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在部分。其中第
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四幅插图,第二部分共有五幅插图。第一部分教育学生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第二部分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 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讨论:如何写好作文?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分组讨论。交流。小结。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日记?1, 要持之以恒。2,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3, 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日记的书写及格式讨论交流。
四、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望洞庭》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同学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同学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和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和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由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考虑,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研讨: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小朋友们从读中发现问题,发生美感,发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同学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掌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身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置,更显示了同学能举一反三地发明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同学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学习课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谜二:这一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在哪一个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师读20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指名读所画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万年”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约摸算来”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生答,明确答案。
7、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四、学习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写了哪两层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 形成 的过程;(2—13)
(2)琥珀 发现 的过程。(14---19)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谈话导入,审题质疑
同学们,你们知道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第25课(学生齐读课题)——《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给我们引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合作读词语,检查读书情况。
锤子钥匙摔跤邮票门牌潘诺夫滑稽地址
3、默读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送错的信?
(2)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3)对于哥什提亚、娃丽的做法,你认为谁更值得学习?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用笔画出相关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的空白处。
3、教师巡视,点拨。
二、解疑合探
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1、指名回答哥哥:将这封信放在台阶上等着邮递员拿走。娃丽:不顾大风雪在黑暗里找门牌号,将信准确的送到主人家里。
2、结论:哥什提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娃丽——急他人之所急。过渡:娃丽在送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请同学们默读“娃丽送信”的段落,说一说她送信有哪些坚难?
3、指名回答
4、用“﹏”画出描写风大雪急的句子和对陌生叔叔衣着描写的句子,认真读一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5、讨论
a、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样的话来赞美娃丽?
b、你身边有像娃丽这样的人吗?他们都做了哪些好事?你将怎样向娃丽学习呢?
6、学生代表展示。
7、小结。
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生:因为娃丽的做法让爸爸相信她可以管好这个信箱,所以就让她管信箱了。
生:娃丽的`做法赢得了爸爸的信任,所以让她和哥哥一起管理信箱。
三、质疑再探
1、想一想,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弄明白了吗?
2、快速阅读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预设:爸爸才让娃丽和哥哥轮流管信箱,爸爸的用意何在?(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娃丽继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暗示哥哥要像娃丽一样做个有责任感的人等。)
四、拓展学习
1、根据本节课所学为同桌设计一道测试题。
2、展示。
3、教师补充题:你喜欢娃丽吗,为什么?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天真可爱的娃丽,她有责任心,能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5、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月出景色的壮观,体会课文中作者的联想,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课后的8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明月升起的段落中的想像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海上升明月的及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阅读
(一)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音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可以用以下问题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1、课文描写了怎样的一种景象?
2、 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三)学生读书汇报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运用不同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
读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课文中联想的句子。
二、积累内化
1、抄写描写景色的'词语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识课后的生字,读准注音。强调“簇、剔、皎”的读音。
4、练习
三、迁移练习:
观察月亮升起的过程,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四、实践活动:
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文阅读。
谈一谈观察的景象和感受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是围绕单元主体设计的,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说健说感谢下来。口语积极的内容是学生看见的、摸得着的事物,有利于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教材有如下要求:一是要认真仔细地去观察,抓住特点,要有自己的发现和体验;一是要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情景和体验说出来。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对在其观察的事物有自己的体验。
2、能够有顺序表达,说话又,说得清楚明白。
3、尊重他人,养成倾听别人讲话,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直到课前观察,如何引导学生有自己的体验。
如何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有条理的说出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可见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图片:(伴随音乐)
每天清晨,太阳为我们送来第一缕霞光;傍晚,月亮为我们拉开想象的窗帘,星星闪烁得像孩子的眼睛。你看到这些景象,会有怎样的一番感慨呢?
(生说自己的感受)
二 把自己课前观察到的事物再整理一下,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时组长注意纪录,并把小组内的进行汇总,形成小组汇报提纲。
三 班级内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四 教师总结。
五 扩展练习。
引导学生观察日月星辰,并把观察缩减和别人交流。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6
大地的话
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无私 爱 奉献)
我什么也看不见无动于衷什么也没有得到
第二课时
花之咏
教学目的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学会本课8个生字。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4、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 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讲解法 练习仿写
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儿吗?谁来用最美的语言赞美自己所喜欢的花儿呀。
2、板书课题:花之咏
查字典,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是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学之间互读,检查字句读得是否正确。
4、互相交流读完课文的感受。
三、全班交流
1、谁愿意代替花儿“唱”出自己的心声?(指名读)
2、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互评)
3、说说花儿表达了自己什么心声?(生答)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四、词句摘抄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聆听花儿的心声。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
3、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后的感受。可以用语言交流,也可以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诵一首诗词。
(1)谈到第4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体会花儿的美好寓意。
(2)第7段是的重点段,谈到第7段时教师可以相机向学生介绍作者的资料,使学生明白“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让学生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三、感情朗读
1、配乐朗读课文。
2、朗读比赛。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的感悟。]
四、小练笔
1、根据前四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试着仿写一段。
2、互相交流。
五、总结全文
学习了纪伯伦的《花之咏》,我们从花儿的自我歌唱中,不但感受到花儿的美丽,而且体会到作者的崇高理想与追求。
板书设计
花之咏
我是(一句话、星星、女儿、) 感受美好
我是(礼品、彩冠、赠物) 奉献美好
草原上、空气里、黑夜 追求美好
宣报、告别、招徕、 拥抱光明。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文笔清新、想象瑰丽、比喻新奇,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美对光明的追求。由于课文内容较简单,而且学生已经有了前两课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读为主,通过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读后谈出自己的感受,使他们在读
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语文天地三
教学目的
掌握读一读,我的摘抄笔记等部分内容。
教学重难点 摘抄的技巧
教学方法 练习法 阅读法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抄笔记
1经久不衰 偃旗息鼓 短促……
2 湛蓝 孕育 啜饮 ……
3 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
二、读一读
锦上添花 花好月圆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朝花夕拾
铁树开花 奇花异草 流水落花
吴兴杂诗
交流四水抱城斜,
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
学生多读成诵,此四句诗选自清朝阮元《吴兴杂诗》。本诗作于阮元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全诗共分四句。
第二课时
一、开卷有益
1、以自读为主学习《朱德与兰花》:
2、查找生字、词;
3、提出不懂的问题;
4有感情朗读……
二、笔下生花
1、我最喜欢的花
2、想像作文:我是——花
3、鲜花送给——
三、初显身手
观赏鲜花,用花打扮我们的教室。收集鲜花的图片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7
1《古诗三首》
教学过程: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如何让情境教学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整节课都活跃在老师悉心创造的氛围情境中,恐怕最辛苦的环节莫过于教学设计了,在设计整堂课之前,熟悉和挖掘教材自然不必多言。只有在此基础上老师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就如同导演设计一个好的剧本一样,让学生像演员一样在你创造好的剧本中积极主动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时又有自己灵活发挥和再度创造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目标:
(1)体会开头和结尾的联系。
(2)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理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
教学反思: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再通过搜集与处理相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开放的、主动的探究学习过程,学生的收获是多元的,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获得了整体发展。在学习《中彩那天》中,围绕解决“难题”,开展争辩探究:(1) 道德难题是一个什么难题?(生:获奖汽车是留给父亲自己呢,还是给库伯。)(2) 到底给谁呢?同意给父亲的举手,同意给库伯的举手。(3) 读书找理由,意见一致的可一起学习。(4) 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角度)展开争辩,发表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步骤)a出钱的角度。b抽奖人的角度。c家庭状况的角度。d库伯不知道的角度。e“”字的角度。f内心愉悦的角度。(5) 层层辩论,解决难题。(过程略)(6) 得出结论:诚实、信用是一笔看不见的.人生巨大财富。(7)升华情感,课外延伸。搜集有关讲述“诚实、信用”这一美德的故事,读后讲给同学听。
6 万年牢
一、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 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反思:
本课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恰当地进行归纳。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高潮迭起。因为语言优美,教学活动以读为主。特别是“真情播音员”这一环节,很多学生都进入了角色,听的同学也陶醉在温馨美丽的画面中。给画面取标题,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拟标题的能力,学生的兴趣很高。
2、导读第6自然段。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破坏环境的严重性我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教学反思:
我们从《蝙蝠和雷达》一课中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科学家模仿蝙蝠夜间探路,在飞机装上了雷达的发明就是由于认识了“事物之间所共通的相似规律”,其思维的过程恰恰是“求同”而不是“求异”你能说这不是创新吗?因此,真正的创造性思维,不在于“求同”还是“求异”,而在于要顺应并相似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我在执教本文时重点落实在“悟读交汇”及“情理交融”两方面。
通过战争前后自然景物的截然不同,由此生发出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向往,在教学中揭示了这种写法叫“对比”,渗透了写法的指导,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对比”的好处,在最后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的教学中,学生就能带着质问、愤慨、不满去朗读、体会。
正如有些老师所说的对文本的感悟还不够深入;老师用了诗一般的过渡语和小结,但是不够朴实;对现代诗歌的教学的探索,还需要我不断的努力。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的:
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教学过程: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教学目标
反思:一节课下来,我有许多感想,虽然能根据教材的要求,能按自己预设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但是,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教学反思:
学习课文前,我首先让学生查找有关古希腊神话中诸神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了解.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等办法解决,也可以通过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和老师同学讨论来解决。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性读书的能力,围绕“普罗米修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怎样的神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透过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以此来认识人物的不同特点。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发言涌跃,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虽然学生都知道这并非是真实的故事,但大家都感受到了古代神话的魅力,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想象力。
没想到学生查到的资料如此丰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他们经常查资料,锻炼他们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1《渔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阅读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默读连接语,用“——”句出阅读要求,展示。
2.阅读要求: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家人听,根据以往阅读的方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三、自学生字词、多音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音形及词义。
2.读小黑板生字词(齐读、抽读、去掉音节读)。
3.读多音字。
四、自学解决,简要讲述故事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选学课文,内容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古诗,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难度。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效果就比较好。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8
基础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本领,通过抓住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九色鹿的舍已为人、见义勇为精神,把握表现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词句,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九色鹿》。
2、通过《九色鹿》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要想真正读懂课文,我们必须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来读出理解,读出感情。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到了谁?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在你眼里,调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九色鹿呢?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他们的品行吗?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九色鹿和调达的品行,并相机板书。(灵魂肮脏的小人、见义勇为、舍已为人、品行高尚)
4、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九色鹿见义勇为、品行高尚呢?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并用笔圈划。
5、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找出有关语句说明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作深入的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1)“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从“立即”一词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时不假思索,行动快速而果断,而且联系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顾自己的安危,这是一种见义勇为的精神。
(2)调达为什么连连叩头?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调达说的话。
(3)读了这一段内容,你想对九色鹿说些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你们又为什么说调达是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并联系具体的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2、组织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相机理解“恩将仇报”“背信弃义”。
(2)调达看了皇榜,他心理是怎样想的呢?你能猜想着说说吗?
(3)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劝阻他呢?
(4)但是调达还是财迷心窍、见利忘义,进宫向国王告密,调达真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灵魂肮脏的小人。
(5)老师看到同学们都为此事感到非常气愤,如果换作你是受害人,你会对国王和调达怎样说?
(6)自己身处包围之中,面对国王和调达,九色鹿是怎样说的呢?出示该段文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表达自己的气愤之意)。
3、当国王知道九色鹿的品行是如此的高尚,而调达是一位灵魂肮脏的小人后,他是怎样做的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4、从这一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复述课文
1、组织学生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讲述或表演故事。
2、指名学生复述有关段落。
五、布置作业
1、把《九色鹿》这个故事讲给亲人或同学听。
2、搜集一个你喜欢的民间故事,或上网查找一个关于敦煌壁画中的其它故事。
板书设计:
九色鹿见义勇为品行高尚不求回报
守信
调达灵魂肮脏背信弃义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能按课后作业中有关鲸的几个方面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2,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能按课后的问题读懂课文
3知道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刁性,培养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照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这3方面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三,教学准备:
鲸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按课后问题的分段提示给课文分段,初步知道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
3学习第一段,体会鲸的庞大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读题(注意正音),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体裁,揣测)
出示鲸的挂图通过看图,你知道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在海洋里,形体像鱼,很庞大等)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
2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读课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自己解决
(3)引逐段默读,划出每个自然段中概括鲸的特点的句子
3检查自学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读一读
(2)请学生挑选易读错的生字词领读
特别注意:"鲸,斤"的区别,哺,寿(翘舌音)
(3)板书"肺",强调右半部分笔顺
(4)讨论难理解的.词语(酌情处理,上胯,鳍,须板等词可利用挂图或简笔画帮助理解)
(5)说说鲸有哪些特点交流中相机引导朗读有关段落,明确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注意正音)
4,根据课后习题2,给课文分段
讨论中引导学生明确以下两点:
(1)第二自然段是概括地说鲸是哺乳动物,第3,4自然段介绍鲸的胎生,用肺呼吸的特点,进一步阐述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应归并为一一段
(2)第5,6自然段分别讲鲸在吃,睡两方面的特点,均属鲸的生活习性,应归并为一段
5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课后习题1
(1),圈划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词句
(2)讨论:课文怎样生动地写出鲸的庞大
①出示课后习题3
(1),比较两个句子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后者采用举例,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引发读者想象,更深切地感受到其嘴巴的宽大)
②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到鲸的庞大引导边想象边朗读
(3)小结:课文抓住鲸庞大这一特点,采用了对比,列数据,举例等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鲸的庞大
网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段,继续按课后的问题读懂课文
2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读读,画画,写写,进一步了解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培养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根据课后习题1(2),(3),自学第二,三段
2围绕课后习题,四人小组范围内交流讨论
3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完成其中一,二项作业
(1)读短文,然后联系课文第二段内容展开想象,补写虾将军的说话内容
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一个指定的海峡,并顺利地通过虾将军把守的赛场大门一条小鲸得到消息,也急忙赶来参加,当他正准备游进赛场大门时,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觉得莫名其妙,便问:"我为什么不能进去"虾将军说:"因为你不属于鱼类,所以不能人内参赛"鲸既委屈又生气,振振有辞地说:"我的名字是’鱼’字旁,人们也常叫我’鲸鱼’,我怎么会不属鱼类呢"虾将军很有耐心地解释说:"()"鲸听后想了想,觉得有理,便乖乖地游走了。
填表,并说它们是怎样吃食的
种类
吃什么
怎么吃(动词)
(3)把鲸呼吸,睡觉的特点,用简笔画形式画下来,配以文字说明
4交流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5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特点最感兴趣,重点读那一自然段
6总结全文
(1)学习课文,你对鲸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鼓励学生到课外查找资料释疑)
(2)纵观四篇常识性课文,你认为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7作业(任选一题)
(1)分类摘录采用举例,对比,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课外观察一种熟悉的生物的某方面特点,用上常用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重量
体形很大长度
胎生说明方法
鲸哺乳动物举例
用肺呼吸列数字
吃什么打比方
生活习性
怎样睡觉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娃丽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做一个有优良品质的小公民。
教学重点:
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方法:
阅读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怎样和你的朋友、亲戚联系的?(打电话、发短讯、发邮件、写信)在以前人们又是用哪些方式进行联系?(最多的.是写信)写信就得用到信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齐读。
二、通读全文,概括大意
1、出示自学指导
2、先快速默读课文,然后说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检查自学效果,师及时板书
三、抓重点段,体会人物特点
指名读二、三、四部分,其余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出示自学提示2;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2、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3、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4、反馈
5、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
1、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些什么?
2、他是怎样施空城计的?
3、结合实际:假如是你遇到了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学会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3、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部分
三、拓展,深化主题
四、总结
五、听写生字、新词。
1、抽读词语卡片。
扩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小蓝裙带来了哪些变化?
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吗?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人的.双手可以让世界改变,只要努力工作,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
3、听写生字
读词语卡片。
扩词。
4、分段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3——8自然段。
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许多变化,小姑娘更漂亮了、家里焕然一新、房屋整洁亮丽了、街道整齐清洁了......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5、自由发言。
这些变化都是经过人们努力,用双手改变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自由发言。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感受白鲸的特点。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鲸”字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看,认识这种动物吗?(出示课件:鲸的图片)老师板书“鲸”,并强调学生观察老师的板书,强调它是后鼻韵,纠正读音。
2、你了解鲸这种动物吗?给我们介绍介绍它吧。
3、学生自由展示搜集的资料。
4、过渡:今天,我们一道走近鲸这个大家族中的白鲸,仔细地观察观察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通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段落,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同桌交流初读收获。
3、汇报交流。
(1)生字、新词认读,小组接龙读课文。重点抽查:吱、嘶。
(2)说说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段,引导自读自悟。
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至四段。
1)自读二至四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学习,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课文,看批注,说体会,学批注。
(3)检查学习第二段。
读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说自己的体会。引导读批注,学批注。体会拟人化手法的好处,以及省略号表示的`意思。补充想象白鲸还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读书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够聆听白鲸的歌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齐读课文,质疑。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探索白鲸发出叫声的目的,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朗读课文。将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象白鲸展示口技的场面。
4)检查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第三段,为白鲸的这一项表演取个名字。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讨论自己所取的名字的理由,帮助理解课文,指导读好课文。(身材秀、杂技表演,玩具总动员……)
引读、对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白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或者白鲸有怎样的性格。
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检查学习第四段。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理解“焕然一新”,并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白鲸爱干净的特点。
指导朗读。
二、品读全文,体会写法
整体感知,品读全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动物,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三、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请你也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12 白鲸 夏季旅行家(洄游)总
声音变化多端,“口技”专家
嬉耍游戏,优雅聪明
擦身蜕皮,极爱干净分
(抓特点表喜爱之情)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重、难点
1.再识字300—500个,会写字达到150-200个。
2.练字:练钢笔字,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练毛笔字,写正楷。 3.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练默读,默读重在练习速度和理解大意。 5.习浏览,练阅读速度和信息查阅能力
6.习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学习仿写。
7.会修改自己的习作,会用标点符号(如冒号、引号)。
8.习作养成整洁、规范的书写习惯,可开展限时作文及专门书写速度训练。 9.简单的读书笔记,学会写内容梗概。 10.书信格式,学会写书信
11.用普通话交谈;学会倾听、请教,敢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12.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3.会转述,能生动的讲述故事。
四、教学措施与方法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4.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主要措施有: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解难。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5.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1)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
(2)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功夫,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杂书”,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3)在指导写字和朗读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和书写水平。六、时间安排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五、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2、背诵全诗。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教学反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赵习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
孤独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和要这样发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来了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你知道洞庭湖吗?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老师送一组词: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二、精读会意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看一看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语文课上学习了一首古诗:《望洞庭》。
《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图,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之后,我还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
看来,只有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让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板书课题)提问:“舟”是什么意思?(船)船在哪里航行?(江、河、湖、海)
沙漠里有船吗?(没有)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骆驼)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采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解释文中生字新词。
3、教师出示词语,检查学生认读。
滚热的沙子松软的沙子陷进沙子里宽广无边的沙漠
刮起卷着沙子的旋风大风卷着沙粒飞滚移来整座沙丘
说一说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沙漠的。)
请你根据自己对沙漠的了解,用上这些词语为大家描述一下沙漠的情景。
出示课件,感受沙漠,学生可以边看边说。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朗读,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1、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
(1)学生自学。
①分组学习,在书中找出相关词句,画出来。
②边读边讨论:骆驼身体各部分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跟骆驼在沙漠里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③填表
特殊生理构造适合沙漠生活成为交通工具
身高、脖子长望到很远的地方
嗅觉灵敏找水源、避旋风
鼻子能张能闭沙尘难以侵入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腿上有胼胝不会烫伤
脚掌宽厚、脚趾分开不会陷入沙子里
背上有驼峰储存养料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所填的表格。
用“由于……因此”、“因为……所以”、或“是因为”等词语将句子连起来。
例如:由于骆驼腿上有胼胝,因此不会被滚热的沙子烫伤。
(3)学生补充介绍查找到的有关骆驼的资料。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5)讨论:骆驼身上的这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从上到下,从头到脚的顺序)
(6)小结:这一段除了第一句外,其他的句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半句介绍特点,后半句说明作用。
2、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1)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读读课文2、3、4自然段,然后讨论,找出答案。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对。交流前提示:将骆驼的特殊本领和骆驼的特点相结合进行交流。
(2)学生交流。
(骆驼身体高,脖子长,能望到很远的地方,能够为旅行的人带路;骆驼嗅觉灵敏,人们可以用它来预报气象;骆驼有宽厚的脚掌,腿上有胼胝,背上有驼峰,人们可以利用它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3)思考:沙漠和大海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大海和沙漠都是“宽广无边”茫茫一片;大海波涛起伏,沙漠里“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海上的风浪很大,沙漠里的大风“很可怕”,经常“卷着沙粒飞滚”。)
骆驼和船相似的地方?(船是海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骆驼是沙漠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4)指导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殊的本领及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作者抓住骆驼的特点,按顺序进行介绍,写得生动具体,有条有理。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进行评议。
2、“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它是“沙漠之舟”的?
(一是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二是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二、扩展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二:尝试把下面的资料做适当修改,插入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1)了解写作特点。
第一自然段是“总――分”结构,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
(2)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
通过研究、讨论,知道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应沙漠生活的必备条件;沙漠独特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二的提示,修改所给的资料,插入课文第一段。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及时肯定优点,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点拨。)
三、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比较“趾、脂、胝”的音形义,提醒学生注意“嗅”字的写法:不要丢了“大”上的点。
2、学生描红临写。
3、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反馈学生书写情况,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教师进行讲评。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走进成语故事,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了解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的内涵。
3、积累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明白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谁来说说看。(指名学生自由回答)
师: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很多成语还包含着生动有趣的故事呢?
2、小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几个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二、故事一《铁杵成针》
1、李白是唐朝非常著名的大诗人,可他小时候却非常的顽劣,成绩并不好,是什么事情让李白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呢?课件。出示思考题。
2、学生观看视频《铁杵成针》。(思考:是什么事情让李白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呢?)
3、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结。是呀“铁杵成针”的故事也是对他后期的学习影响很大。也从这个故事中,李白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出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生读后,背一背。
李白被人称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大诗人都需要刻苦的学习,那么作为普普通通的我们,无论我们的天资如何,都应该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
三、故事二《悬梁刺股》
1、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读书的人有很多,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故事,边看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人读书很勤奋?
2、学生观看视频《悬梁刺股》,指名回答。
3、小结:面对学习,古人从来不懈怠,《悬梁刺股》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记录了。
出示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三字经》
4、师领读,生齐读。背诵
四、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悬梁刺股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02-10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精选17篇)09-04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0-07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12-21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全册教案08-30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09-28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05-28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01-26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全册教案通用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