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教案

时间:2024-06-21 15:59:0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新课标教案锦集(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新课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新课标教案锦集(15篇)

语文新课标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老人对海鸥和海鸥对老人两方面的描写,用几幅动人的画面,抓住细节,传达出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和震撼人心的亲人般的情谊。很多学生养过小动物,对于动物富有灵性的表现有一定的体验积累,同时还学习过几篇反映人与动物深厚情谊的文章,如《珍珠鸟》等,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再加上本文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感情真挚,这些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但由于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想让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感达到能令学生感同身受的程度,有一定难度。

  处于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那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边读边想,提出问题;读文章,想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表达效果等,要在本课教学中更加注重巩固和熟练运用。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入情入境地感受人鸥真情。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展现老人与海鸥深情的画面,抓住海鸥的外在表现体会海鸥的内心世界,深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初步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

  3、懂得动物也是有灵性的,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酝酿人鸥亲情。

  1、齐读课题,从课题入手,初步认识到老人与海鸥的特殊关系,为后文的学习营造“意想不到”的氛围。

  2、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味语言,感悟人鸥亲情。

  1、人与动物的故事读过很多,但老人与海鸥的故事还是带给了我们一份与众不同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走进课文,默读1——13自然段,用横线画下那些令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2、生自学后交流。

  3、为什么海鸥和我们就没有这样的表现,唯独和这位老人这么亲密。再次默读这几段,看看老人的哪些举动打动了海鸥的心,用波浪线画下来,并且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4、生默读思考,圈画批注。

  5、交流重点语句。

  预设一: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欧送餐,跟海鸥相伴。

  (1)指导学生在读中抓住“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褪色”等词语,感悟老人生活节俭,但却数十年如一日来喂海鸥有多么不容易。

  (2)老师补充介绍喂鸥老人生活拮据的故事,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老人对海鸥那份与众不同的爱。

  (3)小结:老人无私的付出,一定打动了海鸥的心。

  预设二: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1)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最令自己心动的细节,体会老人对海鸥无微不至的照顾。

  (2)也许打动海鸥心灵的还有老人的这份细心。正是这份细心的呵护,才换来了海鸥的信任,也才有了这样一幅颇富诗意的画面。指导朗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读出老人与海鸥默契、和谐的美。

  预设三: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理解“亲昵”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有谁亲昵地跟你说过话。

  (3)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也用这样的语气、语言对海鸥们说说话。

  (4)小结:这亲昵的语言里全是关爱,海鸥怎能不被打动呢?

  6、师小结:在老人眼里,海鸥还仅仅只是鸟吗?

  (三)读写结合,体悟人鸥亲情。

  1、师动情地渲染老人去世的消息,引导学生画出最令自己“意想不到”的情景。

  2、海鸥不能像人一样说话,它们把自己的心里话都化成了动作,找出文中海鸥的语言。

  3、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动作后面海鸥的语言,体会海鸥悲痛、不舍的心情。

  4、动笔将海鸥想对老人所说的话写下来,读给老人听。

  (四)总结全文,引发人生思索。

  1、故事学到这儿,还觉得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吗?

  2、送给学生本文作者邓启耀的话——“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像亲人一样

  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语文新课标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抓住有关语句,从普罗米修斯所受的痛苦感受他为民造福,坚强不屈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抓重点语句来体会人物品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你们,我们学过哪些神话故事?你有没有发现这几篇神话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中国神话,为民造福)

  教师相机说说中国神话的特点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希腊的'著名神话故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神?

  一、概括主要内容

  找出文中写了哪几个神,并用一句话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普罗米修斯从阿波罗那里拿走了火种,带到了人间。宙斯决定惩罚普罗米修斯,火神劝告普罗米修斯遭拒,他只好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上。宙斯还派了鹫鹰去啄食他的肝脏。最后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生齐读

  师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出示一个关键问题,找出印象最深的画面。

  会读书的孩子能把文字看成画面,默读课文,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画面呢?

  1、默读课文,找印象最深的画面。

  2、全班交流。

  四、品读一个细节,抓住“锁”“啄”两个画面,感受人物形象

  1、出示画面一

  (普罗米修斯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锁”字,感受普罗米修斯所受的痛苦。

  2、出示画面二

  (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狠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锋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1)提醒学生“膝”的读音和书写。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啄”字,读出普罗米修斯的痛苦。

  3、师小结

  五、做好一个小结,品味永恒的“爱”

  1、普罗米修斯为什么甘愿收到这样的折磨呢?

  生回答,师引出主题“爱”。

  2、出示人类没有火和有了火的画面,对比有什么变化。

  3、当普罗米修斯看到这一切时,他心里会想什么?

  师小结,再次点明主题“爱”

  4、生齐读普罗米修斯坚定的话。

  六、创设一个练笔,展开想象,改写结局

  故事的结局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偶然来到高加索山前,解救了普罗米修斯。但是,假如,赫拉克勒斯没有经过那里,那么?你们想一想,故事的结局又会是怎么样呢?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给故事换个结局,每个人拿出笔和本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每个人不同的神话吧。

  生练笔,师巡视

  生汇报,评价。

  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

  1、把《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和《中国神话故事》,感受他们的区别。

  3、写一份古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的调查报告。

  下课!

  板书:

  普罗米修斯

  爱是永远的神话!

语文新课标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今、正”2个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生日。

  小朋友记得自己的生日吗?讲讲你的生日是怎么过的。

  2、今天,有一位小朋友,她叫小云,她要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妈妈。板书完课题:借生日。 读课题。你平时向别人借过什么东西?

  3、质疑:生日怎么借啊?小云为什么要把生日借给妈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电脑范读课文。

  2、自己认真读。

  3、指名分小节读。

  随机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放、熊、正”后鼻音。

  “怎、饭、班、今”前鼻音;“放、饭”区别;“正、怎”区别。

  4、识记生字。

  同桌交流互说: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的。

  5、反馈识记方法。

  加一加:放(方+反文旁)、熊(能+四点底)、饭(食字旁+反)、正(一+止)。

  物(牛+勿)、拿(合+手)。

  换一换:快:块换成竖心旁;怎:作换成心字底。

  儿歌形象记忆:班:两个姓王的在一个班里。

  6、巩固:读生字词。

  小老师领读、指名读。

  7、现在把字词宝宝送回课文里,看谁读准了。放声读课文。

  三、分角色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横线划出小云的话。反馈,读句子。

  2、用波浪线划出妈妈的话。反馈,读句子。

  妈妈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妈妈并非忘记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

  3、分角色朗读。

  指名读、小组练习读。

  妈妈听了小云的话,会对小云说什么?

  唱《生日歌》。

  四、指导书写

  今 正

  五、布置作业:制作小礼物,写句心里话

  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母,并写上几句祝福的话。

语文新课标教案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学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课文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说明教科书的珍贵及当时学习环境的艰苦,体现了革命先辈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全文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珍贵”为核心,展开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坚持”“必须”造句。

  教学重、难点

  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教学构想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课文的叙述顺序还不是很了解。教学中要以“教科书”为线索,按照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前进这个思路,结合有关词句理解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革命战争年代学习艰苦的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时代背景,检查预习课文情况,通过范读、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学习过程

  一、介绍时代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解放战争从此开始。战争给解放区孩子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们今天学习的《珍贵的教科书》这个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个别字给予正音、分析字形。

  3、结合实际和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三、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主要讲了延安小学的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默读,提出要求: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读后交流,并引导学生概括为小标题:盼书、取书、护书、激励我前进。

语文新课标教案5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

  2、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对神奇的科技世界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感受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要求是发明创造的动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感受果农的喜与忧。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满是成熟的果子,那一串串、一颗颗惹人喜爱的果实,可把果农们乐坏了,我们去果园看看吧!

  1、出示果园图片。

  2、师:同学们,动脑筋想想看,果农们为什么会这样高兴呀?

  (水果丰收了果子卖了能赚钱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高兴……)

  3、师:是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眼看着可以赚到很多钱了,可是这时果农们却发愁了,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语文书99页,正确、流利朗读第1自然段,为什么果农发愁,用“____”划出来。

  (1)抽生回答。

  出示:要是果子从树上摘下来,要把它们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实在忙不过来。

  (2)师:听你们这么一分析,老师也觉得果农们确实太忙了,要做的事又太多了,那大家帮果农们想想办法吧?

  (请人帮忙——不错的`主意!

  请果园机器人帮忙——你会用高科技了,真了不起!)

  (3)师:是呀,我们可以请果园机器人来帮忙,在认识果园机器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机器人的介绍。(出示投影)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24课《果园机器人》,去看看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他有哪些有趣的地方?神奇的电脑又是怎样指挥他工作的?

  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出示课题:果园机器人

  二、研读2、3自然段,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利”与“弊”。

  1、师:果园机器人让果农们又高兴又发愁,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往下读课文吧!

  (1)出示读书要求:正确、流利朗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果园机器人怎样带给果农们快乐?用“~~~~”划出来。

  (2)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

  师:这个句子里描写果园机器人动作的词语有哪些,圈出来。

  (摘、装、运)板书:摘、装、运

  师:你觉得这个果园机器人怎么样?

  (聪明、能干、厉害、有条理、听指挥……)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它的这些特点的?

  (成熟、整齐、指定)

  (3)抽生读齐读

  2、师:同学们,这些果园机器人这么聪明能干,真是果农们的好帮手啊!可是果农们还是不太满意,这又是为什么呢?

  (1)出示读书要求:正确、流利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果农们为什么对果园机器人还不太满意?用“~~~~”划出来。

  (2)抽生交流汇报

  出示:如果没有电,他们是要“罢工”的,果园那么大,到处是果树,不可能让机器人拖着长长的电线走来走去。

  (板书“罢工”)理解“罢工”拟人手法

  这样为什么不行?

  (电线要很长走来走去会把电线绕到果树上去了……)

  因为电池的电很快就会用完的,没电了,机器人就会“饿倒”。让果农们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饿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

语文新课标教案6

  教学内容:

  声母n、 l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n、l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会d t n 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2.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知识学会d、t、n、l,在小老师带领下读准音,并能在游戏中,准确拼读d、t、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儿歌,产生对花草树木的爱护之情。

  教学重点:

  声母d t n l的发音及d t n l与韵母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

  n 、l的发音及n、 l与韵母的拼读是难点。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字母:d、t、b、p、m、f、ɑ、i

  2.拼读音节:dɑ、tɑ、tu、di、ti

  二、教学声母n。

  1.看图说话引出n。

  图上画着一扇门。字形像一扇门的声母念n。

  2.教学n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舌尖顶住上腭,鼻子出气。注意n是鼻音。

  (2)记忆字形。用顺口溜记忆字形:“一扇小门n、n、n。”

  3.指导书写。n一笔写成,写在四线格的中格。

  4.教学n和á的拼音。

  出示n—á,启发学生先读n,声音不中断,紧接着带出á,拼出音节ná,拿东西的.“拿”,可进行nɑ是四声训练。

  三、教学声母l。

  1.看图说话引出l。

  图上画着一个小朋友用鼻子顶一根木棒。几个小朋友看得乐了。“乐”的声母是l。l的形状像一根小棒。

  2.教学l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舌尖顶住上腭,颤动声带,从舌头两边出气出声。可让学生作n、l发音对比。n带有鼻音,l没有鼻音。

  (2)记忆字形。用顺口溜记忆字形:“像根小棒l、l、l。”

  3.指导书写。l在四线格里从上格的3/4处起笔,往下写到第三条线上为止。

  4.教学l和i的拼音。

  (1)出示l—i,启发学生自己拼读并练四声。

  (2)指导看图说话,拼读音节。

  妈妈手中拿着一只梨。音节是:mā mɑ ná lí。

  5.教师领读第13页儿歌。

  四、复习巩固。

  1.猜字母游戏。

  马蹄印是什么声母?伞柄朝下是什么声母?一个门洞是什么声母?一根小棒是什么声母?

  2.找朋友游戏。

  教师指名学生找声母,学生组内游戏。

  3.补充练习,出示音节拼读。

  dà mǐ(大米)lǎ bɑ(喇叭)là bǐ(蜡笔)

  bō li(玻璃)lí bɑ(篱笆)nǔ lì(努力)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声母n l的发音和书写,同学们要掌握它们的读写要领。

  七、作业

  课后练习读声母n l练习书写拼音。

  板书设计:

  n—á l—i

  dà mǐ(大米) lǎ bɑ(喇叭) là bǐ(蜡笔)

  bō li(玻璃) lí bɑ(篱笆) nǔ lì(努力)

语文新课标教案7

  一、解读文本说教材

  《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间为一节。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和田亲身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以及维吾尔族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从而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

  二、把握课标明目标

  教材这样安排,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提高能力奠定了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读熟课文,积累“铺天盖地、载歌载舞、美不胜收”等词语和一些生动形象的描写,从而感受到语言美。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维吾尔人的特点以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写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学习他们的精神风貌,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由于本课文质兼美,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感情朗读,了解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其民风民俗。难点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事半功倍谈学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维吾尔人的高尚品质。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示维吾尔民族风俗的录像、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理解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学生具体的学法就是朗读、、讨论、勾画圈点批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为了更好的上好这一课,我还准备了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等相关课件。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充分享受了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让学生体会到了上语文课就是美的享受。

  四.培养能力说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以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2、和田的维吾尔族是个奇特的民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和田,走进可爱的维吾尔人,然后我自然过渡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环节(二)明确目标理清文脉

  环节(三)重点研读感悟方法

  2、交流反馈感悟后三个特点

  环节(四)方法迁移研读体会

  环节(五)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五、精心构思说板书:

  精湛的板书,不是文字与线条的简单结合,而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师有目的的构思,此板书体现了文中的教学重点,精心构思,言简意赅,为了充分体现语言文字和思维的同步训练,更好地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其民风民俗,于是我适时地出示了副板书,这一板书,既是主板书内容的补充,又是主板书学法的说明。

语文新课标教案8

  《王几何》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2.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难点: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作者简介。

  (二)预习指导

  1.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重要词语,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

  2.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四)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须臾斜翘屏息静听绰号叛逆持之以恒嘈杂

  2.解释词语。

  屏息静听:

  叛逆:

  呆板:

  洗耳恭听:

  持之以恒:

  鸦雀无声:

  二、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2.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3.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4.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二)质疑探究

  探究点1:描写方法及作用

  问题1: “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这句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的“挤”、“眨眼功夫”有何表达作用?

  问题2: “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问题3: “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这句话用的是什么描写?表现了王老师怎样的特点?

  探究点2:佳句赏析

  问题1: “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问题2: “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这句话写的是学生的各种种表现,对刻画王老师有什么作用?

  问题3: “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探究点3:归纳主旨

  问题1:结合全文,说说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问题2:你喜欢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吗?为什么?

  问题3:请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不少于300字。

语文新课标教案9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2、熟读《两小儿辩日》;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2、熟读《两小儿辩日》。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教学思路

  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和积累文言知识。而这两个过程是枯燥的。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关键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导入新课环节的设计很重要,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课文兴趣后指导学生诵读方面,可以采取教师范读的方式,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积累文言知识方面,则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语文参考书,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学习。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重点字词字字落实,只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关键字、句式,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正确翻译和理解课文。这两篇短文都反映了古人可贵的探索精神,因此教学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的内涵。鉴于此,教学方法采用:

  1.诵读法。可以先听录音或由教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学生读,齐读。总之学生可以采取多种诵读方式,目的是能够熟读成诵,最好能当堂背诵。

  2.讨论法。一个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讨论,可以四人为一组,运用工具书,互相帮助,进行讨论,然后提出问题,全班在教师的点拨下共同解决疑难;另一个就是关于夸父人物形象的讨论和《两小儿辩日》中一些问题的探究。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这一单元课文是以什么为主题的?――探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夸父逐日》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像《夸父逐日》这样能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的神话、寓言故事或者成语还有很多,你们能举些例子吗?

  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这篇文章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中的人们探索的是大自然中的什么问题?

  二、介绍资料: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两小儿辩日》就是一则民间故事。

  三、把握基础知识:

  1、朗读课文,正音。注意下列划线字注音:

  盘盂(yú)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沧凉(cāng)决(jué)

  2、再次朗读课文

  3、解释下列划线字:

  孔子东游(向东)辩斗(争辩)

  问其故(原因)去人近(距离)

  探汤(热水)多知(通智,智慧)

  不能决(判断)

  4、说出下列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

  一儿以日初出远(认为)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孰为汝多知乎(认为)

  5、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译句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

  ②孰为汝多知乎?译句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6、再次朗读课文,巩固课文翻译。教师读原文,学生读翻译。

语文新课标教案10

  一、设计意图

  (一)教案设计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读的训练和指导,运用“读书——说话”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故事,通过“读书——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妈妈和我对苗家小姑娘的那份“爱心”,学生在表达、争辩中认识和体会人物。

  (二)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的第一感受是要想办法使他们有内容可写,我觉得写日记也一样,只要有了内容,剩下的就好办多了,怎么样让孩子写日记有内容呢?我就想到了把平常看到的东西拿到课堂中来,作为具体的教学材料。蒋锞沅同学是我们班的一个很有个性的男孩,非常聪明,爱动脑,敢提问,发言大胆,知识面广,但行为邋遢,作业拖拉,字迹潦草,不知道整理书包。于是我就把他拿到课堂上来作为写日记的材料,学生就感到有话要说了,觉得写日记原来就这么简单。

  二、学习目标

  (一)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人为乐的意识。

  (三)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写日记。

  三、课前准备

  (一)让学生课前读通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二)通过调查、访问、查资料等了解日记是怎么回事。

  (三)日记格式图。

  (四)准备日记本。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写两个字,你了解它吗?(师板书:日记)

  生1:日记。

  生2:把做过的事情记下来。

  生3:把一些好事写下来。

  生4:把我们出去游玩过的地方写在本子上。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揭题:24日记两则,并板书)

  (二)读书——说话

  师:现在我们读课文,老师对小朋友读书没有很多要求,我也不问你问题,什么问题也也不问。只有一个要求:读完了,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吗?说什么呢?说你的感想,说你的理解,也可以说你的疑问。行不行?

  生:行。

  师:咱们试一试,以后养成一个习惯,读完了就应该有话要说。好不好?那接下来我们一边读一边想:我要说什么呢?还有一个情况,老师认为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一读书就要拿起笔来。现在开始读,怎么读都行,默读可以,朗读可以,两个人一起读也行,小组一起读也行。

  (生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还想读吗?真好,好孩子就喜欢读书。那么谁想起来大声读?现在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读,读完了你们就坐下,想读下面的同学就赶紧站起来,争取机会哟,读书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第一段开始读,

  (举手的同学读第一、二段)

  师:好,想读的站起来,你们接着读第三、四段。

  (生读这两段)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动作慢了点,刚才没有争取到机会,现在请没有读过课文的同学站起来,把机会让给你们,你们要不要大家帮忙啊?

  生:不用。

  师:好,刚才读的同学都坐下,你们几位读第二则日记开始!

  (生读第二则日记的第一段)

  师:现在全部都读过了,我就想问一下,有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生:我是全班读的最好的!

  师:她这么说是骄傲吗?不是,是自信,是勇敢,是有胆量的孩子!我们请她读最后一段。

  (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读得真不错,好,现在谁想说话呢?想说就举手。

  生1:第一段有一个字不认识。

  师:这个不认识的字你作上记号了吗?

  生1:我圈出了。

  师:非常好,把难读的字圈出是个好习惯。同桌愿意帮他吗?

  生2:我愿意。那是个“投”字,“tou”。

  生3:课文中说,今天是我的节日,我想问是什么节日?

  师:哦,这个同学提了个问题,我想,这问题暂时先记下,等会你就明白了,行吗?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生4:在第一则日记中,我做的梦是梦见自己穿上了摆在商店里的那条白纱裙,很漂亮的。

  师:那么,课文中的我梦想成真了吗?结果妈妈送我什么礼物呢?请同学拿起笔画出妈妈给我的礼物。(师板书:穿上白纱裙)

  (学生边读边画)

  生:我的梦想没有成真,因为妈妈的礼物是一条粉红色的布料连衣裙,一个红书包,还有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就是没有我心爱的裙子。

  师:应该说是“她”,而不是“我”。谁能正确的说呢?

  (指名同学继续讲)

  师:她的梦想没成真,结果心里真不是滋味,哪里能看出来?谁能读出感情?

  (生读最后一段,师板书:不高兴)

  (三)指导写字

  师:同桌互读要求写的`8个字,并说说可以组成什么词?

  (同桌互相检查)

  师:有困难吗?

  生:没有。

  师:考考同学,这8个字可分成几类?为什么这么分?

  生:按偏旁可分为4类:女字旁为一类,日字旁为一类,有“分”字的“份、粉”为一类,“读”字为一类。

  师:非常好。老师先范写“姑、娘、妹”。

  (师范写,提醒学生女字旁的横变成提,生先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同样方法指导书写“昨、晴、份、粉、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是读书——说话,这节课我们是读书——提问,来个问答大挑战,行吗?

  (二)读书——问答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则日记,读完后,请围绕课文内容,你能对其他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自由读课文,并提出一个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哪个同学来提问?

  生1:阿英妹妹是个怎么样的人?

  其他组回答:阿英妹妹是苗家小姑娘,家住贵州山区。

  补充:她很勤快,帮妈妈干活,也很好学,不是看书就是问问题。

  生2问:你认为妈妈小气吗?

  其他组回答:妈妈不小气。她一直寄钱帮助阿英读书,穿的衣服和路费也是妈妈寄去的。

  补充:六一节那天,妈妈也买了连衣裙,一个红书包,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也送给阿英的,所以妈妈不小气。

  生3问:第二则日记中的我做了一个什么梦?

  其他组回答:我梦见妈妈带我去买那条裙子。我没让妈妈买。我把钱省下来买书送给苗家小姑娘。

  (三)学习日记格式

  师: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1;第一则日记开头写了6月1日,星期五,阴。

  生2:第二则也写了这些。

  生3:我认为写日记要写名、明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怎么样。

  师:同学们真行,是的,日记比以前学的课文开头多了日期、星期和天气,但没有题目。

  (四)练习写日记

  师:你觉得我们班的谁最聪明?

  生1:蒋科沅,因为他上课爱动脑,常常举手。

  生2:可他有一点不好,有时要欺负我们。

  生3:他作业不按时完成,字写得很潦草。老师也常批评他。

  生4:他很大方的,彩色笔、铅笔常借给我的。

  生5:他笑起来眼睛很好看,象一条缝。

  生6:他的眼睛笑起来象二个弯月亮。

  生7:他还有一点不好,东西不整理的,常常是周颖帮他整理的。

  师:你自己说,同学们说的对吗?坏习惯要改正哟!接下来把刚才同学们讲的话用日记的格式记下来,就成了日记。试一试,写一写,行吗?先写他的外貌,接着写他的聪明,最后写他的不好的地方,按这样的顺序,开始。

  (生写日记)

  (五)展示日记

  (六)板书

  板书

  日记梦想心情

  第一则穿上白纱裙不高兴

  第二则不买白纱裙

  省钱买书高兴

  送给苗家小姑娘

  爱心

  教學反思:

  朗读本课,要重点领会作者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并对日记的内容和写法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1.自由朗读。抓住“‘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悟。读第一则日记,要注意指导点拨学生,因为“我”的梦想没有实现,心里埋怨妈妈,因而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最后一段朗读的难度较大,要多指导。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如,“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并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读第二则日记,可以让学生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同时指导学生把“我”梦中开心的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3.比较朗读。比较一下这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4.教师出示日记格式,并启发学生:日记的写法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写出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或自己特别想记下来的话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语文新课标教案11

  教学目的:

  1、理解感受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眷恋深情。

  2、由老舍文章中从小处入手的写作方法引领学生在写作时注意抓细微之处。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流溢在字里行间的怀乡之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注意写作是抓住细微之处的能力。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方法:

  以朗读、讨论、交流作为学习本文的方法。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查找有关怀乡的诗文并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名为《乡愁》的诗(背诵)。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余光中先生由“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几个不同的时间段,写出了他一生的不同

  时期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而结尾处更是由期盼海峡两岸的统一写出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其实类似于余光中的《乡愁》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一直是层出不穷,例如咱们曾经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生齐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打对应的诗文幻灯片)师:外还有贺之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该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打出相应的诗文的幻灯片)

  师:另外还有些的诗句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是故乡明等。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同样

  是表达怀乡之情的作品,那就是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打出相应的幻灯片)

  二、作者简介:

  师:说到老舍先生咱们不得不了解一下有关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1966),北京人,满族。原名舒

  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边说边打出老舍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三、文章背景简介(由对题目的解析入手)

  师:同学们,大家都看到了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既然是想北平,那说明作者当时在不在北平啊?生:不在。

  师:的确。老舍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一九三六年,当时他正住在青岛,那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了对

  中国的侵略,北平正处于危难之中,老舍作为这样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对作为他的故乡的北平的怀念就可想而知了,现在就让我们一块来看一下老舍先生是如何表达他的这种思乡之情的?四、读课文并思考讨论问题a)作者说他爱北平但是又说不出来,为什么?

  作者说他说不出,其实他还是说出来了,他是如何说的,以及说出了北平的那些特点?(生齐读课文,然后讨论问题,进行归纳并总结)

  爱北平像爱母亲一样

  说不出

  不是诗人,道不出我的.爱

  复杂又有边际

  动中有静对北平的布置匀调深沉的爱

  说出人为之中显自然

  书多古物多物质丰富

  四、写作指引

  师:通过学习咱们大家估计会发现,老舍先生在文中写到了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一些较小的事物,比如长

  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等,大家不妨回顾一下咱们刚刚学习过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看看他的诗中又写到了那些意象?学生回答: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五、布置作业:

  师:结合课文的学习咱们根据本课的学习,写一篇作文,具体要求如下:请以思乡为主题,写一篇800字

  左右的文章。注意要从细微处入手,小切点,深挖掘。教案说明:

  1、《想北平》是高一语文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人类的栖居地”为专题,旨在观照两半球中的城乡变迁,了解历史文明的进程和发展走向,展示在特定生存境地中的人类情怀。《想北平》则用热烈而蕴藉的情思写出了与老舍先生“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北平的深刻的思念之情。

  文章中老舍先生先说他说不出对北平的爱,后又将北平与伦敦、巴黎、罗马等古代历史都城相比较,写出了北平的特点,其实就是变相写出了对北平的情有独钟和满腔热情,抓住由说不出到说出这个问题也就将整篇文章的脉络把握清楚了。所以授课时将对文章的理解的重点就放在了这两个问题上,即老舍先生爱北平但又说不出,这是为什么?以及老舍先生说他说不出,其实他还是说出来了,他是怎样说出来的,说出了北平的那些特点?

  2、本课的学习分为六个环节来进行:首先是导入,由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以及回顾以往学生学过的相同主题的诗句来引入,旨在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学习情境,以便使他们融入到老舍先生所营造的这种思想之情中;其次是对老舍先生的简介,老舍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一位重要的作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其相关的文学作品;再次是四文章写作背景的说明,文章的写作是建立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以及与作者相关的人生经历和心态上的,并且也与之息息相关,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第四就是让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讨论问题,使学生熟悉课文,并通过这种手段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达到有效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第五步安排了将课文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对比,一则意在在写作上找突破口,二则使学生也有一个整体的单元意识,在写作上找突破口主要是抓取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小切口,深挖掘,并以此作为情感抒发的媒介。最后是根据文章的学习布置作业,以达到有效锻炼承前所学内容的目的。

语文新课标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怀,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1.学会说、写有关农村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或活动过程的见闻。

  2.大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从而不断提高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体会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课文中的佳句

  师:我们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了解到了古中外今各具特色的田园生活。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幅幅自然纯朴、清新美好的画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味回味吧!(出示图片),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语句?(根据生的`回答,出示本组课文中的佳句)

  2.过渡:优美生动的语言往往让人身临其境,带我们走入未曾到过的风景之中。今天,就让我们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分享我们各自眼中的美景吧!

  二、小组交流,分享收获

  1.师:我们之前进行了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是收获满满。谁愿意分享分享?

  2.指名生分享

  3.师:同学们都意犹未尽,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继续交流。但是刚才同学们的表达上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交流时要注意(出示“温馨提示”)

  (1)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

  (2)注意语言清晰流畅。

  (3)学会倾听,礼貌提问。

  板书:按一定顺序、语言清晰、学会倾听

  4.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5.小组代表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交流时做到了按一定顺序表达,同时语言清晰,也能够认真倾听。

  三、创设情境,完善表达

  师:但是我们的语言还不够优美,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完善我们的表达吧!

  出示要求:根据刚才我们交流的内容,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活动:

  1.出示“小导游”活动:交流田园风光内容的小组参加“我是最佳小导游”活动,每个成员都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小组其他成员介绍你搜集到的风景,其他的组员作为游客,可以向导游进行追问。最后推选出小组的“最佳小导游”。

  2.出示“故事大王”活动:交流乡村生活趣事的小组进行“故事大王”活动,每个成员都分享一件自己的乡村生活的趣事,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追问。最后推选出小组的“故事大王”。

  3.追问法:

  师:为了让我们能更快地完善我们的表达,老师要教给同学们一个神奇的方法--追问法。副板书:追问法。下面哪位同学愿意配合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这个方法呢?

  师生配合演示。(学生先表达,教师进行追问,追问还没有说具体的内容。比如:景物的颜色、形状、所在方位,故事有趣之处等等。学生根据教师的追问完善自己的表达。)

  4.回顾课文中的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板书:运用修辞

  回顾了课文中的这些修辞方法,同学们现在有没有信心让我们的表达更精彩呢?好,下面就请各小组开始活动吧!

  5.各组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组展示

  师:同学们的讨论真热烈,我相信现在各个组的小导游一定都摩拳擦掌,迫不及待想要展示了,下面有请各小组展示。

  1.各组代表分别进行展示。

  2.说感受:听了小导游和故事大王的分享,说一说你的感受。

  3.评选出“最佳小导游”和“最佳故事王”。

  4.小结

  师:我相信同学们现在都有很多收获,谁愿意和大家分享?

  生分享。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进一步领略了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的美好,更学会了用追问法、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完善我们的表达。希望同学们今天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分享你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走进田园

  按一定顺序语言清晰学会倾听运用修辞

语文新课标教案13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科普文单元,科普文章的阅读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提供给我们准确的科学知识,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同时还能激发我们了解自然的兴趣,引发我们的思考和探索。这样一组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要教给他们什么呢?从四年级孩子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分析,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而四年级段的教学是段到篇的过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括能力,但对整篇课文的把握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引领。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群旅游者出于同情心,从食肉鸟口中救下一只幼龟,却使龟巢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倾巢而出,导致成百上千的幼龟受到伤害。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深入探究向导、我的同伴在这件事上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心情变化理解“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性。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望的。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进而引导学生保护大自然,探究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迪,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因此,要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解读文本,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阅读有关大自然方面的书籍、世界地图、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三教时

  学情分析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发生在大自然中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3.激疑:读课文题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初步理解“道”是“规律”的意思,从而理解课题的意思。

  师引:那么,这篇文章又向我们揭示了怎样的.自然规律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学检查

  ①出示词语:加拉巴哥岛 太平洋绿龟 嘲鸫 幼龟 海鸥 鲣鸟 筑巢 踌躇 颓丧 震惊 悲叹 侦察 企图 蠢事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a.读准字音;

  b.“愚”字不 能读成yí;

  c.“吁”不能读成xī;

  d.注意读准翘舌音“侦、嘲、蠢、彻 “;

  e.出示地图,搞清”加拉巴哥岛“的位置,并用课文里的话介绍太平洋绿龟(整合一、二小节的有关信息进行简要的介绍);

  f.理解”嘲鸫、海鸥、鲣鸟“都是食肉鸟。

  ②理解词义”踌躇、欲出又止“

  a、读课文第三小节,想一想”踌躇“是什么意思(犹豫)

  b、再读第三小节,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踌躇“的?哪个词最能表达这个词的意思(欲出又止)

  出示句子1: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指导朗读,想想幼龟为什么会”欲出又止“?

  出示句子2: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指导朗读,师引:正因为如此,所以----生读句子1。

  c、师激疑:在句子1中,作者为什么要加上”似乎“一词(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明白,这是作者的猜测)。

  再读课文,你觉得作者的猜测对吗?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来证实作者的猜测是对的。

  让学生通过熟读课文,从第5小节中找出有关语句,出示: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指导朗读后,再读句子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d、教师小结:关键词语的理解,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样,我们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更掌握了解词的一般方法。

  ③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④指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先想一想课文每一部分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试着用这种方法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见教材分析)

  3.学生质疑

  ①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②筛选问题:

  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在学生提出了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

  三、完成课堂作业

  1.书写生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课外阅读《大自然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筛选了哪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领悟”道“

  1.组内讨论: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2.交流要点:

  ①理解向导的话。想一想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个话的?出示句子:

  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想象当时危急的情形,指导读出当时的紧张气氛。

  如果当时你就在幼龟的身旁,你会怎么做?可是向导呢?随机理解”若无其事“,及向导说的话的含义。指导朗读向导的话。

  ②师引:把嘲鸫啄幼龟的事看得如此轻描淡写的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体会:情况十分紧急,向导来不及向我们解释其中的原因;同伴的责备和呼喊;向导虽然极不情愿,但仍存侥幸心理

  指导朗读第四小节。

  3.深入体会事情的结果

  ①引读:虽然我们拯救了一只幼龟,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们大为震惊----生齐读第五小节

  ②理解”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a、”愚不可及“和”蠢事“是不是重复了?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引导学生抓住”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伴而出“,体会幼龟想回到大海的迫切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读好第五小节。

  c、读第六----八小节,抓住”无遮无拦“和”饱餐一顿“等词结合课文插图,对比想象幼龟的无助以及食肉鸟的贪婪,如果你就是一只幼龟,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指导学生一边想象这悲壮的场面,一边读出幼龟的无助及食肉鸟的贪婪。

  ③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a师引导:尽管我们和向导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拯救幼龟,尽管我们气喘吁吁地来加奔跑,然而还是换不来幼龟宝贵的生命。看着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叫的食肉鸟,此时此刻,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当时的心情呢?

  b、读最后一句话,把”悲叹“换成”感叹“,行不行?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向导的心情变化的原因,从而进一步体会向导伤心、难过、懊悔等复杂心情,指导读好这句话。

  三、拓展延伸,内化”道“

  1.感悟”自然之道“

  ①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地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

  ②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③感悟”自然之道“

  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及违背”自然之道“的结果。(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④让学生自由谈谈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2.拓展阅读。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

  3.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

  四、总结全文,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一、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

  1.导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2.自由组合,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拿出活动安排,全班交流。(要求选定组长,搞好分工,排好时间,并作好相关记载──可以以日记、活动报告、行动纪实等形式反映)

  3.学生分组行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可结合后续的学习内容进行)

  二、板书:

  自然之道

  遵循 违背

  保护↘ ↙伤害

  海龟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标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能力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作事理说明文;联类引申,转化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据光明日报(20xx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设计(二)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劫掠 栖息 藩篱 归咎

  2.判断下列词语运用的正与误。

  A.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

  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

  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

  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五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每组负责一小题。

  明确:lüè qī fān jiù

  2.A.√ B.√ C.√ D.×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与前面的“心里”表意重复。

  3.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4.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5.列数字。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举例子。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

  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

语文新课标教案15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编排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这一主题的作用。文章语言质朴,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教育部统编教材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教学围绕“乡村生活”设计四个板块:创设情境,走进乡村生活;初读课文,感知乡村生活;品读课文,描绘乡村生活;巩固练习,拓展乡村生活“,学生在感悟文章描绘的一幅幅”人--自然“”人--人“和谐恬静的画面中,真切地体悟”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义。读准多音字”冠、率“,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3.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4.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风情,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目标制定说明

  1.课程标准要求:识字、写字是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二学段要培养学生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本文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课后有背诵喜欢的段落的要求,教学时要重视朗读,重视语言积累。中年级学生应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阅读理解方面,宜采取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的写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要努力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

  2.教学对象分析:根据调查了解,我们的学生95%生活在小城镇,但他们的的父母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偶尔会带孩子回到乡下,文章展现的一幅幅画面只有模糊的感受。教学中我们通过联系生活,品味文字,让画面清晰起来,生动起来,和谐起来。

  3.教师情况分析:本人来自农村,一幅幅画面就像描绘自己儿时的乡村生活,读起来特别亲切,特别感动,特别向往,心中情不自禁涌起一阵阵乡愁!”我即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对生活的经历、理解、感悟,用情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进乡村生活

  1.配乐播放乡村生活图片: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所了解的乡村生活。

  3.美丽的乡下人家风光,你们想把它画下来吗?可以用什么来画?

  作家陈醉云用一支奇特的画笔--中国的语言文字把乡下人家的美描绘了出来,这是一篇”文中有画“的美文,今天,让我们随着它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优美的乡村音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教师动情的解说,学生自然而然地陶醉在乡村独特的景色中。以”画“为话题,从”笔中画“谈话引出”文中画“,导入轻松自然,直奔主题。由此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更为后面看文字想画面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乡村生活

  (一)学习生字新词

  1.在小组内检查生字新词认读和理解情况。

  课件出示

  棚架屋檐装饰顺序照例率领觅食捣衣归巢

  和谐鸡冠花房前屋后别有风趣天高地阔月明人静

  (1)小组内轮读词语。

  (2)指名读并相机正音,齐读。(提醒”率领、鸡冠花“的读音)

  (3)运用结合语境和查工具书的方法理解新词,小结解词方法。

  4)选择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向大家展示。

  2.投影学生课前书写的生字,师生点评,再练写。(重点指导”冠“”率“”搬“等难写生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在检查初读时同时进行字词的自学检查,对难写、难读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这样双管齐下,解决了字词教学与阅读教学时常冲突的难题,正可谓一举两得。

  (二)初读课文,感知乡村生活

  1.自由读课文,交流从文中看到的画面,引导学生说得简洁准确,尽量用四字词语,请学生写到黑板上。

  (预设:屋前瓜架、鲜花嫩竹、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虫鸣……)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形式,用短语概括出乡下人家那一幅幅美丽风景画的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一举多得,学生兴致盎然。

  2.引出课文最后一段: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乡下人家这几幅风景的特点,你觉得哪句话最合适?指名说。

  (这么多迷人的风景,的确可以说)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理解”独特“”迷人“的意思)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看到了怎样独特、迷人的'风景?可以用句式说(出示句式),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乡下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设计意图:从课文的中心句切入,主要通过抓语言文字、抓画面、抓感受,来指导学生感悟文字中蕴涵的一幅幅乡下人家的场景,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风情。

  三、巩固练习,积累语言

  1.抄一抄: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2.填一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读了这篇课文我眼前不由自主地呈现出一幅()的农家画面,那房前(),门前()的鲜花和屋后(),那觅食的(),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夜里伴着()进入梦乡。

  设计意图:《乡下人家》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易于学生积累和运用。巩固练习设计了抄一抄和填一填的作业,目的是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19.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

  第二课时

  一、激发情感,明确方法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文中的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可以看出你们已经有点喜欢这乡下的风景了!但怎么样把这有点喜欢变成非常喜欢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学会一种新的读书方法,(课件出示)抓住要点品读感悟

  设计意图:由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受,激发其初步情感,并引出对新的阅读方法的学习欲望。

  二、品读课文,描绘乡村生活

  1.学习第一自然段”屋前瓜架“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主要写什么?(学习用四个字来概括)

  (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师相机引导抓住每一句的要点来说。

  (如”花落结瓜、装饰可爱“等)

  (3)质疑:读了课文,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4)为什么说装饰比石狮子可爱?(体会”别有风趣“)

  (5)指导朗读句子。

  (6)(课件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那屋前的瓜架。看着这别有风趣的装饰,你会怎么来夸奖这屋前的瓜架呢?(生交流)

  (7)此时如果让你用最概括的语言说屋前的特点,你会填上什么?请说明理由。(引导在括号里填词成一句诗)

  板书:屋前

  预设:屋前(搭瓜架)屋前(瓜果香)

  屋前(装饰趣)屋前(花繁叶茂)

  (8)小结学法:先读课文,想想每一句主要写了什么;然后抓住重点句品读感悟,提炼出要点,诗就出来了。这就是:抓住要点品读感悟。

  设计意图:根据中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紧扣教学目标,运用信息技术、情景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对美的感受,逐步感悟课文内涵,体会其意境。教师指导学生用”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将各个画面提炼出两句诗,进一步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魅力。

  2.选读2-6自然段,每个学习小组读一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试着概括出一句或几句诗,写在该段的空白处。注意概括的诗句要能和前面概括的诗句连起来,读起来要顺口。

  (1)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汇报:每一段主要写什么?概括的诗句是什么?

  (3)小结:抓住要点品读感悟,我们又概括出了这么多诗句。你们是抓住哪些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的呢?

  (4)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

  第二自然段教学预设

  预设一:

  (1)门前有什么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

  (2)出示这些花的画面,有什么词语描写这些花?

  如: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万紫千红光彩夺目红花绿叶姹紫嫣红花团锦簇

  繁花似锦落英缤纷千姿百态形态万千……

  (3)质疑创新:“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之间用“、”行吗?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可以。因为他们都是花名,它们之间可以用顿号。

  第二种意见:不好。因为“,”的停顿时间比“、”时间长,文中用逗号说明花开的时间长。同时文中写“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突出了花开四季,依着时令。

  (4)填上合适的词语

  门前()

  门前(四季花)门前(鲜花艳)

  门前(花儿美)门前(鲜花笑)……

  预设二: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你就是一根小笋,你探出头来,会做些什么呢?

  如:睁开朦胧的睡眼,抖抖身上的泥土,打一声呵欠……

  (2)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笋芽儿》,你就是好奇的笋芽儿,你会唱什么歌?吟什么诗?

  歌曲如:

  《春天在哪里?》 《小燕子》……

  诗歌如: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填上合适的词:屋后()

  如:屋后(春笋欢)屋后(探春笋)屋后(绿荫浓)屋后(雨后春笋)

  预设三:3--6自然段教学预设

  通过朗读、品味、提炼,各个自然段可以概括为:

  院里(鸡成群)

  屋后(鸭儿戏)

  晚饭(好友聚)

  月夜(草虫鸣)

  预设四: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

  (1)为什么说红霞、微风、鸟儿是好友?

  (2)发挥想象,乡下人家还会有哪些朋友?

  (如:小溪在哗哗地伴奏,星星在捉迷藏,小草在舞蹈……)

  3.小结。让我们带着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一起读最后一段。

  (1)不论什么时候都有哪些时候呢?(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夜晚……)

  (2)不论什么季节都有哪些季节呢?(春、夏、秋、冬)

  (3)引导学生围绕两个关键词“独特、迷人”谈体会。

  (4)乡下人家,到处都隐藏着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是对乡下人家最好的概括。

  4.再读最后一段。这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是对乡下人家最好的概括,我们一起来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读2-6自然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学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分组探究,自主抒发对课文的感悟,概括出诗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在学生感知、理解、品悟了文本后,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的中心段,能加深对“独特、迷人”关键词的理解和感悟。

 三、巩固练习,拓展乡村生活

  1.小结写法:短短的一篇文章,让我们领略了乡下人家的独特魅力。作者陈醉云先生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这些最平凡的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抒发自己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可以学一学这种表达方法。

  2.文中有乡下人家的春、夏、秋季,但没有冬天,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再写下来。(引导联系生活,回忆乡村冬天美景)

  3.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点评:是否描绘出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句子尽量优美。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利用文本语境,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提炼,通过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整个教学过程水到渠成。本环节设计了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回忆乡村冬天美景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进行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冬天的乡下人家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关注言语表达,展开言语实践,通过说话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对课文中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感兴趣,说说自己的体会。

  3.阅读课后阅读链接《在天晴了的时候》和老师推荐的《又见油菜花开时》,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4.分组收集乡村田园风光图、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等。

  设计意图:吴忠豪教授指出:语文素养的提升,靠语文实践这一主要途径来实现。学生学语文要多读书,多积累,会应用。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通过学习本课,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易于学生积累。通过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搜一搜的课后作业,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知识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选几题完成。其中第四小题是实践性作业,配合综合性学习,不限时间。

  板书设计

  19.乡下人家

  屋前瓜果香门前鲜花笑

  屋后春笋冒院里鸡儿欢

  水中鸭儿戏晚饭好友聚

  月夜草虫鸣乡间美如画

  设计意图:板书内容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诗,它在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完成,体现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成果。

【语文新课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新课标教案06-20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案05-20

语文新课标教案15篇[经典]06-21

《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04-19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教案02-08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03-03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03-05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5-20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