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本组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题材、体裁与第二组相同,但表达的主题不同。本组以执著的追求为主题,选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训练的重点是: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实验过程,体会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第三自然段是理解上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弄明白。
《全神贯注》,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语句,从而体会罗丹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艺术创作状态。再让学生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有关罗丹的资料袋可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读读,以丰富对课文人物的理解。
《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文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场景来理解。
《父亲的菜园》要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可以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样,要抓住对人物描写的语句重点学习和体会。
口语交际、习作:这是本学期第二次写人的作文(第二组实际上也是写人的)。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的执著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
教学目标:
1. 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时:13课时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给词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地读音,读写并理解19个新词。
2.会用“为了”写句子。
3.了解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能分几个方面说出八路军战士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
4.知道八路军照料母鸡的原因,体会八路军爱人民,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作风。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读通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鸡”是我们熟悉的一种家禽,但本课向我们述说的是一个和鸡有关的动人故事。听课文录音。
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要求如下:
读准生字,划出新词。不理解的请向字典请教。
这篇课文有几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3.本课中也有一些多音字,请大家查一下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然后想一想这些字该怎样读。
格外背包担水困难
4.请8位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听他们有没有读错。
5.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什么?写八路军战士一件什么事呢?
6.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疑问?
三.齐读课文。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1——4段,体会八路军战士爱人民的思想作风。
2.联系上下文理解“凄凉”、“幸存”的意思。
3.说说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日寇照料喂鸡侵犯纪律
2.根据意思写词语:a特别,超过平常;b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3.认读多音字
二.导入新课,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是八路军战士在自己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却照顾老乡的一群鸡并且不动一只鸡下的蛋,事情虽小,却让我们看到了一只爱人民的军队是怎样对待人民的财产的。
三.学习第1段。
齐读课文,想想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该怎么读比较恰当。
1.理解“凄凉”。
从文中那些地方看出凄凉?
想象:凄凉的景象。
思考:凄凉的原因。
2.用“凄凉”的感觉自己读一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四.学习第2段
齐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
想象:八路军战士进了镇还会干什么?
五.学习第三段。
理解“幸存”,为什么说这群鸡是“幸存地
网
活下来”?进一步理解上文“凄凉”。联系下文“惊慌”,这群鸡经过日寇的“侵犯”,也已十分惊慌。
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4段。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这段话主要写战士们怎么样?
2.选择题:
a.战士们争着照料这群鸡。
b.战士们宁愿吃个半饱也要把饭喂鸡。
c.战士们进进出出要数一下鸡。
d.战士们在天黑时总要关好鸡笼门。
3.“照料”是什么意思?从课文中找一找战士们照料鸡的句子。
4.分3个小组读3个句子。
5.这3个句子时按什么顺序写的?圈出表示时间的词。
6.领读这一段
7.说一说战士们是怎样照料鸡的`。
七.作业。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八路军照料鸡,收藏鸡的原因。体会军队爱人民、守纪律的好作风。
2.读懂开头和结尾,知道在文中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理解“盼头”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复习: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
2.导入: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有是怎样对待老百姓的鸡蛋的?再文中找出有关段(5——7段)。
齐读5——7段。
3.默读5——7段,想想每段说什么。
(1)连起来说一说,战士们是怎样对待鸡下的蛋的?
(2)当时战士们的生活很困难。想一想,会有什么困难?课文那一句话写出了困难的情况?
(3)出示句子:
开饭时,每人能分到指甲大的一块咸菜,就算不错了。
读一读,你读后有什么体会?
(4)战士们如此困难,为什么没有动老百姓的鸡和蛋?
4.这篇文章结尾有一个新词:“盼头”,想想这个词的意思。人民为什么说“有了八路军,我们就有盼头啦”?
5.开头一段与这篇课文写的事关系不大,拿掉它,直接从第二段开始可以么?讨论为什么,进一步加深理解“盼头”。
6.学了本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懂得了什么?
7.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进行习作训练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向学生介绍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的小朋友及其信的内容。
二、明确要求
1.读作文题。说说本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1)写信给长辈
(2)可以写家乡的.变化、自己的心里话……
(3)说话要得体,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书信的格式
四、分小组讨论,谈谈自己打算告诉亲人一些什么情况和想法。
五、用信纸誉好。
六、写好信封,课外寄出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照片,讲故事:
(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在上海游玩拍摄的照片) 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
二.师生交流,激发写作兴趣:
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在假期中,想必大家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大家吗?
生自由交流。
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假期生活,与其回忆,还不如现在就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好吗?
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
1.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
生讨论.
1. 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
(学生初步谈到:(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照片的地点和内容作为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4)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
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
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
四.创设情景,感悟写作方法:
1.师:同学们,我们要记录自己的假期生活,你们还想到了什么?
生:要把自己最喜欢、印象较深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
2.师:能结合你具体情况给大家具体讲一讲吗?
3.师举例让学生练习说。
五.理解难忘,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写作素材:
1.刚才,大家在提建议时,说到了要记录假期生活的快乐,那在你在假期中除了快乐的经历让你难忘以外,还有不同的感受让你难忘吗?
教师引导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难忘的经历。
生:可以是惊险的一段历程;可以是紧张的一个画面;可以是兴奋的一个瞬间;可以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可以是一次后悔的经历;可以是一种心酸的滋味
2.师:现在,对于难忘的假期生活,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
生:不一定只有快乐是难忘的题材,只要是一段有意义的经历,都值得记录下来;生:我们的写作素材可以丰富一些,写出自己的认为最值得难忘的`经历和故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师:是呀,一段难忘的童年之旅,之所以难忘,就是因为纪录了你自己亲身感受,刻骨铭心的历程,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是神奇的,也许是充满挑战的,只要你写出自己的滋味来,就是一篇有价值的好文章。
第二课时
一.写作提示:
这节课,就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假期生活,想想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及当时的感受,然后有条理的写下来,注意突出重点,写出你的真情实感,一会我们交流。
二.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文情况。
三.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
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article/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四.刚才,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这样可以让人视野清新,把笔墨多花在自然景观的特色上。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1.学生自己修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想:
1、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2、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3、可以观看《音乐之声》的音像资料,了解影片的故事内容,并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教学构思:
1、歌曲激趣,导入课文
以《音乐之声》中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把话题引向课文。
2、全文总览,概括情节
浏览全课,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全文大意,并简要交代剧本在表达上的特色。
3、研读剧本,把握人物
围绕“玛丽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研读,从“旁人眼中”的玛丽亚和“真实“的玛丽亚两个角度去把握人物特征。
4、联想现实,引领生活
由剧中人联想到现实生活,描述生活中的同类人物,发现生活之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案:
1、可用大家熟悉的电影歌曲《哆来咪》、《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晚安,再见》、《16岁的来临》等歌曲导入。
2、可以观看《音乐之声》的音像资料。
自主感悟
一、由一位同学介绍,《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的有关情况:
——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喜爱歌唱的姑娘玛丽亚,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军上校冯、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失去了妻子,她象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板的管理孩子们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玛丽亚来了以后,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带来欢乐,带来歌声受到孩子们的爱戴,也改变了上校的沉闷心境。玛丽亚与上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在纳粹德国吞并脑奥地利之后,德国军方胁迫上校接受任务。上校一家在音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激起全场人们的爱国之情。自音乐会尚未散场之际全家摆脱了监视开车驶往国外,逃离了德国军方的摩爪。
二、本文节选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呢?
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出剧本内容。(学生阅读,讨论发言)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写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仪式时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的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三、词语讲解:(多媒体展示生字词语)
1、读准字音:山麓(lù)远眺(tiào)伫(zhù)立铃铛(líng·dang)弥撒(mí·sa)
2、解释词语:
峥嵘:高峻,突出。
嬷嬷:这里是对年长的修女的称呼。
涟漪:细小的波纹。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密集。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整夜。
顶礼膜拜:这里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满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峰环水抱:山水包围着。指环境幽雅。
遐思:悠远地思索和想像。
按捺:抑制。
老成持重:经历多,做事谨慎稳重。
固执己见: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晕头转向:形容头脑昏乱。
窥视:暗中察看。
朗读交流
分角色朗读课文:(略)
研读剧本、评述人物
一、思考:
1、在众修女的眼中,玛丽亚是怎样一个人呢?结合剧本说说。
——她缺席每日必做的功课;她喜欢牲口;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她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她上教堂不准时,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就是吃饭挺准时,;她爱唠叨,叫人难捉摸;她总是坐不住,听不进别人的话。
2、在众修女们的眼中,什么样的玛丽亚才会符合她们的要求呢?
——只有循规蹈矩,保持严肃沉静才能让她们接受。
3、玛丽亚会顺从大家要求,去求得大家的满意吗?为什么?
——不会,在剧本的最后,当她发觉大家严肃的注视着她的举止时,连忙放慢了砰然作响的脚步,还小心翼翼的窥视身边的人,看到大家都严厉的看着她,她就摇摇头,无奈的走了。
4、试用一个比喻句形容一下你心中的玛丽亚(形象及鲜明的个性)(学生发言:略)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
1、课文开头如何交待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起了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作用:开头的环境描写,洋溢着清新自然、无拘无束的气息,成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玛丽亚的纵情歌唱相映衬,情景交融,有力的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天性好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活泼乐观。
2、根据课文构思一个电影镜头:(学生闭目静思,教师舒缓朗读)
——电影以富有奥地利特色的地方风光的描写起始,由远而近,层次渐近,向人们展现了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漫山遍野的挺拔的松树,声声啼唱得云雀,高高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斑斑点点的残雪,阵阵呼啸的山风,风声回响的旷野;山麓下风环水抱的萨尔兹堡,高高低低、鳞次栉比的房屋,坐落在绿树浓荫中的庄严肃穆的修道院,以及山坡上的草地、小树林和小溪。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致中,让主人公渐次“亮相”:推出玛丽亚活跃的身影,响起玛丽亚动人的歌声,呈现玛丽亚细微的动作、表情。使人们在剧本中初识女主人公玛丽亚,就感受到她生动鲜明的形象。
(学生发言:勾画出感受最深的画面,共同欣赏。)
3、教师讲解画面感:画面感是影视剧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相像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因此,影视剧本注重可以转化为视觉形象的描绘性语言,而较少使用不能转化为视觉形象的叙述性语言和心理描写。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中嬷嬷的动作、表情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同学们以后读剧本时注意体会
4、课文那些地方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有什么艺术效果?
(讨论,各抒己见,言之有理者受鼓舞)
——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是对玛丽亚形象的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则是侧面描写。
——第一个场景通过优美景色的陪衬和玛丽亚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活动与歌唱,使观众在和谐优美的曲调中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与作品主人公一起思想,一起欢乐。玛丽亚的歌唱也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歌词内容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活泼自由的天性
——第二个场景通过对话式的侧面描写,来塑造玛丽亚的人物形象。对唱内容着重玛丽亚的日常举止、由嬷嬷的口中道出玛丽亚的种种表现,以及她们对玛丽亚的看法、态度,从她们眼中映现出玛丽亚的形象,这样更显艺术功力,。侧面描写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内容,简练而艺术的加以表现,而且活泼风趣的议论增添了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
知识迁移
5、课堂练习:
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抓住细节,写一段话描写这个人。(课堂评议)
6、作业: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复习有关部首字,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部首字,今天我们这节课就用到了这些部首字。下面我们来学习《识字学词学句(二)》
1、出示“穴、足、皿、衣、月”等字卡认读。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由这些部首组成的生字。
二、自学生字
自己一组一组地自读字、词、句。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比一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本课生字。
“窝”是由部首字“穴”和一个简单的字“呙”组成,注意“穴”的形变。
“踩”是由部首字“足”和一个学过的字“采”组成,注意做部首时“足”变为“”。
三、检查自学情况,识记字形
1、读生字卡片。
2、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读给大家听一听,全班评议谁读得好,并说出为什么。
3、分组读字、词、句,组内互相评议。
四、该句子,了解词句的意思
1、学习第一组内容:
(1)学生自由读字、词、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提出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词句。
(3)指导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读句子。如“我家门前的大树上有一个鸟窝。”要读出惊奇、欣喜的语气;“早晨,打开窗帘,阳光立刻射进房间里。”“立刻”要重读,语速要读得稍快些。
(4)出示课件,识记字形:
窝:上边是部首字“穴”,下边是一个简单的“呙(guō)字;
帘:上边是部首字“穴”,下边是“巾”。
要注意“穴”做部首时的形变。
2、学习第二组至第五组内容:
(1)总结学习第一组的方法:自由读,说一说读懂了什么;提出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识记字形。
(2)学习上述方法,自学第二、三、四、五组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l、指名读字、词、句,评议。
出示本课的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
3、说一说本课生字的部首是什么。
4、用生字口头组词。
5、形近字组词
格(格子)彩(精彩)盆(盆景)踏(踏步)
胳(胳膊)踩(踩坏)盘(盘子)踢(踢球)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复习部首字“穴”、“足”等的.写法。
2、逐一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
“踩”:注意“足”的形状变化,右半边“采”不要写成“”。
“袜”:右半边是“末”字,不要写成“未”。
“膊”:右上部笔顺是:。
“盘”:上部占格三分之二,注意“舟”的笔顺。
3、按课后范字描红、临写。
三、完成课后练习
做课后第3题时,先让学生说一说部首字做部首时的变化,再照样子组成新字读一读。
四、扩展练习
1、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字做部首时样子变了,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也可以写一写。
2、用生字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练习用字组词。用词语卡片做“连句子”的游戏,练习用词组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将词语补充完整
()的鸟窝踩坏()
()的盆景连忙()
()的胳膊喜欢()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课程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故事导入,复述课文(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三)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品读体验
(一)分析第三次对话
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
(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三)师生互评。
1.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巩固延伸
(五)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师读(出示实物投影)选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却被一位商人模样闹心耆死顺隼础?;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生生相互讨论)
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语文教案 篇8
一、文学常识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散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二、重点字词
1.通假 不辩牛马。 同“辨”,分辨 通假字
2.活用 轻伯夷之义者 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顺流而东行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3.特殊句式。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应该是“莫若己”。属于宾语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型。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于,见,被。
状语后置:“于大方之家”后置
4.成语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三、道理
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 3自大由于无知; 4知耻近乎勇; 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上册教案02-19
语文《台阶》教案02-18
语文《荷花》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