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树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树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树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认读11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互帮互学中熟记生字。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质疑问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积累词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故事导入,了解课文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加上适当的配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记忆。
2、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里讲一讲刚才听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补充,比比谁讲得完整又准确。
3、教师要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搞清楚困难的原因,是没集中精力听故事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指导这部分学生。
4、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三、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小组交流--全班师生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个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疑难所在,以便具体指导。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四、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1、书写
(1)学生自己书写。
(2)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2、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
学生随意挑选一些学过的生字、词语,用这些生字、词语编故事。
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
六、作业:扩展阅读
学生在课下搜集“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这些内容的散文、诗歌等,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更喜欢怎么玩?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个别差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
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时间,学生在反复读书的基础上达到通顺、流畅。
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信的信心,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
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信学生,给他们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缺补漏,指导方法,师生、生生达到共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在兴趣极浓的情境表演中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小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语文树教案2
课时目标: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播放《圣诞歌》,渲染气氛。
1、看到圣诞树,听到圣诞歌,你想到些什么?你对圣诞节还有什么了解?(无需多讲,补充漏讲的即可)
2、圣诞节:是一个充满了浓浓爱心日子,能让人们分享幸福和快乐的日子。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读,出示拼音,“给”还有一个音读“ɡěi”组词,都有把东西交与、送与别人的意思,“给予”也带有“给”的意思,但这可不是一般的给,是一种无私的付出,无条件的帮助,不讲回报的赠送。如上星期我们对甘村小学的捐款捐书的行为就是给与,就是给与甘村小学的的帮助和关爱,是不求回报的。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读准“给予”,理解“给予”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给予树”的深层含义进行铺垫,从更深层面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过渡:那“给与树”究竟是怎样的一棵树,又有什么作用呢?想知道吗?请打开P123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了解了解吧。读的时候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2、学习一类生字:(开火车读---纠正字音---同桌互读---齐读---去拼音读---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识记字形(猜字谜):这些字我们除了会认读,还得要会写,在写之前你能提醒大家要注意些什么?(范写:裕、即、买、贴)
4、把你觉得难记难写的字在本子上写一写。
5、学习二类字:(指名读---齐读---去拼音读)出示句子再齐读。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采用当互读、开火车接读和会认的抢读等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而扎实、有效地记住生字
过渡:看来大家对课文的生字词掌握得不错,老师要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本领如何,是不是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作适当的纠正和适时的鼓励)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把这些词准确地填到相应的空格里去吗?(填空)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齐读)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把故事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大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交待清楚,这对于我们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非常重要。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才刚上三年级,对阅读理解有一定困难,把概括课文内容,变成填空式来进行,降低难度,让学生领会方法为重)
过渡: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想文中写了谁给与了谁什么呢,找出文中反映给予的事来。
四、再读课文,体会“给予”。
1、学生默读
2、文中谁给予了谁些什么东西?(出示)
①(慈爱的)妈妈给与(五个)孩子每人二十美元------母子之爱
②( )金吉娅给与( )家人棒棒糖/兄弟姐妹间互送礼物------手足之情
③( )金吉娅给与( )女孩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无私的爱
3、在这充满着爱意中成长的孩子,他们也一定会关爱去周围的人和物的。课文虽没有华丽的词语,但却处处充满着爱意,请你再选取你喜欢的段落细细地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妈妈的心情变化为主线,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词语认读
二、品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
(一)体会妈妈的担心
1、在圣诞节快到时,孩子子们心情怎样,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那样的开心、兴奋,你能用你的朗读把他们的开心兴奋读出来吗?
2、在那样的开心、兴奋圣诞节前,妈妈的心情的又是怎样的,用笔画出妈妈心情的句子。
3、汇报并出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它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4、妈妈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
5、体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它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6、可妈妈却开心不起来,因为她担心攒的钱不多面没能让孩子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而扫了孩子们的兴。多好的一位妈妈呀,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过渡:妈妈虽然担心,但还是在圣诞节前夕,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他们每人准备至少四份礼物,让他们自己采购。就在回家的路上,妈妈的心情却发生了变化,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
(二)体会妈妈的生气
1、看来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在回家的时孩子们表现得怎样?“兴高采烈”什么意思?
既然每个人都兴高采烈,让我们来试试读读,也感受一下他们的`兴高采烈。
2、那时候的妈妈心情怎样?妈妈为什么生气?
出示: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讲解二十美元)
3、指导朗读。(妈妈的生气只是心里的生气,而不是言语上的指责,是含而不露的)
4、是啊,大家都兴高采烈,可金吉娅却沉默不语,与大家不一样,请大家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读读金吉娅的话,看看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女孩?
5、金吉娅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是买了东西吃了,还是藏起来舍不得买礼物呢?
6、、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她没有什么?(猜测)
一无所有的小女孩却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一直盼望圣诞老人能给予她一个洋娃娃。这愿望谁帮她实现了?
7、出示金吉娅说的话
8、理解“援助中心”(师说:援助中心是一种慈善机构,专门为在生活上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相当于我们这里的红十字会。)
9、为什么金吉娅要帮助那个陌生的小女孩?她帮助了小女孩是做了好事应该高兴都对呀,现在她高兴吗?从哪句话中可看出?
10、这也正是金吉娅在回家时沉默不语的真正原因!所以她在跟妈妈解释的时候还内疚得连说话的声音都很低,谁来读读?
出示: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11、金吉娅拿着妈妈给她为亲爱的家人准备节日礼物的钱去买礼物,却在给予树上看到了陌生女孩的愿望卡片,是去买礼物呢,还是去帮助女孩呢?在亲情和助人的决择上,年仅八岁的金吉娅最终选择了给予,她为自己的行为找了个简单而充分的理由:(出示)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收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2、可怜的小女孩要是我不送给她洋娃娃,她会什么也得不到,可是哥哥姐姐除了我的棒棒糖还能收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呀,了不起的小金吉娅!小小年纪却懂得关爱别人、为人着想,多体贴的金吉娅啊!哥哥姐姐你们会原谅我吗?妈妈还会生气吗?
五、体会妈妈的激动
1、听了金吉娅的一番话妈妈怎样了?(出示最后一段反复朗读)妈妈紧紧地抱着金吉娅,此时此刻妈妈的心情怎样?(板书)妈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你能替她说几句话夸夸金吉娅吗?
2、文章到此你觉得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只只是一个洋娃娃吗,送给哥哥姐姐的只是那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吗?这个圣诞节她给予大家的是什么?(板书)
3、从金吉娅的行为中,你学到了什么?这就是妈妈说的还送给我们------
4、圣诞节的钟声响起来了,原来一无所有的小女孩终于收到了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愿望得到实现用书上的一个词该怎么说?(如愿以偿)她双手紧紧地抱着洋娃娃,眼中含着晶莹的泪花,她激动地说:“--------”(音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
六、小结、升华:文章以妈妈的心情变化为线索,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金吉娅,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像金吉娅这样的人,你能说说吗?
1、爱永远都能创造爱,爱永远都能传递爱,爱是给公共汽车上老奶奶让出自的己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送上一杯热茶,爱是给遇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希望爱能撒播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相信给予树永植每个孩子的卫心田。
2、回去把大家说的整理成一段通顺流利的话,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金吉娅的话。
3、配乐《爱的奉献》齐诵小诗。
(设计意图:在教学即将结束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为文本中陌生女孩写“感言”,从而给“爱”赋于新的生命。)
语文树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3、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过程与方法
1、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生动再现课文所讲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妈妈永远是最了解孩子的,体会伟大的母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假如你可以变,你会变成什么?是自由快乐的小鸟,还是五彩缤纷的花朵;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还是美丽可爱的小蜻蜓……可有一位小朋友,她的想法却很奇特,她想变成一棵树,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相信学完本课,你一定会为这个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叫好。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状、丁、零、肠”。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状、零、巧、肠、续、抬”时,可以使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狐、克、继”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狸、秘、密”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状:大地穿新装,山峰显异状,壮美令人叹,大雪巧梳妆。
丁:原有千寻山,丁香把露含,于今再寻觅,水枯地也干。
字谜示例:[有犬不是狗,左靠瓜旁走,生性很狡猾,借虎威风抖。(谜底:狐)
同音字歌示例:
狸:一只小狸猫,想摘大鸭梨,爬上青竹篱,还是有距离。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状”左窄右宽,右部捺画伸展。
“狸”左窄右宽,“里”在竖中线上起笔。
“丁”的横要长些,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
“零”的“”宜写得扁些,下部撇捺伸展,托上盖下。
“巧”的“工”位置偏上,下横变提,右部折笔要自然。
“克”的“口”要写扁小,撇宜长,竖弯钩要舒展。
“肠”的左部窄长,右部两撇平行,长短不同。
“继”注意笔顺,右边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
“续”左窄右宽,右边是“卖”。
“抬”左窄右宽,“口”在竖中线上起笔,写扁一些。
“秘”的“必”卧钩短且向右下倾斜,撇上伸且稍长。
“密”中间的“必”稍扁。[
易错提示:
“狐”左部是“犭”,不是“扌”;右部是“瓜”,不是“爪”。
“零”下部是“令”,不是“今”。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犬—状(形状)—突(突然)—哭(哭泣)
瓜—狐(狐狸)—弧(弧度)—孤(孤单)
里—狸(狸猫)—童(童话)—野(田野)
令—零(零食)—铃(铃声)—冷(冰冷)
(4)多音字。
背bèi:后背背井离乡(bēi:背包背负)
秘bì:秘鲁(mì:秘密秘而不宣)
(5)形近字。
壮zhuàng:强壮(状zhuàng:形状)
于yú:于是(丁dīng:园丁)
兄xiōng:兄弟(克kè:克服)
治zhì:医治(抬tái:抬头)
蜜mì:花蜜(密mì:秘密)
(6)重点词语解释。
希望:(多义词)
①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②希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愿望。
③希望所寄托的对象。
担心:放心不下。
傍晚:时间词。临近晚上的时候。
丁零丁零: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
香喷喷:状态词。形容香气扑鼻。
秘密: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跟“公开”相对)。
(7)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明确: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而自己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在段落前标注出来。
明确:共有23个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讲述的是“我”想象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小朋友们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吧!课后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果你可以变成某样东西,你想要变成什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状态狐狸丁当零食轻巧
克服香肠继续抬头秘密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大家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吗?(指名回答或让全班齐答)对,讲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我”变成树后,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同学们想象一下,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
2、第4自然段哪句话交代了“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
明确: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3、同学们,你们想想,普通的树上都会长些什么呢?
明确:花、叶、水果……
4、而“我”变成的树上又长的是什么呢?
明确:鸟窝。
5、这些鸟窝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各种形状都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6、“我”会邀请哪些小动物来住在鸟窝里呢?
明确: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7、妈妈来了,“我”的心为什么会“嗵嗵地跳着”呢?
明确:因为“我”害怕妈妈发现这棵树是“我”变成的。
8、妈妈要求住进三角形的鸟窝,“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呢?
明确:“我”高兴是因为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可以尽情地玩;“我”失望是因为妈妈居然不认识“我”了。
9、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明确: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
10、课文是如何写“我”馋得流口水的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没有直接写“我”馋得流口水,而是先由狐狸用“下雨了”表明有水滴落;马上又用“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来说明并非下雨,引起读者思考;然后用小鳄鱼、小松鼠、小白兔的猜测来一步一步地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最后再由“我”自己亲自揭晓答案——“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含蓄地点明了“我”是馋得流口水。这样写能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11、猜想一下,妈妈“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明确:猜想一:因为妈妈最了解“我”,一直都知道“我”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猜想二:因为是“我”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不是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2、回顾整篇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拟声词?你还知道些其他的拟声词吗?
明确:文中有:嗵嗵、丁零丁零、啧吧啧吧、咕噜噜。
滴滴答答: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咕噜:形容水流动或东西滚动的声音。扑通:形容重物落地或落水的声音。哗啦啦: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
明确: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2、本文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请试着简要分析一下。
明确: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得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如“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一句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随风摆动的样子,形象生动。
3、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有些什么感悟呢?
明确: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母爱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这种爱,温柔而深沉!我们常常埋怨自己的母亲啰唆,但如果我们用心去体会,不难感受到她们的关怀。不管是慈爱还是严厉,我们都要相信,那是她们爱的体现。这个世界上,最纯洁而又最真挚的爱莫过于此。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我变成了一棵树妈妈认出了“我”(“我”馋得流口水)的人是妈妈(最了解“我”)[
语文树教案4
教学目标:
★自主选择识字方法,认识6个“会认字”;练习书写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续编故事或表演童话剧。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认识6个“会认字”,会书写8个“会写字”。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熏陶;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当妈妈受到威胁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宁愿自己牺牲一切,也要保证自己孩子的安全。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妈妈留下的葡萄树》。看一看,文中的狐狸妈妈遇到危险时候的做法你是否赞成?文中是否还有感动你的地方。
二、听读课文,体会母爱
1. 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
要求:
① 仔细倾听课文录音,注意体会文中的感情。
② 边听边品味:听完课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最想说的话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写在随堂本上。
2. 学生听完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并且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此环节让学生在听中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听课文录音,可以用录音中感人的朗读,让学生直接感悟朗读中的感情,又可熏陶学生的朗读,为以后的感情朗读起到好的引导作用。)
3. 指导朗读,体会狐狸的爱子情深。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狐狸妈妈很爱孩子?
学生默读,边读边勾划出这样的句子。之后汇报。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边读边勾划,又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一定要注意培养。
A、第一自然段重点:
①课件出示句子: “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换词语。谈换前、换后的感受。
②体会“终于”一词的用法。
③当时狐狸妈妈的心情怎样?想象一下狐狸妈妈当时想了些什么?谁来读一读? 点名读,边读师边指导。
(体会文中的感情去朗读,可以很快的让学生进入角色,更好的把感情运用到朗读中。)
B、第三自然段重点:妈妈采摘葡萄容易吗?找出相关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①课件出示句子: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翻过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这句话哪个词用了三次。用了三次,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②还有哪个词看出要找到吃的东西不容易。
③当时狐狸妈妈的心情怎样?想象一下狐狸妈妈当时想了些什么?谁来读一读?
C、听到猎狗的叫声,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小狐狸能逃脱猎狗的追踪?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狐狸妈妈的做法,你赞成吗?除了赞成还有什么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D、那一串香甜的葡萄是怎样来的?
4. 教师总结:狐狸妈妈无论是翻山越岭为孩子找一串香甜的葡萄,还是危急时刻那揪心的喊声, 都是母亲对孩子最深切的爱。
5. 读到这里,你除了感动,还有别的情感吗?你联想到了什么吗?
6.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此环节中,我多处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重点句、段,主要是想突出该句、段的重要性, 提醒学生注意。单独拿出来分析,更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感情,更好的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母爱的伟大。)
三、拓展:
续编课文
1. 妈妈为小狐狸留下了一棵葡萄树,可是妈妈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分小组续编课文吧!
2.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1)学生小组合作续编课文。
(2)讨论交流。共同订正。
四、课后作业
学完课文之后,你对自己的妈妈有什么想说的话和想做的事吗?
语文树教案5
设计说明
课文以一个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描述了她变成一棵树后,发生的奇妙的事情。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展开,想象奇特、有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随着情节走入那棵树中,去感受作者描述的神奇景象。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认字、读词语,了解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
1、假如你会变,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文中的作者让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且还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呢!
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
1、交流自己想变成的事物及原因。
2、齐读课题。
3、质疑:会发生哪些事呢?
二、自主学习,自主质疑。(用时:10分钟)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体会。
1、学生借助文中拼音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把自己认为难记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3、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多音字、优美词句,并读两遍。
4、读中想一想: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一、我能给带点字注音。
希望()抓痒()
鳄鱼()陈醋()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变成________的感受,表现了______永远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赞美了__________的温馨和美好。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用时:20分钟)
1、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展示生字词情况。
(1)学生在读中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说出读后的体会。
(2)小组交流。(字音方面:希、痒、鳄、醋;字形方面:状、狐、狸、丁、零、巧、克、肠、继、续、抬、秘、密)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4)看拼音写词语。
xínɡzhuànɡhúli
()()
jìxùmìmì
()()
qiǎokèlì
()
四、展示汇报,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1、小组展示朗读课文。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想一想:你学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小组同学共同参与,选择喜欢的展示方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打破课文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神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事,体会想象的神奇。
学前准备
课文内容相关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师板书课题)
1、学生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4、听写词语。
形状狐狸丁零
巧克力香肠继续
抬头秘密
二、精读感悟。(用时:25分钟)1、自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
2、细读第5、6自然段,了解“我”变的树是什么样子的。
3、齐读第7、8自然段,边读边想:“我”让所有的动物都住在树上说明了什么?
4、用开火车的方式朗读第9~12自然段,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并思考:
(1)第11自然段中,“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2)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5、默读第13~20自然段,从小动物的言行中感受想象的奇妙。思考:“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有哪些变化?
6、齐读第21~23自然段,感受妈妈对“我”的爱,思考:
“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1、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用“”在文中画出“我”希望变成树的原因。
2、用“”在文中画出“我”变成的树的样子。
3、感受“我”变成的树的神奇之处,以及“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重点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体会妈妈的爱心。
5、联系全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兴奋?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着急?后悔?觉得变成树很麻烦。
6、细细品味第21~23自然段,明白:母亲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绝对不会被错认。
5、仿写拟声词。
咕噜噜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哗啦__________________
6、“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妈妈早就知道那棵树是“我”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提升。(用时:10分钟)
1、联系课前的想象,说说如果你变成了其他事物,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或画一画。 1、交流自己变成其他事物后发生的奇妙的事。
2、仿写一篇想象作文或画一个场景。 8、写想象作文或画出自己想象的一个场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最后安排的写或画的内容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片段
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拓展点)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想象非常奇特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生1:作者想变成一棵树,就很快感觉到树枝从身上冒出来了,真神奇!
生2:作者变成的树上还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我从来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树,太让我惊喜了。
生3:作者想得真周到,担心小动物们上不去,还会弯下腰让小动物住进自己喜爱的窝里。
生4:更奇特的是妈妈带着好吃的也住到了树上,她不担心妈妈把树枝压断了吗?
生5:作者居然能听懂小动物们的语言,真是太神奇了。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感受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如果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会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生1:我想变成一栋可以容纳很多人的房子,让人们居住。因为我想让我们班的同学、父母一起住在一个大房子里,那样我们就可以每天一起玩耍,还不用离开爸爸妈妈。
生2:我想变成空气清新剂,每天早晚把周围的空气清洁一遍,让每个人都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并且能根据生活实际,变成人们最急需的事物,老师为你们的爱心点赞!
语文树教案6
学习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4、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5、情和体贴的特点,6、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母亲变化的.心情及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看录像(或图片)
2、了解圣诞节。
3、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5、齐读课题:“给予树”。
6、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7、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
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b.指销售员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2、先读读,3、再组词。
4、请学生做小老师,5、指6、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7、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2、座互相批改。
3、指4、名5、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3、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4、交流不5、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
3、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
4、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语文树教案7
教学目标:
★自主选择识字方法,认识4个“会认字”,练习书写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积累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续编故事或表演童话剧。
教学重难点:
★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精彩的小动画,想看吗?赶快欣赏吧!(播放课文动画)
2、生看动画。
3、动画片看完了,谁能说说动画中讲了谁和谁?它们在干什么?你们从动画中感受到了什么?
4、这个故事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7课《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想读读课文吗?那就赶快翻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标好自然段,画出不认识到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自由拼读4个“会认字”,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忆这些字,用字典查出刚才画出的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三、学习8个“会写字”
认读8个生字。
让学生分析这些字的字形结构,给字组词。
观察生字,说说书写这些生字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黑板上范写。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三遍。
四、生字游戏
点击课件中的“学习生字”,可进行拼音游戏和组词游戏进行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动画中感受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去感受妈妈的爱。
二、读中感悟
1、打开课件中的“读中感悟”,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对我们读课文所提出的要求,谁来读读,明白了吗?开始自由读课文吧。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
3、根据学生的反馈,点击“读中感悟”中的相关句子,相机指导朗读、理解。
如:
当学生回答“我从‘她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妈妈的爱……”时,就点击第一个“翻山”按纽出示这句话,然后问:狐狸妈妈翻了这么多座山,容易吗?谁能读出翻山的艰难呢?指名读这句话,评一评是否读好了这句话。再点击第二个“翻山”按纽,告诉学生句中呈蓝色的词语应该读重音,同时应该把语速放慢。让学生再次朗读这句话。
当学生回答“我从‘呜——孩子,危险!快逃哇!’ 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妈妈的爱……”时,就点击第一个“喊逃”按纽出示这句话,然后问:谁能说说遇到了什么危险?点击第二个“喊逃”按纽,问:猎人和狗来抓他们了,情况非常危急,谁能读出危险、紧急的语气呢?指名读,评读,齐读。再问:小狐狸听见了妈妈的'喊叫,是怎么做的?从哪几个词语中可以看出小狐狸在拼命逃?小狐狸逃离了危险,但妈妈可能怎样了?
4、点击“下一问”出示第二个问题:狐狸妈妈这么爱小狐狸,小狐狸爱妈妈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5、6自然段,再告诉老师。
5、学生默读5、6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6、根据学生反馈,点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理解。
如:
当学生回答“我从‘小狐狸在山中走哇走哇,到处寻找妈妈。……’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小狐狸爱妈妈。”便点击第一个“寻找”按纽出示这句话。问:小狐狸为什么要到处寻找?他可能到过哪里去寻找?再点击第二个“寻找”按纽,指导学生读出小狐狸对妈妈的爱。
当学生回答“我从‘想到这里,小狐狸放开嗓子喊道:……’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小狐狸爱妈妈”时,便点击第一个“喊道”按纽出示这句话,问:“想到这里”指小狐狸想到了什么?谁来帮小狐狸说说这棵葡萄树是怎么来的。这时,小狐狸心里会怎么想?点击第二个“喊道”按纽,让我们帮帮小狐狸,把他希望早点找到妈妈的心情喊出来吧!齐读这句话。
7、课文既描写了狐狸妈妈爱小狐狸,也描写了小狐狸爱妈妈,重点是讲什么呢?我们通常把妈妈的爱简称为母爱,读了课文后,你认为狐狸妈妈的爱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8、点击“下一问”出示第三个问题:现在你们知道课文为什么要以“妈妈留下的葡萄树”为题目吗?这棵葡萄树有什么意义?
三、拓展延伸
1、点击“拓展延伸”,谈话:今天,我们都被狐狸妈妈深沉,伟大的母爱感动了。其实,伟大的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它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你们体会到了妈妈的爱吗?想一想,说一说。
2、让我们用诗的语言描述妈妈的爱吧!点击“描述母爱”,齐读诗歌。点击“仿说诗句”让学生练习说话。
3、让我们一起来歌唱自己的妈妈吧!点击“赞美母爱”,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4、点击“回报母爱”,谈话:妈妈爱你们,你们爱妈妈吗?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爱妈妈的。
5、点击“知识链接”,阅读狐狸简介、欣赏狐狸图片、阅读相关故事。
四、课后作业
点击“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7、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狐狸妈妈 爱 小狐狸
伟大的母爱
语文树教案8
江苏南京 赵红 朱重林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语文树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和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的字音,会写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能借助拼音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想象画面,感受语言的节奏,同时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懂得有了朋友才会有快乐,与朋友友好相处才会感到更加快乐幸福!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读书生字。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生字卡。(教师)
2.自学生字词,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学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树和喜鹊
请一名同学拼读课题,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大家也比较熟悉树和喜鹊,出示一组图片:让我们看看树和喜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
(2)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出示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从 有 前 鹊 几 觉 单 安 睡 孤 后
3.认识多音字并指导组词:只 种 乐
4.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多中形式读。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1、2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进行四人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1、2自然段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便具体指导。
4.重点理解词语:孤单。
5.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插图,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孤单”的意思是:只有一个,孤独、寂寞,没有朋友。
6.再次指名读1、2自然段,体会“孤单”一词的含义。
7.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8.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全班讨论交流。
9.师过渡:树和喜鹊都没有朋友,它们都孤单,但是,后来呀,树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10.齐读课后最后一自然段。
(1)理解“快乐”。
(2)指名说原因。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重点指导“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3.师范写,生书空笔顺。
4.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自己书写。
(1)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具体指导。
语文树教案10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11个(昌、辩、驳、郭、宗、邀、庭、槐、狂、囚、锯),积累词语10个(南昌、善于、辩驳、邀请、做客、庭院、槐树、狂风、囚禁、吉利)。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了解徐童针对老先生的话中纰漏迅速加以辩驳,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徐童针对老先生的话中纰漏迅速加以辩驳,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别人。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1、出示课题:36徐童保树(齐读)
2、徐童是谁?
3、出示第一节:东汉末年,南昌有个姓徐的儿童,聪明伶俐,善于辩驳,大家很喜欢他。(指名读)
4、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徐童正是凭着自己的聪明伶俐,善于辩驳,保住了一棵大槐树。
5、(出示投影)瞧,这座庭院里的这棵槐树长得更是茂盛。(出示句子:这树挂满了墨绿色的叶子,就像一把巨大的华盖,夏日遮掉骄阳,冬天挡住狂风。)(齐读)
6、就是这样一棵树却要被除掉,你觉得可惜吗?课文中用了反问的句式,更突出了徐童的痛惜之心。(出示句子:而您却要除掉它,这不是太可惜吗?)(指名赛读)
7、这里的您是谁?
8、过渡:郭林宗老先生为什么要除掉这么好的一棵槐树?徐童又是怎样保住它的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接龙读课文(读通读准)
2、学习生字新词:南昌辩驳邀请庭院槐树囚禁华盖一本正经锯
(1)指名小老师领读。
(2)交流学法。
(3)齐读所有词语。
(4)小老师带读卡后词语。
三、重点学习三、四节。
1、郭林宗老先生为什么要除树?
2、原来,他这一举动是与看到的一个字谜有关。(出示字谜1)(指名读)
3、谜底是——(板:困)出示句子:你想,木在口中,不是一个困字吗?谁愿生活在困境之中呢?(指名读,小朋友,你们发现吗,其实这两句都是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对了,齐读。用反问句是为了更加肯定,起到强调作用。)
4、师:郭老正是这么想的,所以他要砍树。其实,这是一种无稽之谈,根本没有科学依据,这是一种迷信做法。但在当时,徐童能不能这么说?为什么?(老先生,客人)
5、如果你在场,你会用什么方法?
6、师:是呀,徐童没有正面反驳,他有他的对策,那就是如法炮制,也用字谜来开导郭老。谜面是——(指名读,出示字谜2)(板谜底:囚)
7、分组读字谜,说说:把你的方法与徐童的这方法比,谁的好?妙在何处?
8、你们和徐童一样聪明,当时徐童正是这么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向郭老辩驳的,谁能学学徐童,作一番振振有辞的发言。(指名读“你想不能住人啦”)(齐读)
9、听了徐童这番振振有辞的辩驳,郭林宗便——(齐读最后一节)从看见砍树到上前劝阻,但没被接受所以只能再进行辩驳,直到最后郭老心服口服,真是曲折有趣,有没有兴趣来演一演。
10、四人小组配合演一演。
四、小结巩固。
1、师:徐童正是凭着他的聪明才智,用他人的方法——字谜,帮助他人改正了错误。板:如法炮制
2、学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3、小结:我们要学习运用别人能够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了别人。
教学板书:
起因:郭伯伯砍大树
经过:郭伯伯的
理由:困用同样的方法说服别人徐童反驳理由:囚
结果:保住了大树
语文树教案1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 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6个会认字; 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重点: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6个会认字
难点:正确书写6个字。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妈妈,我们都是在妈妈的呵护下慢慢地长大的。你能说说妈妈关心你的事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日本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2、谈谈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交代学习任务。
2、出示与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指名读,并带读。
3、会认字要让学生自己去记,让学生(或师)适时识字方法。
4、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看学生是否读正确。
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汇报、认读生字、新词。
3自主识字。
读课文、读后。
三、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你喜欢童话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2)你知道课文为什么叫“妈妈留下的葡萄树”吗?这棵葡萄树有什么含义?
2、针对学生的回答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3、4小节描写狐狸妈妈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 边读边悟,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让我们带着对母爱伟大的崇敬,想象一下童话中的画面,再重温一下课文《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五、设置悬念:文中的结尾写到:小狐狸一直没找到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哪儿去了?大家想不想知道它的妈妈去了哪?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这个问题……(宣布下课)
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讨论。
抓住重点句子朗读,理解母爱的伟大。指导朗读,感悟亲情!
指名朗读,溶入文中情境。
板书设计
7.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原因:小狐狸肚子饿
经过:找吃的,喊起来,没回来 母爱的伟大
结果:小狐狸见到树思亲
教学反思: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而学习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在读文感悟的基础上,应该再指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受到教育。
语文树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体会动物间和谐、友好的交往。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会走路的树。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从故事中了解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相机板书:小鸟树小驯鹿)
过渡:让我们跟随可爱的小动物们一同走进这个美妙的故事吧!
轻轻地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1~4小节。
二、品读第1~4小节,体会小树和小鸟间的美好交往
(一)创设情境,指导读好小树和小鸟的对话
1、课文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春天的早晨)。
2、你瞧,(媒体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3、师:就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七彩的'阳光洒向幽静的树林,雾气渐渐散去,树林从一夜的沉睡中醒过来了。你听,(媒体播放鸟叫声)树林里的鸟儿叫得多欢快;你看,小溪流哗哗地唱得多开心啊!咦,——(媒体出示会走路的树)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4、(媒体出示)有一只小鸟看到了这棵金色的而且会走路的小树,也和你们一样好奇,它想问什么?谁来学着小鸟的样子问一问?
5、哪棵会走路的树来回答可爱的小鸟?
6、金色的小树已经发出了热情的邀请,小鸟们,你们还等什么,让我们赶紧去和小树交个朋友吧!
7、分角色读第1~2小节。
(二)引读过渡,指导学生想象小树和小鸟的美好交往
引读:这一天,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安全地送回家,而且,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提问:它们会去哪些地方,看到哪些有趣的东西呢?(思考、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过渡:因为小树的热情友善,使小鸟增长了许多知识,它们天天在一起,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相处得多么快乐呀!可是,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开的一刻。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它不得不与小树告别,此时此刻,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三、精读第5~9小节,感受小驯鹿和小鸟相见时的惊喜与激动
过渡:小鸟依依不舍地向小树告别,飞往了远方。在分别的日子里,小鸟十分想念那棵会走路的树,你瞧,春天一到,小鸟便迫不及待地飞了回来。这时,它遇见了谁?(小驯鹿)它们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接着往下读一读第5~9小节。
1、提问:它们说了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吗?先找一找,再和同桌小朋友一起读一读,看看哪对同桌第一个读好这段对话。
2、哪对同桌有这个自信第一个来读好这段对话?
其他小朋友一边仔细听,一边用你们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看看谁能第一个发现这段对话和我们以前见过的对话的不同之处。(两生试读)
3、(媒体出示文字)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提示语出现在话的后面或是中间)
4、明白了这一点,相信小朋友们就能把这段对话读得更好了,谁来读小鸟的话,谁来做小驯鹿,谁来代替我读好剩下的话?
其他小朋友竖起小耳朵认真听,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驯鹿父子)
5、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6、当小鸟知道小驯鹿的爸爸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时,小鸟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叫?你能读出小鸟当时的心情吗?
7、听了小鸟的话,小驯鹿连连说道——(是的!是的!)见到爸爸一直牵挂的小鸟,此时此刻的小驯鹿怎能不激动呢?于是,你瞧,(媒体播放回家情景)他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
8、是呀,遇到久别重逢的好朋友,怎能不激动,怎能不高兴!谁愿意来分角色读好这段对话?
四、感情朗读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故事,感受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的友好与快乐。想不想把这个故事永远记在脑海里?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个故事,会背的小朋友可以一起背。
五、拓展训练
(媒体播放)小鸟来到小驯鹿家,会看到什么?又会听到什么?还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
“树”
驯鹿(父)
23、会走路的树
小鸟
小驯鹿(子)
语文树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枫、套、素、被、产、桦、减、蒸、针、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被、产、桦、减、仍”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廷顿。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找出写秋天树叶变化的句子,能圈出表示小兔心情的词语,并能读出小兔的不同的语气。
3.知道不同植物的叶子,到了秋天有不同的变化,了解有关植物的科学常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能学习课文的形式,适度进行拓展说话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并认真描写“被、产、桦、减、仍”5个生字。
2.划出描写小兔心情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读出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小兔和几种树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质疑。
3、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思考:小兔和哪些树对话了?
2、交流,并板书:
枫树桦树大松树
3、学习生字:枫桦
4、积累:“木”字旁的字。
三、自学生字。
1、小组学习。
2、集体交流。
重点指导:“套:的中间部分注意书写;
3、比一比:
摸()膜()模()
减()喊()感()
4、读课后词语。
四、学习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
3、用小圆圈圈出小白兔在问不同树的语气分别是什么?
4、指导朗读,读出语气:奇怪担心着急
5、画一画,到了秋天枫树、桦树和大松树各有什么变化?用“——”画。
6、全文读一读。
五.让我们来演一演。
六、小练习。
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有“高兴”、“着急”,你能再写几个吗?
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朗读中的体验主要在指导学生读出小兔奇怪的语气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兔子为什么会奇怪的`原因,适时地出示枫树在夏天和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知道枫树在这两个不同的季节,它的叶子竟然有很大的差别,学生的体验才会到位。
语文树教案14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合欢树》教案。
2、从细节描写中体味母亲对我的深情。
3、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4、基于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采用由散入整的组合法,在内容主旨理解的同时,对散文写作有初步的认识。
5、品味文中细节的内涵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感受爱、表达爱、珍惜爱。而作者在对往事的追叙中,也完成了自己对亲情的感悟,这种感悟除了通过细致的细节来表现之外,都集中在合欢树这一象征物上。所以,要把握文章深刻的内涵,就必须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内涵,这样也能帮助学生感悟亲情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人类心灵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合欢树在史铁生的心中挥不去、抹不掉,永远烙在他的心中。
二十岁,对你意味着什么?
二十岁,对史铁生意味着什么?
二十岁的儿子瘫痪了,对母亲意味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题目为合欢树,那么作者有没有一上来就写合欢树呢?哪些地方提到了合欢树?
提示:作者一共四次提到合欢树:(7--12自然段)
(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
3、后半部分才提到合欢树,那么前半部分写些什么内容?仔细阅读1-6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我"和母亲的句子。
我母亲性格
十岁作文比赛得第一最美的女人聪明争强好胜,率真可爱
二十岁两腿残废后母亲有了白发处处对儿子隐忍退让,坚强
三十岁小说发表母亲已经去世早早的离世因操劳而早逝
母亲的变化:
从一位"好看的母亲"变成早生华发的母亲,从一位能为自己作"蓝底白花的裙子的母亲"变成了生活中只有儿子的母亲,从一位争强好胜的母亲变成处处对儿子隐忍退让的母亲。
4、开头写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冲突,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1)、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起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
(2)、展现母子间曾经有过的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合家欢乐的生活,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夺魁的气氛形成对照。
(3)、回忆母亲,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感染力。
6、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呢?
学生课文中圈画,后交流发言。
明确: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往往显得真实,和有感染力,1)给"我"治病:
"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教案《《合欢树》教案》。"(动作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2)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3)推"我"去看电影:"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
4)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
v无私无怨、v坚强执着、v宽厚仁慈、v牺牲自我的爱。
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1、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2、为什么课文在第7段才提到合欢树?3、史铁生为什么没看成合欢树?
4、"她心里太苦了",母亲到底苦在哪里?
5、作者多次写到那个刚来到世上"瞪着眼睛看树影儿"的孩子,有什么作用?
6、由题目"合欢树"的"合欢"二字,我们首先能联想到哪些词语?
比如:合家欢、合家欢聚、合家团聚等等。
7、文章以"合欢树"为题,却几乎处处写"悲伤"。
那么文中有体现欢乐情绪的`内容吗?有表示欢乐心情的词语吗?
首段:母亲的率真、我的顽皮,一家人的和乐融融也莫过于此了;"悲伤也成享受"(为什么?)1234 123
、问题:能回忆怀念母亲的物品想必有很多,史铁生这篇文章为什么选择合欢树来悼念母亲?
明确:母亲对合欢树的精心照料是她呵护关心我的写照。
交流要点:
对合欢树希望的表现: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会,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对"我"的希望表现:
●对治好"我"的希望: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对"我"从事写作的希望: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母亲的话中体现出的小心翼翼又满怀希望,一方面尽力维护残疾儿子的尊严,一方面激励和鼓舞儿子写作的信心。
比较第一段和第三段母亲对我写作的表现的不同态度。
交流后明确:母亲对"我"对合欢树都抱有无限的希望,希望合欢树能开花,希望"我"由写作闯出一条路以获得生活的信心。
合欢树象征什么呢?合欢树其实就象征着史铁生,象征着母亲的儿子"我"。"我"的残疾,母亲的用心照顾;体现在合欢树虽然没有发芽,母亲叹过气,"还舍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合欢树茂盛了,母亲认为是好兆头,兴许儿子的病从此有希望呢?于是"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在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找到"寄托"时,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抱了希望。鼓励着"我"去做"我"喜欢的事情:"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只是担心着儿子,不知道儿子的前途在哪里,他什么时候才能走出一条息的路?她担心着,访问演出好像念叨着"合欢树几年才开花一样。"
合欢树虽然象征看"我",都得到过母亲的喜欢,受过母亲的照顾,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我的小说如今常获奖,我"走"出了一条路了,但母亲已不在了。最想看合欢树开花的人偏偏不在,最愿意看到"我"获奖的人偏偏不在;如果说合欢树开花是对母亲的报恩,"我"的获奖不也是对母亲的报答吗?作者期望借一个小男孩长大后,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想起他自己的妈妈,跑去看看那棵树,替自己完成未了的心愿。
3、我为什么回避一直想看的合欢树。
要点:合欢树是母爱的象征。
合欢树是我的象征,承载了母亲的关爱和希望,却一度让母亲失望,不理解母亲,觉得愧疚和后悔。如今,树已枝繁叶茂,我已功成名就,而昔日百般呵护我们的母亲却已撒手西归。睹物思人,近乡情怯,作者回避的不仅仅是树,更是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一份永远还不清的恩情。我只能用文字一遍遍忏悔,向逝去的母亲志哀。
4、重点: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小小的合欢树,凝聚了史铁生如此深沉浓厚的情感,我们的生活里也不乏细节的感动,当心中某根柔软的琴弦被触动,不要吝惜,把情思凝于笔端,美好就会在一刹那收藏。
《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曲。曲中音符如行云流水般演绎着,敲击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款款文字渗透着对母亲去世的悲伤之情,跳动着对母亲的真切怀念之心。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
接着,作者追忆合欢树的由来,从追忆可见,母亲无意栽种合欢树的时候是"我"已两腿残废。想来那时母亲内心的伤痛是难以言表的。她挖回这棵"刚出土的绿苗",很大程度是寄予了一种生命常青的愿望。因为绿是生命的象征。
我们可以细细品味这段话"母亲从来喜欢这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甘太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叼,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这似乎是母亲全心为"我"找药方到支持"我"写作的过程的写照。我想这位母亲在料理合欢树时定是充满了对儿子的痊愈的希望的。
合欢树被弃置在路边,在被无意栽种的一年里,无人打理。然而第三年却"长出了叶子",还比较茂盛。这是一个顽强的生命,在逆境中生存了下来。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勇于面对才能拥有充满阳光的将来。
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下的,是母亲亲自料理过的,它的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凝聚着深沉的母爱。母亲虽已逝去,而合欢树仍在健康生长,"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暗喻着母爱长青,母爱永恒。
语文树教案15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新词,提高阅读能力
2、理解行道树的形象
3、揣摩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4、认同自我牺牲精神的崇高,立志做一名奉献者
教学重点:
行道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愿意站在 ,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
二、简介作者
张晓风,1941年出生,台湾著名女作家,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77年辈台湾地区的评论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散文《愁乡石》《地毯的那一端》《再生缘》等
三、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堕落 点缀 牙龈 冉冉 贪婪 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四、指导朗读
1、听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为单位,组织朗读比赛。
五、整体感知课文
生齐读课文,思考:
1、 行道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本文其实借行道树赞扬一种人,赞颂一种精神。。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六、合作探究
1、第二段,为什么说是一种堕落?
明确:“堕落”一词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沦落,流落。在文中的含义是流落到恶劣的环境里。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堕落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2、 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这一句中哪三个词最关键?
明确:“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1为什么行道树认为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什么样的事业是神圣的?
明确:行道树认识到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2“神圣的事业”为什么是“痛苦”的?“痛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3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明确:一切神圣的事业总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承受牺牲,但是只有这样的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如行道树承受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浓阴”这种牺牲体现的是奉献精神,这种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3、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明确: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4、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最后一段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与开头照应,是文章结构完整,同时起到深化中心的作用。
5、文中有两处对比,请找出来,说明它们的作用
行 道 树 繁华热闹的城市
(对比)
原始森林 孤独寂寞的行道树
作用:突出表现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六、作业设计
1、抄写“堕落 点缀 苦熬 冉冉 贪婪 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1和二。1
【语文树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树之歌》教案12-10
语文树教案15篇12-06
语文树教案(15篇)12-06
语文树教案(精选15篇)12-11
《那树》语文教案02-26
语文树教案(通用15篇)12-11
语文树教案汇编15篇12-11
语文树教案(集合15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