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26 11:54:07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教学论文(经典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论文(经典15篇)

教学论文1

  一、改进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措施

  1.以趣激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钻研教材规律,改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包括兴趣教学法在内的诸多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保持长久的兴趣。

  2.以变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体会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利于其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技能。

  3.以情导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

  学习情感对学生上进心有强化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建立稳定的交流模式;要善于引导、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在思想和学习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指导和关心,以使学生感知教师的关爱。笔者相信,当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创造力及思维行为得到充分发展之时,学生的天性与人性也必然得到极大的释放。

  4.以“渔”授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笔者认为,好的初中物理教师应做到,对于一个物理问题而言,无须很快给出解题方法,而应培养学生自己找出方法和技巧,得出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事实表明,仅凭大量的习题和作业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对学习失去兴趣。而授之以渔的方式,恰恰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使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的目的。

  5.以“技”诱学,培养学生树立先进理念

  教师还要学会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一方面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创新精神。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学习资源和信息,给予师生以更大的学习空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6.以动促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分析与论证等过程,使其切身体会科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和运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习惯、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结语

  总之,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改革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探索出新时期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新模式,使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教学论文2

  一、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培训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因为必须要通过不断的观察才能发现、才有认识。目前很多中学生的观察能力都较低,导致他们不能在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美,如果引导他们去细心观察、主动观察,就能领悟生活、感受生活。当然这些是需要语文教师设计一些课外活动来促进学生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要具备发现美的能力,这样才能去发现生活中的更多美。只有发现生活中的魅,学生才能感知美,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教师要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计划有目标的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同时还要开展一些有目的、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洞察度;要让学生透过事物的表面去挖掘事物所蕴含的道理,蕴含之美,可以加强学生对没的感悟。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的发现美,在写作时就会有灵感的爆发。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悟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让学生作文呈现构思美

  在作文教学中,将审美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创新写作,一定要加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能点燃学生表达美的热情,因为想象伴随感情活动。学生在发挥想象的时候,就能将情感升华,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才能挖掘出事物中更深层次的美,到了灵感爆发的时候,就会把这种美和当时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在让学生进行散文写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朗读一篇相关的散文,并且可以给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去想象,让他们能融入散文的意境,然后在创设好的意境中进行散文写作。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加强学生写作水平,有助于加强学生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可以弥补学生生活中的缺陷,丰富事物的内涵,肯定描写对象的审美价值,促进学生可以创作出有情感、很生动的艺术作品。因此,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他们自由想象,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让学生作文呈现主题美

  作文教学中的审美实践,在对美的描述和美的构造上不能有过多的局限性,要有所突破。写作是非常注重情感和趣味的,因为情感有诗意,趣味有灵性。而情感与趣味却隐藏在生活中,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真实感觉。可以这么说有良好的感觉才能写出良好的作文,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感受和体会,将作文的主题之美呈现出来。例如感受家庭,体会亲情之美;感受社会,体验人情之美;感受风景,体现事物之美;感受艺术,体现形象之美;感受科学;体现理性之美;感受人生,体现人性之美。在写作时,文章的情感也好,理性也好,要能自然披露,不需要过多的诠释,使情与理融入字里行间,让读者去发现去感悟,那才是优秀的作文。

  (三)让学生作文呈现形式美

  作文需要注重讲究文采和讲究语言之美,如是文章没有具备独特的文采,是不能成为优秀的文章的。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去发现美、认知美、理解美、感悟美,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创作美的目的。

  (四)让学生作文呈现语言美

  孔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文需要讲究文采,因此需要从审美的角度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去创作。首先要善用修辞,注重“形象”,可以借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让语言生动活泼。然后可以对词语进行精选,注重“感情”。其次要活学活用,注重“诗意”。还可以大胆夸张,来一点“叛逆”,使其语言可以俏皮一点。因此如何能呈现语言之美,要善于修辞描绘形象,精选词语述真情,活学活用套诗句,大胆夸张展构思。

  在进行作文教学中不断的融入审美教育,不仅符合了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的知识点的传授,而且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在不断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要丰富学生的情感,加强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因此要作文教学中,要坚持开展审美教育,才能逐步加强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同也是语文教师一种育人的有效途径。

教学论文3

  在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超过任何代,这种整体素质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且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可以说,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角色游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其实体现了幼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一.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教育中的作用

  (一)角色游戏能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主动去学习

  能动性是构成主体性的根本特征,人的能动性是和动物消极适应环境的被动性相对而言。能动性表现在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改革客体,人是主观能动的,幼儿也不例外。能动性强的幼儿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作出积极的反应,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角色游戏中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会去探索去创造。游戏前让幼儿自己去探讨确定游戏的主题,主动构思主题如何去延伸,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一次有趣的角色游戏就能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开展下去。如:游戏“超市”,就是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情况下产生的,他们本来对现实生活中的超市就非常好奇,很想像爸爸妈妈那样去买东西,像服务呐喊那样去卖东西。所以孩子们的积极性特高,主动为超市取名、布置环境、制定工作人员职责等等,教师在一旁适当地给他们出谋划策,他们玩得可开心了。那一次的

  游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由此可见,角色游戏能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探索,获得更多的成功,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角色游戏能促使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嗯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社会化是人所必需的,如果个体不接受社会,不学习和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所需求的规范、规则和方法,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幼儿来到这个社会,就必然要学习这个社会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种规范、规则和方法,学习这个社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如何称呼他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对待事物、如何处理问题等。

  角色游戏是最能体现幼儿的社会性,角色间的交往在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快餐店中店员必须要主动去招呼顾客”,热情大方地介绍有什么吃的,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开好店子。在游戏过程,就连班上最不爱说话的幼儿,在这里当顾客也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要吃什么,可见,幼儿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与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主动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主动克服困难

  我们把重视因势利导、启发想象、引导创造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称为诱导天使的灵感。一个轻松、活泼,富有启迪性的氛围,可引导幼儿的想象,产生创造的欲望。在幼儿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利用角色游戏是教师营建这种氛围的关键,因为想象、创造是角色游戏的特征。在游戏中多数是以物代物来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丰富,幼儿选择余地越大,想象、创造的空间也就越大。如餐厅的顾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讨论中幼儿提出可以用泡沫切成一块一块,涂上颜料来替代牛排,很快就解决了这一困难。又如:菜场的顾客要买“海带,可正缺货,于是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寻找合适材料(如纸条或布条)来替代或制作,由此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想象、创造能力。

  二、角色游戏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原因

  考察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这是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原因。不少教师严然以教育活动主宰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不是朋友关系、知心人的关系,而多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开展幼儿

  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又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结果,角色游戏成为了教师导幼儿演”的表演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上述种种,突出地反映为孩子还没有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没有成为发展的主体。孩子的主体性是一种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岁是孩子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黄金期。但决定其能否发挥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的内因,没有孩子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与自身自然存在的主体性的释放,教师再怎么卖力对教育活动进行发动”也是没用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条件;教师如果取代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主体),视幼儿教育活动是一种我教你学”的过程,必将限制孩子主体地位的到位与主体性作用的`释放,其主体性的发展尽管有其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难以真正成为现实。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幼儿是游戏主体的思想,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角色游戏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交往、大胆表现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创设环境,投放开放性的材料来影响孩子主动地学习。在环境创设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在超市的游戏生成后,教师就问幼儿:”我们可以在哪个位置开超市,需要怎样布置?”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建议,在活动室外的走廊里。可以设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还有收银台,如果人少就一个,如果人多就设两个。等等,每次的游戏环境创设时,教师总是让幼儿说一说怎样布置新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参与收集材料,参与制作游戏材料,参与环境的创设,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参与的积极性更强烈。有时我发现孩子们玩了几次后,对原有的游戏区

  兴趣不大,于是在讲评活动中,教师及时提出来,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戏材料,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个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创造游戏。

  (二)让幼儿自由选择,放手开展角色游戏。

  我们承认了“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11、自由选择主题:幼儿游戏主题的来源往往是幼儿周围生活中见过的或者体验过的事和物,从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人和事,如从”娃娃家”到”照像馆”、”图书馆”。教师在主题确定上要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如:许多孩子喜欢去麦当劳吃汉堡、薯条。利用此机会,教师为他们新增设了快餐店的主题,收集了许多有关的游戏材料,许多去过快餐店的幼儿就有了喜欢的新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意识。

  22、自由选择情节:主题确定后,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游戏怎样玩,以此来发展游戏情节,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情节,如:娃娃家里的妈妈总是在那里做饭,教师见到后就让妈妈去买菜,可是妈妈却不愿意,这时,教师就应尊重幼儿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游戏情节。

  33、自由选择角色:在选择游戏的角色时,要体现按意愿选择角色,年龄小的幼儿可以问一问愿意担任什么角色,中、大班幼儿则鼓励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

  44、自由选择玩具: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就是游戏材料,在选择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如我班的何青松小朋友在一次医院的游戏中,突然萌发了 “做手术”的情节,因为没有口罩,他将理发店的毛巾当口罩,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如果教师没有观察清楚而误认为他乱拿别人的物品,就会抹杀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55、自由讲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许多开心的事情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讲述的自由与时间,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以让幼儿分组讲一讲,特别是大班的小朋友,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游戏,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三)坚持多样的指导方式

  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有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常运用游戏外直接指导的方式,即以教师的身份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方法常使幼儿的游戏出现中断,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教师可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更好地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扮理发师的幼儿常弄错理发顺序,不知理发前该做些什么。为此,我扮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帮我洗个头,这样剪的时候才不会疼。忘了围围布,就对”理发师”说:“想个办法别让头发丢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理发的过程。其效果比教师直接说步骤好得多。

教学论文4

  摘要:复调音乐教学是音乐院校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培养多声部思维能力对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复调音乐对培养学生的多声部思维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学生能够更加明白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含义以及音乐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在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本文主要针对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探讨复调音乐教学的方法与原则,并对现状采取创新应对措施。从而可以提高对作曲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的重视,进而提高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作曲技术理论;复调音乐;教学

  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就要形成新一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对于音乐学子的培养也需要一种全新的方式。每一个音乐院校应该重视作曲技术理论课中复调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增加复调音乐教学的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音乐人才。

  一、复调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复调音乐技术是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熟练掌握复调音乐技术便能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意义,接触音乐的灵魂,所以复调音乐教学对于作曲技术理论课是必修的。在过去的作曲理论课的教学作品中大多都是主调音乐,对于复调音乐作品涉及极少,就算是提到复调音乐,也仅仅是介绍一点,所以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复调音乐。

  (二)复调音乐技术是培养学生多声部音乐思维能力的必要手段。从音乐的表现形式来划分,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共同组成多声部音乐。主调音乐表达方式是单一曲调,而复调音乐则是利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同意义曲调以复合曲调的方式进行表达。复调音乐既可以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又可以表达一个音乐形象的不同方面。复调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思维是十分重要的。

  (三)复调音乐技术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的重要前提。复调音乐技术作为一门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音乐作品的内部构造和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学生如果要想熟悉的掌握音乐的内部构造,那么就必须要学好复调音乐技术。而且复调音乐技术还在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以后的音乐学习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作曲技术理论课中复调音乐教学的方法与原则

  复调音乐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对位法”的学习方法,进而分析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在创作一些简单的复调音乐作品时,就需要学生们掌握对比式和模仿式的复调音乐规则,而且能够熟练分析多声部复调音乐作品中的音乐结构和复调技术方法。还有模仿对位形式上的赋格曲,需要熟悉赋格曲的写作常识,理解其组成形式以及分析不同风格的赋格曲。

  (一)系统性原则。复音音乐拥有漫长的发展历史,从中世纪时期到现在经历了几百年,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复调音乐知识体系。系统性原则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严谨的教学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保证学生既可以学习到系统的基础知识又可以熟练掌握作曲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确保教学内容和计划的全面而有序,不可以随便减少和篡改,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学到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掌握更多技能。

  (二)循序渐进原则。在传授知识与接收知识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以急功近利,教师需要在每节课上课以前制定好合理有序的教学计划,特别是涉及到复调音乐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让学生们完全掌握应该学会的基础知识点与难点。所以,教师应该做到将知识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传授,让学生们更容易接收新知识。如果教师将自认为很简单的基础知识进行省略或简化,那么学生们就会由于基础不牢,知识掌握不完整,而后续的新知识的学习无法顺利地进行。

  (三)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掘学生的潜在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研究,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在课堂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课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会更多的作曲技能。作曲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创造性,作曲人拥有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后,还要拥有创新能力。不仅要知道创作过程,还要知道怎样才能开始创作。

  (四)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讲课,将知识点进行汇总整理,将零散的知识点变得整体化,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易于理解,变得更加贴近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更多新知识,使新知识更容易记忆,不会有看过就忘的现象出现。

  (五)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落实巩固性原则。教师要确保学生打好每一项知识的基础,这样才能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从而进行灵活运用。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课后及时巩固新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对于其他学科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复调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教学思想与理念的创新。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全面性发展的人才,只掌握一门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音乐院校的学生也是如此。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教师将课本中及自身掌握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就感觉自己完成任务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些还是有所欠缺的。教师应该对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创新,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新知识,更要培养让学生自己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成为全方位的人才打下坚固的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再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加强教学思想与理念的创新,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的改革。音乐的美是不分国界的,复调音乐教材内容的选取要将中国和西方的音乐教学作品和文化结合在一起,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本是教学内容的承载,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直接工具。复调音乐教材的编写是音乐学院发展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它反映了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某些成就。教材的改革就要做到选取和自编的方式相结合,以从前的教学成就为基础,结合学院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未来发展趋势来编写教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旧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已经不能培养出适应新社会的音乐人才了,所以,音乐院校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了。创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和电脑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枯燥无味的课堂形式,令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有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还要根据每个学生在音乐方面特长与不足进行分类,教师进行分类教学,特长方面要进行巩固,不足方面要进行弥补,从而培养适应新社会的音乐人才。

  四、结语

  复调音乐教学在作曲技术理论课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在接触到复调音乐时,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揣摩,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文化素养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音乐院校应该重视复调音乐教学,增加复调音乐教学的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创新的教学手段,创建一个完美的复调音乐教学体系,提高复调音乐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复调音乐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亿军.试论复调的类型及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xx(14).

  [2]甘小云.对音乐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艺术教学,20xx(05).

  [3]陈锐.浅析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高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xx(06).

教学论文5

  摘要: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当代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物质条件日益丰富,两代人看护一个子女的现象非常普遍,出现了许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的大有人在,学校需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学校教师家长应改变鄙视体力劳动的偏见,让中小学生在劳动中锻炼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生 劳动技术教育 育人作用

  恩格斯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正是有了劳动,才有了人类的产生;有了劳动,才有了人类的发展;有了劳动,才有了人类美好的今天;同样,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人类灿烂的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下,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劳动者努力工作,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使大多数家庭获得了良好的生活条件。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子女一辈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艰苦创业、吃尽千辛万苦的父辈们,给了子女莫大的爱,甚至爱的没有了理性的思考。于是乎,在我们的周围,不少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出现了,父母只盼着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即使他们在家中“为所欲为”,父母也心甘情愿,在两代人的呵护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最简单、最轻松的劳动也与之无缘了。

  去年,我曾遇见过这样一种情况:在一农村寄宿制中学校门口,一位母亲请求保安让她进入校园。保安问何事,她说:“女儿在家中自己连鞋带都没系过,都是我给系,现在在学校住宿,实在不放心,来看看”。我们也常见新闻媒体这样的报道:新生入学,校园内车水马龙、道路堵塞,几代人送子女报到,前呼后拥,办手续、扫宿舍、理床铺,一切父母代劳。开学后,衣不会洗,地不愿扫,自己照顾不好自己的大有人在。

  试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吗?能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吗?能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吗?能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吗?因此,学校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不容忽视,应充分认识它的育人作用。

  首先,劳动技术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需要。《国家20xx--20xx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长期以来,国际敌对势力企图颠覆我人民民主专政,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国内封建思想余毒、社会上不健康的书刊、音像制品等仍在不断地侵蚀部分人的灵魂。而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强,免疫力差,他们很容易走上邪路。如果不重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劳动意识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势必导致他们四体不勤、好逸恶劳,品行不端。这样的人,怎么能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呢?怎么能担当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呢?

  其次,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期,可塑性大,在这个时候进行适当的劳动教育和锻炼,可使他们从小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树立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从小养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与他人同甘共苦的习惯;自觉地把“劳动作为人的第一生活需要”,而不是被迫地参加劳动。如开展“小手洗大脚”活动,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体验父母一日的辛劳;开展“割麦一日行”活动,体味“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带领学生到敬老院打扫卫生,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情感。若在青少年时期忽视了劳动教育和锻炼,则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就会鄙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成天躺在父母舒适的臂弯里享清福,其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是社会的包袱,要么是社会的罪人。

  再次,劳动技术教育是拓展脑力劳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学生从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大都是抽象的。如果能在课内组织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术,课外、校外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就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促进学生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充分认清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我们还要注意纠正几种错误的做法:

  其一,要纠正部分教师认识上的一种偏见。他们认为学生在学校的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抱着应试教育的固有思想不变,只盯着学生考高中、考大学。认为参加劳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只要学生成绩好,就什么都好。这种只重智育,轻视劳动技术教育、轻视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如果在教师身上不转变,怎么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怎么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其二,应纠正部分家长的错误认识,消除他们的溺爱心理。有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到学校是读书的,不是来劳动的。看见自己的孩子参加劳动,心疼得不得了,还振振有词的说:“我的孩子在家里都没干过活,哪能在学校里干这样的活?”个别家长甚至主动帮自己的孩子做值日,完成劳动任务,让自己的孩子到一边去玩。更有甚者,看见自己的孩子劳动积极,竟然教训孩子:“你真笨,就不知道少干点?”我们不妨想一想,这样的家长、这样的思想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学校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学校、家长委员会讨论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家长错误认识,取得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其三,要纠正学校中时常出现的惩罚式劳动。个别教师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动辄就罚他扫一个星期的教室,或者去打扫厕所……好像这些劳动是一种耻辱,是低人一等的,干这些活,是“罪有应得”。这是与“劳动最光荣”背道而驰的,会让青少年学生对劳动产生一种可怕的误解,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落实。学校应加强师德师风、职业道德教育,从根本上纠正教师的错误做法。

  日本中学很早就实施了著名的“无人岛教育”,学生要在无人岛上锻炼一周(不带任何食品),在劳动中求生存,在劳动中锻炼意志、品格和能力;美国富豪洛克菲勒的亲孙子在新泽西普林斯顿擦玻璃挣钱读书。我们都应该从中受到深刻的启发!

教学论文6

  摘要:高中地理新教材设计了许多案例,案例直观、形象、典型,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将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地理现象、事件设计成案例,这样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针对月食问题,设计了《用简单器材演示月食的成因》这样一个教学案例。

  关键词:中学地理案例教学实例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新颖,内容丰富,是使学生们“获得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和规律需要我们用地理知识去解释和研究,如何用更有效,更直接的方法去让学生们理解这些知识,是我们地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思考的问题。

  新教材设计了许多案例,案例具有相关的背景资料,而且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在让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所以如何充分的利用这些案例,就成了我们备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结合实际,将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地理现象、事件设计成案例,这样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前几天,出现了月全食现象,有的学生就问我:“老师,月食是怎么形成的呢?”对于月食、日食现象,学生们也见过几次,但他们并不明白这种现象的成因。这个问题高中地理教材上并没有讲到,于是我就想能不能设计一堂生动形象的课,让学生们理解这个问题呢?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到了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来演示月食、日食的形成原理。

  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两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和足球分别来代替地球和月球,用手电筒来代替太阳,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月食、日食的形成。在上演示课之前,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让他们到网上查找一下月食、日食的相关资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观察,我特意选了一节晚自习来演示。在上课之前,我到体育组借到了篮球和足球,并且准备了一个手电筒。

  “咦,老师,你收的是谁的球啊?”当我带着篮球和足球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说“不是的,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同学们就先议论开了,并且纷纷猜测篮球和足球是干什么用的。我没有跟他们解释篮球、足球的用途,而是让他们继续好奇下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我想大家前天晚上都看到月食了,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月食是怎么形成的呢?”很多同学都说不知道,也有的同学说知道。我就让几个同学简单的说了一下从网上查的资料并相互讨论了一下。“同学们讨论完了,那我们这节课就来演示一下月食的形成过程。”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篮球和足球以及手电筒。下面一片哗然,终于知道了两球的用途。我说我需要几个同学来做我的助手,同学们显得非常积极,争先恐后的来做“演示者”。最后,我在班里选了两名学生来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两人的工作,一个学生拿着篮球代表地球,另一个学生拿着足球代表月球,我拿着手电筒代表太阳。在我的指挥下,“地球”站在教室的正中央,“月球”在不断的移动。我把教室里的灯全都关上,然后拿着手电筒走到讲台前,用它照射“地球”,在“地球”的后方立刻出现了一片阴影区。首先,我让“月球”站在“地球”的右侧能够被“太阳”照射到的地方,这时我问:“同学们,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什么月相?”同学们想了想说这是满月。这时我让“月球”向阴影区移动,当 “月球” 移动到一部分进入阴影区的时候停下。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也在很认真地观察。这时我就让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他观察到了什么。他就回答说“月球的一半被地球挡住了”我继续问“那这是什么现象?”这时不光是这位同学,其他同学也都抢着说道“这是月食”。我说“很好,不过准确的说是月偏食”。然后我让“月球”继续移动,当“月球”完全移动到阴影区内的时候停下,这时“月球”完全被“地球”挡住了,同学们都说这是月全食。“月球”继续向另一侧移动,直到完全出了阴影区,又恢复成了满月状态。至此演示就结束了。

  我总结道:“刚才同学们都看到了月食的形成以及结束的整个过程。月食就是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且太阳与月球分别位于地球的两侧时,照射到月球的太阳光线就会被地球挡住,也就形成了月食。如果只挡住一部分,就是偏食;如果全部挡住,那就是全食。”之后,我又让同学们演示了日食的形成过程。整堂课形象生动,又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来完成的,同学们的兴致都很高,教学效果比较好。

  这个案例来源于实际,因为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这个案例教学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月食、日食,使知识变得鲜活、有趣。在这个案例的教学中,融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体现了地理教学的育人功能。

  由此我想到,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案例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可以适当的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或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理现象、事件设计成案例,让学生搜集资料,参与活动并相互讨论,最终得出结论。案例教学的过程,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思维,开阔了学生视野,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积极探索、研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论文7

  一、“微时代”高校的新境况“微时代”

  伴随着网络技术进步及其表现形态日益增多,“微媒体”信息传播的流动性、即时性、碎片化等特点,为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带来了新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正迎接着挑战与机遇的碰撞。

  (一)机遇

  1.“微媒体”分享能力强大。微信的载体是WIFi,现在各公共场所均设有WIFi,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而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已成为大学生倾诉情感,与外界交流的首选渠道。高校教师可不再通过办公室谈话方式与学生交流,只要关注学生的微博、微信、“朋友圈”,就能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动态。同样,学生如果想了解教师的思想和生活,也会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了解教师思想动态。如果教师能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发布一些正面积极的信息,将无形中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教育实效性。2.“微媒体”无时空界限。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时空间隔,拉近了人们心灵距离。如今,指尖上的“微媒体”以其无时空界限特点,成为大众必备,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达到100%,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博或微信,与教师互动交流社会热点问题,也可以在“朋友圈”中开展广泛交流讨论。教师将真实正确的信息及时通过“微媒体”传递给学生,避免学生错误判断。3.“微媒体”缩短师生距离。大学时期正是学生青春敏感期形成的阶段,会同时遇到学习、生理和情感等困扰,而90后大学生心理比较敏感,容易冲动,自尊感强,当遇到心理问题时,虽然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由于大学生隐私性保护意愿强烈,不愿公开自己的隐私,所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微博、微信以其交互式的即时远程信息交流,避免了师生间在某些问题处理上面对面的尴尬,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方式,淡化教师中心地位,使师生间的关系变得民主和平等,通过互动式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大学生与教师交流的热情。4.“微时代”为教育模式变革提供契机。如今高校教育模式正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模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模式转变,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形式多样化,“翻转课堂”“MOOCs”“微课”等教育模式日渐兴起。微媒体为“翻转课堂”“MOOCs”“微课”等教育模式推广提供了交流平台,高校可通过网络技术、新媒体等教育手段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微媒体与教师互动交流,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微媒体实现交流讨论,实现教育多元化。

  (二)挑战

  “微时代”的到来,实现了信息传播形态的变革,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接收者或中转人。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微时代”的到来,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能够快速获得信息的同时,信息的真实性、恶意网站的存在影响着人们对事物判断的正确性,特别是对于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高校学生,危机较大。1.教育者主体地位动摇。传统教育模式建立在教师和学生信息资源不平衡基础上,教师凭借多年的知识积累,能够传授给学生大量的信息资源,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但“微时代”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的传播途径多,不再受信息来源的制约,可以随时随地快捷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使教育主体地位产生动摇。2.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空间、网络博客等新媒体传递信息、表达个人情感。由于“微时代”信息平台虚拟性特点,大学生每天面临各类大量的片段化信息,大学生因其社会经验欠缺而无法鉴别信息的真实性,别有用心的人往往会向大学生传播负面信息,而90后大学生的突出特点正是思想观念不成熟、价值观存在偏差、缺乏客观性、对事物判断易极端化,负面信息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如果高校教育者不能及时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大学生思想状况多样性需求,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势必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3.弱化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能充分印证人的存在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活动必须融入于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中[4]。“微时代”环境下,新媒体技术往往使学生沉迷于网络,微信、微博成为大学生随时随地表达情感、进行社会交流的主要方式,使大学生获得自由感,呈现“网络微社交”现象。而微信圈往往是参与者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圈内人的,网络的虚拟性又使正在形成社交能力的大学生失去了社交体验机会,传统人际社交模式受到冲击。于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与企业沟通存在障碍、离职率高等现象就不难解释。4.降低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如今,100%的大学生都会随身携带手机,而100%的学生都会把手机带入课堂却无人关机。上课中手机铃声响起屡禁不止,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秩序。不愿意学习的学生躲在寝室上微博、微信,课堂出勤率少得可怜。“微时代”影响着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给高校教学和管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二、“微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微”研究

  “微时代”是一次新的信息革命,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精神家园,大学生已经成为“微时代”的主力军。他们既是“微时代”发展的引领者,也是“微时代”的忠诚守候者,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必然伴随“微时代”的到来不断进行革新,“微教育”“微教学”“微管理”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亟待研究探讨的'任务。

  (一)“微教育”

  “微教育”是指教育者在微时间内,依托“微”载体(微博、微信、微视频等),通过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随时随地将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微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微”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传播载体。“微教育”载体是微博、微信、微视等,相比传统的课堂教育只能在固定时间开展,“微教育”针对性强,群体性强,影响范围广。二是教育内容。与传统的规模化、系统化的教育相比,“微教育”的内容规模微小,一段视频、社会上一个热点事件、一幅图片的研讨,都能成为“微教育”内容,如今的“微课”、“MOOCs”就是微教育的具体体现,针对的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学生通过学习,解决遇到的问题,缩短学习时间。三是教学效果。“微”是万事万物的起点,是不可忽视的变量。教育者发出微信息,通过微媒体以裂变式的传播速度传播到众多微主体,“微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微小”的,但形成“微力量”后就可以左右时局,点滴渗透、积少成多,表现为防微杜渐、润物无声,决定成败,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教育效果。

  (二)“微教学”

  包含教学组织、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形态的教学模式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被动接受灌输知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微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发生转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知识的探究者,媒体由教师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学生的探究工具。目前,国内外的“微教学”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一是“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微格教学”1963年在美国诞生,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最初的目的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培训师范生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具有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少、授课时间短、反馈及时的特点。如今,“微格教学”已成为常态化教学模式,教师将教学内容分成片断,将教学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通过微型课堂的形式有针对性传授学生需要的专项知识和技能[4]。二是“慕课”(MOOCs)。“慕课”的诞生是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可汗学院在免费教育网站上发布了5000多个教学视频,每段视频时长10分钟左右,视频的教学内容系列化,并可在线练习和解答受教育者遇到的问题,每月学生登录的数量达到1000万。如今,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发展为“慕课”,在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中穿插小问题,受教育者可以在线解答,利用“微媒体”进行交流讨论。如今,“慕课”已被广泛运用于高校教育教学中[5]。三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将课堂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突破了师生间的教育关系,学生通过观看5-7分钟特定问题视频(教学视频上不出现教师,只有画面和声音)掌握专项技能,教师起到辅导作用。每段视频有4-5个小问题,学生如果对问题解答不清,可再次观看视频或通过微媒体交流探讨。对于学生问题的回答情况,通过云平台进行统计汇总,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四是“微课”。微课是基于网络运行,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受时空限制,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在10分钟内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融课程、教学视频、教学资源于一体,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

  (三)“微管理”

  20xx年8月在中国诞生;20xx年10月微博用户总量达到2.498亿;20xx年10月,微信用户总量突破6亿。三年时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微博大国。截至20xx年8月,大学生用户达到3000万,高校日使用微博用户达到1000万,以使用微信、微博为主要特征的微时代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了新渠道[6]。高校教学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微时代”的“微工具”、“微媒体”,了解学生、管理学生和积极引导学生,必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育管理者不能把“微媒体”看成洪水猛兽,应正确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微工具”“微媒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把“微工具”“微媒体”作为解决问题的载体,把更多信息(国家政策、就业信息)分享在“微媒体”上,并进行讨论和解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微招聘”“微简历”“微求职”提高工作效率。其次,通过“微媒体”提升教育管理成效。90后大学生自尊心强、个性突出,从心理上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和赞扬。教育管理者可通过“微媒体”与其互动,让学生知道教师关注他们,赞赏他们,无形中树立了学生自信心,融洽师生关系,提升了教育管理成效。最后,创新教育管理手段。教育管理者可通过“微工具”“微媒体”将班级的管理信息、通知公告、工作情况晒单,构建教师、学生家长、学生三方交流平台,全程监控、及时沟通、保持联系,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思想及时点评纠正,对于学生的成绩及时肯定和鞭策,利用学生非常在意自己网络形象的特点,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微时代”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是大势所趋,“微工具”“微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顺应大学生需求,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科学地使用好“微工具”“微媒体”,创新“微教育”“微教学”“微管理”,必将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为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焕英.“微时代”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

  [2]孙林雪,蔡培,厉东伟,刘莉.“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路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xx,(3).

  [3]卫珍妮.“微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xx,(4).

  [4]张宪林,方立琴.对“微时代”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xx,(4).

  [5]刘晓雪.微时代下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xx,(4).

  [6]赵剑影.大学生微博用户破3000万成新媒体应用主力军[N].工人日报,20xx-8-20.

教学论文8

  古筝,这一古雅的民族乐器,因其音色优美、容易上手,又独具民族特色而深受学生及家长的青睐。进而日益成为人们丰富文化生活、陶冶艺术情操、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通过合理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同时,潜意识的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行为素质,并使孩子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自觉的、愉快的学习古筝。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少儿古筝教学的几点体会。

  1.根据心理特点,强化兴趣、情感。要将启发、引导和发展少儿的学筝兴趣,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上予以研究。在我的教学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个别学生开始学古筝时很高兴,但后来渐渐下降,甚至于坐在筝前愁眉苦脸。原因是虽然家长喜欢古筝艺术,很热情地送孩子来学习,但不考虑孩子心理,对孩子“恨铁不成钢”,总是责备。诚然,兴趣不能替代意志力的培养,更不能替代才能,但是有了兴趣,就可以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教这样的学生,我在上第一节课时,先请程度深的学生表演几手曲子,例如《渔舟唱晚》、《战台风》等,并做乐曲介绍,这时我发现他的眼睛瞪得大大地看着、听着,羡慕得不得了。这时我就告诉他:音乐就像语言一样有其自己的文字,你必须会读会看,才能学懂。这样第一节课的乐理知识的教学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但是下课时,学生拉着我的衣角问:“老师,什么时候教我弹琴?”可见,学生对弹琴产生了兴趣。在这种状态下开始学琴,学生即高兴主动的积极学习,效果就比较好。

  2.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让孩子欣赏自己,从而更好的要求和教育学生。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教师应该主动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作一名“严师”固然回让学生因为畏惧而认真练琴,但也会引起一些学生的抵触心理,相比较而言,耐心的讲解、和蔼的态度会让学生更乐意接受,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丝毫没有被强迫的感觉,着无疑是一种成功的教育。同时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古筝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激励的过程。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目光,课间与学生一段亲切的交谈都会激起学生学筝的热情。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能体现出教师水平的高低。在对学生的赏识鼓励中尤其要学会接纳学生的失败和不足,只有这样,赏识和鼓励才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鼓励并不是不要批评,而是应将批评融于鼓励之中,批评过程中要充满着热情的期待,要让学生真切感觉到老师是他的知心朋友。

  3.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学生在学古筝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手腕无法放松、按音不准或不完成作业等情况。这时候老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将他们一开始由于对古筝感到新鲜、好奇而产生的外在兴趣转变为稳定的内在兴趣。一味地训斥和责骂只会是学生丧失自信心,同时,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很有可能导致厌学。当然,仅仅靠语言引导是不够的`。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运用形象的比喻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在教认音时可将倍低音区12356比喻为穿两只鞋子,即在音符下家两点;低音区12356比喻为穿一只鞋子,即在音符下加一点;中音区12356比喻为不穿鞋不戴帽;高音区12356比喻为戴一顶帽子,即在音符上加一点;倍高音区1比喻为戴两顶帽子,即在1上家两点。这样,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又如在练习音阶式勾拖练习时可想象爬楼梯,让学生比比哪一个又稳又好,这样就将枯燥的练习形象化,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因此我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了一些节奏歌谣进行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分析对比。例如:“二八”节奏像钟摆:“滴答滴答”;“四个十六”节奏像打机枪:“哒哒哒哒”;“后附点”节奏像喇叭响“笛笛”;“八十六”节奏像敲鼓“咚哒哒”;“十六八”节奏像母鸡叫“咯咯嗒”这样利用平时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事物,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既消除了孩子的紧张感,上课也显得深动有趣,而且对以后的听音记谱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学生的课外作业,也是教师能否教好学生的关键所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开窍的早晚都是不一样的,所教师应该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各自不同的情况布置适量适度的作业,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只要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加以肯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增强他们练筝的兴趣。

  5.合理评价,相互切磋。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我们的学生要经常参加各种演出。通过观摩和交流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舞台经验,而且只要节目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誉,对孩子们而言就是莫大的鼓励,高涨的练琴兴趣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只要不断了解孩子、走近孩子、与孩子交朋友,才能探索出一套更为贴近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学筝的持久兴趣。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采用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减少孩子学筝的心理负担,让孩子轻装上阵,从学习古筝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教学论文9

  体育游戏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又不同于一般的智力、娱乐游戏,体育游戏主要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

  体育教学倡导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度,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体育课堂教学能够更有效的发挥,更有效地实现学生体育课堂的健身性、文化和娱乐性,以便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的健身性。体育游戏教学法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其特点就是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游戏而全面的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从而促进了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体育游戏教学的方式有效的结合了体育游戏与身体锻炼,在游戏中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游戏的健身性是符合体育教学发展的规律。

  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体育游戏通常是及趣味性游戏、智力性游戏、比赛竞争性游戏于一体的,其中的趣味性则是吸引学生投入到游戏中的重要一点。教师一般会根据教学目的对体育游戏进行选择及设计,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设计规则及游戏情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体育游戏会得到放松并且认知到体育游戏的好玩,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积极投入到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积极的投入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

  体育游戏的智力性。在体育游戏的应用过程中,智力游戏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敏锐性,还可以充分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设计的过程中,智力性因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体育游戏的参与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些都是一般游戏无法比拟的。

  体育游戏的教育性。体育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其重要目标是对参与体育游戏的学生进行体育教育,通过游戏完成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同时,在体育游戏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性,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在对抗性比赛游戏中,学生还会体悟到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感受,逐步去引导学生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的教学方式,首先,是使得高校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出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教学特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改革的体现;其次,通过体育游戏来提高体育课堂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方法;再次,体育游戏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技术水平,同时培养了学生顽强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拼搏向上的精神。

  (一)通过体育游戏的选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正是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在此阶段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适当的选择游行,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选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强意志的游戏,可以选择一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的对抗性游戏,让学生在比赛中体悟失与得的不同心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体育游戏所具有的娱乐性与趣味性也应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边玩边学中彻底喜欢上体育,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提升

  各项运动有着其独特的技术及方法,学生只有先掌握了正确的技术、明确了动作要领之后,才能真正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因此,体育教学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即是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而通常这些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比较复杂,要求严格,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来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强了,这些都是促进教学及学生技术提升的重要环节及保障。

  (三)提升学生基本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教学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学生往往更多的去接受体育游戏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而忽视了对基本动作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身体基本素质的重要性,更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战术,并且督促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反复练习。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和方法后,进行变换及创新,从而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体育能力。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热爱程度,还可以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传统体育教学以教师的传授学生的枯燥练习为主要方式,而体育游戏的引入,极好的将传统体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原来的教学模式改造成教与学为互动的双边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体育技能的同时,充分的体会了体育的乐趣,为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思想及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健.浅谈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必要性[J].华章,20xx(01).

  [2]于树青.浅谈在体育教学中科学运用体育游戏[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xx(12).

  [3]傅小芳.浅谈 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课的运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9(4).

  [4]马红伟,郑雪莲.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xx.

  [5]任忠芳.体育游戏的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12).

教学论文10

  1有关于情景教学

  1.1对于情景教学的理解

  情景教学主要是指在学习中由场景、环境所构建起来的一种有关于学习的氛围。而这种氛围的存在让学生能真实的感受到所学习的东西,让学生就感觉到身处在这种环境中。从而启发他们,引导他们更好的学习语言。情景教学就是能让学生从实际上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英语教学来说,有许多种好的教学方法,包括情景教学方法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情景教学适应了我国英语教学改革。

  1.2情景教学的主要作用

  情景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有利于语言环境、氛围的形成。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最大的阻碍就没有一个好的语言环境。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停滞不前,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方面。可能有许多的学生会觉得学习英语很乏味,没有兴趣,导致英语的学习一直不能提高。而情景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情景教学为英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去接触英语。有利于学生能深入的了解英语,提高学生在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其次有利于学生结合实际,更好的学习英语。语境对于学习英语来说是很关键的,可以使英语差的学生学好英语,使英语好的也得到提高。要是教师能有效的利用情景教学,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指日可待。再其次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巩固学到的知识,学习的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自身和教师的影响外,兴趣也是学习的好坏的一大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最后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中国的长期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对老师越来越依赖,缺少自主的学习能力,使得多年的学习只以考试为目的。学生得不到自主的发展,学生身上的潜能得不到开发。所以教师应该利用情景教育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1.3对于情景教学的分析

  如何才能使学生有意识的进行,而不是一直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上。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用英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找出学生的不足,从而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使学生脱离被动的学习。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有意识的用英语进行平常的交流,为自己争取更多学习英语的机会,使得情景教学不只是一种教学模式。

  2有关于情景教学的灵活运用

  情景教学的应用,必须是教师领导的、学生参与的,根据学生自身的水平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想要灵活的运用情景教学,就要在考虑以下:首先是真实的情景为导入,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教授新的知识以前,根据教材以真实的故事导入课堂,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其次是策划情景演示,情景演示就是让学生对一个特定的情景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

  3进行情景教学需要注意

  进行情景教学,还需要注意以下:首先是在对学生进行情景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要尽可能快的让学生明白所学的内容,可以运用视频、图片等辅助手段,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其次是在对学生进行情景教学的时候,首先就应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使的情景教学有意义;再其次是在对学生进行情景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适可而止,不要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最后进行情景教学的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水平,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见解,明确教学的目的,才能使学生有一定的进步。

  4结束语

  随着国家的不断向前发展,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提高英语的学习能力也很重要。所以对于英语的教学模式也要有所改变,对于情景教学模式也要灵活的应用。要认识到情景教学的重要作用,大胆的把情景教学运用到教学中,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英语专业型人才。

教学论文11

  教学论文是教育教学领域内某个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研究成果或创见和主张的科学记录,对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教学论文的写作,以期与同仁们共同探讨与学习。

  一、教学论文种类:

  教学论文是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的论文,具有指导与推广意义的作用,其科学价值不亚于专业学术论文。其主要种类有:

  1.经验总结:它是多次反复的成功与失败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提炼。写此类文章时有三忌:一忌面面俱到,全面开花,写成流水帐;二忌停留在经验上,未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三忌选题过大。

  2.研究性论文:就当前普遍关心的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扫描性的研究和分析,不限于自己的经验,但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3.实验报告或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一般是亲自参加的教改实验者撰写的,而调查报告则可以是他人撰写的、不论哪一种报告,其结论都必须有数据与统计资料支持.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应包括确定研究课题、提出假设和预测、实施、验证、追踪等,对照也是不可少的(附表一)。表一、教育科学实验研究工作计划表年月日研究人员指导人员项目内容备注研究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成果形式经费预算(细目)研究周期(起止)课题管理部门其他为了文献标引工作和电脑贮存检索之需要,论文现要求规范化、标准化,即每篇论文在题目和正文之间必须有“内容摘要”(200字左右)和关键词(5个左右)。

  二、选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它既关系到论文写什么的问题,也决定着从事该项研究的价值问题.课题具有客观意义,只是保证科学研究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但是选对选准了题目,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它包括两次含义:一是指选题与客观需要相符合;二是指选题与主体的状况相适应。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贡献。选择的课题具有客观意义,随之而来的相关研究才会有意义,在课题基础上写出的论文才会有实际价值。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从事学术研究,除了紧靠教书育人这一特点外,还应注意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课题价值:;

  --急需解决的问题;.--选择前人没做过的课题;--选择前人虽有研究,但有待发挥、补充、完善的课题;--选择虽有人探讨,但说法不一,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选题一定要具体,面不宜过大;--选题一定要明确、新颖;另外选题还要结合研究者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首先,对该选题要有浓厚兴趣.兴趣,在科研中促使人们积极追求,潜心探讨的.一种爱好欲望,是学术研究的动力.其次,要发挥个人专业专长,一定要在博采众家之长基础上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或方向。我自己对语文学法指导就很感兴趣,也有走过弯路的教训,在这方面我写出几篇有一定价值的指导性论文。再次,要充分估计自己的能力及其发展方向,教研与科研人员的能力结构决定着其研究水平的高低.故选题难易在适中,量力而行。还要考虑占有资料与实验手段的条件等等,若缺少资料或实验条件不具备,就无法写出有份量的论文。所以,选题不能不受这方面限制(附表二、表三)。表二、教育科研能力综合结构示意图表三、教育研究能力发展示意图

  一线教师的优势在于接触教育教学实际,教学经验丰富,只要充分发挥优势,不愁找不到好的题材;反之,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而盲目地追逐热点,则很难写出有力度,有价值的文章。

  三、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下笔万言,倚马可待”的才子古今中外并不多见,教学科研论文的写作是艰苦的复杂的精神劳动,需要足够的准备。

  1.要了解前人在这个课题上的研究成果,如果已有了公认的结论,就再没有多大的研究价值。除非你对原始结论产生怀疑或有新的看法,准备提出讨论或再行验证,别人已有的研究同一课题你要再进行研究,就要选择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并补充新的经验;

  2.要有目的的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或专业著作中与自己选题有关的内容,科研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学习与提高的过程.没有理论武装的`文章最多是经验之谈,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也降低了其本身价值.且所选论点与论据的契合必须恰到好处。

  3.搜集整理材料。资料的收集平时要做有心人。制作资料卡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若平时搜集的资料还不够,可以根据需要突击查阅有关文献再行补充。其中多看、多思、多记是提高科研与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分一般资料与专题资料多记录多制作和调配使用,这是教科研工作者必做的工作之一。下面介绍日本学者川喜田二郎的‘KJ’法调制卡片必备物品,供大家参考,很时效。占有、阅读、整理与使用资料贯穿于整个教研活动与写作过程中,应在资料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多下功夫。另外要重视观察、实验、调查中所得宝贵资料的充分利用。

  4拟出提纲。每篇论文都要阐明一个或数个论点。作者必须用足够的材料来支持这些论点以说服读者,为此;要重组优选材料,在落笔前先有个提纲,可以使文章论证严谨,逻辑严密,更富条理性.排列重组时,可用铅笔在卡片右上角标出类项,这样你的论文骨架已形成了。

  四、如何撰写

  写论文最好是“一气呵成”,间断往往会打断思路,但修改却提倡冷处理,初稿完后先搁一边等些时候回头来复读重改,这样你就可发现不充分或多余的例证等,再着手修改润色。具体地说,撰写时应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1.观点要正确,导向作用明确.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少列举考试成绩,应以实验对比参照常规统计平时与阶段成绩,要掌握分寸,防止突出片面追求开学率之疑。还要防止绝对化与片面化,介绍经验或评价观点应留有余地,不可偏激。

  2.经验要上升到理论高度。若研究教学,首先要分析教师、教材、教学法,学生等诸因素对教学成败的作用;还要分析其相互关系并用教育与心理学原理加以论证.

  3.组织得法。写文章必须围绕主题,只能有一个中心,且主次分明,删去一切冗枝赘叶,举例典型,提倡“以一当十”。一个世纪前的美国科学家约翰威瑟利说过一句精辟的话:“愚蠢的人堆积事实,聪明的人选择事实。”

  4.文字明白流畅且专业性强,教研文章不同于文学作品,无需华丽词藻,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你希望描叙真理,就把漂亮留给裁缝吧”。专业词汇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最宜表达科学事实。另外使用数字与引用也应当精确无误。

  5.论文结构A标题标题要简洁、醒目且概括性强,要反映出某--领域内该题目的研究价值。标题应该居中书写,上下各空出一行.以显得匀称、美观。较长论文上下空行可算多一些,甚至可用专门一页稿纸写文章标题,论文的副标题应写在正标题下面一行退后两格以破折号领起。B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应写在标题之下中间或稍稍偏右的位置,与标题之间要空出一行,两个字的姓名中间要空一格。且署名是文权所有和文责自负的体现,为便于联系,还应在署名前标明作者的工作单位或联系地址.C目录若论文的篇幅较长,应编出简单目录.D摘要与关键词介绍摘要有资料性与描叙性两种,作者应视需要写好摘要以客观反映论文主要内容.E正文正文是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序论、本论、结论与论点、论据、论证等,是作者研究成果的集中表现,因此在论文中占极重要地位.F注释、致谢及参考文献、书刊目录及有关附录等一般也应列在论文的组成部分内,这样才算完整的论文.五、论文的面世及其他论文的最后定稿,标志着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工作的结束,但是有的课题研究的复杂性与周期性极强,所以,一篇论文的完成只意味着一项研究工作的暂告一段落,还要从不同角度与问题的不同方面展开更进一步研究。但是一篇论文的完成之后,就要通过有关渠道让其面世。若是学业或学位论文,一般要准备答辩。若是交流论文,则应迅速地向出版单位、报刊杂志投稿。

  5、打印、油印等稿件不太受欢迎,有一稿多投之疑,应注明专投某刊物,以不产生版权之争。

  6.报刊杂志社一般不退稿,应留底稿,以便再投。手写稿可退稿,但一般报刊杂志要作者投稿时附上退稿邮资(邮票);

  7.注意报刊杂志的稿约、出版周期与期发稿量,读者对象等,以便选准目标早投早发.

  8.接到有关编辑用稿、待用稿,退稿、有关联系电话、修改意见等信件或电话应及时回复,不得延误。这有助于稿发。

  9.权威与核心期刊、国家、省级重点刊物发稿较正规且严格,即使退稿也不要灰心,失败乃成功之母,迈出了第一步就意味着离成功更近,相信“天道酬勤”,可尝试改写或他投。

  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在不断地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成果,相信各位同仁和师长在不断的平凡的追求与创造活动中一定会积出丰硕的成果,一定会写出很多有血有肉的教科研论文,一定会让自己的大作早日面世.在此,我只是抛砖,诚盼引出更多的金玉,让我们共同分享你的成功与快乐,不当之处请各位不吝赐教。

教学论文12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界开始推行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满足教学任务要求。比赛教学法是按照体育课程不同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学生个人体育条件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及激励,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比赛教学法;高职;体育

  在目前的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能较差,同时学生的体育综合实力也不够理想。这反映了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很多情况下,高职体育教学以理论学习和自主训练为中心,无视学生的就业需求,这类教育思想显然是错误的。高职体育教学只有深入把握课程体系,建设开放式课程,探索以竞技教育为起点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解决高级体育人才的培养问题。比赛教学法是一种立足于体育竞赛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有效地结合竞技与课程教学两者的优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外部激励机制的配合下,对学生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本文将立足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分析比赛教学法的特点,对比赛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比赛教学法的内涵

  比赛教育法是指利用竞技和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体育技能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育中应用比赛教学法时,要同时具有教师的指导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这两个重要因素。学生具有自主参与的意识,体育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赛教学法的效果。体育教师的诱导性和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密切相关。运用比赛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意识,还能提高他们的体力和健康水平,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我国传统的体育课一般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而且体育课的气氛也会变得乏味,学生也会逐渐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通过比赛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以往枯燥的体育教育氛围,逐步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竞争教学法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还能对学生的团队意识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人员在应用比赛教学法时,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加上有效的教学指导,为学生提供安全保障,充分考虑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比赛教学法的'优势

  (一)重视技术训练,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

  学生对学习存在散漫、怠惰的心理是极为常见的,但是他们在考试的时候,总是存在紧张情绪。高中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在日常训练中缺乏紧张感,对训练任务抱有敷衍、应付的散漫态度,这使其日常训练效果不佳,同时个人体育素养也难以提升。但在面临考试、比赛时,学生通常会具有高度的紧张感,训练时格外认真,同时对于训练内容也不再抱怨。比赛考验的是他们的体育能力和学习水平。因此,学生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必须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不断学习体育技术,提高熟练度,以满足比赛的需要。同时,每次小的比赛就像是一次大赛的提前训练,学生通过战术合作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并加强队员之间的合作,通过该形式能够无形中增强团队信念和团队信心,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提高积极性,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真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般的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学习。有时教师交代的学习任务、训练任务学生会以糊弄的心态去完成,甚至大部分学生认为“影响不大”。在这种传统的体育课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学期结束后,有的人只记住了基础的体育理论和简单的动作,有的人连基础的体育项目都做不好。比赛教学法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欲、胜负欲,比赛的结果就是悬在学生头上的一根“胡萝卜”,所有学生都会为得到更好的比赛结果而努力。同时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热情。

  (三)培养学生对体育技能的重视

  这里所说的技能,是指在篮球、足球等身体对抗性比赛中使用的技能。很多学生在日常训练及体育理论知识学习中,难以从相关内容中得到乐趣与成就感。因此,学生对该类知识以及体育技能不够重视。教师应充分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并通过合适的干预措施引导学生对体育技能产生重视。例如,大多数体育生都喜欢球类运动,如篮球或足球,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或是不同系之间的比赛吸引学生参与该类互动,学生在竞赛的氛围里会对体育技能、技巧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认知,进而使学生在竞赛后也会注重对该方面的训练。同时,高职学生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对于这类竞技球类运动有着强烈的攀比心和好胜心。这类好胜心理会极大地促使学生注重相关方面技能的锻炼,进而促进体育意识的提升。技术和实战能力提高后,就能切实感受到运动和比赛的乐趣,习惯和意识自然就会养成。

  (四)利用比赛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比赛是一种有着深刻情绪体验的竞技游戏,它在游戏规则的制约和体育精神的指导下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精神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经济精神、体育精神以及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在体育行业中长期发展。在比赛过程中,组织该比赛的教师就是该比赛的灵魂人物,拥有裁判、组织者以及规则制定者等多重身份。因此,教师在比赛中应充分注意自身的公正性,赏罚分明,对比赛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务必要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竞技体育、什么是体育精神。对违反规则的球队和个人,应进行合理的警告或处罚,让学生明白在比赛中违反了游戏规则会被处罚,在学校违反了校规会被处罚,在社会中违法了法律也会被处罚,必须让学生具有“红线意识”,让学生在比赛中树立严格的规则意识。一些教师在比赛中对学生的一些“小动作”不予置评,采取忽视的态度,这会影响其他按规则进行比赛的人员,同时,也会使犯规人员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犯规是没问题的、是小事。久而久之,该类思想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学生在体育行业中的长期发展。

  三、竞技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上的应用建议

  (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不同的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即,高职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因材施教。另外,应减少以升学考试为目的而不是以就业为目的的课程,灵活地选择授课内容,使授课内容不再以考试为目的,而是以技术为目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学习体育的水平进行分类,设定各自的竞技项目和要求。没有达到竞技水平,为了赢得比赛而过度练习的学生,只会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也会增强其锻炼的危险性。

  (二)注意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结合

  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单纯被竞技成绩所支配,而是以自己对项目产生的兴趣为引导,才会更认真地学习和锻炼。即学生只有在真正对体育产生兴趣后,才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把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举办体育比赛,不能盲目地举办各类无意义的竞赛,这无疑是费时、费力的且效果不明显。学生面对不喜欢的比赛项目,通常是漠不关心的,这也就难以达到比赛教学的最初目的。

  (三)充分将比赛教学法与体育教学相融合

  比赛是理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集合,其应用的目的通过竞技比赛和体育教学的融合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观念融入竞技比赛中,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的相关技巧,再运用这些体育技巧进行比赛,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将竞技教学法应用于高职体育的过程中,可以将课程设计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体育技术的学习;第二阶段是各个运动技能的组合和应用;第三阶段是项目的综合战术。在体育技术的学习阶段,首先教授该项目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该项目设计比赛项目,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掌握该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在各个运动技术的组合和应用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掌握的运动技术,设计出综合性的竞技项目,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教师在设计竞赛内容的过程中,要确保竞赛内容的多样性。

  (四)将竞技教学法应用于体育教学考试

  目前,很多高等教育机关在体育课程考试过程中加入了体能测试。对于喜欢运动的学生来说,体能测试很容易通过,但是对于不喜欢运动的学生来说,是很严格的考试。因此,很多高等教育机关将竞技教学法应用到体育科目考试中。这是将以往体育科目的考试方式置换为竞技比赛的方式。这样一来,既可以补充有效的体能测试项目的片段,又可以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潜能。

  (五)利用竞技教学法拓展高职体育资源

  相关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比赛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拓展高职体育的教学资源,例如,将相关的竞技大会视频作为高级体育课的预习资料。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提前将相关比赛视频放置在该校的官网上,学生在家观看。然后在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说明,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项目运营的知识和技术。如此一来,不仅能将体育革新,还能让学生逐渐树立体育兴趣,乃至终身的体育观念。当前,我国高职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高职体育专业的学生难以得到更好的体育方面的培养。同时,较差的培养模式也使体育生存在锻炼烦、就业难等问题。比赛教学法是一种与高职体育教学适配度较高的教学方法,其具有多种优势,对学生的体育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陈雁飞.运动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核心抓手[J].中国学校体育,20xx(3).

教学论文13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做好人才培养质量有效管理是其生存之本。全面质量管理是高等职业教育是市场人才培养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对策

  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时,就需要实施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建立适合高职院校的稳定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对外界做出质量管理宣传教育模式,发挥高职院校全面建设的主导性作用。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运用管理的思想、原理和程序,通过创新将其引入高职院校教学领域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监控,通过提高管理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

  一、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

  (一)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

  全过程是指高职院校要贯穿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始终,通过开展质量管理打造适合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只有保证教育工作质量才能保证优质人才输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做好专业调研工作,设置与市场发展建设相适应的专业,打造教学优质平台,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更具有优势。我国城市建设速度已经加快,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当根据所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定位,满足高职院校所在城市市场需求达到留住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目的。我国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出发点,因此高职院校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动向预测国家及地方需求变化趋势,与国家管理部门经常沟通积极调整专业的内容和重点,紧跟技术发展建设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上,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招生、培养、管理、服务都是全过程质量管理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从传统“事后把关”质量管理模式转变成为“事先预防”质量管理模式,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优秀技术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全员参与是指高职院校全体师生、管理人员和教学服务人员等全部参与到学校质量管理中来,做到全员奉献人人有责。学校质量管理的提高不仅仅依靠高层领导,更重要的还要依靠广大师生。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主体是领导、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师对人才市场考察调研建立专业固定模式培养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创新型技术性人才。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做到人人有责,学校管理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响应号召,提高责任心提高服务性全员参与管理。只有提高每位工作者的积极性,从教育质量的各个环节入手,落实到个人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标准,使得学校上至领导、下至学生都具备重视质量管理建设的良好素质,从而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三)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

  全方位是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不仅涉及到教学质量管理还包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全方位管理表明学校质量管理模式已经体现到学校发展建设的各个部门、各个层面。高职院校的工作部门从结构上课划分为三个部门:第一,指挥部门,这个部门的人员主要包括高职院校的董事会或高级领导班子,通过发挥监控作用对各职能管理部门进行主次划分,能够使得部门之间层次分明有条不紊的辅助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教育管理部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是否能够良好开展是高职院校管工作的重心和出发点,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工作来完成,因此教学管理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占据核心地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教学管理的全方位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改革模式、工作评价、教学目标定位以及社会服务,教学管理涉及师资队伍管理到人才全面发展的方方面面;第三,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进程逐步加快,虽然教育质量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于学校后勤部门的管理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学校的后勤部门和学校关系不明确,在管理中后勤部门通常只注重自身利益,使得宿舍管理出现脏乱差的现象,服务质量十分低下,但学校管理却无从下手,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实施全方位管理就可建立起高质量的管理体系,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思想就是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工作,从市场发展建设出发,打造服务于民的优秀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发展中要遵循市场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对学校的宏观管理需求具有清晰的定位,通过合理的质量管理使得高职院校能够健康有序的稳定发展。同时需要两个正确定位:第一,把握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方向,使得高职院校专业具有特色化在市场建设中颇受欢迎;第二,把握人才培养战略模式和鲜明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水平的综合性高科技技术人才。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环境,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定位,高职院校就能够高质量高水平的稳定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公立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并存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市场竞争必须选择适合时代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才能保障高职院校立于不败之地。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使高职院校在技术性、技能性教育范围内的质量得到提高,才能够使高职院校得以生存,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市场定位已有超越普通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面对这种扑面而来的竞争形势,普通高职院校必须对学校管理质量进行改革,因此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专业设置的客观要求

  建立高职院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技术型人才,而其关键词就是“职业”与“技术”,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对学校专业进行定位时应当对人才市场发展方向进行专业调查,正确了解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全面掌握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差额。这有这样才能够设置正确的专业,为市场输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使学校名称享誉人才市场符合社会需求。因此,对市场正确调研是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实现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

  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与国外高校进行中外合作。但国外高校与我国高职院校合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我国高职院校首先要确保办学质量,使得信誉度走在高职院校的最前端,因此要建立具有特色化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络互动、合作项目研究已经成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我国高职教育要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打造一批适合国际化发展需要的高科技技术人才,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提供优质人才的地位得到提高,与国际市场形成竞争,是我国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高职院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教育规划建设中的重大改革,改革的重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中潜移默化的需要,满足人才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改革要以学生为重心,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尊重用人单位,征求他们的建议进行专业技术结构的调整,重新对教学课程规划设置,对教学内容加以创新,从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要进行教育改革就需要求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宣传做出积极响应,重点发挥人才培养战略模式。

  (二)重点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而是否具有良好的管理队伍决定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得高低。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应当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管理的改革,积极开放思想虚心学习管理队伍建设的建议,将管理岗位人员与师资队伍人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二,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校管理人员的理论基础知识,制定管理方法和措施,督促管理人员相互学习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的,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拔应当使用专业技术人员,高职院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既有管理经验又有科研经验且热衷于管理事业的管理干部,从整体上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第三,建立完善的管理人员选拔评价机制,也可使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评价,努力提拔具有管理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形成一支具有优良管理素质结构合理的健康型的管理队伍。

  (三)引入ISO9000族系列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进行总结颁布了ISO9000族系列标准,目的是为了提高国际各个组织质量建设的运作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当从基础阶段开始抓起,根据高职院校目前开展的有效管理模式中总结实际情况,与ISO9000族系列标准相结合取得质量认证证书。而全面质量管理有效实施具有长期性,需要达到质量监管组织所制定的标准才能够成功推行,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建设水平均不达标,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而ISO9000族系列标准是质量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在高职院校管理中只要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体系化的管理模式就可达到质量管理标准,学校就可在管理建设中贯彻实施。由于全面质量管理和IS09000族标准的管理模式界限划分差异性不大,因此二者相互结合可使质量管理发挥更好的效果。

  四、结语

  为了保证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变换管理模式灵活面对外界变化。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作为核心内容,为了保证更好的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运用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思想所进行的系统性管理活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经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就必须运用新的发展策略实现新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全面教学管理质量体系。

教学论文14

  一、开展“快乐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路径

  1.让语文融入生活,开展快乐的实践

  之所以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正因为语文的一面就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社会生活的扩展和提升、体验和还原的一个过程反映。所以,将对语文的学习融入生活,将生活的过程融入语文,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领域,拓宽他们生活的范围。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四季交替,万物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开展各类快乐户外实践活动,引导初中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放下手中的课本,去感受冬日的雪地、去聆听春雨的细述、去追逐夏日的清爽、去感召秋天的悲凉……这样一种丰富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体验,不仅能够塑成学生对生活充满各种感悟,还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快乐活动之余,体悟到生命与自然的内涵,铸就未来梦想的雏形。

  2.让课堂充满激情,打造快乐的课堂

  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的要求。追求艺术是一种境界的提升,要想改善传统语文课堂上沉闷的气氛,就要把课堂教学当作一门艺术,为语文课堂注入激情元素。其一,会听也懂说。教师先对课文进行诵读,让初中学生放松心情,平静地聆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通常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震撼心灵的`情感渗入,令学生自然而然地展开对课文内容的联想与感悟,然后再组织讨论,各自畅谈内心感受。其二,会问也会读。教材蕴藏的内涵很多,能学到多少,取决于教师如何挖掘。在读中存疑,将薄文厚读,长文精读,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寻文章中的疑点,提出自己的困惑,再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实现教材灵活化,碰撞思维火花。

  3.让学生爱上阅读,进行快乐的读书

  要想实现阅读教学的低投入、高产出,笔者认为首要应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一旦学生爱上阅读,也就等同于爱上了语文。现实中,教师的行为通常能够引导学生的行为。比如,经常与学生分享中外名典中的佳文美句,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久而久之初中学生也逐渐潜移默化,被阅读气氛感染。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校馆藏书籍,或是在班级内组建图书社,发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捐赠自己的图书,并定期进行轮换,组织开展读书沙龙活动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空间,使读书成为他们的内心需求,阅读成为了一种快乐。

  二、实现快乐语文教学效益的相关建议

  1.对快乐课堂快乐语文的设置方式要符合教学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对快乐课程的安排就是想方设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欢乐,将教师的职责投射在了“只需要负责活跃课堂气氛”。还有部分教师为了逗笑学生而荒唐地落入俗套。如讲授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将自己装扮成套中人,用滑稽的外形逗乐学生,引致哄堂大笑。快乐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明显与快乐教学理念相悖。这种方式不是不可取,而是没有真正体会快乐课程,正如“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显而易见的刺激,那你永远无法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2.对快乐教学定义的把握要准确、适度

  针对这一点,主要反映在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快乐教学就是降低教学要求,减少学生功课负担。然笔者认为,快乐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减少作业量,而是用合理的方法将学生从升学强压中解救出来,让他们能够在平缓的氛围中学习。当然,对任何一种方式的过度使用,都将适得其反。如何把握适中,就需要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摸索,寻找各类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摒弃打压式的被迫学习。

教学论文15

  一、当前小学生书写现状:

  1、写字姿势不正确。

  2、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很多学生的作业又脏又乱,教师批改大为头痛。遇到考试,由于时间紧,内容多,许多学生就龙飞凤舞起来,自己都分不清写的什么。

  3、笔画粘连,黑成一团。一些笔画较多的汉字,几笔粘在一起,形成墨团,看不清是否正确。

  4、偏旁与部首搭配不整齐。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教师观念较为消极。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考试考得好,字写得好不好没什么大不了,更何况,当今也是电脑普及的时代,纸笔都将被取代。

  2、教师板书不工整。小学教师书写板书应用正楷字书写,并且要讲究排版的美观。许多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发挥、龙飞凤舞。学生自然要模仿老师。可是,他们连写字的基本功都不具备,怎能模仿老师行草自如呢?

  3、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写字课,部分教师也不重视学生的书写训练。低年级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认为幼儿园老师都教了,学生会写字了,用不着强调姿势了。

  4、练字不严格要求,写字不加强指导。只规定数量,不要求质量。

  三、解决措施:

  (一)、严格要求,纠正写字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有利于写好字,更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发育。

  先说执笔。执笔要求手指握在笔杆距笔尖上方“一寸”.我把它改为歌诀:“手离笔尖两节指”,“两节指”指的是小拇指的前两节手指。握笔用歌诀“老大老二对对齐,老三老三下面来帮忙,老四老五都往里”,老大老二等都指手指。每次写字前,边背儿歌边调整握笔方法,易学、易懂、易记。

  再说坐姿。写字时眼睛与纸面保持“一尺”距离,胸膛与桌子保持“一拳” 距离。为了让学生明白“一尺”,在写字前,先让全体学生坐直,两手平放台面,左手的肘尖轻触桌面,手掌向上,掌心向内,上身稍向前倾,手掌贴脸颊,中指抵住眉心处。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儿歌:“眼里书本半臂长”.学生边背歌诀边反复做动作,教师则用口令指挥:第一步,身体坐直;第二步,左手肘轻触桌面,中指抵住眉心;第三步,右手握笔;第四步,左手平放桌面。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二)、加强训练,练好基本功。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关键还是打基础”.写字,应从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基本功练起。

  1笔画训练。笔画是汉字构形的基本元件,笔画不规范将直接导致汉字书写不规范。汉字的笔画有28种,最基本的有8种: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在学生刚刚练习时,不要急于写很多字,重点练习:点、横、竖、撇等基本笔画。要求一定要严格,横要平,竖要直,撇要出尖,捺要有角。教师指导要细,点有短点、长点;撇有平撇、斜撇、竖撇。循序渐进,逐步训练。

  2、笔顺训练。“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左到右、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必须牢记于心。教师根据不同结构的汉字,分类举例,分类指导练习。如:上下结构——从上到下;全包围结构——先里头后封口;左中右结构——先中间后两边。

  3、强化偏旁部首的规范书写。很多学生在书写“氵” “辶”“犭”“纟”“宀”等偏旁部首时,感到很为难。我觉得,要写好这些偏旁部首,首先要弄清每个部首的笔画、笔顺,其次,要注意每个部首的书写方法。比如,“氵”上面的两点和下面的提不能写在一条垂线上,而是一种三角构图的形式,第二点要稍微偏左些,这样才显得有神韵不呆板。如“河”、“海”等字。

  4、注意间架结构训练。字的间架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低年级的学生空间知觉较差,使用“田”字格书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空间知觉,更好地安排间架结构。低年级教师要在“田”字格中逐一演示讲解,并在学生练习中巡视指导。如,“苦”字是上下结构,“艹”在田字格上半格;“古”的“一”在横中线上;“丨”在竖中线上,两笔的交叉点正好在横中线与竖中线的交叉点上;“口”在田字格的下半格。

  (三)、规范练字过程,做到持之以恒:

  练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而不是简单的给学生布置作业,增加学习负担。要想学生能准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必须规范练字过程,从低年级起要求学生养成按步骤练字的习惯。

  第一步、分析字形。学生在提笔写字前,对所写的汉字进行观察、分析、学会看范字、读范字,从真正意义上进行模仿。模仿需要发现范字的基本特点和内在规律,首先对字要有一个总的印象,是长是扁,是大是小;然后由整体到部分,分析字的偏旁结构;最后总起来发现字的突出特点或容易偏差的地方。

  第二步,记位置。当学生记清字形后,要引导他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静下心来,记一记:笔顺、笔画的长短、粗细,乃至每个笔画的起、运、收笔的占格位置或角度。

  第三步,写端正。学生完成前两个环节之后,即可引导他仿写,书写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准田字格,不随便下笔。一旦下笔,力争一次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整洁。

  第四步,比好坏。每写完一个字,要求学生与书上的范字比一比,哪里写得像,哪里写得不像;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还可以同前面的字比一比,看看哪些地方有进步。

  第五步,改完美。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不足之处后,可进行改写。刚开始学习写字,可以利用橡皮擦。待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时,要求学生直接弥补前一个字的不足书写下一个字,不再涂擦,以保持卷面整洁。

  教师在规定小字练习作业时,一定要注意控制书写的数量,不要让写字成为学生的负担,使他们失去写字的兴趣。一般来讲每个汉字重复书写不得超过4遍。一遍记字音,二遍记字形,三遍查准确,四遍讲美观。

  (四)、中、高年级学生开设毛笔字书写课。

  毛笔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开设毛笔书法课,能够在书写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同时,为了让学校重新回到书香门庭,弘扬国粹,还可以成立书法兴趣小组。

  (五)、教师要加强三笔字练习,规范书写,美化板书。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会写字,写好字”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把字写好了,学生才有好的榜样可以模仿。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的字和他们的学科教师的字很相似。因此,教师在板书的时候,必须用规范工整的正楷字书写,并注意行列的安排,力求做到美观的大方。

  书写汉字,传承文化,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书写训练。只要我们在写字教学时,讲究指导方法,细化要求,进行科学的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写好字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教学论文05-25

(经典)教学论文05-26

足球教学论文01-07

拼音教学论文01-09

生物教学论文11-24

美术教学论文11-11

小学教学论文11-11

钢琴教学论文11-16

教学反思论文11-05

数学教学论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