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25 10:57:2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品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精品15篇]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形成初步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和方法。在自由读、分角色读、为动画配音读、理解读中读通、读懂、读好课文。朗读发言时仪表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时语言清晰流畅。学会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表达与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完善自己。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感受与人友好交往、合作的乐趣,在交际中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好的人际关系。

  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方”。

  2 、初步读懂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学生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2 、揭示课题。

  A 、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你们见过什么雨?(小雨、大雨、毛毛雨、雷阵雨、狂风暴雨)

  B 、这节课,我们学习和雨有关的课文。(出示课题:雨点儿)

  学习生字“点”后,指导学生把课题读正确。(范读——指名读——全班读)

  二、初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A 、用喜欢的符号,把本课的生字画下来。

  B 、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C 、把课文读通顺。读课文时要做到:看清音节读准音,词语连读,读完一句要想想它的意思。

  D 、找出自然段,标上序号。

  2 、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检查自读情况)

  3 、雨点儿到底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云彩里)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识字

  1 、电脑出示生字“问、请|、空、方”

  A 、指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字是前鼻音,后三个字是后鼻音)

  B 、自读。

  C 、小组开火车比赛读。

  2 、点出示生字“数、彩”

  A 、自己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

  B、 个别读,带全班读。

  3 、小组合作学习:小朋友已经学习了六个汉字,小组长手上还有四个生字,请小组长指导小组学习。

  A 、游戏:考考你——以小组为单位,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轮流当)

  B、在小组内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4 、吃水果游戏:用多媒体课件把今天所学的生字按不同顺序分别藏在各种水果里,请学生挑出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教师点鼠标,水果就翻出一串生字,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水果就归他。

  四、朗读课文

  1、 读句子。

  A 、学生先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B 、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然后互评。(侧重点:读准字音,词连读,句子读顺)

  C 、小组赛读,教师引导学生评议。重点结合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读一读,找一找,文中说什么数不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用演示纸片飘落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再用“飘落”练习说话。

  2、 读课文

  A 、自读课文。

  B 、选一自然段在小组内交流。

  C 、小组代表朗读。

  五、写字指导

  1 、观察“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点和弯钩所在的位置。(弯钩的起笔和收笔都落在竖中线上)

  2 、学生自己看书,了解生字的笔顺。

  3 、指名书空。(课件演示笔画和笔顺)

  4、 教师范写。(注意对比“方”和“了”中的弯钩。范写“方”的弯钩时,教师要边写边念顺口溜:起笔平,弯度大,向左斜,中线钩)

  5、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6 、反馈书写情况,学生再次练写。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全国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氛围。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本课7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体会课文中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深层含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阅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点名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

  2、学生互相纠错,重点指导容易出错的单词。

  二、引入新课

  1、自由阅读课文,准确把握发音。

  2、整理课文,了解全文结构。

  3、提问全文,学生提出疑问。

  学生甲:在民族小学里有哪些民族学生?

  课文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民族小学的学生有白族、景颇族、阿昌族、还有汉族。(老师指向挂图)看,他们的服装都有民族特色,非常漂亮。

  学生乙:这些学生是怎样上课的?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描述了他们到校后迅速成为好朋友,向高高飘扬的国旗和老师、树上欢叫的小鸟打招呼,坐在教室里认真学习普通话,他们非常努力!

  学生丙:下课后,学生们进行什么活动?

  他们在大树底下跳舞、玩耍,孔雀、小鹿和小猴也在看着热闹呢!

  4、全文通读,总体领悟。

  课文生动地展示了民族小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赞颂了全国各民族团结友爱的美好景象。

  三、朗读指导

  1、让学生反复阅读,自主体悟。

  2、老师指导朗读,重点解答疑问。要准确表现出小学生活泼、开朗、快乐的个性。

  3、指名朗读,示范表演。

  4、播放录音,跟着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堂延伸

  你喜欢来这所民族小学学习吗?为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3

  课型

  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四课时

  本教时为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练习诵读《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了解跟“三国”有关的故事,进一步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练习诵读《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了解跟“三国”有关的故事,进一步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练习诵读《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了解跟“三国”有关的故事,进一步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你们了解吗?是哪几部?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三国演义》中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叫做“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3)学生借助字典读通。

  (4)有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注意正音:酾斟塌鸾掷

  (5)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看看文中的关云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6)学生练习诵读,要求能把关羽的神勇气概读出来。

  (7)指名交流,学生品读。

  2、教学第二部分

  (1)“三国”的故事实在精彩。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阅读《三国演义》,你们都看了吗?

  (2)通过阅读,你们都了解哪些“三国”故事?

  (3)出示: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这些词语都跟“三国”故事有关,是人们经常说的,有的已经成为成语。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能不能简单说一说?

  学生说知道的四大古典名著。

  学生读。

  讨论生字的读音。

  学生读思考:关云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读。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三国故事。

  学生说。

  (4)在这些故事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练习讲这个故事好吗?讲的时候要抓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讲的具体、生动。

  (5)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选出讲得最好的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

  (6)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故事,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并要带有表情。

  (7)全班同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有没有讲错的地方?故事的要点有没有抓住?关键的地方讲得是否具体、生动?

  (8)教师归纳学生评议的意见,小结讲好故事的基本方法。

  (9)鼓励学生回去后给家人讲“三国”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

  代表上台讲。

  学生评价。

  本教时为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写好“墓、恭、幕”三个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2、熟记描写诸葛亮的八个词语,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事迹。

  教学重点

  熟记描写诸葛亮的八个词语,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事迹。

  教学难点

  熟记描写诸葛亮的八个词语,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事迹。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奈”、“恭”、“慕”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贴,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知道学生写“奈”。提醒学生注意,字中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如同鸟翅。下半部分要呈上靠之势。

  5、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6、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5、自由朗读。

  6、同座位练习背诵。

  7、指名读。

  8、集体练读。

  9、集体齐背。

  10、指名背。

  三、作业:抄写成语。

  学生认读。

  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

  学生讨论。

  学生练习写。

  学生自由读。

  听教师读。

  学生讨论词语的意思。

  学生读。

  学生背。

  学生作业。

  本教时为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学会主动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学会主动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学会主动关心别人。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令自己伤心、委屈、痛苦或烦恼的事?在这样的时候,你希望有人来安慰你、关心你吗?

  2、是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在这时候多希望有人向自己伸出友谊的双手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安慰他人,使他们的心情舒畅起来。

  3、板书:学会安慰

  二、创设情境,指导得法

  情境:解小惠是班上的同学,她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家长对她的期望也很大。这一次考试,因为粗心,答错一题,没能取得满分的好成绩,她伤心得哭了。

  1、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对解小惠进行安慰。

  2、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从同情、鼓励、找回自信等方面进行安慰;试着换个角度,从自身方面设身处地进行安慰,安慰时注意得体、语气委婉。

  3、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一情境。

  4、上台表演,全班交流。

  (指明一学生扮演解小惠,另外其他几位学生扮演解小惠的同学,台下的学生充当导演,进行指导。)

  5、妈妈安慰:试请学生上台表演。

  6、自我安慰:听了这么多关心的话语,作为解小惠本人,她又应该如何来安慰自己呢?

  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事。

  学生读题。

  学生说。

  学生合作演一演。

  学生表演。

  三、选定情境,自由练说

  导入:考试失手、竞选没有成功、亲人离别等许多小事都会影响心情。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消除烦恼呢?

  出示情境,自由选择话题,小组合作,现场交流。

  情境1:A同学是四(3)班的班长。这次参加大队委竞选,仅以三票之差落选了,她愣愣地坐在教室里发呆……

  情境2:邻居王奶奶的儿子考上了托福,即将去美国留学。最近几天,王奶奶总觉得心里少了什么,很失落……

  小组选定话题,合作自由交流。

  四、创设生活情境,融会贯通灵活交际

  导入:针对同学们的生活、学习上的许多小烦恼,学校即将开通一条“小烦恼热线”,让大家能有机会倾诉一下心中的烦恼,更主要的是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我们的节目,来与有烦恼的同学们进行空中交流,从而达到安慰他们的目的。

  1、选出嘉宾。

  2、划分场内外观众听众,交待参与办法。

  开始:(播放音乐)伴着悠扬的乐曲,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小烦恼热线”今天与大家见面了。你的心情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许多不顺心事。当你不开心时,不妨参与我们的节目,把你的烦恼说出来,我们会尽量帮助你的。

  接进电话:

  嘉宾与观众、听众交流,教师总结。

  ……

  结束: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节目接近尾声了,还有那么多朋友们想参加与我们的节目。希望与你们明天相约在“小烦恼热线“,感谢嘉宾的参与。

  五、总结

  让我们每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都去安慰有需要的人。

  学生讨论怎么说。

  选代表。

  学生表演。

  本教时为第四教时

  教学目标

  练习写好毛笔字“猪、验”。

  教学重点

  练习写好毛笔字“猪、验”。

  教学难点

  练习写好毛笔字“猪、验”。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反犬旁、马字旁。

  2、指导

  (1)出示范字反犬旁。

  反犬旁由哪几笔构成?反犬旁形体有什么特点?

  (2)分析“猪”字。

  写右边的“者”有什么要求?

  (3)出示范字“马”。

  “马”做部首,字形有什么变化?

  (4)小结:“猪”与“验”都呈左窄右宽之势。

  3、练习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讨论特点。

  学生说说要求。

  学生练写。

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构思巧妙,生动幽默的特色。

  2、理解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对海姆佗市市长及其同僚以及对德国人民真诚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构思巧妙,生动幽默。

  2、讲演用语讲究礼貌。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述德国民间故事:早年,海姆佗一度鼠害猖獗,居民深受其苦。一日,忽有一个身着花衣的流浪汉来到这里,声称他有一支魔笛,可除祸患。当地贵族应许事成之后,重金酬谢。果然,花衣吹笛人奏响魔笛,将众鼠引入河中,尽数淹死。但此时贵族却拒不履行诺言,花衣吹笛人一怒之下,再次吹响魔笛,该城130名儿童闻声自动跟他出走。

  这篇演讲词就是以作者和民间故事中花衣吹笛人的对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的。

  作者简介:公刘(1927— ),原名刘仁勇,刘耿直。江西南昌人,当代诗人。著有诗集《边地短歌》《神圣的岗位》《在北方》《公刘诗选》及叙事长诗《望夫云》《尹灵芝》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明确:这篇讲演除称呼外,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中国作家代表团由于景慕海姆佗市而提前到达。

  第二部分(第2—3段),先略写初到海姆佗市的情况,然后着重介绍和花衣吹笛人攀谈的内容,表达出答词的主要意思。

  第三部分(第4段)点明这篇讲演是贺词,也是答词。

  三、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明确:开头独句成段。“景慕……大名”、“早就……熟悉”,表示心向往之,由来已久;“提前……到达”,心情迫切,溢于言表。“德国民间故事”,为下文埋下伏笔。“大名”“贵市”等都是恰当的礼貌用语。

  四、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2、3段。

  思考:第2段介绍了海姆佗市的哪些情况?第3段是如何展开作者和花衣吹笛人的对话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2段,写初到海姆佗市的情况。这一段共两句话。第一句突出“欣赏过几乎任何商店橱窗全都陈列着的大大小小的老鼠”,因为这与“民间故事”有关。第二句,由“发现”民间故事里的主人公“花衣吹笛人”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段的内容。

  第3段,介绍和花衣吹笛人攀谈的内容。首先用设问句承上启下,并幽默地说和花衣吹笛人的谈话可以公开。接着活灵活现地写了和花衣吹笛人见面的情况,似乎确有其事。然后,着重表述了“我”对花衣吹笛讲的两段话。第一段“求告”的话,指出了联邦德国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批评不少德国青年“只顾个人轻松快活”,不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导致“儿童越来越少了,人口结构也出现了老化的趋势”;第二段“解释”的话,赞扬市长和他的同僚“是一些信守诺言的好人”,表示了亲切友好的态度。最后,“行行好吧,先生!”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便直奔这座大厅”,与第二段开头“在进入这座市政大厅之前”遥相呼应。

  五、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四段。

  明确:这里也是独句成段。“上面这一席话”,回应了前文。前一个分句表明是贺词,后一个分句表明是答词。这样的结尾干脆利索,而又值得人反复咀嚼。

  六、小结

  这篇讲演开头用语简明,引人入胜;中间部分内容丰富,幽默生动;结尾简洁有力,耐人寻味。

  七、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学生谈读了这篇讲演后的感受,互相交流。

  二、探究活动

  ㈠在这篇答词中,作者构思了与花衣吹笛人对话的情景,借对花衣吹笛人提出的要求表达了对海姆佗建城千年庆典的祝贺,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花衣吹笛人的故事是与海姆佗有关的一个故事,作者在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中引用这个故事,显出了对海姆佗市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显得亲切。西方有些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总数呈负增长状态,作者借与花衣吹笛人的.对话,要求他不要像故事中那样把孩子带走,从而表现了对海姆佗市的祝愿,这又显得非常巧妙自然。从中可以看出,致答词,衷心祝贺,要尊重对方,了解对方,切合对方的实际,说到别人心上,并充分表现自己的真诚美好心愿。

  ㈡这篇讲演生动幽默、风趣动人,不断激起“鼓掌、欢呼、跺脚”。仔细辨析下列各组的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原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①喂,伙计!自打我来到联邦德国,就听到人们在抱怨,说是如今有不少德国青年,只顾个人轻松快活,不愿结婚成家,因此儿童越来越少了……

  ②自从我来到联邦德国,就了解到贵国儿童人数不断减少。

  2、①如今的海姆佗市长先生和他的同僚先生们,可是一些信守诺言的好人!假如他们应许了您什么,只管伸手向他们要好了!

  ②如今的海姆佗市各级政府官员具有诚实守信的美德,承诺定会兑现。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通过比较,第1组句①好似与人在打招呼,好似与人在亲切交谈,“喂,伙计”这样的呼告,一下子把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拉近了。“就听到人们在抱怨”,是心中不满,数说别人的意思,本来是贬义词,这里却贬词褒用,显得生动幽默,风趣动人。而句②是一般的陈述句,严肃有余,幽默不足。

  第2组句①模仿欧洲人幽默的语调,显得风趣动人。“假如……只管”这个假设句式又显得很婉转。“伸手”本是贬义,这里是贬词褒用,显得既形象又风趣。而句②为一般陈述句,显得太严肃,缺乏幽默感,不符合西欧人的胃口。

  三、迁移训练

  答词讲究简明、得体、生动、真诚,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演讲效果。设想你过生日那天,家人和同学们都来庆贺,为你举办生日晚会,你将怎样致答词?写好草稿后试着讲一讲。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

  四、小结

  这篇讲演巧借有关海姆佗市的一则民间故事,通过虚构和花衣吹笛人攀谈的情节,指出了联邦德国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表达了对海姆佗市市长及其同僚以及对德国人民真诚的赞美之情。

  作者本人是一位诗人,有着丰富的人文修养,他能随乡入俗,将讲演的要旨巧妙地融进了妙趣横生的民间故事中,构思巧妙,语言幽默生动。听众的强烈反应,又增强了文章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五、布置作业

  探究和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

  2、难点: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依据教学目标,本节课分为五个版块: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气、停顿。

  关于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

  (1)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

  (2)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检查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如翻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3、再读课文,复述故事,联系语境,突破难点。

  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

  (1)先在小组内讲述。

  (2)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此版块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合作讨论,探究质疑。

  此版块共设置了四个问题,如下:

  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条件与有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壮举,谈谈你的看法。

  3、故事结尾写神仙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4、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对于这几道题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大组(班级)交流,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这四题的设计意图及处理方式分别是:

  第一题:主要引导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对于移山的不利的条件,学生可能对愚公其妻与智叟提出的疑问混为一谈,对此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读课文,明确他们所说的话的不同语气及在情节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第二题: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的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的作用。可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针对以上不同看法,在评价时注意评价的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第三题:主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本文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尾的含义,它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处理方法是:改写结尾比较法。让学生发挥想象,改写结尾,再将它与课文的结尾作比较,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解答出来,分解了难点。

  第四题: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正确评价愚公的精神,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又是难点之一。让每位学生写一段话,说说学了本文后的感受,但必须紧扣本文的寓意来。

  (四)拓展延伸,能力训练。

  由课内到课外,开阔知识视野,培养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这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此环节安排的拓展训练的形式是课内外的文段阅读。

  (五)布置作业,强化巩固。

  此环节设置一道题目,供课外练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消化。题目是:本文是传统经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就你阅读后感受最深的一点,请你写一篇简单的文学评论。

小学语文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回忆自己小时侯是否做过类似的事情。

  4.课文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

  二、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思想主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把课文翻到第186页,看图,说说这里两个小朋友都在干些什么?

  2.大家在午睡的时候有没有干过一些有趣的事情呢?把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二)学习课文:

  1.大家一起把课题读两遍。

  2.大声的朗读课文。(要求:1.给课文标自然段。2.找出生字。3.画出自己不懂的句子。)

  3.学习生字。(1.带读生字。2.让学生组词。3.让学生自己动手写,看谁写得好,并给以鼓励。4.让学生说出记好字的'方法,并加以讨论)

  4.带着刚刚学习过的生字来理解课文。(默读课文,发现并积累词语:噘不省人事仿佛昏睡眯缝反抗奥妙罢了等)

  5.重点学习一二自然段。(范读1.让学生找出我和弟弟做游戏的句子。2.你能读好它吗?并加以指导)

  6.学习三四五自然段。(朗读说说现在为什么作为妈妈的“我”不再去逼自己的孩子午睡了?)

  7.展开想象:说说将来的某一天我作为一位家长,我让孩子午睡,而他们却以假睡来蒙骗我,我该怎么做?为什么?

  8.开火车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三)复习: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2.仿写185面作者和弟弟一起游戏的句子。

  (四)课后练习:

  将课文复述给家长听

小学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分析孔乙己人物性格和其形象意义。

  2、掌握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乙己画像和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部文集中,其中他自身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狂。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土壤仍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发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二十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考虑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同学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2、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片断,说说孔乙己的身世和遭遇。

  ⑴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xx添了新伤疤;

  ⑵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⑶孔乙己为偷书作辩白;

  ⑷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⑸孔乙己给小小朋友们分茴香豆;

  ⑹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四、问题研讨,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1、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⑴可笑的性格、孤独的人生、严酷的命运。

  ①填写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示:

  多媒体显示: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xx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xx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xx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xx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识字,给小朋友分茴香豆但又xx的人。

  孔乙己是个被人讥讽但又xxx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xxxx的人。

  ②孔乙己的一生是孤独的,他为什么不与人交流?他人为什么笑他?

  ③文中从哪些方面揭示孔乙己严酷的命运?

  ⑵研讨孔乙己悲剧发生的原因。

  课堂争辩: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辩题:

  正方:孔乙己悲剧主要是自身原因,他是一个时代落伍者。

  反方:孔乙己悲剧主要是社会原因,旧时代扼杀了孔乙己。

  要求同学结合课文内容,通过争辩理解孔乙己悲剧发生的原因。

  ⑵讨论小说的主题:

  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主题,有的人说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有人说是揭示社会革新中小人物的凄惨命运;有人说是批判冷漠、麻木的国民性。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课文

  请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朗读个人习作,师生一起点评。

  二、揣测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同学通读全文考虑: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三、理解小说精巧的构思

  学习小组合作研讨:

  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

  3、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布置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四、扩展引申,对比阅读

  请同学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别。

  多媒体显示: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xx念了一遍,自身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xx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瞪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爷们,再为商酌。

  五、课堂小结,激励号召

  同学们,那衣着长衫的孔乙己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时代的革新,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六、安排作业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缩写小说。

小学语文教案8

  【学习要点】

  1.学会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会用有关词语造句。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会背诵有关的段落。

  【词语解释】

  天堂(tiāntáng):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后来也用来泛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例句〉人们常常说苏州、杭州是人间天堂,可想而知那儿有多美。

  南国(nánguó):指我国南方。

  不可计数(bùkějìshù):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例句〉老鼠在

  地球上不可计数,是人类的大敌之一。

  展示(zhǎnshì):本课指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liúliàn):舍不得离开。〈例句〉爷爷留恋农村那宁静、闲适的生活。

  繁茂(fánmào):繁盛、茂盛的意思。

  应接不暇(yìngjiēbùxiá):成语。暇,空闲。形容来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本课指鸟太多,看不过来。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近反义词】

  近义词:陆续—连续茂盛—茂密逼近—接近颤动—抖动

  静寂—安静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天堂—地狱光明—黑暗静寂—喧闹应接不暇—应付自如

  【难句分析】

  1.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应接不暇”说明鸟多得看不过来。大榕树里全是鸟声鸟影,大小不同,颜色各异,小鸟多得不可计数。有的停着,有的飞起,有的歌唱,真是热闹非凡。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鸟的天堂。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峦。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留恋之情。作者之所以舍不得离开它们,是由于这么大、这么茂盛的榕树及树上这么多的鸟儿,如此美丽的大榕树,如此活泼的鸟儿,怎么叫我舍得离去。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的“的确”是确实的意思,加强了肯定的语气。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那茂盛的大榕树,是鸟儿理想的栖息之地,是鸟的乐园,人们把它叫做“鸟的天堂”。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鸟儿生活的美好环境,表达了“我”对“鸟的天堂”的深情赞美。

  【句式示例】

  [原句]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

  [仿句]代表们陆续进入会场。

  [原句]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仿句]美丽的.丹顶鹤抬头站在水边,好像一位骄傲的公主。

  【课文结构】

  [段落大意]

  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傍晚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第5—9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色。

  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讲第二天早晨,作者和朋友们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

  第四段(最后一自然段):写作者自己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课文中心】

  课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赞美了美丽而有生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

  1.作者采用以动态描写为主的方法,从鸟形、鸟声、鸟色、鸟类和鸟的动作等方面,运用多组排比短句进行描绘,和动静相结合的对比方式,展示了一种百鸟喧闹的景象。

  2.本文语言生动,有些句子感情洋溢,含义深刻,更加突出了“鸟的天堂”这一主题。

  【课文朗诵导航】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要用赞叹的语气来读,朗读者朗读时是直接代表作者去看、去想想、去抒情,要读得准确自如,分寸得当。要运用想象,展开联想,获取真实感受,丰富文字形象。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可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读出作者的赞美、喜爱之情。

  【素质知识延伸】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课文中作者把一株榕树看成许多株,指的就是这种情形。

  【课本难题解答】

  [思考·练习第2题]

  课文里描写的大榕树的特点是: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而作者注意去看的时候,“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便不禁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第二次经过那“鸟的天堂”,通过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到处是鸟声,到

  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眼睛应接不暇……那“鸟的天堂”,的确,大榕

  树是鸟的天堂啊!

  【课后达标训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fèngxìcànlànchàndòngmàoshèng

  ( )( )( )( )

  zuòcháoshùshāoyìnjiēbùxiájìngjì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红霞( )的颜色( )地看着

  ( )的榕树( )的照耀( )地移动

  三、读课文,填空。

  作者第一次去看“鸟的天堂”的时间是在,他没看见一只鸟,是因为;作者第二次去看“鸟的天堂”的时候是在,所以他看见了许多鸟。

  【创新能力迁移】

  在备选的量词(这些词大都是从名词或动词借来作量词的)中,挑选最恰当的一个,不要重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备选词:A.抹B.叶C.丝D.片E.汪F.泓G.缕H.轮I.弯J.瓣K.眼

  (1)一明月(2)一新月(3)一情思(4)一痴情

  (5)一温情(6)一心香(7)一清溪(8)一清泉

  参考答案

  【课后达标训练】

  一、缝隙灿烂颤动茂盛做巢树梢应接不暇静寂

  二、(美丽)(火红)(仔细)(茂密)(强烈)(缓缓)

  三、吃过晚饭鸟已经在树上栖息第二天早晨

小学语文教案9

  (第3课时)

  一、指导朗读

  指名朗读课文,要用不同的感情去表现瀑布的今昔。

  二、掌握主要内容

  1、巴西总统为谁举行葬礼?

  2、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特殊的葬礼?

  3、为什么要为瀑布举行葬礼?

  三、体会写作特色

  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上下文呼应、衔接的特点。

  四、练习说话、写话。

  想象一下,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子?游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有哪些感触?会说些什么?说一段话详细描述这个场面,并尽可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1、思考、讨论。

  2、练习写话。

  3、交流。

  五、联系生活,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能做些什么事来保护环境?

  板书:

  雄伟壮观

  瀑布人破

  为坏

  奄奄一息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文生动记叙了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这些实验的结果,引起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才使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超声波技术带来的恩惠。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复述课文,感受科学家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步骤: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

  板书课题:7夜晚的实验(读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果如何?)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

  堵住揭开:判断

  (2)指名试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

  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目光尖锐。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薄膜:像膜的薄皮。(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领域:区域、范围。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可通过换词理解)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板书:蝙蝠斯帕拉捷)

  4、指导分段

  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捌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间屯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本课生字全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安排好各部分的比例。

  大部分左窄右宽或左小右大。

  判:左右相等;

  添:注意点和捺。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人

  同学们,若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

  (起因,即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

  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

  二、精读指导

  1、理解第一段:

  (1)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捷----产生好奇:一一---一

  (2)交流。(板书:凭什么……)

  (3)朗读这一段,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细致,对常见现象敏感,好奇心强。

  ①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琶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②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4)指导朗读。

  突出句中重点词语,读好疑问的涪气,表现斯帕拉捷强烈的来写?

  2、理解第二段

  实验的情况怎样?

  (1)默读,思考:

  斯帕拉捷共做厂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交流。

  ①蒙上眼睛轻盈敏捷地来回-龟翔

  ②堵住鼻子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

  ③全身涂满油漆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屯行

  ④堵住耳朵很快就跌落到地,亡

  (2)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刻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次实验?(第一次)

  (3)轻读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交流,相机点拨。(指名读有关语句并概括)

  ①先交代实验的时间、地点,然后依次写斯帕拉捷的做法,实验的结果,斯帕拉捷的思考。

  (板书:做法结果思考)

  ②提问: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龟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为什么?(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③瞎子引号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

  (4)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

  自由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5)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

  交流。(先概括,再读有关语句)

  ①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

  ②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

  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细地加以描写呢?

  (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

  ③第6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发现,

  (板书:发现原来是……)

  (6)指导朗读。

  注意通过停顿体现出实验过程的层次。

  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叹句,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琶行秘密的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7)小结

  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丁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

  (8)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

  (勤于思考,大月巳实验,刁;怕失败,不断探索,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三、指导复述实验过程

  1、分部分复述;

  借助板书,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

  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2、完整复述。

  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继续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人

  1、斯帕拉捷是怎样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

  要求:先概括回答,再详细地复述。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要注意观察,对一些现象进行思考,要勇于探索等)

  3、过渡:斯帕拉捷的实验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二、精读指导(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概括回答。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出示: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物体呢?

  说说句中引号的用法。

  (视线能穿透黑夜,看到黑暗中的物体:通常耳朵只会听到声音,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听到前方的物体)

  3、引读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1)指名将其中的奥妙说一说。(同时可画图或动作演示)

  (2)把自己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板书:超声波)

  4、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说说读懂了什么。(实验造福了人类)

  (板书:巨大恩惠)

  又交流:读了这一部分,你又受到什么启发?

  (科学家前仆后继地进行科学研究,以丰硕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我们也

  应该努力学习,勤于钻研,立志造福人类。

  板书:

  7夜晚的实验

  蝙蝠凭什么

  蒙眼睛奇怪

  堵鼻子

  斯帕拉捷实验涂油漆猜想

  堵耳朵发现

  促进人们进一步思考

  带来巨大的恩惠

  教学后记:

  刚刚上完《夜晚的实验》,对一个字的教学有点感受,上来交作业。忽视理解,就是放弃了个性。

  第六小节第一个字“啊”是对斯帕拉捷成功后喜悦心情的表露。在指导学生理解与朗读时,我感觉对一个学生的理解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

  师:请位同学读读这节,感受一个斯帕拉捷成功后的喜悦。

  生读

  师:有个字没读好,听出来了吗?

  生:啊

  师:你能读好吗?

  生:能(读,用第四声把“啊”大声地读了出来)

  师:还有谁想读吗?

  生1读得太缓,像是要睡的感觉,指出再读;生2读得太快,感觉喜悦程度不够;

  但经过纠正后,都读得不错。

  生3:啊(第三声),……(其他学生大笑,我与听课老师都笑了)

  师:再读一遍行吗?

  生3继续这样读,但看得出她并没有觉得不好意思。我让她坐下,听别人读。

  课后,我找她谈,你为什么认为要这样读呢?

  她说,我感觉斯帕拉捷经过几次实验发现了蝙蝠夜晚飞行的秘密,他并不一定会惊讶,因为他做过很多其它的实验,如果是第一次有可能会如此惊讶,再说,他也不一定就是个成功后就欣喜若狂的人。

  是啊,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独特的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只要理解恰当,我们都应予以肯定。同时,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一个表现。我想我没有及时的去追问,至少有以下个方面的失误:

  1、伤害了这个学生;

  2、没有给其他学生形式多元思考的意识;

  3、对教材的理解显得太浅显。吃一堑,长一智,真的要好好反思,吸取教训。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设想

  《雨后》一文,是一篇反映孩童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笔触,描绘了一对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全诗共4节,第一节写雨后的广场,一群赤脚的孩子在嬉戏;第二节写小哥哥踩水玩儿,在提醒妹妹小心滑跤时,自己却滑了一跤;第三节写小哥哥滑跤后虽一身泥水,但仍显露出兴奋和骄傲;第四节写小妹妹提着裙儿小心地跑,却希望自己也能滑一跤。全诗语言欢快流畅,富有节奏韵律,读来琅琅上口,这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心理和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天真快乐。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并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在读中感悟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和快乐,产生共鸣。在入情入境的感悟和想像中享受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

  以读为本贯穿全课。在读上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说话训练、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认识课文中的'部分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3、鼓励同学们由熟练朗诵到试着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重点。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卡片、录音机、儿歌《水花花、泥花花》磁带

  教学过程

一、欣赏阅读,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及课文特征。《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写的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给人以艺术美、生活美的享受。想欣赏这篇课文的朗读吗?

  2.欣赏朗读。教师朗读课文或播放“配乐朗读”。建议让学生欣赏两遍;第一遍看课文听朗读,让学生在视听状态下体会和理解课文内容。第二遍不看课文听朗读,让学生尽情想像课文的意境和画面,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确立目标。怎样练习才能朗读得好呢?引导学生讨论并确立自主性的学习目标;一要借助拼音把字音和诗句读正确;二要多读,把课文读流利;......

  二、练习朗读,识字写字

  1.练习朗读。

  (1)提示:“同学们,在练习朗读之前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2)实践。朗读练习是重点,建议安排20分钟以上,并注意课堂调控。调控一:让学生作学习提示。调控二:强调主动学习、相互交往,倡导人文关系的课堂文化。如询问:“学习中有得到同学帮助的吗”、“怎样相互鼓励呢”等问题。调控三:同桌轮换朗读。既要求朗读正确、流利,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态度、过程、方法、习惯等多角度评价和肯定同学,确立多元的价值观。调控四: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听听他人朗读后各自练习朗读。调控五: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汇报学习成果,相互鼓励。

  2.识字写字。

  (1)拼读和组词。先让学生自主练习生字的“拼读和组词”(如读“梢”字sh-ā-shāo树梢的“梢”)。然后四人小组以“开火车”形式教读。

  (2)突破难点。先选择难认生字集中教学,再发挥小组作用,人人过关。

  (3)写字教学。

  教师的引导程序:

  ①读帖,利用田字格自主分析字的间架结构

  ②描红,同桌俩一人描一人看,注意笔画笔顺,互相纠正;

  ③临帖,每字写1~2个,自我修改不满意的笔画;

  (4)鉴赏,相互评价,打“O”、奖星星。

  三、体验生活,感情朗读

  1.学习第一小节。

  (1)读读想想:雨后的场面是什么样的?教师可用请教的方式提问题:为什么树梢会闪着金光?你们想像中的广场有多大?水有多深?孩子们快乐得像神仙一样,他们会怎么玩水呢?以上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在多元的“会话”中,由学生自主辨析和想像。教师不必作统一的归纳或评判。

  (2)试一试,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学第二、三小节。自主朗读,引导质疑。从质疑中有侧重的组织讨论,着重把握“小哥哥”外部表现特征和内心状态:1小哥哥为什么要使劲地踩水呢?--让学生演演,感受玩水的快乐。2为什么提醒妹妹要小心自己反倒滑了一跤?--让学生自己体验。3他为什么嘴说“糟糕”而脸上却表现出“兴奋”和“骄傲”的面部表情?--让男生先回答,表演“兴奋”和“骄傲”的面部表情,再让女生回答,也表演一下。4小哥哥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主感悟。5怎么读这两小节呢?--可建议按自己的理解用不同音量、速度和语气来尝试,寻找满意的朗读效果。

  3.学习第四小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先自主练习朗读,后小组交流收获或探讨问题。教师也可提几个问题请教学生:

  ①“泥裤子”是谁?小妹妹为什么要紧跟“泥裤子”?

  ②小妹妹怎样小心地跑?(演演读读)

  ③小妹妹这么小心地跑为什么还希望自己摔跤?

  ④小妹妹有什么特点?以感情朗读来表现。

  4.难点指导,全文朗读。抓朗读难点要注意指导方式。

  期待式:先感受轻声效果,再让学生练一练。

  欣赏式:“同学们读感叹句的情感特别强烈,很有风格,谁愿意先试一试,大家再好好表现一下!”

  请教式:“课文有的诗句没标点符号,该怎么读才好呢?”

  四、背诵课文,积累巩固

  1.背诵课文。

  (1)在构思意境中学背诵。指导背诵第一小节:教师慢速读诗句让学生跟着想像意境--学生自主边读边构想--按序将意境连起来试着背诵。

  (2)自主背诵。教师还可启发学生一行为表演的方式帮助构想意境。

  (3)互帮互学。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背诵课文的要求。

  2.积累词语。

  (1)准备听写。读读、认认、写写生字组成的词,再练读自己喜欢的词。

  (2)听写词语。

  五、拓展学习,丰富生活

  1.给学生提供反映儿童生活的诗歌。

  2.鼓励学生把诗的意境画下来,或把自己有趣的生活写成诗。

  教学感悟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二、理论指导:

  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的.指导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以及何克抗教授的《创造性思维理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创设"情景"加强"协作""会话"最终形成"意义建构"。

  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特点:

  (一)充分利用校园网、国际互联网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

  校园网、国际互联网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学校资源库、颐和园网站中有目的的浏览查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习到了课本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学生面对资源库和颐和园网站中丰富的视频、图片以及文本资料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很容易理解"耸立""葱绿"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湖面微风轻拂""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的意境,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四结合"教改中认知事物的工具性,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收集资料制作"电子简报",通过网络进行协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5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谈话、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我们现在科技发达了,联系的发生有很多种,你觉得最普遍的`是哪种?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话的发明。

  3、板书课题:《电话的发明》(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偶、沃、舍、艰、检、效、导、端、另、应、悦、启、配、拆、硫

  (4)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偶然、肥沃、农舍、艰苦、检验、效果、导线、

  一端、另一端、反应、悦耳、启发、器配、拆掉、硫酸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①齐读第1自然段。

  ②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3)在小组中学习:

  ①指名接读课文2——8自然段。

  ②在小组中接读2——8自然段,讨论: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③指名说说。

  ④齐读2——8自然段。

  3、齐读课文。

  ①自由说说: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后,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②指名说说。

  三、布置作业: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通讯

  热爱科学

  电话的发明

  勇于探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偶、艰、检、效、导、另、悦、启、配、拆”11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出示11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偶、沃、舍、艰、检、效、导、端、另、应、悦、启、配、拆、硫

  3、出示生词,男、女同学接读。

  偶然、肥沃、农舍、艰苦、检验、效果、导线、

  一端、另一端、反应、悦耳、启发、器配、拆掉、硫酸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偶、艰、检、效、导、另、悦、启、配、拆

  2、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偶然、检验、悦耳、启发、欣喜若狂、()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1、通讯

  电话的发明

  五、教学后记: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正确;理解“巴山蜀水”等词。

  2、研读课文第12、14、16自然段,品味养蜂人的生活,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和诗情画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及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寻入新课

  1、逐个板书“赶”和“花”,谈谈对这两个字的感受。

  (1)请看一个字“赶”,说说给你什么感受?谁能给它组个词?

  (2)再来看一个字“花”,也来说说给你什么感受?也给它找个朋友吧!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到什么问题?

  学生读课题,质疑:是谁在赶花?为什么要赶花?是怎么赶花的?

  二、一读课文,谈感受。

  1、带上你们的感受和困惑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正确。

  2、谈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3、交流感受。

  作者也像你们一样,对于养蜂人的讲述,听得入神,暗暗地震惊: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

  三、再读课文,品艰辛

  1、看来,养蜂人生活的艰辛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有写到养蜂人的艰辛?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后指出是第12、14、16自然段。

  2、你从哪些句子里特别能感受到养蜂人生活的艰辛?找出来,用心地读一读,仔细地研究研究。

  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研读,反馈交流。随机板书

  天南海北(分布广)

  马不停蹄(赶花忙)

  千里迢迢(路程远)

  3、课外拓展感受艰辛

  过渡:他们的生活艰辛岂止这些呢?

  述:老师曾在网上看到过一首纪实诗,真实地记录了养蜂人的生活,诗中不但写了他们脚步匆匆,还写到他们吃的是熏黑的腊肉,喝的是山泉和溪水,住的是山洞和简陋的帐篷,脚上穿的胶鞋已经破了,身上的中山装是没有口袋的,照明用的是废旧的沼气灯,甚至干脆靠月光照明,交通工具是闷得死人的闷罐子车,而且还得提防野兽、强盗的袭击。

  四、三读课文,入画意。

  1、养蜂人的生活是如此艰辛,可为什么作者又说是诗情画意的呢?

  (1)出示填空:

  之所以说养蜂人的生活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美丽的鲜花)之中,还因为他们用艰辛的劳动酿出了(香甜的蜂蜜),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2)口头填空,齐读。。

  2、想不想看去看看养蜂人看过的风景?

  学生看彩图,感悟养蜂人的生活的诗情画意。

  3、同学们,你们现在想说什么?如果你是养蜂人,你想说什么?把它写下来。

  五、回味生活,悟诗情。

  1、体会养蜂人内心的情感。

  2、带着各自的感受,放声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小学语文教案15

  审美教育,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正如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言:“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因而,审美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这里仅就《大海的歌》(六年制第六册)一课的教学,拟定出“三美”设计。

  一、领会景色的美

  课文的第一段(第1自然段),者出海前,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色。按照由上到下(蓝天、白云→碧绿的海),由近及?眼前的……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的空间位置描绘了码头上景色的绚丽美。在讲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细心地领会,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可按如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默读感知美

  首先可让学生独立默读第一段,划出描写景色的词语(蓝天、白云、碧绿的海、朝阳),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描绘一番这幅画面的色彩美。

  第二步:轻语品味美

  在抓住了描写景色的重点词语、对美丽的景色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可让学生放缓速度,轻声地品读这段课文,然后说出描写的顺序(由上到下,由近及远)。最后再让学生合上书,闭目想象景色美的画面,自然就会品味出码头上美丽景色的空间美。

  第三步:听读领会美

  在感知码头上美丽景色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听一听教师(学生也可)高水平的配音朗读(可配用有关歌颂海上风光的乐曲),使学生在情境和氛围中领会出码头上的画面的绚丽,进一步深入理解景色的美。

  二、体验景物的美

  作者登上一艘海轮,在驾驶室里瞭望,看到了海港里壮丽的景物。在讲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很好地体验,受到美的感染。可按以下三步操作。

  第一步:领读揣摩美

  在讲读第二段(第2自然段)的时候,可找一名朗读能力较高的.学生领读。并令其在听和读的过程中,认真地揣摩海港里的景物美,同时找出有关的重点词语(吊车有如密林——多的美,海轮有如卫队——神圣的美),然后说出这些词语的意思(比喻意)。

  第二步:齐读体验美

  在抓住了本段课文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可让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作者观察海港里景物的顺序(登上海轮→到驾驶室瞭望→驶出海港→驶进大海),是按事物发展的经过来叙述的。让学生反复体验并能说出对景物美的内心感受。

  第三步:背读理解美

  由于第二段是重点段,文质兼美,所以要强化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教师要指背思路(我们登上一艘……海轮,马达开动了……静静地航行,船长邀我们……瞭望,海岸岸边……巨臂上下挥动,飘着……海轮……驶进大海)。在朗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前提下练习背诵。如此地读读背背,背背读读,读背结合,很快地就会掌握要求背诵的课文内容,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感悟景象的美

  在对码头上绚丽的景色、海港里壮丽的景物有了较深刻的美的感觉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大海中奇丽的景象美。可按以下三步点拨。

  第一步:朗读追寻美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和第四段(第5自然段)内容较多,着重写了奇丽的海中景象并抒发了豪迈的感情。这就有必要进行严格的朗读训练,采用“读读想想”、“读读议议”,“读读讲讲”的方法交替进行。可分三层来。

  第一层(第3自然段):阳光→闪烁金光→迎着海风瞭望→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第二层(第4自然段):

  海的颜色→绿→蓝→墨蓝→极目远望→浅褐色的雾→像城堡→石油钻井船;

  第三层(第5自然段):

  自己的钻井船→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这样,就会收到读中思美、读中议美、读中讲美的朗读训练效果。

  第二步:讲读推敲美

  在讲读三、四段的过程中,可抓住两个重点句来推敲美。即:①“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引导学生去追忆第二段内容,讲出其重点句的含义(作者看到海港里壮丽的景物,心里感到欢畅,所以听到浪花飞溅的声响,就像听到了一首欢乐的歌);②“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引导学生回忆第4自然段内容,讲出其重点句子的含义(作者看到了石油钻井船,这是我国石油工人开发海底石油资源的壮举,说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发展,所以,感到大海就像唱着一曲新歌)。如此地抓住重点句子,仔细地分析,就会推敲出景象美的韵味来,起到“一石击起千重浪”的讲读作用。

  第三步:验读升华美

  在整课文讲读结束之后,要进行一下检验性的朗读。注意要读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来。要用赞美的语气,将美学因素浸透在朗读之中,使审美情趣得到升华,让美的感受永驻心间。具体方法可有:①配乐朗读,评出优胜者;②分组赛读,评出优胜组;③同桌互读,相互借鉴。

  由是而论,在《大海的歌》的中,应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巧妙安排,让学生很好地领会码头上景色的美,体验海港里景物的美,感悟大海中景象的美,切实实现“三美”的目标,使审美情趣再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05-1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优)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教案11-03

小学语文《aoe》的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