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教案

时间:2024-05-24 06:07:5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四年级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四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四年级教案(15篇)

语文四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学习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学习课文,说说小蓝裙带来的变化。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说说小蓝裙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谈谈体会。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领情课文脉络,初知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三、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五、课堂小结

  1、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录音范读。

  出示提示,指导学生分段。

  (第一段:老师亲自做了一件小蓝裙送给最努力的.小女孩;第二部分: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令人高兴的变化。)

  3、课文讲了一见什么事?

  学习生字:读生字,重点指导。

  抽读生字卡,给生字组词。

  4、指定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小女孩得到了小蓝裙说明了什么?

  你能理解什么是“贡献”吗?

  5、老师在学期结束时,亲手做了一条小蓝裙给了一个对班级贡献的小女孩。下面会发生什么?下节课我们去了解。

  读课题。

  质疑课题。

  6、听录音。

  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根据提示,学习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8自然段。)

  7、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口述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

  8、小女孩对班级的贡献最多。

  “贡献”就是为集体做的事情,为班级着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学会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3、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部分

  三、拓展,深化主题

  四、总结

  五、听写生字、新词。

  1、抽读词语卡片。

  扩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小蓝裙带来了哪些变化?

  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吗?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人的双手可以让世界改变,只要努力工作,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

  3、听写生字

  读词语卡片。

  扩词。

  4、分段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3——8自然段。

  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许多变化,小姑娘更漂亮了、家里焕然一新、房屋整洁亮丽了、街道整齐清洁了......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5、自由发言。

  这些变化都是经过人们努力,用双手改变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9、小蓝裙的故事

  小女孩梳洗——漂亮极了

  变化母女收拾屋子——焕然一新

  勤劳的双手能改变一切

  爸爸整理庭院——整洁亮丽

  人们整理街道——整齐清洁

语文四年级教案2

  复习内容:

  《学标点》。

  复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常用标点符号。

  2、通过学习,懂得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复习重难点:

  通过学习,懂得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复习准备:

  小黑板、相关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主题。

  二、进入标点符号的王国。

  1、出示标点符号,介绍它们的.特点。

  2、出示句子,说明常用标点符号的用途。

  三、进入实践阶段。

  根据教师出示的句子,理解意思,填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各小组进行比赛。

  四、进入训练场。

  五、教师巡堂指导。

  六、教一首有关标点符号的儿歌。

语文四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学理解“窘住”“不辞辛苦”和“沉吟”等关 键词意思。

  2.在洞察人物内心世界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利用导学稿对文章做简单的分析,品味文本中关键词句。

  情感目标:感受小女孩对妈妈真挚的爱和大胡子老板美好、善良的品质。以及使学生感悟到感恩所有善待自己的人,用心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和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比较完整地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句感受故事中人与人之间可贵的真情及美好品质。

  【教法与学法】

  以导学稿为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运用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资源】

  幻灯片、音乐

  一、激发情感引入课题

  世间最为美好,最令人感到温暖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正是这爱谱写了世间最伟大的旋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八版块“人间真情”的第二篇文章《圣诞老人的礼物》。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导学稿研学交流

  检查导学稿

  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对导学稿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

  (2)学生自选感兴趣的问题汇报,师随机板书

  1、师指名读词语:橱窗 假发 项链 恳求 不辞辛苦、遗憾 包裹、纯洁。

  2、课文中介绍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你根据上面词语的提示,试着用三、五句话讲一讲这个生动的故事。

  指名读文:请同学们品一品这是一位怎样的小女孩?

  汇报最能体现小女孩特点的语句。

  1、体会小女孩看到假发时的欣喜和激动

  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顺?(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

  小女孩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此时小女孩什么心情?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高兴、激动、欣喜、喜出望外)

  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一读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

  2、体会小女孩钱不够时的无奈和窘迫

  还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顺?(第三自然段)

  小女孩因为什么为难呢?(体会项链的价格与假发的价格相去甚远。)如果你是小女孩,此时你心里会怎么想?(无奈、悲伤、失望、羞涩)

  把理解融入朗读中,试着读一读。

  愿望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了,小女孩有没有放弃?她又是如何做的呢?

  3、体会小女孩为换回假发付出的辛苦

  “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小女孩所付出的难以想象的努力和辛苦。

  小女孩手臂上的伤口就是无声的语言,看着这一道道伤口,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播放音乐,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课文。

  4、 体会小女孩听了老板的话表现出的坚强和失望

  小女孩听了大胡子老板的话又怎么样?

  小女孩因什么而“愤怒”?又因什么而“忧伤”?体会小女孩当时的心情。

  指导有感情朗读。

  小结:虽然老板的回答让小女孩的希望破灭了,但她那美好的愿望,那么多天的努力,那么多辛苦的付出她变得愈发地坚强,她那小乌鸦反哺般的美好情怀令我们感动。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四、联系前文,再次品味

  1、你知道圣诞老人是谁了吗?

  2、说说从哪里得知圣诞老人就是大胡子叔叔?

  3、再读一读这句话,在大胡子老板“沉吟”了一会儿,想象你是老板你听到这样的恳求,看到小女孩手臂上的伤痕和手上的零钱时,你会有何想法?

  带着对小女孩境遇的同情,带着对大胡子老板的敬意,

  来欣赏一首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

  小结:正是小女孩对妈妈的真爱感动了大胡子老板,也正是大胡子老板的真情帮助让这母女俩在圣诞节收到了这份意外的惊喜。看到这意外而温馨的结局,此时此刻,你想对故事的三个主人公说些什么?

  其实,这个世界并不缺乏爱,我相信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爱,用我们无限的真情,就会在爱的阳光中,享受生活.

  五、布置作业,展开想象

  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1、想一想 做一做,用你的实际行动表达爱。

  2、给故事续编一个合理的结局。

  3、从小女孩、妈妈、大胡子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或两个,把想对她们要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圣诞老人的礼物

  换 赠

  小女孩 假发 老板

  得

  妈妈

语文四年级教案4

!

  教学要求: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段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阴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摔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 )次写( )最后写( )。

  四、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语文四年级教案5

  一、教材解读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创意着眼点:

  感受与表达想结合。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释题导入: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两天我们跟随课文先去了泉城济南,见识了那天下闻名的泉水,又去了人间仙境九寨沟,领略了那儿神奇的美景。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呢?

  2、板书课题:田园诗情

  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

  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 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质疑过渡:这田园诗情的地方是哪儿呢?对,就是把郁金香定为国花的荷兰。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积累好词,在好词下面做记号。

  2、学生自己读课文,圈画好词。

  3、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正音,学生评议。

  交流圈画到的好词,多读几遍。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读后交流,相机板书:

  草原奶牛图 郁金香

  低地骏马图

  动物王国

  傍晚图

  夜晚图

  三、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提出有难度的生字,共同讨论识记方法。

  3、完成习字册上描红。

  四、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荷兰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揭题:田园诗情

  2、回顾:有着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等美称的荷兰,究竟是怎样的呢?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你看到了哪些有着浓郁的荷兰风情的图画呢?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草原奶牛图 郁金香

  低地骏马图

  动物王国

  傍晚图

  夜晚图

  3、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二、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 自读自悟

  3、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4、 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花之国水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三、 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 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 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语文四年级教案6

  一、 学习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译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 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联系修改自己的作文。

  3 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任务的才思敏捷。

  二、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 名言导入 :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没译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依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译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 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

  三、 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一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的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四、 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读书的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好似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五、 生活拓展:

  1 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 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课后反思:

  第二、三课时:

  一、 导入 激情,拓展思路:

  1导语 :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依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全班交流:最想写什么?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事实,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伤害,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 自主习作

  三、 师生评议作文

  1 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 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 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 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在读一读。

  四、 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 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 自己读文章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 复习导入

  1 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 听写词语。

  3 互相纠错。

  二、 读对话,了解内容

  1 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 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三、 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 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 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 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四、 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 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 熟读歇后语。

  3 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五、 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 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 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 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六、 趣味语文

  1 自读二个小故事,读熟练。

  2 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 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 拓展作业 :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七、 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 :读选读课文。

语文四年级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记两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

  2.认识一些俗语,知道它们的意思,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

  3.通过读句子,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并能在口头和书面中合理运用。

  4.按笔顺规则写几个本单元的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5.阅读欣赏短文《恐龙》,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生存和灭绝的时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6.语文生活,通过融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为一体的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讲文明、讲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词语、俗语、关联词的学习重点在于运用。

  2.阅读欣赏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3.通过社会小调查及相应的习作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文明、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组织社会小调查,进行专题讨论,指导习作。

  教学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第一组是ABB型叠词:油光光香喷喷圆溜溜甜津津

  第二组是AAB型叠词:软软的细细的湿湿的青青的

  3.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例1:白花花金灿灿

  例2:高高的胖胖的

  4.选词填空。

  白茫茫甜津津灰蒙蒙

  ()的天空()的葡萄()的雪地

  清清的黏黏的韧韧的

  ()的柳条()的河水()棉花糖

  5.你能照样子说吗?

  如:胖乎乎的脸蛋黄黄的麦子

  二、词语超市(俗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指导再读。

  3.认识俗语: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多是劳动人民从生活经验中创造出来的,简练而形象。

  4.说说你知道(本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例:敲边鼓

  意思: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造句:小林是我的好朋友,很多事情我一出马,他就给我敲边鼓。

  5.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三、读读想想。

  1.投影出示句子,读一读。

  2.说说带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说,老师补充,边读边议,认识关联词语的作用。

  “不但……而且……”和“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尽管……还是……”表示转折关系。

  3.选用这些关联词语说话。

  4.你还学过哪些关联词,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四、作业。

  搜集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提问: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田字格的位置、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书写整洁等)

  2.认一认要求写的六个字:歇、剥、蝴、蝶、株、桩

  3.辨别字形,说说笔顺规则。

  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上黑板范写,大家评议。

  6.学生先描再写。

  二、阅读欣赏。

  1.谈话导入。

  太古洪荒年代,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生物,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一亿多年之久,大约在6500万年前,它们竟神奇地灭绝了。这种生物是什么?

  对,恐龙,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关于恐龙的短文。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自由说一说。

  3.读短文,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4.检查。

  (1)分段读短文。

  注意纠正字音:沼泽、覆盖、卵生。

  积累词语:千奇百怪、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2)汇报:说说你从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恐龙的种类、大小、食性…….

  (3)你还想知道什么?

  梳理问题: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课内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课后查资料解决;有的问题至今无法解决的,激励学生通过学习长大后研究解决。

  5.启发质疑。

  大约一直到7000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在此后不到500万年之间——也就是6500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等。但任何解释恐龙灭绝的理论,必须能解释当时除恐龙外,其他许多动物种群同时灭绝的原因。恐龙灭亡之谜,至今科学家仍在继续研究中。

  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有朝一日,你们中也许会有人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述自己在银行取钱,目睹顾客自觉排队,员工热情耐心地为顾客换零钞的事。

  2.学生评议这种社会想象。

  3.小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那么相应的人们的文明卫生等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的变化。板书:身边的变化。

  二、引导讨论,明确内容。

  1.同桌或邻桌互相讨论:你发现了身边的哪些变化?

  要求:(1)真实;

  (2)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动作……

  2.推荐代表说。

  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概括板书:

  超市:文明购物排队付款

  车上:自觉投币主动让座

  校园:文明用语环境卫生

  书店:爱护书籍文明选购

  医院:讲究卫生(病人)态度热情(医生)

  …………

  3.学生列举这些事例的过程中,有可能谈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但要注意导向。如果没有学生谈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并讨论改进方法。

  如:菜市场乱丢垃圾乱设摊点

  街道张贴广告乱涂乱画

  车上不讲究公共卫生

  …………

  你认为应该怎样改进?

  (1)加强文明卫生的宣传;

  (2)提高人的素质。

  4.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人们的文明卫生习惯正逐渐养成,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布置任务,具体指导。

  1.明确任务。

  在我们的生活中,讲文明、讲卫生等好习惯在许多地方、许多人身上大量存在,但一些不良习惯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好的.典型,我们要及时发现、表扬,不好的问题,我们更要及时发现、改进,所以老师现在布置大家一项社会调查任务,内容是——身边的变化。

  2.指导分组。

  8人一组,自由组合,老师协调。

  推荐负责人,明确其职责。

  3.发放调查表,指导填写。

  (1)说明:此表为样表,学生可根据实际进行修改,也可根据需要复制多份。一事一份,小组交流后整理一份综合表。

  (2)指导填写。

  4.强调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加强自我保护;讲文明礼貌,树立红领巾新形象;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及时记录整理资料等。

  四、小组讨论,做好调查准备。(调查时间为一周)

  附:“身边的变化”社会调查表

  组次

  负责人

  组员

  调查内容

  记载时间

  地点

  人物

  现象

  结论

  需改进的方面

  收获与思考

  第四课时

  一、汇报交流。

  1.导入。

  通过一周的调查,你们一定有了很多新的发现,现在请各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在小组内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2.分组整理,选取典型现象准备汇报。

  要求:有调查方法、有过程、有自己的思考。

  3.汇报交流。

  要求:汇报内容各异;汇报人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4.老师小结,引入习作。

  二、作文指导。

  1.明确习作任务。

  结合这次调查活动,整理调查资料,写一篇反映身边变化的习作。

  2.比较调查汇报材料与习作的异同。

  (1)学生自由说。

  (2)老师补充。

  同:都是调查所得的亲身体验,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

  异:调查材料重现象,重结论,要求多、实;习作重具体场面、过程、细节的描写,如: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还重自己的思考,要求细、异,描写仔细,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习作内容。

  4.小组内互相说。

  5.指名说,大家评议补充。

  可以从以下方面评议:

  内容恰当,描写具体;观点明确,态度明朗;语言通顺,条理清楚。

  6.老师小结。

  第五课时

  一、当堂习作。

  学生当堂习作,老师巡回指导:发现优秀习作,向大家展示学习;发现问题习作,及时给予辅导。

  二、修改作文。

  1.自读自改;

  2.同桌互读互批;

  3.个别学生的作文老师面批。

  三、誊写上交。

语文四年级教案8

  教材分析:

  《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诗歌语言通俗,学习难度低,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更好地体味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语言情趣,也能够继续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称向所有她想与之^对`话的对象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也就是能够做到仿照文本,继续文本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大多学生能够在自学中掌握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新词。我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能够针对课文中的某段话、某个词发表自己有个性的感受,并随手写在书上以备与他人讨论交流。我班学生特别喜欢诗歌,因此在教学中不必给学生做过多琐碎的讲解,学生就能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学完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然后组织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三个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八个生字,重点指导“蕊”的写法。

  2、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够仿照诗歌续写,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练习配乐朗读投影:生字学生准备:课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

  教师直接板书“大地”,激活学生思维,思考:同学们,一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个十分个性化的宽泛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答~`案也就不同,学生回答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接着板书完课题,再预设大地会与谁^对`话的问题导入新课。

  (学生已经预习课文了,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尽量将课文读通

  2、生字出示生字、词

  吐蕊一嘟噜枝丫筑巢驱赶嫌宝藏

  学生“开火车”领读生字。学生质疑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3、指名读课文,说说大地在和谁说话?

  三、细读诗歌、品读赏析

  本篇诗歌共分5小节,前4节内容浅显易懂,故在教学设计中应以读为主,使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够自己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故在设计品读诗歌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设计以下两个环节:

  (一)进入角色,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内容,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情境,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用心的默读以下课文的前四段,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在读流利的同时,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3、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你自己就是大地,你想对你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其他同学你们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用心去感受,看看能否听懂大地对你说了些什么?

  4、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大地想说的话。阅读时可以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在书上与同位交流。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用心交流。)

  5、在自读、交流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6、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的话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适时设疑对最后一句的省略号你是怎么理解的?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即: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

  [设计意图:前5个小环节,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从一开始练读?D?D读通顺?D?D读懂?D?D有感情朗读,到最后由读变成说,而且要用心说,这就需要学生在与文本的每一次^对`话的时候都能有所收获,使每一次阅读都能及时有效。不要刻意的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只是让学生在一步步自己潜心的'朗读课文后,由读大地的话变为自己就是大地来说自己的话,这样更能与文本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大敌对万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于孩子的心间了。第6个环节,意在让学生明白大地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向大地上的所有的生灵表达,你们都是我的宝贝,我的体内所有的一切都是宝藏。并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为下文的续写做好铺垫。]

  (二)借助文本,换位抒情

  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听了大地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说的?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

  [设计意图: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延续上一个环节,在与同位互相扮演大地向对方“表达说话”时,对方能够认真听,此时才能够让学生在换位思维后,感悟到大地的话语对说话的对方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就是感悟语言的作用和魅力。]

  四、激发情感,以写续情

  1、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话语,想来说说吧?对你想说的人、物敞开心扉,大胆的说出来吧。

  2、也尝试着用课文中出现的“假如”、“即使”关联词语,仿照课文的前四段,来抒发你自己的感情吧。

  (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继续使用大地对万物的话,也可以换位说说万物对大地的话语;也可以离开书本,自己设定说话的对象。)

  3、学生仿照课文的前四段,将自己想说的话,也来写一篇简短的小诗。

  4、组内交流,推荐一篇优秀诗歌。

  5、全班交流推荐的诗歌,不满意的地方自己进行修改。

  点评:

  1、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这首诗歌内容较为浅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即使个别的地方学生一时不懂也不必大讲特讲,而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慢慢提高,在读中感悟大地母亲的的无私奉献精神。

  2、续写诗歌,升华感情。在全诗的学习中,教师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学习热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充分的朗读,并鼓励学生阅读后把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在书上。在感受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后自然而然的流露自己的感情进行诗歌的续写。

  本课教材分析:《大地的话》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话语”为主题,一共编排了三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向学生展现了语言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分五节。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把它的默默奉献精神化为诗的语言,前四节分别叙述大地母亲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的博爱之情,第五节是对全诗的总结与升华,大地母亲“把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当作自己的宝贝,把一切宝藏都愿藏在自己体内。”全诗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学校在城区,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学生由于。

语文四年级教案9

  一、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材在编排上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模式,将全组课文放在单元主题的大环境下去学:先通过导读课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再分别从4篇课文中体验不同角度,不同季节的自然美景,最后再通过单元总结课整体感悟,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的放矢,省时高效。因为《燕子》是精读课文,因此教学中,要处处体现出精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分析中品味,在精读中感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自学字词

  1.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情境之中,激起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欲望。

  2.板书课题《燕子》,指导书写“燕”字。

  3.自读课文,勾勾画画,自学生字词。

  4.交流汇报学习字词的情况。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字词的学习、掌握还需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引导,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字词的时间,适时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才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把字词学好学会。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二)设境激趣,读通课文

  设立比赛的机制,鼓励学生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在学会字词,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很有必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课文,可以为下一环节的品读感悟做好准备。)

  (三)默读感悟,小组探究

  1.老师引导学生由读通课文进入到下一个自读感悟的环节,提出要求,提示学生拿起笔,边读书边勾画边思考。

  2.学生读完,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所得,互相启发,进一步探究。

  (设计意图:做什么事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学习也是一样。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老师的引导去自读自悟,充分的思考,到学习课文的时候,他们就有话可说了。这就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且在不断的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四)教师小结学习情况,制造悬念,激发学生下节课的学习欲望。

  (第二课时)

  (一)汇报收获,研读课文

  1.过渡语引入。

  2.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汇报前教师提示学生要按一定的顺序汇报。

  3.在学生汇报的同时,研读课文重点语句。

  ⑴研读第一自然段。

  A.用课件展示小燕子。

  B.用缩句、扩句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小燕子的方法。

  C.通过设疑促思,来感悟作者突出小燕子特点的写法。

  D.用感悟词语、体验朗读感悟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⑵研读第二自然段。

  A.引导想象春天的景色,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

  B.引读长句“微风吹拂着……柳丝”采取缩句扩句的方式让同学理解句子意思,并学习把句子写优美写完整的.方法。

  C.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体会打比方的句子的妙处,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萌生的繁荣景象。

  D.课件动画出示小燕子,引导学生体会小燕子在春天里的作用。

  E.指导朗读。

  ⑶研读第三自然段。

  A.学生汇报小燕子出现的位置,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小燕子。

  B.赏析“斜”、“掠”、“沾”等词的妙用。

  C.师生扮演小燕子,展示课文中对飞翔的小燕子的描写,拓展联系想象说话。

  D.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通过读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⑷研读第四自然段。

  A.课件出示五线谱的图案,引导学生想象燕子停歇图。

  B.赏析“痕”的妙用。

  C.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的妙用,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

  D.启发想象,小燕子在电线上说什么了?

  E.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F.美读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阅读、感悟后,就会感觉有好多话要说出来,希望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因此,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精心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穿插进预设的教学方案,使师与生、生与生融为一体,共创和谐。)

  (二)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创境激情,引导品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有位名师说过:理解了再读,就更有味儿了。的确如此,等学生们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导读,学生的情感就会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就会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借助朗读,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水到渠成。)

  (三)赏读课文,指导背诵

  1.配乐朗读,享受美文的熏陶。

  2.激情引读,指导背诵。

  3.集体背诵,抒发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意图:课后练习题中有一题,要求学生要把课文背下来。现实教学中,有不少老师把背诵课文的练习留到课下去完成,结果有的同学根本就不能完成。主要原因是没有给学生创设情境,没有教给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他们肯定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把背诵放到课堂上来完成,让学生学会背诵的方法很重要。)

  (四)搜集资料,课外拓展

  1.关于写燕子的文章,关于燕子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去查找来与大家共享!

  2.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小燕子,别忘了把看到的和大家说说。

  (设计意图:语文课就要有大语文的观念,要把生活情景引入课堂,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觉处处皆语文,语文即生活。)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1.抄写好词好句。(必做)

  2.以《我是一只小燕子》为题写一篇小练笔(选做)

  3.仿照自己喜欢的段落,写一段话。(选做)

语文四年级教案10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5、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照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自学短文,读后讨论:短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题目中的.“我们”指谁?这两个贫苦农民的孩子要求当红军时的心情怎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

语文四年级教案11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游记感知不多,写作手法接触较少,应加以指导。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会写。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训练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2、提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2)、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颐和园的?

  (3)、再读课文,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

  (4)、能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提出展示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的词语有:“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我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等词语各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

  4、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

  5、我会思考(提出问题,特别是有价值的问题)

  (1)、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颐和园的?

  (3)、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6、老师小结: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便于理解课文,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欣赏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二)练习:

  1.组词。

  堤( )阁( )漆( )昆( )殿( )爽( )

  提( )各( )膝( )混( )臀( )大( )

  栽( )堂( )廊( )

  裁( )党( )郎( )

  载( )赏( )朗( )

  第二课时

  一、承接上课时,导入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学文悟情展示

  (一)汇报交流:

  1、生1:我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并体会到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我体会到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游记这类文章的特点是“移步换景”,一般是一处景观为一段。

  生2: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生3:我从“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知道这一句说明长廊的位置:离大门不远。还说明长廊的特点是长,“一眼望不到头”。作者是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长的。“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生4: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生5:。“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生6: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生7: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黄色、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生8: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这段话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静”的特点来描写的。描写得很具体、形象。“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绿得像一块碧玉”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这是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就能浮现出昆明湖平静的美,给人以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生9: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设计意图: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按游览的顺序欣赏,能够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赞颐和园的一段话。

  3、给游客当导游,介绍颐和园。

  (设计意图:语言的学习需要不断地朗读,感觉,最后形成对语言的一种直觉的感受力,那就是语感。因此,在教学时应该有层次地进行朗读指导,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觉。)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设计意图:相信学生,才能给学生表达的空间。释放学生,才能让学生有创造的空间。要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知识拓展延伸

  1、交流有关颐和园资料。

  2、推荐阅读书目:《中国名胜经典》。

  (设计意图: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构建开放的课堂格局,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五、练习: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颐和园的迷人景色,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可以换成什么词?换了以后句子的意思相同吗?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玻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语文四年级教案12

  学习目标

  1、围绕21世纪科技发展使自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2、观察并发现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

  3、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4、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布置家庭(或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访:长辈谈一谈小时候的梦想)

  2、搜集反映社会生活、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的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

  2、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已成为现实。课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能简洁地向大家汇报你调查到的情况吗?

  a.学生依据调查情况汇报。]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可以是社会或生产建设巨大变化的内容;可以是有关自然的;可以是有关医学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

  b.教师相机展示资料图片。

  指导学生交流

  1、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想吗?谁来当众介绍你的“奇思妙想”?

  a.出示文字屏幕:

  愿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食品、住宅、交通等,也可介绍个人的制作。

  b.指名读以上学习提示。

  2、讨论采取哪种交流形式。

  边画边说,边演示边说,补充说明,提出问题或多或少就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相互交谈,准备发言内容。

  4、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师带动学生及时并积极的针对情况从“说”和“听”两个方面积极评价与指导。)

  5、师生相机评价。

  说的方面:内容、表述质量、礼貌、体态语言、应对能力等。

  听的方面:神态(举止、态度)、质量(接收信息容量)、信息反馈(语言及思维机智)等。

  总结感悟

  1、在口语交际中,你的内心一定有许多感受,也会从伙伴那里学到许多东西。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

  2、学生谈个人收获。

  (无论是知识方面的、交流技巧方面、内心独特感受方面的都可以。)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谈话导入

  1、上节课,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纷纭的奇思,诱人的妙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涌动着理想的涟漪。还记得哪些同学的发言最让你难忘吗?

  2、认真回忆,交谈看法。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你愿意把

语文四年级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3、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小组内介绍清楚这种动物的外貌体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4、阅读《螳螂的启示》,认识连续观察日记,知道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

  5、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中的句子训练:

  1、通过第一组句子,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1)轻声读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呢?(意思完全相同)

  (2)再默读句子,想想两个句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适时总结:

  ①标点不同:一个用问号,一个用句号;

  ②部分词语不同;

  ③朗读时的语气不同;

  ④表达的效果不同,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要更强烈一些。

  (3)师小结:第一句叫反问句,第二句是把第一句变换一种说法改为了陈述句。两句的意思完全相同,但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一些,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

  2、通过第二组句子,尝试改写。

  (1)审清题目。提示:我们在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①不能改变原句意思;②标点要正确使用;③不丢字,不写错别字。)

  (2)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订正。其中,变为反问句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意思保持不变,通顺即可。反问词可用怎么、怎么能、难道等。

  (二)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

  1、指名朗读导语。

  2、默读丫丫的阅读日记,边读边想一想:丫丫的这则阅读日记中都记录了哪些内容?

  3、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1)读了什么?(自己感兴趣,印象深的一篇课文、某个段落,或几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

  (2)读后产生了哪些问题?

  (3)思考后寻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即深入阅读后,揣摩到的写作手法。

  4、想想丫丫这样做阅读日记,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吗?

  (1)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做及时记录,可以为今后的复习提供材料;

  (2)能将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作更细致的揣摩,便于自己积累、掌握各种写作手法,今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坚持进行练笔,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5、指名朗读日记。师生共同评价,适时修改。

  6、小结:希望大家能将阅读日记坚持写下去,一个学期后,我们做一次班级阅读日记展览交流会,那时大家一定会写得很多,写得更好!

  (三)布置作业:

  1、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补充练习。

  2、将自己课堂上所写的阅读日记进行修改完善。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同总目标3。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左右布置预习。提示学生认真阅读导语及活动建议、活动评价的内容。可以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将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提纲。

  (一)通过导语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回忆各自在课前所准备的内容。

  (二)准备发言:

  1、认真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此次发言的要求和具体内容有哪些。

  2、检查自己必须介绍的三项内容是否都做了准备?想想自己还想补充哪些内容?进一步调整、完善自己在课前所列的发言提纲。心里面试着先说一说。

  (三)明确小组发言的要求后,进行小组内的介绍。

  1、认真默读活动评价,对说者、听者提出的要求要分别明确。

  2、小组内发言,之后本组按要求进行评价,选出本组发言最佳者。

  3、每组选代表在班中发言,同学进行评价,选出本班发言最佳者。

  (四)布置作业:

  1、将今天的发言进一步修改,回家说给家人听,请他们作出评价。

  2、预习阅读平台。

  板书设计:

  介绍一种动物

  内容:

  1、外貌体态

  2、生活习性

  3、生存环境

  说者要求:

  (1)内容准确,观点正确

  (2)说话连贯,有条理

  (3)语气、语调适当

  (4)动作、声音模拟准确

  听者

  ①认真倾听,不打断别人

  ②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③能大胆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同总目标4。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连续观察日记《螳螂的启示》。(一)引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写过日记,但昨天我们预习的日记《螳螂的启示》和我们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二)明确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它属于应用文的一种。(三)阅读内容,明确写法特点:

  1、指名朗读,每名学生朗读一则日记,其他同学听听他们是否朗读得正确、流利,想想每则日记各写了什么内容。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朗读,明确每则日记各写了什么内容。2、默读这六则日记,边读边思考:从这几则连续观察日记中你都学到了什么?把自己最欣赏的地方画下来。3、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1)先小组内交流。提示:可以从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来谈,但必须要结合日记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交流收获。(2)全班进行交流。

  ①仔细认真地观察。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

  ②认真思考。能通过观察事物,进一步思考,从中获得启示。

  ③能坚持进行观察,做事能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④热爱生活,喜欢小动物。

  ⑤能运用各种写作方法描写观察对象。如:比喻、设问。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两则日记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1、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请大家想一想:写这样的应用文,对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好处吗?

  如:培养自己认真观察事物、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将某种事物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2、大家都坚持记录了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是不是希望自己也能写出几则不错的连续观察日记呢?我们只要前一段坚持认真观察,像作者那样细致描写、深入思考,一定能!(五)布置作业:

  完善自己的观察记录,准备习作。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同总目标5。课前准备:放寒假前,或学期初就布置给学生观察任务,确定观察对象,开始进行连续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及时作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今天,我们要尝试创作一种应用文,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名称吗?(板书)(二)指导审题:

  1、指名朗读题目要求,看看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2、默读题目,画一画:你还知道了什么?想提示同学们哪些地方?(1)写作的内容: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验等。(2)要记录事物变化的情况。(三)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写法:1、默读《螳螂的启示》,回忆从这几则日记中你都学到了什么?2、将《螳螂的启示》中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语句练习朗读。(四)习作讨论平台:1、默读讨论平台中提示的问题以及三名同学所想到的内容。2、班级中哪些同学记录的是事物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哪些同学记录的是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师小结:变化比较快,比较明显的事物往往适于我们记录它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如:天气在一周内的变化、科学小实验前后的变化等。而变化相对时间段稍长一些的事物,适于我们记录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如:饲养蚕宝宝、泡水仙头等。5、指名朗读书上三名同学的话,看看他们三个都想到了哪些习作中的内容。

  第一个同学实现选择好了观察内容,准备进行连续观察;

  第二个同学选择了日记的写作内容;

  第三个同学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要注意的内容上的衔接,要写完整。

  6、你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给自己提示些内容吗?先进行小组交流,再作全班交流。

  提示:写法方面、格式方面、内容方面,如:描写细致,获得了启示等。

  (五)学生先试写一则,教师巡视。

  (六)讲评一两则学生当堂所写的日记,修改。

  (七)布置作业:写连续观察日记。

语文四年级教案14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词语,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紧扣课题“让”字,叩问文本,感受三美,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课前准备:

  师:了解季羡林;设计课件

  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扣问课题

  1、引出作者:孩子们,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还记得文中的大树是谁吗?

  生:季羡林

  2、介绍一下季羡林:

  季羡林(1911--20xx),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35年9月,赴德哥廷根留学。1945年10月回国。1980年,离开哥廷根35年后,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返哥廷根市考察学习。

  3、揭题导题: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季羡林一生几次到过德国?

  预设:两次,第一次是为了——留学,这一呆呀就是——10年

  师:所以对于季羡林来说,德国就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他写的与德国有关的文章,题目是——(课前板书)

  4、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擦去“让”体会德国人心甘情愿种花给别人看。

  6、叩问“让”字,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预设: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贴纸: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

  如何让别人看花——贴纸:怎么让?

  为什么自己的花要让别人看? ——贴纸:为什么让?

  7、牵线“美丽”,一线贯穿

  1980年,季羡林爷爷重返德国时,迎接他的主人问她: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

  季羡林回答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发问:德国的什么可能变了?

  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哪些美丽没变呢?

  8、过渡语:难道真的只有花的美丽是不变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内容

  1、这篇课文都读过好几遍了吧?其实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杯美酒,是越品越有滋味儿。下面就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自由地读书。

  注意: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书读完了,但真的都读好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

  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1) (请一名学生读完后)问:第一句想说什么在美中占重要的地位?——花。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花。想要把一个字重点突出来,可以怎么读?——重读。来读读看。

  (2)同样的道理,第二句应该怎么读。齐读,突出德国。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 (请一名学生读完)问:季羡林想赞美德国的什么?——美丽,所以我们要把朗读的重点落在——美丽。听老师读。

  (2)我还是采用刚才那样重读的方法突出美丽这个词的吗?——不是——那我是怎么做的——在美丽后面停顿久一点、那你们也来试试看。

  (3)生读句子

  归纳学法:原来我们在朗读时为了突出重点,可以采用重读,也可以采用停顿的办法。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不要问为什么这样读?)

  (1)停顿教学,“如”是好像的意思,“入”是进入,我们平时读书停顿往往是在一个词语读完之后,虽然这里的“如”和“入”是单个字,但是实际上表示一个词语,所以要做此停顿。

  (2)介绍山阴道的美丽故事:东晋王献之一日由我们现在的浙江绍兴去往诸暨,途径一条山阴道,其风景甚美,于是他写下了这一妙句:“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此言一出,山阴道就从此声名远播,很多文人雅客就把“山阴道”奉为风景极美的地方。

  (3)齐读。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概括方法:概括内容一定要清楚,简洁,明了。发现了没有,原来有时候题目拿来概括课文内容!

  三、一品“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感受花美

  (1)交流

  (大屏幕出示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配乐批注,开展语言训练

  (3)生自由读,做批注。

  (4)学生交流,老师相机点评。

  (5)关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

  老师发现你抓住了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谈了自己的读书收获,你说什么是花团锦簇?

  学生交流:

  预设:花非常的多

  那可能会有哪些花?

  这些花都簇拥在一起,这就是——花团锦簇(板书)

  从哪里还可以看出德国街头的花很多?——任何,家家户户,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姹紫嫣红

  什么是姹紫嫣红?

  预设:花有很多种颜色。

  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花的颜色多?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是的,从这么多颜色,我们可以读到,这的花很——美(板书:姹紫嫣红)

  (6)朗读训练,引读

  你看,所有的花聚集在一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团。这就是

  ——花团锦簇。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蓝的像——海。这就是

  ——姹紫嫣红。

  走在这条街上,抬头向上看,这家窗子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走过那条街,那家的`窗子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就是——

  走过任何……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7)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8)交流想象的画面

  (9)分组朗读,读出花的又多又美

  师:多美的意境呀!此时此刻,如果我们走在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德国街头,能不使人感到惬意舒服吗?现在带我们男女生分组读读看,看看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能把德国街头的花读得又多又美。

  (10)感悟花美

  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德国的什么美?——花美(板书)

  (11)背诵句子

  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就把它刻在心里,记住她,一起来背背看吧,真不会背,可以偷偷看一眼。

  四、二品“如何让别人看花”,感受行为美

  1、教师引导:是啊,德国的确是一个爱花的民族。那么,德国人是如何做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3、交流:句中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德国人种花是让别人看的

  种花的地点——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

  自己在屋子里看花的角度——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4、摸摸你的脊梁,文中“花的脊梁”指哪里?(花梗,花的茎,花的杆)

  5、出示图片,理解花的脊梁

  6、师:在家里,德国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他们仍然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

  7、激发情感,感性朗读

  现在你们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句?

  学生交流(敬佩、赞美)

  齐读

  8、引导理解莞尔一笑,体会德国人种花给被人看的行为美。

  (1)什么是莞尔一笑。

  (2)走进画面,情景再现,师生表演“莞尔一笑”

  (3)你从女房东的莞尔一笑读出了什么?

  预设:德国人认为种花给别人看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

  9、引导感受行为美

  这是你又觉得德国人什么是美丽的啊?——行为美!(板书)

  五、三品“为什么让花给别人看”,体会风土人情美

  1、师:家家户户种花,家家户户的花都临街而种,虽然在家只能看见花的背影,可是倘若出去——又是怎样的场景,找出那句话?

  2、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种境界是怎样的境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2)从哪里可以看出德国人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引读:

  是啊,德国人就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时候别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3、交流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

  (1)其实何止德国做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实在我们也是一直这样做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学生交流,师引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扫地,借阅书本

  4、扣“又”,引导理解风土人情美

  孩子们,课文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什么是“又”,又表示以前也是这样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以前是什么时候啊——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的那十年。

  说明了几十年来,无乱风雨怎样变幻,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德国人种花的习惯没有变。

  如果一种习惯几十年如一日,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是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5、此时此刻,你觉得什么极美——风土人情!(板书)

  六、回顾“美丽不变”,升华课堂

  1、现在你们懂了吗,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的是什么没有变?

  花的美丽没有变;种花的行为没有变;风土人情没有变

  2、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就是:花美、行为美、风土人情美。

  七、朴实拓展,抄录“美丽”

  孩子们,美的东西值得我们珍藏,拿出我们的采蜜本,选择其中的一种美,把相关的句子抄下来。(播放音乐)

  八、板书

  美丽没变?

  花团锦簇

  花美

  姹紫嫣红

  人人为我

  风土人情美

  我为人人

  行为美临街而种

语文四年级教案15

  教学目标: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5个汉字,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识记“蕊”字。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全诗内容,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重点:

  1、本篇课文的前四节内容十分简单,通俗易懂。重点理解第五小节“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这句话。

  2、学会仿照诗歌说话、续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直接板书“话”,提问:这是什么字?(话)一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再板书“大地的”,要求学生思考:大地会与谁对话?

  3、师:大地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它到底和谁对话了,说了些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地的话》。(多媒体出示课文内容)

  二、品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

  师:现在老师配上音乐把诗歌朗诵一遍,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大地在和谁说话?指名学生回答。(板书: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设计意图:指导阅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这非常符合诗歌的特点,要在读中体会诗歌意境,教师饱含感情的范读,再加上音乐,让学生很快进入诗歌意境,对诗歌有个整体感受。]

  2、学生自由读诗,自学生字词。

  (1)自由地轻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同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以及理解情况。

  (4)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生字词)纠正容易读错的音,比如“嘟噜”、“吐蕊”、“驱赶”等;重点识记“蕊”字。

  3、默读诗歌,理解内容。

  (1)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问题。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读,指导学生用“心”说话。

  (1)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2)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自己就是大地母亲,你想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说些什么?其他同学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大地的话,看能否听懂大地想对你说些什么?

  (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接读课文前四节,教师点击相关课件(每一小节都制作动画课件),读后其余学生评价。

  三、换位抒情。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或大地体内的其他生灵,听了大地母亲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母亲说的?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3、随机设疑: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板书:……)(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

  4、听课文录音,放动画课件,再次欣赏诗歌,感受大地的宽广胸襟。

  五、以说促写。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2、(课件出示)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全班展示交流。

  六、课后拓展。(课件出示)课后继续修改自己写的小诗,准备活动课上评比展示

  教学目标:《语言的'魅力》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衣衫褴褛、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点:

  理解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感受“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悟其打动人心的原因,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图片(春天美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魅力”这个词语,谁能上黑板写一写?(可以让曾经写错过这个词语的学生板演,从书写是否正确、规范上给以评价。)

  2、谁能说一说“魅力”是什么意思?(很吸引人)在现实生活中,你觉得什么事情很有吸引力?(启发学生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如:学生说春天的景色很吸引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简洁地描述一番,并注意相机地给以总结:这是大自然的魅力(书的魅力、网络的魅力、电视的魅力……)

  其实,你知道吗?有时候语言也有它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魅力。学生齐读课题。)

  究竟是哪句话有这么迷人的魅力呢?让我们赶快打开书,去寻找一下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出示小黑板:衣衫褴褛头发斑白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绅士嬉戏)

  (1)学生自读、同位读、开火车读。

  (2)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处理方法:一要注意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衣衫褴褛,在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后,可再结合插图加深理解;二是将字典适当的引进课堂,区分“良辰美景”中的“辰”与“晨”在意义上的不同;三是注意评价,如:绅士,提议男生都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3、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正音时,可以强调:穿着(zhuó)华丽)

  4、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2、3名学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无动于衷什么也没有得到

  春天到了,可是……得到的钱多极了

  随机理解:无动于衷)

  三、再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过渡:同学们,随着木牌上的字的变化,人们由无动于衷到纷纷解囊相助,老人乞讨的钱也由无到有,而且还多极了,一天之中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可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从早到晚什么是不变的?

  1、默读课文,找一找什么情况没有变?(还是那个盲老人,身旁还立着一个木牌子;还是在巴黎繁华的大街上。)

  2、既然还是在巴黎这条繁华的街上,还是那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还是旁边立着一个木牌子在乞讨,可是为什么人们的变化这么大呢?

  过渡:这一切一切的变化,只是因为木牌上的字变成了――

  (学生齐读。老师范读。注意把握“可是”的语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

  3、品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让学生结合板书,发挥想像,充分发言。如果学生说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让他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再来体会。)

  4、(出示图片)是的,看到这句话,我们想到了春天的万紫千红,它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是那么的令人陶醉。

  (合上图片)可是,这良辰美景,(引读)――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

  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就(引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板书:产生同情)

  5、一句充满魅力的语言,唤醒了人们的同情心,让我们饱含感情的读一读第六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过渡:一句有魅力的话有着神奇的魔力,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试着发挥语言的魅力,写几句话?(出示图片:1、不要踩草坪!2、浪费水罚款!)

  请你用有魅力的语言说说,注意语言要少而精。

  (对于学生那些有创意的语句,教师可鼓励他们制成卡片,贴于宣传栏上。)

  五、课下延伸:

  在我们新建的校舍里,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黑黑的脚印,请你设计一个警示语,好吗?如果你认为在新校舍的哪些地方还需要警示语,也请你动动笔,运用恰当的语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来爱护我们美丽的校园。

【语文四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案12-29

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教案09-18

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教案01-06

语文四年级教案03-05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六》06-02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02-03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08-28

四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教案02-04

四年级语文园地教案03-07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