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30 14:07:14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大全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大全15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

  摘要:以读为本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要实现以读为本,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讲解式教学,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主要从境中诱读、读中引读、说中带读、评中促读这四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为本;有效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阅读,倡导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互动,与作者互动。那么,小学阅读教学如何来实现以读为本呢?

  一、境中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如果没有激起学生阅读的激情就展开阅读,学生还处于散漫状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只是在应付性的读,根本就无法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无法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甚至还会让学生因此对阅读失去兴趣。为此,要实现以读为本,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教师首先必须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将图片、文字、音频与视频等结合在一起,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而激起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展开自主性阅读。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展现优美而壮丽的桂林山水风光图与视频,并配以悠扬动听的壮族歌曲,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之中,让学生欣赏桂林的山与水,激起学生对美景的向往。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利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去亲身感受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这优美的山水,这样更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走进文本,深刻地理解文本。

  二、读中引读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对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更能从易于接受的事物中来获取信息,体会情感。学生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阅读中往往会受到文字表面的局限性,并不能深刻地领会到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因此,要真正实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走进文本,与作者情感互动,就需要教师通过范读来引领学生进行品读。教师应选取重点语句来引领学生朗读,让学生把握情感基调,深刻感悟语言,这样才能让学生透过文字深刻地领会到文字背后所包含的真挚情感与优美意境,感受到文章的灵魂所在。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配乐朗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通过富有情感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将之前多媒体所展现的画面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自然也会读得有情有调,在后面学习关于桂林的山的描写时,自然就会轻车熟路。

  三、说中带读

  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与文本的互动中,学生自然会产生许多的见解与感受,甚至会产生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学生、不同于作者的观点与看法。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心得与体会的交流与讨论,要给予学生更多说话的权利与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文本内容与主题等方面的理解。学生为了更好地交流自然在阅读中会更加用心,逐字逐句地展开分析。当然为了让学生的说更有针对性,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的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这样更能通过阅读来提取信息,形成见解。如在学习《桥》时,教师可让学生找到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并就此来展开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场暴雨和山洪的特点。接下来,教师可让学生就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这场暴雨和山洪的。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认真阅读与充分交流中掌握拟人这一重要修辞格。这样的阅读活动将说话与阅读结合起来,以读为主线,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语言表达水平。

  四、评中促读

  评价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得当的评价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动机,掌握阅读技巧,深入地领会语言。因此,在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同样要重视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更加主动而认真地阅读。评价的主体不能只是把握在教师一个人的手中,而是要评价主权下放,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参与到评价中来,通过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让学生能够更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阅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同时,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要具体,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来运用不同的评价,要让评价成为学生阅读的推动力量,能够从评价中汲取信心与勇气。评价要具有导向作用,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说一说“这段话为什么这么读?那段话为什么那么读”“这位同学哪些地方读得好”等等。这样才能让评价不仅成为学生阅读的推动力量,同时还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总之,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所在,阅读教学就要以读为本。因此,我们要少讲精讲,给予学生更多阅读的时间与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与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

  作者:穆宇新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晋桂景.以读为本彰显魅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阅读与鉴赏,20xx(8).

  [2]高飞.以读为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xx(Z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一、实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学习阶段,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为了满足相关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阅读知识储备水平,单一的依靠语文课本教学已经远远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育则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及知识储量的必然路径。

  1、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小学语文知识,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拓展阅读教育期间,其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课外知识补充形式,在教育时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让阅读教育变得充满活力与趣味性,从而获得小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量,为其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2、帮助学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开展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见识,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语文阅读拓展训练,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数量,并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因此,这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接触课本获取相关知识的。所以学生的阅读知识获取途径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小学生好玩天性的存在,很多学生都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无趣的阅读课等不敢兴趣。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效果不佳。以下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谈:

  1、阅读面不宽

  课程改革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多数是以语文课本为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语文阅读空间的扩展及内容的更新,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的积累,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使学生的语文水平也随之受到影响。另外,这也会让学生开始厌烦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及教学效果。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成为了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的主导者,而学生恰恰缺乏这种主动阅读的能力与兴趣,在家长与教师这种鞭挞的方式下,学生自然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3、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多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对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做好日常的阅读训练。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采用机械分析法,仅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基本不与学生互动;或者仅仅对部分重点段落进行讲解,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不断降低,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4、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死板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评价标准的把握中,往往单纯的以课后标准答案为基础,对学生自身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及感悟基本忽略不见,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提升、知识储备量的增加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因此,相关问题的存在必须制定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

  1、拓展语文教育内容

  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拓展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讲解书本内容外,还要讲解课外、生活中的阅读知识。例如,可以合理将一些吸引小学生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纳入阅读内容。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并认真撰写观后感或心得体会,并在此过程中鼓舞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制造悬念、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索欲望。同时还可以鼓舞学生大胆的将阅读知识实践运用在生活中,并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著名的成语故事、神话典故等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然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月活动,为学生制造课外阅读开放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中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并通过读后感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识与乐趣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此期间将学生所获得阅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加以利用。比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在其中学到的成语和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诗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教学,由于是学生自身搜集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3、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开展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训练的时候,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拓展阅读的灵活性及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融入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做好阅读文章的通篇讲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情境再现教学,让学生办成阅读内容中的人物进行故事再现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利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调动

  学生给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虽然表现的非常的积极,但是依旧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参与课外阅读拓展环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参与阅读过程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举办阅读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参与的兴致。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成语故事》这本书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读物,然后分阶段的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比赛或者是成语接龙、故事接龙比赛,然后通过给予优胜者奖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加课外语文阅读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改善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步。5、改善阅读评价语文教师应摒弃以答案轮结果的评价模式,教师应优化语文拓展阅读评价体系,把学生阅读后的感受与情感收获等放入评价模式当中。比如,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鼓舞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引导。

  四、结束语

  总之,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育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改善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手段,积极地处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优化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一、实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学习阶段,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为了满足相关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阅读知识储备水平,单一的依靠语文课本教学已经远远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育则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及知识储量的必然路径。

  1、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小学语文知识,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拓展阅读教育期间,其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课外知识补充形式,在教育时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让阅读教育变得充满活力与趣味性,从而获得小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量,为其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2、帮助学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开展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见识,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语文阅读拓展训练,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数量,并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因此,这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接触课本获取相关知识的。所以学生的阅读知识获取途径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小学生好玩天性的存在,很多学生都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无趣的阅读课等不敢兴趣。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效果不佳。以下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谈:

  1、阅读面不宽

  课程改革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多数是以语文课本为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语文阅读空间的扩展及内容的更新,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的积累,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使学生的语文水平也随之受到影响。另外,这也会让学生开始厌烦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及教学效果。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成为了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的主导者,而学生恰恰缺乏这种主动阅读的能力与兴趣,在家长与教师这种鞭挞的方式下,学生自然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3、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多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对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做好日常的阅读训练。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采用机械分析法,仅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基本不与学生互动;或者仅仅对部分重点段落进行讲解,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不断降低,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4、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死板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评价标准的把握中,往往单纯的以课后标准答案为基础,对学生自身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及感悟基本忽略不见,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提升、知识储备量的增加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因此,相关问题的存在必须制定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

  1、拓展语文教育内容

  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拓展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讲解书本内容外,还要讲解课外、生活中的阅读知识。例如,可以合理将一些吸引小学生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纳入阅读内容。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并认真撰写观后感或心得体会,并在此过程中鼓舞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制造悬念、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索欲望。同时还可以鼓舞学生大胆的将阅读知识实践运用在生活中,并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著名的成语故事、神话典故等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然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月活动,为学生制造课外阅读开放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中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并通过读后感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识与乐趣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此期间将学生所获得阅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加以利用。比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在其中学到的成语和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诗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教学,由于是学生自身搜集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3、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开展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训练的时候,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拓展阅读的灵活性及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融入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做好阅读文章的通篇讲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情境再现教学,让学生办成阅读内容中的人物进行故事再现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利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调动

  学生给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虽然表现的非常的积极,但是依旧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参与课外阅读拓展环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参与阅读过程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举办阅读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参与的兴致。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成语故事》这本书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读物,然后分阶段的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比赛或者是成语接龙、故事接龙比赛,然后通过给予优胜者奖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加课外语文阅读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改善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步。

  5、改善阅读评价语文教师应摒弃以答案轮结果的评价模式,教师应优化语文拓展阅读评价体系,把学生阅读后的感受与情感收获等放入评价模式当中。比如,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鼓舞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引导。

  四、结束语

  总之,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育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改善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手段,积极地处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优化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2

  摘要: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发展速度日渐加快,当前大众群体逐渐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起来。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现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操作环节,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彰显,与此同时,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完美体现。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扩展知识广度,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能够树立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思维和观念,对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应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实效性,从根本体现阅读教学价值和实践操作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主体 能动性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以主体教学形式出现,合理阅读教学模式实施可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如此,科学的阅读教学可激发学生本体潜在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基础性知识面得以有效拓宽,但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便应该注重学生兴趣激发,往往部分教师没有侧重此项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深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意识,助力学生更好、更优地发挥出主体能动性,改变原有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师生二者共同融入其中,促进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机制创建。

  一、必要性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应该逐步拓宽阅读量,窄小知识面并不利于学生发展,因为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学习的基本阶段,阅读教学在其中占有较大份额。课标改革基准要求下达后,学生阅读量提升被放在工作首位之上,需要侧重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等,如若学生阅读量小,那么便会造成阅读水平整体下滑。旨在处理阅读量小和阅读面窄等问题,教师应合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具体阅读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白何去何从,学生才是教学主体,需要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必要状态下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通过评语抒写和意见反馈等告知学生哪些地方处理不当,然后找寻正确方法予以改正。语文阅读教学阶段中进行学生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才会双向提升,只有进行阅读教学模式创新和传统教学方案整改,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增强学生主体能动性。

  二、具体方案

  1.情境创设,兴趣激发。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被视为教学主体和教学目标,但这远远不够,教师还要意识到学生也是课堂的参与者和组建者,高效阅读课堂创建离不开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全面提高学生本体内在主观能动性。喜欢和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来创设教学主题,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阅读内容的含义,可以通过游戏或者表演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体验阅读内容,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喜爱。比如,在《爬山虎的脚》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信息等,向学生展示茂盛的爬山虎图片,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室外感受真实的爬山虎,还可以亲手去拔爬山虎的脚,随之深刻感受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2.积极引导,习惯养成。

  在社会发展的需求下,学习能力已经逐步地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教学也不单单只是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所以需要注重课堂教学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之后在此基础上形成较为正规的学习习惯。将学生思维模式培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应摒弃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诸多弊端与缺陷,教师需仔细地向学生讲解阅读读题方法,在传递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同时,深度培养学生内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等。不仅如此,学生群体的主体能动性也会得以提升,阅读水平和阅读效率会随着教学方案深入而提高。阅读方式引导和阅读方法引导尤为重要,长此以往可使得学生形成优良的语文阅读习惯,学习思维得以深度强化,主体能动性便可发挥出来,除此之外,也可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应该了解到,只有具备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因为就阅读方式而言,其本身就是一种习惯,而习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惯性,其会贯穿于学习各个环节之中,并会在不同类型科目学习中起到预期牵引效用,优良阅读习惯不仅会提升成绩和效果,学生主体能动性在其促进下便会有利发挥。

  3.因材施教,均衡发展。

  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自身知识面的广度都有所不同,在语文阅读的训练时,同样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语文教师的责任在于不应该以偏概全,只关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忽略那些可能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应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表现,了解每一名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习需求,为每一名学生设定阅读目标和标准阅读量度,实施针对性教学,对差生着重激发其阅读兴趣,使其在爱上阅读学习的同时也可提升主体能动性。而针对优等生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层面,更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内阅读练习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其他阅读领域的培养。可以通过阅读竞赛的方式来鼓励学生阅读,充分调动起每一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为今后的阅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不但适应了学习成绩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够使班级所有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有所提高,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发挥特长,展现自我。总之,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在语文阅读的教学活动中同样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受到关注,不被埋没在角落里,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4.鼓励提问,能力培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且小学生对于未知领域也是充满好奇心的,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这一特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问引导阶段,方法使用十分重要,教师应负起责任来,有力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内容探索,激发其阅读兴趣,在此前提下不能局限于对事物简单感性认知,应将逻辑思维培养放在操作首位,提问的同时附加引导,以此种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质疑及解疑的过程中,往往会从被动的提问变为主动的答疑,在这一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交流与讨论,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班级凝聚力。《颐和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同学们喜欢园内的哪些景色?为什么会喜欢这些美景呢?以此种方式带领学生加深颐和园印象,随之对颐和园内部景点和景物等加以品读,深度分析作者的描写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提问,旨在加深学生对此文的印象,以此种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也可从根本上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达成高效语文课堂创建目的。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有效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应从情境创设、兴趣激发、积极引导,习惯养成、因材施教、均衡发展、鼓励提问、能力培养等方面去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蒋碧野.“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贺梦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3]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35-37

  [4]王立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5(11):81-82

  [5]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基础教育.2013(10):32-33

  作者:程秋蓉 单位:福建省建宁县溪口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3

  1对话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的教授态度不正确

  很多语文教师因为过分考虑考试分数,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从对话理念下的多媒体阅读教学出发,而是一味要求学生枯燥地学习。这就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对语文学习就失去了兴趣。教师的教授态度需要进行改善,要更多地从学生的品德教育以及基本素质培养出发,才能为学生谋求更为长远的发展。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2)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过少

  部分语文教师因为课时安排较少,所以造成课程安排非常急促,在教授过程中,教师为了赶进度,将课堂交流时间大大压缩,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课堂交流非常少。这样就严重抑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与对话理念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思想,并且在根本上造成创新教学受到阻滞。

  2教学建议

  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速率与质量,从而帮助师生在课堂上进一步的交流,使学生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方面都得到综合发展,从而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2.1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共鸣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想象力来实现小学语文与对话理念下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的`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自制力差,语文教师就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反馈等内容的情况下,引入提升想象力的课程安排,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整体的上课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这种品德教育的引导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符合多媒体教学的宗旨。因而才能真正做到以特殊的行为方式建立多媒体教育体系。

  2.2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

  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态度、教学观念,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理念充分融合,扬长避短,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质量与效率,由过去的被动式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并且要求学生大胆的表现,从而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与对话理念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的充分结合。语文教师除了要有更加正视语文阅读教育的态度外,还应该进行自我充实,为自己的教学观念注入更多的创新意识,这样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从而主动地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教师在学生胆怯的时候,不仅不会责怪,反而要多多表扬学生敢于表现,这样才是真正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

  2.3保障对话理念下多媒体教学的可持续性

  为了保障小学语文教学信息传递的可持续性,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时候,需要遵照可持续原则来进行小学语文多媒体信息教学信息传递工作,并且及时地反馈问题与信息,保障小学语文多媒体信息教学信息传递工作的正确开展。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不能完全依靠地方的财政支撑,还需要从经济市场当中寻求帮助,这样才能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师生都要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中来,这样才能够为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的可持续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只有在不断的更新与提高中,才会获取进步。

  3结语

  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语文阅读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与对话理念下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的结合才是根本所在。而且这也是语文阅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与任务。作为家长、学校、教师甚至社会,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顺应他们的想法,而不是采取扼杀式的教学来逼迫学生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从而忽视了学生的黄金发展阶段。通过对当代语文阅读教育的发展状况展开分析研究,并且从对话理念下的多媒体阅读教学角度出发,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来帮助解决与改善当代语文阅读教育中的相关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人文发展,强调学生生成能力的培养。生成性教学是在弹性预设基础上,师生充分交互,不断调整教学活动和行为,共同建构并形成新的信息、资源的动态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创生附加价值。但目前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缺失,如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方法不规范、阅读能力难以形成、情感体验淡薄等。同时诸多研究表明,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课堂氛围开放活跃、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化、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等,但仍存在虚假生成、无效生成、错误生成等问题,始终未形成一条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来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土着”一代对学习环境提出了新的诉求,能够促进学生轻松、高效、投入的学习,提高知识生成、智力发展与智慧应用含量的智慧学习环境应运而生。研究发现,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广度和深度、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方式、提升学生阅读质量等优势,可为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撑,并促进学生生成能力的培养。

  那么,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生成性教学路径是怎样的?智慧学习环境能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哪些方面的生成?如何证明其有效性?围绕这些问题,本研究在生成性学习理论和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人才培养需求,探索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并验证该路径的有效性。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处于最关键、最核心的地位,承载了奠基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发展的使命。通过阅读教学能使学生获得运用基本的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文化品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多从课堂教学实践角度开展,主要集中在阅读教学改革、阅读教学问题及策略、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如陈晓林基于新课程背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改革予以探索;田春龙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连云梅将电子书包与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探索基于电子书包的阅读教学模式等。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逐步由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向新兴技术与阅读教学相融合的实践研究发展。因此,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以及动态生成理念的融入,如何高效应用新技术变革传统阅读教学路径,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有作用,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二)生成性教学的研究现状生成性教学是在弹性预设基础上,师生充分交互,不断调整教学活动和行为,共同建构并形成新的信息、资源的动态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创生附加价值。国内外研究者们立足于对生成性教学思想的基本认识,从多角度、多层面对生成性教学展开了理论和实践研究。

  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成性教学内涵、基本特征、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认识等方面,如王鉴等从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的角度予以阐述生成性教学内涵和特征;孟凡丽等从含义和价值的角度解读生成性教学;辛朋涛从逻辑和哲学层面对生成与预设关系进行剖析等。

  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及中小学具体学科生成性教学实践应用研究、生成性课堂教学设计、生成性教学策略及生成性教学资源探索等方面,如意大利瑞吉欧(ReggioEmilia)的“案例教学”、英国的“开放教学”以及美国的“自然发生教学”;基于小学教师生成性教学计划进行案例研究;〇6打土8Rose1对新加坡学生开展生成性教学初步探究;张立新等从理论层面对生成性网络课程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余胜泉等根据生成性课程的基本思想,利用学习元平台资源生成与进化的特征,设计和实施了一门师生协同建构、互教互学的课程;杨曙光结合未来课堂和生成性教学进行设计并探讨实施策略;董自明结合自身的教学案例,从成功点、失误点、创新点、后续点等几个方面对生成性资源进行了探索尝试等。

  此外,李国昌等从“课堂生成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视角提出课堂生成的路径,吕敏霞从教师、学生及教学重点、疑点、难点等角度探索了生成性教学的实现路径,但均是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进行归纳,并未从理论层面予以系统梳理且未曾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因此,本研究从生成性教学路径角度切入,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并结合实践不断完善一条清晰可见的生成性教学路径。

  (三)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研究现状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3D打印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迫切需要智能化的、个性化的智慧学习环境支持新型教与学模式下的学习。电子书包因技术水平、设备成本等限制而沉淀十多年,现因技术飞速发展而掀起研究与应用的浪潮;同时,电子书包凭借其便携性、可移动性以及支持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个人学习和社群学习等优点,成为构建智慧学习环境的首选。祝智庭等提出了电子书包作为云端个人学习环境的新思路,构建了一种几乎“全能”的个人学习环境;崔惠萍等提出了融合新技术和电子书包的智慧学习环境的架构;牟智佳等构建了基于电子书包学习系统数据库的学习者模型,为基于电子书包的个性化推荐系统设计提供解决思路,实现了智慧学习环境的需求;谢幼如等以电子书包为例构建了面向生成的智慧学习环境。由此可见,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将其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创新、深化应用需进一步探索。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一)文献研究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课研究现状、生成性教学研究现状、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研究现状,依据生成性学习理论和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结合小学语文阅读课自身特点,初步归纳推演出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

  (二)行动研究法本研究选取小学语文阅读课作为行动研究的案例,根据理论推演的生成性教学路径进行教学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不断收集并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并结合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对生成性教学路径和教学实践进行改进。

  四、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理论推演

  (一)生成性教学的一般过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Wittrock,M.C.)提出了生成性学习理论。他认为,生成性学习理论是将新的想法积极整合到学习者的记忆中并不断提高其教育经验的过程,是为更好地实现特定概念的理解而连接新旧想法的`理论。他也认为生成学习过程分为注意和选择性知觉、主动建构意义、建构完成和意义生成几个阶段。同时他提出的生成性学习理论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以及动态生成学习环境的搭建,这样学习者根据原有的认知和呈现的信息材料与教学内容进行交互并意义建构,便是生成的过程,也是极具创造力的过程。

  谢幼如等构建了生成性教学的过程模型,明确了生成性教学内部生成机制、外部推动作用和生成性教学特征,从理论高度对生成性教学过程进行科学阐释。本研究采用谢幼如等构建的弹性预设、交往一反馈、应对一建构、生成一创造、反思一评价等5个阶段的生成性教学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阅读课自身的特点探索生成性教学路径,旨在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知识、阅读方法和阅读情感,培养小学生的生成阅读能力。

  (二)智慧学习环境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的作用根据语文阅读课的需要,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在小学生成性教学中可以发挥以下6大功能作用。

  1.资源推送,预学导读:课前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涵盖图、文、声、像等相关学习资源推送到电子书包学生端,学生自主预习,整体感知阅读内容,为课中拓展阅读做准备。教师根据电子书包学生端反馈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应性调整,开展灵活的教学,做好对预设情况的生成准备。

  2.个性阅读,即时测试: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同时实现阅读检测数据的同步云服务。教师根据即时检测结果解读点评,对学习者学习提供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在师生、生生互评以及相互交往、不断反馈过程中促进课堂的生成。

  3.记录过程,智能分析: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能对所有学生的阅读检测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自动记录分析,同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为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深入阅读、采用何种阅读方法提供数据参考。智能分析的结果也将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生成。

  4.提供工具,师生联接:教师可通过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提供的内置同步通信工具,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拓展阅读材料、解答不同的阅读疑问、建立线上线下的无缝联接。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争鸣、合作交流、阅读分享等,实现即时反馈、动态生成。

  5.拓展资源,情感体验: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提供了拓展阅读资源以及创作交流的空间,在完成整体阅读、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学生精细品味阅读内容、理解文本深意、实现情感共鸣、达成文学创作、创建个人优秀作品,从而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深化课堂教学的生成。

  6.多元评价,总结反思: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提供的电子量规、电子档案袋、个人以及教师日志等可实现全方位的多元评价,学生可根据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来总结反思自己的阅读学习情况,不断优化阅读生成。

  (三)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本研究通过理解生成性教学内涵,解读生成性学习理论以及分析智慧学习环境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的作用,初步推演出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生成性教学路径。

  五、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行动研究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行动研究设计本研究选取广东省荔湾区芦荻西小学语文阅读课作为个案进行实践探究。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行动研究实施与分析

  1.第一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以“新型玻璃”为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初步推演的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

  教学实践完成后,本研究综合师生访谈、课堂现场记录和电子书包平台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学生课前学习效果不佳,尤其是缺少师生和生生互动,电子书包支持学生阅读讨论功能未体现;教师未能有效捕捉和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后产生的问题资源;教师未能及时一一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反思总结不够积极。

  2.第二轮行动研究第二轮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分析总结,修改完善生成性教学路径,设计修正存在问题的教学方案,使该路径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方法生成和情感生成更有效、更丰富。

  根据第一轮行动研究中课堂实况,发现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意外情况的发生,如:阅读错误、讨论质疑、意外话题等,说明该路径下还存在非预设资源的产生。那么如何将其准确转化为课堂可用资源?本研究结合此问题修正生成性教学路径,注重通过充分善待错误资源、捕捉和利用意外资源、挖掘隐性资源等途径来保障生成。

  第二轮行动研究以“梦想的力量”为教学内容,根据完善的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结合第一轮行动研究发现的问题再次进行教学设计。因小学语文阅读课强调培养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情感等,本轮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对阅读方法的习得与运用,同时在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与评测的基础上加强情感体验。

  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相比,本轮行动研究在明晰上述路径的缺陷后及时修正并设计出完整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较为顺利,教学生成更为丰富,同时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也较好地发挥其支撑作用。课后通过现场师生访谈、课堂记录和电子书包平台数据分析发现: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的资源推送、智能分析、提供拓展资源等功能为生成性教学提供了较大的支持,催生了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新问题、新想法、意外话题等;根据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实施的课堂教学,使得教师更加关注生成而非单纯注重预设结果,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启迪;采用该路径后,教学目标如期达成、教师教学更加灵活、学生学习更具趣味性、课堂生成更加丰富。

  (三)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完善通过两轮行动研究,本研究初步验证了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能够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了教学设计并改善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研究结合行动研究的实践经验对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加以完善,并直接体现智慧学习环境对教学路径的支撑作用。综合两轮行动研究,本研究构建的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得以逐步完善并可视化。该路径的特色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该路径的探究紧扣小学语文阅读课自身特点和现存问题,同时结合生成性教学相关理论,先从理论角度加以推演,再根据行动研究进行修正,将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联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2.该路径以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为依托,并将电子书包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中功能作用具体化,促进了环境与教学的融合创新,改变了传统预设教学的套路,实现了高效的课堂生成。

  3.该路径经过两轮行动研究设计实施并予以优化,且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六、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有效性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研究根据生成性教学的内涵与追求,以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附加价值的生成程度作为评价教学路径的有效性标准。然后,结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制订了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知识类、方法类、情感类三个维度。最后,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将知识类分为知识记忆、知识理解、知识迁移;将方法类分为阅读方法、记录方式、总结方法;将情感类分为阅读兴趣、阅读态度、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有效性分析1.知识类生成的分析两轮行动研究完成后,在电子书包平台上形成了大量知识类生成物,包括学生制作的电子书、思维导图、阅读批注等。本研究以最能凸显知识类生成的电子书为主,围绕知识记忆、知识理解、知识迁移三个维度,设计了难度系数相同的测试题进行评价分析。测试题采用百分制形式进行计分。(1)两轮总分均在85分以上,说明该路径对知识类的生成是有效的;(2)“知识记忆”和“知识理解”两指标分值接近各指标的总分值,说明该路径对促进“知识记忆”和“知识理解”两方面的生成较为明显;(3)“知识迁移”这一指标的分值相对较低,这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时长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在实践教学中逐步实现。

  2.方法类生成的分析本研究根据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里克特量表的五度量尺,并根据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制订了测量方法类生成的15个问题。然后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采用-2、-1、0、1、2的方式计分,根据双向评等量表得分率计算公式Fi=^ajni/2N进行检验。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1)两轮研究中各题项得分Fi均大于0,说明应用该教学路径,可顺利实现方法类的生成。(2)第一轮研究中的“阅读方法”和“记录方式”各题项得分Fi均大于0.5,说明该路径可促进方法类的生成;第二轮研究得分均有所提升,说明该路径的完善对“阅读方法”和“记录方式”的生成效果显着。(3)第一轮研究中的“总结方法”各题项得分Fi均大于0,除“应用电子书包阅读后,我经常写读书笔记”外,其他选项均小于0.5,说明“总结方法”的生成还需要加以引导;第二轮研究中该指标的各题项得分Fi均大于0.5,说明通过路径的完善,“总结方法”的生成明显提升。

  3.情感类生成的分析本研究根据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上述方法,制订了4个问题进行测量。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1)两轮研究中各题项得分Fi均大于0.5,说明该路径对情感类的生成颇有成效;(2)相比第一轮研究,第二轮研究得分均有所提升,说明完善的路径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转变了学生的“阅读态度”、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七、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生成性学习理论和语文阅读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方法,按照“理论推演一实践修正一效果评价”的步骤对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的路径进行探究,形成了一条促进小学生阅读生成的可视化教学路径,并从知识生成、方法生成和情感生成等方面构建了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践应用表明:该教学路径具有显着效果,不仅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目标,还促进了阅读的知识生成、方法生成和情感生成等附加价值。

  本研究以“生成”作为“互联网+”时代课堂的新追求,创新性地应用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学习环境,探索出可操作性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为小学生阅读生成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迹可循的道路,为新时期技术与教学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5

  一、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空间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应该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通过小组解决,教师察言观色,适时引导,旁敲侧击,教给方法,授之以渔。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栋梁,他们日后是要走向社会的,为适应社会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要培养知识广、能力强、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更需要让学生在语文的主动学习中更快更好地培养语文能力。

  二、利用日记进行心理教育

  利用日记进行心理教育,要有意为之,不要写成流水账,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理想追求、想象创造,按照文道统一的原则,进行潜移默化地训练。多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巧借“东风”,使学生不断自我改造,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教师要以诚待人,用心交心,才能达到利用日记渗透健康教育的'目的。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只要每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最感兴趣,最心动的,随时随地的记下来,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好,时间长了,就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问题,学会遣词造句,学会成段成篇的写文章。

  三、扩大背诵范围

  小学课文,需要背诵的很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给学生找来《慧人慧语》,精挑细选让学生们背诵,《慧人慧语》内容广博,文辞隽秀。有引导学生正视错误和正确的句子如:告诉学生们谦虚的方法的句子如:天才被别人称许,狂徒把自己赞扬。启示学生们拥有智慧的句子如:智者与愚人,一个思考,一个不思考;天才与庸人,一个勤奋,一个不勤奋。诸如此类的句子,不胜枚举,学生都比较喜欢,朗朗成诵,不仅增加了能力,而且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四、小结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要发挥语文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要善于博采众长,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要善于探求新的教学方式,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地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他们打造成新一代的好苗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6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才能为以后语文写作教学打下坚实基础。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充实学生的精神境界。尤其在电教助力下的阅读教学,在形、声、画的直观展示下,更加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

  关键词:电教;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般都按“听、说、读、写”划分,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要提高这四项能力。“听、说、读、写”都很重要,它们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制约。尤其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能促进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培养语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那么,如何借助电教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呢?

  1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中,“读”是精髓,是根本,是生命线。读可以分多种形式,泛读、初读、通读、精读,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对课文感知、理解,在读中体味出感情,在读中品味出韵味,在读中深刻理解课文包涵的意义。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不管在任何形式下,朗读都要置身于课文情境中。南宋朱熹曾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很多语文教师都会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讲应该用什么语气去阅读,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阅读,要求学生有感情地阅读。但是单纯的强调让学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应该到底如何去读。这时借助电教手段,将课文的标准阅读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情感的释放体味其中,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标准的去阅读,这时学生就会如课文的语气、感情收放自如,对课文的涵义容易深刻理解和感知了。

  2 通过阅读进行精讲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不再单纯地向学生教,讲也不是单纯地为学生讲,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创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过程。所以在现在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抛弃以往的思维观念,要和学生共同创造出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时借助电教手段,就显得轻而易举得多。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的严肃往往让很多学生有惧怕的思想,而电教形象生动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容易将师生关系拉近。教师作为指挥者和组织者,要适时引导提问,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交流讨论,阅读的学习过程就变得轻松而富有活力了。在这样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分析课文中疑点难点,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内涵。

  3 让学生学会阅读的学习方法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在吸收课本知识信息的过程中,阅读不是机械地被动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吸收。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学习,适时点拨,运用好电教手段进行范读、对重点难点展示讲解和总结,依托课本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每一篇课文中都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读懂文章的方法,不管是语系的习惯,还是句子的运用,或者是词汇的描写等,然后引导学生把对课文阅读的方法运用到课外书的阅读中去,在实践中真正掌握阅读方法。作为教师,要通过阅读引领学生走入生活,在大自然中、在科学领域中、从各个方面来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4 阅读诱发学生创造力

  创造性地阅读,要以学生自主预习为基础。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阅读,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这时电教手段加以辅助,把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归纳,其实这也正是课文中需要解决的疑点难点。在这个过程中的阅读基础上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加以指点,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中去思考、去领悟,调动起学生情感参与,引导学生自己思维的发挥,与课文相对比,与同学进行讨论,与老师进行探讨,研究课文的内涵,探究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义。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能改变以往教师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达到以读代讲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诱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5 阅读让学生自主学习

  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以教为主,将课文内容灌输给学生,然后将所涉及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直接介绍给学生,然后阅读课文,分段分层,概况段落大意,总结出中心思想,最后将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其实这只是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解读,而不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感受到的。借助电教手段的阅读教学中,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加以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体会到收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课文的深刻含义,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教师鼓励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互相交流提问,发表不同的观点,在教师引导下把握正确的理解,到最后通过阅读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掌握,也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上阅读,在语文学习中能力所能及地自主学习。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得到发展,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习潜能得到发挥,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生也实现了自我发展,自主性学习得到张扬。

  6 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发挥

  在现代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电教手段对阅读进行导学,学生自主阅读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并在阅读中对问题进行判断,去思考问题并深入去探究理解。如果有抽象难理解的问题,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形象的展示,打开学生的思路,这样更利于学生信心百倍地去追寻答案,从而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得到发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更喜爱阅读,更喜爱对语文的学习。

  如在教授《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现在的学生对周总理没有很强烈的感情,对课文特别难以理解。这时借助电教,将电影《周总理》中总理去世的画面展现给学生,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人们都这么爱戴周总理?然后通过范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去理解、去感知、去获取答案。

  总之,电教辅助下的阅读教学,使抽象的知识更形象化、直观化,让课堂变得和谐愉悦,感染力更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真正地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站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氛围因为电教手段中图文声茂的展示而生动活泼,课堂效率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也就增强了。学生喜爱阅读,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

  题目: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飞速进步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让学生能够通过用自己的笔触来描绘周围的生活和事物,对其进行阅读训练可以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师就要重视阅读这一教学内容的安排,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阅读训练;阅读兴趣;

  教师要善于点拨学生,让学生从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明确遵循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是教师向学生教授阅读技巧的第一要义,执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不同的文本调节教学进度或是改变教学方法。

  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很多教师的当务之急并不是努力教授学生的阅读策略,而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快速地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兴趣引导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因为生理问题的影响导致自我约束能力本身就比较差,加之还没有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因此要让他们怀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把阅读当作一种自我行为是十分艰难的,为此教师就必须抓住他们的年龄特点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一些好书中描写的最为精彩的部分讲解一些给学生听,当学生听到最感兴趣的时候就停下不讲,让学生课后自己自行阅读书籍,从而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或者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课外书培养综合素质同时还能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加强阅读过程中的思考环节

  阅读的美妙之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能够沉浸到文字的世界中,还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开放思维自主的进行对文字的思考,教师在初次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的思考去揣测文章的立意。比如,在讲解到《山行》这首古诗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这个题目学生将会从哪个角度着手写山行,有的学生说可以对山间的景物进行描述。如介绍山涧中的行云流水,山间的花鸟鱼虫,山上的奇峰怪石,有的学生说题目是山行却不一定要描写山行,可以具体描述在行走时诗人的感悟和心路历程。如突然走到一处地方看到景物联想到自己的境遇感觉前路迷茫,却又突然看到生命的希望,从而衍生出对前路的期盼来,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带着问题进行思考着,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中找到自己与作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时的注意力,也对提高阅读的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加强字词句方面的训练

  阅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一些东西进行理解和累积,这也是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者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作者运用这些词句的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甚至可以通过背诵或者摘抄的形式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把这些优美词句内化到自己的作文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的引导是十分关键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累的语言词句可以更加的符合自身的学习情况,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自觉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如教师在讲解《三顾茅庐》这一课文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上下文去理解这句景物描写刻意用修辞其实是在暗示诸葛亮也是一个在等待时机的“卧龙先生”。再比如,《珍珠鸟》这篇课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动作的字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针对这写字词进行思考,理解这一个字的存在就是为了强调珍珠鸟的淘气和对人类的信任,通过这些细节引导学生可以在文章中自行找出关键的字词句,阅读过这些文章领会到作者行文间的精妙之处,从而获取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

  四、创设阅读的情景

  课堂中除了受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能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的之外,学生学习的情绪、对于教师的情感、教学环境等因素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语文学科是一个发散性特别强的学科,它同时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像戏剧中一样利用唱、念、做、打等等方式去创设生动活泼的阅读情境,把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方式让学生可以像身临其境一样欣赏到文章中描述的美妙的画面,通过设计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小活动和情节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通过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特长来引导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五、尊重学生差异

  每个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是一致的,在各方面的发展也不是步调一致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尽量留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积极而端正的看待每一个学生,当学生有进步的时候要适当的予以肯定,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获得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把在文章中不同的见解都提出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获得崭新的知识,教师要摒弃掉传统的阅读教学灌输知识的做法,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让其可以充分调动起主体的能动性,学生在经过自读自悟之后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点拨和讲解,才可以真正的做到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把课堂效果最大化。

  六、注重单元整合

  在进行教材的每个单元的教授前,教师要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提前向学生说明即将教授的课文是属于何种类型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师还可以提前布置的单元学习过程当中的一些任务,让学生可以提前对课文的学习做好准备,带着任务去学习。比如,即将教授的单元里的课文都是描写景色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的文章之后,制作手抄报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单元的整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课文主要内容之间的连贯性,不能出现学习完前一个单元就和后面一个单元毫无瓜葛的现象,对这一个单元要学习的课文预先做粗略的划分,从阅读方法上把这些文章大致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需要精读的文章必须要求学生进行仔细认真的研读,咬文嚼字结合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精读不仅可以充分理解阅读材料中用到的重要的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而阅读就只需要学生粗知文章的大意即可,不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字眼进行仔细地揣摩,这种粗略的划分可以帮助教师合理的分配课堂时间,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其实语文阅读这一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历史由来已久,过去满口歌颂着之乎者也的老教师就是通过让学生自行对文言文进行背诵和理解,然后学生不懂的地方再进行讲授,可是目前我国语文阅读教育的现状却越来越往“填鸭式”的方向走了,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够一成不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阳光给予水分,让阅读的幼苗在学生的心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一生都受益无穷的东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8

  【摘要】合作是目前学生学习中快捷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够有合作学习的能力,那么就能在学习中打好基础,学习也会更加快乐。把合作学习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不断地锻炼中有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应用研究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步骤

  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可能一一帮助他们解决,就算教师能做到,在教师帮助下进行的阅读也会让学生的理解不透彻,养成依赖教师的习惯,所以学生的问题还要靠学生自己解决,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还能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看到问题的本质,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通过让学生合作学习来解决学生阅读中的问题,能达到“1+1>2”的效果,保证学生高效阅读的同时,能让学生爱上阅读,阅读能力有所提升。(一)合理划分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一个小团体中,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解决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阅读中的心得,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视野,因此这个小团体的成员组成十分重要,其中要有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带领大家的思维到正确的方向,还要有学习热情比较高的,提前查找出大家不懂的一些词句,供大家参考,还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在大家讨论时维持秩序和氛围,这样团体的合作氛围才能和谐,合作才能高效进行,教师在进行小组的划分时,就要参考这个标准,把每个小组中成员的安排都做到合理化,能让每个人在小组中都体现出自我价值,大家互补才能达到100%的效果,如果一个小组中都是同类型的学生,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冲突,学习不仅无法顺利完成,还会让大家都不愉快。很多教师在进行小组的划分时都不太看重小组成员的分配,导致效果并不是很好,让很多小学生不仅没有从中受益,反而还由于意见不合起了很多冲突,最后这个计划只好被搁置,在划分小组时,教师如果能做到合理划分小组,就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能让学生在阅读中配合更加默契,达到更好的效果。(二)对小组成果进行测评。在划分好小组之后,为了激励学生在小组中更加认真的学习和投入,教师需要通过测评来提升学生的动力,在课堂中学生阅读时,教师告诉学生在小组中阅读,并且在二十分钟(具体时间根据课堂阅读的内容来定)之后告诉学生自己要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好,阅读效率最高,这样能让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和一定的压力,不会或许松懈地面对教师给的阅读任务。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一)合作扮演角色,让阅读更加形象和生动。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对小学生进行分类,每个人扮演课文中不同的'角色,使每个学生的优势都展示出来,让阅读更加的形象和生动。比如,在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人物,有的小女孩自告奋勇选择妈妈,有的选择了萨沙,有的选择了托利亚。在阅读中,学生就会把各自的人物特征变现的惟妙惟肖,就会给整个班级呈现出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在合作阅读中,使文章的中心思想表现的更加真切。通过合作阅读,把每个人的特征都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加喜欢去阅读,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眼前一亮。(二)合作阅读,流露真情实感。在合作阅读中,通过合作,让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出来。比如,在《找春天》,让学生们通过合作阅读,去寻找春天的影子。在阅读中,学生们就好像投入到春天的怀抱,全身轻松,吮吸着春天的气息。在合作阅读中,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不知不觉就流露出来。学生们就像春的使者,在阅读中感受春的形状,感受春的声音,感受春的颜色。在学生的合作阅读中,找到春天的脚步,找到春天的影子,让春天在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烂的花朵。学生们的感情就像春天,悄悄的流露出来,渗透每个人的心田,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春的魅力。在阅读中,春天就像一幅画,在学生眼前清晰的勾勒出来,感情就像涓涓的溪流,流向每个人的心田。只有运用合作教学,才能更加展示阅读的效果,让阅读更加的真挚,让阅读融入感情,让文章的感情在阅读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三、小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要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提升阅读能力,在合作中提升探索和竞争意识。要把合作学习渗透到阅读中去,使阅读迸发出灿烂的火花。在阅读中通过合作,让阅读更加具有感染力,更加具有丰沛情感,更加具有穿透性。随着小学阅读的不断发展,合作教学会在阅读中发挥更加作用,会给阅读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合作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施云霞,钟妍.互帮互助的突出优势———研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35-36.

  [2]杨新.试析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10).

  [3]张雪林,张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2015,(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9

  1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老师重视程度不够

  一本好书对人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但现实中许多语文老师往往过分关注教材中课文的内容,对文章进行分段和中心思想的总结,然后提出一些文章中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这样的方式的确也在引导学生去阅读,但却显得枯燥乏味。同时,因为许多学生都会去买参考书,在参与阅读教学时,自主学习、思考的意识也不强烈。

  1.2学生对于课堂阅读教学的兴趣不浓

  大部分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不是很高,而有些学生的阅读兴趣则更多地来自课外,虽然有些老师也有意维持学生们的好奇心,但由于不少老师缺少一些阅读教学的策略,当然也就无从谈起激发学生们兴趣了。

  1.3学生基本语文素养欠缺,老师指导成效不高

  阅读文章的过程难免会遇到生僻字,或者历史背景、常识等等,这些都会对阅读的理解、中心思想的把握造成困扰,这就体现了预习的重要性。但由于许多学生预习的意识不强,而老师这方面的指导也容易不到位,即使要求了学生预习,但由于检查不及时,也很难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2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2.1让学生带着兴趣阅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热爱和兴趣更是带领小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指示灯。所以在阅读教学上,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老师可以针对这一特性,运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更活泼的教学方式、传道授业。例如,对于人物角色比较鲜明的文章,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还可以让不同学生挑战同一角色朗读,看看谁更能领会角色的感情。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有努力做到最好的竞争意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激励机制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利用也会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在学生们心中的意义有时甚至超过了家长,老师的鼓励会让学生对阅读更有信心也更有热情,并不断在被激励的方面努力。

  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教学里,让学生掌握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此老师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老师可以通过情感的牵动促进学生阅读。例如在讲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前,老师可以先问问学生们“为何而读书”,同年龄段的少年抱负和胸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唤起了感情上的共鸣,这种情感认识有利于阅读的理解,并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学生愿意主动阅读,除了兴趣还需要相应的阅读能力。我国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语文素养有限,在阅读时候碰到不懂、不明的地方在所难免,这就需要主动预习。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帮助学生顺畅地阅读、更好地体会文中情感,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3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能让学生受益终身,不但对现阶段的.阅读教学有重要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3.1善用工具书的习惯

  在阅读的基础阶段,学生受到年龄、学识的限制,在阅读过程中难免遇到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词,如果没有及时解惑,很可能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后续阅读造成影响。因此,用好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老师也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

  2.3.2读写思并重的习惯

  阅读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学生可以在不懂的地方或者认为很重要的地方进行标记,思考并写下所想的,也可以对文章中的好句子进行摘抄收集。这样在阅读过程中既锻炼了写作,也积累了素材,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3.3专心默读的习惯

  作为我国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默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默读的环境和机会,培养其专心默读的习惯。

  2.3.4有目的性阅读的习惯

  做事有目的性,能帮助我们更有条理性地处理事情。阅读也是一样,当我们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将更能提高阅读的效率。例如,以理解积累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则可以朗读。

  3结束语

  阅读教学在我国小学阶段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老师应注重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不同个体的学生,因材施教,以此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0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让书本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主体部分,教师一定要擅长使用各类教学的方法来刺激学生,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方面的感受,将课本死板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深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这样,在激发起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通过适当、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对文章进行理解,可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经验。在阅读的教学当中,教师还要掌握好让课本“活”起来的办法,让学生可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课本中的真实场景,通过联想掌握好文章的情感。

  (二)构建延展性阅读教学观念

  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指出了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也是我们国家的国语教学课。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资源中,实践机会并不太多,因此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尽量去接触语文的教学资源,通过实践的活动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的学习特点,多积累语文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为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这种观点,新课标提出了关于延展性阅读的一些具体要求,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构建起相应观,让学生阅读量、阅读范围都得到延展。可采用探究方法,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问题的方法提出,让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探究者。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实现了学习能力的巧妙迁移。

  (三)阅读教学需要抓住重点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尽可能去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关键内容,同时结合阅读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对重点阅读内容要与一般的内容有所区别。如果我们不事先对阅读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区别对待,那学生自己无法判断哪些内容属于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这样会导致浪费了学习时间,同时学生也无法掌握有用的知识点,阅读教学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这些阅读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分清重点与普通点的内容,对知识进行详细的划分后再明确精确与广泛阅读的范围,如此才可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对阅读重点确定必须结合教学大纲规定,教师要将这些重点内容学习价值作充分的讲解,只有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这些重点内容,学生才可容易掌握其他内容。

  (四)阅读教学要从关键词句着手

  书没有读通是无法进行讲课的',书没有读熟也是无法开始讲课的。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阅读课文做整体的掌握。我们看到学生一开始通读文章,对课文还未完全熟悉,甚至对部分生词、句子还无法流畅阅读,教师就要求学生说出读文章的感受。从表面上分析,这样似乎可提高教学效率,加快课堂的教学节奏,但实际要想获得效果就是一定不能急。如果教师不注意学生的整体感受,造成学生无法很好感受到作者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有重点段落和中心语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从重点进行切入,由关键词出发展开教学。例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围绕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可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二、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文章的整体性出发,找到关键词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感情,通过互动合作学习方法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出自主创造性,以此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提高阅读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1

  摘要:语文知识学习离不开阅读,学生通过语文阅读不但实现了知识量的提升,也实现了情感发展的极大满足。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养成更加重要,阅读作用不但可以显现在小学阶段,在学生今后的发展中影响也依然明显。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实施拓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就是笔者对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效果进行的阐述。

  关键词:优化;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让学生具备“读”的能力,对于学生进行各科知识的学习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那么学生“读”的能力是怎样养成的呢?这就离不开小学语文教学了。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顺利实施拓展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顺利实施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发挥好指导作用

  优化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其目标同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明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和学习思维,帮助他们活跃思维,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同时语文老师要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前传统的课堂结构,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引导小学生,使小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学会发现、归纳、总结知识,对小学生进行当堂阅读训练,加强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以自己的能力带动其他学生加入,以更好地实现合作学习;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语文老师还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恰当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也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起到调节他们情绪的作用,更好地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语文老师在上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烟台的海》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海的样子,展现大海的美,而不是采取比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所想象的大海,以更好地创造个性化的拓展阅读教学,在给学生讲完相关的阅读技巧后,可以找一篇相似的课文让学生进行阅读当堂训练,巩固当堂所学的阅读技巧。

  二、养成积累习惯

  怎样提升阅读效果,帮助学生形成阅读能力?是不是“读”就行?当然不是,阅读同样需要思考,阅读的目标是积累。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对于优美文章的阅读与背诵,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小学生在拓展阅读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阅读能力培养,重视阅读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并把重要的段落与短文背诵下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另外,在平时的拓展阅读课堂中出现错误要立即改正,也可以在拓展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演讲比赛、作文大赛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的演讲比赛,以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量的扩大。如:语文老师在上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注意课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注重别人是怎样表达感情的,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他们将自己觉得写得好的背诵下来,增加他们的知识量。

  三、巧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影响显而易见,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展现出无法忽视的优势。实现教育的数字化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还会使广大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更好地启发和增强广大学生进行阅读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且同时有助于他们扩大阅读范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所以,在拓展阅读课堂中,语文老师要充分应用电脑技术以及发达的多媒体技术,不断通过电脑和多媒体的智能化使以往那些传统的音乐理论技法不断简化,而且电脑和多媒体的多功能性可以使阅读内容变得更有丰富的表现力,为小学生提供更加真切的语境,进一步加强他们的理解,不仅如此,电脑和多媒体等在表现上也具有多重性和多样性,还可以更好地启发广大大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思维和科研能力,不仅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同时还可以不断增强他们进行拓展阅读学习的兴趣,并加深他们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如:语文老师在上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三亚落日》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或电子白板等高科技在阅读中的作用,提供相关的三亚落日的图片或动画,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以更好地加强学生的理解,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扩大他们的眼界,学习更多的知识。

  四、实现学生自身价值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较为明显,但是这并不是说小学阶段学生的主体价值就无法展现。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呢?首先,教师在准备教案时,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根据个体间的差异,设定不同难度的问题,并尽量以开放性的`答案为主,而不是用标准答案约束学生,解放学生的大脑,引导他们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其次,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勇于发问,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够更好地维护课堂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五、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怎样实现高效的拓展阅读教学?无疑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行,而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呢?就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成为教师攻克的难题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改变以往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实现多样化阅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将“听、说、写”和“读”融到一起,教师从互联网上搜集范例,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听,从范例的语速、语调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鼓励学生发言,说出文章的大意,再点名班上的某位学生诵读,获得更深层的感受,最后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另外,完善“读”这一环节,将“读”分为“略读”“范读”和“精读”,每一次的阅读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综上所述,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培养,当学生真正养成阅读能力之后,受益的不仅仅是语文学科教学,也不仅仅是小学阶段。所以小学阶段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注重拓展阅读的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2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小学生的教育也在经历着发展超越。在小学的教育中,语文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好语文绝不仅仅代表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语文是培养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常听说,语文学不好,其他学科也不见得会学好,这足以说明语文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非常重的学习方法。说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也不为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组成内容,他兼具听、说、度、写的综合性,既是识文断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提升写作和理解能力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作为教师,应该如开展好学生的阅读教学呢,本文做以浅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引言

  小学语文是学生的基础学科,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好语文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使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了解世界,感知世界,去表达、去理解、去沟通。对教师来说,其职责是教会学生去掌握阅读方法并以此掌握语文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站在“使用”的角度去看待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说到开展阅读教学,本文将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浅析。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小学教学也开始采用前卫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的介入,PPT演示等为课堂带来了活力,也让孩子们更直观的理解课堂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会有的教师依然采取传统古板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没有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提高,有的教师或许也是按照要求进行创新授课,但却太过注重课堂活跃,并没有把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总结来看,无非两点,一是教学过程缺乏感染力,一是教学没能抓住重点。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相信在上课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相同的文章,不同的教师授课,会让学生有不同的体会,优秀的教师会让阅读教学变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他们会用细腻的情感,流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诵,并伴有巧妙地课堂问题设计,带领学生情不自禁的走进课文,让学生陶醉其中。相反的有的教师就没有这种能力,而是生硬的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很差,究其原因,实则是教学的感染力不够,教师自身对文章的领悟不到位,情感投入的不够深刻又如何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呢。由于个别教师对教学内容解读不深,课堂教学变得乏味单调或者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而过多的去追求让课堂有意思,一节课下来,学生可能只记住所谓的“精彩环节”,却忽视了本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就是所说的没有抓住重点。

  2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合理利用书本文学,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生语文课文都是金果筛选后确定的适合儿童阅读,适合小学年龄段理解的课文。比如三年级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就是一篇简单易懂且优美朴实的文章,里面有对景物的描写,对村庄的描写,词语应用的非常恰当,字里行间透露出小村庄的宁静优美,同时结尾又阐述了村庄被破坏,教育孩子们要树立环保意识,结尾点题,引人深思。这篇文章不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文章里的许多词句、成语是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习掌握的知识。可以说书本就应该作为学生阅读的第一读物。教师教课过程中可以首先自己带感情朗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者分组分段朗读,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积极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在阅读方面的学习就有了不竭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可能过于贪玩导致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的去阅读,这就要求教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的“苦读”变成“乐读”。作为教师要抓住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有效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以此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提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呢,第一点,教师要做好表率,深入课文,以情感人,增强自身的感染力,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第二,要进行鼓励教育,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就应该采取措施,比如多夸奖他们,他们就会越来越积极,对优秀的学生,要树立其为榜样,这样能带动其他学生向他看齐,对于淘气的学生也保有耐心,长此以往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能力。

  2.3交给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铺的第一块砖,未来的路还很长,教师应该在学生还是幼苗时期对其进行扶正,就是所谓的教授他们正确阅读方法和技巧,这里面就包括学生应该如何选材,对于一篇文章,应该怎么样展开阅读,通过文章我们要学习到什么等等,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精读,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然后是每句话进而通篇文章的意思。2)指导学生速度,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这能帮助学生节省时间,提高阅读能力。

  2.4加强课外阅量,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不断增长学生知识,强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心灵的过程,所以应主张多元并存的情况,在课外富裕的时间里,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并根据学生需求,推荐合适的作品。课堂是根基。课外是茎叶,只有课内课外相互补充,同时拓展,阅读之树才能根繁叶茂。

  结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工作,既是学生需要,也是教师职责所在。阅读使学生不断丰富知识,增强文化底蕴,所以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让学生可以在快乐的阅读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雪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新课程(小学).20xx(12).

  [2]杨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有效性[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xx,09:19-21.

  [3]崔秀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xx,05: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3

  摘要:实施个性化阅读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理念。我们要想将这一理念深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就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的程序化教学,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阅读,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与感受,以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主体地位;课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改下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开展个性化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阅读,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文本。这样,学生眼中的每一篇文章才不会是词语的堆砌,是固定模式化与程序化的知识模块,而是可以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互动,产生情感的共鸣,实现对文本的全方位解读。那么,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呢?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对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次要地位,且以讲为中心,即教师将文章按照大纲的要求条缕分析塞给学生,使得学生根本就没有阅读的机会,只是在被动而机械地接受知识。因此,要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师首先就要对师生与文本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阅读的主体,那么,教师在学生的阅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这直接关系着阅读教学的成败。

  1.教师要成为文本的开发者。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的附属,带着教材走进学生,而是要成为文本的开发者,要善于借助图片、音频与视频等来为学生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从图文声像等多方面来获取阅读信息,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更加生动。

  2.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是保姆,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想与思维,而是要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解读文本,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阅读。这样,学生才能摆脱以往的被动地位,以主体身份来展开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

  二、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

  1.给予学生阅读的时间。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使得学生只能人云亦云,被教师和文本牵着鼻子走,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少讲一点,不要讲个不停,也不要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来让学生回答,而是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从文本中读出更多字面之外的意思,这样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打下基础。

  2.引导学生读中思考。阅读与思考本是一体的,只阅读不思考,那么只能了解字面意思,既不能深入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也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还要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以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深度与广度。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思考来深入文本,深入文字,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三、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定不同的目标。这正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关键所在。

  1.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而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在阅读中同样存在一定的阅读差异。在阅读中有的学生会选择默读,有的学生会选择朗读,有的学生选择合作阅读,有的学生选择边阅读边批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所制定的方法来机械展开,而是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或快或慢,或精或精,或个人或小组来展开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与消化的余地。

  2.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虽是同一篇文章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却是不同的,我们不仅要允许这些不同的存在,还要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教材与教参,能够切实将文本与现实生活与创作背景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透过文字形成更多的不同见解与感受。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勇敢地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并就此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交汇思想,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阅读。

  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教材篇幅有限,课堂时间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我们要在搞好课堂阅读的同时将阅读的视野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闻,让学生可以汲取到更多知识的养分,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1.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文章,教师可以教材文章为中心来展开拓展性阅读,如可以选择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或是不同作者同一体裁的文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理解水平与写作水平,也可以选取名人传记、寓言故事等小学生所喜爱的内容。只有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阅读材料,才能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

  2.开展阅读成果交流。学生在阅读中的体会、感受与心得,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同学之间进行传阅,也可以让学生来交流阅读心得。当然,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阅读交流中来。这既是信息的输出又是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正是一次提升的最佳契机。总之,阅读教学要以新课改为指导,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展开充分而自主的阅读,在课内学知识学方法,在课外求发展,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更加富有情感色彩,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4

  一、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新思考

  1、通过自主阅读感受美

  在小学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自内心地去感受文字中的美。教师要对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建构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阅读,陶冶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感悟和领会其中的美。例如:在学习《山行》和《枫桥夜泊》时,由于这两首诗自身的韵律和节奏感较强,加上诗的内容意蕴深厚,在朗读过程中,脑海里会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在朗读中,具有音乐的美感,能让学生进行审美构建。通过反复和不断阅读,学生能对诗的内容进行很好的掌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诗中的美,并且享受美。此外,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朗读比赛、小组间竞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会不断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2、利用视觉形象发现美

  美感主要来源于人内心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在阅读教学中构建的审美,能陶冶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和欣赏美的能力。美感的构建过程是学生认识美、评价美和欣赏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最便捷和最直接的方式,如:用眼睛看和欣赏,去认识和感受美,这不仅带给学生色觉上的震撼,还能让学生感受精神愉悦。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插图的形式,促使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更好的理解。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达到欣赏美的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寻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通过放映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学习《恐龙》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有关恐龙的图片,可以对各种类型的恐龙图片进行介绍。通过这种直观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学习相应的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图片,通过视觉感染,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达到良好的审美建构。

  3、从阅读分析中鉴赏美

  小学学生语文课本中的'美学形象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充分结合这些美学形象,同时利用语言和意境等进行分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在一篇文章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在对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时,要特别重视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例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时,可以利用以上所阐述的,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仔细揣摩,领略文章中语句的美感。此外,对有些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对人物的内心进行分析和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等。

  二、结语

  总之,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要采取多元化措施为学生提供美学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的发展。本文从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特点和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新思考两个方面对小学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对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

  摘 要:课堂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学生的视野。所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严重阻碍着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怎样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根据学生实际,制订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也需要考虑教学内容。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阅读内容是提高语文阅读质量的重要基础,教师应该立足于语文教材知识的讲授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每篇文章、每段文字的教学目标都有自身的要求,教师应该进行精细的目标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当同样的语文阅读材料出现在不同的教学氛围中时,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另外,制订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科学。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订缺乏深入的解读,教学目标只是一个整体的框架。比如,阅读材料掌握生词、阅读文章后理解文章的主题等,这些阅读目标都具有较强的概括性,缺乏实践,是一种整体目标,基本可以应用在任何一篇阅读文章中,对于目标分层、目标的实现等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的解读。

  二、选择精准的教学内容

  1.依目标,定内容

  新课标将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划分为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根据目标的三个维度设计教学内容,阅读教学很容易完成这三个维度,通过阅读课文,能够识字,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精文本,定内容

  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之后再细读文章、领悟文章中的词句,然后再勾画文章的意境。在细读说明文文本时,需要加强对过程描述的重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在阅读诗词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关键词的理解上,善于利用关键字词,逐字逐句地进行品味和推敲,勾画出文章的意境。在阅读小说作品时,应该细细品味其中的文本,通过小说描述的人物形象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其中文言文的引入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语文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逐字逐句地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方法

  1.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评价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以及生活经历都不同,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不能一刀切。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价方式。

  2.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实现阅读有效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起着引导和评价的作用,如何运用有效的评价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可以进行生生评价和小组互评等活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开展小组互评活动,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组内其他成员充当评委的角色,这样就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除了小组互评方式,还有全班互评以及同桌互评等方式。采用各种评价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和评价交流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教学内容过于空泛,解读不深入,教学方法与语文阅读教学实际相脱离,教学评价方式落后。因此,教师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根据学生实际,制订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方法,最终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9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1-06

(精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篇05-2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篇)11-13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02-0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集锦15篇)11-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篇(精)07-2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大全15篇)07-30