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6 14:15:3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1、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大多学生在家里或学前班就学了10以内数的计算,但这些知识是零散的。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就会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为本课的一图四式作了铺垫。这些是学生的现实起点,也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基础。出示恐龙图后,我让形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根据恐龙图写出四个算式,这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整理和提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圆片,计算四个得数是9的算式,进而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学生与学生相互启发,师适时点拨、总结。在良性互动中,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使原有的认知体系得到扩充,由一图二式到一图四式。

  2、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通过摆学具,学习得数是9的加减法,通过小组交流,学会了根据一幅图写四个算式,初步感受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此关系,进行计算。教给学生终身学习要用的一些学习策略,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3、提倡个性化学习。学生在计算时有多种不同的算法,我给予肯定并及时鼓励,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如:观察恐龙图时,学生联想到一些童话情节,我并不阻止,而允许从不同角度观察图,从而列出不同的算式,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这一节课有学习的基础,在前面已经学了2—7的加减法,学生对怎么想加减法算式得数的方法已掌握得很好了。并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会看图说三句话。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例图,引导学生看看图中是怎样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说用加法列式的三句话,在优生的带动下很多小朋友会说,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也能说出每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教师再强调加法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说说减法的三句话,并列式,说说每个数字的.意思,师生共同强调减号前面是总数。完成例题教学后,半扶半放地让学生做试一试,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在此又提问怎么想算式的得数。后面的练一练就完全放手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了。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

  周五的数学课学习了第五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5课时——8、9的加减法。

  课前就想着10以内的加减法在学前班的时候都学过,学生接受起来应该很容易。

  和预想的一样,由于孩子们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认知,所以,学的过程中信心很足,对于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也热情高涨,整个课堂按着设计的环节逐步进行着。

  到了讲第二个例题时,题中出现了学生没见过的大括号,对学生讲解了大括号的名字及作用,告诉他们在这里大括号和分解符号的用法一样,然后问他们懂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懂了!”看他们接受的.快,心里挺高兴。可在做练习册上的习题时却让我目瞪口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把带大括号的题做错了,分不清大括号哪部分代表总数,哪部分代表部分数,该用加法的用减法,该用减法的用加法,原来我看到的是假象,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掌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反思:其实原因主要在我的身上。首先没抓住对于孩子来说的知识的重难点,只考虑本节课的知识在学前班都学过,觉得他们在接受上不成问题,却忽略了这个新知识点,只进行了讲解而没进行必要的练习巩固。最重要的一点是,课堂上我忽略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从做练习题的情况来看,平时能力强的孩子都做对了,错的都是接受能力差的孩子,而我在课堂中的表现恰恰是把他们放在了同一水平线上,这对于能力差的孩子来说就有些困难了。其实课堂中的他们还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随着能力强的同学他们可能会说出正确的答案,可是让他们独立完成就不行了。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4

  在本课的设计中,结合学生对于加减法计算方法的体验和‘一图四式’的学习,设计了让学生总结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中的规律的教学环节。这样就把课本的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学会一些学习的方法! 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本节课教学中要学习8、9的加减法,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学习的'体验,接着去根据图片中的要求进行列式,然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计算,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生“考虑”。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思维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二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身的教学设计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同学合作交流学习”

  和“教师恰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是被动的吸收课本现成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协助下亲自动手、动脑,在观察、尝试、探索、实践中获得体验。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教学了9以内数的认识,和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两式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有了前面所学知识的铺垫,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并不会感到陌生,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知识点的迁移。因此,本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

  1、教学例1恐龙图的时候。我是让学生自己看,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层次有点拔高,导致学生只知道列算式,不知道如何根据图意来提出数学问题。所以第一步应该有序的引导学生先进行观察左边有几只恐龙,右边呢?然后再来回答“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比较合适。还有更应该强调加法的意义。明确2代表什么,6又代表什么?

  2、本节课练习题虽然形式多样,但是题的容量不够,缺少深度的挖掘教材蕴含的'意义。可以增加口答口算,以及笔算口算的习题量。也可以针对性列出8的加法一组,8的减法一组,9的加法一组,9的减法一组,8、9混合的一组。让学生能够反复说算法和算理。

  3、需要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本节课的教学中都是一味的我在引导学生做题。这样有的基础差的孩子会造成依赖性,懒惰思考的习惯。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及时改正。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幅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教材已为本课的一图四式作了铺垫。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学生的经历中展开,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来感知知识的发展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成功之处:

  1、旧知铺垫,情境导入。

  在学习新知之前,以旧知铺垫,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课始,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7以内加减法和8、9的组成,为学习8、9的加减法作好铺垫。创设小动物队列比赛情境,让学生猜一猜哪种站得最整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

  学习8的`加减法时,引导学生观察恐龙图,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习9的加减法时,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摆圆片,列出四道算式并计算得数。最后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来计算8、9的加减法,引导学生想8、9的组成来计算出8、9的加减法。这样让学生经历了直观看图列式计算、动手操作计算和直接动脑口算的探究过程来感知、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的方法,最后通过实践应用和反思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提高口算能力。使学生亲自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本节课通过旧知铺垫、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应用反思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来,教学效果好。

  不足之处:

  从学生的练习反馈中发现,由于计算不熟练和计算不够认真,口算结果容易出现错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7

  11月11日是光棍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谢老师以及各位兄弟姐妹能莅临我校进行教研活动,我非常的高兴,遗憾的是未能献上合格的公开课,在谢老师以及其他老师的点评中,发现了自己太多的不足,现则其重点简要说明,希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以内数的认识,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写二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顺利的进行9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根据一图写出四式,为后续学习数打下基础。

  教学第一个例题(恐龙图)这部分我将课件上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好像在向前爬行),结果学生将其中一条减法算式理解成前面两只恐龙离开了视线,对另一条减法算式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谢老师指出,课件的动静制作应该要充分的考虑,不能单纯为了课件的美观,我将这里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无关刺激,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教学第二个例题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在教学中应不应该把如何摆规定死(同颜色摆一起),谢老师指出,这里有三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层次是为了写算式和解释算式方便,第二层次是为了说明加法的意义方便,第三个层次是渗透集合的思想。经过谢老师的一番指点,才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定,还存在那么多的深层含义,以后要勤于思考。

  教学第三个例题的时候,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是用手指头点点算出来的。谢老师提出手指头是如何点的,按什么顺序,一问三不知啊,惭愧。平时自以为很简单的数指头也包含那么多的学问在里面啊,学生的件件都不应该是小事,要认真对待,到底该不该让学生继续用手指来计算算式呢?

  在后面的2个练习中,谢老师指出我缺乏层次性,其实练习的层次性设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这节课的设计中,真的忘了,一点都没有考虑到,其中有时间的关系,但更多的是自己意识的不足,练习大概可以分这3个层次吧,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第二层次是应用练习(与生活结合),第三层次是提高练习(为下步学习准备)。

  谢老师还提了一个要不要设计合作交流的问题,首先是哪里合作交流的问题,某个环节要不要合作交流,有没有合作交流的必要,经过合作交流后学习效果是不是有提高,是不是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谢老师还提了2个建议,第一是开始时就明确要求,第二是分工要明确。

  谢老师还提到了比如“不能完全按照教案,在课堂上遇到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不但是倾听老师的发言,也倾听同学的发言”,“教低年级知识,你的自我知识储备必须扩张到更高年级相似内容”,等等。

  兄弟姐妹们也提出了我在这节课中的种种问题,比如备课要努力的研读教材以及教参,对学生的提问不能咄咄逼人,合作学习的时候要先说好要求等等。

  也有兄弟姐妹很给面子,说我课堂顺畅,言语还不错,真是很难找到什么好的方面!

  谢谢谢老师以及各位兄弟姐妹抽空来不吝赐教,也谢谢我们校长以及各领导各任课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只有你们的帮助,才有明日的我!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8

  《8和9的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这节课是练习课,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所以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看图列式计算上。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学生会看图说话,但是不会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这跟我平时引导的不够有关系,今后我也会多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2、学生会计算,但是说不出算法。当我出示一张口算题时,全班同学都会算,但是你要问他是怎样算出来的时,大多数学生都说:“我是想出来的.”,你问他是怎样想的,学生却答不上来。这就需要平时教给孩子计算的方法,把算理教给学生,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够。

  3、学生对数学信息还不够敏感。这是平时缺乏训练的结果。在今后的学习中,时不时的联系生活实际给孩子出一些数学题,训练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深深的感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感知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9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根据一幅主题图,让学生写出四个算式并计算得数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7以内加减法,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

  然后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小动物,通过设计三关,使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了课堂情趣。通过设立三关,让学生闯关这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关,我让学生观察恐龙图,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二关,通过让学生摆圆片,列出四道版式并计算得数;第三关,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来计算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最后,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6、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又有前面8和9的组成的学习做铺垫,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图四式的方法,并会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相关的加减法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我的设计思路是:复习铺垫(复习7以内的口算及8和9的组成)情境引入(小棒图)观图提问,列式解决(据图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动手操作(摆学具,写算式)课堂活动(巩固练习8、9的加减法)总结算法。

  成功之处:

  首先,自己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内容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说中学,做中学,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及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其次,导入的设计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再次,课堂活动的设计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8、9的加减法。

  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学8、9的加减法时,教材只是列出了其中一种摆法的四个算式,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8、9的加减法,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出所有关于8、9的加减法算式,因此,显得内容较多,处理的方式上也较为单一,显得十分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热情显得不高。应采用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分别在列出算式,例如分小组列算式,每个组选择不的分法来列,比一比,哪个小组列得又对又快。这样既节约了时间,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其次,再处理根据不同的摆法列出四个算式时,让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得过少,教师的总结也不到位。没有很清晰的让学生明确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就让学生多说,在教师引导的基础再说一说,充分让学生通过说来进一步体会四个算式间的联系。

  第三,在让学生同桌合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有部分学生,还没有积极的投入到合作交流中。就该加强这部份学生的指导。

  第四,在教学中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就以点带面,一带而过了。应该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对于说得不完整的,教师可加以引导。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以内数的认识,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写二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顺利的进行9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根据一图写出四式,为后续学习数打下基础。

  不足之处:

  教学第一个例题(恐龙图)这部分我将课件上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好像在向前爬行),结果学生将其中一条减法算式理解成前面两只恐龙离开了视线,对另一条减法算式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谢老师指出,课件的动静制作应该要充分的考虑,不能单纯为了课件的美观,我将这里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无关刺激,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教学第二个例题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在教学中应不应该把如何摆规定死(同颜色摆一起),谢老师指出,这里有三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层次是为了写算式和解释算式方便,第二层次是为了说明加法的意义方便,第三个层次是渗透集合的思想。经过谢老师的一番指点,才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定,还存在那么多的深层含义,以后要勤于思考。

  教学第三个例题的时候,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是用手指头点点算出来的。谢老师提出手指头是如何点的,按什么顺序,一问三不知啊,惭愧。平时自以为很简单的`数指头也包含那么多的学问在里面啊,学生的件件都不应该是小事,要认真对待,到底该不该让学生继续用手指来计算算式呢?

  在后面的2个练习中我缺乏层次性,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一点都没有考虑到,其中有时间的关系,但更多的是自己意识的不足,练习大概可以分这3个层次吧,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第二层次是应用练习(与生活结合),第三层次是提高练习(为下步学习准备)。

  成功之处:

  课堂顺畅,言语通顺。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和8、9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一开始,复习和巩固了8、9的组成,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

  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利用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引导,让学生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初步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摆小棒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接着直接出示算式5+3、3+5、8-3、8-5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鼓励学生说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数数、想数的组成与分解、调换加数的位置、算减法想加法等)。最后,通过送信游戏和课堂练习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多,放手让孩子自己自主思考的时间不够。另外,在列减法算式的时候,仍有发现个别学生用多的一边减去少的一边,因此在后面的练习过程中还要再次对学生强调,列减法算式时要用总数来减。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3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56、57页

  教材分析: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本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二部分内容的第2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8和9、7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系统学习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计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教材呈现一副“海滨游泳”的情景图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列出正确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由于学生已具有了“6、7的加减法”的学习思路,学生能提出不同的加减法的问题。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算一算”,教材第一次呈现了大括号线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在“练一练”的练习中教材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是8、9的加减法的口算,让学生自己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第2题是一个示意图,是一道6、7、8、9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题,设计的示意图趣味性很强,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情境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

  2、会计算得数是8 、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会计算得数是8 、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说一说8、9的组成。

  2、谈话导入。通过师生之间游泳话题的谈论,引出教材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知道游泳有什么好处吗?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老师也喜欢游泳,在炎热的夏天游泳不仅可以解除闷热,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但是小朋友游泳时一定要和大人一起去,避免发生危险的事。我们教材也选择了小朋友游泳的事情。

  师出示情境图。

  9、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复习8、9的组成,为8、9的加减法学习做准备。通过看图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1、提出“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并计算。给予一定的思考和写算式的时间。

  大家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计算,并列出不同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2、启发学生提出其他加减法计算的问题,由于提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有点难,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共同完成。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算式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提不出,教师先提。

  谁来给大家提个问题。

  学生提不出教师先提。

  正在游泳的有几人?9-2=7(人)

  还应该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游泳圈?4+5=9

  岸上有多少个游泳圈?9-5=4

  学生比老师多几人?8-1=7

  有几个女生? 9-6=3

  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泳?5+2=7或9-2=7……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列出正确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尝试应用

  1、观察教材中的两幅图,指导学生理解图意,认识带括线的加减问题。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下面我们一起看教材第57页的两幅图,谁来说说这两个图是什么意思?

  左图学生很容易理解,学生可能会说:

  左边有5条小狗,右边有3条小狗,问下面加一条线和一个问号,表示要求一共有多少条小狗,

  右图的图意学生不易表达清楚,可采取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

  看这幅图,括线下面写着9表示什么意思?

  筐上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呢?

  2、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再交流计算的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这个图的意思是一共有9个玉米,外边放着3个,筐里有几个玉米?图意明白了,自己看图试着写出一个算式怎么样?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

  谁把自己写的算式介绍一下,说一说是怎么提的?

  左图可能出现两个算式:

  +3=8或3+5=8

  右图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一共有9个玉米,筐里有6个,拿出来3个,列式:9-6=3。

  一共有九个玉米,筐里有6个玉米,筐外有3个玉米,一共有9个玉米,列算式为:9-6=3。

  筐里有6个玉米,筐外有3个玉米,一共有9个玉米。列算式为:3+6=9或6+3=9。

  右图加法算式如果出现,教师应先肯定,给与鼓励,然后使学生了解“?”表示的意思是求筐里有几个玉米,用9-3=6更好。

  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3、呈现补充的两个带括线的题,鼓励学生自己看图列式,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大括号线的理解,能正确列式计算。)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然后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练一练第2题,先组织学生仿照图意,每人手拿口算卡片做钻山洞的`游戏;然后让学生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6、7、8、9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题,设计的示意图趣味性很强,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有了上节课学习的基础,学生对怎么想加减法算式得数的方法已掌握得很好了。并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会看图说几句话。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主题例图,引导学生看看图中是怎样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也能说出每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教师再强调加法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提出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列式。

  在本堂课过程中8、9的加、减法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加上扩线和问号的学习,使理解题意变得更加有难度,在8、9的加减法中,减法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难点,加法则是学习减法的基础,在学习加法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充分理解扩线和问号的意义,明白问号在哪问题就在哪,减法的学习就会容易一些而在加法的授课过程中,我虽然注意了对扩线的理解,也由于学生对问号的学习没有出现问题,对图意理解得非常清楚,就忽视了对问号的讲解,学生对于问号在哪,就是对哪进行提问的意识不够强烈,导致了减法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准确说明图意,提出问题现象的出现。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到了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我进行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4

  成功之处:

  在本课的设计中,结合学生对于加减法计算方法的体验和‘一图四式’的学习,设计了让学生总结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中的规律的教学环节。这样就把课本的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学会一些学习的方法!

  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本节课教学中要学习8、9的加减法,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学习的体验,接着去根据图片中的要求进行列式,然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计算,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生“考虑”。

  不足之处:

  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思维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

  二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身的教学设计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

  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同学合作交流学习”和“教师恰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是被动的吸收课本现成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协助下亲自动手、动脑,在观察、尝试、探索、实践中获得体验。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8和9的组成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提供一幅画有8个笑脸的图,让学生写出四个算式并计算得数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8和9的组成,为8和9的加减法计算打基础。 然后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笑脸图,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写出5+3=8,3+5=8,8-3=5,8-5=3四个算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我分两个教学,一是通过摆学具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二是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最后,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复习导入时,没有对之前学习过的6、7的加减法进行复习,以至于在看到笑脸图写算式时,很多同学都写不出。其次就是学生汇报所写的算式时,我把不符合要求的算式打上了×。其实这一点很不好,学生们所写出的算式本身是对的,只是不符合我当堂课的意图,但是应该向学生说明,而不是轻易的否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的努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4-05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3-01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篇04-14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03-01

加减法教学反思11-22

加减法教学反思07-19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5-17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2-10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