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
一、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现状
信息化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课堂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直观地表达抽象的理论,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化的课件的运用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在对学生观察、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化教学方式在物理课堂的运用还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使课本知识更加直观更具审美效果等。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1教师对信息化技术过于依赖
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教学只是参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有序开展,他们认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省时、省力,从而对其过于依赖,甚至有些教师一整堂课都是用多媒体来教授的,这将导致从以往人的灌输转变成为机械式的灌输,完全违背了新课改的宗旨。其实,好的信息化教学是一个具备高质量、多形式、内容丰富的教学大纲的载体,重在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优越性方便教学,而不是忽略教学方法的运用和研究一味依赖。比如:一些教师在物理课程教学中对互联网技术依赖较大,上网收集各种视频和图片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生搬硬套,既不备课,也不理会这些素材与课程主题的关联性,一味地教授给学生,忽略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1.2学生对信息化技术过于依赖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无疑会将教学过程加快。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教学时间的把握和课程内容的安排,也容易使学生造成厌学情绪,不愿意抄写笔记;或者是走极端,通过对高科技手段,如录音笔、摄影机等将课堂教学内容录制下来,美其名曰在课下学习,其实不然,初中生课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根本不够重新学习,因此,那些录制下来的视频或声音也会被弃在一旁。
二、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改革
2.1注重教师的指导性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性地位是不容忽视和取代的,不能因为有了信息化教学的介入而忽视了教师在物理课堂中的关键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技巧,注重对学生的监督和引导,并能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和提问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盲目地只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展示,而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理解进行总结和概括,在使用多媒体时,不要有过多花哨和复杂的操作影响学生的感触,使学生能够在物理课堂上得到系统和全面的收获。
2.2注重内容信息量的合理性
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应当注重信息量的适度问题,信息量太大,学生就成了信息化技术的“灌输”对象,则学生就难以有多余的精力进行思考和总结,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但没能得到有效学习,反而会显得极为疲惫,这便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应当有取舍地对拓展信息进行删选,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发挥自主能力和思考能力。
2.3注重信息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小心,不要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填鸭式的灌输,也不能只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脱离教师仅仅依靠机器。教师在课堂上仍然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时需要始终反映出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信息技术教学对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的基础上,过度追求信息技术“满堂灌”是不可取的,只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对初中物理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项目学习的重要性
1.1项目学习的应用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项目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材内容,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设计的项目学习任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有效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项目学习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1.2项目学习的应用是物理学科特色的内在要求
初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包含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同时蕴含着奥妙的自然科学,但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呆板无趣,导致学生好奇心和天性泯灭,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项目学习是一种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可通过物理实验、实物模型、图片展示、物理现象演示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阐释物理知识,对发生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进行“回放”,是物理学科内在本质的回归,也是物理学科特色的具体体现。
1.3项目学习可以有效促进物理教与学的和谐共进
项目学习设计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根本要求,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同时项目学习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物理知识的奥妙,促使学生以最大热情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促进师生双方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初中物理是一门知识丰富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项目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应用项目学习时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1项目学习内容应当联系实际生活
在设计项目学习内容时,教师应当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使项目内容通俗易懂,避免知识的遥远空洞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电磁感应发电机》这节课时,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大型发电机,很少有机会了解到大型发电机的内部结构。在设计项目学习时,教师可以选择手动发电手电筒为实物,对其发电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进行类比,并要求学生通过拆装主要发电结构,了解手电筒内部线圈的发电原理。通过直观有趣的项目学习,学生充分理解了电磁感应发电的原理,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2项目学习应当遵循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项目学习时应当遵循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使得项目任务具有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项目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采用学生熟悉的太阳能玩具作为项目学习的载体,让学生拼装出太阳能汽车玩具、太阳能风车等,使学生深刻理解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能转化为玩具运动动能的过程,并引入能量守恒定律。初中生正处于童心未泯的年龄,具有很强的好奇心,通过玩具设计项目学习,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极大地促进教学的高效实施。
2.3项目学习应当遵循学习有效性的原则
初中项目学习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有效性,在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制作一个气体温度计”的项目任务,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必须在掌握温度和温度计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标、量程、刻度的定义,才能有效完成任务学习。教师应当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空白”处填补相关知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树立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信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项目学习引入初中物理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设计项目学习时应当密切联系实际、遵循激发兴趣和关注有效性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素质化。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3
新课程改革聚焦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倡导以人为本思想的学生个体的素质发展和能力发展,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课堂讨论法不仅适应了现代教育的主张和理念,而且对于拓展多样化物理教学方式和进一步推动物理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课堂讨论法贯彻了物理课程的问题意识和实验探究法,以问题和实验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以交流、认知矛盾来促进学生思维的纵向深入,其适应了物理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批判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理念。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自由课堂氛围,诱发讨论欲望
课堂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赋予学生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心态,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的讨论欲望。在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中,教师的态度和行为被看作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要诱因,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语、表情和手势,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愿望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创设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开展课堂讨论的基础。情境、课堂小游戏、实验等趣味性的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还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氛围,促进轻松和谐课堂氛围的生成。如在学习《浮力》一课时,为了创造出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笔者要求学生各显神通,提出了“使得大头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课堂游戏主题,希望通过小游戏焕发学生学习《浮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合理划分讨论小组,把握讨论进程
讨论小组的划分需遵循自愿原则,一般以5-6人为宜,考虑到课堂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如在“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这一问题的探讨中,教师在自主分组的前提下,可以结合课堂需要进行调整,如尽可能确保组与组之间实力的相当以及组内成员间的优势互补。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以毛遂自荐的方法确定每一讨论组的组长,其主要承担主持讨论、代表发言的责任。把握讨论节奏、调控讨论进程,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般教师在讨论之前,根据讨论话题的难易程度,明确讨论时间。如在“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的讨论中,教师可以提供5-8分钟的自由讨论时间。当然,教师可以根据讨论的实际情况(学生讨论的热烈程度、问题的解决情况),有针对性地延长或缩短讨论时间,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科学设计探究问题,激发参与意识
问题是物理课堂的核心,科学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强化知识应用,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一般问题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巧妙设计认知冲突,设置悬念;
2.注重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以旧知引新知;
3.具有讨论的空间。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以实验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验一]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实验二]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实验一和实验二之间所产生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陷入这样的矛盾中,即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由此而产生的困惑不仅成为学生探究、讨论的动力,而且还能够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对于诱发学生思考具有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探讨的目的。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以以“筷子提米”的新奇实验进行引入: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教师趁机抛出问题:为什么加入水后仅凭筷子就能够将玻璃杯提起?学生被实验所激发的好奇心鼓舞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索。
四、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强化总结反思
这里所指的评价反馈,不仅仅是对学生讨论结果正确性的评定,还包括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态度、合作情况等情感领域的评价。仍以“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这一问题为例,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对“维持”两字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手没再碰到物体,也就不存在‘用力维持’这一说法”,但有的同学则认为“虽然手没有碰物体,但之前手对物体所施的力仍对物体起作用,所以说物体运动仍是在用力去维持”。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组内成员间的分歧,而不能仅从“谁对”、“谁错”两个方面来下定论,教师应该看到学生怀疑的合理性和批判精神的存在,以此来评价学生整体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
五、结束语
课堂讨论法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三者很好地进行融合,一方面其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前提下形成自己对问题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其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并在认知冲突的分享、分析过程中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总之,课堂讨论法在还课堂于学生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在教学方式、课堂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都作出了改变。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4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它贯穿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摸索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科学素养,为投身未来的事业奠定基础。
一、科学探究的含义和特点
探究的含义是探索和研究。究其根源,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引导,亲历和体验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理解科学本质,挖掘智力潜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而非机械记忆探究的结果;重在收集数据,多方寻求答案,而非繁杂无意义的计算;重在对结果客观科学地评价,而不要迷信于权威。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互动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中学生的探究活动虽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不同,但基本环节是相似的,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收集事实数据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
探究式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与科学探究有所不同:科学探究中探究者并不知自己的探究结果,而探究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有着明确的探究结果;科学探究所面临的问题情境远比探究教学的情境复杂,无关变量特别多,而探究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无关变量较少;大多数科学探究活动都以结论的得出而告终,而探究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挖掘教育的价值。探究教学的实质是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方式,得出结论。在每一个步骤中,学生都有若干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教师要在各个阶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选择好科学探究内容,安排和设计好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课堂探究活动中,要努力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多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加强研究性习题的开发设计,实现教学双赢;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重视生活体验及社会实践,多方积累知识;打破传统,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课外探究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计划,自主开展探究过程。在选择课外探究内容时应该倡导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可以设立一个“探究问题征集箱”,鼓励学生把生活或学习中的问题写出来,定时汇总,向学生公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条件支持等实际情况集体讨论确定探究内容,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探究课题,自主组建小组进行探究。教师定期检查学生方案的实施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三、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以主导者的身份、以知识的先知者的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直接接受已有的知识,使得学生受到的控制太多了,他们不得不跟着教师一起走,尽管这些东西自己可能不一定需要。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成为一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资源的供给者,角色从主导者转变为主持人,从确定者转变为预定者,从反馈者转变为评价者;学生则由听众、观众变为发现者,。教师要承认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信任学生中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干,只要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只要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自由发展,充分发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做,不仅丰富了课前准备的材料,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程度,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四、科学探究中应克服的问题
1.片面追求探究形式,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表现为学生在老师预设的轨道上进行探究,整个过程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老师给学生设计统一的实验、统一的方案,让学生得出统一的结论,整个探究过程整齐统一,标准化行动,学生毫无自主性可言,这种探究实质是“满堂灌”的翻版。
2.注重探究结果,淡泊探究过程。表现为对探究过程轻描淡写,把教学重点还是放在探究结果上。杜威说过:“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这一论断足以说明探究过程的重要性。造成的原因是教师没有认清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和任务,出现了理念上的偏差。
3.探究课堂的开放性取代了老师的指导性。表现为老师一旦设计方案定下来,便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于是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一概不问,探究过程“放羊式”,或变成几个精英学生的探究。这一误区的形成是教师没有把握好开放性和指导性之间的关系,开放性和指导性是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总之,探究式教学日益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对学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对教师却是极大的考验。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探究式教学中蕴涵的思想,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外,还应该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才能使探究式教学有效地实施。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5
一、运用趣味教学方式
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结合改变与添加一些相关的物理实验,包括与别的物理教师一起为学生表演的物理魔术,重点突出了提升实验观察和操作当中富有的趣味性,全面挖掘利用初中生好动的这一心理特点的正面效果,借助实验趣味来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转化为初中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获取优良的教学效果.记得有一名初中生因为物理实验所含有的妙趣,从而对物理学科产生出了极大的兴趣,不断地参与到小实验与小制作中,不但提升了基本技能,增强了处理问题的重要能力,并且还从中得到了一些物理学知识.在参加中考的时候该同学的物理分数是满分,而该同学的其他学科的成绩大都是在70分以下.
二、运用实验增趣
物理实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有些实验现象也十分有趣,所以教学中可以利用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研究了光的`折射的相关规律以后,可以引导初中生制作用渔叉叉鱼以及激光打鱼的相关实验,这样可以让初中生深化认识光折射这个现象,使初中生对初中物理学科充满好奇心和兴趣.
三、运用物理趣味史
科学知识的本身是严肃的,但是在表达的形式上可以是多样化的.我们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征极其鲜明,有兴趣通常是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关键动力.所以,在初中物理教材内容范围可行的基础上,刊登一些与物理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有趣事例,并且配上一些卡通漫画,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等.如此一来,初中物理课本中的“能量”将会更足.五、运用生活事例激趣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初中生熟悉及有兴趣的例子,还可以引导初中生找出他们身边的相关例子,找到通性,总结归纳,之后再运用找出的规律处理现实问题,这对启发初中生喜爱物理学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讲“水的沸腾”时,教师可以先向初中生提问生活中可见到的“扬汤止沸”及“釜底抽薪”的说法,其中的“扬汤止沸”所指的是将锅里边沸腾的开水舀起之后倒回去,而“釜底抽薪”所指的是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原料.运用热学这一知识解析下,何种止沸的功效更好?是为什么呢?先让初中生带着这一问题回家进行实践之后,再到课堂上来讲解得出来的结论.显然,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在轻松快乐中顺利完成.
此外,还能借助于此补充以下各个层面中的生活小常识,比如在夏天的时候在屋里地面上洒水,借助水的蒸发来进行吸热从而达到给房内环境降温的效果;因为狗的身体表层没有汗腺,在酷热的时候无法靠身体的出汗来进行散热,唯有张嘴伸舌,大口的喘气,依靠快速呼吸、提升体内水分的蒸发量来进行散热等.结合小常识的认识,初中生不但了解了蒸发吸热的生活实例,而且还增长了知识面,提高了知识内容的趣味性,这样便进一步提升了物理学科的魅力.
总之,因为每位物理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尽相同,所以课堂教学效果也未必一样,但是如果物理教师能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趣味教学模式,则教学效果一定能得到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6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让教师灵活地掌握课堂教学,把握课堂节奏,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中学物理有效地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多种有益的交互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技术手段,使多媒体电脑和黑板的功能整合为一体,教师可以收放自如,尽情发挥。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然而单靠观察和实验,也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因为很多物理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显现出传统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交互式应用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和灵活的交互方式,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交互式电子白板比传统的多媒体设备功能更加完善,它可以让教师灵活地掌握课堂教学,把握课堂节奏,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中学物理有效地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这种有益的交互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通过学习实践谈谈我对交互式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教学的整合的几点认识: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利于高效地实施物理教学.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单纯通过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平台可以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录像和网络资源等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五官活动,提高信息的输入效率,课堂信息丰富多彩,更易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探究兴趣,更容易领会和掌握教学内容,可以增加学习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可以用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可大大加快教学进度,从而节约大量时间。由于多媒体展示过程可以重复利用,所以,即使个别学生仍然无法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学生还是可以随时参考和调用课堂多媒体演示资料,最终掌握知识。如在球面镜的成像问题教学中,教师很难通过口头描述讲解清楚:当物体到球面镜透镜的距离大于、等于或者小于焦距时,成像变化情况,通过白板软件系统的展示功能,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因为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好多实用的功能,
二、利用交互式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许多内容是很难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阐述清楚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展示交互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也可以是动画,还可以是可用于课程学习中的各种几何图形、物理实验仪器设备图等生动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交互式电子白板操作工具中独有的拖放功能、区域放大、探照灯功能、照相功能、隐藏功能、拉幕功能、放大镜、直尺等多种教学功能,有利于于日常教学的开展,提高了视觉效果,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多元智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像、动画等功能,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更加容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对于某些重点、难点的地方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加以勾画以突出重点。在平时物理教学中,经常用到“探照灯”功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讲授内容上来;在讲解图像类习题时,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便更为突出。如在“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教学中,为让学生熟练掌握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小老师,学生先从资源库中把电流表表盘拖到页面上,对其进行任意缩放大小,用工具栏中不同颜色的标记任意标出指针位置,让其他同学进行读数练习,使用后可以擦除重复使用,这样既增添了课堂气氛,也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掌握知识。在阅读电流表说明书后,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电流表使用规则,从资源库中找出电源,灯泡,开关,电流表等实物图,进行实物图连线,对图可以随意移动和放大,学生根据个人理解进行连线,连线时其他同学也可以参与修改、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间积极参与思考,思维活跃
三、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优化课堂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导入教学环节中,可以应用的白板功能主要是工具功能、背景功能、、素材库功能、交互功能等,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滑轮》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采用了白板的工具功能中的幕布功能,逐渐将呈现的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故事展示出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滑轮的兴趣。
在《串联与并联》教学的导入环节中,在学生学习过的简单电路图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灯泡,教师使用了拖拽功能,将素材库中的灯泡元件拖拽到图中,让学生想办法连接新的电路图。体现了工具功能的使用。
在《串联与并联》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使用了白板的桌面标注功能连接电路图,教师从而有效地导入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体现了背景功能的'使用。
在《用天平测质量》教学导入环节中,教师把素材库中的一些测量质量的工具展现在白板上,从而有效地引出了天平。体现了素材功能的使用。 资源库功能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也可以开展师生互动,可以让学生和白板交互,比如在《串联与并联》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请学生上台将白板上的电路图连接起来,学生采用了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就属于对白板交互功能的应用。体现了交互功能的使用。
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创新课堂提供了一个平台,它不但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可以创设情境,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主题资源,有利于改善教学和学习环境,刺激和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多方面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展示、讨论、探究提供了交流工具交互式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整合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运用交互式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它必须建立在教师熟练把握教材教法,善于挖掘白板的各种功能,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利用它的技术优势设计个性化的高效课堂等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目标,适时合理地选取,扬长避短才是使用好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关键。相信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交互式电子白板会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应用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7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既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这一集体利益,又可以让学生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一种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效教学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既是合作关系也是竞争关系,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是,合作学习的实施是有一定的理念的,需要合适的情境和恰当的时机,确保合作学习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时要掌握一定的实施理念。
一、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形成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方式是学生主体的最佳体现。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是由教师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学生先进行个人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总结,或通过实验探究方式获得知识,整个过程学生占有主要地位,使学生充分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不再是被动的学习物理知识。如在进行“光的折射”教学时,我首先把折射的定义进行了讲解,然后让学生分组用所提供的材料(筷子、水、水杯)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光的折射有哪些作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眼看到了筷子在水中“折断”的现象,然后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积极地思考,我在各个小组间指导,并及时引导他们的思路。教学活动结束,学生轻松掌握了“光的折射”知识,并能熟练进行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存在,组织能力和自觉性欠缺,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施合作学习方式时,教师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保障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合作和协助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提高学习成绩,但同时学习小组还存在竞争关系。“没有竞争,社会就没有进步。”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竞争是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是学生挑战自我的勇气,是学生抗压能力的体现,当然这种竞争是和谐的,需要教师从中调和。为保证小组内存在竞争意识,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把标准相近的编为一组,让他们既要对抗其他小组的竞争,又要努力在自己小组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
三、确保教师的主导权
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教师要抛弃传统的师生观念,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要重新定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初中物理教学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它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败,学生认知的高低。在合作学习方式中,小组的探究方式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在小组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在小组产生分歧时需要教师进行协调,在小组偏离主题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虽然学生是合作学习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全程都离不开教师,教师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主导地位。当然,教师的主导地位需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进行强制灌输或恶意指责,在合作学习中一定要体现其中的“导”,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多角度进行分组
分组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分组,相同的内容不同的班级也要采用不同的分组形式,可以按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也可以按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组,还可以按学生间的友谊进行分组等,只要能达到分组学习的目标就是合适的分组形式。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分组学习方式前要多方搜集资料,包括全体学生的学习习惯、特长、物理素质以及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的特点等,分组时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最大程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方式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也易受学习任务的影响,且在人数较多的班级不好控制小组规模等,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境,需要我们通过研究和实践逐渐解决,使合作学习与物理教学能相互融合。但合作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物理技能等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教师在使用此种教学方式时要注意其使用理念和使用时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8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的能力与思想。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更感到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有以下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创设一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会使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实验心理学认为,创设实验情境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激活思维,强化记忆。物理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所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实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如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覆杯实验以及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的气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气球为什么吹不起来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等等。
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时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大家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这说明了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的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事实证明,问题设置得好就可以带领学生从已知知识的情境进入更新知识的情境,学生随着设置得恰到好处的问题,不断开启知识宝库的一个又一个大门,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喜悦。
二、联系生活,探究习题
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课堂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在初二物理引言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大家将从这里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接着再引入2008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拼搏夺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又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说明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探究式习题的兴趣越来越高。
三、学以致用,整合学科
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并不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倘若在学习、探究的同时,加以创新,那将是教育的升华。如在讲完光的折射以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几章的知识以一篇作文的形式将它描述出来。一位学生写道:“星期天的早晨,刚睁开睡意蒙蒙的双眸,整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映入了眼帘,这是光的漫反射现象,看到了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回头发现墙上的影子,这又是光的直线传播;走到鱼缸前,欣赏美丽的鱼,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可见,作文用于物理,使物理更加充满魅力,更加吸引人。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逻辑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了观察身边现象的意识,提高了自主探究的意识,从而使探究式教学得到了升华。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探究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9
一、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可以有效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而且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也证明: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无法激发出自身灵感。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中初中物理教材大都只有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和实验,而这种文字和图形都比较抽象,对年龄较小的初中生而言,让他们直观地去理解文字和图形体现出的内在物理规律都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大都采用简单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枯燥乏味的物理讲解,这种理态的物理教学情境只会让初中生对物理知识形成肤浅的理解。如果让初中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能看到又可以听到,再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进而用自己的思维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教学效果将会远远大于传统教学。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强大的文字、动画、声音和图片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在物理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利用视听、观察和人机交互对接收大量的物理教学知识,还可以获得欢快愉悦的学习感受,于是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被调动,最大限度地唤醒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物理知识是对社会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理论探索,是研究自然现象发生的内在科学规律。而对于仅仅十二三岁的初中生而言,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导致他们对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存在的物理现象,只能在思维中存在着粗浅的认识。在这种较强科学性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学习和理解物质排列规律和内部构成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都相对比较抽象,不可能在物理课堂上直接进行原样展示,导致中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理论知识时就相对困难。针对这种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利用电脑展示静态的图片和文字,而且还可以制作动态的动画短片和录像片断,以此来模拟物质内部结构及其运动过程,将复杂的事物形象化,变抽象为直观,从而使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中学生进行正确理解和科学记忆,培养中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抽象性思维。
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培养中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人类短力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和优秀创造力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基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传授已知的`物理科学结论,中学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仅仅要传授物理知识给学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多媒体技术要可以将物理实验过程生动形象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动态展示出来,培养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中学生可以认真观察,进而有效鼓励他们形成强烈的探究精神。例如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非常多的物理现象发生的时间都极短,甚至中学生还没来得及完全看清楚时,该物理过程就已经完成,导致中学生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内在本质,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我们在讲解“大气的压强”时,不能只是简单的将理论讲解一下,而应该利用多媒体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录像,然后进行分组交流,几分钟之后再将录像放慢播放,甚至可以用特写镜头展示某一变化过程,从而使中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培养他们形成积极探索精神,进而提高中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中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多方面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丰富物理教学手段,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为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无穷奥秘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
一、突出教学重点,制订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初中物理,将任务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强烈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这样可以使物理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地开展
二、重视技术的提升,加强团队合作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不能依据传统的学习方法进行死记硬背,这种办法是不可取的。要想真正了解物理,就要充分地认识物理本质。将理解与记忆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物理。在物理教学中老师要运用一些实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合作探究,在遇到困难时老师要及时进行解答,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习内容。有效地实行分层教学法可以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物理教学是一门系统发展的工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发现其中的客观规律。制订目的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工作。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工作当中去。
四、小结
总之,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分层教学法进行授课,针对每一个学生自身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1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作用
1.引出思维导图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延伸教学主题的知识点,并对导图进行编排。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使教师打破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积极自主地学习,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条件下,能够放松心理状态,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创作型思维得到提高。
2.整合和联系教学内容
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能够梳理自己所掌握的物理知识,根据知识的主次关系,按照顺序进行编排制作。物理是一门有着大量概念和规律的学科,思维导图能够将这些概念和规律联系起来,完整地呈现出来。
3.整合物理教学的知识点
物理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漏讲一些知识点的状况,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备课,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梳理,制作出思维导图。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再出现漏讲的情况,可以按照思维导图及时地进行调整。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通过实例阐述思维导图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物理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接受新的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力》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分析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教师首先确定整个内容的教学目标,然后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2.确定中心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
在确立了教学主题后,根据教学主题知识点的概念和性质,进行示意图的绘制,按照顺时针的顺序编排思维导图。
3.进一步拓展思维导图
在概念和性质的知识点的绘制之后,要对其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将其对应的知识点在思维导图上绘制出来,并进行分支,通过逐级的延伸和分支,就将《力》这一内容中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绘制出来了。
三、小结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思维导图起着重要的调动思维的作用,能够发掘学生的大脑潜力,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学习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2
一、生成性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特点分析
1.生成性教学具有生动性特点。生成性教学是教师教学中由于某一特定环境或因素引起教师对教学知识的不同认知,从而得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思路,该思路充分结合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思想,找到教师与学生在物理教学课堂中的契合点,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应用这种充满创意性质的教学思想,这样一来就会让严谨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充分融入教师及学生的新想法,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及探讨物理知识。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可以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充分带动起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2.生成性教学具有真实性特点。生成性教学具有真实性特点,是因为生成性教学在物理教学实施中并不是教师事先备案的,没有经过精心安排与设计,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与交流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其产生时较为自然真实。教师将这种全新的教学思路传达给学生,更易让学生接受,因为该思路是由教师与学生思想延伸的产物,与教师及学生的思想密切相关。
3.生成性教学具有随机性特点。生成性教学内容并非一成不变,由于物理教学知识及情景的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思路,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比如语言表现、行为表现等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由于学生在物理教学课堂中表现的不可预见性,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变化,而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也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及思想。由此可见,生成性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它受教师及学生的相互影响。由于生成性教学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以此要求必须教师具有较高的应变能力,以便快速理清生成性教学中的全新思路。
二、生成性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生成性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本质区别,这是由其特点决定的。生成性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生成性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促进物理教学课堂有效开展的重要举措。以下是笔者针对生成性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的深刻分析与探讨。
1.生成性教学促使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实际。与高中物理教学相比,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得更为密切,物理教学内容中一些物理理论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践发现。因此,可以说物理教学内容切合生活实际,而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物理教学内容的这一特性与生成性教学特点存在一定的共通,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成性教学,能够促使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实际。比如在“帕斯卡定律”知识讲解中,可以结合学生熟悉气球进行讲解,在气球中灌入水然后绑紧当用力压一边时另一半会鼓起。这很好地说明了帕斯卡定律,学生在分析这一现象时会联系到“力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等力学原理,结合实验现象加以说明,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对旧知识起到巩固作用,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生成性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启发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与想象,在与老师共同探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探索能力,并且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学生可以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比如筷子在水中会出现弯折现象,这一现象就是物理教学中的折射现象。实际生活与物理知识的交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对物理教学课程的开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实现了信息的有效整合,培养了教师及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生成性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在教师与学生的分析探讨中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新的教学思路。面对生成性教学的这一多变性,需要物理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展开新的教学思路之前,实现教学信息的有效整合,将教学课堂内外的信息知识快速整合在一起,创建一个充满创新力且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成性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同时还能够培养教师及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比如在生成性教学开展过程中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知识模块的讲解可以将其总结为“物渐近,像渐远渐大,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以这种精短的语句将物理原理表达出来,能够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等相关知识的记忆,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具有一定的帮助。
3.生成性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生成性教学中的教学思路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产生的,相反的,生成性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两者具有互为连带的作用。学生是物理教学课堂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生成性教学模式就有这样的作用,因为生成性教学下产生的教学思路是前所未有的,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感受。在生成性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互动,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提一些问题,比如“人们平常所穿的鞋,鞋底为什么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蕴涵一定的物理原理,其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是摩擦力,利用该生活实例能够让学生了解到适度的摩擦力是有益的。在这里还可以提出“拔河比赛时为什么把地面的沙粒扫干净”“为什么走山路时空手的人比挑担子的人更容易滑倒”两个问题它们所涉及滑动摩擦力小和摩擦力与压力关系等。在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成性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课堂更加新颖,使教师的讲课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原理的探究兴趣,是提高初中教师物理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
三、小结
总而言之,生成性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多重作用。要充分发挥生成性教学的作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与交流,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大胆质疑,说出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看法与见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及时改变与物理课堂不相符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时刻充满兴趣,从而提升教师及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水平。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3
一、利用网络,做好课前的预习
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而借助网络进行课前预习的工作是非常关键,因为网络上面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举例来说,当我们在学习眼睛和眼镜的区别时,教师根据授课的相关内容提出让学生们预习的内容,如什么是远视眼;什么是近视眼;你知道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近点和远点吗;你的明视距离、近点、远点分别是多少呢。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来寻找答案。实践后,发现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能充分利用上计算机课的时间,学习的热情非常高,在课堂上同学们也分小组进行了一些讨论和交流,如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查找的相关资料等。这种课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预习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巧妙引入新课
现在初中生的注意力还处于不断提升的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而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上课的内容上。初中的物理课程每个章节前都有提纲,综合了这一章节需要解决的难题,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平铺直叙,不会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压力和压强》一节的教学中,压强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压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他们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学。如果在引入新课时,用多媒体展示在雪中艰难行走的步行者陷进雪中和愉快的滑雪者轻松前进的动画,学生定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的目的成功达到。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能以往所不能,模拟实验,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特别是课堂演示实验,它是初中物理教学采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它对学生掌握和理解概念、总结规律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有些实验,由于过程太快或太慢,可见度不大,学生难以观察得出结论;有些实验受条件限制,无法完成。信息技术在此领域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在学习《分子的热运动》一节时,学生是看不到物质内部分子的`运动的,因此难以理解,可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分子运动和碰撞的过程;在讲述扩散现象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上“特技”,把气体分子的扩散、液体分子的扩散、固体分子的扩散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无需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很快就能从模拟实验中直观地知道其中的道理,化繁为简。而且我们发现,对于实验器材缺乏的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似乎更有用武之地。
四、展现宏观或微观的物理现象,世界在眼前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主要以实验和观察为主,但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都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出来的,如涉及一些抽象的和宏观的物理知识时,用实验演示是不能解决的。初中生的学习知识和生活经验是非常有限的,光靠教师的讲述学生是很难明白的,教师的讲述也带有相关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学生们不能够理解和明白,自然就不会相信教师,进行怀疑,感到困惑。这样知识也无法掌握。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展示这些抽象或宏观的现象,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例如,在《光的传播》一节的教学中,有分析日食和月食成因的内容,如果直接说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学生疑惑,不能接受。但若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能观察出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地球上出现了阴影,就是日食。由于模拟了具体的形象,学生看得明白,自然知识就会牢记不忘了。这样就符合学生思维的渐进性,学生学得轻松,印象深刻,能较好地构建物理知识。
五、课堂反馈,节时节能
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测试是非常必要的,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发挥这一功能,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来达到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的目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能盲目使用“题海战术”,应该通过具体的声音、文字、图像、视频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展开教师与学生、正确与错误的对话和反应。例如,在学习《串联和并联》一节复习检测中,可以将学生连接的易犯错误的电路图挑选出来,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电路的连接过程重新展现出来,并演示闭合开关后的电路状态,让学生判断电路故障,并找到正确的连接方法,也以多媒体演示。非常的直观,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六、课外辅导,方便快捷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课后辅导都采用学生找教师问,或者教师找学生辅导,或者在自习课时教师进入教室进行辅导,而其他非在校时间如果学生有问题就很难找到辅导教师,而如果通过手机等通讯工作辅导也显得不直观、不方便。有了网络后,学生在课后有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具有在线免费课程和免费服务的网站,让学生进行在线学习。现在已经有很多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面学生和家长可以进行在线咨询,教师在线辅导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这样一定可以提高课外辅导的效率和质量。
七、小结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也可以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也是开展创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当然前提是我们恰当、合理地运用,否则会事与愿违。以上就是我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小经验,也希望各位同仁能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境界。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4
一、演示实验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其实就是指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由教师亲自来操作实验,当然,有时教师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增强该实验的可信度,可以特意邀请同学来上台辅助老师进行物理实验,或者老师只是从旁进行一定指导进而引领,而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从其完成的形式来看,可以将演示实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导入新课的演示。这种类型的演示实验一般都是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前进行的,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并激发学生自身的求知欲,因此它往往具有发人深思以及引人入胜的特点。像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去做一次覆杯实验,虽然一张纸在空气当中都无法实现自己漂浮,但却能在一定作用力之下托住一杯水。而学生通过观看这一实验,在他们的头脑中很容易引起矛盾冲突,进而实现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目的。
2.建立概念的演示。这种类型的实验常常用于教师传授新课时,目的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感性的材料,进而形成专业的物理概念并建立相应的规律。这种实验其特点就是自身的观察对象相对突出,而且实验条件较为明确。比如教师在演示“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时,由于这个实验意义非凡,它所倡导的“理想实验”不仅在当代的`科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能为物理中“惯性”概念的形成和确立提供所需的感性材料。伽利略曾经利用斜面实验得出一条结论“球在运动时,如果无法达到一定的高度,势必会一直滚动下去”,而当前初中教材中的内容就指出,需要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重新再做次斜面实验。这就从逻辑上给学生造成困扰,伽利略已经在几百年前通过实验证明了:世界上不受外界作用力却一直运动下去的物体是存在的那为什么还需要我们在重新做次实验呢?这时教师就需要结合教材提出一些新问题:虽然伽利略做的实验已经基本上解答了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一直运动下去的原理,但却没有真正意义的回答一个物体再没有受外界作用力的前提下,其运动状态究竟是怎样的。而通过这次试验,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形象、更具体的观察实验过程,以增强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
二、学生试验教学法
应该说,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试验教学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教学方法其实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些物理知识时,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之下,由于学生独立的完成物理实验,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的教学行为。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同时也能有效的增强学生自身的实践技能。而从其作用上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完成物流实验,并让其认真、细心的观察物流现象,以实现规范和培养学生自身实验技能以及实验素养的目的。而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这种使实验,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并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的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进而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有效提升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进行“水沸腾”实验时,教师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独立的完成这个实验,教师只是从旁进行辅助和指导。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细心观察,也认识到了,水沸腾是首先要满足两个条件的:一个就是温度首先要达到既定沸点,并知晓了水的沸点是100℃;另一个是需要吸收热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同时也能更好的加深以及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三、小结
当前现行的课程标准中,曾经明确指出,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理论知识之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基于这种背景,教师采用实验教学法来开展物理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调动学生自身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基础之上,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5
1、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最终能够调动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毋庸置疑,多媒体技术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最常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讲授声音传播的时候,能够通过多媒体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热门电影或者动听的歌曲,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他们提前进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对这个专题产生兴趣,从而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其次,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可以把那些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非常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使后者能够非常轻松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难度降低,改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电流这一课的时候,对于产生原因,能够自己制作或者下载有关视频,将其播放给学生,使他们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对比分析有、无电压两种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再次,把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过去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均通过板书与口述两种方式进行,而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教师能够针对难点、重点展开教学,其余的内容则能够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给学生,从而能够使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第四,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使师生双方均能够充分拓宽知识面,对于教师来说,其在备课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网络细致深入的搜集相关资料,获得较为全面的讲解,而与此同时,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资料来将其完成。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能使师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最后,把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助于不断改善教学模式,同时与新课改的需求相符合。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的开放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教学方式得以丰富,教学模式得以更新,最终能够推动教学向着更加精进的方向发展。
2、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2.1教师方面
现阶段,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具有相对较高的理论与教学技能素养,然而,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却不容乐观,他们根本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他们应用信息技术仅仅停留在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层面上,一味的利用这种方式来刺激学生的视觉,而根本不注意通过信息技术来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一些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师,有很大一部分甚至不会熟练操作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尤其关键的是利用这一技术来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2.2学生方面
初中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对于计算机并不陌生,甚至很多学生应用电脑比老师还熟练,但是他们的应用知识局限在玩游戏、看电影和聊天等方面,对于利用网络来学习物理,他们非常陌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引入信息技术,即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一工具将这门课程学好。但是在具体的学习当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掌握熟练度不够,在今后有待于加强。
3、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几点要求
3.1教师必须首先要熟练掌握这一技术
对物理教师来说,其应当熟练操作计算机,同时能够掌握各种教学软件的应用,比如制作图像、制作教学课件等,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够在备课、教学中非常从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要是他们连最基础的信息技术都不能熟练掌握,那么他们在备课的`时候必然要投入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精力,同时,当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突发问题出现时,他们往往不会如何进行处理,使得课堂教学不能顺利开展,所以,教师必须养成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
3.2教师需通过这个技术不断完善教案
伴随网络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教师必须尽可能的发挥网络的作用,将相对较好的教案提供给学生,因此,需要他们预先做好准备工作,通过网络广泛搜集物理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总结,通过信息技术对教案进行改进,最终能够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3教师需要利用这个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思想非常活跃,他们对各种新事物充满好奇,例如手机、数码相机等,同时各种信息产品均与物理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教师必须要是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能够注意到平时的物理问题,尤其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认真进行思考,最终就能够充分理解物理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给学生安排信息技术方面的家庭作业,要求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搜索某个领域的信息,然后制作成课件,并开展课堂展示与集体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动手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4、结束语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5-1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11-16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11-16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合集15篇11-17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集合15篇)11-17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7-28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合集)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