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26 07:35:16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教学论文[必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论文[必备]

教学论文1

  一、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学校教师重视程度不足。不可否认,在现在相当比例的农村小学及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工作重视程度存在问题。校长认为体育学科不是应试科目,在师资力量安排、教学投入以及课程执行等方面存在着不够重视的现象,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能够完全对照课程标准开展教育,认为体育学科是一门副科,教学中随意性较大。从学校与教师重视程度不足方面来看,体育教学工作难以高效开展。

  2.必备体育教学器材匮乏。在许多农村学校,教师在体育课上能够使用的合格器材较少,不仅品种少,而且数量少。由于办学经费等方面的制约,部分学校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语数学科相关教学器材设备的购置上,对于体育等学科兼顾不足,导致现有的教学设施无法完全满足体育教学需要。

  3.教学研究活动成效不高。在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活动陷于停滞状态,学校在整体教学安排中,只是象征性地安排一些体育教研活动,没有深入开展和精心组织,教师对于体育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有限,导致整个教学研究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切实发挥出对教学活动开展的促进作用。

  4.教学课时出现挤占现象。在农村小学,语文、数学学科随意挤占体育教学时间的现象层出不穷,部分教师在任教语术学科的同时,还兼任体育学科教学,有时直接就将体育课变为了语文、数学的练习课,这一现象在期中考试前后、期末考试前后表现尤为突出,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没有充足时间。

  5.特长学生发掘培养不力。在每一个群体中都有着特长生,体育学科也是一样。在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缺乏对特长生进行发掘与培养的能力,部分教师半路出家,缺乏过硬的教学技能,即使发掘出了特长生也难以开展有效性的训练,导致这一工作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二、有效突破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困境的思考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诸多薄弱环节,教师以及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其开展深入思考,结合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与提升,主要应当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重视程度。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学科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将其与学生增强体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结合起来,并上升到全民健身、全民族素质提升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学校要尽可能地为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在教学师资力量安排上尽可能安排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任教,在教学设施上想方设法满足教学要求,强化对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力度,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以科学严肃的专项考核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规范化发展。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够在行动上有效落实,各学校及体育教师应当将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作为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教学成效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加大体育投入,满足教学实际需求。作为学校管理层,应当在整体投入安排中统筹兼顾体育教学设施,可以采取对外购置、内部修缮等途径,满足体育教学工作需求。学校还应当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反映本学校办学条件状况,争取他们的支持,在财力扶持方面予以照顾,将体育教学设施投入纳入教育经费预算范畴。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改善体育教学设施匮乏的困境,为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基础。

  3.加大教研力度,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都应当强化体育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可以按照区域划分的方式,构建结对、辐射两种类型的教学研究团体,以地区龙头校体育教研组牵头,向本区域其他农村小学进行辐射,牵头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活动,以研讨会、座谈会、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让广大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进一步汲取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先进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体育教师驾驭教学工作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4.严格执行标准,不得随意挤占课时。学校应当强化对体育课教学的管理工作,严格禁止各学科随意挤占体育教学时间,尤其是在复习环节,更要保证学生体育课能够正常上起来,做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与身体的适当放松相结合,有张有弛,保证学生身心得到调节。同时,严肃课时执行标准也是保障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任务得以完成的重要基础,只有保证了教学课时这一基础性条件,教学目标才能够顺利完成。

  5.加大培养力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农村小学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做有心人,通过运动观察、项目考核等方式,发掘出所任教班级的体育特长生,在教学中予以有意识的培养,如适当提高训练难度、加大训练量等等,并在征得学校、家长与学生同意的前提下,对体育特长生开展专门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体育特长生得到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器材匮乏、教研活动肤浅、教学课时随意挤占以及特长生培养不力等薄弱环节,学校与教师应当开展针对性分析研究,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突破措施,切实有效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成效。

教学论文2

  一、运用情景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阶段在我国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数学成绩差距较大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是因为一些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兴趣,上课听讲不认真,作业完成情况差,使得无法有效地吸收知识,形成成绩差的恶性循环;而一些学生则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较高,知识掌握也较好。针对这种差距较大的情况,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学,通过充满趣味性的情景模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更简单地学习数学,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平均水平。例如,在进行《多边形内角和》这节内容的教学时,首先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都了解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推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推测:方法一:将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用量角器来测量,再把测量出的四个度数加起来,就可以得出四边形内角和为360°这一结论。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但由于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了,也是具有一定成效的。方法二:让学生自己裁剪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的纸片,将其平凑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四边形,经过测量后,学生可以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这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总和。显然方法二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对三角形于四边形的认识,不仅回顾了已经掌握的内容,还能做到学以致用,再加上自己动手体验,这就更加巩固了知识点,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结合这种方法的具体思路,教师再来告诉学生辅助线这一概念,通过对角线来得到两个三角形,根据这种思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用灵活的方式掌握了知识点,对各种几何图形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今后面对类似的问题时,也能够运用相应的方法来解题,这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就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各个知识点,数学学科对于理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去记公式,学生必然会觉得数学非常枯燥,由于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理解知识点,因而在运用公式时也缺乏灵活性,这样就使得学习效率低下,也非常被动。初中生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并不完善,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公式并能够在各种题型中有效运用,就要创新知识点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相关公式的具体应用。如勾股定理可以被运用在门框结构的规划上,一元一次函数在消费时可以用于价格的衡量等。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采取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让各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在互相帮助的学习中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思路时,学习起来也会更轻松,成果也更明显,因而就会更加热爱数学。数学的解题往往具有方式上的多样性,很多题目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解题能力,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意性思维都非常有利。

  四、结束语

  以上就是笔者分析出来的几种主要方法,由于数学的灵活性和逻辑性,能够用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还有很多,并且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更新,这些方法也会更加完善。因此,只要能够合理地运用先进和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思路,让学生热爱数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论文3

  摘 要:信息与技术的交互发展,推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与推广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现了音、形、色的结合,丰富了传媒、会议以及教学等的开展形式,扩大了日常信息传递的方法途径,是未来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主流技术之一。本文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其特点进行简单介绍,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技术;

  引言

  当今世界袁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对人类经济、社会及生活各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且多媒体应用技术也成为新世纪人才必备的技能,然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对多媒体应用技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多媒体技术作为计算机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技术应用。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概述

  以计算机为核心,交互综合处理图像、文字、音频、活动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而且通过控制计算机让这些信息建立连接,通过加工处理可以表示出丰富、复杂信息的信息技术。多媒体需集合多种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声像技术等,其主要包括视频、音频、文字、超媒体链接、数据压缩、数据解压、媒体同步、高性能大容量光学存储、多媒体网络通讯等,它的特点具有集成性、复杂性、交互性、实时性。1984 年苹果公司首先引入映射、窗口、图符等技术,同时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的研究技术的重心任务已经渐渐的发生的转移,这能够极大改善了人们在对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视频音像的技术、计算机的技术、生活中通信的技术等等都能够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合理的解决这一个很重大的问题。

  (一)数据、图像处理的应用

  计算机的多媒体计算在数字化的`时代发展就需要面临着大量的数据转发、存储和传输等等。数字化基本已经成为了视频和音频信号的主要产物,这也就给存储器中的存储容量、通信的干线、图像的处理等等一系列的多媒体技术的处理打好了基础。

  (二)音频处理的应用

  在计算机多媒体中常见的视频文件的格式有很多种,常见有:WAY文件、VOC文件、htlDI文件、AIF文件、SON文件和RMI文件等,这些主要就是用于对音频信息的处理,主要的就是需要进行编制、语音的是被、文字的转换等等技术问题。

  (三)数据库内容检索的应用

  在计算机多媒体常见的技术支持直线,多媒体的信息检索。多媒体的数据库、信息的操作系统、等等一些相应的操作系统都应该被应用到实践的后部位。特别是对图像进行处理和检索的过程已经成为了一个系统应用放入最重要的部位也是一个热点。其中对于内同的图像处理检索的过程主要就是根据科室的特点从图像的资源库中收索一些相关的词语和描述的内容相似的图像。

  (四)远程教育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远程教育是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的传授形式不再局限于面对面或是点对点,而是可以进行分离式教与学。尤其是在因特网的支持下发展形成的现代远程教育,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极大地优化了多种媒体教学的组合模式。

  (五)多媒体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数据压缩技术和数据的同步这两个方面。在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方面:多媒体技术压缩技术主要是处理数据、文本、图像。在通信系统的实行过程中数据的压缩是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在不影响或者提高视频、音频的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压缩编码标准对各种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减少其通过对音频、视频所占内存,提高压缩率。从而能够使通信过程中传输信息、图片、视频、音频的时间和空间,进步的促进通信系统的日常化应用。多媒体技术压缩技术在通信系统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性,使得多媒体技术在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数据的同步方面:数据同步技术在通信技术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视觉、听觉、触觉信息,多媒体技术都可以进行处理。计算机系统的响应处理子系统随着支持的媒体增多越来越多。这样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通信技术打破了地域限制,加强了交互性。使得电视、网络的应用得到广泛的发展。让人们能够及时的掌握最新的信息,从而为各种决策奠定基础。

  (六)媒体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多媒体PC的使用。随着家用pc市场的不断开拓,企业开始向工业自动化进程迈进,各种信息处理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其中。工业的自动化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在信息综合处理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多媒体信息储存的海量化、传输的方便化、内容的多样化方面,正因为多媒体技术在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员工的技术能力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而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的多媒体计算是一门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服务。在过去人们用几个幻灯片加上声音就是多媒体。而今天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加上数字化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就给计算机多媒体披上了一层新衣,赋予了新的意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的应用范围也是越来越广,多媒体的技术知识也是越来越重要。其总体的发展趋势也是最好的,更具有相互的交流性,能够更大范围的服务,创造一个更加方便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刘丹 试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期刊论文]-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xx(5)

  [2]宋晶 试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xx(16)

  [3]王建章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视界 20xx(26)

  [4]徐红玲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期刊论文]-硅谷 20xx(23)

教学论文4

  1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职业院校计算机的专业教材设计不够科学

  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材体系的设计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计算机教材还比较缺乏,现有的教材不能按照学生的实际特征,一些地方的职业院校院校的教材还采用本科或专科的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不能与职业院校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方法、学习特征相适应,没有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按照项目教学、实践教学、小组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有的计算机专业教材还缺乏使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1.2教学方法不科学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要求以实践教学为主,但是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对计算机课程的内容接触也不是很多,这种情况在职业院校院校计算机教学中表现的更为突出,学生在上学期接触的计算机时间不是很长,因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知道的很少,在很多情况下,就不能熟练的使用电脑,因此,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比较困难。但是,在一些高职院校,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个别化的教学,这样,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基础差的学生就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水平,学生的实践技能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提高。

  1.3实践教学的缺乏

  计算机课程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但是在当今职业院校院校计算机教学中,一些学校存在着不重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在课程的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的结合,只把实践教学当成一种辅助教学,没有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点,实际上,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主要以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但是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时,由于受到多方而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没有得到更好的运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严重的不足,这样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升。

  1.4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教师的匮乏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的缺乏影响着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一些职业院校学生只能采用一些兼职教师来提升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这样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明显的不足,不能与学生人数比例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这样就会影响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也影响着学生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职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专业的计算机教师不能满足学习教学的需要,教师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实践技能较差,有的甚至不是计算机专业而从事着计算机的教学,这样就不能有效的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由于,一部分教师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经验,在实际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这样就必然会影响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2提高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实施策略

  2.1针对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主,在课程教学中创设“学中干、干中学”的课堂环境,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的自主学生能力,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早的解决实践教学的问题。在教学时,教师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对相应的计算机课程了解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层级,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2.2提升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的师资力量

  针对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人才匮乏的情况,要积极聘请能力的强的教师到高职院校来任教,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实践指导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只有重视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职业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关键,职业院校计算机老师更要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才能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技能提升,鼓励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根据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小组学习法、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差别化、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通过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学习中,为学生的创新提供环境。

  2.4开发适合学生特征的校本教程

  由于不同学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征,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根据企业的需求,编制适合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校本教程。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融入到校本教程中,采用企业的标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校本教程的编制,能够按照项目教学、实践教学、小组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3小结

  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要求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技术的能力,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计算机实践的教学与学习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作者:陶礼贵 单位: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教学论文5

  摘 要: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能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

  然而,传统概念下的政治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提高教学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本文作者针对初中政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提出要做到政治课堂的真正有效,必须通过情景教学与理性思考能力并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才能使初中政治课堂做到真正有效。

  关键词:政治教学 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作为一种理念,“有效课堂”始终致力于教学效益的提高;政治的有效课堂同样是每一位初中政治教师常常思索和向往达成的教学目标之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有效课堂”逐渐被提到了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位置。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体会,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情景教学与理性思考能力并重

  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才是有效的”。

  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创设相应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通过改变不良情境来抑制和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引导学生借助虚拟的情景进行理性思考。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具体可感的情境,及时引发学生对自己在该情景下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进行思考,并指导学生用理性认识去安排生活、观察社会,实现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例如,在学习《两代人的对话》时,我给学生讲了“苏格拉底教人辩论”的故事,还引用了大文豪莫泊桑的名言“没有两个人的鼻子是相同的”,来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自己处理与长辈之间的关系时的理性思考。

  接着让学生表演了课本剧“小新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小品表演来重现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生活情景,促使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深刻理解,并适当引导学生懂得体验和感悟生活,使学生在表演情景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另外,由于本课的学习中穿插了故事、名言、表演等,学生兴趣盎然,从而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同进,新课程也提倡“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体验学习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求将“教室”转变成“学堂”,课堂教学由“教”向“学”转化,让学生达到由吃“鱼”到用“渔”,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合作和学会创新。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把有限的时间贯穿到具体的目标学习中去,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体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节课时,我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

  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强烈的热情和求知欲,体现出乐于讨论和争论的学习热情,这种积极主动参与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课堂,使学生很快掌握了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合理有效地利用身边的资源

  政治是一门探求真理的学科,来不得半点虚假。

  在教学过程中,举例是为了说明理论知识,教师应该将所举的例子与所要说明的理论知识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务求做到就地取材,离学生生活、学习环境近一些,离他们的心理近一些,最好是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经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举例,这样学生感到可亲可信。

  另外,所举的例子一定要新鲜,且含有一定的新知识、新信息的,贴近时代的材料,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例如,在教学《我知我家》一节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父母,感受父母的深情,课堂上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你的父母是干什么的?”“家里种了多少地?”“家里每年能收入多少钱?”“谁是家里的最大的消费者?”等,让学生回答,看他们是否知道父母为了家所付出的劳动。

  结果显示,真的有学生不知道这些,不懂自己的衣食住行全靠父母,不知父母田间劳作有多苦,多累。

  接下来,教师让部分学生谈了父母的不易后,引领学生分析自己的攀吃比穿、大手大脚地乱花父母血汗钱是对还是不对等现象。

  类似这样的实例,充分体现了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教育着力培养的最可贵的思维品质。

  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尊重个性,培养求异思维;要善于引导、发现和珍惜学生创造的火花。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地创设情境,适时布疑,巧妙质疑,灵活释疑,就能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内部需要和动机,从而改变被动的状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

  总之,初中政治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注重实际情景的创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使“教材”变成“学材”,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与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政治课堂真正有效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5月版

  [2] 凌忠.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教育科学论坛,20xx,(03):40-41

教学论文6

  国内高校理工科专业长期以来把数据库作为必修课程,但对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学生开设则是近10年的事情,由于该专业学生计算机技术基础较为薄弱,如何把适合其学习的数据库技术通过实验方式掌握,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成为研究热点。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一旦找准兴趣点和切入方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知识的导入会事半功倍。在数据库教学中,不可把学生当作病人,把知识当作汤药,要研究个性特征,因人而异,授人以渔,调动学生课外实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善教学效果。

  一 马斯洛需求模型及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马斯洛需求模型,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这五种需求按层次逐级递升,如果人的某一层次需求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使其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以数据库课程学习为例,学生多是文科生,缺少计算机训练,该如何打消学生顾虑并对数据库产生兴趣?根据马斯洛需求模型,设计数据库学习需求模型,满足四个需求,①安全需求:认真学习,通过课程考试获得学分和等级证书。②社会需求:兴趣爱好。③尊重需求:审美、身份。④自我实现需求:把多年的兴趣爱好转化为实用、可分享的数据库。在安全、社会和尊重需求达成后,学生会获得一定的满足感。一想到可以把爱好和学习结合,而不是为了学分和证书而学习,从“自我实现需求”这个层面来激发出“我要学”的需求。学生会把数据库实验作业的选题当作一种身份标志,如不少男生会在选题时选“NBA”,“NBA”品牌的精神内涵对于他们影响很大,他们也愿意付出多于普通选题的努力。也有不少同学会选择“留学”为主题,其道理也是一样的,都属于需求模型中的最高层面。

  二 建构主义理论及应用

  学生有了兴趣,知道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后,还要有好的教学方式,否则再大的兴趣也会湮灭于枯燥的教学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发展受同化、顺应和平衡3个过程的影响,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数据库教学包含不少诸如范式理论、关系代数等抽象知识,单纯的课堂讲授很容易使同学产生厌倦和畏难心理。通过创建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揭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教师从幕前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三 方案实施

  课程以关系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为重点,学生从数据库设计规划、系统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到物理结构设计,最后结合程序设计语言完成数据库应用行为设计。依据教学目的,应用马斯洛需求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分组选题、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实现、数据库展示评价。第一,分组选题。教师可以准备几个常见的数据库选题,如选课管理系统、客房管理系统等。学生分成3~5人的小组,由组长组织成员在开课两周内确定选题。根据对四川大学商学院20xx~20xx学年工商管理大类学生的选题统计,发现学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住宿和餐饮业,说明学生更关注自我实现的需求,符合马斯洛需求模型。选题确定后,学生需要做的工作是主动结合所学需求分析方法,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中的选题对象,充分了解选题对象目前的业务流程概况,明确选题对象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系统的功能。第二,数据库设计。各小组首先运用E-R图工具把上一阶段得到的选题对象需求抽象为概念模型,再将概念模型转换为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转换结果进行规范化处理,最后为给定的逻辑模型选取一个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第三,数据库实现。完成数据库方案设计后,各小组进入实现阶段,进行数据载入和应用程序编码和调试。在这个阶段,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如E-R图设计不合理导致数据的载入出现问题,或者数据之间的关联失败等。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分析原因,帮助其解决问题后继续本阶段工作。数据库系统经过试运行合格后,数据库即可投入正式运行了。第四,数据库展示评价。作品完成后,各小组需要在课堂上向全体学生展示推介其作品,教师根据作品水平、展示效果和学生的反映综合给出成绩。通过近几年引入马斯洛需求模型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工商管理大类专业数据库实验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变得浓厚,在后续的毕业设计中体现出较强的个人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

教学论文7

  一、目前我国高职法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法学毕业生增加,而就业形势严峻。由于高校扩招及报考热门专业导致法学毕业生逐年增加,而法学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及实际操作的缺乏,导致就业难上加难。在20xx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就已经显示法学专业的失业人数在本专科专业中排名第一。实际上受到就业渠道的限制及就业与需求矛盾的扩大,根据《20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法学专业已经连续三年入选“就业红牌专业”,而且专业对口率也仅为百分之四十多,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专业对口率排名倒数第二的专业。

  2.法学专业毕业生供应与需求信息不对称。实际上,高职院校毕业生不断增多导致毕业生就业面临困难,但不能仅以数量的增多而得出法学专业就业人数供大于求的结论。实际上,在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上,仍存在大量的缺口。虽说法学毕业生就业的渠道有限,比如公检法等行政、司法系统以及律师事务所等社会律师,再加之公司等社会单位法务、法律顾问、公司律师等渠道,皆是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以此来讲,法学专业的就业渠道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应当是比较广泛的,但是为何法学专业的就业率及就业对口率较低,原因就在于供求不对称,主要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及高层次、高素质的法律人才的严重缺乏。因此,导致法学专业相对“供大于求”。因此,面对我国高职法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必须实施以多学科交叉培养为导向的高职法学教学改革研究,从而生产出“产销对路”的法学人才,而首先就应当从法学教学改革抓起,结合市场对法学人才的需求及我国社会转型期及法律制度等因素,从多学科交叉培养、培养教学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材的选择、教学方式的改变及考核评估模式的改革等方面着手,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法学人才。

  二、多学科交叉培养的基本含义及意义

  1.交叉学科的基本概念。交叉学科包括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的概念,狭义指的是由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互交叉的地带发展出来的科学;而在广义上交叉科学不仅包括狭义的学科,还包括各个学科大门类内部各个学科交叉所形成的学科。

  2.交叉学科的提出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1926年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伍得提出了交叉学科的概念,并在20世纪60年代日趋成熟,但是在我国明确这一概念却在20xx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中,提出了加强式交叉学科的研究。在20xx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重视发展交叉学科;到20xx年明确指出“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把交叉学科的发展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3.多学科交叉培养的意义。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本来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所形成的科学知识体系也必然具有整体化的特征。科学史表明,科学经历了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过程。现代科学则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交叉科学又集分化与综合于一体,实现了科学的整体化。学科交叉是“学科际”或“跨学科”研究活动,其结果是导致的知识体系构成了交叉科学。交叉学科作为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有利于发展前沿科学,取得科学突破,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复杂科学问题、社会问题和全球性问题。因此,我国需要加速发展科学技术,提倡交叉科学的研究,把交叉学科的研究放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性地位。

  三、以多学科交叉培养为导向的高职法学教学改革策略

  1.高职法学教学培养目标的改革。交叉学科目前作为我国教学事业的战略指导思想,应用在法学教学方面,则体现在高职法学教学培养目标的变化。法律职业背景及需求决定了法学专业的学习不仅需要法学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法学教学的应用性和具有较强的法律实践性,因此在大多数国家,法学教学的基础为其职业知识体系,是一种技术理性,一般法学培养包括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及学术型法律人才的培养,但是归根到底,法学理论的研究在于其法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因此法学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一改传统法学知识的传授,而更加注重法学的实用性。把高职法学教学纳入到职前教育的范畴,改革为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法学教学目标。同时关注法学实践的培养,不仅仅是脱离了其他学科的固步自封,而是应当注重法学培养的规范性及其实践性,两者兼顾;更是注重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产生思想的碰撞及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法学教学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渗透,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更加注重“复合型法律人”的专业素养、通识教育、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法学专业人才运用法学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在国外很多国家的法学教学中,要求法学本科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具有其他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比如美国法学的学习必须到了一定程度之上才能有资格报考法学专业,而我国法律硕士专业的设置也是基于该培养目标,但目前我国法律硕士专业的发展却有所背离。正如目前的就业现状来说,我国目前的法律硕士专业毕业者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如科目划分及公检法招收等方面的资格限制问题。因此,法学教学目标除了对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之外,更加注重学科的交叉学习。

  2.以多学科交叉培养为导向的高职法学教学培养理念的.形成。前面讲到法学教学目标的改变,从传统的注重法学理论知识的单一式培养转变为以注重法学实用性的多学科交叉式培养,通过高职院校法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在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侧重培养法学学生法律思维、操作实务、职业道德等全面的法律素养的培养,形成多学科交叉培养为导向的高职法学教学培养理念,合理设置教学课程体系,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高素质法学人才的培养方案。扭转法学基本理论知识传授,学术型强且学科单一,与社会实践脱节的法学教学水平低下、特色不鲜明的问题,注重法学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树立多学科交叉培养的高职法学教学培养意识,注重以“中国法律为本,外国法为辅”的基本学习路线,坚持熟知本国法律,兼涉外国法;注重法律教学培养的学术性与实践性的平衡;更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不同法律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适应国际需要。

  3.以多学科交叉培养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目前国外高职院校法学教学主要存在三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是英国和欧陆模式,即是从高中招收法律本科,但从事法律职业必须加念一年的法律职业培训课程,然后再进行1~2年的专业实习,方能取得专业的执业资格;第二种是北美模式,这也是我们之前讲到的从非法律专业本科招收的法学专业学生,通过入学考试,学习三年,获得法律本科学位;第三种是澳大利亚模式,即将法学本科教育与其他专业的本科教育同时进行,经过6年左右获得双学位。我国目前的高职法学教学与第一种英国和欧陆模式相仿,但是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只需获得司法考试资格,通过一年的实习便可获得律师执业的资格。但是要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学人才,则必须改革高职法学教学的培养模式,更为严格的法律职业资格进入,改革高职法学教学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思维、法律方法、技能及法律素养的实践性法律人才。

  四、结语

  受到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思维和方法等不同所造成的“学科壁垒”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目前高职法学教学法学多学科交叉培养受到制约。为了实现我国新时期国家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培养“重法学理论知识基础、强化多学科交叉发展、拓法学教学视野、推动法学教学理念方法创新”高职法学教学理念,需要从科学合理的法学课程设计、改革传统的法学本科招生机制、打破多学科交叉体制阻隔、改善法学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营造出以多学科交叉培养为导向的高职法学教学的良好氛围。

  作者:张媛艺 单位: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教学论文8

  摘要:

  地理科目是初中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在近几年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初中地理教学面临机遇与挑战,其中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均发生重大变革,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学仍旧摆脱不了几千年的教育弊端,为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执教经验于下文中提出问题与措施。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从整体角度分析,初中地理是一门不受学生重视的课程,远不及语文、数学、英语等主门课程,但是从基本属性分析,初中地理是一门具备实用性的科目,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积极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成为了每一位教育者所面临的难题,下文笔者针对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脱离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在教育体系的不断变革下,地理教学始终发生变化,尤其在新课改深入推动的这几年时间内,初中地理教学并无法按照三维教学的目标开展工作,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目标。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为主,所讲解的内容均以地理知识与技能为主,这种情况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教学内容。还有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形成本末倒置的不良局势,重点知识一笔带过,而对学生感兴趣甚至与教材内容无关的知识则花费大量的时间。有诸多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教学形式,虽然所采取的教学形式具有创意性,但是却没有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滑。

  (二)过分重视教学轻视学习

  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只有真正保证教学内容规划与设计的规律性与匹配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一般情况下,初中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阶段,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适当的给予鼓励,则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严格按照的教学意愿进行学习,且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是自己比较喜欢,认为具有效果的,这种情况下则会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不知所云的现象,难以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加以理解[1]。另外,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课堂上会为了教而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消化能力,一节课下来,虽然赶上了教学进度,却无法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的推出之后,积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灵魂,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一改传统的角色,要在课堂中扮演学生引导者的身份,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另外,还需要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地理教学的实质出发,比如在学习气候与天气的时候,要让学生清楚了解气候与天气之间的差别,并且还要认识、掌握天气符号以及天气图,采取随堂测试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

  (二)合理选择辅助教学方式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初中地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通常而言,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减少板书的时间,并且能够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能够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不可形成依赖性,并且要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比如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讲述地球自转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动态模拟图将地球自转的画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自转的规律,从而对知识点加以掌握[2]。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适当借助辅助工具,并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设置情景

  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地理知识具有枯燥性,很多初中生在学习中呈现出烦躁等不良情绪,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学习,如此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引入情景,并且在引入问题的时候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关联,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不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3]。比如在课堂中当地理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且这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则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会产生兴趣,甚至有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开拓思维,回答问题。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当的引入问题情景,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徐云静.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J].学周刊,20xx,08:47.

  [2]孙秀云.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xx,32:36.

  [3]冯秀红.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J].才智,20xx,23:117.

教学论文9

  一、人文素养缺失

  当前国内高校舞蹈教学的学科特点来说,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传统舞蹈教学将重点放在锻炼学生的形体与动作上,课程多以室内实践课为主,以培养学生专业的舞蹈技能为目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关注度不够,从而放松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教授与考核。国家对“体音美”专业的特殊要求也决定了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事实上,只会跳舞而不知其他的学生并不在少数,文化知识的匮乏让这类学生难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有人将学习舞蹈的学生比作“花瓶”,意为只有美丽的外表、优美的姿态,却无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涵,此话虽听起来刺耳,但也体现出了一部分事实。世界上的舞蹈纷繁多样、各有特色,每一种都在传承一种民族或地区的精神和力量,舞者如果无法体味其中的文化精髓,便不能在舞蹈中体现出来,这样的舞蹈空有其架势,而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也无法得到观众的共鸣和认可。

  二、艺术实践不足

  在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中,艺术实践仅仅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附加环节,在舞蹈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小。大部分高校只有在为学校组织大型文艺演出的节日庆典等情况下才会让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之中去。这种僵硬的、公式化的实践方式不仅束缚了学生艺术才能的成长,而且仅给小范围内的学生提供演出机会,造成学生之间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大部分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接触到舞蹈,出了课堂便沦为观众中的一员,这样既不能让其舞蹈技能得到充分的磨练,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其学习的热情。舞蹈教学是一种具有灵性的学科,舞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甚至每一个呼吸都能够传达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带给观众多样的审美体验,若一味将学生放置在封闭的课堂中进行技巧上的磨练,学生在枯燥而单一的环境中无法深入领会舞蹈创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尽管教师在上课时会给学生讲述舞蹈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其舞美结构,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舞蹈动作,但是依旧是无法让学生在舞蹈上获得进展和突破。而且,封闭课堂教学里出来的舞者,大都循规蹈矩,尽管在专业技能方面基础较好、功底较为扎实,却在编舞方面能力不强,更对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难以适应,无法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舞蹈人才。

  三、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对策

  (一)打牢生源基础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基础训练。首先,加强舞蹈的乐感训练。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型在训练中对学生的舞蹈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的高、低、强、弱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想象,从而影响到舞蹈动作的训练。由于学生在高考前的基本功训练多集中于乐器教学上,而对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乐感训练较少。舞蹈需要根据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借助于人体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体现艺术的美感,因此乐感训练对于提高舞蹈教学质量是首选对策;其次,加强舞蹈的形体塑造。对于大学生来说,加强对学术的形体训练十分重要,舞蹈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训练出不同的形体特征,从而表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内涵;再次,加强舞蹈的动作训练。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的灵魂,动作可以表现舞蹈的节奏性和塑造性,只有加强舞蹈动作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表达能力;最后,加强舞蹈鉴赏能力的训练。教师应该在初期给学生播放和欣赏不同的经典舞曲和舞蹈表演,并辅助一些乐理和舞蹈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在基础训练过程中快速地修正自己的不足。此外,针对前文所讲的学生生源舞蹈基础较差的情况,各初级、中级以及高级学校都必须增加在舞蹈教学上的关注度,向学生普及舞蹈教学,因为“舞蹈教学的普及与发展史舞蹈教学事业前进的两个车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②。学校需要从小便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帮助意愿以舞蹈作为自己今后发展方向的学生在舞蹈学习的道路上保持较快的前进速度。

  (二)加强人文培养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立足于时代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每一位合格的舞蹈毕业生都必须拥有完备的人文素养,“学习人文科学,让我们懂得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意义的人”③。尽管舞蹈活动以形体为媒介倾诉感情、表达自己,但并不是只要拥有舞蹈技巧就足够,舞者举手投足之间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才是打动人心最重要的因素,舞者若没有优秀的人文素养,对自己表演的舞蹈不知其渊源、不解其文化,便如同没有灵魂的牵线木偶,再美的肢体在观众眼里也乏味如一碗白水。由此可见,高校舞蹈教学必须转变观念,将注意力从技巧培训转移到人文培育上来。一方面,教师应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人文知识的教授和学习,通过集体观看幻灯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充舞蹈方面的人文知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制作相关的幻灯片上台进行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人文知识记忆;另一方面,学校也应适当增加文化理论方面的课程,并严格执行对文化课程的相关考核,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了解人文、重视人文。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还能够对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从历史文人的身上获得积极的正能量,进一步提高其审美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三)增加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技巧的磨练,而且也是让其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学校里,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永远放在第一位的,但这不能成为将学生禁锢在课堂里的借口,学生总要毕业走上社会,如果不知道社会本来的样子,又怎能适应它呢?所以,必须改变现代高效舞蹈教学中艺术实践不足的现状,在充分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其接触社会、亲近自然,让学生在社会中感悟人生,在自然中释放青春,让学生不再是日复一日地对着镜子演练,而是用最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舞蹈艺术和舞蹈教学并非只是一种形体训练,它还是主要的是一种心理训练、感觉训练、思维训练、想象训练和自我意象的训练等”④,将学生带到开放的环境中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其对所表演的舞蹈产生浓厚的认同感、亲近感,而且能够促进和激发学生的自由思维,对其观感、思维和想象进行训练,引导其在肢体语言中融入自身情感,鼓励其创作自己的舞蹈。老师仅从旁进行辅助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编舞这一重要技能,这对其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大有裨益。此外,增加艺术实践还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舞蹈的学生最后总是要走上舞台的,越早让其接触舞台越有利于学生适应舞台,同时也越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灯光、观众等,克服心中的羞涩和恐惧,锻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综上所述,要提高高校舞蹈教学质量,唯有充分认识到目前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改革。只要国内教育人士坚持不懈地探索,必将使舞者教育永葆青春、活力常在。

教学论文10

  分组实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完成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实验的操作,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进行相关结果和数据的收集,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的掌握能力。如今,分组实验教学法已经成为激发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措施。

  一、当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分组实验教学的模式单一

  分组实验教学法大概可以分为基础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测定性实验、制作及装配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物理实验类型选择相应的分组实验教学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通常会在实验前就分好组,并再三的演练实验过程,告诉学生所需要测量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在进入实验室后,让学生按照事先演练的步骤完成实验,并填写相关的数据表格和结论。如此,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设计实验,也没有机会去对实验进行猜想、思考和探索。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是由于教师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考试中获得高分,完全没有遵循“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步骤。

  2.分组方式的单一

  在分组实验教学中,大多教师会将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分在一组,男同学与女同学分在一组,并且在每一组中选出小组长负责实验学习。这样的分组方式当然是希望利用成绩好的同学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同时发挥男生的大胆和女生的心细,更好地完成实验。这样的分组,常常会持续一个学期,限制了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实验中,成绩好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会更愿意多参与到实验中去。而成绩差的学生则会处于观察的位置,成为整个实验的观众。长此以往,成绩好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必然会养成骄傲自满的心理,认为自己动手是理所应当的,很容易瞧不起成绩差或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即便成绩差或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想要参与到实验中,也会被立刻阻止。如此,不仅不会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还会滋长学生厌学、骄傲等不良的心理状况。

  3.过分注重实验教学的内容

  分组实验教学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在亲手完成实验后,还能够对实验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完善实验的设计,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实验之后的讨论应该被认为是整个教学方式的核心,引导学生养成对物理现象观察并思考的习惯。但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过于注重实验的操作过程,关注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任务的完成,很好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后的反思与讨论。即便有,也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经验总结的方面,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二、有效改进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质量的策略

  1.改变教学理念,探究分组实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非常清楚应该如何教授给学生相关的物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在物理考试和实验操作中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所以,教师首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正确认识到分组实验教学法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在实践分组实验教学法时,教师将其重点放在探究过程与实验方法的训练。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运用相关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等步骤,在真正意义落实分组实验教学。虽然每一个步骤在实践的过程中都会遇上各种困难,但这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当分组实验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效用,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必然也得到提升。

  2.采用科学的分组方式,打破传统分组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分组的方式不仅局限了分组实验教学法的效果发挥,还很容易造成小组之间与小组内部管理困难,形成一种乱糟糟的局面。教师不应该局限在传统分组的方式,应根据具体实验的需求来进行分组。分组的'方式可以采用动态分组法和强强联合、弱弱联合分组法。动态分组法是让小组的组合形式不停变化,使得在每一次的实验都是由不同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如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绩差或动手能力差对成绩好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依赖。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即便是日常不怎么来往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分组实验教学进行很好的交流。强强联合、弱弱联合的分组方式就是让手能力强或成绩好的学生在一组,动手能力弱或成绩差的学生在一组。如此就会形成在强强联合组中每个学生都会积极的参与到实验中,在弱弱联合中的学生失去可以依赖的对象不得不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其中的情况。这样的分组方式能都弱化能力强的学生的优越感,并且让他们认识到其他同学的优点,慢慢的学会尊重他人,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力弱的学生在逐渐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能够逐渐积累对物理学习的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进而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分组实验教学的反思部分,采用多个角度进行讨论

  实验教学后反思,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在实验操作的缺陷,也能够引导学生对于相关物理知识更深一步的思考。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讨论,不要过度的去干涉学生的讨论。教师要清楚,在分组实验教学中自己始终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主体是学生。通过试验后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对物理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以实现分组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进行反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反思不应该局限在学生之间,教师也应该在引导的同时一起和学生进行反思。了解这次分组实验教学的不足在哪里,了解学生在这次实验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各个学生在实验中所擅长的事情。通过不断积累这些反思所得到的结果,势必会大幅度提升教师对于分组实验教学法的掌握能力,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物理实验探索。

  三、结论

  目前,我国仍处于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深远,导致许多教师并未能够及时转变过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分组实验教学法是素质教育中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学生才是教学主体。因此在实践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维,通过多元化、多角度、多方法的方式,提升分组实验教学的效果。

  作者:陈协桥 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学

  参考文献:

  [1]李静.分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xx,(17):108.

  [2]唐宇.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J].学周刊,20xx,(7):15-16.

  [3]杨冬冬.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9):153-154.

  [4]李建军.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分析[J].亚太教育,20xx,(27):29.

  [5]夏文兰.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读与写,20xx,(12):170.

  [6]罗娜.初中物理课堂分组实验教学模式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xx,(35):95.

教学论文11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二、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增强其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更应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

  三、美术教学活动也应该动静结合,动中有静。

  美术是内心活动的表现。美术教学活动如果忽视了学生们的心理因素,也不是一堂好的美术课。通过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不仅培养他们动脑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我们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美术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每个美术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和名画家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可以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思想教育。

  我在上《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一课时,从古代的青铜器到现代精致绝伦的微雕,都充分地向学生展示了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上课时我尽量把这些工艺品变成看得清楚、摸得着的物品,例如利用录像、实物投影及收集一些实物工艺品,具体直观化地进行讲解。《长信宫灯》的古朴、灵便,《莲鹤方壶》的清新流畅、纤巧,象牙雕的玲珑精巧……学生都看得津津有味:用手指点着,小心地抚摸着,不可思议地赞叹着……青铜器的发展史、景德镇瓷都的精湛技艺、繁艳华丽的景泰蓝及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对我国艺术瑰宝的疯狂掠夺,同学们都听得如痴如醉,随着激奋的惊叹,随着失去的愤慨,他们的欣赏程度加深了,爱国主义情感也增强了。

  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大胆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将成为强者,反之则为弱者。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了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种状况下,学生成为被动地适应教师教学、接受现成知识的"机器",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对美术怀有强烈的渴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并非主动参与,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要忽视他们在美术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为了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在美术课堂上,我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黑板上、实物投影仪上大胆地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到很快乐、很有信心。

  总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有艺术涵养、高素质的人才!

教学论文12

  【摘 要】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这个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探讨、解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指向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更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有关数学概念的课堂教学,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总结出适合于我校师生实际的概念教学的组织模式、设计原则以及评价方案,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研究 概念教学

  一、前言

  近年来,我们的课题研究始终围绕我们的原定研究目标展开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延伸了我校生命教育的内涵

  (一)我校生命教育具体体现为四句话:呼唤知识的生命态,彰显学生的主体位,讲究方法的灵活性,拓展课堂的时空度。最初申报“概念教学”课题时,我们也只是打算在小范围内进行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但在全体数学老师们的努力下,我们有意识地把本课题作为学校的总课题时,我们的研究一下子引起了老师们的热情参与,变得鲜活起来,凸显出更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来。近年来,围绕概念教学怎样让知识活跃起来,让学生活动来,让方法灵活起来,课题小组的实验老师们认真研讨探索,达成了“概念教学的过程更应是一种师生共同体验的生成过程”。

  (二)研究共识

  “体验”“建构”“内化”等一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词汇更多地以一种实践的积极姿态出现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的角色任务、师生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得我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得以进一步充实。

  (三)探讨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概念教学的组织模式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对于小学生来说,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通过一年的摸索实践,我们初步将小学概念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分为五个阶段: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内化――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发展。

  具体说来我们归纳为下面五句话: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明确目标。引入是否得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而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因此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探求新知的强列兴趣,很有研究的必要。

  2.在概念教学的引入环节,我们总结出下列几种主要引入方法:

  (1)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引入。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

  (2)从旧概念引入。有些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学生已有的概念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同时又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

  (3)通过计算观察引入。这种引入通常适用于揭示概念的属性、基本法则中。

  3.操作感知,运用迁移,掌握概念。

  感知形象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一环,也是为他们打开数学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教师应以足够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快乐的感悟体验中,主动地探究概念的内在本质。通过教学实践,我们的实验老师已能主动地从学生角度去思索,想到学生需要什么,脑子里会想些什么,学好本知识概念的难点在哪里,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填充好新旧知识间的空缺,从而主动参与新概念的'构建过程。

  4.比较综合,逻辑抽象,促进内化。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学习不应看成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一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新发现与新理解过程,教师的任务就应当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创设认知情境、设置矛盾冲突、抓关键词、运用变式、比较异同等合理运用比较、引导抽象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达到概念内化效果。课题实践让我们明白,科学的运用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概念内化,真正产生学生自己的数学理解。

  5.多层训练,解决问题,巩固概念。

  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概念教学安排的练习类型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既要注意概念的关键性,又要注意概念的综合性。研究中,我们把关注的目光经常性地投向学生的作业练习中,为起到巩固、深化概念的作用,我们要求概念的练习课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形成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的结构。重视相近相似、易错易混的对比练习,相关概念结合练,易混概念对比练,新概念要及时练,重点概念反复练。在概念教学中基本注重了六种练习方法:操作演示、反馈举例、推理判断、尝试错误、变换叙述、整理归纳。既注意概念的巩固,又重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6.检测反馈,构建网络,发展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间是互为联系的,绝不应孤立存在的。研究概念教学必须遵循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观念贯穿于全过程,突出知识与生活经验间的紧密联系、同一概念不同表示方式之间的联系、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将新知嫁接在原来的知识树上,从而使之成为学生个人内部知识网络的一部分,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呈现出一种发展的动态。 我们归纳的以上五个步骤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概念教学中更需要灵活处理,比如正确处理“淡化”与“强化”间的关系,如在教学《百分数》等数的概念时,我们淡化了操作,但强化了举例;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等图形概念时,我们淡化了情境,却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学《克、千克》《时分秒》《年月日》这些概念,我们更强化概念与生活间的联系。在具体地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调整以上五个环节的顺序进行灵活变化。

  三、结束语

  我们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只是做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迈出的仅仅只是第一步。如何使本课题研究更完善、更科学、更具操作性,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持久地探讨。我们坚信,在我校办学理念的正确引导下,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大胆尝试,概念教学的研究将在我校更为完善,真正实现生命的快乐体验,促进师生的长足发展。

教学论文13

  摘要:素质拓展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从20世纪开始,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政策。在新课改全新教学理念的带动和影响下,我国小学体育的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方式还是在教学质量上,都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将素质拓展训练更好地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成为了相关在职授课教师的教学重点。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小学;体育教学

  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在我国新课程改革教学政策带动和影响下产生的新型教育教学手段。通过体育项目的训练以及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磨练和提升学生的个人意志是小学体育教学最主要的教学宗旨。在现今社会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中,小学体育教学也被提出了全新内容的要求。如何将素质拓展训练更好地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1简析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式的基本概念

  所谓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具体指的就是相关在职授课教师通过利用多种经典教学情景与相应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搭配组合,在一定的客观教学环境下对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安排,对学生展开一系列体育相关知识内容教学的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个人体育项目挑战是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关在职授课教师能够应用的最为主要的`两种活动形式。最大限度地保障和实现学生在体育综合素养、心理健康素质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方面的培养,是将素质拓展训练更好地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的终极教学目标[1]。

  2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现状

  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的应用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相关在职授课教师以及教育专家近三十年时间的学习和探索,素质拓展训练的新型教学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2]。但由于我国小学负责体育教学的相关在职授课教师在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式上的研究和应用时间较短、讲演尚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部分授课教师仍旧不能更好地摆脱中国传统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将学生放置在被动学习的教学位置,种种弊端对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水平以及效率的提升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3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应用

  3.1素质拓展训练与小学体育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提高小学生的整体体育素质是将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式更好地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之中的终极教育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小学体育教学追求对促进和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均衡发展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与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工作在目的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在此基础之上,素质拓展训练的训练方式与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手段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将相应的训练项目更好地融入到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到的学习方法更加深入地磨炼体育训练方面的个人意志,是素质拓展训练最主要的训练方式。与拓展训练基本训练方式相同,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也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多次反复的训练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体育方面的素质以及技能水平。素质拓展训练的训练方式与小学体育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方式还是在基本目标理念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2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手段具有较高的安全保障

  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过程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小学生的安全是相关在职授课教师需要着重关注的教学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人身安全保障既是素质拓展训练的首要任务,也是将素质拓展训练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相应的体育拓展训练项目需要经过相关体育专业工作人员以及授课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指数评定,得到符合拓展训练教育教学安全保障标准的体育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才能被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在此基础之上,在我国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部分学校由于受到建设资金以及发展规模方面的限制,在小学体育教学素质拓展训练硬件教学设配的配备上有时不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当今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负责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相关授课教师能够根据本班学生个人体育素质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适当降低素质拓展训练体育教学对硬件教学器材配备的要求水平。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在已有的体育教学器材上更多地开展与之相类似的拓展训练项目。除此之外,在将体育拓展训练教学方式应用在小学体育科目教学的过程之中时,相关在职授课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好地摆脱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的局限以及束缚。在整个小学体育教学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相关在职授课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自己则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体育知识引导者的教学身份。相关体育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设定,无论是训练项目的内容还是在拓展训练难易程度的设定上,都要最大限度地依据本班学生个人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是需要相关在职授课教师尤其注意的教学重点。

  3.3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式对教学器材的研究水平较低

  对相应教学器材的要求水平较低,是素质拓展训练的新型教学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过程中的又一项较为显著的特征。在对相应小学体育教学器材的购置以及维护的经费支出上,一般情况下都能够有效控制在相应学校可承担的能力范围之内。负责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相关在职授课教师,可以在素质拓展训练教学场地前期的建设过程中采取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作为后期教育教学工作训练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化强有力的前提基础。素质拓展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器材的要求水平较低,有时在空地或者空教室之中都可以展开相应素质拓展训练的教育和教学。长短绳、体操垫、接力棒等一些经济价值较低的体育器材,都可以作为相关在职授课教师在将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式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辅助器材[3]。

  4结语

  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之中的应用,是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新型教学理念的带动和影响下产生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现今社会科学、文化以及社会成员精神文明水平不断提升的带动和影响下,小学体育教学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式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相关在职授课教师真正认识到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式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新的教学理念,最终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剑靖。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8):116—117。

  [2]雷瑛,张禾。构建以拓展素质训练为主线、三大拓展素质训练平台为基础的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xx(6):55—57。

  [3]吴士东,柯敏。拓展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4):265—266。

教学论文14

  在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超过任何代,这种整体素质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且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可以说,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角色游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其实体现了幼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一.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教育中的作用

  (一)角色游戏能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主动去学习

  能动性是构成主体性的根本特征,人的能动性是和动物消极适应环境的被动性相对而言。能动性表现在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改革客体,人是主观能动的,幼儿也不例外。能动性强的幼儿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作出积极的反应,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角色游戏中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会去探索去创造。游戏前让幼儿自己去探讨确定游戏的主题,主动构思主题如何去延伸,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一次有趣的角色游戏就能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开展下去。如:游戏“超市”,就是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情况下产生的,他们本来对现实生活中的超市就非常好奇,很想像爸爸妈妈那样去买东西,像服务呐喊那样去卖东西。所以孩子们的积极性特高,主动为超市取名、布置环境、制定工作人员职责等等,教师在一旁适当地给他们出谋划策,他们玩得可开心了。那一次的

  游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由此可见,角色游戏能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探索,获得更多的成功,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角色游戏能促使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嗯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社会化是人所必需的,如果个体不接受社会,不学习和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所需求的规范、规则和方法,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幼儿来到这个社会,就必然要学习这个社会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种规范、规则和方法,学习这个社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如何称呼他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对待事物、如何处理问题等。

  角色游戏是最能体现幼儿的社会性,角色间的交往在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快餐店中店员必须要主动去招呼顾客”,热情大方地介绍有什么吃的,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开好店子。在游戏过程,就连班上最不爱说话的幼儿,在这里当顾客也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要吃什么,可见,幼儿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与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主动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主动克服困难

  我们把重视因势利导、启发想象、引导创造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称为诱导天使的灵感。一个轻松、活泼,富有启迪性的氛围,可引导幼儿的想象,产生创造的欲望。在幼儿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利用角色游戏是教师营建这种氛围的关键,因为想象、创造是角色游戏的特征。在游戏中多数是以物代物来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丰富,幼儿选择余地越大,想象、创造的空间也就越大。如餐厅的顾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讨论中幼儿提出可以用泡沫切成一块一块,涂上颜料来替代牛排,很快就解决了这一困难。又如:菜场的顾客要买“海带,可正缺货,于是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寻找合适材料(如纸条或布条)来替代或制作,由此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想象、创造能力。

  二、角色游戏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原因

  考察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这是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原因。不少教师严然以教育活动主宰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不是朋友关系、知心人的关系,而多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开展幼儿

  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又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结果,角色游戏成为了教师导幼儿演”的表演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上述种种,突出地反映为孩子还没有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没有成为发展的主体。孩子的主体性是一种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岁是孩子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黄金期。但决定其能否发挥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的内因,没有孩子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与自身自然存在的主体性的释放,教师再怎么卖力对教育活动进行发动”也是没用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条件;教师如果取代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主体),视幼儿教育活动是一种我教你学”的过程,必将限制孩子主体地位的到位与主体性作用的.释放,其主体性的发展尽管有其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难以真正成为现实。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幼儿是游戏主体的思想,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角色游戏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交往、大胆表现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创设环境,投放开放性的材料来影响孩子主动地学习。在环境创设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在超市的游戏生成后,教师就问幼儿:”我们可以在哪个位置开超市,需要怎样布置?”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建议,在活动室外的走廊里。可以设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还有收银台,如果人少就一个,如果人多就设两个。等等,每次的游戏环境创设时,教师总是让幼儿说一说怎样布置新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参与收集材料,参与制作游戏材料,参与环境的创设,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参与的积极性更强烈。有时我发现孩子们玩了几次后,对原有的游戏区

  兴趣不大,于是在讲评活动中,教师及时提出来,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戏材料,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个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创造游戏。

  (二)让幼儿自由选择,放手开展角色游戏。

  我们承认了“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11、自由选择主题:幼儿游戏主题的来源往往是幼儿周围生活中见过的或者体验过的事和物,从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人和事,如从”娃娃家”到”照像馆”、”图书馆”。教师在主题确定上要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如:许多孩子喜欢去麦当劳吃汉堡、薯条。利用此机会,教师为他们新增设了快餐店的主题,收集了许多有关的游戏材料,许多去过快餐店的幼儿就有了喜欢的新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意识。

  22、自由选择情节:主题确定后,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游戏怎样玩,以此来发展游戏情节,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情节,如:娃娃家里的妈妈总是在那里做饭,教师见到后就让妈妈去买菜,可是妈妈却不愿意,这时,教师就应尊重幼儿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游戏情节。

  33、自由选择角色:在选择游戏的角色时,要体现按意愿选择角色,年龄小的幼儿可以问一问愿意担任什么角色,中、大班幼儿则鼓励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

  44、自由选择玩具: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就是游戏材料,在选择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如我班的何青松小朋友在一次医院的游戏中,突然萌发了 “做手术”的情节,因为没有口罩,他将理发店的毛巾当口罩,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如果教师没有观察清楚而误认为他乱拿别人的物品,就会抹杀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55、自由讲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许多开心的事情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讲述的自由与时间,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以让幼儿分组讲一讲,特别是大班的小朋友,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游戏,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三)坚持多样的指导方式

  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有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常运用游戏外直接指导的方式,即以教师的身份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方法常使幼儿的游戏出现中断,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教师可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更好地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扮理发师的幼儿常弄错理发顺序,不知理发前该做些什么。为此,我扮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帮我洗个头,这样剪的时候才不会疼。忘了围围布,就对”理发师”说:“想个办法别让头发丢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理发的过程。其效果比教师直接说步骤好得多。

教学论文15

  题目: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摘要: 小学教育对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是一个打基础的时期,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小学教育。当前的小学教育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和缺陷, 还不可以满足我国现代教育的需求, 因此需要通过不断改进, 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现代小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以及我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教育教学; 启示;

  一、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小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智力存在偏差

  学生在小学时期的大脑发育还不是很成熟, 在道德、智商、体能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缺陷[1]。我国现代教育将传统文化进行结合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我国教育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 同时我国家长和教师还存在着传统思维想法, 对于学生的美术音乐以及体育等方面的培养不是很重视, 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让学生只会以一种固定模式去学习, 成绩是提高了但是智力跟不上, 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学生丧失道德。因此需要把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教学中, 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二) 教师资源落后, 专业水平不合格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当前, 我国东西南北发展差异较大, 贫富差距也很大, 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别就更大, 这些差异使得我国教师资源分配极其不合理, 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道德品质参差不齐, 而且大多数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法, 这样传统落后的教学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我国如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提高我国教师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 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教师的队伍行列中, 同时对于我国教师资源的分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从教育和经济各方面资源发达的地区抽调一些师资, 合理地分配到较为落后贫困地区, 实现我国教育资源的平衡。

  (三) 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

  现在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日子过好了, 更何况大部分家庭还是独生子女, 所以对孩子也是尽所能的满足要求, 从而导致学生大多数缺乏独立自主的思想和意识, 更不用说独立能力[2]。如果学生在小学课程中遇到了困难, 第一个想法就是放弃退缩。所以在小学时期就通过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来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 形成良好的性格, 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 教育理念和方式传统落后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 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已经变成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可是根据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 反映出如今小学教师忽略了这些教学手法在课堂上的运用, 仅仅将这些当作辅助教学方式, 如果遇到紧急时刻, 比如即将考试时期等, 这些教学方式直接被传统落后的模式所代替。

  二、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从五千年的文化中慢慢沉淀出来的, 其中最重要文化就是道德, 对于小学生的发展而言, 道德品质文化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性格的形成。因此需要将小学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 有效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进步[3]。

  (一) 吸引融入更多的优秀教师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 教师的影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 需要积极进行自我专业能力的提升,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能力, 有效进行素质教育。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吸引融入更多的优秀教师。当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 也可以发挥自己的积极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点, 实现知识教育的目的。

  (二) 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从古至今, 中国教育通常将传统文化说成是人文教育,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得出, 其实人文教育是由许许多多的文化内容组成的, 其中就包括了人们道德品质的培养[4]。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 那些动作行为比较淘气或者过分的学生就是小学教学中出现问题的人群, 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这就需要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地引导学生健康地发展, 例如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灌输, 或者教授传统文言文传达的含义以及传统思想美德等等。

  (三) 完善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方法

  我国传统文化启示小学教育教学应该要改变落后的教育方式, 懂得创新勇于创新, 指导小学生在空闲时要多多进行学习, 提高自身的素质素养。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学习, 发挥学习的多样性, 不能够将学生限制在课堂教学中, 同时还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法, 不能对学生进行一味的灌输教学, 需要运用更多的科技手段和教学工具教育学生, 比如计算机、多媒体等等, 学校和相关部门也要给予充足的资金和资源, 让教学实现这种先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方法, 保证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平衡[5]。

  (四) 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想

  现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小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思想和能力, 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极其宠爱呵护, 不舍得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导致学生无法培养自身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需要通过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培养提升小学生独立自强的思想能力, 这种独立自主的思想和能力是我国人们最根本的意识和生存方式, 也是我国留下的珍贵宝藏和财富。

  综上, 随着我国课程的改革, 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让学生无时无刻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到我国这些珍贵的财富宝藏,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承斌。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东方企业文化, 20xx (15) :160。

  [2]郭润贤。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小作家选刊, 20xx (34) 。

  [3]吴广忠。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少儿科学周刊 (教育版) , 20xx (1) 。

  [4]翟风波。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探讨[J]。读与写, 20xx, 14 (21) 。

【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教学论文05-25

生物教学论文11-24

美术教学论文11-11

钢琴教学论文11-16

数学教学论文11-03

教学反思论文11-05

地理教学论文02-17

音乐教学论文08-10

足球教学论文01-07

小学教学论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