的景物,并做好观察记录,为习作积累素材。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写作技巧,抓住景物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在观察实践中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乐于写作,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3.善于交流和评改,在习作中激发潜能,丰富积累、陶冶情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家乡一处熟悉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并做好观察记录。
2.课件:家乡风光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4篇课文,作者以优美的文字,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和异国风情画卷。我们的家乡就是一座山清水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美丽古城。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来描绘我们美丽的家乡吧!(板书课题:写一处风光)
【回忆中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指名读习作提示,看插图,明确要求。
2.明确习作范围及要求。
(1)弄清楚什么是自然景观,什么是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指的是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本单元学习的《密西西比河风光》;人文景观是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使自然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本单元学习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和《埃及金字塔见闻》。《威尼斯》则是既写了自然景观,又写了人文景观。
(2)明确习作内容,写一处家乡的风光,也可以写一次春游,写春游也要把侧重点放在景物描写上。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弄清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确定内容指导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打算选择哪一处风光来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并归纳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两类。)
2.写法指导。
(1)自然景观的写法指导。
回忆《密西西比河风光》一文,思考:密西西比河两岸景色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密西西比河两岸景色的?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相机小结:
《密西西比河风光》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密西西比河两岸景色奇伟壮观的特点,将东岸风光与西岸风光进行对比描写,描写时还选取了景物中的典型事物,如“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远处同蓝天连成一片。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东岸“大树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在小径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可掬的小熊,在树下蹒跚;群鹿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突出景物特点。同时,作者还通过精当的用词,华美的语言体现出了两岸不同的风光之美。(教师相机板书。自然景观写法:选典型事物突出特点;运用对比、动静结合等方法;语言华美,用词精当。)
(2)人文景观的写法指导。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描写人文景观的文章。作者从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每一天几乎都离不开音乐、金色大厅以及盛大的新年音乐会4方面介绍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维也纳作为一座世界名城有许多可写之处,着重介绍维也纳作为一座“音乐之都”的独特风情,对维也纳的
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一笔带过。全文介绍维也纳这座“音乐之都”是运用“从部分到整体”的写作顺序;从文章介绍“音乐之都”的每一部分看,运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师相机板书。人文景观写法:重点突出,详细得当;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见闻结合,叙议结合。)
【注重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通过重温课文的写作方法,使学生习作有所借鉴,学以致用。】
3.师生共同总结写法:
(1)抓住景物的特点;
(2)叙述有条理,有顺序;
(3)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
4弊槟诮涣鳎你打算写哪处风光?
5敝该说说,你要写的风光有什么突出特点?
6.学生列出写作提纲。
提纲完成后,同组学生互相交流,不足之处及时修改。
四、学生动笔,完成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2课时
一、指名朗读习作
教师在桌间巡视的过程中,有目的地了解学生写的情况,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写自然风光的、写人文景观的,或者写春游的,指名当众朗读,为学生提供借鉴。
二、回顾习作要求
三、指导讲评,完善提高
1.教师赏评指导。
教师对巡视时了解到的习作情况进行简要的总体评价,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评改的要求:
(1)叙述是否有条理、有顺序;
(2)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来写;
(3)语言是否生动,有真情实感。
2.学生自评自改。
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按照要求独立进行评改,通过自我评改树立写作的自信心。
3.学生互评互改。
(1)同桌之间互评。
(2)小组内选择一篇习作共同评改。
按照评改要求,指出习作的不足和修改意见,同时也标注出习作优点,使学生间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讲评展示。
(1)欣赏式讲评。
找一名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大家评议,通过欣赏,更好地掌握习作的要求。
(2)修改式讲评。
选择一篇存在问题,需要再进行修改的文章,通过对照评改要求,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明确怎样才能写好这篇文章。
5.教师总结点评。
6.学生再做修改。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习作讲评,不但使学生明白习作评改的意义,而且掌握评改方法。在自我关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体会习作成功的乐趣。】
三、誉写习作
四、拓展延伸
做好准备,以交流自己的习作为主,举办一次“爱家乡、赞家乡”佳作交流会。
板书设计:
写一处风光自然景观写法:选典型事物,突出特点
运用对比、动静结合等方法
语言华美,用词精当
人文景观写法: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
见闻结合,叙议结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草原教案02-13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氓》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