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3-07-21 18:32:22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5篇【优选】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5篇【优选】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增强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充分体验实践的过程,掌握实践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有趣的磁铁”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指南针。实践证明,学生制作指南针的方法非常巧妙:有的学生用细线吊起磁化钢针,有的学生把磁化的钢针置于泡沫塑料之内,等等。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如,在教学“弹簧里的学问”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弹力原理改装一个小玩具。有个学生在玩具小车的前后左右安装了弹簧,他这样做的理由是:小车的运行速度很快,如果撞到硬的东西,小车就撞坏了;而安装上弹簧能起到缓冲的作用,这样,小车就不会被撞坏了。其实,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将自己的创意落到实处的过程,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帮助他们不断深入地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科学现象。例如,在教学“弹簧中的学问”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给学生播放两个视频(“生活中的弹簧”和“生活中的弹力”);在教学“鞋底花纹的启示”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有关摩擦力(“生活中的摩擦”)的视频。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领略各种颇具特色的视听语言,这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极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了解自己,了解学生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只有“了解自己,了解学生”,才能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了解自己”,即明确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并利用自己的长处把事情做好,规避自己的短处把损失降到最低。例如:有的教师擅长演讲,所以能有效地鼓舞学生的气势;有的教师擅长电脑操作与课件设计,所以能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呈现知识。“了解学生”,即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生活经验和生活习惯等。实践证明,每个小学生都有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务必要明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从而有效地增强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最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2

  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丰富了科学教学内容,拓展了课堂教学时空,激活了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也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尝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信息量极大、知识面极宽的基础性课程。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科学课本是以单元编排为特征的教材,系统性、针对性较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把科学教学的有关内容设置在网络环境之中,运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如何运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有利于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通常的专题站一般由“教材知识”、“拓展资源”、“讨论协作”和“评价检测”四个模块组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从学科“学”的实际出发,以科学教材为基础线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内容的丰富性和有序性,以达到资源、平台、工具的优化合理组合。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和搭建自主互动学习的平台。

  首先是选择材料,丰富内容,创设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使科学教材信息与学生之间产生作用,达到科学教学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提供的教材信息更适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展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者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要求有针对性地寻找选择丰富网站内容的资源。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在网站中除了提供动植物繁殖后代过程性资料之外还针对学生平时能接近菊花培植的特点,单独增加了繁殖后代具体的操作过程,使学生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并指导其实践操作。同时,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的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教者在网站中增加了一位医生的介说并配上图片,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既有兴趣又比较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我是怎样出生的”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应珍惜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自主学习环境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网上学习的兴趣。

  其次是优化结构,丰富内容,营造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如果将搜集到的信息和科学教材上的所有内容堆砌在文本上,自主学习时随时点击,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比较乱,其认知过程就缺少一个有序的进程。那么,就会影响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因此,教者认为必须对其内容依据问题进行排序,突出资源的主题性、序列性。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教者设计了“导读台”提供学习问题序列,“知识屋”介绍了岩石与矿物的一般知识,“地球谜”增加了岩石与矿物形成过程资料,“怎么办”提供了矿物资源日益减少的现状,以激发学生保护资源的意识。将与教材有关的内容制作成导航图,指点学生阅读信息与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助于学生在整体浏览中围绕中心问题自主学习,在部分品读中围绕重点问题自主探究,在独立思考中围绕解答问题阅读信息,在自主学习中围绕解决问题处理信息提高发展。

  二、如何提供网络资源的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激活课堂,使科学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呢?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进行着问题设置、资源提供、内容设计、任务提出以及组织协调等学习导航的工作,而学生作为探究者,则进行着明确任务、围绕问题、探索实践、自主学习等实践的.任务。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空间,途径与方法。教者认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别于常规性的课堂,特别是科学课也有别于其它学科。因而通过实践与研究,笔者依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将网络环境下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归纳为“问题探究”教学方式及“主题探究”教学方式两种。

  一是问题探究,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根据科学教学内容,相当一部分教材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实验活动,那么,这样的课型就可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折形状》一课的教学,教者在网站中提供了关于形状方面的模型、建筑以动植物的外形等,让学生点击浏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然后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各种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最后组织讨论,再次点击进入网络,说一说,网络中的物体为什么这样设计。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围绕本节课的学习中心,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而教师则是课前作好准备,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并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适时进行个别指导,及时捕捉动态信息,调控教学进程。师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和探究的成果。

  二是主题探究,拓展知识,增强意识。

  科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不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而只要进行主题式学习与讨论,就能达到学习目标。因此,教者建议这一类型的课堂教学可选用“主题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中《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一课。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矿物资源对人类有何作用,你对地球上的矿物资源有何思考,并出示开采、提炼、运用的相关图片,确定本节的学习主题是:矿物资源日益减少,人类怎么办?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学生点击浏览、小组讨论、展开探究活动。接着组织小组汇报交流,对疑难问题、热点问题组织再一次讨论。在整个课堂教学结束前还可以上学生对资源开发与保护,新能源研发等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课后进一步打开网站,搜集相关信息。这样的教学活动自然而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距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几年来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丰富了科学教学内容,拓展了课堂教学时空,激活了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也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尝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投身信息化时代进行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3

  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研究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我国各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程度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多媒体设备的配置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从形式上及内容上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同时可以增强各科目教学的趣味性及全面性,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就小学科学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可有效改善其教学的不足。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小学科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重点围绕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及注意事项展开深入的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对于教学环境的要求^高,该学科涵盖的内容大都比较抽象,因而传统教学方法下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亟待提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非常关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可以非常直观地将一些实验中无法观察到的细微变化完整诠释出来。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教学信息化的扶持力度,大部分学校都拥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小学科学教师须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方法,灵活加以运用。

  一、小学科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较为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但是要想确保该教学方法的优势得以发挥出来,需要教师客观进行分析及应用。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科学认知,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科学教学的魅力,该学科集实践性、创新性、学术性于一体,因此确保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十分关键。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科学教学须紧抓时代脉搏,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积极配合参与科学教学活动,打下扎实的科学基础,并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从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该技术具备的创新性、趣味性、直观性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因而教师需在实践中适时、正确地加以应用。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及注意事项

  1.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科学教学

  科学教学涵盖的内容较广,其中部分教学内容很难用语言或者简单的课程实验进行展示,此时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直观地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将其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降低教学难度的作用。就《人体消化系统》教学而言,从食物的咀嚼到排出都有其既定的过程,其消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涉及的器官等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直观、真实演示教学下,学生会更加了解人体及器官。同样在《耳朵的科学》教学中,耳朵接收音波的过程是无形的,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清楚耳朵接收信息的全过程。

  2.以兴趣为导向,强化学生的科学认知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时拓宽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下,教学的趣味性将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可以在浓郁的科学教学氛围下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如在《眼睛的科学》教学中,学生需非常明确地知道眼睛的构造及作用,并了解人们能够看到东西的原因,此时,教师可借助模型来帮助讲解,并通过相关的视频或者简单的小实验解决学生的困惑。这种教学方法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但是,教师不可盲目地依赖与运用,合理、适时的应用才是提升其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如在教学《大气压力》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揭开塑料吸盘衣钩为什么能吸住墙壁这个奥秘时,教师又可利用电脑设计动画软件:衣钩一边的空气娃娃被挤了出来,神情沮丧,另一边可爱的空气娃娃就把衣钩牢牢地压在了墙上。教学时,教师边播放电脑动画软件,边向学生讲解是大气压力使它产生这个结果的科学道理,学生看了电脑动画软件,听了教师的讲解,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结合观察、实验,使用幻灯、录像、摄像、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解演示,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操作,使他们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4.优化多媒体教学平台

  经过计算机辅助科学学科的教学,能够把多种现代化媒体的视听功能融合在一起综合运用,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更形象,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形成大容量的信息传送,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具体的事物,使静止的画面成为活动的情景,从而使学生恰当地把握好教学的重点,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启发学生课后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小学科学教学与其他科目不同,在缺乏直观观察与具体讲解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提升,教师需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更加直观的讲解与演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同时可以通过相关资料、影视频资源的观赏帮助小学生树立起科学的认知,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教学活动中,并在学生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4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跳跃能力都非常出色,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于问题进行自我的探究,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更加积极的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对相关的细节变化进行分析,进而更好的进入到科学的世界中,发现知识,积累知识,进而按照更好的方式去学习。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培养;自主学习

  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初期阶段中,对很多事物产生好奇心理,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就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科学学科知识基础上,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提升,进而获得更加科学的知识表达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对知识更加的热爱,善于动脑,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1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积极而主动的自觉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能够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安排,设定一个适合的学习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学习内容的安排,还能运用更好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对于知识进行复习和预习,这种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在时间管理上也更加自由和自主,基本是按照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来对学习时间进行分配。学习过程的调控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排除一些干扰性的因素,让学习的体验和效果更加有效的提升,对于学习结果方面的判断能力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有科学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如果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就需要坚持自主的学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在学习上获得更好的成绩。自主学习是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研究精神,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优越。

  2小学科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2.1在自主探讨上进行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性的探究,以此能够在边学习边研究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技巧,学生也只有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非常愉悦的情绪,大脑中的神经也才能处于兴奋的状态下,有更加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习的潜能也会被挖掘出来。例如,在学习关于《土壤和生命》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土壤以及生命进行自我提问和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问到,土壤和生命有怎样的关系?土壤中会有生命存在么?落叶在土壤中会变成什么。学生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会对土壤中的水分以及空气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再根据学生们所讨论的结果去给学生做科学的阐释,这样学生听讲也津津有味,并且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引发起学生的更多思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得到拓展,进而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2自主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的要领

  科学学科的知识和实践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学生在得到认知以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结果更加醒目,才能得到学生的信服,进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植物的一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分析,然后学生针对于自我感受进行学习上的分析和研究。例如,教师首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对于植物的播种和成长进行分析,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们收集一下洋葱的种植方式,按照自己所查找的内容进行实际的试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参与到实践中的积极性也更高。关于洋葱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水生,一种是土生。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所查找到的方式进行种植,然后把自己种植的成果带到教室当中展示,并且在洋葱上标注自己的名字,学生们每天眼睛看着自己的杰作,不断的成长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会被提升,能够感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更多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更高的科学探究性能力。学生这样就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和现实的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获取成果。

  2.3通过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氛围

  自主合作学习主要是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能够有更多的互动和促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浮力》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演示出物体在水中漂浮的情况,然后给学生分发水和杯子,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物体进行试验,但是却发现不同的物体,浮力不同,在杯子中放入叶子和放入石子所呈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就会对这一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也会融入到大自然的探索过程中去,相互的观察,最后教师通过课程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解决自己的疑惑性问题,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章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概念以及相关必要性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对小学科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其中包含了在自主探讨上进行学习、自主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的要领、通过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氛围。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性作用,并且让学生能够自主的了解更多的知识,对科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玉玺,张妲,钟绍春等.基于电子书包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xx,22(02):95-100.

  [2]刘晓丽.小学科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xx,14(07):48-49.

  [3]杨黎芳.小学科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J].科学中国人,20xx,17(05):208-208..

  [4]邵亚华.让“探究”成为习惯让“探究”有效生成--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22(08):95-96.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5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 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需要将蜡烛油涂在铁片上做学具,请学生与自己一起进行教学准备。第二天收到的铁片大多数与我的一样—蜡油滴得斑斑点点,薄厚不匀。既不美观又很浪费! 突然我看到一张铁片上的蜡油整齐美观,就像一笔一笔刷上去的一样,这时问:“这是谁加工的?我一看是一个不起眼的女孩子,课堂很少能感到她的存在。她介绍道: 先和家长一起用蜡油滴,但是总不能做到薄层均匀,家长帮着出了个主意,即滴满蜡油后,将铁片放在燃气灶上烤一烤,待蜡油化开再将铁片摇一摇,这时蜡油可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我好好地表扬她一番,并请她代我向家长致谢。从那儿以后,每节课都非常认真积极参与活动。这样一件小事激活了她对科学课越来越有兴趣。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 只有当它感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 我们要做的就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他(她)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6

  摘要:笔者发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思考如何从“问题式”教学这一方法入手,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科学;“问题式”教学;思考与实践

  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结合科学教学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思考如何从“问题式”教学的方式出发,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一些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

  笔者认为:经常去分析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们一起来解读下面几种现象,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现象一:课堂上,总有部分学生从开始坐到结束,一言不发。如果教师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课堂上表现更多的是一片沉默。思考:对教师没有积极回应,说明学生没有养成提高的习惯,或者学生缺乏主动提问的能力。很难想象,他们在课堂上能学到些什么?现象二: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管其质量如何,一句“很好,请坐”,而后不再过问。思考:教师经常性忽略学生的问题,会导致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受挫。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少,提问的能力也很难有提升。现象三: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时,教师会根据课前的预设,选出自己想要或与本课有关的观点“供”他们研究。余下的教师则说:“同学们,这些问题我们课后再研究,好吗?”但课后真的继续研究了吗?思考:看似是一种鼓励学生自主研究的教学,实则是教师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试问:学生真的有能力完全独立展开自主研究,不需要老师的任务帮助、提醒吗?因此,一句“课后研究”也就成为了“到此为止”。现象四:在具体研究某一问题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无价值、无意义”的讨论。思考: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在这样的问题教学中,教师是在带着学生一起浪费时间,一起走向畸形的“问题教学”。

  二、对策:加强“问题式”教学

  纵观以上所举的一些教学中的不合理的现象,其关键原因在于教师对新课改、教材把握还不到到位。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改变他们被动的学习态度与观念,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列举一些在“问题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与大家共勉。

  1.合理确定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科学教学中的研究问题一般由教师自定、学生自定、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筛选和确定三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最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一起展开问题教学的学习。确定问题形式可以多样,但切勿图个省事,走上两个极端:凡事都是由教师直接给定,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相反,凡事由学生决定,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教师给学生牵着鼻子走。

  2.问题来自哪里,如何选择

  总的来说,问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可以从教材或生活中去寻找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我们可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值得注意的是:有时某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由于老师的疏忽没有做好准备,而在课堂无法实行,答应学生下一节课再来研究时,教师必须把承诺兑现。同时,也积极鼓励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能主动地去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3.什么样的问题最合适

  什么样问题最合适学生去进行研究呢?笔者认为:“只有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他才会参与其中,并表现出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只有合适的、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参照《有效教学———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中的表述,简而言之为: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问题现实性和真实性、问题要注重创造性和准确性相结合、要区分实际问题和科学问题、要区分真科学和假科学。

  4.科学课中设置的科学型问题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去进行问题教学,才能体现问题教学的价值。在科学课中的科学问题应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科学型问题应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二是科学性问题应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三是科学性问题应具有高效性。另外,提出的科学性问题应力求做到基于核心和形成系列。因此,在进行问题教学时,我们老师对于“问题”要把握到位。

  5.如何引发学生产生问题

  进行问题教学,其中的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可以从以下途径中去寻找问题:如在猜想与结果的矛盾中提出问题;在认知冲突中提出问题;在有结构材料的研究中提出问题;在深入研讨中提出新的问题;在知识的迁移中生发新的问题;由实验现象提出或发现问题等。总之,我们可以利用一切课堂教学中乃致课堂外的资源,去激发学生打开“问题”的大门,在“问题”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6.关于课堂中的问题设计,我们要注意三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于问题的设计也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老师的问题要能使学生有所关注;二是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三是重视“答非所问”的现象。

  7.科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对于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提问,我们也可以讲究一些技巧,从而提高问题教学的效率。课堂提问具体体现以下几点:①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即要精心设计和筛选;②做到简明扼要,提出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有计划学习,并合理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方法;③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提问的时机;⑤采用多种灵活多变的提问方法;⑥讲究一点艺术性;⑦留给学生时间进行思考;⑧抓住时机生成问题。以上是笔者对科学课堂教学中加强问题教学,提高有效教学的一点认识。当然,在问题教学中需要我们去理解、去认识、去反思的东西还有很多,但只有我们重视了问题教学,才能把目前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效去解决,教学之路漫漫而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

  作者:贾建刚 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7

  一、转变教师角色

  要想真正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教师的角色就必须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主体位置,其角色是教书匠和讲解员,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果自然不可能好。而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改变与学生间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首先,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其次,教师要由课堂组织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再次,教师要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学习的导师、朋友,还要成为教与学的合作者、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仅靠一张嘴、一只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它集声音、图片、动画、文字于一体,能够突破时空和空间的限制,具有直观性强、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将抽象的知识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呈现出来,化难为易,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火山》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火山喷发的实验。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火山喷发的资料片,隆隆的地鸣声、喷发时的撕裂声、火红的岩浆,那场面犹如让学生身临其境。接着利用电脑模拟地球构造,模拟岩浆的上升,使学生认识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需要怎样的条件。这样教学,不仅克服了空间障碍,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还突破了重点、难点,实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能代替师生间的交流、教师的讲解,它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为日常教学增光添彩,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有利条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延伸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科学教育不能“以问题开始,以答案结束”,而要“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小学生天真、活泼,单靠课堂教学是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的,这样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课堂束缚。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外拓展,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本地区特点,让学生在校园、家庭、大自然中去学科学。如在教学《月相变化》时,教师可在给学生确定了研究问题:“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后,让学生在课外认真观察,并将一月内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做好记录。通过认真观察,学生得到了月相变化规律的答案: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并明白了事物的一切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探究、就能探索出它们的奥妙。这样,学生的科学意志、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四、总结

  课堂教学是一门极深学问,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开创小学科学教学的新篇章。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8

  一、我校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经过调查了解,我校小学科学教学实际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我校小学专职固定的科学教师很少(16个科学教学班只有2个科学教学班是专职固定的科学教师),大多数教学班没有,科学教师所学专业“理、化、生”或相近科学出身的很少。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缺乏,学校基本上是把科学课作为“副课”、“搭秤课“来进行教学安排。因此,科学课常存在着挤课、占课现象,甚至有极少数学生一学期连《科学》书都没见着,谈何科学课的教学。

  (二)师资力量薄弱。

  受应试教育思想和兼职教师影响,科学课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应有的重视。多数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是兼职,几乎没有专业背景,这样的非学科专业背景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质量。

  (三)教育经费缺乏,教学资源跟不上、教学配套设施缺乏。

  没有经费投人,无科学实验室、教育设施奇缺难以适应和进行现代的科学教学。这让搞科学教学的教师感到非常困难,导致学生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落实的难度大。学校的学生从来没有进过实验室。要上科学课就干脆带学生读课本,这样很多的科学教学就变成了一种“走过场”。

  二、我校小学科学教学实际现状的策略

  (一)完善保障制度、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我校科学教学条件

  转变观念,提升科学课的学科地位。一门课程的学科地位,取决于它的学科性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性质在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以促进未来国民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加强我国在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加强科学课程改革,首先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上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到小学校长及科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科学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不再把科学课当成副科,从而确保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二)壮大科学教师的队伍,增强科学教师的师资力量

  小学科学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深的自然科学知识,而目前教师中有科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不多,科学课教师主要任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组成。兼职教师大多属于“科学”领域的“新手”,没经过学科训练,知识水平上不能达到教学的需要,所以很大部分教师亟待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

  1.实施科学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给语文、数学的主科教师在培训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给科学教师带来的`却是“不平等”待遇。以致科学课没人愿上,没人会上。针对目前我校现任科学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历不高和专业局限的状况,必须加强我校科学教师的师资培训。要把转变教师观念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2.提升我校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势在必行。

  科学课本应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可是很多小学生表示科学课没意思,学完也没什么印象。这与学校科学课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内容无法开展,但我认为影响最大的是科学教师科学素养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校长也要重视本校的科学教育教学。这是提升我校小学科学教师素养的前提条件。在这些前提条件下,镇、县要常组织一些科学教师培训,努力转变科学教师的思想观念。镇、县教育行政部门每学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目的在于通过竞赛激发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比如进行青年教师科学课堂教学比武、案例设计比赛、现场说课比赛、教师操作技能竞赛、科学教师基础知识竞赛、论文评比等活动,给我校科学教师提供很多的机会展示自己,不断地提高科学教师自身的素养。

  三、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我校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现状,要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是基础,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素养、教学能力是关键,结合当地实际挖掘地方资源丰富科学课教学内容,这能着实提高我校的科学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科学的分组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尽管很多教师也应新的教育理念要求,逐渐在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但是,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很不科学。首先体现在分组上,日常的科学课上,教师习惯于采用就近分组原则,最常见的就是将紧邻的前后排座的四个学生分为一组,以此类推。殊不知,这种分组很不科学,因为学生的座次一般是按身高和男女生搭配编排的,这种就近分组原则,虽然看起来分配方便,但是会使得小组内的人员搭配缺乏合理性,不利于不同特质、不同层次学生间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此外,不同的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会因自身差异而产生侧重点的不同,而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的,所以,科学的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是很重要的。小学科学课上的合作学习的分组应

  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体现出合理性、优势互补性和自由性。首先,小组内的人数要合理,每组由4-6人组成。其次,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具体差异进行分组,尽可能实现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再次,小组成员可以按照每次的活动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以便给小组注入新鲜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有规范的规则

  要想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学科学教师就要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规范的小组合作学习规则的制定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所以,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利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组内人员分工要合理,人员职责要明确。要想顺利开展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分组后,每个小组内都应当有自己组内的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和一名汇报员。组长主要负责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并组织好组内成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一般由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的学生来担当。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报员主要负责归纳和总结组内合作学习情况,并在全班交流活动中进行汇报,一般由小组成员推荐。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作交流需要有序而自然的合作规则。教师要对各小组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并且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各项任务进行及时指导和培训,力求各小组成员既能够立足本职,又能够积极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使每个组员都能够发挥出其自身价值,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地开展。而要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优势,就要使得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能够有序地开展和进行,所以,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合作规则进行讨论和制定,力求合作规则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理,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参与并且遵守。通过多次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将经由自己参与制定的学习规则当成一种束缚和负担,而是更加乐于执行和遵守,也不需要别人时常提醒,相反,学生会把这些贴近自己心理的规则当成一种乐趣,执行起来很自然,即使规则遭到破坏,他们也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处理办法。

  再次,小组合作学习要有良好的交流规则。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不善言谈,更羞于表达,对此,教师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交流习惯,使学生学会表达,使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有个人想法却不知如何表达的情况得以改善。教师要了解学生不善言谈的原因,并且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方法打消学生关于主动表达的种种顾虑,并且鼓励学生多表达,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学生有了良好的表达习惯以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合作学习的交流规则,在更好提升学生良好表达习惯的同时,促进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机制

  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首先,评价更多地关注于学生个体,而忽视小组与集体,也不注重学习过程和方式方法的评价;其次,评价更多地关注科学知识,忽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这种不全面的评价极其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即不再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为主,而是要全面评价学生在科学知识、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还包括情感体验、价值观培养等,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价侧重点,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0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在于探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探究,创设情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科学课堂教学上,恰当运用实验、生活实际、故事、现代教育技术、游戏等手段,创设“鲜活”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应用知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 情境 创设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在于探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探究,创设情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掌握适当的时机,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应用知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创设情境。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是科学课的基础,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课中的各种实验充满着趣味性、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时,一开始我就做了一个喷泉演示实验:在一个平底烧瓶里装一些水,瓶口用橡胶塞塞紧,把一根吸管插入瓶中,一端露在瓶外,一端插入水中。然后把烧瓶放到一个空水槽中,再往水槽中倒入滚烫的开水,烧瓶中的水立刻往外喷了出来,看得学生目瞪口呆。最后我联系上一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上堂课我们做这个实验时吸管里的水只是往上升了一点,而没有像这一次那样快速地往外喷?学生陷入了深思。

  很明显,通过一个小小的演示实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它为学生提供了最真实的感受,它对学生思维形成的冲击是巨大的。因此,充分地利用好实验来设置情境,能给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使学生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孩子们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孩子们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现代科学教育观认为在学校情境中设置基于工作的、模仿从业者真实活动的学习环境,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并保证知识向真实情境的迁移。实际教学中,要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完整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科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科学教学中如果能经常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除了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养成平时要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以吸引孩子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科学教材中的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一些生动感人的名人轶事等都是真实可信,会很容易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一生铭记,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如教学《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导入时,教师巧妙地利用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再如教《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时,讲述阿基米德揭开王冠真假的故事,阿基米德从浴盆水溢出来的启发而获得一种“直觉的顿悟”,发现了物体沉浮规律的故事。这些丰富的史料,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的忘我探索情境,激励学生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发现精神。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计算机多媒体集声音、画面、文字、显示于一体,能扩展微观世界,微缩宏观世界,模拟实验现象,打破学生认知中的时空界限,能形象直观地表现各种现象,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客观事物。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更会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它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如在教学《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时,课件出示月球由远及近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明亮的月球表面其实是一副千疮百孔的样子,那一个个坑就是环形山。学生不禁提出探究的问题: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教学《日食和月食》一课时,课前播放日食、月食的录像,既让学生亲眼看到日食和月食时的景象,又自然而然地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日食、月食是怎样产生的?

  五、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一旦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将知识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传授给学生,这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是一件与快乐联系在一起的趣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

  总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教材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创设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学习、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1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发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而近些年来,多媒体教学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运用到各个学科中,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因此我认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将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过程紧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主要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多媒体技术;实验教学;运用

  多媒体技术的诞生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万事皆有利弊,其对小学科学老师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技术涉及面相当广泛,不仅要求老师熟练掌握音频以及视频处理技术,与此同时老师们还需要掌握图像以及图像压缩技术等,这对于现代小学科学教师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但是只要运用好多媒体技术,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创造能力,从而保证小学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思维

  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这么一个感觉,对于具体的.知识点可能容易帮助学生们理解,但是对于抽象的知识点就会感到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可以把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起来。多媒体技术集影音和图文于一身,不仅可以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还可以将原本索然无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精彩纷呈,更加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实验中的重难点,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在帮助学生们了解鹅卵石的形成时,不需要再像以往一样去实地考察,只需要利用多媒体放出三张鹅卵石照片,鹅卵石分别处于河流的上、中、下游位置,从而帮助学生们对鹅卵石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接着,老师可以将鹅卵石的形成过程通过视频的方式表达出来,接着,老师将同学们进行分组,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从而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最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提升可以引导学生们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火山”这篇课文的讲解时,老师不可能带领学生们去实地观察到火山的形成过程,因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是通过书本上的图片和文字描述帮助学生们理解的,但是有了多媒体技术,老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火山爆发的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时候老师一定要在口头上进行一定的解释和说明,从而带给学生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技术能够降低教学难度

  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动画、音频等途径的运用,从而调动学生们的感官,给予老师开展教学的便利,最终培养出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是通俗易懂的,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学生们会很难把握到其精髓,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适当运用多媒体,从而提升学生们的观察力和理解力。比如,在讲解四季成因这篇课文时,仅仅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地球仪的演示是无法让同学们完全掌握地球转动的规律的,而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们可以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然后通过改变太阳照射高度的方法来讲解四季变化的原因,这个时候只要再加上老师的提问,引导学生们独立去思考,那么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一定可以大大降低教学难度。

  四、多媒体技术能够缩短实验周期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有的实验的周期短,但是有的实验从开始到结束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个时候老师已经不可能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实验,大大影响了教学效率,而多媒体的运用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在种子发芽的试验中,老师可以通过视频以及图片的方式来让同学们了解这一变化过程,这样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实验操作时间,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五、多媒体技术能够规范实验操作

  在课堂的教学中,有的科学实验需要运用到许多的实验仪器,而小学生多动的特点导致学生们在操作这些仪器的时候容易操作失误,不仅容易毁坏仪器,还容易给学生们造成心理阴影。在这种状况下,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模拟实验,营造出逼真的效果。比如在热传递的试验中,老师可以先通过视频讲解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从而提升学生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然后老师可以在学生面前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复述一遍,最后,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们独立进行操作,总之,多媒体的使用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规范了科学实验的操作。科技的不断进步带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空。我希望广大的小学教育工作者能够运用好多媒体这个工具,从而推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瑞芹.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反思情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31):68-69.

  [2]谢娜.小学科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20xx(21):154-156.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2

  前言

  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担负着科学启蒙的重要任务,如何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索的情感,体验科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并学会用变化与发展的角度去理解科学成果,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之一。要想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素养加以培养,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小学科学是一门启蒙性的学科,同时也是学生接触外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所具有的观察能力并不是天生而来的,而是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培养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对观察和“看”的区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看往往只是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观察则是更加侧重于内在特征,并引发深入的思考。在历史上,很多重大发明都是来源于科学家们的细致观察,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培养学生在观察时的持久性。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很难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多方面的观察,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以更好的提升在观察时的耐久性。其次是要培养学生在观察时的敏锐性,学生所具有的敏锐性往往是观察能力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一些微小的细节和现象,从而使学生在敏锐的观察中发现更多的科学规律。最后也要培养学生在观察时的目的.性,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常常抓不住观察的重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带有目的性的对事物进行观察,从而更好的提升观察效率,养成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小学科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学生一般都是喜欢动手,而缺乏动脑的,所以在面对多种多样的实验时,也常常是重于操作,而忽略对实验意义的思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逐渐的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使学生的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开动脑筋,并有目的的进行探究实验,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事物的内在和本质,,从而更好的提升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例如在學习“土壤”时,教师应充分的利用农村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上课之前取一些新鲜的土壤,在上课时分别给学生一张白纸,一把尺子,搅拌棒和盛有半杯水的一个烧杯,以及一块放大镜,之后让学生利用这些学习用具以及各种方法对土壤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到土壤中的大小颗粒、动植物遗体,从而认识到土壤是混合物的本质。最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同时将泥土放在白纸上进行观察,并将最后的观察结果进行记录。以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严谨态度,从而形成了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好习惯

  在科学课堂中,一些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后,所得出来的实验结果往往缺少准确性,与预期结论相悖,或者在进行实验的步骤就是错误的,因此在发生这一情况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对实验环节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吸取经验,在以后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的认真仔细,使其获取一定的经验,以保证类似错误不会在发生。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耐心和信心引导学生做好反思与总结的工作,并对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实验和反复的思考,从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例如在进行“电路连接”的实验时,很多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小灯泡并未点亮的故障。因此在发生这一情况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出现问题的环节,然后对小灯泡不亮的原因作出分析,这样学生就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电池没电、线路中断、接触不良等等,并及时的找出解决的对策,经历过这样的“失败”,让学生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并通过反思与总结更好的引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及时的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其不仅为学生的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学生的未来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使学生拥有勇于质疑、敢于探索的学习态度,从而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效的掌握学习技能,提升学习水平。更多关于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式方法让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一起探索吧。

  【参考文献】

  [1]吴国政.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xx(S1):50

  [2]何紫亚.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菏泽学院学报,20xx(S1):163-164

  [3]靳新军.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菏泽学院学报,20xx(S2):118-119+154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我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科学这门学科。学习科学最好的阶段是小学阶段,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最大。因此,我国应提高对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重视,更要重视小学科学的教学,让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对科学研究起重要作用,而良好的观察能力是要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获得的。善于观察是人们获取智慧的重要方法,很多科学家和发明家都善于观察,从很细小、很普遍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然后从这些现象中发现了真理。例如,瓦特通过观察水烧开时蒸汽顶开壶盖现象,仔细思考研究,然后发明了蒸汽机。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十分重要,好的观察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不懈,有耐心。有价值的科学发明和真理,都是科学家们经过若干年坚持不懈的观察思考和不断实验的结果。例如,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几十年的观察与实验才向人们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观察的持久性和耐心性,从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耐心的观察精神。

  (二)客观真实性。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观察的真实性,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真实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目光敏锐。观察力敏锐是做很多事情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科学探究中,观察力敏锐尤为重要。在观察某个事物或现象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

  (四)有目的性。很多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或现象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别的事情所吸引,而忽视他们真正要观察的事物和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事物或现象,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品质。

  (五)学会全面观察。学生在观察同一个事物时,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往往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不一样的角度观察事物和现象,让学生学会全面观察事物。

  二、手与脑结合,让学生养成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手与脑相结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喜欢动手做实验,但是他们往往不善于动脑,很多学生做科学实验可能就是因为好奇或者觉得有趣,并不会思考在实验中得到了什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实验时思考问题,让学生手脑结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可以针对实验内容,给学生提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做完实验后,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预测实验结果,策划实验方案,在实验之前,让学生动脑思考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思考出一个实验方案,然后再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束后对比预测结果,思考预测结果与实验为何不同,然后写实验总结,从而让学生养成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好习惯

  学习科学必须要有探究精神,在学习小学科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很多小学生在碰到难题时,不会自己主动思考和探究,而是直接去向家长或老师寻求答案,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主动去思考探究问题了。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能力,在他们遇到学习中的难题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或者做实验等方法自己主动思考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他们主动思考、习惯钻研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会总结,学会反思

  总结反思在科学研究中很重要,只有在实验后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从实验中取得经验,才会有进步和提高,才会成功。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做完实验后学会反思和总结。当学生实验失败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分析,让学生自己寻找到底是哪一个实验步骤出错了,然后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出实验失败的原因,才能吸取教训,避免下一次再出错;学生实验成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要问学生在这个实验中有哪些收获,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养成善于观察思考、学会手脑结合、主动思考探究、懂得反思总结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雒鹏程.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改革与开放,20xx(9):133-135.

  [2]张仁田.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9):248.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4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1.校内硬件资源的拥有情况《科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了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配置的问题。鉴于科学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所学校必须开设科学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学校内的实验室、科学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等都是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硬性条件,能有助于丰富教师的课堂,为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供支持,还有助于拓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针对校内硬件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进行了调查。从学校设实验室、上网设备、实验仪器、饲养条件进行调查。一是从实验室的拥有情况看,红河州120所农村小学中,实验室的拥有情况不容乐观,其中有实验室的占20.8%,没有实验室的占79.2%。经过访问大部分的学校都没有符合国家基本标准的科学实验室,一部分学校是把以前的自然实验室当做现在的科学实验室,所以空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一部分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是有其他房屋改建的。二是从实验室仪器的拥有情况看,实验仪器很少的学校占74.2%,有一些的占11.7%,基本能满足教学的占7.5%,齐全的占6.7%。可见教学实验仪器是制约着红河州实验教学发展的瓶颈。小学科学教学仪器严重短缺,很多实验课和实践课不能正常开展,只能是纸上谈兵。三是从上网设备的拥有情况来看,总体比较乐观。“十五”期间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工程项目中,86.7%的农村小学配备了上网设备,没有配备的占13.3%。通过访谈这13.3%的小学也在努力达标,以尽量完善教学资源。四是从科学教学实验室和教学仪器方面,情况不容乐观。数据显示种植条件没有的占52.5%,可以用花盆种少量植物的占38.3%,有一块地的占9.2%;饲养条件没有的占85.0%,可以饲养1—2种小动物的占12.5%,可以饲养3种以上的占2.5%。根据访问了解到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专门的图书馆,更没有有关科学教学的图书供教师和学生阅览。从上面的问卷和访谈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红河农村小学教学硬件设施资源严重缺乏,不利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顺利进行。

  2..教师对科学教学的态度情况在这样一些科学教学条件匮乏的农村小学,在职的教师是怎样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动手制作教具、准备教学材料、制作教学课件的教师分别占34.2%,57.5%,51.7%。偶尔动手的分别占45%,27.5%,29.2%。有时动手的分别占17.5%,10.8%,15.8%。经常动手的分别占3.3%,4.2%,3.3%。从经常动手为科学教学制备条件教师的比例可以反映出教师对科学教育的态度不是那么理想。通过访问,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几乎没有科学教师带领小学生进行野外实践或考察等活动。

  3.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情况学生的兴趣作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是能够进入课程并对课程实施产生积极作用的课程资源。小学生对“你喜欢科学课吗”的回答,选择“非常喜欢”的占30%,“喜欢”占40%,“没感觉”占16.7%,“不喜欢”占13.3%。通过访问“进行课外观察活动吗?”,回答“经常”、“偶尔”、“从来没有”的分别占12.5%、25%、62.5%,这就说明学生缺乏亲身体验自然的机会,也无法体会课外活动的乐趣。而在科学教育中学生进行课外观察活动占很大比例。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课外观察活动作为两个变量进行分析后,说明小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结果讨论

  1.资金投入不足

  仪器设备匮乏很多农村小学实验仪器很少,甚至有的学校一套也没有。仅有一两套的学校,只有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才拿出来,学生只有瞪眼睛看老师演把戏的份,没有机会去自己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这样的教学条件无法实现新课改中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素质要求。

  2.对科学课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的影响,科学课一直被称作“副科”,很多地方仅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成绩来决定一个学生的能力。据调查,小学科学课存在不同程度的被挤占用现象。即使是上实验课,也是教师照本宣科或让学生自己看书;同时,不执行课时计划,一节课上几节课的内容,根本不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另外,在科学教师的`安排上,不少学校让语文、数学等科目上教学成绩不好的老师或年龄大的老教师来担任。可见,在广大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得不到各级教育者的重视,其地位并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3.评价制度以考试为主

  当前中国的教育弊端,很多地方仍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们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下狠抓书面成绩,考虑到科学实验课的实验做得再精彩,也无法搬到试卷上,于是他们便取消实验,专攻书本知识,根本就没有顾及到学生在做实验时的乐趣,这无疑损害了学生热爱自然以至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怀。

  4.教师素质偏低

  据访问调查红河州建水县的农村小学只有一所农村小学有专职的科学教师,而且只有一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多为中老年教师或农村代课教师,且多数教师未经过系统的专门培训,对科学实验教学很难胜任。教师编制过紧,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进行业务进修,提高自己。他们没时间也不肯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更谈不上进行小学科学实验课的科研工作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将无法承担时代所赋予的素质教育的重任。

  三、应对建议

  1.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资力

  课程财物资源是科学教学活动的基本支持,缺乏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科学课程活动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经费紧张是每一个农村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感受最深刻的,想搞一个活动,或课题研究,没有充足的资金是做不到的。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一位老师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他感慨地说,自己从事科学教育十多年,对这门课十分的钟爱,而且学校地处山区,各种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所以每年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考察,并制作标本,他所自制的教具曾荣获过市州级一等奖。但由于经费的原因,许多良好的课外活动都没法进行或半途而废,如果要学生承担,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重;教师自己出,一次两次还可以,多了也承受不起;找学校要,学校领导对资金的利用问题也很无奈,事实上学校并没有拨出专门的活动经费用于科学教育。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

  2.学校应强化

  教学实验仪器的管理对现有实验仪器的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所调查的小学,仪器的管理往往被忽略。一些学校没人管理仪器,有的学校是科学教师监管,这样一来由于管理不当,许多仪器出现生锈、损毁、流失,霉变、腐蚀等现象,导致大部分的教学仪器和药品不能使用。所以为提高对现有教学仪器的利用,管理工作不能忽视。管理好仪器设备不是目的,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用好,通过管理给师生提供良好的仪器设备,随时给师生的教学研究、教学活动提供方便。支持并欢迎、鼓励、提倡和帮助师生使用仪器设备。总之,做好服务,使实验教学仪器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3.转变思想观念

  选配好任课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的影响,科学课是“副科”这一思想仍为严重。所以要转变科学是“副科”这一观念。据了解,不少学校的科学课是有上不好语文、数学等科目的老师来担任或有年龄大的老教师来担任,这类教师没有扎实的科学专业知识,研究教材的时间相对较少,所教内容不严密,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通过和任课教师的交流,发现能够完整学习课程新标准的教师寥寥无几,更严重的是有的教师连课程新标准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就更谈不上理念转变了。为此,需要学校为这部分教师提供培训学习和教研的机会,让每一个小学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改变、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4.完善评价机制

  激发教师积极性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的瓶颈,评价方式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既制约着教师的教,也制约着学生的学。评价不仅是教师自我评价,更多的来自学校、家长,同时这种评价又往往是决定性的。而广大农村小学其教学思想比较落后,包括学校领导及其他教师,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实施的还是应试教育,仍然唯成绩是举,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许多学校领导由于达标要求,仍然以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一些家长认为只要语、数、英能考高分就行,并不在意孩子除此之外的其它方面的长进,如果教师教不出符合他们要求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当然不高。所以教师为了达标,就不会在科学这样的科目上大花时间,而是专攻语数英。对此,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要摒弃以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评教师的做法,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5.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

  一是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教学资源。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内进行的,丰富的校内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根据以上的数据显示,很多农村小学目前存在设施设备缺乏现象,主要体现在缺少科学教具、模型甚至科学活动的场所及实验室场所。因此,学校应该明确科学课的要求和科学课程的特点,根据教学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购置仪器设备、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组织科学学习兴趣小组等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校内开发建立小型的植物园、动物园等,丰富学校科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进行校内科学探究活动。另一方面,有些学校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的功能,造成浪费。因此,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多种功能,提高教学中的实际利用率,是有效利用科学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还可以举办群众性的科学教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科学意识,这些活动由于本身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对儿童很有吸引力,可以寓教于乐,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对教学资源进行适当选择和整合,利用不同的资源去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是善于利用社区科学教学资源。

  社区在教育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校外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农村社区中可利用来作为科学教学资源的主要有社区的山川、河流、农业用田用地、工厂、养殖场、种植技术园、树叶、花、果实、蜗牛、蝌蚪等。这些社区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贴近自然,发挥农村小学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在学校实验教学仪器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这些社区已有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社区科学教学资源可以充分实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使学生走出课堂、学校。

  三是合理利用学生家庭中的教学资源。

  家庭中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有的家庭养花、种菜、养家畜,家长平时会提及有关作物栽培、家畜饲养等知识,学生耳濡目染会积累不少感性知识。利用家中的科学教学资源,需要是家长理解科学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科学的重要性,清楚家庭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所起的作用。当然,利用家庭中的教学资源要适度,不能因此给学生及家长造成沉重的负担。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5

  摘 要: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总是会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新课改也随之展开。其中对于小学科学教育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科学可以说是学生们的科学启蒙课程,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对这门课程加以重视,不能照搬原来的“语数英”教育方式。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方式

  小学科学是很多课程的起点阶段,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因此学好小学科学对于学生们的后续学习是有着巨大帮助的。小学科学对于塑造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有着基础性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开阔思维。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展开探讨与研究。

  1、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迅速发展,很多科学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的。我们人民综合素质并不是很高,高精尖人才缺乏。国民的科学素养普遍性的不高和发达国家人口科学素养相比较仍然有较大差距,而科学素养又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目前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是迫在眉睫。小学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打好一个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中国过去的教育过于重视“语数英”三门主科而忽略了科学教育。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当前教育重点。

  2、教学改革的思考

  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累”。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很重,中国家长普遍都有一个观点,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点促就家长们拼命给孩子报补习班。例如:作文补习班、奥数补习班、英语补习班、舞蹈班、绘画班等。中国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导致孩子在课堂上花费的精力反而减少,造成老师的教学困难。学校和家长对于“科学教育”这一块的不够重视,又导致了课程重点偏向所谓的“主课”。

  由于学生周末上补习班导致学生在主课上的精力大大削减,而副课则更是不予以重视。相关教育部门更要对这点重视起来,不要过分划分“主课”和“副课”,同时相关的教学改革应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效率。

  3、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的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涉及到“有效教学”这个概念。什么是有效教学?有很多种观点。具体到本课程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有效的课程预期效果;有效率的教与学。小学科学本就是一个富有情趣的课程,它不枯燥,反而处处充满了大自然的味道。但是这门课对于对科学知识并不了解的学生们来说可能并没有那么的容易理解。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硬生生的将知识一股脑的塞进学生们的脑子是没有用的。这是一种机械的接受知识的方式,对于知识的.有效发挥是极为不利的。这种教学是一种无用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无趣,对老师来说累。因此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善,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1、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教师对教学设计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方案,通过以学生为主题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去。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科学教育效率。在这个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中,主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当学生遇上难以解开的疑惑时老师可以为其指点迷津。由此可见,老师和学生是一个相互配合的整体,有助于提升学生群体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构建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

  3.2、课前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的课前准备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教材准备,教师需要对教材充分理解,为教学奠定基础;对学生的了解,针对学生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明确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授课;注重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当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教师需要事先制作一些趣味课件,调动学生学习氛围。

  3.3、分层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对学生知识水平进行评定,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确保教学内容每一个学生都会学有所得。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对于层次较为低的学生只要掌握了教学基本内容就足够,层次高的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扩展和延伸。

  3.4、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加强科学活动的开展。利用学校的实验器材、多媒体网络设备和自然环境,通过课堂实验、精彩的科学视频或是一个趣味科学作业亦或是户外科学活动等教学手段,来调动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主动思考和探索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当然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展要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和安排,同时学生的整体性组织工作也是成功的保障。

  4、课堂管理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一个好的课堂氛围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为了课堂活动的顺利展开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对课堂纪律进行维护,调和课堂气氛。令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4.1、制定课堂规章制度。好的规章制度可以约束学生不恰当的行为,保持教学的有效进行。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必须制定严格的课堂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例如班级习惯问题,学生规章。或是一些法律法规。规则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进行课堂管理就必须制定适用于学校的规则。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4.2、对学生的座位安排。学生的座位安排很多老师都会忽略。一个好的座位可以有效的进行课堂作业。学生每一次的座位应该和教学活动的需要相结合。当本节课要进行课程活动时最好采取圆环式课桌环绕的方式。有利于开展小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本节课采取老师为主讲,那么就采用行列式座法。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方便学生的笔记摘录。老师要对学生的个人成绩进行参考来分配座位。最好采取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相搭配的方法,可以带动学习氛围,加强同学之间的和睦友谊。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出现学生对小组分配的抵触情绪。小组学习通常是和教学内容相挂钩,给同学们布置本节课的任务,让同学们展开探讨和研究,最后对每个小组进行意见收集。

  4.3、老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是关键。老师需要对课堂进行整体把控,激励同学们展现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老师要对每一个学习小组进行意见指导,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出现学生不参与的状况时要及时指出,确保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5、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

  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师的能力、教学方式、学生的接受力、课程的价值导向等。在进行教学研究时要对教学进行整体性的剖析。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这个问题需要一个整体性的研究。社会的价值导向也是非常重要,国家应该对科学教育作出具体规划。

  6、结论

  科学技术水平对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影响是巨大的,而科技水平又和人口素质相关。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急需科学研究领域的高端人才,而发展教育是一切的前提。科学技术知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领域应该加强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视性,谨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是针对科学教育展开的基层教育问题。因为教育是从孩子开始。

  参考文献

  [1]贾阳.锐意创新,不断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20xx(30).

  [2]陈忠兴.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效率[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xx(4).

  [3]陈峰.新课程物理课堂探究教学实施中的问题解决[J].课程教材教法,20xx(11)

  [4]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7-14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7-15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实用[15篇]07-21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合集15篇]07-21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实用15篇】07-21

科学小论文小学作文11-29

小学教学论文11-11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3-18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