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七册第21课《鸬鹚》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课文。它描绘了一幅鸬鹚捕鱼图:在幽静的环境里,渔人指挥鸬鹚出没在湖面捕鱼。
二、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目标有四个: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教学难点:
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展示鸬鹚,简介鸬鹚,揭示课题。
(二)、指导自读。
1、那么渔人是怎么用鸬鹚捕鱼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课文。
2、检查交流: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
1、一面读一面想,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填表。
湖面的变化
鸬鹚的活动
渔人的活动
2、检查交流,现在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3、那么课文哪些部分写捕鱼前的情景?哪些部分写捕鱼时?哪些部分写捕鱼后?
(四)、再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课文哪个部分,把这个部分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些。
2、现在请同学们来读读你所喜欢的课文段落。
(五)、研读课文。
第一段
(1)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
(2)好!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我请一个同学来根据课文内容带领同学们看图。
(3)还有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那我们这些喜欢的同学一起来读。
(4)那同学们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5)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悠然”是什么意思?
(6)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来感受这分宁静、这分温馨。
第二段
(1)教师也很喜欢这部分内容,你们同意让老师来读读这段内容吗?我在读的时候,你们可以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刚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3)书上是怎么写的`?谁来读读。
1、辨析“一抹”,体会内涵意。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这个命令是怎样的?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觉得用“一抹”好在哪里?
(4)四人一组合作研究“课文为什么用‘一抹’”。
(5)交流研读成果: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
(1)同学们对“一抹”的研究真是精彩,但老师相信好戏还在后头,你想渔人这“轻轻一抹”,会抹出些什么?请同学们读课文第2至第4自然段,同桌讨论研究。
(2)同桌合作学习第2至第4自然段,研读“会抹出些什么。”
(3)交流研读成果:
(4)交流:
(5)真了不起,同学们对渔人这“轻轻一抹”的研究成果真多,如此丰富地体会到渔人捕鱼的忙碌和喜悦。让我们也一起来享受这种快乐,请大家一起读2至4自然段。
第三段
1“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捕鱼了……”,这时湖面又(生接:渐渐恢复了平静)。
2。是啊,湖面又恢复了平静。(教师出示课件:捕鱼后湖面平静图。并在图上映出“湖面又恢复了平静”,其中恢复为不同色。)
3。为什么要用“恢复”?对,湖面原来是平静的,现在又像原来那样平静了,所以可以用上“恢复”。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上“恢复”?(师边说边整理板书)
4。但请再研究一下,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师在两个“静”间连线并设问)这时的静是怎样的静?
5。你能把这种忙碌之后的洋溢着幸福的静的感觉读出来吗?
6。师生品读第5至第7自然段。
(六)、小结
五、教学新理念运用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初步感知课文,认识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这里教师只要作适当点拨就可以了,要勇于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列一个表格来帮助学生理解。竖着看表格三行,可以看出文章的结构,作者按事情的先后,分三段记叙渔人用鸬鹚捕鱼的经过,把表格纵横联系起来,就可以初步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了。开始,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后来,渔人赶鸬鹚下湖捕鱼,小湖一片欢腾。再后来,渔人让鸬鹚停下来,喂完才回去,小湖恢复了平静。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阅读教学就应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教师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鸬鹚》这篇课文景美、境美、情美,在教学中我觉得更应重视对学生的诵读训练。通过各种方式的反复诵读,较好地感受和领悟到文中那物静人宁的静态美和鱼跃人欢的动态美。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读,读他们自己喜欢的段落。因为是学生自己喜欢的,自己选的,读起来也更投入。我们可以请喜欢同一段的小朋友一起站起来读一读,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谈。如《鸬鹚》这一段可指导学生在想象中读,读语言文字,想象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的画面。可以在思考中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还可以指导学生在感受中读。“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诵再一次来感受这份宁静、这分温馨。通过这一系列地朗读训练,第一段的背诵就水到渠成了。课文教学的第四个目标就不难完成的。这里我觉得应特别重视的是通过诵读感悟来品美丽意境。《鸬鹚》一文中捕鱼前的静和捕鱼后的静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两种静虽然相似,但不是简单的重复。俗语说:“境由心造”,捕鱼前的静主要是一种赋予了人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的美。这种意境与心境只有通过投入地诵读和研究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感受和意会到。有了这种感悟后再让学生把这种忙碌之后洋溢着幸福的静的感觉读出来。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这是《鸬鹚》一文的第3个教学目标。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积极倡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这样能较好地体现“自主研读,享受课堂”的教学理念,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随意学习,而是应由师生合作建立宜精不宜多的富有探究价值的专题。《鸬鹚》一文中的“一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文,课文内容是高度聚集在这“一抺”一词上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以“一抺”为切入口,帮助学生确立三个探究专题:(1)为什么用“一抺”?(2)抺出了什么?(3)捕鱼后的静是一种怎么样的静?而后保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与发现。这样确立研读专题引导自主探究,使教学走出教师繁琐提问,学生被动应答,主体的主动性失落的局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3.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研读品味精彩片段,领悟课文震撼人心的力量。
4.体会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把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等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可采用多种导入方法。
(一)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
多媒体展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今天,我们将借助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感受“人”生命的伟大、坚强。
(二)由《荒岛余生》引入:大家还记得鲁滨孙吗?他在濒临绝境时的惊人毅力让我们难以忘怀。其实又何止一个鲁滨孙,杰克·伦敦笔下那位无名的淘金者所表现出来的求生的欲望,所展现的生命的潜能更让我们震撼。
(三)由生命现象引入:可结合七年级(上)课文《生命生命》导入。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1.学生自主介绍搜集的有关资料。
2.教师整理补充: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列宁在逝世的前几天,手里还捧着它。
三、整体感知
1.看题目,有何感想,喜欢这个标题吗,为什么?
提示:引导学生由题目进行联想。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标出生字、词语,查工具书注音释义:
狼嚎(háo):大声叫。
转瞬(shùn)即逝:转眼就消逝了。
咀嚼(jǔjúe):用牙齿磨碎食物。
半身不遂(suì):原指身体一侧发生瘫痪,不能动弹。
(2)提炼故事主要情节后复述梗概,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提醒学生注意表示时间的词句,概括了解主人公在短暂而又漫长的时间中痛苦煎熬的情形;感受人物强烈的求生欲望和生命本身巨大的潜在能量。然后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理清课文主线,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展现了哪几个画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提示:课文是小说的节选,写一位淘金者在求生旅途的种种遭遇、感受以及他对生命的渴求。首先写到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因为狼嚎的声音而恐惧;到傍晚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许就是解脱。以后的几天中,他凭着生命的意识前进,在极度虚弱时,他看到了希望──一只大船,同时也遇到死敌──病狼;于是出现人狼对峙──同样虚弱的人与狼的对峙。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与狼也开始挑战生命的极限,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生死决斗。可以通过板书展示文章的主线:
饥饿觅食(狼嚎、恐惧、矛盾)──产生幻觉(遇大船,“激动”、麻木)──遇病狼(冷静、沉着)──与狼决斗(超越极限)──战胜病狼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③自读感触最深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朗读令自己心灵震动的句子,并简要谈谈为什么。
各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四、课后进一步熟悉课文,复习小说的有关常识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阅读课文,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小说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文通过“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画面,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顽强?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共同赏析精彩片段。
(1)抽读52页第二、三自然段写主人公见到驯鹿骨头的段落:
“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以前还是一头小驯鹿……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
“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有时砸到自己的指头,使他一时感到惊奇的是,他并不觉得很痛。”
提示:这是在主人公饥饿难忍、无处觅食之时的思维独白和动作描写,一头可爱的小驯鹿只剩下了骨头,他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自己,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那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同时他不觉得痛则说明身体的虚弱,反应开始迟钝了。
(2)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可齐读最后两段:
“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
在这部分中,写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与狼搏斗的动作、过程。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最精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
牙咬手,手抓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搏斗方式,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才有可能发生。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终于用另一只手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终于,狼死掉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灌入人的胃里。人战胜了狼,杀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通过上述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和细节、动作的刻画,揭示了主人公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顽强不屈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可以反复阅读,把握语气,体味情感。
(2)同时,主人公也在同自然和自身弱点的斗争中不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养了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
2.学生自由解读其他部分,感悟生命:找出自己感悟较深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谈认识,谈感受,体会这样写的作用。重点从人物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建议: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教师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提示、指导,如成功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可指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怎样的刻画,表现出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示例:
1)课文中写他见到比尔的骨头时,“突然间,他不笑了。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
主人公从这一堆有红有白,被狼啃得精光的骨头中,看到了一种可怕的凶兆:难到比尔的命运不正是自己将要面临的残酷现实吗?同时主人公那宽厚善良的心也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他有许多理由怨恨和鄙视死掉的同伴,然而这种感情却一下子为他对死者的怜悯所抵消了。他觉得不该嘲笑一个曾同大自然作过斗争的死者,更不能嘲笑一个曾一度同他共过患难的同伴,尽管他有不可宽恕的过失。
2)课文写到他已靠近那希望之船,却可望而不可即,“那条船离他不过四英里路……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英里路。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还非常镇静”“他仍要活下去……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即使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多么坚强有力的生命意志和求生的精神!
作家紧接着用比喻,用动作烘托心理,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精力殆尽仍不屈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鲜明地把他奋力抗争的感人动态烘托出来。
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也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找到一丝毅力,比较坚强地划着”。出色的描写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虽虚弱到极点而心灵执著的情态。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衬托出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提示:不同的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应充分肯定。
3.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边阅读边圈点批注。
4.小结:通过对课文的欣赏,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它会让你活下去。“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这场战争。故事情节紧张,却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它只是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它告诉我们,请敬畏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
二、拓展训练
1.“他”是小说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没有名字,是作者的失误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课外阅读《热爱生命》全文。
3.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热爱生命的资料,并谈感受。
4.我们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自残,甚至轻生,学习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启发?你能对他们说点什么吗?(可根据情况选择内容)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字,写字,积累词句;以秋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学习自主策划秋游活动。
4、乐于学习,乐于展示。
课前准备:
1、引时学生收集一些风景区的图片、资料。
2、秋游计划表。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互相辨别一下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汉字妈妈找娃娃六个学生手执郊等六个字,当汉字妈妈,六个学生手执交等六个字,当汉字娃娃,妈妈举字先说:我是郊字的妈妈,我的娃娃在哪里?娃娃举字说:我是交字娃娃,我找朋友立交桥去了
4、发现汉字特别写,带有相同偏旁的字。
有四个汉字家庭请我们去做客,大家请看是哪四家,看完后你能根据每组汉字的特点给这四家分别起个名字吗?
出示字,学生认读讨论,按偏旁规类。
屋字太大,娃娃太少,你们能给他们家再添几个娃娃吗?看哪一组添得多。学生互教互学书写,汇报。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读词语,自已先读几遍,读给小伙伴听,互相正音,指名当小老师带读。
2、朗读背诵儿歌。
A、创设情境导入,现在已是秋天了,秋天是丰收和季节,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秋天的田野果园。
B、引导学生看图想象秋天的果园和菜园,让学生说说感受。
C、请带着美好的感觉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D、小组比赛读,单个表演读,比赛背诵读。
二、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每天都与秋天在一起做朋友,我们积累了秋天优美的词语,朗读了秋天优美的诗文,还找了秋天,画了秋天,大家想不想有一次秋天的旅行呢?今天我们就成立几家旅行社,为我们的秋游各做一个计划,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旅行社,哪家做的`计划好,我们就采用哪家的,评一评哪家是最佳旅行社,先给自己的旅行社起个名字吧!
2、挑选景区。
A、分组商议:第一步应决定到哪去,干什么?
各组把自己的资料拿出来,先分别说说自己的建议,然后大家再讨论大家到什么地方去,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最后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谈话态度。
B、全班交流,各组代表上台说本组设想:商讨出游注意事项,
3、从秋游的活动安排、地点、线路来看,各旅行社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秋游出发前,你们还应提醒旅客们做好哪些准备?下面再比一比哪个旅行社替游客想的最周到,会写的可以写出来,
学生讨论秋游准备,教师深入各组讨论并提示要点。
采用游客提问,导游回答的方式,从衣、食、住、行、知等五个方面谈谈秋游准备。
4、总结:
各旅行社通过研究讨论,为我们秋游活动出谋划策,拿出了很好的方案,下一步,我们将选定一个方案,快快乐乐地去秋游。其它的方案我们决定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供他们安排秋游参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课前准备:
观看电影《小兵张嘎》电视《红楼梦》《儒林外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你们看了《小兵张嘎》后,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老师出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如“擞”,应读“sǒu”,不要读成“shǒu”;“绽”,应读“zhàn”,不要读成“zàn”,也不要读成“dìng”;“扳”,应读“bān”,不要读成“bāi”。
3.思考:文章的主要写了什么
4.组内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1.再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里浮现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读后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动作体会。
2.播放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
3.再次模仿小嘎子的动作
4.谈谈:读了课文,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课文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这一形象的。
出示重点语句
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一搂。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③两个人走马似的转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仰面朝天。
写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小组交流,这些语句体现了小嘎子什么样的性格,全班交流。
四、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1.组内进行朗读,各组推荐最佳选手进行比赛。
2.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怎样刻画人物呢?方法是多样的,有以环境描写来烘托的间接展示,有以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直接揭示,还有以动作描写来折射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写法。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这一意义上说,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动作描写动作细节,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死前“伸”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又一吝啬鬼的典型。至于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得意,
浓墨泼写体现人物性格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刻划人物的一项基本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这篇短文采用的是内心自白法。即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这种写法最能清楚在表明人物的心迹。如“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句心理描写。
五、拓展
阅读《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一个人,在临死时,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师:我们看看吴敬梓是怎样描写临死地主的?你们快速读课文。
2.简介《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3.简介吴敬梓
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吴敬梓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小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经济地位的迅速变化,使他接触了劳动人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因为思想上有进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写现实的讽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写出《儒林外史》这部十分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正音
3.交流:短文主要写了什么?短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三、再读课文,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1.师范读课文,生想象画面: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2.交流,达成共识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出示句子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学生反复读这句,思考:他可能说什么?心理想些什么
3.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指派小组同学上台读。老师巡视。
读读评评,直到读好为止
四、体会写法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和《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两篇短文都刻画了人物形象。前者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后者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就是指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姿态。
神态描写要表现人物性格物征
要集中笔墨,要面面俱到。
要与外貌描写适当区别,注意细致观察,用心揣摩。
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的。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得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比如笑,“微笑”是反映发自内心的喜悦;“歪起一个嘴笑”是表示心怀鬼胎,不怀好意;“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可见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神态中反映不同的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的。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对待同一件事,他们的神态也常常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碰到不同的情况时,他的神态也会不一样的。
(二)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描写人物的神态,还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离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为写神态而写神态。
(三)要同行动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神态描写要结合在人物行为或语言叙述中,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五、拓展
阅读《儒林外史》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抽学生朗读全文,评议。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思考:短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短文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二、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交流:你觉得王熙凤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老师在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欣赏从电视剧《红楼梦》中剪辑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片段,使学生进一步直观地感受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3.出示句子
①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②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③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让学生通过句子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
4.你喜欢王熙凤吗?喜欢,说说原因;不喜欢,也说说原因。
三、直击重点、探究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以及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
1.正面描写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一语末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句话,就把王熙凤性格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张狂放肆,表现了出来;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里的特殊地位。
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举止言谈中表现得很充分。“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丰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怎么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最后又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她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
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2.侧面描写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
林黛玉和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和评价则从侧面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写,与那些正面描写共同完成对王熙凤性格特征的刻画。
3.外貌描写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丹唇未启笑先闻。”
作品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容貌,在服饰方面,选取头饰、裙饰和服饰三个要点,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既使读者看出了一位贵族少妇的尊贵,也在珠光宝气之中露出了她的俗气;在容貌方面,则着重写她的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外貌所指的内容很广,如容貌、神态、衣饰、风度等等。外貌写得好,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描写人物外貌易犯的一个毛病是“面面俱到”,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头发、衣着等样样都写。
4.语言描写
找出语言描写的句子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语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人物语言要有个性。这是语言描写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所谓语言有个性,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二、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语言要简洁明了。在进行语言描写时,语言要简洁。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写一大堆的废话,让"人物"说个没完。语言拖泥带水,没话找话。
四、拓展
课外阅读《红楼梦》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情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3、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4、拓展: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理解本文的主旨。
课前准备:
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1、查阅有关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资料
2、搜集与狼有关的资料,阅读有关“狼”的作品
3、反复阅读,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圈点勾画,有疑难之处画上“?”。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要求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疏通文意借助工具书和课下解释,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实词,翻译课文。
3、理解课文把握四个情节的关键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的不同表现,理解课文的寓意。
4、拓展
a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b展开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出示狼的图片,让学生对狼有一个形象、直观的感受。
同学们,你们在野外见过狼吗?或许我们更多的只是在公园里、电视、图画、文学作品中了解过狼的形象。你对狼了解多少?(可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热情)。
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蒲松龄的《狼》。学生回顾有关蒲松龄的知识,教师出示材料。
二、出示目标
(找学生读给大家听)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找学生读屏幕上出示的加点的生字,然后全班齐读。
缀行(zhuǐ)困窘(jiǒng)苫蔽(shàn)弛担(chí)眈眈相向(dān)少时(shǎo)目似瞑(míng)尻尾(kāo)黠(xiá)顷刻(qǐng)
2、朗读并熟悉课文。
a教师配乐范读,创设情景:声情并茂,有急有缓,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节奏。b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读的不够准确的地方。c学生看着多媒体上的图片,齐读。
3、理清情节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四、疏通文字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
2、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领会课文大意。最后强调本文重点文言词语。
一狼径去(走开)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
一狼洞其中(打洞)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回头看,“往旁边看)
盖以诱敌(原来是)
盖一癞蛤蟆(原来是)
一狼得骨止(停止)
止有剩骨(通“只”)
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止增笑耳(罢了)
见往事耳(罢了)
一抚尺而已(罢了)
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
意少舒(心情)
五、齐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文中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2、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4、学习本文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共同明确。
1、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2、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提示:对待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胜利。(答案不求一致,尽量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六、老师小结
1、借事说理的方法
本文是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明态度、观点,点明主旨。这和以前学过的《伤仲永》的表达方式是一样的。
2、语言简洁生动。
七、质疑问难
请同学们把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大家一起帮你解答。
八、拓展延伸
1、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关注自然,关注动物)
2、请结合图片适当想像,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提倡求异思维,可以改变故事的结果。(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进行思考和写作,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4。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点、难点
“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中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休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时间的意义。
4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一、谈话式引入
你们都参加过什么体育活动?(跳绳、踢毽、跳远、跳高、投掷、赛跑……)
其中赛跑我们班谁最快?(请这位同学起立)
大家都说你跑得最快,老师想请你跑回昨天,你行么?(不行!)
为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和时间赛跑》。
板书课题:3 和时间赛跑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 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理解生字词。
提示:查找工具书、跟同学讨论、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
3、 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 、不漏字、不读破句。
三、 检查自学。
1、 让学生当小老师,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3 学生自由选择文段参加班内的朗读,教师检查朗读情况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 请用最明白的语言说说:你都读懂了文中什么内容?不懂的还有那些?
四学习课文第一至七自然段。
1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太宝贵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时间太无情了,流去不流回……
2哪些地方给了你这样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3提出你最难理解的地方。
4、根据学生的回答及质疑问难,重点解决思考*练习3中的几个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帮助理解
(3)“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讨论、交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理解、体会。
从父亲的话理解这句话
1 默读父亲的话。
2 结合生活实际,小组讨论交流理解父亲的话。(引导理解: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人死了,就不能复生。这就是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段,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
(4)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讨论、交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理解、体会。
从我的生活体验理解这句话。
1读“我”的.生活体验。
2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看法: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
3 出示父母或自己小时侯的照片,计算一下自己的年龄,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从中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
4 同学互相推荐鼓励,有感情地朗读“我”的生活体验。
五、 小结。
1、让学生说学习后的收获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六、 布置作业。
1、 书写生字词。
2、当一名小记者,采访周围的人,请他们谈谈对时间的看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想。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一 理解标题导入
齐读标题,对这一标题你是如何理解的?
(指导理解:由这一标题你会想到什么? 赛跑 其目的是为了什么? 超过别人,获取胜利 那么本标题可以如何理解? 超越时间 那究竟如何才能够超越时间呢?下面,就让我们打开书,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来与时间赛跑的?结果谁赢了?)
二、 学习第八自然段。
1 小组合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和时间赛跑,课文写了几件事?
2、 在书中标上序号,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地说说内容要点。
3、 画出写“我”跑赢了时间的感受的句子,读一读。
4、 追问学生:你跑赢了时间了吗?了解昨晚完成作业的时间。
5、 指导朗读,体会“我”与时间赛跑取得成功的快乐。力求体现出跑在时间前面的胜利者的喜悦和自豪。
三、 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说说作者和时间赛跑后的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受益无穷”。
2、 自由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我”和时间赛跑深刻体会的句子,并做上标记。
3、 投影或课件出示句子:“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1) 读读句子。用换词法理解“假若”。
(2) 小组合作讨论: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平时生活中,你或者你知道的人有过这种经历吗?(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名人的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4、 投影出示填空题。
(1)在战斗中和时间赛跑, ;在工业生产中和时间赛跑, ;在比赛中和时间赛跑, ;在科学研究中和时间赛跑, ,在学习上和时间赛跑, 。
(2) 你身边的人,是参加什么工作的?对于他们来说,珍惜时间意味着什么吗?
采访几位同学,请他们来谈一谈
5、 指导朗读第九、十自然段。
四、 谈体会、拓展思维
2 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五、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言过渡:
作者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因此受益无穷。有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容易被人放弃而又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时间。你们知道对于我们,包括我们周围的人特别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来说,珍惜时间都意味着什么吗?
9、 采访几位同学,请他们来谈一谈
10、 我想此时此刻,在座的老师们一定也是感慨颇多,想不想知道老师们是怎样的想法?随即采访两位老师。
11、可是你们知道吗?人们往往忽略时间的悄然流逝而留下不尽的悔恨。(老师用流沙河的《揽镜》表达自己的感受。)
12、我送给了你们这份礼物,想一想你们送给老师什么?
学生送给老师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诗词。
1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如果你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你会说——
会有那么一天,你真的为人父母,如果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的孩子,你会说——
(全体起立,面向台下)现在,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用一句话和台下的老师们共勉,你还会说——
14、下课。
板书设计:
和时间赛跑
不懂——消极等待——积极地赛跑
受益无穷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要求。
1. 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发现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 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 请学生读1、2两段。
4、 评议。
5、 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 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 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 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 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 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 交流自己的收获。
6、 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的教案【精】03-14
【精】语文的教案03-15
【荐】语文的教案03-14
语文《口技》教案02-27
语文《氓》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