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12 09:45:47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德育渗透”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四点策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抓住教材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语言文字规范、典型,思想性极强。其中有革命先烈的英勇不屈,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科学家、文学家的杰出贡献,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如诗如画的锦绣江山,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如《诚实与信任》、《九色鹿》等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母亲的恩情》、《第一次抱母亲》、《沉香救母》等课文可以让学生感受人 间最美好的情感;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从而激发对母亲崇敬和爱戴,并学会表达爱……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的活的教材,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以语文知识为基础,选准文与“道”的结合点,做到以文传道。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的情感目标是:在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为了能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从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入手,为后面体会老人的自强不息作好铺垫。“我”与扫路人对话是教学的重难点,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我让学生走进文本研读,认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出天游峰扫路人的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二、抓住写作的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首先在审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题目的要求,弄清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其次在引导学生怎样立意、选材中进行德育。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亲耳所闻、亲眼所睹的有真情实感的材料,把握德育契机,把作文与育人逐步统一起来。

  一次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二十年后的我》,部分同学怀揣着“大款梦”、“大官梦”、“明星梦”……为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导入环节,我引入了爱迪生从小立志,发明电灯的'故事,再引导学生畅谈理想,展望未来。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认识到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从现在起就要脚踏实地、付出努力。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学生写起文章来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每个有利时机,自觉地、有意识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书,这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三、抓住活动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实践活动,是对语文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形成个性的另一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在中国共产党90华诞

  来临之际,我班举行了“红领巾心向党,少先队争四好”诗歌朗诵会,比赛中同学们精神饱满、表演极具感染力,《党是太阳,我是花》、《颂歌献给党》、《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同学们以真实的感受声情并茂地祝福祖国、讴歌中国共产党中在9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爱党的情怀。

  这些体验活动的积聚,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发现自我,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使思想品德的养成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抓住作业的批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曾发现有同学这样用“只有……才……”造句,“只有别人帮助我,我才去帮助别人。”我把这个同学找来跟他讲明了助人为乐的道理,使他明白了应该如何“助人为乐”。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承担德育教育工作的重任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新时代少年儿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结合语文课文特点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让德育雨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写好作文对小学生来说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从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知识量,一个人的思维,一个人对外界的了解程度,一个人的想象空间。据了解,目前小学生大多都不喜欢作文甚至讨厌写作文,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会写作文,当他们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时他们不知道从何下手,不知道从何写起。小学正是写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师应当好好利用这个时期并在这个时期对学生严格要求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联系所学课文内容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手法和技巧也可以让学生试着模仿课文写作,另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因为一个人的写作水平需要通过不断的阅读不断的观察外界事物以及不断的想象来提高。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作文起步的教学探究。

  一、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众所周知,想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有做该件事的动力,如果心里面都不愿意去做那件事,那么肯定是做不好的。对于写作文,很多小学生都感到十分苦恼和头疼。他们害怕写作文,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写到那么多字数。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应当对他们作出正确地引导。首先要排除学生对写作文的恐惧之心,告诉学生写作文的意义以及好处。写作其实很简单,它可以来源于日常生活,可以来源于书本上的知识,可以来源于受到的启发。写作就是表达内心的想法,对外界事物的描述。它就像我们的日常对话,朗诵就是把一件事通过文字的方式叙述出来。其次老师应当注意低年级学生写作的口语化,注重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也可以采取做活动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印象,让他们有事可写并加大他们的想象空间。就比如说写一篇有关“春游”的作文,在春游过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春游时我们去了什么地方?玩了一些什么?看了一些什么?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是哪里?此时学生还留恋与春游的乐趣之中,通常会积极发言并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个时候教师就应适当地称赞学生,对于他们的想法表示赞同,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愿意把他们内心的想法表述出来。最后要求学生把春游的经过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下来,并且在班级里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让学生写出了一篇他们的作文并在交流中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别人对春游的感受,别人的乐趣,与此同时增加了课堂气氛并且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另一个重要点是老师应当好好仔细审阅学生的作文并且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与闪光点,对学生的作文作出合理的评价并且及时提醒学生他的不足之处并教他如何改正,引导学生作文的写作并对其加以鼓励。

  二、注重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在描写一棵树时,有的学生会写有一棵大树种在我家的院子里,而有的学生则会写在我家的小院里有一棵翠绿的大树,它的叶子是碧绿并繁茂的,它的身材是挺拔高耸的。下雨的时候它用茂密的树枝帮我们挡雨,夏天的时候它又给我提供一片乘凉之地。这两种对大树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语言平实单调无趣,后者生动细腻,而形成这两种不同的写作的原因是什么?是学生对外界观察能力的不同所造成的。当我们描写一个事物时,我们会描写它的外在形态,它的特别之处,它的美,它的细节,而想要写出这些内容我们首先应当做的是观察这个事物,只有在充分了解该事物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对它的特点,细节进行描写,反之若我们对该事物一无所知那写作就会是一味地空想,这样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无聊而又浪费脑细胞的事,并且想不出该写什么内容,无从下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当在课间活动时带学生走出教室的门去探索和观察外界的事物,鼓励学生亲近自然,观察各种花花草草并且记录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或者是他们所喜欢的东西。结束课外活动之后可以先让同学在班级上互相讨论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或者是特别的事,再要求学生对此次的课外活动写出一篇作文,这样学生将不会再无内容可写并且他们所写出的`内容会是细致而有特别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亲近了自然,短暂放松了学生学习的压力,还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了解我们的自然世界。

  三、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在作文写作中想象力是十分关键的要素,若一篇作文中缺乏想象力那么它只是把一件事物通过最基本的方式描述出来。比如说“一棵树上的花儿开了”和“书上的花儿悄悄地露出了它们的笑脸”你更喜欢哪一句?答案当然是后者,前者只是平淡地写出了花开了,而后者写作之人通过他的想象把花儿拟人化,让句子更加生动和优美,带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并且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描写也是有字数限度的,当他们想不出该写什么时可以完全依靠他们的想象力,他们可以尽情写有关主题的任何东西,甚至可以编写一些故事来吸引读者,让他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达到写作的字数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应当督促学生多看课外书,比如说一些著名的童话故事,动画故事或者名人传记和小说等,这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联系到自己所看过的课外书,可以仿造一些故事进行描写或者是引用一些优美的句子。想象力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他们更加擅长作文写作。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作文是作文的起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该时期注重对小学生语文水平的培养,增加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作文,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动笔写字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人们对于汉字的重视程度也显得非常不足。而书法这样一门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与我们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充分重视书法教学。而书法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写字的一个方面,而写字教学则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要想促进书法教学的发展,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去充分重视书法教学这样一个部分则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培养中小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将具体分析书法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书法教学;中小学语文教育;应用

  我国的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它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汉字书写水平正在持续下降,在书法上的退步则表现得更为明显。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改变现状,国家相继颁布了一些有关书法教育的指导性纲要,要将书法教学渗透到日常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中,从而促进书法教育能够从最基本的年龄段抓起,为以后培养出一些能够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人才。

  一、书法和语文之间的关系简析

  近些年来,教育部在颁行相关的书法教育的法令时,都将书法教学与语文教育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让书法教育能够在语文教育中得到更好地完善。那么,教育部将这二者之间联系起来考察有着怎样的依据呢?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都知道,书法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给我们提供了美的享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语文教育中,又必然会涉及到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可知二者之间是有着显然的联系的。其次,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其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汉字,在语文教育中,总是需要进行识字、写字的练习,而对于书法来说,同样也与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书法要形成汉字则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对汉字进行一定的设计从而使得汉字变得更为美观,形成一种艺术,因此可以说,不管是语文还是书法,都是以汉字作为重要基础的。最后,语文是一门文学性很强的科目,通过它往往可以表达出作者个人的一些真情实感,而书法也同样,不同的风格和笔锋往往体现着作者不同的感情,二者都是传达感情的一个重要工具。总之,语文和书法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内在联系,在日常的语文教育中渗透书法教学,既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也能够促进书法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使得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传播。

  二、书法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政策去促进书法教学的发展,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渗透,书法教学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我国的书法教学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依然有很多因素阻碍着书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下面我将进行具体的分析。

  1。我国的应试教育政策

  我国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文化也产生了很多的破坏,从而使得今天的青少年的身上已经很少有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成分,传统的书法艺术同样也不例外。而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把高分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家长也通过分数来评价学生,教师为了提升教学升学率,他们往往把正确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而对于书写的字迹则要求不是很高,从而使得学生的字迹越来越潦草。另外,在现在很多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虽然有专门的写字课,但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切实发挥出写字课的作用,很多时候写字课的课时也都被其他科目所占用了。因此,可以说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对于书法的热情必然有所衰退,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很难得到提高,这也是书法教育和语文教育所共同面临的发展中的问题。

  2。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时候都借助电脑,例如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查找、对课堂的气氛进行一定的调节、使得语文课堂上的信息容量更为丰富等等。从中可见,电脑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与此同时,很多中小学生对电脑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感,不再愿意动笔进行汉字的书写,而仅仅是通过键盘的敲打而产生千篇一律的字体。电脑打印出来的汉字往往失去了汉字本身所富有的美感,也无法通过汉字对于不同人的个性进行分析。与此同时,一大批网络垃圾语言也随之产生,这些语言对于汉字是一种腐蚀和破坏。我们要始终相信,电脑虽然方便,但是书写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语文教育必须对汉字的书写予以一定的重视,努力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书法,从而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3。西方文化的冲击

  西方文化的冲击是我国书法教育所面临的又一大困境。随着我国走入世界市场,为了更好地与世界进行交流,对于英语的重视正在不断提升,很多人往往为了学习英语而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英语热的现象持续升温,从而导致很多人无暇顾及汉语的学习,中国的传统书法教育同样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会很容易导致传统文化的一种缺失,从而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怎样更好地促进书法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书法不仅是一门美的艺术,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将书法教学融入其中,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熏陶,从而激起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促进书法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更好的应用。

  1。针对书法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不论什么时候,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我们生活的时时刻刻都可以进行语文教育,对于其中的书法教学来说,则可以适当地营造一种有利于书法教学的环境,对中小学生进行熏陶,从而使他们对于书法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可以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悬挂一些书法作品,使得学生在日常的休息中也能够生活在书法的环境中。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行一些书法比赛,对于参赛的书法作品予以适当的评价,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

  2。提高语文教师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书法教学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学生之外,最重要的主体就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对于书法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魅力修养,这是由于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会受到自己喜欢的教师的影响,在书写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如果能将一手好字呈现在学生面前,会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感,从而使得学生对于书写产生一定的兴趣。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要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提升自己在书法上的个人修养,对于各种字体都有一定的涉猎,从而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能够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随时转换这些不同的字体,这会使得学生产生一种崇拜的情绪,从而促使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去努力学习,并且在课后进行书法的练习,最终实现促进书法艺术更好发展的目的。

  3。在语文教学中充分重视写字教学

  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字往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其他方面,对于书法教学来说,写字的练习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写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才有可能在书法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对于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来说,写字是其中最基本的教育,首先要识字,然后去控制不同的笔,从铅笔到钢笔再到毛笔,利用他们使得自己的字体端正、整洁、规范。在写字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去将这些端正的字体变成书法,最终达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要想进行书法教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重视的是写字教学,为了使写字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对于写字教学的时间要予以一定的保证;第二是要根据学生的年级进行分类学习和培养,逐步提升中小学生的写字水平;第三是要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一定的规范,只有姿势正确了,才能对写好字进行一定的保证,并且良好的姿势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育是明显的。总之,只有在语文教育中重视了写字教学,才能够为以后的书法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最终促进书法教学的发展,促使书法教学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达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4。重视对中小学生的精神气质的培养

  汉字是一种非常美的字体,汉字的每一个笔画都像是一幅图画,这些美往往是吸引学生学习书法的重要因素,但是这样一种美只能使得学生对其有一段时间的热度,却很难坚持下去,中小学生在书法艺术的学习上很容易出现缺乏耐心和信心的情况。这就要求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进行技术上的书法指导,更需要重视学生的内在气质的一些培养,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分析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从而从中感悟到不同的艺术风格,促使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从而在以后的书法练习中,能够将自己的气质和性情融入到书法的练习中,形成一定的书写风格。总之,书法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书法艺术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必须加强对于书法教学的重视,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书法教学与语文教育更好地结合,各个方面都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政府要在方针政策上予以一定的支持,将对书法教学的重视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切实地结合起来;语文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在日常的语文教育中更好地进行书法教学;每一个中小学生也要认识到书法的重要性,把学习书法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培养自己对于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雷实:《书法教育语文课程中华传统文化—<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J]。课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12期。

  [2]郑婉秋:《书法教育在重庆市中小学教学中的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xx年。

  [3]马艳:《论中小学语文书法教育的文化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xx年。

  [4]杨雅琼:《书法教育在中小学写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xx年。

  [5]于继开:《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书法教育的方法初探》[J]。语文学刊,20xx年第19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一、开篇引趣,激起学生的兴趣

  (一)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的课堂导入是一种对学生进行直接导趣的方法,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就直接进入主题,用教学内容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直接产生求知的欲望,在这种方法的运用过程中,要善于发掘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产生熟悉感,从而想要一探究竟。例如在进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文本内容与汶川地震中的救援事迹联系起来,利用新闻报道、地震中的悲惨景象与救援画面引起学生的共鸣,直截了当体现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人民无私的帮助与深厚的友谊,以及中国汶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亲情回报。

  (二)制造气氛,描述情境

  对于情感的渲染,借助于一定的情境描述会显得更加丰富动人,仅仅空谈感情免不了犯无病呻吟之忌,在进行新课程内容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先描述课文中的特定场景,烘托出符合课文内容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情感浓郁的环境之中,而后再进行教学,就会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要传递出来的感情,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果。例如在进行《我们成功了》一文的教学中,首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的爱国激情瞬间被点燃,对于文中所描写的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等壮观场面的描述则是心潮澎湃、欢呼雀跃,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

  (三)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的性格与单纯的思想,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很容易对某件事物产生好奇心,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的开始为学生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使学生对新课内容充满兴趣,例如在进行《燕子专列》一文的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燕子又不是人为什么需要专列呢?谁会给它提供这个便利?居民们如何冒着料峭的春寒寻找冻僵的燕子?学生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

  二、在教学中让学生感悟语文的艺术性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综合,语言与文字,这是中华文明的积淀与结晶,其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具有艺术性的文化瑰宝。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就要引导学生感悟语文的美。小学语文教材所选择的篇章大多是语言与内涵皆美的佳作,同时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小学生大多还是少年儿童,其认知过程还是以形象认知为主,要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情感,还是要借助语言文字形成的生动表象。例如在教学关于人物的精神的文章时,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人物的形象与特征,才能理解他们的精神。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语文的形象性与艺术性,这样学生就能对人物形象产生更加直接的印象,就有更多的话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往往会产生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好课堂训练与课外延伸训练

  (一)以生动的形式开展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可以较快地对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消化知识,特别是在关于交际能力培养的课堂中,更需要教师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训练,例如让学生抢答问题、分小组讨论、开展竞赛游戏等。这些丰富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要参与其中,因此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外延伸训练

  传统式教学历来都有一个弊端,即认为搞好课堂教学就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则不然,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的教师必然能察觉到单一的课堂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不太大,甚至有时候还会发现某些学生抵制这样的机械式教学。因此,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改进教学方法很有必要。笔者提倡小学语文教学应“内外兼修”,教师既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也应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教学活动,并使这种活动兼具娱乐性和教育性。那么,在参与课外教学活动中,教师该如何带领学生做好娱乐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呢?提倡娱乐性就是提倡这种课外活动不能拘泥于说教,还要使学生乐于接受并享受其中。提倡教育性就是提倡活动要有中心思想,要有益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生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而形象思维却格外发达,基于这种现实,教师在设计课外教学活动时可以引入“模仿”环节,使学生通过模仿去感受人物的心境。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极大的激发,学习热情也会愈发强烈。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和大家分享参加课外教学活动的感受和体会。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有助于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突破了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在课后还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探究,为学生今后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素质教育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写作一直备受关注,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自身。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改善现今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首先要找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病,并且加以改进,找出解决办法,找到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投入更多的精力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升。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种问题:第一,过于重视课文教学。许多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按照教学大纲的思路,死板教条,迂腐沉闷地进行语文教学工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的讲授过多,没有剩余的课堂时间进行语文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这种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需要将写作的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而不能让其与教材的教学脱离,否则就会导致学生轻视作文,在考试过程中无法经过思考就开始随意写作或是抄袭,这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是十分不利的。第二,写作目标十分随意。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写作教学不够重视,对于这项教学任务的总体目标、总体布局不够清晰和明确,不能认真分段分组进行目标教学,或者是随心教学,造成了极大的盲目性。教师的盲目就导致学生的写作十分随意,忽略了标准的训练量,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无法提升。第三,过于重视写作数量。很多语文教师会布置许多的'写作任务,如3天写一篇日记,一周交一篇自定题目的作文,等等,而很多学生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之中。教师也只是走走过场,浮于表面,不会认真阅读,只是判个“阅”字,显得非常模棱两可,仿佛写作作业只是一种形式。这是现在的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弊病。第四,作文内容与实际脱节。虽然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但是语文老师无法将这些篇章的讲解与语文写作进行实际的联系,作文内容与实际脱节。很多学生已草拟将写作文当做是一种负担,无法提起兴趣和热情,也无法通过教材中选取的名家名篇中一些美丽的语言来进行启迪和借鉴。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十分失败的。这三点就是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作文教学也是需要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要经过一些潜移默化的方法进行写作教学,不可一蹴而就。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只有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正确的教学。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写作潜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写作方法进行教授,可以采用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方法。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或者说,二者可谓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只有真正学会阅读并将其升华为自身知识储备,才能够写出更加精彩的文章。老师要做的,就是在阅读课文时让学生们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加以评析,鼓励学生透过自己的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来对课文进行赏析,并加以创造和改进。一篇经典的文章中必定有一些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要鼓励学生们多背诵多记忆。可以采用摘抄本的方法,对于一些绝妙的比喻句、拟人句,一些生动精彩的段落,语文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其誊写到摘抄本上,摘抄本最好便于携带,以便随时翻看和背诵。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基本文学素养,等等,只有提升了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有东西可写,有思路可循。在语文课上,老师要重点进行写作教学的渗透。要从取材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在写作方面有所进步和提升,取材、构思、观察、思考、起草、成形,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环环相扣的教学和努力。另外,使用课本上的文章对于小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也是不错的选择。那些文章就像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写作例子,让学生在学习和领略到作者的写作视角和写作手法之后加以思考,最终付诸实践,写出一篇属于自己的文章。可以在课堂上摘抄一些比较精彩的句子,比如说排比句,让学生们直接仿写句子,用以练习学生们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并使其趋于熟练。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词汇量,能够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手法和篇章结构,通过借鉴名家名篇,能够引导学生写出更加精彩的文章。

  二、总结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在小学的语文测试中,语文写作是绝对的重头戏,也是学生最不容易提高的一个方面。写作过程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是一种包括语文的基础知识、基本文学素养、阅读能力、组织语言能力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师要找到适应自己学生的写作教学思路,并将其付诸实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摘要: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而教师语言则是一门艺术,是师生之间沟通的坚实桥梁。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恰当且具有艺术性地使用语言可以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更高效的学习。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薄弱,注意力也难以集中,教师应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更加关注语言的艺术性,使用简单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本文是笔者总结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针对于语言的艺术性而引发的思考,希望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所有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分享。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语言艺术

  一、绪论

  教师语言直接反应了教师的思想,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如何运用语言工具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学内容,是每一名教师都在不断探索的艺术性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规范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注重标准发音,形成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增加语文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学习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树立正确学习态度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考虑到低年级年龄普遍偏小,理解能力较差,心智尚不成熟,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语言方面多下功夫,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课程内容,让学生清楚教师的教学思路[1]。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增加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多举实际列子,或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教师合理利用动作、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语言艺术分析

  (一)机智幽默,活跃课堂气氛

  幽默诙谐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学生快速记忆;幽默诙谐的教学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有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幽默能给学生一种亲切、放松的感觉,通常教学中的幽默体现在以下两种方式中:(1)教学语言的幽默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幽默的方式增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可以在教学中巧妙地穿插一些笑话,吸引学生注意力。低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天真浪漫,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从本来枯燥乏味的课堂中获得意想不到的乐趣。(2)批评教育时的幽默感。小学课堂中,难免会出现几个调皮捣蛋的同学,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并不需要急于进行正面批评,而是可以在批评中加入“幽默”的润滑剂,以避免正面批评给学生造成的心理阴影。比如,教师板书中出现错别字,个别同学会马上起哄,引起同学发笑,教师直接批评显得不大度,这种情况可以这样说:“今天犯马虎的原来是我呀,你们成了小老师了,我真是很惭愧,老师以后一定注意。”这样的自我解嘲,既展示出教师的机智风趣,又使学生受到教育。当然如果幽默的使用只是为了搞笑而脱离了实际教学需要,就是误入歧途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恰当的运用幽默,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语言准确简练、简单易懂

  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首先教师的发音必须准确,采用全国通行的普通话授课。教师为人师表,如果语文教师本身普通话就不规范,学生就会效仿发音,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正是学习拼音的阶段,如果第一次没有说准确,将来就很难纠正了。面对这些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简单易懂。如果教师语言晦涩难懂,将直接扼杀学生的听课兴趣。因此,作为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语言要求是做到发音准确、语言简练,学生易懂。

  (三)语言生动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在课堂的中的语调要有节奏的变化,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的有声语言通常是口头的语言和课文朗读。在口头语言的表达中教师尽量使用孩子般的语气,低年级小学生更喜欢这样活泼开朗的语言风格。抑扬顿挫的语调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生动的词语则让学生产生想象力。为避免形成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巧妙运用艺术性语言。在语言形式上,小学语文教师要多运用修辞手法,体现语言的`形象性和审美性[2]。在课文朗读的有声语言中,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投入,比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2课《狐假虎威》,教师要使用不同的音色分别饰演老虎和狐狸的角色,朗读的语调要体现出老虎的威猛和狐狸的狡猾。教师赋予情感的朗读,使学生容易进入到情境当中,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效果。

  (四)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加深学生印象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根据实验研究指出,情感表达=7%的言词+38%的声音+55%的表情动作。肢体语言就是包括在这55%的表情动作中,可见肢体语言在沟通交流的重要性[3]。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果可以使用肢体语言,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活泼的肢体语言容易获得学生的喜爱,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无法持续集中,教师运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专注于学习新知识。学生在表现好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赞扬性动作,比如一个肯定的眼神、点头认可、摸头爱抚等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使其增加信心,以更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小学生爱说爱唱,在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动起来,不但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比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电子课本的《拍手歌》,组织两个学生一组,边拍手边背这首儿歌,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总之,有效的肢体语言,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五)利用启发性语言,促进学生思考

  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的作用是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启发性语言的特点是教师为学生开启一扇门,而门内的世界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当他们产生困难或者疑问时,教师加以指点。教师要善于设计启发性问题,让学生产生解决疑问的兴趣。比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17课《可贵的沉默》,可以在学习课文之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沉默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我们常鼓励大家勇敢发言,可以是课文中却说可贵的沉默,这是否矛盾呢?”,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开动脑筋活跃思维,还通过深究教材,独立体会了课文的深意。启发式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去想象,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语言艺术性的修养,可以更巧妙地设计出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中,使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是十分必要性的。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锤炼教学语言,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艺术,同时将艺术性的语言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指导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情感的升华。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教育教学的创新没有停歇的时候,教学语言的发展也是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总结,不断改进的。

  参考文献:

  [1]邹燕群.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xx.

  [2]拉瓦.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语言艺术[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xx.

  [3]杨郁松.小学语文语言艺术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xx.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在现如今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课堂的持续低效成为了广大老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怎样才能教好小学语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这就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对人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语文作为一种语言,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完善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精神层面进行教育。传授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掌握生字和生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另外,还要把国内外的优秀的文化穿插到教学中,拓宽学生的视野。而对于精神层面的教学,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从而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能把知识传递局限于课堂上,应向课外拓展延伸,用发展的眼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学生的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力争教和学的和谐统一,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有着很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实际教学中,应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也是课堂教学应全面贯彻的思想。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递,对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层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不过有的老师对新课改的要求理解偏差,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老师只注重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设计教学环节忽视了课堂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教学模式的改革,又要关注人文教育,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把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起来,就会落实三维目标,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

  三、以教和学的良性发展,保障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转变思想,做学生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责任,不过这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形式,要做到求真务实,要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吃透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在让学生学到教材上的知识之外,还要对其进行拓展,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问。另外,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能自主去学习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愉快地进行语文学习。

  四、实施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先进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法设法为学生提供这样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合作的意义,提高合作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形式,并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比如,有的班级学习人数较多,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尽情地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确实是一件难事,这时候,如果能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就会让每个学生动起来,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精心设计问题,并不断巡视和监督,力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释放激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营造高效竞争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学生将来在社会立足,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竞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激情和快乐。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会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当学生的激情和动力被调动起来以后,课堂教学就会成功一半,这时候教师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联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些真实事例让学生体会到当今社会竞争有多么激烈,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提高竞争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开展各种竞争活动,为他们搭建竞争平台,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竞争活动的设计应丰富多彩,比如,朗诵、即兴演讲、辩论会、写作、表演等。通过多做多样的竞争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交际能力等。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使他们乐学、愿学,并不断地展示自我,超越自我,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

  总而言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同样,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坚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卜,真正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学反思,我们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寻找和运用更好地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变为开放的、多渠道的信息传递的过程。高效课堂离我们就会越来越近,从而培养出会学习、会做人、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深化小学语文改革必须走整体改革的道路,整体改革是近年来教学改革走向综合性、整体性发展的必然结果,谈整体改革不能割断历史,更不能否定过去,整体改革的内容似曾相识,这并不奇怪,问题是这些改革是否赋予新意,有新的发展。

  一、对小学语文整体改革要有全面的认识

  1.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小学语文的整体性,是由识字、写字、阅读说话和作文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的总体,诸因素又有各自的体系。通过科学的排列组合,纵横联系,构成了语文学科的整体性。

  2.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作为整体改革必须把学科教学作为一个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学科评估各个方面作整体设计,更好地发挥学科教学的功能。

  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必须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前教学上仍存在的弊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性不高,学习负担较重,教学效率较低,学习方法机械、刻板,不够生动活泼,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气氛。原因是:教学目的的片面、单一,教学内容的孤立、松散,教学方法单调、呆板。

  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必须着眼于教学目标的整体优化。要从培养人才需要出发,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当前,教师更注重听说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渗透人文思想教育。

  3.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必要性

  有的教师认为,过去不提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也不断的提高,现在进行整体改革不过是旧酒新瓶,何必多此一举。

  应该承认,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语文教学作为一个系统,运用基本原则进行分析研究还不够,对构成语文教学这个整体的各个要素及其结构作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有层次的设计和改革,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整体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结构作用,语文教学的一些试验,从局部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读写能力超前了,但从整体来看,语文的整体结构功能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如教学整体改革强调“以整体思想优化课堂教学”,这和过去提的“向40分钟要质量”有什么区别呢?这两者有其共同点,都体现了最优化的原则。力求减少时间,精力的耗费而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从整体改革的思路来看,更注重于改革的整体性,要对教学做系统分析,整体设计,要把课堂作为一个系统,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及其相互联系作系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各方面实现最佳组合,从而发挥其整体效应。因此,“以整体思想优化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整体”,“优化”这样的改革应该说是有所发展的。

  二、要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必须抓住以下几个突破点

  1.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系统科学整体原则为指导,以培养提高一代新人的素质为目标,进行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开展“拼音学话,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突出从部件入手的“呼必有三”的汉语拼音拼读法,采取“综合分析综合”的方法进行直呼音节的训练。如:学复韵母“ai”,是从具体意义的音节词,“baicai”(综合)中带出来的,然后分析其声母,韵母和声调(分析),再学“ai”与be的拼音方法,把be与ai还原为音节,进而回到“baicai”音节词(综合)上来,达到直呼的要求。

  2.“先识字,后读书”的传统识字法,采取“边读书,边识字”,寓识字于读书之中。对汉字的音、形、义和识、写、用分步提出要求;定量的有师指导和不定量的独立识字相结合。主要通过三条途径进行:一是通过课外的阅读,重点解决“识”的问题,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理解字义;二是通过写字课,学习汉字的书写规律,重点解决“写”的问题,并在写字中识字和巩固识字;三是通过课外的写作,重点解决“用”的问题,在用中识字。三条途径不是彼此截然分开,而是有机的结合,相互促进,复线交差进行。阅读课和写字课,作文课形成一个识字、写字、用字的有机整体,最后达到识、写、用的`统一,完成识字任务。

  3.突破重读写,轻听说与读写脱节的作法,加强听说训练,使听说与读写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水平,不失时机地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加强口头语言训练,对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能力的迁移,一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会直接影响,促进另一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4.突破“句段篇”分步走的“组装式”作文训练陈规,采取起步开篇,先搭架子,再扩展,三求浓缩和提高的方法进行作文教学,先说后写,从整体入手,开篇成文,沿着篇章、段落、句子进行训练,重点搭好架子,使学生在动笔之前做到胸有全文。完整之后求发展,从数量当中求质量,在起步开篇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训练句式的扩展,材料的扩展,体裁的扩展,打破“用词造句,连段成篇”,用零件组装的作文训练陈规。

  5.突破孤立的单项训练,从整体出发设计作业训练,讲究题目的形式,做到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及时转入整体综合训练。如:一题多练,做带有综合考查项目的短文训练,分角色朗读,读课文后进行带表情,手势,动作的创造性复述等。

  要深化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必须在全面认识整体改革的基础上,抓住以上几个突破点,从而使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摘 要]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重视阅读的重要作用,丰富阅读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要做好以下几点:深入挖掘文章品质素养;合理选择文章阅读内容;批阅式的阅读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读赏式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姜美蓉(1979―),女,江苏南通,本科,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阅读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会文章的真正含义,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深入挖掘文章品质素养

  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懂得欣赏并挖掘其中的品质素质,感受文章的深刻含义。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反映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人文性的学科,许多经典的文章都具备深刻的含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其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其深刻的内在含义,从中学到优秀的品质素质,使其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孟母教子》的时候,教师提问:“读书是为了什么?”有的学生认为是为了给自己找一条出路,有的学生则认为读书能够发财致富,有的学生还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就能理解读书是“为了未来有学识,是为自己的不断进步”的思想,这种思想正是孟子勤奋学习,之后成为著名人物的重要基石。学生了解到这一点之后会深受鼓舞,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充分激发。

  二、合理选择文章阅读内容

  阅读教学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将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听的地位,迫于时间限制,学生也无法进行自主的分析和理解。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说,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其实只需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这样不仅避免浪费时间还会让学生感觉思路清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重点内容来学习和分析,鼓励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科普类的文章,主要内容是讲述我国南沙群岛美丽无限的大好风光,让学生能够了解南沙群岛的地理人文风貌,并产生爱国主义感情。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文章之所以会用三个不同的层次来介绍南沙群岛,是因为分别重点介绍了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物产以及景色。通过教师简单的介绍学生已经了解了文章阅读的重点内容,在接下来的阅读时间内就会重点关注这些问题。通过阅读解答完这些问题后,学生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出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课前搜索南沙群岛的阅读资料,包括近些年来我国的南海资源开发、旅游开发等,让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

  三、批阅式的阅读方式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只关注表面文字,并不对其深刻含义进行了解的现象,这样的阅读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长期下来学生只是会单纯的文字阅读,并不能通过文章的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的阅读方式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改变小学生的阅读方式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取批阅式的阅读方式。批阅式阅读就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对其中比较重点的地方做出标记,还有就是要随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于文章中出现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表现情感的形式都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采用逐段阅读分析的方式,对该段落中出现的比较精彩的语句或者是好的表达方式进行批阅,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不是很清楚的地方也要做好标记,以集中向教师请教。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长城与运河》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可以采用批阅式的阅读方式。长城是我国古代的重要防御工事,在过去的朝代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保护作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大家谁爬过长城呢?”“长城是什么样子呢?”“谁知道长城有多长,起点和终点在哪儿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回答问题。文章中把长城比作蜿蜒的巨龙,把运河比作银色绸带,这都体现出作者对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伟大表达出的赞美之情。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保护长城、运河,这可以是学生阅读之后的课外思考问题,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具体了解运河泥沙泛滥的真正原因,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并且谈一谈读完文章之后的心得体会。学生在一边阅读的过程中一边赏析文章语句,这能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要从小就开始进行正确的阅读训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欣赏与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挖掘文章内涵。另外还要对文章阅读内容有所取舍,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没有必要进行每个细节的分析,而是要选择重点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避免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批阅式的阅读,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打开思维,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深入地欣赏文章中的隐含意思,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功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论文

  在教学探究活动中,想方设法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播放乐曲、表情诵读、动情讲解、质疑提问等环节或手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或氛围,使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境界”中,与文本中的人物“见面”,让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朗读的时间要充分,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自己的情与理论文

  现在的语文教学的整个课堂上充斥着所谓“启发式教学”——实质上是“讲问教学”,教师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朗读浪费时间,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他们挤掉了学生的读书时间,一节课学生的朗读时间少的可怜。朗读练习犹如蜻蜓点水,来去匆匆,如在预习时的朗读,教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呢?学生往往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更别提读通课文了,认识字词了,朗读俨然成了“花架子”。学生没有得到充裕的时间去朗读课文至读通课文,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学生无非是一个个“面塑的听者”,无非是用自己的'脑袋去装老师的思想,他们体会到的并不是自己的“情”,悟到的并不是自己的“理”,长此以往如此剥夺学生的朗读时间,学生必然会失去理解的个性。那么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安排好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要把朗读时间交还给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让全班的学生读完、读好,切不可玩“花架子”“走过场”。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的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鼓励学生多读,最为重要的是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朗读,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让学生通过所读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让此时的学生由“听者”变成真正的“读者”,让他们去体会自己的情,领悟自己的理而我们教师给学生担兰“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正如《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三、诵读要倡导。让学生在诵读中得到情感的升华论文

  “你可以不必担心儿童领悟不了多少,你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别林斯基)“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文章中的语言都寄寓着、栖息着作者的思想,好的文章无不凝聚着优美的语句、丰富的情感,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对话,引领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思想和谐共振。经典之文传诵不衰就要靠我们教师。怎样才能使经典之文传诵不衰呢?这就需要我么引领学生诵读。

  而诵读的基础是有感情的朗读,只有在情感上与作者的体验产生了共鸣,才能把优美的文章内化成我们自己的语言,然后才能迫不及待地物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而现实是在教师的讲解、分析的基础上获得感悟,这往往只是起了个小小的铺垫的作用。要想把文章“移情”给学生,必须倡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而后是有感情地诵读,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呢?教师指导诵读,就要精心选择诵读的内容,要精选那些能与学生发生情感共鸣的文章。在诵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由感知课文到理解课文到引起共鸣,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要加强诵读内容的情感体验。要能体现学生的个性,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好课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最好能率先垂范,要求学生诵读的文章教师要诵读下来,以期望文章作者、教师、学生三者达到共鸣。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诵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深层的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在浓浓的诵读中,我们也将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

  朗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环,我们应该充分的重视朗读,因为“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才能在教师的推动下和文章发生共鸣,从而达到升华。”学生需要给我们教师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朗读机会!

  四、合理运用各种朗读形式论文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有范读、领读、齐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等。老师需要采用各种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中范读指导必不可少,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朗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范读以情感人,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范读《再见了,亲人》时,教师用那饱含激情的语言很快便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情境之中,一幅幅,一幕幕鲜活的画面浮现在他们的面前??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语调,要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出发,使学生在真正感受文章内涵的基础之上进行朗读活动,那样读出的感情才自然真切。表演读是低段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在其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以及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重在培养小学生的基础性写作能力以及初期的文字表达能力。众所周知,无论是处于何种学习阶段的语文课程,写作教学始终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当前,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弊端,语文教师要想成功突破写作教学的瓶颈,就必须要创新自己的写作教学方式,想尽办法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将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善策略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通常都是从三年级开始让小学生真正地接触写作,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写作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仅代表着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代表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纵观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还是存在着比较多的限制性因素的,这些因素在严重阻碍着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竭尽全力来彻底清楚这些阻碍和限制因素,实现小学生写作能力在质量方面的提升。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改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式,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来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深入分析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呈现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来以下几点:

  1.1写作教学方式太过传统和单一: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还是在坚持着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这就导致写作教学的课堂形式太过单一,语文教师要想仅仅依靠传统的说教方式来进行写作教学,将教学的目的完全集中在完成教学任务上面,必然难以满足当前小学生对于写作学习的实际需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忽视了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很少与小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不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想法,课堂学习的氛围便会异常沉闷,学习的兴趣自然会越来越低,甚至对写作产生反感情绪。

  1.2写作教学脱离实际,太过随意: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越来越注重实际教学的与时俱进性,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各种类型的考试都越来越生活化,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转变过来,在写作教学中,还是在坚守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发生严重的脱节现象,部分教师甚至对于作文教学没有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对于作文范畴的选择、题目的设定、文章的评改等内容迷茫,指导学生作文没有规律,随机性强,片面地强调写作数量,忽视质量,不能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得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敷衍性强,脱离实际生活,未能抒发自身的感想,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对作文写作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形成压力,使得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加大学习作文的难度,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1.3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其实,小学生的天性是激发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大优势,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找到正确、合适的引导方法。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小学生看待周围事物的角度是非常独特的,喜欢刨根问题,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是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因此,语文教师切忌用用固定单一的方式来解决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对于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种非常大的限制,不同个性的小学生却呈现出千篇一律的写作格式,这就严重磨灭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如何创新和改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方式

  2.1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深入分析这些小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紧跟教育发展的形势,彻底摒弃掉传统落后的写作教学的理念,积极创新写作教学的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与生活和实践相关联的教学环节,诸如,关于白描写作,语文教师就可以引领小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面或者其他适合的场所来观察花坛里的花草灌木、道路旁的高大乔木,夕阳西下时的云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肉眼观察将景物与各类食物进行详细实在的描述,教导学生善于描写真实的生活。

  2.2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性的语文知识教学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单凭短暂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各类与语文有关的生活情节,积累语文知识,比如识别广告牌、学习查字典、在课外时间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与外国名著,增加文学修养与基本的语文知识素养。

  2.3将写作教学与生活进行细致的联系,激发学生写作的真情实感: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将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不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确保下笔言之有物。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思考对生活的热爱程度,注重写作教学的思想性与情感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来说既是一项重大的机遇,又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写作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基础能力,也是最难以掌握的能力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与小学生的真实生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适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成功激发出小学生对于写作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

  作者:刘亚梅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大房身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李春玲.《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探析.肖健.《中外交流》.2016.

  [3]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途径的探析.胡培培.《课程教育研究》.2015.

  [4]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杨津.《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

  [5]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杨耀明.《都市家教月刊》.201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本堂课我以祖母爱莲,剪莲两条主线,让学生感受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课堂中让学生从词中,从句中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教师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从一次次深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到祖母对莲叶的这份爱。进而让学生从句中看祖母的动作、语言,想像祖母剪莲时的心情。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方法。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是通过祖母种植荷花、剪送荷叶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细小细节表现出来的。教学中,我以这些细节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品质,探寻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在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感悟作者抓住什么来写及这样写的好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写人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怎样写。

  二、读中悟情,领悟文章中心。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这是一篇体现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好文章,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该顺应这一规律,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读出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去评读,让学生边读边评价,边理解词句的意思。学生对祖母关心别人的情感很自然的流露出来了,精神世界也顿时高尚了起来。

  三、引导用段意合并法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概括能力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概括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初步感知一篇简单的文章主要内容不是件很难的事,但面对越来越繁琐的文章大意,却显得束手无策。 面对如此的生成,我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预设,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概括的过程,在“如何才能做到简洁“上下功夫,引导用段意合并法来概括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在过程中习得把握文章大意的方法。先教会学生先提取关键词,再归纳出段落大意,最后合并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我们最为常用的“段意合并法”。

  当然,教学时也存在不足,如:教学中太过粗糙,不够精细。在分析理解“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这句话的时候,“最大的”也该重点讲解,让学生理解祖母那么爱莲叶,却把自己最大的荷叶剪下来送人,体会祖母的善良、大方,让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可自己却没有把握住时机,语文教学中还应再精,再深些。期待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多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吸引了较多人的眼球。而多媒体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整合,则是指将多媒体和语文教学全面融合,以此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现阶段,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同时,多媒体技术还被大力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然而,在小学这一特殊时期,我们一定要依照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等,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全面调动学习积极性,指引学生大胆创新,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而达成优化改进教学活动的这一目标。

  一、全面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可生动、灵活地再现教学内容,带给人一种立体感,而这可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并激发学习兴趣。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枯燥、乏味、单一的教学资料转化为新鲜、有趣、生动的画面,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当学生看到上述生动画面后,可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应借助特定的情境与美好的图画,刺激好奇心,最终激发求知欲,增强语文学习动机[1]。以春天这一课节为例,我们借助多媒体展现春天的景色,并播放与春天相关的短片,有效再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同时,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并让学生在这一氛围下朗读课文,使其感受多姿多彩的春天。除此之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现名家朗诵,使其欣赏名家的风采,陶醉于春天怡人的景色中。当本课节结束后,大多学生意犹未尽,沉醉于春景中不能自拔,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切实提升思维情感

  提升思维情感有利于多媒体技术和语文教学之间的融合,且这还是基础条件。多媒体技术于教学情境创设和培养学生思维情感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它可提供理想的视觉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其它学段的教学,它要求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自身的感情变化和心理状况,科学运用多媒体,以此完成课件制作,全面激发和提升思维情感,使其产生共鸣,最终获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创设自主、向上、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喜好特点和心理需求,使其在课堂教学中保持高度集中[2]。

  三、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阅读教学一般较为枯燥和单一,为此,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生动、直观的视频和音频有效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新课导入。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可借助多媒体播放提前准备的与雷锋相关的视频,创设教学情境,促进下面课程的进行。随后,借助多媒体来播放相关音频,使其仔细聆听,并对生僻字进行标注,利用视频与音频,让学生在开始阶段便可明确文章大意,促进后续内容的讲解。由此不难发现,小学阅读教学和多媒体之间的融合,除能创设适宜的课堂氛围,还可改善教学质量。

  四、全面运用展示功能

  写作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大多苦于没有写作素材,进而不能有效完成写作教学任务。但多媒体技术内部的PPT却能生动、完整展现写作资料,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以景物描写作文课为例,可把描写景物所用的写作技巧、重要例文等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使其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大胆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标新立异的文章。

  五、积极攻克重难点

  为实现多媒体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应带领学生积极攻克教学重难点内容。众所周知,无论是综合分析,还是处理控制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均具有显著的优势。为此,我们一定要借助多媒体的显著优势,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对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让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和直白化[3]。通过多年总结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应重难点内容便是学生学习中的最大障碍。然而,若我们灵活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便可帮助学生攻克语言表达障碍与理解思考问题,减轻学习的负担,让小学语文教学所涉及的重难点问题能够顺利解决掉。

  六、高度拓展思维空间

  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应用与整合多媒体具有显著的优势,一般表现在图像处理中,即动态处理,把静止的知识赋予生命,把枯燥的知识赋予灵活,以此来激发好奇心,引人思考。同时,多媒体课件还可帮助学生冲破失控束缚,有效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想象,有些甚至超越课本提供的内容。综上可知,多媒体技术除可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知识外,并可引导他们学习书本之外的内容,使其得到宝贵的体验。通过这一方式,能够让学生利用有限时间获得不同的体验,指引学生深入思考,提升记忆力,养成优良的习惯,增强思维能力,让学生时刻保持集中,最终改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整合,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攻克教学重难点问题、增强创造性思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全体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大力探究多媒体技术,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蔚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策略[J].学周刊B版,20xx,(2):66.

  [2]王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上),20xx,(11):141.

  [3]蔡贡华.多媒体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35):477-47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一、立足本位——关注一个联结点

  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辩证法知识,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系统优化的原理等,当整体实现了内部优化后将产生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因此,教学者应确立整体观,运用整体性思维进行全局设计,在坚持整体性的基础上明确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确保系统各要素相互支持、促进,增强整体效果。即我们在教学一个新的单元时,先确定教学主题,围绕主题找到不同课文之间的联结点,再通过展示、深化和提炼这种联系,加强学生的整体印象。

  (一)抓主题,在于一个“明”

  教师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首先找出每篇课文的共同特点,即单元主题,开门见山告知学生,使学生了然于胸。接着教师根据每篇课文侧重点不同选出其中一个重要知识点来突破。立足知识点,讲清其中的规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创造,从而由“学会”到“会学”,倾吐不同的感悟,收获别样的发现。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主要由三篇课文和一组古诗组成:第一篇课文《找春天》直接由标题引出了单元主题,即描写春的勃勃生机、赞美春的美好风光、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赞叹。《笋芽儿》则从细节出发,通过描述某个具体事物的生长状态进一步深化了春的主题,更加贴近生活;《小鹿的玫瑰花》则以充满童趣的笔触向学生讲述了一个美好动人的故事,更加衬托出春的美好,使得春的主题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另外,“古诗两首”《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则以古色古香的笔墨展现了春的背景下大自然的美好。其中古诗《草》通过小草顽强的生长过程表现了春的生生不息,将其上升到精神高度;而《宿新市徐公店》则向人们描述了一片自然祥和、风景优美的乡村景色,和春的主题紧密相连。

  (二)促理解,在于一个“深”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教师通过提炼单元主题将每篇课文有机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学生的整体印象,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要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整理出来形成自己的素材库,在实际应用中加深感悟。《找春天》一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春的到来描述成一个向我们迎面走来的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为读者呈现出春的美好和勃勃生机。在《笋芽儿》、“古诗两首”中也包含了具有强烈表达效果的精彩语句,学生们可以逐一整理出来,分析各自的语境,在今后描写春的作文中可以将其作为备用素材。

  (三)用教法,在于一个“新”

  进行单元整体性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明确主题,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如何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单元中课文的中心思想以歌曲或其他易于吸收的方式教给学生,使学生在“歌曲”中理解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构成知识体系。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一文为例,文章讲述了少年张衡数星星的故事,文章告诉我们张衡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他从小就痴迷天文、善于观察。教师可将文章大意编成顺口溜:“有一个小孩叫张衡,从小就爱观天文。倚着奶奶数星星,一眨一眨亮晶晶。乐此不疲半夜醒,终成伟大天文家”。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学习也会充满乐趣。

  二、搭建平台——确立一个延伸点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法不仅要突出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还要突出单元与单元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延伸,以形成统一连贯的知识体系。

  (一)于比较时,学方法

  单元整体教学并不会忽视每个单元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忽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关联性。理论知识只有经过现实的.检验才能成为真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书本知识其实就是一种比较的过程,将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进行比较。不同单元主题之间也存在相互比较的过程,学生从这种比较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差异,进而利用差异。上文实例是以描述春天为主的,我们也可以描述其他季节为主的实例与之相比较,体会作者的不同心境和表现手法。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三篇课文和“古诗两首”,分别是《风筝》、《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这三篇课文和两首古诗着重描述秋的景色以及秋景之下人的心境,和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找春天》、《笋芽儿》等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比较教学,学生将学会描述不同季节的表现手法,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

  (二)于实践时,用技巧

  课本知识大多以理论形式存在,导致小学生难以真正吸收和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课本知识本质上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时应充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获得灵感,增强学生的临场感。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三篇课文,分别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香港,璀璨的明珠》,通过这三篇课文,我们很容易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即介绍我国美丽的地理风貌、赞美祖国的大好山川、歌颂伟大的爱国之情。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一主题的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以“美丽的中国”为主题的演讲活动:①学生首先要搜集祖国名山大川、地理风貌等材料,对祖国的人物风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②选择演讲角度,比如“美丽的中国之我的家乡”、“美丽的中国之青藏高原”等;③进行分组比赛,选出入围者。最后,教师还可将此项教学实践活动扩展至全校范围,吸引各个年级的学生踊跃参与。

  (三)于评估时,增了解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视野也变得越来越宽阔,尤其是当下的少年儿童,他们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越老越多,较早地获取到了各种新知识、新理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首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四篇课文,分别为《太阳》、《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和《果园机器人》,显而易见,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科技,使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学习习惯。通过了解和考察学生对自然科技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科学读物颇感兴趣,已经通过各种形式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因此,在学习《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一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上网体验,结合书本知识对日常上网行为有了更深度的认识。总之,单元整体教学概念的提出不仅重视课本知识的延伸,还将视角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发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生活化理解,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要实现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还需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深刻践行“大语文”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语文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这几年里,我们的语文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语文教学效果却没有想象的那样喜人,特别是一些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模式,往往没有受到重视。导致现在的语文教学仍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进行,没有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有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值得借鉴的,比如“背诵”教学。

  背诵是阅读的一个升华,所谓“背诵”就是通过阅读、记忆达到不看原文凭记忆而念出读过的文章的读书方法。在中国古代,背诵教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文学大家都能流利背诵很多名家大作。曹植十四五岁便能诵读大量歌赋辞藻万余言,七步之内创作出了著名的《七步诗》,这都是与他的大量阅读与背诵分不开的。骆宾王五六岁能背诵先秦典籍,七岁能诗。李白也是在拥有大量的文化储备上才练就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文学境界,当代作家巴金先生也认为熟读背诵大量优秀作品是做学问的'精华。不仅仅是这些,长期的背诵经典,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写作水平,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由此看来背诵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今天人们往往不重视这种教学方法,认为背诵教学会给孩子增加负担,学生也不喜欢背诵经典。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背诵是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是很有必要实施的。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在最近重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中,明确规定了“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阅读课外资料400万字以上。”20xx年初,教育部下发文件《关于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背诵篇目增加20篇》要求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推荐背诵136篇,其中小学增加了6篇,初中增加了20篇。可见背诵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是国家的政策,也是现实教育的需要。

  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背诵教学的实施过程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机械化,没有突破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这往往是造成学生不爱背诵经典篇章,不爱学习语文的最直接原因。

  一、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改革教学的重点,但是像背诵教学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否继续,将如何继续实施,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背诵教学从目前的实施状况来看,是不乐观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1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6-2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6-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华]07-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热】07-2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推荐)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